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培养学生的检查习惯
如何培养学生的检查习惯
大家都知道,一个有良好学习习惯的班级,上课老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轻松,更何况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一个人以后的学习、工作、生活都是十分有利的。我是一位数学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我特别关注学习习惯中学生良好的检查习惯的培养。下面从几方面谈谈我的做法:
—、教给学生检查方法
也许你会认为,检查,谁不会呀?其实不然,有次考试时我就发现有位学生做完了没在检查,然后我就走到他身边,跟他说:“做好了,要认真检查。”他拿起笔,开始在草稿纸上写了起来。你知道他写什么吗?他居然象做作业样把题目按原样抄了下来。这时我才发现:原来有学生不会检查。是呀,平时教师只会提醒学生作完了要检查,可真正怎样检查关心过吗?看来,检查的方法也是培养检查习惯的一个方面。比如:“一个数除以7,商是8,余数是6,这个数是几?”在讲解这道题时,分两个方面:1`怎样做?(商×除数+余数=被除数)2`怎样检查?(用被除数÷除数看算出来的得数是不是与题目告诉的答数一样)这样从正反两个方面进行思维的训练,提高了解题的正确性。所以在这之后,每当分析作业,讲解试卷时我除了分析题目外,还会讲解这些题目的检查方法,怎样检查更合理。学生从中也感受很多。看来检查习惯的培养,离不开检查方法的传递。
二、用语言激励学生
在平时的每节数学课上,都有独立练习的时间。学生完成作业的速度各不相同。一开始,我会提醒,“做好了该怎么办?”学生回答“检查”。然后开始检查,这样几次下来,学生会记在心里,“做好了,要检查。”接着,在巡视过程中,趁机表扬一些学生:“***,都能督促自己认真检查了。”“***真仔细,连单位名称这些细小的地方都检查到了。”“**检得真认真,又发现了一个错误。”这时会有很多学生争着告诉你“我也发现了两处错误”,“我发现了三处了”。一次有一次的语言激励,同学们开始慢慢地自觉地能在完成作业后认真了。
三、从思想上感悟学生
现在的学生,家长都比较宠爱,生活自理能力差,学习都比较懒,不意检查。在学生做完计算题后,我做了一项这样的统计:(1)在计算结束后检查过的有几人,错几人;(2)不检查的有几人,又错了几人。结果肯定是检查的正确 率高。此时,我就问:“看了这个结果,你想说什么吗?”有的学生说:“以后我做完题后一定要认真检查,争取全对”等等。另外在平时练习或测试后,对失误率小的同学加以小小的物质奖励,这样让学生从思想上感悟认真做题,勤快检查的重要性。
这样在一天一天的坚持,一年一年的积累中,学生不仅能很好地养成良好的检查习惯,而且其他方面的学习习惯也跟着改善。
第二篇:如何培养学生认真检查的习惯
如何培养学生认真检查的习惯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良好的习惯是人在他的神经系统中所储存的资本。这个资本不断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就享受着它的利息。”这说明,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他今后的发展将起着重要的作用。这学期新接了两个四年级的新班,发现很多孩子都缺乏认真的品质,更缺乏认真检查的习惯,做完作业就交,好像只要写完了就万事大吉了。可交上来的作业总是这错那错,而改错又要跑几趟,老师指一个改一个,同样的错误就不知道一起改。我在反思他们错误的原因,平时注意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努力,培养学生认真检查的习惯。
首先要认真、正确地审题。正确审题是做对题的关键。要教给学生审题的方法:在审题时,把重点的字、词点出来,要明确题目让我们做什么;一道题到底有几个要求,每个要求的具体内容是什么,一步一步地有序完成。如:在估算部分的《课外作业》上有一道练习题,是让学生先估算,再准确计算,很多孩子都想当然地估算完了了事。借此机会,我又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审题。只有在典型题例面前,才更有说服力。
其次是要教会学生检查题目的方法。很多学生所谓检查就是把题目从头到尾看一遍,其实是走马观花,一点用处也没有。不同的题型检查的方法是不一样的。如:填空题、选择题检查时不要看自己的答案,重新做一遍,看是否和刚才做的一样;计算题要用验算的方法检查:可以重算一遍,也可以利用逆运算检验等,如果是方程,就把未
知数的值代入方程检验;应用题必须先弄清题意,再从问题入手,分析应用题,列式是否正确,同时更不能忽略检查计算是否正确等,当然也可以根据题意将求出的结果代入题中检查„„这些方法在考试时尤其重要有效。
第三,计算实验中,学生改错前先找错因的方法,广泛适用于平时的作业。如果有条件面批,就让学生说说错误的原因。当然,错因要坚决杜绝“粗心”、“不认真”“做错了”等毫无意义的字眼,这些都浮于表面,没有实际作用。要让学生从是否抄错题开始检查,在查计算方法,如果计算方法对了,就查具体哪一步出错了,为什么会出这样的错误等。就像医生治病一样,必须找到“病根”,才能“对症下药”,达到根治的效果,使学生尽量少犯,甚至不再犯同样的错误,计算能力自然就会逐步提高。
总之,培养学生细心检查,是在培养学生的一种习惯,而习惯是人们在长期实践中养成的,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必须贯穿在整个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坚持严格要求,示范诱导,反复训练,才能取得预想的结果。
第三篇:如何培养初中学生检查作业的习惯
如何培养初中学生检查作业的习惯
作者姓名:赵修泉
单位:山东省昌乐县城南街道中学
如何培养初中学生检查作业的习惯
在充满竞争与挑战的二十一世纪,如何让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发展、学会劳动是非常重要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的报告中指出来,教育的任务是:培养一个人的个性,并为他们进入现实世界开辟道路,培养学生的自制能力,能够全面发展。现在的初中生年龄平均在12-15岁,正是自控力差,缺乏自我克制能力的时期,容易形成一些不良的学习习惯,而这些不良习惯都与初中学生规则意识淡薄有关。
根据老教师多年的工作经验及几十年来自己在教学工作上的摸爬滚打,尤其我通过对初二学生进行调查、摸底,发现有的学生做事丢三落四,作业错误率高;有的学生审题不清;有的学生有漏题的现象;有的学生在看似很简单、很基本的题目上出错。
甚至于有些讲了好几遍的题目,学生还是出错。有些平时看起来很聪明、很用功的学生,到了考试就是考不出成绩。自己也说,这次考试很简单,却有很多题目丢分,全是因为粗心造成的,有些问题只要认真检查检查,就能做对。一份份试卷、一份份作业我看到了学生的不认真和粗心——检查的不认真、答题的不认真、审题的不认真。一个个的“不认真”在不断地告诉我,学生做事非常匆忙,急于求成,缺少耐心。究其原因是学生没有养成检查作业的习惯。
我们应该明白布置作业的目的是什么。一是让学生通过做作业,加深对所学知识点的掌握,巩固所学知识,进而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标。二是通过做作业,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从而找出学生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调控后续的教学工作。因此,布置作业时,应当选择与当堂所学知识点密切相连的题目做为作业,同时也要有所扩展和拓宽,让学生跳一跳摘桃子。让学生在自觉、独立解决问题中体验到成功的愉悦。认真地做作业还是学生在自学中 取得教师指导的重要方法。它可以起到督促学生自学、考查学生平时成绩、检查学生学习质量的作用。
(一)教师要从自身做起,树立形象,率先示范。
教师的行为习惯经常成为学生的模仿对象。所以,我们经常听到学生这样说:“我们老师就是这样教的。”因此,老师一定要严格要求自己,不管自己在授课过程中,或是写板书时,如果出现错误,一定要当着学生的面而纠正。例如:前段时间我在讲授第八课《城乡改革不断深入》一课,其中,有个知识点比较重要,就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意义。我当时讲的答案是课本49页的第一段。后来,我参考《中学教材全解》一书,发现答案和我讲的不一致。于是,我当着全体同学的面,把答案进行纠正,并且特别提醒学生,如果发现老师有那个问题讲的答案不一致,一定要给老师纠正。久而久之,学生耳濡目染,有的居然帮我一起来检查。当然,学生也怕在给老师检查的时候出错,所以,他们往往是非常认真的,毕竟,在学生的心目中,老师一般是不出错的,能给老师检查出错误,他们有一种成就感,从中也体会到了检查作业的乐趣。
(二)通过书面调查、学生访谈等渠道,让学生意识到检查作业的重要性。
1、书面调查。
上一学期,刚接手初二历史课的第一次单元测试,学生的成绩,使我大吃一惊。有的题目,我已经让学生做了课堂练习,我也讲了至少两遍,错误率仍然较高。例如:关于长征一节非常重要,围绕着毛泽东主席那篇《长征》七律诗,类似的作业做了不少。其中有个问题是这样:请回答长征的起止时间、三军会师的地点。答案是这样:1934年10月——1936年10月。地点:会宁。我认为答案很简单,学生做完以后,我也没有进行检查,更没有强调审题以及让学生改作业等。结果,单元测试题的问题是这样的:中央红军长征开始和结束的时间和地点分别是什么?正确答案应该是这样:时间:1934年10月——1935年10月。地点:瑞金和吴起镇。结果,很多同学做错了,答案五花八门,有漏掉时间的,地点也答的不正确。
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我让每个同学写一份考试体会,其中二班的班长李志杰是这样写的:这次成绩不理想的原因是,虽然平时作业练习的不少,但由于没有及时检查,做错的没有及时改正,所以考试错误仍然很多。还有几个同学也写到了没有检查作业、没有认真审题等原因。同学们的体会,使我感觉到学生已经开始认识到检查作业的重要性。
2、访谈学生。
当我在批改作业时,有些我认为很简单的题目,学生做错了,我常常在心里打鼓:学生是不是听不懂我讲的课?如果真是这样,我岂不是误人子弟。于是,我和二班里一个学习成绩中游的学生王建强进行了访谈。师:课本上的内容能听懂吗?生:能啊!师:作业会做吗?是不是有点难?生:会做,不难,基本上您都已经讲过了。师(随手拿起生的随堂练习,看到一个很简单的题目: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颁布了那些法律文献?生漏掉了一个要点。)那为什么这么简单的题目答不完整。生:太粗心,没来得及检查。于是,我根据学生做作业不细心的毛病,课堂上练习的时候,我会专门找一些错误本可避免的作业进行展示。例如:第二课《人民政权的巩固》其中有一个问题是这样的:被称为“最可爱的人”用身体堵住敌人枪眼的是谁?有些同学一看到“最可爱的人”直接就写上邱少云、黄继光。用身体堵住敌
人枪眼的事迹连看都没看。通过访谈学生,我和学生一起分析原因,找出避免错误的方法——检查。在进行小测的时候,批改到检查可避免的错误,我也会“小题大做”,使学生认识到检查作业的重要性。为贯彻因材施教原则,我也发现学生的素质和水平不一,对所学内容的掌握也自然会存在差异。我在布置作业时,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布置不同内容和难度的作业,让不同的学生都有所收获。不然会出现吃不饱、吃不了的现象。
(三)通过多种方式培养学生检查作业的习惯。
1、互查作业。
学生对检查作业有了一种认识之后,我想让学生互查作业,因为在这个阶段,让学生自查作业,学生会有一个盲点,因为大多数学生做作业是先入为主的,等他做完,要他再自己去检查出错误,很少会有同学真正检查的出来。而学生给同学检查,还保持着那种新鲜感,检查起来也挺认真的。在这个过程中,出错较多的学生自己就感到不好意思,下次做作业时,就认真一点了,避免再出现更多的错误。同学互查不仅仅是检查,此举可以一箭双雕。我要求学生做完作业自查后,同桌再互相检查,对那些检查出错误并立刻修改的同学,我还大力表扬,同桌俩进步都大的同学,我还让他们互相交流检查的方法,使检查方法不断完善,不断创新,培养了学生的能力。
2、学生自查。
学习如同耕作,不能只讲耕耘不讲收获。自查是一种学习效果的反馈,自改则是一种学习能力的反应。只有及时检查,才能知道有哪些收获,问题何在,以便及时改正错误。这是一种责任。所以,我想教学生做作业时要回头看。每次做作业时我都让学生合起课本来做,做完练习以后,再让学生自己对照课本自查作业,并用不同于做练习的颜色的笔(最好是红笔)自改上正确答案。这样,以后总复习的时候着重看一下做错的题目,提高复习效率。而我在批改学生作业的时候,对做错了题目和漏掉题目的同学的作业再单独下发,要求他们再进行自查自改,重新改正后再次上交再进行打分。每周我进行一总结,把这一周来,学生自查自改作业的情况,分成三类:一类是不用老师批改就自查自改得满分的同学,我进行大力表扬;第二类是老师批改完作业后又自查自改得满分的同学,对他们的进步我也进行了表扬;第三类就是需要继续检查修改作业的同学。这样做,既激发了学生的荣誉感又提高了学生的自查能力,使学生慢慢养成了认真检查、及时改正的好习惯。
3、及时点评。
当然不管是学生互查还是自查后的作业,老师都要及时进行点评,对一些特别好的作业我都要进行展示。对疑问性较强的题目,像一些容易混淆的问题我都要及时进行点拨。
(四)家校手牵手,创建有利于学生检查作业的良好氛围。
有章有序的布置作业、交作业、检查反馈评估作业,可以防止学生偷懒、应付的不良习惯,为学生营造一种认真、扎实的做作业查作业习惯。家长是学生最亲近的人,也是与学生相处时间最长的人,家庭教育在学生中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要督促家长与学校做好配合,让家长明白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积极协调学校教育好孩子。所以,每次批改作业时,我把每次作业、每个同学的情况都记录的很细致。及时听取家长的信息反馈,以便了解学生在家学习作业的情况,家校相互沟通。检查作业时也要注意卷面干净与否、书写工整与否等等,培养学生严谨治学、一丝不苟的良好学风。尤其是对那些平时作业比较潦草、近期进步比较大的同学及时告诉家长。开家长会时又把情况及时反馈给家长。家长也打电话告诉我,自从开了家长会,孩子做作业比原先更认真了,并且积极性比原先更高。
(五)巧妙批改作业,养成良好习惯。
我在批改作业时,只用对号,学生作错的地方,我在下面划一条横线,学生漏掉题目的地方,我就打一个大大的“?”。例如:有一个材料题是这样的:
1、各举一例说明“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中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很多同学由于审题不清,把各举一例的“各”没看出来。只举了一个例子,我便在这个题的后面画一个大大的“?”。
2、材料中“三十年以来”所指的时间范围是什么?中国人民在这“三十年”中,依次经历过哪四个革命斗争时期?有些同学没看到范围,正确答案是1919年——1949年。但他们只写了1919年,我便在1919年下划一横线。很多同学没看见“依次”。正确答案应该是: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但是他们写错了顺序。所以我把写错顺序的答案在下面画一道横线。这样,发下作业让学生自己检查出错误后自己改正,老师再批改,打上对号。可喜的是,这样巧妙批改还能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对于一些进取心强,往往由于粗心而做错题的学生,我经常在他们的作业本上写上鼓励性的语言:养成细心的好习惯你会成功;态度决定一切,细节决定成败;你最近的作业细心了许多,继续努力。这一句句真心的话也鞭策着学生,引领着学生朝着自己的目标去努力。
每次考试做题完毕,我要求学生一定是要检查的。检查的重点应放在自己觉得有疑虑、自己感到没有把握的题目上。检查时,应首先从审题开始,尤其对选择题,我经常强调一定要把题干先看完,然后把ABCD四个答案全部读完以后再选择,防止有的同学没看完答案就匆忙答题。例如: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而经历挫折,下列史实与此相关的是()A、三大改造B、“大跃进”运动C、人民公社化运动D、“文化大革命”。有的同学一看到“大跃进”这个答案,没读完就写上B,实际上正确答案是D。他们没有看到题干上的内容是民
主法制建设。因为题目看错了,也是答非所问。当然,在检查中如果发现错误,要沉着冷静的修改。
通过培养初中学生检查作业的习惯,学生自查作业的能力大大提高,从不检查作业的学生减少了,老师批改作业后,及时改正地增加了,学习积极性普遍提高,教学成绩大幅提高。
第四篇:一年级学生习惯培养
上课坐不住: 开学一个月:方法:借助儿歌强化纪律,上课铃响后能做好。用对口令的形式强化课堂纪律,表扬坐的好的孩子,树立榜样。老师用动作来引导孩子。
学期末:目标:学生在上课的过程中不走动,不乱说话。方法:明确要求,对个别孩子进行特殊强化。关注每一个孩子。眼睛里有孩子,可以用语言、动作去表扬学生。上课不会听讲:
开学一个月:目标:能集中注意力听十分钟,老师在说话时孩子的眼睛能看老师,别人在回答问题时他不说话,一定举手说话,说话要站起来说。方法:眼神提示,坐姿提示,发言举手,语言提示,用活动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用有颜色的图片吸引孩子,语调要有变化。上课总上厕所:
开学一个月:目标:要知道上课不能上厕所。方法:课件一定要下课所有人都排队上厕所。表扬那些上课能坚持不上厕所的。要是有特殊情况的,不用跟老师打招呼,可以直接出去。不管要干什么都要跟老师打招呼。跟家长交流的时候一定要跟家长摆形势。学期末:目标:基本不上厕所。听不懂话的:
开学一个月:目标:能够按老师的要求去做事。方法:书写要求要用投影带着写。
学期末:基本能听懂老师的语言要求。方法:渐渐由直观演示变为语言要求,由小组长进行检查。
哭闹情绪孩子怎么办:
开学一个月:目标:有没哭闹的。方法:先安慰,实在不行,就在门口哭,不要影响其他同学,每次谈话还要都进行安抚,放学时一定要跟家长沟通这个问题,让家长跟孩子聊聊。学期末:目标:孩子们能够服从老师的管理。如何会排队喝水、上厕所:
开学一个月:目标:知道排队一起去上厕所,去接水,靠右,走着去,排队时一定不能与前后孩子有身体上的接触。方法:提细致要求,往外走一定要走着。只要在学校一定不能跑。在门口多看看,选几个靠谱的人当小组长。早上到校时一定从家带好水来,尽可能控制学生打水的时间。喝水的量要教,灌水的量要教。上完厕所得冲水,一个门里站一个人,开门如果开不开就说明里面有人,就别拽了。应对层次不同的孩子:
开学一个月:目标:方法:给孩子发照片不要很频繁,发孩子有闪光点的照片。注意细节,换位思考。要让家长感觉到老师是在为孩子考虑。不能光发照片,要有文字引导。
学期末:目标:缩短层次不同的学生的差距。方法:不能有学困生,不能有不及格的。练习要跟上,每天都要有练习。家长期望孩子快乐,该怎么办?
开学一个月:目标: 方法:跟家长先打好预防针,进行各种各样的小竞赛,表彰好的孩子。如:习惯上的,可以拼在一起。要让家长看到孩子之间的差距。
第五篇:培养学生预习习惯范文
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
预习,顾名思义就是学生在课前的自学。许多老师认为小学生预习并不重要,等上了初中再学预习不晚,其实不然。任何好习惯的养成都要从小开始抓起,“良好的开端就是成功的一半”。翻读一下科学文化界的名人传略,就会明白,他们所建造的科学文化大厦的根基都无一例外地坐落在小学时养成的自学习惯上,而课前预习就是自
学之树的萌芽。
课文学习前,学生已经把生字生词、课文的主要内容、作者所使用的写作方法等等,预习得清清楚楚;上课时老师就不用很费劲地去讲那些学生已经明白和掌握的内容,只和学生讨论一些他们理解不深和不能理解的问题就可以了。这样老师就可以留出大量的时间,和学生一起来做一些拓展方面的工作。比如,引导学生读一些优秀的文学名篇,扩大学生的阅读量,提高学生的阅读品位,为学生将来热爱文学艺术和从事文学创作埋下饱满的种子。这样的课堂教师看着没有费很大的劲儿,非常轻松;但这是一种内紧外松,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课堂的容量是很大的,学生的心灵得到了最有效的充实。教师动了,学生动了,课讲活了,知识也就动起来,成了行动自如的源头活水。今日的源头活水明天就会成为浩潮的江河,一旦在江河上乘风破浪划浆行船,知识也就顺利转化成了能力。
具体说,预习的好处有四点。
1、预习可以为上课做好知识上的准备。有经验的老师都知道,有些学生学习差的根源是上课因听不懂而赶不上老师的讲课进度;而听不懂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上新课时所需要运用的旧知识不会或遗忘了,由此造成了头脑中知识序列的中断。预习则能有效地接续这个“中断”,提高听课效率。
2、预习可以提高听课的目的性和针对性。由于预习时间有限,学生总会有一些不懂的问题,等着上课来解决。有了问题听课自然就有了重点,目的性和针对性强了,注意力就更容易集中。
3、预习可以记笔记。经过预习以后,学生对老师的讲课、板书内容能迅速做出判断:哪些出自课本,哪些内容是老师补充的。从而在听课和记笔记时,就能知道重点,决定取舍,可以用更多的时间来进行思考。
4、预习可以发展自学能力。自学能力只有在自学活动中才能发展起来。预习是学生首次独立地接触新课文,在预习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经过自己阅读、自己思考、自己练习、自己检验等阶段。久而久之,自学的能力就形成和提高了。
教师布置预习要从学生实际出发,不能对学生要求过高;应根据不同水平的学生,提出不同的预习要求。低年级学生刚接触预习时,可在课堂上引导进行。布置他们查字典,自学生字词,体会难懂的句子,提出不懂的问题,教师给予解答。等学生有了初步的预习习惯以后,预习就可以放在课外了。可以要求学生在朗读或默读的基础上,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把不懂的问题提出来。这种预习,从学生学习了查字典以后就可以开始,到中年级进一步提高预习要求;但也只是理解课文内容的预习,不宜把预习的要求提得过高。到了高年级,随着小学语文基本功训练的不断加强,预习要求还应该有所提高。除了查字典、了解词句意思、理解课文内容外,应当把重点放在体会文章的中心思想,了解作者的思路,领会内在的思想感情上。学生要把发现的问题记下来,按时交给老师,锻炼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学生预习水平的高低,跟教师的指导有密切的关系。教师如果不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对学生预习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就会影响学生预习能力的提高,这就要求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动性,力争作到互相配合、互相补充、互相促进,使得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彼此相长,取得相得益彰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