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有丝分裂图象考点分析
有丝分裂图象考点分析
广西容县高中 刘汉超
有丝分裂是细胞增殖的主要方式。细胞周期中各时期的特点是常见考点,在考查这些知识点的时候,又常常以图象题的形式出现。本文对各时期特点进行举例剖析,以使同学们更好地理解掌握图象题的解题方法。
一、基础知识剖析
下图1是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的形态数量变化曲线图。各时期的特点分述如下:
1.间期(图1,a→d)DNA复制
分裂间期占了细胞周期的大部分时间,是为细胞分裂作物质准备的时期,在间期中,主要是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即进行染色体的复制。间期又分为DNA复制前期(G1)、DNA复制期(S)和DNA复制后期(G2)。分别如图的a~b,b~c,c~d。复制后,染色体数不变,DNA数加倍,出现姐妹染色单体(由一个着丝点连在一起)。此时的染色体呈染色质状态,在显微镜下是观察不到的。为了便于理解,我们可以形象地表示如图2。
2.分裂前期(图1,d~e)染色质变为染色体
由于染色质细丝不断折叠、缩短变粗,逐渐变成在显微镜下能看得到的染色体,此时染色体零乱分布在细胞中。
3.中期(图1,e~f)染色体排在赤道板上
在纺锤丝的牵引下,染色体向细胞中间移动,着丝点排在赤道板上,着丝点两侧均有纺锤丝附着。此时染色体形态最清晰,一个染色体含两个DNA,两个染色单体,是观察染色体的最好时期。
4.后期(图1,f~g)染色体数加倍
由于着丝点分裂,一个染色体变成两个,即染色体数加倍,同时,姐妹染色单体消失。形成两套完全相同的染色体,并分别向细胞两极移动。
5.末期(图1,g~h)染色体变成染色质
移到细胞两极的染色体又逐渐变成染色质。重新出现核膜和核仁,由于新形成的两个细胞核还在同一细胞内,所以末期的染色体数与后期一样,随着末期的结束,一个细胞变成两个,每个细胞中的染色体才与亲代细胞一致。
二、考点图象题举例
例 下图3中a→d表示连续分裂细胞的两个细胞周期。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a和b为一个细胞周期
B.c段结束DNA含量增加一倍
C.遗传物质平分一般发生在d段
D.b和c为一个细胞周期
解析:细胞周期是指具有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整个细胞周期分为分裂间期和分裂期两个时期。分裂间期是为分裂作准备的时期,持续时间比分裂期长,主要进行DNA复制,在分裂后期,由于着丝点分裂,遗传物质平分到细胞两极。答案:D。
2.对分裂间期特点的理解
例 某科学家用放射性同位素分别标记的胸腺嘧啶和尿嘧啶培养蚕豆,观察其根尖分生区细胞的有丝分裂。根据这两种碱基被细胞利用的情况绘制曲线如图4所示。下列对此结果的分析中,不正确的是()。
A.大量利用T的时期,细胞正在进行DNA复制
B.大量利用U的时期,细胞正在进行大量蛋白质的合成C.大量利用T的时期,细胞正在大量合成转运RNA
D.大量利用T和U的时期,细胞正处于分裂间期
图
4解析 这是一道综合性较强的题目。首先要懂得,碱基T是DNA特有的碱基,U是RNA特有的碱基。在分裂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DNA复制时,需要用含T的脱氧核苷酸作原料。而蛋白质合成过程需经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转录即以DNA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此时需要含U的核糖核苷酸作原料。答案:C。
3.对分裂期各时期特点的理解
例1 图5是对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时染色体数(a)、染色单体数(b)、DNA数的统计图。
图5
下列解释肯定不正确的是()。
A.①可以用于表示细胞分裂的前期
B.①时的染色体螺旋化程度可能最高
C.间期用②表示最恰当
D.③表示细胞分裂完成解析 DNA在间期复制后加倍,染色体数量不变,出现染色单体。直到后期,随着着丝点一分为二,染色单体消失,染色体数加倍。①可能是前期和中期(染色体螺旋化程度最高,染色体最清晰),②的情况是不可能存在的,染色体数与
DNA数相等时,染色单体数应为0。③染色体数与DNA数相同又没有染色单体,表示细胞细胞分裂完成。答案为C。
例2 下面两图是有关细胞分裂的问题,其中图6表示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与每条染色体DNA含量变化,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6
(1)图6中AB段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过程发生在细胞分裂间期的___________期,图6中CD段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7中___________细胞处于图6中的BC段。
图7
(3)就图7乙分析可知,该细胞含___________条染色单体,染色体数与DNA分子数之比为___________。该细胞处于___________分裂的___________期。解析 审题时,要特别注意纵坐标轴的含义是每条染色体DNA含量,而不是细胞中DNA含量,也不是细胞核中DNA的含量。从图中可见,在AB段,DNA进行复制。复制结果,染色体数不变,DNA数加倍。使得BC段的每条染色体中,DNA量是原来的二倍(即每条染色体含二个DNA分子)。到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一个染色体变为二个染色体,每个染色体中只有一个DNA。DE段中的每条染色体含一个DNA分子(此时无染色单体)。图7甲的一个染色体有一个DNA,乙图中一个染色体有二个DNA。若此曲线表示有丝分裂,BC段则表示前期和中期,DE段表示后期和末期。甲细胞中的着丝点已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乙图细胞的着丝点排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
答案:(1)DNA复制(也习惯叫染色体复制);S,着丝点分裂
(2)乙
(3)8 1:2 有丝分裂中
第二篇:剑川县象图乡初级中学2013
剑川县象图乡初级中学2013—2014学年教科中心工作计划
教育教学科学研究是保证教育教学正常开展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为了使我校的教科中心工作在以前的基础之上能够有所进展,使我校的教研活动有序地开展,特制订本此工作计划:
总体思路:组织什么样的活动、什么时间、参与形式、时间和地点。(分为上下两学期)上学期:上学期结合我校的师资情况主要组织新教师的公开课,学科集体备课和骨干教师的示范课,(包括县教研室组织的优质课),教师每星期的互听互评课。
具体实施的参与可教学的人员与教学的科目内容,学校教科中心要积极配合教导处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把教研活动落实到位,实现“教研服务教学,服务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1·8月底组织四次新教师的公开课,结合四位教师的授课情况合理安排学校工作。
2·组织三次优质课(英语、数学、语文);英语:杨忠诚;数学:赵林冲;语文:刘喜燕。3·组织两次教师集体备课(思想品德、物理、化学);思想品德:杨佳音;物理:赵建君;化学:赵静。
4·教师之间的互听互评课每星期至少10次,要求由授课教师和教课中心给听评课教师签名。5·学校每次常规检查后及时组织教研活动,主要以反馈常规情况为主。
6·就九年级的月考和七八年级的考试分文理科集中进行卷面分析和总结,实现“教师成长,学生进步”的效果。
第三篇:三角函数图象变换教案
一、新课引入:
师:前面我们学习了正弦函数y=sinx的图象和性质,请同学说出它的定义域、值域、奇偶性、周期及单调区间?
生:定义域:R,值域:[-1,1],奇函数,单增区间:[]单减区间:[] 师:回答的很好,那么形如偶性、周期及单调区间又如何呢?
(一片茫然,没有学生回答)
函数的定义域、值域、奇师:大家别着急,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它们的图象和性质,并通过它们的图象和性质进一步来探究它们的图象与y=sinx图象会有什么样的关系.
二、动手实验:
下面请大家用图形计算器在同一坐标系分别输入以下几组三角函数的图象,并观察每一组图象的定义域、值域、周期、单调区间及其再观察每一组图象相互之间的关系、特点,然后进行小组讨论、交流.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教师巡视,同时指导学生注意输入中经常出现的几个问题:窗口调节、弧度与度的单位转换、及其如何利用在同一坐标系同时画图和利用功能键
进行追踪和如何利用其它键进行的放大等等.)
三、师生交流:
师:从下列第一组图1,你有什么体会?
图1 师:的定义域、值域、周期分别是多少?
生:的定义域:x∈R,值域:y[-2,2],周期:应该与y=sinx的一样还是
师:不错,那么呢?
生:的定义域x∈R,值域:y∈[-,],周期:
师:很好,那么它们三者之间的图象有什么关系呢? 生:好象它们之间有一定的伸缩关系 师:能不能再说得具体一点吗?
生:伸缩倍数是不是与2和有关呢?
师:大家探究和分析的很好,是不是这样呢?不过别着急.下面请大家先看大屏幕几何画板的动画演示
(老师心喜:他们能够说出“伸缩”二字,而且发现与2和利用动画演示有助于验证他们的猜想)
有关,只是猜想不知是否正确,此时,图2 演示1:拖动点C,请大家观察图象上D、E的运动,在横坐标相同的条件下,纵坐标的变化,同时注意比值的变化.(对比y=sinx与y=2sinx)
图3 演示2:拖动点B,观察图象y=sinx与y=Asinx图象,当A发生变化时,点D、E的纵坐标的变化,同时注意比值的变化.(改变A的值,整体对比y=sinx与y=Asinx的关系)
进一步引导,观察,启发:
师:通过上述大家的实验、和我刚才的几何画板演示,你又有什么体会? 生: 函数y=1/2sinx的图象可看作把y=sinx,x∈R上所有点的纵坐标缩短到原来的 倍而得(横坐标不变),函数y=2sinx图象可看作把y=sinx,x∈R上所有点的纵坐标缩短到原来的2倍而得(横坐标不变)师:太好了,回答完全正确.(演示进一步巩固了他们的猜想)教师总结:
一般地,y=Asinx,(x∈RA>0且A1)的图象可以看作把正弦曲线y=sinx上的所有点的纵坐标伸长(A>1)或缩短(0 第二组:
师生交流:
师:和第一组一样,你们有什么体会?
图4 师:与的定义域、值域、周期分别是多少?
生:与的定义域:R,值域:[-1,1],和y=sinx的都一样,周期是多少看不出来,反正它们的周期显然不一样.
(学生从图形计算器屏幕看到的的确如此,它们的周期明显不一样)师:是的,他们的图象差别太大,但是可以看出一个周期较小,一个较大.(教师想通过周期的不一样来突破周期变换)现在我给大家演示两个动画3.
图5 演示1:拖动点A(A、B,它们分别在各自的图象上)在纵坐标相同的条件下,观察A、B的横坐标的变化,以及的比值的变化.(对比y=sinx与y=2sinx的关系)
演示2:拖动点B, 改变W的值,再观察上述的变化.(改变W的值,进一步观察y=sinx与y=sinWx的图象关系)
(该环节的演示要慢,要让学生注意观察比值的不变特点)
图6 进一步引导, 观察启发: 师:通过上述你的实验、和几何画板的动画演示,你又有什么体会?
生:函数y=sin2x,x∈R的图象,可看作把y=sinx,x∈R上所有点的横坐标缩短到原来的倍(纵坐标不变)而得到的 函数y=sin原来的2倍(纵坐标不变)而得到,x∈R的图象,可看作把y=sinx,x∈R上所有点的横坐标伸长到(的确难得,他们能发现影响周期的量是W了,这样也为下一节课周期的教学作好准备)师:大家已经能通过第一组的变换特点,类比的方式得到它们之间的关系,真的很不错.那么谁能把y=sinωx图象与y=sinx的图象作比较,说出它们之间的关系吗?
生:函数y=sinωx, x∈R(ω>0且ω1)的图象,可看作把y=sinx所有点的横坐标缩短(ω>1)或伸长(0<ω<1)到原来的倍(纵坐标不变)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归纳,总结)师:有进步. 总结:
一般地,函数y=sinωx, x∈R(ω>0且ω1)的图象,可看作把正弦曲线上所有点的横坐标缩短(ω>1)或伸长(0<ω<1)到原来的倍(纵坐标不变).我们把这种变换简称为周期(或者伸缩)变换.
第三组:
图7 师:它们的定义域、值域、周期分别是多少?以及它们的图象关系又有如何关系? 生:定义域:x∈R,值域:y ∈[-1,1],周期:,图象似乎与我们以前学过的具有平移关系.
(因为高一学习过一些简单的平移,学生对平移的说法可以很快的提出)
师:回答的十分正确.那么大家再用功能键点?
追踪,观察它们的平移的方向和平移的单位有什么特(由于学生的图形计算器的单位是幅度,追踪的结果是一个数,不会带有行换算,几分钟后)
师:请大家看我用几何画板的动画演示4. 演示1:拖动点C,观察变化.(观察平移的单位)的单位,让学生注意进演示2:拖动点B,改变B的值,观察平移的方向.(让学生去发现:从左边移动(B>0),从右边移动(B<0)
图8 引导,观察,启发:
师:通过上述实验、和几何画板演示的结果你有什么体会?
生:函数y=sin(x+),x∈R的图象可看作把正弦曲线y=sinx上所有的点向左平行移动个单位长度而得到.函数y=sin(x-单位长度而得到),x∈R的图象可看作把正弦曲线y=sinx上所有点向右平行移动个师:太棒了,回答的十分正确. 教师总结:
一般地,函数y=sin(x+>0时)或向右(当),x∈R(其中≠0)的图象,可以看作把正弦曲线上所有点向左(当<0时=平行移动||个单位长度而得到(用平移法注意讲清方向:“加左”“减右”),我们把这一变换称为平移变换
四、运用反思:
1、下列变换中,正确的是
A 将y=sin2x图象上的横坐标变为原来的2倍(纵坐标不变)即可得到y=sinx的图象
B 将y=sin2x图象上的横坐标变为原来的倍(纵坐标不变)即可得到y=sinx的图象
C 将y=-sin2x图象上的横坐标变为原来的倍,纵坐标变为原来的相反数,即得到y=sinx的图象
D 将y=-3sin2x图象上的横坐标缩小一倍,纵坐标扩大到原来的=sinx的图象
答案:A
倍,且变为相反数,即得到y(可以让学生使用机器来验证自己的回答是否正确,尤其是C和D的回答)
2.师:大家可以选择变换路径
(由于前面都是单一的变换,可以提示学生先选择变换路径)
生: 即把y=sinx图象上所有点的横坐标不变,纵坐标伸长为原来的2倍,再把得到的图象的纵坐标不变,横坐标缩短为原来的1/2,然后把图象上的所有点向右移动个单位. 师:有不同意见吗? 生:是的,基本就是这样.
师:从一定是向右平移个单位吗?
生:是啊
(全体学生感到纳闷,老师为什么这样问呢.)
师:好吧,请大家用计算器实验,看看他说的是否正确? 生:我输入图象看,平移的数据似乎不对,到底是多少呢?
(由于学生的图形计算器的单位是幅度,追踪的结果是一个数,不会带有 的单位,可以让学生进行换算来回答,但是几何画板可以动态变化和计算)
师:请大家再看我的演示:拖动点A,观察点A、C横坐标的变化.(观察它们距离的单位刻度是多少.)
图9 生:我知道了,应该是向右平移,而不是 师:不错应该是应该是向右平移,这是我们经常会犯的错误,一般地,函数的平移是指变量的变化量,所以要把函数化为从中可以看出,所以应该是向右平移
(这时学生在做次类题目,经常容易犯的错误,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五、小结与思考:
今天我们学习了三种三角函数:形如图象是由y=sinx的图象怎么变换得到,我们分别把三种变换分别称为振幅变换、伸缩变换、平移变换.
思考:
上述三种三角变换适应于三角函数的图象外,是否也适应于一般函数的图象的变换吗?请同学们下去通过今天学习的方法用图形计算器探索、思考下列几组函数图象的关系
1、与2、3、(让学生下去动手实践,、探索和验证,也为后期函数图象变换的学习作准备)
六、作业:
七、教学反思:
1、本节课是以学生探索为主,教师点拨、启发、引导和利用几何画板的演示为辅.通过TI-92PLS图形计算器进行教学学习和探究活动,获得TI计算器正弦波函数性质等数学问题的体验;认识现代信息技术对学习数学知识和探究数学问题的价值.借助已知知识提出问题,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整个教学过程为:提出问题
探索
解决问题
运用反思
提高.
2、以前该部分内容的教学通常是通过取值、列表、描点、画图然后静态的让学生观察、总结,最后得出它们之间图象变化的特点,如下图所示.
(振幅变换)
(周期变换)
(平移变换)
不仅教学内容少,而且课时需要多(以前至少需要2课时)、课堂气氛枯燥、学生参与的活动少、学习的积极性较低.通过信息技术的使用,改变常规教学中处理方式,利用图形计算器让学生实验、观察、体会和交流,然后再通过几何画板的辅助教学演示,使得振幅变换、伸缩变换、平移变换变得形象、直观,学生易于理解和掌握,不仅一节课完成了三种变换而且学生的兴趣浓厚、参与活动多、课堂气氛活跃,使课堂教学落到了实处,主体作用得到了真正的体现,综合能力和素质也得到了培养,这充分体现了信息技术具有的优势.
3、但值得商榷的是:原来教学的“五点作图法”绘制函数图象,再讨论参数所起的作用,这里用技术马上就画出函数图象,并观察规律得出结论,所以“五点作图法”在技术面前如何处理会更好.
第四篇:简谐运动的图象-教案
《简谐运动的图象》教案
盐都县伍佑中学:于正荣
【课 题】简谐运动的图象。
【教学目的】1.知道简谐运动的图象是正弦(或余弦)曲线; 2.理解简谐运动图象的物理意义。
3.会用简谐运动图象的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教学重点】简谐简谐运动图象的物理意义。【教学难点】简谐运动图象与振动轨迹的区别。【教学方法】从演示实验入手讨论式教学。
【教 具】摆长相等的砂摆一台、石砂若干,上面贴有白纸、宽约30cm的长木板一 块,投影片若干张。【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5分钟)
1.自由落体运动中,物体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何?请画出位移——时间图象。
(提出问题后,让学生边思考边在课堂笔记上画图,请一 名学生到黑板上画。学生能画出如右图所示的图象。)
教师提出下列问题:
2.这个位移——时间图象是该物体运动的轨迹吗?(学生能正确回答,然后教师讲解,位移——时间图象表示物体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并不表示物体运动的轨迹。)
导入新课:物体作简谐运动时,位移也随时间在变化,那么它的位移—— 时间图象又会是什么样呢?这正是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二、新课教学:(30分钟)
(板书课题)简谐运动的图象
1.从振动物体直接得到简谐运动图象:(板书)
演示一:只让砂摆振动(满足θ<5°),让学生观察砂摆端点的运动轨迹。
(请学生回答砂摆端点的运动轨迹)
演示二:在砂摆平衡位置右边最大位移处释放砂摆,同时沿着与振动垂直的 方向匀速拉动摆下贴有白纸的长木板,等砂摆振动一周期停止。
(请学生观察此时得到的图象)
演示三:让砂摆从平衡位置处开始摆动,同时沿着与振动垂直的方向匀速拉
动摆下贴有白纸的长木板,等砂摆振动一周期停止。
(请学生观察此时得到的图象)
演示结果得到的图象如下图:(将已画好图象的投影片打出,让学生观察)
分析演示实验:因为匀速拉动长木板,板的位移S与时间t成正比,故木板位移的大 小可 以表示时间的长短,从振动漏斗中漏出的砂流在木板上形成的曲
线,就显示出摆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象横轴表示时间t,纵轴 表示砂摆位移x。
总结:(板书)(1).简谐运动的图象是正弦或余弦曲线。
(2).简谐运动的图象与轨迹不同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136第3自然段到P137,思考以下问题:(投影)
1. 简谐运动图象的物理意义?
2.从简谐运动图象上可以确定哪些物理量?
阅读时要注意课本上图5—5,掌握以下几个要点:
①.图象上函数的最大值——振动的振幅A。
②.图象上两个相邻正(或负)最大值的间隔——振动的周期T。
总结:(板书)(3)简谐运动的图象反应了振动物体位移随时间变化的关系。
(4)从简谐运动图象可以知道振动物体的振幅、周期以及它在任意时刻的位移。2.简谐运动图象的应用:(板书)
[例1] 如下面两个图,分别表示物体做简谐运动的图象,请分别写出它们的振幅 A、周期T。(投影)
解:由图象可知,Aa=0.1cm Ta=4s Ab=0.5cm Tb=0.2s [例2] 根据上面(a)图,说出在1s、1.5s、2s、3.5s、4s时,物体所受的回复力、加速度、速度、位移的方向。
解:从图象上可以看出,①在1s时,回复力、加速度、位移都为零,速度最大沿x 轴负方向。
②在1.5s时,回复力、加速度沿x正方向,速度、位移沿x轴负方向。
③在2s时,回复力、加速度都最大,沿x轴正方向,位移最大沿x轴 负方向,速度为零。
④在3.5s时,回复力、加速度都沿x轴负方向,位移、速度沿x轴正方向。
⑤在4s时,回复力、加速度都最大,沿x轴负方向,位移也最大,沿x 轴正方向,速度为零。
[例3] 如图所示的是一单摆做简谐运动的图象,设当地重力加速度g=9.8m/s2,试求此单摆的摆长。
解:由图可知,该单摆的振动周期为T=4s,又根据单摆周期公式: T=2π
L/g
得L=T2g/4π2=42×9.8/(2×3.14)2m =3.98m
三、小结:1.简谐运动的图象是正弦或余弦曲线,与运动轨迹不同。
2.简谐运动图象反应了物体位移随时间变化的关系。
3.根据简谐运动图象可以知道物体的振幅、周期、任一时刻的位移。
【课堂训练】(10分钟)
1. 用简谐运动图象,可以求出振动物体的①振幅、②周期、③频率、④任意时刻的位移、⑤质量、⑥重力加速度等六个物理量中的哪一些:()
A 只能求出①②④ B 只能求出①③④ C 只能求出④ D 六个物理量都可求出
2.下图是一个质点的振动图象,从图中可以知道:()A 在t=0时,质点的位移为零,速度和加速度也为零。B 在t=4s时,质点的速度最大,方向沿x轴的负方向。C 在t=3s时,质点的振幅为-5cm,周期为4s。D 无论何时,质点的振幅都是5cm,周期都是4s。
3。一个做简谐运动的质点,起点位移为x0=3cm,振幅A=3cm,周期T=4s,请画出该质点位移时间图象。
4. 如图为某一质点做简谐运动的图象,求该质点通过1m路程所需要的时间。
第五篇:简谐运动的图象-教案
《简谐运动的图象》教案
威远龙会中学 余晓东
【课 题】简谐运动的图象。
【教学目的】1.知道简谐运动的图象是正弦(或余弦)曲线; 2.理解简谐运动图象的物理意义。
3.会用简谐运动图象的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教学重点】简谐简谐运动图象的物理意义。【教学难点】简谐运动图象与振动轨迹的区别。【教学方法】从演示实验入手讨论式教学。
【教 具】摆长相等的砂摆一台、石砂若干,上面贴有白纸、宽约30cm的长木板一 块,投影片若干张。PPT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5分钟)
导入新课:物体作简谐运动时,位移也随时间在变化,那么它的位移——
时间图象又会是什么样呢?这正是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二、新课教学:(30分钟)
(板书课题)简谐运动的图象
1.从振动物体直接得到简谐运动图象:(板书)
演示:只让砂摆振动(满足θ<5°),让学生观察砂摆端点的运动轨迹。
(请学生回答砂摆端点的运动轨迹)
演示结果得到的图象如下图:(将已画好图象的投影片打出,让学生观察)
分析演示实验:因为匀速拉动长木板,板的位移S与时间t成正比,故木板位移的大
小可 以表示时间的长短,从振动漏斗中漏出的砂流在木板上形成的曲
线,就显示出摆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象横轴表示时间t,纵轴
表示砂摆位移x。
总结:(板书)(1).简谐运动的图象是正弦或余弦曲线。
(2).简谐运动的图象与轨迹不同
1. 简谐运动图象的物理意义?
2.从简谐运动图象上可以确定哪些物理量?
阅读时要注意课本上图5—5,掌握以下几个要点: ①.图象上函数的最大值——振动的振幅A。
②.图象上两个相邻正(或负)最大值的间隔——振动的周期T。
总结:(板书)(3)简谐运动的图象反应了振动物体位移随时间变化的关系。
(4)从简谐运动图象可以知道振动物体的振幅、周期以及它在任意时刻的位移。2.简谐运动图象的应用:(板书)例1:
简谐运动的图象如图所示,则它的振幅是()米,频率是()赫,在 A 点速度方向(),B 点加速度方向(),从 A 到 B 做的运动是()运动。例2.如图所示是甲、乙两质量相等的振子分别做简谐运
动的图象,则()
A.甲、乙两振子的振幅分别是2 cm、1 cm
B.甲的振动频率比乙小
C.前2 s内甲、乙两振子的加速度均为正值
D.第2 s末甲的速度最大,乙的加速度最 大
简谐运动的应用
三、小结:1.简谐运动的图象是正弦或余弦曲线,与运动轨迹不同。
2.简谐运动图象反应了物体位移随时间变化的关系。
3.根据简谐运动图象可以知道物体的振幅、周期、任一时刻的位移。
四1.作业本:教材练习与评价;阅读发展空间; 2.三维设计:尝试1,2,例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