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创建精品课程自评报告
创建精品课程自评报告
一、指导思想
校本课程开发是国家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对进一步挖掘和利用教育资源,发展学生个性特长、打造校园文化特色,具有深远的意义。我校校本课程开发,坚持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指导,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师生成长的需要、学校特色形成的需要为出发点,对校本课程开发进行了全面论证,依托本地资源优势,根据我校实际情况,坚持在教改中探索新思路,追求新发展,以校本课程开发为突破口,力争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更多地关注学生个性差异,更大程度地满足社会、家长和学生的需要,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工作积极性,使校本课程积累一些课程建设和管理经验。
一、校本课程开发的基础
1、我校始终把“创新小学德育模式,引领学生幸福成长”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小树、小虫、小朋友》、《从小抓养成、文明见行动》等德育课题的研究与实践为校本课程的开发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
2、多年来,我校在全市率先实现了学生全员“走班制”第二课堂活动教学模式,形成了以围棋、快乐书法、经典动画、跆拳道、手工制作、演讲美文等为主的活动课程。这些活动的开展为校本课程的开发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3、学校在“精心打造品牌文化、全力创建特色学校”办学目标指引下,提出并创建了学校八大文化,为加强经典文化、才艺文化的建设,开展了一系列以传承文明,诵读经典为主题的读书活动,为校本课程的开发提供了必要的活动经验。
二、课程开发的内容
1、以养成教育为主线,《从小抓养成、文明见行动》校本课程的开发,使学生了解在吃穿住行、坐立写读、待人接物、与人相处等方面,文明礼仪无处不在,结合开展了口、手、足、心“四文明”系列活动,让孩子们讲文明,守礼仪,为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奠定基础。《常识教育三字经》校本课程,从回家、到校、课堂、课间、交通、交往等各个方面对学生提出了更为细致的要求,其内容通俗易懂,从细小处着手,读起来也朗朗上口,学生们学习兴趣很高,实践起来非常简单,成效非常明显。
2、以引领学生幸福成长为主线,开发了《做一个幸福的孩子》
校本课程,书中搜集了100个温馨、自然的学生幸福成长故事,10首积极向上、旋律快乐的歌曲,10个亲子和师生联谊活动案例,20条成长箴言,指导学生追求宽松自然、个性鲜明的成长方式。
3、以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为主线,开发了《说唱诵舞弟子规》校本课程,内容收录了《弟子规》、《三字经》、《大学》、《论语》、《中庸》、《增广贤文》中的精髓,让学生在诵读经典、享受经典的过程中,感受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领悟做人、做事的道理;
4、以传播和培育“才艺文化”为主线,在全省率先开展第二课堂全员走班制教学模式,形成了以《快乐围棋》、《快乐书法》、《经典动画》、《快乐手工》、《演讲美文》等为主的多项校本课程,拓宽了学生获取知识和技能的渠道,丰富了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取得了明显的教学效果,有效推进了学校素质教育工作进程,实现了素质教育工作新的跨越。
5、以爱家乡爱学校为主线,开发了《美丽单县》校本课程,让孩子们了解家乡过去的历史和故事,了解那些有趣的地名,了解家乡的地形特点,了解家乡的历史古迹,了解家乡的美景,同时结合活动课,充分让同学们了解自己的家乡,了解家乡的变化,展望家乡的未来,以此来激发同学们热爱自己的家乡的情感。
三、健全组织,加强领导
为确保校本课程开发工作在我校扎实进行,我们把校本课程开发列入学校的发展规划,并作为考核学校领导和教师的重要内容。我校以“努力创建校本课程特色学校”为目标,成立了以校长任组长的校本课程特色学校工作领导小组,明确领导人员及操作人员的岗位职责,为切实加强对校本课程的组织、开发、实施、评价等工作的领导,学校各个部门分工协作,建立了自上而下的特色建设管理机构。政教处主抓管理,监督整项工作的运行;教务处要求课堂教学注重培养学生兴趣,使学生乐学,提高课堂效率,使学生会学;后勤部门负责硬件配备,资金运转,做好配套和协调工作。这样各部门分工合作,确保了校本课程特色工作的顺畅运行。
四、培训师资,提高素质
为了使校本课程开发有的放矢以及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我校加强了对教师的校本培训,内容重点在三个方面:一是对教师进行校本课程理论和教与学理论的培训。让教师初步掌握如何编写校本课程纲要,明确校本课程目标、校本课程内容、校本课程实施、校本课程探
究、教与学等基本知识,为校本课程开发提供理论依据;二是对教师进行专业知识培训,不断拓宽其知识面,重新构建教师的知识结构,为课程的开发提供知识和智力上的支持;三是对教师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加深教师对课程的理解程度和运用能力,掌握校本课程开发所需的知识。这是校本课程开发的前提。在教师掌握本专业的知识的基础上,要做到有效地进行校本课程开发,还必须不断地扩大教师的知识面,更新其知识结构,为此学校通过理论学习、专题研讨、重点培训,外出学习,定期交流等形式,对教师进行全员培训。
五、制定切实可行的保障措施。
1.领导组织保障:为确保校本课程开发工作在我校扎实进行,切实加强对校本课程的组织、审议、开发、实施、评估等工作的领导,我校成立了“校本课程开发及审议小组”,加强对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管理。做到人员落实,职责分明,团结协作。学校领导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做到“引好路、把好关、带好头”。
2.管理制度保障:校本课程审议领导小组负责对校本课程开发的调查分析,对教师申报的课题进行审议,对校本课程的教学进行组织实施,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评价,多渠道地收集各种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我校校本课程开发的策略,为校本课程在我校的顺利实施保驾护航。
3.人员队伍保障:教师实行统一管理,发挥教师的特长优势,激励教师设计个性化的教学方案。
六、注重活动评价,检验结果
我校采用多员性评价,自主评价等方式对课程、学生、老师三方面进行评价。课程的评价包括学生、专家和教师的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对课程内容、开展形式进行调整。对学生的评价:对学生实行多元性评价,不仅关注学生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校本课程的评价应重在学习过程,重在应用,重在亲自参与实践活动而获得的情感和体验,重在学生的全员参与。在评价过程中要重视引导学生对自己在学习、实践活动过程中的各种表现进行自我反思、自我评价和自我改进评价的方式有学生自评、同学互评、教师评、家长评等形式,评价的表达方式有等级、评语。
七、所取得的成效
学校在校本课程开发中,建立了比较健全的机构,摸索出了一套对师生管理、评价的机制。全体师生积极参与,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亲历了校本课程开发的实验与研究,收获了校本课程开发的成果,我们深深地感受到,校本课程的开发,为学校、老师、学生的发展开辟了新天地,给校园引入一溪活水,丰厚了学校的文化底蕴,形成了学校的特色。学校被菏泽市评为市级规范化学校;汉字规范化书写示范学校,被山东省教育厅授予教育教学示范学校、少先队工作规范化学校、艺术教育示范学校、优秀家长学校、文明学校;被省关工委评为“三项活动”先进单位;被国家司法局、关工委授予全国青少年普法教育先进单位。
校本课程开发带给我们的是无穷的资源,虽然我们在实验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不足。面对不足和困难,我们不会消极等待,我们将继续求索,奋力拼搏,理论上求“新”,实践中求“真”,方法上求“活”,抓好抓实校本课程在我校的开发和实施。
单县南城第一小学
2012-9-24
第二篇:《有机化学》课程自评报告
《有机化学》课程自评报告
有机化学是化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药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主要研究有机化合物官能团的相关性质,分子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有机分子的立体及构象关系,目标有机分子的合成等内容。教学内容为理论课100学时,实验课36学时。主要内容为绪论,烷烃和环烷烃-自由基取代反应,立体化学基础,卤代烃-亲核取代反应,醇和醚,烯烃-亲电加成,炔烃和二烯烃离域键,芳烃-亲核上的亲电取代反应,醛和酮亲核加成反应,酚和醌,羧酸和取代羧酸-亲核加成-消除反就,羧酸衍生物,碳负离子的反应,有机含氮化合物,杂环化合物,氨基酸、多肽、蛋白质和酶的化学,糖类和核酸,萜类和甾族化合物,周环反应等内容。教学方法有课堂讲授、换位式教学、探论式、辩论式、直观式教学与科研兴趣小组相结合,根据教学要求灵活采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多媒体、图表,以有机化学官能团为主线,同类结构进行比较;通过提问,启发学生思维和主动学习,做到互动互学、教学相长;注意章节小结,强化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及教学中使用英语专业词汇,逐步向双语教学过渡。实验课是根据所学的理论知识结合相应的实验内容,使学生巩固基础理论知识。在实验课中,逐步加入探索性实验,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使枯燥无味的理论变得生动有趣。
一、师资队伍
1.1师资结构
课程负责人于2007年评为教授,毕业于赣南师范学院化学专业,1
毕业后一直在赣南医学院从事有机化学课程的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教学效果良好。积极进行科学研究,具有很强的开拓精神和创新能力,曾主持省级课题2项,参与省级课题3项,发表教学论文和科研论文20多篇,其中SCI收录论文2篇,中文核心期刊论文6篇,多篇论文被CA收录。
本教研室现有教师9人,其中教授3人,高级实验师1人,硕士3人,博士1人,完全满足教学的需要,教学队伍中既有有年龄较大的教授,又有年轻的硕士和博士,人员平均年龄37岁。已形成年龄结构合理,教学梯队合理,并具有良好的科研团队精神的集体。
本教研室具有完整的师资培养计划,按学校要求每年计划派人外去进修,在教学过程中,有青年教师培养计划,以老带新,形成了良好的互帮互助的氛围。高级职称教师均参与任课,分别从事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高级职称教师任课比例为100%。
1.2教学研究和改革
本教研室人员积极进行教学研究改革,近两年来申请获批的省级教改课题4项,校级教改课题6项。发表教学改革论文3篇,教学改革的成果正应用于实践教学中。
1.3科研与学术水平
本教研室人员锐意进行科学研究,具有很强的科研基础和科研能力,近几年来申请获批的省级课题11项,校级课题15项,项目总经费超过12万元。近三年来发表各类论文55篇,其中SCI收录论文7篇,中文核心期刊31篇,论文引用率均较高,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近三年来,本教研室人员参与实验教学教材编写3部,国家十一五规划建设教材编写2部,其他教材编写2部。
二、教学基本条件
2.1教材建设
本课程本科«有机化学»教材选用人民卫生出版社的权威教材,专此教材在全国各药学专业使用,反映良好。本教研室人员参与了高等教育出版社《医用有机化学》教材及其习题的编写,使用效果良好。
2.2教学文件建设
有机化学课程有完整的教学大纲,本教研室有完整的教学文件与教学档案,教学制度完备,执行情况好。
2.2实践教学
有机化学学科依托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天然药物研究与开发,具有整套的有机合成,结构鉴定,成分分析等仪器设备300余万元,完全满足有机化学课程实验教学和教师科研的需要。按照教学大纲要求开设的实验均能正常开设。近年来,本教研室把教研成果应用于有机化学课程的实验教学中,不断开设有机化学课程的研究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管理
3.1教学手段
本课程均运用多媒体进行授课,有完整的本教研室制作的多媒体授课教案,利用多媒体技术,使教学过程更加形象生动化,有利于学生对课程的理解。
3.2教学方法
在教学实践中,为了使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增强,本课程主要运用讲授法进行教学;为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有些章节采用读书指导法进行教学;为了促进学生对前续知识的迁移,在课堂中穿插讨论法进行教学,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使课堂生动,在教学中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情感和动机等非智力因素,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元认识水平。
3.3双语教学
在教学中,凡涉及到专业名词和专门的反应,均使用英文标注。对于重点的知识点,采用英文和中文同时标注的双语教学,教学中加强学生专业英语词汇的积累和学习,有利于后续课程药物化学和天然药药物化学中有机物质的学习。
3.4课堂教学
本课程教学效果良好,受到学生的一致好评。
3.5实验教学质量
实验教学中理论教学的重要补充,有机化学课程的实验主要有机化合物的性质,有机化合物有官能团反应,有机化合物的光谱特征等,所开设的学生实验均能成功,实验教学效果良好,并根据需要开设了研究性实验,有利于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创新知识,并使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验中。
3.6课外
本课程每期均有辅导答疑安排,学生可以集中时间询问教师在学习过程中碰到的问题,学生作业有批阅。在教学之余,组织学生进行
课外科研,本教研室教师指导学生的课题有3项。
3.7考试
本课程考试为闭卷考试,由任课教师自主命题,可以最大程度减少与往年试卷的相似度,有利于本门课程的考核。阅卷采用集体阅卷的形成,考试结果和试卷均有完整的成绩分析试题分析材料。
3.8教研活动
本课程所有授课内容均有集体备课记录,有集体备课的安排。按照赣南医学院课程评估指标体系评分结果,自评得分为97分。
第三篇:《国际金融》课程自评报告
《国际金融》课程自评报告
《国际金融》课程组
《国际金融》一直是由我系承担的一门课程,原为我校金融专业的专业课程。为适应我国对外经济发展的需要,培养更多的了解和熟悉国际金融惯例的人才,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自1990年以来,我们便开始逐步面向全校经济类专业开设这门课程。目前《国际金融》不仅是我校金融、财政、国际贸易、国际经济等专业的必修课程,同时也是会计学、注册会计、统计学、市场营销、工商企业管理、经济学、国民经济管理等专业的限选课程。该课程的教学层次包括本科生、专科生和金融专业的硕士研究生。为了搞好《国际金融》课程的教学,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课程组在教学内容的更新、教学方法的研究和教材建设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一、师资队伍
目前《国际金融》课程组的任课教师有11人,这不仅是一支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而且是一支具有较高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的师资队伍。
1.师资结构
——职称结构。现任《国际金融》课程主讲教师中具有中级以上职称者占课程组教师总数的91%;具有高级职称者占课程组教师总数的36%。
——学历结构。现任主讲教师中,拥有博士学位的有2人,拥有硕士学位的有7人,两者占课程组教师总数的82%。此外,在读博士有2人,在读硕士有1人。
——年龄结构。《国际金融》课程组以中、青年教师为主,现任主讲教师中,年龄在45岁以上的有2人,占18%;35~45岁的有3人,占27%;35岁以下的有6人,占55%。
2.教学水平
在教学中,课程组全体教师能认真钻研教材和有关的专业理论,在不断充实自身的专业理论修养的同时,积极开展各项科研活动,促进了教学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教书育人。能结合教学普遍开展教书育人工作,并取得了良好成绩。课程组教师中有1人参加了1999年学校“三育人”经验交流会,并在大会上作了主题发言。
——开课能力。由于《国际金融》课程涉及的教学层次多、教学任务重,开设该门课程的教师已达11人。在这些教师中,独立开设2门课程以上的教师比例达100%,开3门课以上的教师比例也高达100%。
——教学研究。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课程组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工作。自2000年以来公开发表或完成的与课程教学有关的研究论文及课题共达58项(详见附页3),人均5.3项,其中有2篇论文获校级以上优秀论文奖;有一项课题获省级优秀课题二等奖;有两项教学研究成果获学校优秀教学成果奖。
——教学奖励。近三年内本课程组取得了可喜的教学成绩,课程组教师中有3人获2000年学校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有2人获2002年校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有1人获“高克成优秀教师奖”。
二、教学条件
1.教材建设
——教材组织和教材质量。在《国际金融》课程教学中,我们一直非常重视教材的建设工作,一方面坚持3~4年更换一次新教材,以保证教材的适用性和新颖性,另一方面致力于组织任课教师编写教材,以便把国际金融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最新动态以及我们自己的教学体会反映到教材中去,编写出具有自身特色的新教材。如2000~2002年在本科教学中所用的《国际金融》教材,就是由我们任课教师自己编写、由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9年公开出版发行的。该教材共计40多万字,具有体例安排新颖、体系结构合理、内容全面充实的特点。在编写过程中,我们力求将当代国际金融的最新理论及其发展特点、国际金融领域的最新发展动态反映出来。《国际金融》一书目前已被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列入再版计划。2002~2003学年我们采用教育部推荐的由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国际金融学》(裴平主编)。为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2003年下半年开始我们将改用面向21世纪系列教材,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国际金融》(陈雨露主编),该教材荣获2002年全国优秀教材二等奖。——教学大纲。在《国际金融》课程教学中,我们不仅组织课程组教师积极编写新教材,而且还组织大家编写了符合学科要求的教学大纲,并且要求课程组教师严格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内容来进行教学。
——教辅资料。教学中,我们给学生指定了一些必读的教学参考书目和课外阅读文献,并在教学大纲中根据每一章的内容编写了各种类型的习题。此外,我们还根据函授教学的特点,专门编写了适用于函授教学的《国际金融》学习指导书。
2.教学手段
——自2000年上半年学校在全校范围内推广使用多媒体教学系统以来,《国际金融》课程教学便充分利用了这一新的现代化教学手段,课程组教师积极要求在多媒体教室授课,至今课程组的全体教师都运用过多媒体教学系统进行授课,熟练掌握了多媒体教学系统的操作技术。为利用好多媒体教学系统,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课程组的大部分教师都精心制作了教学课件。
三、教学环节及效果
1.教学要求
——《国际金融》课程有着明确的教学要求。通过本课程的教学,我们要求学生不仅要了解和熟悉基本的国际金融原理和知识,而且还要掌握一些有关的国际金融实务操作技术。教学过程中,我们确定了统一的教学计划和详细的教学进度表,并要求课程组教师严格按照教学计划和教学进度完成教学任务。
2.教学准备
——课程组的每一位教师,不管是“老”教师还是“新”教师,都能认真对待教学工作,认真备写教案。在备课环节上,课程组也采取了一定的管理办法,一是检查新上课教师的教案,以了解他们的备课情况,也借以督促他们备好课,并及时解答他们在备课过程中所遇到的疑难问题,帮助他们在上课之前作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二是定期组织任课教师进行教学研讨或集体备课,以协调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
3.课堂教学
——教学态度与水平。课程组的每一位教师都能本着“教书育人”的思想来开展教学工作,在教学过程中都能做到态度认真、严于律己、为人师表;同时,在课堂上,每一位教师都能严格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熟练讲授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与技巧。由于教学效果的好坏与教学方法有着直接的关系,所以课程组的任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总是尽可能多地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与技巧,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
主动性。在《国际金融》课程的教学中,我们大量运用“讲”“问”结合法、“问”“答”结合法、课堂讨论法、比较教学法、角色易位法、案例教学法等方法来进行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4.课外情况
——课外作业。课程组要求任课教师在每一章内容讲解完后,都要给学生布置作业,并及时对作业情况进行讲评,全课程共布置和批改、讲评作业不少于5次。由于《国际金融》是一门核心课程,所以选课的学生比较多,教学班基本上是在100人左右的大班,这使得作业批改任务非常繁重,但老师们基本上都出色地完成了这一任务。
——课外辅导。由于《国际金融》课程涉及的内容比较多,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务操作,而且近年来国际金融领域的新问题、新现象层出不穷,而我们的教学课时非常有限,在课堂上无法向学生们面面俱到地介绍所有的问题和内容,为此我们采用了课外辅导方法,给学生们指定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参考读物,辅导学生们去阅读这些材料,并要求学生写出相应的读书笔记。此外,根据近年来报考国际金融专业研究生的学生不断增多的情况,任课老师利用课间休息的时间,对考研学生提出的问题也给予了专门的辅导和热心的解答。
——课外活动与实践。为配合学校的学术节活动,促进国际金融教学的改革,我系自1996年以来一直坚持每年定期组织国际金融专业学生开办艾弗模拟外汇交易所活动。在这一模拟实务教学活动中,除要求国际金融专业学生必须参加以外,我们还要求学习《国际金融》课程的外专业学生也积极参与到这一活动中来,以提高学生对国际金融交易活动的感性认识,并借以提高学生们的实际操作能力。这一活动得到了广大学生的欢迎和好评,取得了较好的实践效果。
5.教学效果
——学业考评。
(1)考试命题。《国际金融》课程的命题建立有试题库,试题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而且题型科学规范,难易程度适当,考核基本原理的试题的比例一般在70%左右,测试综合分析能力的试题的比例一般在30%左右。试题重复率一般不超过5%。
(2)阅卷、成绩评定。《国际金融》课程的总成绩按照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卷面成绩两部分来评定。平时成绩一般要求任课教师根据作业、考勤、课堂测试、笔记等项目打分,而且要求任课教师在最后一次上课时要向学生宣布平时成绩。对于期末考试卷面成绩的评定,我们一直是严格按照学校的要求,在课程考试结束后、在规定的时间内,组织任课教师实行密封流水阅卷。阅卷前,指定教师做出一份标准答案,然后要求阅卷教师根据标准答案来评分。可以说,我们的评分是客观、公正的,而且量分基本准确,没有出现过重大差错。
(3)通常情况下,在每次阅卷任务完成后,我们会对考试结果进行相应的总结,对优秀率和不及格率作出统计,以分析命题是否适当、在以后的教学中应对哪些问题加以注意。
四、教学改革与研究
1.教学改革
在《国际金融》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一直致力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的改革。《国际金融》是研究国际间货币运动以及国际金融关系的一门学科,其研究范围十分广泛,而且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国际金融活动也越来越频繁,遇到的国际金融问题也越来越多,如国际储备的管理问题、国际资本流动的监管问题、外债规模的管理问题、货币一体化问题、国际金融风险的防范问题等,这些都已成为《国际金融》
学科研究的新课题。教学中,我们积极研究《国际金融》学科发展的新动向,并尽可能地将国际金融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反映到教学中去,这集中体现在对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的更新上。如在最初的《国际金融》教学中并无国际储备的内容,后根据国际金融发展的新特点,我们及时增补了国际储备的内容,并将之作为重点章节进行讲解。又如,随着欧洲经济和货币联盟的发展,欧盟国家如期推出了统一货币——欧元,因此对于欧元的起源、稳定及未来发展的研究也就成为了国际金融学科的新课题,同样我们也在教学中及时增加了这部分内容。
——教学环节及方法的改革。在教学环节上,课程组重点抓了三个环节的管理,即上课前抓备课情况、上课时抓教学效果、下课后抓学生练习,取得了比较好的成效。同时,在教学方法的改革上我们也花了不少功夫,如前所述,我们在教学中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特别是采用了案例教学法这一新的教学方法。在课程讲解过程中,教师合理地运用一些国际金融领域真实的案例进行讲学,以便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例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精心准备讲解了“泰国金融危机始末”、“香港联系汇率制保卫战”等案例,极大地激起了学生的学习与讨论的积极性、主动性,训练了学生们的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包括逻辑思维能力和实务能力,达到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成绩评定方法的改革。在2001~2002学年第1学期,课程组对《国际金融》课程成绩的评定方法作了一次重大改革,将平时成绩由原来占总成绩的20%提高到30%,而将期末考试卷面成绩占比由原来的80%降到70%。进行这一改革的主要目的在于更好地鼓励平时上课认真、学习用功的学生,提高学习积极性。
2. 教学研究
在认真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课程组还积极组织任课教师开展教学研究活动,至少每学期要组织一次集体备课和一次公开教学活动,以促进任课教师之间相互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近年来,课程组的任课教师取得了较丰硕的教学研究成果,基本上每年都有多篇研究论文发表;《艾弗外汇交易实务模拟》获得了1998年学校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艾弗模拟外汇交易所——网络交易系统》获江西省教委教学研究立项项目,并在1999年4月顺利结题;在1999年学校召开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经验交流会上,课程组提交了关于《国际金融》课程教学经验的交流材料;在2000年全校教学工作会议上课程组有1人向大会提交了有关多媒体教学的经验交流材料;《艾弗模拟外汇交易所——网络交易系统》获得了2000年学校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谈多媒体技术在<国际金融>课堂教学中的运用》获2002年学校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第四篇:创建自查自评报告(范文)
大金中学
创建“规范教育收费示范学校”
自查自评报告
自全市开展“规范教育收费示范县市”创建活动以来,我校高度重视。积极开展“规范教育收费示范学校校”创建活动。成立工作专班,加强领导,公示收费政策、收费标准,加大宣传力度,召开专题会议,规范办学行为,分类整理材料,加强档案建设。学校全面检查规范教育收费落实情况,对创建工作认真进行了自查自评。
一、主要成绩
自创建工作实施以来,学校认真学习上级文件,成立了工作专班,结合学校实际制订了切实可行的实施细则,坚决执行收费项目及标准,落实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较好地落实了创建目标。创建工作的开展突出了以下几个特点:
1、高度重视创建工作。
学校成立了以胡起水校长为组长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抽选专门人员,组成工作专班,保障了创建工作顺利实施。在创建过程中。做到了“四有”,即有专班、有方案、有计划、有措施。主动邀请教育局和中心学校领导深入我校督导检查创建工作,推进度、查问题、补漏洞。认真组织召开各年级学生家长会,向他们宣传教育规范收费的政策,听取他们对学校收费的意见,及时整改规范收费行为。通过各项活动,全面深入推进示范学校创建工作。
2、严格规范收费行为。
学校在收费过程中,加大了收费政策的宣传力度,通过致家长一封信、学校收费公示栏、黑板报、校园广播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宣传学校的收费政策。严格执行教育收费公示制度,坚持“四公开、三设立”的做法。四公开:即公开教育收费政策、公开教育收费项目、公开教育收费标准、公开学校收支帐目;三设立:即设立举报投诉箱、设立举报投诉电话。对校服、保险费、学生奶、一科一辅等政策服务性收费做到了先预约,让家长自愿征订。初中做到了零收费,高中严格按政策规范收费。同时,学校还公布了举报电话,广泛接受社会各界监督,能够严格执行学校财务管理制度。按照规定的用途使用学校资金,未出现乱发奖金、补贴、津贴、实物或组织公费旅游等现象,收费行为规范。
3、严格规范办学行为
学校严格落实各项政策,规范办学行为。不办快慢班。不办所谓的“重点班”。严格教师从教行为,与每位教师签订师德师风承诺书,严禁教师摊派或指定购买课辅资料,严禁教师私自办班补课、进行有偿家教,严禁教师以编座位等为名向家长吃、拿、卡、要,严禁教师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4、细致规范档案建设
按照创建活动要求,认真收集整理档案资料,做到档案资料“八有”:即有创建文件和实施方案、有领导小组文件、有领导小组研究解决问题的会议记录、有创建工作自查报告、有评分细则、有管理制度、有公示内容。学校资料收集完备,且单独整理归档,分类存放。
二、存在问题
1、宣传不够到位。部分教师对义务教育新机制政策说不全,学生对政策服务性收费项目及标准说不准。个别家长误把保险费、学生奶等当成学校收费。
2、档案资料不够完善。没有按照教育局要求的档案资料内容收集,缺少应该收集的类别。与其它档案相互混淆,整理不够完善。
.
三、整改建议
1、继续加大宣传力度,规范过程运作。进一步通过多种途径宣传收费政策,宣传创建的内容及目标,真正做到让政策深入人心,家喻户晓。加大对教师、学生、家长的宣传力度,统一宣传口径,收费项目及标准真正做项目明、数字准、一口清。
2、查漏补缺,规范档案整理。对照实施方案和考核细则,认真查漏补缺,收集整理资料,切实做到按“八有”要求整理归卷,高标准完成创建档案建设。
第五篇:特色学校创建自评报告
特色学校创建自评报告
赵村第三小学 2015年10月
特色学校创建自评报告
我校在县教育体育局以及中心校正确领导、大力支持、帮助下,我校领导班子的高度重视,认真贯彻执行教体局特色学校建设工作会议精神,经体育教师的刻苦努力,全体教师的密切配合下,作为特色项目--花样跳绳在我校有条不紊,扎实有效地开展,现对开展工作一个学期以来取得的成绩和不足之处向上级领导汇报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校是一所农村半寄宿制小学,在鲁山县较偏远的山区。学校占地3800平方米,建筑面积2500平方米。学校现有11个教学班,学生693人,教师26人。近年来,孩子们的体质状况也慢慢地与城镇学校一样,出现了逐渐“虚弱化”的趋势。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数据显示,学生体质越来差,因此,增强学生体质已经刻不容缓。在学校体育活动的组织管理过程中,我们充分认识到,只有充分利用学生所喜闻乐见的活动资源和活动形式,开展符合自己校情的“特色体育活动”,才能收到更好的体育教学效果。
二、自评结果
依照《平顶山市中小学特色学校评估指标及评分细则》要求,我校成立了以张建昌为组长的自查评估小组,对我校特色学校创建的各项指标逐一自查评估,结果为:第一项办学思想15分;第二项目标规划13分;第三项教育科研7分;第四项过程管理26分,第五项特色成果20分,综合得分81分。自查认定为良好。
三、主要工作
(一)中心校匡主任对创建特色项目学校工作高度重视,亲自坐镇指导,我校迅速成立了以张建昌校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确立了学校体育工作的总体思路,结合以“花样跳绳”活动为主要内容的学校特色的创建活动,拟订整体目标和规划,制定了特色学校创建方案。方案指出了创建工作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2014年12月——2015年3月,这个阶段主要目标是
1、编制出一套比较完善的“花样跳绳特色活动”学校课程教材,用于各年级学校课程教学时使用。
2、使学生了解“花样跳绳”的历史渊源、健身功能等基本知识。第二阶段:2015年3月——2016年7月,这阶段的目标是:1.初步掌握一分钟跳绳基础动作。2.初步掌握前打花跳、后打花跳、双次跳、长绳里面跳短绳和跳双长绳等技术动作。第三阶段:2016年9月——2017年7月,这阶段的目标是:1.三、四、五年级绝大多数学生能熟练掌握5种以上花样跳绳的技术动作。2.大部分学生掌握 “花样跳绳游戏”、“花样跳绳操”、“ 花样跳绳舞”等。
3、打造出校园的“跳”文化氛围。
(二)校本教材的编写
在领导小组的带领下,组织全体教师积极参与其中,收集、整理、讨论,形成了一本适合我校情况的校本教材----《花样跳绳》。这本教材分为个人类技术动作、两人类技术动作和集体类技术动作三个模块,共75个技术花样。整个教材的编写过程,也是全体教师合作、分享的过程,大大提高了我校教师的精神凝聚力,同时也提升了学校的管理水平。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学生又自创花样,五年级的郑永萌、赵梦雨两个同学自创的花样已经用她们的名字命名编入校本教材,使花样技术动作增加到77个。
(三)教师的培训
在我校的26名教师中,体育专业毕业的教师就有3名,分别是:李冰辉,2011年河南理工大学体育系本科毕业;李冬,2005年平顶山学院体育系专科毕业;王延辉,2000年襄城师范体育班毕业。这3名教师负责对我校其他教师进行技术动作培训,然后其他教师再把动作教给学生,学生回家再教给父母,这充分体现了我校全民健身的申报理念。专业的教师队伍是我校申报特色学校的基石,也是花样跳绳能够顺利实施的技术保障。
(四)制度上的保障
一是经费上的保障,学校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仍然挤出一部分经费给全体学生每学期每人配发一根跳绳,供学生随时练习;二是时间上的保障,每天的大课间由班主任指导学生练习,其它课间自由练习,体育课上除正常的体育教学外,每节课腾出10分钟时间教学生花样技巧。
(五)课题的研究
为使特色跳绳工作向纵深方向发展,学校成立课了课题研究小组,向科研要质量。课题研究小组由分管体育领导牵头,体育组人员参与,解决教学、竞赛、训练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力争在跳绳研究方面取得一定成果,更为我们打下了扎实的基础,进一步形成了以花样跳绳为特色的校园文化氛围。
四、取得的成果
一是丰富了学生的校园生活。达到全校学生基本人人会跳绳,并喜欢跳绳。每一位学生都会跳前单摇,绝大部分学生会后单摇、前编花、前双飞等等,学会了用绳子娱乐。丰富了课间活动,学生在课间都会很自觉地拿着绳子进行活动,一个人独跳,两个人组合,多人跳大绳等成为我们全校师生学习、生活、娱乐的一部分。花样跳绳活动将会极大地丰富我校的校园生活,它必将成为我校的一朵奇花,绽放出绚丽耀眼的光芒。
二是锤炼了学生的行为品质。学生在跳绳活动中,能够自觉地形成组织纪律性,可以培养其团结协作精神和集体主义观念。培养了学生自信、积极进取、勇于拼搏、的精神。通过跳绳活动培养了学生顽强的意志品质和团结合作的团队精神,促进了学生身心协调发展。
三是提升了学校的办学内涵。
通过校本教材的编写和教师的跳绳比赛,提升了我校教师的团结协作意识和精神凝聚力。通过学生的跳绳比赛,提升了学生的个人成就感和班级荣誉感。目前,我校拥有一支团结、务实、拼搏、协作的教师队伍和活泼可爱、自信进取的学生群体。在全体教师的智慧结晶下,制作出了我校的新校徽,它包括六个方面的含义。制定了我校的校训、校风、教风、学风。又聘请我县著名的音乐制作人蔺景洲为我校谱写了校歌《胸怀祖国 前程无限》。这样大大提升了我校的办学内涵,展示了我校的办学理念。
五、问题与不足
我们的特色跳绳活动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还存在一些不足:
1、普及与推广面还有局限性,没有充分的利用学生的双重身份带动家庭,更进一步的推动全民健身活动。
2、由于家长人才观的问题,一些品学兼优、身体素质良好的学生不愿加入到跳绳队伍中来,花更多的时间锻炼,唯恐耽误了学习。
3、我们的特色项目建设工作只是在初期、才刚刚起步,有很多工作要做:每位学生会的花样不多,班集体的花样不多,精品花样不多,跳绳与美体,跳绳与安全、跳绳与健康兼顾到了没有等等。
虽然我校的跳绳特色项目不但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锻炼了师生的身体,还促进了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但是我们知道特色项目的建设,主要抓住“特”字来发展,做到思想独特、做法奇特、人无我有、人有我精。打造特色学校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它体现在办学的各个方面。升华特色、推陈出新是特色学校创建活动努力的方向。总之,由上级领导的正确领导,我们只要与时俱进,精心培植,一定会打造出特色品牌学校。同时也衷心地希望各位领导多多指导和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