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加快林下经济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2〕42号)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林下经济发展的意见
国办发〔2012〕42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近年来,各地区大力发展以林下种植、林下养殖、相关产品采集加工和森林景观利用等为主要内容的林下经济,取得了积极成效,对于增加农民收入、巩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和生态建设成果、加快林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加快林下经济发展,经国务院同意,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以市场为导向,科学合理利用森林资源,大力推进专业合作组织和市场流通体系建设,着力加强科技服务、政策扶持和监督管理,促进林下经济向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和产业化发展,为实现绿色增长,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二)基本原则。坚持生态优先,确保生态环境得到保护;坚持因地制宜,确保林下经济发展符合实际;坚持政策扶持,确保农民得到实惠;坚持机制创新,确保林地综合生产效益得到持续提高。
(三)总体目标。努力建成一批规模大、效益好、带动力强的林下经济示范基地,重点扶持一批龙头企业和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逐步形成“一县一业,一村一品”的发展格局,增强农民持续增收能力,林下经济产值和农民林业综合收入实现稳定增长,林下经济产值占林业总产值的比重显著提高。
二、主要任务
(四)科学规划林下经济发展。要结合国家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制定专项规划,分区域确定林下经济发展的重点产业和目标。要把林下经济发展与森林资源培育、天然林保护、重点防护林体系建设、退耕还林、防沙治沙、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等生态建设工程紧密结合,根据当地自然条件和市场需求等情况,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尊重农民意愿,突出当地特色,合理确定林下经济发展方向和模式。
(五)推进示范基地建设。积极引进和培育龙头企业,大力推广“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基地+农户”运作模式,因地制宜发展品牌产品,加大产品营销和品牌宣传力度,形成一批各具特色的林下经济示范基地。通过典型示范,推广
先进实用技术和发展模式,辐射带动广大农民积极发展林下经济。推动龙头企业集群发展,增强区域经济发展实力。鼓励企业在贫困地区建立基地,帮助扶贫对象参与林下经济发展,加快脱贫致富步伐。
(六)提高科技支撑水平。加大科技扶持和投入力度,重点加强适宜林下经济发展的优势品种的研究与开发。加快构建科技服务平台,切实加强技术指导。积极搭建农民、企业与科研院所合作平台,加快良种选育、病虫害防治、森林防火、林产品加工、储藏保鲜等先进实用技术的转化和科技成果推广。强化人才培养,积极开展龙头企业负责人和农民培训。
(七)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支持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组织建设,提高农民发展林下经济的组织化水平和抗风险能力。推进林权管理服务机构建设,为农民提供林权评估、交易、融资等服务。鼓励相关专业协会建设,充分发挥其政策咨询、信息服务、科技推广、行业自律等作用。加快社会化中介服务机构建设,为广大农民和林业生产经营者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
(八)加强市场流通体系建设。积极培育林下经济产品的专业市场,加快市场需求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健全流通网络,引导产销衔接,降低流通成本,帮助农民规避市场风险。支持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农超对接等现代流通方式向林下经济产品延伸,促进贸易便利化。努力开拓国际市场,提高林下经济对外开放水平。
(九)强化日常监督管理。严格土地用途管制,依法执行林木采伐制度,严禁以发展林下经济为名擅自改变林地性质或乱砍乱伐、毁坏林木。要充分考虑当地生态承载能力,适量、适度、合理发展林下经济。依法加强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林地承包经营权和林木所有权流转管理。
(十)提高林下经济发展水平。支持发展市场短缺品种,优化林下经济结构,切实帮助相关企业提高经营管理水平。积极促进林下经济产品深加工,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不断延伸产业链条,大力发展林业循环经济。开展林下经济产品生态原产地保护工作。完善林下经济产品标准和检测体系,确保产品使用和食用安全。
三、政策措施
(十一)加大投入力度。要逐步建立政府引导,农民、企业和社会为主体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充分发挥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林业科技推广示范资金等专项资金的作用,重点支持林下经济示范基地与综合生产能力建设,促进林下经济技术推广和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组织发展。通过以奖代补等方式支持林下经济优势产品集中开发。发展改革、财政、水利、农业、商务、林业、扶贫等部门要结合各地林下经济发展的需求和相关资金渠道,对符合条件的项目予以支持。天然林保护、森林抚育、公益林管护、退耕还林、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建设、木本粮油基地建设、农业综合开发、科技富民、新品种新技术推广等项目,以及林业基本建设、技术转让、技术改造等资金,应紧密结合各自项目建设的政策、规划等,扶持林下经济发展。
(十二)强化政策扶持。对符合小型微型企业条件的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合作林场等,可享受国家相关扶持政策。符合税收相关规定的农民生产林下经济产品,应依法享受有关税收优惠政策。支持符合条件的龙头企业申请国家相关扶持资金。对生态脆弱区域、少数民族地区和边远地区发展林下经济,要重点予以扶持。
(十三)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积极开展林权抵押贷款、农民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民联保贷款等业务,加大对林下经济发展的有效信贷投入。充分发挥财政贴息政策的带动和引导作用,中央财政对符合条件的林下经济发展项目加大贴息扶持力度。
(十四)加快基础设施建设。要加大林下经济相关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将其纳入各地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并优先安排,结合新农村建设有关要求,加快道路、水利、通信、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切实解决农民发展林下经济基础设施薄弱的难题。
(十五)加强组织领导和协调配合。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把林下经济发展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明确目标任务,完善政策措施;要实行领导负责制,完善激励机制,层层落实责任,并将其纳入干部考核内容;要充分发挥基层组织作用,注重增强村级集体经济实力。各有关部门要依据各自职责,加强监督检查、监测统计和信息沟通,充分发挥管理、指导、协调和服务职能,形成共同支持林下经济发展的合力。
各地区、各部门要结合实际,研究制定贯彻落实本意见的具体办法,加强舆论宣传,加大扶持力度,努力营造有利于林下经济健康发展的良好环境。
国务院办公厅2012年7月30日
第二篇: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林下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
【法规标题】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林下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 【颁布单位】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发文字号】
【颁布时间】2013-2-5 【失效时间】 【全文】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林下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林下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
皖政办〔2013〕4号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林下经济是以林地资源和森林生态环境为依托,以林下种植、林下养殖、相关产品采集加工、森林景观利用为主要内容的立体复合经营活动。发展林下经济是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是促进绿色增长的迫切需要,是强化农业基础促进生态文明的重要途径。为进一步加快林下经济发展,提高林地利用率和产出率,促进农民增收和经济发展,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林下经济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2〕42号)精神,结合我省实际,经省政府同意,现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明确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以市场为导向,进一步转变林业经济发展方式,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加强市场流通体系建设,积极发展林业合作组织,强化科技服务、政策支持和监督管理,促进林下经济向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和产业化发展,提高土地利用率和林业综合效益,推进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建设,为促进农民增收、建设美好乡村和打造“三个强省”作出更大贡献。
(二)基本原则。坚持生态和产业兼顾,统筹发展林下经济;坚持因地制宜,突出地方特色;坚持政策引导,确保农民得到实惠;坚持机制和科技创新,确保林地综合生产效益得到持续提高。
(三)总体目标。全面实施林下经济发展“5211工程”,力争到2016年,全省形成五大特色林下经济示范片,发展林下经济面积达到2000万亩,林下经济产值在2011年基础上翻一番,直接参与林下经济发展的林农人均收入翻一番。
二、突出重点任务
(四)科学规划林下经济发展。根据当地林地资源、经营习惯、农村发展水平、市场需求等实际情况,统筹林区发展,科学制定本地林下经济发展规划。立足长远,兼顾当前,科学确定发展林下经济的模式、种类与规模,明确发展目标和主攻方向,制定扶持政策措施,确保产业发展与生态建设良性互动。
(五)建立五大特色林下经济示范片。通过示范、引导和扶持,建立沿淮淮北林下中药材与蔬果种植、沿江苗木种植与生态旅游休闲、江淮丘陵种植养殖、大别山中药材种植与采集加工、皖南山区采集加工与森林旅游五大特色林下经济示范片。力争到2016年,全省创建500个林下经济示范点,打造30个现代林业示范园区,培育一批林下经济强县和从事林下经济的农民增收致富典型。
(六)大力发展林业特色产业。因地制宜,大力发展具有市场优势的特色产业和林下经济产品,实行林下经济、合作组织和产业化梯度发展,走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标准化发展之路。大力推广林菌、林笋、林药、林苗、林菜、林禽等模式,重点抓好大别山、皖北中药材,皖中林下种植、养殖,沿江苗木花卉与生态休闲旅游,皖南竹笋、山野菜等传统特色林下经济发展,突出抓好油茶、毛竹、食用(药用)菌、山核桃、板栗、麻栎、杨树、桑蚕、水果等林下种养加特色产业。支持发展市场短缺品种,优化林下经济结构,促进林下经济产品深加工,培育一批产业链长、市场竞争力强、科技含量高的产业集群。充分发挥林区山清水秀、空气清新、生态良好的优势,合理利用森林景观、自然文化环境和林下无公害产品发展林家乐、森林人家、中医药养生会馆等休闲旅游、生态疗养,开发富有地方特色的森林旅游商品,逐步形成功能比较完善的旅游精品景区。大力实施品牌战略,鼓励各类经营主体争创著名商标、驰名商标,打造一批影响面广、信誉度高、具有区域特色的绿色产品知名品牌,不断提高产品核心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
(七)积极建设示范点和示范园区。充分发挥种植养殖大户、林下经济合作组织以及龙头企业的资金、技术和管理优势,按标准化要求,建设一批不同类型、独具特色的林下种植养殖、林间采集加工和森林景观利用等示范点和示范基地。
(八)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突出生态优先原则,科学合理利用林地资源,在坡地上发展林下经济,应当采取水土保持措施,禁止在25度以上陡坡地上发展林下种植业,防止过度开发。在新造林地和符合开发利用条件的林地,有计划地发展林下经济,实施立体复合经营,提高林分质量,增加森林资源总量,提高农民收益,推动林业和林下经济健康持续发展,实现农民收入和森林资源“双增长”。
(九)大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积极培育和引进各类龙头企业、林下经济合作组织和大户,鼓励和支持兴办林产品加工、贮藏、运输等经营实体;鼓励示范基地和示范园区开展生产经营和管理创新,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不断延伸产业链条;大力发展林业循环经济,促进林下经济转型发展、立体开发、绿色发展。通过典型带动,提供模式示范、科技示范和效益示范,促进生产、加工、销售配套发展,形成区域化布局、集约化经营、规模化发展。
(十)加强市场流通体系建设。加快林下经济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在主要产区和重要集散地引导和培育林下经济产品专业市场,加大贮藏、运输等基础设施建设,健全流通网络,支持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农超对接等现代流通方式向林下经济产品延伸。
(十一)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大力支持各类市场主体发展林下经济,鼓励农民林业合作组织在发展林下经济和林业产业方面发挥纽带作用,提高农民发展林下经济的组织化水平和抗风险能力。积极推进林权管理服务机构建设,为农民提供林权交易、森林保险、信息发布、抵押贷款等快捷便利的服务。
三、完善支持政策
(十二)多渠道筹集发展资金。逐步建立政府引导,农民、企业和其他社会主体共同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工商资本、金融资本投入林下经济发展。充分利用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林业科技推广示范资金等,重点支持林下经济示范点、现代林业示范园与综合生产能力建设,促进林下经济技术推广和农民林业合作组织发展。通过以奖代补等方式支持林下经济优势产品集中开发。各级政府要加大资金投入,整合和统筹资金支持林下经济发展。发展改革、财政、水利、农业、林业、商务、食品药品监管、扶贫、农业综合开发等部门要结合林下经济发展的需求和相关资金渠道,优先支持符合条件的项目。
(十三)落实税收优惠政策。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利农民林业合作社、合作林场等,可享受国家相关扶持政策。农民生产林下经济产品,符合税收相关规定的,依法享受有关税收优惠政策。从事林下经济发展的各类市场主体在生产经营中的所得,依法减征、免征所得税。对林农销售自产的林下产品,免征增值税;农民、村民委员会签订的林下产品收购合同,免征印花税;企事业单位从事林业生产所得,可以免征、减征企业所得税。
(十四)加大金融扶持力度。对具备发展潜力的林农、大户、林业合作组织及龙头企业发展林下经济,优先给予信贷扶持。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创办林权抵押担保收贮机构,建立村镇银行支持林下经济发展新机制。支持开办林权抵押贷款,对农户小额免评估可循环信用贷款、授信贷款、联户联保贷款等业务给予重点支持,简化审批程序,合理确定贷款期限和利率。加大对符合条件的林下经济发展项目财政贴息扶持力度。
四、强化保障措施
(十五)加强组织领导。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林下经济发展工作,把发展林下经济作为促进农民增收、林业增效、扶贫开发、美好乡村建设的重大举措。省政府成立由分管负责同志任组长、省有关部门负责同志为成员的省林下经济发展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省林业厅。各市、县(市、区)要成立相应协调机构,加强统筹规划、组织协调、督促指导、检查考核,协调解决林下经济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十六)强化部门协作。林业部门要负责组织协调和指导林下经济发展工作,强化示范推广和科技合作;发展改革部门要配合林业部门编制林下经济发展规划,支持符合投资政策的林下经济发展项目建设;财政部门要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充分发挥政府资金导向作用;科技、农业、商务、工商、质监、税务、旅游、食品药品监管等部门要加强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的推广应用及政策、信息、市场建设等方面的服务,扶持林下种植、养殖重点项目;水利、交通运输、电力等部门要支持林下经济示范基地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扶贫部门要将林下经济发展与产业扶贫开发有机结合起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新闻宣传部门要积极营造发展林下经济的良好舆论氛围。
(十七)创新体制机制。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创新林业发展方式。创新服务体系,大力推进林权管理服务机构建设,为发展林下经济提供有效服务,引导和服务林下经济产品生产、加工和营销。建立健全林业科技支撑体系,加强林下经济的应用技术和机制创新研究,大力推广林下经济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提高林下经济科技含量。充分利用农村科技推广服务网络,组织专家和技术骨干深入林区加强培训指导,开展送政策、送科技、送服务下乡活动。
(十八)实施人才战略。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积极营造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在林下经济的科技研发与推广以及生产、流通、市场营销等各环节,着力培养一批专家和能人,努力打造一支以农户为主体的林下经济带头人和致富能手。
各地、各有关部门要结合实际,采取有力措施,确保各项目标任务和工作要求落到实处。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3年2月5日
第三篇: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林下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范文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林下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
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近年来,我省各地充分利用林地资源、林下空间和森林生态环境优势,大力发展以林下种植、林下养殖、相关产品采集加工和森林景观利用等为主要内容的林下经济,取得了积极成效,对于促进农民增收、加快林业产业转型升级、巩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和生态建设成果发挥了重要作用。为进一步加快我省林下经济发展,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林下经济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2〕42号)精神,结合我省实际,经省人民政府同意,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充分认识发展林下经济的重要意义
我省林地面积约占全省陆地面积的61%,农村山区人口多。在广大山区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建立以林为主,林下种植、林下养殖、林下产品采集加工以及森林景观综合利用等相结合的立体林业经营模式,有利于促进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发掘农村经济新增长点,拓宽农民就业、创业和增收渠道,带动山区扶贫开发;有利于改变过去单一木材经营格局,延伸林业产业链,加快林业经济结构调整;有利于发挥林下经济见效快的特点,克服林木生产周期长、见效慢的问题,实现林地产出长短结合,以短补长,提高林地综合利用效率,巩固林改成果;也有利于广大农民近期得利、长期得林,保护林业生态,巩固造林绿化成果,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
二、发展林下经济的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以市场为导向,以促进林业发展和农民增收为目的,科学合理利用林地资源和林荫空间,科学规划,整合资源,突出特色,创新机制,加强科技服务、政策扶持和监督管理,推动林下经济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发展,培育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有效增加农民收入,为实现绿色增长、建设生态文明、推动农村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更大贡献。
(二)基本原则。
1.生态优先,科学利用。以生态目标为第一位,确保生态环境得到保护。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在保证森林资源安全的前提下,优先开发利用经济林和用材林地林下资源。在维持和提高生态功能的前提下,依法科学合理利用生态公益林发展林下经济。
2.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紧密结合各地自然环境和市场经济条件,合理选择发展模式和发展项目,宜种则种,宜养则养,聚集生产要素,重点培育区域化的特色产业。
3.政策扶持,集约经营。充分利用各项优惠政策措施,加大扶持力度,重点扶持发展特色经营品种的种苗繁育基地和带动农民发展的龙头企业,确保农民得到实惠。实施集约化经营、产业化开发,注重生产、加工、销售环节的配套发展,加快形成种养加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的产业经营体系。
4.机制创新,持续发展。坚持机制创新,加快龙头企业、示范基地、林业专业合作组织建设,扶持龙头典型,抓好大户带动,发挥龙头带动、示范引导的作用,强化科技支撑,提高农民组织化水平,引导林下产业科学发展,提高林下经济综合效益。
(三)总体目标。努力建成一批规模大、效益好、带动力强的林下经济示范生产基地;促进林下资源、技术、资本、市场有机结合,创立特色品牌产品;培育扶持一批具有较大规模、发展潜力大、辐射带动能力强的林下经济龙头企业和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构建生产、加工、销售、经营配套完善的产业链;逐步建立不同区域的主导产业,形成“一区一业,一村一品”的发展格局;林下产业发展技术得到普遍推广,增强农民持续增收能力,林下经济产值和农民林业综合收入实现稳定增长,林下经济产值占林业总产值的比重显著提高。力争到2015年,全省发展林下经济面积2800万亩以上,林下经济产值450亿元以上。
三、发展林下经济的主要任务
(一)科学制定规划,统筹协调安排。各地要根据当地自然条件、林地资源、农村发展水平、市场需求等实际情况,结合国家、省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等相关规划,科学制定林下经济发展规划。把发展林下经济与森林资源培育、生态公益林保护、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等紧密结合,推进林下经济与林业生态协调发展。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从实际条件出发,分区域合理确定林下经济发展的重点方向和模式。
(二)建设示范基地,带动产业发展。各地要加快培育森林食品、森林药材、森林旅游等不同类型、独具特色的林下经济基地,突出抓好2—3个连片规模大的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建设。林地面积100万亩以上的县(市、区)要重点扶持建设1—2个林下经济示范基地,推动林下经济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加大林下经济产品营销和品牌的宣传推介力度,不断拓展产品市场。通过典型示范,推广先进实用技术和发展模式。鼓励和支持龙头企业和大户参与发展林下经济示范基地、现代产业化示范基地、现代示范园区、“一区一业”、“一村一品”等建设活动,打造一批品质优良、特色明显、附加值高的优势林特产品生产基地。鼓励企业等在贫困地区建立基地,辐射带动贫困农民通过发展林下经济致富。
(三)优化林下经济结构,推进产业升级。优化林下经济结构,支持发展市场短缺品种,不断延伸产业链条。积极发展林下经济产品深加工,帮助相关企业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大力发展林业循环经济,促进林业资源高效、无害、综合利用。开展林下经济产品生态原产地保护工作。加强质量保证,确保产品使用和食用安全。在优化森林生态效益的基础上,鼓励利用森林景观发展森林旅游、生态休闲项目。
(四)提高科技水平,加强技术指导。加大对林下经济发展的科技扶持和投入力度,加强适宜林下经济发展的主导产品和优势品种的研究与开发,加快林下经济植物品种收集、评价与筛选、种苗繁育技术与基地建设。大力推进协同创新,推动农民、企业与科研院所合作,重点开展良种选育、高效栽培、病虫害防治、产品采收加工、储藏保鲜等技术研究开发和组装配套、先进实用技术成果转化和推广。建立和完善林下经济产品生产、检验检测与质量标准体系。搞好林下经济的科技服务和技术培训,强化农民自主经营能力。加快构建科技服务平台,加强技术指导,提供政策、法律、技术等咨询服务。
(五)加快发展林业专业合作组织,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大力支持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组织的建设,发展社会中介组织和相关专业协会,提高农民发展林下经济的组织化水平和抗风险能力。大力推广“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运作模式,形成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带动,千家万户农民共同参与的林下经济发展局面。加快林业产权交易服务机构建设,建立健全林权交易机制,规范林地林木流转,为农民提供林权评估、交易、咨询等服务。
(六)加强市场流通体系建设,引导产销衔接。积极培育林下经济产品的专业市场,加快市场需求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健全流通网络。鼓励“万村千户市场工程”承办企业利用农村流通网络优势,充分发挥农家店“一网多用、双方流通”的综合服务功能,及时、便民、统一收购当地特色的林下产品,促进林下经济产品流通模式多元化发展。依据“信息兴农”工程,积极扶持龙头企业及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组织深化信息技术应用,利用网上交易功能拓展市场范围,支持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农超对接等现代流通方式向林下经济产品延伸,促进贸易便利化。
(七)加强林权保护管理,强化日常监督。进一步做好林地勘界、确权和登记发证工作,切实维护林权证的合法权益,为林地林木流转、开展林权抵押,破解林农融资难打好基础。加快制定《广东省林权保护管理办法》,依法加强林地林木流转管理,建立健全林地林木流转和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制度。严格土地用途管制,依法执行林木采伐制度,严禁以发展林下经济为名擅自改变林地性质或乱砍乱伐、毁坏林木。充分考虑当地生态承载能力,适量、适度、合理发展林下经济,注意防止造成水土流失、环境污染,防范森林火灾。
四、发展林下经济的主要措施和工作要求
(一)加强对林下经济发展的组织领导。
各地要建立林下经济发展协调机制,把林下经济发展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明确目标任务,完善政策措施,精心组织推进。要实行领导负责制,层层明确责任,并将其纳入干部考核内容,完善激励机制,加强督促指导,严格落实奖惩;要充分发挥基层组织作用,加强宣传,充分发动农民广泛参与,尊重农民意愿,注重增强村级集体经济实力,实现农民持续增收。
(二)建立扶持林下经济发展的协作机制。各有关部门要各负其责,各司其职,通力协作,充分发挥管理、指导、协调和服务职能,形成推动林下经济发展的合力。林业部门要负责牵头组织协调林下经济发展和相关督促检查工作;发展改革部门要大力支持林下经济发展项目建设;经济和信息化、科技、林业、农业、旅游等部门要加强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推广应用及政策、信息、市场等方面的服务,扶持发展林下种植、养殖、生态旅游等重点项目;水利、交通运输、电力等部门要支持发展林下经济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将其纳入各地基础设施建设规划优先安排,为林下经济的发展创造基础条件;扶贫部门要将林下经济发展与产业扶贫开发有机结合起来;有关部门要大力宣传发展林下经济的好经验、好做法,营造良好氛围。
(三)加大对林下经济发展的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要加快建立政府引导,农民、企业和社会为主体的多元化投资机制。各级政府要不断增加对林下经济发展的资金投入,重点支持林下经济示范基地与综合生产能力建设,通过以奖代补等多种方式支持林下经济优势产品集中开发。财政部门要充分发挥政府资金导向作用,落实《林业贷款中央财政贴息管理办法》规定的林下经济贷款贴息扶持政策。发展改革、经济和信息化、财政、水利、农业、环境保护、交通运输、扶贫等部门要结合各地林下经济发展的需求和相关资金渠道,对符合条件的项目予以支持。充分发挥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林业科技推广示范资金的作用,促进林下经济技术推广。对符合小型微型企业条件的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合作林场等,可享受国家相关扶持政策。符合税收相关规定的农民生产林下经济产品,应依法享受有关税收优惠政策。支持符合条件的龙头企业申请国家相关扶持资金。
(四)加大对林下经济发展的金融支持力度。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优化信贷结构,切实加大对我省林下经济发展的有效信贷投入,拓宽融资渠道,简化审批手续,提高贷款额度,延长贷款期限。支持符合条件的农户充分利用我省各类政策性贴息贷款项目的信贷支持,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加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积极开展林农小额信用贷款、林农联保贷款以及林业保险等业务,开发并积极推广以林权为抵押标的的金融产品,丰富信用增级的有效方式和手段。
各地、各部门要结合实际,认真研究制定贯彻落实本实施意见的具体办法,采取强有力措施,确保目标任务和各项工作要求落实到位,推动林下经济健康发展。
(备注:此信息摘自官网,仅供参考www.xiexiebang.com_www.xiexiebang.com)
第四篇:国家林业局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林下经济发展的意见》的通知
国家林业局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林下经济发展的意
见》的通知
林改发〔2012〕204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林业厅(局),内蒙古、吉林、龙江、大兴安岭森工(林业)集团公司,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林业局,各计划单列市林业局,国家林业局各司局、各直属单位: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林下经济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2〕42号,以下简称《意见》)于近日印发。《意见》是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后深入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又一重大决策,是在全国上下喜迎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林业转型发展进入关键时期,加快我国现代林业建设的又一重大战略部署,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我国林业建设的高度重视,必将对建设生态文明、促进科学发展、实现绿色增长和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产生深远影响。为深入贯彻落实好《意见》精神,确保各项要求落到实处,全面推进林下经济发展,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认真学习,切实提高对发展林下经济重要意义的认识
《意见》是指导全国加快林下经济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是我国现代林业建设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又一个新的里程碑,事关增加农民收入、加快林业结构调整、巩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和生态建设成果,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各地要认真学习贯彻《意见》,深刻领会加快林下经济发展的重大意义,全面准确把握《意见》的精神实质,把发展林下经济作为促进林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生态和谐、促进农民增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具体实践,切实增强紧迫感、责任感和主动性,积极开展宣传和培训,努力形成全社会关心林下经济、支持林下经济、参与林下经济的氛围,为全面落实好《意见》精神奠定良好的社会基础。
二、采取措施,圆满完成《意见》提出的各项任务
林下经济是农村林业改革发展的新生事物,是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重要举措。
为认真履行对林下经济的管理、指导、协调和服务职能,各级林业主管部门要上下形成合力,明确负责机构,配备专职人员,充分发挥在服务林下经济发展中的牵头作用,做好林下经济示范点建设、政策咨询、宣传培训、业务指导等工作,协调落实有关扶持政策。要立即组织开展一次林下经济发展情况的摸底调查,全面掌握当地林下经济发展现状,为编制规划等各项工作开展奠定基础。要注重各种林下经济发展模式的挖掘和培养,形成一批各具特色的林下经济示范基地,通过典型示范,推广先进实用技术和发展模式,辐射带动林下经济健康、稳定、持续、快速发展。
三、加强领导,认真落实《意见》提出的政策要求
林下经济发展是我国生态林业和民生林业的一件大事。各级林业主管部门要积极争取当地党委、政府重视,像“五级书记抓林改”一样,按照《意见》要求,层层落实领导责任制,把林下经济作为当前的一项重要任务抓紧抓好。要切实把握林下经济发展的基本原则,强化日常监督管理,安排相应的补助资金,合理确定林下经济发展方向和模式,引导林下经济健康发展。要按照《意见》提出的七项主要任务和五项扶持政策要求,加强与有关部门联系,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出台相应指导性、操作性文件,进一步明确和细化扶持林下经济发展的具体措施,把《意见》提出的各项任务要求真正落到实处。请各省级林业主管部门于2012年11月30日前,将学习贯彻落实《意见》的具体部署和成效,报我局农村林业改革发展司。
国家林业局2012年8月23日
第五篇:全县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意见
为加快发展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农户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以培育优势主导产业和优质名牌产品为依托,按照“政府扶持、分类指导、因地制宜、市场运作”的思路,努力营造发展合作经济组织的良好环境,着力引导合作经济组织增强内生发展活力和服务功能,全面提升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水平,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二、发展原则
(一)坚持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不能侵犯农民家庭承包经营自主权,正确处理好专业合作与家庭经营的关系。
(二)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以农民为主体,尊重农民意愿,坚持入社(会)自愿、退社(会)自由;要按照规范的章程和市场经济规律,实行成员自主管理,民主决策,规范运行;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合作经济组织一切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千方百计实现组织成员利益的最大化。
(三)坚持合作制分配制度。要逐步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运行机制,实现盈余按成员投资额和交易额比例返还给本组织成员,完善分配机制。
(四)坚持市场运作和政府扶持相结合。培育和发展合作经济组织,既要按照市场规律办事,尊重农民自主经营的权利,又要给予正确引导和政策扶持,做到推动不强迫、扶持不干预、参与不包办;依法保护合作经济组织的合法权益,加强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管理。
三、发展目标
重点引导种植业、养殖业、农机及服务业等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要在优质米、肉鸡、农机等方面促进发展,在现有近200余家农村新型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基础上,新发展50家,总数达到250家以上。全县力争用5年左右时间,在优势农产品产地普遍建立起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全县有50%以上的农户加入到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有60%以上的主要农产品由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进行生产、加工和销售。
四、推进措施
(一)鼓励和引导多种形式发展。已经具备一定规模的专业生产基地或专业村镇,要积极引导农民建立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规模较大、生产相对分散的产品,以乡镇或村屯为单位建立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积极引导重点生产区域建立专业合作社;规模较小、生产相对集中的产品,以行政村、自然屯或特定生产区域(可打破村界)为单位直接建立专业合作社。在坚持尊重农民意愿和法律规定范围内活动的前提下,都允许存在、鼓励发展。要注重培养创办合作事业的领头人,支持种养大户、农机大户、农民经纪人、村干部及乡镇经济技术部门的科技人员发起组建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尤其要鼓励农业科技人员到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从事技术开发、技术承包、技术服务,或直接领办各类合作经济组织;鼓励大中专毕业生到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自主创业。组建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可以形式多样,既可发展松散、半松散型的合作组织,更要鼓励发展经济利益紧密联结的合作组织;既可发展生产合作型、销售合作型、科技服务型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更要鼓励发展产销结合和产销一体型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二)引导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上规模、上水平。支持和引导已经具备一定经营条件及管理基础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进一步扩大成员规模,提高服务水平,规范内部管理,增强自身活力。通过树立典型、扩大知名度和发挥示范作用,带动全县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全面发展。扶持具有一定实力和规模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直接参股、控股或兴办农产品加工、流通等龙头企业,不断壮大经济实力。支持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与国内外超市、物流或配送中心、农产品加工企业建立销售网络,通过订单形式建立契约关系。条件成熟的地方,要因势利导,推动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跨地区、跨行业联合,组建农产品联合社或行业协会,增强合作经济组织生存、发展和竞争能力。
(三)支持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加强产品质量建设。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要充分利用优越的生产经营机制,注重提高产品生产质量。要认真贯彻有关农业生产标准和技术规程,引入新技术和新品种,实行标准化生产。支持专业合作社设立农资销售点,对社员统一供应农资,降低生产成本。鼓励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申报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等质量体系认证,创立品牌,并享受有关优惠和奖励政策。积极组织合作社开展产品推介活动,帮助扩大销售,提高知名度。在全县范围内,农贸市场应优先安排设立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自产自销摊位。
(四)支持开展“四有”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创建活动。按照有组织制度、有合作手段、有较大规模、有明显效益的要求,积极开展“四有”创建活动。围绕优势农产品和地区特色产业,在坚持家庭经营基础上,扩大产业经营规模,提高专业化、集约化水平。要引导“四有”合作经济组织为社员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各项服务,指导其优化配置土地、资金、技术、市场等生产要素,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土地产出效益;指导“四有”合作经济组织建立健全各项制度、组织机构和运行机制,重点要突破合作组织在产品联合营销和收益两次分配上存在的矛盾,进一步拓展合作内涵,加强利益联合。在具备一定条件和农民自愿的前提下,积极指导合作经济组织吸收农民投资入股,兴办股份合作性质的专业合作组织;鼓励有条件的“四有”合作经济组织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和流通业,延长产业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要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增强合作经济组织自我发展能力,让农民通过参与合作获得更多收益。
五、优惠政策
(一)加强扶持。扶持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重点扶持合作经济组织开展新品种、新技术的示范和推广,实施标准化生产,农产品保鲜、储藏、加工和包装,农产品联合营销及对组织成员开展技术指导、信息服务、教育培训等。把合作经济组织作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重要力量,在有关农业、科技等项目立项上给予支持。
xiexiebang.com范文网【www.xiexiebang.com】
(二)简化登记手续。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必须依法登记,需报县级业务主管部门审核备案,便于政策、业务指导和工作决策。经营性合作经济组织(一般为合作社),应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注册,领取企业法人或合伙企业营业执照。非营利性合作经济组织(一般为专业协会),可直接到民政部门申请登记,取得社团或民办非企业法人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