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林业政策与法规论文
林业政策与法规论文
班级:林学11-1 学号:110114132 姓名:游韩莉
论文题目:浅谈乱砍滥伐及其防止对策
浅谈乱砍滥伐及其防止对策
摘要:近年来,一些单位和个人受经济利益的驱使,乱砍滥伐案件时有发生,尤其是在林木价格回升,木材经营开放以后,案发率明显提高,至使森林植被遭到严重破坏,林正资源管理工作面临严重威胁。国家各级政府及其林业主管部门非常重视制止乱砍滥伐,也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和对策。乱砍滥伐现象却屡禁不止,得不到有效的控制。经过归纳分析,浅做分析。
关键词:破坏森林资源
乱砍滥伐
成因
防止对策
一、乱砍滥伐的成因
一切涉及违反《森林法》和有关采伐条例并可能带来不合理利用的森林采伐行为统称为乱砍滥伐。显然,为实现森林的合理可再生持续利用,必须遵循采伐量不超过生长量的原则。否则是森林资源出现赤字就是乱砍滥伐。为执行森林采伐的法规,采伐数目必须申请采伐许可证,提出有关采伐目的、地点、树种、面积、蓄积、更新方式等的报告和设计书,采伐者按采伐许可证和规划设计书进行采伐,违背采伐许可证进行的采伐视为乱砍滥伐,一般地说,以上两种的判断标准是一致的。
若两者发生矛盾,则需要林业部门权衡得失,在做决定。必须指出,凡砍伐他人所有或经营的林木的偷看滥伐,无论方式如何,数量多少,都可归入乱砍滥伐范畴。从法的观点看,无论何种乱砍滥伐都属于违法行为,或触犯《森林法》或同事触犯《森林法》和《刑法》。
造成乱砍滥伐的原因可以归纳为一下几点:
1、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建设规模扩大,木材需要增加,价格回升,一些木门和群众不顾国家利益,急功近利,非法收购,运输木材,给一些盗伐、偷运销账提供了市场,客观上助长了乱砍滥伐的歪风。
2、有的地方对保护森林、发展林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没有考虑加强森林资源保护与管理的需要,随意摒弃了基层林业行政事业单位,并削减经费,搞创收,使资源和林政管理队伍人心浮动,力量削弱,严重影响了林业行政执法。
3、对制止乱砍滥伐工作抓得不紧,执法不严,打击不力。一些重大案件由于存在地方保护主义,得不到当地政府和公、检、法部门的支援与配合,以罚代刑,压案不办,使犯罪分子得不到应有的惩罚。
4、有关部门配合不好,放弃职责,木材经营加工单位泛滥,管理混乱,无证运输,闯关冲卡等非法运输木材的现象加剧,直接扰乱了木材流通秩序,导致了乱砍滥伐。
5、一些人对现有的法律理解不深,认识不到位,错误的认为山是自家的山、树是自己栽的,砍几棵树自己用用算不了违法,尤其是对房前屋后、田头地旁的零星数目可以不批,这是农村林农在认识上出现的普遍的误区。
6、有些管理人员管理失职,在办理砍伐审批手续时不按规定办事,随意表态。有些单位打着为集体办公益事业的幌子,如修路架设高压线工程,因缺乏资金,让受益人上山砍树,造成了乱砍滥伐。
7、信息建设不完善,致使有的案件不能在发生的第一时间获得信息。法律本身也不够完善。
以上都会导致乱砍滥伐的主要原因,当然还有诸如措施不得力,工作不到位,责任分担不明确,执法人员法律意识不强,执法水平不高等因素。
二、对乱砍滥伐林木应采取的措施
目前,国家各级政府和林业有关部门对乱砍滥伐现象日益关注,乱砍滥伐现象也逐步改善。但是,我们必需认识到新形势下,仍面临着乱砍滥伐的严峻挑战,如果这股歪风邪气不刹不住,资源林政管理依然十分困难。林业生产建设的大好形势就会遭到根本性的破坏,维护生态平衡,振兴林业经济就没有希望了。所以,我们要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实行综合治理,坚决制止乱砍滥伐,保护好森林资源,切实做到以下工作。
1、提高各级领导和政府对保护森林资源的认识。森林资源保护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必须通过资源林政来管理来实现。资源林政管理是政府重要的行政管理手段之一,在新形势下,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各级政府要把资源林政管理当做政府行为来抓,认真分析资源行政新情况,新问题,召开专门会议,研究对策。要实行林业部门和各级人民政府双重监督的领导干部保护、发展的森林资源任期目标责任制,实行考核,赏罚分明。保护发展森林资源,制止乱砍滥伐,应当作为各级领导,特别是县级领导的重要任务,切实负起责任,采取有力措施,全面加强森林资源和林政管理工作,做到既要加快造林步伐,全面完成造林绿化既定的目标,又要把森林资源规划好保护好。
2、深化林业经济体制改革。实现林业经济一体化,使林业经济实现自我循环,尽快建立和完善林价制度,使营林阶段的投入尽可能的得到足够的补偿,并能有一定的积累以利扩大在生产,提高林业部门内部的造血功能,从而可以从根本上避免林业企业为自身生存所迫的集团式乱砍滥伐。积极引导林农以个体、零星经营“两山”逐步转向国群联营,股份经营等规模经营,走集中的道路,走联合的道路,四体制更符合林业的特点。
3、强化林业行政管理的职能,稳定林政经济管理机构和队伍。坚持凭证运输木材运输检察监督制度,切实加强木材流通管理。国家应该下决心纠正对林业的“重取轻予”政策,裁剪林产品种不和理的税收,适当降低一些林产品的税率,让林业有一个“休养生息”的时期。修订完善现有的《森林法》,加重对乱砍滥伐的处罚,加重对挑起山林纠纷,对毁林事件为首分子的量刑,加强对企业乱砍滥伐的处罚。着实完善《森林法》的配套法规。
4、严肃执法,以法治林。各地要认证贯彻执行森林资源和林政管理的各项政法令,加强和完善林业行政执法工作,建立健全执法监督制度。林业主管部门要和当地公检法部门紧密配合,由政府带头开展打击乱砍滥伐的专项斗争工作。明确岗位职责,实行责任追究制。加强执法队伍建设,提高民警破案能力。
5、开展宣传教育,统一思想认识。从根本上说,国有林的保护没有当地人的支持和配合是不可能的。要运用通俗有效的方式,加大宣传力度,讲究宣传效果,既要持之以恒,又要有氛围。要教育干部群众摆正森林资源与发展经济,群众致富的关系。临朐的广大干部要协调一致,统一认识,帮助群众因地制宜地开展多种经营,解决好群众增收问题。
总结
乱砍滥伐会导致水土流失,臭氧层变薄,生态不平衡,沙城暴泥石流等时有发生,如果乱砍滥伐不能制止,就不能从根本上治理这些问题。无论是雾霾天气也好,空气质量不好也罢,要打造宜居中国,就要加大对林业的重视。
当下,林产品价格回升,许多经营者盲目追求经济利益,忘却国家集体利益。要知道,要先有了赖以生存的生活环境,才能追求经济上的腾飞。要不然,现在所有的利益,以后都将为恢复环境而付之东流。
要做好防止乱砍滥伐现象,必须要在认真分析其内在、外在原因,以及在经济以及非经济上的原因。以政府、个人、集体为对象,从基层开始做起。最后在不破坏环境的前提下,合理开发林产品,开拓林业经济价值。
参考文献
1、《胡乱滥伐林木,法律给予严惩》 黄品 湖南林业 2009-10-05
2、《乱砍滥伐,雪上加霜》冯杰、刘海民 农村工作通讯1999-05-05
3、《制止乱砍滥伐要实行综合治理》春晓 内蒙古林业 1994-02-10
4、《乱砍滥伐现象浅析》 唐金生 华东森林经理 1996-02-15
5、《乱砍滥伐何时休》 护林 农村天地 1997-10-10
6、《融水县乱砍滥伐频发原因及其对策》梁凌林 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 2012-05-15
第二篇:学前教育政策与法规论文
《学前教育政策法规概论》
课程论文
浅谈幼儿园常见安全事故类型及处理办法
【摘要】:幼儿园的安全工作是幼儿园的重要内容之一。安全事故轻则扰乱幼儿园的正常的工作,重则危及幼儿的人身安全,因此要切实加强幼儿园的安全教育,提高幼儿和教师的安全防范意识,做到安全工作常抓不懈。在事故发生后,要理性分析出现安全事故的责任归属,努力将伤害和损失降到最低。
【关键词】:安全事故 幼儿园 安全教育 案例分析 责任归属
宝宝在幼儿园发生意外安全事故,是妈妈觉得堵心,幼儿园老师觉得棘手的事情。虽然谁都不愿遇到这个问题,但是一般的碰伤、摔伤等(对宝宝的身体造成的伤害不是很严重的事故),在幼儿园里还是时有发生。最好的老师可以保证教学几十年从没有被家长投诉的现象,但不敢保证几十年教学她所教的孩子里没有被磕、碰的。
安全教育是幼儿园最重要的常规工作之一。实际上幼儿园事故的发生率是很低的,虽然妈妈自己带孩子活动时也会发生意外,但幼儿园方面,即便是宝宝受了很微小的轻伤,对带班老师的考核也是非常严格的,对老师的评先、晋级通常会起到“一票否决”的作用。
近几年来,幼儿园里幼儿伤害事故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这一方面是由于人们的法制意识增强了,另一方面是由于有关幼儿园方面的立法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完善。幼教工作者不能单凭经验从事教育工作,而必须以法律为准绳,依法治园。
一、幼儿园安全事故概念界定
幼儿园安全事故,是指入园儿童在幼儿园期间和幼儿离园集体活动而处于幼儿园管理范围内,所发生的人身伤害事故。它主要是幼儿在幼儿园中发生的人身伤害,也包括虽不在园内,但属于幼儿园组织的活动(如春游、秋游、节假日的庆祝活动等中发生的人身伤害。在幼儿园的日常生活中,出现了幼儿事故后,就幼儿园、幼儿家长和肇事者之间各应承担哪些责任困扰着幼儿园园长。因此,了解幼儿园事故处理的法制问题就显得十分必要。
二、幼儿园常见安全事故类型
(1)幼儿游戏时受伤。这种情况一般都是意外事故引起的,即使教师在现场,幼儿的伤害也往往是不可避免的。幼儿在活动中很难对自己的行为进行有效的控制,活动时不小心绊倒、相互之间碰撞以及其他的伤害都是不可避免的。但幼儿园如果没有尽自己的义务,就很难证明自己是没有过错的。
(2)因教学设施引起。滑梯、攀登架、小城堡、海洋球、蹦蹦床、秋千等大型玩具年久失修,存在着安全隐患,一旦发生事故,幼儿园必须承担相应的责任。幼儿园如未及时更换已经陈旧老化的器械,形成事故隐患,而教师又未发现存在的问题,就很容易发生事故。此外,幼儿园园舍中楼房占大多数,教室、楼道、走廊、上下楼梯也是容易出事故的地方。
(3)儿童走失。儿童走失属幼儿园严重事故。儿童走失是幼儿园
管理的失误,是幼儿园未尽看管之职。儿童在幼儿园期间(指幼儿从踏入幼儿园门到离开幼儿园这段时间),教师应该像家长一样看管幼儿。幼儿离园必须经教师同意,或者幼儿家长的许可。
(4)由于体罚和变相体罚幼儿所致。体罚是指教师的行为造成幼儿人体损害的一种行为。广义的体罚还包括变相体罚,如罚蹲下起立、罚站、罚跪等。
(5)幼儿被他人接走。由于幼儿园管理制度有漏洞,造成幼儿被他人接走。
(6)外来人员侵入。幼儿园的门卫制度不严,外来人员容易趁人不备,溜进幼儿园,造成损失。
(7)幼儿园组织校外活动引发事故。幼儿园外出活动,如果组织不够严密,教师麻痹大意,偶发事件将会不期而遇。
(8)幼儿自身原因所致。很多场合下是由于幼儿身体的状况而产生的,如幼儿患某种疾病、体质弱、身体残疾等。
三、处理幼儿安全事故时责任划分的法律依据
由于教育工作的专业性,幼儿园在教育活动中有防止幼儿的身体或生命因教育活动而遭受侵害的义务。尽管幼儿园不是在园幼儿的监护人,但是,幼儿园一旦因过失行为而导致安全事故发生,就必须承担相应的责任。这组的过失在本质上是一种“业务过失”。法律中将这种过失原因归类为过错责任,幼儿园在幼儿安全事件中是否有违法、违规、违纪等行为,即幼儿园在事故中是否有过错或失误是幼儿园承担责任的前
提。如果幼儿园的过错直接或间接地导致了幼儿安全事故的发生,那么幼儿园要负相应责任。反之,幼儿园可不负责任。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160条具体解释了儿童损伤事件的责任问题:“在幼儿园、学校生活、学习的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受到伤害或者给他人造成损害,单位有过错的,可以责令这些单位适当给予赔偿。”可见,依据法律,处理责任事故的前提是分清幼儿园在事故中的过错,并根据过错大小承担相应的责任。
依据法律,幼儿园对幼儿负有三项责任:教育责任、管理责任、保护责任。教育虽然是幼儿园的主要职能,但就责任的性质来说,教育责任说到底不是一种法律责任,而是幼儿园的职责和功能,管理失范和保护不周才是承担法律责任的依据。幼儿园只有保证幼儿安全,才能实现其教育目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以下简称《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三章“学校保护”具体讲述了学校对幼儿的保护责任。学校保护最终是要通过学校的内部管理行为来实现的,在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幼儿园应忠于职守,履行自己的职责,尽量避免事故的发生。
由此可见,幼儿园发生的幼儿人身伤害事件,其赔偿责任是根据幼儿园的过错来确定的。幼儿园如果按照国家的法律规定以及幼儿园的规章制度尽了职责,可以减轻或避免承担责任。
四、幼儿园的义务
根据过错责任的原则,幼儿园要避免在事故发生时承担责任,就必
须尽自己的义务。这些义务主要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就安全这一块来看,首先,进行相关的安全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幼儿在园的安全与教师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因此,安全教育应从教师与幼儿两方面入手。1.提高教师专业化程度。
①进行安全知识与技能培训。内容包括教师一日工作常规、幼儿安全事故应急处理方法、消防知识等。
通过培训,使教师树立高度的工作责任心和安全防范意识,掌握有关幼儿安全的基本常识和技能,加强工作规范性,促使幼儿教师的工作水平更趋专业化。
②在案例分析中学习。通过案例分析,培养教师的反思能力,提高教师对安全事故后果的预见性,从而设法避免事故发生。这种用事实教育教师的方法比园长的说教更有说服力。
2.对幼儿进行多种形式的安全教育及相关能力培养。
对于幼儿的安全教育应从认知与行为两方面入手,并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从而达到提高幼儿自我保护能力、减少安全事故发生率的目的。①安全事故案例教育。安全教育并非说教式教育,对于幼儿而言,很多安全事故是他(她)没有见过更没有经历过的,没有经验可谈,较为抽象。但是,又不能等幼儿经历之后自然成为直接经验。因此,最好的办法就是从别人的经历中获得间接经验。我们可以将有关安全事故的图片张贴于班上,引导幼儿讨论图上会出现什么不安全的后果,怎样才可以避免危险,这样不但可以提高幼儿的安全防范意识,而且还可以提高幼儿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图片形式的安全教育比简单说教
留给幼儿的印象更深。如果幼儿身边有安全案例,要及时抓住进行讨论,以事实说明问题,教育幼儿引以为戒。
②安全常识及自救方法的教育。教师可在幼儿园的公共区张贴一些适合幼儿掌握的标记,如“119”“安全通道”“禁止跳下”“严禁触摸”“禁止玩火”“不喝生水”等,以引导幼儿的正确行为。特别要注意的是要让幼儿知道一些简单的自救方法。近几年来,全国各地幼儿园的火灾事故屡屡发生,对于集体生活的幼儿园来说,预防消防安全事故的发生极其重要。幼儿园消防安全教育包括如下几方面内容:
.参观消防队。幼儿对大红色的消防车、长长的灭火工具和消防人员的灭火动作很感兴趣,因此,参观消防队是幼儿最感兴趣的活动,当场听消防员讲解灭火的故事,看他们表演灭火,能给幼儿留下深刻印象。.进行消防演习。幼儿园开展消防演习很有价值。首先,它使幼儿和教师认识到保护人的生命是最重要的,从而增强幼儿自我保护意识。其次,通过演习幼儿掌握简单的自救方法。再则,这种教育形式生动,易被幼儿接受。组织消防演习活动应注意做好以下几个环节的工作: 制定《火灾危急处理方案》——明确演习目的,明确工作人员如何分工,包括谁报警、谁拉电闸、谁通知班上,明确如何疏散全园孩子,确定火灾地点不同的几种逃生路线等,并将《火灾危急处理方案图》分发到全园职工手中,全园幼儿和职工参与演习。
②增强幼儿的身体素质。幼儿平衡能力差、动作反应不灵敏是他们常摔跤的主要原因之一。加强平衡能力的练习及其他基本动作如走、跑、跳、攀、爬的练习,发展幼儿动作的协调性,增强其灵敏性,是减少幼儿摔伤的有效措施。这些基本动作的练习应根据幼儿年龄不同有重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对于摔跤不会用手撑地的幼儿,应让他更多地练习手的支撑动作;托儿班的孩子走路不稳,就应锻炼他们独立行走,练习上下楼梯。基本动作练习应渗透到幼儿的每日活动中,如早操后的体能活动、平日的户外活动、体育活动等,有条件的幼儿园可开展感觉统合教育活动。
④培养良好的班级常规。良好的班级常规能减少事故的发生,避免幼儿用武力解决同伴间的矛盾而出现的安全事故,也可减少同伴间因拥挤、互相打闹而出现的安全事故。因此,教师应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帮助幼儿建立秩序感,使一日各环节活动井然有序、活而不乱。教师应根据本班实际情况,从幼儿生活中的行为入手,引导幼儿讨论应该怎样做,不可以怎样做,制定不同年龄阶段的行为规则,帮助幼儿树立规则意识。大班幼儿可在教师引导下自己制定规则,并可自画规则标记张贴在相应处,中、小班幼儿可由教师带着共同制定规则。作为园长,一定要把安全放在全园工作首位,规范安全管理;作为教师,一定要把全班幼儿的安全放在心上,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防患于未然。只有这样,幼儿园才能最大限度地避免安全事故发生。
按照教学常规进行教学。幼儿园要严格按照《幼儿园工作规程》和幼儿园的规章制度对幼儿进行教育,不能以超出幼儿接受能力的方式进行教学。在正常的教学活动时间里,不能出现擅自调课、不请假而离
岗、请人代岗的现象。教师如果在应在岗期间不在岗,未能了解事故发生的情况,出现事故没有采取有力措施进行抢救,不及时汇报,不按照教学常规来教学,都可能产生不利的法律后果。
外出活动时保证幼儿安全。《未成年人保护法》第12条规定,幼儿园组织幼儿集会、文化娱乐、社会实践等集体活动,要防止发生人身安全事故。幼儿园组织外出活动时,一定要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进行。组织者要配备足够的教师,出发、集合、分散活动都要事先计划好,确定好详细的活动方案,确定具体的责任人。
了解幼儿健康状况。幼儿园要检查幼儿的身体状况,建立幼儿健康检查制度和幼儿健康档案,以防事故的发生。幼儿园要根据幼儿的身体状况安排具体的教育教学活动,对体质特殊或有疾病的幼儿给予适当的照顾。
定期检查教育活动场所、安全设施,提供安全、卫生的学习环境。《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26条、第73条,《未成年人保护法》第16条、第52条明确规定,学校建筑物和其他设施要符合标准,保证幼儿在校内的人身安全。如果明知校舍或其他设施有危险而不采取措施,造成人员重大伤亡的,将依法追究直接责任人员的刑事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44条、《未成年人保护法》第32条都要求学校给幼儿提供安全的体育活动设施和卫生的校园环境。幼儿园要保证幼儿的饮水、饮食卫生,防止食物中毒,预防各种疾病在园内传播、流行。发现幼儿园的教学设施存在安全隐患时,要及时汇报,让幼儿远离危险设施,避免幼儿在危险的环境中活动。
不体罚和变相体罚幼儿。教师因故意行为造成幼儿伤害的,法律也有相应的责任规定。《未成年人保护法》明确规定:“学校、幼儿园、托儿所的教职员对未成年幼儿和儿童实施体罚或者变相体罚,情节严重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行政机关给予行政处分。”《<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第42条进一步指出:“对体罚幼儿情节严重,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由公安机关给予行政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事故发生后及时采取补救措施。为了防止幼儿在事故发生后,因不能及时得到照料而使所受到的损害扩大,幼儿园应该在事故发生后,对幼儿进行必要的照顾、保护,并即刻通知幼儿家长或监护人。幼儿园要主动与家长联系,认真听取意见和建议,取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因疏于通知所引发的事故,幼儿园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五、理性分析出现安全事故的责任归属
2002年教育部颁布的《学生意外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第八条指出“学生伤害事故的的责任,应当根据相关当事人的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的因果关系依法确定。因学校、学生或者其他相关当事人的过错造成的学生伤害事故,相关当事人应当根据其行为过错程度的比例及其与损害后果之间的因果关系承担相应的责任。当事人的行为是损害后果发生的主要原因,应当承担主要责任;当事人的行为是损害后果发生的非主要原因,承担相应的责任。”这是一条重要的学生伤害事故的归责原则,为当事人处理幼儿伤害事故找到了法律依据,是幼儿园的责任幼儿园理应承担,不可推脱,不是幼儿园的责任,耐心说服家长,避免认为“只要孩子幼儿园出了事,一切责任都由幼儿园承担”,责任大小或有无责任的关键是看幼儿园有无过错或过错的程度。
根据过错责任原则,我国《民法通则》对侵权行为规定需承担民事责任者,除法律规定的特殊情形外,必须具备四个条件:第一,损害事实的存在;第二,损害行为的违法性,包括形式上和实质上的违法;第三,违法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有因果关系,只有违法行为与损害之间有因果关系时,行为人才能对该损害承担责任;第四,行为人主观上必须有过错。上述四个要素相互联系,只有同时具备时,才构成损害赔偿责任。因此,当幼儿伤害事故发生后,根据过错责任原则,只有幼儿园有过错时,才能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如果幼儿园没有任何过错而责任完全在幼儿,则由幼儿的监护人承担全部责任。
理清幼儿伤害事故的责任归属并不是替幼儿园推脱责任,而是依法办园、提升幼儿教育水平的需要。我相信,随着社会的发展,国家的法制会越来越健全,人们的法律意识会越来越强,幼儿园的服务水平会越来越高,幼儿园安全事故将会越来越少,幼儿伤害事故的责任归属也会越来越明朗。只要有社会各界和家长的理解与合作,我们的幼儿教育会越办越好。
六、案例分析及事故的善后处理
案例一:2006年秋末,某幼儿园的转椅突然断裂,划破了一名幼儿的头部,孩子所有的医疗费都由幼儿园赔偿。这起伤害事故是由于幼儿园提供给幼儿使用的玩具(转椅)不安全造成的,幼儿园有过错责任,所以幼儿园依法承担了全部的医疗费。
案例二:2006年某幼儿园大班幼儿由教师带领到户外活动,幼儿李某站在王某的后面,两人均站在队尾,趁队伍行走拉开距离时,二人嬉闹,李某背王某时摔倒,致使李某右股骨中段骨折。事发后幼儿园及时送李某到医院治疗。李某住院三个月后临床愈合。李某的家长与幼儿园就医疗费和赔偿问题进行协商,终未达成协议。李某家长向法院起诉后,法院作出终审判决:幼儿园对幼儿的活动管理不周,应对损害后果承担一定的赔偿责任,李某、王某未听从管理,违犯幼儿园纪律是引起这起伤害事故的主要原因,应由其监护人对其行为后果承担主要责任。
案例三:2007年冬,某幼儿园大班的孩子在张老师的看护下玩滑梯,突然,幼儿张某嬉笑着张开双臂从滑梯上下滑时由于重心偏离从滑梯上摔下,造成右前额纵形1厘米的皮裂伤。张老师发现后马上报告园长和保健医生,简单处理后及时送往当地最好的医院,并在第一时间通知了幼儿的父母。孩子住院期间,幼儿园垫付了所有医疗费及家长、孩子的生活费、交通费,园长和老师几次带着营养品到医院探望,家长对此深表满意。孩子伤愈出院后,张某的家长却一反常态,态度极不冷静,多次找幼儿园及上级行政主管部门索要巨额美容费、精神损失费、误工
费等。园领导耐心、冷静、有理有据地解释到:孩子意外摔伤,这是大家都不愿看到的,但这并不意味着是幼儿园的全部责任。第一,幼儿园对幼儿的教养职责与法定监护人的职责是不同的,依据法律,幼儿园不具有监护权,在幼儿园发生幼儿伤害事故,应按“过错原则”赔偿,有过错过给予赔偿,无过错不予赔偿。第二,孩子受伤是教师在认真履行职责过程中发生的意外,不是教师玩忽职守造成的,并且事发后幼儿园对孩子尽了心也尽了力,因此,幼儿园无过错责任。第三,根据无过错责任,幼儿由于过失行为造成自身或他人损害的,应由其监护人承担责任。第四,幼儿受伤和行为发生地没有必然的联系,不能简单地认为事故发生的幼儿园,就该由幼儿园承担责任。我们建议通过法院解决。园长的一席话,既维护了教师和幼儿园的权益,也使那位家长心悦诚服。本案例:教师带幼儿户外活动是为了幼儿的身体健康,主观上无过错,组织上亦无不当,小朋友张某在一瞬间出事,教师无法预料。所以此类安全事故的责任要有孩子的监护人来承担。
事故的善后处理(一)幼儿方面
1.及时处理受伤者。当幼儿受伤时,老师要马上判断幼儿受伤的大致程度,程度轻的,如表皮擦伤,可自行处理,程度重的,如伤口流血、骨折等情况,在叫园医的同时应为幼儿止血,使幼儿受伤的肢体保持不动。幼儿园不能解决的,要马上送幼儿去医院作处理,不得延误治疗时机。
2.保护幼儿的心理。幼儿受到伤害,往往容易产生恐惧心理,教师应及时帮助他们消除恐惧,给予更多的抚爱,鼓励他们勇敢面对。有的事故是一个幼儿对另一个幼儿的伤害,教师千万不要指责伤害者,教育要适可而止,以免让这个伤害同伴的幼儿背上沉重的心理负担。3.抓住教育契机。幼儿身边出现了安全事故,作为教师应不失时机抓住这一教育契机,引导幼儿讨论事故发生的原因及避免事故的做法,使全体幼儿得到活生生的安全教育。同时,还应教育全班幼儿关心受伤的幼儿,渗透情感教育。
4.对受伤者的身体护理。教师应懂得相应的护理知识,对受伤者的护理应根据其身体状况和受伤程度、受伤部位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护理方法。
(二)教师方面
1.精神安慰。任何一个教师都不希望在自己手上发生幼儿安全事故,一上班就紧绷着的安全弦在发生事故后几乎接近极限,此时教师心理负担过于沉重,紧张、不安、焦虑、惶恐、沮丧、泄气等情绪一齐涌上心头,如果园长此时能给教师一种宽容和理解,会使教师释放很多的精神压力,切忌指责、批评教师。
2.分析与反思事故。每一次安全事故发生后,我们应想到从中获取什么经验和教训,作为园长,更应该考虑怎样让其他教师不重蹈覆辙,避免类似的事情发生。园长可以组织包括当事人在内的全园职工对事故的经过进行分析,让大家从中找出导致事故发生的主要问题,讨论如果怎样做就可避免事故的发生。这样做的目的是使教师们学会反思自己的
工作,将“做正确的事”和“正确地做事”的理念落实在工作行为中,最大限度地减少工作失误,从而减少可避免的安全事故的发生。(三)家长方面
1.及时通知受伤幼儿的家长。幼儿在园发生安全事故后,当事者应及时告之家长真实情况,还可征求家长的处理意见,不要等到家长来园接人时才说,应尊重家长应有的知情权。
2.做好受伤幼儿家长的安抚工作。幼儿发生安全事故,任何一个家长都会难受,有的家长言语上表现出通情达理,有的家长则会一改往日的温和,对幼儿园或教师大加指责。不论家长态度如何,我们都应换位思考、理解家长,主动上门诚恳地向家长致歉,并详细地介绍事故发生的经过,与家长交流对幼儿的日后护理,协调好与家长的关系。安全工作是幼儿园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其它工作的基础。在幼儿园的工作,教师的责任重于泰山,提高自己的责任心,细心开展每一个活动,把幼儿的放在第一位,交给幼儿多方面的安全知识,避免危险和意外的发生,真正的做到确保每个幼儿健康、快乐的成长。
【参考文献】:
1、《教师法及其配套规定》2002年5月第1版 中国法制出版社。
2、《现代教育法规与政策选编》2002年2月第1版 教育部政策研究与法制建设司编 教育科学出版社
3、《常用事故处理法律手册---学生伤害事故处理》2003年9月第一版 中国法制出版社
4、《学前教育政策法规概论》2008年8月第1版 杨莉君主编 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5、《中华人民共和国现行教育政策法规文件全集 第三卷》 延边人民出版社
6、《中华人民共和国现行教育政策法规文件全集 第四卷》 延边人民出版社
第三篇:教育政策与法规论文
学习《教师法》的一些体会
——从《教师法》看教师的地位和责任
摘要:《教师法》是教育政策与法规当中占有重要地位的一项法规,它的制定和颁布是我国教育史上的一件大事。《教师法》的内容丰富,涵盖面广,涉及到教师工作的方方面面,也对教师职业提出了严格的要求,这为突出教师的社会地位和职场地位打下了基础,更要使教师明确自己的历史责任,以为我国教育事业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关键词:教师法
教育
教师
法规
《教师法》全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它的制定和颁布是我国教育史上的一件 大事,也是事关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大事。众所周知,教育在国家现代化建设事业中 具有先导性、全局性和基础性作用,因此,我们必须加强教育建设,努力完善教育制度,加 大师资投入,使我国的教育事业越办越好。
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一直将教育事业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因此我国教育改革和发 展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在教育立法方面体现为制定并颁布了《教育法》、《义务教育法》、《高 等教育法》、《职业教育法》、《教师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表明我国的教育 事业已经走上了依法治教的轨道。其中《教师法》作为教育法律法规中的重要法律之一,在 我国的教育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有学者提出,它的颁行标志着我国教育工作进入全面 依法治教的新时期。因而《教师法》的宣传和普及工作就必须抓紧抓好,在师范院校开设相 关课程,让广大师范学生通过学习《教师法》及其相关法规,学会依法维护教师合法权益,自觉在以后的教师岗位上履行职责,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推动教育改革,进而提高全民的教 育质量。
《教师法》内容丰富,涵盖面广,涉及到教师职业的方方面面,在这里不能面面俱到的 进行讲解,因此只是从概括的角度,简略地叙述一下该法律所体现的教师的地位,对其中所 作的关于教师的相关规定做一个梳理和解释,并结合具体实践和生活实际,探讨目前教师在 教育中的地位和教师在教育活动中还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不足,以便我们这些师范院校学生在 以后的教育工作中能够做到有例可循、有法可依。
显而易见,教师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师的工作,从深层 次来讲,关系到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国家和民族的振兴。制定《教师法》等法规是建 设一支素质优良的宏大教师队伍的根本保障,这也是《教师法》制定的目的所在,具体体现 在以下三个方面:
1.《教师法》的制定,是提高教师社会地位的法律保障。《教师法》规定:“教师是履行 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
①素质的使命,教师应当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这一规定为教师社会地位的确立提供了依 据。但另一方面,《教师法》的规定,也为教师队伍自身的建设与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而对教师在教书育人的工作中付出的劳动,对社会发展中做出的贡献给予了肯定,以法律 的形式向社会说明教师理应受到社会的尊重,享受较高的社会待遇。
2.《教师法》的制定,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的素质同教育的质量密切 相关,为此,《教师法》对教师资格、聘务、职任、培养与培训等方面作出了规定,旨在提 高师资的质量,以确保教育的质量,这也是教师职业赢得社会尊重的保证,是教师社会地位 的具体体现。
3.《教师法》的制定,推动了人们的尊师重教、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观念。《教师法》 ①《教师法》第三条 的颁布及其他有关教师配套法规的出台,为明确教师地位提供了法律依据,用法律法规来使 社会了解教师作为人才群体应具有的社会地位和法律地位,推动人们尊师重教、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理念,并由此转化为法律意识,形成全社会共同支持教师工作,使教师真正成为 最受人们尊重的职业。
教师既然享有如此高的社会地位,那么他们肩负的社会责任也就越大。《教师法》规定: “(教师应当履行)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①,“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 守规章制度„„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②,及“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③等等。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国的教育发展的还很不平衡,由于诸多方面的原因,教育战线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教育投入不足,办学条件有待改善等问题远未得到解决,教育 内部也存在着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不高等一系列问题。在教育教学实践 中也存在一些违法现象和法律纠纷,如因校园伤害事故而引起的人身损害赔偿纠纷日益增 多;一些教师法制观念比较薄弱,体罚学生的事件屡禁不止;部分学生由于缺少法律知识,做出一些违法乱纪的事情等等。目前我们作为一名学生,与教师接触的时间不可谓不长,而 为人们所熟知的,便是教师体罚学生的事情,我们身边甚至是自身都有可能经历过,下面就 是一则实例:
2001年5月14日下午,岳阳县某学校的杨老师让学生姜某(13岁)上讲台默写英语单 词。因姜某默写不出,便被罚站,在该过程中双方发生争执,杨老师顺手打了姜某两耳光。后来几天,姜某出现举止反常的情况,被医院鉴定为患上“精神分裂症”,被打事件为诱发 原因。9月7日,姜某家人以杨老师体罚学生为由将学校和杨老师告上法庭,要求赔偿因药 费和精神损失费共76万元。
其实,近几年来,类似事件层出不穷,也反映出教师队伍中素质不高者大有人在。《教 育法》明确规定:“禁止体罚学生。”《教师法》也有“体罚学生的,经教育不改的,由所在 学校。其他教育机构或者教育行政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或者解聘;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 法追究刑事责任”④的规定。《未成年人保护法》及其他法律、行政法规中都有明确规定禁止 教职员工体罚或者变相体罚学生。社会上甚至还发生有素质低下的男教师猥亵女学生的事 件,其罪恶行径令人发指。
以上的这些事件在现实生活中时有发生,因此,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要进行普法 教育。尤其是教师,作为为人师表的典范,必须要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学习《教师法》的内 容和精神,领会它的深层含义。教育政策与法规在教育活动中占有不可动摇的地位。对于教 育活动的参与者,都应该对《教育法》、《教师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等各项法律法规有 所了解和学习。作为师范院校的学生,我们更应该多学习教育法规,这样在以后的教育活动 中遇到各类问题,我们才能做到有法可依,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以后再走上教师的工作岗 位后,我们在保护自身权益不受侵害的同时,也要牢记我们身上肩负的责任,行使权利,履 行义务,做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 国家教委师范教育司编:《教育法导读》【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2】 罗敏:《教育举案说法》【M】成都时代出版社2004年版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1993年颁布 【4】 人民教育编辑部:《教师法》【M】红旗出版社1993年版
【5】 崔景贵:我国职教师资队伍建设的法理审思与法治策略【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 ①《教师法》第八条第一款 ②《教师法》第八条第二款 ③《教师法》第八条第六款 ④《教师法》第三十七条第二款 2011(10)
第四篇:政策与法规
政策与法规
第一章新时期党的基本理论
考试目的:
通过本章的考试,检查考生对新时期党的基本理论主要内容的了解、熟悉和掌握程度。
考试内容:
第一节邓小平理论
了解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的两大理论成果;熟悉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掌握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
第二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熟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最新成果;掌握全面贯彻“三个代表”思想的根本要求。
第三节科学发展观
掌握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熟悉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熟悉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的重要意义。
第四节 社会主义荣辱观
掌握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内涵;熟悉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精神实质。第二章宪法
考试目的:
检查考生对宪法的概念及其地位,我国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等内容的了解、熟悉和掌握程度。
考试内容:
第一节宪法概述
了解宪法的概念和特征
第二节政治制度
掌握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制度,掌握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掌握我国的选举制度,熟悉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了解我国的特别行政区制度。
第三节经济制度
掌握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熟悉我国宪法规定的经济形式的种类,各类经济形式的性质、地位、作用以及国家对各类经济形式的基本政策。熟悉国家对公民个人合法财产所有权和私有财产继承权的保护。
第四节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熟悉我国公民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的内容和特点
第三章旅行社管理法规制度
考试目的:
检查考生对旅行社的概念、旅行社的开办与审批、旅行社的经营等规定的了解、熟悉和掌握程度。
考试内容:
第一节旅行社概述
了解旅行社概念和法律特征,掌握旅行社分类,掌握旅行社的经营范围。
第二节旅行社设立
掌握设立旅行社的条件及设立旅行社的程序,熟悉旅行社分支机构的设立,了解外国旅行社常驻机构的管理。
第三节旅行社管理
掌握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证制度、质量保证金制度、公告制度和监督检查制度。
第四节旅行社经营
掌握旅行社的经营原则和经营规则,掌握旅行社对旅游者合法权益的保护。
第四章导游人员管理、法规制度
考试目的:
检查考生对导游人员的管理、导游人员权利义务及有关规定的了解、熟悉和掌握程度,从而使考生成为一名合格的导游人员。
考试内容:
第一节导游人员管理概述
熟悉导游人员的概念;熟悉导游人员资格考试制度及参加导游人员资格考试应当具备的条件;掌握导游证的性质、申请领取导游证的程序;熟悉临时导游证的申请领取条件及程序;熟悉导游人员资格证书与导游证的联系与区别;熟悉不得颁发导游证的情形;掌握导游人员计分管理制度、年审制度和等级考核制度内容。
第二节导游人员的权利和义务
熟悉导游人员的权利和义务的概念。掌握导游人员依法享有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权、调整或变更接待计划权;掌握导游人员依法享有申请复议权和提起行政诉讼权;掌握导游人员必须履行的九项法定义务;熟悉对无导游证进行导游活动的行为的管理。
第五章旅游安全和旅游保险管理的法律法规制度
考试目的:
检查考生对我国旅游安全和旅游保险管理制度的了解、熟悉和掌握程度。考试内容:
第一节旅游安全管理法规制度
熟悉旅游安全管理工作的方针,熟悉旅游经营单位旅游安全管理的工作职责,掌握旅游安全事故的概念、分类及其处理程序。
第二节旅游保险法律制度
掌握保险、旅游保险的概念、保险合同、旅游保险合同的概念,掌握投保人、保险人、被保险人、受益人的含义,熟悉保险合同的内容。掌握旅行社责任保险、旅行社责任保险合同的概念,掌握旅行社责任保险合同的投保人、被保险人、受益人及保险人的含义。掌握旅行社责任险合同的客体、保险金额和索赔等内容。
第六章旅游出入境管理法律制度
考试目的:
检查考生对我国出入境管理、旅游者法律地位、中国公民出入境、外国人出入我国国境管理法律制度的了解、熟悉和掌握程度。
考试内容:
第一节中国公民出入境管理
掌握中国旅游者出入境的有效证件及申请办理,掌握其有效证件的管理机关,熟悉中国旅游者出入境的法定权利义务及限制,掌握出国旅游管理法规制度。
第二节外国人入出境管理
了解外国人入出境法律管理内容,熟悉外国人入出我国国境权利义务及限制,掌握外国人入出境检查制度。
第三节出入境边防检查管理
熟悉出入境边防检查管理中的人员检查,熟悉交通工具检查、行李物品及货物的检查。
第七章旅游交通管理法律制度
考试目的:
检查考生对我国旅游交通概况、旅客航空运输法律规定和旅客铁路运输法律规定的了解、熟悉和掌握程度,以便更好地为旅游者提供优质服务。考试内容:
第一节旅游交通概述
了解旅游交通的概念及其特性。
第二节旅客航空运输管理
了解旅客航空运输企业的经营准则,熟悉我国民用航空禁运规定,掌握旅客运输凭证,掌握行李运输凭证,掌握航空运输承运人对旅客的责任,掌握航空运输承运人对旅客随身携带物品的责任,了解承运人责任的免除事项减轻规定,熟悉国内航空运输承运人的赔偿责任。
第三节旅客铁路运输管理
了解铁路运输企业的基本义务,熟悉铁路运输企业义务的含义,掌握铁路运输合同及铁路运输企业在旅客运输方面的规定,掌握旅客乘车条件的规定,掌握铁路旅客运输损害赔偿的规定。
第八章食品卫生和旅游住宿管理的法律法规制度
考试目的:
检查考生对我国食品卫生法律制度和旅游饭店星级评定制度、旅游业治安管理及有关法律规定的了解、熟悉和掌握程度。
考试内容:
第一节食品卫生管理法律制度
了解食品卫生的基本要求和食品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卫生要求,熟悉禁止生产经营的食品;熟悉我国食品卫生管理的主要内容,熟悉食品生产经营企业自身对食品卫生的管理,掌握对食品生产经营人员的健康管理、卫生许可证制度、食品标识管理;了解食品卫生监督制度规定,了解食品卫生监督机构、监督员及其职责,掌握食品卫生监督机构对食物中毒事故的处理。
第二节旅游住宿管理法规制度
了解旅游饭店星级评定依据,熟悉旅游饭店星级评定机构,了解旅游饭店星级评定方法,掌握旅游饭店星级检查、复核及处理制度。了解开办旅游住宿企业的治安管理,掌握旅馆经营中的治安管理,了解旅馆企业开办歌舞厅等娱乐场所管理,掌握严禁在旅馆内违法犯罪活动的规定。第九章旅游资源管理法律法规制度
考试目的:
检查考生对我国风景名胜旅游资源、文物旅游资源保护法律制度的了解、熟悉和掌握程度,使考生树立自觉保护旅游资源的意识。
考试内容:
第一节风景名胜旅游资源管理
掌握风景名胜区的概念,熟悉风景名胜区的等级划分及其管理,了解风景名胜区的规划,掌握风景名胜区的保护,掌握风景名胜区的开发,掌握风景名胜区的利用。
第二节人文旅游资源管理
掌握人文旅游资源的概念及其范围,熟悉人文旅游资源法律保护的主要内容,掌握馆藏文物和民间收藏文物的管理。
第三节旅游区(点)质量等级评定
熟悉旅游区(点)质量等级评定的相关内容。
第十章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制度
考试目的:
检查考生对《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基本原则、消费者权利、经营者义务、消费者权益保护规定的了解、熟悉和掌握程度。
考试内容:
第一节消费者权益保护概述
了解消费者与经营者的概念,掌握《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基本原则,熟悉《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与其他法律、法规的关系。
第二节消费者的权利与经营者的义务
掌握消费者的权利、旅游者的合法权利和经营者的义务。
第三节消费者权益保护
掌握国家对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保护,掌握消费者组织对消费者合法权益保护,了解消费者权益争议解决,了解侵犯消费者合法权益的法律责任。第十一章旅游投诉管理法规制度
考试目的:
检查考生对旅游投诉、旅游投诉管辖、旅游投诉的受理、处理规定的了解、熟悉和掌握程度,从而自觉维护旅游者的合法权益。
考试内容:
第一节旅游投诉概述
掌握旅游投诉概念,了解旅游投诉与民事诉讼、行政复议及行政诉讼,掌握旅游投诉者与被投诉者的有关内容。
第二节旅游投诉管辖
熟悉旅游投诉的管辖原则;掌握旅游投诉的级别管辖、地域管理。
第三节旅游投诉的受理与处理
熟悉旅游投诉受理的概念及特征,掌握旅游投诉受理、处理的程序、内容和形式。
第十二章福建省地方性旅游法规
考试目的:
检查考生对我省地方性旅游法规的了解、熟悉和掌握程度。
考试内容:
了解旅游发展的有关规定;熟悉旅游者的权利义务;掌握旅游管理的相关内容。
第五篇:《政策与法规》
《政策与法规》考试大纲
总体目标:
通过本科的考试,检查考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国家有关旅游法律、法规和规章的了解、熟悉和掌握程度,从而使考生成为精通业务知识、熟悉政策法规称职的导游人员。
第一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考试目的:
检查考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主要内容的了解、熟悉和掌握程度。
考试内容:
第一节 邓小平理论
熟悉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掌握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
第二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熟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成果,掌握全面贯彻“三个代表”思想的根本要求。
第三节 科学发展观
掌握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熟悉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第四节 社会主义荣辱观
掌握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内涵,熟悉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精神实质。
第二章 宪法
考试目的:
检查考生对宪法的概念及其地位,我国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等内容的了解、熟悉和掌握程度。
考试内容:
第一节 宪法概述
熟悉宪法的概念和特征。了解新中国宪法的产生和发展
第二节 政治制度
掌握人民民主专政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选举制度,熟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特别行政区制度。
第三节 经济制度
熟悉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熟悉宪法规定的经济形式的种类,各类经济形式的性质、地位、作用以及国家对各类经济形式的基本政策。掌握国家对公民个人合法财产所有权和私有财产继承权的保护。
第四节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掌握公民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的主要内容。
第三章 合同法律制度
考试目的:
检查考生对合同的概念、合同的订立、合同的效力与履行、合同的变更和转让以及违约责任等规定的了解、熟悉和掌握程度。
考试内容:
第一节 合同法概述
掌握合同的概念,熟悉合同法的基本原则。
第二节 合同的订立
熟悉订立合同主体的资格,掌握合同的形式、合同的内容、要约及要约邀请、承诺以及格式条款等相关内容。
第三节 合同的效力和履行
熟悉合同的效力和合同的履行等相关内容。
第四节 合同的变更和转让
掌握合同变更和合同转让等相关内容。
第五节 违约责任
掌握违约责任的概念、违约责任的承担、违约责任的承担方式、不可抗力等相关内容。
第四章 旅行社管理法规制度
考试目的:
检查考生对旅行社的概念、旅行社的设立审批、旅行社的经营管理等规定的了解、熟悉和掌握程度。
考试内容:
第一节 旅行社概述
了解旅行社概念和法律特征,掌握旅行社的旅游业务。
第二节 旅行社的设立
掌握设立旅行社的条件和设立旅行社的审批,掌握旅行社分支机构的设立条件,了解外国旅行社常驻机构的管理。
第三节 旅行社的管理
掌握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证制度、质量保证金制度、公告制度和监督检查制度。
第四节 旅行社的经营
掌握旅行社的经营原则和经营规则,掌握旅行社、导游人员、领队人员对旅游者权益的保护等相关内容。
第五章 导游人员管理法规制度
考试目的:
检查考生对导游人员的管理、导游人员权利义务及有关规定的了解、熟悉和掌握程度。
考试内容:
第一节 导游人员管理概述
熟悉导游人员的概念,熟悉导游人员资格考试制度,掌握导游证的性质、申请领取导游证的程序,熟悉临时导游证的申请领取条件和程序,熟悉不得颁发导游证的情形,掌握导游人员计分管理制度、年审制度、等级考核制度和出境游领队证管理制度等内容。
第二节 导游人员的权利和义务
掌握导游人员的权利和义务的概念,掌握导游人员依法享有的权利和必须履行的义务,熟悉对无导游证进行导游活动的行为的管理。
第六章 旅游安全和旅游保险管理的法律法规制度
考试目的:
检查考生对旅游安全和旅游保险管理制度的了解、熟悉和掌握程度。
考试内容:
第一节 旅游安全管理法规制度
了解旅游安全管理工作的方针,熟悉旅游经营单位旅游安全管理的工作职责,掌握旅游安全事故的概念、分类及其处理程序。
第二节 旅游保险法律制度
掌握保险、旅游保险、保险合同、旅游保险合同的概念,掌握投保人、保险人、被保险人、受益人的含义,熟悉保险合同的内容。掌握旅行社责任保险、旅行社责任保险合同的概念,掌握旅行社责任保险合同的投保人、被保险人、受益人及保险人的含义,掌握旅行社责任险合同的客体、保险金额和索赔等相关内容。
第七章 旅游出入境管理法律制度
考试目的:
检查考生对出入境管理、旅游者法律地位、中国公民出入境、外国人入出我国国境管理法律制度的了解、熟悉和掌握程度。
考试内容:
第一节 中国公民出入境管理
掌握中国公民出入境的有效证件及申请办理,熟悉中国公民出入境的权利义务及其限制,掌握出国旅游管理有关制度。
第二节 外国人入出境管理
了解外国人入出境法律管理内容,掌握外国人入出境检查制度,熟悉外国人入出国境权利义务及其限制。
第三节 出入境边防检查管理
掌握对出入境人员的检查,熟悉运输工具及人员的检查,掌握行李物品及货物的检查。
第八章 旅游交通管理法律制度
考试目的:
检查考生对旅游交通、旅客航空运输和旅客铁路运输法律规定的了解、熟悉和掌握程度。
考试内容:
第一节 旅游交通概述
了解旅游交通的概念及其特性。
第二节 旅客航空运输管理
了解旅客航空运输企业的经营准则,掌握民用航空禁运规定,掌握旅客运输凭证和行李运输凭证,了解承运人对旅客的责任,掌握承运人对旅客随身携带物品和托运行李的责任,熟悉承运人对延误旅客、行李运输的责任及其免除减轻规定,了解承运人的赔偿责任。
第三节 旅客铁路运输管理
了解铁路运输企业的基本义务,熟悉铁路运输有关安全的规定,掌握铁路运输合同和铁路运输企业在旅客运输方面的规定,掌握旅客乘车条件的规定,了解铁路旅客运输损害赔偿的规定。
第九章 食品卫生和旅游住宿管理的法律法规制度
考试目的:
检查考生对食品卫生法律制度和旅游饭店星级评定制度、旅游住宿业治安管理有关法律规定的了解、熟悉和掌握程度。
考试内容:
第一节 食品卫生管理法律制度
掌握食品卫生的概念和食品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卫生要求,熟悉禁止生产经营的食品,了解食品卫生管理的主要内容,了解食品生产经营企业自身对食品卫生的管理,掌握卫生许可证制度、对食品生产经营人员的健康管理、食品标识管理,掌握食品安全事故的处理。
第二节 旅游住宿管理法规制度
熟悉旅游饭店星级评定依据,熟悉旅游饭店星级评定机构,了解旅游饭店星级评定方法,了解旅游饭店星级检查、复核及处理制度。
了解开办旅游住宿企业的治安管理,掌握旅馆经营中的治安管理,了解旅馆企业开办歌舞厅等娱乐场所管理规定,掌握严禁在旅馆内违法犯罪活动的规定。
第十章 旅游资源管理法律法规制度
考试目的:
检查考生对风景名胜旅游资源、文物旅游资源保护法律制度的了解、熟悉和掌握程度。
考试内容:
第一节 风景名胜旅游资源管理
掌握风景名胜区的概念,熟悉风景名胜区的设立,了解风景名胜区的规划,掌握风景名胜区的保护,掌握风景名胜区的利用。
第二节 人文旅游资源管理
掌握人文旅游资源的概念,熟悉人文旅游资源法律保护的主要内容,掌握馆藏文物和民间收藏文物的管理。
第三节 旅游区(点)质量等级评定
掌握旅游区(点)质量等级评定的相关内容。
第十一章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制度
考试目的:
检查考生对《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基本原则、消费者权利、经营者义务、消费者权益保护规定的了解、熟悉和掌握程度。
考试内容:
第一节 消费者权益保护概述
了解消费者与经营者的概念,了解《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与其他法律、法规的关系,掌握《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基本原则。
第二节 消费者的权利与经营者的义务
掌握消费者的权利和经营者的义务。
第三节 消费者权益保护
熟悉国家对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保护,熟悉消费者组织对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保护,掌握消费者权益争议解决,熟悉侵犯消费者合法权益的法律责任。
第十二章 旅游投诉管理法规制度
考试目的:
检查考生对旅游投诉概念、旅游投诉管辖、旅游投诉的受理和处理等规定的了解、熟悉和掌握程度。
考试内容:
第一节 旅游投诉概述
掌握旅游投诉概念、旅游投诉者与被投诉者等相关规定。
第二节 旅游投诉管辖
熟悉旅游投诉管辖的概念、级别管辖、地域管辖和指定管辖。
第三节 旅游投诉的受理与处理
掌握旅游投诉受理的概念和条件、受理的程序,掌握旅游处理的程序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