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指数函数的图象及其性质评课稿
指数函数的图象及其性质评课稿
姚
延
明
听了高翔老师的课,现在作个点评:指数函数是高中阶段学习的第一个新函数,可以说在高中函数学习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本节课标规定为三个课时,本节课是第一课时指数函数及其性质概念课,高老师在教学设计中,让人印象深刻的是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法指导,重视新旧知识的契合,关注知识的类比,学习方法的迁移。高老师通过纸的折叠与珠峰测量问题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抓住了学生的好奇心,提高了学生学习本节知识的兴趣。在观察纸的折叠后,巧妙而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从具体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发现指数在变化,这与以前所学函数(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都不一样,把变化的量x用 表示,不变的量用a表示;通过让学生给函数命名,举几个指数函数例子这个小环节,增强学生对指数函数本质的理解,激发学习兴趣,概念的得到可谓“润物细无声”。接着高老师在设计中还注重对学生探索能力的培养,让学生通过切身感受,给出指数函数的定义及底数 的取值范围。
在研究指数函数的性质时,高老师能够紧扣第一章的函数知识,让学生在研究指数函数时有明确的目标:函数三个要素(对应法则、定义域、值域、)和函数的基本性质(单调性、奇偶性)。通过提问的方法,让学生明白研究函数可以从图象和解析式这两个不同的角度进行出发,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向本节的第二个知识点——图象及其性质。设计中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侧重对解析式、作图象探索。老师借助几何画板的直观图形,以形助数,以数定形,数形结合的数学方法,收到了较好的研究效果。
不足之处:由于在讲解指数函数概念时,给出a的范围时花费时间过长,导致整堂课前松后紧;再者,高老师在分析函数特征时没有给出较好的总结,所以在学生判断指数函数时比较模糊。
第二篇:第12课时指数函数图象和性质1[定稿]
盐城市2009届高三艺术生数学一轮复习教学案
§12指数函数图象和性质(2)【典型例题讲练】
例1 要使函数y12x4xa在x,1上y0恒成立.求a的取值范围.练习
已知2x
例2 已知函数f(x)3x,且log318a2,g(x)3ax4x的定义域为[1,1].2x≤()x2,求函数y2x2x的值域.14(1)求g(x)的解析式并判断其单调性;(2)若方程g(x)m有解,求m的取值范围.练习
若关于x的方程25 x145x1m0有实根,求m的取值范围.1 盐城市2009届高三艺术生数学一轮复习教学案
【课堂小结】
联系指数函数的单调性和奇偶性等性质进行综合运用.【课堂检测】
1.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1)y21x4
(2)y()23x
(3)y4x2x11
【课后作业】
1y()1求函数2
x23x4的单调区间.2求函数f(x)()122x14()x5的单调区间和值域.2 2
第三篇:《指数函数的图象与性质》教学案例(共)
《指数函数的图象与性质》教学案例
一、问题的提出
新课程理论指出:学生学习知识不单是从教师授课的课程中获取,还需要学生结合教师的指导以及同学的合作,将自身的学习经验运用于一定的情境中,主动构建以获取课堂知识。理论主要阐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知识的获取应以学生主动学习为重心,而教师的作用只是辅导或促进学生获取知识。几年来,笔者通过对新课程理论的学习和实践,发现在中学数学教学中若能贯彻这一原则,数学课堂将是一种高效的活动。
二、教材中的地位
众所周知,初中教纲中已经涉及初步探讨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一次函数以及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高中数学《指数函数的图象与性质》这节内容是在指数范围扩充到实数的基础上引入指数函数的,而指数函数是高中研究的第一种具体函数。由此可知,指数函数的图象与性质是课程知识学习的重点,而正确理解和掌握底数a对函数变化的影响是学习的难点。本节课主要是要求学生利用描点法画出函数的图象,并描述出函数的图象特征,从而指出函数的性质。通过这样的授课活动,从而使学生强化从形到数的熟悉,体验研究函数的过程与思路,实现意识的深化。
三、教学背景设计
新课改给予了我们全新的教学理念,在新教材的教学中,笔者慢慢体会到新教材渗透的、螺旋式上升的基本理念,知识点的形成过程经历从具体的实例引入,形成概念,再次运用于实际问题或具体数学问题的过程,它的应用性、实用性更明显的体现出来。学数学重在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经过多年的数学学习,学生还是害怕学数学,尤其高中的数学,对于学生来说显得很抽象。所以,如果再让学生感到数学离我们的生活太远,那么将很难激发他们的学习爱好。在教学中要尽力抓住知识的本质,以实际问题引入新知识。另外,就本章来说,指数函数是学习函数概念及基本性质之后研究的第一个重要的函数,让学生学会研究一个新的具体函数的方法比学会本身的知识更重要。在这个过程中,所有的知识都是生疏的,在大脑中没有形成基本的框架结构,需要老师的引导,使他们逐渐建立。数学中任何知识的形成都体现出它的思想与方法,因而授课中注重让学生领悟其中的思想,运用其中的方法去学习新的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四、教学目标确立
1.知识目标:准确理解指数函数定义,初步掌握指数函数图象与性质,并能简单应用。
2.过程与方法:由实例引入指数函数的概念,利用描点作图的方法做出指数函数的图象,(有条件的话借助计算机演示、验证指数函数图象)由图象研究指数函数的性质,利用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3.能力目标:一是探讨指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归纳能力,并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二是分析指数函数变化规律,使学生能掌握函数变化的基本分析方法。
【教学过程】
进一步理解函数的定义:
指数函数的定义域:在我们学过的指数运算中,指数可以是有理数,当指数是无理数时,也是一个确定的实数,对于无理数,学过的有理指数幂的性质和运算法则都适用,所以指数函数的定义域为R。
研究函数的途径:
由函数的图象的性质,从形与数两方面研究。函数的应用是函数学习的重要课堂目标,通过探讨分析函数图象与性质,从而使用函数的图象与性质解决实际问题以及数学问题。根据以往的经验,你会从那几个角度考虑?(图象的分布范围,图象的变化趋势,……)函数图象分布与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有关,函数的变化规律表现出函数的单调性。引导学生从定义域,值域,单调性,奇偶性,与坐标轴的交点情况着手开始。
首先做出指数函数的图象,以具体函数入手,让学生以小组形式取不同底数的指数函数画它们的图象,将学生画的函数图象展示,(画函数图象的步骤是:列表、描点、连线)。最后,老师在黑板(电脑)上演示列表,描点,连线的过程,并且画出取不同的值时函数的图象。要求学生描述出指数函数图象的特征,并试着描述出性质。
数学演变过程表明,任何重要的数学概念从提出到发展都有着丰富的经历,新课程教学理论中已经较好地阐述出这点。在新课程理论指导下,学生要了解数学知识的学习是一种数学化的过程,也就是说,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和思考常识材料并经过分析、比较、综合、抽象、概括等思维活动,对常识材料进行归纳总结。文章案例正是从数学实验过程研究以及数学知识研究的角度进行设计,学生的思维过程可能没有重演人类对数学知识探索的全过程,然而学生通过数学实验的观察和思考,并经历分析、比较、综合、抽象、概括等思维活动,能真切地感受将数学知识数学化的探索过程,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并能了解数学知识的一些研究方法。
学生学习的数学知识虽是前人已经提出并发展好的,然而课堂要求掌握的数学知识对于学生来说是全新的,需要学生经历自身的思维活动再现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教师应该把教学设计成学生动手操作、观察猜想、揭示规律等一系列过程,学生的探索、分析与思考,侧重于过程的探究及在此过程中所形成的一般数学能力。
教师活动的展开应以学生活动为主体,教师地位应从主导者转为引导者,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能够积极学习数学知识,能够独立探索数学知识的研究过程。使教学活动始终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使每一个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获,都有提高。
总之,通过对高中数学的案例研究,进而不断研究新教材、新理念,不断调整教学策略优化课堂教学,培养学生探究学习与创新学习能力将是我们在今后的数学教学中持之以恒的探究课题。
(编辑:杨迪)
第四篇:《指数函数概念与图象》教学设计
《指数函数概念与图象》教学设计
郑美华
〈设计思想〉新课程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更加全面,更加深刻地实施素质教育,强调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所以我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培养学生学会用科学的方法获得知识,逐步形成发现问题与分析问题的能力。下面从几个方面谈我的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在《集合与函数概念》一章中继函数性质后的第一个具体函数,通过本节课学习过程可以使学生体会研究具体函数的过程和方法,为进一步研究其它函数奠定基础。而图象变换也是本章的难点,分散难点也是本节课的设计意图。
2、教学目标
①使学生理解指数函数的概念和意义,能画出指数函数的图像 ②探索指数函数衍生函数图象
③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学重点
指数函数概念和图象
4、教学难点
探索指数函数有关的图象变换 ﹙二﹚分析学生情况与教材处理
我校是一所省级师范性高中,学生普遍基础扎实,思维活跃开阔,求知欲强。但是部分学生过分依赖老师,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较差,因此通过教师的引领提高这方面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三﹚教学方法
①以设疑,探究,解疑为主体 ②多次应用启发式教学
③设置知识台阶,将问题一分为二,化难为易 ﹙四﹚教学程序
1、指数函数概念
形如yaxa0,a1的函数叫指数函数
xx1〈思考〉①y2 ②y3 ③y5.4 是否是指数函数?
x﹙学生讨论,得出正确答案﹚
2、指数函数图象
①四组同学分别画y2,y3,y4,y5图象
②请同学讨论这四个函数的共同特点:定义域为R;值域为0,;过0,1;在R上单调递增。
◆电脑演示时指数函数图象a1
xxxx11◆四组同学分别画y,y图象
23◆请同学讨论这两个函数共同特点:定义域为R;值域为0,;过0,1;在R上单调递减。
◆电脑演示0a1时指数函数图象 ◆请同学总结两类图象
﹙三﹚研究指数函数图象与底数关系
xx11◆请同学在同一坐标系中画函数y2x,y3x,y,y的图象
23◆讨论图象与底数关系:a1时,a越大图象在Y轴右侧越接近Y轴,Y轴左侧部分越接近X轴。0a1时,a越小图象在Y轴左侧越接近Y轴,在Y轴右侧部分越接近X轴。
﹙四﹚巩固练习
1、① y2x1 ② y3x1 ③ y2x ④ y2|x|
2、画函数y|3x1|简图,并利用图象回答: ① 何时方程|3x1|k无解? ② 何时方程|3x1|k有一解?
﹙五﹚请同学总结本堂课内容
xx
第五篇:《指数函数图像和性质》说课
《指数函数图像和性质》说课
尊敬的各位评委:上午好!
我说课的课题是“指数函数图像和性质”,这是山东省职教教材组编写《数学1》第四章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第二节”中的内容,我将根据新课标的理念、高一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我本人一贯的教学风格设计本节课的教学。下面我从说教材、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等几个环节,向各位评委和老师谈谈我对这节课教材的理解和教学设计。1、1说教材
函数是高中数学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函数的思想贯穿于整个高中数学之中。本节课是学生在已掌握了函数的一般性质和简单的指数运算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指数函数,以及指数函数的图象与性质。它一方面可以进一步深化学生对函数概念的理解与认识,使学生得到较系统的函数知识和研究函数的方法,同时也为今后进一步熟悉函数的性质和作用,研究对数函数以及等比数列的性质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本节课的内容十分重要,它对知识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材根据高一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特点,按照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和“抓联系、促迁移”的原则进行编写。通过生活实例创设情境,进而迁移到研究指数函数图象和性质这一问题中来,抽象出指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然后通过例题教学说明如何用图像和性质进行简单应用,这样的编写充分体现了知识的形成、发展和应用过程。
针对上述分析,结合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和教材,同时考虑到高一学生的认知规律,特制定如下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1、1、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和掌握指数函数的定义,会判断指数函数的一般形式。
(2)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指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的过程,提高观察、分析、抽象和概括等方面的能力,感悟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构建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勇于提出问题,乐于探索问题,同时注重培养学生善于合作与交流的良好情感和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1、1、2教学重点、难点
指数函的定义及其判定、指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是教学的重点;指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的理解和简单应用是教学的难点。1、2说教法和学法
本节课坚持“教与学、知识与能力的统一”和“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的原则,博采启发教学法、引探教学法、讲授教学法等诸多方法之长,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努力做到教法、学法的最优组合,并体现以下几点:
(1)充分利用数形结合,促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高一年级学生正处于从形象思维为主要思维形式向抽象思维为主要思维形式的重要过渡阶段,因此,教学中要充分重视数形结合的作用。通过电脑演示生活中的分裂问题,让学生在观察、分析中获得大量的感性认识,进而达到对指数函数的理性认识。
(2)重视学生的主休参与。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是为了使学生会学,因此,对指数函数概念的形成、发展、应用等每个环节的教学,都应通过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来完成。
(3)注重信息反馈,坚持师生间的多向交流。学生的学习过程是通过提出矛盾、解决矛盾的反复过程才得以完成的。因此,根据教学信息反馈的理论,当学生接触新知——指数函数概念时,要通过引导学生多思、多说、多练,来充分地暴露他们所遇到的学习障碍和矛盾,并在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中,不断的解决新矛盾,使认识得到深化。1、3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我设计了六个环节,具体如下: 1、3、1模拟切入,发现问题
用多媒体展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对折纸、细胞分裂等现象,让学生自己列举出一些生活中的类似事例,从而提示本节课的课题,通过多媒体展示,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直观性;让学生自己举例能够接近数学与实际的距离,感受数学源于生活。1、3、2共同探究,解决问题
多媒体展示指数函数y = 2 x 和 y =(1/2)x 的图象的作图过程,并提出问题:观察给出的指数函数y = 2 x 和 y =(1/2)x的图像,引导学生分组讨论、交流,探索图象上的点的特点,并根据自己的理解,描述出指数函数y = 2 x 和 y =(1/2)x的图象的代数规律,然后再通过生生、师生之间的相互补充、打磨,完善和规范这种规律,进而得到指数函数y = 2 x 和 y =(1/2)x的图像的规律。最后引导学生挖掘总结出指数函数y = a x 的图像和性质。为了让学生加深理解指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己描述,体会和理解指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的内涵,从而掌握本节课的重点,突破难点。1、3、3深入研究,系统归纳
教师引导学生,利用得出的指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来判断引例中的两个指数形式的数的大小的判断,并且在师生共同交流、完善的过程中,由教师详细写出判断的过程(或将问题改为证明,写出证明过程),通过学生自主探研,师生、生生间的合作交流,归纳得出指数函数图像和性质的简单应用:比较数值的大小。1、3、4例题教学,强化应用
解:(略)
分拆小结:同底指数幂比大小;不同底指数幂比大小;不同底不同幂比大小的方法(师引导、生小结)
例2:知识深化,拓展应用
已知下列不等式 , 比较 m,n 的大小
小结:知识的逆用,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指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1、3、5归纳小结,巩固新知
归纳小结是巩固新知不可缺少的环节之一,这个教学环节对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自我获取知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是十分重要的。本节课我采用让学生谈学习收获的方式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重点是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谈对指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的理解和应用,及在应用时应注意的问题。1、3、6布置作业,提高升华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作业布置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设置必做题的目的是巩固本节课应知应会的内容,面向全体学生,人人必须完成。设置选做题的目的是为了提升能力,发展智力,选做题的难度稍大一些,要求学生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尽力完成,对学有余力的尖子生要求他们要完成。为此,作业布置我是这样安排的:
必做题是:P 75 第2题,选做题是:P 74
A 组
以上六个环节,环环相扣,层层深入,并注意调动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注意教师适时的点拨引导,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得淋漓尽致,切实能够达到发展思维、提升能力的根本目的,能够较好的实现教学目标,也使课标理念能够很好的得到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