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政府公布河南省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10年规划

时间:2019-05-13 17:00:3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河南省政府公布河南省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10年规划》,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河南省政府公布河南省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10年规划》。

第一篇:河南省政府公布河南省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10年规划

河南省政府公布河南省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10年规划

2009-11-25

历经1年多的调研、起草、审批,《河南省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规划》终获国务院常务会议批准。昨天,副省长刘满仓代表省政府,在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上,作了题为《关于国家粮食战略工程河南核心区建设情况》的报告。报告详细介绍了未来10年河南的“粮食大计”。□今报记者 王秋欣/文 沈翔/图

【目标】

2020年,年产量是1300亿斤

刘满仓在会上表示,我省粮食核心区总体的建设目标是:到2020年,在保护好全省1.022亿亩耕地基本农田的基础上,粮食生产核心区用地稳定在7500万亩,粮食生产能力达到1300亿斤,使我省粮食生产的支撑条件明显改善,抗御自然灾害能力进一步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农业综合效益显著提高,成为全国重要的粮食稳定增长的核心区、体制机制创新的试验区、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示范区。

详细划分来看,我省的计划是,到2010年,粮食生产能力达到1100亿斤;到2015年,粮食生产能力达到1200亿斤;到2020年,粮食生产能力达到1300亿斤。即以1000亿斤为基数,从现在到2020年的12年间,粮食生产能力要净增300亿斤。

【范围】

95个县被划入“重点区域”

既然是粮食核心区,那么这个“核心区”的地理位置在哪里呢?规划表明,我省在黄淮海平原、豫北豫西山前平原和南阳盆地三大区域,选择了基础条件好、现状水平高、增产潜力较大、集中连片的95个县(市、区)作为河南粮食核心区的主体范围。“之所以进一步细化到95个县,是有原因的。”刘满仓进一步解释说,一是为了统筹安排各项建设任务,突出粮食生产能力建设的重点区域;二是基于我省近年来粮食生产的现状,这95个县控制全省耕地面积的83.5%、基本农田面积的85%,其中的89个县是国家已经认定的粮食生产大县。

【投资】

规划总投资939.81亿元

“规划的总投资为939.81亿元。其中,申请国家投资676.63亿元,地方财政投入170.58亿元,银行贷款61.3亿元,项目单位和群众自筹31.3亿元。”刘满仓表示,这些投资主要用于实施七大建设任务:

一是加快水利设施建设,做到旱能浇、涝能排,增强粮食生产抗御水旱灾害能力;二是建设高标准农田,夯实粮食生产稳定增长基础;三是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增强粮食生产科技支撑能力;四是发展循环农业,提高粮食生产可持续发展能力;五是加强农村劳动力培训,提供粮食生产人力资源保障;六是加快市场体系建设,构建粮食生产现代物流平台;七是推进农业产业化,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格局。

【进程】

正积极筹措建设资金

为了加强对核心区建设规划组织工作的指挥协调,省委、省政府决定成立河南省推进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领导小组,由省委副书记陈全国任组长,副省长张大卫、刘满仓任副组长,省直有关单位主要负责人任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的组织、协调、指导和服务。“今年10月下旬,省政府负责同志召开会议专题研究了核心区建设的资金筹措问题。”刘满仓说,为了把规划确定的资金筹措问题落到实处,省政府责成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省金融办等部门,认真测算了国家现有投资渠道和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项目规划能够给予我省的资金支持额度,以及我省自身的资金筹措渠道和能力,初步测算了我省核心区建设的资金缺口,由省政府金融办牵头,正在进一步研究核心区建设资金筹措方案。

【计划】

明年开工建设一批项目

续建38处大型灌区

“抓好项目建设是规划实施的基础。”对此,刘满仓还公布了下阶段我省发展粮食核心区的部署:明年,我省将续建38处大型灌区及重点中型灌区节水改造,争取开工建设小浪底南岸灌区、沁河河口村水库主体工程、淮干出山店水库前期工程、赵口引黄灌区二期工程、蛟停湖滞洪区及汝河、北汝河、新运河、天然文岩渠治理等重点水利工程;继续加快中低产田改造、大型商品粮基地等项目建设;强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着力扶持龙头企业,优化农业经济结构,大力发展畜牧产业,积极推进花卉苗木和林果产业,做强农业,让农民增收。

加大农业保险覆盖范围

下一步,我省还将在黄淮海平原、豫北豫西山前平原和南阳盆地分别选择部分产粮大县先行试点,组建地方性政策农业保险机构,扩大政策性农业保险的种类和覆盖范围。加快发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和土地流转中介服务组织,推动农民把土地承包

经营权以市场交易价格出资入股、租赁、置换、转让;加大对农产品加工企业的财政扶持力度,支持省、市两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享受国家级龙头企业的优惠政策。全力争取国家资金支持

“核心区建设必须依靠国家的重视和支持。”刘满仓表示,在加快自身发展的基础上,下一步我省要千方百计争取国家和有关部委在政策、资金、项目、信息和人才上的支持。例如对粮食核心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实行有别于其他地区的投入政策,由国家和省两级承担起改善粮食生产条件的主要责任;争取设立国家粮食科技专项资金,形成稳定的粮食科技经费投入渠道和投入机制;争取国家有关部委与河南共建涉农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争取国家在河南设立信阳农村综合改革试验区和新乡统筹城乡发展试验区。

第二篇:关于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推荐)

关于我县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县人大常委会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情况调研组

县人大常委会:

根据省、市人大的统一部署和县人大常委会2011年工作要点安排,经县人大主任会议研究决定,5月23日,由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XXX、XXX带领县人大常委会调研组全体成员,在副县长XXX、县农业局主要负责同志及有关人员陪同下,先后深入到胡集、汲冢等乡镇粮食生产核心区,对农业技术推广、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良种推广和使用、农田高产开发等建设情况进行了实地察看,走访了部分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种粮群众。调研采取了听取情况汇报、走访察看、召开座谈会等方式进行。调研中,代表们对我县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工作所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同时指出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意见和建议。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工作中取得的主要成绩

1、强化农业技术推广,提高科技对粮食的贡献率。一是在县电视台、电台开辟“农业专家谈农业”栏目,让农民跟专家学种田。二是广泛开展技术培训和科技下乡活动,不

1断提高全县广大农民群众的科学种田水平和科技素质。今年以来,全县百名科技人员已累计下乡540次,召开培训会近百场,培训农民8万多人次,面对面进行技术指导8000多人次,印发科技资料16万份。三是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进程,提高粮食生产效率。四是实现了全县小麦统一供种,大力推广高产优质栽培技术,全县小麦均衡增产,品质提高。

2、强化农业基础建设,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一是大力实施农业综合开发。3年来,全县农业综合开发总投入4242万元,改造中低产田8.96万亩,新增灌溉面积8.05万亩。二是强力开展冬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重点抓好机井、桥涵、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和应急灌溉工程建设。3年来,全县累计投资2.62亿元,新打机井6808眼,新建桥涵3012座。积极实施土地整治项目,有效改善了项目区的生产条件和耕地质量,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奠定了坚实基础。三是人工影响天气能力显著增强。多次开展人工增雨作业,有效缓解了旱情,减轻了自然灾害对粮食生产的危害。

3、强化惠农政策落实,充分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全县抓住国家强农惠农的大好机遇,一丝不苟把国家各项政策落实好、贯彻好。认真落实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抗旱救灾资金等各项惠农政策,一分不少地及时拨付到农民手中。使农民看到种粮的好处和希望,种粮的热情空前高涨。

4、强化粮食产业化建设,提高粮食综合经济效益。我县通过一批国家级、省级、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如XXXXXXXXXXXXXX,土产品做出洋产业,拉长产业链条,提升农产品加工附加值,实现粮食生产加工效益最大化,走出了一条依农兴工、以农促工的成功模式。

二、不足之处

1、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制约粮食增产。目前全县163.7万亩耕地,旱涝保收田不足一半,有效灌溉面积仅占80%,农业生产基础条件仍较差,抵御自然灾害风险能力弱,靠天吃饭的状况没有根本解决,粮食单产年际有一定波动。

2、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滞后影响粮食增产。乡镇机构改革后,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出现了“线断、网破、人散”的局面,并且目前从事农业技术服务的公益性服务人员也显现出年龄老化、知识退化的问题。加之我县农民文化素质不高,科学种田能力低,使得科技新成果难以真正推广和应用,已明显成为制约粮食发展的障碍。

3、粮食比较效益低,抑制了农民种粮积极性。近几年,全县粮食生产一直保持稳步增长,但种粮比较效益并不高,远远比不上二三产业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大批青壮农民转移到城市务工,留在农村从事农业的主要是妇女、老人和小孩,管理技术粗放,增产效果不明显,给农业结构调整带来不利。

4、对粮食生产核心区的扶持力度有待提高。目前县财政财力有限,农业项目融资难,国家给予龙头加工企业扶持的项目少,资金少,不能满足农业产业化发展需要,制约着粮食生产核心区的发展。

三、几点建议

1、加强宣传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重视舆论宣传的作用,通过各种渠道宣传实施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的重大意义、建设任务及惠农措施,开展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给群众带来的实惠,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的良好氛围。

2、加强项目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加大项目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投入,夯实农业生产基础,提高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坚持机制创新切实解决好工程的养护,采取“谁所有、谁受益、谁管护”的原则,有效解决粮食核心产区建设工程的养护问题,充分发挥建设工程的经济效益。

3、大力开展农业科技推广,提高农民科技素质。建设一支高素质、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的农业科技推广队伍,及时将良种、新技术、新机具等科技新成果展示给农民,强化统一供种工作,使广大农民自觉使用优良品种,掌握新科技、新技术的使用。加大科技下乡力度,强化农民科技知识培训,电视台开科技专栏,加强农业科学知识普及,提高农民科技使用水平,使农民成为使用农业科技的主力军。

4、加大政府投入确保粮食生产持续稳定发展。粮食是特殊的农产品,确保粮食安全更大程度上依赖于政府的支持,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在粮食生产中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要增加投入,把对粮食生产的投入放在公共财政支持的优先位置。建立粮食生产奖励机制,对稳定粮食生产作出贡献的单位及个人给予奖励,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种粮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5、要建立支持粮食生产核心区发展的稳定投入机制。目前粮食生产核心区普遍财力有限,投入粮食生产的绝大部分资金来自向上争取项目,但项目争取具有不确定性,对粮食生产的促进作用有限。要建立稳定的投入机制和项目的带动,激励粮食生产核心区加快发展,形成哪个地方粮食生产贡献大、哪个地方粮食生产质量高,就向哪个地方多投入的稳定扶持和激励机制。

20年月日

第三篇:河南省粮食核心区建设的问题与对策

河南省粮食核心区建设的问题与对策

生秀东 赵起成

河南是全国第一粮食生产大省,是全国最重要的粮食主产区,用占全国1/16的耕地生产出占全国1/10的粮食,为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重大贡献。2009年河南省被确定为国家粮食战略工程核心区,明确要求到2020年实现粮食增产130亿公斤,使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达到650亿公斤的总体目标,粮食生产核心区的布局是全省范围,覆盖全省93个县。但是,应该看到,粮食生产的基础还很脆弱,由于粮食生产受到资源和环境的双重制约,继续高产增产难度越来越大。况且,粮食生产比较效益不升反降,粮食核心区农民收入增长缓慢,提高粮食产量和促进粮农增收已经成为一对矛盾,国家的粮食安全目标与农民的增收目标存在深层次的冲突。在此新形势下,如何充分发挥河南粮食生产大省优势,进一步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建立稳定的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一、粮食主产区粮食增产的制约因素

从生产函数角度看影响河南核心区粮食增产潜力的因素,有资源短缺制约产量提高的问题,也有经营组织方式落后导致生产效率低下的问题,其中,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是一个严重问题,主要原因是粮食生产比较效益低。

(一)农业基础设施落后,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严重下降

河南省统计局对17个省辖市48个县(市、区)144个行政村的农田水利设施的调查表明,由于多种因素的制约,全省农田水利设施在建设和管理当中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一是水利设施年久失修,老化严重。被调查的144个村中四成以上的机电井为上世纪80年代以前所建,70%以上的坑塘、堰坝及小型水库则为70年代以前所建,经过几十年的运行,由于疏于管护,年久失修,毁坏严重。二是部分工程标准低、质量差、利用率低。三是重建轻管,毁坏严重。特别是一些小型水利工程长期处于无管理机构、无管理人员、无管理经费的“三无”状态,导致部分设施毁坏严重。被调查的现有农田水利设施当中无专人管护的占47.4%。四是重大轻小,投入不足。

而且耕地地力普遍出现下降趋势。近20年来,由于农家肥投入数量锐减,单位面积产量大幅上升,土壤肥力消耗过大;大型拖拉机保有量下降,现有大型农机具利用率不高,能够实现深翻的耕地极少,致使耕地土壤犁底层上移,耕作层变浅,土壤容重增加,降低了土壤保水保肥的性能和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二)农地经营规模小,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下降,限制了粮食生产发展

河南省人均耕地1.05亩,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80%、不及世界平均水平的20%,而人均产出更不及世界平均水平的1/70,农业劳动生产率低下,直接造成农业生产成本偏高,而且农户超小型的经营规模,限制了先进技术的采用,尤其对“规模性技术”的采用会产生严重阻碍,规模生产效益低制约着粮食生产能力的提高。但由于缺乏有效的土地流转机制,使得农地不能向专业农户集中。

农业从业人员素质下降。调查资料显示,2009年,平均每百个农村劳动力中,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数量所占比重:河南为17.1%,山东、浙江分别为22.7%和20.2%,初中及以下劳动力数量所占比重则均高于这两个省。劳动力文化程度高低与农民收入水平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而且近年来,随着劳务经济的发展,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农业从业人员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主要由老年农民、妇女等农村辅助劳力支撑着农业生产,他们知识贫乏,观念陈旧,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弱,导致科技推广没有对象,农业科技含量低,发展粮食规模生产也缺乏劳力、物力、技术力量的支持,导致粮食生产的活力不足。

(三)粮食生产比较效益低,农民靠种粮增收困难

近年来,随着国家种粮补贴的不断加大,种粮的效益逐渐提高,但与种植经济作物、发展畜牧业等相比仍有很大差距。据调查种植一亩粮食的成本(包括物质费用、生产服务支出、人工成本)为839元,亩均收益(净利润)308元。而种植蔬菜亩均收益可达2900元,从事畜牧业生产如养猪正常情况下一个劳动力一年出栏生猪20头,收益可达2000元;外出务工的收益更高,一个劳动力平均打工时间8个月,平均工资1200元除去各种必要的费用支出月纯收入可达600元,一年纯收入可达4800元以上。另据汝南县调查,粮食生产与经济作物相比,粮食与棉花效益比为1∶5,与蔬菜效益比为1∶4。从调查的情况看,种植粮食的效益是最低的。

近十年来,农资价格平均上涨幅度大大超过粮食价格的平均涨幅,不但抵消了惠农惠粮的政策效应,也进一步压缩了粮农的增收空间。

(四)农户经营分散,组织化程度低

从调查的情况看,大多数仍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加入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农户比例很小,形不成规模效益。即使在为数不多的合作社中,组织规模小,经济实力弱,带动能力有限,既不利于农户从事专业化商品生产,也不利于农户对新技术的采用。

农业产业化经营仍有差距。农业产业化与先进省份如山东省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企业规模小,产业链条短,导致农业综合效益低下,没有充分利用河南粮食生产大省的资源优势,不利于增加农民收入和农业自我发展的能力。粮食加工业的发展具有引导粮食生产和开拓市场的双重作用,是促进粮食流通和增强市场竞争力的关键环节。因此,粮食生产的现代化需要有发达的粮食加工工业的支持。

二、建立健全粮食产量增长、农民收入增长的长效机制

(一)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科技创新,突破农业资源短缺的约束。

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集中建成一批大中型水利骨干工程,形成较为完善的防洪体系,继续实施大型灌区和重点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及小型水利水保工程建设,构建较为完善的灌排体系。加快水源工程建设,建设一批规模合理、标准适度的抗旱应急水源工程,建立应对特大干旱的水源储备制度,增强农业防灾减灾能力。增加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补助专项资金,创新投资机制,采取以奖代补等形式,鼓励和支持农民广泛开展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小流域综合治理等项目建设。

加快基本农田建设,搞好规划、统筹安排、连片推进,重点实施高产稳产田巩固提升、中低产田改造、土地整治三大工程。继续免费提供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服务,鼓励农民开展土壤改良,不断提高土壤肥力,大幅度增加高产稳产农田比重。

加大农业科研和推广的投资力度。科技投入的重点领域是:小麦玉米新品种培育、高效栽培、农业节水、农业机械化等领域的科技创新。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必须建立农业公共品的政府投入制度,确定政府在农业公共品供给上的主导地位,为现代农业提供投入保障。具有农业公共品属性的项目有:农业教育、科研和科技推广体系、乡村交通、电力、通信和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农产品市场等各类信息的收集、加工和传播等等。

(二)加快土地流转,培育种粮大户

在进一步明晰和稳定农村土地产权关系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各种流转方式,允许和鼓励农民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使土地向种粮大户转移。当前尤其需要建立健全土地流转市场,探索建立农村土地交易所,规范土地流转制度,保障土地转让双方的权益,为流转双方提供信息沟通、价格评估等服务。还要适时出台土地规模经营的激励措施,对从事土地规模经营的农户进行补贴,加快促进土地流转和农业规模经营的发展。

要切实加大投入和扶持力度,组织实施“新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升广大农民的科技文化水平。要积极探索建立政府扶持、面向市场、多元办学的教育培训机制,普遍开展农业生产技能培训,力争培养出一批种植专业大户、科技示范大户,为粮食生产提供智力支持。

(三)加大补贴力度,提高粮食生产比较效益

国家应进一步加大对主产区粮食生产的支持力度,逐步增加对主产区种粮农民的直接补贴力度。进一步扩大惠农政策的补贴范围,实现对粮食生产成本的“全覆盖”。加大农资综合补贴力度,根据农资价格上涨幅度和农作物实际播种面积,及时增加补贴,进一步提高良种补贴标准,扩大农机具购置补贴范围,也要降低机耕、机收、灌溉费,通过降低成本,扩大赢利空间。完善农业补贴制度,逐步加大对种粮大户支持力度,新增农业补贴向种粮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倾斜。建立健全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增加一般性转移支付和奖励补助等资金,认真执行国家稳步提高重要粮食品种最低收购价政策,确保产粮大县得到合理补偿,确保粮农得到合理收益。

(四)健全农业组织体系,实施龙头带动,提升粮食产业的经营水平

当前要加快推广龙头企业主导、中小企业集群发展、合作组织和种养大户联动发展等农业经营组织模式,提高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要立足于发挥粮食主产区丰富的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粮食加工业,延长粮食产业链,将粮食产业做大做强,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进一步落实扶持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各项政策,扶持壮大龙头企业,建立各级各类食品加工集聚区和食品产业孵化园,吸引中小食品企业入驻。完善产业链条,形成发展合力。积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要出台与合作社法相配套的支持政策和促进政策,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对农户的带动能力。要结合当地的优势发展合作社,结合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发展合作社,结合“公司+农户”发展合作社。在合作社发展到一定阶段,应当适时发展合作社联盟或联合社。

第四篇: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批转河南省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规划(2006-2010年)

【发布单位】河南省

【发布文号】豫政 〔2007〕48号 【发布日期】2007-07-10 【生效日期】2007-07-10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河南省

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批转河南省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规划(2006-2010年)的通知

(豫政 〔2007〕48号)

各省辖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有关部门:

省政府同意省发展改革委编制的《河南省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规划(2006-2010年)》,现批转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河南省人民政府

二○○七年七月十日

河南省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规划(2006―2010年)

(省发展改革委二○○七年六月二十日)

为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城镇化进程,建立比较完善的农产品流通体系,进一步降低农产品流通成本,提高流通效率,扩大流通规模,保障农产品流通安全,更好地服务“三农”,促进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快速升级,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中发〔2005〕1号)、《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实施意见》(豫发〔2005〕1号)精神,特制定本规划。

一、我省农产品批发市场发展现状

农产品批发市场是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产品流通的重要途径,在促进农业生产的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农产品大市场、大流通格局的形成,引导农民面向市场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实现增产增收和保障城乡居民的“菜篮子”供应、促进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我省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得到了较快发展,农产品流通设施条件不断改善,农产品批发市场功能不断提升,市场辐射能力不断增强,以郑州粮食批发市场、华中棉花交易市场、郑州商品交易所、商丘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郑州毛庄农产品批发市场为代表的大型批发交易市场知名全国,初步形成了有形市场和无形市场、期货市场和现货市场、产地市场和销地市场、综合市场和专业市场相结合的多层次发展格局。多年来,农产品批发市场承担着全省70%以上的农产品流通任务,发挥着农产品流通主渠道的作用。据不完全统计,全省年交易额亿元以上的农产品批发市场87个,年总交易额482.74亿元;其中产地型市场29个、占33.3%,销地型市场15个、占17.2%,集散型市场43个、占49.4%;年交易额10亿元以上的市场11个,占12.6%。

与农产品批发市场相关联的城乡农贸市场逐步规范,物流配送和连锁超市发展迅速,农产品流通组织和农民经纪人队伍发育较快,农产品流通主体多元化的格局正在形成。一批优质特色农产品生产和加工基地建设初见成效,农业产业化经营向纵深推进,产销连接更趋紧密,市场带动作用越来越强。

但总体上讲,我省农产品市场体系的发育仍处在初级阶段,在农产品批发市场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不少问题。一是市场建设缺乏统一规划,市场结构和布局不够合理,市场发育不平衡。二是市场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资金投入不足,市场功能不完善,制度不健全,管理有待进一步规范,交易环境和效益还不理想。三是市场总体规模偏小,经营和交易方式落后,组织化程度较低,辐射能力弱。四是市场建设现代化装备水平低,农产品流通效率不高。这些问题与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不相适应。

河南是一个农业大省,农产品资源丰富,粮食产量居全国第一,棉花、油料、蔬菜、食用菌、肉类、禽蛋等农产品产量均居全国前列,随着农业生产的规模化、专业化、产业化发展和人们膳食结构的调整升级,农产品商品率和跨省流通量迅速增长;我省地理位置优越,承东启西,连南贯北,交通优势明显,是全国重要的交通、通信枢纽和商品集散地,这为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良好条件。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下,我们必须紧紧抓住各种有利时机,乘势而上,发挥优势,加快推进全省农产品批发市场体系建设。

二、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的总体思路和目标

(一)总体思路

全省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以服务“三农”和满足城乡居民消费为宗旨,以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扩大流通规模和保障流通安全为核心,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充分发挥我省区位、交通和农产品资源优势,通过改革创新,加快调整优化市场布局,完善商品集散、价格形成、信息传输等市场功能,提升市场档次,逐步实现农产品批发市场的规范化和现代化,使农产品批发市场成为促进第三产业快速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二)指导原则――改造提升为主原则。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以对现有市场进行扩建和升级改造为主,新建市场为辅,最大限度地提高现有设施利用率。

――高起点建设原则。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按照设施和功能完善、设备和技术先进、布局和结构合理的基本要求进行,结合《中国郑州现代物流中心发展规划纲要》的物流结点布局,统筹规划,共享资源,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

――分类指导原则。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在大中城市和交通枢纽地区主要建设具有集散功能的大型综合批发市场,在城镇和主产地主要建设具有较强带动作用的专业批发市场。

――市场化运作原则。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要强化市场主体地位,鼓励各种所有制企业和多种资本投资建场,政府对重点市场的公益性基础设施给予适当扶持。

(三)发展目标

“十一五”期间,按照《农产品批发市场管理技术规范(GB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五篇:河南省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

河南省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

【颁布单位】 河南省人大常委会 【颁布日期】 19960520 【实施日期】 19961001 1996年5月20日河南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 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通过 1996年10月1日起施行

【章名】 目 录

第一章 总 则

第二章 村镇规划的制定 第三章 村镇规划的实施

第四章 设计、施工管理

第五章 房屋、公共设施和环境卫生管理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七章 附 则

【章名】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改善村庄和集镇生产、生活环境,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根据国务院《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及国家有关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制定和实施村庄和集镇(以下简称村镇)规划,以及在村镇规划区内进行建设活动,必须遵守国务院《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和本条例。国家征用集体所有的土地进行的建设除外。

城市规划区内村镇的规划和实施,国家《城市规划法》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第三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的村镇规划建设管理工作,对本条例的实施进行监督检查。

乡级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的村镇规划建设管理工作,其具体工作由乡级村镇建设管理机构负责。

第四条 村镇规划建设,应当以现有村镇为基础,坚持合理布局、节约用地的原则,全面规划,正确引导,依靠群众,自力更生,因地制宜,量力而行,逐步建设,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统一。

第五条 鼓励村镇规划建设管理的科学研究,支持在村镇建设中推广先进技术,采用新工艺、新材料、新结构。

【章名】 第二章 村镇规划的制定

第六条 村镇建设必须编制村镇规划。

乡级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集镇规划的编制;组织各村民委员会编制村庄建设规划。第七条 村镇规划的编制,应当以县域规划和县域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依据,并与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江河流域规划等专业规划相协调,符合国家和省有关村镇规划的技术标准。

村镇规划的编制应遵循下列原则:

(一)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结合当地自然环境、资源条件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和现状,统筹兼顾,综合部署村镇的各项建设;

(二)处理好近期建设与远景发展、改造与新建的关系,使村镇建设的规模、速度、标准,同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相适应;

围内需要使用集体所有的土地建住宅的,经村民委员会同意,按照规定的程序报县级人民政府批准。第十五条 村镇新建、扩建各类企业,建设单位或个人须持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的项目建议书或者其他批准文件,向县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申请选址定点,经审查同意核发选址意见书后,方可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申请用地。

第十六条 乡(镇)村公共设施、公益事业建设,必须经乡级人民政府审核,县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同意并核发选址意见书后,建设单位方可向县级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申请用地。

第十七条 按照本条例第十五条、第十六条规定申请村镇建设工程选址的,按照审批权限,县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自接到申请之日起三十日内核发选址意见书。

【章名】 第四章 设计、施工管理

第十八条 兴建乡(镇)村企业、乡(镇)村公共设施、公益事业和二层及二层以上楼房住宅等建筑工程,必须由取得相应设计资质证书的单位进行设计,或者选用通用设计、标准设计。建设单位或个人要求使用标准设计、通用设计的,县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乡级人民政府可以提供通用设计和标准设计图纸。

第十九条 承担村镇建筑工程施工任务的单位,必须具有县级以上建设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施工资质等级证书,承担与其资质等级相应的施工任务。异地施工的,须到建设项目所在地的县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办理登记手续。

从事村镇建筑施工的个体工匠,必须到乡级人民政府村镇建设管理机构登记,方可承担建筑施工任务。

严禁无证或超越规定范围承担建筑设计、施工任务。第二十条 施工单位和个体工匠应当确保施工质量,严格按照批准的规划、设计图纸和有关技术规范、标准施工,禁止使用不符合工程质量要求的建筑材料和建筑构件。施工质量不合格的,施工单位和个体工匠应无偿修理或返工;造成损失的,应依法赔偿。

第二十一条 在村镇从事建筑构件生产经营的单位和个人,必须持有县级以上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核发的资质证书。严禁出售不合格的建筑构件。

第二十二条 村镇内的各项建设工程开工前,必须按照下列规定办理开工建设手续:

(一)乡(镇)村企业、乡(镇)村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等建设工程,建设单位和个人必须持有关证件和相应的建筑设计图,向县级以上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开工申请,经审查批准,领取建筑许可证,并经验线后方可开工。

(二)住宅建设,建设单位或个人持有关证件向乡级人民政府提出申请,经审查同意,核发批准证件;对边远村庄和村民居住分散的村庄,乡级人民政府可以委托村民委员会办理住宅建设开工的审批手续。住宅建设,经村民委员会验线后方可开工。对符合开工建设条件的,按照审批权限,审批机关应自接到建设申请之日起十五日内核发证件,并及时验线。

第二十三条 经批准建设的单位和个人,必须按照审定的建设位置、用地面积、建筑设计图和环境设计要求等进行建设,不得随意变更;确需变更的,须报原审批机关批准。自领取建筑许可证件之日起一年内未开工建设又未申请延期的,建筑许可证件自行失效。

县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乡级人民政府村镇建设管理机构应当加强村镇建设工程施工质量的监督检查。

乡(镇)村企业、乡(镇)村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等建设工程竣工后,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组织检查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交付使用。

【章名】 第五章 房屋、公共设施和环境卫生管理

第二十四条 县级以上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村镇的房屋产权、产籍实行统一管理,依法保护房屋所有人的合法权益。第二十五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根据财力,每年安排一定资金用于扶持革命老区、贫困地区和重点村镇公共设施建设。集镇规划确定的公共设施建设项目,应当列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并组

以及铁路、邮电、通信、输变电、输油(气)管道、交通运输等设施的;造成村镇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的,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八条 违反本条例,阻碍村镇建设管理人员依法执行公务或阻挠依法批准的建设工程施工,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有关规定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九条 村镇建设管理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由其所在单位或其上级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条 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自接到处罚决定通知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作出处罚决定的上一级行政机关申请复议;对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自接到复议决定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当事人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当事人逾期不申请复议,也不向人民法院起诉,又不履行处罚决定的,作出处罚决定的机关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章名】 第七章 附 则

第四十一条 未设镇建制的国有农场、林场等场部及其基层居民点的规划建设管理,分别由其主管部门负责,参照本条例执行。建制镇规划建设管理依照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有关法律、法规执行。第四十二条 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乡级人民政府在办理村镇建设证照时,只准收取工本费,工本费标准由省物价部门核定。

第四十三条 本条例自1996年10月1日起施行。本省过去有关规定,凡与本条例不一致的,均按本条例规定执行。

下载河南省政府公布河南省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10年规划word格式文档
下载河南省政府公布河南省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10年规划.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河南省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

    河南省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2005年) 河南省人大常委会河南省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 (1996年5月20日河南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通过 根据2005年1......

    河南省信阳市2010-2015新农村建设规划

    河南省信阳市2010-2015年新农村建设规划 新农村建设是时代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当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难点在农村,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

    河南省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

    河南省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收藏此页】 【打印】 【关闭】 来源:河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日期:2007/09/17 阅读:5978(1996年5月20日河南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

    关于规划建设休闲体验农业旅游文化核心区的一些设想

    关于规划建设休闲体验农业旅游文化核心区的一些设想 关于规划建设周口—淮阳 休闲体验农业旅游文化核心区的一些设想按:2012年5月22日,河南日报发表了中共周口市委书记徐光《......

    关于国家粮食战略工程河南核心区建设情况的报告(样例5)

    关于国家粮食战略工程河南核心区建设情况的报告 ——2009年11月23日在河南省第十一届省人民代表大会 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上 河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刘满仓 主任、各位副主......

    建设部、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央委员会关于公布建设系统2004-2005年

    【发布单位】建设部、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央委员会 【发布文号】建精[2006]72号 【发布日期】2006-04-07 【生效日期】2006-04-07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

    河南省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修正)

    河南省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修正) (1996年5月20日河南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通过 根据2005年1月14日河南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关于修改......

    河南省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2005修订版

    河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河南省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的决定 附:修正本 来源:河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36号作者:河南省人大常委会日期: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