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珞珈建筑话纵横
珞珈建筑话纵横
武汉大学座落于风光旖旎的东湖之滨、珞珈山麓。古朴典雅的建筑依山耸立,在湖光山色的映衬下,更添风姿,令人仰幕。一组一团的宏伟建筑,不仅提供教学,科研的基本条件,也是武汉东湖风景区的一个重要景观。武汉大学的建筑成就,是自一九二八年选点珞珈山为新校址以来,许多仁人志士赋予心血的结果,也是成千上万劳动人民智慧和汗血的结晶。
一九二八年,国民政府决定改组武昌中山大学,组建国立武汉大学。校址暂设在武昌东厂口中山大学内。学校设文、法、理三院和文、理预科组。在校学生290余人,规模甚小。当时一批教育,科学界知识分子痛感国家贫穷,极力推行教育救国的主张。他们认为,武汉当时是中国经济的中心,而文化却落乎其后,应该在武汉办一所象样的大学。一九二九年任武汉大学校长的王世杰和著名科学家李四光都极力主张在武汉办大学。王世杰曾说,关于办武汉大学“经深思熟虑后,不办则已,要办就当办成一所崇高理想、一流水准的大学”“武汉市处九省之中央,相当于美国芝加哥大都市。应当办一所有六个学院—文、法、理、工、农、医规模宏大的大学。十年之后,学生可达万人”。对办学的模式和规模提出一整套设想。他还认为在当时的情况下,新大学的创建需要有五个条件,即适当的校舍、完善的设备、确定的经费、良好的教授和严整的纪律。他在解释“适当的校舍”时说:“就中国现时的各大学说,没有一个大学可以说是有了一个系统的建筑的。如北大是前京师大学堂和别的学堂改建。如中央大学、广州中山大学都是前高师班改成的。但所谓京师大学堂、高师等等实在不过是中等学堂的形式。一个中学的校舍如何能办成一个真正的大学呢?武大也是高师改的,所以要想将武大造成一个真正的大学,第一个条件便是完成新校舍的建筑”。李四光早在1919年从英国归国的的航船上就与农学家叶雅各谈起湖北武昌城外有个落驾山(1928年至1930年,闻一多在校任教时将落驾山改为珞珈山)。他们想象着在这个山清水秀的地方建设一个大学。李四光后来说:“中国现在太没有建设的工作了,尤其是教育方面……现在我们要努力建设这个武大,就是要让国人清楚,建设并不是不可能或太难的事”。
一九二八年七月,国民党政府大学院(后改为教育部)院长蔡元培指派刘树杞(时为湖北省教育厅长)等八人组成国立武汉大学筹备委员会。八月六日,任命李四光、王星拱、张难先(时为湖北省财政厅长)、石瑛(时为湖北省建设厅长)、叶雅各(时为湖北省建设厅农业专家)及麦焕章等人组成校舍建筑设备委员会,李四光任委员长,叶雅各任秘书。趁着一个秋高气爽的好天气,李四光、刘树杞、张难先、石瑛、王星拱等人,循湖北陆军测量局绘制的地图所标方向,会同前往珞珈山实地踏勘。登山眺望,东、北方面临郭郑湖(东湖);西方是茶叶港(东湖之湖汊);南方可见卓刀泉古寺;朝北望去,山峦起伏,狮子山、火石山、笔架山、小龟山、乌鱼岭、团山、扁扁山、侧船山、廖家山、郭家山、等大小十几座山丘尽在眼下。现场踏勘后,大家认为不虚此行,这样一个三面环水,青山相间的幽雅环境,是理想的建校基址。十一月二十八日,武大建筑设备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决定在武昌珞珈山建设新校舍,并向中央申请一百五十万元建筑设备费。获准后,开始工程前期准备。不料,刚刚修筑马路,湖北省政府突然以战占用民地过多为由,要武大停止建设。第二年六月,校长王世杰邀请省政府有关人员同赴珞珈山察看。看后,大家认为在此建设学校有三大优点:
一、风景优美,有山有水;
二、当地山石居多,农田有限,不致占去很多耕地;
三、在此山建校,启发文化,对武汉市民特别有利。八月十五日,湖北省政府发出布告,公布武大建新校舍圈定的红线范围:东、北以东湖滨为界,西以茶叶港为界,南自东湖滨至茶叶港桥头止。总占地面积三千亩。一波刚平一波又起,当武大再兴土木时,武昌业主会有两百余名坟主联名向省政府控告武大破坏风水,提请政府另选校址。十一月五日,湖北省政府函告武大,珞珈山新校址的建设应立即停工,另选南湖或徐家棚无坟地区兴建校舍,后经王世杰、叶雅各、熊国藻、邵逸周等人周旋力争,工程才得以继续进行。一九二八年,叶雅各受建筑设备委员会之托,赴上海物色建筑师人选。经人介绍认识美国建筑师开尔斯(F•H•kales1899-1978)。开尔斯毕业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建筑系。三十年代参与中国许多大工程的建设,对中国建筑艺术颇有研究,造诣较高。叶与其叙说,情趣融合,欣然接受新校舍的设计任务。随即学校花五
百元包专机一架,从上海直航武汉,飞达珞珈山时低空盘旋,俯瞰全貌。次日,开尔斯实地踏勘,对珞珈山的地理形势极为赞赏,提出以狮子山为校舍建筑之中心,各院、系教学楼分别建在各山丘上,珞珈山南麓和西边(杨家湾)一带分别为教工生活区和商业区的粗略想法。他将这些想法融汇于以后的总体规划之中。
校舍的平面布置,根据地形起伏较大的特点,采取依山就势的自由手法,形成组团建筑,轴线清晰,主次分明,和谐协调,群而不乱。狮子山上的建筑组团,采用对称平衡中央突出的手法,图书馆座落主位,宏伟庄重。东翼文学院大楼和西翼法学院大楼的后沿在图书馆前沿轴线之上,即居于宾座又自成体系,无喧宾夺主之感。图书馆的前方,学生斋舍抱坡而建,从坡底拾级而上(95级)可达屋顶平台,而平台的标高与文、法学院大楼室外标高一致。故斋舍屋顶平台即为图书馆和两翼的楼前广场。运用“天平地不平”的手法将学生斋舍抱山而建,不仅利用地形有独道之处,而且以屋顶平台同其它建筑物有机地联系起来,产生强烈的整体感。远眺耸立于狮子山的这一团建筑,好似一座高大壮阔的巨大宫殿,气魄宏伟,蔚为壮观。另有三团建筑物均以运动场为中心兴建。从运动场中心点向南北、东西各幅射一条轴线。南北轴线形成理学院一组建筑和工学院、水工实验室一组建筑。理、工学院分居运动场北、南两端的笔架山和火石山上,遥相呼应。东西轴线形成座落在小龟山,乌鱼岭的大礼堂(现人文科学馆)、物理楼、生物楼一组建筑,向西直达体育馆。体育馆以东、运动场以西布置校园,植以花木、供师生室外憩读。运动场建于笔架山、火石山之间的山谷低处,利用东、南、北三方自然的峡谷山坡建筑看台。在利用地形上颇见功力。此外,生活福利用房也作了详细规划。女生宿舍建于理学院东、北方的团山上,在连接各区的适中之处建医疗、邮政、书店等服务网点。校区的水、电、卫生、道路、园林等市政工程都一一纳入规划。按当时招生1000—1500人的规模,是一个理想而美丽的校区。
珞珈山新校舍最初设计包括:
(一)文、法、理、工、农、医六个学院,大礼堂、图书馆、总办公厅、体育馆、饭厅等大建筑十余栋;
(二)男生宿舍六栋、女生宿舍一栋;
(三)电气厂工厂各一栋;
(四)教职工住宅大小数十栋;
(五)其它零星房屋若干栋;
(六)自来水及园林设备;
(七)校内及近旁纵横马路数十华里。各类建筑物的设计要达到实用、坚固、经济和美观的标准。经过中、外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共同努力,总体规划和技术设计吸取中、西建筑形式之长,溶古典建筑艺术与现代建筑艺术为一炉,开创了我国建筑学上的新风。
规划设计完后,进入施工阶段。学校聘请毕业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缪恩钊任新校舍监造工程师。缪邀请十余名工程技术人员组成工程处,负责施工技术监督、质量检查及部分设计工作。学校以工程招标选拔第一期工程施工单位。经审定参加投标的甲等资格的厂商有:
(一)汉口汉协盛营造厂;
(二)汉口康生记营造厂;
(三)汉口袁瑞泰营造厂;
(四)上海六合公司;
(五)上海方瑞记营造厂。可以参加主要建筑工程的设标。审定参加生活福利用房和一般教学辅助用房投标的乙等资格的厂商有:蔡广记、胡道生合记、永茂隆和协昌华记。二十年代未,武汉三镇的安装工程由汉华公司独家经营,第一期新校舍水、卫、暧工程大都由该公司承包。1930年1月,第一期工程投标后,在35429平方米的校舍中,除2394平方米生活服务用房由乙等资格的厂商得标外,其余均由汉协盛营造厂得标,总承包价130余万元。1930年3月,文学院、理学院、学生宿舍、饭厅及礼堂、教授住宅及立于街道口的大学牌坊等主要工程相继开工。第一期工程的施工是在极艰苦的条件下进行的。三十年代初,东湖周围人烟稀少,珞珈山乱石遍地,草木丛生。加之尚无电源和机水。以千、万吨计的建筑材料运达现场,十分艰巨。施工机械无电不能启动,施工用水,大型金属结构件和钢筋水泥预制件的横竖运输,全靠肩挑背扛或人力绞车、滑轮等简易机具。设备之低劣,工人之艰苦,不言而喻。在工程技术人员和工人群众的共同努力下,1931年10月,第一期工程的土建和安装计划全部实现。12月份,学校由武昌东厂口向珞珈山搬迁仪器设备(价值76万元)、图书资料(149969册)及其它物资。全校613名学生和178名教职工迁入新校舍授课。
1932年至1937年7月,图书馆、工学院、法学院、理学院扩建、体育馆、水工实验室、农学院及部分生活用房共43167平方米相继开工。图书馆、工学院、法学院、体育馆、水工实验室由上海六合公司承包施工;理学院扩建和农学院由汉口袁瑞泰营造厂施工。此时,水电管线均由学校接至施工现场,施工条件大有改善。
从1930年2月至1937年7月,历时七年。除抗日战争爆发农学院暂告停工外,其它工程均已竣工。建成各类校舍78596平方米。耗资400万元,其中建筑、安装工程340余万元;征地、设计、市政建设57万元,经费来源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中央政府和湖北省政府特拨经费;二是经教育部核拨一九二八年、一九二九年武大经费结余款;三是其他机关及私人(汉口特别市政府、中华教育基金董事会、中央庚款董事会、湖南省政府及黎宋卿)捐款。新校舍建成后,教学及行政用房、学生生活用房、副教授以上人员住宅均得以解决。讲师以下教职工的住宅因经费筹措困难只部分解决。
1936年底,由于新校舍落成,学校设文、法、理、工、农五个学院,15个系和法、工研究所。在校学生670人,教职工237人。一所多科性的综合大学在东湖之滨、珞珈山麓初具规模。
1937年底,日冠由南京、芫湖、镇江兵分三路沿江北上,与华北南下的日军夹击徐州,企图打通南北联系,构成从华北,华东进击武汉的大包围圈。1938年初,武汉已成为被日寇三面包围的孤岛,岌岌可危。在国难当头、形势日趋恶化情况下,1938年2月,学校西迁四川乐山。学校克服行政重重困难,于7月份基本完成迁校工作。迁校舍乐山初期,校舍大都是租借破旧宙宇充当教学、实验及生活用房。因财政支绌,经济困难也无力修缮。以后随着形势发展,维修旧房成为校舍建设的主要任务。先后维修教学、生活用房17项,也陆续新建部分校舍,以解决教学、生活的最低需要。师生员工在艰难困苦中度过八年。抗战胜利后,一九四五年九月,学校成立复校委员会,委专人先赴珞珈山清查接收校产,作为复校准备。抗战期间,珞珈山校舍先是被日本侵略军作为侵华司令部中原分部,后为日军野战医院占用。日冠投降后,工学院及部分教员住宅仍被日俘伤兵占用,其余大部分房屋驻扎美国空军十四航空队和国民党第十五师。八年抗战后,校舍大体完整,但内部的桌椅、门窗、地板、水电却遭严重破坏。修复工作极为艰巨。经过半年准备,1946年3月6日首批物资自乐山由水路启航,首批人员由陆路登程。师生员工偕家眷历尽艰辛于10月全部东还珞珈山。复员后,除陆续修复校舍和设备外,原农学院在东湖附近置有五千多亩农田、果园和林场因八年沦陷荒芜甚多,也进行了垦荒兴种和修理复原工作。
1946年10月,国民党政府教育部令武汉大学设立医学院。经过筹备于1947年初第一次招生,并于武昌东厂口老校舍设附属医院一所。武汉大学组建之初,就有建成包括六大学院的多科综合大学的宏伟设想。经过十九年的努力,到医学院建立后,六大学院的理想才全部实现。1948年学院设六院十九系,十七个科研所室。馆藏图书馆达到十五万四千余册。在校学生达1500余人,教员297人。这是解放前武汉大学规模最大,人数较多一个时期。
纵观珞珈山的建设史,我们怀念为学校发展而呕心沥血的先辈们,敬仰他们远见卓识的艰辛创业的精神。这一切必将激励我们热爱武大和为办好武大而奋进。
第二篇:珞珈杯排球赛心得
“珞珈杯”排球赛之水电院凝聚辉煌
对排球的认识来自于中国女排,从她们的五连冠知道这是个可以为国家争得荣誉的光荣的体育事业。依稀记得第一次打排球是上小学体育课的时候,纯泥土的场地上,伴随着呐喊、惊呼和欢笑,挥洒着懵懂少年的汗水。后来接触排球就很少了,真正的参加排球比赛就是我到了武汉大学设计研究总院以后举办的第一届“珞珈杯”排球赛。
到武汉大学设计研究总院上班是相信这是个有发展的地方,跟自己的水利水电专业相契合。这里年轻人占大部分,朝气蓬勃,团结向上,而且我发现原来搞工科的人还可以如此幽默!来了不久,我就喜欢上了这里。7月7号,人力资源部下发了开展排球比赛的通知,每个队六个人,4男2女。这骄阳似火的七月,搞排球赛不仅是对水平、体力的考验,也是对大家不怕热,不怕苦的锻炼。同时通过参加比赛给新来的同事提供了融入这个集体的好机会。
迎战“珞珈杯”,水电院迅速反应,排兵布阵,准备迎战了!
虽然我们打排球专业班子几乎没有,但水院所有准备上场的队员都在努力让自己向业余中的专业靠近,关键时刻,水院人快速的学习能力在发挥着作用。比赛临近,水电院所有队员利用周末时间抓紧练习了,没有请专业的教练,属于自学成才,从熟悉规则到怎样接发球,一点一点的练习。大家互相学习,矫正动作,传授经验,这是个集体项目,需要所有人都努力。为了熟悉比赛流程,我们还有模有样的组织了几场对抗赛,有人发一个好球大家会为他/她鼓掌,对接球精彩的人也有欢呼的赞赏,这不仅是比赛训练,也是娱乐,大家都玩的很开心!
8月3日下午,夏日炎炎,武大设计院首届“珞珈杯”第一场排球比赛在武汉大学梅园小操场正式开赛了,我们对阵监理咨询公司队和建筑1队。虽然天气比较热,我们对对手的实力也不甚了解,不过我们有信心来迎接挑战!早早的来到了球场,熟悉场地,找找手感,积极热身准备比赛。
4:30比赛准时开始,经过跟监理咨询队几个回合的较量,就感觉到他们受过专业班子的调教,实力不容小视,不过我们尽力沉着冷静应对,不过由于没有控制好比赛节奏,失误较多,我们最终不敌对手。虽然惜败了,但我们也打出了我们的风格,锻炼了队伍。由于惯性原因,在对阵建筑1队的时候我们也以微小弱势负于对手。连输两场,关键原因就是失误较多,发挥不稳定,没有找到适合我们自己的套路,不要紧,鼓起信心,还有下一场比赛,水电院加油!
接下来的日子我们更加刻苦的去训练,总结方法,重点提高发球的水平和接球的配合。功夫不负有心人,接下来的比赛我们找到了感觉,越打越顺,横扫市政队,重振了我们的士气,胜利的感觉,真爽!。这次的成功是在对上次比赛失利的总结下减少了失误,重点提高了接发球的成功率下完成的。
8.13号是我们的最后一场比赛,李院长披挂上阵,柳院长亲自指挥,水电院派出了史上最强阵容,誓在争夺第五名!第一场对阵电力队,我们发挥稳定,配合精妙,柳院长时刻注意场上状态,适时调整人员和战术,维持最佳竞技状态!2:0,轻松战胜电力队,离第五名咫尺之遥了!第二场对阵测勘队,这是个有高手的队伍,第一个出场发球的队员就给我们制造了不小的麻烦,由于不适应对手的打法,我们先失一局。柳院长一边想对策,一边鼓励大家不要着急,要沉着冷静,李院长鼓励场上队员减少自己失误,求稳,李院长的发球绝技,给我们赢得了不少比分,传接球也很在行;李博关键时刻的扣杀给队伍带来了信心提升,鼓舞了士气;李建功这位新时代的“发球哥”发挥出色,帮助我们赶超比分,赢得了机会,还有很多其他发挥出色的队员一起顽强拼搏,紧咬住比分,稳扎稳打,步步为营,最终以较大的优势连追两局,为水电院争得了第五名的桂冠!
首届武汉大学设计研究总院“珞珈杯”水电院拿到第五名,来之不易,从一开始的失利到后来的勇敢追上连赢几场,体现了水院人面对不利状况迅速调整自己,快速学习的能力,不怕输,敢于拼搏的志气!在关键时刻,领导的支持,同事间的互相帮助和鼓励,目标一致,团结向上争取胜利的精神可以鼓舞每一个人的斗志!从这次比赛可以看出,水利水电设计院团队,是个可以打硬仗,敢于拼搏,充满朝气的队伍,是个在市场竞争中敢于面对一切挑战,迎难而上,创造自己道路的团队!我因式水电院的一份子而自豪,也会为水电院凝聚辉煌的道路上贡献自己的力量!
2010-8-18
第三篇:珞珈之星评选办法
武汉大学珞珈学院“珞珈之星”评选办法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弘扬当代大学生自强不息、奋发向上的时代精神,充分发挥榜样的力量,发挥优秀大学生的导向作用,鼓励学生积极向上、全面发展,为我院大学生搭建一个属于其自身领域内的、表达其独特个性与视角的优秀人物评比舞台,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院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学生。
第二章 评选的类型及标准
第三条 我院“珞珈之星”共分为十大类别,分别是:励志之星、见义勇为之星、道德之星、公益之星、科研之星、学习之星、实践之星、创业之星、就业之星、艺体之星。
第四条
候选人基本标准:
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政治觉悟。
2.遵纪守法,模范遵守校纪校规,讲究社会公德,有良好的文明习惯和品德修养。
3.热爱集体,积极参加各项集体活动,团结同学,互助友爱。4.学习目的明确,态度端正,认真刻苦。5.在某一方面表现突出,成绩卓著,事迹感人。
6.因违反校纪而受到警告以上(含警告)处分的学生,在受处分之学年内(受留校察看者,在察看期内),不得参加“珞珈之星”的评选。
第五条 各类“珞珈之星”的标准:
1.励志之星:面对家庭的贫困,面对自身的疾患或残疾,面对突如其来的打击或挫折,不甘消沉和自暴自弃,能够以巨大的勇气接受生命的挑战,自强自立,用执着和坚持在逆境中飞扬在逆境中创造奇迹。
2.见义勇为之星:敢为人先、积极上进、敢与不良现象作斗争,事迹突出。
3.道德之星:尊敬师长、团结同学、明礼诚信、拾金不昧,有其独特的人格魅力或精神品质,能够用自己的健康阳光的性格感染周围同学。
4.公益之星:热衷公益事业,以身作则,关爱生命与自然、关注并帮助弱势群体,积极参与组织各种爱心捐助活动、帮残助困、义务支教等活动。
5.科研之星:积极参加数学建模比赛、电子设计竞赛等大学生学术科研活动,并取得优异的成绩,能够用科学创造活力,用挑战的精神充分展现大学生魅力。
6.学习之星:勤奋好学、刻苦钻研,学习成绩特别优秀或者学习进步特别显著,事迹典型,在同学中能够起到很好的模范带动作用。
7.实践之星:长期坚持参加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且成效突出;组织参与的社会实践或志愿服务活动在学校乃至社会上产生积极影响和广泛好评,得到校外媒体报道;获得校级以上 “优秀青年志愿者”、“社会实践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8.创业之星:积极参加“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表现突出;或者结合专业所学,参加产品或项目研发并将新技术、新发明转化为生产力,开展了具有明显成效的创业实践活动;在学有余力的前提下,积极参加各种勤工助学活动,团结和带领周围同学,利用业余时间进行大学生创业活动并取得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就业之星:对就业和职业发展有正确的认识,有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能够主动适应就业形势,具有一定的求职技巧,通过自身的努力提高就业竞争力,在就业中获得成功,对准毕业生同学就业有借鉴作用的应届毕业生(本、专科生均可申报)。
10.艺体之星:具有较高的艺术修养和水准,能够积极参加校内各项文化艺术活动,用艺术感染广大同学并深受大家喜爱;代表学院参加各级有关艺术比赛,取得优异成绩;积极组织或参加各类体育活动,成绩特别突出;代表学院在省级、国家级或国际比赛中,顽强拼搏,积极进取,获得优异成绩,为学院乃至全省、全国赢得荣誉。
第三章 评选办法及程序
第六条 评选工作按以下办法和程序进行:
(一)推荐候选人。“珞珈之星”候选人的推荐可以通过以下几种途径产生: 1.院团委推荐:由院团委从学生会及各学生社团评选、推荐参赛候选人报送至学工处;2.各系推荐:由各系评选、推荐本系参赛候选人报送至学工处;3.个人自荐:符合条件的学生,可以通过自荐,填写申报材料,报送至学工处。
(二)学工处初评。学工处通过各种途径开展宣传活动,并组织评委综合评审,产生本各类“珞珈之星”初审名单。
(三)学院批准。学工处评议结果报院长办公会审核、批准,对全校师生进行公示一周。
第四章 申报材料及要求
第七条 候选人需填写《“珞珈之星”申报表》(一式两份)、院团委、各系需附上推荐候选人汇总表。第八条 典型事迹材料1500字以上及所获主要奖励证书复印件、生活照一张。
第九条 其中候选人申报表、推荐候选人汇总表、典型事迹材料、生活照电子版和纸质版均需。
第五章 奖励及表彰
第十条 经评选确定并公示无异议的“珞珈之星”,学院授予“武汉大学珞珈学院'珞珈之星'”荣誉称号、颁发荣誉证书,并给予相应奖励。
第十一条 学院举办 “珞珈之星”颁奖晚会,对“珞珈之星”进行颁奖表彰。
第十二条 学院组织部分获奖个人及集体在学院范围内开展先进事迹汇报会。
第六章 附则
第十三条 该评选一年一次,于评选下半年进行。第十四条 每届“珞珈之星”的评选力求实至名归,如遇某一类型无达到标准的,则以该项空缺处理。
第十五条 本办法由学生工作处负责解释。
第四篇:第八届珞珈国是论坛简介及征稿启事
制度建设与国家治理:理论创新与路径选择
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 第八届珞珈国是论坛
简
介
珞珈国是论坛是由武汉大学研究生院、党委研究生工作部、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武汉大学研究生学报社共同主办,武汉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武汉大学地方政府管理与公共事务研究中心、武汉大学政治文明与政治发展研究中心、武汉大学比较政治研究中心、武汉大学国际关系研究所、武汉大学经济外交研究中心等多家学术机构提供学术支持,面向全国高校人文社科类研究生的学术活动。论坛创办于2007年,由华中高校政治与公共管理类研究生学术论坛发展而来,论坛始终秉持“交流学术、砥砺思想”的宗旨,以搭建研究生学术交流互动平台为己任,以实践性、拓展性和多样化的学科活动为载体,论坛已历经七届,吸引了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央党校、复旦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吉林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武汉理工大学、中国文化大学、澳门大学、莫斯科国立罗蒙诺索夫大学等70余所境内外著名高校,100余个学院研究生的积极参与和关注,曾有多项国家级课题研究项目成果提交论坛并进行交流,累计收到各高校研究生投稿1600余篇,在全国范围内引起了较大反响,激励了研究生投身学术,扩大了各高校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了解,塑造了武汉大学研究生学术科研活动的良好形象。为进一步扩大论坛的影响力,提升论坛学术质量,突出论坛的跨学科性,吸引更多不同学科背景的研究生关心国是、参与学术交流,为治国理政贡献聪明才智,从2013年起,论坛正式更名为“珞珈国是论坛”。
作为论坛的主办方,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学科历史悠久,学术积淀深厚,自建院以来,坚持“教学立院、科研强院、改革兴院、民主办院、制度治院”的办院宗旨,着眼于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坚持改革开拓进取,求真务实创新,积极进行国内外学术交流,努力建设成为国内外知名的高水平学院。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诚挚地欢迎广大研究生朋友们踊跃参与,相约珞珈!
征稿启事
从十一届三中全会迈出我国改革开放的第一步以来,改革就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旋律。正如当代著名政治学家彼得斯所言,改革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只要政府存在,这一过程就不会停止。2014年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也是完成“十二五”规划的关键之年。在“中国梦”的感召下,我国深化改革的步伐进一步推进,国家治理理念也更深入人心。制度建设是深化改革的有力推手,也是国家治理的力量源泉。全面深化改革不仅要致力于理论创新,更需要关注实践路径。本届论坛以“制度建设与国家治理:理论创新与路径选择”为题,希望广大研究生朋友能够结合专业特色,积极关注国家制度构建方面的理论创新与实践途径,以激励广大研究生学以致用,把专业理论学习研究与国家政治动态结合起来,在培养个人学术价值与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中寻找统一。现面向各高校研究生征集论文,有关事宜具体如下:
一、论坛选题
制度建设与国家治理:理论创新与路径选择
围绕该主题,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深入研讨:
1.公共治理与国家建设 2.公共安全与政治稳定 3.国际政治新格局下的中国外交 4.第三部门与政府协同治理 5.社会组织的改革与发展 6.审批制度改革与政府职能转变 7.纪检监察改革与反腐倡廉 8.养老保险与社会福利 9.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创新 10.贫困救助与社会公平11.公共预算与国家财政体制改革 12.与论坛主题相关的其他议题
二、征稿对象
在读博士、硕士研究生
三、征文要求
1、主题鲜明,言之有物,论证严密,对策建议具有可操作性。
2、论文内容要与论坛主题相关,题目可自拟,要求结合本人专业背景,探讨当前制度建设与国家治理方面问题的原创性论文,也可提交已发表或在学术会议上交流的原创性论文。
3、文章字数5000-8000字,符合学术论文规范,包括中文摘要、关键词,注释一律采用脚注,全文连续编码。来稿请注明作者姓名、学院、专业、研究方向、年级、联系方式(电话、电子邮箱)。
注:论坛主办方有义务保护论文作者稿件的知识产权。论坛所投稿件,不影响作者另投他处。
四、投稿方式
1、请将论文电子版(WORD文档格式)以邮件附件形式发送至:whu_pspa@163.com,邮件主题请注明“学校院系—博士/硕士—姓名—手机号码。
2、截稿时间:2014年10月20日(以电邮发送时间为准)。
五、奖项设置
1、由专家教授组成评审小组遴选出一等奖、二等奖论文各10篇,并由论坛组委会颁发荣誉证书及奖品。
2、优秀论文将集结成册供内部交流学习,组委会还将择优荐至《武汉大学研究生学报》、《社会保障研究》发表,优秀论文作者将获得论坛当日主题发言的机会。
六、论坛举办
1、论坛时间:2014年11月21日-24日
2、论坛地点: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七、主办单位
武汉大学研究生院
武汉大学党委研究生工作部 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武汉大学研究生学报
八、学术支持
武汉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
武汉大学地方政府管理与公共事务研究中心 武汉大学政治文明与政治发展研究中心 武汉大学比较政治研究中心 武汉大学国际关系研究所 武汉大学经济外交研究中心
九、联系方式
论坛组委会办公室:027-68755245 联系人:陈 凯*** 陈若梅***
欢迎各个学科、专业的研究生朋友赐稿,未尽事宜,敬请垂询!
第五篇:百廿芳华爱在珞珈大型巡展策划书
武汉大学120周年校庆 “百廿芳华 爱在珞珈” 志愿服务活动大型巡展
策 划 书
二〇一三年十月
武汉大学120周年校庆“百廿芳华 爱在珞珈”志愿服务活动大型巡展投标书
(一)活动背景
为了迎接武汉大学120周年校庆,在校庆期间更好地展现武汉大学青年志愿者风貌并让更多的人了解武汉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更了解各个院系青协所开展的特色活动,以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到志愿服务活动中来,拟在11月——校庆月开展全校范围内的大型志愿事业巡展。
(二)活动目的
1、通过全校性的巡展,让从学生到老师,从教学区到家属区,更多地了解武汉大学的青年志愿服务开展项目及情况。
2、通过在巡展过程中的各院系特色项目介绍,让更多人了解并参与到志愿服务事业中来。促进各院系同学跨院系参加志愿活动,可挑选感兴趣,或自己擅长的项目进行志愿服务。
3、在巡展过程中,通过各院系特色展板展示以及心愿箱和爱心墙,祝福墙扩大对青协的宣传,让更多人感受到校庆的志愿服务气氛。
4、在活动过程中促进各院系的沟通及交流,扩大合作,增进感情。
(三)活动主题
“百廿芳华 志愿珞珈”志愿服务活动大型巡展
(四)活动时间
2013年11月1日——20日
(五)主办单位:武汉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
(六)活动内容 线下部分 第一阶段:基本巡展
阶段时间:11月1日—11月15日(择机选择两天) 展示地点:文理学部桂园食堂、湖滨食堂、枫园食堂
工学部二食堂
武汉大学120周年校庆“百廿芳华 爱在珞珈”志愿服务活动大型巡展投标书
信息学部食堂
医学部食堂
阶段目的:通过在各大食堂门口的巡展,展现院系青协风采,并为后期的大型集中展示预热。 阶段方案:
前期准备:
1、各院系青协选择自己所负责的食堂(采就近原则)。
2、各院系青协制作具有自己特色活动的展板(展板具体内容由各院系青协自定,鼓励创新),并留下活动的参与方式。
3、印制统一的青协活动介绍传单(传单内容由参与院系青协商讨确定),传单上需附上大型集中展示的活动时间与内容。
活动开展:
1、院系青协在各自负责的食堂门口摆点进行展板展示。
2、发放宣传单,介绍相关院系的活动和后期的大型集中展示。
3、基本巡展过程中拍摄巡展照片,同步进行线上宣传,用于后期制作巡展视频。
4、举办一个志愿服务摄影大赛,以“爱在珞珈”为主题,征集武汉大学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照片,征集的照片可用于之后的展示。
第二阶段:集中大型展示
阶段时间:11月16日至20日的某一天,最好是周末
展示地点:桂园操场(分为展览区、祝福墙区、明信片区、许愿墙区、游戏区等区域)
阶段目的:向武汉大学的同学们集中展示青年志愿者协会的风采,让同学们在快乐中认识青协,了解青协。同时,通过集中展示中的一些活动,可以传播武大志愿服务精神,为母校的120周年校庆献礼。 阶段方案:
前期准备:
1、场地与帐篷的租借。
武汉大学120周年校庆“百廿芳华 爱在珞珈”志愿服务活动大型巡展投标书
2、展板的确定:用于“展览区”。展板可沿用第一阶段的展板,也可重新制作展板。展板内容除院系青协精品志愿活动外,还应带有120周年校庆的内容。
3、祝福墙设计与制作:用于“祝福墙区”。
4、明信片设计与制作:用于“明信片区”。明信片需要提前结合武汉大学120周年校庆和志愿服务进行设计,上面印有各院系青协的简介。尽量形成一个院系一套明信片。
5、许愿墙设计与制作:用于“许愿墙区”。
6、游戏的设计:用于“游戏区”。各院系可以集思广益,创新游戏方式,承包部分游戏。
活动开展
1、展览区主要摆放展板,除展板外,同时也可采用其他形式展示,如条件允许,还可以租用投影仪或者大型电视机进行视频播放,视频内容为各院系青协特色活动介绍,这样宣传效果更佳。
2、祝福墙区主要用于供大家书写对校庆、对学校、对校友的祝福,用纸片写好之后贴在祝福墙上。
3、明信片区主要收集并展示大家的明信片,可现场书写,也可由各院提前收集。
4、许愿墙区主要供大家许愿,可以是很大的愿望,也可以是很现实的小愿望。小的愿望比如需要什么帮助可以留下联系方式,由他人帮助实现。
5、游戏区会进行一些小游戏,参与者会有一些小礼品的奖励,奖品里可以附带青协的宣传单。
6、做好视频及图片记录工作,为后期的记录视频提供充分的材料。
第三阶段:周边社区志愿行
阶段时间:集中展示后几天内,最好在周末 展示地点:武汉大学周边社区
阶段目的:巡展活动的目的是使自己的活动得到更广泛的了解。开展“周边社区志愿行”,可以将巡展活动的效果推向社会,使武汉大学周边社区的居民能够有机会了解武汉大学的志愿服务活动。在展览活动的同时,我们也会
武汉大学120周年校庆“百廿芳华 爱在珞珈”志愿服务活动大型巡展投标书
为社区提供一定的志愿服务(如清理地面等等),传递武汉大学志愿者的正能量,在周边社区树立武汉大学志愿者的良好形象。同时,“周边社区志愿行”将选择具体的一天由各院系组队同时展开,能够形成合力,产生较大的社会影响。巡展活动也将得到媒体的报道,借此亦可以将巡展活动的影响推向更大的一个层面。同时,我们以“武汉大学120周年校庆”的名义举办此次活动,有助于为校庆预热,宣传校庆,为母校校庆的成功进行献上自己的绵薄之力。 阶段方案:
前期准备:
准备分三个板块:展示品准备;社区及媒体联络准备;组队及志愿服务活动准备。
1、展示品准备:展示品可以由各院系自行根据“周边社区志愿行”的主题重新制作,亦可以使用之前巡展、集中展示时使用的展示品。但是展示品需要在规定日期(待定)前准备完毕。
2、社区及媒体联络准备:校青协长期与周边社区保持着密切的联系,所以我们需要借助校青协的力量来联系武汉大学周边的各大社区,和他们确定接收志愿服务活动及巡展的时间,尽量选择一个统一的时间(或一个绝大部分社区都接受的统一的时间)。同时,校青协亦可以联系武汉校内外媒体,对巡展活动进行宣传。
3、组队及志愿服务活动准备:在确定好社区之后,各参与院系青协可以根据社区的数量及现实情况,自行组成“周边社区志愿行”支队,负责某一社区。组队结束后,各支队商讨确定志愿服务活动的形式。活动可以是选择某一院系青协有特色的活动(如计算机学院维修计算机、法学院普法宣传等),其他院系青协配合;或者选择某一常规活动(如清理社区垃圾等);或者可以某些院系青协举办特色活动,无特色活动的院系青协进行常规活动。一切由各支队自行讨论。活动形式确定后,各支队需将活动形式及时告知组委会,以由组委会进行活动宣传、转告各社区。
活动开展:
活动的开展分三个板块:启动仪式、社区巡展、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
武汉大学120周年校庆“百廿芳华 爱在珞珈”志愿服务活动大型巡展投标书
1、启动仪式:是否需要这个环节待定。启动仪式在梅操进行,可以邀请领导及媒体。各支队参与巡展、志愿服务活动的成员参与此次启动仪式。启动仪式结束后,各支队前往各负责社区,进行巡展及志愿服务活动。
2、社区巡展:展示形式由各支队自行选择,可以是摆点进行展板展示、或者播放视频。展示内容包括组成支队的院系青协的精品志愿服务活动(校青协特色活动亦可以加入)、武汉大学120周年校庆版块。
3、志愿服务活动开展:与社区巡展同时进行。按之前讨论的形式,各支队开展志愿服务活动。过程中需做好视频、图片记录工作,为后期跟进提供足够的数据资料。
线上部分
1、在活动开展前,进行线上宣传(包括校青协及各合作院系青协的人人,微信以及微博平台),宣传内容为:活动开展内容介绍,活动特色内容,院系祝福明信片线上展示(届时会设置公邮,各院系将收集的校庆祝福明信片以照片的方式记录下来发至此公邮,然后在各平台进宣传)以及志愿服务摄影大赛。
2、每个阶段开展前一到两天,在线上宣传下次摆点的时间地点和形式。
3、每次活动结束后,由当天志愿者筛选出优秀的祝福及需要帮助的心愿纸条,发布到线上平台上。并且将当天活动照片及时发布。
4、在每次巡展中拍摄一定视频以及高质量的照片,制作巡展整体回顾视频,大力推广,再次进行线上宣传。
5、线上巡展:各院系青协提供线上宣传资料(可以是视频、图片、文字等),一个院系的宣传资料形成一篇人人日志,在活动期间每日发布2~3篇。以校青协的平台发布。
6、志愿服务摄影大赛:照片的来源可以是由各院系青协推荐的照片,也可以由志愿者自行投稿的照片。所有照片经筛选后将集中在人人网展示,点赞数最多的照片将获得奖品奖励。此活动将作为线上活动最重要的一个部分,将另形成一个策划。
后期跟进
武汉大学120周年校庆“百廿芳华 爱在珞珈”志愿服务活动大型巡展投标书
后期跟进最要包括:媒体宣传联系,记录视频制作与传播,刻碟递呈。
1、媒体宣传联系:由校青协联系媒体对活动进行报道。
2、记录视频制作与传播:根据前期收集的视频资料与图片资料,制作成“百廿芳华 志愿珞珈”活动的记录视频,并上传至人人网、微博进行宣传。
3、刻碟递呈:将三个阶段的记录视频刻成光碟,与其他几项活动的记录视频光碟一起,作为各级青年志愿者协会献给母校120周年校庆的礼物,递呈校庆委员会。
1.每次活动开展前提前看好天气预报,准备好充足的塑料布,防雨。若活动期间下大雨,则转移到可避雨处(如工学部食堂边走廊中,桂园小食门口处),如果没有避雨处,则转移至下一日。
2.避免外界不信任,集中出校或到各志愿服务地点服务时,装着统一服装并带学生证。
3.志愿者临时调配出问题:设立专门的负责小分队,随时准备突发情况,保证人手充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