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内蒙古赤峰市松山区农村经济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内蒙古赤峰市松山区农村经济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
我国是农业大国,“三农”问题历来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为切实改善农村经济状况,缓解城乡之间长期存在的矛盾,党和政府一直把“三农”问题作为国家经济工作和政治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的情况下,区域性环境建设已经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先决条件。而我的家乡,赤峰市松山区则主要是以农牧业为主的,经济相对落后的偏远地区,为了响应国家政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当前,我区正在掀起新一轮经济发展热潮,开始步入扩张、裂变、规模发展的快车道。所以就我区农业经济发展状况进行调查。
一、松山区总体概况
据调查,松山区总面积5955平方公里,乡镇28个、259个村,总人口53.1万,其中农业人口47.2万,总耕地面积217万亩,人均耕地4.6亩。99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100元粮食总产量49万吨,人均持有量1038公斤;国内总产值152887万元,全区共有从业人员22.8万,农村劳动力19.6万人,农村富余劳动力10万人。近年来,松山区以农牧业为主要发展方向,在农村经济建设上有了很大的突破。
二、松山区农村经济发展具体情况
1、松山区农牧结合的经济主体
松山区农民收入主要以家庭收入为主,收入来源主要为第一产业中的农业与畜牧业,因此农业和畜牧业成为农民收入的主要产业,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中农业占收入的54.30%,畜牧业收入占33.95%,农畜总收入占农民人均总收入的56.23%,我区主要种植谷物,玉米,以及发季节蔬菜为主,畜牧业主要养殖猪牛羊,禽类居多,而农户们大都摒弃了传统的单一生产结构,从事农畜结合,大大降低成本,提高产量,从而提高收入,农畜结合主要体现在养牛和种植玉米相结合,如此一来,玉米及其秸秆成为肉牛及奶牛的主要饲料来源,以降低饲料成本,剩余玉米也可出售,并且,玉米和秸秆也可用来酿酒,不仅买酒可以增加农民的收入来源,酒糟也可以成为肉牛过冬的补充物,减少热量消耗,保证肉牛体重。种植反季节蔬菜和饲养羊成为结合品,羊的副产品羊粪,是很好的无机肥料,加以用于反季节蔬菜上面,不仅不会浪费,反而生产出来的蔬菜也是绿色无公害产品,品质优良,价格较高,明显增加的农户的收入,这种农牧业结合的方式,大大的提高了松山区农牧民的经济收入。使得我区农牧民拓宽了其收入来源,从根本上解决了其收入低,生活困难的问题。
国家扶持农业,农业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国家富强的基础,粮食
生产则是基础的保证条件。稳定发展粮食生产是保障人民群众基本生活的需要,也是确保社会稳定的前提。我区政府始终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坚持以科技促农业,认真贯彻落实和及时兑现党和国家的各项支农、扶农、惠农政策,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充分调动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大力推广优良品种和先进种植技术,积极推广设施农业,不断提高粮食的产量和质量。同时,政府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先可为农牧名办理小额贷款,借助行政资源,弥补自身资金不足的缺陷,让其有启动资金买牲畜,从而才能将农牧业有效的结合起来,真正达到让农民富裕起来,农村经济迅速腾飞的可能!
2、松山区大棚蔬菜经济
松山区已连续四年被评为赤峰市设施农业专项推进先进区,并被农业部确定为全国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示范县。并在2009年,全区计划新增设施农业达到3万亩,其中日光温室2万亩、冷棚1万亩。松山区现在按照“围城沿路、靠近村庄、规模发展、增加效益”的思路,以111国道为主轴线,辐射其他公路沿线,积极打造百公里设施农业产业带。计划到2013年,全区设施农业发展到30万亩,基本实现户均一个棚,人均增收5000元的目标,使这一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项目得到持续健康发展。近几年,松山区通过组织干部群众参观学习,党员干部带头示范,解决了群众认识问题,其中包括参观设施农业种植品种果树、蔬菜、食用菌等。目前全区甜瓜栽培面积2800亩,食用菌1800亩,葡萄2700亩,设施果树21个棚。现已初步形成了安庆瓜果产业区、夏家店食用菌产业区、太平地葡萄产业区和全区的蔬菜产业区,使得松山区水果蔬菜产业得以大力发展,并通过建设产地批发市场、建立蔬菜协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经纪人队伍解决蔬菜销售问题,松山区的蔬菜已远销到南方的一些省市和香港、澳门等地及俄罗斯、蒙古等国。
在蔬菜方面,政府成立松山区蔬菜服务中心,实行行政技术双承包、科学指导、全程服务,外聘农民技术员25名,注重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推广,解决设施农业建设和种植的技术问题。在市场开拓方面,已组建了蔬菜、葡萄和食用菌等50多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蔬菜营销经纪人2100人。先后注册了绿诚、兴绿、绿野等蔬菜商标品牌,已有12个蔬菜品种通过了农业部无公害认证,3000亩供港澳蔬菜种植基地得到认证,8家蔬菜营销企业成为北京市场的“场地挂钩”企业,与河北冀东、山东寿光等大市场建立联系,还在满洲里、二连浩特和广东东莞建立蔬菜销售处,由此诸多市场,为农户的蔬菜种植后续市场销售做了有利的基础!
三、松山区农村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县域经济是我国经济的重要载体和组成部分,而二三线城市、城乡结合部、农村,则是我国经济建设发展的重要核心基础,近年来,松山区的农牧产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势头良好,而我们却不能忽视发展中存在的困难与问题。
农村文明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阻碍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调查显示,目前的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思想认识存在偏差,乡风文明建设滞后。二是宣传教育不够,赌博、封建迷信等陈规陋习未得到彻底杜绝,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还未完全建立。三是村两委班子成员素质
高低直接影响新农村建设。要想农村经济得到发展,精神文明建设必须加强,不然,高经济低素质的农村也不是国家的标准农村。
资金问题是我国农村经济建设的主要问题,抓好新农村各项工作最关键的是要有资金保障。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在农村,但自实行税费改革后,村里无收入来源,想办好一件事很难。集体经济薄弱,传统的农业村没有工副业等集体经济收入,无能力加大对公益事业的投入。一些村干部群众等靠国家思想严重。他们普遍认为新农村建设应由国家投入,自己不想出钱。再加上农村贷款困难,一些村和农民想贷款办事,但金融部门大多不愿给村或农民贷款,仅靠农村信用社那点小额贷款是不能解渴的。所以,要真正的发展农业经济,光靠农牧民努力是不够的,必须政府和人民统一战线,加大思想宣传力度,提高思想觉悟,加强集体经济,全区人民共同努力,为建设松山区农村农业经济而努力奋斗。
赤峰市,是一个十年九旱的城市,而地处于赤峰西部的松山区,更是一个严重缺水的地区,不仅地处偏僻,常年干旱也成为发展期农村经济的一个制约性难题,农民本身就是一个靠天吃饭的行业,我们常常听说:“今年年头好,收成不错!” 可见雨水合适对于农民来说是最好不过的了,为了预防干旱,我区政府协同农村信用合作社,筹集专项贷款,建立抽水设施,挖沟引流,使得我区农户田地得到最好的灌溉,国家投巨资建设了三座店水库,也可用于众位乡村的土地灌溉,但水资源紧缺不仅是赤峰的问题,整个国家,整个世界,都严重缺水,所以在农业用水,土地灌溉等方面还应加大力度,使得松山区农民土地在最节水的情况下得到最合适的灌溉。
松山区位于赤峰西部,风景优美,气候宜人,在旅游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旅游市场前景较宽广,然而伴随人类文明的发展,人类对旅游的亲赖度越来越高,松山区应抓住这良好的契机,大力发展农村旅游业,像香山、神仙沟等地,应尽可能打造知名旅游景点,使旅游业上升为一个产业,从而带动当地农牧民经济的发展。
第二篇:内蒙古赤峰市物流园区调查报告
内蒙古财经学院本科调查报告
内蒙古赤峰市物流园区调查报告
作者李明阳
系别
专业物流管理
年级
学号
成绩
评定教师刘宇鑫
内蒙古赤峰市物流园区调查报告
一、调查背景介绍
物流园区是近年来我国物流发展中出现的新事物,在内蒙古赤峰市也已经提出物流园区规划建设问题。为全面了解和掌握赤峰市物流园区的建设和经营情况,在市内开展了本次物流园区调查。
本次调查通过实地调研、和互联网和杂志期刊上的二手资料等方法,进行有关资料的整理及分析,形成《内蒙古赤峰市物流园区调查报告》。
二、赤峰市地理位置及交通概况
赤峰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南部, 蒙冀辽三省区交汇处, 是环渤海经济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市辖三区、七旗、二县, 总人口460万, 其中城市人口46 万。赤峰位居东北、华北两大经济区之间, 是连接关内外的重要通道。东南和西南分别靠近辽中南和京津唐两个发达经济区域,赤峰市公路运输网络发展迅速,公路等级不断提高。至2010年底,赤峰市公路总里程达22989公里。其中高等级公路900公里,现有赤峰——大板、赤峰——通辽、赤峰——朝阳三条高速公路,赤峰至承德高速在建,赤峰正加速融入东北、华北高速公路网。横向北有303国道(集安至锡林浩特)、南有111国道(北京至加格达奇)、纵向东有305国道(庄河至林东)、西有306国道(绥中至经棚),九条国省干线在赤峰市境内形成“两横两纵两出口”主骨架格局。初步形成了以市区为中心,横贯东西,纵贯南北的布局较合理的公路网。
赤峰市借助铁路、公路、水陆、航空和管道运输,逐步建成了以铁路、高等级公路为主骨架,县乡公路为支脉的现代运输网络,形成了融入“环渤海经济圈,联接“长三角”、“珠三角”的立体交通网络,打通了连结俄蒙、出区达海的便捷物流通道。
三、物流企业发展现状
赤峰市物流企业主要集中在物流园区内,以红山物流园为例,企业经营范围主要集中在物流配送、仓储、建材、集装箱中转、矿产物资转运、进出口贸易等方面。物流园区内从事物流配送业务的企业较多,主要是第三方物流、城市零担配送、专业配送等业务。仓储类型的企业主要集中在家电仓储、药品仓储、冷链仓储、特种仓储等形式。以通七洲经贸公司为代表的仓储企业,年粮食仓储量达10万吨。从事矿产物资转运的企业,主要为周边地区矿业企业提供仓储、转运服务,年交易额达到18亿元,代表企业有瑞鹏矿业等。部分从事外贸物流的企业主要利用多式联运来满足国际货物和原材料运输的进出口物流服务需求。
四、赤峰市物流园区规划
赤峰市依托良好的区位优势、交通优势相继建设了红山物流园区、松山物 流园区以及喀喇沁旗和美工贸园区, 一个北上出境、南下出海、辐射蒙冀辽区域性大格局物流中心正在赤峰市形成。赤峰市以高起点、高标准、高品位的定位, 规划和推进物流园区建设, 力打造红山物流园区、松山物流园区、和美工贸园区。三大园区使赤峰市成为辐射华北、东北, 构建东北、环渤海两大经济圈的重要商贸节点。
1、红山物流园区
红山物流园是经自治区政府批准建设的大型商贸项目,也是市、区两级政府重点建设项目。园区总体规划面积6500亩,计划总投资25亿元,分物流配送、仓储、汽 贸、建材、集装箱中转、矿业物资转运、小商品批发、农畜产品交易和综合服务九个功能区,其中一期1450亩,二期1800亩,三期1500亩,四期1750亩,2006年完成一期建设,2007年完成二期建设,2008年完成三期建设,2009—2010年完成四期建设,力争用5年时间,全力打造自治区规模最大,辐射蒙冀辽地区,集信息、仓储、配送、海关服务、市场交易于一体的大型现代物流园。
赤峰红山物流园园区基础设施达到“七通一平一监控”标准:通路、给水、排水、通暖、通电、通讯、通有线电视;完成场地平整;安装视频监控系统。路网按八纵十七横布设,全部为混凝土结构,主路宽30米、干路20米、支路15米,承重为100吨,2条辅路宽25米、长4000米。园区内部的樟子松和油松林带规划为绿化带或松林公园。2006年园区投资3.2亿元,完成了一期基础设施建设,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今年启动二期工程,重点搞好五项建设:一是建集装箱中转平台;二是建铁路专用线;三是建商务中心;四是建物流信息港;五是建保税区。
2、松山物流园区
松山物流园区位于京通铁路、306 国道和农研地区形成的三角地带, 总规划占地6 km2。园区于2006年开始筹建。铺设油路5.6km, 水电暖等配套设施工程已陆续投入使用。园区重点发展农用机械、农业生产资料、农畜产品、小商品、五金机电等专业物流。松山物流园区是赤峰市重点发展的物流园区之一, 也是自治区十一五物流业发展纲要中确定的地区物流中心。园区建成后将成为赤峰中心城区的商贸物流平台、蒙东地区的重要物流枢纽、蒙冀辽物流通道上的重要点。
物流园区在赤峰市、松山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亲切关怀下,在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密切配合下,领导班子成员凝心聚力、攻坚克难、立足实际、开拓进取,收获了丰硕成果。截至2011年11月末,赤峰市松山物流园区累计投资突破10亿元;进驻各类企业462余家,其中当年新进驻企业312家;实现交易额18亿元,实现税收1800万元,带动就业3000余人;征收土地5542亩,报批土地2886亩;五金机电城顺利运营;北辰综合市场、安徽商会农资市场开工建设;雨润物流已进行土地挂牌。煤炭物流园区煤炭运量达到700万吨,实现交易额11亿元,实现税收7398万元,安置就业400人。
3、和美工贸园区
和美工贸园区位于喀喇沁旗与赤峰新城区连接处, 距市政府4 km, 是赤峰市唯一具备公路、铁路、民航于一体的地区。锡伯河水潺潺流过, 为物流园区和工业园区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按照低碳、无烟、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和美工贸园区总建设面积320hm2(4800 亩)。规划建设一区的规模86.67 km2(1300亩), 靠近新城区, 规划建设高档次、高水准并辐射蒙东、冀北、辽西的区域性专业市场区和集宾馆、餐饮娱乐、服务为一体的商业服务区;二区的规模233.33 km2(3500亩), 在赤朝高速公路西, 规划引进一些科技含量高、无污染、劳动力密集型的风电设备制造、机械设备加工以及食品加工等工业项目, 建设轻工制造区和食品加工区。园区于2008年8月开工建设。
和美工贸园区不仅成为喀旗新的经济增长点和赤峰新城的产业支撑区, 还为三产规模化趟出了一条新路, 引领全市工贸经济走上了良性发展的道路。
五、物流园区发展特点
1、赤峰市物流园区主要以货运、商贸、综合服务型物流园区为主, 交通便利, 位于公路、铁路、航空枢纽地带, 具有物流结点的一般功能, 符合赤峰区域特点和赤峰经济发展定位。
2、物流园区布局在赤峰市红山区、松山区、喀喇沁旗, 靠近公路、铁路、航空等交通枢纽点。各个物流园区建有能满足入驻企业活动所需的由主要道路、次要道路和辅助道路构成的道路系统, 其主要道路、次要道路已经纳入城市道路系统统一规划建设。
3、物流园区以体现集约化、大规模的物流服务为主。物流园区具备一定的规模性, 包括用地规模、投资规模、物流流量、辐射区域等。
4、物流园区的基础设施和信息化设施同步建设,为入驻企业提供相应硬件和软件服务。
六、物流园区内企业的存在问题
1、企业规模小,规模不经济
现有物流企业中,大多数物流企业只能提供简单的运输和仓储服务,只有很少的企业能提供流通加工、物流信息服务、库存管理、物流成本控制等物流增值服务.行业中的竞争方式以竞价为主,产业发展处在恶性竞争的状态,缺乏在更高层次更广领域的良性竞争.同时,物流企业在信息化管理、机械化作业等方面还较为落后.2、物流人才匮乏
赤峰市现代物流业起步比较晚,但是发展迅速.为适应现代物流业从低端的价格竞争转向高端物流和信息流的能力竞争的趋势,开展国内外综合物流业务,须拥有一大批善于运用现代信息手段,精通物流业务,懂得物流运作规律的管理团队和管理人才.包括宏观管理层次、中观管理层次和微观管理层次的人才.3、缺乏绿色物流意识
赤峰市地域广阔,物流企业良莠不齐.以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为目标,尚未考虑环境因素,破坏生态环境的现象相对比较普遍.尤其是内蒙古城乡物流中体现的尤为明显。对于城市里的运输也存在开放式的运输现象,这就为城市的环境建设提出了新的课题.归根结底是由于缺乏绿色物流意识所造成的.
第三篇:赤峰市松山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办法
赤峰市松山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办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政府公报加入时间:2008-6-18 11:14:45admin点击:148
5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逐步建立农村医疗保障体系,提高农民抵御疾病风险的能力,逐步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根据《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自治区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工作方案的通知》(内政办字[2006]366号)精神,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下简称合作医疗)制度是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参加,个人、集体、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
第三条建立合作医疗制度,其水平要与现阶段松山区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及农民的承受能力相适应。
第四条凡户籍在松山区的农业人口,均可以户为单位在户籍所在地乡镇或街道办事处参加合作医疗。
第五条参加合作医疗的农民享有本办法规定的医疗服务和医药费报销以及对合作医疗进行监督的权利。有按时缴纳合作医疗基金和遵守合作医疗各项规章制度的义务。
第二章基本原则
第六条自愿参加,多方筹资。农民以户为单位参加合作医疗,遵守有关规章制度,按时足额缴纳合作医疗基金。
第七条以收定支,保障适度。合作医疗制度要以收定支,收支平衡,既保证这项制度持续有效运行,又保障农民享有最基本的医疗服务。
第八条公开、公平、民主。建立健全合作医疗各项规章制度,吸纳农民代表参与合作医疗的管理与监督,发挥各级合作医疗组织和广大群众的管理监督作用。
第三章组织机构
第九条区成立合作医疗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区合管会)和监督委员会(以下简称区合监会),负责有关工作的领导、组织、协调、管理和监督。区合管会下设办公室,各乡镇确定专职工作人员,承担合作医疗的具体业务和管理工作。村成立合作医疗管理领导小组,负责开展合作医疗工作。
第十条区卫生局在合作医疗工作中履行行政主管职能。
第十一条区、乡镇两级合作医疗管理人员工资和工作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
第四章资金筹集
第十二条资金筹集渠道及标准。
1、参加合作医疗的农民以户为单位每人每年缴费10元。
2、各级财政对参加合作医疗的农民实行补助,每人每年补助:区级财政5元,市级财政5元,自治区财政10元,中央财政20元。
3、民政部门为农村特困户、五保户、老复员军人、烈属、因公牺牲军人遗属、病故军人遗属、伤残军人、带病回乡退伍军人等人员代缴个人缴费部分。
4、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局为农村独女、双女、蒙三女结扎户中未满18岁女孩代缴个人缴费部分。
5、有条件的乡村集体经济组织可对本地区的合作医疗制度给予适当经济扶持。扶持标准根据乡村两级经济组织的实力自行确定。
6、鼓励群团组织、企业、个人和社会各界对合作医疗制度的建立给予赞助。
第十三条资金收缴的方式
1、农民个人缴费部分和乡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扶助资金由各乡镇人民政府和村委会负责统一筹集,并开具财政部门统一印制的专用收据。全部资金由乡镇人民政府按年汇集缴入区财政合作医疗管理基金专用账户。
2、市、区两级财政补助资金要按时足额划拨到区财政合作医疗管理基金专用账户。
3、中央和自治区财政补助区合作医疗的专项资金,由自治区财政核定松山区实际参加合作医疗的人数和市、区两级人民政府支持资金到位情况后,逐级划拨到区财政合作医疗管理基金专用账户。
4、民政局、人口和计划生育局代缴部分由民政、计生部门提供名册,乡镇告知免缴对象。民政局、人口和计划生育局按人口数一次性足额划拨到区合作医疗基金专用账户。
5、农民个人缴纳的参合基金要在上一12月31日前收缴完毕。
第十四条经参加合作医疗者同意,乡镇或医疗机构可以在当年报销医药费用时提前收缴该户次年参加合作医疗的基金(每人10元),逐年类推(即滚动式筹资)。逐步摸索出一套科学、便捷的农民筹资长效机制。
第十五条合作医疗基金实行财政专户管理,专款专用,不得挤占挪用。区合管办要建立健全基金预决算制度、内部财务会计制度和审计制度,要按照“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的原则,认真编写合作医疗基金预算,报区合管会批准。年末要及时编写合作医疗基金决算。第十六条农民参加合作医疗,应进行注册登记,以户为单位办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证》(以下简称《合作医疗证》),持证到合作医疗定点医疗机构就诊。
第五章资金使用
第十七条本着“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合作医疗基金实行区级统筹,区、乡镇两级核算,总量控制,如有节余可转下一使用。
第十八条合作医疗基金全部用于支付参合农民的门诊、住院医药费用,不得挪作它用。每年基金剩余不超过统筹金总数的15%。
第十九条合作医疗基金分为家庭账户和大病统筹基金两部分。
一、家庭账户:从农民每人每年缴纳的10元中提取9元作为个人家庭账户基金,用于报销门诊医药费和大病住院统筹起付线报销标准以下的医药费用。可由家庭成员共同使用,账户余额可以滚存和继承,但不能提取现金或挪作它用,也不能冲抵下一缴费,用完为止。
二、大病统筹基金:按比例报销参加合作医疗农民在起付线以上,并在定点一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发生的住院费用和部分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以下简称慢病)门诊治疗报销和特殊补助的部分。从农民每人每年缴纳的10元中提取1元,各级财政补助每人每年的40元(共计41元),提取3%的风险金(1.23元/人/年)后的剩余部分(39.77元/人/年)。
(一)大病住院统筹
1、起付线:即予以报销的起始额度。
(1)乡镇(中心)卫生院、松山中蒙医院、松山区结核病防治所50元/人/次;
(2)松山医院、松山区妇幼保健所、松山区计划生育指导站100元/人/次;
(3)区外医疗机构600元/人/次。
2、报销比例
住院费用(元)乡镇级报销比例 区级报销比例 区外报销比例
起付线-1000 40% 25% 20%
1001-5000 45% 35% 20%
5001-25000 55% 50% 40%
25000以上 80% 80% 80%
3、封顶线(最高报销金额):25000元/人/年。
(二)慢病门诊治疗补助
1、慢病补助病种:恶性肿瘤、肝硬化、系统性红斑狼疮、脑出血及脑血栓后遗症、肾功能衰竭、肺心病、白血病、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再生障碍性贫血、类风湿、糖尿病、器官移植抗排。
2、补助办法
(1)封顶线:每人每年单病种最高补助1000元。
(2)补助比例:不设置起付线,每次发生的门诊医药费用按30%报销,直至封顶线为止。
3、确诊及治疗:参合农民患本办法规定补助的慢病,由患者提供二级以上综合医院诊断证明书和证明疾病的相关材料,在乡镇登记,由乡镇报区合管办审批,并在松山区境内乡镇(中心)卫生院、松山医院、松山中蒙医院门诊治疗。慢病门诊用药可不在合作医疗用药目录范围内。
(三)特殊补助
1、住院分娩
正常产住院分娩产妇不享受大病统筹,每人补助住院费100元。剖宫产、难产纳入大病统筹,按比例报销。
2、产前诊断
孕妇持合作医疗证自行到区妇幼保健所进行产前诊断,补助20元/次/人,每例孕妇产前诊断补助不超过2次。
3、结核病人辅助治疗检查
对参合农民在松山区结防所参加结核病控制项目治疗并采取辅助治疗措施的,给予补助。初治和复治结核病病人最高补助金额404元/人。结核病人被松山区结防所确定为初治失败后,复治可重新纳入补助范围。
(四)其它
1、除家庭帐户外,在定点医疗机构使用中蒙药和中蒙医传统技术治疗疾病的,报销比例在同等医疗机构比西医治疗提高5%。
2、由大病统筹基金中提取3%作为大病救助基金。
第二十条参加合作医疗的外出打工、就学、探亲访友等人员突发疾病(分娩)可在当地就诊,其报销比例可参照本办法规定的同级医疗机构报销标准执行。但须在3日内电话告知区合管办。
第二十一条报销方式
1、门诊医药费用报销:参加合作医疗的农民在户籍所在地的定点医疗机构门诊就医发生的医药费用,由医疗机构现场予以报销。在户籍所在地以外的定点医疗机构发生的门诊医药费用,先由本人垫付,每月5-15日凭医疗机构医药费用清单、专用发票、合作医疗证、本人身份证或户口本,到户籍所在地乡镇审核报销。
2、住院医药费用报销:参合农民在市、区定点医疗机构住院,其医药费用先由本人垫付,出院时由定点医疗机构审核并予以现场报销,定点医疗机构将报销凭证报合作医疗机构审
核,不合理补助费用部分经查实由定点医疗机构承担。在市外医疗机构住院出院后凭诊断书或相关证明材料、病历复印件、医药费用清单、处方、专用发票、合作医疗证、本人身份证或户口本,到乡镇合管办初审,乡镇合管办每月集中报区合管办终审,参合农民在乡镇合管办领取报销部分。
3、慢病补助、特殊补助:由定点医疗机构给予现场补助。在区外实施慢病治疗、产前诊断、结核病人辅助治疗不予补助。
第二十二条报销范围
患者在各定点医疗机构住院治疗时所发的医药费报销范围按松山区合作医疗用药目录规定和松山区合作医疗诊疗目录规定的标准执行。
第二十三条合作医疗基金不予报销的范围
1、未参加合作医疗者的医药费;
2、未在定点医疗机构诊治的医药费用;
3、未经批准转市级定点医疗机构以外的医疗机构就诊发生的医药费用;
4、合作医疗基本用药目录以外的药品;
5、慢病及计划生育手术的合并症、并发症费用;
6、慢病门诊辅助检查费、结核病人耐药治疗费、病历工本费、煎药费、陪护费、护工费、点名手术费、空调费、电视费、电话费、婴儿保温箱费、食品保温箱费、出诊费、就(转)诊交通费、救护车费、食宿费、文娱活动费、损坏公物赔偿费及其他生活服务费用;
7、住院疗养、意外伤害、近视眼等生理缺陷矫正术、气功疗法、音乐疗法、保健性的营养疗法、磁疗等;
8、各种美容、健美项目以及非功能性整容、矫形手术等费用;
9、假肢、义齿、眼镜、助听器等康复性器具费用;
10、各种减肥、增胖、增高等项目的费用;
11、各种自用的保健、按摩、检查和治疗器械的费用;
12、因工伤、交通事故、打架斗殴、犯罪、自残自杀、酗酒、吸毒、违章作业、医疗事故等发生的医药费用;
13、流产、堕胎的费用;
14、有挂名不住院或冒名顶替住院等欺诈行为的;
15、不能提供统一、规范、完整的医疗机构医药费报销票据或相关报销凭证的;
第二十四条患者在赤峰市内可自由选择定点医疗机构就诊,到赤峰市级以外公立医疗机构就诊需报乡镇合管办批准后方可转院;急诊转诊者可先转诊再电话告知区合管办,并在3日内补办有关手续。未按上述规定转诊的不予报销。
第二十五条患者出院后要在报销凭单上签字,作为记帐凭证。
第六章医疗管理
第二十六条合作医疗服务机构须经区合管办审核批准,发给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医疗机构牌匾,并向社会公布后方可开展合作医疗服务。定点医疗机构实行年检制和违规公示制,进行动态管理。各定点医疗机构必须与区合管办签订服务合同,明确规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第二十七条定点医疗机构实行诊疗费用一日清单制,并严格执行《合作医疗基本用药目录》、《合作医疗基本诊疗目录》。
第二十八条定点医疗机构要加强对医务人员的教育、培训和管理,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医疗操作规程,规范医疗行为,改善服务态度。加强对从业人员队伍、医疗基础设施、设备、技术和管理的建设,增加服务功能,提高服务质量。对合作医疗基本用药目录、价格和
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价格要进行公示,并严格执行物价政策。医务人员要坚持“因病施治、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合理转诊”的原则,严格按照规定的医疗诊治技术规范诊治,不得滥开药、滥用大型医疗器械检查、开大处方,为参合农民提供良好的医疗服务。要制定部分单病种最高限价,不得随意加重患者的医药费用负担。
第二十九条加强定点医疗机构药品采购和使用管理,推行药品集中统一招标采购和乡镇卫生院药品采购审批制度,保证农民的用药安全。
第七章监督管理
第三十条区合监会定期检查、监督合作医疗基金使用和管理情况。
第三十一条区合管办建立举报投诉制度。对举报投诉做好详细记录,并由专人负责调查处理,在20个工作日内将调查处理情况通告举报或投诉人,并向区合管会报告。
第三十二条区合管办定期向合管会和合监会汇报合作医疗基金的收支和使用情况。
第三十三条实行合作医疗帐目定期公开制度。各级合作医疗经办机构要对参合农民住院情况进行张榜公布,对报销对象、报销比例及报销金额进行报销前公示,公布基金收支情况,保证农民知情、参与和监督的权利,确保合作医疗制度的公平、公正、公开。
第三十四条实行合作医疗基金定期审计制度。审计部门每年要对合作医疗基金的财务收支情况进行一次审计,并向区合管会报告审计结果。
第三十五条建立和完善区合作医疗信息管理系统,对合作医疗的有关信息按职责收集、整理、分析、上报,按规定及时向有关部门上报和反馈。
第八章奖励和处罚
第三十六条对在实施合作医疗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区政府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三十七条参加合作医疗的农民有下列行为之一者,除向其追回已报销的医药费用外,并视其情节轻重给予相应的处理。
1、将本户合作医疗证转借给他人就诊的;
2、开虚假医药费收据、处方、冒领合作医疗基金的;
3、私自涂改医药费收据、病历、处方、检查报告书、违规检查、授意医务人员作假的;
4、利用合作医疗定点机构开出药品进行非法倒卖的;
5、其他违反合作医疗管理规定的行为。
第三十八条定点医疗机构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者,由区合管会对其进行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由卫生局追究定点医疗机构主要负责人的责任,并依法取消有关医务人员的处方权;情节特别严重的,取消定点医疗机构资格。
1、对合作医疗工作管理措施不到位,违规行为时常发生,影响合作医疗工作正常进行的;
2、不严格执行《合作医疗基本用药目录》、《合作医疗基本诊疗目录》服务标准,分解收费、乱收费、不严格执行国家物价政策的;
3、不严格执行诊疗规范,不坚持首院、首科、首诊负责制,推诿病人,随意转诊或应转诊而不予转诊的,随意放宽住院指征的;
4、不严格执行合作医疗有关政策、规定,虚开发票造成合作医疗基金损失的;
5、医务人员不验证、不登记而发生报销费用,或为冒名就医者提供方便的;
6、违反合作医疗用药规定,开人情方、大处方、假处方、假诊断、假病志的;
7、利用工作之便搭车开药,或与患者联手造假,用《合作医疗基本用药目录》中的药品串
换应自费的药品的;
8、虚假住院发生的费用列入合作医疗基金支付范围的;
9、未征得患者本人或家属同意并签字而发生的医疗费用的;
10、其他违反合作医疗管理规定的行为。
第三十九条从事合作医疗管理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者,视其情节轻重给予相应的处理,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1、贪污挪用合作医疗基金的;
2、违反管理规定造成合作医疗基金损失的;
3、擅自减免或增加农民应交纳的合作医疗基金的;
4、伪造、编造、故意销毁有关帐册材料造成合作医疗基金损失的;
5、将不属于合作医疗的人员列入合作医疗范围支付合作医疗基金的;
6、虚报冒支合作医疗基金的。
第九章附则
第四十条本办法未尽事宜,由区合管会研究解决并提出修改意见。
第四十一条本办法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由区合管会负责解释。
第四篇:关于农村经济发展调查报告
关于农村经济发展调查报告
一、村庄现状
由于近几年来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对农村的更加重视,在一系列惠农政策的实施下该村得到了较大的发展。
人们不在担心温饱问题,而是更加注重营养健康问题,追求生活质量。家庭人均收入有所提高,在相对稳定的收入情况下能够安居乐业。
二、特色景观
重庆巫山县福田镇高桥村境内,有一五龙观,现只留下部分建筑遗迹。高桥五龙观位于五龙山上。五龙山因有五条山脉形似五条蛟龙而得名,位于正中位置的山脉上有一突起的小山峰,形似龙头,高约三十米。五龙观就修建在此山峰上面。小山峰下面平台修建有观音殿,其旁边为灵官殿。山顶建有祖师殿,供奉张三丰圣像,当地人称祖师菩萨,这与五龙的传说是一种暗合。
在五龙观有一龙头香,龙头香上雕刻的花纹来看云朵,龙头朝向正南方向,离地面约30米高,只是因为年代久远,无人管理。据当地人回忆,在1975年因为雷击断裂掉落在地上。现场丈量此龙头香地面部分240厘米,高宽均为30厘米,龙头为25×25×38厘米,龙头上方有向下向内雕刻有13×13×11厘米孔径的香炉;通过目测,山顶边缘道观前方悬崖处还残存约60厘米。据此计算,此龙头香的长度正好也是三米,宽三十厘米。
五龙观修建年代不详。因为文革毁损成为平地,无法查找到任何文字记载。经走访当地一位80岁的老人卢成明,初步推断五龙观建于明末。据卢成明老人回忆当时在世老人的口传,自建成后香火旺盛,但在反白莲教起义时,由于观上道士自称神兵造反,在嘉庆十年前后被清兵一把大火全部焚毁,后又重修。至1930年前后,卢成明已能清楚记事,当时由贺善人(卢成明舅外公)主持观上事务,可以容纳近三百人的朝拜,但所收香火供奉全部由当时国民党派驻的胡团守把持。他亲眼所见,有信徒为了还愿,四肢戴上铁链,两腮用一柄小宝剑横穿而过,不远数十乃至数百里步行登山而上,到达观顶,便单膝跪下,虔诚地走上龙头香,焚香叩拜。所见烧龙头香者,未曾有人从龙头香上掉下。解放后,仍有香客朝拜,后于文革“破四旧”,被红卫兵彻底毁坏,圣像被掀至五龙山下,被水冲走,至今仅存部分石材散落遍地,顶上有一用旧砖修建的简易小观,偶有信徒参拜。
三、当前面临的问题
(一)自然条件较差,农业生产条件差。每年基本上有旱灾侵袭,有的年份极度缺水,农业生产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弱,当遇到狂风骤雨时,农民只能看着庄稼被毁,束手无策。另外,由于农村土地大多集中在高半山地区,山高坡陡,土壤贫瘠,肥力低下,加上交通不便,无法实行机械化耕种,只能是肩挑背扛的传统模式,十分辛苦。农村基础设施极少,配套不完善。
(二)土地问题。农村土地结构、人员结构和经营关系不合理,土地纠纷不断,许多土地一时难以确权、确地到户。有些在外务工人员的土地常年闲置没有得到有效利用,浪费了土地资源。
(三)村民素质低下,发展意识不强。由于地理条件,文化水平限制,人们安于现状,培养了人们的懒惰心理,一有空闲时间就沉迷打牌、麻将,娱乐方式单一。缺乏创新发展意识,接受科技能力差,农产品科技含量低,农村实用人才缺乏,农民大多不愿接受新技术、新品种,所以光靠农业收入无法满足人们日常开销。每星期的上访人员极少,农民参政意识不强,群众民主法律意识淡薄
(四)社会事业发展极缓。教育水平不高,无法满足对优质教育的需求,缺乏优秀教师,大多家长不满现在的教育水平,而且大多数完成小学初中后选择了辍学,随大人在外务工,有的小小年纪就选择了婚姻,法制科学意识淡薄。医疗卫生建设迟缓,只能对一些简单的小病进行医治,当有重病时无法得到有效治疗,人们健康水平不高,依然有“看病难、吃药贵”等难题。
四、解决办法
(一)强化科技兴农,发展高效农业加大科技投入,加强农业各类优新品种的引进提高农产品质量,大力发展绿色农业,使产品走出去占据市场。
(二)对于土地问题,首先要确定农业从业人口,最大限度的公平分配农村土地使用权,收回闲置土地,增大人均占有量;核实农村土地承包权,减少土地权界问题纠纷,为农村土地出租、转让、入股提供重要依据。
(三)对于村民素质不高问题首先要抓好干部培训,从而起到引导带头作用。试想如果一个村的干部不带头又怎会让农民去接受指导思想,所以村干部要将思想工作做到位,加大宣传力度。其次要抓好成人教育,在村里定期开展技能培训讲演,确保美味农民都有一技之长,无论是自己创业,还是在外务工都能发挥自己的优势,最后要加强农民法律意识,要有权利义务意识,村干部定时进行村务公开,村民定时进行上访,提高村民维权意识,加强民主监督。
(四)以推进公共事业发展为重点。政府加大财政投入,使广大农民学有所教、老友所得、住有所居。一要不断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善农村义务教育办学条件,提高农村义务教育质量,在学校建设宿舍,让较远地区的孩子能够得到有效保障,安心学校,逐步提高寄宿学生的生活补助。合理配置教师资源,积极推进教育人事制度改革,推行中小学教职工全员聘任制、教师资格准入制、竞争上岗制、新聘教师合同制、教师对口支援农村学校制。二要加强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巩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成果,加快村卫生室的条件改善,增加医疗设备,解决就医难问题。
五、促进农户增收建议
(一)有效调整农业产业结构。高桥村主要是以种植粮食作物为主,所以在全面发展农、林、牧、副业的基础上,一要把粮食作为主导产业种好,提高粮食产量与品质,加强农业指导;二要注重农产品加工,比如土豆、马铃薯等进行深加工制成成品销售带动相关产业发展,调动农民种植积极性,吸纳富余劳动力;三要注重以市场为导向,发展特色拥有比较优势的产业。
(二)大力发展畜牧业。现在高桥村养猪、牛、鸡、羊的农户逐渐增多呈现良好势头,有的还经营了养殖场,但是规模不大,资金紧缺在这方面政府应该大力扶持,帮助在畜牧业上快速发展。
(三)加快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交通的不发达影响了文化、经济的交流,使村难以走出去引进来,只有交通的快速发展才能更好的促进农民增收。加快建设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只有让人们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才能更好的从事劳力劳动,提高积极性。
(四)适当发展旅游业。对五龙观进行整改重修,对外宣传,吸引外来游客,促进经济发展。
第五篇:农村经济发展情况调查报告
2020 农村经济发展情况调查报告 3 篇 【篇一】农村经济发展情况调查报告
为推进我县农业乡村经济快速发展,经县委、县政府研讨决定,我们组织个乡镇党委书记、有关部分首要负责同志和重点村村书记,于本月 16、日赴三县就农业产业化、新民居建设进行了调查学习。实地观赏了涿鹿县矾山镇新民居建设、万全安家堡规划养殖小区、崇礼设备蔬菜基地等个点。经过现场看点、听取状况引见,三县立足县情、发扬优势、科学经营、强力推进的工作姿势以及比学赶超的工作气氛给我们留下了深入印象。在感触三县农业乡村经济迅猛发展的还,我们也看到了本身存在的差距,震动很大。
一、三县首要做法和经历:
(一)抓特征,县政府打造优势产业带。
三县都把特征优势产业作为培强农业、发展乡村的重中之重,规划扩张力度大,典型培养条理高,促农增见效果好。涿鹿县依照“区域化结构、产业化运营、专业化生产”的思绪,因地制宜发展葡萄、杏扁栽种、奶牛养殖三大主导产业,并将设备蔬菜、张杂谷子栽种作为后续产业着力培强。特别是,该县建成个葡萄栽种专业乡镇、个专业村、带动万农户从事葡萄栽种,发展栽种面积万亩,年产葡萄近亿公斤,被国家林业局定名为“中国葡萄之乡”,产业化运营率到达%以上。万全县充分审阅本身前提,经过扩展种养规划、盘活闲置资产、统一托付治理、农民入股分红等有用办法,配以完善的治理体制,逐渐构成了“以鲜食玉米为主的特用玉米栽种加工、以燕麦为主的杂粮加工、以暖棚养猪为主的畜禽养殖加工和以果蔬为主的栽种加工”四大特征主导产业。该县产业优势突出,经济效益明显,先后荣获“中国鲜食玉米之乡”和“中国燕麦之乡”称号,年农大家均纯收入完成元。崇礼县根据地舆、天气等天然资源优势,大力完善农田水利基本设备建设,经过规范化服务和新种类、新技能的推行,着力发展设备蔬菜,率领全县农民走上致富路。该县发展设备蔬菜面积万亩,以崇礼蔬菜为主体的“坝上蔬菜”享誉京津及周边市场,年销售蔬菜万吨,完成产值亿元。
(二)抓机制,县乡村合力推进新民居示范村建设新民居建设是改善乡村生活情况,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增进农民福祉的一件惠民大事,关于统筹城乡发展,具体加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主要战略意义。涿鹿县从年开展新民居建设以来,各项目标延续两年位列全市第一。该县共有个村列入省级新民居示范村,重点打造了矾山镇东关村和涿鹿镇清宁堡村两个环首都新民居精品示范点。该县在新民居建设进程中,一是严厉土地政策,一直依照县域镇村空间结构规划、新一轮土地应用总体规划,充分寻求农民志愿,合规有序开展施行;二是搞好结对帮扶,坚持“+++”的帮扶工作机制(每个示范村由一名县指导、一个县直部分、一个效益较好的企业和名帮扶工作队员一起帮扶),协助示范村建班子、做规划、定政策、引项目,保证新民居建设强势推进;三是增强资金治理,执行“专帐核算、专人治理、专款专用”,保证悉数资金用于新民居建设。各级财务奖补资金和包村帮扶资金悉数用于示范村配套设备、公共服务设备、乡村建设规划、土地整治及坚苦户建房借款贴息,三措并举,为该县新民居建设供应了有力支持。
(三)抓服务,夯实农业乡村发展基本农业乡村发展迅速,服务到位必不成少。三县在推进农业乡村经济继续发展进程中,立足分歧角度,采取分歧方式进行扶持协助,塑造了一批全县、甚至全市农业亮点。
一是加大资金扶持力度。三县县政府和相关部分翻开思绪出政策,拓宽渠道筹资金,努力协助处理发展中碰到的坚苦,为农业良性发展奠基了坚实基本。涿鹿县经过协调农行、信誉社等金融部分对农业发展赐与信贷支持,特别是在农户小额信贷、中长期借款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为农户每年供应-万元小额借款,必然水平上破解了产业发展的资金瓶颈。万全县财务每年安排不低于万元的专项资金,对农业产业化进行扶持。并对企业技改扩模赐与借款贴息,对土地依法流转并用于发展设备农业的农户及市场主体赐与补助,极大提高了农民发展现代农业的积极性和自动性,构成了一批产业龙头和国家、省、市级产物。崇礼县出台了蔬菜产业扶持政策,安排设备蔬菜产业专项扶持资金,用于设备蔬菜借款贴息、新建大棚膜下滴灌、打井配电、三膜掩盖、规范化技能推行和农民专业协作社补助。县县政府协调农行、信誉社为农户新建大棚供应借款,每新建亩大棚,可借款元,财务贴息元,配套滴灌主管道补助元,打井配电补助%;每个示范村专业协作社补助万元,从基本上保证了主导产业的健康发展。
二是加强产业龙头带动。三县在努力发展产业的还,积极奔波市场,鼓舞和指导农民成立产业龙头,扛起致富大旗。涿鹿县坚持“群众主体,组织先行”的准则,依照“一村一社、一社‘五化’(组织运转规范化、生产技能规范化、运营销售品牌化、社员技艺职业化、产物质量安全化)”要求,坚持专合组织家;并依据产业发展近况,在强大现有龙头企业基本上,发展了佳禾生态开发有限公司、张家口金农集团等家省市级龙头企业,进一步延长了产业链条,加强了带动才能。据调查,该县家产业龙头共带动万农户完成增收亿元。万全县采取“协作社(企业)+基地+农户”运营形式,发展龙头企业家,成立农民专业协作组织家,经过培树典型、示范带动,构成对主导产业的强势拉动。崇礼县围绕主导产业,加大龙头企业扶持力度,使崇礼县特种蔬菜开发有限公司、崇河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等家龙头企业发展成为集新种类和新技能引进、推行,农产物产、加、销为一体的领军企业,在此基本上,合时组建蔬菜协会(协作社),对蔬菜销售渠道、恒温设备、品牌、生意人等资源有用整合,规范治理,成为全国的越夏彩椒生产基地和河北省蔬菜产业示范县。
三是提高土地流转实效。要完成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就必需改动过去涣散的运营形式,完成土地集中、规划种养。为此,涿鹿县积极创新土地流转形式,采取租赁、交换、转包、让渡等方法,托付协作社进行土地流转。该县指导洪大有机蔬菜协作社租赁土地亩建设日光温室,指导黑山寺乡、东小庄镇农民经过土地交换方式,流转土地余亩发展设备蔬菜,经济效益完成翻番。万全县具体增强县乡土地流转服务中心本能机能,规范流转合同,并坚持“土地流转市场准入准则”,客观评价大户、协作社、企业的资信状况,经过土地承包运营权入股,坚持股份制协作组织,加以县政府科学指导协调,ZUI 后在各市场主体之间完成土地流转,完成了各方效益的化和产业发展的久远化。
二、几点启迪经过对三县调查学习,我们以为,这种高起点、高规范的农业乡村发展形式,恰是我们要学习借鉴之处。
第一,改变观念是做好三农工作的永久主题。认识是行动的先导,思想的解放水平决定着经济发展的速度。我们必需把推进思想解放摆在更加突出的地位,坚持用工业化的思想指导农业,跳出就农业抓农业的圈子,加速农业工业化历程。
第二,创新科技是推进产业发展的主要支持。科技创新是推进农业现代化的主要手段。同万全、涿鹿县比较,我县科技对农业发展的奉献率低,致使产业规范化水平不高。我们必需全方位提高农业科技含量,使新技能浸透到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以科技创新使用推进农业生产。
第三,健全市场是促进产物销售的关键环节。市场系统是农业赖以发展的载体。我县农业市场还处于低程度发展阶段。我们必需依照“大流通、大市场”要求,重点扩建和新建一批设备完全、功能完善、辐射才能强的农副产物专业市场,促进农产物的区域化生产和规划化销售。
第四,培强龙头是完成农民共富的有用路子。产业龙头是率领农民致富的领头雁,必需把产业龙头作为完成农民共富的强力引擎,把发扬好引领效果作为率领农民致富奔小康的有用路子。
三、对我县农业乡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几点建议学习借鉴三县经历,ZUI 主要的是做好与赤城实践的有机结合,在思想观念上完成改变,在蔬菜、畜牧、林果的规范化生产及乡村新民居建设等方面获得打破。
(一)坚持发展第一,做强主导产业。三县农业乡村发展的实践证实,要想完成农民快速增收,首先要选择一到几个合适当地实践的主导产业,制订可行的施行方案,常抓不懈。就我县而言,要借助环首都扶贫开发和绿色经济圈建设有利机遇,积极跑部进省,争夺扶持,使蔬菜、畜牧、林果业真正成为促进农民增收,在全市、全省有位次的大产业。把培植农产物加工龙头企业作为发展规划农业的关键行动来抓,增强指导,建管并举,并选准二商、战友公司,在发展初级种养的基本上,购进加工设备,引进先进工艺流程,以大带小,由弱到强,逐步发展成为北方主要的蔬菜、畜牧产物生产加工基地。
(二)坚持龙头带动,抓好规范化生产。把加速龙头企业发展作为推进农业产业化运营的中心,围绕蔬菜、畜牧产业,大力扶持和培养一批市场潜力大、产业关联度大、辐射带动才能强的主干企业,提高农产物附加值。指导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协作组织、科技示范户和种养大户执行规范化生产,发展绿色无公害产物。加速建设农副产物、活畜买卖中心,扩建乡镇农贸市场,构建多条理、多功能、多类型的市场系统。
(三)盘活闲置资源,做好土地流转。可以借鉴万全县经历,发扬村两委效果,指导农民一起参加。应用“龙头企业+农户”形式,鼓舞农民以土地作价入股,使土地集中流转到农业龙头企业或协作社手中,不必投工投劳就可以取得比土地产出更高的净收入。这样既有利于龙头企业完成集约化、规划化运营,添加
单产,也能让从事非农产业的农民解脱土地约束、安心外出务工,还能让不肯外出的农民经过在企业从事劳动添加收入。这是一个符合实践、可以完成的多赢形式,该当大力推行。
(四)营建优越情况,保证良性发展。一是加大扶持力度。县政府在技能推行、品牌创立、营销开辟、查验监测等方面添加扶持资金,着力抓好蔬菜基地的沟、渠、路等基本设备建设,提高生产才能。协调涉农金融机构,探究信誉担保机制,加大对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协作组织和农户发展现代农业及农产物营销、加工的借款力度,降低借款门槛,简化借款手续,加强农户、业主、协作社的抗风险才能、自我造血才能和市场竞争才能。二是简化审批手续。经乡村赞同,本村村民可以自立调地,须由县农牧局立案;其他组织和个人建设种养基地的,县农牧局审批后,由国土局立案。农产物加工企业用地,土地出让金除上级收缴和赔偿村集体及农民个人的费用外,当地留成局部按规范的下限征收。设备棚室、乡村道路、农田水利设备等用地一概视为设备农业用地,不收取任何费用。还在信息服务、税收优惠等方面为企业发明优越情况。
【篇二】农村经济发展情况调查报告
我们花庄村是俞垛镇的一个偏远村落,距离镇里大约 12 公里,我村地处三县市交界处,全村共有农业人口 2358 人,非农业人口 104 人,耕地面积 4000多亩,河沟面积 3000 亩以上,村集体收入 18 万元,三产总产值一亿元,人均纯收入 6480 元,村所在辖区私营企业 6 加,加油站,奶牛场各一家,主要以加工毛绒玩具、石油机械、锻仲、家俱制造、特种养殖为主导产业。就自己近期的调查来看,有许多的因数制约我村现代农业的发展。
一、我村发展现代农业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农业基础设施薄弱,难以强化现代农业发展的基础。
我村的农业生产受物质技术装备水平低、产业化进程慢等因素的制约,其生产仍然没有跳出小规模、低水平、传统粗放经营的怪圈。农业机械化作业水平低,实际机播、机电灌溉率不高。
有这样有句话“要想富,造公路”,现在兴泰公路全线通车了,但是我们村的村级公路还很不发达,村西面跟南面的许多地方现在还是砖头路,有些地方甚
至还有危桥,没有好的交通,就没有人来投资创业,农副产品就没有市场竞争力。
(二)农民素质低、适应性差,难以承担起发展现代农业的重任。
目前,我村平均受教育年限 7。9 年,不足初中文化水平。而在农村劳动力非农化流动过程中,出现的农民人力资本的“逆向选择”现象:流出就业非农行业的基本是年富力强、受过较多教育的农村“精英”,留下从事农业生产的主要是人力资本含量和劳动技能较低的儿童、妇女和老人,进一步从总体上降低了从事农业生产的留守农民素质。无疑,农民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主力军其素质偏低,难以承担起发展现代农业的重任。
(三)落后的思想观念仍是农户走入市场的障碍。
我村的农民仍然沿续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习惯,思想观念保守,在寻求项目和资金投入上多希望政府给以扶助,“等、靠、要”思想往往相当的严重。相当的一部分村民固守以农为本的生存观念和温饱型目标,小富即安,脱贫致富的心理预期不高。受固有观念的制约,资源开发利用和经营模式停留在初级水平。
(四)经济发展中“短视心理”造成集体实力日渐削弱,对户营经济的扶持存在误区。这里的“短视心理”是指部分村干部群众中存在的重短期利益,轻长远利益,重个人利益,轻群众利益,享乐主义,摆官架子的不利倾向。由于村集体经济底子薄,加之片面地看待户营经济的发展,多数村干部对集体经济发展抱的期望不大,导致近年我村集体经济实力处于缓慢的发展趋势。
由此看来,由于经济基础和自然条件因素的存在,要加快我村新农村建设的步伐,缩小乡村致富的差距,就应该通过合理的规划,采取有效措施解决遏制我村农民致富缓慢的势头。
二、多管齐下全面推进
发展现代农业,繁济荣农村经,促进农民增收,是建设新农村的首要任务,是整个经济社会现代化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为此,必须以创新农业发展理念为前提,以提升农业装备水平为基础,以提高农民素质为根本,以推广科学技术为支撑,以增加投入为保障,全面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加快我村新农村建设步伐。
(一)用先进理念引领农业。
发展现代农业,首先要树立新理念。要树立用现代工业推动农业发展的理念。要用办工业的方法办农业,打破城乡二元结构,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实行集
约化经营、企业化管理、区域化布局、市场化运作,逐步实现农村工业化、农民工人化、农业现代化。要树立按比较原则参与新一轮市场分工和合作的理念。要通过不断比较、调整、改进、提高,着力打造具有竞争力的产品,培养具有竞争力的支柱产业,做强做大农业龙头企业,逐步形成农民跟着产业走、产业跟着“龙头”走、“龙头”跟着市场走的良性发展轨道。要树立抓农业就是引导农民走向市场的理念。要通过解决农民待遇不公、信息不灵、市场把握不准等问题,引导农民进入市场,改变农民身份,促使农民从产品生产者转变为商品生产者。
(二)用现代装备带动农业。
改善农业设施装备,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内容。明年我村公路交通条件会得到改善,我村已经得到上级部门的支持,进行土地整改,修建乡村公路和桥梁,国家明年对经过我村的国家 V 级航道鲁汀河进行休整。
我村要着力推进农田水利建设,要实施沃土工程,以鼓励农民发展绿肥、秸秆还田和施用农家肥为突破口,加快农业综合开发步伐,切实提高耕地质量,前段时间我镇的秸秆还田现场会在我村召开,这不仅是对于我村前段时间秸秆禁烧工作的肯定,也是对我们下一阶段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以“一池三改”为突破口,全面推进“六通、六有、六化”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农民生存环境,带动现代农业发展。
(三)根据村的实际,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的农业,实现农业的现代化,科技兴农,这样才能强村富民。
我村是俞垛镇注水养殖大村,应该发挥自己的产业特色,将养殖业做大做强,联合各养殖户进行规模化生产销售,成立农村经济合作社,降低市场风险,创建品牌,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加强招商引资,今年我村已经引进了四个项目,其中有一项就是蘑菇大棚种植,在今后的生产过程中要扩大规模,创建食用菌生产基地,创建加工厂,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服务,品牌化经营,包装出口,争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加快现代农业的发展,更多地关注农村,关心农民,支持农业,把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开创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新局面。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花庄村的农村经济一定能够走上一个新的台阶——奔小康。
【篇三】农村经济发展情况调查报告
根据省委组织部《关于开展村集体经济发展和村(社区)组织运转经费保障情况调研的通知》(闽委组明电【2013】24 号)要求,2013 年 10 月下旬,龙岩市委组织部会同市财政局、农业局、民政局等有关部门组成 3 个调研组深入全市 7个县(市、区)、乡镇、村,采取召开座谈会、实地访谈、查看台账报表等方法,对全市村集体经济发展有关情况进行实地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村集体经济发展现状:全市共有村集体经济组织 1783 个(不含社区居委会),2012 年全市村集体经济总收入 65596 万元,总支出 58111 万元,净收益 7485万元,拥有固定资产 158102 万元,村均 88.7 万元。债务总额 86947 万元,村均负债48.8万元。2012年全市村集体经济有经营收益的村842个,占村总数的47.2%,其中:经营收益在 3 万元以下 333 个,3-5 万元 118 个,5-10 万元 211 个,10-20万元 99 个,20-50 万元 59 个,50-100 万元 10 个,100 万元以上 12 个。无集体经营收益的村 941 个,占村总数的 52.8%。
(二)村集体经济收入主要来源:①经营收入 5526 万元,占 8.4%;②发包及上交收入 4663 万元,占 7.1%;③投资收益 751 万元,占 0.1%;④财政等有关部门补助收入 29607 万元,占 45.1%;⑤其他收入 25050 万元,占 38.2%。
(三)村级集体经济主要支出:①经营支出 4248 万元,占 7.2%;②管理费用21209 万元,占 36.5%,其中办公费用 4202 万元,村组干部报酬 7691 万元;③其他支出 32654 万元,占 56.2%,其中公益性支出 24654 万元。
二、主要做法与成效
近年来,我市各级认真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制定出台了加快和促进村集体经济发展意见措施,鼓励各村立足村情实际,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找准集体经济的项目源和增长点,不断增强村级集体经济实力,着力打造出一批“实力强、特色明、管理好”的经济强村。
(一)盘活集体资产增收。近年来,我市各级通过全面开展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摸清集体资产家底,盘活存量资源,开展承包租赁经营,使集体资源发挥效益,实现保值增值。如 2012 年连城县新泉镇新泉村通过清产核资,将一处被私
人长期占用的沿街仓库 300 ㎡重新追回,并通过公开招投标重新发包,每年可增加集体收入近万元。永定县龙潭镇龙潭村将新村部 4-6 楼出租,用于经营宾馆住宿,将闲置的旧村部店面出租,每年可获租金收入 25 万元。下洋镇思贤村将村集体土地租赁给私人企业主做煤炭运输中转站,每年可获租金收入 25 万元。
(二)开发集体资源增收。我市一些村在多年的实践探索中,注重发挥地区特色和资源优势,通过合理开发运作,使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激活了村集体经济活力。一是创建特色产业基地求发展。充分利用耕地、山地资源,开发建设特色农产品基地,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如武平县东留乡黄坊村投资 60 万元,搭建花卉钢架大棚种植基地 15 亩,租给花卉种植大户,每年创收 9 万元。二是开发特色资源求发展。部分村利用水利资源丰富的优势,或发展小水电,或建设鱼塘等发包租赁给企业或农户,也为村集体带来了可观收入。如武平县中赤乡、下坝乡等乡镇利用丰富的水利资源,在沿河投资建设了 30 多座小水电站,由所在村里收取一定的管理费,增加了村财收入。永定县高陂镇西陂村投资小型水电站,每年有 9 万元分红收入。漳平市南洋镇梧溪村、官田乡下浙村等村通过水资源入股开发水电项目,每年按股份分红均有 2-10 万元不等的固定村财收入。
(三)搞活资本经营增收。近年来,随着我市城市化、城镇化的推进,一些村因土地被大量征用,土地征用补偿费骤增,如何用好、用活这些货币资金,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是村集体经济进一步发展壮大的关键。对此,我市部分村充分发挥资金优势,开展资本经营,通过投资购买房产,搞景区开发等,实现村级集体经济的保值增值,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如新罗区西陂镇大洋村科学利用征地补偿费,投资兴建大洋酒家、西湖人家、大洋宾馆等项目,每年增加村财收入200 余万元。永定县凤城镇大园社区将移民集体补偿款在县城南门街购置店面 3个,每年有租金收入 6 万多元。武平县平川镇城南村利用集体资金,投资兴办了中强建材有限公司、旭林木业有限公司两家集体企业,租赁经营一家加油站,每年固定收入达 90 万元。
(四)发展休闲旅游增收。近年来,我市部分村紧紧抓住市政府大力推广的以福建土楼—永定景区等为代表的“客家之旅”,冠豸山、龙硿洞、九鹏溪等为代表的“绿色之旅”,古田会议会址为代表的“红色之旅”和“游在龙岩”和“吃在闽西”的机遇,通过开发农家乐、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等,不断壮大村级集体经
济。新罗区龙门镇洋畲村与香港青城投资有限公司合作,对村内旅游资源进行总体规划开发,着力打造休闲度假、乡村生活体验、自然景观游览和原始森林探险为一体的生态旅游区,2012 年村集体收入达 158 万元。永定县充分利用世界文化遗产“永定客家土楼”,大力发展旅游产业,每年为土楼景区周边村带来不菲的门票分成收入。如 2012 年永定湖坑镇洪坑村土楼景区门票分成收入 68 万元,下洋初溪村更达 80 万元。
(五)发展物业经济增收。近年来,我市一些城郊村利用区位优势,采取物业开发、租赁经营等形式,使村级集体经济整体上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这些村利用闲置房产和整理取得的建设用地,通过改造或新建厂房、仓库、民工公寓、停车场、专业市场等出租给企业或村户,收取承租费,也为村集体增加了一笔可观的收入。如武平县平川镇兴南村、岩前镇灵岩村等 15 个村,在县城或集镇建设办公楼、店面,每年获取几万到二三十万不等的物业经营收入;中山镇三联村投入 10 万元资金与中山镇政府合作建设岩前工业园区标准厂房,每年增加收益近万元。漳平市双洋镇东洋村在村集体林权改革中,利用拍卖集体林木所得的资金,在沿街(路)兴建村部综合楼,一楼作为店面,二、三楼作为办公,全部出租,每年有 5 万多元的租金收入。
(六)兴办服务项目增收。一些有企业入驻的村,充分发挥村“两委”干部作用,在征地拆迁、矛盾纠纷处理等方面积极帮助企业协调解决问题,企业每年给予村一定资金作为村级办公经费。如永定县龙潭镇联中村是福建闽福建材有限公司所在地,该企业每年给联中村 10 万元办公经费。福建塔牌集团有限公司落户武平县岩前镇灵岩村、峰贵村,每年给两个村协管费分别为 30 万元和 20 万元。
(七)帮扶带动助增收。从 2004 年开始,省、市、县三级先后选派了 3 批驻村干部到重点贫困村任职,实施帮扶工程。2012 年,我市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省委关于开展“下基层、解民忧、办实事、促发展”活动的通知精神,在全市开展干部“联乡挂村帮户”活动。各挂钩部门、干部帮助挂钩村选优配强村级班子,选好领头人,建好新班子,清发展思路,制订发展规划,扶持地方特色产业,壮大村财收入。同时,坚持“输血”与“造血”并举,多渠道为挂钩村筹措资金,在引进实施生产性项目上下功夫,拓宽增收门路,促进集体经济和农村产业发展。据统计,“联乡挂村帮户”活动开展以来,全市共落实发展帮扶资金 2312 万元,落实扶持政策 789 项,落实支持项目 183 个。实践证明,各级帮扶工程对加快欠发达地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促进地区间平衡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帮扶,开发了一批集体经济项目,既挖掘了资源潜力,又推动了集体经济的发展。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我市村集体经济发展有了一定的基础,但从总体上看,全市村集体经济整体实力还比较薄弱,造血功能差,发展后劲不足,发展中面临很多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基础薄弱,先天不足。在落实家庭承包责任制和开展林权制度改革过程中,我市绝大多数村只强调“分”的一面,而忽视了“统”的作用,不仅没有保留集体经营的土地、山林,而且把一些适宜集体统一经营的项目也平均分包到户,甚至把积累的集体资产也拆分殆尽,村集体经济从此退回到近乎空白的境地,失去了发展经济的重要物质基础。在此基础上,重新发展集体经济自然困难重重,特别是地理位置偏僻、既无资源可供开发利用,又无人才资金等优势的村,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就更加艰难。调研中,不少村干部对此意见极大。
(二)发展不平衡,收入差距大。从全市各村集体经济现状来看,城镇周边地区比山区地区发展快、实力强;交通方便、资源丰富村比地理位置偏僻、资源匮乏的村收入高,村级班子强的地方比班子弱的地方发展快。村集体经济发展区域之间也不平衡,现有集体经济收入总量近40%集中在新罗区。同时,村集体经济组织间收入差距大。2012 年全市村集体经济总收入 65596 万元,村均 36.7 万元,67%的村收入在 30 万元以下,低于全市平均水平,21%的村收入超过 50 万元,收入差距大,呈两极分化现象。
(三)增收渠道狭窄,来源单一。多数村集体经济来源渠道单一,对上级政策补助的依赖性较为突出。一些靠自然资源有限开发的村,随着对生态自然要求的进一步控制,收入来源渠道正在逐步萎缩,增收后劲严重不足。2012 年全市村集体经营收益 10940 万元,仅占集体总收入的 16.7%;财政等有关部门补助收入29607 万元,占 45.1%;征地补偿费等其他收入 25050 万元,占 38.2%。不少村依靠上级财政转移支付补助,维持运转,勉强度日。
(四)刚性支出逐年攀升,负担沉重。调研中,不少村干部反映村级公共事务负担重,村级非生产支出大,特别是报刊杂志订阅费用负担沉重;一些上级支持
农村的财政项目,没有足额安排项目资金,村集体为了争取资金,只好举债上项目。2012 年全市村级管理费用 21209 万元,占总支出的 36.5%,公益性支出 24747万元,占 42.6%。负债总额 86947 万元,村均 48.8 万元。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推进,按照“村容整洁”的要求,在现有刚性支出基础上,村集体必然还要增加更多保洁、路灯、巡逻等方面开支,收支矛盾将更为明显,一旦入不敷出,必然举债负担,给发展村级集体经济背上沉重包袱。
(五)资产经营不善、资金使用不当现象仍时有发生。主要表现在:一些村级集体资源、固定资产承包租赁合同不规范,承包租赁费偏低,造成了村集体资产的流失;一些村把城镇建设、过境公路等征用的土地补偿费全面分发到户,村集体却分文未提取,“分光用光”现象相当普遍。部分村尚未很好地执行有关财务管理和民主监督的规定,财务透明度不强;部分村干部民主理财意识不强,开支随意性较大,存在“寅吃卯粮”现象。
四、影响发展的主要原因
(一)发展环境的差异是制约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客观原因。从调研情况看,凡临近城镇、集镇、近郊的村庄,得益于优越区域位置、便利的交通条件、丰富的信息资源和较为先进的生产经营理念,村集体经济较为强壮,一、二、三产业健康发展,特别是二、三产业发展较好。而位于山区、稻区的村,地处偏僻,村落分散,交通不便,信息闭塞,观念陈旧,级集体经济一般比较薄弱,甚至是空白村。
(二)村级集体积累困难是制约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村级集体积累是农村集体经济生产和服务的物质基础,是不断增加农业投入和进行公益事业建设的重要保证。从调研情况看,受国家宏观经济的调控、严格的用地政策和农村税费改革的影响,我市各村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主要依靠土地征用和“三提五统”的局面消失,农民的应交款拖而不决,钢性支出的不断攀升,冲抵了积累,坐吃山空。
(三)干部群众思想认识上的差异是制约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主观原因。一些基层领导干部对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认识不到位,思想不重视。部分村干部怕麻烦受气,不用心;农民群众对村组织发展集体经济不放心,对集体丧失信心,甚至出现只要权益、不要义务、不愿出钱出力、不闻不问的现象。这些思想认识上的差异性,严重制约了集体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四)部分村干部群众盲目的攀比心理,阻碍了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步伐。从调研情况看,农民群众对村级组织的要求以及对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的呼声越来越高,不断对村干部施加压力,使村干部都抱着“别人都在搞,自己若不搞,对不起老百姓”的态度,不顾所在村的经济承载能力,盲目跟风,举债建设,从而进一步增加了村级组织的负担,也制约了村级集体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五、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对策与建议
(一)发挥区域优势,合理利用当地农村资源。发展农村经济必须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充分发挥区域优势,合理有效地利用当地农村资源,把资源优势切实转化为产业优势,不断增强村级集体经济实力。防止一哄而起,套用一个模式。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近郊和边远农村,应根据各村经济基础、资源禀赋、干部农民素质等各方面实际,发挥优势,挖掘潜力,优化结构,扬长避短。各地应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弄清本地区的优势、劣势,根据本地区的特色进行调整,走有特色的资源型路子。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城镇郊区和边远农村,平原地区和山区等在经济基础、资源禀赋、农民素质等各方面都有差别,应根据自身优势、潜力来调整结构,从而扬长避短,实现结构优化。
(二)创新管理模式,管好用活村级集体资产。一是盘活资产经营。鼓励村集体经济组织充分挖掘、整合闲置或低效使用的办公用房、老校舍、仓库等各类集体资产,通过厂房、机器设备、鱼塘、闲置土地等集体资产出租或入股经营的方式,搞活存量资产,发包和租赁经营,以存量换增量。试行对区域位置优越的宅基地实行有偿选位,探索开展宅基地有偿使用制度改革,拓宽村级集体经济增收渠道。二是构筑资产增值机制。要积极实行集体资产以价值形态为主的管理办法,把土地等资源性资产作为经营性资产来运作,促使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要管好土地征用补偿费,严禁乱支滥用。三是强化监管管理。加快健全和落实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制度,推进民主管理进程。强化农村集体“三资”监管中心的监管职能,建立“群众民主监督、会计核算监督、上级审计监督、电子网络监督”四位一体的监督机制,着力构建“管理规范、监督有力、运行高效、富有活力”的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保证村级集体的正当收入不流失,不断提高村集体资产的利用率。
(三)加大扶持力度,助推集体经济发展。一要加大资金扶持力度。整合财政和各部门支农惠农资金,采取补助或奖励的办法,向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项目倾斜,加大扶持力度,并吸引带动社会资金参与支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以省、市、县新一轮扶贫开发规划实施为契机,对贫困村予以重点扶持,村实行“整村推进”式扶贫开发,不断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二要加大部门帮扶力度。结合开展“联乡挂村帮户”、“四下基层”活动,采取领导挂钩联系、部门结对帮扶、党员干部驻村任职等方式,帮助结对帮扶村搞好班子建设、发展规划、技能培训等关键性工作。结合第四批省、市、县下派党员干部驻村任职工作,选派党员干部到部分村任第一书记,为帮联村解难事、办实事、做好事,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三是鼓励企业投资发展村级集体经济。鼓励企业自愿结对,合作开发,实现双赢。结对企业可以与村合作盘活存量资产,在符合规划的前提下,依法兴办经营服务设施。
(四)优化发展环境,夯实集体经济发展基础。各级政府要认真贯彻“多予少取”的方针,来推动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一是落实村级发展用地机制。土地是现阶段农村 ZUI 重要、ZUI 基本的生产资料。要维持基层政权的正常运转,必须赋予村级一定数量的土地经营权,确保村级通过土地经营获取稳定的收入。探索建立土地征用留用地政策,村集体土地被征用的,按批准征用土地面积的 5%—10%作为村级发展留用地,用于发展二、三产业。二是多渠道化解村级债务。要采取积极的举措化解村级债务,减轻村级债务负担。兴办村级企业的债务,可在核实情况的基础上,采用债务剥离给企业的办法。为兴办教育,电力设施形成的债务,可根据产权的变化,用划转的办法去剥离债务;有债权的村,在金融、政府部门的支持下,加大清收债权力度,加快偿还的速度。三是增加对村级组织的支持力度。要在税收、用地、用电、综合项目开发等方面,给村级组织以扶持。要加大政府转移支付的力度,把村级管理、优抚的支出列入转移支付的范围。四是建立对集体经济薄弱村的财政补助制度。按照省里的标准,对年收入在 5 万元以下的村由省财政给予一定资金补助。市里也可以出台相应的政策,对经济薄弱村也给予一定扶持,作为村级组织正常运转保障机制的一项重要内容,用于村干部补贴和村组织日常管理开支。
(五)加强班子建设,提高集体经济发展活力。一是要配强配好村级班子。特
别是要选配好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主任,要不拘一格地把年轻、懂科技、有经营管理能力的高素质人才选配到村级领导岗位上来。对一些相对贫困且又缺乏人才的地方,不能光以内选方式,必要时还要突破条条框框,通过下派途径解决好班子软弱的问题,使村级班子人员真正具备带领一方农民开拓创业,勤劳致富的能力,成为党在农村基层的坚强堡垒。二是加强村两委班子成员的培养和教育。加强思想教育,树立为民服务、清政廉洁的思想,明确村级班子在新农村建设中的职责。要加强村干部在县域经济条件下经营管理能力的培训,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到集体经济发展较快的典型地方考察学习,借鉴经验,因势利导,强身固本。三是严格考核问责与激励。要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纳入对乡镇考核的内容,制定详细的考核办法,切实加大考核问责力度,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要将村干部经济待遇与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情况挂钩,对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作出重大贡献的村干部,要给予奖励。四是要切实解决村干部的后顾之忧。对从事村级组织工作达到一定年数的老村干部,离任后要继续落实养老、医疗保险等关爱政策,使村干部有一个盼头,多一份工作干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