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检验人员与临床医护人员沟通的必要性
龙源期刊网 http://.cn
浅谈检验人员与临床医护人员沟通的必要性 作者:王利明
来源:《维吾尔医药》2012年第12期
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医疗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检验科的地位也日趋重要,检验科的工作越来越被临床重视,很多疾病的确诊都依赖于检验结果。检验科承担着繁琐而又重要的工作任务,可靠的检验结果是每一个检验人员所追求的共同目标。尤其是近年来,先进的实验技术和仪器在国内逐步普及,不仅提高了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与精确性,还为临床提供了数以千计的检验项目,如何将这些项目的方法原理、临床意义介绍给医护人员,使之在诊疗过程中能合理的选择实验,正确的分析实验结果也已成为检验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检验人员与临床医护人员沟通不足,常常导致一些不该发生的错误发生。本人结合我院实际工作,谈谈我院检验工作者与临床医护人员沟通的方法与经验如下:
1由于沟通不足易导致的不良后果
1.1检验标本收取不合格
随着检验医学的快速发展和检验方法的不断改进,现代检验医学对检测标本的留取与收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标本采集是直接关系检验结果的基本要素,如果标本采集不合格,即使最好的仪器设备也难以弥补在采集标本时引入的误差和错误。但是,由于临床其他医护人员不懂得一些采集标本的常识,常导致标本留取失败或者检验结果不符等等。除了合格的标本,准确的操作外,临床用药等治疗措施也会影响检验结果。因此,检验人员要与临床医生定期交流、交换意见,可将他们的建议和涉及本专业的问题共同进行深入阐述,提出自己的看法,供临床参考。这对我们以往检验只对标本负责是一个全新的挑战。
1.2新技术、新业务和新项目开展不顺利
随着诊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医学检验方法也在不断的提高,内容也越来越丰富,新技术、新业务和新项目也在不停的应用于临床。我院宣传新技术、新业务和新项目的办法主要是在医院的宣传拦上粘贴海报,但效果并不理想,临床医生和患者有很大一部分不知道我科开展了哪些新技术和新项目或者对所开展的新项目不是很熟悉,不知道新项目的临床应用和临床意义等等。
1.3给疾病的诊疗带来的安全隐患
检验设备现代化水平的提高,检验结果的标准化报告问题和参考值的调整等等问题还不被临床医生所接受,有的医生和患者看不懂检验结果的英文代码,对新的参考值还不熟悉,对检验结果有时与病情不符心理存有疑问,这些都可能成为引发医疗纠纷的原因。
2总结
龙源期刊网 http://.cn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我科在科主任的带领下,动员全体工作人员,深入到临床,走进医生,走进患者,听取多方意见,采取一系列的有利的措施,问题得到逐步解决。
2.1编印《检验标本采集指南》
该小册子全面系统的介绍了检验标本的采集及运输的各种要求及注意事项。通过对血液、尿液、粪便等标本采集的规范要求和存储条件等都有详细的介绍,是一本很适用于临床日常工作的参考书。检验科的工作人员是人手一册,组织集体学习。我们还与护理部联系,让全院的护理人员共同来学习。通过这一举措,我科由于标本采集送检错误引起的问题大幅下降,这样做不仅减轻了护理人员的工作,而且保证了检验质量。
2.2配合临床科研教学,提供检验咨询服务
越来越多的患者想知道自己查了哪些项目、为什么查、结果怎么样,单靠我们检验人员和临床医生单方面的解释是不行的,需要我们和临床医生一起相互沟通和交流,更客观更个性化的介绍患者疾病的具体情况和治疗计划。检验人员应主动的向临床医生介绍检验结果的临床意义,特别是新项目的解释。对临床医生提出的任何疑问我们都及时解决,并给予回复。我科还积极参与其他临床科室的科研课题,主动为他们服务,这样做可以加深医检的了解和支持,共同努力做好工作。从医学检验到检验医学的转变,使检验科的工作定位和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基础医学的发展与临床医学的密切结合,要求实验室的工作更加密切结合临床,不断地与临床医护人员进行学术交流和信息沟通,把有限的检验数据变为高效的诊断信息。作为检验人员应该主动的与临床进行沟通,向临床医生介绍新技术、新业务和新项目。对医生提出开展新检查项目的要求要及时反馈到科室,检验人员同时应加强自身的业务技能,注重临床知识的培训,让每一个临床医生都能熟悉我科的检验项目,合理的选择实验项目,正确地分析检验结果,把由于缺乏沟通造成的误解和医疗安全隐患降到最低,更好的为患者服务。
第二篇:加强检验与临床沟通的必要性
加强检验与临床沟通的必要性
随着科技不断拓展,检验学科已经从“医学检验”发展为“检验医学”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检验医学是现代实验室技术与临床医学结合,是多个学科相互交叉渗透形成的一门新型学科。有报道指出[1],医院的诊疗活动中实验室提供的检验信息占患者全部诊断、疗效等信息的60%以上。检验科已不再是一个简单的辅助科室,在疾病的诊断、治疗、预防发挥着很大的作用,检验医学的发展,大大提高了临床医学的诊断与治疗的效率。1 检验与临床沟通的现状
目前,检验新技术的飞速发展与应用,涉及多个领域,而绝大多数临床医生跟不上检验医学的快速发展的步伐,对新技术缺乏了解,不能有效地利用检验新技术、新项目。盲目求快已成为检验与临床在实际工作中不和谐的音符,临床医生往往过分强调快出结果,这也成为制约检验与临床和谐共进的一个因素。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是复杂的,疾病发生的不同阶段其检验结果是不一样的。而目前常见的一种现象是,当检验结果与临床不符合时,不少临床医生首先考虑到怀疑是检验科的问题,甚至当着患者或患者家属的面指责检验科的结果不可靠,增加了医患纠纷的风险。检验与临床沟通的重要性
卫生部《医院管理评价指南(试行)》对检验科管理要求体现在质量及服务满意上,要求患者、医师、护理人员对检验部门服务满意度大于90%,管理的核心就是沟通。实验室质量管理分为分析前、中、后三个阶段,由于实验室的向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的发展使得分析中的质量出差错的概率逐渐减少,相比之下分析前、后差错率较高。Mario Plebani等[2]分析指出医学实验室出现误差的原因:46%~68.2%的误差出现在分析前,18.5%~47%出现在分析后,而在分析中产生的误差不足15%。因此,为了提高分析前的质量控制,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加强检验与临床的沟通交流尤为重要。具体来说,检验医学通过与临床医学的有效沟通,可促进临床标本的正确采集以及检验结果的正确解释和应用,把实验室单方面的质量控制发展为全面质量控制,同时实验室也可从临床上获得许多有用的反馈信息,借此进一步综合评判实验室的方法学以及其临床价值,以便不断完善操作规程并推进新项目、新方法的开展、普及。检验与临床沟通的具体措施
提供及时准确的报告是检验科的责任和义务,但一张报告单要经过标本采集、收集、离心、实验操作等诸多环节。检验结果准确性涉及很多方面:标本采集方法是否准确,采集标本是否符合检验要求,标本送检是否及时,临床使用药物影响等,都会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3.1 送检标本是检验与临床沟通的第一环节送检标本是否合格,直接影响到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此阶段是从临床医生选择检测项目提出检测申请单,直至检测标本送至实验室这一环节。这一阶段质量环节是临床实验室质量保证体系中最主要、最关键的环节之一,如这一环节得不到保证,就会使标本在未送到实验室之前就发生了变异,即使有最好的仪器、最好的方法,检测出的结果也不能真实客观地反映出病人当前的病情,甚至可能引起误导作用。
3.2 培养检验科工作人员的“临床意识”
“临床意识”是强调检验科工作必须与临床医疗工作相结合的检验医学发展建设的重要理念,检验工作人员不仅要具备基础医学知识和技能,还要学习临床医学知识,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学术水平和完善知识结构。走
出实验室,与医护人员合作,参加临床会诊与查房,共同探讨技能的病因特点发展规律,病情变化与实验指标的关系。根据质量控制情况分析结果的准确性,排除影响结果的各种因素后,给临床提供可靠的根据。临床提出的各种疑问要进行总结和改进,当临床对检验质量提出疑问时,应立即总结这方面的工作和有关职责进行审核,及时制定纠正措施。对于一些指标怀疑异常的和接近危急值的,要求必须重复做,并和临床联系,也就是要有预警报告。报告单上也可备注相关情况(如标本溶血、标本已复查、建议复查)对于不符合标注的标本(如凝血功能和血沉等抽血量不对),要及时通知临床重新留取。
3.3 检验科在引进新设备新项目前应认真听取临床意见
在新的检测项目开展和新设备使用前,首先应征求临床医生的意见,通过举办讲座、编写“检验快讯”等形式向临床科宣传指导,将有关方法原理、影响因素、药物影响和临床意义等的相关信息传递到临床,使每一个检验项目都发挥其最大优势。
3.4 临床医护人员要了解检验相关程序
一个病人需要做什么检验项目,往往由负责的临床医生根据病人的病情来决定,但有时临床医生对某些检测项目的评价指标还不太熟悉,从而影响对检验项目的正确选择,造成时间、人财物的浪费。临床医生也要综合分析病情,多向实验室提供病人的情况,遇到有疑问的数据更要及时联系化验室,必要时重复实验,尤其对一些似乎与病情不相符的数据更要核实,防止贻误诊治。总之,本着一切为病人服务的宗旨,研究加强检验科与临床科室沟通的内容方式,将会极大地提高检验医学的发展和更好服务于临床,更好地为病人服务。因此加强双方的紧密合作沟通对话十分必要,是使整体医学诊疗水平提高的重要因素。
【参考文献】金哲洙,李晓阳,解殿清.加强检验与临床交流提高检验结果真实性.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4(15):246-247.Mario Plebani,Errors in clinical laboratories or errors in laboratory
medicinel.Clin Chem Lab Md,2006,44(6):750.
第三篇:浅谈检验与临床的沟通(精选)
浅谈检验与临床的沟通
摘要:随着检验医学的不断发展,检验科的专业性也日趋复杂,涉及到临检、生化、免疫、血液、血库、镜检等多方面学科,检验医学为临床疾病的诊断、治疗、预防保健、科研积累提供科学的数据,因此,检验医学对临床的重要性就显得尤为重要,而临床对检验科检验质量的要求也就越高,加强检验医学与临床的沟通是提高检验质量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检验;临床;沟通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002-3763(2014)02-0098-01
医学检验学的发展日新月异,随着新设备和新方法的不断出现,检验科为临床科室诊治提供的帮助越来越大,检验科与临床科室的联系也越来越紧密。但是从目前的现状来看,很多医院都忽视了临床科室众多重要因素对检验结果的影响,所以,加强检验与临床的沟通,不仅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还可以进一步提高检验的准确率。检验与临床沟通的必要性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检验仪器和检验技术也在不断的进步,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分子生物学等医学检验都实现了全实验室网络自动化、试剂多样化、检测方法标准化,但是在科技化的过程中,大多数检验科的质量制度都仅仅只着眼于内部,而忽视了外部许多重要的影响检验结果的因素,常常会出现检验结果与患者实际情况不符的情况,从而就会导致临床医生的误解甚至诊断失误,因此,为了保证检验质量的准确性,就必须要与临床科室加强合作与沟通。
检验科是将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和脱落物等标本,通过目视观察、综合运用生物学、化学、物理学、电子学、计算机及生物化学、免疫学、微生物学等多方面的知识和手段,以手工操作或自动化分析方式,进行物理学、化学和形态学的检查,并强调对检验全过程采取严密质量管理措施以确保检验质量,根据实验的方法综合分析患者的实验资料,达到辅助诊断的目的,为临床、为患者提供有价值的生理生化指标,更好的配合临床医师的诊疗工作。而临床医师根据检验结果或数据,结合采集的详细完整病史,进行系统周密的体格检查,运用上述实验所提供的结果,进行科学思维及逻辑性分析。在采集各种各样的标本时需要患者、护士、医生和检验人员互相协作,采集是否规范直接影响标本的质量,标本质量又直接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准确性与诊断治疗的正确性密切相关。
检验科与临床进行有效的沟通对临床疾病的诊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随着现代医学的深入发展,临床对疾病病机病理的研究已经进入分子水平,对疾病的诊断必须依赖准确的检验数据的支持才能进行。在疾病的治疗中加强检验科室与临床科室沟通的重要意义。由于疾病的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所在疾病的治疗中,医师要根据不同患者的病情变化特点,制定个体患者的治疗方案,而在疾病发展的不同阶段,随时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做适当的调整。数据误差太大,必然导致严重后果。与此同时,检验结果的出炉也必须依靠临床科室支持,排除各种干扰因素的影响,才能获得准确的实验数据。如果不重视与临床科室的联系,必然影响工作效率。检验科与临床沟通的注意事项
对于检验科与临床的沟通来说,应该注重以下一个方面:
(1)树立一个整体观念,强化沟通意识。在检验科室工作人员的培训中,重点强化其与临床的沟通意识,使检验科工作人员在日常工作中树立起良好的沟通意识,遇到问题时能够及时与临床沟通,做到信息共享,排除干扰,因素对检验结果的影响,提高工作效率;
(2)规范质量控制管理,强化沟通协作。在检验科质量控制管理制度的制定、执行中,强化与临床科室的沟通。克服传统质量管理中只注重规范本科科室工作内容的弊端,将与临床科室的沟通协作纳入质量管理体系,完善质量控制体系规范,强化工作监督;
(3)强化检验科与临床科室的协作。在日常工作中,指导检验人员与临床科室的沟通实践,主动了解临床科室的诉求,以检验报告为纽带,及时与临床科室进行沟通,确保检验数据的科学、客观,及时准确的为临床诊治工作提供支持。同时积极表达检验科室诉求,在遇到问题需要临床科室提供支持时,积极沟通,使检验工作更及时有效,将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除此之外,还检验科还应该杜绝怠工、消极工作状况的发展。检验科工作人员,要以提供及时、科学、准确的医学支持为目标,不断完善业务素质,提高服务质量。每一份检验报告的给出都凝结了检验科工作人员的智慧和劳动,为临床工作提供了不可或缺的支持与帮助。但是检验报告不是检验工作的终点,检验工作应该延伸到患者,做到以人为本,重视患者和临床科室的诉求,检验报告给出后,应该结合检验报告结果和临床诉求,给出合理建议,主动协助临床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完善检验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完善自查自纠机制,强化后期管理。对检验工作暴露的问题和出现的差错,应及时解决,特别是因沟通不当,造成不良后果时,要及时找出具体原因,总结经验,避免类似时间的发生。体会
随着检验医学和临床医学的深入发展,检验医学与临床科室的联系越来越紧密,这就要求在实际工作中检验人员要与逐步加强与临床各科室医护人员的交流与沟通,做到信息共享,充分利用有限的医学信息,把有限的病情信息明确化,扩大化,为临床所用。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医院经济实力的不断提升,先进的实验技术与仪器在国内迅速推广,大大提高了检验结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因此,作为检验科的一名检验工作中,就需要积极加强与临床的联系,高效利用各种临床信息,更好的应用检验方法和原理,在提供客观准确的检验结果时,还必须要把其临床意义传达给医护人员,检验医师与临床医生互相沟通,形成共同认识,遵守共同的技术操作规范,才能真正实现从患者标本采集、送检、检测、报告结果提供给临床应用全过程的质量保证。
参考文献:
[1] 张彦霞.检验科与临床沟通.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9,7(12):66-67
[2] 黄荣宁.检验科管理的基本思路与实践.现代检验医学.2010,24(6):141-142
[3] 郭键.加强检验科与临床结合的探讨.青海医药杂志.2008,38(09):67-68
第四篇:如何做好微生物检验与临床沟通
如何做好微生物检验与临床沟通
如何做好微生物检验与临床沟通话题今日讨论话题主持人:颜小平老师今天我们来谈谈“如何做好微生物室与临床的沟通”?特别是临床问到我们微生物一些实验室“检验后”的相关问题时,我们如何回答或回答的更好更全面呢?由于前两天有幸能听到“华西--谢轶教授”关于《临床与微生物实验室沟通--常见问题的讨论》的讲课收获颇丰,特提出以下几个常见的问题与老师们探讨:1.涂片镜检结果与培养结果不吻合?2.取的明显是脓液标本,为何培养报告为无菌生长?3.今天的培养结果为何与前一天的不一样?4.明显是稀便,培养结果为何正常?5.培养阳性的病原菌都需要用抗菌药物治疗吗?6.选择药敏报告敏感的药物,为什么临床疗效无效?特别是铜绿这个常见的致病菌。希望老师们能积极分享自己的经验。(以下内容节选自“中国疑难菌讨论群)王月玲老师 培养结果不一致我认为主要是针对痰标本、引流液、创面未清创、及不合格的尿标本,留取不规范、杂菌多,不同老师挑选菌落不同造成前后培养不一致;再就是杂菌掩盖或抑制了致病菌的生长,比如痰中奴卡菌需要贴AmP才能分出奴卡菌;对于无菌体液标本应该不会出现这种问题,今天刚报了一例MRSA,患者痰、左右侧引流液、血标本均为一致的MRSA。宁永忠老师 上面提出的问题都是我们的棘手问题。比如1.2.3.6有难度,我自己多次面对。问题1:分标本,需要条分缕析。问题2:涉及概念。问题3:涉及人员能力是否一致,变数大。问题6:特别见专业功力,4,5最简单。我先汇报问题4:腹泻分感染和非感染,非感染稀便,肯定培养阴性。感染腹泻主要是病毒,细菌培养也必然阴性。伊贝老师涂片与镜检结果为什么不一致?
一、涂片报告所有的细菌,而培养报告的是致病菌。
二、二、标本从采集运送到接种的时间过长,导致部分苛养菌死亡,在涂片可以看到部分残菌,而培养无法生长。
三、某些快生长的细菌由于生长速度快,营养要求低,变成优势菌,掩盖了其他细菌的生长。
四、一些苛养菌由于生长环境特殊,而未培养出来。涂片可见。王惠姣老师 脓液标本培养阴性,图片只见白细胞,见不到细菌,心里也打问号,什么原因呢?吴庆老师 我们现在做微生物最大的问题是,我们只做标本,而不关心提供这个标本的病人(脱离临床太远了)。杨乐园老师 吴老师说的好,我们需要从对标本负责,转到对病人负责的思想上。需要我们去系统的了解病人的整体情况、取材的情况等,其实也需要信息系统开放部分权限给检验师,让我们方便查询到病人的诊疗情况。邓通洋老师
但很多时候不光是脓液,其它标本也一样,血平板上长了很多阳性球菌,但是涂片就几乎看不到任何球菌,这里是否要考虑到染色过程中细菌被溶解或冲掉的情况或者其它原因的问题,也不能全部归于采样的问题吧。金炎老师痰中如果培养出丝状真菌,大家如何与临床沟通的?刘利华老师 我们痰中如果培养出丝状真菌,首先给临床医生联系,结合临床,建议他们做GM实验,或在送检培养,排除污染。郝莹莹老师 丝状真菌是容易污染,但不要轻言污染,免疫低下患者增多,一切感染皆有可能,所以临床沟通和重复送检很重要。刘洋老师 这和每个员工的个人素质、理论实践能力都息息相关,每个人的操作机理论都会不一样,如何保证检验质量又会是一个更大的问题。针对以上问题个人的理解是:1.涂片只能反映出一小部分标本的情况,其灵敏度较低,无法完全反映出标本中的整体情况,而培养的敏感性稍高些,这也是目前造成我们对于结合涂片结果与培养结果进行感染评估的瓶颈,尤其是有菌体液,希望大咖们有什么好解决的办法?2.脓液本身就是细菌与细胞战斗后的产物,其中幸存者较少,故我们的标本类型中要求的是取生理盐水清创后的深部脓液或脓液与组织交界出物质。当然还有部分脓液并非由细菌感染造成,则应及时联系临床其他真菌、阿米巴、病毒等感染检测。3.培养的结果与取材息息相关,取材能否保证较强的重复性则直接影响结果的重复性,一般无菌体液重复性较好,而痰液等有菌体液差别太大。当然其结果重复性还与患者基础免疫情况,治疗处理及培养能力有关,如出现重复性的不一致要究其临床及实验室的原因进行解决。4.造成稀便的原因太多了,细菌感染只占一小部分,需综合考虑患者的感染情况而定。5.要看标本类型情况及患者感染情况,培养阳性与治疗之间无直接相关性,治疗只和感染有关,如是定植情况可不进行治疗。6.关于体外敏感体内耐药之说,原因因素太多,其与药代动力学、药效动力学、体内分布容积、患者免疫状态等息息相关,我们仅仅是测了体外MIC,而治疗药物发挥作用的是体内感染部位MIC,其药物在感染部位能否达到此MIC值是评估治疗效果的重要指标,这需要微生物检验人员,临床医生及临床药师的共同努力。
《颜说》一.涂片镜检结果与培养结果不吻合?
1、涂片结果是报告所有检见病原菌,而培养的目的是检出致病菌,因此会产生不一致的情况;
2、一些苛养菌需要在特殊环境或培养基上生长,因此常规培养不一定能得到结果。我们先来谈谈这第一个问题:涂片镜检结果与培养结果不吻合?。正如谢轶老师说的那样:首先我们的搞懂什么是涂片?什么是培养?涂片的原则在排除一些检查前或检验中的因素后其实就是:所见即所得!而培养呢?是根据检验的目的,检出可能的致病菌,因此会产生不一致的情况;也正如一些老师聊到的那样:一些苛养菌,厌氧菌等需要在特殊环境或培养基上生长,因此常规培养不一定能得到结果。二.取的明显是脓液标本,为何培养报告为无菌生长?
1、涂片结果是报告所有检见病原菌,而培养的目的是检出致病菌,因此会产生不一致的情况;
2、一些苛养菌需要在特殊环境或培养基上生长,因此常规培养不一定能得到结果。我们先来谈谈这第一个问题:涂片镜检结果与培养结果不吻合?正如谢轶老师说的那样:首先我们的搞懂什么是涂片?什么是培养?涂片的原则在排除一些检查前或检验中的因素后其实就是:所见即所得!而培养呢?是根据检验的目的,检出可能的致病菌,因此会产生不一致的情况;也正如一些老师聊到的那样:一些苛养菌,厌氧菌等需要在特殊环境或培养基上生长,因此常规培养不一定能得到结果。标本采集和培养方式:
1、未破裂脓肿:消毒覆于脓肿表面的皮肤,用注射器将脓肿内容物吸出,注射器针头扎入无菌橡胶瓶盖(青霉素小瓶橡胶塞)。---厌氧培养or需氧培养
2、开放病灶和脓肿:不建议做厌氧培养;用无菌生理盐水或70%酒精擦拭除去表面分泌物,尽量去除表面菌群,用拭子采集病灶底部或边缘的标本,置于需氧培养基中。---需氧培养。(来源于华西医院谢轶教授的课件)三.今天的培养结果与前一天的不一样?
1、取材是否一致;
2、痰标本,选择优势菌做鉴定药敏,就可能导致两次结果不一致。四.明显是稀便,培养结果为何正常?1.大便培养,通常只能鉴定志贺菌、沙门菌感染,2.很少医院常备致病性大肠杆菌鉴定血清,3.很少医院能够做艰难梭菌培养,但有一部分医院能做培养和毒素检测。4.很少医院能常备霍乱弧菌血清。与国际微生物检验的差距-缺项1.艰难梭菌:医院感染常见病原菌,一些发达国家中排名第一2.肺炎链球菌尿抗原检测3.军团菌尿抗原检测4.非典型分枝杆菌5.呼吸道感染病毒五.培养阳性的病原菌都需要用抗菌药物治疗吗?1.不是;2.培养阳性≠感染,可能为污染(血培养),可能为定植(痰培养);3.任何结果必须结合临床情况进行评价(重要);4.感染部位的清创、引流、换药比使用抗菌药更重要;改善患者全身情况:器官功能支持、纠正酸碱平衡、电解质紊乱、低蛋白血症、高血糖等。六.选择药敏报告敏感的药物,为什么临床疗效无效?1.体外药敏试验只能预测体内治疗效果,一般规律,耐药=治疗无效;敏感≠治疗有效;2.可能不是真正的致病菌(定植或污染);3.细菌本身因素(如诱导耐药,生物被膜);4.感染部位的药代动力学因素;5.药敏试验中有些药物单独使用无效,但可以与其他药物联合用药。“严重的肠球菌感染,如心内膜炎,除非证明其对庆大霉素和链霉素高水平耐药外,可用氨苄西林、青霉素或万古霉素(对于敏感株)加一种氨基糖苷类进行联合治疗,起到协同杀菌作用。” 铜绿假单胞菌:对氨苄西林、阿莫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复方新诺明、1、2代头孢天然耐药。对三代头孢(噻肟、曲松)即使药敏试验敏感,在实际里程治疗中也需要超大剂量才会取得疗效。头孢中仅他啶和吡肟。铜绿假单胞菌有对跟多药物的诱导耐药性,在体外试验可能没有表现出来,但一旦接触某种抗生素,其沉默的耐药基因可能被诱导激活,耐药性则表现出来,这种特性在β-内酰胺抗生素中尤为明显,可导致体外敏感,但实际治疗却无效。作者:颜小平(四川自贡三院),责任编辑:陈众,审核:周庭银教授
第五篇:检验与临床沟通记录表
检验与临床沟通记录表
反馈科室:
****年**月**日 沟通主题:
沟通时间:
地点:
主持人: 参加人员
检验科:
临床医护人员:
具体情况:
具体改进措施:
定期评价及持续改进:
相关质量管理负责人:
日期:
检验科负责人:
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