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毕业论文

时间:2019-05-13 17:25:1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教育学毕业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教育学毕业论文》。

第一篇:教育学毕业论文

档案袋评价在实施中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早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的美国,档案袋评价法逐渐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作为一种新型的评价方法,近年来被我国教育界引进。档案袋评价在实践过程中取得了明显的教育成果。但档案袋评价在实践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与不足。要有效开展档案袋评价必须更新评价;科学选择档案袋的评价内容与标准;减少操作失误;有效提高档案袋评价的质量。

【关键词】档案袋评价;评价标准;问题;对策

早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的美国,档案袋评价法逐渐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作为一种新型的评价方法,近年来被我国教育界引进。档案袋评价在实践过程中取得了明显的教育成果,不过,档案袋评价在我国还处于尝试阶段,在使用中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拟对其中常见的几个问题进行讨论。

一、什么是档案袋评价

档案袋评价也可称之为“学习档案评价”或“学生档案袋评价”。在此档案袋是指用以显示学生成就或持续进步信息的一连串表现、作品、评价结果以及其他相关记录和资料的汇集。它是以一个文件夹的形式收藏每一个学生具有代表性的学习成果(作业、作品)和反思报告,以此记录学生成长过程中的进步与挫折。档案袋评价则是通过档案袋制作过程和最终结果的分析而进行的对学生学习发展状况的评价。

学生档案是档案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师生之间进行相互评价的重要依据,它是以个人的方式经过长期的、有目的、有计划地对自己学习过程和成果的信息、资料累积起来的集聚物。人们能过从学生档案中清楚地看到每个学生的学习过程、发展和目标达成度的强与弱,从而为今后制定学习计划提供指导依据。

档案袋评价既适用于各学科领域,如外语科的宗教、艺术等文化作品;也可用于学科整合领域,如摄影、绘画、调查等环境保护课题;也适用于社会实践活动领域,如社区服务、社会调查等;还可以用于特殊目的,如艺术院校招生、硕士和博士考试、找工作等。

二、档案袋评价在实际教学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于教育工作者很少去深入地思考档案袋评价的含义及特点,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档案袋评价优势的发挥。归纳起来,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评价观念的偏差

新课程实施以来。不少学校和教师仍然以学业成绩至上,片面追求升学率。

以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主要标准甚至是惟一的标准。以此来“选拔适合教育的儿童”,而不是“创造适合儿童的教育”。不少地方用学生的成绩来衡量教师和学校的成绩。存在素质教育轰轰烈烈,应试教育扎扎实实的状况。新一轮教育改革带来了新的评价理念,但一些学校仍然对新理念持有怀疑、否定或观望的态度,“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对档案袋评价应付了事,随意地塞进一些资料,使档案袋评价流于形式。因此,正确地理解档案袋评价理念是档案袋评价实践的首要前提。

2.不同的档案袋会有不同的内容。在评价内容上,目前档案袋评价存在的问题有:

(1)结构化不强很多档案袋看起来内容丰富,资料齐全,但一作展示就发现无主题或多主题,无法体现学生一段时间以来的变化过程。就某一主题而言,可能该放入的资料没放入,不该放入的倒放入了,多放的放少了,少放的放多了。

(2)标准不明确许多档案袋应用中往往忽视评价标准的设置,因此档案页里的项目安排就显得比较随意,没有共同的或相近的趋向性,终结性评价时只好凭主观判断,个人情感等主观因素占了上风。因为评价的主观性和随意性,其权威性就弱,学生和家长的反馈也就比较泛化了。

3.操作层面的失误

(1)指导不得力教师在指导学生操作时或者因为方法问题、态度问题或者因为时间问题,档案袋评价效果并不理想,有的学校从档案袋初建的热热闹闹转变到后来的冷冷清清,最后无疾而终。反思其中的问题,教师指导方面的问题最多。

(2)搜集随意化在资料搜集阶段,适当的鼓励是必不可少的。教师有步骤地指导学生从不会搜集到会搜集,从简单搜集到有反思有鉴赏有自我评价的搜集。搜集资料的随意化势必造成评价的随意化。

(3)展示不充分档案袋建立起来后,展示是个重要的环节。但怎么展示,展示时学生应该做些什么,这些问题很值得深究。应该积极鼓动学生相互评价,小组评价,能邀请家长参加更好,对学生鼓励很大。

(4)反馈不及时档案袋资料搜集工作是日常性的,很多学生的自觉性不是很高,需要教师以鼓励或批评的方式及时作出反馈,把这一工作坚持做下去。

(5)评定欠合理评定不合理主要体现在评定标准上。有的有标准,评定得比较客观,有的没有标准,最后还是教师说了算,档案袋评价的意义大打折扣。

4.档案袋评价的标准化与客观化程度较低,它所带来评价的信度和效度有时难以保证

信度和效度是传统评价中衡量评价质量的最重要的两个指标,但对档案袋评价却很难像传统评价一样判断其信度和效度。很多评价者根本就不去关注信度与效度的问题。由于他们对评价内容和标准把握的不够,同一评价者在不同的时间、地点或不同的评价者之间,得出的结论往往是不一致的。由于缺少检验档案袋的信息可靠性的机制,很多评价者在评价过程中容易带有主观偏见。此外,在我国当前的形势下,档案袋评价的结果往往与学生和教师的切身利益是直接相关联的,因此,很难保证作品样本与评价结果客观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实际水平。

三、发挥档案袋评价作用的对策

1.更新评价理念

任何改革都要以观念的变革为先导,我国的教育改革和教育科学事业的复苏

和发展,都是从观念变革开始的。”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和一切相关人员都要转变过分强调甄别和选拔功能的传统教育评价思想,确立“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以师生之间互动建构为基础,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根本宗旨”的发展性评价观。

发展性评价观强调促进学生发展方面的功能,不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要求关注学生全面发展,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关注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的发展;要求用评价去激励学生,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让学生不断体验“成功的喜悦”,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促进每一位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发展;要求学生和学习小组也参与到评价过程中,为学生提供机会进行自我评价,促使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和评价,培养学习的主动性和责任心,以更加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发展,增强自信心。

2.科学选择档案袋的评价内容与标准

档案袋的评价内容应该符合教学目标的要求,包含有价值的学习成果,联系现实生活实际,并体现学生的最高水平。评价内容必须明确表述出来,并能够接受判断,是由师生及其他相关人员一起协商确定下来的,是学生在某一时期内在特定领域的努力、进步和成就的真实呈现。档案袋的内容可以有选择地包含各类信息,如学生课堂表现、参与情况的记录、课后作业、个人作品测验和考试成绩单、奖励证明、自我反省、他人的评价以及内容选择指南、评分的标准等。这些内容可以以图画、实物、照片、录音、录像、幻灯及文字说明等多种形式表现出来。由于评价内容所涉及的很多资料需要学生在课外去收集,因此,教师还需要教给学生收集资料的方法,包括如何查阅书籍、搜索网页、调查、实验或寻求他人帮助等。为了保证档案袋评价的真实和准确,避免随意性和不负责的行为,档案袋评价应有一套规范透明的评价标准。在收集评价内容之前就要建立评价标准,而且要针对不同的评价内容、不同类型的成果、不同的学科、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建立具体的标准。此外,标准的表述要具体、明确,每一条标准都要有适宜的评定等级和说明。在评价实施之前,教师可以结合学科的特点,先制定评价标准细则的初稿,然后向学生阐明档案袋评价的意义,说明档案袋里应包括的内容及其呈现方式。当学生有了参与的积极性并且明白了创建学习档案袋的目的之后,教师要与学生就评价标准进行协商和讨论,对其进行必要的修改之后再具体应用,这从一定程度上可以保证评价标准的科学性。

3.减少操作失误

由于档案袋的内容收集和评价耗时长。实施起来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这导致很多教师更倾向于原有的纸笔考试。此外,不少教师对档案袋评价的认识还处在“雾里看花”、“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阶段,出现了许多操作失误。加强培训学习,力避操作误区是档案袋评价有效实施的前提。

教育主管部门应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参加培训,通过集中培训的办法帮助教师澄清认识,全面把握档案袋评价的基本原理与使用要求。还可以经常开展一些研讨活动、,及时改进不足。

作为教师个人,有必要在实践中不断反思与改进,把握档案袋操作要领。教师要清楚认识到,档案袋是学生作品的有意收藏,以反映学生在特定领域的努力、进步或成绩;建立学习档案袋,不是为了给学生排队打分,而是为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持续发展;学生是档案袋的主人,是自己学习质量和进步的评价者;学生的自我反思是档案袋设计的关键,而交流、总结、展示,对学生作品给以及

时的评价,才能使档案袋的成果得以呈现和巩固。教师在创建档案袋的过程中,还会被实践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所困扰。这就更需要在实践中对档案袋评价进行不断修正,不断改进。

4.有效提高档案袋评价的质量

档案袋评价的质量与合理控制信度和效度是直接相联系的。档案袋评价的信度包括两个层面的含义:其一,指评价结果的可靠性;其二,指评价者内部对于档案袋分数的一致程度,一致性越高,信度越高。为了有效保证信度,首先,教师要认真审核档案袋里的材料是否真实,因为材料如果不真实,则无法使评价结果可靠,评价就失去了意义。其次,由于评价者的主观性是影响信度的重要因素,因此,由多人评定档案袋分数,要比由教师一人操作信度更高。而学生参与制订评价方案、编制评价工具以及选择评价内容,将有利于大家对评价达成一致,从而有效提高评价的信度。以小组为单位的评价有助于评价出学生的真实水平,并保证评价分数的相对公平性,各小组成员也能给出比较一致的分数。因此,采用小组内部成员互评的方法也有利于保证信度。

档案袋评价的效度是学生的作品对其能力或思维结构的表征程度,其重点在于评价结论与被评价者实际情况相匹配的程度。为了提高档案袋评价的效度,首先,教师要明确档案袋的适用范围,档案袋评价并不能对学生的所有能力进行评价。其次,在实施评价之前,教师需要考虑学习目标和档案袋评价之间的联系,必须把教学目标细化成可操作的具体目标,把相应的课程目标转化为档案袋的具体评价指标,以便使档案袋收集的作品样本围绕此目标进行。此外,评价者对样品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评价,对作品来源可靠性的严格检查,学生字迹清楚、记录及时,这些也都有助于提高评价的效度。最后,对评价标准进行明确的说明也将有利于得出准确的评价结论。

四、结语

档案袋评价方法虽然在实验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但它对于学生成长、教师发展以及学校与家庭的联系等方面都成效显著,如果在我们的不懈努力下,密切结合我国具体现实,合理借鉴国外先进经验,这种评价方法在我国的土壤里也一定能结出丰硕之果。

【参考文献】

【1】闫莉.档案袋评价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法制与社会,2009(12).【2】蔡淑兰,金志远.课程与教学论[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3】 袁利芬.档案袋评价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教育探索,2008(9):91-92.【4】胡根林.我国档案袋评价的实践与问题.都市文化与教育-2006上海研究生

学术论坛主题论文集.2006:275-287.【5】黄光扬.正确认识和科学使用档案袋评价方法[J].课程·教材·教法,2003

(2).【6】胡中锋,李群.学生档案袋评价之反思[J].课程·教材·教法,2006(10).【7】柏灵.档案袋评价方法实施中的问题及建议[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7(2).【8】黄燕,曾红红.档案袋评价实施中的问题及对策[J].大江周刊,2010(3).

第二篇:高等教育学毕业论文

高等教育学毕业论文范文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新课标的逐步实施,要想激活思想品德课的课堂气氛,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就要求教学应围绕学生的需要展开。本文基于一些教学实践,对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方法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和探讨。

关键词:教学方法;教学导入;主体参与;人本观念;良好习惯

新课程改革势不可挡,课改前的中学思想品德课的主要弊端在于传统的教学方法基本属于填鸭式的“满堂灌”。教师滔滔不绝地讲四十五分钟,不留给学生充分的主动学习时间。实质上具有重教师主导作用、轻学生主体作用;重知识灌输、轻养成教育;重课堂教育、轻社会实践;重学校教育、轻社会教育等诸多特征。而现行的初中思想政治新课程力求倡导课堂教育的实践性,提倡教师要构筑新的教育理念,突破旧有的封闭、单

一、机械的教学模式,在教学环境和教学方式上要大胆革新,创新方法,达到真正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实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

作为一名初中思想政治教师,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做了一些尝试,在创新教学上形成了一些自己的思考,借此谈谈自己的想法。

一、激活思想品德课堂应当积极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方法

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计算机日益普及的同时也推动着教学方式的变革,现在初中各学校都建有微机室或电教室,互联网络高效、敏锐的信息获取;方便、快捷的操作方式,都为多媒体教学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因多媒体教学能把声音、图像等生动地展示给学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为此,我们的思想品德课教师要能够紧跟时代步伐,创新教学方式,加强学习,特别是学习现代教育技术,掌握计算机运用的基础知识和课件的制作方法,着力推进教学手段的现代化。

二、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教学导入的情境化,重视前奏

教学中,新课导入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是教师谱写一首优美教学乐章的前奏,是师生间情感共鸣的第一个音符,也是师生心灵沟通的第一座桥梁。精炼、贴切、感人的情境或其他形式的导入,可以使学生分散的注意力集中起来,激发其思维和求知欲,还可以借此交给学生一把打开新课大门的钥匙,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它在整个教学中起着诱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乃至激情的作用。为此,我们教师要注意教学导入的情境化,重视教学前奏。

在新课进行前,教师可以编拟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富有启发性的情境,引导学生回忆、联想或渗透本课学习目标、研究的主题。当然,导入设计要符合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符合学生实际和课型的需要,力求做到短小精悍,形式多种多样。诸如:

1多媒体演示导入法。在讲授七年级思想品德教材中《珍惜生命》这一课时,就现在初中生非常强烈的自尊心下无法承受一些小的压力和挫折,极易导致对生命的轻贱,毫无珍惜和责任意识的问题,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对生命的感性认识,教师可以用多媒体向学生播放殷雪梅教师为救几名学生而献出自己宝贵生命的事迹的视频材料,学生可从视频材料中受到强烈的情感震撼和情绪感染,诱发对“珍惜生命”知识的认识,提升自己的道德品质。这样的视频导入就能切入主题,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当然,多媒体导入应根据教学内容的设计,可以引用诗歌诵、歌曲等形式,达到引人入胜、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效果。

引用故事导入法。中学生都爱听故事,教师可根据思想品德教材内容的特点和需要,选讲他们熟悉的或与其生活联系紧密的故事片断给学生听,也能提升其兴致,进而导入新课。

3列举学生身边事例导入法。贴近学生生活的例子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共鸣,有利于调动学生对身边人、事、物的关注。为此,导入时可设计引用身边事例。如讲身边某同学因学校及师生资助终返校读书一例,引入《维护受教育权》教学内容。

4穿插社会热点导入法。以社会热点导入,能引起学生注意,为新知识学习做好心理准备,如把近段时间从电视、报刊、网络上看到的2008年的冰雪灾害、汶川大地震等导入《负起我们的社会责任》的学习;由减免农业税、加强新农村建设、西部大开发等导入《全面建设,实现小康》、《共建美好和谐社会》等;由 2009年召开的人大会议,代表们深入走访,集中民意,积极撰写提案,反映人民心声,导入《适合国情的政治制度》内容的学习,以社会热点内容导入课堂教学,能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世界,关注自然,关注人类的发展。

三、教学过程中,还应重视学生主体,突出“主体参与”,要有“人本观念”

传统的思想品德课教学模式过分强调教师的教,忽视学生积极主动地学,学生的实践活动往往只限定在做练习、做作业这一环节上,而在其他教学环节,学生几乎是“无事可做”。因此,如何在实践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参与”、树立“人本观念”,是我们必须关注和解决的大问题。

思想品德课的实践教学强调学生的主体意识,突出“主体参与”,要有“人本观念”。

“人本观念”应用在教学中,就是各项教学活动都应把学生放在首位,运用各种科学的方法和途径,使每一位学生都成为课堂组织管理的参与者,都能以主人翁的姿态从事学习,全身心地为实现课堂学习目标而努力。由此可见,“人本观念”的要求就是要在一切教学管理中解决好人的问题,即解决好人的思想、认识、情感以及知识、技能等问题。所以,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应当大胆尝试实践教学,改变以往“教师为主导”的模式,努力唤醒、激励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与教师共同参与教学活动。我们每一个教师都应树立“以学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教学意识和教学观念。

所谓“主体参与”,是指不仅把学生作为学的主体,而且要看作教学过程的主体,在教师的指导下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发挥其主动性、能动性,达到锻炼学生能力、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传统教学模式中大多把教学目标定位在引导学生掌握知识,实行灌输式教学,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地记和听。而素质教育则是把教学目标定位在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和提高上,即把学生视为具有多方面发展需要和发展可能的人,具有主观能动性、能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人。思想品德课的实践教学,就是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式出发,鼓励学生大胆思考,积极参与,更好地发挥其主体作用。比如,在课堂上,笔者鼓励学生谈自己的亲身经历,谈生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当众提出来,然后发动同学们一起“会诊”,从课本中寻找“良方”,运用心理品质的有关知识解决学生实际生活中的许多烦恼,诸如人际关系、考试焦虑、心理障碍等。学到的法律知识也能帮同学们解决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一些纠纷和问题,诸如消费纠纷、维权方式等。同学们放弃往日对思想品德课枯燥无味的偏见,认为学习这门课很实际、很有用,能解决许多生活中的问题,能为人生指明正确的航向,也就使他们的学习热情空前高涨起来。

四、要让学生在教学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实现思想品德课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 传统的教学认为把知识传授

给学生即可,事实上这是远远不够的。俗语讲,“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严格来说,学生除了掌握基础理论知识外,还应掌握运用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技巧。思想品德课必须改变单向灌输,以知识传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因为这种教学模式不仅没有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活动中,还严重地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压制了学生创造能力的开发,助长了学生的学习依赖性,阻碍了学生素质的提高。

教学中,我们应努力探索师生互动,以创新能力培养为主。也就是做到,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把“备”的重点放在对学生的了解和分析上,把“教”的重点放在学生学习方法指导上,放在对学生分层要求、分类提高上,把“导”的重点放在学生心理、思维的疏导上,把“考”的重点放在学生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上。而培养创新能力正是素质教育的重点。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应启发、引导学生善于把不同知识重新组合解决问题;善于从不同角度来观察、分析问题,开拓思维,大胆提出自己的独立见解等。如按照社会主义的道德标准,“八荣八耻”的判断准则,随时注意自我约束和自我不良行为的矫正,规范自身言行,并懂得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去分析阐释各种社会现象。

笔者在教学中始终坚持把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作为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最终目的,力求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力提高所产生的最实际的效应就是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政治的积极主动性,保质保量的完成课堂任务,提高课堂效率。

当然,对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激活思想品德课堂的方法多种多样,需要我们有刻苦钻研、探索的精神和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反复实践、不断总结。这样,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一定会形式多样、不断创新,一定会不断发展,拥有更光明的前景!

第三篇:教育学毕业论文参考题目

毕业论文参考题目

1.分类讨论化归思想在中学数学解题中的应用

2.平面几何证明题的常用技巧

3.谈数学解题中的转换思想

4.浅谈中学数学中的数形结合5.浅析“变换思想”在中学数学中的应用

6.浅谈数学教学中的类比和联想

7.构造性数学思想在中学数学解题中的应用

8.浅谈“1”的妙用

9.把握隐含条件,提高解题能力

10.待定系数法在中学数学解题中的应用

11.浅谈用反证法证题的常见题型

12.浅谈对称及其在数学解题中的一些应用

第四篇:教育学专业毕业论文

初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关键词:学生习惯 养成教育

论文摘要:我国近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认为:“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学校是教育的主阵地,作为思想品德教师要根据素质教育的时代要求,以全面提高学生道德素养为目的,加强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要求学生从点滴做起,从小事做起。活动激发兴趣,规范行为,促使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从而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和个人才。

所谓习惯:是指在一定情况下自动地去进行某种动作的需要或特殊的倾向。良好的习惯,对人的成长进步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尤其初中生,随着心理、生理的变化,处于叛逆期年龄阶段,加强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既是使健康人格的形成,又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因此,德育工作更应该注重初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一、转变观念,提高对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教育的充分认识

1、养成良好习惯.是学生健康发展,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中国是一个有着5000年文明史的古国,我国的养成教育可谓源远流长,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提出: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对后世养成教育产生了长远的影响。心理学家乌申斯基指出:“良好的习惯是人类神经系统中存放的不断增值的道德资本。”教育家洛克甚至断言:“事实上一切教育都归根结底为培养儿童的良好的习惯。”我国近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认为:“教育就是培养习惯。”中国的先哲也有“慎始”的教训,一种习惯的养成,莫不由“渐”而来。做人是挺难的,一定要从小减少许多问题。“慎始而善终”,这是必然的结果。由此可见,良好习惯养成教育是管孩子一辈子的教育。培养一代青少年从小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是保证他健康发展、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而且,这对于中华民族素质的提高是一项奠基工程,可谓百年大计。青少年时期是一生的奠基时期,又是培养行为习惯的最佳期。

2、抓好良好习惯养成教育,是落实素质教育精神的时代要求

在新时期,党的十六、十七大制定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新的奋斗目标对学校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就是必须培养出符合时代需要高素质的

公民。青少年是整个社会成员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也是成长中的小公民。他们道德素质发展状况是整个社会道德水平的重要标志。从长远看,公民道德素质的培养,必须从小抓起。青少年道德教育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就是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帮助广大青少年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青少年道德教育的基本任务之一,是重中之重。青少年是我们事业的接班人,是处于生长发育中的社会公民,他们的道德素质状况将直接关系到新一代国民的道德水平。青少年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是他们道德养成的重要基础。

3、抓好良好的习惯养成教育,应从学生实际出发

就现在初中生状况来说,他们的文明道德习惯、学习习惯、卫生健身习惯的现状是不能令人满意的。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家庭社会等外来的不良影响,但更重要的是我们教育自身存在的问题。对我国学生德育工作进行深入的反思,我们不难发现其中一个重要的弊端就是,不从日常生活中的细节开始,忽视基本的良好习惯培养,脱离学生生活实际,不遵循他们身心发展的特点。初中学生正处生理变化阶段,心理要求独立、自作主张,但缺乏把握好自己的能力,小学升到初中又是从严格管教到逐渐向自觉自立管理的过渡阶段。现在农村留守学生增多,租住房屋学生增多,行为习惯差,抓学生养成教育,抓行为习惯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4、抓好良好习惯养成教育,有利于增强德育的实效性

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就我国目前中学教育的实际看,在德育中又忽视青少年行为习惯的养成,而且这方面的教育也是不规范的。我们常常看到的一个尴尬事实是:我们的大学教育居然还要对学生进行相当程度的行为习惯教育和基本的道德教育,为中小学甚至幼儿园补课。可见,培养青少年的良好行为习惯,既有利于克服我国长期以来在青少年德育中追求“高、大、全”的弊端,又有利于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推进素质教育,推动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另外,从行为习惯的培养人手,来探讨和研究良好行为习惯与健康人格的培养,不仅可以克服长期以来青少年德育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弊端,而且也符合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适应新的时代环境和形势。

二、有目的有计划的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主要从两方面做起,一是学校通过各项活动的开

展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二是培养学生把良好的行为作为一种习惯。其中活动的开展是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基础,只有坚持不懈的去规范,良好的行为就能够成为习惯,才能称得上有了良好的行为习惯。

1、组织活动,规范行为,加强良好行为习惯的训练

在每学期开学可以组织学生诵读行为规范诗歌,日常行为规范歌、一日常规歌,组织师生搜集、制作诗歌和诵唱诗歌活动。借助多媒体和校园广播的诵唱,通过此活动进一步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让学生知道良好行为习惯的标准。良好的行为习惯需要经过反复训练和努力实践才能形成。因此教师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要根据思想品德教学的需要,制定严密的、科学的,切实可行的计划,让学生在锻炼中反复训练。同时教师还要经常督促检查,逐渐形成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2、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与激发学生对习惯的兴趣相结合 兴趣指的是对某种活动产生的积极情趣,从而逐渐形成习惯。要让学生在整理书包习惯养成中寻找乐趣,教师要学会激发学生兴趣,如:从每节课课前谁最先放好书本,谁能迅速的拿出学习用品的比赛中激发兴趣。并且能体验到良好行为习惯带来成功的愉悦,他们比赛的过程是爱好不断增强的过程,也是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过程。

三、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因素

1、发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

学生模仿性强,教师是学生直接效仿的对象之一,对学生能否形成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有着直接影响。因此,教师的言行、举止、服饰,必须具有示范作用。潜移默化的去影响学生,感染学生,并且去加强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指导。让每一个学生在学校的每时每刻都能感受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教育,逐渐培养学生良好行

为习惯的。

2、培养学生的自觉性 有自觉的行为习惯,要让其不自觉的做到学生的规范要求,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自觉地去学习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衣着打扮,培养自己的良好行为习惯。习惯是逐渐养成的,良好的习惯一旦形

3、培养学生的自觉性

有自觉的行为习惯,要让其不自觉的做到学生的规范要求,充分调动学生的

主观能动性,自觉地去学习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衣着打扮,培养自己的良好行为习惯。习惯是逐渐养成的,良好的习惯一旦形成,便会产生巨大的力量。学生有着非常强的可塑性,习惯一旦形成,也很难改变。因此,要求我们教师,如何培养和指导学生科学地、有效地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如何充分利用好我们教育的主阵地课堂教学、主题班会、黑板报、升旗仪式、各项文体活动、重大节日活动、系列主题活动等,让学生自觉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4.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配合,创造良好的行为养成环境。

初中学生正值青春期或青年初期,他们心理渐趋成熟,追求人格独立,在人生目标、价值追求、处事原则和态度等方面已经有了自己的观点和思维。虽然在思想和生活上对家庭既有一定的依赖性,又强烈地希望能够摆脱家长的束缚,独立、自由地学习生活,而有些家长则往往不理解孩子们的这种心理变化、需求,或者只注重孩子的成绩,只要成绩好,要什么给什么,无形中助长了学生以自我为中心,追求时髦,不懂关心他人,缺乏感恩意识,自理能力差的众多不良行为习惯。或者认为孩子没考上高中成材已没有可能,对孩子丧失信心,动辄挖苦羞辱,冷嘲热讽,对孩子的成长、学习和生活漠不关心,无形中使学生有了被遗弃的感觉,自我放纵,我行我素,对自己、家庭和社会丧失了责任感。因此,作为初中教育者,要加强与家长的联系与沟通,经常性地开展家访活动,或通过电话与家长探讨交流,让家长理解学校教育的各项措施和对学生的要求.帮助家长转变观念,全力配合好学校搞好子女的教育工作。

二0一一年十二月

2012年1月09日20:05测试结果

第五篇:比较教育学毕业论文题目

比较教育学硕士毕业论文

论霍姆斯比较教育思想中的理性批判意识

中国与新加坡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实施之比较分析 中国现当代语文教育的拓荒与探索

21世纪初中国大陆比较教育学科建设理论研究 C.阿诺德·安德森结构功能主义比较教育思想研究 中美爱国主义教育比较研究

从文化因素研究到“文化研究”:比较教育研究范式的转变 比较教育世界体系理论分析框架探析

埃德蒙·金文化相对主义比较教育理论分析范式研究 中美产前教育比较研究 当前英国地方基础教育体系比较 比较教育依附论研究范式探析

教育服务贸易中高等教育境外消费的比较研究 母语教育和外语教育比较研究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比较研究

央视讲座式科教电视节目与广播电视大学教育电视节目比较研究 试论比较教育研究中“比较”的单元与路径 康德尔比较教育思想研究 比较教育相对主义分析范式的研究 我国地方职业教育立法比较研究 变革中的两岸小学品德教育比较研究 中美家庭道德教育比较研究 高等教育经费支出比较研究 体育教师教育:国际比较

基于课程标准的中韩(科学教育课程)高中化学学科教育比较研究 大陆与香港小学语文教科书道德教育要素比较研究 中美两国基础教育的比较研究 民国时期比较教育思想研究 中职教师教育比较研究 比较教育相对主义研究范式探析 墨子教育思想的纵横比较与当代反思 中美大学创业教育比较研究 中韩职业教育比较的研究 中外公民教育比较研究 中俄教育督导法律制度比较研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学数学教育比较研究的现状分析 埃德蒙·金比较教育思想研究

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若干问题比较研究

国际化背景下江苏省高等教育服务贸易的比较优势研究 乌利希比较教育思想研究

中美当代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比较研究

美国与德国政治教育比较及其对我国政治教育的启示 我国距高等教育强国有多远

中美两国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及实施路径比较研究 音乐教育比较研究的平台

中日教育规划制定与实施的比较研究 中国、澳大利亚新闻学硕士教育比较研究 贝雷迪比较教育思想研究 亨利·巴纳德比较教育思想研究 中加双语教育政策比较研究 价值观教育方法的比较与借鉴

我国大陆与台湾幼儿园乡土教育比较研究 孔荀教育思想比较研究

教育硕士与教育学硕士课程设置比较研究 我国中学性教育教材的比较研究 韩中私教育比较研究

梅斯曼与比较教育研究中的民族志方法

从奥尔夫与铃木教学法的比较中看我国学前儿童音乐教育 中日青少年法制教育比较 中美基础教育师生关系比较研究 汉英双语教育管理比较研究

中美高校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比较研究 中美两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比较研究 湖南省高等教育服务贸易的比较优势分析 中美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比较研究 中国与古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比较研究 中美高校体育教育信息技术应用的比较研究 国内外学校—社区环境教育模式的比较研究 粤港高校文化素质教育的方法比较

汉语的母语教育与对外汉语教育的比较研究 陶行知与杜威职业教育思想的比较研究 孔子与苏格拉底教育思想的比较 闽台农民教育比较研究

中美高等航海教育行政管理体制比较研究 高师院校数学教师教育课程体系比较研究 黄炎培与杜威职业教育思想比较研究

我国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与普通高校现代远程教育比较研究 技术教育的国际比较研究 论图书馆学研究中的比较方法 中美高等教育评估制度的比较 教育服务贸易境外消费的国际比较 SOS儿童村维吾尔“家庭”的濡化教育 中美高等教育评估制度比较研究 中美两国青少年性教育比较研究 中印教育投资问题的国际比较与思考 美澳加英四国高等教育课程国际化比较研究 中美高中力学教材中科学方法教育的比较研究

基于国际医学教育标准异同比较的岭南医学教育标准研究 中外财政教育支出的比较研究 中美高等教育评估制度的比较研究 高等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比较研究 文化视野下的中美音乐教育比较研究 中美高师生教育实习发展之比较 中美两国天才儿童教育模式比较 21世纪中日初中音乐教育的比较研究 中美大学生法制教育比较研究

MM教育方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推广应用研究 文化视野下的中美创业教育比较研究

义务教育阶段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比较教育研究 中美成人教育价值观的差异比较研究 中日青少年道德教育比较研究 中美两国《国防教育法》比较研究

中国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与法国中小学公民教育比较研究 教师教育学院建设与发展的中美比较研究 中美社区公民教育比较研究 中美中小学信息伦理教育比较研究 霍尔姆斯比较教育思想研究 中美教师教育课程设置比较研究 当代中美非军事院校国防教育比较研究 中法研究生教育比较研究 中日小学美术教育之比较研究

国外中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的技术教育比较及启示 中国、英国初中新教师入职教育比较研究 中国与瑞典、美国学校性教育比较研究 陶行知、晏阳初乡村教育思想的比较 中外中学环境教育课程渗透模式比较研究 美、日终身教育推进机制的比较研究 中美高校成人非学历继续教育比较研究 苏南、苏中、苏北教育现代化的比较研究 中美图书馆学情报学教育比较研究

海峡两岸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文件的比较研究 中外高等教育国际化评价指标体系比较研究 湖南与香港初中生命教育教材的比较研究 中美英高等学校教育质量评估制度比较研究 中美中小学教师教育机构设置比较研究 河南省高等教育竞争力研究 中英远程教育课程设置的比较研究

教师职前教育课程设置的两种模式的比较研究 中美师范教育硕士研究生培养比较研究 毛泽东、邓小平教育思想比较研究及现实启示 中美高校道德教育之当代比较研究 中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施方法比较研究 中美高等教育评估中介机构比较研究 中澳传播学硕士教育比较研究

中日两国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比较研究 全球化视景中的跨国高等教育——一种比较研究 中法中学教育体系比较研究

俄中高等教育外部质量保障体系比较研究 中法旅游本科教育比较研究

民汉小学民族团结教育课程开发跨文化比较研究 中外护理高等教育发展的比较研究 中俄研究生教育发展之比较研究 中日义务教育阶段的素质教育比较研究

文化多样性视角下的中美学校音乐教育之比较研究 马克思与杜威的教育哲学比较研究 新课程背景下中等地理教育期刊比较研究 中法教师教育课程设置比较研究 中日普通高校公共音乐教育比较研究 中国和新加坡中小学道德教育比较研究 涂尔干与布迪厄几种教育社会学观点比较研究

下载教育学毕业论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教育学毕业论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本科教育学毕业论文毕业论文

    英国校本课程开发的经验及启示 教育学院教育学专业 指导教师 索桂芳 作 者 龚雪冬 摘要: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校本课程开发在西方许多国家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从70年代到80年......

    教育学毕业论文(推荐五篇)

    其次,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观点来看,学生写作毕业论文,是把所学理论和知识用以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手段。因为毕业论文,不仅比命题考试要求高,而且比平时的作业要求更高。这就需要......

    教育学毕业论文题目

    教育学毕业论文题目 1. 高等教育成本分担机制研究 2. 基于提高大学生素质的审美教育研究 3. “非正式组织”及其对大学生管理教育影响研究 4. 广西高等教育国际化及对策研......

    教育学自考毕业论文(大全)

    如何进行班级管理 班级是学校工作的一个基本单位,也是学生学习生活的基本组织。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和教育者,是学生德、智、体、美诸多方面发展的指导者。班级管理就是......

    教育学毕业论文致谢[5篇范文]

    教育学毕业论文致谢(精选5篇)论文致谢是很多毕业生都要接触和撰写的,用以感谢在论文写作过程中各界人士对自己的鼓励与指引,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写一篇论文致谢吧。致谢词的注意事......

    教育学本科毕业论文题目

    教育学本科毕业论文选题: 1、教育与文化的关系 2、教育与人的解放 3、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 4、教学中的师生交往 5、教师的教学语言 6、论教学的主体性 7、创造教育的历史......

    成人高等教育教育学毕业论文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题 目: 小学阶段”差生问题”研究 专业代码: 作者姓名: 学 号: 单 位: 指导教师: 聊城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摘要 差生问题是基础教育中一个......

    教育学教学设计毕业论文

    “生态系统”教学设计论文 姓名:戴叶茹 学院:合肥师范学院专业:生物教育 准考证号:010109105180 导师:程双怀 摘 要:本文是对“生态系统”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本节课的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