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苏教版初中生物《人的性别决定》教案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人的性别决定
班级:初二(2)授课人:邵建美时间:04年10月19日
一、导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人体染色体的特点,区分性染色体和常染色体。
(2)解释人的性别决定。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生对图片信息的观察分析,增强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和
综合分析能力。
(2)通过开展游戏,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
度。
二、导学重点
1.概述人的性染色体和常染色体。
2.解释人的性别决定。
三、导学难点
理解人的性别决定方式。
四、课前准备
1.了解我国人口性别情况。
2.制作用于游戏的图片。
五、导学过程
(一)导入
(二)学生介绍我国人口的性别分布情况,引导学生讨论导致这一结果的可能原因是什么?进一步提出问题:人类性别是什么因素决定的。
(三)性染色体和常染色体
学生观察男女体细胞染色体示意图,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人体染色
体的特点以及男女染色体的异同。
(四)人的性别决定
游戏:生男生女的奥秘
1.课前准备两个纸盒,分别写上“男”和“女”,准备10张红色的圆形纸片,每张纸片上写上字母“X”,放入写有“女”字的盒子中,准备20张蓝色的矩形纸片,10张写上“X”,10张写上“Y”,放入写有“男”字的盒子中。
2.随机从两个盒子中各抽取一张纸片。若分别是X和X,则为生女,若分别是X和Y,则为生男。一共抽取10次。
3.填好表格,汇总数据。
讨论:理论上生男生女的比例是多少?
通过讨论,师生共同小结:理论上生男生女的比例是1:1。
(五)作业反馈
(六)放飞课堂
生物的性别决定也受环境因素的影响。请大家收集相关的资料,下节课交流。
第二篇:性别决定教案
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现象的遗传物质基础,了解性别决定、伴性遗传现象与遗传的基本规律之间的关系。
2.通过介绍两性生物的性别比值、伴性遗传的现象,使学生练习从现象入手,运用遗传基本规律进行分析,经历提出假设,并设法求证的科学研究方法和过程,从而掌握运用遗传基本规律分析问题的方法。
3.通过介绍与生物的性别发育有关的内外因素,渗透内外因辩证关系的观点教育。通过对伴性遗传的现象及特点的分析,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的教育,使学生学会用客观的、科学的态度对待生活和人生。重点、难点分析
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现象是遗传的基本规律在性别和与性别相关的性状方面的体现。知识重点有三:
(1)使学生理解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现象与遗传基本规律的关系。(2)使学生学会运用遗传的基本规律去分析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现象。(3)通过对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现象的观察和分析,提出假设,经过对假设的求证后,产生科学的结论。训练学生从现象出发,运用遗传规律去分析、去推论,就成为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训练的重点。教学方法 讲述,学生讨论 课时 二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1.对性别决定的预测。“根据对多种两性生物的观察,它们中的雌雄个体数比值大都是1:1。这个比数在我们前面学习过的内容中是否出现过?”通过这一提问引导学生回忆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1:1是测交实验的性状分离比值,是杂合体与隐性纯合体交配、产生后代的性状分离比。”“根据这一比值,你能否对两性生物中不同性别在遗传学上的差异作出估计或假设?”只要学生理解了所要解决的问题是:要从性别比数的现象预测决定性别的遗传物质的可能情况。“从1:1的性状分离比看,在两性生物中,某一性别可能为纯合体,另一性别可能为杂合体。”这个假设是可以完成的。有些学生可能会说出:“在人群的不同性别当中,女性是纯合体——XX型,男性是杂合体——XY型。”至于XX型染色体或XY型染色体学生可能不能说得很准确,这时只要说出“某一性别可能为纯合体,另一性别可能为杂合体。”就已达到目的。
2.在学生已经想到性别与纯合体、杂合体可能的关系后,就可以告诉学生:“这个假设已经被实验观察所证明。”1901年美国细胞学家麦克朗(McClung)在直翅目昆虫中首次发现并确定了性染色体。在雌蝗虫体细胞内的染色体是成对的,而在雄蝗虫体内则有一条单独的、不成对的染色体。也就是说,雌蝗虫是纯合体,而雄蝗虫可以看作是杂合体。这样在形成配子时,雌蝗虫只形成一种配子,雄蝗虫则形成两种配子。含有成对染色体的合于发育成为雌蝗虫,反之,则发育成为雄蝗虫。这个(在雌蝗虫体内)成对或(在雄蝗虫体内)不成对的染色体,因其与性别相关联而被定名为性染色体。其他的染色体则被称为常染色体。“当了解了性染色体的发现过程后,根据雌、雄蝗虫性染色体的情况,我们是否能够进一步推测其它两性生物不同性别之间染色体可能的情况呢?”通过这一问题,促使学生沿着遗传物质的思维线索发散开去,学生会提出各种各样的推测,如“雄性的性染色体是一长、一短,雌性的性染色体是两条成对的。” “这个思路是沿着前面介绍的情况走下来的。还会不会有其他的可能呢?”在教师的不断鼓励与启发下,学生会进一步推测“会不会有雄性是纯合体,而雌性是杂合体的可能呢?”这个推测既沿着遗传物质的思路,同时又有新的开创。教师对此应予以肯定和鼓励。在推测的过程中,学生也可能会提出其他的、显得离谱的推测,对此只要没有明显的不合逻辑,教师就不要予以否定,而应当建议学生进一步吸收知识,设法证明自己的假设。对科学家们已经证明了的假设,教师在此要作一简要介绍(即XY型性别决定、ZW型性别决定)。
最后,教师应带领学生对有关决定性别的染色体的讨论做一小结。这个小结主要是从染色体情况与性别之间的关系着眼。
①XY型性别决定:果蝇和人类及多种高等动物的雄性异型性染色体性别决定。在此要对人类的染色体组型做简要介绍。
②ZO型性别决定:蝗虫的雄性异型性染色体性别决定(因为雄性没有相应的Y染色体,所以,这种性别决定方式可以看作是XY型性别决定的一种变型)。③ZW型性别决定:家蚕的雌性异型性染色体性别决定。
3.为使学生对生物的性别分化有一个完整的认识,最好能补充一些材料。在补充材料之前,应先问一问学生:“关于两性生物的性别决定你知道些什么?”学生可能会说出“蚜虫的孤雌生殖或蜜蜂的雄蜂与工蜂”的问题,也可能知道一些环境温度对生物的性别发育有影响的信息。学生表达的可能清楚也可能木清楚,对此教师最好能抓住机会,通过进一步的追问帮助学生把问题表达清楚。如果学生不知道或实在说不清楚,教师可以蜜蜂为例把与性别发育有关的问题做一简要介绍(具体内容详见小资料):
①某些生物的卵细胞可木经受精而发育。如:蜜蜂群中的雄蜂。
②环境也会影响生物性别这一性状的表现。如:蜜蜂群中的蜂王与工蜂,都具有同样的遗传物质,只是由于在幼虫期吃蜂皇浆的天数不同就发育成为不同职能的蜂。
在此基础上可以总结一下影响性别决定的内外因素:
①影响性别决定的内部因素有性染色体和基因。近些年的研究已经确定人类Y染色体的短臂上有导致胚胎发育成为男性的睾丸基因,X染色体上没有这个基因。
②影响性别决定的外部因素有激素和温度。扬子鳄、海龟的性别分化与环境温度有关;许多葫芦科植物雌花的分化也依赖于环境温度或外加激素。
4.在了解了性别决定的内容应该让学生讨论两个问题,即①为什么很多生物的雌雄怵数量的比总是接近于1:1呢?②人类属于XY型的性别决定,生男孩和生女孩是由什么因素决定的呢?
通过讨论第①题,使学生进一步明确,性别的比例是由生殖细胞的比例所决定的,仍然符合孟德尔的两个规律。通过讨论第②题,使学生明确,人类的女性生男孩,是由含Y染色体的精子决定的,从而批判“重男轻女”的封建思想残余。尤其在农村地区,更应该明确和宣传相关的科学原理。
5.最后教师要给学生明确指出:“人类研究性别决定的目的是要为人类的社会生产服务。如:奶牛业为要生产牛奶,就希望母牛产下的小牛都是母牛;种瓜的农民希望多开雌花以增加产量,等等。”
三、第二课时: 1.提供研究素材。
由教师先进行有关材料的介绍:“生物学的研究有多种方法:实验法、观察法等。孟德尔采用的就是实验法,他用的实验材料是豌豆。上一节课我们介绍的生物学家麦克朗采用的是实验观察法,他用的实验材料是昆虫。如果要研究人类的遗传现象就不能采用实验法,而要采用调查法。1958年我国进行过一次遗传学方面的人口调查。调查发现,遗传病的发病率呈现家族特征。以下是一个色盲家系。请同学们运用你所学过的遗传学分析方法分析一下色盲的遗传有什么特点。” 由教师在黑板上板书一个典型的色盲家系(图5-2):
2.这一阶段既是分析的过程,也是思维和科学方法的训练过程。当问题提出后,对于学生的各种看法,教师不要急于表态,要让学生把话说完。更主要的是,要把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调动起来。
对于“从这个家族的遗传情况看,你能发现什么特点?”的这个提问,学生会回答:“发病的多是男性。”也会有学生说:“色盲多是隔代遗传”。“对于这个观察结果,你如何分析、如何假设呢?”
这时首先要确定的是显隐性关系。为要分析显隐性关系,教师可提示学生:“我们在前面的学习中曾经总结过:‘分析遗传现象应从哪里入手?’”学生自然会说:“应从隐性性状入手。”“那么,在这个遗传谱系中看,并非所有的家族成员都是色盲患者。这个现象告诉我们,色盲是一个什么样的性状?它又是由什么基因决定的呢?”“隐性性状、隐性基因”的答案学生很容易得出来。“根据对这个遗传谱系的观察,我们应该如何假设?”因为从谱系提供的材料看色盲患者多是男性,会有学生假设:“这个基因是在Y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很显然,这个假设与实际情况不符合。但教师不要急于否定学生的假设,而要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是在Y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那么你对第四代出现的女性患者如何解释呢?”对此,肯定有学生会说:“应该假设这个隐性基因在X染色体上。”对于学生的这个回答,教师要进一步追问:“为什么你认为应该在X染色体上?”学生应该回答出:“女性没有Y染色体,而男性有X染色体。”教师在肯定了学生的回答正确之后,可以用“如果是在X染色体上的基因,我们可以通过理论推导来验证一下我们的假设。”的引导语,将教学引入下一阶段。为要方便讨论,教师还应先把“一个基因与性染色体联系起来时,如何表示”介绍一下。
在得出:“色盲基因可能是X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的推论以后,要组织学生根据这个遗传谱系提供的材料进行分析。“在这个遗传谱系中,第三代男性患者的X染色体肯定是由谁提供的?”学生应该可以答出:“由母亲提供的。”“这位母亲色觉正常,说明什么?”学生能够回答:“说明这位母亲的两个X染色体中有一个色觉正常的基因。另有一个是由她的父亲提供的色盲基因。” “这个谱系的第二代女儿所生的儿子中,既有患色盲的男孩,又有色觉正常的男孩。这说明了什么?这与我们对第二代女性基因型的分析是否相符合?”对此,学生的回答可能不能一下子表述得很清楚,教师要用“男孩从母亲那里得到是什么性染色体?”的问题,引导学生的思路,帮助学生表述清楚。“男孩从母亲那里得到是X染色体。第三代男孩有色觉正常的,这说明什么?”“说明他从母亲那里得到了色觉正常的基因。”“同时这一家系中也有色盲的男孩,这说明什么?”“说明这个母亲有色育基因。”
“这个谱系的第四代出现了女性患者,对此你如何分析?是否是父亲的色盲遗传给了孩子?”此时,学生是可以正确地进行分析的。分析到这里,教师应该告诉学生:“我们的假设能够解释这个谱系的遗传病发病情况,可以说是能够成立的。”
但是一个假设或推论要能够成立,不仅要能够解释所观察到的现象,而且要能够做出预测。“根据我们的观察和假设,女性并非绝对木会发病。只是带有隐性基因的X染色体纯合的可能性较小,因此女性患病的可能性也较小。”这时教师可以告诉学生:“1958年我国进行的人口普查表明:色盲在我国人口当中,男性发病率为6.8%,女性发病率为0.5%。这一调查结果与我们的预测相符合。说明我们的假设是正确的。现代遗传学的研究也已经证实,导致色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的非同源区段内,在Y染色体上没有等位基因。
3.至此教师要带领学生分析一下在人群当中有关色盲的各种基因型和表现型的可能性。表现型有两种:色觉正常和色盲,基因型按性别分有:男性两种,女性三种。根据这五种基因型分别婚配,分析后代患病的可能性(这一步可由学生用图解完成)。这一过程主要是引导学生通过思维的发散过程,把女性的三种基因型和男性的两种基因型写出,以及写出六种婚配组合的可能。让学生用图解来把每种婚配组合的子女情况写出后,再引导学生把各个图解进行综合分析,最后总结出色盲遗传的特点:①色盲是一种伴X的隐性遗传病;②一般地说,色盲基因是由男性通过他的女儿传给他的外孙;③男性患者多于女性。
关于上述色盲遗传的第二个特点,要强调“一般地说”,就是说也有特殊情况。此时可让学生来分析有何特殊情况。如果学生能从图解中分析出最为理想,如果学生分析不出,教师可用下面的一个问题来让学生思考、讨论;
“一个色盲男孩的父母、外祖父母、祖母均色觉正常,祖父是色盲。请问:该男孩的色盲基因是由谁遗传给他的?”
结论是“由外祖母传给男孩的”。这就是说,特殊情况是:女性携带者也可以把色盲基因通过她的女儿传给她的外孙。这样,学生可以较全面地认识色盲遗传的特点。
关于上述色盲遗传的第三个特点,应该组织学生讨论:为什么男性患者多于女性?使学生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4.教学中,对于具有色盲的男学生,要告诉他们:“如果你是色盲患者也不必为此愧不如人,因为色盲症的发现者——道尔顿本人就是一个色盲患者,而他也是18世纪英国著名的化学家和物理学家。关键是要向道尔顿那样不随意放过看似平常的小事,从中发现未知的规律。”
最后,教师要告诉学生:“伴性遗传的现象木仅发生在X染色体上,也发生在Y染色体上,如存在于Y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的遗传,只表现在男性,不表现在女性。这样的遗传现象称为限雄遗传。”并做最后总结:“所谓伴性遗传现象实际上是发生在性染色体上的非性别性状的遗传现象,它仍然符合基因的分离规律,只是同时表现为与性别相关联。”
五、本课题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本课题采用把科学知识还原到科学研究的过程中去讲授的方法,意在使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了解科学研究的方法,受到思维方法的训练。教师在教学中要切记:两条主线——一条科学知识主线、一条科学素质培养主线并行。科学知识的主线可以通过板书和教师安排的其他教学活动来突出、来强化;科学素质的培养则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去训练、去养成。
2.本课题参考课时数为两课时,但因为要组织学生讨论,授课时间可能会延长。因此,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时要安排一节机动课时,并准备一些相应的习题,以免被动。小资料
一、与动物性别发育有关的资料:
1.蜜蜂群中蜂王所产下的卵中,有少数是不受精的,这些卵发育成为雄蜂。受精卵可能发育成为蜂王,也可能发育为工蜂。这取决于工蜂给受精卵发育成的幼虫喂蜂皇浆的天数。只吃二、三天蜂皇浆的幼虫将发育为工蜂,经二十一天发育为成虫,虽为雌性,但没有生育能力;而发育为蜂王的幼虫要吃五天蜂皇浆,经十六天发育后就能产卵。
2.某种蛙类的蝌蚪在孵化温度为20℃时雌雄比例为1:1,而在30℃条件下则百分之百为雄性,但其基因型不变。
3.另有一种两栖类的幼体,其雄性在外加雌激素的作用下,全部发育为雌性。而其雌性幼体在外加雄激素的作用下无明显影响。
二、与植物的性别发育有关的具体资料:
1.如果在黄瓜的幼苗期供给的氮肥充足,在其花期就会开雌花多;如果给黄瓜植株全日光照,黄瓜全部开雄花。随着光照时间减少,雌花逐渐增多,而雄花逐渐减少。2.某些植物激素对植物的性别分化也有明显作用。黄瓜喷洒乙烯利,雌花数明显增加。如果在黄瓜叶面喷洒赤霉素,雌花就会大大减少,雄花则相应增多。
三、摩尔根进行的果蝇性连锁实验:
1908年美国生物学家摩尔根开始进行果蝇实验。在实验室的上千只培育果蝇的瓶子中,摩尔根发现了一只白眼睛的雄性果蝇,而果蝇一般都是红眼睛的。摩尔根便用这只果蝇进行杂交实验。他让这只白眼睛的雄果蝇和红眼睛的雌果蝇交配,结果F1代不论雌雄都是红眼睛。再让这些红眼睛的果蝇相互交配(相当于植物的F1代自交),在它们生出的后代(相当于植物的F2代)中,出现了占总数四分之一的白眼睛果蝇,这正好是3:1的性状分离比。这个实验结果表明孟德尔揭示的遗传规律也适用于动物界。
事实使摩尔根改变了当初对孟德尔学说所持的怀疑态度,成为孟德尔学说的支持者。
但是摩尔根同时也注意到了在果蝇实验中出现的一个有趣现象:F2代的果蝇,雌的全是红眼睛,雄的一半是红眼睛,一半是白眼睛。也就是说:所有白眼睛的果蝇都是雄性。摩尔根抓住这一现象深入分析,终于发现了基因的连锁和互换规律
第三篇:八年级生物:6.2.1性状的遗传和人的性别决定教案
性状的遗传和人的性别决定
生物
冀教版
八年级
1课时
一、教学目标:
知识性目标:
1.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
2.举例说明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
3.理解人的性别决定。
技能性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情感性目标:懂得关爱父母、感恩父母。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显性基因与隐性基因的概念。
2.基因的显性和隐性与生物体性状表现的关系。
3.基因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图解。
4.人的性别决定。
三、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入
课堂调查学生与父母的性状的异同。从学生与父母性状的相似或者差异中,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引入新课。
提问:
(如:父母的性状是怎样遗传给我们的?)
联系学生自身的性状,激发学生兴趣。同时进行亲情教育。
资料分析
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27页小辞典,提出要明确的问题:相对性状?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
2.出示各种生物性状的图片。引导学生辨别是否相对性状。
阅读教材,进行自学。
小组讨论
自主学习,概念。
探究竟
1.出示图片,说明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以及其表示方法。
2.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体细胞与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区别。
3.出示一对基因控制的性状的遗传图谱。(双眼皮的父亲AA和单眼皮aa的母亲所生的孩子都是双眼皮)
引导学生说出基因是怎样在亲代和子代间传递的?
4.引导学生讨论:
为什么一对双眼皮的父母却生下了一个单眼皮的孩子。
5.出示几种性状的遗传图谱,引导学生分析。
仔细观察图片
尝试写出不同表现型的基因组成。识记基因型和表现型的关系。
观察图片,讨论、分析
汇报说明
观察并分析图解。
尝试说明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讨论、交流
尝试画出遗传图解。
一学生板书遗传图解。
准确掌握概念。概念清楚才能理解遗传图谱。为突破重点做好准备。
训练学生的识图能力。
在交流与合作中建构知识
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
模拟实验
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
28页小辞典和资料3。
2.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决定人的性别的因素是什么?
4.引导学生写出生男生女的遗传图解
阅读教材
带着问题认真观看
分析、讨论
学生板书遗传图解
带着问题观看,提高注意力。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对数据的分析能力
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绘图能力
大家谈
引导学生讨论、分析教材29页思考题。
讨论思考题。
充分发表意见
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知识链
生物的性状常由一对基因控制,成对的基因有显性和隐性之分。
形成生殖细胞时,成对的染色体要分离,成对的基因也会随之分离。
生物体细胞中的每一对染色体都是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因此,后代个体具有父母双方的遗传物质。人的性别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
归纳总结
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实际用
学生自主学习
学生自主完成增加学生的学以致用的能力
关注生物科学的发展状况。
爱国主义教育
小结
引导学生谈自己的收获
播放母子情深的照片和音乐
师生共同总结
欣赏图片和音乐
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培养学生的总结概括能力
关心父母、感恩父母的情感教育
板书设计:
第一
节
遗
传
二
性状的遗传和人的性别决定
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大写英文字母表示。
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小写英文字母表示。
1.性状的遗传
父(双眼皮)
Aa
Aa
母(双眼皮)
生殖细胞基因
A
a
A
a
受精卵基因
AA
Aa
Aa
aa
(双
眼
皮)(单眼皮)
2.人的性别决定
父(X
Y)
(XX)母
X
Y
X
XX
XY
第四篇: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教案
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性染色体类型,理解XY型性别决定。
(2)理解伴性遗传的概念。
(3)掌握色盲致病基因的遗传方式,色盲遗传的特点。
(4)了解近亲结婚的危害。2.能力目标
(1)通过对人类男女染色体组型示意图的对比、观察,XY型性别决定图解的分析,以及色盲遗传图解的分析,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同时获得研究生物学问题的方法。
(2)通过遗传习题的训练,使学生掌握伴性遗传的特点,应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熟悉解答遗传问题的技能、技巧。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通过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的原理的学习,破除封建迷信思想,树立科学的世界观。(2)通过了解X染色体上的致病基因与人类遗传病的关系,使学生认识到我国婚姻法规定禁止近亲结婚的意义,理解该项法规的科学基础。
二、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
1.教学重点
色盲遗传。
[解决办法] 以人的色盲为例了解伴性遗传。在教学中可把色盲遗传的四种主要婚配的遗传图解归纳成一个总图解,这样就把知识化繁为简,便于学生掌握色盲基因的传递方式,归纳色盲遗传的特点,理解伴性遗传的概念。
2.教学难点
X染色体上隐性基因的遗传特点。
[解决办法](1)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分析色盲遗传图解,根据各种婚配子女基因型和表现型及其比例,揭示伴X隐性遗传的一般规律。
(2)通过讲解例题和练习,应用伴性遗传原理解决特定情境中的新问题。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四、教学方法
讲授、谈话和复习(注意启发式教学)
五、教具准备
人类男女染色体组型示意图,X和Y染色体的对应关系图。
XY型性别决定图解,色盲检查图,关于色觉的四种婚配情况的汇总图解。板书内容投影片。多媒体教学设备。
六、教学步骤
引言:
设问:1.为什么人群中男女比例大致相等?
2.生男生女到底是由什么决定的?
3.同样是受精卵,为什么后来有的发育成雌性个体,有的发育成雄性个体?我们将通
过本节内容的学习来解决这三个问题。(一)性别决定
讲 述:性别决定一般是指雌雄异体的生物决定性别的方式。各种生物一般都有一定数
目的成对的染色体。雌雄性别实际上是生物的一对差别明显的性状,受染色体的控制。下面就以人类为例来学习什么是性别决定。
在银幕上显示“人类男女染色体组型示意图”的课件。提 问:人的细胞中有多少对染色体?
在学生回答后补充一句:有23对同源染色体。提 问:男女个体染色体组成有什么区别? 在学生回答后进行讲述:第23对染色体在男女间存在着差异,女性是XX,同型的;男性是XY,异型的,Y染色体很短小。由于这对不同的染色体与性别决定有直接的关系,所以把它叫做性染色体,而其它染色体与性别决定无关,叫做常染色体。因此,人的体细胞中染色体组成应是22对常染色体和一对性染色体。
讲 述:人的性别由性染色体决定,而这种性染色体类型叫做XY型。XY型性别决定在生物界中较为普遍,除了人以外,还有果蝇、马、牛、羊等很多高等动物以及大麻、色麻等植物都属于XY型性别决定。那么,性染色体是怎样来决定性别的呢? 在银幕上显示 “XY型性别决定的示意图”课件。
同时教师应作一定的讲述:属于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雌性个体(♀)的性染色体是XX,只能产生一种雌配子,含X染色体;雄性个体(♂)的性染色体是XY,能产生两种数目相同的雄配子,一种含X染色体,一种含Y染色体。当含X染色体的雄配子和含X染色体的雌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含XX,它就发育成雌性;当含Y染色体的雄配子和含X染色体的雌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含XY,它就发育成雄性个体。
提出以下问题,让学生先相互讨论,再回答。
问:妻子生了个女孩,丈夫认为自己的妻子没能力,没本事,你怎样看待这个问题? 小结:受精的卵细胞将来发育成什么性别,取决于受精卵中性染色体的组成,由含X的精子与合X的卵细胞结合而成的受精卵将来发育成雌性个体(人类是女性);由含Y的精子与含X的卵细胞结合而成的受精卵将来发育成雄性个体(人类是男性)。后代的性别主要取决于雄配子的类型和雌雄配子结合的随机性。总之,后代雌雄比例是1∶1。人类研究性别决定的目的是要为人类的社会生产服务。如:奶牛业为要生产牛奶,就希望母牛产下的小牛都是母牛;种瓜的农民希望多开雌花以增加产量,等等。
性染色体还有一种主要类型是ZW型,比如,鸟类,与XY型性别决定刚好相反。雌性的性染色体是异型的ZW,雄性的性染色体是同型的ZZ。
过渡: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载体,性染色体和常染色体上都携带着控制生物性状的基因,由于性染色体的组成在雌雄个体间存在着差异,因此,性染色体上的基因伴随性染色体传递就与性别相联系。这就是我们下面要学习的伴性遗传(伴性遗传的概念,要求学生在书中P182上勾画出)。
(二)伴性遗传
讲 述:以色盲为例进行学习。
在银幕显示色盲检查图,让学生自我检查
讲
述:色盲病是一种先天性色觉障碍病,不能分辨各种颜色或两种颜色。其中,常见的色盲是红绿色盲,患者对红色、绿色分不清,因此,患者就不适合当司机,因为,交通信号是红灯和绿灯,无法判断是停车还是通行。全色盲极个别,在病人的眼里世界上任何物 体只有明和暗的区别,根本看不到其它任何颜色,病人看彩电就象看黑白电视一样。
讲 述:色盲基因是隐性的,它与它的等位基因都只存在于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没有,因为Y染色体很短小。这种遗传方式称为伴X隐性遗传。根据我国社会普查资料得知,我国男性色盲发病率为7%,而女性色盲发病率仅为0.5%,实际情况,也是男性色盲患者多于女
性色盲患者。在写色觉基因型时,为了与常染色体的基因相区别,一定要先写出性染色体,再在右上角标明基因型。
让学生在预先准备好的小黑板上填写有关色觉的女性男性的基因型(五种),然后说出六种婚配方式。
讲 述:在六种婚配方式中,男性色盲与女性色盲婚配子女全是色盲,男性正常与女性纯合体色觉正常者婚配,子女色觉均正常。另外四种婚配方式,情况较复杂,需要很好地分析。在银幕上显示其中一种婚配方式的图解并讲解。
请三位同学在黑板上写出其与三种婚配方式的遗传图解。(教师在黑板上写出亲代的基因型,学生接着写亲代产生的配子和后代的基因型。)师生共同检查三位同学写出的遗传图解
引导学生观察分析以上图解,共同总结色盲遗传的特点。讲 述:
(1例)男性的色盲基因只能传给女儿,不能传给儿子。(2例)男性的色盲基因只能来自于母亲。(3例)父亲正常,女儿一定正常;母亲色盲,儿子一定色盲。(4例)女儿色盲,父亲一定色盲。一般地说,色盲基因是由男性通过他的女儿遗传给他的外孙。这是色盲遗传的一个特点,即隔代遗传;色盲性状决不会由父亲传给儿子,父亲是把Y染色体传给了儿子,而色盲基因是在X染色体上,因此,父亲的色盲基因只传给女儿,不传给儿子。这是色盲遗传的又一特点。
指着图中第4例讲,如果近亲结婚,后代的发病率达到50%。
讲 述:近亲结婚,遗传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会增高。比如,我国湖南大庸市偏远地带有三个“傻子村”,其中的汪家小村,全村共500人,有250人智能偏低,其中呆痴58人。
一般说来,在一个群体中,各种遗传病的患者尽管数量不多,但是致病基因的携带者却较多。近亲结婚者,往往有些基因是相同的,子代中隐性纯合体出现的可能性增加,所以发病率比一般群体高很多。所以,我国婚姻法规定禁止近亲结婚。为了提高中华民族的人口素质和质量,应坚决杜绝近亲结婚。可向学生打趣地说:在婚姻问题上,千万不能亲上加亲。
在伴性遗传中还有伴X显性遗传和伴Y染色体遗传,比如,人类中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伴X显性遗传,蹼趾、外耳道多毛症等是伴Y染色体遗传,它们各有不同的遗传特点。
七、习题巩固
1、人体性别决定的时间是在()
A.产生精子时
B.精卵结合时
C.胎儿发育时
D.幼儿出生时
2、色盲患者总是男性多于女性,原因之一是()
A.色盲由显性基因控制
B.致病基因在X性染色体上
C.致病基因在常染色体上
D.出生的男婴比女婴多、某色盲男孩的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中,除祖父是色盲外,其它的均正常,这个男孩的色盲基因来自于()
A、祖父
B、祖母
C、外祖父
D、外祖母
4、一对夫妻都正常,妻子的母亲是色盲,这对夫妻的儿子患色盲的几率是()
A.1
B.1/2
C.1/4
D.1/8
5、一色盲女子与一正常男子结婚,后代中()
A.儿子全正常
B.女儿全是携带者
C.儿子中有半数正常
D.女儿中有半数正常
八、总结
九、板书
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 一.性别决定 XY型性别决定 ZW型性别决定 二.伴性遗传 1.概念
2.色盲(伴X隐性遗传)
第五篇:苏教示儿教案
示儿教案实录
1.学习《示儿》,感受诗人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2.理 解诗句含义,想象诗歌意境,培养学生的自学、想象、表达、创新能力。
3.学会2个生字。
4.有感 情地朗 读课文,背诵并默写《示儿》
5.以爱国主义为主题,积累多首陆游及其它诗人的爱国主义诗歌。
【教学重点】
体会诗的意境,感受诗人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难点】 理解陆游一生都渴望收复失地,统一中原,可直到生命最后一刻都无法实现愿望的原因以及诗人的悲愤之情。
【教学准备】
多教学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出 示诗句:(齐读)。
位卑未敢忘忧国。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
一寸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泪为思亲。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你知道这些诗句都表 现了什 么样的感 情吗? 学生:表 现爱国主义感 情的。
老师: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表 现爱国主义感 情的诗歌。
读题,介绍作者引导新课
1.板书课题:示儿
2.老师:谁来把课题读一读?谁来说一说诗题是什 么意 思?
3.老师: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一间简陋的茅草屋里,烛光闪烁,忽明忽暗。床上躺着一位头发花白、奄奄一息的老人。他真切地感到自己将不久于人世,于是,他把儿子叫到床前,用微弱地语气交代遗嘱。这位老人就是我国南宋著名爱国志士、大诗人陆游。(板书:陆游)他的遗嘱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示儿》。((板书),谁了解陆游,简单的说一说。
4.老师:陆游是一个伟大的爱国诗人。那他临终那夜交待儿子的到底是什 么呢?就让我们打开书,一起去了解陆游临终最后的遗嘱。
2. 二.初读课文,读通读顺。
1.老师:现在请同学们自由朗 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把诗句读通读顺。
2.老师:好,现在谁来读一读课文。注意,同学们在听别人读的时候,你也要在心里跟着练。(指导学生评价,要求读准字音。)(一至两名)
3.老师:读得不错,把第四个句子诗中的两个生字也读得很准,这两个生字,一个是“祭”,一个是“乃”。
师板书:祭 乃(提醒两个字的写法,祭不要少一点,乃的笔顺是先写横折折折钩,再写撇。)
4.老师:谁来把这两个生字读一读。
(请学生二位同学)真好,谁把这两个生字放回诗句中再读一读。
5.老师:知道“家祭”和“乃翁”是什 么意 思吗? 学生:“家祭”就是家中祭奠过世的亲人。“乃翁”就是你的父亲。
老师:乃翁在诗中其实指的就是——(学生:陆游自己。)
6.下面就让我们一齐来读一读这首古诗。(评价)
三.再读古诗,了解诗意
1老师:同学们,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请同学再读读这首诗,一边读,一边借助注释理 解诗句的意 思。
2.老师:对于这首诗你们理 解了吗?那老师来提两个问题,看你们能不能回答出来。诗人陆游在临终之前最遗憾的是——(学生回答)板书: 不见九州同
他死后交待儿女一定要做的是——(学生回答。)板书:北定中原日
3.老师:同学们,当我们把历史的车轮倒退到八百多年前,看看当时诗人生活一个怎么样的时代中?谁找到了当时的历史背景。(生介绍收集到的资料。)
师作补充:公元1126年,也就是陆游出生的第二年,金国占领了北宋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第三年把北宋的两个皇帝,一个是太上皇宋徽宗、一个是当朝皇帝宋钦宗掳去,北宋亡国。钦宗的弟弟赵构逃到南方,在临安建立南宋。但是南宋小朝廷却偏安一隅,不思收复中原的领土。从此北方的大好河山沦为金人的领土,中原的老百姓被金人奴役。直到陆游八十五岁逝世时,也没有恢复中原的统治。诗人在临终时提笔写下了《示儿》这首诗。(师范读。)
4.师范读。听到老师的朗 读,你感受到了什 么?(生说:悲凉、忧伤、期望……。)你想读好这首诗吗?
四.品读一二句,感受“悲之切”
多教学多媒体出 示一二句
1. 指导朗 读第一个句子。
老师:第一个句子该怎么读?谁来试一试?
诗人本来知道什 么?那人死有哪一些都成空了?
生发散答:财产、烦恼、牵挂……
那怎么样才能把这句读好呢?谁来试一试。(指导学生把“空”字读好。)
师范读。(读出陆游临终前豁达的生死观。)
师引读:人死之后,一切财产都已成空——人死之后,一切烦恼都烟消云散——人死之后,一切牵挂都已一了百了——
2.指导朗 读第二个句子
老师:诗人面对死亡从容淡定,但他心中却有件事始终都放心不下,那是什 么?
老师:你从这句诗中体会到了陆游此时此刻的心情吗? 生自由回答。
老师:用诗中的词就是——悲。板书:悲
诗人为什 么感到悲伤?(不见九州同)陆游出生第二年,金兵就占领了中原地区,他和家人跟着百姓,过着逃亡的生活。他在少年时代,就立下了“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抗金志向。可是直到陆游85岁就要离开人世,也没能看到国家的统一,他的心怎能不悲伤呢?你能把诗人心中的悲伤读出来吗?(先请学生再引齐读。)师相机引导:他见到了没有?是啊,没有啊。(读好“不见”,读出悲伤。)
引读:10年过去了——20年过去了——83年过去了——。
3.链接《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配以《十面埋伏》音乐),体会诗人的悲痛之老师:诗人他还曾经写下过这样一首诗。
多教学多媒体出 示《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师范读,学生轻声齐读。
老师:那奔腾咆哮滔滔黄河已经成了金兵的饮马之槽,那巍巍千仞雄伟壮丽的西岳华山已经成为金兵的牧马之地,中原的老百姓被金人奴役,盼望王师来收复失地,他们望眼欲穿,盼来的却是——南望王师又一年。
老师:从这首诗中你知道了中原的老百姓过着怎么样的生活?
生发散回答:金兵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中原老百姓生活困苦不堪,流着痛苦的眼泪。
老师:诗人仅仅是为没有看到国家统一而悲伤吗?(更是为了中原的老百姓凄惨的生活。)
中原壮丽河山沦陷,诗人悲伤啊——(学生朗读一二句)中原的百姓期盼王师,望眼欲穿,诗人悲痛啊——(再读一二句)4.链接《题临安邸》,体会诗人的悲愤之情。
老师:那遗民日夜盼望的王师呢,那宋朝朝廷的皇帝和大臣们呢?他们都在干什 么?有一个叫林升的诗人看到了。
多教学多媒体出 示《题临安邸》
老师:同学们轻声地读一读这首诗,你能看到林升所描绘的那幅景象吗? 学生回答:南宋的统治者们还在终日寻欢作乐,花天酒地,醉生梦死。
师追问:你从哪儿看出来的?
老师:同学们发现了吗,这首诗的第二个句子是一个问句。诗人在问谁?我们该怎么问?就让我一起指着他们的鼻子去问一问!(多次练读“ 西湖歌舞几时休”)中原河山沦陷,遗民泪尽,可在杭州的西湖边朝廷权贵们却还在醉生梦死、花天酒地,早已把中原的老百姓丢到了九霄云外。那么现在,诗人的心情仅仅是悲痛吗?不!是悲愤!
(课件回到一二句)
师引读:因为陆游的爱国,看不祖国的统一,陆游悲伤啊,读——
因为陆游的爱国,想到中原的老百姓,陆游悲痛啊,读——
因为陆游的爱国,想着那些花天酒地的朝廷权贵们,陆游悲愤啊,读——
老师:生命即将结束,但是还没有盼来国家的统一,是悲伤,是悲痛,是悲愤!师引读: 但悲不见,但悲不见,但悲不见——学生:九——州——同。
五.品读三四句,感受“盼之深”
师过 渡:这样的朝廷做不了什 么,但是诗还是放心不下自己的祖国,哪怕只有一丝的希望。
多教学多媒体出 示三四句。
1. 指导读好三四句。
老师: 从这两个句子诗中你感受到了什 么?师板书:盼
你是从哪一个词感受到的?(无忘)
假如你就是陆游,你会怎么样怎么样交待儿女呢?(请学学生朗读,指导读好无忘。)
师引读:这可是我临终时最后的希望啊—— 这可是我仅有的期待啊——
这可是我惟一的牵挂啊——
老师:读着这样的诗句,在你的眼前浮现了一幅怎么样的画面?(生想象临终情景可是陆游还能听到吗?(不能)听不到还要听,盼不到还要盼,这都源于他那一颗拳拳的——爱国之心。
老师:他一再叮嘱儿女——(生齐读三四句。)
他一再叮嘱——(生再齐读三四句)2.链接陆游诗句,加深对诗人爱国之情的体会。
师补充介绍陆游:陆游从小就受到家中爱国主义思想的熏陶。(出 示陆游坎坷经历)但他的一生收复中原的信念始终未变,请看——
多教学多媒体出 示,并引读:
早年他在《夜读兵书》中写道:战死士所有,耻复守妻孥。
中年他在《枕上》中写道:报国计安出?灭胡心未休。
到了晚年80多岁时他又在《老马行》中写道:一闻战鼓意气生,犹能为国平燕赵。
老师:诗人八十多岁仍然盼望着跨上战马,上阵杀敌!此时此刻,你感受到了什 么?
学生回答: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师板书:爱国至死不渝
3.老师:诗人爱国情怀至死不渝,让我们大家一起发出陆游心中的期盼: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师——告乃翁,告乃翁!生齐——告——乃——翁!
4.此时此刻,你想对诗人陆游说些什 么呢?请用你的笔把你想说的话写下来。
(生自由说。师相机评价。)
六、回归整体,诵读全诗。
清末梁启超对陆游这样写道:(多教学多媒体出 示)诗界千年靡靡风,兵魂销尽国魂空。集中什九从军乐,亘古男儿一放翁!有一种厚重的催人泪下的情感,叫爱国,有一位伟大的无法不敬仰的诗人,是陆游。让我们带着对陆游的崇敬之情再一次读一读这首诗。
七、七.总结全课
1.在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像陆游一样的爱国主义诗人还有许许多多,有屈原、杜甫、范成大、文天祥……让我们从小立下爱国志,续写新时代的爱国诗篇。
2.播放《满江红》。
八.板书设计:
示 儿
悲 盼
不见九州同 北定中原日
爱国 至死不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