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格式塔心理学
格式塔心理学
格式塔学派又译为完形主义,诞生于1912年的德国。它以反对冯特的元素主义和铁钦纳的构造主义起家,后来主要反对桑代克的联结主义和行为主义的刺激—反应公式。格式塔心理学强调经验和行为的整体性,认为整体不等于且大于部分之和,主张从整体的动力结构观来研究心理现象,是西方心理学的主要流派之一。
历史条件下,德国当时强调主动能动,统一国民意志,加强对整体的研究。在这种背景和潮流之下,心理学也受到了影响,是此种社会历史条件下的一种产物。在哲学思想渊源上,主要是受康德的先验论与胡塞尔的现象学。先验论认为人们想要认识现象,必须通过先验的范畴,空间、时间等是以一种先验的形式天赋在心理之中的,通过直觉的方式认识。而且经验是一种整体的现象,不能分析为各种元素。格式塔的心理学家普遍接受康德的思想,我认为,先验论影响的核心思想,是格式塔学派反对元素主义的根本所在,因为他们认为经验不能分析为各种元素。而胡塞尔的现象学主要为格式塔学派提供了方法论基础。胡塞尔主张用自然观察去研究纯粹的意识,现象学的方法就是观察者如何摆脱一切预先的假设,凭直觉来发现本质的一种方法,包括三个方面:观察的主体;观察的对象——呈现于自己意识中的一切东西;观察的方式——直觉。而格式塔心理学则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改造,他们主张用直观的方法研究直接经验,这种经验是不带有任何前提,不分析为元素也不进行认为的抽象,是无约束的中立经验。同时认为心理学的首要任务便是对这些经验进行如实的朴素而又丰富的描述。心理学内部对其的影响:“马赫应为格式塔心理学的另一位当之无愧的前辈,因为他相信空间感觉和时间感觉的存在。”从历史渊源上看,厄棱费尔的形质学说是其直接前驱,但格式塔心理学家不愿承认形质学说的影响。
格式塔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直接经验和行为。它虽然与构造主义和行为主义有诸多分歧和争论,但在研究对象方面不谋而合,既不反对构造主义把直接经验作为研究对象,也不反对行为主义把行为作为研究对象,他们声称心理学是“意识的科学、心的科学、行为的科学”。
直接经验——主体直接感受到或体验到的一切。格式塔心理学家认为一切经验都是现象的经验,都是有意义的整体。直接经验的意识不与外界刺激相符合,因此,为了尽可能对直接经验进行朴素而又丰富的描写,就不能排除意义、对象和事物。同时,他们认为不仅客观世界能够直接经验,主观世界至少有一部分也能直接经验,前为客观经验,后为主观经验,两者具有的性质是能相互比较的。
考夫卡指出,“心理学虽可成为意识或心灵的科学,然而我们将以行为为研究的中心点,从行为出发比较容易找到意识和心灵的地位”。他认为应研究有意义的显明行为,因为显明行为是在一种环境中的行为。同时他将这种环境划分为地理环境(现实的实际存在的环境)和行为环境(一个人心目中或臆想中的环境)。考夫卡还提出了“心理物理场”,考夫卡提出的现象的行为,指“我自己在我的行为环境中的行为或别人本身在他的行为环境中的行为”,即我所意识到的自己的行为或别人所意识到的他自己的行为,是格式塔心理学所研究的主要对象。
格式塔心理学家信奉同型论。同型论就是认为生理历程与意识历程在结构的形式方面彼此完全等同。而同型论,这一带有浓厚的思辨与推论的关于心身关系的理论,尽管有一些独特见解,不过,其本质上是一种地地道道的唯心主义二元论,只是心身平行论的翻版而已。格式塔的组织原则:(1)图形与背景的关系 在特定的知觉领域内,各种对象并非同等重要,图形组织越严密且相对较小,背景界限不明相对较大。图形与背景的关系可变换、逆转。
(2)接近原则 在空间或时间上彼此之间邻近或接近的对象倾向于一起被感知。(3)相似原则 在形状、大小、颜色、结构等方面相似的部分容易组成整体。(4)闭合原则 知觉对于不
完满、残缺的图形。有一种使其完满的倾向,即填补缺口的倾向。(5)完形趋向原则 将图形看做是一“完好”图形。(6)共向原则(7)简单原则(8)连续原则
格式塔在学习理论上也有着独特看法,包括以下6个观点:1.学习即知觉重组或认知重组 2.顿悟学习可以避免多余的事物又有助于迁移 3.真正的学习是不会遗忘的 4.顿悟学习本身就具有奖励的性质 5.顿悟说及对尝试错误说的批判 6.创造性思维
格式塔心理学在美国的发展大体上可分为三个时期:第一为初步接纳时期(1921~1930 年),在这一时期格式塔心理学家及其理论观点初步为美国心理学界所接受。早在1921年考夫卡和苛勒就先后前往美国许多大学讲学,并且,考夫卡于1922 年在美国《心理学评论》杂志上发表文章阐述格式塔心理学理论,他与苛勒的一些著作也被翻译出版,苛勒的《格式塔心理学》也于1929年先期用英文出版,他们对行为主义的批评也受到不少心理学工作者的赞同。第二为迁移时期(1927~1945 年),在这一时期三位格式塔学派的创立者和他们的一些学生相继移居美国,都在美国的一些大学担任教职并从事科研工作。然而,出于三人所在的大学都没有学位授与权,因此无法培养自己的接班人。同时又因为格式塔学派的著作多为德文版,这无形之中阻碍了其理论的传播,削弱了他们的影响。第三为艰难的综合阶段(1945年至今),尽管美国心理学家对格式塔学派的接纳是很缓慢的,不过它最终还是吸收了众多美国的追随者,他们发展着这一理论并把它运用到了一些新的研究领域,表明这“学派是比较富有生命力的,并且在美国心理学界确立了自己的地位”。谢里夫在1935年发表了一篇重要的研究报告,这是由美国心理学家运用格式塔的方法和观点撰写的第一篇有分量的论文,探讨了游动现象,开了从众心理研究的先河。阿希继承了谢里夫的研究思路,设计出了更为精密的实验来研究从众心理和首因效应问题,并出版了一本重要的社会心理学教科书,发展了格式塔理论。赫尔森在使美国心理学界了解格式塔学派方面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并通过自己的一些实验研究支持了格式塔理论,他还发表了一系列阐述格式塔理论的文章。考夫卡的学生哈洛关于母爱和同伴对幼小猴子的影响的研究,吉布森关于视知觉的生态学研究,都在一定程度上发展了格式塔理论。另外与格式塔学派有着密切关系的勒温及其弟子的大量的研究,阿恩海姆的美学心理探讨,更证明了格式塔原理具有极大的生命力。
格式塔学派的影响。维利指出,格式塔的影响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在格式塔思想的影响下,心理学家可是有条不紊地系统地研究了动机、人格和社会心理学问题;格式塔心理学的一些概念和研究成果已成为当今心理学理论体系及教科书中极富生命力的组成部分;格式塔心理学的理论探索,成为其他学派前进中强有力的刺激,经常促使他们对自己的理论进行一些必要的修正。
对心理学的贡献:1.对冯特元素主义的反击具有进步意义。“把整体分解为元素不仅是人为的,而且是无意义的,科学上也是无结果的,它不能揭示心理的任何东西。”格式塔学派大胆的冲破了元素主义的束缚,进行了大量探索并获得了大成果。
2.格式塔学派引发了知觉心理学的革新由于格式塔学派在知觉领域做了大量有目共睹的研究,使得经验论、联想论、官能主义的传统方法逐渐让位于先验论、整体论和突创论。知觉心理学也由感觉心理学的附庸变成一个独立的分支,并在短时期内就取得了一系列突破。同时因为格式塔心理学家将知觉的组织原则应用于学习和记忆等问题的研究,从一种全新的角度研究了顿悟、创新性思维和迁移问题,很大程度上弥补了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不足和缺陷。
3.学习理论独具特色 格式塔的顿悟说以及对迁移、创造性思维的研究冲击了联结主义和行为主义的框框,有着独到的价值和意义。
4.对人本主义心理学影响较大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正是从格式塔学派的这些方法论主张中获得了反对机械主义心理学一味强调客观研究与还原分析的有力证据和观点,形成了以突现现象学的经验描述与整体论为特征的“以人为中心”的心理学方法论
5.对现代认知心理学的产生起了推动作用格式塔学派强调整体、模式、组织作用、结构等在研究知觉的认识过程及高级心理过程中的作用,并注重人们对感觉信息输人的组织和解释的主动性,这些都成了现代认知心理学的基本观点。在方法论上,格式塔学派强调研究直接经验,并主张用现象学的方法来研究它们,这也成了现代认知心理学的基础。可见,格式塔学派对认知心理学的影响和促进是极大的。正如罗伯特逊指出,认知心理学实际上是一种新格式塔现象。
6.我认为格式塔学派为心理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论和心理观格式塔学派作为心理学中为数不多的理性主义范式之一,其本身就是一种心理学研究的方法论,其中蕴含了整体观、现象学和心理场论的思想,这种方法论对于反对元素主义、机械主义和联结主义具有重要意义。以直觉主义为实质的现象学识对逻辑主义的批判和反抗。
7.推动了应用心理学的发展 作为格式塔学派的后继者和拓展者的勒温被称为实验社会心理学的创始者,开创了美国社会心理学的一条格式塔学派的研究路线。其开展的团体动力学和社会心理学的研究与分析,重视应用,注意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工作方式,初次使心理学成为可以运用于真实社会的一门科学。
当然,格式塔学派也存在着缺陷与局限。
1.其理论主张带有明显的唯心主义倾向 关于客观世界的划分、组织原则、场论和同型论中带有唯心主义和强烈的先验论色彩。探讨学习时,忽视了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没有考虑人的心理的社会性和能动性的作用。
2.其理论观点和术语含糊不清
3.对其他学派的批评过于严苛其批评只是指出了缺陷,但是没有提出更好的改进措施,且自身的理论建设和主张又不明确。
4.其实验不够严谨过分依赖现象学的方法,缺乏严格的控制条件和科学依据。
我认为即使格式塔心理学的缺陷和局限很大,但是其贡献也不可忽略,而且,格式塔心理学对现在的心理学研究仍然有着重大意义,有值得借鉴之处。我们应该在学习格式塔心理学的同时,摒弃其不科学的地方。
第二篇:格式塔心理学简述
格式塔心理学简述
1912年,M.魏特曼发表了论文《似动的实验研究》,标志着一学派的兴起。理论上的一些先行者:
德国哲学家康德的哲学思想:知觉不是一种被动的印象和感觉因素的结合,而是这些元素主动地组织成完整的经验和结合起来的经验。
物理学家马赫(《感觉的分析》1885):空间模式(如几何图形)和时间模式(如曲调)的感觉与元素无关。即使观察者注视客体的空间方位可能变化,但是它对客体的视觉或听知觉是不变的。例如,无论从哪一边或从顶上,或从一角去看,在我们的知觉中,一张桌子仍然是一张桌子。同样一系列的声音,比如一支曲调,即使可能改变速度,但在我们的知觉仍然是同一支曲调。(我认为,即使音阶改变,或有错音,也不影响人们对这支曲调的知觉。)厄棱费尔:有些经验的质不能用传统的各种感觉的结合起来解释,这些质叫格式塔质,或形质。知觉是以个体感觉之外的某些东西为基础的。一支曲调是一个形质,不依赖于组成它的那些特殊感觉。
时代精神:
19世纪最后几十年,由于物理学承认和接受力场的概念,它已经越来越少地运用原子主义的概念了。比如磁力,光、电。这些力场被认为既具有空间的广延性,也具有完型或模型。它们被看作是新的结构实体,而不是个别元素或者微粒的作用总和。产生
格式塔心理学是西方现代心理学的主要流派之一,根据其原意也称为完形心理学,完形即整体的意思,格式塔是德文“整体”的译音。“格式塔”(Gestalt)一词具有两种涵义。一种涵义是指形状或形式,亦即物体的性质,例如,用“有角的”或“对称的”这样一些术语来表示物体的一般性质,以示三角形(在几何图形中)或时间序列(在曲调中)的一些特性。在这个意义上说,格式塔意即“形式”。另一种涵义是指一个具体的实体和它具有一种特殊形状或形式的特征.格式塔这个术语起始于视觉领域的研究,但它又不限于视觉领域,甚至不限于整个感觉领域,其应用范围远远超过感觉经验的限度。苛勒认为,形状意义上的“格式塔”已不再是格式塔心理学家们的注意中心;根据这个概念的功能定义,它可以包括学习、回忆、志向、情绪、思维、运动等等过程。广义地说,格式塔心理学家们用格式塔这个术语研究心理学的整个领域。
格式塔心理学诞生于1912年。它强调经验和行为的整体性,反对当时流行的构造主义元素学说和行为主义“刺激-反应”公式,认为整体不等于部分之和,意识不等于感觉元素的集合,行为不等于反射弧的循环。
格式塔心理学理论的完形法则
就近律
1.相近(Proximity)。距离相近的各部分趋于组成整体。2.相似(Similarity)。在某一方面相似的各部分趋于组成整体。3.封闭(Closure)。彼此相属、构成封闭实体的各部分趋于组成整体。4.简单(Simplicity)。具有对称、规则、平滑的简单图形特征的各部分趋于组成整体。
学派贡献
1.对冯特元素主义的反击具有进步意义格式塔学派和行为主义几乎在同一时间从德国和美国向冯特的元素主义及铁钦纳的构造主义发难。但到了后期,两者又逐渐分歧,并且针锋相对了:格式塔学派主要反对冯特和铁钦纳将意识人为地分析为元素并无视价值在意识中的作用,行为主义则拒绝意识,把意识和内部心理活动排斥在心理学之外。黎黑曾指出,在格式塔心理学家们看来,“把整体分解为元素不仅是人为的,而且是无意义的,科学上也是无结果的,它不能揭示心理的任何东西”。这话虽然重了些,但却不无道理,大量的事实也证明了冯特和铁钦纳的理论体系漏洞百出,举步维艰。格式塔学派大胆地冲破了元素主义的束缚,积极而有成效地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并取得了一系列引人注目的成果,这对促进心理学事业的繁荣和发展是大有脾益的。2.格式塔学派引发了知觉心理学的革新由于格式塔学派在知觉领域做了大量有目共睹的研究,使得经验论、联想论、官能主义的传统方法逐渐让位于先验论、整体论和突创论。知觉心理学也由感觉心理学的附庸变成一个独立的分支,并在短时期内就取得了一系列突破。3.对人本主义心理学影响较大与惠特海默、苛勒和考夫卡一起在1921年创刊《心理研究》的戈尔德斯坦采用格式塔学派的整体观,否定了原子心理学;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创建人马斯洛曾在他最祟敬的两位老师之一的惠特海默指导下,研究整体论,形成了自己的整体分析的方法论,主张以此来研究人的经验;罗杰斯也主张对人的心理事件或直接经验进行现象描述和整体研究;罗洛·梅强调对主观意识经验的整体体验和描述,主张存在分析的心理学,这些都表明了格式塔学派的潜在影响。4.对现代认知心理学的产生起了推动作用格式塔学派强调整体、模式、组织作用、结构等在研究知觉的认识过程及高级心理过程中的作用,并注重人们对感觉信息输人的组织和解释的主动性,这些都成了现代认知心理学的基本观点。在方法论上,格式塔学派强调研究直接经验,并主张用现象学的方法来研究它们,这也成了现代认知心理学的基础。可见,格式塔学派对认知心理学的影响和促进是极大的。正如罗伯特逊指出,认知心理学实际上是一种新格式塔现象。
内容
19世纪末,以冯特(W.Wundt)为代表的心理学家倡导了构造主义心理学,提出了格式塔心理学家心理学家冯特
称之为“束捆假设”(bun-dle hypothesis)的元素说,认为复杂的知觉是简单感觉的束捆,意识经验是各种简单元素的群集。正如R.S.伍德沃斯(R.S.Woodworth)所说,1912年对于心理学的旧理论来说,是一个烦恼的年头:行为主义在美国对构造主义发起猛烈抨击,与此同时,格式塔心理学在德国对构造主义进行讨伐。开始时,这两种运动都反对构造主义的元素学说,后来,两者逐渐互相对立起来。它们的根本分歧在于:前者完全拒绝讨论意识,甚至不承认意识的存在;后者则承认意识的价值,只不过不同意把意识分解为元素。
格式塔心理学采取了胡塞尔的现象学观点,主张心理学研究现象的经验,也就是非心非物的中立经考夫卡
验。在观察现象的经验时要保持现象的本来面目,不能将它分析为感觉元素,并认为现象的经验是整体的或完形的(格式塔),所以称格式塔心理学。由于这个体系初期的主要研究是在柏林大学实验室内完成的,故有时又称为柏林学派。主要领导人是韦特海默、苛勒和考夫卡。作为格式塔心理学的代表人物之一,考夫卡在《格式塔心理学原理》一书中采纳并坚持了两个重要的概念:心物场(psycho-physical field)和同型论(isomorphism)。
心物场含有自我(Ego)和环境(environment)的两极化,这两极的每一部分各有它自己的组织(organization)。这种组织说明,自我不是欲望、态度、志向、需求等等的束捆,环境也不是各种感觉的镶嵌。环境又可以分为地理环境和行为环境(geographicaland behavioural environments)两个方面。地理环境就是现实的环境,行为环境是意想中的环境。在考夫卡看来,行为产生于行为的环境,受行为环境的调节。同型论这概念意指环境中的组织关系在体验这些关系的个体中产生了一个与之同型的脑场模型。考夫格式塔心理学图3
卡认为,大脑并非像许多人所认为的那样是一个感觉运动的连接器,而是一个复杂的电场。例如,让被试坐在暗室内,室内有两个光点交替闪现。当两个光点闪现的间隔超过200毫秒时,先见到第一光点,后见到第二光点,两者均静止不动;当间隔只有30毫秒时,被试则同时看到两个光点,它们也静止不动;但是,当间隔介于上述两者之间,为60毫秒时,被试则看到一个处于连续运动的光点。被试在事实上无运动的情境里觉察到明显的运动,说明光点引起了相互交迭的两个脑场,使之产生运动感觉。在一个问题情境中,心物场的张力在脑中表现为电场张力;顿悟解除脑场张力,导向现实问题的解决。正是由于考夫卡坚持心物场与脑场之间在功能上是同型的,从而使他在对经验和行为作出整体的动力学解释时幸免于二元论
影响
格式塔学说在心理学史上留有不可磨灭的痕迹。它向旧的传统进行挑战,给整个心理学以推动和促进;它向当时存在的诸种心理学体系提出中肯而又坚定的批评,对人们深入思考各种对立的观点具有启迪作用;它的主要学说极大地影响了知觉领域,从而也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学习理论,致使后人在撰写各种心理学教科书时不得不正视该学派的理论;它使心理学研究人员不再固于构造主义的元素学说,而是从另一角度去研究意识经验,为后来的认知心理学打下了伏笔;它通过对行为主义的有力拒斥,使意识经验成为心理学中的一个合法的研究领域;它的哲学基础导源于现象学,并用大量的研究成果丰富和充实了现象学,遂使欧洲逐渐形成一股现象学的心理学思潮,直至今天仍有影响。
格式塔心理学平面设计运用
在某些领域内,心理学和视觉传达设计学具有共同的研究兴趣,视觉知觉便是其中之一。许多年以来,心理学家们一直想确定,在知觉过程中人的眼和脑是如何共同起作用的。作为设计师,对此也同样感兴趣,因为视觉表现,比如平面广告的设计,归根结底是给别人看的。
对知觉所进行的一整套心理学研究,以及由此而产生的理论,被称为格式塔心理学(完形心理学)。格式塔心理学的部分原理对设计是没有直接影响的。然而在视觉传达设计中,不论在理论还是在实践方面,许多格式塔理论及其研究成果都得到了应用。这些理论和研究述及了这样一个观念,即人们的审美观对整体与和谐具有一种基本的要求。简单地说,视觉形象首先是作为统一的整体被认知的,而后才以部分的形式被认知,也就是说,我们先“看见”一个构图的整体,然后才“看见”组成这一构图整体的各个部分。
格式塔心理学派断言:人们在观看时眼脑共同作用,并不是在一开始就区分一个形象的各个单一的组成部分,而是将各个部分组合起来,使之成为一个更易于理解的统一体。此外,他们坚持认为,在一个格式塔(即一个单一视场,或单一的参照系)内,眼睛的能力只能接受少数几个不相关联的整体单位。这种能力的强弱取决于这些整体单位的不同与相似,以及它们之间的相关位置。如果一个格式塔中包含了太多的互不相关的单位,眼脑就会试图将其简化,把各个单位加以组合,使之成为一个知觉上易于处理的整体。如果办不到这一点,整体形象将继续呈现为无序状态或混乱,从而无法被正确认知,简单地说,就是看不懂或无法接受。格式塔理论明确地提出:眼脑作用是一个不断组织、简化、统一的过程,正是通过这一过程,才产生出易于理解、协调的整体。
长期以来,设计师们认识到:表现作品的整体感与和谐感是十分重要的。他们根据直觉的观察和对自己的视觉表现的自觉评价,以及受众的反应得出结论:无论是设计师本人或是观者,都不欣赏那种混乱无序的形象。一个格式塔很差的形象即缺乏视觉整体感、和谐感的形象,产生的视觉效果是缺乏联系、细节零散而无整体性,破坏了人们的视觉安定感,给人的总的印象是“有毛病”。这样的视觉形象势必为人们所忽视,乃至于拒绝接受。
格式塔原理及应用-格式塔原理在构图中的应用形式:
1:删除
删除就是从构图形象中排除不重要的部分,只保留那些绝对必要的组成部分,从而达到视觉的简化。
在实际的设计创作过程中,必须留意在设计中是否添加了任何与你预期的表达相抵触的多余的东西。如果有,则应排除,以改进你设计上的视觉表达的格式塔。通过研究一些设计大师的作品,我们注意到,任何有效的,吸引人的视觉表达,并不需要太多复杂的形象。许多经典的设计作品在视觉表现上都是很简洁的。
2:贴近
当各个视觉单元一个挨着一个,彼此靠得很近的时候,可以用“贴近”这个术语来描绘这种状态,通常也把这种状态看作归类。以贴近而进行视觉归类的各种方法都是直截了当的,并且易于施行。设计师可以根据需要使用贴近手法创造出完美的格式塔。这是因为由贴近而产生近缘关系,运用近缘关系无论对少量的相同视觉单元还是大量不同的视觉单元进行归类都同样容易。
比如在印刷版面设计中,为了区分不同的内容,也经常采用近缘关系的方法来进行视觉归类。最简单的例子:在处理不同内容的图片和与之相关的说明文字时,只要将每一幅图片相应的文字段落与之贴近,在此不同的图文组合之间保持一定间距,无须指引符号,读者也不会搞错各个图片和文字段落之间的关系。报刊杂志的版面编排,字母与字母、词与词、行与行之间,也都运用了近缘关系,使版面整体分为若干贴近的栏块,成为若干个相关的视觉组合。
3:结合在构图中,结合就是指单独的视觉单元完全联合在一起,无法分开。这可以使原来并不相干的视觉形象自然而然地关联起来,比如常用的一种设计手法--异形同构:把两种或几种不同的视觉形象结合在一起,在视觉表达上自然而然地从一个视觉语义延伸到另一个视觉语义
4:接触
接触是指单独的视觉单元无限贴近,以至于它们彼此粘连。这样在视觉上就形成了一个较大的、统一的整体。接触的形体有可能丧失原先单独的个性,变得性格模糊。就如在图案设计中相互接触的不同形状的单元形在视觉感受上是如此相近,完全溶为一体。
5:重合重合是结合的一种特殊形式。如果所有的视觉单元在色调或纹理等方面都是不同的,那么,区分已被联结的原来各个视觉单元就越容易;相反,如果所有的视觉单元在色调或纹理等方面都是一样的,那么,原来各个视觉单元的轮廓线就会消失,从而形成一个单一的重合的形状。重合,能创造出一种不容置疑的统一感和秩序性。重合各个不同视觉形象的时候,如果我们看到这些视觉形象的总体外形具有一个共同的、统一的轮廓,那么这样的重合成功了。
6:格调与纹理
格调与纹理是由大量重复的单元构成的。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视觉单元的大小或规模,除此之外,它们基本上是一样的。格调是视觉上扩大了的纹理,而纹理则是在视觉上缩减了的格调。因此,在不需要明确区别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同时解释格调和纹理,感知格调或纹理的视觉格式塔,总是基于视觉单元的大小和数量的多少。但在一定的场合,别的因素也可能起作用。例如,一个格式塔中视觉单元的总量就可以影响它的外观。当数量很大,以至不能明显地看出单独视觉单元时,这种现象就可能发生。比如透过窗户看到的不远处的树林是足够大的,可以构成一种格调;但是,如果在飞机上俯瞰一整片树林,恐怕就只能将其作为一种纹理来看了。
格调和纹理实际上没有严格的区分界限,当视觉单元大小及数量变到一定的量值范围,这种特性可以使格调显得像是一种纹理,也可以使纹理呈现为一种格调。或者,创造出一种格调之内的纹理,以至格调和纹理同时并存
7:闭合有一种常见的视觉归类方法基于人类的一种完型心理:把局部形象当作一个整体的形象来感知。这种知觉上的特殊现象,称之为闭合。
当然,我们由一个形象的局部而辨认其整体的能力,是建立在我们头脑中留有对这一形象的整体与部分之间关系的认识的印象这一基础之上的。也就是说,如果某种形象即使在完整情况下我们都不认识,则可以肯定,在其缺乏许多部分时,我们依然不会认识。如果一个形象缺的部分太多,那么可识别的细节就不足以汇聚成为一个易于认知的整体形象。而假如一个形象的各局部离得太远,则知觉上需要补充的部分可能就太多了。在上述这些情况下,人的习惯知觉就会把各局部完全按其本来面目当作单独的单元来看待。
第三篇:第七章 格式塔心理学
第七章格式塔心理学
一、历史背景
二、格式塔心理学的创立及基本理论
三、勒温的拓扑心理学
四、对格式塔心理学的评价
一、历史背景
(一)社会背景
20世纪初统一的德意志帝国力量崛起,妄图征服欧洲,称霸世界
德国的经济、政治及文化科学方面都倾向于整体的研究
(二)哲学背景 康德的先验论
认识的“形式”是先天的;认识的“内容”是经的 胡塞尔的现象学的方法论
按照经验现象完整的本来面目观察和描述意识
(三)自然科学背景 物理学的“场论”
场是一种整体的存在,部分的性质由整体决定,场的整体性不是部分性质的相加
几何学的“拓扑学”和“向量学”
有形的物体在连续变化下保持性质不变
用表述空间路线定位的方式描述心理事件的动力
关系及其方向
(四)心理学背景
马赫的“形式”心理学理论
感觉不是由其内容和要素决定的,而是由其独立的形式和关系决定
厄棱费尔的“形质”心理学理论
时间和空间的形式不是感觉的集合,而是一种新的属性
二、格式塔心理学的创立及理论
(一)主要代表
1、马克斯·惠特海默 生平及主要著作
《关于运动视觉的实验研究》 《格式塔心理学源考》)
《对抗:心理学与当今的问题》 《心理学的基本问题》
2、沃尔夫冈·苛勒 生平及主要著作
《人猿的智慧》《完形心理学》
《心理学中的动力学》(《完形心理学的任务》
3、库特·考夫卡生平及主要著作
《心理的发展》《格式塔心理学原理》
(二)完形心理学创立的实验根据 惠特海默的似动现象实验
先后出现的两个静止刺激,被个体知觉为刺激从前
面一个刺激的位置向后面一个刺激位置运动的现象。
苛勒的小鸡视觉辨别实验
小鸡不是对特殊刺激的反应,而是对整个情境相对
关系的反应
(三)基本理论
1、心理学的对象、任务和方法
以“直接经验”和“在行为环境中的行为”为研究对象
以研究行为与心理物理场的因果关系为任务 以观察法、实验法、口头报告法为主要研究方法
2、心物、身心关系理论——同型论
自然经验到的现象都自成一个完形,不可被分割为元素
人的生理历程和心理历程在结构的形式方面是完全等同的3、知觉组织法则——完形组织原则 图形—背景
接近或邻近法则,相似法则,闭合法则,好图形法则 共同方向法则,简单法则,连续法则
4、学习理论
顿悟学习, 顿悟学习
重新组织知觉环境并突然领悟其中关系而发生的学习
顿悟学习的特点 依赖情境条件
在跟随一个阶段的尝试和错误之后产生是一种质
变
学习迁移
学习迁移的产生是由于对整个情境中各部分的关
系或目的与手段之间关系的领悟
创造性思维
三、勒温的拓扑心理学
(一)勒温生平及主要著作
《人格的动力理论》《拓扑心理学原理》 《对心理学理论的贡献》
《解决社会冲突》《社会科学中的场论》
(二)基本理论
行为公式,心理场,行为动力,人格组织 团体动力学,能够迁移 行为公式
行为是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B = f(PE)B:行为,P:人,E: 心理环境
心理环境指对人的心理事件发生实际影响的环境,包括意识到的和没意识到的环境 心理场
人是一个场,人的心理现象具有空间属性
心理场由一个人的过去、现在生活事件、经验和未来的愿望构成的总和,并且随着个体年龄的增长和经验的累积不断丰富和扩展
研究人的需要、紧张、意志等心理动力要素 行为动力
需求,紧张,引据值
向量和移动:有方向的吸引力或排斥力 区域与障碍,平衡,人格组织 人格结构可以描绘成一个空间系统
不同的人格结构的分化程度不同,人格特征随之产生差异 团体动力学
以人与人之间的面对面直接接触关系为特征的小型团体为研究对象,重点研究团体气氛、团体成员的人际关系、领袖与领导方式、团体成员的凝聚力、团体决策历程、大团体中各小团体的形成与成功 通过实验解释团体的动力关系:团体是一个具有完整意义的完形,其本质是团体成员间的动力依存关系
创造性思维
准确的完成逻辑运算不一定能进行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是打破旧的完形形成新的完形,对情境、目的和解决问题途径等方面相互关系的理解是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根本要素
创造的方法论原则:逻辑—非逻辑互补原则;结构—整体性原则;和谐—简单性原则
第四篇:格式塔心理学与景观设计
格式塔心理学与景观设计
格式培心理学诞生于1912年。它强调经验和行为的整体性,反对当时流行的构造主义元素学说和行为主义“刺激-反应”公式,认为整体不等于部分之和,意识不等于感觉元素的集合,行为不等于反射弧的循环。通俗地说格式塔就是知觉的最终结果。是我们在心不在焉与没有引入反思的现象学状态时的知觉。【格式塔】 系德文“Gestalt”的音译,主要指完形,即具有不同部分分离特性的有机整体。将这种整体特性运用到心理学研究中,产生了格式塔心理学,其创始人是韦特墨、考夫卡和苛勒。格式塔心理学的理论核心是整体决定部分的性质,部分依从于整体。他们通过实验的方式证明感知运动不等于实际运动,也不等于若干的单一刺激,而是与交互作用的刺激网络相关,整体不等于各部分简单相加之和。格式塔心理学创始人主张格式塔效应的普遍有效性,认为可以被应用于心理学、哲学、美学和科学的任何领域。主张研究应从整体出发,考察以便理解部分。
20世纪30年代后,人们把格式塔方法具体应用到美学中,与心理的各个过程结合,促进了具有格式塔倾向的美学研究。如把对视觉的研究与对艺术形式的研究结合,视觉成为对视觉对象结构样式整体把握的感觉能力。
“格式塔”(Gestalt)一词具有两种涵义。一种涵义是指形状或形式,亦即物体的性质,例如,用“有角的”或“对称的”这样一些术语来表示物体的一般性质,以示三角形(在几何图形中)或时。间序列(在曲调中)的一些特性。在这个意义上说,格式塔意即“形式”。另一种涵义是指一个具体的实体和它具有一种特殊形状或形式的特征,例如,“有角的”或“对称的”是指具体的三角形或曲调,而非第一种涵义那样意指三角形或时间序列的概念,它涉及物体本身,而不是物体的特殊形式,形式只是物体的属性之一。在这个意义上说,格式塔即任何分离的整体。综合上述两种涵义,格式塔意指物体及其形式和特征。
格式塔这个术语起始于视觉领域的研究,但它又不限于视觉领域,甚至不限于整个感觉领域,其应用范围远远超过感觉经验的限度。苛勒认为,形状意义上的“格式塔”已不再是格式塔心理学家们的注意中心;根据这个概念的功能定义,它可以包括学习、回忆、志向、情绪、思维、运动等等过程。广义地说,格式塔心理学家们用格式塔这个术语研究心理学的整个领域。
而格式塔心理学也与景观设计有很大的联系。研究者考夫卡认为,我们自然而然地观察到的经验,都带有格式塔的特点,它们均属于心物场和同型论。以心物场和同型论为格式塔的总纲,由此派生出若干亚原则,称作组织律。在考夫卡看来,每一个人,包括儿童和未开化的人,都是依照组织律经验到有意义的知觉场的。这些良好的组织原则包括:
(1)图形与背景。在具有一定配置的场内,有些对象突现出来形成图形,有些对象退居到衬托地位而成为背景。一般说来,图形与背景的区分度越大,图形就越可突出而成为我们的知觉对象。例如,我们在寂静中比较容易听到清脆的钟声,在绿叶中
比较容易发现红花。反之,图形与背景的区分度越小,就越是难以把图形与背景分开,军事上的伪装便是如此。要使图形成为知觉的对象,不仅要具备突出的特点,而
且应具有明确的轮廓。明暗度和统一性。需要指出的是,这些特征不是物理刺激物的特性,而是心理场的特性。一个物体,例如一块冰,就物理意义而言,具有轮廓、硬度、高度,以及其他一些特性,但如果此物没有成为注意的中心,它就不会成为图形,而只能成为背景,从而在观察者的心理场内缺乏轮廓、硬度、高度等等。一俟它成为观察者的注意中心,便又成为图形,呈现轮廓、硬度、高度等等。
(2)接近性和连续性。某些距离较短或互相接近的部分,容易组成整体。例如,距离较近而毗邻的两线,自然而然地组合起来成为一个整体。连续性指对线条的一种知觉倾向;但尽管线条受其他线条阻断,却仍像未阻断或仍然连续着一样为人们所经验到。
(3)完整和闭合倾向。知觉印象随环境而呈现最为完善的形式。彼此相属的部分,容易组合成整体,反之,彼此不相属的部分,则容易被隔离开来。如:有12个圆圈排成一个椭圆形,旁边还有一个圆圈,尽管按照接近性原则,它靠近12个圆圈中的其中一个,但我们仍把12个圆圈作为一个完整的整体来知觉,而把单独一个圆圈作为另一个整体来知觉。这种完整倾向说明知觉者心理的一种推论倾向,即把一种不连贯的有缺口的图形尽可能在心理上使之趋合,那便是闭合倾向。完整和闭合倾向在所有感觉道中都起作用,它为知觉图形提供完善的定界、对称和形式。
(4)相似性。如果各部分的距离相等,但它的颜色有异,那么颜色相同的部分就自然组合成为整体。这说明相似的部分容易组成整体。
(5)转换律。按照同型论,由于格式塔与刺激型式同型,格式塔可以经历广泛的改变而不失其本身的特性。例如,一个曲调变调后仍可保持同样的曲调,尽管组成曲子的音符全都不同。一个不大会歌唱的人走调了,听者通过转换仍能知觉到他在唱什么曲子。
(6)共同方向运动。一个整体中的部分,如果作共同方向的移动,则这些作共同方向移动的部分容易组成新的整体。
格式塔学说在心理学史上留有不可磨灭的痕迹。它向旧的传统进行挑战,给整个心理学以推动和促进;它向当时存在的诸种心理学体系提出中肯而又坚定的批评,对人们深入思考各种对立的观点具有启迪作用;它的主要学说极大地影响了知觉领域,从而也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学习理论,致使后人在撰写各种心理学教科书时不得不正视该学派的理论;它使心理学研究人员不再固于构造主义的元素学说,而是从另一角度去研究意识经验,为后来的认知心理学打下了伏笔;它通过对行为主义的有力拒斥,使意识经验成为心理学中的一个合法的研究领域;它的哲学基础导源于现象学,并用大量的研究成果丰富和充实了现象学,遂使欧洲逐渐形成一股现象学的心理学思潮,直至今天仍有影响。
第五篇:灯 塔(范文)
灯
塔
——信仰之光
照亮前方
唐代西明寺道世法师的名作《法苑珠林》中,有言:“生无信仰心,恒被他笑具。”信仰,是人的精神支柱和前进的灯塔,是一个人乃至一个政党生命的动力和支撑,纵观伟大祖国的历史长河,逝去的近一百年,有这样一个政党一直以一个灯塔的形象屹立在茫茫大海上,用光指引着方向,用信仰凝聚发展之力,他,就是共产党。他,信仰共产主义。
在逝去的一百年中,因为他的存在,我们无畏无惧,当主权面对挑战时,我们亮出利剑;当民族遭受屈辱时,我们义无返顾;当震撼撕裂大地时,我们开山劈路;当风雪阻断归途时,我们用爱取暖;过去,现在,未来,因为他的指引,我们从未迷失方向。
忆往昔
“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因为我们信仰的主义,乃是宇宙的真理!”这番话曾是方志敏同志在英勇就义前所说。忆往昔,无数的党员用青春、热血和生命,铸就了一座座历史的丰碑。从嘉兴南湖的烟雨迷朦,到“八一”南昌起义的第一声枪响;从遵义会议的力挽狂澜,到陕北窑洞的运筹帷幄;从天安门城楼的国旗飘扬,到改革开放的波澜壮阔。正是伟大的中国共产党,顺应时代潮流,一步步引领着中国革命走向胜利和辉煌,正是无数共产党员坚定的信仰,造就了现在这样一个伟大的国家。
赵一曼在面对日军的严刑拷打时,她选择坚守;杨靖宇在孤身对抗六百敌人时,他选择顽强;刘胡兰在躺向铡刀时,她坚贞不屈…… 信仰,照亮了他们的人生,也为前仆后继的继承者点亮了方向。
看今朝
“我们不是人民的上司,我们都是人民的勤务员,必须和群众同甘共苦共患难”这是优秀共产党员焦裕禄说过的话。看今朝,一个泱泱大国从落后到腾飞,从贫穷到富强,近百年的不懈努力和追赶,获得今天的世界地位,离不开每一位优秀共产党员锲而不舍的奋斗和信仰的坚守。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8%,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位;嫦娥三号上天揽月,蛟龙潜水下五洋捉鳖;首艘航母扬帆起航,东风返航导弹震撼出场;城乡居民保障更全面,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国家在一个年轻睿智政党的指挥之下以可见的速度向前发展着。
罗阳,生命的最后阵地,在辽宁舰;孙波,人生的终点,停在中亚的戈壁大漠;兰辉,最后一天,在北川防汛的路上……
信仰,使他们无畏生死,用燃烧生命迸发的光,照亮前行的路。
展未来
“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的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面向未来,面对挑战,全党同志一定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这是总书记在建党95周年时讲到的话。展未来,一个高速发展的国家将继续走向辉煌,共产党依旧是指引正确方向的灯塔,一个强有力的执政党和政府是国家的希望,未来的中国将从农业向工业化、城市化迈进;未来的中国将会形成更节俭、舒适的消费方式;未来的中国更注重民生建设,人民会更有创造力和活力;未来的中国,将是一个既充满活力又公平正义的现代经济、行政和政治体制的国家。
灯塔,为我们指引正确的方向;灯塔,在我们心中树立希望;灯塔,是我们信仰的图腾。与我们每个人同呼吸共命运的大船——中国,一直有党这座伟岸的灯塔在照亮前行的航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