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科学家首次发现桉树叶中含微量黄金
科学家首次发现桉树叶中含微量黄金
据英国《每日邮报》网站10月22日报道,澳大利亚科学家利用X光射线在桉树的叶子中发现了微量黄金,据信这是人类首次在生物体内发现自热存在的黄金。
西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产业研究组织的科学家称,桉树叶子中之所以存在黄金,是因为干旱时期,桉树的根部在寻找水源时从地下金矿中汲取了少量黄金,随后黄金被传输至树叶。
科学家进一步指出,对于植物来说,黄金是有毒的,因此黄金被传送至树叶等植物的末端,这样可以减少破坏性的生化反应。
此外,研究人员表示,树叶中所含的黄金量非常少,500棵生长于金矿区的桉树的叶子中的含金量可能才够打造一枚婚戒,因此这一发现不会给寻金者带来财富。不过,科学家指出,这一发现有助于人们以更环保和廉价的方式勘探黄金。
第二篇:高中物理课本中涉及的科学家及其发现
基本物理学史实
1.亚里士多德(古希腊):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2.胡克(英国):发现了胡克定律(F弹=kx)
3.伽利略(意大利):伽利略时代的仪器、设备十分简陋,技术也比较落后,但伽利略巧妙地运用科学的推理,给出了匀变速运动的定义,导出S正比于t2,并给以实验检验;推断并检验得出,无论物体轻重如何,其自由下落的快慢是相同的;通过斜面实验,推断出物体如不受外力作用将维持匀速直线运动的结论。后由牛顿归纳成惯性定律。伽利略的科学推理方法是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成就之一。伽利略发现单摆的等时性,首先研究了惯性运动(理想斜面实验)和落体运动的规律,做了理想斜面实验和比萨斜塔实验,伽利略理想实验的方法开创物理学研究的新纪元。伽利略研制了第一架天文望远镜;17世纪,伽利略理想实验法指出: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若没有摩擦,将保持这个速度一直运动下去。1638年,伽利略: ①论证重物体不会比轻物体下落得快;
②伽利略的通过斜面理想实验和牛顿逻辑推理得出牛顿第一定律;伽利略通过斜面实验得出自由落体运动位移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
③伽利略发现摆的等时性(周期只与摆的长度有关),惠更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历史上第一座摆钟。
4.牛顿(英国):动力学的奠基人,他总结和发展了前人的发现,得出牛顿定律及万有引力定律,奠定了以牛顿定律为基础的经典力学。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牛顿运动定律、认为光是一种粒子;牛顿三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光的色散,光的微粒说。1683年,提出了三条运动定律。1687年,发表万有引力定律; 5.哥白尼(波兰):《天体运行论》日心说的创立者。
6.开普勒(丹麦):根据第谷·布拉赫观察的大量数据,发现了行星运动规律的开普勒三定律,奠定了万有引力定律的基础。17世纪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提出开普勒三定律。7.卡文迪许(英国):1798年巧妙的利用扭秤装置比较准确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
人类对天体的认识从“地心说—托勒密”到“日心说—哥白尼”到“开普勒定律”再到“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直到1798年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比较准确地测出了引力常量,万有引力定律显示出强大的威力。
8.焦耳(英国):研究电流通过导体时的发热,得到了焦耳定律。9.富兰克林(美国):1752年,①过风筝实验验证闪电是电的一种形式,把“天电”与“地电”统一起来,并发明避雷针。②命名正负电荷。
③1751年富兰克林发现莱顿瓶放电可使缝衣针磁化。
9.库仑(法国):巧妙的利用“库仑扭秤”研究电荷之间的作用,发现了“库仑定律”。库仑发明了库仑扭秤,利用扭秤,他根据实验得出了电学中的基本定律──库仑定律。把同样的结果推广到两个磁极之间的相互作用,它标志着电学和磁学研究从定性进人了定量研究。库仑定律,利用库仑扭秤测定静电力常量。1785年法国物理学家库仑利用扭秤实验发现了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库仑定律。
10.密立根(美国):利用带电油滴在竖直电场中的平衡,测定了电子的电量,得到了基本电荷e。
11.欧姆(德国):在实验研究的基础上,欧姆把电流与水流等比较,从而引入了电流强度、电动势、电阻等概念,并确定了它们的关系。1826年德国物理学家欧姆(1787-1854)通过实验得出欧姆定律。
12.奥斯特(丹麦):1820年,通过试验发现了电流可以使周围的磁针偏转的效应,即电流周围存在磁场。13.安培(法国):提出了著名的分子电流假说,并解释了相应的磁现象,发现了电流在磁场所受安培力的规律。安培发现两根通有同向电流的平行导线相吸,反向电流的平行导线则相斥 14.洛伦兹(荷兰):发现了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力(洛仑兹力)的公式;1820年,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电流可以使周围的磁针偏转的效应,称为电流的磁效应。即:提出运动电荷产生了磁场和磁场对运动电荷有作用力(洛仑兹力)的观点。
15.劳伦斯(美国):发明了“回旋加速器”,使人类在获得高能粒子方面迈进了一步。
16.法拉第(英国):1831年,提出了电磁场及磁感线、电场线的概念,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磁生电)并发现了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亲手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台发电机,揭开了电气化时代的序幕。
17.楞次(德国):1834年,概括试验结果,发表了确定感应电流方向的楞次定律。(1841~1842年,焦耳和楞次先后各自独立发现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热效应的规律,称为焦耳--楞次定律。)18.麦克斯韦(英国):总结前人研究电磁感应现象的基础上,建立了完整的电磁场理论,1864年英国物理学家麦克斯韦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指出光是一种电磁波,为光的电磁理论奠定了基础。
19.赫兹(德国):在麦克斯韦预言电磁波存在后二十多年,第一次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测得电磁波传播速度等于光速,证实了光是一种电磁波,从而发现了电磁波。赫兹用实验的方法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并测出了实验中电磁波的频率和波长,从而计算出了电磁波的传播速度,发现电磁波的速度等于光速。不仅证实了麦克斯韦理论,更重要的是开创了无线电电子技术的新纪元;1887年德国物理学家赫兹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并测定了电磁波的传播速度等于光速。
亨利:1832年,亨利发现自感现象。20.伏特:发明了电池。
21.最早发现地磁场磁偏角的科学家是沈括,司南勺是根据磁石指向南北而发明的。22.斯涅耳(荷兰):1621年,数学家斯涅耳入射角与折射角之间的规律——折射定律。23.泊松(法国):1818年,观察到光的圆板衍射——泊松亮斑。24.惠更斯(荷兰):发明了摆钟。波动理论(惠更斯原理)(适用于机械波、电磁波、光波),认为光是一种波,但否定光具有粒子性。
25.托马斯·杨(英国):1801年,首先巧妙而简单的解决了相干光源问题(双孔或双缝干涉),成功地观察到光的干涉现象,证实了光的波动性。
26.爱因斯坦:德籍犹太人,后加入美国籍,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他提出了“光子”理论及光电效应方程,建立了狭义相对论及广义相对论,提出了“质能方程”E=mc2。1905年爱因斯坦提出光子说,成功地解释了光电效应规律。爱因斯坦一生中开创了物理学的四个领域:狭义相对论、广义相对论、宇宙学和统一场论。提出了质能方程和光电效应方程;用光子说解释光电效应现象,质能方程。爱因斯坦提出的狭义相对论经典力学不适用于微观粒子和高速运动物体。
27.伦琴(德国):发现伦琴射线(也叫X射线,是一种频率介于紫外线与γ射线的电磁波)。并为他夫人的手拍下世界上第一张X射线的人体照片。
28.汤姆生(英国):1897年,汤姆生利用阴极射线管发现了电子,说明原子可分,有复杂内部结构,并提出原子的枣糕模型。
29.卢瑟福(英国):1909年-1911年,进行了α粒子散射实验,第一次实现了原子核的人工转变,并发现了质子。并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由实验结果估计原子核直径数量级为10-15m。30.查德威克(英国):1932年,在α粒子轰击铍核时发现中子,由此人们认识到原子核的组成。31.1827年英国植物学家布朗发现悬浮在水中的花粉微粒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现象——布朗运动。32.19世纪中叶,由德国医生迈尔、英国物理学家焦尔、德国学者亥姆霍兹最后确定能量守恒定律。
33.1850年,克劳修斯提出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定性表述:不可能把热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而不产生其他影响,称为克劳修斯表述。次年开尔文提出另一种表述: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取热,使之完全变为有用的功而不产生其他影响,称为开尔文表述。34.1848年 开尔文提出热力学温标,指出绝对零度(-273.15℃)是温度的下限。T=t+273.15K
热力学第三定律:热力学零度不可达到。
35.威尔逊:英国物理学家;发明了威尔逊云室以观察α射线、β射线、γ射线的踪迹。36.贝克勒尔:法国物理学家;首次发现了铀的天然放射现象,开始认识原子核结构是复杂的。37.公元前468-前376,我国的墨翟及其弟子在《墨经》中记载了光的直线传播、影的形成、光的反射、平面镜和球面镜成像等现象,为世界上最早的光学著作。
38.1849年法国物理学家斐索首先在地面上测出了光速,以后又有许多科学家采用了更精密的方法测定光速,如美国物理学家迈克尔逊的旋转棱镜法。(注意其测量方法)
39.关于光的本质:17世纪明确地形成了两种学说:一种是牛顿主张的微粒说,认为光是光源发出的一种物质微粒;另一种是荷兰物理学家惠更斯提出的波动说,认为光是在空间传播的某种波。这两种学说都不能解释当时观察到的全部光现象。
40.1900年,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为解释物体热辐射规律提出电磁波的发射和吸收不是连续的,而是一份一份的,把物理学带进了量子世界;受其启发1905年爱因斯坦提出光子说,成功地解释了光电效应规律。(量子力学的说明在第三册P56)提出量子概念—电磁辐射(含光辐射)的能量是不连续的,E与频率υ成正比。其在热力学方面也有巨大贡献。
41.1922年,美国物理学家康普顿在研究石墨中的电子对X射线的散射时——康普顿效应,证实了光的粒子性。(说明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同时适用于微观粒子)
光具有波粒二象性,光是电磁波、概率波、横波(光的偏振说明光是一种横波)。
光的电磁说中要注意电磁波谱(第三册P31),还要注意原子光谱(涉及光谱分析第三册P50)42.1913年,丹麦物理学家玻尔提出了自己的原子结构假说,成功地解释和预言了氢原子的辐射电磁波谱,为量子力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明确其局限性)43.1924年,法国物理学家德布罗意大胆预言了实物粒子在一定条件下会表现出波动性;1927年美英两国物理学家得到了电子束在金属晶体上的衍射图案。电子显微镜与光学显微镜相比,衍射现象影响小很多,大大地提高了分辨能力,质子显微镜的分辨本能更高。(第三册P54)44.奥地利物理学家多普勒(1803-1853)首先发现由于波源和观察者之间有相对运动,使观察者感到频率发生变化的现象——多普勒效应。(相互接近,f增大;相互远离,f减少)45.1911年荷兰科学家昂尼斯发现大多数金属在温度降到某一值时,都会出现电阻突然降为零的现象——超导现象。
46.1932年美国物理学家劳伦兹发明了回旋加速器能在实验室中产生大量的高能粒子。(最大动能仅取决于磁场和D形盒直径。带电粒子圆周运动周期与高频电源的周期相同;但当粒子动能很大,速率接近光速时,根据狭义相对论,粒子质量随速率显著增大,粒子在磁场中的回旋周期发生变化,进一步提高粒子的速率很困难。47.1858年,德国科学家普吕克尔发现了一种奇妙的射线——阴极射线(高速运动的电子流)48.1800年,英国物理学家赫歇耳发现红外线。49.1801年,德国物理学家里特发现紫外线。
50.1932年发现了正电子,1964年提出夸克模型;粒子分为三大类:媒介子,传递各种相互作用的粒子如光子;轻子,不参与强相互作用的粒子如电子、中微子;强子,参与强相互作用的粒子如质子、中子;强子由更基本的粒子夸克组成.3
第三篇:我国科学家首次发现单爪龙类恐龙化石
中国科技通讯第578期
2010年3月30日
全民健康科技行动知识普及高层论坛 暨公众健康知识普及科技行动启动仪式举行
2010年3月16日,由科技部、中国科协、卫生部共同举办的全民健康科技行动知识普及高层论坛暨公众健康知识普及科技行动启动仪式在中国科技馆隆重举行。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协主席韩启德,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长万钢,卫生部副部长尹力出席并致辞。来自科技部、中国科协、卫生部等有关部门负责同志,部分全国医学学会、医疗科研单位、医院和基层社区的400余位专家、医务工作者和科普志愿者出席启动仪式。启动仪式之后举办了全民健康科技行动知识普及高层论坛。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华预防医学会会长王陇德,北京朝阳医院院长王辰教授,中国药学会副理事长李大魁教授分别从科学指导保健、临床安全合理用药以及流感防控三个方面作了精彩的演讲。
万钢部长会见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秘书长古里亚
科技部长万钢3月23日在北京会见了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秘书长古里亚。万部长回顾了中国与OECD在科技政策领域良好的合作关系,特别是2001年科技部代表中国政府以观察员身份正式加入OECD科技政策委员会以来,中国积极参与了OECD重要科技议题的讨论,组织翻译出版OECD系列出版物,联合举办研讨会和开展合作研究项目。万部长表示,面对全球性挑战和新的形势,中国愿继续发展与OECD及其成员国在科技与创新政策方面的交流与合作。
古里亚秘书长说,科技政策是中国与OECD的实质性合作领域,内容丰富,进展良好。古里亚介绍了OECD在开展的《创新战略》和《绿色增长战略》工作,欢迎中国参加OECD论坛和部长级会议,参与该两项战略的讨论。2011年是中国加入科技政策委员会10周年,也是OECD成立60周年,希望双方在此基础上就共同感兴趣的议题深化交流合作。
万部长与古里亚秘书长还交换了对中国创新政策和战略的看法,支持双方计划于今年5月联合在北京举行创新战略圆桌讨论会。
中国-巴西科技与创新合作工作会议举行
2010年3月24日,中国-巴西科技与创新合作会议在京举行,科技部国际合作司马林英副司长与巴西外交部科技司维亚纳司长共同主持会议。中巴双方政府部门官员、科研院所负责人和专家等2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上,双方均积极评价2009年《中国科技部和巴西科技部科技与创新合作工作计划书》签署以来两国科技合作发展,强调中巴科技合作不但符合两国和人民的共同利益,也为加强“南南合作”做出了表率。下一步要继续深化两国生物能源、空间技术、纳米技术、信息技术等领域的全面合作,共同应对金融危机、气候变化、食品安全等全球性挑战。与会专家还就各自研究领域进行了专题介绍和交流。
中外合作维护长江生态健康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3月28日在北京与世界自然基金会(WWF)签订五年合作备忘录,双方将共同促进水电开发可持续发展,最大限度减缓或消除水电项目对生态的不利影响,满足长江中下游生态需求,维护长江流域生态系统健康。备忘录列出了四项合作领域:一是借鉴国际“绿色水电”与“低影响水电”认证标准以及水电可持续性评价规范,推动三峡工程及其他国内外水电工程的可持续管理;二是加强“环境流”理论研究,推动长江流域水资源管理;三是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加大有关三峡工程生态保护的宣传力度;四是借助上海世博会、研讨会等时机,促进有关江河流域保护的信息共享、能力建设和环境教育。
我国科学家首次发现单爪龙类恐龙化石
近日从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了解到,由中科院古脊椎所研究员徐星和河南国土资源科学研究院研究员王德友领导的联合考察队在河南西峡恐龙蛋化石点发现了一个单爪龙类恐龙的新属种。这个被命名为张氏西峡爪龙的恐龙化石是我国首次发现的单爪龙类恐龙,对于研究这一类群的演化具有重要意义。该成果发表在《动物分类学》杂志上。
此次发现于河南西峡周家沟的单爪龙类化石产自晚白垩世中期的马家村组,代表世界上已知最早的单爪龙类之一。张氏西峡爪龙的许多形态特点显示了后期单爪龙类形态特征的初始状态。通过分析张氏西峡爪龙的脊柱和后肢形态,科学家们推测它是一种奔跑能力非常强的恐龙。科学家们推测,单爪龙类可能是一类食蚁型动物,它们的超强奔跑能力可能是在穿梭于不同蚁穴之间时形成的。
中国育成世界首个胡麻杂交新品种
甘肃省农科院经济作物所研究员党占海团队历经10余载的探索与创新、千余次试验,最终育成世界首个胡麻杂交新品种——“陇亚杂1号”、“陇亚杂2号”。近日前,这两个品种已正式通过省级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该品种亩产最高达260公斤,含油率平均在40%以上。
党占海团队于1998年通过抗生素诱导成功获得胡麻温敏雄性不育材料,为胡麻杂交育种开辟了新途径。通过10多年对雄性不育的遗传特性、环境影响、配合力表现以及优势组合筛选等,进行千余次试验,终于选育成功两个胡麻杂交种“陇亚杂1号”和“陇亚杂2号”。这两个品种的选育成功,标志着世界胡麻育种技术由常规育种技术向杂优利用技术的重大转变,为实现胡麻品种的杂优化和大幅度提高胡麻产量及品质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中国科学家发现花药发育机制
2010年,张大兵教授团队连续在植物科学领域顶级期刊《植物细胞》发表三篇研究论文,系统阐述了花药发育和花粉形成的关键基因及其网络调控机制,产生了较大的国际影响力。
通过遗传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等手段,张大兵教授团队揭示了控制水稻花药外表面结构(角质)和花粉外壁形成的关键基因CYP704B2;并提出植物花药表面角质层和花粉外壁的孢粉素成份的合成可能存在共同的生化途径,见图1。
张大兵教授团队分离鉴定到一个控制水稻叶片中糖到花器官(包括花药)分配的关键转录因子CSA(Carbon Starved Anther),该转录因子可以直接控制花药中单糖转移酶的表达,从而实现对糖分子从源到库分配的调节,见图2。这项工作为进一步阐明糖分子在植物体内分配机制提供了重要依据。
2006年张大兵教授团队分离鉴定到一个控制水稻花药绒粘层细胞程序性死亡关键调节因子Tapetum Degeneration Retardation(TDR)。最近他们团队和英国诺丁汉大学Wilson博士实验室合作,通过基因芯片、染色质免疫沉淀、遗传分析等方法证明了AMS可以调节多个基因的表达,特别是寻找到13个受AMS直接调控的基因,这些基因主要参与脂类的运输、脂肪酸的合成和代谢、甲基化的修饰以及果胶类的合成等重要的生物学过程。此外,还通过酵母双杂交等实验寻找到AMS在蛋白水平上与2个互作蛋白。该研究成果从基因组水平上揭示了AMS在花药和小孢子的发育过程的作用机制,为全面认识花粉发育的生物学过程奠定了基础。
我国科研人员破解红细胞不能长期保存的国际性难题
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人ABO血型纳米磁珠检测技术与试剂开发”,在理论、技术与工艺三方面获得突破,解决了红细胞不能长期保存的国际性难题,并将结束我国血型检测长期以来只能测定一半血型的局面。3月24日,该检测技术与试剂通过了专家验收。
项目负责人、长春生物制品研究所免疫研究室主任李勇介绍,该检测技术与试剂开发采用现代纳米磁珠技术与免疫学完美结合,将红细胞膜包被于免疫磁珠表面,应用于临床常规检测,如反定型、抗体检测、稀有抗原保存等;制备的红细胞膜免疫磁珠大小均一,检测过程中不需要离心,技术简单,分离速度快、无毒性、生物相容性极好,并且制造成本低廉,利于试剂的标准化。红细胞的某些抗原不能提纯,在溶血后,抗原性消失,利用该技术不需提纯红细胞抗原,但可以完全保存这些抗原的抗原性,特别是稀有抗原。
据悉,该技术已获得国际专利。“ABO血型反定型试剂盒(磁珠法)”亦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注册。该反定型检测试剂,可以实现自动化、标准化及一份标本的多项检测;目前该反定型检测试剂为冻干试剂,利于保存和运输。
中国科学家成功克隆将植物脂肪转化为糖类的基因
浙江林学院教授郑炳松从2004年开始在瑞典、法国等多个国家从事植物基因克隆和功能研究,在对含有一定油量的拟南芥种子进行研究过程中,他发现种子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其中的油转变成了糖并用于呼吸与生长,而油菜等不少油料作物中也有这种情况,最终他成功地从拟南芥中克隆到了控制这一功能的基因。郑炳松说,这种基因具有转运脂肪的功能,由这种基因指导合成的蛋白可以将包括胆固醇在内的脂肪从细胞中转移出去并转化成糖类物质,而糖类则可以在人类呼吸运动中消耗掉,最终实现减肥的目的。
目前,郑炳松已开始将克隆到的基因应用到小白鼠、小白兔身上进行减肥实验,希望能够开发出一种由这种基因合成的蛋白质药物,肥胖者只需注射或服用这种药物就可达到减肥目的。
天津大学建全国首所“TD智能高校”
近日,天津移动与天津大学举行“无线城市—TD智能高校”战略合作启动发布会,签订战略合作备忘录,联手建设全国首所“TD智能高校”。根据战略协议,天津移动与天津大学共同建设中国第一个“无线城市—TD智能高校”。双方将依照“产学研用”的创新合作思路,建立TD创新应用中心。通过建设体现移动通信技术在“TD智能高校”中的应用,将天津大学建设成TD前沿原创技术研发的实验基地,创新型3G特色业务的移动互联网平台和面向TD用户研究、营销创新的市场样本。
据了解,TD智能高校建设将包括“基础网络建设”、“TD智能高校云平台”、“TD智能高校物联网平台”三个层面内容,一期工程集中在TD创新应用中心、掌上校园、校园融合通信等六大目标上。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天津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闫五四说,该战略协议的签订既有利于推进天津市信息化建设,又有利于加强高校企业的产学研合作,为高校师生提供一个集教务管理和社会实践于一体的平台。
第四篇:科学家发明发现的故事
科学家发明发现的故事.牛顿——万有引力的发现
人们都知道从苹果落地中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的故事,其实那不过是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为宣传自然科学而编的故事。
在牛顿之前,人们已经知道有两种“力”:地面上的物体都受重力的作用,天上的月球和地球之间以及行星和太阳之间都存在引力。这两种力究竟是性质不同的两种力?还是同一种力的不同表现?牛顿在剑桥大学读书时就考虑起这个问题了。牛顿23岁时,鼠疫流行于伦敦。剑桥大学为预防学生受传染,通告学生休学回家避疫,学校暂时关闭。牛顿回到故乡林肯郡乡下。他仍没有间断学习和对引力问题的思考。
那时,乡下的孩子们常常用投石器打几个转转,之后,把石头抛得很远。他们还可以把一桶牛奶用力从头上转过,而牛奶不洒出来。
这一现像激发了牛顿关于引力的想像:“什么力使投石器里面的石头,水桶里的牛奶不掉下来呢?”这个问题使他想到开普勒和伽利略的思想。他从浩瀚的宇宙太空,周行不息的行星,广寒的月球,直至庞大的地球,进而想到这些庞然大物之间力的相互作用。这对牛顿抓紧这些神奇的思想不放,一头扎进“引力”的计算和验证中了。牛顿计划用这个原理验证太阳系各行星的行动规律。他首先推求月球和地球距离,由于引用的资料数据不正确,计算的结果错了。因为依理推算月球围绕地球转,每分钟的向心加速度应是16英尺,但据推算仅得13.9英尺。在失败的困境中,牛顿没有灰心,反而以更大的努力进行辛勤的研究。1671年,新测量的地球半径值公布了。牛顿利用这一数据重新检验了自己的理论,同时,还利用他自己发明的微积分处理了月一地关系中不能把地球看作质点时,重力加速度的计算问题。有了这两项改进,牛顿得到了两个完全一致的加速度值。这使他认为,重力和引力具有相同的本质。他又把基于地面物体运动的三条定律(即牛顿三大定律)用于行星运动,同样得出满意的正确结论。
牛顿整整经过了7个春秋寒暑,到他30岁时终于把举世闻名的“万有引力定律”全面证明出来,奠定了理论天文学、天体力学的基础。
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宣告了天上地面的万物都遵循同一规律运动,彻底否定了亚里士多德以来宗教势力宣扬的天上地下不同的思想,这是人类认识史上的一次飞跃。
2、瓦特——发明蒸汽机
瓦特(1736~1819),英国著名的发明家,生于英国造船中心格拉斯哥附近的格林诺克小镇。他的父亲当过造船工人,祖父叔父都是机械工人,由于家庭的影响,瓦特从小就熟悉了许多机械原理和制作技术。
瓦特是一个智慧非凡的孩子,他勤奋好学,勇于探索,对发明创造最感兴趣。有一天父亲的朋友前来做客,正好看到小瓦特坐在炉子旁边发呆,手里拿着笔和纸,地上有许多画过的图。他好心地说:“小瓦特应该上学了,别光在家用玩耍来打发宝贵的时光了。”父亲莞尔一笑,说:“谢谢你,我的朋友。不过,你还是看看我的儿子在玩什么吧……”原来,小瓦特在设计各种各样的玩具,还画了许多图样,这年小瓦特才刚好 6 岁整,客人吃惊地说:“这孩子真了不起!”
又有一次,家里人全出去了,只留下瓦特一个看门。他呆呆地看着炉子上烧水的茶壶。水快烧开了,壶盖被蒸汽顶起来,一上一下地掀动着……他想:这蒸汽的力量好大啊。如果能制造一个更大的炉子,再用大锅炉烧开水,那产生的水蒸汽肯定会比这个大几十倍、几百倍。用它来做各种机械的动力,不是可以代替许多人力吗?这就是后来人们传说中的“瓦特发明蒸汽机”的故事。小瓦特是这样设想过,只不过真正试制蒸汽机,却是后来的事情。
小瓦特为搞发明创造,发愤学习科学知识。他 13 岁开始学习几何学;15岁读完了《物理学原理》;17 岁开始当学徒工。此后,他才真正投入了蒸汽机的研制和发明,一发而不可收。
1757 年瓦特到格拉斯哥大学当教学仪器修理工。那里既有完备的实验设施和各种仪器,又有许多著名学者和专家,这些都给瓦特提供了极其有利的条件。学校还专门为他创办了实验车间。1769 年,瓦特在大量试验的基础上,经过了无数次失败,终于制成了一台单动式蒸汽机,并且获得了第一台蒸汽机的专利权。1782 年瓦特又研制成功一种新式双向蒸汽机,并且可以广泛地应用在各种机器上;1788 年,英国政府正式授予瓦特制造蒸汽机的专利证书;从 1775 年到 1800 年,瓦特和波尔顿合办的苏霍工厂,就制造出 183 台蒸汽机,全用于纺织业、冶金业和采矿业,到了 19 世纪 30 年代,蒸汽机推向了全世界,从此人类社会进入了“蒸汽时代”。造福于人类的发明家——瓦特永远被后人敬仰。
3、富尔顿——轮船的首创者
富尔顿(1765~1815),美国著名工程师。1807 年,他利用英国机器制成了世界上第一个蒸汽机轮船“克莱蒙脱号”,是世界上轮船的首创者。他为世界人类航海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富尔顿出生于美国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从小读书很少,父母没有钱供他去学堂学习,他后来取得的成就,全凭个人的奋斗。小富尔顿从小就爱幻想,譬如,当他帮助大人干完农活之后,常常一个人坐在农家阁楼上,在带有木格条的小窗户中,向田野望去,看蔚蓝色的天空,苦思冥想,一坐几个钟头。
有一天,天气晴朗,河水清澈。小富尔顿和邻居大叔一起驾着小船到河的上游去找活干。他们开始悠闲地撑着篙,逆流而上。小富尔顿到离开自己村庄的外地去,心情格外高兴,情不自禁地唱着美国乡村的民谣。河水的“哗哗”声和小富尔顿的悠扬、婉转的歌声交织在一起,令人心醉。早晨的太阳愈升愈高了,阳光洒在水波中,像碎银洒在绿色的缎带上。突然,水流湍急,小船在河中打转,富尔顿和邻居大叔拼命地撑篙,汗水湿透了他们的衣服,但船仅能艰难地移动。小富尔顿心里想:撑篙太费力了,假如有一种东西能让船自动行走,该多么好啊!他想象的翅膀在河中飞翔,他好像看见在河中出现了一只自动行驶的船。他的神思又回到现实中来,对邻居大叔说:“大叔,撑篙又费劲,又缓慢,如果有一种东西能让船自动行走,该多么好啊!”
邻居大叔正用力撑着篙,听了小富尔顿的话,情不自禁地笑了。他用手背擦擦自己脸上的汗水,笑着说:“假如有一种东西能让船自动行走,那这样东西是什么呢?”
“是啊,这东西是什么呢?”小富尔顿的脸刹那间红了起来,他用劲地撑了一下篙,低下了头,又陷入了沉思。
自此以后,“怎样使船自动行走?”就成了小富尔顿苦思冥想的中心问题。致使他长大以后,努力奋斗,终于成为制造人类第一只蒸汽机轮船—— “克莱蒙脱号”的著名科学家。
4、贝尔——电话发明家
贝尔(1847~1922),美籍英国电话发明家。22 岁时,任美国波士顿大学的语音学教授。
贝尔少年时代天资平平。上小学时,学习成绩在班里倒数一二名。他不但学习不好,而且淘气、贪玩。书包里常常装着老鼠、麻雀这类小动物。有一次,老师还在台上讲课,贝尔书包里的老鼠钻了出来,在教室里乱窜乱叫
引得同学们哄堂大笑,乱成一团,老师狠狠地训斥了他。
后来,父亲把贝尔送到伦敦祖父那里,由严厉的祖父直接管教。祖父是位严格而又倔强的老头。但他知识渊博,教育耐心。很快,小贝尔喜欢起他的祖父,对学习有了兴趣,道理明白了不少。
他变了,不仅学习成绩好,有发明创造的热情,而且品德优良,经常助人为乐。有一次,他看到一位孤独老人用笨重的水磨在磨面,小贝尔很同情他,约了一群少年伙伴来帮忙。后来,小伙伴们嫌推磨太苦,纷纷不干了,只有小贝尔一人坚持下来。
回到家里,小贝尔想,怎样才能使水磨省劲呢?为了设计新水磨,他翻阅了大量资料,设计图画了一张又一张。经过 1 个月的反复琢磨,草图终于设计出来了。几个工匠看了很称赞。在工匠师傅的努力下,省力的水磨制成
了,乡亲们十分感激他,小贝尔也成了大家心目中的英雄。
小贝尔年少时,爱好演讲。他父亲是一位演讲家,贝尔少年时代,就组织“少年技术协会”,每周演讲一次。他很有演讲才能,22 岁被美国波士顿大学聘请,当了语音学教授。父子二人成为美国饶有名气的演讲家。
1875 年 6 月 2 日,28 岁的贝尔经历千万次的失败,终于制成了有线电话。这一天,他和华特生正在进行新的实验。贝尔把一些部件放入硫酸里,不小心,硫酸滴到了他的腿上,他十分疼痛,无意地连声呼救:“华特生,快来,我需要你!”声音通过电线传到了华特生的耳朵里。就这样,人类第一部有线电话制造成功了。
第五篇:观察中的发现优秀作文
观察中的发现优秀作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尝试过写作文吧,写作文是培养人们的观察力、联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记忆力的重要手段。相信许多人会觉得作文很难写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观察中的发现优秀作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观察中的发现优秀作文1人们都认为鱼没有眼皮,所以不会眨眼也不会闭眼,我原来也这么认为,一次观察家里的燕尾鱼,却推翻了这个理论。
当时,曾老师布置了一项作业——让我们为下一篇观察日记做准备,于是我选择了家里的燕尾鱼作为观察对象。一次,我给金鱼换水,顺便观察了一下它。只见金鱼一直在水里游来游去的,我渐渐看得有些不耐烦了,心想:一条普普通通的小鱼能观察、发现到什么呀,真是浪费时间和精力,干脆换个观察对象吧,说不定还能有些新发现。正当我准备离开时,忽然小鱼竟然眨了一下眼睛,我以为是幻觉呢!因为人人都知道,鱼没有眼皮,是不会眨眼睛的。于是,我又仔细观察了一会儿,又看见小鱼眨了几下眼睛。这下我知道了,鱼没有眼皮,不会眨眼睛的说法是错误的,有的鱼有眼皮并会眨眼,如燕尾金鱼。我把我的这个重大发现告诉了妈妈,妈妈也不相信,于是亲自看了看,果然看见了小鱼眨眼睛,便夸奖我说:“不错啊,观察得真仔细。”我心里乐滋滋的。
究竟为什么有的鱼会眨眼而有的鱼却不会呢?我上网查阅了资料,才知道因为鱼的种类不同,所以有的鱼会眨眼有的鱼不会,观察真的有很多发现呢!
观察中的发现优秀作文2妈妈给我买了一个蚂蚁工坊,有空的时候我都在观察蚂蚁工作、交流、休息、哺喂、争执……的情境。
蚂蚁米粒般大小,全身黑乎乎的,像三个小球连在一起;它嘴巴又尖又小,像两把弯钳;眼睛又黑又亮;头上长着两个灵敏的触角;胸部有点小,六条又长又细的腿就长在这儿;肚子圆鼓鼓的,拖在最后面,好像在拉着一个小球似的。
有一次我在看蚂蚁挖洞时,突然产生了一个疑问:蚂蚁只会挖隧道,而不会干其他事情吗?我带着问题去查找书。终于找到了答案,原来蚂蚁不限于挖隧道,还会用凝胶块砌墙、贴在容器上堆积小山。一些蚂蚁甚至会把凝胶块把死的蚂蚁埋起来;有时我看见蚂蚁一动不动地躺在那里,好像死了似的,但摇一摇蚂蚁工坊,蚂蚁们又动起来了,这是为什么呢?这个问题又从书中找出答案来了:蚂蚁喜欢背陰处,最喜欢室内15℃—30℃之间,避免过冷过热,通常低于10℃蚂蚁们就不干活的了,我恍然大悟。
我从观察中得到了答案,觉得很非常高兴。
观察中的发现优秀作文3听老师说瓶子会“吞”鸡蛋,我感觉很好奇,于是我决心做个实验。
我找来了一个瓶口跟鸡蛋粗细差不多的厚玻璃瓶子,又找来一张纸和一个打火机。我首先把剥了皮的熟鸡蛋竖着放到瓶口上,鸡蛋有点大,进不去。然后,我把纸点着,快速放到瓶子里,又马上把鸡蛋放上去,这时我睁大眼睛仔细看着,熟鸡蛋慢慢地掉了下去,“耶!我的实验成功了!瓶子真的会吞鸡蛋!”我高兴的欢呼起来。
可鸡蛋为什么会被瓶子“吞”下去呢?原来,瓶子里面有空气,而里面的纸一着火,里面的空气受热膨胀就跑了出来,里面的压力就小了,瓶外的空气压力大,就把鸡蛋压了进去。
我从这件事中学到了瓶子“吞”鸡蛋的秘密,还真正理解了“处处留下皆学问”的`真正含义。
观察中的发现优秀作文4妈妈给我买了一个蚂蚁工坊,有空的时候我都在观察蚂蚁工作、交流、休息、哺喂、争执……的情境。
蚂蚁米粒般大小,全身黑乎乎的,像三个小球连在一起;它嘴巴又尖又小,像两把弯钳;眼睛又黑又亮;头上长着两个灵敏的触角;胸部有点小,六条又长又细的腿就长在这儿;肚子圆鼓鼓的,拖在最后面,好像在拉着一个小球似的。
有一次我在看蚂蚁挖洞时,突然产生了一个疑问:蚂蚁只会挖隧道,而不会干其他事情吗?我带着问题去查找书。终于找到了答案,原来蚂蚁不限于挖隧道,还会用凝胶块砌墙、贴在容器上堆积小山。一些蚂蚁甚至会把凝胶块把死的蚂蚁埋起来;有时我看见蚂蚁一动不动地躺在那里,好像死了似的,但摇一摇蚂蚁工坊,蚂蚁们又动起来了,这是为什么呢?这个问题又从书中找出答案来了:蚂蚁喜欢背陰处,最喜欢室内15℃—30℃之间,避免过冷过热,通常低于10℃蚂蚁们就不干活的了,我恍然大悟。
我从观察中得到了答案,觉得很非常高兴。
观察中的发现优秀作文5秋风轻轻的吹,一片片叶子在空中翩翩飞舞,它们来到草地上、池塘里、小路旁,菊花绽开了笑脸,它们倒映在水面上,朦朦胧胧的。像一位害羞的小姑娘。
忽然,我看见池塘里以前浑浊不清的水,变得清澈见底了,而且池塘里的小鱼也不见了,它们去哪儿了呢?是谁把小鱼都抓走了呢?又是谁把池塘里的污水换成了清水呢?清得连池底的泥沙也看得一清二楚,我越看越纳闷,不知是怎么回事,这时,爸爸回来了,我连忙跑过去问:“爸爸,是你把池塘里的小鱼都抓走了吗?是你把池子里的污水换成了清水吗?”
爸爸说:“不是我抓走了小鱼,也不是我换了清水,是冬天快来了,池塘里的水草都都冻死了,所以我们才能清清楚楚地看见水底,因为水草都冻死了,小鱼没有东西吃了,就钻到土里去过冬了。”“看!那里有一条调皮的小鱼不钻到土里去,结果被冻死了。”我指着水面上的一条死鱼说。
这就是我在我家水池里的发现,你们也有这样的发现吗?
有这么一个美丽的昆虫世界啦!
观察中的发现优秀作文6雾霾,在北京经常可见。雾霾也叫做PM2.5,PM2.5颗粒直径小于2.5微米,可入肺。可以让人类引起哮喘、咳嗽、肺炎……所以雾霾天气尽量少出行,如果没有办法,要带口罩
我一直觉着机动车占得比例最多,但是经过我上网查资料,我知道了:餐饮的油烟和工业各占30-40%左右,汽车才占20-30%。由此我得出了这样的结论:雾霾天气的主要推手并不是汽车,而是餐饮的油烟和工业。以后我们多吃蒸和煮的食物,这样既保护了环境,也对我们的身体也有好处。作为一个少年儿童,我们用该督促父母少量用油。
但是那人类也应该也少开私家车。我觉得人类应该少开私家车,多步行,如果路途远,多骑自行车、多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祝愿北京越来越美好,祝愿北京永远蓝天上有白云。我们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