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德占对我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给予充分肯定

时间:2019-05-13 16:08:0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德占对我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给予充分肯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德占对我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给予充分肯定》。

第一篇:高德占对我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给予充分肯定

高德占对我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给予充分肯定

国家林业局政府网1月31日讯

2013年1月30日,原林业部副部长、中国治沙暨沙业学会名誉会长蔡延松、国家林业局农村林业改革发展司巡视员安丰杰代表国家林业局农村林业改革发展司和中国治沙暨沙业学会到天津看望中国治沙暨沙业学会名誉会长、原林业部部长高德占,向其汇报了一年来我国林业改革发展情况和中国治沙暨沙业学会工作。同时,对天津市林下经济及林业专业合作组织发展情况进行调研。高德占对近年来我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所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对林业如何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主体地位提出了新的要求,最后他希望对天津市林业改革发展及林下经济、林业专业合作组织建设给予关注和支持。

第二篇: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相关政策及工作程序讲座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涉及到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政策性强,技术要求高,为了在全区范围内统一政策和技术规程,自治区林改领导小组下发了《广西壮族自治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确权发证办法(试行)》,这是我区林改工作的规范性文件,它包括林改相关政策和操作规程两个部分。我们这个讲座主要是对这个《办法》进行学习、理解,掌握《办法》的精神要点,以便在林改工作中能够熟练运用。第一部分林改相关政策法规

《广西壮族自治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确权发证办法(试行)》,对我们在林改工作中经常用到的一些相关政策都做了明确的规定。共有

1、自留山政策,2、责任山政策,3、未承包到户的集体林地政策,4、谁种谁有政策,5、林地流转政策,6、生态公益林政策,7、退耕还林政策,8、确权发证主体与对象的政策等八个方面。

1、自留山政策:《广西壮族自治区集体林权制度改 革确权发证办法(试行)》第三条 规定,自留山长期稳定不变。继续实行“生不补,死不收”、长期无偿使用、允许继承的政策。自留山属于农民集体所有,其成员只有使用权,不得擅自用于建房等非林业生产用途。自留山长期归农户使用,其经营权受国家保护。

自留山划定后集体经济组织收回的应当退还农户或者划定新的自留山给农户,但农村户口转为城镇户口,其自留山在林改前已由集体经济组织按照有关规定或者协议收回的,不予退还;尚未收回的,维持不变。

集体经济组织在农户自留山统一组织造林的,不得改变自留山的使用权,所造林木可由集体经济组织与农户协商确定分成比例和采伐时间,也可由集体经济组织向农户收取营林费用后将所造林木归农户所有。

林业“三定”后,自留山、责任山合并,实行“两山并一山”管理,农户要求区分自留山、责任山的,应当按照农户的要求分别确权发证;农户不要求区分的,可按责任山的形式予以确权发证。

有自留山但无证的,要查看“三定”时的档案。当时已经过县级人民政府造册登记的,应认定为自留山,并及时发放林权证;未经造册登记,但经村民会议三分之二以上成员或者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代表同意的,可以确认为自留山。

自留山位于自然保护区或森林公园内的,由集体经济组织、自留山使用权;人与自然保护区或森林公园经营管理单位共同协商处理。可以由集体经济组织给予等量置换;也可以由自然保护区或森林公园经营管理单位与自留山使用权人签订合同,明确林地使用权和林木所有权归属、利益分成、使用期限。集体经济组织的山林全部纳入自然保护区或者森

林公园的,应将生态公益林的补助、补偿落实给自留山使用权人。

自留山使用权人死亡后没有继承人的,其自留山使用权由集体经济组织收回,原存在的承包经营等法律关系不变。

2、责任山政策:《广西壮族自治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确权发证办法(试行)》第四条 规定,责任山在承包期内保持稳定不变。承包方必须与发包方签订全区统一规范的承包合同,明确双方的责权利,承包期限为70年,承包期内承包方依法享有责任山的使用、收益和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权力,并允许继承。

集体经济组织与成员已签订有承包合同,但没有明确承包面积、四至范围和期限的,要完善承包合同,明确承包面积、四至范围和承包期限,承包期满后可以按国家有关规定继续承包。责任山已落实到农户但没有签订承包合同的,要补签承包合同,明确承包面积、四至范围和承包期限。

承包期内,发包方不得擅自收回和调整承包的林地。承包期内,承包方全家外迁,其要求保留承包经营权的,应当予以保留。承包合同生效后,在承包期内,发包方不得因承办人或负责人的变动而变更或者解除承包合同,也不得因集体经济组织的分立或者合并而变更或者解除承包合同。承包期内,承包人死亡,其继承人可继续承包。

承包的林地,应当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开发、经营和利用。未经依法批准,不得改变林地用途,不得将承包的林地用于非林业建设。

责任山由集体经济组织收回统一经营,承包方要求归还的,应当归还。

3、未承包到户的集体林地政策:《广西壮族自治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确权发证办法(试行)》第五条 规定,林业“三定”时未承包到户,目前仍由集体经济组织统一经营的,凡适宜实行家庭承包经营的集体林地,按本次林改时确定的人数承包到户;不适宜实行家庭承包经营的,经村民会议三分之二以上成员或者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代表同意,可以按下列办法之一处理:

(一)通过招标、拍卖、出租、公开协商等承包方式确定由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或其他经营主体经营,所得收入按规定在集体经济组织内部进行分配;

(二)采取“分股不分山,分利不分林”的形式,继续由集体经济组织统一经营,但要将现有的林地、林木折股分配给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均等持有,收益按股分配。

农户在本集体经济组织所有但未承包到户的集体林地种植的林木,由该农户与集体经济组织协商林木处置办法,林木处置后,林地使用权收归集体,并按照本条前款的规定落实经营主体。

集体经济组织统一经营或者通过流转获得的收益,应用于本集体经济组织内部成员分配或公益事业,其中70%以上应当分配给本集体经济组织各成员。分配方案应经村民会议

三分之二以上成员或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代表同意。

4、谁种谁有政策:《广西壮族自治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确权发证办法(试行)》 第六条规定,在荒山、荒沟、荒丘、荒滩种植的林木,坚持“谁造谁有,可以继承,可以作价转让,林木依法采伐,产品自主处理”的政策。集体经济组织未与农户签订承包合同的,应补签承包合同,确定林木所有权和林地使用权。第十七条规定,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在本经济组织所有且未承包到户的集体林地上种植的林木,由林木所有人与集体经济组织协商林木处置办法,林地使用权收归集体,落实经营主体后登记发证。

5、林地流转政策:《广西壮族自治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确权发证办法(试行)》第七条 承规定,承包方可以在一定期限内将全部或者部分林地使用权通过转包、出租等方式流转给第三方,发包方与承包方的承包关系不变。流转期限不得超过剩余的承包期限。

承包方有稳定的非农职业或者有稳定的收入来源的,经发包方同意,可以将全部或者部分林地使用权转让给其他从事林业生产经营的农户,由该农户同发包方确立新的承包关系,原承包方与发包方在该林地上的承包关系即行终止。已经实行流转的集体林地,符合法律规定、流转合同规范的,要予以维护;流转合同不规范的,要予以规范;不符合法律规定的,要依法纠正。

第三篇:对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思考

对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思考

中央林业工作会议于2010年6月22号到23号在北京举行。这次会议是新中

国成立60年来中央召开的首次林业工作会议,会议系统研究新形势下林业改革发展的机遇,全面部署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推动我国林业又好又快发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解决“三农”特别是林业发展滞后问题的一项举措;是以解决农民得实惠为根本要求,依法还山于民、还权于民、还利于民、依法保障农民权益,进一步解决和发展生产力;是农村重要生产资料再分配、内部利益再分配的重大改革。

一、集体林权的基本问题

(一)集体林权的概念

按照我国现行法律的规定,集体林权是指集体组织对本单位的森林资源所享有的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和处分权。集体林权是一个集合概念,通常理解为是由森林、林木、林地所有权组合而成的权利,其中林地所有权归劳动群众共同享有,而林地使用权可与林地所有权相分离,在集体林承包经营中,经营者行使的是集体林地的使用权,所有权性质不变。这种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相对于以往高度统一的集体所有、集体经营而言,有一定的优越性,在充分保证林地使用权长期稳定的前提下,可以有效解决集体林经营中的责权利相统一问题。

(二)我国对集体林权改革制度的探索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集体林权制度一直处于探索之中,历经分林到户、山林入社、山林集体所有统一经营、林业“三定”(划定自留山、确定责任山、稳定山林权)四次变革。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集体林产权虚置、农民经营主体地位不落实等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制约了农民发展林业的积极性,严重制约了林业生产力的发展。

2003年以来,福建、江西、辽宁、浙江等省率先开展新一轮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将“七分山”承包到农户,实现“耕者有其山”。党中央、国务院对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高度重视,2003年6月2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林改真正跨入了以建立家庭承包经营制为主的产权改革新阶段。2006年以来,中央领导同志深入福建、江西、辽宁、云南等地区考察指导,多次对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作出重要指示。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国家“十一五”规划,以及近几年的两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都对集体林改作出了部署。

2008年6月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决定用5年时间,在全国基本完成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意见》提出,在坚持集体林地所有权不变的前提下,依法将林地承包经营权和林木所有权,通过家庭承包方式落实到本集体经济组织的农户,确立农民作为林地承包经营权人的主体地位,承包期为70年,期满可以继续承包。

2009年6月22—23日我国召开了建国以来的首次全国林业工作会议,全面部署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会议强调,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农村经营制度的又一重大变革。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必须确保实现资源增长和农民增收两大基本目标,建立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的现代林业产权制度和支持林业发展的公共财政制度两项根本制度,坚持尊重农民意愿和依法办事两大重要原则,抓住勘界发证和落实责任两个关键环节,处理好改革与稳定、放活与管理两个重要关系,切实保证改革沿着正确的方向推进。

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取得的成绩

截至目前,福建、江西、辽宁等省基本完成明晰产权、承包到户的主体改革,正在推进配套改革。例如,自林改以来,江西省每年完成人工造林320万亩以上,2008年全省农民人均来自林业的收入达720元,是林改以前的3倍。云南、安徽、河北、湖北4省主体改革全面推开。湖南、河南、贵州、海南等8省市正在总结试点经验,今年将全面推开。湖南怀化作为全省唯一一个进行林改试点的地级市,已为怀化林农带来了真正的实惠。

与改革前比较,林区农民从林业中获得的人均纯收入由490元增加到550元,增长12.3%。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已成为当地农村经济发展的潜力所在。其他省区也在积极开展试点、深入调研,进行前期准备。全国承包到户的林地约6.6亿亩,占集体林业用地的27.5%。全国集体林地有25亿多亩,占全国林地面积的58%,主要分布在山区。林权改革制度实施之前,集体林产权虚置、农民经营主体地位不落实等问题,制约了农民发展林业的积极性以及林区农民增收的潜力。林改为首批基本完成主体改革省份的农民带来了明显的增收致富效用。浙江省安吉县林业总产值达105.1亿元,农民人均收入9196元,其中6078元来自林业。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有效盘活了林区资源,促进了各种生产要素向林业流动。福建省林业全年吸纳社会资金80多亿元,累计获得林权抵押贷款42亿元;浙江省今后5年可从农发行获得林业贷款50亿元;江西省正在开展森林火灾保险试点;辽宁省山地经济日趋活跃。

三、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存在的问题

(一)山林权属的争议

勘界发证、明晰所有权(具体指林地使用权和林木所有权)是林改的首要任务,而山林权属界址不清、争议多则是各地普遍存在的现象。据调查农户反映,当年“三定”时期发放林权证时,没有进行实地勘察边界,而是由个人自主填写。有为了减少税费而故意少填的,也有为了抢占资源而夸大面积的。由于林木(包括竹林)的经济价值显著,争抢山林的纠纷时有发生,大大增加了确权发证的难度,严重制约和影响了发证的进度。对于集体林的可持续发展而言,更严重的问题是权利主体缺位的同时责任主体也缺位。主体虚置在很大程度上使集体林权丧失了排他胜,产权的约束与激励功能无从发挥,“公地的悲剧”有愈演愈烈之势,客观上表现为集体林管理难度不断加大。

(二)补偿过低,生态公益林管护形势严峻

林改之后,原本属于集体所有的山场变成了一个明确的经营主体所有(承包期限为30年到70年不等)这就意味着改革前可能免费用木材的农民需要以市场价去购买,或者盗砍、盗伐及破坏生态公益林。从全国范围来看,我国当前对森林生态效益的补偿标准有着标准过低与过于单一化两大特点,中央给予的补偿标准5元/亩,地方根据财政能力再给予一定的配套补偿,目前补偿标准最高是广东省,达到12元/亩(2008年为10元/亩,年均增长2元/亩)。在江西省,只有最基本的5元/亩补偿金,扣除种苗费后直接发到农民手中的只有315元/亩。生态公益林的划分及其与商品用材林之间显著的经济收益差别,客观上形成林改群众之间资源分配的不公,是导致山林纠纷的重要因素之一。

(三)林业投融资不健全,集体林权改革遭遇资金瓶颈

林业投融资改革作为农村金融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去年10月份正式推出后一直备受各界关注。林改后,随着广大林农生产积极性的提高,资金不足问题突出,林农对资金的需求十分迫切,根据调查和初步测算,目前,资金缺口有2000亿元左右。现行林权抵押贷款并未满足广大林农需求。由于林农缺乏有效的抵押物,贷款难成了制约林业经济发展的瓶颈。林业生产经营面临的巨大自然灾害风险,也是林农和林业生产经营者难以获取贷款等融资支持的一个重要原因。

(四)集体林地流转存在隐患

集体林权改革的目的之一是“建立林权流转平台,农民可依法将拥有的林木所有权和林地使用权流转、买卖、变现”。因此,推进林地使用权和林木所有权的合理流转,是盘活林地和林木资产的重要途径。林改之后我国的林地和林木的流转交易日趋活跃,一定程度上激活了林业生产要素。但是,由于林权流转的复杂性,涉及到山林的评估、林权贷款等后续问题,其中还夹杂着基层管理组织的寻租行为,潜在而深远地影响着林权改革绩效的正常发挥。调查发现,资金缺少、信息不对称使得大多数农民被排斥在山场竞标拍卖、规模经营、资本信贷等活动以外,林地向部分外来经济实体集中的趋势日益增强。

(五)林业管理服务体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林改后,林业发展活力迅速迸发,使得现有的部分林业法律法规已经无法适应林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需要修改和完善。林改后,林业建设呈现出林权结构分散化、经营主体多元化、经营形式多样化的特征,林业生产建设的组织管理难度明显加大,任务明显加重。而目前的林业管理服务体制还一定程度上存在着能划分不够明晰、管理不够科学、资金渠道不够顺畅等现状,如何根据形势变化,大力加强各级林业主管部门及其工作、服务体系建设,也成为一个必须高度重视的紧迫问题。

四、完善集体林权制度

(一)明晰所有权的多元化运作

随着林地和林木资源的增值,林业资产监督管理的成本高、林业经营回收期长等特点使得林权经营者的经营风险将因人为因素而进一步加大,这样不仅危及林权经营者的权益,也可能进一步威胁到林改后的整个产权制度安排,甚至直接阻碍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对于地方政府尤其县级和乡镇一级政府来说,处理山林纠纷耗费了大量的行政成本,也影响了其他工作的开展。鉴于江西、福建等省林改的主体阶段已经基本完成,可通过将剩余山场留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资产的方式妥善处理剩余山场的分配,为本村村民和公益事业提供整体福利和保障。其他地区可在勘清界址的基础上,采取“先分后联”、山林入股的模式,以收益权的合理均分调平所有权区划的差异。

(二)全面落实生态公益林补偿制度

针对生态公益林补偿标准过低的现状,可通过提高政府财政补偿、建立受益者补偿与合理经营利用自我补偿(如林下养殖、生态旅游等)三种方式实现。通过实施合理的生态公益林补偿标准,弥补农民的经济损失,促进生态公益林可持续经营。

应该在提高公益林管护补助标准的同时,全面落实公益林补偿制度,并对公益林的经营、管理与合理利用制定出明确的、可操作性强的政策,以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探索生态公益林保护补偿机制。按照“分类经营、分区施策”的原则,加强生态公益林保护和管理,借助法律和行政手段,将生态价值高的天然阔叶商品林,调整划入生态公益林,严格加以保护。

(三)推进林业投融资改革,筹集林业发展资金

为推进林业投融资体系建设,完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应建立金融服务平台、创新金融产品、强化国家政策扶持来完善林业投融资体系建立金融服务平台,可从三个方面来实现:一是完善农村金融服务机制,包括探索多元化林业金融发展道路,建立林农信用体系,建立乡村信贷协管员制度以及强化政府引导和服务。二是完善银林合作机制,一方面,林业部门要主动跟金融部门沟通、联系,建立长期合作机制;另一方面,金融监管部门应尽快出台关于小额林权抵押贷款的管理办法,规范贷款程序,简化小额林权抵押贷款的申请和操作手续,降低金融交易成本。三是完善风险防范机制,通过成立收储中心,建立担保体系,开展政策性森林保险,扩大森林保险的覆盖面,充分发挥保险在风险防范和风险补偿中的重要作用。

(四)加快建立规范有序的集体林权流转机制

第一,加大立法,规范流转。针对林改后林地规模可能偏小、地理位置相对分散的实际情况,目前亟需出台相应的有关森林资源流转的法律法规,促进林地流转市场的良性发育。

第二,建立林地林木市场机制。建立区域性林业产权交易中心,实现跨区域性的森林资源交易。同时,组建森林资源评估机构,着力解决好森林资源评估资质问题。

第三,加强林地流转服务。健全与完善林业科技、信息服务,培育林地流转中介组织,提高林地流转效益,进一步释放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作用。

(五)构建林业管理服务新体制

一是加强能力建设。根据现代林业发展的要求,对林业部门的主要职责进行重新界定,整合林业力量,提高队伍素质,构建优质服务、科学管理、严格执

法的林业管理新体制,为政府提供林业公共服务奠定基础,基本形成与林业“三防”体系相适应的林业行政能力。

二是规范权力运行。进一步梳理林业行政权力实施依据、规范行政权力运行程序、细化林业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标准、完善权力运行流程图,做到林业行

政权力运行规范、公开、便民。

三是理顺经费渠道。探索建立工业反哺林业的投入制度,逐步降低育林基金征收比例,规范育林基金使用管理,保证基金专项用于造林育林护林。同时,将林业行政、事业单位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按照当地同类单位支出水平核定,并全部纳入财政预算安排。减收的资金争取中央财政转移支付,不足部分由省财政转移支付。

四是提高服务水平。重点实施“四化”工程:推进植树造林良种化,确保2010年主要造林树种基本实行良种化;推进营林作业机械化;推进森林经营示范标准化,重点建设用材林培育、生态公益林经营、科学试验、生物能源林等标准基地,为林农提供样榜示范;推进管理服务信息化。对

第四篇: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总结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总结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总结

我乡林改工作严格按照市委、政府《关于市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文件精神,在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和精心组织下,在市林改办的统一安排布署和林业主管部门大力支持、协助下,深入扎实稳妥地开展,圆满完成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主体工作任务,现将情况汇报如下:

一、林改基本情况

我乡总幅员面积128682公顷,涉及7个行政村,22个村民小组,共1543户,5318人。本次林改总面积亩,其中农户自留山面积亩,责任山面积375亩,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统一经营山林面积亩,其它承包形式500亩。公益林亩,商品林17652亩。林改确权宗地2289块,发证1161户,共1174本。确权到户率为%,发证面积亩,占应发证面积100%。签定林地承包合同1161份,签定率为100%。

二、集体林权改革工作情况

加强林改工作领导,组建机构,落实责任

我乡林改工作启动后,立即成立了以政府乡长王官宇任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党政办、林业、国土、财政、综治等部门为成员的林改工作领导小组,各村成立了林改工作小组,各村民小组以会议形式推出了林改理事会、理事长及理事会成员,配合乡两级林改人员及林业专业技术员现场堪界、确权及勾绘宗地图,以行政区域属地划分,乡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组、组干部包户,层层鉴定责任书,纳入考核。增强了各级林改人员的责任感、紧迫感,确保了林改工作质量和进度,有力地推进了林改工作的顺利开展。林改中,全乡

共调处林权争议纠纷7件,调处率90%。

广泛宣传动员,营造林改舆论氛围

乡党委、政府十分重视,召开乡、村、组林改人员培训会6次,多次邀请市林改办及市林业局领导和技术人员指导工作,大大提高了干部的政策水平和业务能力。林改期间共印发林改宣传资料1500余份,制作条幅5幅,张贴标语125份,办林改专栏15期,提高了林农对林改政策的知晓率,激发了农户参与林改的积极性。

严格林改操作程序,规范林改工作方法

我乡林改工作人员依据林业“三定”时期的林权基本情况。首先摸清家底和现状,依据摸底表入户公示本组自留山、责任山、未落实权属的集体山林面积、分布状况,拟定村、组林改方案,村、组多次召开林改会议,按照“四签”和“两个2/3”的要求表决通过,然后报乡政府审核、批准实施。

我乡林改堪界确权调查,坚持“五

到场”,对申请表、堪界表、林改宗地面积勾绘现场认定、签字,并在此基础上制作二榜公示表,并再次以会议形式进行公示。

林改外业工作经林改办验收后,转入电子录入。

各村与农户签定林地承包合同,抽调业务精、素质高的人员审核申请材料和填写林权证。

依据1:10000的外业工作图分村将每块宗地号转绘gis地理信息系统,按照规定模式出图,粘贴上证。

我乡严格按照《市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验收管理办法》对照检查,完善档案。按乡两级分类归档,全乡共装卷归档150盒,只待有关部门验收。

三、林改取得的成效

1、经过林改工作,进一步巩固了林农的经营主体地位,激发了林农爱林、护林、养林的热情。

2、通过确权发证,解决林权争议,明确林地、林木产权,增强了群众保护

森林的自觉性、积极性。乱占林地、乱砍滥伐现象明显减少。

3、生态区位优势和生态效益得到体现,公益林补偿得已兑现。

四、存在的问题

由于外出打工人员多年未归,当事人一方无法到场,我乡个别历史遗留林权纠纷,无法终结调解。造成宗地无法确权,暂缓发证。

五、扫尾工作安排

对个别存在的林权纠纷和争议,依照林改政策原则,积极稳妥做好调处工作,尽快确权颁证。

第五篇: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乡镇林业工作站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指导手册》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协助乡、村、组干部组织林农对宗地使用权界限、所有权界限临山逐宗核实登记,做到“三有”(有草图、有估算面积、有明显四界)、“三无”(无纠纷山、无重证山、无漏登山),有关做法和要求参考《临山踏界规范要求》。

2、林业产权改革的范围包括:林地的使用权,森林、林木的所有权或使用权,不包括

林地的所有权。

3、对面积小、地形地物不明显、地形图上难以区划,每户林农都要一本证的,可采用

“联户勾图分户发证”,并附以万分之一比例地形图放大后作地图的宗地平面示意图,有条

件时可实测联户各分块面积。

二、判断题:

1、由县林业局指定专业技术人员,组成村(组)级林改工作小组(错误)

三、选择题:

1、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核心(C)

A.放活经营权 B.落实处臵权 C.明晰产权 D.保障收益权

2、召开村(组)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对林改方案进行讨论、完善后进行票决通过。

召开会议特别是召开村(组)林改方案票决会议时,要严格做到与会人员数和同意林改方案

人员数应超过与会人数的(B)

A.五分之四B.三分之二C.二分之一D.六分之五

3、四至勾绘界限与实地一致,有明显地物标的,界限误差图上不能超过正确界限0.3mm;

没有明显地物标的,界限误差图上不能超过正确界限(C),超过误差的,宗地为不合格。

A.0.3B.0.4C.0.5D.0.6

四、简答题:

1、请列举出林业站协助、指导乡、村(组),实施明晰产权、确权发证工作的操作步骤。

答:摸底造册—第一榜公示—制定林改方案—勘察—第二榜公示—签订合同—林权权利

人申请发证—审核—输机—发证前第三榜公示—办证—建档十二个操作步骤实施明晰产权、确权发证工作。

2、林权纠纷调处中应把握的原则及应注意的问题。

答:林权纠纷调处工作应把握如下原则:一是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二是坚持尊重

历史的原则;三是坚持依靠群众的原则;四是坚持稳定性的原则;五是坚持政策连续性的原

则;六是坚持局部服从全局的原则;七是坚持不越级解决的原则。

纠纷调处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是在山林权属争议未妥善解决之前,暂缓确权发证,任何一方不得进入有争议的山林

从事除森林防火以外一切林事活动。

二是山林纠纷一经调处,应及时签署协议,明确原争议范围,确定协议界限,原争议双

方及证明人签字。对经调解达成口头协议且当事人在林权登记申请表签字认可,但未形成协

议的要求补签协议,由于种种原因不能补签协议书的,由乡镇人民政府下达调解书。

三是对尚未调处解决的纠纷情况进行登记。

五、综合题:

1、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五大原则

答:一要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确保农民平等享有集体林地承包经营权;二要坚持统

筹兼顾各方利益,确保农民得实惠、生态收保护;三要坚持尊重农民意愿,确保农民的知情

权、参与权、决策权;四要坚持依法办事,确保改革规范有序;五要坚持分类指导,确保改

革符合实际。

下载高德占对我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给予充分肯定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德占对我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给予充分肯定.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培训材料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培训材料 一、基本原则: (一)坚持改革发展稳定相统一,确保农村稳定和谐。 (二)坚持统筹兼顾各方利益,确保生态得到保护、农民得到实惠、资源得到增长,改革决不能以......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汇报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汇报 xx镇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汇报 尊敬的各位领导: 首先我代表xx镇党委、政府,对您们莅临我镇检查指导工作表示热烈的欢迎。下面我把我镇集体林权权制......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汇报

    我们肖家乡位于会同县北部,是一个典型的林区乡。全乡辖9个村,94个组,2504户,9480人。全乡土地总面积13.9万亩,其中林地面积11.1万亩,楠竹面积7.5万亩。全乡森林蓄积量21万立方米,楠......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实施方案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上级有关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指示精神,按照《山西省关于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实施意见》和《夏店镇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实施意见》的要......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实施方案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上级有关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指示精神,按照《山西省关于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实施意见》和《夏店镇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实施意见》的要......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总结

    以兴林富民为目标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我乡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认真按照州、县党委政府的安排部署,结合我乡的实际,制定林改工作流程,分级成立领导工作机构。在县......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访谈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访谈录沿河湾镇党委书记陈胜军深化林业产权制度改革是加快林业发展,实现林业产业化的重要举措,是落实《农村土地承包法》,用改革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具体......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汇报材料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汇报材料自2012年1月开始,我镇严格按照省、市、区有关文件、会议精神,严格程序,认真组织,开展了此次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和相关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