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种苗生产技术与管理措施论文

时间:2019-05-15 12:08:3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林业种苗生产技术与管理措施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林业种苗生产技术与管理措施论文》。

第一篇:林业种苗生产技术与管理措施论文

摘要:本文首先概述了林业种苗的重要性,其次介绍了当前林业种苗产业发展特点及工作方针,然后对林业种苗生产技术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最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林业种苗生产技术管理措施

1林业种苗的重要性

作为森林建设的基本以及保障,林业种苗不仅是一项公益事业,其还承担着以下几项历史使命:(1)负载林木遗传基因;(2)森林世代繁衍;(3)林业持续发展。在我国,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以及生态建设的快速发展,为充分适应当代林业建设的发展,对林业种苗也有了更严格的要求。要求种苗种植在满足数量的同时,还需满足产品多样化以及优良化的需求,并且实现高质量种植产品已成为我国林业发展的第一条件。为此,相关部门必须高度重视以及强化林业种苗事业,在林业发展战略中将生态建设作为核心内容,并将林业种苗作为基础,优先发展。随着我国相关法律法规的颁发,以及良种与技术的不断推广,林业种苗体系逐渐得到了完善以及提升,这为我国林业建设以及生态建设的长效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林业种苗产业发展特点及工作方针

2.1发展特点

当前我国许多地区均已形成林木良种基地,苗木繁育基地在我国许多省市也得到了普及,各繁育基地不仅能够帮助种苗进行繁育,还能够让各地区自行进行种苗繁育以及种植。如此一来,为林业培育种苗增大了范围以及空间,并且还能够为较为优质的种苗选择与其相适应的环境进行固定培育。相关统计显示,当前我国大多数地区均存在个体经营或者私人营业的育苗企业,私营育苗企业的存在促使我国林业的发展逐渐走向多元化,我国相关部门对私营育苗基地有着相应的资金鼓励,如此一来,不仅能够起到激励的作用,还能够促使私营培育企业在林业种苗繁殖中占领主导地位。近年来,我国林业品种逐渐得到增加,品种的丰富化促使优质苗品的占有率也逐渐增高,例如以下几种:(1)杨树品种NL-96;(2)杨树品种NL-895;(3)柳树品种J-795;(4)柳树品种J-799。,我国还引进较多新型育苗品种,例如金丝柳等,促使我国林业种苗的品种更加具备丰富化。

2.2工作基本方针

第一,林业种苗的发展需要良好的环境,因而需有效提升社会群体的法律意识,促使林业种苗事业能够依法决策以及守法行政,进而实现依法治种。第二,林业种苗的发展需将生产以及科研进行有效的结合,实现种苗由数量向质量的快速转变,并借助科学技术以及技术创新合理提升其科技含量,保证林业种苗的科学化以及技术化,促使其能够得到健康、长效的发展。第三,林业种苗的发展需完善相关管理机构以及组织协会,进而合理提升其社会化服务。林业种苗的过程包含生产、流通、消费和分配几个方面,建立以及完善相关机构是为能够在林业种苗的整体过程中提供最优质的服务。第四、林业种苗的发展需将实际工作作为出发点,将林业种苗作为重要产业,并通过各种不同的形式保证其能够实现产业化发展,进而使林业种苗能够实现专业化、多元化、标准化及一体化。

3林业种苗生产技术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3.1人才问题

林业种苗工作的顺利开展离不开大量技术型人才的支持,但是在现实情形中,人才缺乏的问题却十分严重。技术人员不够,就意味着员工每天的工作量都及其繁杂,无法保证工作质量,大大降低了生产技术水平,为林业种苗工作带来极大的损失,造成严重的后果。

3.2调研问题

在开展林业种苗过程中,应当做好调研工作,这样有利于对当地的实际情况做到全面的了解,在选育种苗时也能够做出科学的选择。但在实际情况中,却由于林业部门综合服务体系不够完善,各部门之间信息没有及时共享,导致了调研信息严重不足,影响在生产技术中的选苗育种。另外,在管理工作的开展过程当中,没有及时合理地安排工作人员进行调研,整个林业部门对于市场环境、市场需求都没有很好的了解,就无法保证种出来的种苗是否真的符合实际的市场需求,这会给林业种苗工作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同时也消耗了生产技术人员的精力,严重的还会对林业市场造成一定程度的混乱,带来诸多不良影响。

3.3资金问题

林业种苗的生产过程及其管理周期都较为漫长,在短期之内很难获取较大的经济收益,对于投资者来说存在着较大的投资风险,容易导致林业种苗工作开展中严重缺乏资金。资金不足就意味着专业技术型人才的工资待遇不高,容易造成人才流失,在招揽工作人员时也不易招收更多的优秀人才,这样给林业种苗管理也造成了一定的难度。另有很多投资者对于有关林业种苗的投资在认知上存在一定的误区,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投资金额的利用率,影响了种苗的管理措施,进而影响林业种苗连锁产业的发展。

4林业种苗生产技术与管理的应对措施

针对林业种苗的生产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林业部门要及时采取应对的措施,培养专业技术型人才,解决人才问题;加强林业部门之间的信息建设,解决调研问题;加大资金与技术支持,解决资金问题。

4.1培养专业技术型人才

专业技术型人才是提高林业种苗生产技术、完善林业种苗管理措施的重要因素,所以林业部门必须重视对于专业技术型人才的培养。要拿出资金,对林业种苗工作者进行专业的培训,提高其对于种苗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具体育种操作的熟悉程度,这样就能够为林业种苗生产技术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在对工作人员进行专业化培训的同时,也要注重招揽更多的优秀人才,才能保证林业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4.2加强林业部门之间的信息建设

林业部门之间应当加强信息建设,做到资源共享,才能保证对于实际的市场需求有详细的了解,时刻掌握市场动态。各林业部门之间可以构建专门的网络平台,用于信息共享,这样就能够将市场动态时刻掌握在手中,进行选苗育种时也能做出正确的选择,保证林业种苗工作的顺利开展,推动林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4.3加大资金与技术支持

为了保证林业种苗工作顺利进行,林业部门加大资金的投放,用于林业种苗发展。另外,国家在政策上也可以提供一定的优惠,在政策上给予一定的支持,还可以与相关单位合作,进行资金筹集,发动社会公众的力量,不仅能够筹集足够的资金,还能够起到很好的宣传作用,解决林业种苗的资金问题。5结语总之,林业种苗在保护、发展林业资源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也能够提高造林绿化的质量,起到保护环境的作用,所以各地林业部门都应当重视林业种苗,克服生产技术和管理措施中存在的问题,这样才能保证林业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也保证了林业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任丽敏.浅谈林业种苗管理措施及生产技术[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3):189.

[2]王梅芳.浅谈林业种苗管理措施及生产技术[J].大科技.科学之谜,2014(5):240~241.

第二篇:林业种苗管理生产技术要点分析论文

在林业建设事业不断发展,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的背景下,各种因素导致种苗死亡的机率在逐渐下降,种植造林的成活率逐渐上升。但是,在林业种苗管理过程中还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严重影响着当前林业生产发展。本文结合林业种苗管理生产技术的现状,提出几点合理的建议:

一、良种采集与管理

在育苗造林过程中,林木种子是最基本的材料,所以为了培育壮苗,促进林木速生、丰产,便需要结合实际情况选用良种。所选择的良种需要具备下列两个条件:一是遗传品质优良;二是种子品质优良。其中,良种的遗传品质优良主要是指培育出来的林木具有丰产、优质、抗逆性较强的特征;种子品质优良主要是指林木种子颗粒饱满、发芽率较高、发育健全、生命力较强、抗病虫害能力高等特征[1]。通常进行林木良种生产主要包含下列几个程序:选育和建立林木良种基地——采集林木种子——加工调制林木种子——精选、检验和品质鉴定——种子入库储存。在采集良种的时候,应该尽量选择生长速度较快、发育健壮、树干态势好、材质优良的母树。同时,应该准确把握树木种子的成熟期和合理的采集期,以免采集过早而导致树木种子尚未成熟,而出现发芽率较低的现象;采集过迟,又常常会导致树木种子自然脱落,而增加收集良种的难度性。当果实采集完毕之后,应该立即采取合理的处理和储藏措施,有效保障树木种子的品质。

二、造林地的管理

在林木种苗管理生存技术中,应该强化造林地管理。其中,首先应该根据林木的实际需要选择合理的造林地,及时清理造林地中的杂物;其次,严格按照林业生产的要求,全面做好林木种植的树穴挖掘及植株行距控制工作。当造林季节到来时,则需要及时做好林木苗的起苗工作,准确合理的划分林木苗的等级。其中,由于I、II级苗木具有较强的抗病虫害能力且生长状况较好,所以在进行造林的过程中应尽量选择I、II级苗木,以保障林木苗的生长存活率;最后,在栽树的过程中应该尽量让林木苗保持较好的舒展性,对裸根的苗木采取打浆措施,并根据苗木的生长需求浇足量的定根水,踩紧穴头[2]。

三、幼苗抚育技术及管理

1、林木发芽期管理

通常情况下,需要不定期检查林木种子的发芽状态,当种子的发芽率达到了70%以上时,便可以慢慢的将覆盖于林木苗床中的草揭开;当种子的发芽率达到了98%以上,便可以将上面覆盖的草全部去除。

2、苗期管理

所谓苗期主要是指种子发芽之后,而这个阶段的苗木抗逆性较差,所以在这个时期内应该在早晚对苗木进行补水。其中,在夏季的时候,应该为林业种苗生长的苗床覆盖上遮阳网,有效避免树木林苗遭受到阳光的直射而受到伤害;在苗期管理的过程中,应该根据幼苗的实际生长情况,及时做好补苗和间苗工作,促使苗木能够生长的更加整齐。通常在进入到秋季之后,林业管理人员则不能够给幼苗灌溉大量的水,也不能够施加氮磷肥,保障苗木的根部能够正常生长;在冬季,便需要林木管理人员做好苗木的防寒工作,避免苗木受到严寒天气、气温变化等因素的影响,促使幼苗能够正常生长[3]。

四、壮苗培育与管理

1、壮苗应具备的条件

所谓壮苗必须具备粗壮的苗干,且苗木地径和苗木的高度比值应该保持合适,整体树干通直;具备较为发达的根系,侧根较多,保障树干具有一定的高度,且主根无弯曲现象;树木顶芽较为健壮,枝叶繁茂、色泽正常,无任何病虫害现象和机械损伤现象。

2、壮苗的标准

在壮苗培育与管理过程中,应该严格按照壮苗的条件,着重以苗高和地茎为主要指标内容,合理的将苗木的质量进行划分。尽量在造林过程中使用壮苗,从而保障林业更好的发展。

3、培育壮苗的方法

林木种苗的培育程序主要是指:苗圃的建立——圃区划分——土壤管理——施肥——播种育苗——移植育苗——苗期管理——灾害防治——苗期调查与出圃。林木壮苗的培育方法主要涉及到播种、扦插、嫁接和容器育苗等。其中,具体是指:

(1)播种育苗:在苗圃管理过程中,播种育苗是最常用的育苗方法,其关键技术主要包括:选择深厚肥沃的土壤、排水性较好、临近水源且光源充足;全面施行整地措施;精心挑选林木种子,合理把握播种量;强化林木壮苗期的田间管理;

(2)扦插育苗:在苗木培育过程中采用扦插法能够有效保留母树生长较快且发育良好的特点。扦插法主要适合应用于母树较少,且所结的果实较少的情况下。同时,也适合应用于种子育苗技术较为复杂,而苗木的营养器官再生能力较强的树种培育下。其中,扦插法根据树木的木质化程度,又可以合理的分为硬枝扦插、嫩枝扦插和根插几类;

(3)嫁接育苗:所谓嫁接育苗主要包括劈枝、切接、皮下接和芽接几种方法。通常情况下,对于苗木种子较大的可以采用苗芽嫁接。嫁接的过程中接穗和砧木的嫁接状况直接关系到林木苗的嫁接成败。其中,在嫁接过程中应尽量保持砧木平滑,并且在嫁接进接穗与砧木形成层至少应对正一侧;

(4)容器育苗:采用容器育苗应该在播种之前应采取催芽措施,一定程度上节省了树木的培育种子,缩短育苗时间,而增加造林的时间,能够有效控制好树木苗木的生长质量和规格,增加苗木的成活率。同时,能够有效避免裸根苗和带土移植造林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

五、结论

总而言之,在整个林业发展过程中,林业种苗管理是一个基础环节,直接关系到整个林业的健康发展。但是,林业种苗管理生产并不能够一蹴而就,而是需要长时间的积累,需要更多林业工作的努力。本文通过分析林业种苗管理生存技术要点,对提高林业种苗生长率,促进林业更好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杨文忠,康洪梅,向振勇.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保护的主要内容和技术要点[J].西部林业科学;2014(5):24-29.[2]丁立娜.海尔特兹树莓的栽培技术要点[J].防护林科技;2015(1):109-110.[3]段玉凤,郭彦,金钱荣.核桃子芽培育及嫁接技术要点[J].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2014(4):56-57.

第三篇:林业资源管理可持续发展措施论文

1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讨论

林业在生态环境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树木可以净化空气、涵养水源、阻隔风沙、固结土壤,从而改善生态系统,树木也是人类生存所必须的资源之一,因此,对林业的保护是十分有必要性。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经济已经不是人类单一追求的东西,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才是目前的主题趋势,是人类所面临的共同话题。要避免出现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发展现象,一旦环境遭到破坏,人类的发展必然会受到极大影响。人与自然需要和谐相处,只有促进了二者的共同进步与繁荣,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发展。在如今的陆地资源上,森林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林业属于再生资源,要注意做好林业资源的发展工作,为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林业保护管理所面临的问题

2.1林业改革阻力较大,相关法规条例不健全

十八大后,政府明确了林地的经营权要下放到个人农户,要把林木的经营权落实到个人,还要确保农民的主体地位,让农民能够全身心投入到林业管理与经营中。但在实际的政策落实中,往往由于缺少足够的资金与技术支持,再加上个别部门与单位办事不利,导致很多地方出现了林权过度集中和农民失去了林地使用权等不良现象,很多地方出现了林权的纠纷案例,使得我国的林业经营与发展出现了较大阻力。由于改革还处在初级阶段,无法一步到位,使得很多育林的农民积极性得不到提升,政策没有吸引力,也使得林业的保护管理难以取得进展。

2.2生态公益林的补贴不到位

生态公益林是林业中一个较为特殊的项目,是为改善我国生态环境而专门设立的,为了发挥其最大功效,需要得到专门的管理与保护。对生态公益林的保护与管理,往往要投入更多的补偿资金,用来雇佣专职的管护人员、补给国有林业单位,还要拨出部分款项补植公益林苗木以及林木的抚养等。生态公益林在林业的可持续发展中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然而如今的生态公益林在发展的过程中还面临着诸多问题,例如,很多生态公益林的资金落实不到位,资金管理不够规范,在拨款使用方面也存在着诸多的漏洞,都对林业的发展造成了阻碍。究其原因,主要是对生态公益林的政策宣传力度不够,林农没有足够的管理意识以及目前政府部门对生态公益林的补偿力度偏小,难以满足林农的需求,从而影响了林农的生产积极性。

2.3乱砍滥伐现象频发,监管机制不够

乱砍滥伐一直以来都是林业保护工作所面临的首要敌人,个别不良商贩为了自身的利益,违法潜入林区乱砍滥伐树木,尤其是偷盗一些品种珍贵的树木,对林业造成了无法估量的损失。乱砍滥伐对林业的危害较大,不但破坏了生态平衡,对林业的可持续发展也造成了巨大影响。相关的监督力度不够,导致乱砍滥伐现象没有得到本质的缓解,有的地方还由于人为的失误,造成了森林火灾现象的发生,对林区造成毁灭性的打击。

3林业资源科学管理的措施

3.1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严厉打击乱砍滥伐行为

想要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尽可能减少人为的破坏。地方政府需将森林的覆盖率作为一项硬性指标来对待,按照相关规章制度制定的标准进行定期或者是不定期的检查以及抽查。一旦出现了乱砍滥伐等违法违规的行为,要严肃进行处理,尽可能减少林地的损失。对于林地的外包要落实责任制,明确林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限额林地的开采,避免发生过度开采的现象。推动林业资源集约化发展,提高林业管理力度,防止出现林业资源使用不合理的现象。

3.2科学合理的经营林业

在实现生态环境效果改善的同时,还能保障林业实现稳定的经济收入,需要引入科学合理的管理理念对林业资源进行管理。林业的发展潜力巨大,林农可以通过林业资源的管理实现自身经济的发展,政府与部门要积极落实将相关补贴政策,增加林农收入,调动林农的积极性。还要从环境方向入手,通过对林区的资源开发,努力挖掘林区的旅游资源,进一步提升林区资源的经营能力。进一步整合林业资源,吸引更多的游客,强化林区的经济效益。适当改变林业的树种结构,引入更多的花卉品种,开拓林业市场,进行集约化经营,打造自己的林业品牌。

3.3保护林区的覆盖率,建立全面的林区监管体系

由于乱砍滥伐现象频发,使得很多的林地面积在不断缩小,很多林区逐渐变成荒地,造成林业资源递减,而林业资源的减少会对该地区整体的生态环境带来巨大影响。做好林区资源保护工作,林木开采务必要持有专业部门颁发的林权采伐证。建立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严厉打击乱砍滥伐行为,对于失职行为依法追究责任。对一些低产林适当进行改造,引入全新的树种,提升林区的覆盖率。保护林草资源,实行禁牧、禁垦、禁樵等措施,推动荒漠的生态环境优化发展。建立严格的监督检测系统,对林区实现24小时全天监控:一方面可以实时掌握林区的动态,防止乱砍滥伐与森林火险的出现;另一方面还可以有效观测树木,实现对该林区生态系统的全面了解。

4结语

实现生态系统的平衡以及环境的保护,需要对林业资源进行科学系统的管理,制定林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做好林业资源的保护工作。与此同时,加强林业资源的管理力度,做好林地采伐工作的安排及控制,加强林木防虫等,提高林业区的防火力度,避免毁林等恶劣现象的出现,全面落实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参考文献

1刘代汉,黄寿昌,郑小贤等.国有林场森林资源可持续经营趋势研究[J].林业资源管理,2004(6)

2金京梅,朴日男.论如何加强中国林业资源管理的发展与研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19)

3李福祥,林文树.对可持续森林资源管理的探讨[J].森林工程,2005(5)

4莫淑君.森林资源管理与生态林业的发展[J].吉林农业C版,2012(4)

5陈敏,黄春艳,李芳莉等.森林资源管理与生态林业的发展[J].农业与技术,2012(12)

第四篇:农业生产技术与管理

浅论三农问题

“三农问题”是指农业、农村、农民这三个问题。中国作为一个传统农业大国,农业和农村的可持续发展,直接影响着全国人民生活质量的改善和提高,也关系到国民经济发展全局和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三农问题的核心是经济效益问题,要解决三农问题就必须提高经济效益。而影响经济效益的条件和因素有很多,集中体现在资源、资金、技术、生态等硬件条件和体制、制度、市场等软环境因素诸方面。解决三农问题无疑是一项长期国策,要提高农业的经济效益,就必须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突破各项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制约。“三农问题”的有效解决,有利于三农建设,促进农业的发展,改变农村经济结构,提高农民收入,改善人民生活。我们要走一条“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可持续发展”得弄农业之路。

实际上,这是一个从事行业、居住地域和主体身份三位一体的问题,但三者侧重点不一,必须一体化地考虑以上三个问题。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三农问题”关系到国民素质、经济发展,关系到社会稳定、国家富强。“三农问题”独立地描述是指广大乡村区域,只能以种植、养殖生产业为主,身份为农民的大部分国民的生存状态的改善与产业发展以及社会进步问题。系统的描述是指21世纪的中国,历史形成二元社会中,城市现代化,二、三产业发展,城市居民的殷实,受制于农村的进步、农业的发展、农民的小康相对滞后的问题。中国的国民经济发展潜力巨大,且不论质的提升,仅从量上考察,中国的重大经济问题都依赖于农村、农业,农民问题的突破。“三农问题”实质是城市与农村发展不同步问题,结构不协调问题。“三农问题”的合理解决,将有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农村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农业生产力有了很大发展,农业产业结构有了很大改善,农村贫穷落后的面貌有了较大改变,但是中国农业和农村面临的问题仍很严峻。

(1)农业自然资源短缺,人均耕地少,部分地区水资源缺乏,水土流

失严重,土地资源受到破坏,耕地逐年减少。

(2)农村经济欠发达,农民平均收入不高,很多贫困地区农民生活困

难,农村人口增长快,文化水平低,农业剩余劳动力多。

(3)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尚低,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差,农业生产率常

有较大波动。

(4)农业经济结构不合理,种植业所占比例大,农业投入效益不高,农业生产成本大。

(5)农业商品化程度不高,农产品市场缺乏规范化的秩序,价格不合理影响农民生产积极性。

(6)农业污染日愈严重,受污染面积不断扩大,土地退化严重,自然

灾害频繁。

(7)农业资金投入少,农业科学技术水平低。

(8)农村幅员广阔,人口众多,经济相对落后,农民生活水平不高,再有中国农村经济地域上极不平衡,农村生态形势严峻。

(9)农业人口比重大,国民受教育素质普遍不高,技术普及率及利用

率低。

鉴于以上的压力与挑战,《中国21世纪议程》指出:“中国的农业与农村要摆脱困境,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其目标是:保持农业生产率稳定增长,提高粮食生产与保障食物安全,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改变农村贫困落后状况,保护与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合理、永续地利用自然资源,特别是生物资源和可再生资源,以满足追年增长的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的需要。”为实现这一目标,应采取的对策有:

(1)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综合管理,建立综合管理体系,加强农业

和农村管理部门与环境管理部门及其他相关部门的协调行动;并将其纳入市场经济体制,运用涉农的战略规划和政策法规进行评估调整;开展多形式的可持续发展农业试验工作;建立和健全多功能、全方位、相对独立的农业和农村可持续发展的信息系统。

(2)加强食物安全与预警系统,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建立粮食生产

基地;建立健全的国家粮食储备制度与食物安全预警系统;掌握国内市场动态,充分利用国际市场,调剂国内食物余缺。

(3)调整农业结构,优化资源和生产要素组合,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发

挥资源优势,调整农业结构,形成结构合理的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的大农业格局。

(4)提高农业投入和农业综合生产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强

水利建设投入,推广机械使用,扩大化肥生产能力,增加农村能源开发利用的投入。

(5)农业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加强农业环境管理

体系和农业环境检测体系的建设,建立健全农业资源和环境数据库,实现全国农林牧副渔业生态环境和产品质量的监测与信息传递。

(6)发展可持续农业的科学技术,研究推广提高农业投入物质利用效

率高的技术,提高化肥和灌溉水利用率,提高农业机械、油、电的利用效率;从财政、设备和试验手段方面给予支持,积极推动可持续农业技术的研究和开发。

(7)发展乡镇企业和建设农村乡镇,加强乡镇企业规划、管理、指导、监督、协调和服务工作,依靠科技进步,改善产业结构,是乡镇企业走上高效、节能、无污染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增加教育投入,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制定农村企业发展建设规划,逐步形成现代化的农村乡镇中心。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软性要素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三农建设,关键是从人的方面彻底改变农村传统、落后、封闭的生产生活方式,使农村基层干部有能力为村民提供完整、高效的公共服务;农业企业生产经营者能够具备现代企业家的风范,运用现代企业制度与标准去经营管理农业企业;农民能够进行科学种田、现代化养殖,能够适应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要求,并改变传统的农村生活方式,追求干净舒适的生活环境,为实现三农建设目标提供保障。

三农建设可持续发展既要有利于农村、农业和农民从根本上摆脱困境,又要有利于推动城镇化、工业化和现代化持续、健康发展。三农建设需要全社会的支持,三农建设的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农村经济社会组织管理模式与城镇地区接轨;农业发展与现代工业、现代服务业接轨;农民生产生活方式与城市市民接轨。健全农村区域政策体系、制定科学规划、建立农村经济、社会、环境良性发展机制,是实现三农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与保障。建设新农村的模式与途径可以有多种选择,但减少农民数量,提高农村资源分摊比例与利用效率;加速城乡之间和三次产业之间的有机融合,将农村地区纳入国民经济社会体系;培育新农村建设主体的现代理念,完成职能特点转型等是现阶段新农村建设可持续发展的核心任务。

第五篇:种苗生产论文

《园艺种苗生产》课程论文

芦笋的育苗技术

学生姓名: 所在学院: 专 业: 学 号:

中国·大庆 2013年 12 月

摘要:正芦笋又名石刁柏、龙须菜,属百合科天门冬属的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通常以人工培植后采收的嫩茎为食。种植1次可连续收获10~15年,在管理好的基础上,寿命可达20年。近年来,芦笋无论在国际市场还是在国内市场,都十分紧俏、供不应求,备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目前,我国芦笋生产发展迅速,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已成为一种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特种蔬菜。

关键词: 芦笋 育苗移栽 石刁柏 天门冬属 发展前景 龙须菜 草本植物 人工培植 百合科 特种蔬菜

芦笋质地细嫩,营养丰富,是一种名贵的蔬菜,由于芦笋肉质洁白细嫩,口味香郁,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无脂肪,清鲜爽口,因而盛行世界各国。经常食用对心脏病、高血压、心率过速、疲劳症、水肿、膀胱炎、排尿困难等病症有一定的疗效。同时芦笋对心血管病、血管硬化、肾炎、胆结石、肝功能障碍和肥胖均有益。目前市场上的绿芦笋售价基本上在每市斤8元以上,种植芦笋市场前景好,效益高。

一、育苗地的选择

育苗地要选择土质疏松,土壤肥沃,透气性好的壤土或沙质壤土。为避免病虫害的发生,前作是林地或葱蒜等,与芦笋同科作物的地块不宜作育苗地。同时,还要具备水浇条件和便于排水。

二、整地施肥

选择土壤疏松,肥水条件好,透气性强的土壤或沙壤土,翻地25公分,整畦,育苗,每亩芦笋需育苗地:种植白芦笋20平方米,种植绿芦笋30平方米,施复合肥3--4斤,施腐熟有机肥,土肥比为8:2。

三、育苗时间与方法

根据气候条件不同,胶东地区以3月25号--4月1号左右进行弓棚育苗,如果晚上用草帘覆盖,可提前10天育苗,育苗期间应确保晚间温度 不低于5摄氏度。

234-

下载林业种苗生产技术与管理措施论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林业种苗生产技术与管理措施论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林业育苗技术及苗期管理措施探讨论文

    1林业育苗发展的现状根据调查数据分析显示,我国的育苗发展技术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滞后性。主要原因是在于我国林业育苗依旧采用传统的育苗技术和育苗方式,使用塑料袋把......

    林业树木栽培技术管理措施论文

    1研究林业树木栽培技术的重要意义林业树木的栽培是我国生态环境保护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林区树木的种植与生长不仅影响着地区的经济建设水平,还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关键环节。据调......

    XX县林业花卉种苗发展规划

    XX县2012~2015年林业花卉种苗项目规划 近年来,随着国家加大对林业的投入,我县林业建设得到大力发展,森林资源总量和质量有了显著提高,林业产业骨架已基本形成,林业产业发展迈上了......

    安全生产技术组织措施

    安全生产技术组织措施1、安全生产组织措施 (1)、建立以项目经理为首的各班组参加的安全体系与管理网络,安全保证体系。 (2)、建立、健全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责任到人,各项经济承包......

    林业专项资金管理探讨论文

    近年来,安徽省林业厅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及国家林业局的有力指导下,积极谋划和推进林业“双增”行动,决战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推动全省林业向高质量、可持续方向发展;坚持改革创新......

    林业资源的保护与管理策略论文

    摘要:森林资源对于国家的各项经济生产都有着直接的影响,在近几年的快速发展中,需要森林管理人员加大林业资源的保护与管理,提高森林营林建设质量,实现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协......

    林业论文

    加强生态经济林建设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 ——太谷县红枣经济林发展调查研究报告 【摘要】加强生态经济林建设,提高森林综合生产能力,调节生态环境的整体功能,充分发挥森林效应和......

    云南省林业种苗工作总站(推荐阅读)

    云南省林业种苗工作总站 云南省林木种苗工作总站成立于1964年,是省林业厅下属的差额拨款事业单位。主要工作职责是履行全省林木种苗行业管理和种苗行政执法的职能,承担全省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