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 抓住内涵就抓住了生命线
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抓住内涵就抓住了生命线
只有优秀的校园文化才能孕育出优秀的学校教育,在文化的力量越来越成为教育进步与发展动力的今天,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如何深化内涵建设,进而在学校的发展中真正发挥引领作用?
校园文化建设不只是办个活动喊个口号
浏览一些中小学网页中有关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红红火火开展的“校园艺术节”、“体育运动会”、“朗读比赛”、“学科竞赛”等活动变成了校园文化建设的全部内容,似乎办个活动、喊个口号、打个标语就是建设了校园文化。而这些远非校园文化的全部。
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金华市金东区实验小学校长方青坦言,目前一些中小学开展的文化活动很多,但对活动的内涵缺乏深入挖掘。“教育是针对人的个体的,其中最让人牵肠挂肚的是感情,缺乏情感的活动,再轰轰烈烈,也只能带给学生浮躁和功利。”方青说,校园文化一定要有情感的力量,在这方面学校要坚守。
“现在,文化立校已成为很多中小学校长的共识。但对校园文化,我们还要拓展对其内涵的理解和挖掘。”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中心主任陈如平认为,注重内涵,文化育人,挖掘、充实、丰富内涵,是深入推进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必由之路。
在四川德阳市第五中学的主页上,有一个“活动专题”的专栏,科技节、社团节、读书节、学生会竞选大会等各种活动丰富多彩,学生乐在其中,原因就是学
校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工程,将各种文体活动整合在一个“博”文化的系统内。围绕一个“博”字,生发出包含理念、机制的学校之博,包含知识、技能、思想的教师之博,核心是培养什么样的人的学生之博。“在„博‟的概念下有一套体系,解读了„博‟的内涵,便于实施者执行和操作,不易走偏,又有一定的文化规定性。”陈如平评价说。
“校园文化建设的目的,就是在信息化时代,缩小学校教育与社会影响之间的反差,使思想道德建设成为未成年人发自内心的自觉行为。不是给父母洗脚就是敬老,而是要通过校园文化建设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真正入脑入耳入心。”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文化室主任朱兵认为,教育是桥梁,追求的效果是润物细无声,校园文化建设不能为形式而形式,为活动而活动。
文化育人诉求亟待内涵挖掘整合今年秋季新学期开学,浙江省金华市金东区实验小学的一年级新生经历了一场特别的开学典礼——爱的牵手。一年级的教师们蹲下身子,把孩子轻轻地抱在怀里,耳语着一句句鼓励的话语。“今年我校的开学典礼没有任何成本,可一年级的孩子回家就对父母说,今天很想哭,想流泪。我们给了孩子什么?就是让孩子感受到老师是爱他们的。”在方青看来,校园文化渗透在教育教学的每个环节、细节,其核心就是给孩子们营造一个健康的育人环境。“这个环境应该是充满爱的,这样他们今后走向社会就不会缺少爱,不会缺少爱的能力。”
“无论是涵盖了整个学校运作的管理制度的规则体系及学校道德风尚的制度文化,还是校园文化最高层面的精神文化,都有很多内涵可以挖掘。”陈如平说。浙江省东阳市教育局基础教育科科长沈兵在调研中发现,很多学校都有明确的校训。将校训落到实处,不仅需要对其内涵进行阐述,还要提出具体的行动要
求和目标,进行“校训实践教育”活动,从而将学校的校训内化为师生的自觉行动。广东省中山市坦洲实验中学校长喻极目说,深层次的校园文化应该是在实践中形成的、师生认同的、逐步提炼出来的。“有的校长参观学习回来就提出„让每一面墙都会说话‟,要搞得花花绿绿。但一堵洁白的墙壁,难道就不会说话吗?北大清华并没有在每堵墙上都写上口号,他们的校园文化是百年积淀下来的。”喻极目说。
从文化育人诉求出发,对校园文化内涵进行深度挖掘与整合,切合学校办学特色和发展实际是关键。同样以“和”文化为校园文化的核心,重庆渝中区实验小学和大连开发区童牛岭小学,却挖掘出符合自身实际的文化内涵。重庆渝中区实验小学的“人和教育”从重庆当地历史悠久的船工号子中“三人吹笙为和”生发开来,挖掘出共同体文化,以“团结、合作、共赢”为核心重新审视教育教学全过程。而大连开发区童牛岭小学则将“和文化”拆分成和衷共济、和而不同、和合共美3个部分,强调校园文化建设在课程、德育、家校方面的整合。
“学校成长的核心是人的成长,所以我们的校园文化建设也应聚焦在人的发展上。”广东中山市东区壅景园小学校长郑凤姚说。
评价导向影响文化兴校内在驱动力
在一份武汉市某区新一轮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先进校(特色校)评估验收标准表格列出的评估项目中,制度文化建设3项占15分,精神文化建设4项占25分,活动文化建设5项占30分,物质文化建设4项占20分,特色建设1项占10分。类似的评估标准,在校园文化建设评价体系中比较普遍。在校园文化建设效果的评价中,面临的问题是,校园文化能不能被量化?该不该被量化?在“分
数”与“素质”评价导向的博弈中,校园文化建设如何真正成为文化兴校的强劲内在驱动力?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学生和教师,该怎样真正融入校园文化之中?2005年建成的大连开发区格林小学,本是一所小区配套学校,由于学业水平无法与一些老牌优质校抗衡,一度学生流失很多。半年前,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动了脑筋,将格林童话植入学校文化建设,推出“格林文化建设八大工程”。“这些工程特别成系统,围绕师生和亲子共同阅读格林童话引发出来许多工程,流失的学生都回来了。”陈如平作为该校校园文化设计的参与者,对学校的班标抢注工程、童话节等文化标志工程印象深刻。“把格林童话中人物的道德特点注入班级文化中,让学生自己挖掘班级文化的内涵,进行辩论、投票,班训、班标、班级精神等都从灰姑娘、小红帽、青蛙王子、大拇哥等童话人物身上来,效果特别好。”陈如平说,校园文化建设做得好应该对学业有促进作用,但需要一个磨合期,外部评价标准也不能急功近利。
在郑凤姚看来,实践中“育分为本”的评价体系,使很多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无法真正聚焦到“育人”上面。“校园文化的形成需要外部环境,特别是行政的力量。”陈如平建议,教育行政部门应该给学校更多的办学自主权,推行多元分类的评价标准体系,让校园文化的生长有更好的土壤。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学校不仅要形成好的环境,关键是校园中的所有人能否都形成与遵循某种道德风范。人与环境要有一致性,才能让孩子们在耳濡目染中感受文化的力量。”朱兵关注的是校园文化建设评价的另一个维度——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他认为,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一方面,教师除了提高个人修养外,还必须加强职业道德的规范约束,强化教师队伍的行业自律。另一方面,社会“以分取人”的价值取向亟待扭转。“人才观,是当前学校教育的薄弱点。”朱
兵建议,把价值观和道德化评价纳入学校日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当中,同时需要全社会、各行业共同探索一种新的人才评价体系,让一流的学校靠文化将不再只是理想。
[作者] 柴葳 刘琴 张东 [来源]中国教育报[发布时间] 2011-11-13
第二篇:抓住内涵 就抓住了学校的生命线
抓住内涵 就抓住了学校的生命线
------香格里拉县五境乡中心完小校园文化建设 闵行支教组
只有优秀的校园文化才能孕育出优秀的学校教育,在文化的力量越来越成为教育进步与发展动力的今天,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如何深化内涵建设,进而在学校的发展中真正发挥引领作用。闵行支教组的5名同志秉承香格里拉县教育局和局长的要求:闵行支教老师不仅要服务香格里拉第三中学,而且要充分发挥引领作用,把这一作用辐射到整个香格里拉县的教育中。为此,2013年5月底6月初,闵行支教组受王丽华校长的热情邀请,分两次先后翻越纳帕海、尼西乡、拖顶乡等来到香格里拉五境乡中心完小。闵行支教组在香格里拉五境乡中心完小蹲点做历时4天的“五境乡中心完小校园文化CIS建设课题研究”。
香格里拉县五境乡中心完小,2009年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县集中办学试点校。现有学生441人,教职工41人。近年来,该校坚持 “管理兴校、以德立校、质量强校、文化育校”的发展思路,以藏区民族文化进校园为契机,大力传承五境地方优秀文化,不断优化育人环境,扎实实施普九素质教育,创出了一条校园文化建设与教育质量提升相得益彰的内涵式发展之路。
找准契合点 高起点定位
学校是传播优秀文化的主阵地。实施地方优秀剧种进校园,既是丰富学校素质教育内容的重要途径,也是传承繁荣地方民族文化的必然要求。基于这些认识,上海闵行区支教组5位老师帮五境乡中心完小在挖掘五境俄中花、五境地区民族服饰文化等多处人文底蕴的基础上,顺应加强艺术教育的时代要求,将弘扬地方优秀文化与打造民族特色校园文化有机结合起来,同时上海闵行青少年活动中心的李全忠老师还把科技文化植入了五境校园。还特地给学校的老师做了《科技文化进小学校园的模拟与展示》。经过师生反复讨论,确立了“传承热巴舞、弦子舞、锅庄等民族文化,创造快乐人生”的校园文化主题。在实施中,坚持以民族文化进校园为载体,丰富学校文化内涵;坚持以优美的校园环境建设为手段,为民族文化进校园工作营造浓郁的氛围,做到了二者有机结合、互相促进。
把握着力点 高要求落实
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关键在组织领导。为此,学校成立了以王丽华校长任组长,校委会成员、音乐教师、爱好热巴舞、弦子舞、锅庄等民族文化的教师为成员的民族校园文化建设领导小组,做到了分工明确、责任落实。一是研究制定了学校“热巴舞、弦子舞、锅庄等民族文化”基地建设、校园文化建设两个整体规划,争取州、县等有关部门的扶持,对学校环境、基础设施等方面进行提升改造。二是把校园文化建设与民族文化进校园活动结合起来,组织热巴舞、弦子舞、锅庄等民族文化教师培训。上海交大二附中的尹群老师建议把这些安排在课程设置上,制定相关的教学计划,并对学生、家长进行宣传,普及热巴舞、弦子舞、锅庄等民族文化知识。为此尹老师给学校制定了新的教学、教研制度。三是以班级文化活动为基础,确立独具特色的班级名片。上海金汇试验的李艳秋老师为此给五境班主任做了《班级文化的实施与建设》的主题讲座。建议各班主任要建立各种兴趣小组,丰富学生校园生活,培育良好的校风、学风、班风。
抓住切入点 高密度推进
为了把《五境乡中心完小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方案》落到实处,上海市西南工程学校的佘瑞龙老师给五境乡中心完小全校教师做了《五境乡中心完小CIS建设校园文化方案》的专题培训,并以学校课程改革为切入点,以校本研修为措施,以课堂教学为载体,认真组织落实,做到了“五个到位”:一是校园文化氛围到位。学校准备打造校园热巴舞、弦子舞、锅庄等民族文化,使学生通过民族特色文化感受家乡的美好和民族的魅力。二是基础设施建设到位。购置部分道具,配齐了必要的设施。三是师资培训到位。采取选派教师参加民族文化培训班、请热巴舞、弦子舞、锅庄等民族文化专家名师来校指导、教师拜师自学和教师互动等多种形式,逐步提高热巴舞、弦子舞、锅庄等民族文化教学水平。四是课堂教学到位。做到热巴舞、弦子舞、锅庄等民族文化校本课程上课表,民族舞蹈上舞台。五是文化育人渗透到位。热巴舞、弦子舞、锅庄等民族文化进校园不能仅停留演演唱唱,而是用民族文化教化学生做人,教会学生处事。总的目标是让师生学艺术、长知识、学技能、学做人。为此上海市闵行中学的夏建军老师做了一次《中国古文化进语文课堂》的实验课,为全校师生做了亮点的展示。他在说课中阐述:不定期开展古文化活动,进一步张扬小学生的个性,拓宽小学生视野,发展小学生特长,培养小学生能力,全面推进香格里拉的素质教育。
总结新亮点 全方位展示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五境乡中心完小师生边探索,边总结,边提高。多年的实践,王丽华校长有自己的认识:要抓好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必须做到“四个结合”,即抓好典型班级与全校整体推进相结合,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兴趣小组示范与师生全员参与相结合,校园文化建设与素质教育相结合,把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工作与学校教育有机的结合为一体。同时,五境乡中心完小还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形式,展开热巴舞、弦子舞、锅庄等民族文化文化宣传活动,组织民族文化教师公开课,举办热巴舞、弦子舞、锅庄等民族文化节等,让学生家长感受藏区民族的魅力,将校园文化建设成果向兄弟学校、社会展示,进而达到小手拉大手、校园连大家的引领、辐射效果。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学校不仅要形成好的环境,关键是校园中的所有人能否都形成与遵循某种道德风范。人与环境要有一致性,才能让孩子们在耳濡目染中感受文化的力量。”五境乡中心完小和文青副校长关注的是校园文化建设评价的另一个维度——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他认为,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一方面,教师除了提高个人修养外,还必须加强职业道德的规范约束,强化教师队伍的行业自律。另一方面,社会“以分取人”的价值取向亟待扭转。“人才观,是当前学校教育的薄弱点。”闵行交大二附中的尹群老师建议,把价值观和道德化评价纳入学校日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当中,同时需要全社会共同探索一种新的学生评价体系,让一流的学校靠文化支撑。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们欣喜的看到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县金沙江边的五境乡中心完小正在继续努力实现校园文化的“六个一”。即:写一本校本教材;演一台民族戏;拍一部校园文化专题片;出一组展板;建一套资料;搞一组热巴舞、弦子舞、锅庄
我们也相信五境乡中心完小今天的不断完善校园文化建设的长效机制,会进一步提升香格里拉藏区学校的民族教育水平。我们也相信五境乡中心完小的民族文化进校园一定能结出丰硕的果实,一定会走出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第三篇:内涵建设---学校发展的生命线
内涵建设---学校发展的生命线
一、概况
XX县职业技术学校是一所县属全日制中等职业学校。创办于1993年秋,校园面积36500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4983平方米。建有两个计算机实操室、制冷实操室、电子实操室、电工实操室、形体室、钢琴室、音乐室、水分析实验室、汽车维修车间、车工车间、锅炉房等十二个实训场、室。现有教职工52人,其中,专任教师49人,专任教师学历达标28人,专业教师25人,“双师型”教师16人。近年开设了热动力(锅炉)、计算机应用与办公自动化、旅游与酒店管理、现代汽车维修、电工与制冷、模具制造技术、幼儿教育、风味食品加工、计算机平面设计,共九个专业,学生1200人。农民科技培训星火学校,举办了中级电工、计算机软件应用、手机维修员、交通乘务员职业资格培训,共培训750人,在农民实用技术培训方面,举办了蔬菜种植、水产养殖、蜂产品安全与标准化生产技术、酒店管理培训班,2006以来共培训655多人。我们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学校全面工作,开创学校的新面貌。
二、优势与不足
全县初三毕业生每年约5000多人,按照省近期高中阶段学校升学率要达到95%以上的目标,坚持高中阶段教育协调发展的方针,在总体上保持普通高中教育与中等职业教育比例大体相当的分流,有1900人以上分流到中等职业学校,根据这种情况推论,我们学校可 以发展到3000人左右的规模。我校目前是我县职业教育最具规模的一所职业学校,基本上了职业教育的轨道。2004年被省教育厅确认为省示范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被国家科学技术部确认为第一批农民科技培训星火学校。按省示范中等职业学校的标准规划学校的建设,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搞好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扶持其发展,可达到普通高中教育与中等职业教育均衡发展的目标。
目前我校存在的主要困难有三个方面:一是贫困山区的经济不宽裕,学校起点低,基本设备很不完善,制约着学校的发展;二是实践教学的教仪设备缺乏且不配套,设备陈旧,科技落后,实践教学的质量难于提高;三是由于教师工资待遇不高,难招聘到高学历、高技能的专业教师,教师学历达标率偏低。以上因素严重制约了我校的发展,因此,学校要想得到较大发展就必须抓好内涵建设。
三、抓内涵建设,促学校发展
(一)内涵建设的基石:校园建设
良好的校园环境是必不可少的。所谓人靠衣装,佛靠金装。一件商品合适的、符合商品本身特征的包装,有利于它在市场上的销售以及品牌的建立。对于学校来说,学校的校园环境是学校这件商品的外包装之一,因为学校的师资力量,办学质量等等内涵都不是通过眼睛可以直接看到的,需要时间去感受、去体会,而学生和家长能够直接看到的就是学校的校园环境。从心理学首因效应的理论我们可以知道,家长和学生判定一个学校的好坏首先是根据其校园环境,一所破破烂烂的,不修边幅的学校很难给人一所好学校的印象,更有甚者甚 至想,是不是学校经费不足办不下去了,学校这么破旧都没有维修,由此可见它的教学质量也不怎么样了。所以一所学校要得到更好的发展,必须要校园环境上做文章:一是保持校园环境的整洁。校园的保洁做得如何,也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校学生的素质,整洁的校园能够给家长和学生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二是改善学习、住宿、生活条件,引入现代的设备。2008年至今短短3年时间,我校校园环境基础建设的投入是办学历年来基础建设投入的总和,填平了低洼的升旗广场、修建了新教学楼、学生饭堂、中心步行广场、篮球场,彻底告别了过去水浸、荒芜的恶劣景象,校园面容焕然一新,办学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再也不会出现因校园环境差而吓走生源的情况。
(二)内涵建设的生命线:教学质量
中职学校办学越是困难,越要重视抓教学质量,生源素质越是下降,越要重视抓常规教学,这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基础.借鉴我市其他兄弟学校的做法,我认为在中职学校可采用“三查,两评,三兑现”教学常规办法,此方法具有较强的适应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且较为有效。实行这一管理办法,有利于稳定教学秩序,规范教学活动行为,调动师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教学质量;有利于促进师资队伍建设,推动教学管理工作向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方向发展。
“三查,两评,三兑现”教学常规管理具体内容为:“三查”指日查,周查和阶段性教学大检查;“两评”指听课评教和评优听课;“三兑现”指将“三查,两评”的结果与绩效收入分配、教师工作考核和评优评先挂钩兑现,称为之为“三兑现”。
“三查,两评,三兑现”教学常规管理的具体做法是:
(一)三查
1.日查:指一日检查,包括教学值勤检查,学生课堂学习及出勤情况检查三项。时间从早上第一节课开始至晚自习结束,每日坚持,常抓不懈。主要是检查师生到位情况,维持良好的教学秩序,促进教学环节的落实。日查对防止教学事故,制止违反教学纪律等不良现象的发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同时,还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教师教学工作量统计的误差,并为教师直接参与教学管理,实现民主管理提供机会。
2.周查:周查的主要内容有:(1)教学进度(2)实践性教学环节完成情况(3)作业布置与批改情况等。主要以填写《课堂评价表》的形式进行。教务科负责对各班每周一送交的《课堂评价表》进行登录,统计,汇总,并公布统计结果。同时以通报的形式及时搜集学生提出的教学意见和建议,以《教学信息反馈表》的形式及时向有关教师反馈,便于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校领导,教务科长通过经常查阅这些表格,结合巡视,听课,及时了解教学动态,掌握教学指挥主动权。
3.阶段性检查:也称教学大检查,是一项规模较大的教学检查活动,以其层次多,形式多,时间长,覆盖面大,涉及面广及信息量大为特征.每学期进行一至两次,一般安排在期中定期和平时不定时进行。检查的形式包括教师自查和教务科检查。
教务科长在完成对本校教师的教学检查之后,利用教研活动时间,向本校教师通报教学检查情况,肯定成绩,指出不足,提出努力 方向,协助解决存在的问题。同时检查各教研组的教学情况,包括:(1)各专业教学计划执行情况;(2)各专业实验,实习,设计的教学与管理情况;3)教研教改,建设,课程建设,实验室建设情况;通过“三查”,对教学进行评价,对教学质量进行分析,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达到对教学质量的有效控制。
(二)两评
两评是指“听课评教”和“评优听课”。
听课评教
听课评教是教师之间互相听课,彼此之间交流教学经验,通过“评教”活动,达到取长补短,以“老”带“新”,以“新”促“老”之目的.为使听课相对集中,形成气氛,增加效果,教务科每两周学安排一次公开课,活动并与校本研修挂钩。
评优听课
评优即指评选“优质课”。评优听课是由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的听课评教活动,可开展“听课月”活动时进行,每学期举行一次。
(三)内涵建设的核心:打造品牌
品牌专业的创建要跟着市场走。在高校普遍扩招,学生生源不断减少的大环境下,中职类学校的生源十分紧张,为了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学校必需利用一切资源和契机,创建和树立自己的品牌,利用品牌效应的影响,才能在同类竞争者当中脱颖而出,吸引更多的生源,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才能为自己今后的发展奠定 更加坚实的基础和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如我校的热动力(锅炉)专业是全市唯一一所开设这个专业的中职学校,每年招生都很火爆,每一届毕业生在离校前均被各用人单位预订了。目前的电工与制冷专业,因为校企合作的对象是名企---美的集团有限公司,再加上这个专业的毕业生升值空间大,市场需求量大,因此招生也经常超额完成。
品牌专业的创建也要跟着政策走。近年来我县旅游业迅速发展,需要大批专业导游和专业的酒店管理服务人员,本地旅游业和酒店服务业不得不从外面引进这类人才。因此,县委县政府把培训此类人才的工作纳入了落实贯彻《珠江三角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的议程,要求我校开设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为龙门旅游业的发展做长足的打算。从08年开始我校开设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培训了导游和酒店管理服务人才280人,每年毕业生都供不应求,成为我校支柱专业。
(四)内涵建设的关键:师资队伍建设
建设一支专兼结合,数量足够,素质优良,结构合理,能主动适应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需要的中职师资队伍,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针对我校师资目前存在的问题,加强教师业务培训,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能力和实践能力是当务之急。特别要重视“双师型”教师,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队伍及实训教师队伍建设,注意加强对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同时,要不断加强对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引导老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做到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自觉履行《教师法》规定的义务和职责。在这方面我们的主要做法是:一是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二是建立教育教 学督导评估机制,从严治教,激励教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三是开展各项教研活动,抓备课组建设,充分发挥集体智慧备好课;做好教师导学技能的训练及考核认定工作;实行两级互助的教研活动(一级行政与教师,二级骨干教师与新教师),采取结对子——压担子——搭台子的形式,加强新教师的培养;四是建立定期表彰奖励制定,弘扬体现时代精神的师德行为和高尚品德。
综上所述,内涵建设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学校只有搞好了校园建设、质量建设、品牌建设、师资建设等等,才能经得起市场的检验。有良好的校园环境和办学条件、雄厚的师资和优质高效的教育教学管理队伍、品牌专业作为支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学校的发展能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第四篇:校园文化内涵建设的设计方案
同在一片蓝天下
——洲边小学校园文化内涵建设设计方案
校园文化是一种环境,也是一种氛围,是一种需要长期培育、苦心经营的教育氛围。浓郁的文化氛围、优美的育人环境,体现出一个学校的文化积淀和底蕴,它不仅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心理起到良好的调节作用,而且对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我们立足于我校学生多为农民工子女的实际,着眼于这些“城市新移民”的未来,把学校建设成适宜他们成长发展的“精神家园”。因此,新学年我校将加大对农民工子女的培育力度,把全面提升学校对他们的关爱,让学校更好地成为他们成长的家园,把让生活在同在一片蓝天下的孩子一起健康成长作为我们的最高追求。
主要工作思路如下:
一、以科学的管理激发教师工作潜能,创设适宜农民工子女成长的和谐校园。
在教师中倡导“敬业、奉献、上进、创新”,以严格的制度、人性化的服务,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发挥每个人的特长,让每个教师成为学校最活跃的细胞,使校园成为师生共同营造的成长家园。
学校行政人员坚持每天巡课制度,深入班级、师生之中了解情况,并做好记录,作为教师综合考核、评优评先、文明班级评比的重要依据。同时,进一步落实教师听课、评课制度,增强工作的条理性、计划性,做到及时反馈,及时沟通,及时总结,使学校形成人人能管事,事事有人管的局面,推进依法治校、民主治校、科学治校的进程,让学校在科学管理中高效运转。
二、立足学生的实际情况,落实班级文化的建设
学生文化指学生在学校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特有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规范等。学生文化建设的内容包括:丰富的精神世界及其表现形式方面的建设,如学生的价值追求、爱国精神、学习观念、思维方式、日常行为方式、人际关系、礼仪等。在学生文化建设中,我们特别重视班级文化的建设。班级是学校的基础,建设积极的班级文化必然为学校构建一个整体的人文环境。进城务工的随迁子女们一定程度上对城市的文化、习惯、生活等方面有些许不习惯,因此班级文化建设还为他们创设了具有精神的、文化的、心理的和谐氛围,形成了良好的教育情境,师生之间相互尊重、平等相待、情感交融。在每一个班级,我们提出“文化治班”的理念:用文化的理念统领班级工作,用文化的氛围来熏染学生,用文化的互动来影响学生,充分发挥班级文化的育人功能,努力建设一个有着良好的班级风貌、丰富的班级生活、优美的班级环境、浓厚的班级文化氛围的班集体。特别是在班级环境的布置中体现对农民工子女的人文关怀。
1、教室布置:童趣
教室布置力求自然、温馨,做到富有新意,注重童趣,以凸显班级特色,让这些成长在农村的孩子能自然融入其中。在教室里,有美丽的学习园地,有整洁的卫生角,有规范的班务公开栏,有知识丰富的图书角„„
2、板报设计:美观
每个月一期的板报,学生自制的小报,内容丰富,排版美观、形式多样,抄写工整,漂亮且给人美感。
3、班级名片:个性
各班以创建先锋中队为平台设计好班级名片,名片、班徽、班歌等体现班级学生良好的精神面貌及班主任的管理理念。
三、以活动为主线,提升随迁子女精神文化建设
随迁子女们的父母由于忙于工作,总是容易忽略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心理健康。基于此,学校课程文化的基本内容,有学科文本课程、综合实践课程、地方和学校课程等、在上好学科类课程的同时,我们非常注重以校为本,以人为本的各项活动的开展。
1、“三个开展”即坚持开展每一月一次的主题鲜明的班级黑板报评比活动;坚持开展每月一主题,每周一侧重的教育活动,如 “行为规范教育周”,或侧重于“礼貌待人”,或侧重于“讲究卫生”等,“革命传统教育周”,或侧重于“爱国爱校”,或侧重于“诚信做人”等;坚持开展每学年一次的小学生田径运动会,既落实了国家对体育锻炼的要求,又检阅了学生的体育成绩、丰富了学生的校园生活。
2、“两个举办”即每年举办“四个节”,第一学期举办“体育节”和“感恩节”。体育节的内容除了一年一度的小学生田径运动会以外,更多地是从学校实际出发,开展各种各样的趣味体育竞赛等项目。我校80%的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他们会受到各界爱心人士的帮助,在志愿者日,我们还会联系志愿者到学校来与他们结对子,我们就以此为契机,做好感恩教育,这就是我们学校的“感恩节”。
第二学期举办“艺术节”、“读书节”:艺术节的内容有班班有美展、以“班班有歌声”为基础的歌咏比赛、文娱汇报演出。结合世界读书日开展一次读书教育活动。读书节的内容包括经典诵读比赛、小报展评,读书卡评比,主题征文、讲故事比赛,演讲比赛等。
所有的活动都要求全员参与,旨在通过校园文化活动的举办,开阔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团结协作的集体荣誉感,激发了学生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和艺术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四、立足校本,抓好学校物质文化建设
学校物质文化是学校文化的物质形态,可分为基础设施文化、自然人文环境文化等,是现代学校文化的硬件,看得见,摸得着,因此,学校必须创设高雅宜人的育人环境。一是要切实搞好规划,既配合学校的办学理念,又要体现和谐一致;二是要逐步加以实施,实施中要按照规范,要舍得投入;三是要充分发挥作用与功效,真正让无声的文化会说话。
站在校门口,一眼就能看到以“坚持以人为本,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主题的巨幅宣传栏,我们通过这一窗口向群众宣传学校的办学特色和办学理念,树立学校的良好形象。
作为农民工学校,我们设有专门的针对性专栏,向家长及学生进行青春期性教育、亲子沟通、心理健康、绿色上网、珍爱生命等专项宣传教育。通过这些专栏的宣传,弥补了家庭教育的缺失,完善了孩子的人格,改善了他们的心理适应性。促进每一个孩子健康地成长。
楼道两侧的照片全部是原汁原味的本土材料,我们利用学生开展活动的照片来布置楼道,一来展现学校的办学特色,二来学生看到自己的照片上了墙,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和荣誉感。
我们还积极响应团中央的号召,开展先锋中队的创建活动,每个中队均以先锋人物命名并设计好班级名片展示在各班走廊。辅导员还带领队员们设计了班训、班徽、班歌等。
今年,我们将在经费中增加布置环境等项目,让全校师生能在温馨和谐的环境中幸福学习、幸福生活、幸福成长。
福州市洲边小学
2013.8
第五篇:农村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
《农村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结题报告
课题类别:微型课题
课题编号:
课题负责人:王波
参与人: 叶艳艳 所在单位:砖井镇学区
【摘要】:校园文化建设是精神文明在学校的体现,是一所学校独特的精神风貌,也是师生文明素养、道德情操的综合反映,是净化师生心灵的有效手段,可以说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因此,搞好校园文化建设至关重要。【关键词】农村中小学 校园文化建设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20世纪80年代,校园文化一经提出就受到人们的重视。通过研究,我们发现了三个方面的客观原因。第一,校园文化作为一种微观现象,这是学校管理发展的高层次追求。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发展,校园文化成了各级各类学校育人的一条重要途径,成了学校管理的一种重要手段,充分显示了文化管理的高层性、规范性和科学性,为学校管理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第二,校园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加强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发展的需要。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和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为校园文化的培植创造了优越条件。第三,随着我国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迫切需要学校教育在教育方法、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上开辟一条新的路子,以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要求。因此,校园文化在我国的兴起是客观必然的。
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在学校的体现,是一所学校独特的精神风貌,也是师生文明素养、道德情操的综合反映。校园文化建设反映了学校的综合办学水平,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的内在要求。同时,校园文化作为蕴含精神因素、信念因素、传统习惯和道德风尚等内容的一种精神和文化氛围,对学生素质的提高具有直接的制约作用。它能潜移默化地熏陶人、规范人,而又使受约束的个体心甘情愿。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把素质教育的内容融合于校园文化活动之中,是提高学生素质的一种十分重要的方法和途径。今天,我校迎来了快速发展的历史机遇,上级政府和人民大众对我校的要求越来越高,但由于学生数和教师数逐年增多,办学规模逐年增大,于是造成了教育难度、管理难度也越来越大的局面,所以,我们也迫切需要通过对校园文化建设课题的研究,在学校的教育方法、教育内容和管理模式上摸索出一条新路子,以适应我校不断发展的要求
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一)通过实地调查了解我县农村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
(二)寻找如何打造有内涵的校园文化
(三)通过对师生的访谈及问卷了解满意程度
(四)形成文字材料。
二、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与理论价值
校园文化是指学校群体行为方式规则的总和,是学校全体成员在教育活动过程中共同创造并逐步形成的文化氛围及相应物质形态,是学校这个共同群体精神风貌、心理状态、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等文化素质与文化集合的整体表现。校园文化包括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两大部分。物质文化方面如校园环境、整体格局、人文景观、文化设施等作为其物质载体,构成校园文化的物质内容与发展前提;而精神文化则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内容,包括学校传统、校风学风、礼仪规范、人际关系等因素,由此反映一个学校的本质特征与精神风貌,对学校成员尤其是学生产生直接、深刻、持久的影响。
校园文化在纵向结构上由表及里,可划分为“物质的”、“制度的”、“心态的”三个层次,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校园文化形态的整体。
三、课题研究对象
我县典型的几所农村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
四、课题研究内容
(一)物质的校园文化建设。包括校园环境的绿化美化、道路景观建筑物的命名、校徽校旗的设计、校歌的制定、学校网站的建设与管理等;
(二)制度的校园文化建设。包括日常规范、奖惩条例、教育科研、教师培训、学生活动、饮食卫生等等;
(三)心态的校园文化建设。包括和谐人际关系的构建、学校精神的打造、师生心灵的呵护、团队价值观的形成等等。
其中,研究重点是制度的校园文化建设,研究难点是心态的校园文化建设。
五、课题研究方法
(一)查看法:到典型的几所农村中小学去实地查看校园文化建设,了解它们校园文化建设的情况。
(二)讨论法:交流讨论如何打造有内涵的校园文化。
(三)访谈法:对学校师生进行访谈,了解他们对校园文化建设的看
法。
(四)总结法:总结出农村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形成自己
文字材料。
六、课题研究步骤
(一)准备阶段(2013年6月---2013年8月)确定课题研究内容,查阅文献资料,实际调查研究,制定实施方案。
(二)具体实施阶段(2013年9月——2014年4月)启动实施,开展研究,不断总结,形成阶段性小结。
(三)总结鉴定阶段(2014年4月-2014年7月)分析整理资料,撰写结题报告,敬请专家评测指导。
七、课题研究成效
(一)调查出我县农村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方面的现状。了解如何打造校园文化建设。
(1)到典型的学校去实地了解校园文化建设。
(2)通过访谈及问卷调查了解师生对校园文化建设的满意程度,(3)交流如何打造有内涵、有特色的校园文化。
(二)通过了解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有自己的看发,形成一定的文字材料,为农村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提纲依据。
(三)了解我县农村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方面的不足之处和需要提高的地方。
八、课题研究主要成果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始终将课题研究与实地调查紧密联系起来,注重实效。通过本课题研究,我县农村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已取得了巨大的变化,我们认为研究初步达到目标,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有力地推动了农村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我主要成果有: 主件有:
1、课题立项申请书
2、课题开题报告
3、微型课题研究成果鉴定书
4、课题结题报告
5、论文与心得体会:
论文:《浅谈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 作者:王 波
心得体会:《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微型课题研究》
作者:王 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