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进一步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意见

时间:2019-05-14 19:25:4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进一步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意见》,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进一步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意见》。

第一篇:关于进一步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意见

中共安徽省委 安徽省人民政府 关于进一步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意见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是推进我省跨越式发展、实现奋力崛起的必由之路。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抓住国际国内产业转移步伐加快、国家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性机遇,转变发展方式,拓宽发展思路,努力实现从以乡村为依托、以农业和农村经济为主体的传统县域经济,向以县城和中心镇为依托、以非农经济为主导、三次产业协调发展的现代县域经济跨跃。为进一步加快全省县域经济发展,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扩大县级政府管理权限

1、下放管理权限。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进一步清理和减少行政审批事项。对保留的行政审批事项,能下放到县(市,下同)的要下放到县,并由当地政务中心实行“一个窗口审批”;暂时不能下放到县的,除特殊情况外,一律进入省政务中心,完善联网办理、三级联动、超时默认等制度。对下放的行政审批事项,要明确审批主体,落实审批责任。对改变管理方式的行政审批事项,要讲求实效,强化服务,不得变相审批。对取消的行政审批事项,一律不准继续审批,违者将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省市县都要探索建立项目代理代办机构,为企业和群众提供全方位服务。

2、完善省以下垂直管理部门管理体制。垂直管理部门在县机构党的关系实行属地管理,其领导干部任免,主管部门要事先书面征求并尊重所在县意见。主管部门对在县所属机构考核评比,要注意听取县级党委、政府的意见,并将其作为考核评比的重要依据。对不作为、消极作为、乱作为等影响当地发展的垂直管理部门的负责人,主管部门要及时予以调整。

3、开展省直管县试点工作。选择若干个县进行省直管县试点,赋予试点县省辖市的经济社会管理权。具体办法由省加快县域经济发展领导小组牵头制定。

二、加大县域经济发展的财政支持力度

4、设立县域经济发展专项资金。省财政设立县域经济发展专项资金,重点支持县域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并随着财力的增长逐步增加。

5、实行县级税收增长奖励政策。对县级地方一般预算收入中的税收收入比上年增长部分,省财政按增长额(年增长率超过30%的按30%计算)的20%,奖励给县作为发展资金。

6、筹集发展资金。省财政筹集发展资金,在确保资金安全的前提下,通过资金超调、有偿低息的方式支持县域经济发展。具体办法由省财政厅制定。

7、整合使用相关资金。整合现有省企业挖潜改造资金、三产引导资金、中小企业发展资金等专项资金,集中60%左右的专项资金用于支持县域中小企业发展。

8、减轻县级财政支出压力。除中央明确规定或省政府批准的规费项目外,省、市两级不得以任何名义向县集中收费性资金。取消各种未经省委、省政府批准的要求县财政提供配套资金的项目。坚决禁止和取消一切不符合规定的达标升级活动。

三、提高县域金融服务水平

9、完善地方金融体系。全面完成农村信用社县级联社统一法人改革,鼓励有条件的县成立农村合作银行。省农村信用联社争取每年新增100亿元以上贷款支持县域经济发展。徽商银行在“十一五”期间争取在全省一半以上的县设立分支机构。积极引进股份制商业银行在县设立分支机构。鼓励在县域内设立多种所有制的社区金融机构。积极发展典当行、拍卖行、租赁公司、投资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引导农户发展资金互助组织。规范民间借贷。积极发展“三农”保险。

10、健全县级信用担保体系。用2至3年时间,在全省每个县建立信用担保机构。各县要通过安排预算资金、部分国有资产变现收入和引入民间资本等多种方式,补充和增加担保机构资本金。省信用担保集团通过再担保、资金合作、股权投资、共同设立担保基金等方式,支持县级信用担保体系建设。积极支持民间经济组织按规定建立担保机构。有条件的开发区要尽快建立担保机构。鼓励企业间开展互助性担保。各类担保机构都要按照股份制形式设立或改造,实行市场化运作,加强与地方金融机构合作,提高信用放大倍数。各级政府筹办的担保机构,要适当降低担保手续费用。

11、用好政策性信贷资金。筹措国家开发银行信贷资金支持县域经济发展,主要用于各县开发区建设、县级担保机构建设和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认真落实省政府与农业发展银行签订的贷款协议。各县特别是经济外向度较高的县要加强与国家进出口银行的联系,开辟新的政策性融资渠道。

12、引导国有商业银行加强对县域经济的服务。国有商业银行要保持县域内经营网点的相对稳定,并根据县域经济发展情况逐步增加。发挥县级支行功能,扩大县级支行贷款自主权,建立适合县域经济特点的信用评级制度,提高授信额度。引导和支持有条件的商业银行,采取机构分设、人员分开、账户分设、考核单列等措施,加强对县域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各县支行要确保每年新增一批小企业为金融服务对象。力争“十一五”末国有商业银行在县域新增存贷比达到全省平均水平。

13、改善金融生态环境。各县政府要加强信用建设,严厉制止和打击逃废债务行为,严肃查处企业和其他单位尤其是党政机关干部恶意拖欠贷款行为,全力打造信用县。规范企业改制改组行为,健全中小企业财务制度。利用政府信用,打造县域融资平台。改进社会中介服务,简化抵押、评估、登记、公证等手续,规范收费标准。各级政府要把县域信贷资金规模和增速纳入对金融机构的年度考核。

四、改进县域建设用地管理

14、依法保障建设用地。抓紧做好各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积极盘活存量土地。新上建设项目要充分利用现有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有序推进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试点工作,通过村庄复垦整理节省出来的土地,在保证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村居民得到妥善安置的前提下,经省国土部门核准,节余指标可用于城镇建设。在省国土部门的统一组织协调下,允许各地通过土地复垦整理补充的耕地指标跨行政区域有偿调剂,以解决经济发展较快地区的用地需求。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前提下,允许村庄、集镇、建制镇中的集体建设用地进行有偿使用和有序流转。

15、完善用地审批和收费制度。进一步规范农用地转用、土地征收、建设项目用地预审和供地等审批程序,减少审批环节,缩短审批时间,属省里审批的,一般不超过20个工作日。耕地开垦费一律按下限标准收取,凡项目用地已做到耕地占补平衡的,在土地征收审批时不收取开垦费;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就地缴入国库,实行先缴后分;耕地占用税县级分成部分,即征即返。完善土地征用补偿及协调、裁决机制,制定出台征地统一年产值标准和区片综合地价,妥善安置被征地农民,切实维护被征地农民合法权益。

五、支持县域开发区建设

16、完善开发区布局。国家批准保留的县级开发区(工业园区)全部作为省级开发区管理。目前还没有省级开发区的县,可由县级政府按程序报经省政府批准筹办。

17、加强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开发区基础设施项目,优先纳入所在县基础设施建设范围,统一规划建设,并优先争取国债资金或国家政策性贷款支持。

18、减少开发区规划审批事项。除省级开发区扩建外,省里不再审批开发区总体规划。开发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由开发区管委会负责编制和实施。

19、完善开发区管理体制。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建立省级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管委会的行政级别,由省辖市根据开发区的发展情况确定,其负责人可高配,并按程序报批。

20、提升开发区管理水平。开发区要坚持以工业为主,积极推进产业集群发展,提高土地利用率和投资强度。全面推进管理体制创新,杜绝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和乱检查、乱评比、乱培训等行为,逐步向“零收费”区过渡。积极采取市场化运作方式,引导企业参加开发区建设与管理。

六、大力推动全民创业

21、营造浓厚的创业氛围。牢固树立全民创业、企业为本的理念,努力营造祟尚创新、宽容失败、创业有功、致富光荣的氛围,激发群众潜在的创业热情,形成全民创业的热潮。

22、加大对创业者的扶持力度。各县要建立创业园区(基地)、中小科技企业孵化器,设立创业服务机构,加强创业培训,扩大小额贷款发放范围和担保基金规模。对进入创业园区(基地)的下岗职工,要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并在开业、收费、房租等方面给予扶持。加快乡镇劳动保障服务机构建设,逐步建立覆盖城乡的就业服务组织体系。

23、建设现代农业。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工业的理念抓农业,加速调整农业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认真落实中央支持中部地区粮食生产的政策措施,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粮食单产,依靠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粮食生产的稳定性。立足本地优势农产品资源,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大力培育龙头企业。推进农业招商引资工作,主动呼应国内外知名龙头企业,加强基地建设,搞好配套生产。抓好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示范项目建设,努力提高农业的组织化程度。

24、大力发展劳务经济。扩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实施规模,力争经过培训的劳务输出人员五年翻一番。各级公共职业介绍机构要为进城农民工免费提供就业信息、政策咨询以及职业指导和职业介绍。各级各部门要切实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关于保障农民工权益的各项政策。

七、加强对县域经济的组织领导

25、加强县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选好配强县级领导班子尤其是县党政正职,注意提高领导班子中熟悉经济工作的成员比例,切实把德才兼备的优秀干部选拔到各县领导岗位上来;认真贯彻落实中办发﹝2006﹞19号文件精神和有关政策规定,保持领导班子的相对稳定。加大干部培养和交流力度,每年选派一批县、乡镇领导干部到发达地区挂职锻炼,积极推进省直机关和县干部的挂职交流,加强对县、乡镇领导干部的培训,切实提高领导县域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能力。

26、加强分类指导。支持一部分有条件的地方率先发展,扩大其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在用地、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布局等方面予以倾斜,建设一批经济强县,争创全国百强县,带动和促进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加大对贫困县扶持的力度,选择若干个经济基础较差、综合实力较弱的县,组织省直有关部门对口帮扶,增强其自主发展能力。鼓励处于中间层次的县,挖掘潜力,发挥优势,加快发展步伐。进一步完善县域经济考核机制,对全省综合实力“十强县”、发展速度“十快县”,逐步加大奖励力度,激励各地加快发展、争先进位,形成全省县域经济竞相发展、全面发展的良好局面。继续抓好农村综合改革,探索建立农村基层工作新机制。开展实施新农村建设“千村百镇示范工程”,推动全省新农村建设扎实稳步健康发展。

27、加大改革创新力度。省直各部门要把支持县域经济发展作为加强机关效能建设的重要方面,切实转变职能,提高效能,搞好服务,进一步在管理上放权、改革上放手、政策上放活,创造性地做好工作,帮助解决县域经济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各县要加强对外学习与交流,借鉴经济发达地区的经验,紧密结合本地实际,敢冒、敢试、敢闯、敢干,千方百计促进县域经济加快发展,努力走出一条符合安徽实际、具有安徽特色的跨越式发展之路。

省加快县域经济发展领导小组要切实负起领导责任,加强工作协调和督促检查,指导县域经济发展,并将有关情况每半年向省委、省政府报告一次。各地各部门要根据本意见和有关文件精神,认真制定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具体措施和办法,抓好工作落实。

第二篇:关于加快镇域经济发展的几点建议

关于加快镇域经济发展的几点建议

村镇建设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工程,是新形势下镇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有利于加快小城镇工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有利于扩大需求,拉动经济增长,带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有利于提高农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实现城乡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对全面实现小康目标有着直接的带动作用。当前在我县村镇建设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是:村镇规划意识淡薄,建设起点低,村镇建房布局混乱,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村镇居民中普遍存在封建迷信思想,建房看“风水”,不按规划;忽视基础设施建设,浪费土地资源,破坏生态环境;集体经济脆弱,建设资金严重不足等,近两年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和新农村建设的开展,这一现象较以前有所改善。但总的来说,我县村镇建设发展还很不平衡,整体水平不高,村镇建设发展的滞后在不同程度上制约镇域经济发展。站在履行规划建设管理职能这一角度来讲,要突破这一障碍,关键在于加快村镇建设,调整产业布局,形成地方特色。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实施:

1、要有科学规划。要牢固树立规划是法、规划是龙头、规划的节约是最大的节约的观点,切实抓好村镇规划的编制、实施和管理工作。在规划编制工作中,站位要高、定位要准、谋划要远,不仅要注重规划的系统性、完整性,更要在提升质量和水平上下功夫,保证规划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可行性。去年以来,我县村镇规划工作进展很快,但科学合理、梯度发展的城镇体系还没有完全建立,要协助乡镇规划建设一批特色新村,在新农村建设规划中做到因地制宜,注重特色,不搞“一个模式一刀切”,建设体现赣县客家风情和产业特色的人文新村、生态新村、社区新村、旅游新村和产业新村。扶持茅店、江口、吉埠、南塘、田村、白鹭、湖江、王母渡、韩坊、五云、沙地等一批牵动力强的中心乡镇、特色乡镇,改善城镇面貌,增强城镇凝聚力。

2、要有产业支撑。要把产业发展放在突出的位置,积极培育经济基础,大力发展二、三产业,做响沙地板鸭、阳埠腐竹、吉埠贡芋、田村密梨等品牌,通过产业的发展带动村镇发展,以村镇建设促进产业发展。充分利用小城镇连接城乡的区位优势,大力发展服务业,并大力推进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的发展,增强小城镇的服务功能,促进农村劳动力、资金、信息、技术等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带动农村经济结构的优化,吸引农村人口和农村非农产业向小城镇集中,推动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

3、要有地方特色。一是注重产业特色。要充分考虑本地资源,大力推广“一乡一业”和“一村一品”,在产业特色上下功夫,培育具有比较优势的地方特色产业。旅游资源丰富的地区,要着力打造特色旅游小城镇。二是注重文化特色。重视和加强民族历史文化的保护、挖掘和利用,重视人文精神培养,不断丰富村镇的文化内涵和底蕴,营造独具特色的文化氛围。三是注重建筑特色。要结合民族历史文化和自然环境,确定相对统一的建筑风格,体现本地历史、文化、民族特色。通过地方特色的培育,做到自然、人文景观与现代气息交相辉映,相辅相成,创造出既有地方特色,又有时代气息的新型村镇。

4、做到节约集约。要按照“严控增量、盘活存量、管住总量、集约高效”的要求,强化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工作,指导村镇按集约利用土地原则做好规划和建设,以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来保障发展。要完善土地使用市场准入制,合理确定城镇建设规模,严禁建设脱离实际、违反标准的“形象工程”,严格控制工业项目土地投资强度。要引导农村村民住宅按规划、有计划地逐步向小城镇和中心村集中。对城市规划区内的农村村民住宅建设,应当集中兴建农民住宅小区,防止在城市建设中形成新的“城中村”,避免“二次拆迁”。对城市规划区范围外的农村村民住宅建设,按照城镇化和集约用地的要求,鼓励集中建设农民新村。

5.注重生态保护。要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坚持经济建设、村镇建设和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注重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做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实现经济、社会、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避免走“先污染后治理、先破坏后恢复”的老路。

第三篇:全县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意见

为加快发展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农户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以培育优势主导产业和优质名牌产品为依托,按照“政府扶持、分类指导、因地制宜、市场运作”的思路,努力营造发展合作经济组织的良好环境,着力引导合作经济组织增强内生发展活力和服务功能,全面提升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水平,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二、发展原则

(一)坚持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不能侵犯农民家庭承包经营自主权,正确处理好专业合作与家庭经营的关系。

(二)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以农民为主体,尊重农民意愿,坚持入社(会)自愿、退社(会)自由;要按照规范的章程和市场经济规律,实行成员自主管理,民主决策,规范运行;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合作经济组织一切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千方百计实现组织成员利益的最大化。

(三)坚持合作制分配制度。要逐步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运行机制,实现盈余按成员投资额和交易额比例返还给本组织成员,完善分配机制。

(四)坚持市场运作和政府扶持相结合。培育和发展合作经济组织,既要按照市场规律办事,尊重农民自主经营的权利,又要给予正确引导和政策扶持,做到推动不强迫、扶持不干预、参与不包办;依法保护合作经济组织的合法权益,加强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管理。

三、发展目标

重点引导种植业、养殖业、农机及服务业等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要在优质米、肉鸡、农机等方面促进发展,在现有近200余家农村新型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基础上,新发展50家,总数达到250家以上。全县力争用5年左右时间,在优势农产品产地普遍建立起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全县有50%以上的农户加入到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有60%以上的主要农产品由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进行生产、加工和销售。

四、推进措施

(一)鼓励和引导多种形式发展。已经具备一定规模的专业生产基地或专业村镇,要积极引导农民建立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规模较大、生产相对分散的产品,以乡镇或村屯为单位建立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积极引导重点生产区域建立专业合作社;规模较小、生产相对集中的产品,以行政村、自然屯或特定生产区域(可打破村界)为单位直接建立专业合作社。在坚持尊重农民意愿和法律规定范围内活动的前提下,都允许存在、鼓励发展。要注重培养创办合作事业的领头人,支持种养大户、农机大户、农民经纪人、村干部及乡镇经济技术部门的科技人员发起组建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尤其要鼓励农业科技人员到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从事技术开发、技术承包、技术服务,或直接领办各类合作经济组织;鼓励大中专毕业生到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自主创业。组建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可以形式多样,既可发展松散、半松散型的合作组织,更要鼓励发展经济利益紧密联结的合作组织;既可发展生产合作型、销售合作型、科技服务型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更要鼓励发展产销结合和产销一体型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二)引导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上规模、上水平。支持和引导已经具备一定经营条件及管理基础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进一步扩大成员规模,提高服务水平,规范内部管理,增强自身活力。通过树立典型、扩大知名度和发挥示范作用,带动全县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全面发展。扶持具有一定实力和规模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直接参股、控股或兴办农产品加工、流通等龙头企业,不断壮大经济实力。支持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与国内外超市、物流或配送中心、农产品加工企业建立销售网络,通过订单形式建立契约关系。条件成熟的地方,要因势利导,推动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跨地区、跨行业联合,组建农产品联合社或行业协会,增强合作经济组织生存、发展和竞争能力。

(三)支持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加强产品质量建设。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要充分利用优越的生产经营机制,注重提高产品生产质量。要认真贯彻有关农业生产标准和技术规程,引入新技术和新品种,实行标准化生产。支持专业合作社设立农资销售点,对社员统一供应农资,降低生产成本。鼓励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申报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等质量体系认证,创立品牌,并享受有关优惠和奖励政策。积极组织合作社开展产品推介活动,帮助扩大销售,提高知名度。在全县范围内,农贸市场应优先安排设立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自产自销摊位。

(四)支持开展“四有”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创建活动。按照有组织制度、有合作手段、有较大规模、有明显效益的要求,积极开展“四有”创建活动。围绕优势农产品和地区特色产业,在坚持家庭经营基础上,扩大产业经营规模,提高专业化、集约化水平。要引导“四有”合作经济组织为社员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各项服务,指导其优化配置土地、资金、技术、市场等生产要素,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土地产出效益;指导“四有”合作经济组织建立健全各项制度、组织机构和运行机制,重点要突破合作组织在产品联合营销和收益两次分配上存在的矛盾,进一步拓展合作内涵,加强利益联合。在具备一定条件和农民自愿的前提下,积极指导合作经济组织吸收农民投资入股,兴办股份合作性质的专业合作组织;鼓励有条件的“四有”合作经济组织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和流通业,延长产业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要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增强合作经济组织自我发展能力,让农民通过参与合作获得更多收益。

五、优惠政策

(一)加强扶持。扶持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重点扶持合作经济组织开展新品种、新技术的示范和推广,实施标准化生产,农产品保鲜、储藏、加工和包装,农产品联合营销及对组织成员开展技术指导、信息服务、教育培训等。把合作经济组织作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重要力量,在有关农业、科技等项目立项上给予支持。

xiexiebang.com范文网【www.xiexiebang.com】

(二)简化登记手续。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必须依法登记,需报县级业务主管部门审核备案,便于政策、业务指导和工作决策。经营性合作经济组织(一般为合作社),应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注册,领取企业法人或合伙企业营业执照。非营利性合作经济组织(一般为专业协会),可直接到民政部门申请登记,取得社团或民办非企业法人资格。

第四篇: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乡镇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

安政〔2011〕41号安阳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乡镇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

【大 中 小】发布人:xxzxwy来源:时间:2011-11-16 10:30:08浏览437 人次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及有关单位:

为进一步加快我市乡镇经济发展步伐,做大乡镇产业支撑,更好地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引领“三化”协调发展,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四个重在”实践要领,围绕建设中原经济区“三化”协调发展示范区、中原经济区综合实力领先城市和豫北区域性中心强市的总体目标,按照促强扶弱、分类推进、统筹兼顾、整体提高的原则,强化政策扶持引导,激发乡镇内部活力,以农业现代化、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为依托,以增加乡镇财政收入和农民收入、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为目标,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专业园区建设、民营经济发展、特色经济培育为重点,以项目为抓手,结合各乡镇的资源禀赋、发展基础和发展潜力,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加快发展,为实现“十二五”规划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既定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二)发展目标。按照我市《安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规划纲要》中提出的规划目标要求,到2015年,全市乡镇经济发展预期总体目标是:乡镇生产总值在2010年的基础上翻一番,达到1800亿元,年均增长15%以上;乡镇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速不低于生产总值增速,达到32亿元;力争居民收入同步较快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26400元和10200元。

二、工作重点

(一)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建立农民收入持续增长机制。继续大力实施“四大兴农计划、三大惠民工程、十大农业产业链、十大增效技术”,切实加快我市由农产品资源大市向农业产业化大市转变。大力推进“六大引领示范区”建设,重点抓好以优质强筋小麦为主的粮食生产加工基地建设,提高粮食转化加工能力,把粮食产业做大做强。继续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大力发展优质瓜果蔬菜、食用菌、花卉、牲畜养殖等特色农业、绿色农业和生态农业,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紧紧抓住国家加大对“三农”政策支持的机遇,集中力量大力扶持发展成长性好、竞争力强的龙头企业,延伸产业链,提高农业综合经济效益。深入开展农业产业化示范乡(镇)和特色农村经济先进乡镇创建,加快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引导农民主动融入大市场。通过选择优势项目,制定优惠政策,营造宽松的发展环境,招商引资兴办农副产品加工业,加快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提高农业附加值。

(二)加快发展工业经济,全面增强乡镇经济实力。鼓励乡镇大力发展工业经济,引导乡镇按照新型工业化的要求,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新上一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发展前景广阔的新兴产业项目和龙头企业,依托产业优势、打造一批各具特色、竞相发展的特色乡镇、经济强镇。一是抓专业园区,提升产业集聚发展能力。按照布局集中、产业集聚、土地集约、生态环保的原则,合理确定园区定位,突出园区的行业特色和产业特色。加快园区基础设施

建设进度,提高专业园区综合承载能力。积极引导生产要素、企业向专业园区集聚。对不具备建设园区的乡镇,要积极创新思路,探索“飞地经济”发展模式,鼓励乡镇之间或乡镇与产业集聚区之间联合建设园区,切实解决好乡镇发展经济的载体问题,实现经济发展上的“双赢”。入园建设项目实现的乡镇级税收分成比例及重点指标统计归属,由乡镇、专业园区自主协商确定,财政、统计等有关部门予以确认。二是抓项目,扩大发展规模。要抓住当前国内外产业加快转移的机遇,发挥劳动力、农副产品、自然资源等优势,积极引进加工贸易、农产品深加工和资源开发项目,尽快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优势、竞争优势。三是抓民营经济,增强发展活力。民营经济是乡镇经济的主体和生力军,是乡镇经济发展的活力和希望所在,必须坚定不移地发展民营经济,切实放宽对民营资本投资的各种限制,清除各种不合理的门槛,着力培育有利于民营经济快速成长的良好环境;积极引进全国各地有实力的民营企业到当地投资创业,努力形成聚集效应;鼓励和支持富裕起来的农民、农村能人、外出务工成功人士,大力兴办工业项目,迅速形成民营经济蓬勃发展的塔基;筛选一批重点民营企业,实行重点帮扶,促其尽快上规模、上档次,加快提升民营经济发展水平;把农产品加工业、劳动密集型工业和特色优势工业作为乡镇工业的重点,搞好系列产品开发,完善乡镇产业链条,增强乡镇产业的竞争力,建设富有特色的产业集群,带动乡镇经济发展。

(三)加快发展商贸旅游等重点产业,提升乡镇服务业发展水平。按照“突出重点、以点带面、优化结构、提升层次”的要求,搭建商贸流通、文化旅游等第三产业发展平台,改变目前多数乡镇三产发展滞后的局面,促进乡镇经济协调发展。积极开展家电、农机、汽车等消费品下乡活动,深入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鼓励有实力的连锁企业向农村市场延伸,建设一批面向农村市场的配送中心、超市和连锁农家店。有条件的发达乡镇除大力发展物流、餐饮、住宿等传统服务业外,还要积极培育金融、保险、现代物流、职业教育、中介服务等新兴产业,提高发展意识,加快发展步伐。要充分发挥部分乡镇旅游资源优势,深入挖掘乡镇域内丰富的人文、自然旅游资源,完善景区相关服务设施,进一步提高旅游观光价值,打造一批特色精品景区。

(四)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步伐,促进“三化”协调发展。根据区位特点、资源禀赋、发展基础和环境容量,分层次、有重点地推动小城镇(乡镇)建设。要围绕推进村镇整合、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从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对小城镇建设给予大力支持,从文化、教育、信息、资金等方面给予倾斜,进一步增强乡镇发展的能力。支持我市具有较好区位优势、较强经济实力、较好设施基础、较大发展潜力的中心镇,进一步提升发展质量,争取进入全省100个试点中心镇行列。推动水冶镇逐步发展成为产业集聚、经济发达、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社会和谐的新型小城镇,力争用3到5年时间使水冶镇发展到中小城市规模,成为安西区域经济中心。对于不具备产业集聚基础的小城镇和集镇,要重点强化区域服务功能,为周边农村提供生产生活服务。对具有区位、资源、产业、文化旅游、生态环境等优势,特色明显且具有区域代表性的小城镇,通过发掘内涵,打造特色镇。把小城镇建设与农业产业化、重点企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发挥集聚效应,促进资本与资源对接。积极构建城市与城镇、城镇与乡村之间的“商品链”、“资金链”、“信息链”、“人才链”、“交通链”,突破行政区域之间、城镇之间、镇村之间的封闭状态,全方位促进城镇生产力发展,增强小城镇产业集聚效应、带动效应,使农民就业不出镇、务工不进城,就地城镇化。

(五)加快发展社会公益事业,逐步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巩固义务教育制度,加大农村学校危房改造力度,继续深入实施对农村贫困家庭学生提供免费课本和寄宿生活补助制度。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整合农村各种教育资源,加大投入力度,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积极组织实施好“阳光工程”,加强对外出务工农民的实用技术培训,提高农民就业能力和就业率。加强农村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大力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加大改水改厕力度,实现人畜分离,整治脏、乱、差现象。提高乡镇卫生院和行政村卫

生所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巩固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加快实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加强农村文化和体育设施建设,切实加大政府投入力度,不断提高用于乡镇和村的比例,保证一定数量的转移支付资金用于乡镇和村的文化建设。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加大公共财政对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投入。完善农村五保供养制度,做到按标施保、应保尽保。加强乡村敬老院建设与管理,提高五保对象集中供养率。

(六)坚持城乡统筹,提升乡镇综合承载能力。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探索城乡经济协调发展之路,不断加大农村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努力改善乡镇产业发展条件。一要积极推进农田水利工程、土地整理工程以及其它各种农业建设项目,不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二要积极实施农村公路建设、安全饮水和发展沼气清洁能源,大力开展集镇和村庄绿化美化,不断改善农村生活条件,实现村容乡貌的大改观。三要加强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强力完善乡镇服务功能。四要加快发展农村广播电视和通讯事业,建设农村文化科技活动场所,努力倡导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五要进一步搞好农业社会化服务,构建比较完善的乡镇经济发展保障体系。通过围绕农业产业产前、产中、产后的综合服务,努力造就以科技服务、信息服务、营销服务为主体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加强对乡镇经济社会发展的领导,各县(市、区)要建立协调推进机制,及时研究解决乡镇经济发展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措施,牢牢掌握加快发展乡镇经济的主动权。各乡镇要集中精力抓好经济建设,明确发展目标,确定符合本地实际的发展思路,强化招商引资,以项目带动促进经济发展。各级各部门的主要领导要坚持经常深入到乡镇和企业,搞好调查研究,及时发现新情况,调整工作思路,研究解决办法,为乡镇经济发展提供政策支持和优质服务。

(二)加大扶持力度。多渠道筹措资金,不断加大对欠发达乡镇的扶持力度。各级财政部门要运用财税杠杆,支持乡镇经济发展。要认真落实财政扶持乡镇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采用直接投资、贷款贴息、担保等多种方式,重点帮助乡镇企业疏通资金渠道,支持乡镇企业做大做强。各级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要向乡镇中小企业贷款担保倾斜,让更多的乡镇企业获得更多的发展空间。各有关部门要为乡镇创业者提供多方面的政策扶持。要充分利用好各类专项资金,市财政扶贫资金重点用于促进贫困乡村改变落后面貌,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提高贫困农民收入水平,促进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各级政府要采取以奖代补、政府贴息或信用担保等多种形式,重点扶持乡镇龙头企业和带动作用强、特色经济明显的农业产业化项目。

(三)完善考核评比。市统计部门要参照省地方经济社会调查队统计测算方法,采用综合指数测评法,对全市92个乡镇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进行综合考评,分别按照综合实力、经济发展速度进行排名。市政府对经济社会发展综合实力前20名乡镇和经济发展速度快的前10名乡镇分别授予“二十强乡镇”和“十快乡镇”称号;对各项考核指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且前进5个位次以上的乡镇授予“乡镇经济发展先进单位”。各县(市、区)按照分类指导原则,科学合理地制定不同类型乡镇经济发展目标和考核体系,实行目标责任考核制度,促进乡镇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四)优化发展环境。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解放思想,牢固树立进一步加快乡镇经济发展的观念,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有关要求,坚决打破市场分割、部门垄断、部门利益和地区封锁,建立健全公开透明、管理规范的市场准入制度。要按照“更规范、更快捷、更透明、更高效”的要求,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减少审批事项,简化审批手续,提高审批效率。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对乡镇经济发展环境进行定期督促检查,对因部门服务不到位、吃拿卡要和推诿扯皮等原因干扰乡镇经济发展的,对有关单位和个人进行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报市纪检监察部门对其实行效能问责。各级政法机关要创造平安

和谐的社会环境,依法从重打击各种黑恶势力,对乡镇不稳定因素从源头上进行综合施策,切实保护民营经济的合法权益,为进一步加快乡镇经济发展保驾护航,力促乡镇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

二○一一年十月十一日

第五篇:进一步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

xxx在连云港市调研农村工作时指出进一步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12月17日至19日,省委副书记xxx赴连云港市,就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化农村改革,促进农民增收,进行深入调研。xxx指出,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进一步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发挥优势,注重特色,加快发展,采取更加得力措施,促进农民收入更快增长。

调研期间,xxx深入乡村农户、田间地头、企业车间,了解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情况,与基层干部群众共同探讨农民增收的途径。在灌云兴云鹅业公司、东海福润公司等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她要求企业发展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带动更多的农民增收。在赣榆县门河中药材基地、东海黄川草莓基地等地,xxx详细了解南京农业大学和连云港市“百名教授兴百村工程”情况,称赞这是科技人员传播农业科技的讲台、施展才干的舞台、转化科技成果的平台,并对这项活动给予充分肯定。她对冒着严寒,深入田头和试验基地的南京农业大学专家教授表示衷心感谢,要求当地党委和政府加强服务和配合,取得更大的成效。19日上午,xxx主持召开座谈会,座谈讨论如何进一步做好农业和农村工作,增加农民收入。她指出,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归根到底要靠发展。要抢抓当前难得的发展机遇,进一步发挥优势,形成自己的发展特色。尊重群众首创精神,支持基层大胆探索、试点,改革创新。加快开放开发,着力营造加快发展的新优势。xxx强调,要紧紧围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综合竞争能力,围绕提高农业的比较效益和农民的收入,坚定不移、因地制宜地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坚持用工业的理念抓农业,用项目的办法管好农业产业化经营。大力推进科教兴农战略,把农业增长方式真正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鼓励群众自主创业,放手发展民营经济,加快富民步伐,把开发利用人力资源摆上与开发自然资源同等重要的位置来抓,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落实党的农村政策,维护农民经济、政治、社会权益,进一步关心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确保农村社会稳定。省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xxx参加调研。[1]

在百度搜索:进一步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

下载关于进一步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意见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进一步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意见.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