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标准化复习复习考试重点
复习重点
第一章
标准化:对实际和潜在问题作出统一规定,供共同和重复使用,以在预定的领域内取得最佳秩序的效益活动;这些活动主要包括制定、实施标准的过程。
农业标准化:以农业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为基础,运用简化、统一、协调、选优原理,把科研成果和先进技术转化成标准,加以实施,并取得最佳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可持续过程。
农业标准化学科性质:是一门以农学、林学、畜牧兽医科学、水产学与标准化科学技术交叉渗透形成的一门成长中的新兴学科,其理论性、感应性、应用性和实践性很强,也是一门综合性的介于技术、工程和管理学科之艰难的交叉学科。
第二章:
四大原理概念含义
简化原理:以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安全、生态农业为目标,为了经济有效地满足农业各项活动的需要,对农业标准化对象的数量、规格、品质或其他特性进行提炼筛选,剔除其中多余的、低效能的环节,精炼并确定出能满足农业各项活动全面需要所必要的、高效能的环节,保持整体构成的精炼、合理,达到省工、节本、增效的目的。
统一原理:为了保证农业发展所必需的秩序和效率,对农业各项活动管理、农产品品质、规格或其他特性确定适用于一定时期和一定条件下的一直规范,并使这种一致规范与被取代的农业标准化对象在功能上达到等效。同一原理的具体解释:一定范围、程度、级别、水平、时间、理想多数的统一
协调原理:为了使农业标准化系统的整体功能达到最佳,并产生实际效果,必须通过有效的方式协调好系统内外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确定为建立和保持相互一致,适应或平衡关系所必须具备的条件。
选优原理:按照特定的目标,在一定的限制条件下,以农业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的综合成果为基础,对农业标准化对象的大小、形状、品质、色泽、气味、生产成本等参数及其关系进行选择、设计、组合和调整。五大方法:
一、简化
简化就是在一定范围内缩减农业标准化对象的类型数目,使之在一定时间内足以满足一般需要,适应农业发展与社会总体需求的农业标准化形式和方法
二、统一化
统一化是把同类农业标准化对象两种以上的表现形态归并为一种或限定在一定范围内的农业标准化形式。
三、农业综合标准化
运用系统分析方法,从农业标准化对象的整体出发,以实现农业标准化对象系统的整体最优为目标的科学的农业标准化方法。
四、农业超前标准化
根据预测,对今后成为最佳的农业标准化对象规定出高于目前实际水平的指标和要求,并根据现实条件在农业标准中的质量分等分级的形式中归总出具有不同实施日期的指标和特性,称为农业超前标准化。
五、农业动态标准化
指以标准化的阶梯原理为指导思想,以指定新的农业标准时的最高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为依据,对农业标准化对象制定农业标准,并以该标准为基准,依照生态、技术、管理等环境条件的变化,按阶段进行修订的过程。
农业标准化的基本(一般)特征:系统性、目的性、法制性、政策性、协调性、矛盾性
农业标准化的特殊性:农业标准化必须具有自然适应性、农业标准化具有区域性
农业标准化具有多样性、复杂性
第三章:
标准化级别:农业国际标准化、农业区域标准化、农业国家标准化、农业行业标准化、农业地方标准化、农业企业标准化
农业标准分类方法:层级分类法、对象分类法、性质分类法、效力分类法。
标准按层级分类法分类:国际标准、区域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
标准按对象分类法分类:术语标准、基础标准、品种标准、产品标准、质量标准、分级标准、包装标准、试验标准、方法标准、安全标准、卫生标准
标准按性质分类法分类:农业基础标准、农业技术标准、农业管理标准
标准按效力分类法分类:强制性农业标准、推荐性农业标准
第四章:
农业标准制定程序
1、编制农业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编写计划任务书
1)对标准项目进行可行性论证,编制项目计划和项目任务书
论证内容:标准名称,制定目的、内容、国内外现状、现有基础、存在问题、解决办法、经费等。
2)立项:由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或技术归口单位等组织,报上级单位审查。
2、标准起草
1)组织标准编制组,制定工作方案
2)编写标准草案讨论稿,形成标准草案征求意见稿,最后确定标准草案送审稿。
3、标准审查:将草案送审稿报送主管部门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审查:是否按计划、任务书要求完成,资料是否合乎要求,技术问题是否解决。
4、标准批准发布
制修订农业标准应遵循的原则
1.宏观(非技术性)原则
1)要符合国家有关政策、法令,有利于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
2)要符合我国国情,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切实可行
3)要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
2.微观(技术性)原则
1)应结合农业区划,注意生态平衡,环境保护,合理利用资源。
2)要充分考虑农业生产的特点:生物性、季节性、区域性、连续性
3)必要时可纳入标准样品(实物标准)。
4)要理顺相关关系
5)要努力实现生产型向贸易型转变
编写农业标准的基本要求
1.必须符合GB/T1.1《标准化工作导则第一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
2.要把握农业标准的特点;
3.应便于广大农村和农民贯彻执行标准。
第五章
农业标准实施:是指有组织、有计划、有措施地贯彻执行标准的活动,是农业标准制定部门、使用部门或农业企业,将标准规定的内容贯彻到生产、流通、使用等领域中的过程;它是农业标准制定部门和农业标准应用单位的共同任务,是标准化的目的。
农业标准实施的主要任务:组织宣传、贯彻实施、监督检查
实施农业标准应注意几个重要问题
1、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2、要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技术交流
3、毗邻地区要进行衔接和平衡。
4、农业标准要原原本本地传递给农民
5、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检验和质量监督检验机构
6、要维护标准的严肃性
7、制定相应的农业标准实施办法
农业标准的宣传主要包括以下三项内容:
(1)介绍农业标准
使有关各方知道农业标准,了解农业标准,正确认识和理解规定的内容和各项要求。
(2)宣传农业标准的重要性
使有关各方提高对实施农业标准意义的认识,取得各方面的支持和配合。
(3)说明实施中应注意的问题
使有关各方做好各方面的实施准备,保证技术标准的顺利实施。技术标准宣传的主要形式,除了编写、提供各类宣传材料外,一般还采用办培训班,组织召开宣传会等形式。
农业标准实施的重要性
(1)标准只有在实践中贯彻实施之后,其作用和效果才能产生并体现出来。制定一项农业标准的目的,是要保证农业技术事项符合预期目的,便于理解和操作,保障安全、可靠、卫生,保护环境和节省资源,实现品种控制,保证产品质量等等。
(2)只有把农业标准贯彻实施到生产、技术活动中去,才能真正地衡量、评价标准的质量和水平。
(3)只有通过对农业标准的贯彻实施,才能使农业标准不断地由低级向高级发展。标准需要在实施过程中,随着生产的发展和技术进步而不断更新,不断修改。经历制定——实施——修订(或再制定)不断发展、循环往复的过程,由低级向高级逐渐发展。
(4)通过贯彻农业标准,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
(5)农业标准的实施,增强了我国农业在入世后国际贸易中的应对能力。
实施农业标准的一般程序
1、计划
标准批准发布后,根据标准的级别、性质和涉及的范围及有关地区和部门,应立即拟定贯彻标准的计划,并层层下达和部署。重要农业标准的贯彻,应由各级人民政府下达贯彻标准计划。包括贯彻标准的方式、内容、步骤、负责人员、起止时间、达到的要求和目标等内容。
2、准备
(1)思想准备(2)组织准备:抽调人员组成贯彻标准工作组,负责标准实施。
(3)技术准备(4)物资条件准备
3、试点
标准贯彻实施前,据实际需要,选择有代表性的地区和单位(生产单位和使用单位)进行标准试点。在试点时可采取“双轨制”,即新旧标准(或标准方法与常规方法)同时进行试验,相互比较,积累数据,取得经验,为全面贯彻标准创造条件。推荐性的农业标准,如技术规程和产品标准等,应选择有代表性地区的专业户、科技户进行示范,在示范的基础上,总结经验,再全面推广。
4、实施
就是把标准应用于农业生产、流通等实践活动。贯彻标准中不得自行降低标准。为搞好标准的实施,可根据标准要求,结合本地情况制订实施细则,据标准适用范围及工作任务的不同,灵活采用不同的实施方法。对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情况,要有所区别,采取积极有力的措施,保证标准的贯彻实施。标准正式实施后,有关人员就应严格按标准规定进行计划,生产,流通和检验
5、检查
通过检查进一步证实标准的可行性和先进性,发现存在的问题和先进经验。主要包括,对图样与技术文件的标准化检查和生产过程中贯彻执行情况的检查。
6、总结
对实施工作进行技术和方法总结,对各种文件、资料的归纳,整理和立卷归档,还包括对下一步贯彻标准工作的意见。
7、反馈:反馈可以为修订标准积累和提供科学的数据,也为评选农业标准化科技成果积累资料。
实施农业标准的原则:
1、服从长远利益原则:
2、服从长远利益原则:
3、区别对待原则
4、农业标准的实施要文、物并用,灵活推行
农业标准实施的监督:是对农业生产活动中贯彻执行标准的情况、达到的效果进行督促、检查和处理的活动。
农业标准实施监督的形式和内容
1、监督的形式
按照实施监督的主体来分,有以下三种形式。
(1)第一方监督,即农业生产者的自我监督。
(2)第二方监督,即对农业生产者的相关方的监督。
(2)第三方监督,即具有公正立场的政府或政府授权的相关机构进行的监督。
第一方监督是整个农业标准实施监督的基础,也是农业标准实施监督的重点。第一方监督往往通过建立完整系统的监督管理制度来完成。这种监督是主动的,成本小、收效大。
第二方监督,它是关系到相关方的切身利益时才发生,是偶然的、被动的,往往会等不按标准实施表现出后果时才发生。
第三方监督具有公正和严肃的特点,具备法律特性。通过检验和检测方式完成,监督的成本比较大。第三方监督的主要内容是有关强制性标准。
农业标准实施的监督主要有以下方法:
1、检测检验:对农业生产资料、产地环境、农产品按照标准进行检测,看是否符合标准。通过病虫害测报,农作物产量测报等方法,检测有关标准实施是否符合要求。
2、资料审查:查看标准实施的记录、检测检验记录,以及标准实施的计划、组织、措施等书面记录,是否满足标准实施的要求。
3、调查走访:实地对标准实施人员进行调查,特别是走访农户,了解农户对标准掌握的情况,如何按标准实施及实施标准存在的问题等。
4、测算评估:标准实施的每一个环节,可通过投入和产出的情况,测算标准实施所产生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最终对标准实施做出评价。
农产品质量监督:是指由国家指定的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机构,按照标准、法律、法规等规定的要求,对农产品质量进行监督、检查、检验和指导。
农产品质量监督的形式:
(1)抽查型质量监督。主要运用形式。
(2)评价型质量监督:对农产品和农业生产条件进行检查和验证,做出综合质量评价,以证书、标志等方法向社会提供质量评价信息,并对获得证书、标志的产品实施必要的事后监督,以确保农产品质量稳定的一种质量监督活动
(3)仲裁型质量监督:对有质量争议的产品,组织进行检验和质量调查,分清质量责任,做出公正而科学的仲裁结论,以维护经济活动的正常秩序。
(4)准入型质量监督:农产品进入某个市场(或区域、会展),需达到一定的标准要求而开展的质量监督活动
第六章、农产品质量:反映农产品满足明确和隐含需要的能力的特性总和
农产品质量特性:
1.内在特性 由农产品的理化性能体现,稻米的直链淀粉、胶稠度、糊化温度、蛋白质、食味
2.加工特性 如稻米的加工精度、杂质总量、不完善粒、碎米总量、出糙率、整精米率等。
3.感官特性如稻米的外观品质(垩白粒率、长宽比、垩白度、透明度、色泽等)、市场品质(气味、手感)等。
4.安全卫生状况 农产品重金属元素(如砷、汞、铬、铅等)
5.农产品使用的指标值主要是指可靠性(如保质期、保鲜期、货架期、贮存方法、干重等商业特性)。
质量管理 : 确定质量方针、目标,并在质量体系中通过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改进来实现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活动。
农业标准化与农业质量管理的关系
它们在农业生产部门和农业企业中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极为密切的关系。
(一)农业标准化是农业质量管理的依据和基础。
1.农业标准在质量方面的指标,就是质量管理目标的具体化和定量化。
2.农业生产部农业企业的管理标准、工作标准则是实现管理目标的保证条件。
3.农业生产部门、农业企业的检测、检验等各类方法标准是评价农业产品质量的准则和依据。
4.农业标准是农业质量管理实践的结晶和经验的总结,是衡量农业质量管理的尺度。
5.正确制定农业标准是推行农业质量管理的关键环节。
6农业标准化与农业质量管理具有一致的目的和指导原则。
(二)农业标准化活动贯穿于农业质量管理始终。
农业质量管理中的每一个阶段都离不开标准,是以标准为依据的。
第七章:
贸易壁垒:是对国际间商品和服务交换活动加以限制的各种措施的总称。
类别:贸易壁垒(包含关税壁垒、非关税壁垒)、贸易技术壁垒、绿色壁垒
关税壁垒:指一个国家对进口商品以较高的商品税率征收保护关税,使其销售价格上升,竞争能力削弱,从而保护国内市场免受冲击,保持稳定。
非关税壁垒的含义:除关税以外的一切限制进口的措施。分为直接和间接非关税壁垒。
贸易技术壁垒: 是现代国际贸易中商品进口国在实施贸易进口管制时,通过颁布法律、法令、条例、规章、规定,建立技术标准、认证认可制度、检验制度等方式,对外国进口产品制定 过分严格的技术标准、卫生检疫标准、商品包装和标签标准,从而提高进口产品的技术要求,增加进口难度,最终达到限制进口目的的一种非关税壁垒措施。
绿色壁垒: 是国际贸易中的一种非关税壁垒,是商品进口国在实施贸易管制时,以保护生态、环境、资源以及人和动植物健康为由,通过颁布法律、法令、条例、规定,建立技术标准、认证制度、卫生检验检疫制度、检验程序以及包装规格和标签标准等提高对进口产品的要求,增加进口难度,对进口产品设置贸易障碍
农业国际贸易中农业标准的类型:
1进口方农业标准 2出口农业标准 3农业国际标准或“事实上的国际标准”
第八章:
农业清洁生产:是指通过对农业生产的全过程控制,避免或减少污染,生产出合格的卫生食品,达到环境健康和食品安全目的的生产。
.清洁生产的内容:清洁的能源、清洁的生产过程和清洁的产品三个方面
清洁生产: 指既可以满足人们需要又可合理使用自然资源和能源并保护环境的实用生产方法 和措施
“三品”的异同
无公害农产品:指产地环境、生产过程、产品质量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的要求,经 认证合格获得认证证书并允许使用无公害农产品标志的优质农产品或初加工的食用农产品。
绿色食品:指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照特定生产方式生产,经专门机构认证,许可使 用绿色食品标志商标的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
有机食品: 指来自于有机农业生产体系,根据有机农业生产要求和相应的标准生产加工 的,并通过独立的有机食品认证机构认证的一切农副产品。
共同点: 它们都是以环保、安全、健康为目标的食品,代表着中国未来食品发展的方向。
不同点:出发点不同;标准规范不同;土壤肥力来源不同;病虫草害防治手段不同;标 识不同;认证机构不同;认证方法不同。
A级绿色食品和AA级绿色食品区别:
环境评价:AA级 采用单项污染指数法,各项数据均不得超过有关标准
A级采用综合污染指数法,综合污染指数不超过
1生产过程:AA级 生产过程不得使用任何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且产品需三年的过渡期
A级:允许限量、限品种、限时间的使用安全的人工合成农药、兽药、肥料、饲料添加剂等 产品:AA级 各种化学合成农药及合成食品添加剂均不得检出
A级允许限定使用的化学合成物的残留量仅为国家或国际标准的1/2,其他使用的化学残留物质不得检出
包装标识标志编号:AA级 标志和标准字体为蓝色,底色为白色,防伪标签的底色为蓝色,标志编号以双数结尾。
A级:标志和标准字体为白色,底色为绿色,防伪标签的底色为绿色,标志编号以单数结尾。
第九章:
农业标准化效果:运用农业标准化原理与方法,以指定和贯彻农业标准为手段,有组织的进行农业生产活动所产生的各种技术、经济和社会效果的总和。
评价农业标准化效果的原则:综合效果的评价原则、合理区分的原则、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构和的原则、因地制宜原则、实事求是原则、微观综合效果与宏观总和效果相结合的原则。
经济效果:指经济活动中劳动消耗同劳动成果之间的对比。
农业标准化经济效果评价方法:调查研究法、预测评价法、对比实验法、平行指标法、综合评分法
农业标准化经济效果:是指通过制定、贯彻实施农业标准等一系列农业标准化活动所取得的有用效果与完成该项农业标准化活动所发生的劳动消耗的比较结果。
农业标准化经济效果的评价指标:
农业标准化总经济效果、年经济效果、投资收益率、经济效果系数、投资回收期、追加投资回收期、动态投资回收期
第二篇:网络营销复习考试重点
网络营销:是企业整体营销战略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为实现企业总体经营目标所进行的,以互联网为基本手段营造网上经营环境的各种活动。
联系:网络营销是电子商务的组成部分,开展网络营销并不等于一定实现了电子商务,但实现电子商务一定是以开展网络营销为前提。
(1)网络营销与电子商务有着共同的技术基础。
(2)网络营销是企业电子商务整体战略的核心环节。(3)网络营销整体战略的实现也需要电子商务其他环节工作的密切配合。区别:(1)研究范围不同
电子商务的内涵很广,其核心是电子化交易,强调的是交易方式和交易过程的各个环节,而网络营销注重的是以互联网为主要手段的营销活动。(2)关注重点不同
网络营销的重点在交易前阶段的宣传和推广,电子商务的标志之一则是实现了电子化交易
网络营销的常用工具:企业网站、企业网站、电子邮件、博客与RSS
网络营销常用方法:网络营销方法框架体系 无站点网络营销方法基于企业网站的网络营销方法
网络营销的特点:1.跨时空 2.交互性3.成长性 4.整合性5.经济性
网络营销信息传递的五项原则:提供尽可能详尽而有效的网络营销信息源
建立尽可能多的网络营销信息传递渠道 尽可能缩短信息传递渠道 保持信息传递的交互性
充分提高网络营销信息传递的有效性
网络营销各个层次的核心内容:(1)信息传递——通过各种网络营销手段实现信息的有效传递,属于网络营销的战术层面;目前网络营销比较成熟的内容主要是信息传递层面
(2)营销资源——建立以网络资源为核心的企业战略性资源(网络营销战略层面);(3)顾客价值与企业价值(网络营销战略层面)
网络营销信息及其传递表现特点:1.网络营销传递方式多样化2.网络营销传递方渠道多样化3.网络营销传递方是双向的4.网络营销传递多样化5.网络营销传递中造影的特点
企业网站是网络营销综合工具,是企业最全面的网络营销信息源
企业网站的特点:企业网站具有自主性和灵活性
企业网站是主动性与被动性的矛盾同一体
企业网站的功能需要通过其他网络营销手段才能体现出来
企业网站的功能具有相对稳定性企业网站是其他网络营销手段和方法的基础
企业网站的网络营销功能:品牌形象、产品展示、信息发布、顾客服务、顾客关系、网上调查、资源合作、网上销售
企业网站如何才能发挥其网络营销价值?:网站具备基本的网络营销功能;提供对用户有价值的信息和服务;企业网站建成不可能自动带来用户;让更多的潜在用户了解网站(网站推广),通过网站了解产品信息; 无站点网络营销方法:信息发布、网络社区、分类广告等;网上商店、网上拍卖等
基于网站的网络营销方法:搜索引擎营销、许可Email营销、网络广告、网站资源合作、病毒性营销、网络会员制营销
病毒性营销的常用工具:电子书、视频、Flash短片、QQ皮肤、桌面壁纸、屏保、贺卡、邮箱、软件、IM工具等 业网站建设的一般要素:网站结构:栏目设置、网站导航、网址层次结构、网页布局等
网站内容:通过网站向用户传递的所有信息
网站功能:必要的技术支持系统网站服务:网站可以提供给用户的价值
合理的网站结构体现在以下方面:
栏目层次:清晰简洁(一级栏目8个以内,三层以内)URL层次:简短、静态化 辅助导航:无缺链、错链
网站地图:呈现全部重要栏目、子栏目 内部链接:重要页面多次链接(相关文章等)合理的网站栏目结构的主要表现
通过首页可以到达任何一个一级栏目首页、二级栏目首页以及最终内容页面;
通过任何一个网页可以返回上一级栏目页面并逐级返回首页;
主栏目清晰并且全站统一; 每个页面有一个辅助导航;
通过任何一个网页可以进入任何一个一级栏目首页; 如果产品类别/信息类别较多,设计一个专门的分类目录是必要的;
设计一个表明了站内各个栏目和页面链接关系的网站地图;
通过网站首页一次点击可以直接到达某些最重要内容网页(如核心产品、用户帮助、网站介绍等);
通过任何一个网页经过最多3次点击可以进入任何一个内容页面。
正确的网页布局:1)最重要的信息出现在最显著的位置;(2)希望搜索引擎抓取的网页摘要信息出现在最高位置(根据网页HTML代码顺序);
(3)网页最高位置的重要信息保持相对稳定,以便搜索引擎抓取。
企业网站的一般内容包括:公司信息产品信息、用户服务信息、促销信息、销售信息、公众信息、其他信息(招聘信息。采购信息)
企业网站网页标题设计的常见问题:第一,大多数网页没有独立的标题;第二,网页标题设计不包含有效关键词;第三,网页标题与网页主体内容的相关性不高 网站结构优化:合理的网站结构体现在以下方面:
栏目层次:清晰简洁(一级栏目8个以内,三层以内)URL层次:简短、静态化 辅助导航:无缺链、错链
网站地图:呈现全部重要栏目、子栏目 内部链接:重要页面多次链接(相关文章等)网站内容:公司信息.产品信息、用户服务信息、促销信息、销售信息、公众信息、其他信息
网站内容优化的方法:网页标题优化、META标签优化、网页正文内容优化(每个网页主体内容应该含有适量的有效的关键词文本信息,并且以用户体验为中心。适量关键词、关键词密度合理区间:2%——8%、利用站长工具检测)、链接文本优化搜索引擎营销的特点:
搜索引擎营销方法与企业网站密不可分 搜索引擎传递的信息只发挥向导作用 搜索引擎营销是用户主导的网络营销方式 搜索引擎营销可以实现较高程度的定位
搜索引擎营销的效果表现为网站访问量的增加而不是直接销售
搜索引擎营销需要适应网络服务环境的发展变化
搜索引擎营销的常见方式:免费登录搜索引擎分类目录、搜索引擎优化、付费关键词广告、网页内容定位广告、关键词竞价排名、付费登录分类目录 网页标题设计的一般原则 网页标题不宜过短或者多长:一般来说6-10个汉字比较理想,最好不要超过30个汉字。网页标题应概括网页的核心内容。网页标题中应含有丰富的关键词。网页标题中有必要含有“首页”、“欢迎”、“在线”、“目录”之类的词吗?
网站专业评价诊断的指标体系:网站整体策划网站功能
网络营销功能网站结构
网站内容网站优化
网站链接网站可信度
竞争者分析特色功能和服务
网站诊断的主要内容:网站规划与网站结构、网站内容及网站可信度、网站功能和服务、网站优化及运营
WEB2.0的主要特点 :用户参与网站内容制造;WEB2.0更加注重交互性;符合WEB标准的网站设计;WEB2.0网站与WEB1.0没有绝对的界限;WEB2.0的核心不是技术而在于指导思想
RSS营销的特点:无需担心信息内容过大; 不用担心垃圾邮件和病毒邮件的影响;
RSS传递信息更快; RSS接收信息送达率高,几乎没有什么信息传递和接收的障碍; RSS接收信息准确度较高 通过邮件列表获取信息的特点:适合邮件阅读习惯的内容设计 ;离线状态下阅读并长期保存邮件内容 ;收件人个性化营销设计 ;收件人可以回复邮件 ;邮件内容可以在用户电子邮箱中长期保存 ;邮件内容便于转发;可自由采用WEB方式和客户端方式接收和阅读内容 ;电子邮件是最普及的互联网应用 ;可以跟踪邮件发送数量、用户阅读率和回应率等指标。
邮件列表最大的问题:邮件送达率低。第五章搜索引擎营销基础
搜索引擎营销在网络营销中的地位:搜索引擎营销对网络营销研究体系中的作用:搜索引擎营销贯穿于网络营销的各个领域。从网络营销服务市场的构成:搜索引擎营销是增长最快的领域之一,是网络营销的主流模式。搜索引擎营销的实际效果:搜索引擎是引导用户获取网站信息的第一渠道。
搜索引擎营销基本原理:信息传递过程 实现搜索引擎营销的任务:构造适合于搜索引擎检索的信息源、创造网站/网页被搜索引擎收录的机会、让企业信息出现在搜索结果中靠前位置、以搜索结果中有限的信息获得用户关注、为用户获取信息提供方便
搜索引擎营销的目标层次:1.存在层:增加网站的搜索引擎可见度2.表现层:搜索结果排名位置有利 3.关注层:提高用户点击率4.转化层:获得顾客搜索引擎营销的特点:搜索引擎营销方法与企业网站密不可分、搜索引擎传递的信息只发挥向导作用、搜索引擎营销是用户主导的网络营销方式、搜索引擎营销可以实现较高程度的定位、搜索引擎营销的效果表现为网站访问量的增加而不是直接销售、搜索引擎营销需要适应网络服务环境的发展变化
搜索引擎营销的四大模式:登录搜索引擎分类目录(Directory)、搜索引擎优化(SEO)、关键词广告(SEM)、网页内容关联广告(Contextual-target)分类目录型搜索引擎营销:含义:互联网上最初的网址导航,将不同主题的网站放在相应目录下,形成分类目录网站。
应用现状:传统分类目录作用日渐弱化
主要资源:Dmoz、搜狐、新浪、Yahoo!…… 特点:稳定、网站信息不能及时更新、人工处理
低效
作用:为搜索引擎提供索引数据、高质量外部链
接
分类目录对网络营销的价值:通过分类目录获取的网站基本信息的真实性相对较高;分类目录中的网站信息作为行业分析和竞争者分析的样本来源;高质量的分类目录对网站推广的价值比较明显;分类目录对网站PR值的作用。分类目录对用户获取信息的缺点:用户需要根据目录逐级点击所期望的信息,但并不一定能发现自己需要的信息;难以在大量同类网站中尽快获得有价值的信息;分类目录收录网站有限,有些网站并不登录分类目录;网站信息无法得到及时更新,网站信息有效性低。基于搜索引擎自然检索的搜索引擎优化 搜索引擎优化的含义(SEO)
针对搜索引擎对网页的检索特点,让网站建设各项基本要素适合搜索引擎的检索原则,从而获得搜索引擎收录尽可能多的网页,并在搜索引擎自然检索结果中排名靠前,最终达到网站推广的目的。
搜索引擎优化重视的是网站内部基本要素的合理化设计,并非只是考虑搜索引擎的排名规则,更重要的是为用户获取信息和服务提供方便。关键词:网站优化、网站基本要素、用户导向、获取有效信息。搜索引擎优化的真正目标:让网站尽可能多的网页被搜索引擎收录、在用户检索时这些网页排名靠前、检索的摘要信息对用户具有价值,在此基础上吸引用户到网站(网页)获得进一步的信息,以实现网站推广的基本目的,为最终赢得用户奠定基础。
搜索引擎优化基本内容:网站结构优化、网站内容优化、网页布局优化、外部链接广度优化 合理的网站栏目结构的主要表现:通过主页可以到达任何一个一级栏目首页、二级栏目首页以及最终内容页面;
通过任何一个网页可以返回上一级栏目页面并逐
级返回主页;
主栏目清晰并且全站统一; 每个页面有一个辅助导航;
通过任何一个网页可以进入任何一个一级栏目首
页;
如果产品类别/信息类别较多,设计一个专门的分
类目录是必要的;
设计一个表明了站内各个栏目和页面链接关系的网站地图;
通过网站首页一次点击可以直接到达某些最重要
内容网页(如核心产品、用户帮助、网站介绍等); 通过任何一个网页经过最多3次点击可以进入任
何一个内容页面。
网站内容优化的主要指标:
每个网页都有独立的、概要描述网页主体内容的网页标题;
每个网页都应该有独立的反映网页内容的META
标签(关键词和网页描述);
每个网页标题应该含有有效关键词;
每个网页主体内容应该含有适量的有效的关键词
文本信息;对某些重要的关键词应保持其在网页中相对稳定。
网站内容优化常见问题:缺乏关键词意识(title
统一、不加链接、做成图片、密度不够……)优化网页布局
合理的网页布局是为了更好地展示网页内容 正确的网页布局:(F现象)
(1)最重要的信息出现在最显著的位置;
(2)希望搜索引擎抓取的网页摘要信息出现在最高位置(根据网页HTML代码顺序);
(3)网页最高位置的重要信息保持相对稳定,以便搜索引擎抓取。
网页布局优化常见问题:最重要的位置没有关键
词
外部链接广度优化:
登录重要分类目录 交换友情链接
自有资源链接(子站等) 通过高质量内容获得单向链接 第六章许可email营销基础
Email营销的定义:Email营销是在用户事先许可的前提下,通过电子邮件的方式向目标用户传递有价值信息的一种网络营销手段。
三个基本因素:基于用户许可、通过电子邮件传递信息、信息对用户有价值
Email 营销的基本方法:
内部列表和外部列表 Email 营销方法
内部列表 Email营销的三项基本内容是:建立自己的邮件列表、获得尽可能多的用户加入列表、向用户发送有价值的信息。
可供选择的外部列表Email营销资源主要有:免费电子邮箱提供商、专业Email营销服务商、电子刊物和新闻邮件服务商、专业网站的注册会员资料等。
内部列表 Email 营销:利用用户自愿注册的资料外部列表 Email 营销:利用专业服务商的用户资源开展Email营销的主要步骤:制订Email营销计划;决定是否利用外部列表,并选择服务商;针对内部和外部邮件列表分别设计邮件内容;根据计划向潜在用户发送电子邮件信息;对Email营销活动的效果进行分析总结
开展Email营销的三个基础条件:邮件列表的技术基础: 从技术上保证用户加入、退出邮件列表,并实现对用户资料的管理,以及邮件发送和效果跟踪等功能。用户Email地址资源的获取:
在用户志愿加入邮件列表的前提下,获得足够多的用户Email地址资源,是Email营销发挥作用的必要条件。邮件列表的内容:
有效的内容设计是Email营销发挥作用的基本前提。成功开展Email营销:高质量的内容策划(标题和正文)+精准的投放对象+合理的发送频率
第七章网络广告基础 网络广告的含义
从广义上来说,一切通过Internet的各种技术表现形式传播商业信息的行为都是网络广告。从狭义上来说,网络广告是指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通过互联网在网站或网页上以旗帜、按钮、文字链接、电子邮件等形式发布的广告。
网络广告及其主要形式:标志广告(BANNER)、赞助式广告、分类广告、弹出广告、插播式广告、Email广告、Rich Media广告、关键词广告、植入式广告、告
网络广告的四个本质特征:网络广告需要依附于有价值的信息和服务载体;网络广告的核心思想在于引起用户关注和点击;网络广告具有强制性和用户主导性的双重属性;网络广告应体现出用户、广告客户和网络媒体三者之间的互动关系。
网络广告的价值:品牌推广、网站推广、销售促进、在线调研、顾客关系、信息发布 网络广告策略
网络广告包含两个方面的基本要素:网络广告资源和用户的注意力。用户的注意力是通过网络资源而形成的,对网络广告策略的研究,也就是要研究哪些资源可以引起用户的注意力,以及如何有效地利用这些资源将用户的注意力转化为最终的收益。
选择网络广告资源的参考因素:网站访问量、目标定位、价格因素、广告效果监测、方便广告管理、网络广告商的综合服务水平
网络广告计划的一般步骤:第一步,确立网络广告目标、第二步,确定网络广告预算、第三步,广告信息决策、第四步,网络广告媒体资源选择、第五步,网络效果监测和评价
网络广告效果评价方法:对比分析法、加权计算法、点击率与转化率
第八章网络营销实践应用
网站推广常用方法概述 :1.搜索引擎推广方法2.电子邮件推广方法3.资源合作推广方法4.信息发布推广方法5.病毒性营销方法6.博客营销推广方法7.视频营销推广方法8.快捷网址推广方法9.网络广告推广方法10.综合网站推广方法
网站推广的四个阶段 :
一个网站从策划到稳定发展要经历四个基本阶段:网站策划与建设阶段;网站发布初期;网站增长期;网站稳定期。网站策划与建设阶段网站推广的特点:“网站推广”很可能被忽视 ;网站策划与建设阶段的“网站推广”实施与控制比较复杂 ;“网站推广”效果需要在网站发布之后得到验证 ;
网站发布初期推广的特点:网络营销预算比较充裕 ;网络营销人员有较高的热情 ;网站推广具有一定的盲目性 ;网站推广的主要目标是用户的认知程度。
网站增长期推广的特点:网站推广方法具有一定的针对性 ;网站推广方法的变化 ;网站推广效果的管理应得到重视 ;网站推广的目标将由用户认知向用户认可转变。网站稳定阶段的特点:访问量增长缓慢,可能有一定波动;注重访问量带来的实际收益而不仅仅是访问量指标;内部运营管理成为工作重点;
如何让网站访问量进入新增长期
利用付费广告等方式获得一定时期内的快速提升; 提供更有吸引力的新的内容和服务,获得新的用户; 网站内部资源的优化利用,让原有资源发挥更大作用(例如网站优化——原来建设的网站大部分都存在需要改进之处)
升级/扩展原有服务,增加用户内容消费量 网站推广计划至少应包含下列主要内容:(1)确定网站推广的阶段目标(2)在网站发布运营的不同阶段所采取的网站推广方法(3)网站推广策略的控制和效果评价 网站推广要点归纳:第一,制定网站推广计划有助于网站推广工作有的放矢。第二,网站推广在网站正式发布之前就已经开始,尤其是搜索引擎的优化工作,在设计阶段就应考虑推广的需要。第三,网站推广的基本方法对于大部分网站都适用。第四,在网站推广的不同阶段需要采用不同的方法,有些网站推广方法可能长期有效,有些则仅适用于某个阶段。第五,网站推广不是孤立的,需要与其他网络营销活动结合进行。第六,网站进入稳定期之后,推广工作不应停止。第七,网站推广不能盲目进行,应进行效果跟踪和控制。
企业品牌在互联网上的存在即网络品牌。网络品牌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通过互联网手段建立起来的品牌;二是互联网对网下既有品牌的影响。
两者对品牌建设和推广的方式和侧重点有所不同,但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了企业整体形象的创建和提升。
网络品牌的特点:网络品牌是网络营销效果的综合表现、网络品牌的价值只有通过网络用户才能表现出来、网络品牌体现了为用户提供的信息和服务、网络品牌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网络品牌的三个层次:第一,网络品牌要有一定的表现形态。第二,网络品牌需要一定的信息传递手段。如搜索引擎营销、许可Email营销、网络广告等都具有网络品牌信息传递的作用。第三,网络品牌价值的转化。
网络品牌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获得忠诚顾客并达到增加销售的目的,如网站访问量上升、注册用户人数增加、对销售的促进效果等。
建立和推广网络品牌的七种主要途径:企业网站中的网络品牌建设、电子邮件中的网络品牌建设和传播、网络广告中的网络品牌推广、搜索引擎营销中的网络品牌推广、用病毒性营销方法推广网络品牌、提供电子刊物和会员通讯、建立网络营销导向的网络社区、信息发布的渠道资源: 内部资源:企业网站、注册用户个人信息资源等
外部资源:搜索引擎、供求信息发布平台、网络广告服务资源、合作伙伴的网络营销资源等 信息发布的资源挖掘和应用原则:充分利用和挖掘内部资
源、合理利用免费资源、广泛挖掘合作伙伴资源、选择适合的服务商的资源
网络营销信息发布内容设计的原则:保持信息的时效性、常规信息全面准确、信息内容要有合理的表现方式、在网站内容策略指导下,遵照专业的网站内容维护规范
在线服务体系的作用:增进顾客关系、增加顾客满意、提高顾客服务效率、降低顾客服务成本
在线顾客服务常用的手段:常见问题解答(FAQ)、电子邮件和在线表单、即时信息、在线论坛 网上销售渠道建设的三种主要方式:、作为网上零售商的供应商、开设网上商店、自行建立网上销售型的网站
该网站制定的推广计划主要包括下列内容:(1)网站推广目标:计划在网站发布1年后达到每天独立访问用户2000人,注册用户10000人;
(2)网站策划建设阶段的推广:也就是从网站正式发布前就开始了推广的准备,在网站建设过程中从网站结构、内容等方面对百度、GOOGLE等搜索引擎进行优化设计;
(3)网站发布初期的基本推广手段:登录10个主要搜索引擎和分类目录(列出计划登录网站的名单)、购买2-3个网络实名/通用网址、与部分合作伙伴建立网站链接。另外,配合公司其他营销活动,在部分媒体和行业网站发布企业新闻。
(4)网站增长期的推广:当网站有一定访问量之后,为继续保持网站访问量的增长和品牌提升,在相关行业网站投放网络广告(包括计划投放广告的网站及栏目选择、广告形式等),在若干相关专业电子刊物投放广告;与部分合作伙伴进行资源互换;
(5)网站稳定期的推广:结合公司新产品促销,不定期发送在线优惠卷;参与行业内的排行评比等活动,以期获得新闻价值;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建设一个中立的与企业核心产品相关的行业信息类网站来进行辅助推广。(6)推广效果的评价:对主要网站推广措施的效果进行跟踪,定期进行网站流量统计分析,必要时与专业网络顾问机构合作进行网络营销诊断,改进或者取消效果不佳的推广手段,在效果明显的推广策略方面加大投入比重。
第三篇:四川大学《管理心理学》复习考试重点
一、基本概念
1、群体规范:群体规范是指群体所确立的,并为群体成员共同接受和遵守的行为标准、准则。
2、群体凝聚力:又称群体内聚力,是指群体成员之间互相吸引、接纳,同时愿意留在群体中的程度,也就是群体对成员的内在吸引力。
3、领导:领导就是领导者通过自己的活动对被领导者施加影响,从而实现某种目标的过程。
4、气质:气质是一个人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所谓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是指心理活动的速度、强度、灵活性、稳定性和指向性。
5、需要:需要是有机体感到某种缺乏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倾向,它是有机体自身和外部生活条件的要求在头脑中的反映,是人脑对生理需求和社会需求的反映。
6、人际关系:在人们的物质交往与精神交往中发生、发展和建立起来的人与人间的直接的心理关系,叫人际关系。
7、价值观:是指一个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
8、社会知觉:是指个体在社会生活实践过程中对别人、对群体、对自己所进行的认识过程,主要包括对他人的知觉、自我知觉、人际知觉和角色知觉。
9、自我知觉:自我知觉是社会知觉的一种形式。它是个体对自己的认识,以自我为认识的对象。
10、态度:态度通常指个体对某一对象所持的较持久、较稳定的综合心理倾向。包括认知、情感与意向三个部分。
二、基本理论
1、霍桑实验得出了什么结论?
答:(1)人是社会人(2)生产效率与人的“士气”有关
(3)组织中存在“非正式群体”(4)提出新型领导的必要性。
2、赫茨伯格双因素理论的内容要点。
又叫激励保健理论。即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能对工作带来积极态度,较多满意感和激励作用的因素多为工作内容/工作本身方面的因素,叫做激励因素(责任感、工作的成就感等);能使员工感到不满意的,属于工作环境或工作关系方面的,叫做保健因素(报酬、工作环境等)。他认为满意的对立面是没有满意,不满意的对立面是没有不满意。
3、人际沟通的特殊性。
社会性(沟通行为本身是一种社会性行为);选择性(发送者必须选择正确的内容、通道、方式、时机、归宿等,接受者则对传递来的信息存在着选择性和选择性理解);主动性(沟通过程每一个参与者都是积极的主体);互动性(沟通是一个双向、互动的反馈过程);符号性(沟通双方的任何信息交流都是通过符号形式);干扰性(沟通过程中存在多种干扰)。
4、现代冲突观与冲突的特性。
现代冲突观即冲突相互作用观点。该观点鼓励冲突,认为融洽、和平、安宁、合作的组织容易表现出停滞、冷漠和迟钝,维持冲突的最低水平能使群体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冲突的好坏取决于冲突的类型。
特性:(1)冲突的建设性:帮助群体改进工作,促进创新,使群体保持活力。。
(2)冲突的破坏性:恶化群体中的人际关系,阻碍群体目标的实现。。
5、需要、动机、行为三者间的关系。
需要是动机的基础和源泉,动机则是推动人行为的直接动力,而行为又是动机的结果。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但是需要并不必然产生动机,只有在需求的对象达到一定的强度才能转化为动机。一般来说,动机是行为产生的直接原因,行为是动机的外在表现,其之间有着复杂的关系,他们彼此之间并不一一对应,同一动机可以引起多种不同的行为,同一
行为也可能出自不同的动机。动机会指导行为,同时行为也会反作用动机。一般说来,其三者满足下列链式关系:
需要 → 心里紧张 → 动机→目标导向行为 → 目标行为→需要满足 →新的需要。
6、群体凝聚力与生产效率的关系。
群体凝聚力与生产效率并不存在正相关的关系。凝聚力高,群体的生产效率可能高也可能会降低,这主要是因为会受到群体规范的性质和水平,即组织共同所制定的生产指标的性质和数量的影响。在一个凝聚力强的组织里,成员的行为高度一致,个人有较强服从组织规范的倾向,如果这个群体的目标与组织目标不一致,则凝聚力与生产率成负相关,生产率越低,反之,群体目标与组织目标一致,则二者成正相关,生产率越高。
7、领导与领导者、领导与管理、领导者与管理者的区别。为什么说领导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1)大多数情况下,“领导”是动词,而“领导者”是名词。当“领导”被看成动词时,领导是一种影响过程,致力于实现这种影响过程的人就是“领导者”。“领导”就是“领导者”通过自己的活动对被领导者施加影响,从而实现某种目标的过程。
(2)领导具有全局性、超前性、超脱性特征,而管理具有局部性、现实性、具体性特征。
(3)管理者主要处理复杂问题,领导者处理变化问题。领导者能够战胜周围复杂、动荡、含糊所带来的有可能令人窒息的困难,而管理者遇到这些困难只能缴械投降。
(4)领导工作中,领导者和被领导者是各以对方的存在而存在的。领导者通过指导、激励等影响被领导者,被领导者也给领导者以信息来修正领导者现在或未来的行动,是一个双向的动态过程。人们的能力、感受与心态是不断演变的,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关系也必须不断修正,行动必须持续调节。因此,领导是一种动态的过程。
三、基本理论的理解及应用
1、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答:将人类多样的需要归纳为五类:生理、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五种需求如金字塔般由下至上逐次排列,当低层次需要得到满足后,高层次需要才会出现和满足;前三者是低级需要,后两者是高层次需要;低级需要易满足,高级需要往往不易满足,对行为的激励更具持久性;同一时期,总有一种需求占支配地位,对行为起主导决定作用;任何需求都不可能随着更高级需求出现而消失,只存在对行为影响力的消长。一个国家人民对各个层次的需要与该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相挂钩,因此要了解员工的需要到底是什么。
2、领导管理方格图理论
答:管理方格理论是研究企业领导的方式及其有效性的理论,由美国罗伯特—布莱克提出。倡导用方格图示研究领导方式。这是一张九等分的方格图,横坐标表示领导者对生产的关心程度,纵坐标表示领导者对人的关心程度。两条坐标轴各划分为由1~9的九个小格,作为标尺。整个方格图中共有81个小方格,每个小方格就表示“关心人”和“关心生产” 这两个基本因素相结合的一个领导方式。在评价某领导者的领导行为时,可根据其对生产的关心程度和对职工的关心程度,在图上寻找交叉点,这个交叉点就是他的领导倾向类型。例如,某领导关心人的程度很高,达到9,而关心生产的程度很低,只有1,两点的交叉点就是(1,9),他就是(1,9)型领导,依此类推。布莱克和莫顿在方格图中列出了五种基本类型的领导方式: ①(1,1)型贫乏型管理。该领导对职工和生产几乎都漠不关心,是以最小的努力来完成必须做的工作。
②(9,1)型任务第一型的管理。该领导注意力集中于对生产任务、作业的效率和要求,注重于计划、指导和控制职工活动,以完成企业的生产目标。但不关心人的因素,很少注重职工的发展和士气。
③(1,9)型俱乐部式的管理。即领导集中注意对职工的支持和体谅,注重职工的需要,努力创造一种舒适和睦的组织气氛和工作节奏,认为只要职工的心情舒畅,生产就一定能搞好。
但对规章制度、指挥监督和任务效率等很少关心。
④(5,5)型中间型管理。这种领导对人的关心程度和对生产的关心程度虽然都不算高,但能保持平衡。这种领导方式缺乏创新精神,只追求正常的效率和可以满意的士气。
⑤(9,9)型战斗集体型管理。即领导对职工、对生产都极为关心,努力使职工个人的需要和组织的目标最有效地结合,注意使职工了解组织的目标,关心工作的成果。布莱克和莫顿认为,一般而言,(9,9)型是最有效的领导方式。领导者应该客观地分析企业内外的各种情况,分析自己的领导方式,尽可能使自己的领导方式转化为(9,9)型,以求得最高效率。(9.9)型管理方式分为五个阶段:组织学习方格并利用它来评价自己管理风格、进行班组建设、群体间关系的开发、设计理想的战略组织模型、贯彻开发。
3、个性理论在管理中的应用
答:(1)知人善用(根据职位及员工的个性,做到人尽其才,发挥最大的作用)
(2)因材对待,因材施教(深入了解每一个人不同个性,采用相适应的领导方法,对症下药,因势利导,讲究方法)
(3)配备合理的领导结构(一个领导班子中应该有两种个性的成员,做到个性互补)
4、激励理论在管理中的应用
激励理论包括:内容型、过程型、状态型、综合型激励理论。作为管理者可以采取的激励技术和方法是多种多样的,重要的是理解的基础上根据员工的特点和能力,制定出符合组织特点的激励方案。
(1)教育和培训:组织在满足个人目标的同时,要通过教育和培训在观念上引导员工的需要,改造员工的动机结构和行为,使员工的需要和行为能与组织目标及要求保持一致。
(2)合理的工资福利制度:金钱作为激励因素的重要性在理论和实践中都有重要的意义。
为了充分发挥金钱的激励作用,必须制定合理的工资福利制度,真正地激励绩效。
(3)目标管理:上下级共同制定目标,明确责任,并以目标来衡量工作成果的过程。
(4)员工参与:通过设计一种参与过程,激励员工为实现组织目标贡献才智并分担责任。
一般有:参与式管理、合理化建议、代表参与、质量圈、员工股份所有制。
5、领导权变理论在管理中的应用
领导权变理论所关注的是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行为和环境的相互影响,尤其关注不同的领导方式与各种环境之间的适应性。它认为,要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具体情况来确定有效的领导类型和方式。
(1)领导风格必须与环境情景相匹配(费德勒权变理论模型)
确定领导风格——确定情景——领导与情境相匹配
提高领导者的有效性途径:替换领导适应情境;改变情境适应领导者。
(2)有效的领导行为与下属的成熟度结合起来共同考虑,重视下属(领导生命周期理论)领导者应当根据下属的成熟程度采用恰当的领导方式。如:指导型领导行为适用低成熟度的员工;宣传型领导适用于较低成熟度的员工;参与型领导适用于较高成熟度的员工;授权型领导适用于高成熟度员工。
(3)领导应尽可能帮助下属达到他们的目标,使之与组织的总体目标一致(途径——目
标理论)
根据下属的个性特点和具体环境,选择四种领导方式:指导型、支持型、参与型、成就型
(4)领导者应当尽可能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员工,尽可能减少圈外关系对组织的负
面影响。(领导者——成员交换理论)
(5)领导者根据对后进下属行为表现以及所处环境的考察,作出归因分析和判断;再根
据归因结果作出相应的行为反应(领导归因理论)
第四篇:土地复垦知识复习考试重点
注:绿色下划线字体是定义,蓝色波浪线字体是简答。第一章绪论
土地复垦:中国《土地复垦规定》——对在生产建设过程中,因挖损、塌陷、压占等造成破坏的土地,采取整治措施,使其恢复到可供利用状态的活动。
土地复垦研究对象的扩展:从过去的各种因挖损、塌陷、压占破坏的土地,扩展为各种人为活动和自然灾害损毁的土地。
土地复垦目标的扩展:从过去恢复到“可供利用状态”并侧重复垦为耕地,扩展为恢复土地期望的利用价值和保护生态环境
土地复垦内涵的扩展:从过去偏重土地整治工程,扩展为土地整治的生物措施、复垦土地的景观生态恢复、土地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土地质量和土地生产效能与效益的恢复。土地复垦的作用:是恢复土地资源、解决人地矛盾的有效措施——人类的生存条件;是保护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有效措施——人类的生活质量;是缓解工农矛盾、解决就业和维护安定团结的有效途径;是区域和矿业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第二章矿区环境监测与评价
矿区土地破坏综合评价(程序包括一、二、三、)
对矿山开采已被破坏土地进行评价和按矿山开采规划对以后将要破坏的土地进行预测评价是矿山生态复垦的一项重要内容,可为生态土地复垦、土地利用规划及复垦工程设计提供基础数据。作为土地破坏程度综合评价的第一步。它揭示了土地的可资利用范围以及利用上的潜在能力,它对于进一步研究土地的承载能力、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有重要意义。
一、土地评价单元划分
土地评价单元是复垦土地评价对象的最小单位。同一评价单元在土地的基本属性方面是基本一致的。由于复垦土地评价的最终结果是通过对复垦土地评价单元的质量鉴定得出的,因此,评价单元的划分与复垦土地评价工作量的大小和评价成果应用有密切的关系。
1、采用土壤发生学分类的某一级(耕地采用土种,牧地采用土属)作为评价单元。
2、采用土地类型作为评价单元。土地类型可看成是一定气候条件下的地貌、土壤和植被的共同体。
3、按耕作地块作为评价单元。
二、评价因素、因子的选择
1、选择原则(1)影响大,(2)覆盖面广(3)能反映出土地质量的差异(4)因素指标值有较大的变化范围,因素、因子的资料容易取得,避免人为意志的干扰。
2、评价因素、因子确定
a.根据矿山生态复垦的要求,依据国家土地资源评价等级表,选择4 个评价因素,共包括, 9个评价因子。
将土地分为六级,等级高的作为农林果牧用地都适宜;等级低的一般不宜作农地,可依次作为经济林或人工草地和人工林地;最低的等级一般是难利用土地。b.评价因素、因子的具体内容
(1)物理性状:包括地貌和地面坡度两个因子(2)化学性状:包括土壤酸碱性和有机质含量
(3)土体剖面:包括土壤质地、土层厚度、砾石含量和土壤侵蚀程度。(4)管理现状即有无灌溉条件
三、选择土地破坏评价方法 在土地破坏评价的整个过程中,被评价的对象、评价方法甚至评价主体及其掌握的评价标准都具有不确定性。
把土地破坏评价中不确定性的原因大致可归纳为:认识上的局限性、数据的不充分性或不可靠性、土地质量本身具有的随机性和可变性等三个方面。模糊数学的兴起为确定和不确定,为精确与模糊的沟通建立了一套数学方法,也为解决土地质量评价中的不确定性开辟了一条途径。将模糊评价方法引入土地破坏程度评价是客观事物的需要,也体现主观认识能力的发展。待复垦土地的适宜性评价
A.待复垦土地的适宜性评价是对受破坏土地针对特定复垦方向的适宜程度所作出的判断分析。
这些特定的复垦方向包括农作物种植、水产养殖、家禽家畜养殖、林果种植、蔬菜种植、建筑利用和娱乐场所等。
1、土地破坏程度制约土地复垦利用方向 土地破坏程度越严重,土地复垦利用方向限制越大。土地破坏程度对土地复垦利用方向的制约程度可通过增加投入来弥补。复垦投入越大,复垦方向的选取越灵活。
2、非现状、非评价对象本身的因素起较大的制约作用
非现状因素是指未来开采的影响程度、种植习惯、管理水平、复垦工程措施的选取等;非评价对象本身的因素是指相邻采区的情况、相邻区域的环境条件和土地利用模式、水利设施、交通运输条件和充填料来源等。因此,待复垦土地的适宜性评价不只是对现状的评述,还具有一定的预测性。评价因子应包括非现状、非评价对象本身的因素。
3、经济、环境、社会效益必须有机结合
矿区破坏土地的复垦利用既是一项经济活动,又是矿区环境治理的任务,因此必须兼顾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
4、区位原则具有特定的含义 所谓区位原则,是指地块地理位置的差异带来经济效益上的差异。待复垦土地范围一般较小,区位原则具有特定的含义,即:地块距充填料来源地近时,复垦土地利用方向的选择范围大;地块距水源地近且有深坑时,越宜发展水产养殖业;距矿山工业广场愈近地区越需加强绿化造林,以改善矿山环境质量等。
B.待复垦土地适宜性评价,根据需要将评价对象分为适宜纲和不适宜纲,适宜纲又分为宜农用地,宜基塘复垦用地,宜林果用地3类;对宜农用地又进一步分为一级宜农用地和二级宜农用地。不同的复垦方向,其影响因子不尽相同,因素间的重要性也存在差异。
1、农作物种植复垦方向
影响因素有:积水状况、土地利用现状、排灌条件、区位条件和土壤条件等。积水状况和土地利用现状反映了土地破坏程度以及土地的能力和耕作条件等; 排灌条件包括两个方面,即旱能灌、涝能排,它直接影响土地生产力的发挥。区位条件是指复垦地块距充填料及水源、道路的远近。
土壤条件没有细分为有机质含量、土层厚度等因素,主要是土地破坏评价中已涉及,再则据测试评价区域内土壤条件变化不大。其它因素,如地形起伏等对农业生产限制较大,但同一小区域内这些因素的取值或条件变化不大,故可以不考虑这一因素。
2、基塘复垦方向
影响因素有:水源条件、积水状况、治理现状及其它外部条件。
外部条件是指能否成片开发,政府与农民的积极性,水、电、路通畅条件等。
3、林果种植复垦方向
影响因素有:环境污染程度、治理现状、地表标高及区位条件 待复垦土地适宜性评价步骤
1、划分土地评价单元:与土地破坏评价的单元划分一致。
2、确定具体的复垦方向(根据土地破坏评价得出)。
3、选择影响因子,这些因子包括土壤、气候、地貌和地物等自然因素,工农业生产布局、资金投入和土地利用结构等经济因素,种植习惯和行政区划分等社会因素。
4、按照设定的标准评判某一地块的各个因子对指定复垦方向的适宜程度。适宜性评价方法
1.常用土地适宜性评价方法有极限条件法、指数法和模糊数学等方法。使用一种基于模糊数学原理的模糊集合综合评价法。
2.模糊集合综合评价法由单项适宜性评价模型和多目标生产布局决策模型两部分组成。第三章土地复垦相关理论
土地复垦学----(土地恢复学)研究土地破坏的产生机制及演变 规律及其恢复利用的政策、理论、方法和技术的一门科学。
1、具体研究对象:在生产建设过程中,因挖损、塌陷、压占等造成破坏的土地;因道路改线、建筑物搬迁、废弃旧宅基地压占和城镇乡村垃圾压占而废弃的土地;因兴修水利、农田基本建设废弃的坑、塘、洼地及其他零星闲散废弃地;工业排污造成土地化学污染而废弃的土地;自然灾害损毁等其他原因荒废的土地。
2、研究任务:
破坏的土地或生态环境产生的原因、形式、影响因素、演变规律、破坏程度和影响评价;破坏的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资源科学管理的理论与方法;破坏的土地再生利用及生态系统恢复重建的理论与方法。
3、性质与地位: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性应用学科;土地科学、环境科学的分支。土地复垦学的学科体系
基本理论——生态学、土壤学、地貌学等
方法论——利用多个相关学科的方法与技术的综合和杂交优势,进行优化组合和创新、发明。应用技术——破坏的土地和生态环境的影响评价技术和预测技术、规划技术、土木工程技术、生物及生态工程技术、管理技术。土地复垦相关学科
1、管理学
2、采矿学
3、土壤学
4、农学
5、林学与园艺
6、景观学
7、生物学
8、生态学
9、土地利用管理学
10、环境科学
11、测绘学
12、地理学 生态演替理论在矿区生态恢复的应用
生态演替可以理解为生态系统特征随时间面变化的过程。生态系统利用它可获得的能量得以发展结构和过程的有组织过程称为演替,演替是生态系统的时间维。
演替可以通过生态系统主要参数的增长曲线来量度,如活生物量、养分库存量、总有机质、多样性,总代谢和总能量接受等。
根据这一原理,提出在矿区生态恢复过程中: ①首先选择耐早、耐贫瘠、速生的作物或牧草,以便在矿山上迅速生长,并获得持久的植被; ②在基质得到一定程度改良后,可采用混播草种使之迅速覆盖废弃地,或与豆科作物轮作、套作的方式达到“种地、养地相结合”的目的;
③根据土壤的元素组成和肥力,辅之一定的水肥(尤其是微生物肥)措施,建立可以维持的土壤生态系;
④发展多种作物与果树,因地制宜地开展农林牧副业,综合利用矿山废弃地,从而加速演替或改变演替方向。
影响土地复垦系统的因素(1)政策与法规:国家和省政府的土地复垦政策及法规是土地复垦最基本的约束条件。通常,土地复垦法规的条款反映了农业、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客观要求和实际经验。
(2)土地复垦资金:土地复垦是一个耗资巨大的大工程系统。资金的多少极大的限制了土地复垦工程的质量及效果。
(3)矿山特征:不同的矿山特征需要不同的土地复垦技术区处理。根据采矿情况可以将矿山特征分成两类:正在开采的矿山和结束开采的矿山(废弃矿山)。进一步又可根据采矿方法及开采的矿物类型进行矿山特征的细分。
(4)自然环境条件:对任何类型的土地复垦,两个基本的自然条件影响因素是气候和破坏了的土地特征(类型)。
(5)现有的技术条件及其它:所有的土地复垦措施,都必须考虑现有技术条件的可能性。第四章 土地复垦管理
土地复垦管理,是指对土地复垦工作采取各种手段,如经济的、行政的、法律的以及综合措施,将一切破坏、废弃的土地复垦成可利用的土地,加以合理恢复利用。我国土地复垦管理的基本政策
基本政策:谁破坏、谁复垦,谁复垦、谁受益 对复垦后的土地使用减免有关税费(如农业税、不再支付新的征地费、减免土地使用税等);将复垦后土地与采矿新破坏土地置换;对今后新破坏的土地,做到破坏一亩,复垦一亩----“占补平衡”
明确规定生产或建设过程中破坏的土地,其复垦所需资金列入生产成本或建设项目总投资 复垦土地的用途符合当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国家投资开发整理项目,新增耕地率在40%以上。参与型土地复垦的概念与方法
概念:在土地复垦项目全过程中,必须有企业、群众、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等多方的广泛参与,使大家公平地拥有参与决策权、发展选择权和受益权,通过相互协商,并在科技人员的协助下,最后共同确认、选择合理的土地复垦管理经营模式、复垦后土地资源配置模式和复垦受益分配模式,以实现复垦土地资源的公平和合理的管理和配置,最终符合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参与型土地复垦中各参与方的职能:
政府和土地管理部门的领导和协调;企业有效的组织;农民积极参与;科技人员协助配合 参与型土地复垦操作方法:
建立委员会管理制度;座谈讨论形式;现场勘测、访问形式 参与型土地复垦意义:
公开、公平的参与环境下,大家参加土地复垦的积极性增加;确保了土地复垦开发项目运行机制和操作机制的合理有效性;确保各参与方责、权、利的明晰和均衡;实现复垦土地资源的公平和合理的管理和配置;消除原来土地复垦工作中存在的政府或企业极端行为 第五章土地复垦规划设计技术 土地复垦规划设计的类型 1.按规划范围:
a.区域的专项规划(全国、省、市、县、某一区域如某矿务局)b.项目规划 2.按规划的内容和深度分: 可研(潜力、可性行、可垦性)、规划、设计。
3.按采矿方法分:井工土地复垦规划、露天土地复垦规划
4.按规划时间:采前土地复垦规划、采后土地复垦规划、采矿过程中的土地复垦动态规划 5.按规划期的长短:长期、中期和近期复垦规划 6.按地理位置特征: 城郊——矿区型,农村——矿区型,等等 土地复垦规划设计的原则与程序
原则:
1、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复垦专项规划的原则
2、详细调查的原则(特别是破坏原因、稳沉分析有关资料)
3、因地制宜原则(宜农则农、宜林则林„„)
4、综合治理原则
5、最佳效益原则
6、纳入矿山开发和采矿计划原则
7、动态规划原则
程序:规划准备;原始资料收集(地形图非常重要);破坏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及评价(含可垦性分析、适宜性评价)确定土地复垦项目的目标、任务和要求;确定土地复垦项目的总体布局与复垦方案以及规划编制(现状与规划图)(规划方案评价与确定);复垦设计与设计报告(含图册);复垦项目的概预算与效益评价;规划的实施措施与计划;上报审批与实施。土地可复垦性分析:对破坏土地所采取复垦工程措施的风险性与可行性进行的分析评价称之为土地复垦可垦性分析。它是基于破坏现状、区域地质采矿条件和采取复垦措施的风险性分析进行复垦工程的可行性评价,是土地复垦规划中特有的环节。可垦性分析的主要内容:
对破坏机制和破坏程度的调查与评价;土地稳定性分析与适宜性分析;工程手段适宜性评;复垦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或生态风险分析;可垦性分析的综合评价 土地复垦规划方法
经验分析法:依破坏情况、需求关系和自然条件,运用经验规划 经济效果规划法(线性规划法):在满足众多约束的条件下,使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的经济效果最佳:
目标函数:max(或min)Z=CX ;约束条件:AX≥(≤,=)b
X≥0,其中,C=(c1,c2,c3,„,cn),X=(x1,x2,„„,xn)T, b=(b1,b2,„„,bn)T ;A=(aij)
i,j=1,2,„„n,Z表示目标函数(如经济效果等),C表示各类用地单位面积的经济效果,A表示约束方程系数,X表示各类用地面积,b表示约束量,n 用地类型数。生态与经济效果综合规划法(线性规划法):在经济效果规划中加入若干生态约束条件 多目标规划法:选择多个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建立数学模型,用计算机求解。
生态工程规划法:应用生态系统共生、物质循环再生和能量转化等原理,结合系统工程的优化方法,对破坏的土地和生态系统进行系统设计、整治和开发利用的规划。
线性规划法步骤:系统分析;确定决策变量和参数;建立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解算线性规划模型,获得几个优化方案;方案比较与评价;决策。第六章采煤沉陷地的土地复垦技术 复垦用地结构优化时常见的约束是:
供应量约束:包括土地资源供应总量约束、资金投入总量约束、水资源总量约束、劳动力资源等,如资金量约束:
a11x1+a12x2+„„<=m1 需求约束:即对各类用地面积的需求量约束 适应性约束(配置量约束):即各类复垦方向的面积不能超过适宜于该方向的面积 比例约束:生态复垦时,某些复垦方向的用地面积应符合一定的比例。政策约束:各类复垦用地应符合国家或地方的法规要求 非负约束
采煤沉陷地的土地复垦方法
平整与梯田复垦技术、直接利用法(采煤沉陷地的水域开发利用技术)、疏排复垦技术、挖深垫浅复垦技术、充填复垦技术、生态农业复垦技术、超前复垦(动态复垦)土地平整技术
土地平整技术是塌陷地复垦技术中一项比较基本的技术,主要消除附加坡度、地表裂缝以及波浪状下沉等破坏特征对土地利用的影响。适用条件:平整技术主要用于中低潜水位塌陷地的非充填复垦、高潜水位塌陷地充填法复垦,以及与疏排法配合用于高潜水位塌陷地非充填复垦等。
在进行塌陷地平整时,一方面应设计好标高,使地面平整度符合规定要求,另一方面土地平整要与沟、渠、路、田、林、井等统一考虑,避免挖了又填,填了又挖的现象。
1、梯田式复垦技术
梯田式复垦就是根据塌陷后地形及土质条件与耕作要求,合理设计出梯田断面,将塌陷地整理成梯田。适用条件:梯田式复垦技术主要用于位于丘陵山区或中低潜水位采厚较大的矿区,耕地受损的特征是形成高低不平甚至台阶状地貌的塌陷地复垦。采煤形成塌陷而产生的附加坡度一般都较小,塌陷后地表坡度在20~60之间时,可沿地形等高线修整成梯田。我国山西大部分矿区、河南、山东等地的一些矿区不少塌陷地可用此法复垦。
2、直接利用法
对于大面积的沉陷地,特别是大面积积水或积水很深的水域以及未稳定沉陷地或暂难复垦的沉陷地,常根据沉陷地现状因地制宜地直接加以利用。如网箱养鱼、养鸭、种植浅水藕或耐湿作物等。在华东及部分华北地区应用这种方法较多。3、疏排法
采用合理的排水措施(如建立排水沟、直接泵排等),使采煤沉陷地的积水排干,再加以必要的地表整修,使采煤沉陷地不再积水并得以恢复利用
应用条件:潜水位不太高,地表沉不大,且正常的排水措施和地表整修工程能保证土地的恢复利用。多用在低潜水位地区或单一煤层、较薄煤层开采的高、中潜水位地区。优点:工程量小,投资少见效快,且不改变土地原用途
缺点:需对配套的水利设施进行长期有效的管理以防洪涝、保证沉地的持续利用
4、挖深垫浅法
用挖掘机械(如推土机、水力挖塘机组),将沉陷深的区域再挖深,形成水(鱼)塘,取出的土方充填沉陷浅的区域形成耕地,达到水产养殖和农业种植并举的利用目标。应用条件:
(1)拟挖掘的沉陷深部的土方量足以充填沉陷浅部,并使复垦后的土地达到期望的高程。(2)沉陷深部加深以后足以形成标准鱼塘。(3)有足够的水源供泥浆泵水力挖掘土壤。
(4)鱼塘进排水条件便利,且与井下采空区域无水力联系。挖深垫浅法复垦出的挖深区除可用来进行水产养殖外,也可视当地实际情况改造成水库、蓄水池或水上公园等。
5、充填复垦
利用某种材料充填采煤沉陷地复田。如煤矸石,粉煤灰,露天矿排放的剥离物、垃圾和江河污泥
应用条件:有足够的充填材料且充填材料无污染或污染可经济有效防治。
优点:既解决了沉陷地复垦又解决了矿山固体废弃物的处理,因此,其经济效益最佳。缺点:可能造成二次污染。
6、生态工程复垦
生态工程复垦就是将土地复垦工程技术与生态工程技术结合起来,综合运用生物学、生态学、经济学、环境科学、农业科学、系统工程学的理论,运用生态系统的物种共生和物质循环再生等原理,结合系统工程方法对破坏土地所设计的多层次利用的工艺技术。第八章 煤矸石山绿化技术
煤矸石——是煤矿开采和洗选分离出的含煤岩石和其它岩石的总称 煤矸石山绿化的限制因素: 气候(气温、降雨、风等);立地条件的物理限制因素(质地、有机质、团聚
体与土壤结构、容重、入渗、持水性、颜色、稳定性等);立地条件的化学限制因素(有毒有害元素、强酸或碱性、养分缺乏、盐分、其它化学限制);整地方式;品种与苗木;种植技术与抚育管理
煤矸石山绿化原则: 先绿化,后经济.恢复植被为核心的林业复垦是对煤矸石山最有效和最切实可行的综合治理途径。
煤矸石山绿化的一般模式:
1、煤矸石山绿化造林的可行性分析
2、整地
3、植物品种的选择
4、种植技术
5、抚育管理;其关键在于选择适宜的植物品种、科学的种植技术和合理的抚育管理方式。
1、煤矸石山绿化可行性分析
首先应分析煤矸石山的物理化学性质,寻找出植物生长的主导限制因子,同时确定煤矸石山对植物生长的供水能力进行预测。这是植物种类选择和确定植物栽培方式的最基础工作。煤矸石山地表组成物质的物理化学性质主要包括:(1)煤矸石山风化特征及决定成土机制的矿物组成及特性。(2)煤矸石山的容重、孔隙度、粒径级配、持水能力、渗透性能等土壤物理及水分物理特征(3)煤矸石山的有机质、大量元素(氮、磷、钾、钙、镁)的含量,微量元素(铁、锰、硼、钼等)酸碱度,重金属及其他有毒有害物质元素的含量等化学特性与营养特征
目前,我国对煤矸石山理化性质的研究较多,认为煤矸石山孔隙性较差,以及由此导致的持水和供水能力极差是限制煤矸石山植被恢复的最主要因子
2、煤矸石山立地改良与整地技术
不利的立地条件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容易产生土壤侵蚀。由于煤矸石山坡度较大、结构松散,而且没有经过压实和覆盖处理,加上表面有一定的风化碎块,在大风和暴雨条件下,容易产生风蚀与水蚀;另外,在植被恢复施工过程中,由于人为因素,容易发生滑塌和泄溜等重力侵蚀。
二是煤矸石山地表组成物质有机质含量少,物理结构极差(尤其是保水持水能力差);同时存在限制植物生长的物质(包括pH值、重金属及其他有毒物质)和缺乏营养元素(尤其缺乏植物生长必需的氮和磷)以及土壤生物(如蚯蚓、线虫及微生物等)。所以,对煤矸石山的整地和基质改良技术直接关系到植被恢复工作的成败。
3、植物品种选择
依据森林培育学理论,任何植物栽培事业在植物种类的选择上都应遵循最基本的两条原则: l一是所选择植物种类的生物学特性要满足栽培的目的要求(例如经济、防护、美化等); 二是所选择植物种类的生物学特性要与立地条件相适应,即达到“适地适植物”或“适地适树”的要求
矸石山植物品种的选择:先绿化后经济;乔、灌、花草混植原则;尽量选择乡土品种;优先选择先锋品种;耐贫瘠、耐干旱、浅根性、萌发强、生长快;根系发达
4、种植技术 “秋整春种”;阔叶乔、灌木:配土栽植;针叶常绿树:带土球移植;花草种:拌土播撒或沾泥浆喷播或水力喷播。
5、管理 •••苗木的后期管理是绿化造林的最后一关,管理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整个矸石山的绿化效果。根据煤矸山的特点,煤矸石山绿化造林的管理工作重点是:
••(1)浇灌工作:煤矸石中含有大量的碳,吸热快,水分蒸发快,所以矸石山地温高,且表层易干旱缺水。定期的浇灌工作是至关重要的。足够的水一方面能降低矸石山温度和利于矸石风化,另一方面又能增加根系土壤和矸石中的水分,促进植物生长。在炎热的夏季更应勤浇水降温以防烧苗。一般情况下,引矿井水上山是经济、实用的方法
(2)树苗管理:在植树结束后,应对树苗采用培土、扶正、踏实、保墒抚育等措施。特别是暴雨过后应及时了解泾流、侵蚀情况,及时修整冲倒的树苗并采取相应的水土保持措施。•(3)施肥与病虫害防治:有条件的地方,应视矸石山立地条件,适当施肥以促进树木生长。在树木生长两年后应注意各种病虫害的防治,经常观察,及早发现,及早根治。
•(4)树木修剪工作:为促进树木生长,达到美化、净化环境的作用,适当的修整工作是必要的。
总之,煤矸石山绿化造林后,应确定专人管理以确保绿化造林的成功。补充:
1、试述目前我国复垦对象、目标与内涵的主要扩展是哪些? 土地复垦的作用?
2、煤矿塌陷地土地复垦的主要技术方法是哪些? 试述土地平整与挖深垫浅复垦的应用条件是什么?
3、土地复垦管理基本政策
4、试述土地复垦规划的类型、原则与程序
第五篇:教育学+教学法心理学复习考试重点
教育学:
1.学校教育:学校教育是指由专门的教育机构所承担的,由专门的教职人员所实施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以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为首要和直接目标的教育活动。
2.义务教育:所谓义务教育,是指依照国家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
3.教育学: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4.遗传素质:遗传素质也称为遗传,是指人的先天的解剖生理特征,主要表现在人得机体构造,形态,感觉器官以及神经系统的特性等。
5.主观能动性:主观能动性是指人的主观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和能动作用,它是人的主观意识方面的特性,故称为主观能动性。
6.教育目的:狭义的教育目的是指国家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的人,是培养人得质量规格标准,是对受教育者的总的要求。
7.教育方针:教育方针是教育工作的宏观指导思想,是指一个国家或政党根据一定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要求,为实现一定时期的教育目的而制定的教育工作的总方向。
8.培养目标:培养目标是教育目的在各级各类教育机构的具体化,也就是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学校培养人得具体质量规格标准。
9.教师: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职人员,承担着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
10.教师资格制度:教师资格制度是国家对教师
实行的一种特定的职业许可制度,是国家对11.教师聘任制:教师聘任制度是指聘任双方在平等自愿的前提下,由学校或教育行政部门根据教学岗位设置,聘请有教师资格的公民12.核心课程:核心课程是以问题为核心,把几
门学科结合起来,由一个教师或教学小组通过一系列活动进行教学的课程。
13.校本课程:校本课程是由学生所在学校的教
师根据国家制定的教育目的,在分析本校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的基础上,针对本校,本年级或本班特定的学生群体,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
反映教学规律而制度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
15.班级授课制:班级授课制也称课堂教学,是
按学生年龄和知识水平分成的有固定人数教学时间和课程表,分科进行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
16.德育方法:德育方法是教师和学生在德育过
程中为达到一定的德育目标而采用的有序的,相互关联的活动方式和手段的组合。简答:
简述教育本质的特性。教育的本质特性表现为
1:教育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2: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传递经验的形式。3:教育是有意识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目标的社会活动
简述古代社会教育的主要特点。
1.出现了专门的教育机构和专职的教育人员
3.教育与生产劳动分离
4.教育内容的日渐丰富,提高了教育职能 纪律
6.教育组织形式主要是个别施教 简述学习教育学对教育工作者得作用。不断地领悟教育的真谛。
第二:获得大量的教育理论知识,扩展教育工作的理论视野。
第三:养成正确的教育态度,培植坚定的教育信念。
第四:提高教育实践工作者的自我反思和自我发展能力。
第五:为成为研究型的教师打下基础。藏息相辅-----课内外相结合 教学相长,师严然后道尊----教师观 反对死记硬背,主张启发式教学----教学方法 学不等即循序渐进-----学生心理发展特点 派。
1:实验教育学 2:文化教育学
3:实用主义教育学(杜威,克伯屈)
4:马克思主义教育学(杨贤江《新教育大纲》)5:批判教育学
简述关于教育与社会关系的理论。1.人力资本论 2.教育万能论 3.教育独立论 简述教育的文化功能
1:教育的文化传递,保存功能 2:教育活化文化的功能 3:教育的文化选择功能 4:教育的文化批判功能
5:教育的文化交流融合功能 6:教育的文化更新与创造功能 简述教育的人口功能
1:教育可减少人口数量是控制人口增长的重要手段 2:教育是提高人口素质的重要手段 3:教育能够促进人口结构合理化 简述遗传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1:遗传素质是人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它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2: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制约着人的身心发展过程和阶段。
3: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得个别特点的发展。
简述马克思主义关于人得全面发展的科学含义 1:人的全面发展首先是指人的“完整发展”。2: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和谐发展”。3:人得全面发展还意味着人得“多方面发展”。4:人得全面发展还指人得“自由发展”。简述我国教育目的的精神实质
1:坚持社会主义性质和方向是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特点。
2:坚持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的质量标准。3:注重提高全民族素质。
4:培养“劳动者”或“社会主义建设人才”是我国教育目的的总要求。简述素质教育的基本特征。
1.全体发展2全面发展3主动发展4和谐发展5充分发展6可持续发展
简述中小学教师师德规范的具体内容
1:爱国守法2:爱岗就业3:关爱学生4:教书育人 5:为人师表6:终身学习简述教师专业素质的基本内容
中小学教师至少应该具备三个方面的素养即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专业态度。简述学生的本质属性
1:学生是现实社会的成员之一
专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人员的最基本要求。5.教育方法崇尚书本、呆读死记、强迫体罚、棍棒
担任相应的教师职务的一项教师任用制度。第一:启发教育实践工作者的教育自觉,使他们
14.教学原则:教学原则是根据教育,教学目的,列举《学记》中概括总结的教学原则。的教学班,以班为单位,按规定的教学内容,简述20世纪初教育理论界出现的主要教育理论流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2.鲜明的阶级性和严格的等级性 2:学生是迅速发展的人 3:学生是教育的对象 简述师生关系的类型 放任自流型
实践证明,上述五种类型的师生关系中,教育效果最好的当属民主型。
列举课程目标的类型及其代表人物。1:行为目标美国学者泰勒 2:生长性目标英国学者斯藤豪斯 3:表现性目标艾斯纳 简述课程内容选择的原则 1:必须以课程目标为主要依据 2:必须适应学生的特点 3:注重内容的基础性 4:贴近社会生活与学生生活
简述世界各发达国家课程改革的基本走向 世界各发达国家课程改革的基本走向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基础学科将得到进一步加强
2:道德教育和人文教育成为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
3:课程设置趋于个性化,综合化 4:课程管理的动态化,弹性化 简述课程编制的基本环节
包括确定课程目标,选择课程内容,组织课程活动以及评价课程等不同阶段和环节。简述教学的基本功能 1:授受基础知识 2:形式基本技能 3:发展基本能力 4:促进个体健康发展 简述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趋势 1:班级规模小型化 2:空间安排多样化
3:注重个别化教学 4:教学组织形式的综合化 简述教学设计的基本内容 2:教学内容设计 3:时间设计 4:措施设计 5:评价设计 简析品德的结构
1:从内容结构的角度看,品德包含道德价值,道德原则,行为规范等不同要素
2:从品德能力的角度看,品德结构包括道德判断力,决策力,践行力等若干侧面。
3:从品德形式结构的角度分析,品德是由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所构成的综合体。
简述我国中小学德育的具体任务 1:培养学生正确的政治观点 2:为学生形成科学世界观奠定基础 3: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4:发展学生思想品德方面的认识能力,践行能力和自我教育能力。
简述教师德育过程中运用奖励的教育艺术 教师应讲究奖励的教育艺术
1:奖励的指向不仅是成功的结果,而且是获得2:奖励的频率和程度恰当 3:注意奖励的灵活运用
4:坚持奖励的精神鼓励性质,学校德育要慎用物质奖励
5:奖励应尽可能面向全体学生 简述班级的功能
1:归属功能2:社会化功能3:个性化功能4:选择功能5:保护功能 简述班主任的基本职责
1:保护学生的身心健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全面负责班级的日常管理工作 3:组织和指导各类班级活动的开展 4:协调和整合校内外的各种教育力量 论述:
论述当代世界各国教育发展的趋势。1.现代教育与生产劳动的结合日益紧密 2.教育民主化进程加快 3.教育形式手段多样化 4.教育内容综合化
5.终身教育成为各国的共同追求 6.努力实现教育的现代化
7.教育改革日益成为教育发展的常态模式 试述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1:教育是有明确目的的影响人的发展的活动过程,它制约着人的发展方向。
2:教育是有计划地全面系统影响人的过程,可以大大增强对人影响的效益性。
3:教育是由特定的教育者负责组织的教育活动过程,可以使人的发展避免盲目性。论述教师劳动的创造性
教师劳动的创造性主要表现在教师面对不同的教育对象,根据不同的教育条件,创造性地运用教育教学规律上。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因材施教
第二,教师讲课活动虽然要以教科书为依据,但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突出重点难点,因而必然对教科书进行创造性的重组和加工。
第三,教师的教育机智。论理想师生关系构建的策略 1:了解和研究学生 2: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3:努力提高教师个人素质
教师素质是影响师生关系的核心要素
试述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1)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
(2)实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3)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4)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5)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
制度
(6)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论一堂好课的评课要求
1;教学目标: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宗旨 第一,基础目标:指国家颁布的课程标准中所明确
规定的学生必须掌握的学科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及基本学习能力和相应的思想品德
第二,提高目标:主要表现为学生的主体性发展 第三,体验目标:好的课堂教学注重通过教师与学
生间的情感交流
2:教学内容:科学合理
首先,教师正确理解并根据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和特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突出重点难点。
其次,教学内容具有挑战性,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能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能吸引学生主动参与。
再次,重视教学内容的文化内涵,体现科学性,人文性和社会性的融合。
再其次,关注教学内容的实践性,密切联系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实际,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实践活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3:教学策略与方法:促进学生主动学习(1)学生主动参与(2)合作学习
(3)学生自主学习及差异发展(4)鼓励创新
4:教学能力:良好的教学基本功 第一,课堂驾驭能力 第二.实践操作能力 第三,语言表达能力
5:教学效果与特色:富有成效与特点
论学校教育对学生品德发展的影响或学生品德与学1;民主型2:挚爱型3:管理型4:专制型5:1:教学目标设计
课程编制是指完成一项课程计划的整个过程,成就的过程 校德育的关系
1:良好品德的形成与发展是品德结构各要素协调发展的过程
2;品德的发展是行为主体活动和实践的结果 3:品德的发展经历从他律到自律的不同阶段。论班主任如何做好组织和培养班集体的工作 1:确立共同的奋斗目标 2:建立班集体的领导核心
3: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和优良的班风 4:有计划的组织开展集体活动
名词:
1: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采取的各种活动方式、手段和程序的总称。2:教学氛围:教学氛围指的是对教学活动产生直接影响的课堂内外部气氛、场景等。3: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就是以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主动发展为目标,通过教师的启发诱导与学生的主动探究,实现知情意和谐发展的过程。
4:教学模式: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观念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的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5:讲授法:讲授法是指教师运用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信息的方法。7:读书指导法:读书指导法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阅读课本或课外读物,以获取知识、巩固知
8:演示法:演示法是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展示各种实物、直观教育,或进行示范性实验,让学生通过观察获得感性认识,掌握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
9:实验法:实验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一定的仪器设备,通过条件控制引起实验的某些变化,从观察这些变化中获得知识,培养技能技巧的教学方法。10.调研学习法 11.研究性学习12.教学技能 13.导入技能 14.板书技能
10:评价方法:评价方法是指收集教学的信息、对评价对象进行价值判断时所采用的工具和手段的总称。15.成长记录袋 16.合作评价
5.简述赞科夫的教学新体系原则 7.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观 1.“以学生为中心”的培养目标 2.“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目标 3.建立新型师生关系
4.“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过程观 9.教学模式具有的功能
1.构造功能2.解释功能3.启发功能4.推断功能
11.选择和运用教学模式要注意的问题
1.综合性2.发展性3.递补性 10.遵循构建教学模式的原则
1.创造的原则2.满足学生心理需要原则3.全程参与全员参与的原则
4.突出学生主体原则5.开放原则6.实践探究原则
13.“尝试回授——反馈调节”的教学程序。
1.诱导——启发诱导,创设问题情境 2.尝试——探究知识的尝试 3.归纳——归纳结论,纳入知识系统 4.变式——变式练习的尝试
5.回授——回授尝试效果,组织质疑和讲解 6.调节——单元教学结果的回授调节 14.暗示教学模式的教学策略
1.创设优雅的教学外部环境 2.学前动员3.采用各种暗示手段 15..中小学教学的基本方法 1.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教学方法 2.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 3.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 17.中小学学习的基本方法?:
一、读书学习法。
二、讨论学习法。
三、调研学习法。
四、实践学习法。
五、循环学习法。16:运用读书指导法的要求
1.教育学生爱好读书,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
2.指导学生掌握读书的方法
3.要教会学生使用各种工具书,善于使用工具书,如字典、词典、百科全书、索引、资料汇编等,4.教会学生一些做读书笔记的方法,养成写读书笔记的习惯,并要适当组织学生交流读书心得。20.学习方法指导的内容?
1.创设学习条件的方法指导。2。心理调节的方法指导。3。掌握知识的方法指导。4。学习各环节的方法指导。5。学习各具体学科的方法指导。19.合作学习的基本理念?
1.互动观。合作学习认为,教学过程是一种人际交往的过程,是一个信息互动的过程。
2.目标观。合作学习非常重视情感领域的教学目秒,追求认知、情感和技能目标的均衡达成。同时,合作学习还十分注意人际交往技能目标。
3.师生观。合作学习把学生看做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合作学习中要充分管理者、促进者、咨询者、顾问、参与者等多种角色。
4.形式观。合作学习采用了班级授课制与小组活动相结合的组织方式,以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小组活动为基本形成。
5.情境观。合作学习认为,组织学生学习的情境应该是合作性环境,而不应该是竞争性情境或个体性情境。
21.提高上课效率?
1.课前准备。2。专心听。3。仔细看。4。善于想。5。敢于问。6。勤于解。8。重点记。23.教学技能的特点? 1.教学技能具有目标指向性。
2.教学技能的形成是以知识经验为基础。3.教学技能是学习与训练的结果。4.教学技能具有可操作性。26.备课的内容?
备课的内容包括做好三项工作,写出三种计划。三项工作即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考虑教法。三种计划即学期或学年教学进度计划、单元教学计划、课时计划。
17.教学媒体 18.网络教学 简答题:
1.方法制约着学生哪些方面的发展? 1.中小学教学方法的特点 1.发展性2.情感性3.主体性4.多样性 2.简要回答选择教学方法的依据。3.简要回答教学方法改革的基本趋势 4.布鲁纳结构课程和发展教学理论的基本主张是什么?
6.启发式教学的课堂结构模式 第一阶段,温故导新,提出问题 第二阶段,讨论分析,阅读探究 第三阶段,交流比较,总结概括 第四阶段,练习巩固,反馈强化 27.钻研课程标准的步骤:一是通读整个课程标准,把握课程标准的学科体系:二是了解相关学科的课程标准,了解各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三是精读课程标准的每一部分。28.编写教案应注意的问题:第一,教学目的要写得具体明确。切忌空洞抽象;第二,有第三,要反复检查和修改教案。25.运用提问应遵循的原则?
1.目标性原则。2。启发性原则。3。明确性普遍性原则。
26.在理答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哪些方法进行提示?
30.课程结课的意义与作用? 1.能使学生的知识系统化。2.具有强化主题,明确要旨的作用。3.能使学生增强记忆,巩固知识。4.提高升华,开拓创新的作用 5.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6.训练技能,学以致用的作用。46.中小学基本教学评价方法有那些? 1.纸笔试验。2.课堂观察。
3.学生成长记录袋评价。4.合作评价。
43.纸笔测验命题的原则? 1.体现多维目标。
2.恰当确定各学习领域的比例。3.试题选择与试卷呈现方式丰富多彩。44.课堂观察学生学习状态包括哪些方面? 42.怎么实施课堂观察? 1.明确观察对象和观察内容。2.确定观察内容的基本维度。39.建立成长记录袋的基本步骤?
1.确定评价目的和目标。2.选择记录的工具。
3.收集资料,组成成长记录袋和形成性反馈。35.教学媒体发展的主要趋势?
答:是传统教学媒体与现代教学媒体的融合,逐渐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媒体体系。教学日益多媒教学,不断提高教学的效率和效益。34.多媒体教学课件的主要特点?
1.丰富的表现力。2。交互性强。3。共享性好 1.网络教学改变学习方式。
2.网络教学有利于突出表现教材中的难点和重点。
现。
2.教育内容的改革必然伴随教学方法的改革。
3.进行教学改革最容易着手的事教学方法的改革。2.结合实际分析启发式教学的基本理念 3.结合实际分析教学模式的发展趋势 3.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特点
第一.研究性学习以项目、课题、主题或问题为载体,超越严密的学科知识体系和书本中心。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在一定程度上探究问题,是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活动。
第二,研究性学习是一种以“研究”或“探究”为中心的实践性学习活动,强调学生综合实践能
淡化甄别与选拨,关注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评价功能转变的关键点。
3. 评价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
与个别差异。发展性学生评价要求改革划一的评价方式,重视学生在评价中积极的、个性化反应。突出地强调在评价中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和个性特点。
4. 强调评价问题的情境性和真实性。测验的试题不
能孤立于学生的生活情境和问题情境,要富有真实性。
5. 强调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有助
于避免单一的评价带来的误差,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学生。
6. 强调评价方式的多样化。评价方式的多样化是新
课程改革对学生评价的客观要求。创造性,既依据教科书,又不要照搬教科书;化、综合化、即日益注意综合运用多种媒体进行原则。4。适宜性原则。五。多样性原则。六。32.网络教学的功能和作用?
3.网络教学促进了教学内容和目标结构的变革。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研究性学习包
4.网络教学可以节约和优化社会资源。括调查、观察、考察、分析、实验等等。通过这论述:
1.结合实际分析素质教育对中小学教学方法改革的新要求。
2中小学教学方法的意义
一.教师方法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必要条件。
1.教师备课离不开教学方法。2.教师的实施离不开教学方法 3.教学评价离不开教学方法
二.教学方法是学生发展的制约因素 1.教学方法影响学生的精神面貌,制约学生个性心理发展。
2.教学方法影响学生的学习方法,制约学生的智力发展。
3.教学方法影响学生的学习负担,制约学生身体的发展。
三.教学方法是教学改革的突破口。1.教育思想、教育观念通过教学方法来体
5.分析学评价方法改革的基本趋势?{论述题} 1. 以质性评价统整替化评价。随着评价内容的综合化,以量化的方法评价学生的发展状况所表现出的僵化、简单化和表面化的局限日益突出。质性的评价范式抓住学生发展中最有意义、最根本的内容加以评价,起到了促进学生综合发展的目的。
2. 评价的功能由侧重甄别、选拨转向侧重发展。些活动,发展学生在开放的学习情境中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发现问题的能力、探究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研究性学习是重视学习过程而不是偏重结果的学习活动,强调学生经历和体验研究或探究的过程。在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问题上,研究性学习重视学习过程,让学生经历和体验研究过程,形成问题和探究意识,以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4.结合实际分析教师运用板书技能应注意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