第一篇:锦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
锦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
(锦政发„2006‟25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中省直各单位:
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国发„2004‟20号)、•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辽政发„2005‟41号)精神,按照省发改委•关于印发†辽宁省企业投资项目备案暂行办法‡的通知‣(辽发改发„2005‟1087号)、•关于印发†辽宁省企业投资项目核准暂行办法‡的通知‣(辽发改发„2005‟1088号)、•关于印发†辽宁省境外投资项目核准暂行办法‡的通知‣(辽发改发„2005‟1073号)、•关于印发†辽宁省外商投资项目核准暂行办法‡的通知‣(辽发改发„2005‟1098号)及•关于印发†辽宁省地方政府投资项目审批有关规定(暂行)‡的通知‣(辽发改投资„2006‟40号)要求,结合锦州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投资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及目标
全市投资体制改革要以•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和•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精神为指导,以省有关部门下发的关于辽宁省企业投资项目备案、核准暂行办法,外商投资项目、境外投资项目核准暂行管理办法以及辽宁省地方政府投资项目审批有关规定为依据,以改革政府对企业投资的管理制度,落实企业投资自主权,加快推进老工业基地改造为出发点,进一步转变政府管理职能,合理界定政府投资范围,确立企业投资主体地位,提高投资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建立新型投资体制,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
改革政府对企业投资的管理制度,按照“谁投资、谁决策、谁收益、谁承担风险”的原则,落实企业投资自主权,对企业不使用政府投资建设的项目不再实行审批制,区别不同情况实行核准制和备案制,政府从维护社会公共利益角度,只对重大项目和限制类项目进行核准,其他项目实行备案制。进一步拓宽项目融资渠道,发展多种融资方式,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加强和改进投资的监督管理,规范投资和建设市场秩序。通过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建立市场引导投资、企业自主决策、银行独立审贷、融资方式多样、中介服务规范、宏观调控有效的新型投资体制。
二、企业投资项目的管理办法
(一)企业投资项目实行备案制管理
1.企业投资项目备案管理范围。依据•辽宁省企业投资项目备案暂行办法‣的规定,全省对未列入•辽宁省企业投资项目核准目录‣的企业投资项目,除国家另有规定外,全部实行备案制管理。
2.企业投资项目备案管理权限。依据有关规定,实行备案制管理的项目(包括中直项目、省直项目、市及市以下项目)均向当地市或县(市)区政府投资主管部门备案。市、县(市)区政府投资主管部门的备案权限划分如下:
市发改委为市政府投资主管部门,负责(除工业技术改造项目以外)总投资5000万元以上项目的备案工作,并统一由市行政审批(办证)中心承办;县(市)区发改局为县(市)区政府投资主管部门,负责本县(市)区(除工业技术改造项目以外)总投资5000万元(不含5000万元)以下,50万元以上项目的备案工作。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投资主管部门享受市级备案权限,负责本辖区(除工业技术改造项目以外)总投资50万元以上的项目备案工作;县(市)区涉及跨本行政区及需要市政府平衡外部建设条件的项目,需报市政府投资主管部门备案。
市经委为工业技术改造项目的市政府投资主管部门,负责全市总投资2000万元以上工业技术改造项目的备案工作;县(市)区经济局为县(市)区工业技术改造项目的政府投资主管部门,负责本县(市)区总投资2000万元(不含2000万元)以下,50万元以上工业技术改造项目的备案工作;县(市)区涉及跨本行政区及需要市政府平衡外部建设条件的项目,需报市政府投资主管部门备案。
3.备案工作要求。
(1)市、县(市)区政府投资主管部门为项目备案机关。在实施项目备案制管理时要正确区分核准、备案项目类别,认真执行•辽宁省企业投资项目备案暂行办法‣规定以及市政府确定的备案机关及职责权限、备案内容、条件、程序和法律责任等要求进行项目备案工作。
(2)实施项目备案制管理,必须登录辽宁省企业投资项目备案信息管理系统网站,在企业投资项目备案信息系统下进行备案,否则无效。
(3)加强备案人员的岗前培训,落实岗位责任制,切实做好项目备案管理工作。加强系统维护,确保系统方便快捷,及时准确发布项目备案信息,为企业投资建设服务。
(二)企业投资项目实行核准制管理
1.企业投资项目核准管理范围。依据•辽宁省企业投资项目核准目录‣及•辽宁省企业投资项目核准暂行办法‣规定,项目核准范围是指国内企业不使用政府性投资建设•辽宁省企业投资项目核准目录‣之内的重大和限制类固定资产投资项目。
2.企业投资项目核准管理权限。市及县(市)区政府投资主管部门(有核准职能)为企业投资项目核准机关。依据•辽宁省企业投资项目核准目录‣规定,除市以上政府投资主管部门负责核准的项目及权限以外,对市或县(市)区政府投资主管部门负责核准的项目及权限划分如下:
(1)关于•辽宁省企业投资项目核准目录‣第九项(城建)核准项目中,对非国家和省核准的其他城建项目(包括房地产开发项目)的核准权限划分:市政府投资主管部门负责市及市辖区(凌河区、古塔区、太和区、凌南新区、南站新区)总投资50万元以上项目和县(市)总投资5000万元以上(不含房地产开发)项目的核准工作,并统一由市行政审批(办证)中心受理承办;县(市)政府投资主管部门负责本辖区房地产开发项目和总投资5000万元(不含5000万元)以下,50万元以上其他城建项目的核准工作;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投资主管部门享受市级核准权限,负责本辖区总投资50万元以上项目的核准工作;各县(市)及开发区涉及跨本行政区及需要市政府平衡外部建设条件的项目,需报市政府投资主管部门进行核准。
(2)关于•辽宁省企业投资项目核准目录‣第十项(社会事业)核准项目中,对非国家和省核准的其他社会事业项目的核准权限划分:
市政府投资主管部门负责总投资300万元以上项目的核准工作,并统一由市行政审批(办证)中心受理承办;各县(市)区政府投资主管部门负责核准总投资300万元(不含300万元)以下,50万元以上项目的核准工作;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投资主管部门享受市级核准权限,负责本地区总投资50万元以上项目的核准工作。各县(市)区涉及跨本行政区及需要市政府平衡外部建设条件的项目,需报市政府投资主管部门进行核准。
3.核准工作要求。
(1)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工作,须按照•辽宁省企业投资项目核准目录‣、•辽宁省企业投资项目核准暂行办法‣规定以及市政府确定的核准机关、核准范围、核准权限及核准要求进行项目核准。
(2)外商投资项目和境外投资项目的核准工作,按照•辽宁省境外投资项目核准暂行办法‣、•辽宁省外商投资项目核准暂行办法‣规定的核准机关及权限、项目申请报告的内容及编制、核准程序、核准内容、核准条件和法律责任等要求报市以上政府投资主管部门核准。
(3)项目申报单位,要按照•辽宁省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办法‣规定及要求提交申请报告。凡属由省以上政府投资主管部门核准的项目申请报告,应由符合国家和省关于工程咨询资质等级要求的中介机构编制,并提交申请报告一式6份,同时抄送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市或各县(市)区政府投资主管部门(有核准职能)核准的项目申请报告,应由具有工程咨询资质的中介机构编制,并提交申请报告一式5份,同时抄送相关行业主管部门。
(4)项目申报单位按照要求提交核准材料齐全后,项目核准机关应正式受理,并向项目申报单位出具受理通知书;对经审查同意核准的项目,项目核准机关应向项目申报单位出具项目核准文件;对经审查不同意核准的项目,项目核准机关应向项目申报单位出具不予核准决定书。
(5)市以上政府投资主管部门核准的项目,须由项目所在地的县(市)区政府投资主管部门(有核准职能)提出初审意见;省以上政府投资主管部门核准的项目,须项目所在地的市政府投资主管部门提出初审意见。此外,市或县(市)区政府投资主管部门(有核准职能)核准的项目,如涉及相关部门的职能,须市或县(市)区政府投资主管部门(有核准职能)征求相关部门意见后进行核准。
(6)为切实做好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监测和宏观调控工作,各县(市)区政府投资主管部门(有核准职能)在认真做好项目核准工作的同时,须在每月前3个工作日内,将上月办理核准项目情况报市发改委。
(7)经过投资主管部门核准的项目,不再履行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和开工报告审批程序。
三、政府投资项目的管理办法
(一)市以下政府采用直接投资(含通过各类投资机构)或以资本金注入方式安排的各类财政性资金,建设•辽宁省企业投资项目核准目录‣范围内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须按照•国家发改委关于审批地方政府投资项目的有关规定(暂行)‣和•辽宁省地方政府投资项目审批有关规定(暂行)的通知‣规定执行。
(二)市政府投资范围。市政府投资主要用于中央和省政府投资并要求市配套项目、市属项目及跨县(市)区项目以及对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项目,推进科技进步和高新技术产业项目,支持加强政权设施、公益性设施和基础设施建设,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以及促进欠发达县(市)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等。
(三)市政府投资项目的工作要求
1.规范政府投资行为,引入竞争机制,加强政府投资项目的评估论证。政府投资项目原则上应由符合资质要求的咨询机构进行评估论证。
2.建立重大项目专家评议和公示制度。完善和坚持科学的决策程序,市政府投资的重大项目须由政府常务会议或市长办公会议集体决策,必要时邀请专家对重大项目进行评议。及时将政府投资的主要方向、重点领域及重点项目向社会公布,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并接受监督。
3.规范政府投资程序和资金管理。统筹安排、合理使用市本级预算内资金、各类专项建设资金、主权外债等。市政府投资按项目安排,可采取直接投资、资本金注入、投资补助、贷款贴息、转贷等方式。凡采取直接投资和资本金注入方式的市政府投资项目,须由市政府投资主管部门审批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初步设计;投资额比较小或特殊项目可适当简化程序;采取补助、贷款贴息、转贷方式的项目一般只审批资金申请报告。
4.加强政府投资项目的实施管理。从建立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制度和提高投资效益出发,应加强政府投资项目的实施管理及监督检查。严格执行国家建设标准和有关规定,政府对违反建设标准及有关规定的项目不予安排投资。加快推行“代建制”,对非经营性的政府投资项目,采取招标等方式择优选择专业化项目管理单位负责建设实施,严格控制项目投资,确保工程质量和工期,竣工验收后移交使用单位。
5.认真做好市本级年度预算内投资计划工作。市发改委依据国民经济和社
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市政府确定的年度投资重点及市本级预算内投资总规模,编制市本级年度预算内投资框架计划建议,报市政府批准后下达具体投资项目计划。
6.建立市政府投资项目储备制度。市发改委以•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确定的重点项目为基础,建立市政府投资项目储备库。
7.加强政府投资项目资本运作。利用特许经营、投资补助等方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有合理回报和一定投资回收能力的公益事业和公共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对具有垄断性的项目实行特许经营,通过业主招标制度,开展公平竞争,保护公众利益。已经建成的政府投资项目,具备条件的,经批准可以依法转让产权或经营权,利用回收的资金滚动投资于社会公益等各类基础设施建设。
四、加强宏观调控,提高投资效益
(一)加强和完善投资宏观调控体系。市政府投资主管部门和项目相关管理部门要按其职责分工,密切配合、相互协作、有效运转,依法监督和宏观调控社会投资活动,优化投资结构及规模,提高投资效益。
(二)增强服务意识,引导社会科学投资。市政府有关部门要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重点领域的发展建设规划,引导社会投资方向。建立投资信息发布制度,及时发布政府投资调控目标、政策、重点行业投资及发展趋势等信息,引导社会投资活动。建立科学的行业准入制度,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
(三)各级统计部门为政府投资统计管理部门,要充分发挥统计的监督职能作用。加强和改进统计与信息工作,改革和完善投资统计制度。在建立投资预警和防范体系的同时,加强对宏观经济和投资运行的监测分析,为投资宏观调控提供科学依据。
所有审批、核准及备案项目单位在开工前,须在当地政府统计部门办理统计登记手续,接受统计业务培训和指导,及时、准确完成规定的各项统计上报任务。
五、加强和改进项目投资的管理与监督
(一)市政府投资主管部门在认真履行管理职能的同时,负责对全市投资项目进行指导与监督。
(二)建立健全企业投资监管体系,通过稽查等方式加强对企业投资项目的监督,对不符合产业政策和行业准入标准、不按规定履行相应核准或许可手续擅自开工建设的项目,责令其停止建设,并依法追究有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国土资源、环境保护、城市规划、消防、质量监督、银行监管、证券监管、外汇管理、工商管理、安全生产监管、人民防空等部门,要加强对企业投资活动的监管。凡不符合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规定的项目,一律不予办理相关手续。对不遵守有关法律、法规的,有关部门要责令其及时改正并依法严肃处理。国有资产监管机构要加强对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重大投资项目的监管,审计机关要依法对国有企业的投资进行审计监督,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三)严格对投资中介服务机构的监管。各类投资中介服务机构要与政府部门脱钩,坚持诚信原则,加强自我约束,为投资者提供高质量、多样化的中介服务。打破地区封锁和行业垄断,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投资中介服务市场,强化投资中介服务机构的法律责任。
(四)依法监督管理。依法规范各类投资主体的投资行为,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维护投资主体公平、有序竞争。加强执法检查,培育和维护规范的建设市场秩序,建立有利于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投资环境、市场环境和社会环境。本实施意见从发布之日起执行,如有与省以上文件规定不符之处,以省以上文件规定为准。本实施意见由市发改委负责解释。
第二篇:杭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国务院投资体制改革决定的实施意见
杭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国务院投资体制改革决定的实施意见
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国发〔2004〕20号)和《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国务院投资体制改革决定的意见》(浙政发〔2005〕4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完善企业投资项目备案制和核准制,保障企业投资主体地位
在我市已实行社会性投资项目登记制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企业投资项目管理和体制改革,切实保障企业投资自主权,对不使用政府投资建设的企业项目,区别不同情况实行核准制和备案制,一律不再实行审批制。
进一步完善企业投资项目备案制。对国务院颁布的《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以外的企业投资项目,一律实行备案制。对符合备案条件的项目,政府投资主管部门只对项目名称、行业属性、建设内容与规模、建设用地等基本内容进行备案,不再经过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等审批程序。对投资主管部门予以备案的项目,建设、国土资源、环保、规划等有关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能依法办理相关手续,并将办理结果及时反馈给投资主管部门。对不予备案及未备案项目,各有关部门不得办理相关许可手续。
各地各部门要相应改革管理办法,明确要求,不得以任何名义和方式截留下放给企业的投资决策权。
规范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制。实行核准制的企业投资项目只需向政府提交项目申请报告。政府主要从维护经济安全、合理开发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优化重大布局、保障公共利益、防止出现垄断等方面进行核准。对外商投资项目,政府还要从市场准入、资本项目管理等方面进行核准。政府有关部门要制定严格规范的核准制度,明确核准的范围、内容、申报程序和办理时限,并向社会公布,提高办事效率,增强透明度。经省政府批准的经济扩权县(市、区)政府投资主管部门享受市级政府投资主管部门相同的核准权限。
二、放宽民间投资领域,鼓励引导社会投资
最大限度地放宽社会资本的投资领域。允许社会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禁入的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及其他行业和领域。进一步深化市政公用、交通、水利等垄断行业改革,完善行业竞争机制,积极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建立城市市政公用事业领域政府特许经营制度,通过项目经营权或产权转让等方式,鼓励社会投资参与城市公用设施建设和运营。支持民营企业投资兴办教育、医疗、保健、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涉及政府垄断资源开发利用、需要统一规划布局的项目,政府在确定发展建设规划后,可向社会公开招标选定项目业主。
进一步拓宽项目融资渠道。鼓励以股权、债权等直接融资方式筹集投资资金,逐步形成多种募集方式相互补充的多层次资本市场。积极争取国家的支持,经批准推出一些预期收益稳定的基础设施项目进行试点,通过公开发行股票、可转换债券等方式筹集建设资金。支持有实力的企业通过海外上市、吸收外资入股等形式从国际资本市场融资。选择一些符合条件的企业发行项目建设债券。加快培育和发展地方性产权交易市场,为企业拓展直接融资渠道和盘活存量资产创造条件。
三、加强政府投资项目前期工作,健全项目决策机制
政府投资主要用于关系国家安全和市场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经济和社会领域,包括加强公益性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促进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推进科技进步。要抓紧研究出台《杭州市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办法》,建立决策科学、投向合理、运作规范、监管严格的政府投资项目管理体制。
坚持规划带项目的原则。各级政府投资主管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统一编制政府投资项目的中长期规划和计划。按照规定程序经批准实施的发展建设规划及专项规划是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不断提高投资项目决策的科学性和前瞻性,提高政府投资项目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
加强规划、计划以及项目的协调。进一步加大政府投资项目的前期工作力度,努力实现政府投资项目“调研一批、储备一批、建设一批”的良性循环。政府投资项目一般要通过竞争选择符合资质要求的咨询中介机构以及专家的评估论证,特别重大的项目还应实行专家评议制度和公示制度,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严格规范政府投资项目审批管理。对采用直接投资和资本金注入方式的政府投资项目,必须严格经过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和概算等审批。对采用投资补助、转贷和贷款贴息方式的政府投资项目,原则上只审批资金申请报告。
四、加强政府投资项目资金管理,提高政府投资效益
科学使用政府投资资金。统筹安排、合理使用预算内投资、各类专项建设基金、统借国外贷款等各类政府投资资金。政府投资资金一律按项目安排,并按项目建设进度下达投资资金计划。在投入方式上,可根据资金来源、项目性质和调控需要,分别采取直接投资、资本金注入、投资补助、转贷和贷款贴息等方式。要严格控制项目投资,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擅自变更项目投资规模,提高建设标准。要尽快研究制定政府投资绩效管理办法,增强政府投资资金安排的透明度和规范性,完善科学的绩效评价管理体制。
积极发挥政府投资项目综合效益。积极创造条件,在政府投资项目中有序引入市场机制,利用特许经营、投资补助等多种方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有合理回报和一定投资回收能力的公益事业和公共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对于具有垄断性的项目,试行特许经营,通过业主招标制度,开展公平竞争,保护公众利益。已经建成的政府投资项目,具备条件的经过批准可以依法转让产权或经营权,以回收的资金滚动投资于社会公益等各类基础设施建设。
五、加快推进代建制,改进政府投资项目建设实施方式
规范政府投资项目建设标准,并根据情况变化及时修订完善。对非经营性政府投资项目,要加快推行代建制,即通过招标等方式,选择专业化的项目管理单位负责建设实施,严格控制项目投资、质量和工期,项目竣工验收后移交给使用单位。政府投资主管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尽快研究制定代建制管理办法,组织推进试点工作,有效控制投资成本,切实防止超规模、超概算、超标准等行为的发生,节约政府投资,提高政府投资项目的建设管理水平和资金使用效益。
六、加强政府投资项目后评价,提高项目管理水平
强化健全政府投资项目后评价制度。各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加强政府投资项目后评价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管理,规范后评价方法,建立科学分类、管理规范的后评价项目数据库,加快推行政府投资项目后
评价制度,提高政府投资项目的管理水平。
七、健全重大项目建设机制,推进大项目带动战略
发挥规划对投资项目建设的指导作用,建立科学有序的重大项目建设规划体系。投资主管部门以及规划、国土资源等部门要加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空间布局、土地利用中长期总体规划之间的相互融合。要根据“十五”期间重大建设项目尤其是“双千亿”项目的实施情况,结合“十一五”规划的编制,研究和制定“十一五”重大建设项目专项规划。对经批准列入规划的重大项目,要加强协调,落实责任,扎扎实实推进项目各项工作。要进一步探索重点建设项目的管理和推进机制,实施土地、电力、资金等要素对事关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重大项目的政策倾斜,充分发挥大项目的带动作用。
八、深化审批管理方式改革,改善投资宏观调控
充分发挥各级行政服务中心(投资项目集中办理中心)的平台作用。进一步简化程序,缩短审批流程,增强办事透明度,推进集中办事,探索和推进网上审批、并联审批。
加强部门协作。各级投资主管部门要在同级政府领导下会同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密切配合、相互协作、有效运转、依法监督,调控全社会的投资活动,保持合理投资规模,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益,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完善投资调控手段。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要求以及投资调控的需要,灵活运用投资补助、贴息、价格等多种手段,引导社会投资,优化投资的产业结构和地区结构。建立健全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制度,尽快出台《杭州市建设用地控制指标》,最大限度地利用好有限的土地资源与用地指标,充分发挥土地供应对社会投资的调控和引导作用。统筹协调政府各类建设性资金投向,集中财力确保重点建设。合理引导贷款投向,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升级。
九、加强投资信息工作,科学合理引导全社会投资
做好投资信息引导工作。投资主管部门要制定并适时调整全市产业导向目录,明确鼓励、限制和禁止投资的项目。建立投资信息发布制度,及时发布政府对投资的调控目标、主要调控政策、重点行业投资状况和发展趋势等信息,引导全社会的投资活动。要建立科学的行业准入制度,规范重点行业的环保标准、安全标准、能耗标准和产品技术、质量标准,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
加强投资信息、统计工作。改革和完善投资统计制度,建立健全投资信息网络,及时、准确、全面地反映全社会固定资产运行态势,并形成各类信息共享机制,为投资领域宏观调控提供科学依据。建立投资风险预警和防范体系,加强对宏观经济和投资运行的监测分析。
重视投资项目中介服务市场的培育。要打破地区封锁和行业垄断,加快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投资中介服务市场。加快我市事业单位改制步伐,特别是加快与投资活动密切相关的设计、咨询、规划研究、监理等领域的市场化进程,鼓励各种投资中介服务机构采取合伙制、股份制等多种形式改组改造,健全和完善投资中介服务机构的行业协会,建立法律规范、政府监督、行业自律的行业管理体制。
十、加强和改进投资监督管理,规范投资行为
进一步完善政府投资监管体系。投资主管部门、财政主管部门以及有关部门要依据职能分工,对政府
投资的管理进行相互监督。审计机关要依法全面履行职责,进一步加强对政府投资项目的审计监督,逐步实现国家建设项目的竣工必审制,提高政府投资管理水平和投资效益。完善重大项目稽察制度,对政府投资项目进行全过程监管,建立政府投资项目责任追究制度。监察部门要对重大政府投资项目进行效能监察。建立政府投资项目的社会监督机制,鼓励公众和新闻媒体对政府投资项目进行监督。健全企业投资监管体系。在建设过程中不遵守有关法律法规的,有关部门要责令其及时改正,并依法严肃处理。各级投资主管部门要加强对企业投资项目的事中和事后监督检查,对于不符合产业政策和行业准入标准的项目,以及不按规定履行相应核准或许可手续而擅自开工建设的项目,要责令其停止建设,并依法追究有关企业和人员的责任。建立企业投资诚信制度,对于在项目申报和建设过程中弄虚作假、违反法律法规的,要予以惩处,并公开披露,在一定时间内限制其投资活动。
第三篇: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
【发布单位】82802
【发布文号】宁政发[2000]36号 【发布日期】2000-04-20 【生效日期】2000-04-20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
(宁政发〔2000〕36号2000年4月20日)
固原行署,各市、县(区)人民政府,自治区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中发〔1999〕14号)以及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关于加速科技进步的决定》(宁党发〔1999〕14号)精神,现就自治区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一、指导思想和改革目标
(一)改革的指导思想和目标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全面实施“科教兴宁”战略,紧紧围绕促进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这一方向性问题,推动我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按照“三个有利于”的标准,以科技产业化为核心,以应用型科研机构实行企业转制为重点,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配置科技资源、引导科技活动方面的基础性作用。通过深化改革,完善和加强宁夏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推动大多数科技力量进入市场创新创业,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形成研究、开发、生产、市场紧密结合的新机制,争创宁夏科技新辉煌。
二、二、实施方案
(二)对科研机构实行分类改革。应用型科研机构和农业类改革试点科研机构一律在2000年6月30日前转制为企业,或进入企业。社会公益类机构中,具有面向市场能力、提供的主要产品和服务有市场需求、在发展科技产业方面积累了初步经验、市场收入可以成为主要经费来源的机构;农业类科研机构中主要从事种子、种苗、肥料、农药、饲料、兽药、农产品加工技术开发的机构,要在2000年12月31日前转制为企业或进入企业。
社会公益类机构中主要为社会公众提供数据、信息、设施、减灾防灾、环境监测、成果推广等方面服务,或为这些公共服务提供技术支持,或主要从事基础性社会公益研究,获得的服务性收入难以支持自身发展的机构;农业类科研机构中主要从事成果推广、技术咨询、信息服务、专业培训、分析测试等活动的机构,经有关部门批准,精减人员后可以按非营利机构运行和管理。
(三)根据宁夏经济发展的需求,分期分批组建若干个自治区级的重点实验室。近期,要抓好农业生物技术、特种材料、气象防灾减灾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并创造条件力争进入国家级重点实验室。
(四)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开发体系,全面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鼓励以企业为主与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结合,首批先组建8个自治区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钽铌、石膏、生物制药、煤炭深加工、节水农业、畜禽良种选育与胚胎移植、林果花卉快繁、环保),促进科技成果成熟化、工程化、产业化。支持大企业集团到人才聚集的中心城市建立技术开发中心和技术咨询机构,鼓励有条件的企业把研究机构办到海外的人才“硅谷”去。依托技术开发中心聚集一批高素质科技人才,抢占国内同行业技术制高点,成为我区特色产业开发的重要力量。有条件的中小企业也要建立自己的技术开发机构,并在技术创新活动中建立合作关系,成立技术创新联盟。
(五)仍需保留事业单位性质的重点实验室由自治区科委合同自治区编办和主管部门按照新的目标任务重新审定事业编制。重点实验室实行学术委员会领导、主任负责为主要内容的现代科研院所管理体制。学术委员会由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及本单位的代表组成。建立“开放、流动、竞争、协作”和项目首席专家负责制的新型运行机制。全面推选岗位聘用制,可自主决定内部专业技术职务级别比例和岗位设置,竞争上岗;逐步实行用人合同制,对学科、学术带头人或重要业务骨干,可签订长期或无固定期限的聘用合同;改革内部分配制度,制定按岗定酬、按任务定酬、按业绩定酬及产权分红相结合的分配制度。
(六)积极扶持一批科研机构发展成科技服务与中介机构。要引导建立各种技术创新服务机构、技术评估和技术经纪机构,为加强科技成果的转化提供服务。积极发展信息咨询服务机构,为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提供经营管理、技术、市场营销、信息、人才、财务、金融、法律等方面的服务,也鼓励科技人员创办这类机构。
完善我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建立由农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各类技术服务机构和涉农企业紧密结合的专业技术推广服务网络。农业科研机构要面向农业生产,农业科研成果要尽快转化为生产力。打破行政地域界限,积极发展龙头企业、中介服务机构与农户紧密结合的新型农业技术推广模式;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引导广大农户及时调整生产结构,根据市场需求组织生产。
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经自治区政府有关部门确认的技术认证和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标准化和行业检测机构,由自治区编办会同有关部门重新核定事业编制。
(七)配套改革科技投入方式。凡能够实行招标的项目,都应采取竞争招标的方式择优确定承担单位,鼓励科研机构、企业和其他社会组织平等参与竞争。
对项目经费实行全成本核算。对仪器设备、图书资料等建立资源共享制度。
对项目承担单位的合同执行、经费使用情况定期进行检查和监督,保证实施进度和质量。
(八)鼓励小型科研院所转制为民营科技型企业。可采取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租赁、联合、出售等方式转制。
(九)宁夏农林科学院院部和所属科研机构的改革方案,由宁夏农林科学院提出,报自治区科研院所改革转制领导小组审批。
三、三、配套政策
(十)转制为企业的科研院所,享受国家科技部《关于印发国家经贸委管理的10个国家局所属科研机构管理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的通知》(国科发政字〔1999〕143号)中的扶持政策。允许将其原名称作为企业名称,进入企业的可持续以原名称从事科技开发等业务活动,政府将通过科技项目招标方式,继续对这些科技企业从事的共性、关键性、前沿性产业技术研究活动予以支持。转制的科研机构原有正常事业费继续拨付,主要用于供养转制前离退休人员。转制前离退休人员,原离退休金计发办法不变,离退休金发放和日常管理工作由原单位负责。
科研院所转制后的在职人员实行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纳入当地养老保障体系,建立基本养老保险金,转制前的连续工龄视同缴费年限,不再补缴。转制前参加工作,转制后退休的人员,基本养老金计发按照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规定执行。为保证离退休人员待遇水平平衡衔接,在5年过渡期内,按企业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领取的养老金低于按原事业单位退休金计发办法的差额部分,采用发补贴的办法解决,所取费用从继续拨付的事业费中支付。5年过渡期的补贴标准按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等4部委文件(劳社部发〔2000〕2号)执行。有条件的企业可建立补贴养老保险,保证科技人员退休后应有的生活待遇。
科研机构转制时,男满55周岁,女满50周岁的职工,经本人申请,单位批准,可以按现行科研事业单位的待遇办理单位内部退养手续,到达退休年龄时,按规定办理正式退休手续。
科研院所转制为企业后的下岗职工,其基本生活保障金按所在地国有企业下岗职工的办法管理。
(十一)科研机构转制时其全部资产(包括土地使用权)转作企业资产,全部资产减去负债转作国有资本金或股本金。科研机构转制前用于科技成果产业化项目的财政借款,计委拨改贷等项资金,转制时一同转为国有资本金或股本金。
实行股份制改造的,可以从净资产中拿出10%-30%的比例,按照工龄长短、技术职务高低、贡献大小补偿给员工,作为对员工身份置换的补偿股,同时员工要拿出不低于补偿股30%的资金增资扩股。补偿股享有所有权、收益权、继承权、出让权。
(十二)经批准,允许科研院所职工购买小型国有科研机构,可以根据职工的实际购买能力分期付款,一次性买断的可给予不超过25%的折扣优惠。买断国有资产收回的资金,应作为专项资金纳入预算管理,经同级政府批准后专项用于发展科技事业。
(十三)科研院所转制为科技型企业,从转制之日至2003年12月31日前,免征企业所得税,免征其科研开发自用土地的城镇土地使用税;对技术转让、技术开发和与之相关的技术咨询、技术服务的收入,免征营业税;对开发生产软件产品的企业,其软件产品可按6%的征收率计算缴纳增值税,对软件销售企业的工资支出可按实际发生额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对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实行增值税零税率政策;享有自营进口权;在转制之日起5年内,对企业缴纳的规费给予照顾,免征各种规费清单,由自治区科委会同有关部门列出报请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后另行下达(自治区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同时享受以上政策)。原科研机构自办的学校移交当地政府教育部门。
(十四)科研院所转制过程中,重点实验室、非营利性机构等的资产要从原单位中剥离出来,建立固定资产台账,不核入企业资产。
(十五)科研院所中的基础性研究部分可并入学科相近的高等院校。区内高等院校的应用技术开发研究,要面向市场,发挥作用。根据优势互补、利益共享的原则,建立双边、多边技术协作机制。高等学校初具规模的实验室可向社会开放,参与自治区特色产业的开发。
(十六)建立科研院所体制改革与发展专项资金。从2000年起连续3年自治区科委、财政厅共同筹措1000万元(头1年400万,后两年每年300万)作为专项资金,择优支持科研院所改革与发展。
四、四、组织实施
(十七)各级政府以及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加强科研机构管理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切实加强对这项工作的领导。
自治区各有关部门要制定科研院所体制改革的实施方案,于2000年4月30日前报送自治区科委。
自治区科委要会同有关部门做好改革方案的协调和审核工作,监督改革相关政策的执行情况,及时协调改革过程中出现的有关问题。
(十八)基本完成转制工作的标志是:自治区科研院所改革转制工作领导小组批准自治区科委上报的转制方案,科研机构办理完企业法人注册登记。
(十九)本实施意见由自治区科委负责解释。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四篇:县人民政府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
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切实推进我县医药卫生事业健康发展,努力提升我县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着力缓解城乡居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逐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目标,为全面建设“健康※※”提供健康保障,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发〔2009〕6号)、《国务院关于印发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的通知》(国发〔2009〕12号)、《中共市※※委、※※市人民政府关于建设“健康※※”的决定》(※委发〔2009〕36号)、《※※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府发〔2009〕98号)精神,结合※※实际,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公平效率、统筹兼顾的基本原则,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强化政府责任和投入,坚持从※※县情出发,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与推进城乡卫生统筹发展、加快“健康※※”建设相结合,以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目标,以完善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为重点,以提高基本医疗保障能力为基础,以健全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筹资机制为核心,以创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为动力,以加强医学科技和人才队伍建设为支撑,突出基本、基础和基层的改革重点,调动全社会力量参与,不断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二)总体目标
到2011年,建立健全县乡村统筹协调发展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提升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建立起覆盖全民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为全县人民提供安全、便捷、价廉、有效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为全县政治、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提供健康保障。
二、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工作任务
(一)统筹推进医疗卫生体系建设
1.加强县级医疗卫生机构建设。
按照全县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加快县级医疗卫生机构的基础设施标准化建设,强化县级医疗卫生机构的基本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保障能力。到2011年底以前,县人民医院完成创建三级乙等医院立项和前期建设工作,努力建成为能够充分保证和满足本县群众基本医疗服务,并能辐射周边区域,在三峡库区具有影响力的医疗技术服务中心和技术指导中心。县中医院从强化专科、特色建设出发,加强基础设施升级改造,努力打造成为三峡库区独具有中医专科特色的名科、名院。县精神病医院加快住院楼建设,强化基础设施与技术力量建设,以满足全县精神卫生与治疗服务的需求。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重点从加强流行病学监测、卫生学监测、实验室能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的能力建设入手,努力建成疾病预防控制技术中心。县妇幼保健院从硬件设施、技术力量上加强能力建设,为全县妇女儿童保健提供基本技术服务和技术指导。县卫生监督所切实加强监督执法能力,不断完善执法监督措施,提高卫生监督执法效能。
2.切实加强乡镇卫生院建设。
按照“功能适宜、规模适度”的要求,每个乡镇建立1所政府举办的标准化乡镇卫生院。同时,按照“填平补齐”原则,配备必要的技术设备和技术力量,增强其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服务能力,充分满足辖区群众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发挥其承上启下的枢纽作用。在此基础上,按照城乡统筹、协调发展思想,对30所乡镇(中心)卫生院服务实行功能调整、分类管理、重点发展。一是进一步加强※※镇、※※镇、※※镇、※※镇、※※镇※※、镇、※※镇等7所中心卫生院的基础设施设备建设,到2011年建成规范化中心卫生院,发挥其片区技术指导、技术服务中心作用。按照城乡一体、统筹发展思想,将※※中心卫生院、※※中心卫生院、※※镇中心卫生院按综合医院的规模建设,并分别挂设丰都县第一、第二、第三人民医院牌子,努力将这5所中心卫生院打造成为该重片区医疗卫生技术服务中心提升医疗技术服务水平,增强其竞争能力,使片区群众能够就近享有基本公共卫生与基本医疗服务中心。二是切实加强与加快※※镇工业园区医院建设步伐,确保在2010年10月前建设完工并投入作用。三是在※※、※※街道办事处建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并按标准设立社区卫生服务站,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四是切实加强以※※镇、※※镇等县域边沿乡镇卫生院基础设施设备的升级改造,提升基服务水平,增强竞争能力,树立对外形象
3.加强村级(社区)卫生网底建设
按照每村设1个村卫生室和每社区设立1个社区卫生服务站的标准,设立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站,以满足群众小伤小病不出村(社区)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到2011底将沿江沿线村卫生室建设成为标准化的村卫生室,确保每个村卫生室有1-2名执业医师或助理执业医师。
根据“机构延伸、分片包干、服务覆盖”的要求,建立驻村责任医生制度,设立驻村医
第五篇:锦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全市电网建设与改造的实施意见
锦政办发〔2009〕42号 锦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全市电网建设与改造的实施意见 时间:2009-05-06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
为进一步加快锦州电网建设与改造步伐,根据《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全省电网建设的通知》(辽政办发〔2008〕12号)和《辽宁省人民政府批转省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全省电网建设征地动迁补偿实施方案的通知》(辽政发〔2008〕17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订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及省电力公司的统一部署和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抓开工促进度、抓质量促竣工为重点,创造良好的电网建设软环境,加快电网建设步伐,提高供电能力,最大限度地满足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需求。
二、基本原则
电网建设与改造以“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局部服从整体,当前服从长远”为方针,“安全优质,环境优良,资源节约,适度超前”为基本原则。
三、工作职责
(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是本行政辖区电网建设与改造工作的第一责任主体,县(市)区长是第一责任人。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负责电网建设与改造工作中涉及的征地、拆迁和补偿等工作,确保工程建设顺利实施。
(二)市经委负责研究制订电力工业的行业发展规划;负责协调解决电网建设与改造过程中遇到的有关问题。
(三)市发改委根据电网建设项目审批(核准)权限及程序,负责220千伏电网建设项目的审核和报批;66千伏及以下电网建设项目审核和核准;与电力主管部门共同编制电网发展规划,并将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将重点电网建设项目列入市级重点工程项目并申报省级重点工程项目。
(四)市规划局负责将电网发展规划纳入全市城乡建设总体规划,负责电力设施建设规划的审批,办理一书两证,预留变电设施(含变电站、配电房)用地、输电线路走廊和电缆通道;对于须报批的变电站址、输电线路路径、线路杆(塔)等基础项目,提供项目涉及的规划地块、道路或其他预留项目的相关规划认定参数;确保电力线路走廊保护区两侧的新建、改建、扩建的建筑物报建符合电力设施保护区的要求。
(五)市建委负责办理电网建设项目建筑的许可,从严审核电力设施保护区内的建筑报建工作,不符合《电力设施保护条例》的一律不予批准;负责协调解决其所属单位种植物影响已建电力线路安全问题。
(六)市国土资源局负责电网建设规划用地审核上报工作,并纳入全市建设用地计划;负责协调处理电网建设中征地纠纷和补偿等问题;负责对非法占用电力设施用地的单位或个人进行处理;负责办理电网建设与改造项目用地审批手续,对变电站站址建设用地要在土地规划、用地预审和用地计划中给予优先保证;对于输电线路走廊(包括杆、塔基础)占地可不办理征地手续,只对输电线路杆、塔基础用地作一次性经济补偿。
(七)市公安局负责辖区电网建设与改造施工环境的整顿工作,对阻碍电网建设与改造工作、扣留施工设备与物资、殴打辱骂施工人员、阻挠施工致使工程不能正常进行等违法行为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负责对盗窃电能、盗窃或破坏电力设施、非法收购电力设备等危害公共安全已构成犯罪的行为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八)市综合执法局负责城区电力设施保护区内的违章建筑物的拆除工作。
(九)市林业局负责与上级主管部门沟通协调,对于各级计划部门核准的电力建设项目,优先安排电力项目占用、征用林地限额,优先办理林木采伐手续,确保永久征用地电力通道
内不再栽植树木;负责已建线路下方树木的修剪和采伐工作。
(十)市环保局负责66千伏电网建设与改造项目环评手续的批复工作;负责与上级环保部门沟通协调,办理220千伏及以上电网建设与改造项目环境评价手续的批复工作。
(十一)电力企业负责对依法征用和占用的土地,按照规定支付土地补偿、青苗补偿和安置补偿等费用;项目建设单位在工程建设中要加强与属地政府的联系与沟通,在属地政府的组织下签订工程所涉及的有关补(赔)偿协议;对项目施工过程中遇到的破路、道路设障以及破坏其他市政设施、园林绿化等问题,项目建设单位要事先与有关单位联系并办理相关手续,施工完结后及时清理施工现场,并在市政、园林等部门的指导下将其恢复原貌。
四、组织实施
(一)电网发展规划
1.电网发展规划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锦州供电公司负责编制全市电网规划,规划要结合市域城镇体系规划、锦州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及相应城镇总体规划制订。电网规划经省电力公司批准确定后,各级国土、城建、规划等相关部门要做好衔接配合工作,将电网规划纳入各级相应土地利用规划、城市和城镇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规划中,经市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
2.为维护电力结构的完整性,对已批准的电网建设与改造项目,其用地与线路走廊不得随意更改、侵占;市政道路、工业园区(含其他各类园区)、小城镇建设涉及到电力设施拆迁的也必须符合电力规划,满足电力规程;对于可行的拆迁和变更,按照“谁提出、谁承担”的原则支付所需工程费用。
3.电网规划编制周期要与经济社会发展5年规划同步,每年进行滚动修编。
(二)项目审批
开辟和建立电网建设与改造项目审批“绿色通道”,参照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办理相关审批手续。
1.对电网规划中确定的电网项目,电力部门可提前办理规划、土地预审、环评和征地等手续。
2.政府各有关部门在接到符合条件的项目申请后,有公开承诺时限的要在承诺时限内完成批复或上报工作,要简化审批手续,使电网建设项目尽快具备开工条件。
3.对已列入重点建设目录的电网建设与改造项目,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要从速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设用地批准证书》、《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土地预审报告》、《环评报告书》等手续。
(三)协调推进
1.成立锦州市电网建设与改造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市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经委,实行议事制度、责任制度和报告制度,及时调度和解决电网规划、项目建设过程中遇到的有关问题。根据实际需要,市领导小组及项目所属地政府可临时组建项目推进协调小组,负责协调、推进电网项目建设。项目建设单位要定期向领导小组和重点工程管理部门汇报工程进展情况,及时上报施工过程中遇到的重大问题。
2.凡列入重点建设工程的电网建设与改造项目,享受重点工程优惠政策和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原则上可以减免属于本级的涉及电网建设工程的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优先落实和满足电网建设与改造条件,并纳入当年全市重大建设项目范围,统一协调、调度和考核,确保电网建设与改造项目稳步实施,如期完成。
3.城区内的66千伏及以下变电所及输电线路用地,按照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用地要求,以划拨方式供地。涉及房屋拆迁时,参照当地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和重点建设工程的政策执行。在新城区、开发区、工业园区等区域内建设变电站项目,由项目所在县(市)区政府提供建设用地(含线路通道),并负责土地平整、修路和办理土地使用证等工作。
4.电网建设与改造过程中,项目施工单位负责路面开挖、余土外运等工作。市政部门在收取道路挖掘回填、路面修复成本费后负责修复路面。施工过程中,规划、环保、公安、林业、水利、综合执法、消防、城建、税务等部门要给予大力支持和积极配合。
5.以辽政发〔2008〕17号文件中征地拆迁补偿标准为基础,结合当地征地拆迁的具体情况确定补偿标准。各级政府和基层组织要依法依规确定拆迁、征地、赔偿等方面的成本支出,严格把握工程赔偿尺度,依法维护各方权益。
6.完善监督机制,有电网建设与改造项目的县(市)区政府要定期向市领导小组报告电网建设进展情况。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定期编发《电网建设快报》,发布《重点电网工程进展情况通报》,每月内部通报电网建设与改造进展情况。市政府每半年进行一次工作总结,进行考核。各宣传媒体要定期、不定期地报道全市电网建设与改造工作,广泛宣传各级政府和部门关于电网建设与改造的好经验、好做法,对于阻碍电网建设与改造工作的恶性事件坚决予以曝光,在全市范围内营造一种有利于电网建设与改造工作顺利推进的良好氛围。
五、考核奖励办法
(一)考核对象和范围
列入市电网建设与改造计划项目,要求按年限建成投产(或要求按年限完成所址征地、拆迁、线路补偿等工作)项目的建设单位,电网建设项目所在地的县(市)区政府、市政府相关部门及直接参与电网建设与改造项目的负责人。
(二)考核内容与标准
1.对项目建设单位的考核。按照全市电网建设与改造计划项目确定的前期进度计划和项目投产时间,按期通过竣工验收并投入使用;按照国家有关标准对项目实行规范化管理,确保工程质量、文明施工和安全生产,做好廉政建设、档案资料管理工作。
2.对建设项目所在地的县(市)区政府和直接参与电网建设与改造项目工作的负责人及工作人员的考核。以市电网建设与改造计划项目为依据,以工程项目为单位,对建设项目所在地县(市)区政府如期完成全市电网建设与改造计划项目目标情况进行考核。其中,变电站项目进度目标完成情况分别以具备交付施工单位用地和竣工投产为标准;线路项目进度目标完成情况以所在地县(市)区范围内线路全部架设完工为标准。
(三)考核奖励方法
1.坚持精神和物质奖励相结合,考核奖励每年进行一次。
2.对参与电网建设项目工作的县(市)区政府和建设单位的考核,由市电网建设与改造领导小组负责。
3.对电网建设与改造项目所在地的乡镇(街道)政府直接参与电网建设与改造项目工作的责任单位负责人及工作人员的考核,由各县(市)区政府负责。
4.对电网建设与改造施工单位负责人及工作人员的考核,由建设单位负责。
5.每年底按电网建设与改造项目工作完成实际情况,由市领导小组办公室提出考核意见和奖励方案,报市电网建设与改造工作领导小组批准后实施奖励。
6.奖励标准以电网建设与改造计划中的工程项目为计奖单位,根据每个工程项目的规模、难易程度和工作推进情况确定奖励标准:
线路工作:按500千伏线路3000元/公里、220千伏线路2000元/公里、66千伏线路1000元/公里标准执行。
变电站征地工作:按500千伏变电站10万元、220千伏变电站5万元、66千伏变电站2万元标准执行。
变电站扩建征地工作:按500千伏变电站4万元、220千伏变电站2万元、66千伏变电站1万元标准执行。
7.对不能按时完成建设任务的项目建设单位以及县(市)区政府予以通报批评,并计入
市政府考核内容。
本实施意见由市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解释并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实施,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附件:锦州市电网建设与改造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二○○九年四月二十八日 附件:
锦州市电网建设与改造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组 长 王文权 市政府市长
副组长 张晓光 市政府副市长
成 员 孔令茹 市政府副秘书长、环保局局长
王树来 市政府副秘书长、发改委主任
汪 兴 黑山县县长
任 军 北镇市常务副市长
石宝玉 凌海市市长
马海峰 义县县长
王立维 凌河区政府区长
张晓明 古塔区政府区长
刘春成 太和区政府区长
张树平开发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
李键生 松山新区管委会主任
齐秀成 市经委主任
李锦徐 市建委主任
刘国志 市水利局局长
张平市规划局局长
张正非 市国土局局长
何爱生 市林业局局长
王运文 市交通局局长
谢树凡 市广电局局长
李小平市综合执法局局长
路 明 市地震局局长
马 辛 市消防局局长
李云波 市公安局常务副局长
刘 环 市经委副主任
曲福义 锦州供电公司总经理
李险峰 锦州超高压局局长
张占宇 凌海供电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地点设在市经委,主任刘环(兼),负责电网建设日常协调工作,联系电话:387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