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发展核电的认识和意义

时间:2019-05-13 17:03:0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对发展核电的认识和意义》,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对发展核电的认识和意义》。

第一篇:对发展核电的认识和意义

对发展核电的认识和意义

提起核能,人们的第一反应恐怕是战栗和神秘的恐惧,1945年,广岛和长崎爆炸的两颗原子弹的威力让人们铭记在心,以及前苏联的切尔诺贝利核事故造成的灾难带来的损失和影响难以估计,再加上前些时间的福岛核事故更是为人们的心灵上能上了一层阴影。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灾难带来的教训是惨痛,正是这一次次的教训让我们在发展核能的时候要慎重的考虑全面些,从教训中受到启发,避免让悲剧重新发生。正如航空航天业的发展一样,历数航天中的事故以及带来的损失,绝非是一个小数目,在刚起步的时候每一次事故都会让人们对航空的意义产生质疑,发展受到影响,但是人们从事故中发现不足,提出改进的方法,一次次实践才有的现在航空业给人们带来的便捷和安全。试想倘若早期的航空发展因为一两次的事故而停滞不前甚至夭折,决不会有今天的“波音”,“空客”,人们翱翔的梦想会只是梦想。

虽然核能的提出,发展到现在有一段时间,相对于历史的长河还只是刚刚起步阶段,失误不可避免,但是我们不能因噎废食而放弃核能的发展。

在煤和石油等化石燃料日益枯竭的今天,化石燃料带来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的今天,寻找新型能源的要求势在必行,迫在眉睫。历数现阶段有潜力的新能源:风能,太阳能,核能,地热,潮汐能,水能等。

风能的不稳定是其发展的最大的瓶颈,而且风能丰富的地区人烟稀少,风能发电上网和传输是个在短时间内不容易解决的问题。

太阳能的分散性使得在 利用太阳能时,想要得到一定的转换功率,往往需要面积相当大的一套收集和转换设备,造价较高,并且现在多数用太阳能电池板,废旧电池的处理也是个问题;太阳能的不稳定性:由于受到昼夜、季节、地理纬度和海拔高度等自然条件的限制以及晴、阴、云、雨等随机因素的影响,所以,到达某一地面的太阳辐照度既是间断的又是极不稳定的。

潮汐能潮汐存在半月变化,装机的年利用小时数低,潮汐电站建在港湾海口,通常水深坝长,施工、地基处理及防淤等问题较困难发电只能作为辅助,难以独当一面,成为主流。

水能总的可以利用的总量有限,并且建造水电站对环境的影响很大,特别是对水生生物,可能会带来灭顶之灾。核能是唯一可以全面代替化石燃料发电的能源。

核电站优点:

1.核能发电不像化石燃料发电那样排放巨量的污染物质到大气中,因此核能发电不会造成空气污染。

2.核能发电不会产生加重地球温室效应的二氧化碳。

3.核能发电所使用的铀燃料,在地球上的储量丰富。

4.核燃料能量密度比起化石燃料高上几百万倍,故核能电厂所使用的燃料体积小,运输与储存都很方便,一座1000百万瓦的核能电厂一年只需30公吨的铀燃料,一航次的飞机就可以完成运送。

5.核能发电的成本中,燃料费用所占的比例较低,核能发电的成本较不易受到国际经济情势影响,故发电成本较其他发电方法为稳定。

核电站缺点:

1.核能电厂会产生高低阶放射性废料,或者是使用过之核燃料,虽然所占体积不大,但因具有放射线,故必须慎重处理,且需面对相当大的政治困扰。

2.核能发电厂热效率较低,因而比一般化石燃料电厂排放更多废热到环境裏,故核能电厂的热污染较严重。

3.核能电厂投资成本太大,电力公司的财务风险较高。

4.核能电厂较不适宜做尖峰、离峰之随载运转。

6.核电厂的反应器内有大量的放射性物质,如果在事故中释放到外界环境,会对生态及民众造成伤害。

发展核电是我国满足电力需求、优化能源结构、保障能源安全,促进经济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发展核电是减少环境污染,实现经济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

综合考虑核能的优缺点,我们要对核能有正确的认识,发展核能的步伐不应以此而停止,适当的大力发展,让核能造福人类。

第二篇:发展核电对经济发展的意义

发展核电对经济发展的意义

导读:“在确保安全的基础上高效发展核电”,是当前我国能源建设和核工业发展的一项重要政策。发展核电对保障能源供应与安全,保护环境,实现电力工业结构优化和可持续发展,提升我国综合经济实力、工业技术水平和国际地位,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确保安全的基础上高效发展核电”,是当前我国能源建设和核工业发展的一项重要政策。发展核电对保障能源供应与安全,保护环境,实现电力工业结构优化和可持续发展,提升我国综合经济实力、工业技术水平和国际地位,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其意义有以下几点:

一、拉动经济增长作用明显

核电建设投资大、建设时间长、技术含量高、涉及产业多,对国民经济建设具有较强的拉动作用。

2011年我国核电总发电量达874亿千瓦时,占全国总发电量的1.9%,核电生产运营产出(销售收入)约为375亿元,拉动的总产出约为832亿元,GDP约为442亿元。假设到2020年核电在运装机达到6500万千瓦,在建3500万千瓦,2020年我国核电生产运营产出约为1994亿元,拉动的总产出为4423亿元,GDP约为2351亿元。

截至2011年底,我国大陆在建核电机组26台,总装机容量2924万千瓦,在建规模世界第一。根据目前我国核电发展态势,按照建设一座200万千瓦的核电站需要294亿元投资计算(以岭澳二期为参考电站,2台100万千瓦建成价位285亿元,1/3的首炉料为9亿元,共294亿元),并假设到2020年3500万千瓦在建核电站共完成一半的投资,则平均每年需要投资建设615万千瓦,投资额为906亿元,拉动总产出增长2754亿元,GDP增长934亿元,可以使经济增速提高超过0.3个百分点。

核电发展对地方经济发展可以带来乘方效应。一座装机规模500万千瓦核电厂,总投资可达650亿元。按7800小时计算,规划装机投产后,年发电约390亿度,售电收入近200亿元,核电厂建设期每年可增加5000万左右的建安税,全部建成后每年可直接纳税30亿元。此外,核电项目还能吸引众多投资者抢摊地方房地产等市场,带动建筑行业发展,改善当地交通条件,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提高城市知名度,增加旅游收入,提升城市消费水平;核电站运行管理正式员工约3000人,站内聘用司机、保安、保洁、后勤人员约9000人(按1:3计算),厂区周围与核电站配套从业人员不下10000人;带动投资配套抽水蓄能电站等核电配套工业体系发展。

在当前背景下,在确保安全的基础上,稳步推进核电建设,每年将创造出数千亿元的国内生产总值,对于实现保持国家及地方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目标作用显著。

二、拉动工业体系转型升级

核电工业是现代高科技密集型的国家战略性产业,其发展不但实现了自主创新能力大幅提升,扩大了我国在核燃料循环、核电装备、核技术应用等高新技术领域的产业规模,同时有效带动了我国高技术产业(涉及材料、机电、电子、仪表、冶金、化工、建筑)整体发展,而且先进的核科学技术可实现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

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测算,如果按照目前我国核电发展态势,每年投资额870亿元,拉动重要相关行业的产出增长为:建筑业约272亿元,通用、专用设备制造业208亿元,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181亿元,综合技术服务业163亿元,农业154亿元,化学工业154亿元,金融保险业154亿元,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127亿元,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108亿元。

近年来,我国在核燃料科研生产领域取得重要成就,保持了完整的核燃料工业体系:计划完成的国内铀矿地质钻探工作量指标大幅提高,矿床勘查成果显著,海外铀资源开发加快推进;多个铀转化、纯化、浓缩工程项目开工建设,核燃料产能的提升确保燃料供给安全;已基本掌握后处理动力堆乏燃料后处理的自主设计、建造、运行能力。

目前,三代核电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步伐加快;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温气冷堆示范工程具备开工条件;自主化先进压水堆核电机组(ACP1000、ACPR1000等)设计取得重要进展;中国实验快堆实现了自主研究、自主设计、自主建造、自主运行和自主管理。此外,在快堆、先进研究堆、核军工、核技术应用、受控核聚变等领域的不断拓展,具备较高的科技研发实力。

依托核电项目,核电装备制造国产化、自主化不断推进,对于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培育和提升自主创新能力,转变工业发展方式具有重大意义。

“十一五”期间,通过将核电设备制造和关键技术纳入国家重大装备国产化规划,核电装备制造业加大技术改造升级和投入力度,在核电关键设备的制造方面取得突破,在建二代改进型机组平均国产化率68%。而且国内已具备较强的关键设备生产能力,核电设备成套供应能力得到了较快提升,初步形成了年供8套左右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主要设备能力。预计通过完善自身的制造装备能力,积累制造工艺经验,加强技术攻关,“十二五”末期我国能够形成稳定的三代核电设备成套供应能力,设备自主化目标基本可以实现。

此外,核电涉及工业领域的技术发展基本代表了冶金、材料、机械、电子仪器等众多行业最复杂、最前沿技术,对开发设计、冶炼、铸造、热处理、精密制造等生产工艺有极高要求,由此带动了这些行业的技术升级。

三、强大国防保持核威慑力

发展核电是保持和提高我国核工业实力,稳定和壮大核科学技术人才队伍的重要依托,也是建设我国强大国防、进一步提升核大国地位、和平建设现代化强国的重要途径,是推进现代化建设、走强国之路、提升综合国力的重要战略举措。

核科学技术具有典型的军民两用特性。核动力既是民用能源开发利用的重要组成部分,又可用于军用核动力舰船;核燃料循环技术既可为民用反应堆提供燃料,又可为核武器提供装料。先进的核动力、核燃料、核安全与辐射防护技术、核监测和控制,以及高端装备制造、特种材料等技术均可用于军用核动力舰船、空间飞行器核电源、核战略战术武器装备的研制和生产。核电产业是国家核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核电厂的设计、制造、建设和运营关键技术往往比军用堆难度更大,要求更高。通过大力发展核电产业,可以促进核技术的大力提升,充实和提高国防安全保障能力。

目前,发展民用核电依然是世界核大国保持核威慑能力的重要考虑因素。自上世纪50年代美国、前苏联等大国除了在积极发展舰船核动力、空间激光武器核电源、军用车载移动式核电源、鱼雷及火箭核动力推进装置等新概念军用核动力的同时,大力发展民用核电作为保持核威慑的重要手段。眼下,俄罗斯依然制定了较大规模的核电建设规划。奥巴马政府上台之后美国的核电政策也更加明朗、积极。

四、“走出去”提升国际竞争力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加强现代能源产业建设”的要求,“在确保安全的基础上高效发展核电”,要求积极转变发展方式,实现我国核电事业又好又快安全发展,加快科技进步和创新,打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电品牌,尽快形成后来居上的强劲竞争力,走出国门,在世界核电技术制高点和市场占据一席之地,实现由核电大国向核电强国的转变。

首先,核电技术和产品的输出对提升我国在世界经济市场中的竞争力将发挥独特作用。通过帮助希望发展核电的国家建立必要的基础结构提供支持,包括建立法律和监管框架、开展培训、帮助其培养本国的核能人才、帮助其了解各种核技术、促进和支持新核电站融资等方式,或将核电项目出口作为经济援助一种重要方式,满足这些国家的能源和经济发展需求,获取所在国民众的认可和政府的信任,提升我国在这些国家的影响力和加强利益交融的合作纽带。

其次,通过海外核电市场开拓,可以在更广阔的空间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资源优化配置。凭借高端、密集的核电技术、产品及服务,真正进入世界产业格局中的高附加值环节,提升我国在国际产业分工中角色地位,分享更多的经济全球化的利益。

第三、核电项目耗资巨大,开发海外核电市场将大幅带动我国对外直接投资、融资和出口,而投资、出口是我国经济增长的两大重要引擎。同时,核电“走出去”项目作为大型对外投资项目,将进一步平衡我国国际资本盈余。

最后,核电出口有利于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跨国企业,并提升中国核电产业链条的技术水平。我国有实力的核电相关企业可以利用跨国公司产业结构调整的机会,以自己的相对优势,开发自主品牌,参与海外核电市场开发与项目建设,在竞争与合作的过程中学习提高自身在研发、设计、制造、建设等各环节的技术能力与水平。

综上所述,发展核电对保障能源供应与安全,保护环境,实现电力工业结构优化和可持续发展,提升我国综合经济实力、工业技术水平和国际地位,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三篇:核电发展对钢铁材料技术的需求

核电发展对钢铁材料技术的需求

目前,世界上运行的绝大部分商用反应堆属于二代或二代改进型的压水堆。三代压水堆刚刚开始进入商用市场,还没有展开。四代压水堆的概念正在形成和逐步定型阶段。而核聚变堆正处于实验堆型设计和建造阶段。从我国目前冶金和机械行业的实际看,为实现我国核电机组用关键设备的国产化,以下问题需要关注和逐步解决。

压力容器(包括蒸发器等)用钢及其特大锻件稳定化生产。压力容器是核电厂最重要的设备,在核电厂整个寿期内不可更换。目前508-3钢已成为通用选择。我国试制和生产508-3钢也已有多年的历史,基本具备满足我国核电厂建设需求的条件。但是,应清醒地认识到我国并没有完全摸清该钢不同吨位大锻件的最佳化学成分配比、冶金质量精细控制技术、最佳热加工工艺和最佳的热处理工艺,这些严重制约着508-3钢特大锻件的稳定化生产。另外,随着构件设计尺寸的加大,应注意到508-3钢的淬透性极限问题,否则是无法保证压力容器性能的均匀性和稳定性。虽然具有更好淬透性的压力容器用钢正在开发之中,但要积累足够的辐照后的数据需要时间。

蒸汽发生器用耐蚀合金Inconel690管。近年来的核电厂运行实践证明,相对而言,Inconel690因其具有较好的抗应力腐蚀性能是目前最适用压水堆核电机组蒸汽发生器的传热管材料。我国目前不能进行这种钢管的工业规模生产,核电厂建设全部依靠进口。2007年6月28日宝钢股份公司和江苏宜兴银环精密钢管厂合资在江苏宜兴成立了宝银特种钢管有限责任公司,我国在生产装备上将具备生产核用高质量Inconel690管的能力。但这只是迈出了核用高质量Inconel690管国产化的关键一步,我国仍然需要组织各方科研力量,结合生产实际情况,解决现场制造中的诸多难题以及服役环境下可能出现的问题。

300系列奥氏体不锈钢。核电厂反应堆一般多选用奥氏体不锈钢。奥氏体不锈钢在水堆中的应用主要包括:堆芯结构件、堆内元件、压力容器内壁堆焊层、一二回路冷却循环系统、汽轮机部件等。从不锈钢生产线装备水平而言,我国太原钢铁公司和宝钢股份不锈钢分公司目前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从不锈钢的冶金技术水平而言,我国亦处于世界先进水平。但是,核用不锈钢的生产是个系统工程,从冶金企业出厂时品质优良并不意味着制成反应堆构件后的品质仍然优良。我国引进的AP1000主管道设计采用整体锻造316LN异形弯管,不锈钢锭重量达到90t左右,存在巨大技术挑战。作为世界上第一个AP1000核电站建设的总承包商,美国西屋公司目前正在世界范围内组织316LN主管道技术攻关。在工程应用中,奥氏体不锈钢构件易出现应力腐蚀、晶间腐蚀和疲劳腐蚀问题,这些问题与冶金、制造和使用都有关系,这些问题必须得到关注、控制和解决。

焊接材料与技术。焊接材料与技术是核电厂建造最重要的技术之一,没有合理、完善和可行的焊接材料与工艺技术就无法完成核电厂的建造,在工程实践中出现的很多问题都直接或间接地与焊接有关。目前我国在核电厂焊接材料研发和工艺技术方面与国外相比存在着差距,需要组织力量攻关解决,其中包括自动化焊接方法的开发和应用。

大型转子制造。我国三大动力设备制造基地都在进行技术改造以满足我国火电、核电和水电建设发展的巨大需求,同时从根本上提升我国机械行业的核心竞争力,使我国真正成为世界制造强国。

材料的腐蚀与防护。腐蚀是核电厂设备结构失效的主要模式之一,目前,核电机组的预期设计寿命是60年,为保障核电机组能在整个寿期内安全可靠运行,材料的腐蚀与防护问题是必须面对的长期问题。在核聚变工程试验堆研制过程中,中国作为主要合作方之一需要重点研制第一壁用奥氏体不锈钢和低活化铁素体/马氏体耐热钢。(晓红)

第四篇:对中国核电安全发展的思考

化工知识

当前,中国核电发展总体形势良好,虽然存在一些安全风险,但不能因噎废食。

福岛核事故的发生,将核电安全推至舆论焦点,安全问题也成为核电发展关键。福岛核事故一周年之际,我国核电安全所面临的挑战有哪些?又需采取什么措施予以应对?国务院研究室综合司副司长范必提出了他的观点。

一、确保核电安全必须采用先进技术

从表面上看,福岛核事故的起因是九级特大地震引发的海啸,是不可抗力造成的。但国际原子能机构认为,任何事故都是可以避免的,关键是要采用先进技术与进行科学的管理。因此,对核事故原因分析,不应停留在自然灾害层面,而应当从核电站安全系统技术特点等方面进行深刻反思。

造成这次福岛核事故,有企业应急措施迟缓、政府监管和反应不力等原因,但从根本上看,能动型安全系统失灵是主因。按照核电站的运行规则,出现事故后首先要实现停堆,然后将堆芯余热导出,这是确保核电站安全最关键的一步。如不能及时导出余热,就会发生堆芯熔化,严重的会引发爆炸、泄漏。在解决余热导出问题上,有两种技术路线,一种是能动型安全系统,一种是非能动型安全系统。能动型系统主要依靠外部电网或备用电源驱动,一旦全厂失电,冷却系统即告失效;非能动系统不依赖电源,而是依靠重力、对流、蒸发、凝结等物质固有的自然规律来带出余热。福岛核电站使用的是能动型余热导出系统,地震后反应堆实现了自动停堆,并利用柴油机驱动冷却系统工作。然而一小时后,海啸摧毁了柴油发电系统,导致其后一系列严重事故。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全球开发的核电站,包括压水堆、沸水堆、重水堆、石墨堆等,使用的都是能动型安全系统,这些电站占世界在役核电站的绝大部分。核电界早已认识到,“能动型”安全系统在失去电源时存在“不能动”的隐患,虽然出现的概率很低,但必须予以解决。前苏联切尔诺贝利和美国三哩岛事故后,美国和欧洲分别制定了核电用户要求文件(URD和EUR),明确要求新建核电站堆芯熔化概率和大量放射性物质向环境释放的概率,要比原有核电机组降低两个数量级,以预防和缓解严重事故。符合这一标准的核电技术被称为三代核电技术。

经过长期探索,科学家对能动型安全系统作了很大改进,有的新建机型达到了三代标准,如法国的EPR。同时,科学家开发出了不依赖电力的“非能动”核电技术,极大地提高了核电站的固有安全性,成为第三代核电技术的重要发展趋势。目前,具有代表性的机型有美国西屋公司开发的非能动先进压水堆AP1000,以及GE与日立联合开发的经济简化型沸水堆ESBWR,俄罗斯开发的半非能动型压水堆等。中国在第三代核电招标中,经过多方比选,引进了AP1000机型。一旦发生事故,可以在72小时内无需电源和人工干预而自动冷却,遇到类似日本这次自然灾害能够避免发生重大核事故。同时在抵御恐怖主义、人为破坏核电站方面也有相当优势。这次事故表明,以非能动技术代替能动技术将是核电发展的主要方向,我国应当统一技术路线,坚持引进消化吸收AP1000技术,并自主开发新的机型。

一些人士担心,AP1000虽然安全理念先进,但最早也要在2013年建成发电,在首堆没有建成、其它国家没有运行经验的情况下,我国批量建设AP1000是否可行。经专家研究认为,这是完全可行的。因为AP1000的核蒸汽供应系统(除主泵外)都是基于二代的成熟技术,AP1000与二代的差别主要是安全系统。AP1000的非能动安全系统已在美国经过严格的台架实验验证,获得了美国核管会的审查批准,二代技术能动型安全系统也是采用同样的方法进行验证。所有的核电安全系统,不论是传统的能动型的还是新的非能动型,都无法进行事故实况下的破坏性试验。即便AP1000运行若干年,对验证非能动的安全系统也没有实质意义。国际上以往推出的新机型,都是在首堆建设的同时梯次推进、批量化建设。如法国的EPR,在芬兰首堆建设的同时,在法国、中国、美国、印度进行批量化建设。我国AP1000依托项目一次建设4台,事实上已开始批量化。目前,美国已有6台AP1000项目签订了EPC总包合同,14台正在申请建造许可证。随着主泵耐久性实验的完成,AP1000进行批量化建设时机已经成熟,条件完全具备。

二、我国核安全面临的挑战

经过长期努力,我国建立了符合国际标准、比较完善的核安全管理和核事故应急体系,核电建设和运行总体上保持了安全稳定。但是对安全问题仍然不能掉以轻心。近年来,我国核电呈快速发展态势。与日本相比,我国在役机组数量较少,但在建、拟建机组数量较多,安全质量控制压力持续加大,核电发展配套能力、核安全监管和应急体系亟待加强,长期安全隐患不容忽视。

第一,采用能动安全系统的二代核电机组上得过多。在这一轮核电发展中,从2005年至今,国家已核准核电机组34台,装机容量3702万千瓦,其中28台是二代机型。另有16台机组已批准允许开展前期工作,其中12台是二代机型。其它上报国家能源局待批项目也大部分采用这类机型。这些二代机组经过改造,与大亚湾最早使用的原型堆M310相比,安全性有所提高,但仍无法解决全厂失电后会出现的严重安全事故。这些机组开工时间晚,运营周期可长达40—60年。如果在2020年建成,要到2060—2080年才能退役。在这期间,不仅二代核电已经被淘汰,三代核电技术也会逐渐落后,第四代具有固有安全性的核电技术将成为主流,甚至第五代可控核聚变核电技术也可能投入使用。由于世界各国现役二代机组大都在未来20年左右退役,之后的40—50年中,我国将成为世界上核电安全风险最大的国家。

第二,核电安全状况与最先进的标准仍存在差距。今年3月16日,国务院第147次常务会议决定,要按照最先进的核电安全标准进行检查。这一标准应当是国家核安全局发布的《核动力厂安全设计规定》(简称HAF102)以及相关的19个导则。该标准与国际原子能机构和欧美现行的核电安全标准同步。对照HAF102,除已开工建设的4台AP1000和2台EPR机组外,其它所有的核电机组均不同程度地存在差距。在正常条件下,大部分机组能够实现安全运行,但需要持续加强监督管理,区别不同情况进行处理。

第三,核电研发、制造、建设和监管力量跟不上。由于近年核电发展较快,容易造成安全隐患。主要是,有限的核电研发设计分散,影响了先进安全技术的标准化和推广应用。既使是二代加机组,也存在技术标准不统一,产品质量不稳定的问题。一些工程建设和装备制造企业安全意识不够强,质量保证体系不健全,重大质量问题时有发生。高端人才和专业人才不断稀释,有经验的技术和管理人才陆续退休,新人成长需要较长时间。乏燃料后处理能力薄弱,把过多的乏燃料储存在核电站,会面临福岛第一电厂4号机组乏燃料池放射性泄漏的潜在风险。尤其是核安全监管能力严重滞后,国家核安全局和国防科工局从事安全监管的人员数量不足,监管人员待遇远低于核电站工作人员,增加了吸引人才、稳定队伍的难度。

三、当前面临的紧迫任务

从核电发展历程看,每一次重大核事故都带来了核电技术的升级,日本福岛核事故也完全可以成为开发应用更安全、更先进核电的动力和契机。当前,中国核电发展总体形势良好,虽然存在一些安全隐患,但不能因噎废食,应当坚持“十二五”规划确定的“在确保安全的基础上高效发展核电”的方针,坚决贯彻落实国务院第147次常务会议决定精神,按照安全第一、质量第一的原则,用最先进的标准对所有的核电设施进行安全评估,加强核电设计、建设、运营的全过程管理,消除一切隐患,确保万无一失。

第一,合理控制核电发展规模和节奏。经过这几年发展,核电在建和核准项目规模已突破2006年制定的规划,核电企业争厂址、争项目的现象十分严重。各方面对2020年核电装机规模的预期普遍超过7800万千瓦,大多数核电业主和配套企业是按照装机1亿千瓦以上制定自身发展规划。即使在福岛核事故后,国务院常务会决定暂停核电审批的情况下,有的核电企业仍在策划继续大上二代项目,这种做法有违核电安全发展的方针。在目前国家编制核电安全规划与调整核电中长期规划中应当明确,核电发展中应当把安全放在第一位,而不是把规模、速度放在第一位。“十二五”期间应当集中力量建设已经核准和开展前期工作的项目,不再批准开展新的前期工作项目。“十三五”期间再视情况决定是否恢复审批,防止过多过快上马核电机组带来长期安全风险。

第二,用最先进的标准对核电站进行安全审查。我国核电最先进的标准应当是《核动力厂安全设计规定》(HAF102)及相关19个导则,这一标准与国际上最先进的标准是一致的。对核电安全的评估,除了运营安全和建设安全外,更重要的是对核电站的设计进行对标审查,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摸清核安全家底。对于存在严重隐患的核设施,应当立即停建或关闭;存在一定隐患,可以改进的核设施,要限期整改。此外,应对在役、在建、拟建核电站厂址发生极端灾害事件的概率进行评估,提出应对措施。

第三,适时调整未建成核电项目的机型。为了从整体上提高核电安全水平,应当对所有未开工的核电项目进行一次评估。只要条件允许就要坚决改用AP1000机组,这类机组估计有十多台。今后新开厂址和现有厂址的后续项目,均应采用非能动安全AP1000系列机组。同时,加强大型先进压水堆重大专项研发和示范工程建设力度,尽快批准CAP1400开展前期工作。

第四,强化核电配套能力建设与核安全监管。统筹考虑核电发展规划与人才、燃料、制造等方面的关系,促进核电装机与相关产业的协调发展。充实国家核安全局力量,使其成为具有权威性的监管机构。加快核电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核事故应急系统与核电日常管理工作应当在机构和人员上统一起来。定期开展应急演练,确保所有应急对策与措施始终处于有效状态。总结这次事件中日本的经验教训,结合我国实际情况,修订完善《国家核应急预案》。

知不足者勇,知不足乃安全管理工作之大幸。

安全管理要知不足,既是一种自律,又是一种自觉。安全管理工作切忌自我感觉良好,不能孤芳自赏、自以为是,更不能盲目乐观。抓好日常安全管理工作的关键是要树立居安思危的管理理念,对存在的问题要看得清、敢面对,还要改得了、能战胜。为此,各级管理者必须把安全管理责任举过头顶,把搞好安全的困难踩在脚下,把本质安全之心装在心中,时刻牢记安全管理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的客观规律。

古人云:“志之难也,不在胜人,在自胜也。” 安全管理知不足就是:以安全先进单位为镜,照差距;以各类隐患为例,看不足;以事故教训为依据,查过错。安全管理工作不怕有过错、有不足,就怕错过了知错、纠错,知不足、改不足的机会。

Domain:www.xiexiebang.com 3M电子氟化液 More:sfhbsaw 安全管理知不足,才会不断完善管理措施、调整工作节奏、把握操控能力,逐渐形成安全管理工作全方位、多角度的良性互动和科学对标,最终实现安全管理工作的自我管理和自主管理,确保单位和个人的本质安全。

一种果实长在田园,它的期待是收获;一种果实画在纸上,它的期待是赞许;一种果实长在心田,它的期待是种子。安全管理工作最需要的就是有一颗健康和谐的“本质安全之心”,把“本质安全之心”的种子植入到每一名干部员工的心里,我们的安全管理工作才能结出丰硕的安全果实。

知不足者勇,知不足乃安全管理工作之大幸。

安全管理要知不足,既是一种自律,又是一种自觉。安全管理工作切忌自我感觉良好,不能孤芳自赏、自以为是,更不能盲目乐观。抓好日常安全管理工作的关键是要树立居安思危的管理理念,对存在的问题要看得清、敢面对,还要改得了、能战胜。

为此,各级管理者必须把安全管理责任举过头顶,把搞好安全的困难踩在脚下,把本质安全之心装在心中,时刻牢记安全管理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的客观规律。

古人云:“志之难也,不在胜人,在自胜也。” 安全管理知不足就是:以安全先进单位为镜,照差距;以各类隐患为例,看不足;以事故教训为依据,查过错。安全管理工作不怕有过错、有不足,就怕错过了知错、纠错,知不足、改不足的机会。

安全管理知不足,才会不断完善管理措施、调整工作节奏、把握操控能力,逐渐形成安全管理工作全方位、多角度的良性互动和科学对标,最终实现安全管理工作的自我管理和自主管理,确保单位和个人的本质安全。

一种果实长在田园,它的期待是收获;一种果实画在纸上,它的期待是赞许;一种果实长在心田,它的期待是种子。安全管理工作最需要的就是有一颗健康和谐的“本质安全之心”,把“本质安全之心”的种子植入到每一名干部员工的心里,我们的安全管理工作才能结出丰硕的安全果实。

知不足者勇,知不足乃安全管理工作之大幸。

安全管理要知不足,既是一种自律,又是一种自觉。安全管理工作切忌自我感觉良好,不能孤芳自赏、自以为是,更不能盲目乐观。抓好日常安全管理工作的关键是要树立居安思危的管理理念,对存在的问题要看得清、敢面对,还要改得了、能战胜。

为此,各级管理者必须把安全管理责任举过头顶,把搞好安全的困难踩在脚下,把本质安全之心装在心中,时刻牢记安全管理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的客观规律。

古人云:“志之难也,不在胜人,在自胜也。” 安全管理知不足就是:以安全先进单位为镜,照差距;以各类隐患为例,看不足;以事故教训为依据,查过错。安全管理工作不怕有过错、有不足,就怕错过了知错、纠错,知不足、改不足的机会。

安全管理知不足,才会不断完善管理措施、调整工作节奏、把握操控能力,逐渐形成安全管理工作全方位、多角度的良性互动和科学对标,最终实现安全管理工作的自我管理和自主管理,确保单位和个人的本质安全。

一种果实长在田园,它的期待是收获;一种果实画在纸上,它的期待是赞许;一种果实长在心田,它的期待是种子。安全管理工作最需要的就是有一颗健康和谐的“本质安全之心”,把“本质安全之心”的种子植入到每一名干部员工的心里,我们的安全管理工作才能结出丰硕的安全果实。

知不足者勇,知不足乃安全管理工作之大幸。

安全管理要知不足,既是一种自律,又是一种自觉。安全管理工作切忌自我感觉良好,不能孤芳自赏、自以为是,更不能盲目乐观。抓好日常安全管理工作的关键是要树立居安思危的管理理念,对存在的问题要看得清、敢面对,还要改得了、能战胜。

为此,各级管理者必须把安全管理责任举过头顶,把搞好安全的困难踩在脚下,把本质安全之心装在心中,时刻牢记安全管理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的客观规律。

古人云:“志之难也,不在胜人,在自胜也。” 安全管理知不足就是:以安全先进单位为镜,照差距;以各类隐患为例,看不足;以事故教训为依据,查过错。安全管理工作不怕有过错、有不足,就怕错过了知错、纠错,知不足、改不足的机会。

安全管理知不足,才会不断完善管理措施、调整工作节奏、把握操控能力,逐渐形成安全管理工作全方位、多角度的良性互动和科学对标,最终实现安全管理工作的自我管理和自主管理,确保单位和个人的本质安全。

一种果实长在田园,它的期待是收获;一种果实画在纸上,它的期待是赞许;一种果实长在心田,它的期待是种子。安全管理工作最需要的就是有一颗健康和谐的“本质安全之心”,把“本质安全之心”的种子植入到每一名干部员工的心里,我们的安全管理工作才能结出丰硕的安全果实。

知不足者勇,知不足乃安全管理工作之大幸。

安全管理要知不足,既是一种自律,又是一种自觉。安全管理工作切忌自我感觉良好,不能孤芳自赏、自以为是,更不能盲目乐观。抓好日常安全管理工作的关键是要树立居安思危的管理理念,对存在的问题要看得清、敢面对,还要改得了、能战胜。

为此,各级管理者必须把安全管理责任举过头顶,把搞好安全的困难踩在脚下,把本质安全之心装在心中,时刻牢记安全管理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的客观规律。

古人云:“志之难也,不在胜人,在自胜也。” 安全管理知不足就是:以安全先进单位为镜,照差距;以各类隐患为例,看不足;以事故教训为依据,查过错。安全管理工作不怕有过错、有不足,就怕错过了知错、纠错,知不足、改不足的机会。

安全管理知不足,才会不断完善管理措施、调整工作节奏、把握操控能力,逐渐形成安全管理工作全方位、多角度的良性互动和科学对标,最终实现安全管理工作的自我管理和自主管理,确保单位和个人的本质安全。

一种果实长在田园,它的期待是收获;一种果实画在纸上,它的期待是赞许;一种果实长在心田,它的期待是种子。安全管理工作最需要的就是有一颗健康和谐的“本质安全之心”,把“本质安全之心”的种子植入到每一名干部员工的心里,我们的安全管理工作才能结出丰硕的安全果实。

知不足者勇,知不足乃安全管理工作之大幸。

安全管理要知不足,既是一种自律,又是一种自觉。安全管理工作切忌自我感觉良好,不能孤芳自赏、自以为是,更不能盲目乐观。抓好日常安全管理工作的关键是要树立居安思危的管理理念,对存在的问题要看得清、敢面对,还要改得了、能战胜。

为此,各级管理者必须把安全管理责任举过头顶,把搞好安全的困难踩在脚下,把本质安全之心装在心中,时刻牢记安全管理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的客观规律。

古人云:“志之难也,不在胜人,在自胜也。” 安全管理知不足就是:以安全先进单位为镜,照差距;以各类隐患为例,看不足;以事故教训为依据,查过错。安全管理工作不怕有过错、有不足,就怕错过了知错、纠错,知不足、改不足的机会。

安全管理知不足,才会不断完善管理措施、调整工作节奏、把握操控能力,逐渐形成安全管理工作全方位、多角度的良性互动和科学对标,最终实现安全管理工作的自我管理和自主管理,确保单位和个人的本质安全。

一种果实长在田园,它的期待是收获;一种果实画在纸上,它的期待是赞许;一种果实长在心田,它的期待是种子。安全管理工作最需要的就是有一颗健康和谐的“本质安全之心”,把“本质安全之心”的种子植入到每一名干部员工的心里,我们的安全管理工作才能结出丰硕的安全果实。

知不足者勇,知不足乃安全管理工作之大幸。

安全管理要知不足,既是一种自律,又是一种自觉。安全管理工作切忌自我感觉良好,不能孤芳自赏、自以为是,更不能盲目乐观。抓好日常安全管理工作的关键是要树立居安思危的管理理念,对存在的问题要看得清、敢面对,还要改得了、能战胜。

为此,各级管理者必须把安全管理责任举过头顶,把搞好安全的困难踩在脚下,把本质安全之心装在心中,时刻牢记安全管理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的客观规律。古人云:“志之难也,不在胜人,在自胜也。” 安全管理知不足就是:以安全先进单位为镜,照差距;以各类隐患为例,看不足;以事故教训为依据,查过错。安全管理工作不怕有过错、有不足,就怕错过了知错、纠错,知不足、改不足的机会。

安全管理知不足,才会不断完善管理措施、调整工作节奏、把握操控能力,逐渐形成安全管理工作全方位、多角度的良性互动和科学对标,最终实现安全管理工作的自我管理和自主管理,确保单位和个人的本质安全。

一种果实长在田园,它的期待是收获;一种果实画在纸上,它的期待是赞许;一种果实长在心田,它的期待是种子。安全管理工作最需要的就是有一颗健康和谐的“本质安全之心”,把“本质安全之心”的种子植入到每一名干部员工的心里,我们的安全管理工作才能结出丰硕的安全果实。

知不足者勇,知不足乃安全管理工作之大幸。

安全管理要知不足,既是一种自律,又是一种自觉。安全管理工作切忌自我感觉良好,不能孤芳自赏、自以为是,更不能盲目乐观。抓好日常安全管理工作的关键是要树立居安思危的管理理念,对存在的问题要看得清、敢面对,还要改得了、能战胜。

为此,各级管理者必须把安全管理责任举过头顶,把搞好安全的困难踩在脚下,把本质安全之心装在心中,时刻牢记安全管理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的客观规律。

古人云:“志之难也,不在胜人,在自胜也。” 安全管理知不足就是:以安全先进单位为镜,照差距;以各类隐患为例,看不足;以事故教训为依据,查过错。安全管理工作不怕有过错、有不足,就怕错过了知错、纠错,知不足、改不足的机会。

安全管理知不足,才会不断完善管理措施、调整工作节奏、把握操控能力,逐渐形成安全管理工作全方位、多角度的良性互动和科学对标,最终实现安全管理工作的自我管理和自主管理,确保单位和个人的本质安全。

一种果实长在田园,它的期待是收获;一种果实画在纸上,它的期待是赞许;一种果实长在心田,它的期待是种子。安全管理工作最需要的就是有一颗健康和谐的“本质安全之心”,把“本质安全之心”的种子植入到每一名干部员工的心里,我们的安全管理工作才能结出丰硕的安全果实。

知不足者勇,知不足乃安全管理工作之大幸。

安全管理要知不足,既是一种自律,又是一种自觉。安全管理工作切忌自我感觉良好,不能孤芳自赏、自以为是,更不能盲目乐观。抓好日常安全管理工作的关键是要树立居安思危的管理理念,对存在的问题要看得清、敢面对,还要改得了、能战胜。

为此,各级管理者必须把安全管理责任举过头顶,把搞好安全的困难踩在脚下,把本质安全之心装在心中,时刻牢记安全管理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的客观规律。

古人云:“志之难也,不在胜人,在自胜也。” 安全管理知不足就是:以安全先进单位为镜,照差距;以各类隐患为例,看不足;以事故教训为依据,查过错。安全管理工作不怕有过错、有不足,就怕错过了知错、纠错,知不足、改不足的机会。

安全管理知不足,才会不断完善管理措施、调整工作节奏、把握操控能力,逐渐形成安全管理工作全方位、多角度的良性互动和科学对标,最终实现安全管理工作的自我管理和自主管理,确保单位和个人的本质安全。

一种果实长在田园,它的期待是收获;一种果实画在纸上,它的期待是赞许;一种果实长在心田,它的期待是种子。安全管理工作最需要的就是有一颗健康和谐的“本质安全之心”,把“本质安全之心”的种子植入到每一名干部员工的心里,我们的安全管理工作才能结出丰硕的安全果实。

知不足者勇,知不足乃安全管理工作之大幸。

安全管理要知不足,既是一种自律,又是一种自觉。安全管理工作切忌自我感觉良好,不能孤芳自赏、自以为是,更不能盲目乐观。抓好日常安全管理工作的关键是要树立居安思危的管理理念,对存在的问题要看得清、敢面对,还要改得了、能战胜。

为此,各级管理者必须把安全管理责任举过头顶,把搞好安全的困难踩在脚下,把本质安全之心装在心中,时刻牢记安全管理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的客观规律。

古人云:“志之难也,不在胜人,在自胜也。” 安全管理知不足就是:以安全先进单位为镜,照差距;以各类隐患为例,看不足;以事故教训为依据,查过错。安全管理工作不怕有过错、有不足,就怕错过了知错、纠错,知不足、改不足的机会。

安全管理知不足,才会不断完善管理措施、调整工作节奏、把握操控能力,逐渐形成安全管理工作全方位、多角度的良性互动和科学对标,最终实现安全管理工作的自我管理和自主管理,确保单位和个人的本质安全。

一种果实长在田园,它的期待是收获;一种果实画在纸上,它的期待是赞许;一种果实长在心田,它的期待是种子。安全管理工作最需要的就是有一颗健康和谐的“本质安全之心”,把“本质安全之心”的种子植入到每一名干部员工的心里,我们的安全管理工作才能结出丰硕的安全果实。

知不足者勇,知不足乃安全管理工作之大幸。

安全管理要知不足,既是一种自律,又是一种自觉。安全管理工作切忌自我感觉良好,不能孤芳自赏、自以为是,更不能盲目乐观。抓好日常安全管理工作的关键是要树立居安思危的管理理念,对存在的问题要看得清、敢面对,还要改得了、能战胜。

为此,各级管理者必须把安全管理责任举过头顶,把搞好安全的困难踩在脚下,把本质安全之心装在心中,时刻牢记安全管理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的客观规律。

古人云:“志之难也,不在胜人,在自胜也。” 安全管理知不足就是:以安全先进单位为镜,照差距;以各类隐患为例,看不足;以事故教训为依据,查过错。安全管理工作不怕有过错、有不足,就怕错过了知错、纠错,知不足、改不足的机会。

安全管理知不足,才会不断完善管理措施、调整工作节奏、把握操控能力,逐渐形成安全管理工作全方位、多角度的良性互动和科学对标,最终实现安全管理工作的自我管理和自主管理,确保单位和个人的本质安全。

一种果实长在田园,它的期待是收获;一种果实画在纸上,它的期待是赞许;一种果实长在心田,它的期待是种子。安全管理工作最需要的就是有一颗健康和谐的“本质安全之心”,把“本质安全之心”的种子植入到每一名干部员工的心里,我们的安全管理工作才能结出丰硕的安全果实。

知不足者勇,知不足乃安全管理工作之大幸。

安全管理要知不足,既是一种自律,又是一种自觉。安全管理工作切忌自我感觉良好,不能孤芳自赏、自以为是,更不能盲目乐观。抓好日常安全管理工作的关键是要树立居安思危的管理理念,对存在的问题要看得清、敢面对,还要改得了、能战胜。

为此,各级管理者必须把安全管理责任举过头顶,把搞好安全的困难踩在脚下,把本质安全之心装在心中,时刻牢记安全管理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的客观规律。

古人云:“志之难也,不在胜人,在自胜也。” 安全管理知不足就是:以安全先进单位为镜,照差距;以各类隐患为例,看不足;以事故教训为依据,查过错。安全管理工作不怕有过错、有不足,就怕错过了知错、纠错,知不足、改不足的机会。

安全管理知不足,才会不断完善管理措施、调整工作节奏、把握操控能力,逐渐形成安全管理工作全方位、多角度的良性互动和科学对标,最终实现安全管理工作的自我管理和自主管理,确保单位和个人的本质安全。

一种果实长在田园,它的期待是收获;一种果实画在纸上,它的期待是赞许;一种果实长在心田,它的期待是种子。安全管理工作最需要的就是有一颗健康和谐的“本质安全之心”,把“本质安全之心”的种子植入到每一名干部员工的心里,我们的安全管理工作才能结出丰硕的安全果实。

知不足者勇,知不足乃安全管理工作之大幸。

安全管理要知不足,既是一种自律,又是一种自觉。安全管理工作切忌自我感觉良好,不能孤芳自赏、自以为是,更不能盲目乐观。抓好日常安全管理工作的关键是要树立居安思危的管理理念,对存在的问题要看得清、敢面对,还要改得了、能战胜。

为此,各级管理者必须把安全管理责任举过头顶,把搞好安全的困难踩在脚下,把本质安全之心装在心中,时刻牢记安全管理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的客观规律。

古人云:“志之难也,不在胜人,在自胜也。” 安全管理知不足就是:以安全先进单位为镜,照差距;以各类隐患为例,看不足;以事故教训为依据,查过错。安全管理工作不怕有过错、有不足,就怕错过了知错、纠错,知不足、改不足的机会。

安全管理知不足,才会不断完善管理措施、调整工作节奏、把握操控能力,逐渐形成安全管理工作全方位、多角度的良性互动和科学对标,最终实现安全管理工作的自我管理和自主管理,确保单位和个人的本质安全。

一种果实长在田园,它的期待是收获;一种果实画在纸上,它的期待是赞许;一种果实长在心田,它的期待是种子。安全管理工作最需要的就是有一颗健康和谐的“本质安全之心”,把“本质安全之心”的种子植入到每一名干部员工的心里,我们的安全管理工作才能结出丰硕的安全果实。

知不足者勇,知不足乃安全管理工作之大幸。

安全管理要知不足,既是一种自律,又是一种自觉。安全管理工作切忌自我感觉良好,不能孤芳自赏、自以为是,更不能盲目乐观。抓好日常安全管理工作的关键是要树立居安思危的管理理念,对存在的问题要看得清、敢面对,还要改得了、能战胜。

为此,各级管理者必须把安全管理责任举过头顶,把搞好安全的困难踩在脚下,把本质安全之心装在心中,时刻牢记安全管理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的客观规律。

古人云:“志之难也,不在胜人,在自胜也。” 安全管理知不足就是:以安全先进单位为镜,照差距;以各类隐患为例,看不足;以事故教训为依据,查过错。安全管理工作不怕有过错、有不足,就怕错过了知错、纠错,知不足、改不足的机会。

安全管理知不足,才会不断完善管理措施、调整工作节奏、把握操控能力,逐渐形成安全管理工作全方位、多角度的良性互动和科学对标,最终实现安全管理工作的自我管理和自主管理,确保单位和个人的本质安全。

一种果实长在田园,它的期待是收获;一种果实画在纸上,它的期待是赞许;一种果实长在心田,它的期待是种子。安全管理工作最需要的就是有一颗健康和谐的“本质安全之心”,把“本质安全之心”的种子植入到每一名干部员工的心里,我们的安全管理工作才能结出丰硕的安全果实。

第五篇:毕业论文--中国核电发展

核科学概论论文 中国核电发展

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校

专业:核工程与核技术

班级:核工四班

学号:201020401419

姓名:苏冠豪

2012.5.17

摘要:核能,即原子能,是指核反应时释放的能量。近半个多世纪以来,人类一方面发展核能,另一方面,到现在为止,没有任何国家找到安全、永久处理高放射性核废料的办法,核能的安全与否的问题长期以来争论纷纷。世界核能的发展面临的最大挑战公众接受性的问题。和其他技术相比,公众容易过高估汁了核能的风险。它源于公众对核能安全和废物处理的担心,但是不完全取决于技术因素。改善核能公众接受性的关键在于改变核能的风险特征。必须把核能安全的技术、管理和监督工作放到首位,在利用核能造福人类的同时,把其危害性降到最低。核电作为一种清洁能源,对于满足中国电力需求、优化能源结构、减少环境污染、促进经济能源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这就要求制定核电发展长远规划,制定与采用核安全法规标准,理性看待核电技术,杜绝核风险决策机制以及安全监管制度上的缺失,保证天然铀可持续供应,妥善处理放射性废物,大力培养核能领域高级人才。

关键词: 核能、安全、中国、核电、核能发展 前言:

中国长期以来,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不仅已无法适应经济的快速发展,也造成了较严重的社会能源、环境问题。能源发面,煤炭可供人类使用的时间为二百至二百二十年,中国面临煤炭枯竭的严峻形势不言而喻;环境发面,燃用各种化石燃料将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等有害气体以及大量的烟尘,对环境造成极其严重的破坏。因此,中国有必要积极改善能源利用结构和实现能源的多元化供给。目前,由于有枯水期和丰水期的分别,造成水电电力不够稳定;而太阳能和风能在短期内又不可能在总电力装机容量中占有较大的份额。所以,核能是目前唯一达到工业应用、可以大规模替代化石燃料的能源。核能作为一种清洁的可再生资源在资源逐渐枯竭的当代越来越受到各国的重视。自核能利用以来,特别是三哩岛和切尔诺贝利核事故之后,各国和有关国际组织都十分重视核安全,而近日日本大地震造成的福岛第一核电站泄漏事故再次引起全球的集体关注,由此核安全的问题再次进入人们的视野。对于中国而言,我国政府和核安全管理当局制定了一系列有关核安全的政策、法规和规则。多年来,我国的核安全状况是良好的,为了保持良好的安全记录,不断提高我国的核安全管理水平,决不是驾轻就熟、轻车熟路不思改革就能奏效的,无论是监管者,还是实施者,都需不断提高认识,以新的理念与技术,实现新的管理。核安全涉及到各种学科,知识面很宽;核安全是全方位的,不能挂一漏万;保证安全性的要素是相互关联的,具有整体性和平衡性;一些核安全要求的提法较为原则,其真正内涵需要在实践中加以理解和不断从积累经验中来体会。为此,我们需要正确理解和把握核安全的本质要求。

一、核能的概念

核能(或称原子能)是通过转化其质量从原子核释放的能量,符合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的方程E=mc2;,其中E=能量,m=质量,c=光速常量。核能通过三种核反应之一释放:

1、核裂变,打开原子核的结合力。

2、核聚变,原子的粒子熔合在一起。

3、核衰变,自然的慢得多的裂变形式。人们利用核能的目的有两个方面,一种是将核能最为一种中子能,利用核裂变产生的大量中子以生产军用或民用的同位素,进行各项研究;另一种是将核能作为一种热源,利用核反应所释放的热量来供热、发电。按照传统的能源分类标准,核能长期以来都是以不可再生的一次能源的身份出现在能源领域。它作为能源的一种,其地位是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而确立起来的。在科技的发展过程中,核能也经历了由新能源到常规能源的变化过程。在核裂变技术被人类熟练的掌握之前,由于技术的限制,核能并没有被广泛开发利用,不能归入常规能源之列,甚至都不能称其为新能源。能源危机的出现使得人们将目光转向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而核能也是在此时才作为新能源被各国采用,随着前苏联及美国在核技术上的发展,核能逐渐被世界各国广泛利用,并日益成熟,转向常规能源之列。

核能作为能源的一种,其地位是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而确立起来的。在科技的发展过程中,核能也经历了由新能源到常规能源的变化过程。在核裂变技术被人类熟练的掌握之前,由于技术的限制,核能并没有被广泛开发利用,不能归入常规能源之列,甚至都不能称其为新能源。能源危机的出现使得人们将目光转向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而核能也是在此时才作为新能源被各国采用,随着前苏联及美国在核技术上的发展,核能逐渐被世界各国广泛利用,并日益成熟,转向常规能源之列。

二、核能的发展应用历史

19世纪末 英国物理学家汤姆逊发现了电子。1895年 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发现了X射线。1896年 法国物理学家贝克勒尔发现了放射性。1898年 居里夫人与居里先生发现新的放射性元素钋。

1902年 居里夫人经过4年的艰苦努力又发现了放射性元素镭。1905年 爱因斯坦提出质能转换公式。

1914年 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通过实验,确定氢原子核是一个正电荷单元,称为质子。

1935年 英国物理学家查得威克发现了中子。

1938年 德国科学家奥托哈恩用中子轰击铀原子核,发现了核裂变现象。1942年12月2日 美国芝加哥大学成功启动了世界上第一座核反应堆。1945年8月6日和9日 美国将两颗原子弹先后投在了日本的广岛和长崎。1957年 苏联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座核电站------奥布灵斯克核电站。

1986年4月26日,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爆炸,引发了全世界对核安全问题的高度关注。

三. 核能的安全

虽然对核设施产生的辐射照射对工作人员和周围居民的健康影响还存在一些争论,但一般而言,核设施在正常运行工况下的环境安全性已被人们所广泛接受。事实上,像核电站这样的大型设施,在正常运行工况下对周围公众产生的辐射远远低于天然的辐射水平。在我国,要求核电站正常运行情况下对周围居民产生的年辐射剂量不得超过0.25mSv,而我国目前核电站实际产生的辐射剂量己远远低于这个限值。在世界范围内,天然的平均辐射水平为2.4mSv,我国为2.3mSv。科学已证明,核电对公众健康的影响远远小于人们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许多健康风险,即使对核能持批评态度的CSU对核电风险的评价结果也是如果。核能系统事故条件下可能产生的辐射后果是影响核能公众接受性的一个关键因素。

几十年运行经验表明,现有核电机组的设计与运行是足够安全的,核安全固然是公众关心的重大问题,但从技术上来说它已不是核电发展的主要障碍。目前全球核电对电力工业的贡献,一直维持在17%左右,它已经是一项成熟的技术,而不是实验室规模的研究课题,核电已经是一个工业行业。所以我们必须把核电作为一个行业,考虑它在市场竞争中的存活。在此条件下,核电的经济竞争力,已经上升为主要因素。为此,我们的核安全要求必须是适度的,它对社会产生的风险,以大大小于其它替代能源可能产生的社会风险、大大小于其它社会活动所产生的社会风险、大大小于因缺电所带来的社会总风险为限。总的来说,核能的基本安全还是有保证的。经过几代科学家的持续努力,核电站的安全性取得了重大进展。科学家早就将防止“燃料棒熔化”锁定为核电站安全的关键,并找到了目前看是较有效的应对方法。核能专家指出,从三哩岛、切尔诺贝利到福岛核电 站事故,都是因为在需要冷却的时候不能冷却,导致燃料棒熔化造成核辐射。现在各国包括我国正在发展的第三代核电技术,则比较有效地解决了这个问题。虽然日本的核泄漏事故尚未对中国造成影响,但中国政府已经全面升级核安全措施,不仅对空气环境加强监测,对现有核电站进行安全排查,还透过媒体向民众公布核污染信息,有关核问题专家以及医卫专家给民众普及防辐射知识,力求以最充分的准备应对“最坏情况”。日本福岛核事故发生以后,我国国务院连发5条措辞严厉的规定:立即组织全面安全检查;加强正在运行核设施的安全管理;全面审查在建核电站。不符合安全标准的要立即停止建设;严格审批新上核电项目。抓紧编制核安全规划,调整完善核电发展中长期规划,核安全规划批准前,暂停审批核电项目包括开展前期工作的项目。国务院会议之后,环保部就立即开始行动,全面排查所有已经运营、在建和筹建的项目。

四.核能的公众接受性

核能的公众接受性不仅与核能系统内在的安全特性有关,还取决于很多其他的因素,例如公众对核能风险的认识了解程度、个人对风险的控制能力、与核能相关的利益分配、以及媒体报道等等。就是说,核能的公众接受性不仅与核能系统的客观风险的大小有关,还与人们对其风险水平的主观判断和感知(称为主观风险或感知的风险)有关,而且在一定条件下后者会对公众接受性产生相当 大的影响。如何有效地与公众进行沟通,使公众对核能的风险有一个切合实际的了解,从而改善核能的公众接受性,是世界各国政府与有关核能安全机构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德国核能的实施经验表明,投入必要的人力与物力资源切实做好公众的沟通工作是核能发展的客观需要,相反,如果在这个方面没有做好有关的 工作,对核能发展将会产生不必要的负面影响,甚至会付出巨大的代价。在德国。关于公众对核能的认识存在这样一个笑话,当一名中学生被问及如何鉴别家里用的电是来自核电站还是燃煤电站时,他的回答是,核电站发的电对手产生的麻木感觉更强。无疑,媒体的报道对公众接受性有很大的影响。应当认识到,该报道本身的行业特点决定了媒体追求轰动效应的报道方式。

在我国,虽然核能的发展还处在初期阶段,但关于核能安全性的争论也开始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在一些媒体报道中,对核能安全性的报道存在明显的偏差。例如,有的报道对切尔诺贝利事故导致的人员死亡数目进行了不切实际的夸大。在关于核能安全性的讨论中,如何与公众和媒体进行有效的沟通日益得到专家和国家有关部门的重视,有关机构在这个方面已经开始进行非常有意义的工作。

五.中国核能事业的发展

1、发电原理

核能发电的能量来自核反应堆中可裂变材料(核燃料)进行裂变反应所释放的裂变能。裂变反应指铀-235、钚-239、铀-233等重元素在中子作用下分裂为两个碎片,同时放出中子和大量能量的过程。反应中,可裂变物的原子核吸收一个中子后发生裂变并放出两三个中子。若这些中子除去消耗,至少有一个中子能引起另一个原子核裂变,使裂变自持地进行,则这种反应称为链式裂变反应。实现链式反应是核能发电的前提。

2、核电简史

核能发电的历史与动力堆的发展历史密切相关。动力堆的发展最初是出于军事需要。1954年,苏联建成世界上第一座装机容量为5兆瓦(电)的核电站。英、美等国也相继建成各种类型的核电站。到1960年,有5个国家建成20座核电站,装机容量1279兆瓦(电)。由于核浓缩技术的发展,到1966年,核能发电的成本已低于火力发电的成本。核能发电真正迈入实用阶段。1978年全世界22个国家和地区正在运行的30兆瓦(电)以上的核电站反应堆已达200多座,总装机容量已达107776兆瓦(电)。80年代因化石能源短缺日益突出,核能发电的进展更快。到1991年,全世界近30个国家和地区建成的核电机组为423套,总容量为3.275亿千瓦,其发电量占全世界总发电量的约16%。3.核电现状

有消息显示,中国计划建造更多的核电厂,发展规模及速度将堪比美国20世纪70年代的核电发展高峰。部分参与中国核能计划人士的保守估计,从现在起到2020年,中国将兴建两座核反应堆。此外,根据预测,至2015年,中国的核电产出将达320亿千瓦;长期以来,中国核能事业实现着稳定、持续的发展。1991年12月,中国第一座自行设计自主建设的核电站秦山核电站并网发电成功,结束了中国无核电的历史。“九五”期间,中国开工建设的核电机组就有8套。2002年,秦山二期一号机组2月并网发电;广东岭澳核电站一号机组5月投入商业运行;秦山三期(重水堆)核电站一号机组也成功并网发电。这八套机组形成浙江秦山、广东大亚湾、江苏田湾三大核电基地。我国目已建成并投入使用的核电机组共13台,年发电量为610亿千瓦时。它们主要位于广东、浙江和江苏:

 秦山核电站:位于浙江省海盐县,于1985年开始建设,1994年投入商业运作,目前拥有1台压水堆核电机组,年发电量35亿千瓦时。

 秦山二期核电站:拥有2台机组,于2002年投入使用,设计寿命40年,总投资148亿人民币,年发电量80亿千瓦时。目前,二期工程正在进行3号、4号机组的建设。

 秦山三期核电站:2台机组于2003年投入商业运作,属于重水堆核电站,年发电量110亿千瓦时,设计寿命40年。

 大亚湾核电站:广东深圳的大亚湾核电站于1994年投入商业运作,是一座压水堆核电站,共拥有2台机组,年发电量为100亿千瓦时。

 岭澳核电站:该核电站位于广东大亚湾西海岸大鹏半岛东南侧,于2003年投入商业运作,为压水堆核电站,拥有2台机组,年发电量为145亿千瓦时。

 田湾核电站:位于江苏省连云港市田湾,拥有2台压水堆机组,于2007年投入商业运作,年发电量140亿千瓦时。

健康发展的核能事业,是中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具体体现。核电是高科技产业,自主发展核电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核电要越来越安全,越来越经济,科学技术是保证。发展核电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关系则更为密切,主要体现在保护环境和合理利用资源上。越来越多的研究和实践表明,核电是安全、清洁、经济的能源。发展核电对推进中国能源多元化,提高能源的安全性,改善能源结构,合理开发利用能源等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六.我国核能安全现状

首先,中国核电发展必须严把质量关。核电是人类主要的清洁能源,具有高效、环保、低成本等特点,大力发展核电等清洁能源,是中国为了适应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需要而提出的重要经济战略,是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目前我国已经进入了核电高速发展的时期。根据我国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到2020年,我国核电装机容量将达到4000万千瓦,占全部装机容量的4%。在十二五规划中,将建设28台核电机组。笔者认为,中国同时或者陆续建设这么多核电机组,我们必须十分重视建设质量,千万不能为了追求发展速度而降低了建设质量。因为核电一旦建成,将会长期运行,就会接受时间的考验,就将对我们的子孙后代产生影响,只有严把质量关,才不会给我们的子孙后代造成麻烦。

其次,中国核电发展必须充分考虑环境变化的因素,考虑天灾的因素,确保安全。此次日本核泄漏,是由于特大地震引发的,其核泄漏的严重后果,需要时间的考验才能获得真实的评估。切尔诺贝利核泄漏的严重后果,在其发生后20多年间才逐渐地显现出来。因此,中国核电建设在设计的层面上,就应该充分考虑发生地震的可能性,在抗震方面的设计应该做好最坏的打算。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千秋万代不出问题。即使是为此而付出经济成本,也应该在所不惜。

其三,中国核电设施应该做好严格的监测和维护。福岛第一核电站这次发生事故,固然有特大地震引发的因素,也可能有老化运行的因素。今年2月7日,东京电力公司完成了对于福岛第一核电站1号机组的分析报告,报告称机组已经服役40年,出现了一系列老化的迹象。笔者虽然无从得知当局是否及时对老化现象进行了针对性的处理,但老化现象明显不是一朝一夕造成,一开始就对老化现象进行处理,应该是做好维护的重要内容。中国目前有13座核电站 正在运行,虽然已经有严格的监测和维护机制,但仍然马虎不得,尤其是一旦监测出问题,一定要及时处理,才能确保安全。

其四,中国核电设施一定要事先制定切实可行的应急预案。俗话说“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在安全运行的时候,就要提前做好一旦发生紧急事故如何处理,对可能发生的各种紧急事故都要分别做好处理预案,并且要在一定时间段内进行必要的演习,以避免一旦发生紧急事故而束手无策。只有这样,才能防范于未然。

结论:

由于核能特殊的发展历史背景和辐射风险的物理生物特性,关于核能安全性的争论一开始就是一个非常复杂和敏感的问题。在技术上,核能系统在正常运行工况下的安全性已被社会所广泛接受,目前争论的焦点是事故条件下核能系统的环境安全性,特别是低概率高后果事件的辐射风险。核能的公众接受性是一个更为复杂的挑战,它不仅与核能系统的安全性有关,而且还决定于社会、政策等其他许多因素。要改善和提高核能的公众接受性,首先要长期保护核能系统是好的安全运行纪录和有效的安全管理机制,要求保持优异的安全纪录。另一方面,还需要在加强与公众和媒体的沟通、增加公众对核能风险的性质与水平的认识和了解、以及增强安全相关信息的透明度等方面开展富有成效的工作。

参考文献:1、2、3、论文《核能的安全与公众接受性》——张作义

论文《我国核能安全立法体系的建设》——李晶晶 屈 植 论文《关于核能安全性与公众接受性的若干讨论》——曲静原

下载对发展核电的认识和意义word格式文档
下载对发展核电的认识和意义.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4中国核电发展报告

    利好齐聚核电板块 大单围猎龙头股 2014年中国国际核电工业及装备展览会将于7月29至7月31日举行,同期还将召开2014年中国核电可持续发展高峰论坛。 第二,4月18日国务院总理李克......

    对标准作用和意义的认识

    对标准作用和意义的认识 标准是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所做的统一规定。它以科学技术和实践 经验的综合成果为基础,以获得最佳秩序和最佳社会效益为基本目的。文献是承载信息的载......

    浅谈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及学习意义

    浅谈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及学习意义 学院:艺术学院 姓名:吴梅青 学号:***529 不得不说马克思主义是非常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从中学到大学我们一直没有停止过学习马克思......

    发展电动汽车对环保的意义

    发展电动汽车对环保的意义 电动汽车一直是伴随着争议的发展的,尽管目前电动汽车配套体系不完善,但发展电动汽车对中国是很有意义的,技术的不断攻克与国家的政策扶持为电动汽车......

    社会化服务体系对现代农业发展的意义

    社会化服务体系对现代农业发展的意义 服务社会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完善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应有之义和必然要求。1、为农民生产经营提供高效服务,有利......

    增城荔枝对增城的发展意义

    增城是著名的荔乡,荔枝是增城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试图探讨增城荔枝历代的发展概况,研究荔枝的栽培技术,并深入分析荔枝与经济、文化等社会因素之间的互动关系......

    期货市场对产业发展的意义

    期货市场对产业发展的意义 期货一头连接金融,一头紧系贸易 既是贸易手段,又是金融工具 产业与金融的融合剂 一般作用 •未来价格 –期货市场所反映的未来价格对商品的生产产生......

    对动漫发展的认识

    论我国动漫产业历程 关键词:动漫 动漫产业 经济发展要素 市场 摘要:在动漫越来越受到全世界欢迎的今天,我国的动漫产业近年来也获得了长足发展,市场前景日趋看好。对于动漫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