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加强林业专项资金监管的意见
加强林业专项资金监管的意见
一、监管范围
中央和省安排的林业资金。
二、监管重点
一是截留、挤占、挪用、贪污和骗取林业资金。二是违反国家、省林业资金管理规定改变林业资金使用范围和投向。
三是违反林业资金分配、拨付和林业项目立项、审批程序。
四是未及时拨付林业资金或履行项目报帐。
五是擅自改变林业开发规划和年度计划。
三、监管内容
一是制度建设情况。是否建立了科学合理、层次清晰、分工明确、责任落实、覆盖全面的林业资金管理制度体系。二是制度执行情况。资金管理使用的各个环节是否严格按照制度的要求执行。
三是资金分配情况。资金分配的各个环节和有关内容是否合规、到位。
四是资金拨付情况。资金是否按时拨付到规定的资金使用单位。
五是资金管理情况。是否采用资金运行全程监控等管理手段进行资金的有效管理。
六是资金使用效益情况。是否发挥了资金的使用效益,达到项目预期的目的。
四、监管环节
重点监管林业资金使用的各个重点环节,主要是资金使用的范围、补助的标准、到位的情况、管理的程序,以及是否按规定组织实施、实行公示公告制、县级报帐制等情况。监管要落实到所有林业资金、每个林业项目,涵盖林业资金管理使用的全过程,做到不留死角。
五、监督措施
(一)进一步加强林业资金管理制度建设。把制度建设作为根本性的工作来抓,构建林业资金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体系。加大《益阳市林业林业资金管理办法》、《益阳市林业林业资金县级报帐制实施办法》、《益阳市林业林业资金绩效考评试行办法》、《益阳市林业林业资金项目公告公示制实施办法》等管理制度的执行力度,使我省林业资金的使用和管理,做到有章可循,规范运行,从制度上堵住林业资金管理上的漏洞。
(二)探索和改革项目资金管理机制。根据农村实行全面低保后林业资金使用和投向等方面出现的新情况,进一步补充,完善林业资金管理办法。规范项目管理和实施行为。积极探索和建立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的监督制约体系,逐步形成强化林业资金监督管理的长效机制。
(三)进一步改进林业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对专项林业资金实行更加科学合理的因数分配法测算和分配资金。进一步下放项目审批权限,完善省级备案制度。实现权力和责任的一致性,达到项目资金审批与管理的一体化,使项目选择和审定更加符合实际。
(四)继续加强林业资金公示、公告制,大力推行政务公开。对启动实施的各类林业项目必须在市、县、乡、村进行公示。提高各项林业项目、资金安排的透明度,主动接受群众和社会的监督。
(五)进一步加强对林业资金的监督检查。各级要对林业资金管理和使用中的履行职责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严肃查处贪污、挤占、挪用、骗取林业资金等违纪违法案件和问题,加大责任追究力度,确保林业资金安全。
(六)进一步强化法制规章意识。强化亲民廉政教育,狠抓各级各部门班子和队伍建设,切实提高林业项目资金管理水平。加大对林业项目资金计划落实情况的督促检查,杜绝违规、违纪、违法行为。
(七)切实维护林业项目计划严肃性。各地按照参与式林业方式,在充分听取林农意见的基础上,因地制宜、科学合理地规划林业项目。计划一经下达,必须严格按计划实施。
确需调整的必须按规定程序申报审批。
(八)完善绩效考评制度。进一步完善绩效考评指标体系,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考评制度。积极探索建立奖惩结合、奖罚分明的激励约束机制。形成林业资金分配与使用效果、工作实绩挂钩的有效管理机制。
(九)加强林业资金管理监测信息系统建设。建立林业资金拨付及使用监控体系,进一步完善对资金项目运行全过程的动态监督,重点对项目审批、资金拨付和报帐情况进行监督,确保各项林业资金按时足额到位。并将信息反馈的正确性和及时性作为考核林业工作和资金分配的因素之一。定期进行检查,通报工作进展情况,督促各地加快项目实施及报帐进度。
(十)加强林业资金管理工作的经验交流。积极推广专户管理制,封闭运行制,县级报帐制,政府采购制,一年一查制等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定期交流,营造浓厚的林业监管工作氛围。
第二篇:专项资金监管实施方案
专项资金监管实施方案
近年来,我办事处在加强涉农资金管理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为了进一步提高了财政涉农资金使用管理的规范性和有效性,特制定以下方案:
一、建立科学的项目立项程序。根据上级的要求,严格立项程序、立项条件。由农业业务部门严格把关上报的项目单位和项目建设的内容,经财政和相关单位的有关人员实地勘察后,对项目建设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的,才具文联合上报,要求立项和给予资金补助。
二、健全审批和支付管理制度。对上级下达的财政支农专项资金严格按照上级资金预算文件要求、通过规范的审批程序后拨付。较大的支农资金项目,区财政会同农业部门实地察看后按工程进度拨付资金。还切实加大财政直接支付的范围,对建设安装工程、大宗物资、材料和设备等属于政府采购范围的支出,严格按规定实行政府采购;直接补贴农民的资金,基本实现“一本通”支付,确保补助资金及时足额兑现给农民。
三、健全各级报账制管理。对农业综合开发、扶贫、造福工程等支农项目,实行区级财政报账制管理,严格按规定履行报账职责并实行专账核算。同时严格审核各种凭证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完整性,对不符合规定的坚决不予报账或拨付资金。并按规定完整保存财政支农专项资金报账资料,确保相关账簿、记账凭证、完税凭证及其他有关资料完整。
四、实行资金动态监管。建立大额资金支付动态跟踪制度,协同农业部门加强对大额支农专项资金使用跟踪、监控,并实行定期或不定期组织检查资金使用及管理情况。及时对重点资金使用情况和项目建设情况开展检查,先后组织对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特大防汛抗旱、财政扶贫等专项资金开展检查,并督促整改落实。牵头成立由纪检、农业、民政等部门为成员的惠民政策督查工作协调小组,采取接受群众举报、进村入户走访群众等方式组织开展惠农资金专项重点检查工作,逐项进行核实。
五、创新支农资金管理机制。积极整合财政资金支持农村重点项目建设,采取专人、专户、专账管理。同时改进监管方式,由原来的重资金使用、轻项目建设监管向项目、资金使用监管并重转变,实现对支农项目的全过程监管;坚持项目公开、政策公开、补助标准公开、办事程序公开,主动接受上级机关、纪检监察、审计以及社会各界的监督。
第三篇:浅谈林业专项资金内部控制
浅谈林业专项资金内部控制
彭军仕
炎陵县林业局
412500 摘要: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高速趋同,人们越来越关注经济可持续发展与自然环境变化的依存关系,通过各种途径来维护自然环境变化与人类生存发展的协调。因此生态林业的发展成为了当前经济发展的重点,国家以及国际组织投入了大量的专项资金来发展林业。本文就我国林业专项资金的定义进行阐述,提出在进行专项资金内部控制时出现的问题,并尝试提出解决的方法和途径。关键词:林业专项资金问题;会计、审计内部控制、外部监管;内控方法
当前,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战略成为了我国经济发展的主流,大力推动林业事业的发展成为了实现绿色发展的重中之重。虽然我国投入了大量林业专项资金以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但在运用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方方面面的问题,导致了资金使用效率不高和项目绩效考核不理想的困难局面。
一、林业专项资金的定义
林业专项资金是指在投资时采取有偿或者部分无偿的原则,坚持“谁受益,谁缴纳”的原则,对林业发展的林产品、林副产品、以及各种林业公益服务所获得的收益中根据一定的比例进行提取,以保护森林资源、林业资源以及其他相关可再生资源之用。
林业专项资金:顾名思义,指林业项目具有专门性用途的资金,因此其来源往往是国家、各级地方政府的财政拨款或补助资金,如中央财政补贴经费、国家预算内资金、地方政府专项经费等。还有大部分的外来资金源于世界银行的低息贷款(例如:中欧天然林项目;中德公益林、中法笋竹林项目等),不同来源的专项资金都有着详细的用途规定。
二、林业专项资金内部控制的问题
1、内部会计制度不健全
就我国目前而言,林业专项资金的内部会计制度仍不健全:由于林业专项资金具有其特殊性,要求单独建账、单独核算和分账核算,因此部分企业则利用单独建账谋取利益:如利用单独建账的名义设帐外账(即小金库),导致企业的账目管理混乱,企业的账目与林业专项资金账目完全分离,导致了专项资金的账目脱离了企业的整体会计核算、监督,造成建账环节脱节,影响了专项资金的内部控制。
此外,虽然我国对会计工作人员的要求十分严格,但在部分中小企业仍然存在专业胜任能力不足、职业道德缺失和不相容职务不分离现象:例如会计、出纳无证上岗;会计兼职出纳现象;或者会计工作人员对工作不负责任,未尽到核算、监督之职:原始记账凭证不写用途和经手人,违法报账、计算不正确也不审核;或者原始单据不完整;核算、登记、平衡帐目错误;不及时作帐和报送会计报表等现象仍然存在。
2、内部审计制度不健全
林业专项资金具有其独特性,往往是通过国家拨款、财政支持和世界银行贷款获得的,因此林业企业领导人对专项资金的审计意识不足:一方面,是由于专项资金不存在短缺的问题,认为即使没有进行审计也没有关系,背后有国家和国际组织的支持;另一方面,认为审计是检验、监督本单位干部、职工工作的经济活动,有可能会影响企业的团结,且收效甚微,不如不进行审计工作。
在这样的环境下,林业企业工作人员对审计也往往缺乏关注,甚至部分审计工作人员并不是专业人员,而是从企业的财务、会计等部分抽调出来临时兼任审计工作人员。这严重违反了审计机构设置、人员配备、业务开展三独立性原则。更影响了审计制度作用的发挥。
3、专项资金无法落实到规划之处
对于不同来源的林业专项资金都有着其不同的作用,但从总体上来看,林业专项资金主要都用在林业职能部门的内部建设和生态保护区的建设与维护上。涉及到这两项建设的部门在每年的经费使用中,缺口都较大,而林业企业必须维持其自身的运转,因此许多林业企业将林业专项资金用于了规划之外的需要:如工作人员的车辆经费、办公经费、招待费用等,这些行政性费用的消耗导致了林业专项资金被挤占、挪用。
其次,对于林业专项资金的批准与拨款,虽然有着严格的要求,但还是有些企业的领导人,为了谋求一己私利,虚报数目,虚列支出,甚至出现了“白条抵库”的现象;部分领导人利用职权将专项资金挪用,收为己用,或者用作他途(在下级企业列支费用等)。导致了林业专项资金数额与账目不相符,影响其内部控制的效果。
4、林业专项资金使用缺乏有效的监管和应急预案机制
由于林业专项资金缺乏有效内部监管制度,部分林业企业在获得林业专项资金后,并没有按照国家要求或者项目申报书的项目进行使用,而是将其投入到其他项目中 例如:油茶、楠竹专项资金用于补植、抚育杉木林或者竹、木专项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等等。甚至有些企业由于上个项目的规划失误,导致了较大的资金缺口,则用下一个项目的林业专项资金进行填补,这样恶性循环,导致了林业事业发展缓慢,资金项目的质量低下。
在林业企业外部,同样缺乏及时的监管制度和应急预案措施。监管部门往往将关注的重点放在项目的申报和资金审批上,对于项目工程的具体实施效率和验收质量水平,缺乏一整套专业性的评审和责任追究机制,导致了部分林业企业领导人存在侥幸的心理。对生物性资产成活率,自然灾害及其生物性侵害毁损没有应急处理预案和保障措施,导致国有资产流失严重,也侵蚀了公益投资方的利益。
三、加强林业专项资金内部控制的方法
1、加强林业企业内部会计、审计工作
加强内部会计工作,首先加强会计工作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和职业道德修养:财务人员应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并要熟悉国家的会计法律法规与政策,确保会计工作人员遵纪守法,拒绝违法报账现象的发生。与此同时,完善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的内部控制制度:会计与出纳分离,单位负责人的亲属不得担任会计,会计的亲属不得担任出纳,不得由出纳保管所有的印签章,会计审核银行对账单和填写银行余额调节表以及强制休假和岗位轮换制等。建立内部稽核制度,严格规定资金核算方法,建立透明公正的备查建账、单独核算和分账核算制度。对会计凭证进行严格的监督与管理,报帐应写明具体用途、经手人或证明人、审批人签字,以确保会计凭证的有效性和准确性,防止会计信息失真,保证会计信息的精确性和及时性。
对于林业企业内部的审计工作,除了建立健全审计制度外,还应当将审计部门与财务部门独立开来,从各职能部门抽派人员组成,独立开展业务,保证审计部门的三项独立性,防止企业领导人利用职权干预林业企业的审计工作。与此同时,审计工作要及时地对林业企业的会计工作进行监督与核对,确保林业专项资金预算、核算与结算的正确,加强内部控制力度。
2、建立专项资金管理责任制,加强外部管理
在林业企业内部,建立专项资金管理责任制,企业领导人对于林业专项资金的使用、对林业工程项目的内部控制建设需要承担第一责任。企业领导人首先要正确认识林业专项资金的重要性与特殊性,在此基础上,实行项目责任制,对自己所负责的项目承担第一责任,并对林业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核算、结算情况进行具体的了解与分析并报告上级监管部门(纪检委和上级主管单位),另外内部公示,实行企业内部监督的透明化。
各级林业上级管理部门需要加强对林业专项资金的监督与稽查,确保林业企业的专项资金用在指定的项目上。对于资金的使用,注意检查资金的使用情况与批复内容是否相符,工程进度与资金使用数额是否相适应,工程质量是否符合评审验收标准。对于在稽查过程中发现的违法乱纪现象,应坚决地执行责任追究制度,按照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的规定对单位以及领导人予以相应的行政处分和处罚。
对林业生物性资产毁损制作应急预案,为再生性资源资产购置商业保险,及时预告、报道自然灾害和生物侵害疫情,起动灾害预警机制,林业部门组织林农生产自救和灾后保险赔偿,防止经济损失扩大。
3、严格控制资金支出 对于林业专项资金来说,加强其内部控制,还有一个十分关键的因素,即资金的支出。资金支出不合理、超支和多余等都会导致林业专项资金的浪费,因此林业企业必须严格按照申请和批复的工程项目制定资金的支出预算计划。
首先,资金实施工程项目的方案一经制定,则不得再改变,不论是会计工作人员、审计工作人员还是企业领导人,都无权决定资金另作他用。当企业确实是不适合实施该工程时,应通过合理的程序,在企业内部表决通过后,向上级林业监管部门申请报告,经其审核批准后方可停止或改变工程项目,并备案保存档案资料。
其次,对于工程项目,林业企业应对每个环节所需要的资金进行细化,要求相关部门按照规定制定工程进度计划报表、预算报表与结算报告,并及时报告上级监管部门,使其对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和工程进度进行全方位地掌控。
最后,资金的支出必须经过严格的审批程序,详细说明资金的使用日期、目的,经企业负责人、分管工程负责人、监理部门负责人集体联签批准后方可使用,不得直接向财务部门进行申请报账。
参考文献:
[1] 苏丽云.林业专项资金管理的思考[J].财经界,2012(10)
[2] 龚梅.加强林业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管理的途径[J].商业文化,2011(7)彭军仕 手机号:*** 炎陵县林业局 湖南省株洲市炎陵县石玉路口小区威龙瓦厂 单位邮编:412500
第四篇:林业专项资金管理探讨论文
近年来,安徽省林业厅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及国家林业局的有力指导下,积极谋划和推进林业“双增”行动,决战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推动全省林业向高质量、可持续方向发展;坚持改革创新、绿色惠民,全力推进国有林场改革,继续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加快推进林业生态扶贫、产业扶贫,让农民更多更好地分享林业改革发展成果。随着新《预算法》的深入实施,省林业厅以预算管理为抓手,深化行业各项改革,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林业行业报表和专项资金的管理模式。
一、认真做好全省行业决算报表工作
近年来,在国家林业局计财司的大力指导和支持下,通过全省财务人员的共同努力,我省林业行业会计决算报表数据质量明显提高。总体来看,我省的行业决算报表工作主要是分四步走:
(一)领导重视,及时部署报表工作
林业厅高度重视林业行业会计决算编报工作,每年国家林业局计财司会计决算工作布置会结束后,厅计财处即形成会议的贯彻意见,并分别向厅分管负责人和主要负责人进行汇报,厅主要负责人和分管负责人对报表布置工作作出明确指示,提出具体的要求,计财处立即落实,组织召开全省决算报表编报培训会,厅分管领导亲自到会指导,传达林业会计决算工作的新要求和报表系统的新内容。及时加强培训工作,并明确各市县由专人负责,确保报表编审工作有序推进,及时完成。
(二)确定口径,创新报表填报方式
林业行业决算报表工作涉及的项目和资金数据较多,为确保稳步做好决算工作,全省已做好充足的前期准备工作。
1.细化资金,制作对账单。全省每年从资金下拨时就开始制作对账单,根据资金来源分为中央财政专项表、省财政专项表、基建资金表和政府性基金表,将资金分解细化到县一级,年底根据国家局下发的资金对账单和报表格式,将每个项目资金定位到报表具体的行列,确定口径,减少填表时的不统一问题。
2.创新报表填报方式。省厅在前两年的报表审核中发现,因单机版报表表格无固定功能,在填制报表的时候可能会出现错行的现象。在全省财会人员集思广益下发现可以利用Excel表格功能来避免错行现象,将报表格式导出到Excel,通过Excel表格的公式功能,制作一个模板,使报表和对账单联系起来,报表数据直接从对账单提取,完成报表的Excel模式后,再将数据直接复制到报表系统中,这样可以减少人为的差错。
(三)加强审核,提高报表数据质量
为了提高决算报表的数据质量,省林业厅着重加强了审核环节。
1.市县自审。由各市林业局按照省厅下发的对账单,对所辖县市区进行指标审核,同时与造林、林场、苗圃等主管部门核对面积、个数等相关指标,确保数据准确无误后再上报省厅。
2.互审。省厅选取业务娴熟的财务人员成立互审组,将全省报表任务分解到互审组成员,每个成员将审核结果及时反馈相关市县,督促改正。通过互审,既加强了各市之间的交流联系,又使大家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3.召开汇总会。全省每年召开决算报表汇总会,因近年财务人员变动较大,在汇总会上特意安排“老带新”环节,有经验的财务人员带新人对报表进行审核,以此提高新财务人员的水平,使他们能尽快上手。同时对之前审核发现的错误进行汇总分析,找出原因,采取针对性整改措施,为进一步提高决算工作水平提供依据。
(四)做好分析,加强报表数据运用
省厅每年都对汇总的报表数据进行仔细研究和深入分析,形成详尽的分析报告,通过数据分析帮助领导了解全省林业当年的资金投入、使用以及产业发展情况,为领导决策提供相关依据。如通过决算报表,能够看出各地为实施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投入资金已超过100亿元,在核对国有林场改革基础数据时,也优先同报表数据进行比对,从而最大限度利用报表数据。省林业厅也参照国家林业局计财司的表彰方式,在决算报表布置会上对报表填报优异单位发放表扬信,促使各市奋勇争先,起到很好的激励作用。同时,计财处领导在与市县林业局单位负责人工作交流中也会对工作表现较好的单位提出表扬。通过这些方式,不断促进市县林业局领导对财务工作的重视。
二、切实加强林业专项资金管理工作
(一)增强预算意识,争取财政政策
省林业厅党组着眼全省林业建设大局,超前研究策划部门预算工作。每年就部门预算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研究,进行全面谋划,深入分析下一全省林业改革和发展的重点,厅主要负责人以“重要工作亲自部署,重要问题亲自过问,重点环节亲自协调,重要任务亲自督办”的原则,加强对部门预算工作的组织领导,多次做出批示、提出要求,并在全省林业局长会议、全厅干部职工大会等会议上强调预算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要求各级领导带头转变观念,主动适应新形势和财政预算管理改革的新常态。在部门预算编制前,分管负责人召集各处室、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召开会议,具体布置落实部门预算编制的各项工作,确保完成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确定的重点项目,保证预算不留硬缺口,要求把项目支出预算初步方案编制作为单位的中心工作、项目申报的源头工作,按照越来越早、越来越细、越来越科学的要求抓紧、抓实、抓出成效。2012年以前安徽省各类营造林资金只有3000多万元,经过积极争取,省委省政府决定自2012年起实施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省财政专门拿出5个亿用于支持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并且连续扶持5年。2016年在对人工造林进行全面补贴后,将结余资金1。2亿元专项用于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的中幼林抚育。截至目前,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已累计投入16。61亿元。2016年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即将到期,省厅又积极谋划启动实施林业“双增”行动,从而将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的资金盘子继续用于林业“双增”行动。
(二)强化预算管理,深化资金改革
省林业厅在实施财政预算改革的过程中,积极主动,刀刃向内,改革创新,牢牢把控“三个确保到位”。
1.专项资金整合工作确保到位。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预算改革要求,逐年加大力度,对林业专项资金进行整合归并。2015年预算编制中林业厅严格按照“两个1/3”的要求,压减了专项资金个数,压减后专项资金为18个。在编制2016年预算时,我厅经协商省财政厅,又进一步加大了整合力度,将省级林业专项整合为5个,较2015年减少13个,压减率达72。2%。
2.资金提前下达工作确保到位。根据《预算法》的要求,省厅在编制2016年部门预算时就将林业专项资金全部细化到具体单位和科目,并提前下达到市县,2016年专项资金提前下达率为100%。
3.落实绩效奖罚措施确保到位。在保障各二级预算单位中心工作的同时,进行奖优罚劣,对预算管理较好,支出进度快的单位进行奖励,优先安排增加项目资金额度;对支出进度较慢,年底结转结余资金较多的单位,压缩其项目资金额度。
(三)规范预算行为,创新管理观念林业部门预算收入来源渠道较多,涉及面广,有中央转移支付、基本建设拨款、一般预算拨款、一般转移支付、政府管理非税收入等,资金总额达数十亿元;预算支出涵盖了种苗、造林、抚育、湿地、森林防火、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等林业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管好、用好预算资金是保障事业发展和稳定的关键。
1.健全管理制度。省厅对经常性的专项资金制定了资金管理办法,《安徽省财政林业补助资金管理办法》规范中央专项资金,《安徽省省级财政林业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规范省级专项资金,在制度上保证资金管理的规范性。
2.明确支出责任。预算一经下达,省厅即将每个项目明确到处室、单位,落实到具体负责人和经办人员,并要求各单位列出时间表,限期支出,对中央转移支付必须在一个月之内下达。
3.规范资金分配。对造林、抚育等专项资金,按照国家林业局下达的任务、省林业规划及扶持重点、林业财政资金政策、林业任务等要求,选择客观因素,全面采取因素法进行分配。对确需采用竞争立项的,采取下发立项指南、组织专家评审、在网站公示、厅办公会议研究等程序,保障了项目“公平、公开、公正”。
4.改革下达方式。由过去的一个文件下达一个专项,改变为项目打包、统一下达的方式,既加快了支出进度,也减少了文件办理数量,方便了市县查询。5.加强信息公开。将所有专项资金的分配结果均在林业网站上进行公开,便于监督。
6.定期通报进度。定期通报预算执行情况,督促预算执行。一方面将预算执行结果与下一预算安排挂钩,另一方面与各单位考核挂钩,有效保证了预算执行的科学、高效与安全。
7.加大资金监管力度。每年开展林业财政资金专项检查,全省林业系统通过自查、抽查、重点检查和专项整治行动,一方面全面查找和整改资金使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深刻剖析原因,研究创新科学的资金管理制度,促进建立资金监管的长效机制;另一方面总结推广各地和各单位的好经验、好做法,促进提高林业财政资金监管水平。
(四)加强沟通协调,提升管理水平。行业或部门的财务管理是各项管理工作的基础和核心,是行业发展和稳定的重要保障。近年来,省厅计财处在国家林业局计财司行业处的指导下,面对林业行业连续的改革,以及林业专项资金供求矛盾和深化预算管理过程中的一个又一个挑战,认真履行职责,敢于坚持原则,积极宣传国家和省厅各项财政预算管理政策,维护各项财经政策的顺利执行,为领导当好参谋;同时积极反映林业行业发展存在的困难和需求,为财政部门支持林业改革发展架起了桥梁,使财政部门“为政府理财、促行业发展”的宗旨和理念在安徽省林业厅得到了充分体现。安徽省林业厅在林业会计决算工作和财政专项资金管理中做了一些探索,整体水平较过去有所提高,但和其他省份单位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在今后工作中,在国家林业局计财司的领导下,省厅仍以扎实奋进、开拓创新的姿态,齐心协力使全省林业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第五篇:财政专项资金监管情况汇报
##县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工作情况汇报
一、基本情况介绍
(一)##县基本情况
1、社会经济概况:##县是全省20个贫困县之一, 总面积2353平方公里,总人口68.6万人,下辖12镇1场,206个村(居)委会,2010年生产总值199.6 亿元,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28221元,来源于##县的财政总收入16.94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8.39亿元,全县财政供养总人数13213人,其中在职10397人,离退休2563人,其它253人。镇级供养总人数1161人(不含教师、派出所、林业站、兽医站、卫生院),其中在职818人,离退休337人,其它6人。
2、地理位置:##县位于的西北部,江中下游,东邻
和
区,西连、,北接,与
市区相连,是
与的过渡地带。境内交通四通八达,107国道、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公路等相通。
3、农业资源方面:全县现有耕地22263公顷,其中水田16963公顷。农副产品有大米、花生、竹笋、水果、茶叶、蔬菜、麻鸡、乌鬃鹅等。其中清远麻鸡、骆坑笋、乌鬃鹅、笔架茶更是驰名中外的传统土特产。
4、矿产资源方面:现经查明的矿产资源品种有20多种,主要以黄金、稀土、高岭土、温矿泉、石灰石、石英为主。石灰石储量不仅大,现探明约有7亿吨,而且适合用于生产水泥用石,平均品位CaO≥48%;温矿泉贮量丰富,水质优良,开发利用价值高。
5、旅游资源方面:全县各类旅游资源有60多处,温泉、漂流、体育、生态等旅游项目较为著名。
(二)乡镇财政基本情况
2010年乡镇财政预算内总收入80169万元,其中工商税收收入27,155万元,同比增长39.08%,上级补助收入53014万元,一般预算支出79438万元,收支对比结余731万元。
2010年乡镇财政预算外总收入1960万元,预算外总支出1918万元,收支对比结余42万元。
(三)乡镇财政所基本情况
我县辖10个镇,1个林场,设9个财政所,现有各类职工62人,其中公务员46人,参照公务员管理事业在编人员7人,事业编制人员7人,其他性质人员2人。40岁以下人员41人,约占职工人数2/3,本科以上学历34人,大专以上学历22人,高中3人,中专3人,具有初级以上职称3人。
二、财政资金监管工作开展情况
我县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工作严格按照广东省财政厅《转发财政部关于加强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粤财预[2010]110号)要求,结合我县实际积极开展各项工作,现将情况汇报如下: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
我县在省财政厅
财预[2010]110号文件下发及参加财政部举办的培训班后,迅速向局领导汇报有关精神。局领导非常重视,立即召集相关领导、股室、乡镇财政所召开会议,传达部领导有关讲话精神并学习财政部《关于切实加强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工作的指导意见》等有关文件,充分认识加强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工作的重大意义,统一了思想。会上明确了由预算股负责牵头开展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工作,各股室积极配合,按照先试点,后推广的办法,力争在两年内在全县全面铺开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工作;并根据我县实际,印发了《关于建立财政专项资金定期通报及反馈制度的通知》,《##县镇级财政资金监管实施办法》等文件。
(二)选准试点,逐步推广
为了能够顺利开展试点工作,由预算股牵头,组织各业务股室对全县10个乡镇情况进行摸底,到各镇财政调研,充分了解乡镇财政所人员配置、软硬件设施、办公场所等情况,通过与镇领导的深入沟通,争取乡镇领导的大力支持。
在充分比较的基础上,并得到省财政厅、财政部的信任与认可,选取了
镇作为财政部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工作直接联系点。为了能让
镇更好地开展试点工作,县财政补助
镇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工作经费,帮助解决设备、设施等硬件建设。
(三)定期通报,信息通达
一是使用信息管理系统,提高信息通达效率。县财政局充分发挥乡镇财政所与县财政局内部联网的优势,通过办公自动化系统,将上级下达的财政资金文件第一时间转发至乡镇财政所,使财政所在最快的时间内掌握财政资金信息,做好资金使用、监督计划。
二是建立信息定期通报制度。2010年9月,我局印发了《关于建立财政专项资金定期通报及反馈制度的通知》,建立我县财政与乡镇财政以及乡镇财政之间的信息沟通机制,推进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工作,具体如下:
①明确监管资金范围,所有财政资金均属于监管范围,中央、省、市、县专项资金纳入重点监管范围。
②明确操作流程,县直各单位在收到中央、省、市专项资金文件或收到县本级专项资金时要及时将资金使用计划分解到各镇,并填写《##县财政专项资金分解情况通报表》,于每月10日前报县财政局相关业务股室审核。各业务股室将县直各单位报送的《##县财政专项资金分解情况通报表》
进行汇总,审核无误后于每月13日前报预算股。县财政局预算股将各业务股室审核无误的《##县财政专项资金分解情况通报表》进行汇总,并在每月15前向各镇通报。
③明确职责,县直各单位指定专人负责此项工作,确保及时将政策、资金信息收集整理。各镇收到资金分解情况通报表后,建立资金监管台账,了解跟进有关项目,逐步对项目资金实施监管。
④跟进监管,镇作为财政资金监管工作定期通报制度试点镇,在财政局通报专项资金分解情况后,镇要积极跟踪辖区内财政资金特别是专项资金项目的落实情况,每季度上报县财政局项目监管情况。财政局预算股及业务股组成联合检查小组,不定期到乡镇进行检查,指导镇财政所开展财政资金监管工作。
(四)抽查巡查,重点监管
按照文件精神,所有财政资金都属于监管范围,由于资金量大,内容繁多,我县对用于乡镇的专项资金进行认真梳理,将乡镇财政资金分为六大类,即:教育专项资金、强农惠农资金、抚恤救济资金、医疗卫生资金、科技文化资金、其他专项资金。各业务股室根据自身工作实际,强化对乡镇财政所的业务指导,特别是在资金使用政策解读、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加强资金监管方面进行重点指导。开展工作初期,由我局各业务股室抽调精干人手,配合太和镇财政所相关人
员对“两免一补”资金、家电下乡补贴、种粮直补等资金进行检查,根据不同项目、不同资金现场进行政策指导,全面分析有关问题,提高乡镇财政干部的业务水平。
(五)加强培训,提高素质
一是制定乡镇干部培训计划,计划2011-2012年对全县乡镇财政干部进行轮训,培训内容主要围绕加强“两基”建设、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包括财政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当前财政改革内容和财政政策,涉农惠民补助政策及资金管理办法等。
二是选派优秀干部参加上级财政部门举办的各类培训班,并作为师资储备,进一步提高乡镇财政干部培训的效果。
三是加大培训力度,举办了多次培训班,其中支农政策培训班举办了7期407人次,全县(含财政所)财会人员培训4期240人次。培训内容主要涉及农村社会养老、低保、医保、五保户供养、家电下乡、汽车摩托车下乡、种粮补贴、农村义务教育补贴等政策及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实务、行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农村财会知识的讲解。通过培训,镇级财政干部对财政支农政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财会理论知识更加丰富,整体素质有了较大提高。
(六)落实资金,加强考核
一是落实乡镇财政工作经费50万元,主要用于改善乡镇办公设备设施;二是制定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工作考核办
法,对试点镇进行考核,认真总结经验,不断提高工作水平。
三、存在问题
一是受目前我县的财政体制及资金的管理要求及模式的限制(县财政对教育、民政、公安等资金大包大揽以及农林水等资金实施报账制管理模式或资金到县直主管部门),镇级财政对资金有关政策要求不太清楚,熟悉也需要一个过程,同时,由于镇级较少开展检查等工作,财政资金监管工作经验有待提高。
二是工作任务繁重,人员明显不足。目前乡镇的中心工作任务是计生工作及征地拆迁工作,每名财政干部除了要做好本职工作外,很多时间都忙于中心工作,能够用于拓展新业务的时间已经很少。目前乡镇财政所人员配置一般在6名左右,但是财政所要兼顾的工作很多,家电下乡补贴、村账镇管、政府出纳、政府会计、镇财县管报账员等等工作均要有专人负责,人员明显不足。
三是地位尴尬。财政所作为乡镇直属事业单位,在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工作中处于主导地位,但由于乡镇的中心工作任务多,在协调各部门的过程中,难以引起部门重视。同时,目前专项资金大部分由县直各部门进行管理,资金拨付不通过财政所,财政所在资金监管过程中存在下级监管上级的情况,如果得不到有关部门的支持与配合,难以开展工作,并打击财政所的工作积极性。
四是经费来源无保障。目前乡镇财政专项资金监管工作经费主要由镇自筹,县财政给予一定补助。由于镇级经费比较紧张,可用于乡镇财政专项资金监管工作的资金不多。
四、今后工作设想
一是加强业务指导,制定资金监管计划,协调县局相关股室指导乡镇学习最新文件。同时结合县局领导、股室联系乡镇制度,将资金监管工作成效纳入考核范围,充分发挥各业务股室指导工作的积极性。
二是加强人员培训,根据财政资金监管要求,结合实际案例的讲解,分析存在的问题,掌握资金监管方式,全力推进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工作。
五、建议
一是理顺体制,建议上级财政部门与编办等部门进行沟通,明确乡镇财政所在资金监管中的职能,以便财政所开展工作。
二是增加补助,建议设立乡镇财政专项资金监管工作专项资金,根据各县乡镇财政专项资金监管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补助。
三是加强培训,由省财政部门统一制定培训计划,派出省级师资对乡镇财政干部进行轮训,提高财政干部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