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治邦:弘扬塞罕坝精神 不断推进国有林场改革(共五篇)

时间:2019-05-13 16:11:2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贾治邦:弘扬塞罕坝精神 不断推进国有林场改革》,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贾治邦:弘扬塞罕坝精神 不断推进国有林场改革》。

第一篇:贾治邦:弘扬塞罕坝精神 不断推进国有林场改革

贾治邦:弘扬塞罕坝精神 不断推进国有林场改革 6月上旬的塞罕坝春意正浓,绿草如茵,松桦吐绿。6月4日~6日,全国绿化委员会副主任、国家林业局局长贾治邦与北京军区司令员房峰辉一道考察了河北省塞罕坝机械林场。在全面了解塞罕坝机械林场的发展历程和显著成效后,贾治邦指出,48年来,塞罕坝林场职工面对恶劣的气候环境和艰苦的生活条件,克服了常人难以想像的巨大困难,矢志不渝地同土地沙化进行了顽强抗争,取得了“人逼沙退、绿荫蓝天”的重大成就。贾治邦强调,塞罕坝林场是全国林业建设史上的一个奇迹,也是全国林业战线上的一面旗帜。我们一定要大力弘扬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科学求实、开拓创新、爱岗敬业的塞罕坝精神,按照分类经营的要求,不断推进国有林场改革,努力开创我国现代林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新局面。

百万亩林海、七星湖湿地公园、防沙治沙警示区和再造秀美山川示范教育展览馆展示了塞罕坝生态建设的艰苦历程和骄人业绩。贾治邦深有感触地说,塞罕坝机械林场1962年组建以来,广大干部职工战风沙、斗严寒,克服技术缺乏、干旱少雨、无霜期短等困难,累计营造112万亩人工林,森林覆盖率达到79.4%,林木总蓄积量达到1012万立方米,在塞北高原创造了一个变荒原为林海、让沙漠成绿洲的绿色奇迹。塞罕坝机械林场营造的百万亩森林,不仅明显改善了当地生态状况,使无霜期由42天增加至72天,年均降水量由417毫米增加到530毫米,6级以上大风天数由76天减少至47天,而且有效阻滞了浑善达克沙地南侵,为京津地区构筑起一道坚实的绿色生态屏障。

贾治邦指出,塞罕坝机械林场广大干部职工之所以能够坚持几十年如一日,一代接着一代干,做出这么多的牺牲,取得这么大的成绩,主要是因为他们一直传承和发扬了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科学求实、开拓创新、爱岗敬业的塞罕坝精

神。这种精神是塞罕坝人生命接力和事业传承的不竭动力,是他们献身林业、绿化祖国的强大支撑,也是全国林业行业的一笔宝贵财富。正是有了这种精神,他们才能克服高寒大风、干旱少雨、土地沙化等极端气候条件和偏远闭塞、缺食少菜、缺房少屋等艰苦生活条件,按照“先治坡,后治窝,先生产,后生活”的要求,与风沙进行了48年的顽强抗争,终于把塞北荒原变成了塞北江南和百万亩林海,创造了全国林业建设史上的奇迹,为全国林业战线树立了一面光辉旗帜。贾治邦强调,目前我国正在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实现生态环境良好的奋斗目标,尤其是要确保实现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到2020年全国森林面积比2005年增加4000万公顷、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13亿立方米”的奋斗目标,必须进一步加快造林绿化步伐,切实搞好森林经营和保护工作。当前,我国不少地方特别是北方地区造林绿化的潜力很大,任务十分艰巨,条件也十分困难,很多地方自然条件与塞罕坝机械林场十分相近。加快造林绿化步伐,必须大力弘扬塞罕坝精神,把这种精神不断发扬光大。他深情地说:“老一代塞罕坝人为塞罕坝机械林场立下了不朽功劳,我们一定要把塞罕坝这面旗帜举得一代更比一代高,让它更鲜艳、更明亮,发挥更大的辐射带动作用。”

贾治邦对塞罕坝林场今后的改革发展充满期望和关爱。他要求,塞罕坝机械林场在第二次创业过程中,要按照“扩大面积、提高质量、优化结构、持续发展”的要求,继续坚持以生态建设为主的发展战略和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正确处理生态与产业、兴林与富民的关系,实现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追求兴林与富民的协调发展和互利共赢。尤其是在发展壮大森林旅游业的同时,要加强生态保护,搞好规划,确保旅游得发展、生态受保护。

贾治邦强调,全国国有林场要积极学习借鉴塞罕坝机械林场的成功经验,根据2003年6月颁发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精神,按照

分类经营、政策扶持、创新机制、促进发展的要求,逐步将国有林场分别界定为生态公益型林场和商品经营型林场。生态公益型林场要以保护和培育森林资源为主要任务,按从事公益事业单位管理,所需资金,按行政隶属关系,由同级政府承担。商品经营型林场全面推行企业化管理,按市场机制运作,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凡是划定为生态公益型林场的地方,要把学校、医院、交通等社会职能剥离出去,交由当地政府承担。林场的路、电、水等基础设施建设都要享受国家政策,全部纳入地方政府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相关行业建设规划。同时,国有林场的加工业、旅游业等二、三产业要进入市场,由市场配置资源。只有全面创新国有林场的体制机制,国有林场最终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为国家生态建设和林业发展发挥应有的作用。

贾治邦、房峰辉还专程到与塞罕坝交界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克什克腾旗境内的北京军区红山军马场考察了生态建设情况。房峰辉指出,胡锦涛总书记发出了建设祖国北方绿色生态屏障的号召,塞罕坝机械林场为建设祖国北方绿色生态屏障树立了榜样。贾治邦与房峰辉商定,今后几年要在红山军马场建设4万亩人工林,让红山军马场的人工林与塞罕坝的人工林连成一片,然后以此为基础不断扩大人工林海的面积,为建设祖国北方绿色生态屏障作出更大的贡献。

第二篇:贾治邦:弘扬塞罕坝精神 不断推进国有林场改革

贾治邦:弘扬塞罕坝精神 不断推进国有林场改革

6月上旬的塞罕坝春意正浓,绿草如茵,松桦吐绿。6月4日~6日,全国绿化委员会副主任、国家林业局局长贾治邦与北京军区司令员房峰辉一道考察了河北省塞罕坝机械林场。在全面了解塞罕坝机械林场的发展历程和显著成效后,贾治邦指出,48年来,塞罕坝林场职工面对恶劣的气候环境和艰苦的生活条件,克服了常人难以想像的巨大困难,矢志不渝地同土地沙化进行了顽强抗争,取得了“人逼沙退、绿荫蓝天”的重大成就。贾治邦强调,塞罕坝林场是全国林业建设史上的一个奇迹,也是全国林业战线上的一面旗帜。我们一定要大力弘扬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科学求实、开拓创新、爱岗敬业的塞罕坝精神,按照分类经营的要求,不断推进国有林场改革,努力开创我国现代林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新局面。

百万亩林海、七星湖湿地公园、防沙治沙警示区和再造秀美山川示范教育展览馆展示了塞罕坝生态建设的艰苦历程和骄人业绩。贾治邦深有感触地说,塞罕坝机械林场1962年组建以来,广大干部职工战风沙、斗严寒,克服技术缺乏、干旱少雨、无霜期短等困难,累计营造112万亩人工林,森林覆盖率达到79.4%,林木总蓄积量达到1012万立方米,在塞北高原创造了一个变荒原为林海、让沙漠成绿洲的绿色奇迹。塞罕坝机械林场营造的百万亩森林,不仅明显改善了当地生态状况,使无霜期由42天增加至72天,年均降水量由417毫米增加到530毫米,6级以上大风天数由76天减少至47天,而且有效阻滞了浑善达克沙地南侵,为京津地区构筑起一道坚实的绿色生态屏障。

贾治邦指出,塞罕坝机械林场广大干部职工之所以能够坚持几十年如一日,一代接着一代干,做出这么多的牺牲,取得这么大的成绩,主要是因为他们一直传承和发扬了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科学求实、开拓创新、爱岗敬业的塞罕坝精神。这种精神是塞罕坝人生命接力和事业传承的不竭动力,是他们献身林业、绿化祖国的强大支撑,也是全国林业行业的一笔宝贵财富。正是有了这种精神,他们才能克服高寒大风、干旱少雨、土地沙化等极端气候条件和偏远闭塞、缺食少菜、缺房少屋等艰苦生活条件,按照“先治坡,后治窝,先生产,后生活”的要求,与风沙进行了48年的顽强抗争,终于把塞北荒原变成了塞北江南和百万亩林海,创造了全国林业建设史上的奇迹,为全国林业战线树立了一面光辉旗帜。

贾治邦强调,目前我国正在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实现生态环境良好的奋斗目标,尤其是要确保实现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到2020年全国森林面积比2005年增加4000万公顷、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13亿立方米”的奋斗目标,必须进一步加快造林绿化步伐,切实搞好森林经营和保护工作。当前,我国不少地方特别是北方地区造林绿化的潜力很大,任务十分艰巨,条件也十分困难,很多地方自然条件与塞罕坝机械林场十分相近。加快造林绿化步伐,必须大力弘扬塞罕坝精神,把这种精神不断发扬光大。他深情地说:“老一代塞罕坝人为塞罕坝机械林场立下了不朽功劳,我们一定要把塞罕坝这面旗帜举得一代更比一代高,让它更鲜艳、更明亮,发挥更大的辐射带动作用。”

贾治邦对塞罕坝林场今后的改革发展充满期望和关爱。他要求,塞罕坝机械林场在第二次创业过程中,要按照“扩大面积、提高质量、优化结构、持续发展”的要求,继续坚持以生态建设为主的发展战略和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正确处理生态与产业、兴林与富民的关系,实现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追求兴林与富民的协调发展和互利共赢。尤其是在发展壮大森林旅游业的同时,要加强生态保护,搞好规划,确保旅游得发展、生态受保护。

贾治邦强调,全国国有林场要积极学习借鉴塞罕坝机械林场的成功经验,根据2003年6月颁发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精神,按照分类经营、政策扶持、创新机制、促进发展的要求,逐步将国有林场分别界定为生态公益型林场和商品经营型林场。生态公益型林场要以保护和培育森林资源为主要任务,按从事公益事业单位管理,所需资金,按行政隶属关系,由同级政府承担。商品经营型林场全面推行企业化管理,按市场机制运作,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凡是划定为生态公益型林场的地方,要把学校、医院、交通等社会职能剥离出去,交由当地政府承担。林场的路、电、水等基础设施建设都要享受国家政策,全部纳入地方政府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相关行业建设规划。同时,国有林场的加工业、旅游业等二、三产业要进入市场,由市场配置资源。只有全面创新国有林场的体制机制,国有林场最终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为国家生态建设和林业发展发挥应有的作用。

贾治邦、房峰辉还专程到与塞罕坝交界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克什克腾旗境内的北京军区红山军马场考察了生态建设情况。房峰辉指出,胡锦涛总书记发出了建设祖国北方绿色生态屏障的号召,塞罕坝机械林场为建设祖国北方绿色生态屏障树立了榜样。贾治邦与房峰辉商定,今后几年要在红山军马场建设4万亩人工林,让红山军马场的人工林与塞罕坝的人工林连成一片,然后以此为基础不断扩大人工林海的面积,为建设祖国北方绿色生态屏障作出更大的贡献。

第三篇:深入推进国有林场改革与发展的意见

深入推进国有林场改革与发展的意见

加快国有林场改革步伐,促进国有林场健康发展,现就深入推进我市国有林场改革与发展提出如下意见:

一、认清形势,明确深入推进国有林场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

我县现有国有林场3个,职工218人,经营面积438万亩,森林覆盖率62.3%,林木蓄积1400万立方米,林场总产值3.5亿元。多年来,国有林场在造林绿化和森林经营工作中发挥了骨干、示范和带动作用,为培育国家后备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和促进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是,国有林场还存在着经营管理粗放、投入严重不足、森林资源开发利用不够等问题,尤其是基础设施薄弱、职工生产生活条件较差、拖欠职工工资等情况十分突出。全市国有林场有危房14.1万平方米,6个林场场部不通公路,3个场部不通电,7个场部不通电话,26个场部吃水困难,累计拖欠职工工资5890万元,人均高达1.7万元。国有林场总体上仍未走出困境,与新时期林业和我市生态建设发展形势不相适应,与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不相适应。为此,要充分认识进一步深化国有林场改革、完善和强化国有林场组织管理、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森林资源开发利用步伐、发展国有林场经济、促进两大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紧紧抓住党中央、国务院和全国人民十分关注生态建设的大好机遇,进一步深化国有林场改革,全面推动国有林场建设不断向前发展。国有林场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以培育和保护森林资源为重点,以提高林业的生态、经济和社会三大效益为核心,遵循“以林为本,生态优先,分类指导,可持续发展”的办场方针,全面推进各项改革,建立适应生态建设和林业产业发展要求的国有林场管理体制和经济运行机制,充分发挥国有林场在后备森林资源培育和生态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更好地为全市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服务。国有林场改革与发展的奋斗目标是:进一步加强对现有森林资源的全面保护,加快宜林荒山造林绿化的步伐,调整林种结构,强化科学经营措施,全面提升森林质量,推进所有制结构和产业结构合理调整,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增强森林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实现生态和经济的良性循环,把国有林场建设成为坚强的绿色生态屏障和重要的后备森林资源培育基地。到2010年,全市国有林场完成封山育林80万亩,其中宜林荒山造林30万亩,灌木林改造50万亩,低产(低效)林改造50万亩,中幼林抚育5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80%,林木蓄积达到1600万立方米,林场总产值达到10亿元,职工人均年收入达到1.4万元。到2020年,国有林场森林资源面积达到并稳定在448万亩左右,森林覆盖率达到90%以上,林木蓄积达到1800万立方米,林场总产值达到20亿元,职工人均年收入达到2.8万元。

二、采取措施,积极稳妥地推进国有林场改革与发展

(一)改革国有林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按照公益林和商品林的要求,将全市国有林场划分为生态公益型林场和商品经营型林场。生态公益型林场以保护和培育森林资源为主要任务,按公益型事业单位管理,配备与工作任务相适应的事业编制,所需经费纳入同级财政实行差额预算管理。此类林场按管护面积大小,设3-5个管护站,每个管护站设2-3个护林点,并确定专职护林人员。生态公益型林场机构设置的具体方案,由区县(自治县、市)按机构编制管理程序办理,并报市林业局备案。商品经营型林场的资源、人员要进行整合,打破林场行政区域界线,按照自愿、互利原则,采取联合、兼并、入股等形式,组建跨地区的林场和苗圃联合体,实行规模经营。对已经进行资产重组并按市场机制运作的国有林场和从事商品林经营的林场,经同级人民政府审核后,可改制为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国有林场的建立、重组、合并、撤销以及其他变更事项,由区县(自治县、市)林业主管部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提出意见,经同级人民政府审定后报市林业局批准。国有林场场长实行聘用制与委任制相结合的任用形式。对生态区位特别重要,公益林占50%以上或经营管理森林资源面积在5万亩以上的国有林场场长的任免,必须征求区县(自治县、市)林业主管部门的意见。国有林场的森林管护人员实行聘用制,其工资及管护费用与管护面积和管护难度挂钩。

(二)加快国有林场森林资源流转步伐。各地要按照有关规定,对国有林场全面进行一次清产核资,在明晰产权和维护生态安全的前提下,鼓励以森林资源为资本控股或参股组建股份制企业;鼓励国有林场和乡村、林农发展联营和股份合作林场;鼓励林场职工承包管护林和开发林地,兴办家庭林场;鼓励非公有制企业采取兼并和租赁等多种形式在国有林场搞开发。经济、技术、管理等条件优越的林场,要按照务实高效的原则,以经济效益为纽带,通过收购、联营、承包等方式,科学推进资本扩张,不断壮大经济实力。在尊重林主意愿的基础上,要将国有林场毗邻的集中连片天然林协商划归国有林场管护;国有林场零星分散的山头地块,可采取承包、租赁、转让、拍卖、协商、划拨等形式进行流转,让其发挥更大效益。以承包、租赁形式取得经营权的国有森林、林木所有权和林地使用权的流转,由区县(自治县、市)林业主管部门依法审批;以转让、拍卖、入股、联营、划拨等形式进行国有森林、林木所有权和林地使用权的流转,由市林业局依法审批或报批。转让国有森林资源资产及出售场属企业的收入用于国有林场发展。各地在改革中不得随意改变国有林场的隶属关系,确需调整的,必须报市林业局批准。

(三)鼓励国有林场大力发展林业产业。要根据自身的资源优势,积极发展名特优新经济林、花卉苗木、森林食品、珍贵药材以及野生动植物驯养、繁殖、栽培等新兴产业,大力培育新的林业经济增长点。有条件的林区,应积极兴建森林公园,大力发展森林生态旅游,推进国有林场可持续发展。商品经营型林场要采取集约经营方式,大力发展短周期工业原料林和其他速生丰产用材林,实现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益。鼓励国有林场根据所经营森林不同的利用方向,合理调整林种、树种结构,增加珍贵树种营造比例,改造低效林,积极培育大中径级林木。提倡科学经营森林,鼓励国有林场开展幼林抚育,在强化抚育间伐作业设计、方案审批和施工检查验收管理的基础上,对国有林场抚育间伐指标不足的,要积极支持解决。

在不破坏森林资源的前提下,国有林场职工在完成森林资源管护任务后,可以承包国有荒山造林、中幼林抚育、低效林改造等生产项目,可以发展用材林、经济林、苗木、花卉、养殖、旅游服务、小型加工等经营项目,取得的收入归职工所有。国有林场现有的不适合统一管理的各种经营性项目,可采取承包、作价出售、拍卖等多种方式转给职工个人或以合伙、股份合作等形式经营。对职工家庭林场经营用材林正常采伐所需的指标,应在政策允许范围内优先安排。

(四)合理分流国有林场富余人员。要利用现有经营性项目转制集中分流富余人员,对国有林场兴办实体从事种植业、养殖业和农林产品初加工取得的收入,按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的有关规定,继续暂免征收企业所得税;允许有条件的国有林场在职工自愿的前提下,利用林业经营用地、商品林木及其他资源性资产进行作价,用于职工一次性安置;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在自愿的前提下,允许职工自谋职业,保留职工身份;通过就地发展种养业和小型加工业等项目自谋职业的职工,林场在经营用地、资金等方面应给予必要的扶持。要组织富余人员从事育苗、造林、工程设计、监理、检查验收或开发性项目,也可有计划地组织劳务输出。对工龄满30年、并符合《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市属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人员分流安置意见的通知》(渝办发〔2001〕92号)规定的职工,不作为富余人员分流,可办理提前退休;对暂时无法安置就业的职工,符合条件的要纳入最低生活保障政策范围。对分流的富余人员,要纳入当地再就业工程统筹安排,加强生产技能培训,提高综合素质,为再就业创造条件。培训结束后,要积极推荐就业。培训经费由林场承担,富余职工较多且较困难的国有林场,要多渠道筹措培训经费。

(五)积极改善国有林场基础条件。按照国有林场的事权划分,区县(自治县、市)人民政府要把国有林场基础设施建设列入本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加大投入,加强管理。要将贫困国有林场列入本地区脱贫规划,安排享受贫困地区的有关扶贫优惠政策;农业综合开发、“两高一优”农业示范区、科技兴林、生态建设县及重点林业工程建设等项目要尽量将辖区内国有林场纳入项目实施区域,统一规划,重点安排;遭受自然灾害的国有林场要与乡村等同享受救灾、恢复和发展生产的资金和优惠政策。要通过将国有林场的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全市“村村通”工程范围等多种措施,确保林场场部、管护站在2010年前通公路、通水、通电、通电话、通电视。每年要安排一定资金用于国有林场的危房改造,分期分批解决国有林场工作用房和职工住房,确保2010年前实现国有林场场部无危房、管护站有用房的目标。

三、强化保障,确保国有林场改革与发展取得明显成效

(一)妥善处理各种债务。国有林场贷款造林形成的债务,或因政策调整导致木材加工等多种经营无力偿还贷款形成的债务等,应在全面清理的基础上,明确债权债务,依法处置资产、偿还贷款。对符合贷款核销政策的,银行要在认真核实的基础上,按程序争取核销。

(二)妥善解决在职职工和分流人员的社会保障。在做好基本养老保险的情况下,要按照有关规定积极稳妥地做好职工医疗、工伤和失业等保险工作。有条件的国有林场在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同时还可建立补充医疗保险;未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国有林场,要切实做好职工医疗费用报销工作,对因林场困难未能按规定报销医药费以及在报销后或参保后医药费负担仍很沉重的困难职工,可由社会医疗救助按规定予以解决。在林场改革中要分流安置的职工,应办理各项入保手续后再行分流安置,同时要帮助做好分流安置后续保的衔接工作。

(三)加大队伍建设力度。通过开展以岗位培训为主的职业技能培训和管理干部培训,努力建设一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干部职工队伍。要高度重视林场制度建设和管理干部作风建设,充分发挥林场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积极引导林场职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艰苦奋斗、真抓实干,促进国有林场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为我市生态环境建设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四)加强对改革与发展工作的领导和协调。要切实加强对国有林场改革与发展工作的领导,积极协调有关部门认真抓好各项政策的落实。各级林业主管部门要认真研究推进国有林场改革与发展的具体措施和办法,切实做好深化国有林场改革的宣传动员和组织工作,加强对国有林场工作的指导,建立对口帮扶林场的联系制度,处理好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确保各项改革和发展措施真正落实到位。

第四篇:国家发展改革委就推进国有林场和国有林区改革答问

国家发展改革委就推进国有林场和国有林区改革答问

近日,全国国有林场和国有林区改革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在北京召开。国家发改委相关负责人就推进国有林场和国有林区改革问题答记者问。

以下是答问实录:

3月17日上午,全国国有林场和国有林区改革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深入贯彻落实了总书记和李克强总理关于国有林场和国有林区改革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学习贯彻中央关于国有林场林区改革的重大决策,并对国有林场林区的改革工作进行动员,做出部署,安排当前的国土绿化工作。会后,国家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同志就推进国有林场和国有林区改革问题答复了记者提问。

问:今年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全面启动国有林场和国有林区改革。这项改革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基本原则是什么?

答:今年2月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有林场改革方案》和《国有林区改革指导意见》,明确了国有林场和国有林区改革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基本原则。

国有林场和国有林区改革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实施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围绕保护生态、保障职工生活两大目标,推动政事企分开,实现管护方式创新和监管体制创新,推动林业发展模式由木材生产为主转变为生态修复和建设为主、由利用森林获取经济利益为主转变为保护森林提供生态服务为主,为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保护生物多样性、建设生态文明、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提供生态保障。

国有林场和国有林区改革的总体目标是:一是保护生态。明确生态功能定位,以保护森林资源、维护生态功能作为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保护好森林、湿地等自然生态系统,确保森林资源总量持续增加、生态功能持续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持续提高。二是保障民生。着力改善林场林区基础设施和生产生活条件,积极发展替代产业,优化产业结构,拓宽职工就业渠道,妥善安置富余职工,完善社会保障机制,确保职工就业有着落、基本生活有保障。三是创新体制。理顺各方关系,实现政企事分开,强化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剥离国有林场和森工企业承担的社会管理和办社会职能,创新内部管理机制,完善国有林场和国有林区的社会管理体制和森林资源监管体制,转变发展方式,确保政府投入可持续、资源监管高效率、林场林区发展有后劲。

在改革中,要把握四项基本原则:一是生态优先,保护为主。实行最严格的林地林木管理制度,坚决守住而不能逾越森林资源保护这条红线。二是以人为本,维护稳定。重点解决好职工基本生活、社会保障和富余人员安置等问题。按照“内部消化为主,多渠道解决就业”的原则妥善安置富余职工,不采取强制性买断方式,不搞一次性下岗分流。三是分类指导,分区施策。充分考虑林场和林区的不同情况,充分考虑各地实际,探索不同的改革模式,不搞“一刀切”。四是地方负责,中央支持。各省级人民政府对改革工作负总责,中央加强领导和指导,在政策和资金上予以适当支持。

问:基础设施落后是长期以来制约国有林场林区生态功能充分发挥、林区民生有效改善的突出问题。在这次国有林场林区改革中,国家会出台哪些有针对性的政策?

答:多年来,广大林业职工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生态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和牺牲,但由于管理体制不顺、支持政策不健全、森林资源过度开发等原因,林业职工生活十分困难,民生福祉没有与国家改革发展同步。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扶持三农的政策,也没有完全覆盖到林场林区。林场林区长期体系封闭,自我发展,道路通行条件差、缺水、缺电,特别是住房条件十分困难,大大落后于整个社会发展水平。在这次国有林场林区改革中,要把解决林场林区基础设施落后问题作为一项重要改革举措来抓,务必通过改革使林场林区基础设施落后状况有一个大的改观,促进林场林区与周边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有效改善林场林区生产生活条件。

国家层面上,国家发展改革委将在现有投资渠道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对林场林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特别是要安排资金支持林场林区道路建设,切实增强森林资源保护能力,有

效改善林场林区民生。同时,充分利用国有林区棚户区和国有林场危旧房改造等中央政策机遇,切实改善国有林场林区职工居住条件,并统筹解决好职工管护站点用房问题。继续加大珍稀树种和大径级材培育投资支持力度,将国有林场林区建设成为国家最主要的战略森林资源培育基地。

从地方上讲,各地在编制“十三五”规划时,要将国有林场林区作为一项重要建设内容。国家结合现有渠道,加大对林场林区供电、饮水安全、森林防火、管护站点用房、有害生物防治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各级人民政府将林场林区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同级建设计划统筹安排。各级发展改革部门要加大资金支持力度,用于国有林场林区基础设施建设。抓紧核定国有林场道路属性并纳入相关省区市公路网规划。要利用好林业棚户区和林场危旧房改造等政策机遇,切实改善职工居住条件。结合林区改革和林场撤并整合,积极推进深山远山职工搬迁。

问:实施林场(所)撤并和生态移民政策的意义是什么?如何推进林场(所)撤并和生态移民政策落实到位?

答:国有林场和森工林业局建设之初,林业职工本着“先治坡、后治窝,先生产,后生活”的工作激情,不讲条件、不讲待遇,为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由于林场林区建设先天投入不足,后续配套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欠账很多,特别是林区道路通行条件差、缺电、住房条件十分艰苦等,还存在着给排水配套设施不完善、饮水未达国家安全标准等问题。因此,实施生态移民势在必行。一是生态移民有利于改善职工群众的居住环境。偏僻的林场(所)大多缺水,教育、医疗、文化、科技普遍落后,人的整体素质不高;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基础设施非常差,职工群众生产生活极度困难。生态移民是改善生活质量的有效途径。二是生态移民有利于保护森林资源。实施生态移民将减少人为活动对森林资源的消耗和破坏,有利于森林防火及生态系统的恢复,对生态保护和资源合理利用将产生重要影响。三是生态移民有利于减少管理成本。国有林业局、林场(所)建设之初的布局是为了满足造林和木材生产的需要。目前,重点林区、部分林场已实施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下一步,所有林场(所)的天然林也将纳入停伐范畴。通过整合撤并林场(所),精简机构,精兵简政,减少管理人员,减轻企业负担,将有限的资金真正用于发展经济,用于提高人民生活生平,用于改善民生。

在实际操作中,我们遵循 “以人为本、以林为主” 的基本原则,尊重职工意愿,多方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群众参加生态移民的积极性。一是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对规模小、人员少、地处偏远、分布零散的林场(所),根据机构精简和规模经营的原则整合为较大林场(所)。积极推进生态移民,将位于生态环境极为脆弱、不宜人居地区的场部逐步就近迁到小城镇,加快深山远山林区职工搬迁。二是充分考虑职工生产生活需求,尊重职工意愿。合理布局搬迁职工安置点,既要方便林区职工生产生活,又要有利于职工在不破坏森林资源的前提下,从事林特产品生产,发展多种经营,增加职工收入,达到职工群众致富的目的。三是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林场撤并搬迁安置区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等参照执行独立工矿区改造政策。加快国有林区棚户区和国有林场危旧房改造力度,切实落实棚户区和危旧房改造住房税费减免政策。结合林区棚户区和危旧房改造,进一步加大中央支持力度,同时在安排保障性安居工程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方面予以倾斜。省级政府对本地棚户区和危旧房改造负总责,也要加大补助支持力度。四是稳步推进,确保林区社会稳定。整合撤并林场(所)工作与职工群众利益息息相关,必须严格按照政策办事,稳妥操作,稳步推进。急不得、快不得,不能以牺牲职工群众利益为代价换取一时的进度。要妥善安置因林场撤并和生态移民产生的富裕职工,地方各级政府要统筹解决符合政策的就业困难人员灵活就业问题。

问:下一步如何贯彻落实中央的决策要求,以确保国有林场和国有林区改革扎实推进、实现预期目标?

答:国有林场和国有林区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社会工程,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我们要按照《方案》和《意见》要求,认真抓好贯彻落实工作,扎实推进国有林场和国有林区改革。

一要层层签订责任状。国有林场和国有林区改革实行各级人民政府负责制,各级政府要层层签订责任状,落实改革主体责任,确保各项改革措施领导到位、责任到位。要把抓改革措施落

实作为重要的政治任务,强化一把手责任。

二要精心制定实施方案。各地要结合本地区实际,精心制定针对性和操作性的改革实施方案,国有林场改革确保在2017年底前完成,重点国有林区改革确保在2020年前完成。制订改革实施方案,要结合本地实际,不搞“一刀切”。要充分尊重职工意愿,务必使改革的思路、决策、措施都能更好满足职工诉求。

三要加强督查评估。要加强检查、跟踪落实,做到改革推进到哪里,督查就跟进到哪里,及时跟踪、及时检查、及时评估,发挥社会舆论和第三方评估机构作用,让群众来评估改革成效。没有完成或完成不到位的要问责。

四要建立配套政策措施。抓紧研究制定和完善社会保障、职工住房、人事管理、财务管理办法和森林监督管理法律制度、监督机构设置办法、化解金融债务政策等。

第五篇:研讨发言:弘扬塞罕坝精神,共筑美丽中国

研讨发言:弘扬塞罕坝精神,共筑美丽中国

林海滴翠,绿意盎然。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XX塞罕坝机械林场考察时强调,要传承好塞罕坝精神,深刻理解和落实生态文明理念,再接再厉、二次创业,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上再建功立业。总书记的重要论述和明确要求,为建设生态文明、推动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大思想和行动力量。

塞罕坝林场建设史既是一部可歌可泣的艰苦奋斗史,也是一部催人奋进的精神锻造史。近XX年来,塞罕坝林场建设者们听从党的召唤,在“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艰苦创业、接力奋斗,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树立了世界生态文明建设史上的生动范例。几代塞罕坝林场人以坚韧不拔的斗志和永不言败的担当,营造起百万亩人工林海,用行动铸就了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成为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组成部分,为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提供了重要示范和不竭力量。

从昔日的“高、远、冷”,到如今的“绿、美、香”,被誉为“华北绿宝石”的塞罕坝,每年净化水质和涵养水源达到X.XX亿立方米,固碳XX.X万吨,释放氧气XX.XX万吨。林场积极发展绿色生态产业,职工年均收入XX万元,成为群众致富的“绿色银行”。塞罕坝的沧桑巨变充分说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良好生态本身就蕴含着无穷价值。弘扬塞罕坝精神,必须全面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践行新发展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地位,协同推进人民富裕、国家强盛、中国美丽。

“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建设生态文明,关键是处理好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摒弃损害甚至破坏生态环境的发展模式,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协同共进。塞罕坝林场建设的成功实践,深刻昭示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和必由之路。弘扬塞罕坝精神,要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完善生态文明领域统筹协调机制,构建生态文明体系,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弘扬塞罕坝精神,就要锚定绿色发展目标,在攻坚克难中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十四五”时期,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绿色发展任重道远,艰巨使命呼唤担当。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中国,还有很多硬骨头要啃、不少难关要攻克。这就要求我们更加突出问题导向,在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上取得新进展,在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上力求新成效,不断解决突出环境问题,持续改善环境质量,进一步厚植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蕴。

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既要着眼长远,又要脚踏实地。大力弘扬塞罕坝精神,牢记绿色发展使命,拿出“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拼劲和“踏平坎坷成大道”的闯劲,人人尽责,久久为功,我们就一定能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迈出高质量发展的坚实步伐,共同绘就美丽中国新画卷。

下载贾治邦:弘扬塞罕坝精神 不断推进国有林场改革(共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贾治邦:弘扬塞罕坝精神 不断推进国有林场改革(共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