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

时间:2019-05-14 19:16:4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

第一篇:关于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

中共**县委 **县人民政府 关于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

(讨论稿)

为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关于加快发展县域经济的意见,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步伐,结合我县实际,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基本思路、原则和目标任务

1、基本思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依托我县优势和特色资源,围绕一个主题(全面提速、加快发展),抓住两个关键(培育有生命力的产业、培育有创造性的人群),打造三张王牌(草畜产业大县、农村生态能源大县、红色旅游大县),培育四种经济(壮大特色经济、主攻民营经济、提升配套经济、发展劳务经济),实施五大战略(项目带动、强农富民、工业强 1 县、基础先行、统筹发展),建设六大产业(草畜、白瓜籽、洋芋、杏果、小杂粮、红色旅游),加快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城乡一体化、经济民营化进程。全面提升县域经济的竞争力和综和实力,建设**小康社会和和谐社会。

2、目标任务。力争经过几年的不懈的努力,使县域经济有一个大的发展,经济实力明显增强,经济结构明显优化,财政状况明显好转,居民收入明显增加,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到2010年,全县GDP达到24亿元,财政收入达到1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7%以上,城镇化水平年均提高3个百分点,培育1-2个竞争力强的支柱产业及税收超过1000万元的骨干企业,调优一产、调强二、三产、提高二、三产比重,到2010年,非公有制经济占经济总量超过50%,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接近40%,逐步使工业成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

3、基本原则

——突出特色原则。扬长避短,发挥优势,把主导产业的培植与县内的资源优势相对接,把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把经济优势变为产业优势,把产业优势变为特色优势,把特色优势变为竞争优势,集中力量抓好主导产业,培育特色支柱,支撑县域经济发展。

——优先发展原则。坚持非均衡发展,制定倾斜政策,重点支持基础条件相对好的乡镇加快发展,集中力量培强做大草畜产业。

——市场导向原则。强化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坚持立足资源优势,按照国家产业政策来调整结构,开发产品,实施项目,培植龙头,建设企业。

——龙头带动原则。把龙头企业的培植、扶持、引进作为发展县域经济的突破口和着力点,依托龙头企业带动,走“公司+协会+基地+农户”的发展路子,促进重点产业向规模化、产业化方向发展,解决好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提高农 3 业的组织化程度和综合效益。

——规模效益原则。以市场定规模,科学规划,做大做强优势产业,以规模和质量抢占市场,以规模效益提高优势产业对GDP、财政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的贡献率。

——统筹兼顾原则。按照“五统筹”的要求,以科学的发展观指导效益经济发展,认真处理好经济与社会、城镇与农村、主导产业与其它产业、财政收入与农民增收、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等关系,统筹兼顾,全面发展,整体推进。

二、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途径和工作重点

4、实施项目带动战略,突出抓好项目工作。突出发展抓项目,坚定不移地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围绕消除“瓶颈”制约,大上基础建设项目;围绕开发特色产业,大上城乡居民增收项目;围绕优势资源开发,大上财政增收项目;围绕促进全面发展,大上社会事业项目的项目工作思路,4 继续走好开工建设一批,实施建成一批,向上争取一批,招商引资一批的项目建设路子。靠项目争资金,靠项目招商引资,靠项目发展民营经济。以大项目为龙头,发展配套中小项目,努力形成大项目顶天立地,小项目铺天盖地的项目建设新高潮。加强对国家、省、市产业政策、投资导向、相关投资信息的研究,加大项目前期经费的投入,加快项目前期工作进度,以培育产业链为重点,努力论证、储备一批影响**发展大局,促进产业形成的龙头项目,尤其是涉及产业链薄弱环节和空白点的项目,积极向外推介招商或向上衔接争取,每年争取落实几个支撑和拉动县域经济发展的大项目。严格落实项目管理责任制,实行项目工作考核奖励机制,建立健全重点项目“五个一”责任制,切实提高项目工作的主动性和实效性。、调整优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坚持草畜为主导产业,白瓜籽为 5 特色产业,洋芋为培育产业,杏果、小杂粮为后续产业的定位思路建立草业大县,畜牧强县。围绕产业,狠抓基地建设。按照“广种草,舍饲养,改良种,调结构,小群体,大规模”的发展路子,以陇东紫花苜蓿品种为主,扩大山地种植面积,每年稳定种植10万亩,沿川道和公路建成8个万亩草带。结合种草,封山禁牧,发展舍饲圈养,扩大规模养殖,每年新建暖棚500座,羊舍1500座,新增规模养殖户350户,每年引进良种牛2000头,良种羊3000只,改良黄牛4000头,改良羊6万只。到2010年,全县紫花苜蓿留床面积达到70万亩,大家畜饲养量达到7.3万头(牛饲养量达到5万头),羊只饲养量达到30万只,牛、羊良种率分别达到80%和95%,建成以东南部乡镇为主的5万头肉牛基地,以北部、东部乡镇为主的20万头肉绒山羊基地,30 万只獭兔生产基地,培育专业养牛村15个,专业养羊村25个,发展规模养殖大户7480户。同时,建成以东部三乡 6 为主的10万亩白瓜子基地,以中南部乡镇为主的6万亩洋芋基地,以北部7乡镇为主的20万亩小杂粮基地,以西南部2乡为主的6万亩黄花菜基地,以中南部乡镇为主的20万亩杏果生产基地。用工业的理念发展农业,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拉长产业链条。突出抓好通达草业,双菱洋芋,凤川白瓜籽,陇东金针菜,大顺小杂粮等为骨干的农产品加工企业群体,培养壮大产业化龙头企业。在继续扶大扶强以怀华牧业、獭兔养殖场为代表的38个养殖龙头企业的基础上,以肉牛、肉羊、肉鸡、猪为主,再兴办单体投资50万元以上的养殖企业25户,带动产业发展。建立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支持发展农村各类专业合作组织,农产品购销、贩运大户和农民经纪人队伍,搞好农产品流通,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大力推广农业科技新技术,推进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建立健全农产品安全检测、质量认证体系,加大无公害食品、绿色 7 食品的认证力度,打造更多的知名品牌,走绿色名牌之路,逐步形成围绕特色经济发展,加快产业化经营、标准化生产、局域化布局、企业化管理的“一特四化”发展格局。、大力实施工业突破战略,不断壮大地方经济实力。以农村工业化为突破口,围绕农业上工业,发展工业促农业,依托“黑绿文”三大优势资源,把草畜产品加工、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建筑建材、食品加工、石油天然气化工生产,作为县域工业的主攻方向,加快以非公有制企业为主体的县域工业化进程,大力提高工业在三产中的比重。逐步形成以传统优势产业为基础,高新技术为先导,新型支柱产业为支撑的现代化工业体系。科学规划,大力兴办工业园区。以县城为中心,悦乐、元城两个建制镇为重点,以悦乐——桥川、悦乐——南梁公路为主线,结合小城镇建设,大力兴办工业园区,要科学规划,统筹安排,合理布局,留足工业发展空间,搞好产品、8 产业定位,并在建设用地、扶持资金、税收、人事制度等方面向园区倾斜,引导企业向工业园区集中,构筑有利于企业集聚的良好平台。扶大扶强骨干企业。加大技改投入,重点扶持通达草业有限责任公司、白瓜籽有限责任公司、双菱洋芋加工厂、华森食品有限责任公司、**酒业有限责任公司等5户骨干企业,使其尽快成为全县的税收骨干企业。积极兴办一批加工、流通型、服务型龙头企业。瞄准产业空白点和薄弱环节,集中建办秸秆压块饲料、肉制品综合加工、杏制品加工、南瓜粉加工、玉米淀粉加工、蔬菜保鲜加工等企业,进一步拓宽工业发展的领域和空间。激活民间资金,发展民营企业。坚持大中小企业并举、县乡村齐动的原则,千方百计激活民间资金,建成铺天盖地的各种类型中小企业群体,不断壮大地方经济。沿川4乡镇每年争取创办一户投资100万元以上的企业,其它乡镇每年争取创办一户投资50万元以上的企业,全县每年兴办非公 9 有制企业和乡镇企业20户,开发出新产品20种以上,争取2-3个产品进入省市名优产品行列。配套发展石油化工业。按照“资源共享,企地双赢”的原则,走“服务油田,依托油田,共同开发,合作双赢”的路子,支持、协助油田在华建厂办企业,近期办好南梁氢炔厂建设,把油田在华建设应收税费全部收回来。同时,积极争取油田区块开发,尝试以土地入股,参与石油开发,经营承包油田三产井,配套生产石油化工原料产品和精细化工产品,发展油经济。

7、加快县城、重点乡镇和小康村建设,推进城镇化进程。以县城为中心,以悦乐、元城为重点,以南梁、五蛟、山庄、城壕为网络,辐射带动其它乡镇,建设小城镇体系。以规划为龙头,以项目实施为手段,引入经营城市的新理念,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加快以供、排水、道路等项目为主的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加大以垃圾、污水处理和“五化”工程为主的城市环境整治力度,10 推进以集中连片、优化人居环境为主的城镇房地产开发,努力提高城镇化水平。县城重点实施东关街、华吴路拓宽改造,垃圾、污水处理,泥石流治理,集中连片供热,滨河路建设等项目,加大水源地保护。乡镇建设要与工业园区规划、市场建设、产业群体发展相结合,与农业产业化和农村社会服务化相配套,大力发展二、三产业,以产业集聚带动城镇经济快速发展,努力抓好小康示范村建设。深化城镇户籍制度改革,实行以实际居住地登记户口政策,取消农民进城的不合理规定和收费,鼓励人口向城镇转移。对城镇具有投资效益的土地、市政公益事业实行市场化运作,通过特许经营、项目法人招标、产权转让等途径,吸引支持民间资本和外资参与城镇基础设施、公益事业建设和运营。

8、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增强县域发展后劲。非公有制经济是县域经济的主体,是县域经济的增长点。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关于 11 进一步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意见,不折不扣地落实兑现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优惠政策,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创造更为宽松的环境。树立管理就是服务的观念,在提供方便,协助立足,促进发展三大方向上为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提供支持,废除对非公有制经济在立项、融资、税收、用地、办证、收费等方面的歧视性规定,坚决整治 民营经济发展的“三乱”现象和不正之风,建立完善举报制度,依法保护企业的合法权益。营造公平竞争的环境。放开从业条件和经营范围,鼓励、允许自主选择经营范围和方式,简化或减少行政审批程序,放开注册资本限制,拓宽投资领域,鼓励民营企业以独资、合资、联营、参股、特许经营等方式参与工业、农业产业化经营,引导民营企业参与经营性的基础设施和公益社会事业项目建设以及现有的基础设施、国有企业拍卖、购买等,盘活现有存量资产,并在税收、贷款、管理、土地使用方面予以支持。广辟融资 12 渠道,积极发展县域民营企业融资体系。及早筹建和完善政府管理下的民营企业贷款担保结构,对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实行担保,建立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专项基金,对有发展前途的民营企业给予财政支持。建立创新机制,着力引导民营企业推行现代化管理。组织企业主参加各种经贸活动和短期的管理技术培训,到高等院校接受系统的现代化管理知识教育,不断提高其决策和管理水平。引导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采取技术转让,共建实体等多种形式,进行合作开发,加强企业的科技信息网建设及人才的培养引进工作,促进民营企业科技进步,引导民营企业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规范企业运作。、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树立“老板不在大小,来到**就好;资金不在多少,投资**就行;不求双方对等,但求双赢就行”,“你进来,我欢迎;你投资,我服务;你发财,我发展”的招商引资新理念。把开放带动作为加 13 快发展的主要战略,下功夫营造亲商、富商、安商、扶商的良好氛围,不折不扣地落实《**县关于扩大开放和招商引资的各项优惠政策》,领域上坚持“放”,政策上落实“宽”,措施上明确“扶”,机制上力求“新”,服务上强化“优”,大力引进资金和项目,激发外来资金上项目、办企业,把**建成最具活力的招商引资洼地,力争每年招商引资1亿元。创新招商引资方式,采取项目招商,资产招商,领导招商,登门招商。以商招商,委托代理招商等灵活有效的招商方式,努力提高招商引资的质量和效益。扩大招商领域,以推进产业化,工业化,城镇化为重点,实行一二三产业全方位招商。发挥企业在招商引资中的主体作用。鼓励外商重点投资基础性设施建设,五大产业建设,嫁接改造县内企业或投资开发县内优势资源。落实招商引资经费,公开选拔招商优秀人才,激发招商机构内部活力。转变政府职能,简化审批程序,加强政务大厅建设,实行一厅式办 14 公,一站式服务和承诺服务,限时服务等制度,为投资客商营造发展环境,为干事创业营造工作环境。

10、积极发展劳务经济,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加强组织领导,把劳务输出作为一项新的产业来抓,健全和规范劳动力市场输出管理机构,设立劳务输出工作站和劳务输出信息员。以政府引导为主,以对沿海地区和友好县市输出为主,建立稳定的劳动力市场。逐步拓宽国内劳务输出渠道,完善劳务交流协作机制,构建包括就业咨询、职业介绍、跟踪服务和信息提供在内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强化职业技能培训,按照市场需求和用工单位的要求,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外出务工人员的就业能力。多方面争取劳务培训专项资金,扶植县就业培训中心和技工学校、职业中专等主体就业培训机构,发展民间培训机构,拓宽培训项目,扩大培训规模,提高培训质量。在外出务工人员密集区设立外出务工人员服务 15 组织,为外出务工人员提供跟踪服务。建立劳务输出奖励机制,对在劳务输出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清理取消对农民进城务工的各种歧视性政策和不合理收费,维护外出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鼓励支持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注重县内农村剩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

11、加快红色旅游产业开发进程。紧抓国家实施红色旅游开发,将陝甘边南梁苏维埃政府旧址确定为全国“100个红色旅游景点”的难得历史机遇,乘势而上,做大做强我县红色旅游业这一朝阳产业。积极争取红色旅游项目批复立项,抓紧编制红色旅游发展规划,做好项目可研报告和项目初步设计等项目前期工作,制定印发**县红色旅游开发实施意见和具体项目的建设实施方案,千方百计向上争取将我县并入甘肃和陕西的重要红色旅游线路。抓紧红色旅游资料的挖掘整理、红色文化系列丛书的编撰出版、文化 16 旅游产品的开发、旅游社团的组建、红色旅游的宣传、民俗展馆的高层次布展和开放等配套性工作,力争使红色旅游产业尽快形成气候。立足自身优势,整和红色资源、自然生态、历史文化、民俗风情,加快红色旅游、生态旅游、历史文化旅游、民俗风情旅游,构建“八个精品景点”,即:南梁革命纪念馆、列宁小学、阎洼子会议旧址、抗大七分校旧址、寨子湾陕甘边区政府旧址、大凤川军民生产基地旧址、刘巧儿旧居、双塔森林公园。加强对革命文物、文献、建筑等“红色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及早开工建设柔东公路、九南路、凤东路、南义路、范寨路等基础道路建设。招商引资、启动民资建设与景点相配套的服务设施。成立旅游公司,培训导游人员,开发制作“双塔”、“纺车”、“香包”、“刺绣”、“剪纸”等系列红色及民俗旅游产品,努力打造红色旅游大县,带动县域经济大发展。

三、发展县域经济的政策和措施

12、扩大县域经济社会管理权限。抓住省委、省政府将我县确定为全省县域经济扩权试点县的历史机遇,按照“能放则放,权责统一”的原则,逐步下放县域经济管理权限。各涉及权力下放的单位和行业要认真研究政策,制定对策和实施细则,用足用活省市所赋予的县域经济管理权利,积极争取财政转移支付,技改和扶贫资金,尽可能多上项目,加大项目支持力度,把政策规定返还的各种税费应收尽收,增加县域财政收入。

13、改革行政审批制度。实行简政放权,认真贯彻执行《行政许可法》,按照权责统一的审批权限,对确需保留的减少审批事项,简化审批程序,创新流程,限时办结。凡市场能解决的问题,一律通过市场机制解决;凡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的自筹资金项目,不论规模大小,一律不再审批,由企业业主自主决定。

14、财政扶持政策。按照“统一规划,合理 18 布局,突出重点,兼顾一般”的原则,县财政每年筹措一定的资金,设立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基金,集中力量扶持重点产业和龙头产业发展。筹措部分资金,解决必要的项目前期工作经费,奖励对项目争取有功单位和人员,激励各级各部门向省市争取项目合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县农村税费改革后县对乡(镇)财务管理体制方案》核定的自收收入作为包干考核基数,对超额完成包干基数的乡镇,分档次按比例进行奖励,奖励资金主要用于发展县域经济和社会事业等方面的专项支出,逐步消化乡镇历年财政赤字。

15、金融支持政策。政府要与金融机构建立更加灵活有效的“政银合作”关系,支持政府和民间经济组织机构按市场运作方式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加强全社会诚信教育,重点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建立金融机构支持县域经济发展情况的评价激励机制,鼓励各种银行调整贷款审批权限,扩大对县域经济的信贷投放。深化农 19 村信用联社管理体制和产权制度改革,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增强金融支农服务的能力,继续加强对农村小额信贷的管理使用。、招商引资政策。建立和完善招商引资工作责任制,努力形成“上争、内聚、外引”的招商格局。县财政每年预算安排一定的招商引资工作经费、引资奖励资金,建立招商引资奖励机制,鼓励全社会人员招商引资。强化各级各部门切实履行招商引资职责,积极争取引进项目和资金。对非国家公职人员招商引资的项目和资金,经有关部门联合审核,按实际到位资金给予一次性奖励。实行招商引资目标管理制度和重点项目县级领导、部门联系制度,加强项目的督促落实、跟踪问效,抓紧抓实招商引资工作。、人才支持政策。建立人才引进激励机制,鼓励县外拔尖人才、具有特殊贡献的先进技术项目人员,到我县发展县域经济,对做出显著成绩的,由县财政一次性解决适当的安家费,每 20 月给予适当的津贴补助。对从事科研工作,有科研项目和课题的,可根据项目进展情况,给予一定的科研启动费;建立人才分配激励机制,鼓励专业技术人员以技术、专利、管理等生产要素参与收入分配。允许有条件的企业、实体、自收自支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实行年薪制或协议工资制或与项目挂钩计酬等多种形式参与分配;建立有突出贡献人才奖励机制,在县域经济发展,尤其是在配植重点龙头企业和优势骨干企业当中,有突出贡献的党政领导、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三年一评,由县委、政府给予重奖。18、夯实发展基础,搭建县域经济发展的基础平台。充分利用我县被国家列入国扶县的机遇和各项扶持优惠政策,加快农村水利、道路、卫生、学校、广电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交通方面,抓好县乡骨干公路建设,抓紧柔东公路、乔铁公路改建铺油,乔山公路、乔紫公路维修改造,加快建设断头路、出境通省公路,到2010年,实 21 现乡乡通三级油路。村村通四级砂石路的目标;医疗卫生方面,争取实施乡镇卫生院建设项目,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条件;教育方面,积极筹措资金,用3-4年的时间完成现有农村中小学D级危房改造任务,完成县以下农村远程教育网络建设;生态环境建设,强化措施,创新机制,认真实施农村小康家园“145”建设工程,林业“三大”工程,流域治理,扶贫整村推进项目,农村安全饮水,农电建设等基础设施项目,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努力建设农村生态能源大县。

四、加强领导,营造发展县域经济的良好环境、切实加强干部、人才队伍建设。各乡镇是发展县域经济的主体,所以要选好配强乡镇党政正职,进一步优化领导班子结构,提高领导班子中熟悉经济工作成员的比例,充分发挥领导班子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关键作用。乡镇领导班 22 子成员要保持相对稳定,没有特殊情况,任届内一般不进行调整,以保持工作的连续性。要专门制定调动干部积极性的办法措施,保证干部职工工资的按时发放,不断改善基层干部和各类人才的工作和生活条件。要制定、完善、落实吸引各类人才的优惠政策,鼓励各类人才到经济工作第一线建功立业。

20、积极探索完善垂直管理部门地方党委协管机制。垂直管理部门在县乡的延伸结构的党的关系实行属地管理。赋予县党委对垂直管理部门在县延伸结构领导干部的任免建议权,对垂直管理部门在县乡机构的考评、考核,必须听取地方党委、政府的意见。实行双重管理的部门,要以地方管理为主。垂直管理部门要自觉接受地方党委、政府的领导、管理和人大的依法监督,积极服务、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地方党委、政府要支持垂直管理部门依法行政,做好本职工作。

21、营造发展县域经济的良好环境。各级 23 党委、政府要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县域经济工作上,纳入目标管理,跟踪问效,督促检查,真正担负起发展县域经济的领导责任。要切实转变政府工作职能,全面推行依法行政和政务公开,加强政府信用建设,提高行政能力和管理水平,简化办事程序,降低管理成本。有关部门要公开承诺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措施,所有执法执纪部门都要执行事前告知制、首查不罚制。要组织企业的厂长经理等有关人员,采取民主评议的办法,对有关部门进行评议。对评议名次靠前的要予以表彰,对名次靠后的要予以通报批评,并对其主要负责人进行诫勉谈话;对工作作风差、不履行承诺、群众反映强烈的党委,要对领导班子成员进行调整。要积极探索和创新,保护干事创业的积极性,营造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浓厚氛围。

22、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激励机制和加压驱动机制。成立县域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24 负责加强对县域经济工作的指导、协调和检查督促。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日常的协调、管理、考核工作。结合我县实际,制定科学的县域经济评价体系和考核办法,要把县域经济考评结果纳入县乡领导干部考察内容,对位次靠前的,要予以表彰和重用;对位次靠后的,要对主要领导进行诫勉谈话;对位次后退幅度较大的,要对领导班子进行调整。坚持每年召开一次县域经济工作会议,总结部署县域经济工作。

23、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正确处理与发展相联系的各方面重大关系,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发展中的问题。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的精神,一切从实际出发,按客观规律办事,既立足当前,又着眼未来;既要有强烈的发展愿望,又要有扎实的工作作风;既要积极进取,消除无所作为的保守意识、克服等、靠、要思想和畏难情绪,又要量力而行,实事求是,25 杜绝不顾现实条件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把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追求政绩的根本目的,把重实干、求实效作为实现政绩的主要途径,力戒浮夸和做表面文章,严禁弄虚作假。

第二篇:关于“十二五”期间鼓励干事创业加快镇域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

关于“十二五”期间鼓励干事创业加快镇域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

为加快镇域经济发展,增创镇域经济活力,提升镇域综合实力,进一步促进全镇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经镇党委、政府研究,特制定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壮大经济发展主体为目的,以建设服务型政府

为抓手,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多渠道发展格局,实现经济超常规、跨越式发展。

二、目标任务

到2016年,全镇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是:镇域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城乡人民群众收入大幅提高。地方生产总值达到100亿元,年均增长27.2%;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1500元,年均增长13%;地方财政收入达到1亿元,年均增长35%。

三、具体措施

(一)突出招大引强

1.引进项目并成功落地者,除享受县奖励外,根据固定资产投资额大小(5000万元以上),奖励汽车一部(价值按固定资产投资额0.5%计算)。

2.享受税收分成,在项目落地后五年内,按实现镇财政收入的10%奖励项目引资人(资源类项目除外)。

3.引资人是镇内机关干部的,优先向组织推荐使用;是村两委干部的,重点培养,发展为党员或提名下届支部书记人选。

4.落地奖,项目落户在有关村,所在村在土地清理、赔偿等方面积极配合政府工作,并支持帮助企业建设发展的,自企业上缴财政税收起三年内,对所在村按该项目实现财政收入的2%给予奖励。

(二)加快技改步伐

企业因技术改造,加快产业技术升级,扩大产能的,按企业当年新增财政贡献(制造业增值税、所得税)的5%实行奖励。

2.组织有功人员外出学习。

(三)狠抓财税建设

1.企业在异地经营,将公司注册地迁回夏蔚境内并在夏蔚纳税的,经认定,可按年缴纳税额实现财力的10%给予奖励。

2.凡年内引进县外无偿资金的(不需有关部门检查验收的),按到位资金的30%给予奖励。需通过有关部门检查验收的,按20%奖励。

3.积极引境外税收的,按实现地方收入的20%奖励。

4.组织外出学习。对镇域经济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有功人员,组织外出参观学习。

(四)积极实施土地复垦

按时高标准完成任务的,根据净增耕地多少,按200元/亩标准奖励有功人员,对做出突出贡献的村支部书记,给予续缴5年养老保险,在下届换届时,党委重点推荐。

(五)鼓励规模种植

对新发展各类林果200亩以上,栽植黄烟200亩以上的,年底给予村支部书记奖励。

激励干事创业

倡导干事创业,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向组织部门重点推荐工作有实绩的干部。

四、组织实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工作责任。

成立加快镇域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镇结算中心,由主要领导具体负责指导、协调和组织实施。

制定实施办法,及时兑现奖惩

为充分调动全镇机关干部和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按照奖励办法,将在年终表彰总结大会上,对为全镇经济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机关干部、村庄和企业进行表彰,并及时兑现各种奖励。

在本内经济工作无实绩的,班子成员建议组织调离,站所长进行调整,工作人员进行诫勉谈话。

在全县工作考核中,对连续倒数站所负责人,实行降职或停职处理,分管领导建议组织调离,对年底镇考核倒数的第一名管理区实行诫勉谈话,站所负责人实行免职、最后两名工作人员待岗学习。

镇人民政府

2012年月日

第三篇:镇域经济发展突破年活动实施意见

镇域经济发展突破年活动实施意见 实施“六个一”建设工程标准

1、商贸中心:新建二层以上,经营面积不小于2000平方米的商贸中心一处。

2、居民小区:规划建设一个配套设施完善、功能齐全,居住规模不低于300户的居住小区,配套健全“气上楼,水治污,环境卫生物业化、市场化”的“三上标准”。本内开工不低于120户。

3、垃圾处理场:保持各垃圾中转站正常运营。

4、污水处理厂:新建日处理能力200吨∕天,达到一级B排放标准的污水处理厂一个。

5、休闲健身广场:新建休闲健身广场一处,总面积不小于4000平方米,绿化率不小于40%,配套建设篮球、羽毛球、乒乓球等健身场地,安装健身器材不少于6组。

第四篇:关于加快镇域经济发展的几点建议

关于加快镇域经济发展的几点建议

村镇建设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工程,是新形势下镇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有利于加快小城镇工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有利于扩大需求,拉动经济增长,带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有利于提高农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实现城乡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对全面实现小康目标有着直接的带动作用。当前在我县村镇建设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是:村镇规划意识淡薄,建设起点低,村镇建房布局混乱,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村镇居民中普遍存在封建迷信思想,建房看“风水”,不按规划;忽视基础设施建设,浪费土地资源,破坏生态环境;集体经济脆弱,建设资金严重不足等,近两年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和新农村建设的开展,这一现象较以前有所改善。但总的来说,我县村镇建设发展还很不平衡,整体水平不高,村镇建设发展的滞后在不同程度上制约镇域经济发展。站在履行规划建设管理职能这一角度来讲,要突破这一障碍,关键在于加快村镇建设,调整产业布局,形成地方特色。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实施:

1、要有科学规划。要牢固树立规划是法、规划是龙头、规划的节约是最大的节约的观点,切实抓好村镇规划的编制、实施和管理工作。在规划编制工作中,站位要高、定位要准、谋划要远,不仅要注重规划的系统性、完整性,更要在提升质量和水平上下功夫,保证规划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可行性。去年以来,我县村镇规划工作进展很快,但科学合理、梯度发展的城镇体系还没有完全建立,要协助乡镇规划建设一批特色新村,在新农村建设规划中做到因地制宜,注重特色,不搞“一个模式一刀切”,建设体现赣县客家风情和产业特色的人文新村、生态新村、社区新村、旅游新村和产业新村。扶持茅店、江口、吉埠、南塘、田村、白鹭、湖江、王母渡、韩坊、五云、沙地等一批牵动力强的中心乡镇、特色乡镇,改善城镇面貌,增强城镇凝聚力。

2、要有产业支撑。要把产业发展放在突出的位置,积极培育经济基础,大力发展二、三产业,做响沙地板鸭、阳埠腐竹、吉埠贡芋、田村密梨等品牌,通过产业的发展带动村镇发展,以村镇建设促进产业发展。充分利用小城镇连接城乡的区位优势,大力发展服务业,并大力推进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的发展,增强小城镇的服务功能,促进农村劳动力、资金、信息、技术等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带动农村经济结构的优化,吸引农村人口和农村非农产业向小城镇集中,推动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

3、要有地方特色。一是注重产业特色。要充分考虑本地资源,大力推广“一乡一业”和“一村一品”,在产业特色上下功夫,培育具有比较优势的地方特色产业。旅游资源丰富的地区,要着力打造特色旅游小城镇。二是注重文化特色。重视和加强民族历史文化的保护、挖掘和利用,重视人文精神培养,不断丰富村镇的文化内涵和底蕴,营造独具特色的文化氛围。三是注重建筑特色。要结合民族历史文化和自然环境,确定相对统一的建筑风格,体现本地历史、文化、民族特色。通过地方特色的培育,做到自然、人文景观与现代气息交相辉映,相辅相成,创造出既有地方特色,又有时代气息的新型村镇。

4、做到节约集约。要按照“严控增量、盘活存量、管住总量、集约高效”的要求,强化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工作,指导村镇按集约利用土地原则做好规划和建设,以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来保障发展。要完善土地使用市场准入制,合理确定城镇建设规模,严禁建设脱离实际、违反标准的“形象工程”,严格控制工业项目土地投资强度。要引导农村村民住宅按规划、有计划地逐步向小城镇和中心村集中。对城市规划区内的农村村民住宅建设,应当集中兴建农民住宅小区,防止在城市建设中形成新的“城中村”,避免“二次拆迁”。对城市规划区范围外的农村村民住宅建设,按照城镇化和集约用地的要求,鼓励集中建设农民新村。

5.注重生态保护。要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坚持经济建设、村镇建设和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注重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做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实现经济、社会、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避免走“先污染后治理、先破坏后恢复”的老路。

第五篇:全县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意见

为加快发展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农户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以培育优势主导产业和优质名牌产品为依托,按照“政府扶持、分类指导、因地制宜、市场运作”的思路,努力营造发展合作经济组织的良好环境,着力引导合作经济组织增强内生发展活力和服务功能,全面提升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水平,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二、发展原则

(一)坚持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不能侵犯农民家庭承包经营自主权,正确处理好专业合作与家庭经营的关系。

(二)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以农民为主体,尊重农民意愿,坚持入社(会)自愿、退社(会)自由;要按照规范的章程和市场经济规律,实行成员自主管理,民主决策,规范运行;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合作经济组织一切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千方百计实现组织成员利益的最大化。

(三)坚持合作制分配制度。要逐步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运行机制,实现盈余按成员投资额和交易额比例返还给本组织成员,完善分配机制。

(四)坚持市场运作和政府扶持相结合。培育和发展合作经济组织,既要按照市场规律办事,尊重农民自主经营的权利,又要给予正确引导和政策扶持,做到推动不强迫、扶持不干预、参与不包办;依法保护合作经济组织的合法权益,加强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管理。

三、发展目标

重点引导种植业、养殖业、农机及服务业等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要在优质米、肉鸡、农机等方面促进发展,在现有近200余家农村新型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基础上,新发展50家,总数达到250家以上。全县力争用5年左右时间,在优势农产品产地普遍建立起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全县有50%以上的农户加入到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有60%以上的主要农产品由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进行生产、加工和销售。

四、推进措施

(一)鼓励和引导多种形式发展。已经具备一定规模的专业生产基地或专业村镇,要积极引导农民建立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规模较大、生产相对分散的产品,以乡镇或村屯为单位建立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积极引导重点生产区域建立专业合作社;规模较小、生产相对集中的产品,以行政村、自然屯或特定生产区域(可打破村界)为单位直接建立专业合作社。在坚持尊重农民意愿和法律规定范围内活动的前提下,都允许存在、鼓励发展。要注重培养创办合作事业的领头人,支持种养大户、农机大户、农民经纪人、村干部及乡镇经济技术部门的科技人员发起组建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尤其要鼓励农业科技人员到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从事技术开发、技术承包、技术服务,或直接领办各类合作经济组织;鼓励大中专毕业生到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自主创业。组建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可以形式多样,既可发展松散、半松散型的合作组织,更要鼓励发展经济利益紧密联结的合作组织;既可发展生产合作型、销售合作型、科技服务型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更要鼓励发展产销结合和产销一体型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二)引导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上规模、上水平。支持和引导已经具备一定经营条件及管理基础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进一步扩大成员规模,提高服务水平,规范内部管理,增强自身活力。通过树立典型、扩大知名度和发挥示范作用,带动全县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全面发展。扶持具有一定实力和规模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直接参股、控股或兴办农产品加工、流通等龙头企业,不断壮大经济实力。支持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与国内外超市、物流或配送中心、农产品加工企业建立销售网络,通过订单形式建立契约关系。条件成熟的地方,要因势利导,推动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跨地区、跨行业联合,组建农产品联合社或行业协会,增强合作经济组织生存、发展和竞争能力。

(三)支持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加强产品质量建设。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要充分利用优越的生产经营机制,注重提高产品生产质量。要认真贯彻有关农业生产标准和技术规程,引入新技术和新品种,实行标准化生产。支持专业合作社设立农资销售点,对社员统一供应农资,降低生产成本。鼓励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申报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等质量体系认证,创立品牌,并享受有关优惠和奖励政策。积极组织合作社开展产品推介活动,帮助扩大销售,提高知名度。在全县范围内,农贸市场应优先安排设立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自产自销摊位。

(四)支持开展“四有”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创建活动。按照有组织制度、有合作手段、有较大规模、有明显效益的要求,积极开展“四有”创建活动。围绕优势农产品和地区特色产业,在坚持家庭经营基础上,扩大产业经营规模,提高专业化、集约化水平。要引导“四有”合作经济组织为社员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各项服务,指导其优化配置土地、资金、技术、市场等生产要素,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土地产出效益;指导“四有”合作经济组织建立健全各项制度、组织机构和运行机制,重点要突破合作组织在产品联合营销和收益两次分配上存在的矛盾,进一步拓展合作内涵,加强利益联合。在具备一定条件和农民自愿的前提下,积极指导合作经济组织吸收农民投资入股,兴办股份合作性质的专业合作组织;鼓励有条件的“四有”合作经济组织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和流通业,延长产业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要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增强合作经济组织自我发展能力,让农民通过参与合作获得更多收益。

五、优惠政策

(一)加强扶持。扶持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重点扶持合作经济组织开展新品种、新技术的示范和推广,实施标准化生产,农产品保鲜、储藏、加工和包装,农产品联合营销及对组织成员开展技术指导、信息服务、教育培训等。把合作经济组织作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重要力量,在有关农业、科技等项目立项上给予支持。

xiexiebang.com范文网【www.xiexiebang.com】

(二)简化登记手续。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必须依法登记,需报县级业务主管部门审核备案,便于政策、业务指导和工作决策。经营性合作经济组织(一般为合作社),应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注册,领取企业法人或合伙企业营业执照。非营利性合作经济组织(一般为专业协会),可直接到民政部门申请登记,取得社团或民办非企业法人资格。

下载关于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