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XX县林业花卉种苗发展规划
XX县2012~2015年林业花卉种苗项目规划
近年来,随着国家加大对林业的投入,我县林业建设得到大力发展,森林资源总量和质量有了显著提高,林业产业骨架已基本形成,林业产业发展迈上了快车道。至2011年底,全县林业用地面积达100.5万亩,活立木蓄积量达到370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到43.2%。建成工业原料林基地20万亩,竹资源4万亩,经济林果基地20万亩,各种林木种苗、花卉基地1000余亩;全县林业总产值达10亿元,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为了加快建设生态、社会、经济三大效益相统一的可持续发展的现代林业,最大限度发挥林业的多种功能,满足社会多样化需求,结合我县实际制定全县林业2012—2015年花卉种苗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准确把握时代对林业发展的新要求,紧紧围绕“坚持科学发展,构建和谐XX”的主题,抓住难得的历史机遇,实施生态兴县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依靠科技,发挥特色,积极发展经果林、速生用材林和短周期工业原料林,进一步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不断推进生态建设和产业发展,促进我县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为建设绿色XX、生态XX、和谐XX作贡献。
二、基本原则
1、政府引导、市场调节,业主自行发展的原则。
2、突出规模、特色、生态有原则
三、发展目标
(一)总体目标
我县花卉种苗产业的发展以基地建为依托,经龙头企业带动为抓手、以市场为导向,以乡村特色休闲旅游为载体,到2015年全县发展花卉种苗产业1万亩。
(二)年度目标
本规划建设期限为2012~2015年,共4年建设期。
2012年的建设目标是:实施重点为发展花卉业和林果业培育壮苗。计划培育花卉种苗、青花椒、清见、柠檬、核桃、蚕桑、香桂、黄柏、杨树、杂交竹和木本药材等优质苗木共计2000亩。
2013年的建设目标是:实施发展林果业,发展花卉业和林果业,培育花卉种苗、青花椒、清见、柠檬、核桃、蚕桑、香桂、黄柏、杨树、杂交竹和木本药材等优质苗木2500亩。
2014年的建设目标是:实施发展林果业,发展花卉业和林果业,培育花卉种苗、青花椒、清见、柠檬、核桃、蚕桑、香桂、黄柏、杨树、杂交竹和木本药材等优质苗木2500亩。
2015年的建设目标是:实施发展林果业,发展花卉业和林果业,培育花卉种苗、青花椒、清见、柠檬、核桃、桑树、香桂、黄柏、杨树、杂交竹和木本药材等优质苗木3000亩。
四、产业布局
(一)园林、花卉苗木培育基地布局
按照我县发展绿化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规划建设总体布局,根据地貌特征和土壤类型,我县花卉培育规划将以XX、XX、XX、XX、XX镇为重点发展五大花卉苗木基地,培育花卉苗木总规模面积为6000亩。
(二)经济林苗木培育基地布局
按照我县发展规划,在XX路线发展一村一品特色经果林的需要,规划在XX镇、XX镇、XX乡建设培育基地,培育经济林苗木总规模面积为4000亩。
五、投资概算
(一)种子投资
1、种子:培育花卉苗木6000亩,按每亩用种15公斤共需用种子9万公斤,按每公斤50元计算,需投资金450万元;经济林苗木培育4000亩,需种子12万公斤,按每公斤30元计算,需投资金360万元,以上各项共需种子投资810万元。
(二)用工投资:按每亩用工30个,共需用工30万个,按每个工日50元计算,共需投资1500万元。
(三)其他:包括会务、培训、规划设计、项目考察、论证、资料、检查验收、机械设备等间接费用,计划共需投资20万元。
以上各项共需总投资2330万元。
(四)投资来源:一是争取中、省、市立项投资;二是引进业主投资;三是群众投资;四是植被恢复费。
六、效益概算
(一)生态效益
该项目实施见效后,其生态效益显著,可提供城市绿化苗木4800万株,花卉苗木3000万株,大大提高城市绿化、美化水平,提高环境生态质量。可提供3200万株经济林苗木,满足23万亩二台土地林种结构调整用苗需要。通过二台土地结构调整具有保水、保土功能,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农区气候条件,减少自然灾害损失,促进粮食增产、增收,保障农业持续发展。
(二)社会效益
极大地改善城乡自然面貌,到处呈现出山青水秀,鸟语花香的新景象,提高人们生活水平,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因绿化面积和森林植被增加,可有效减少空气污染,增加空气中氧气含量,减少传染性病菌数量,增进人们身心健康,还可促进旅游、商贸、工业、交通等多种行业发展,提高就业率,增加林农收入。
(三)经济效益
1、培植绿化苗木4800万株,可为花农创收72000万元;花卉3000万株,可为花农创收9000万元。培植经济苗木可为农户创收8000万元。
七、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
成立种苗建设领导小组,明确种苗建设的责任,农办、林业、财政、农业等相关部门加强协调配合,各司其职。项目实行政府、部门双线责任制,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实行责任目标考核。
(二)加大投入,建立有效的长效投入机制
加抓住扩权强县契机,积极争取中、省的支持,千方百计增加国家投入。运用市场、税收、信贷、收费和奖励等多种激励机制,鼓励和支持农户、业主、企业和社会团体参与现代林业建设,进一步降低林业企业准入限制,搞好招商引资,大力发展非公有制林业,最大限度的吸纳社会资金投资建设现代林业。认真落实林业有关税收、信贷、融资、收费等优惠政策,减轻企业负担,帮助企业做大做强。
(三)切实抓好服务工作
相关部门,要进一步转变职能,优化软环境,简化办事程序。认真落实首问责任制和限时办结制,提高办事效率。积极搭建发展平台,对产业建设要切实加强政策、信息和技术服务,搞好产供销的全程服务,帮助协调解决具体问题。对特色鲜明的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优势项目,实行特事特办,一站式服务并实行跟踪服务和回访。
(四)认真抓好科技兴林工作
实施科技兴林是现代林业建设的必由之路。必须运用先进的林业科学技术,改造传统的林业产业,在推广林木优良品种、适用技术、集约化经营水平,资源开发利用先进技术优质产品上狠下功夫,真正实现品种优良化、苗木壮苗化、利用综合化、产品高端化。
二〇一二年一月六日
第二篇:云南省花卉产业发展规划
云南省花卉产业发展规划
一、云南花卉产业发展现状和条件
(一)产业发展现状
1.产业初具规模。以鲜切花为主体,盆花、盆栽观赏植物,绿化苗木、地方特色花卉等多品种共同发展。
2.鲜切花生产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据农业部公布的统计资料显示,云南鲜切花设施种植面积(周年种植)和产量均居全国第一,分别占到全国的22%和26%。鲜切花产品在全国主要消费市场上占有50%左右的份额,其品质享有较高声誉,“云南鲜花”已成为国内知名品牌。
3.区域布局己成雏形。初步形成了以滇中昆明、玉溪为主的温带鲜切花生产区域;以滇南景洪、元江、河口为主的热带鲜切花、热带兰花和室内观叶植物生产区域;以滇西北丽江、香格里拉为主的球根类花卉种球繁育生产区域;以红河、文山为主的绿化苗木生产区域
4.主栽品种具有一定市场竞争力。国内市场占有率和出口量迅速增长,全省80%的鲜切花产品销往全国70多个大中城市。约10-15%的鲜切花出口到日本、泰国、新加坡、韩国和台湾、香港地区,部分产品开始远销欧洲、美洲和澳洲。
5.企业结构和功能逐步完善。全省花卉企业365家,从分工看既有花卉生产、种苗、种球繁育企业,也有设施设备、园艺工程企业,还有营销和其他服务性企业。从经济成分看,民营企业为主,国有控股、参股企业次之,外商独资、合资企业也占一定比例。
6.昆明国际花卉拍卖中心和云南花卉物流中心建成开业,有效改善了营销手段,为健全完善产地营销体系奠定了基础。
(二)产业发展存在的差距和问题
云南花卉产业虽有了长足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与国际花卉产业发达国家注重高度专业化生产,科学合理的社会化分工协作;注重新品种研发、现代化栽培设施和高新技术的应用,发展高新技术产品;注重适度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注重建立发达、健全、快捷、高效的花卉流通体系等先进经验相比,存在着较大差距,与国内先进省区以专业化大生产、大市场、大流通带动企业、花农、基地发展花卉产业的做法相比,我们也有许多不足。主要表现在:
1.产业化水平低。云南花卉处于朝阳产业的成长阶段,尚未实现向专业化、标准化、适度规模化和集约化生产和经营的根本转变。生产规模小,缺乏专业化分工,产业链条不能有机衔接、协调一致。满足不了国际市场对鲜切花批量和品质的要求。
2.科技水平低。科技人才、技术、资金投入不足,缺少整合,缺乏有力的科技支撑体系,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市场竞争力的花卉新品种及相应的配套技术。适用技术开发不足,科技培训及推广体系尚未形成,广大花农大多由菜农、烟农、果农等转产而来,受专业教育程度低,缺少专业培训,致使产品科技含量低,市场竞争乏力。
3.市场营销体系不健全。市场发育程度低,多头竞争,分散对外,形不成统一的品牌,交易成本高。加上交通运输条件的制约,要实现出口导向,走向世界,抢占国际市场任重道远。
4.产业内部结构不尽合理。从立体气候资源开发利用的角度看,温带鲜切花一枝独秀,热带鲜切花、高山花卉和冷凉地区球根类花卉种球繁育生产发展缓慢。配叶植物在鲜切花总量中比例小。花卉产品的深加工及其他配套产业的发展滞后,直接影响产业提质增效。1
(三)产业发展条件
1.加快发展的条件已经成熟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以零关税为主的早期收获计划开始启动和我国加入WTO为花卉产业发展创造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云南花卉产业将直接面对全世界,特别是面对拥有17亿人口、GDP超过2万亿美元、贸易额达1.3万亿美元的区域性国际大市场。
—西部大开发、生态环境建设、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和精神生活质量的提高,为花卉产业快速发展提供了机遇。
—党中央、国务院的关心支持,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积极引导、扶持,云南花卉产业已具备全面升级发展的机遇和条件。
—随着经济发展,不断增长的消费需求已成为花卉产业发展的动力。花卉消费市场呈现高速扩张趋势,以高收入发达国家为主、发展中国家需求旺盛的全球性花卉消费热点已经形成。消费产品趋向高品质、多层次、多样化方向发展,花卉产品正在成为大宗国际贸易商品,有利于“云花”产品的规模、品种和质量优势的充分发挥。
—经济全球化为云南花卉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当前,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促进了新一轮经济结构调整和国际分工。国际花卉生产正由传统产区的发达国家向气候条件更优越、资源丰富、劳动力成本较低的新兴花卉生产国转移,国际花卉贸易主要表现为全球性流通和高度集中的区域性交易,为云南扩大产业规模,建设大辐射面的花卉交易市场提供了空间。
2.优越的资源条件奠定了发展基础
—气候资源。云南地处低纬高原,地形地貌复杂多变,海拔高差悬殊,形成了从热带到极地的七种气候类型,具有周年生产花卉的优势,同时在品种结构和上市时间调剂的余地很大。境内大部分地区气候温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日照充足,雨量充沛,无大的灾害性极端气候。特别是以昆明为中心的滇中地区更是四季如春,十分有利于鲜切花周年种植和均衡生产,是我国少有的鲜切花生产的最适宜区。花卉生产中用于调温和调光的成本仅相当于华北、华东、东北等地区的1/2-1/8。而且低纬高原地区冬季日照长,紫外线强的特殊的气候,使云南花卉着色艳丽,茎杆挺直,容易获得高品质的鲜花。滇西北地区气候冷凉,适宜种球的繁育和高山花卉生长。滇南地区热量条件好,热带鲜切花和观叶植物生长快,产量高。—土地资源。全省土地总面积为38.33万平方公里,其中耕地占7.42%。人均占有土地和耕地高于或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大大超过东部发达省区。适宜花卉种植的坝区耕地肥沃,土壤类型多,地租便宜,为花卉生产和引资提供了良好条件。
—劳力资源。2002年全省乡村劳动力1990.44万人,其中剩余劳力750万人,占总劳力的37.68%。劳动力充足加上地方特色花卉产区种植花卉历史悠久,积累了丰富的种花技艺和经验,使我省花卉生产有了低成本的优势。
—种质资源。完整的山地垂直气候带谱,复杂多样的环境条件造就了丰富多彩的植物资源。使得仅占全国土地面积约4%的云南却拥有1.6万多种高等植物。其中具有较高观赏价值的花卉达110个科、约490个属、2500多种。云南是花卉和园艺植物的主要起源中心之一,特别是滇西北和滇东南两大生物多样性中心,野生花卉资源种类十分丰富,为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种提供了种质基础。
3.广阔的花卉消费市场带来良好的发展商机
国际市场:国际上花卉消费以鲜切花为主,2001年全球花卉贸易量为400亿欧元,其中鲜切花为300亿欧元,盆花约100亿欧元。形成了欧共体、美国和日本三大花卉消费中心。今后随着全球经济发展,人均消费将呈上升趋势,据预测,未来5-10年,欧洲花卉消费平均增长4%,日本增长5%,美国约为9%,其他发展较快的地区和国家增长10%。尽管如此,欧洲(包括欧共体和俄罗斯)市场作为全球性花卉贸易中心的地位不会改变。亚洲市场
中,日本虽然目前花卉进口量仅占需求量的10%,但由于社会经济和自然条件等诸多原因,花卉生产有可能缩小,供不应求的局面将会持续。香港、新加坡是花卉的纯消费市场,也是出口花卉的航空中转地,东南亚的泰国、马来西亚及韩国等,虽然都是花卉生产国,但因气候上的差异,可与云南温带鲜切花形成互补性贸易。
国内市场:以北京为中心的华北市场、以上海为中心的华东市场和以广州为中心的华南市场,花卉消费呈上升趋势。此外,以沈阳为中心的东北市场、以武汉为中心的华中市场、以西安为中心的西北市场和以成都为中心的西南市场由于人口集中,区域辐射力强,有较大的开拓潜力,为花卉市场营销创造了条件。
二、云南花卉产业发展思路及目标
(一)发展思路
市场导向,科教兴花,发挥优势,突出重点,走跨越式可持续发展之路。
—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合理配置资源,高效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建设开放式国际化的花卉产业。
——以科技创新为支撑,引进和研发相结合,全面提高花卉产品质量、采后处理技术水平,促进产业升级和发展。
—树立现代花卉产业观念,以鲜切花(叶、枝)为重点,不断加宽延伸产业链,把花卉产业建成包括鲜花干花生产,花卉深加工、花卉种业,绿化苗木,观赏植物培育,花卉包装保鲜、加工储运、物流配送、园林器械、园艺设施、配套专用物资(基质、化肥、农药等)、科研教育、技术推广服务等功能完善的现代化大产业。
——按照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优化花卉产业区域布局,形成区域产业优势。发展产业群,完善产业链,提高云南花卉产业的整体效益和竞争实力。
——抓住机遇,深化改革,创新机制,走专业化、规模化、产业化、集约化、外向型的发展路子,依靠花卉龙头企业引导花农实行集约化经营,促进“云花”生产和销售与国际接轨,实现持续快速发展。
(二)发展原则
坚持开放式发展原则。实行民有民营、社会参与、招商引资(智)、多种所有制并存的发展方针。
坚持市场导向原则。实行宏观调控、政府引导扶持、花农和企业自主经营的发展道路。坚持优势利用的原则。追求花卉生产要素与自然资源及环境条件的最佳配置组合,优化结构,优化区域布局,以最少的投入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坚持科教兴花原则。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保护知识产权,不断提高花卉产业的科技含量。坚持效益优先原则。以提质增效为目标,大力提高单位面积的产出效益。实施扶优扶强战略,走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的发展路子。
坚持引进与创新并重的原则。实行自主创新与引进消化吸收相结合,博采众长,洋为中用,互惠互利。
(三)发展目标
1.总体目标:用20年左右时间建立起优势明显、特点突出、功能完善、运行高效的花卉产业体系;把云南花卉产业建成促进全省经济增长的新兴特色产业,建成促进农民增收和
推动农村小康建设的富民产业;把云南建成亚洲最大的鲜切花生产基地、出口基地和种球、种苗繁育生产基地,成为全国领先、亚洲一流、国际公认的世界鲜切花主要产区和现代化的亚洲花卉交易中心。
2.阶段目标
近期:花卉产业的发展为社会提供54万个就业岗位,带动12亿元产值的相关产业,让3万农户走上小康之路。初步建立起符合市场经济和科技发展规律的科技支撑服务体系和运行机制,按照自愿互利原则,引导花农和企业联合,走“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提高花卉生产水平。
中期:为社会再提供50万个就业岗位,带动20亿元产值的相关产业,再促进2万农户奔小康。
基本建成和完善包括技术推广和技术培训体系在内的科技支撑服务体系,基本建成物流网络体系;基本实现资源有效配置,优化产品结构与区域布局;开展机制创新,实行强强联合,走集团化发展之路,合理运用人员、资金、技术、物资、设备等各种资源,取得好的经济效益。开展品牌创新,增强市场竞争能力。
长期:2020年全省花卉总产值达到200亿元以上,占全国的五分之一。建成现代化花卉交易中心、价格和信息中心、实力较强的花卉工程技术研发中心。
三、云南花卉产业发展重点
1.产品开发重点
把发展鲜切花生产作为发展花卉产业的重点,把加强主要鲜切花的科技进步与创新摆在优先和重要的地位。
2.花卉种业发展重点
建立健全花卉种球、种苗和种子繁育体系。面向市场,以产业化的思路,把科研、生产、经营单位的力量集中起来,实行“育、引、繁、推”一体化经营新体制,实现产业化生产和经营。根据市场需求,积极开发草花、草坪用种的杂交制种,满足市场需求。
3.市场营销重点
市场营销的重点是培育消费市场和建立健全高效快捷的市场营销体系。做到供货数量、质量、时间三保证,树立云南花卉产销的良好信誉。以阶段性目标市场为导向,建立健全市场营销网络体系。建立以拍卖市场为主体,产地集散、物流配送与销地批发相配套的高透明度、大信息量、多层次交易、综合服务性强的流通营销体系,以流通促生产,形成与国际市场全面接轨的花卉物流体制。
4.科技研发重点
新品种的引进和选育;球根类花卉种球繁育技术的引进及研究;野生花卉资源保护、开发与利用;花卉采后加工、保鲜、冷储、包装、运输技术的引进与研究;花卉生产关键技术的引进与研究;花卉温室设施、设备及基质、化肥、农药生产技术的引进与研究 ;花卉产品深度开发利用技术攻关研究
第三篇:林业未来发展规划
1.根据森林河南5年内消灭宜林荒山的要求,以荒山造林为重点,实现无山不绿的目标;
2.与水生态环境改善相结合,以 河两岸为重点,对辖区内河塘沟渠周围进行绿化,实现有水皆清的目标;
3.与乡村振兴相结合,以国储林为切入点,做好镇郊森林公园建设,实现无村不美;
4.与脱贫攻坚相结合,以发展经济林为重点,助力脱贫攻坚; 5.与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抓好次干道生态廊道建设,提升乡村美丽。
无山不绿、有水皆清、四时花香、万壑鸟鸣,替山河妆成锦绣,把国土绘成丹青。
第四篇:出境种苗花卉生产经营企业注册登记
出境种苗花卉生产经营企业注册登记要求
为贯彻落实全国质量工作会议精神,确保进出境种苗花卉质量和安全,防止植物疫情传入传出,根据《关于加强进出境种苗花卉检验检疫工作的通知》(国质检动函„2007‟831号)文件要求,国家质检总局对出境种苗花卉生产经营企业实施注册登记管理,推行“公司+基地+标准化”管理模式。自2007年12月1日起,未获得注册登记的企业,不得从事出境种苗花卉生产经营业务。具体要求如下:
1、从事出境种苗花卉生产经营企业要建立种苗花卉种植、加工、包装、储运、出口等全过程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完善溯源记录,推行节能、节水、环保的生产方式,加强对有害生物的监测与控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病虫害发生与传播扩散。
2、从事出境种苗花卉生产经营企业要建立产品进货和销售台账,且至少保存2年。进货台账包括货物名称、规格、数量、来源国家或地区、供货商及其联系方式、进货或进口时间等,销售台账包括货物名称、规格、数量、输入国家或地区、收货人及其联系方式、出口时间等。
3、从事出境种苗花卉生产经营企业,应向所在地检验检疫机构申请注册登记,填写《出境种苗花卉生产经营企业注册登记申请表》(附件1),并提交相关证明材料。检验检疫机构对提交的申请材料进行审核,并按照第四条所列要求组织考核。考核合格的,颁发出境种苗花卉生产经营企业检疫注册登记证书,注册登记证书有效期3年。
4、注册登记的具体要求如下: 4.1出境种苗花卉种植基地要求:
(1)应符合我国和输入国家或地区规定的植物卫生防疫要求。
(2)近两年未发生重大植物疫情,未出现重大质量安全事故。
(3)应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包括组织机构、人员培训、有害生物监测与控制、农用化学品使用管理、良好农业操作规范、溯源体系等有关资料。
(4)建立种植档案,对种苗花卉来源流向、种植收获时间,有害生物监测防治措施等日常管理情况进行详细记录。
(5)应配备专职或者兼职植保员,负责基地有害生物监测、报告、防治等工作。
(6)符合其他相关规定。
4.2出境种苗花卉加工包装厂及储存库要求:
(1)厂区整洁卫生,有满足种苗花卉贮存要求的原料场、成品库。
(2)存放、加工、处理、储藏等功能区相对独立、布局合理,且与生活区采取隔离措施并有适当的距离。
(3)具有符合检疫要求的清洗、加工、防虫防病及必要的除害处理设施。
(4)加工种苗花卉所使用的水源及使用的农用化学品均须符合我国和输入国家或地区有关卫生环保要求。
(5)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包括对种苗花卉加工、包装、储运等相关环节疫情防控措施、应急处置措施、人员培训等内容。
(6)建立产品进货和销售台账,种苗花卉各个环节溯源信息要有详细记录。
(7)出境种苗花卉包装材料应干净卫生,不得二次使用,在包装箱上标明货物名称、数量、生产经营企业注册登记号、生产批号等信息。
(8)配备专职或者兼职植保员,负责原料种苗花卉验收、加工、包装、存放等环节防疫措施的落实、质量安全控制、成品自检等工作。
(9)有与其加工能力相适应的提供种苗花卉货源的种植基地,或与经注册登记的种植基地建有固定的供货关系。
(10)符合其他相关规定。
5、出境种苗花卉生产企业注册登记合格后,注册名单将报质检总局备案,并在网站上公布。自2007年12月1日起,未获得注册登记的企业,不得从事出境种苗花卉生产经营业务。出境种苗花卉实施产地检验检疫、口岸查验放行制度,来自未实施注册登记生产经营企业的种苗花卉,检验检疫机构将不受理报检,不予出口。
6、出境种苗花卉生产经营企业应对产品质量安全负责。我局将建立出境种苗花卉生产经营企业诚信管理制度,实行良好和不良记录。对伪造单证、逃避检验检疫、弄虚作假的企业、报检人或代理人,取消其注册登记资格、报检资格,并按有关规定予以处罚。
7、注册登记须提交的材料
(一)《出境种苗花卉生产经营企业注册登记申请表》
(二)企业资质(工商营业执照、企业代码证、税务登记证、进出口经营权、种子生产许可证、种子经营许可证)和实验室资质需提供相关复印件
(三)种植基地及加工包装厂需提供布局示意图以及主要生产加工区域、除害处理设施的照片;
(四)质量管理文件及相关记录复印件;植保员、质量监督员及企业实验室检测人员,需经培训合格并提供相应的证件复印件。
8、出口基本要求
(一)出境种苗花卉包装材料应干净卫生,不得二次使用,在包装箱上标明企业名称、货物名称、数量、生产经营企业注册登记号、生产批号等信息。
(二)不带输入国家和地区关注的有害生物,发现有害生物能进行除害处理的种苗花卉按要求进行除害处理确保不带有害生物,运输工具经过装运前杀虫灭菌处理。
(三)符合输入国家和地区关于此产品的其他有关规定以及双边协议的有关要求。
9、输往美、加、欧盟、日、韩、澳大利亚、新西兰的种苗花卉基本要求(根据资料整理):
(一)不带土;
(二)种植在离地50cm高的水泥平台上;
(三)出口前更换经过除害处理的新介质。
第五篇:庆阳市林木种苗花卉产业发展综述
***:庆阳市林木种苗花卉产业发展综述
庆阳市林木种苗花卉产业发展综述
***************
摘要:本文总结了近年来(2009年以来)庆阳市林木种苗花卉产业方面的新技术
及推进林木种苗花卉产业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和近年来新引进的林木种苗花卉适
生品种的栽培技术。
关键词:林木种苗花卉产业
林木种苗花卉产业是为大地增绿、场圃脱贫、职工致富、农民增收的绿色基础产业。目前我国林木种苗生产、经营、使用已经呈现出社会化、产业化、市场化的趋势, 发展林木种苗花卉具有重要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近年来,随着庆阳市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和大规模植树造林的开展,林业种苗、花卉产业得到快速发展,已成为我市的一项新兴产业。基本状况
庆阳市林木种苗管理工作以市林木种苗管理站为核心,以8县区种苗站和子午岭4个林业总场种苗工作专门力量为骨干,以市林木种苗检验中心为平台,全市35名检验人员为基础。此外,成立了“庆阳市林木种苗花卉协会”。
目前,全市有27个国有林场,国有县属苗圃总经营面积10,199.68亩,平均年出圃苗木2322万株;民营集体、个人育苗基地育苗面积2578亩,年平均产苗5643万株;国有林场苗圃经营面积8903亩,平均年出圃苗木11,373万株;现有林木良种基地两处,经营面积25,987.3亩,平均年产良种9250公斤;采种基地三处,经营面积14,850亩,平均年产种21,250公斤;基地供种率达85%。培育树种、花卉达70多个品种。庆阳市确定的刺槐、山杏、国槐、稍白杨、楸树、臭椿、文冠果、沙棘、油松、侧柏、小叶杨和华北落叶松等12个优良乡土树种发展较快,其每年造林育苗面积占全市的80%以上。“十五”以来,全市共调剂种子50万公斤,苗木20亿株,盆栽鲜花900万盆,年产鲜花9000万株, 年创产值2600万元,基本形成的8个种苗花卉交易市场,年交易额2000 万元,产业发展成绩喜人。“蒲棒”、“巍峨”无花果盆景和文冠果种子分别在国家和甘肃省花卉博览会上获奖。新思路、新举措的应用
2009年9月21日,第二届庆阳市林木种苗花卉协会会议召开,会议要求要转变思想观念,进一步增强抓好种苗花卉产业重要性的认识;要完善检测机制,逐步做到科学育种管苗;要加大执法力度,进一步完善以法治种治苗;要加强良种管理,不断规范良种体系建设;要抓好工程管理,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要整合资源优势,引导市场建设,全力推动林木种苗花卉专业化生产和规模化经营;要强化自身建设,为庆阳的绿化美化、生态文明建设做出新的更大地贡献。在会议精神的指导下,近年来,庆阳市各界人民在庆阳市领导的带领下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依托,按照“调整结构,注重质量,稳步发展,提高效益”的方针,进一步调整了林木种苗和花卉品种结构,加强了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和推广,扩大了林木种苗和花卉栽培面积,极大地丰富了庆阳市林木种苗花卉资源,有力地促进了庆阳林业建设,有效促进了庆阳市的经济发展。
为了推进全市林木种苗管理工作标准化进程,我市在全省率先完成了《庆阳市杨树苗期主要病害防治规程》和《庆阳地区油松种实害虫综合防治规程》两个地方标准的起草工作。为使地方标准更适合现代林业发展的要求,我市又修订了《庆阳市杨树苗期主要病害综合防治技术规范》,起草了《庆阳市油松种实害虫综合防治规程》、《庆阳市欧美杨107号和108号育苗栽培技术规范》和《庆阳市文冠果育苗造林技术规程》等地方技术标准,为全市林木种苗管理工作奠定了基础。
3发展成就
3.1引种推广
基于陇东树种资源相对偏少,大部分树种易染病虫害等方面因素的考虑,近年来全市积极引进在耐旱、耐寒、速生以及抗病虫害等方面优良的树种品系。首次从美国本土引进铅笔柏种子并应用小拱棚塑料育苗容器成功培育苗木2.6万株;用三年生容器苗营造示范林13亩,取得了良好的成果。特别是在种子低温层积处理、小拱棚容器育苗和推后造林时间等技术方面有新的突破,并通过技术鉴定。引种欧美杨107、108及110号进行选育推广,完成示范育苗830亩,示范造林24100亩,取得了良好的成果,成功引进廊坊杨、美国黑核桃、美国黑李子等用材、经济林树种,示范推广3万亩,为全市大面积推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基于我市育苗用种数量不足、种类偏少的现实,我市积极采取了全国良种产
区的林木种子选购调拨工作。其中包括刺槐、中槐、山杏、沙棘、油松、落叶松、云杉、白皮松等树种,累计拨林木种子15万公斤每批种子都达到国家二级以上质量标准,出苗整齐、产苗量符合标准要求,满足了我市“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和“三北防护林”等林业建设工程对林木种苗的需求。
3.2应用新技术
容器育苗、地膜覆盖育苗、遮荫网育苗、温室温棚育苗、ABT生根粉育苗、动力2003育苗等新技术在林木育苗中广泛应用,显著提高了出圃苗木的数量和品质。据初步统计,全市已累计完成油松、侧柏容器育苗21490万袋,地膜覆盖育苗34560万株,温室温棚繁育雪松、白皮松、楸树、仙客来、百合花等苗木花卉8700万株,ABT生根粉蘸根或蘸插条繁育油松、杨树等树种苗木5400万株,芽苗移栽育苗累计281.87公顷。在子午岭完成落叶松、樟子松遮荫网育苗7690万株,动力2003育油松苗6800万株。这些苗木的出圃将产生直接经济效益10277万元。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有力地提高了林场和苗圃的经济收入,也带动了林木种苗产业的大发展。
林木种苗的科学研究,是推动林木种苗事业发展的动力。我市先后完成林木种苗科研课题、标准和规划设计22项。其中包括《陇东黄土丘陵沟壑区容器育苗与造林技术示范推广》和《楸树优质苗木繁育试验示范》等多个科研项目,分别获甘肃省林业厅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获庆阳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1项。参与的《苹果精深加工及综合利用技术集成与产业化示范》国家级星火项目(2007EA860026)通过专家鉴定,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正在进行的林木种苗科研项目2个,都已完成了阶段任务。
林木良种是生态文明建设最基本的生产资料,是林业建设的重要物质基础。席忠诚指导推荐的中湾林场油松良种基地被确定为国家级林木良种基地,罗山府林场小叶杨良种基地被确定为省级林木良种基地;初审上报的刺槐、沙棘、柠条、华北落叶松、欧美杨107和108号、山杏、楸树、文冠果、油松采种林、山桃、小叶杨、宁县曹杏和三倍体毛白杨等14个树种(品种),被审定并公布为甘肃省林木良种,使全市良种使用率得到迅猛提升,目前已达到65%,高出全省15个百分点;可利用的林木良种也由原来的29个树种(品系),增加到目前的96个树种(品系);特别是油松和苹果的良种使用率提升较快,均已达到了85%以上。2010
年国家启动了林木良种补贴试点项目,经他多方争取庆阳有两个试点单位参与试点,落实投资120万元,占全省的20%。
2011年在浙江义乌举行的第二届中国国际林业产业博览会上,我市组团参展的86个产品中16个产品获奖,获奖总数位居甘肃省第一,其中赤诚富士、赛鲜九龙金枣(鲜)和曹杏脯、高原圣果沙棘原浆口服液、百里香地椒茶、油松种子6个产品获金奖,陇蜜富士、宁洲富士、华泰富士、甘旭富士、董志塬富士、曹杏、赛鲜九龙金枣(蜜)、维思特桂花杏脯、宁县薄皮核桃、正宁香玲核桃10个产品获优质奖。
3.3基础建设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种苗基地档次是我市种苗生产中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为此,我市积极争取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种苗基地建设投资项目,并完成了《庆阳市中心苗圃建设》项目,通过省林业厅和省发改委的验收,完成项目建设总投资789.91万元,其中中央投资619万元,投资效益显著。他还参与了甘肃中东部林木采种基地、林木良种基地和陇东黄土高原沟壑区苗木基地建设等工程项目的设计和主持工作,积极争取国家投资项目,完成总投资1480.46万元。建成林木良种基地2处、采种基地3处、苗圃基地10处,建成林木种苗质检站1处。苗木花卉年生产能力3.3亿株,产值1600万元,年生产种子5万公斤,产良种1.2万公斤。经过几年的建设,为全市生态建设的顺利实施夯实了基础。4 发展目标
为了充分发挥子午岭林区林木种苗产业优势,进一步扩大苗木培育规模,为全市造林绿化提供品种对路、数量充足、质量优良的林木种苗。根据庆阳市林业局长会议指示精神,结合各林场近年来苗木培育现状、土地资源现状等,通过反复讨论,由市种苗站承担的《子午岭林区“十二五”优质林木种苗基地建设规划》已制定完成,并已印发各场开始组织实施。
《规划》提出,“十二五”期间,子午岭林区育苗基地规模达到20000亩(其中:固定苗圃15000亩,临时苗圃5000亩),林木良种基地达到3750亩,采种基地达到11200亩,种质资源库1000亩,育苗用种统供率和种子质量报检率分别达到100%,良种使用率达到70%。重点抓好五项工作。一是扩大育苗规模。充分利用子午岭林区土地资源优势,在现有12151.2亩苗木基地的基础上,整合其
它可利用的土地资源,使全林区2012年固定苗圃达到12000亩,临时苗圃达到4000亩;2013年固定苗圃达到15000亩,临时苗圃达到5000亩;育苗面积稳定在20000亩。“十二五”期间,规划建立集中连片、树种多样、规格齐全的特色种苗基地10处,每处规模达到750亩以上。二是调整苗木结构。坚持造林、绿化和经济林苗木一起抓,不同规格和龄级苗木齐培育的原则,大力调整育苗结构,着力培育大规格绿化苗木,培育苗木的针阔树种比例控制在1:1;经济林苗木、常规造林苗木、城乡绿化苗木比例分别达到5%、30%、65%。三是建好良种基地。全林区建设重点林木良种基地5处,规模3750亩。四是建立采种基地。全林区建立林木采种基地7处,规模11200亩。五是种质资源库和机构能力建设。在连家砭、大凤川林场建设林木种质资源原地保存或异地保存库各1处,规模1000亩,使林区林木种质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各总场要加强林木种苗机构能力建设,完善基础设施,配备必要的质量检验仪器和管理设备,建立完善种苗信息网络和种苗信息调度制度,实现林木种苗管理与质量检验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整体提高林木种苗管理能力和水平。总结
近年来,庆阳市林木种苗工作在行业管理、引种推广、应用新技术等方面形成了较为完备的体系,为全市生态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