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金匮要略主治考试归纳
痉病
刚痉 葛根汤 柔痉 瓜蒌桂枝汤
湿病 治法:外湿发汗,内湿利小便
头中寒湿:瓜蒂散
寒湿在表:麻黄加术汤
风湿在表:麻杏苡甘汤
风湿兼气虚:防己黄芪汤
风湿兼表阳虚:白术附子汤
风湿兼表里阳虚:甘草附子汤
日曷病
伤暑热盛:白虎加人参汤
伤暑湿盛:一物瓜蒂汤
百合病
正治:百合地黄汤
误汗:百合知母汤
误下:滑石代赭汤
误吐:百合鸡子汤
狐惑病
惑:甘草泻心汤
狐 前阴:苦参汤 后阴:雄黄熏
狐惑酿脓:赤小豆当归散
阴阳毒
阳毒:升麻鳖甲汤
阴毒:升麻鳖甲汤去雄黄,蜀椒
疟病
脉象与治法:弦迟:里寒,温法;弦紧:风寒束表,发汗;弦小紧:里兼有宿食,泻下积滞;浮大:偏于上,用吐法。
疟母:鳖甲煎丸
疸疟:白虎加人参汤、竹叶石膏汤化裁
温疟:白虎加桂枝汤
牛七疟:蜀漆散
历节
病因病机:1肝肾不足,水湿内侵2气虚湿盛,汗出当风3阴血不足风邪外袭4过食酸咸内伤肝肾5胃有蕴热复感风湿
风湿历节:桂枝芍药知母汤
寒湿历节:乌头汤
血痹
轻证 针刺导引阳气,阳气行邪自去。
重证 黄芪桂枝五物汤,益气通阳,和营行痹
虚劳
脉芤动微紧或极虚芤迟,少腹弦急,阴头寒,目眩发落,男子失精,女子梦交————桂枝加龙骨牡蛎汤
里急,悸,血衄,腹中痛,梦失精,四肢疼,手足烦热,咽干中燥---小建中汤 诸不足,风气百疾---薯蓣丸
肺痿
虚热肺痿:麦门冬汤
虚寒肺痿:甘草干姜汤
肺痈
分三期:表证期,成痈期和脓溃期
邪实壅滞:葶苈大枣泻肺汤
血腐脓溃:桔梗汤
咳嗽上气
寒饮郁肺:射干麻黄汤
痰浊壅肺:皂荚丸
饮热迫肺:越婢加半夏汤
寒饮夹热:一:饮热偏于上而近于表者,表现为咳嗽胸满烦躁脉浮,厚朴麻黄汤散饮除热止咳平顺。二:饮结胸胁而偏于里,表现为咳嗽胸胁引痛脉沉或身肿或小便宜不利,治宜泽漆汤
第九单元 奔豚气病
特征:气从少腹起,上冲咽喉,发作欲死,复还止。
主症:奔豚气上冲胸,腹痛,往来寒热。
甘李根白皮专治奔豚气
第十单元 胸痹心痛短气
胸痹
病机:阳微而阴弦
主证:寸口脉沉而迟,关上小紧数,喘息咳唾,短气,胸背痛,治宜瓜蒌薤白白酒汤通阳宣痹。
重证:胸痹不得卧,心痛彻背,治宜瓜蒌薤白半夏汤通阳宣痹,消痰遂饮。
虚实异治
第十一单元 腹满寒疝宿食病篇
一:腹满
虚寒证:表现为趺阳脉微,腹满,大便难,两胁疼痛。
病机:中下两焦阳气亏虚滋生内寒
表里俱寒证:腹满而寸口脉弦,啬啬恶寒,胁下拘急而痛。轻证,表寒重:发热,清涕出,善嚏。重证,里寒重:下利,欲嚏不能
邪盛正衰危重证:萎黄,燥而不渴,胃中寒实,得不止,腹满胀痛,右关脉弦紧而六脉重按无力。
证治:实热性腹满,兼表,治宜表里双解,厚朴七物汤;兼少阳证,攻里和表,大柴胡汤;胀甚于积,行气除满,厚朴三物汤;积胀俱重,荡涤积滞,大承气汤
虚寒性腹满:寒饮逆满,温中化饮,附子粳米汤;寒饮腹痛,散寒化饮降逆,赤丸;脾虚寒盛,温阳建中,大建中汤
寒实积滞腹满,温下寒积,大黄附子汤
二:寒疝:脉弦而紧,腹中拘急而痛,恶寒,不欲饮食
血虚内寒之寒疝,腹中痛,胁痛里急,当归生姜羊肉汤
三:宿食:脉紧如转索无常,头痛,有宿食。
宿食在上:胸脘痞闷,温温欲吐,嗳腐,脉紧,瓜蒂散。
宿食在下:脉滑数,中干苦,不思饮食,嗳腐吞酸,脘腹胀满或胀痛拒按,大便燥结或不爽,苔腐腻,大承气汤
五脏风寒积聚病篇
一肝着:胸胁痞闷不舒,甚则胀痛,刺痛,其人常欲蹈其胸上,欲饮热,旋覆花汤 二脾约:趺阳脉浮而涩,大便干结,小便频数。麻子仁丸
三肾着:身体重,腰中冷,如坐水中,形如水状,腹重如带五千钱,口不渴,小便自利,饮食如故。甘姜苓术汤
四心伤:劳倦即头面赤下重,心中痛而自烦,发热,当脐跳,脉弦。
五癫狂:魂魄不宁,精神异常,其人畏惧,合目欲眠,梦远行。
第十三单元 消渴小便不利淋病
上消:渴欲饮水,口干舌燥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中消:趺阳脉数,胃中有热,即消谷引食,大便必坚,小便即数
下消:男子消渴,小便反多,以饮一斗,小便一斗,肾气丸主之
小便不利
膀胱气化不利,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五苓散
水热互结伤阴,脉浮发热,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者,猪苓汤滋阴润燥,利水除热。上燥下寒肾阳虚水停,其人口渴,饮水不止,瓜蒌瞿麦丸,润燥生津,温阳利水
湿热夹瘀,脾肾亏虚,溲时轻微刺痛,或尿后余沥不尽,或少量白尿,蒲灰散,凉血化瘀,泄热利湿
黄疸
谷疸,寒热不食,食即头眩,心烦。湿重菌陈五苓散,热盛里实,大黄硝石汤,酒疸,栀子大黄汤,湿热俱胜,茵陈蒿汤。女劳疸,瘀者,硝石矾石散,不兼瘀用六味,八味。第十五单元 惊悸吐衄下血光满瘀血病篇
火邪至心阳不足,神气浮越的惊狂证,用桂枝去芍药加蟓漆牡蛎龙骨救逆汤
水饮凌心的心下悸证,用凌晨夏麻黄丸
吐血,衄血,中气虚寒,不能摄血,柏叶汤。心火亢盛,迫血妄行,治以泻心汤清热泻火止血
先便后血,远血用黄土汤,先血后便,近血,用赤小豆当归散
第十六单元 疮痈肠痈浸淫病篇
脓未成,里热实者,大黄牡丹汤。肠内有痈脓体虚邪恋者,用薏苡附子败酱散
第十七单元 趺蹶手指臂肿转筋阴狐疝蛔虫病篇
手指臂部肿胀抽动,或身体肌肉跳动作为主证,用藜芒甘草汤涌吐风痰
转筋,包括手臂与小腿部肌肉痉挛掣痛,由湿浊化热及筋脉所至,以下肢为多见,甚则牵引小腹拘急疼痛,脉象强直而弦,用鸡屎白散泻浊去湿,舒缓筋脉
阴狐疝阴囊偏大偏小,时上时下,由寒凝足厥阴肝经所致,用辛温通利,温经散寒的蜘蛛散 蛔虫病:一是用毒药杀虫治疗后,仍不得效,依然口吐清涎,腹痛发作有时者,可用甘草粉蜜汤和胃缓痛,二是因腹痛剧烈致四肢逆冷,且静而时烦,反复发作,吐蛔,属蛔厥证者,用乌梅丸泄肝清胃,温脏安蛔,杀虫扶正
第二篇:针灸主治考试经验总结
中医针灸学中级考试总结
或许针灸是个小专业,各网站包括爱爱医上关于针灸学的中级考试的资料相当少,本人刚刚考完了2009年的考试,愿意发到网站上跟诸位要考针灸的朋友共享考试经验: 中医针灸学中级考试复习要点、考试技巧及各科考试比例
注意:试题完全出自题库,随机抽取,没有所谓重点非重点的区别。所以千万不要押重点。
下面是我整理的我在2009年5月16日考试的部分题目(考试当晚连夜回忆出来的,还有很多记不住了),奉献给针灸专业的同胞们,希望大家都能顺利通过!!第一场:总体评价:难度偏难
基础知识:中医基础理论22%、内经3%、伤寒3%、金匮3%、温病3%、中药学33%、方剂学33%。(以上为大概比例)复发的基本特点:
1.轻粉的散剂剂量? 2.连朴饮主治: 3.三仁汤主治:
4.三仁汤和甘露消毒丹都含有的药物是: 5.肺其华在?
6.五脏的生理特点?考察内经原文 7.非疠气致病特点的是?
8.下列药物苦寒有毒的是:选项有甘遂、芫花等 9.既能祛风湿又能清湿热的药物是: 10.砂仁、豆蔻的共同功效?
11.既能利尿清淋又能清肺止咳的是? 12.温脾汤和黄龙汤都有的药物是? 13.《脉要精微论》中:胸中之府指的是? 14.温热类温病阴虚火炽型所选方剂? 15.血虚之寒疝方剂?
第二场:总体评价:难。因为西医基础太差,我在考前连看了三晚上西医诊断学,结果我认为重点的一个没考,考的我都仔细看,郁闷。相关知识:中医诊断学25~35%、诊断学基础(原名为西医诊断学)25~35%、医古文5~10%、传染病学5~10%、医学心理学5~10%、医学伦理学5~10%、卫生法规5~10%。诊断学基础
1.发热伴眼结膜充血的是: 2.满月面容见于: 3.面具面容见于: 4.左心功能不全的体位:
5.语颤增强见于:备选有胸腔积液、气胸、压迫性肺不张 6.奥-弗杂音见于: 7.格-斯杂音见于: 8.板状腹见于: 9.轻度脾肿大见于:
10.中度脾肿大见于:选项有败血症、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慢性疟疾、红斑狼疮、骨髓纤维化 11.白细胞减少见于: 12.血红蛋白病的红细胞改变: 13.巨幼细胞贫血的红细胞改变: 14.室性心动过速的心电图特征: 15.肺纹理主要指: 传染病学:
1.甲肝的潜伏期: 2.丙肝的潜伏期:
3.非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的药物是:
4.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除抗菌治疗外应重点做的治疗: 5.伤寒常见并发症: 6.菌痢常见并发症: 7.不属于隔离种类的是: 医学心理学:
1.考察临床心理学概念: 2.以情胜情是什么心理学? 3.考察知觉的恒常性含义:
4.一种强烈的、短暂的、爆发性的情绪状态是: 5.挫折和心理冲突是什么应激源? 6.A型性格易得什么病?
7.精神易兴奋、易疲劳见于什么类型神经症? 8.系统脱敏法见于什么疗法? 医学论理学:
1.考察医学道德协调作用的含义: 2.考察医学道德约束作用的含义: 3.生命神圣论的非积极意义? 4.医学人道主义的根本思想? 5.中医四诊的基本道德要求: 6.考察医学道德评价的含义: 7.考察医德修养的含义: 卫生法规:
1.下列属于全国人大委员会制定的法律文件是: 2.卫生法所涉及的民事责任以何为主要形式? 3.什么机构可以增加甲类传染病? 4.下列属于甲类传染病的是?
5.下列属于乙类传染病的是:答案:肺结核 6.医务人员发生医疗事故时应首先向谁报告? 7.国家发展中医药的方针?
8.国家发展中医药的原则:选项有遵循继承和发扬相结合、遵循继承和创新相结合――正确答案是后者,太BT了 医古文: 中医诊断学:
1.主气滞血瘀、痰食内停、伤精血少的是何脉? 2.用手指稍用力寻抚局部是:选项触、摸、按 3.饥不欲食见于:
第三场-专业知识:经络、腧穴、刺灸法专业知识。作为针灸专业的学生,这场很简单。
第四场-实践技能:考试针灸治疗学的内容,全部为病例题,跟书上完全一样,既考选穴、还考选经。注意一定要跟书上完全一致。举例说:头痛:外感头痛主穴为列缺、风池、百会、太阳;内伤实证用百会、头维、风池;虚证用百会、风池、足三里(基本跟临床不搭边,所以临床医生一定要重视)。题型:基本上都是单选题,除了第3场有5个多选题,每个也是1分。分数:每门都是100分,要求每门都及格
以下总结留给后来者。
一、考试内容。
考四场:基础知识、相关专业知识、专业知识、专业实践技能。
共需复习功课:中医基础理论、中药学、中医诊断学、方剂学、医古文、内经、伤寒、金匮、温病、医学伦理学、医学心理学、传染病学、卫生法规、西医诊断学基础、中医内科学。分组为:
基础知识(中医基础理论、中药学、方剂学、医古文、内经、伤寒、金匮、温病、医学伦理学)
相关专业知识(中医诊断学、方剂学、医学心理学、传染病学、卫生法规、西医诊断学基础、医学伦理学)专业知识(中医内科学)专业实践技能(中医内科学)方剂和医学伦理好像二场都有考。
二、复习材料 五版、七版教材。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中医内科学中级考试复习教材》(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基础知识题库》(中国中医药出版社)《相关专业知识题库》 以上为个人觉得最佳资料。题库里我同事说有原题。
人民军医网上题库(16套1600题)最大的问题是答案有错,做了会晕。(军事科学技术出版社)中医内科题库可以参考,可以打基础,但貌似没原题。
三、复习重点
重中之重:中医内科学(二场专业知识、专业实践技能占200分,不仅要知道主要证型、治法、方剂。其变化转归等也要知道,一句话把书看烂。将来也要用的。)
全面掌握:中医基础理论、中药学、方剂学、医古文、中医诊断学、医学心理学、传染病学、卫生法规、西医诊断学基础、医学伦理学。
一般掌握:内经、伤寒、金匮、温病。(分不多,大概十分左右,且都是常见内容。当然考过试后,欲使中医登堂入室则要另下功夫。)
四、考场注意
每场100道题,全是单选,分成二部分,做完第一部分后,如进入第二部分则不可后退回第一部分。注意合理分配时间。
五、考后查分
要二个月左右,2009年据说是七月十三日十六时。2010年似是七月二十八日二十二时。
第三篇:中医金匮要略考试重点
金匮要略考试重点最新整理 绪言
1金匮要略的学术思想
《金匮要略》是东汉著名医学家张仲景著作《伤寒杂病论》的杂病部分,是我国最早一部诊治杂病的专书。金匮首创以病为纲,病证结合,辩证论治的杂病诊疗体系。
其基本理论以整体观为指导思想,脏腑经络学说为核心。
脉象作用
脏腑经络先后病
治则与预防
(1)治未病
未病先防:【若人能养慎,不令邪风干忤经络】
有病早治:【适中经络,未流传脏腑,即医治之】
既病防变:【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
(2)虚实异治、表里分缓急
【问曰,病有急当救表救里者,何谓也?师曰:病,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身体疼痛者,急当救里,后身体疼痛,清便自调者,急当救表也。】
(3)新久有先后
【夫病痼疾,加以卒病,当先治其卒病,后乃治其痼疾也。】
(4)攻邪当随其所得
【夫诸病在脏欲攻之,当随其所得而攻之,如渴者,与猪苓汤,余皆仿此。】第三个原则
(5)根据饮食居处和五脏喜恶护理。
【师曰:五脏病各有所得者愈,五脏病各有所恶,各随其所不喜为病。病者素不应食,而反暴思之,必发热也。】
痉湿暍病
1注意词解
2重点在湿病
3表阳虚:桂枝附子汤
风湿表虚证:防己黄芪汤
里阳虚:白术附子汤
表里阳气俱虚:甘草附子汤 百合狐惑阴阳病
1百合病病因病机
特征:口苦、小便赤、脉微数
病机:心肺阴虚内热,百脉不合2狐惑病症状主方
狐惑之为病,状如伤寒,默默欲眠,目不得闭,卧起不安,蚀于喉为惑,蚀于阴为狐,不欲饮食,恶闻食臭,其面目乍赤、乍黑、乍白。
内治:甘草泻心汤【蚀于上部则声嗄,甘草泻心汤主之。】 中风历节病
1中风辨证
邪在于络,肌肤不仁;邪在于经,即重不胜;邪在于腑,即不识人;邪入于脏,舌即难
言,口吐涎。
2历节病病因病机与脏腑关系
肝肾不足,寒湿内侵(肝肾)
3两条证及方方剂组成(1风湿偏胜:桂枝芍药知母汤【诸肢节疼痛,身体尪羸,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桂枝芍药知母汤主之。】方药:(麻黄汤、桂枝汤、甘草附子汤加减)
麻黄桂枝、附子、白术防风、知母芍药、生姜、甘草
歌诀:脚肿身羸欲吐形,芍三姜五是前型,知防术桂须均四,附子麻甘二两停。
(2)寒湿偏胜:乌头汤【病历节,不可屈伸疼痛,乌头汤主之。】
方药:麻黄、乌头、芍药甘草、黄芪、蜜
歌诀:历节疼来不屈伸,诚加脚气痛维均,芍芪麻草皆三两,五粒乌头煮蜜匀。
4注意词解
(重不胜、如水伤心、黄汗、四属断绝、魁羸、脚肿如脱、温温)血痹虚劳(病机:因气血不足,感受风邪,血行阻滞。)
1血痹主证主方方剂组成黄芪桂枝五物汤【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黄耆桂枝五物汤主之】方药:(桂枝汤去甘草倍生姜加黄芪)
黄芪、桂枝、芍药、生姜大枣
歌诀:血痹如风体不仁,桂枝三两芍芪均,枣枚十二生姜六,须令阳通效自神。
2虚劳病辨证
何为阴虚(劳之为病,其脉浮大,手足烦,春夏剧,秋冬差,阴寒精自出,酸削不能行)
何为阳虚(脉沉小迟,名曰脱气,其人疾行则喘喝,手足逆寒,腹满,甚则溏泄,食不消化也)
何为阴阳两虚
3虚劳病证治
(1)①阴虚
酸枣仁汤【虚劳虚烦不得眠,酸枣汤主之】(肝阴虚虚劳不得眠)
②阴阳两虚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夫失精家,少腹弦急,阴头寒,目弦发落,脉极虚芤迟,为清榖亡血失精。脉得诸芤动微紧,男子失精,女子梦交,桂枝龙骨牡蛎汤主之】(虚劳失精)
小建中汤【虚劳里急,悸衄,腹中痛,梦失精,四肢酸疼,手足烦热,咽干口燥,小建中汤主之】(阴阳两虚,寒热错杂)
黄芪建中汤【虚劳里急诸不足,黄耆建中汤主之】(偏于气虚)
肾气丸 【虚劳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者,八味肾气丸主之】(肾虚兼小便不利)
(2)肾气丸应用
在《金匮要略》中可治疗:(1)虚劳病的“虚劳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2)痰饮病的“短气有微饮”;(3)消渴病的“男子消渴,小便反多,以饮一斗,小便一斗”;(4)妇人杂病的转胞“妇人饮食如故,烦热不得眠,反倚息”,“不得溺”等病症。虽主治病症不同,但病机皆与肾阳不足有关。故均用肾气丸治疗,体现了张仲景异病同治的学术观点。
(3)大黄蟅虫丸:缓中补虚,祛瘀生新法 肺痿肺痈咳嗽上气
(1)肺痿病用方
麦门冬汤和甘草干姜汤(虚寒肺痿,肺中冷必眩多涎唾)
(2)咳嗽上气的辨证
痰浊壅盛:射干麻黄汤(寒饮郁肺)、皂荚丸、厚朴麻黄汤(寒饮夹热)、泽漆汤
外邪内饮:越婢加半夏汤、小青龙加石膏汤
虚火上炎:麦门冬汤
(3)射干麻黄汤、越婢加半夏汤、小青龙加石膏汤(主证主方方剂)
寒饮郁肺:射干麻黄汤【咳而上气,喉中水鸡声,射干麻黄汤主之】
方药:射干、麻黄、生姜细辛、半夏紫菀冬花、五味子、大枣生姜
歌诀:喉中咳逆水鸡声,三两干辛款菀行;夏味半升枣七粒,姜麻四两破坚城。
寒饮夹热:厚朴麻黄汤【咳而脉浮者,厚朴麻黄汤主之】
外感风热:越婢加半夏汤【咳而上气,此为肺胀,其人喘,目如脱状,脉浮大者,越婢加半夏汤主之】
方药:麻黄石膏、半夏生姜、甘草大枣
歌诀:风水多兮气亦多,水风相搏浪滔滔,全凭越婢平风水,加夏半升奠巨波。
外寒内饮夹热:小青龙加石膏汤【肺胀,欬而上气,烦燥而喘,脉浮者,心下有水,小青龙加石膏汤主之】
方药:麻黄桂枝细辛、干姜半夏、石膏、五味子、芍药、甘草
歌诀:小龙分两照原方,二两加膏仔细详,水饮得温方可散,欲除烦躁藉辛凉 胸痹心痛短气
(1)成因:阳微阴弦
(2)栝楼薤白白酒汤方证组成栝蒌薤白白酒汤【胸痹之病,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气,寸口脉沉而迟,关上小紧数,栝蒌薤白白酒汤主之】
方药:栝楼、薤白、白酒
(3)胸痹系列方
栝楼薤白白酒汤
栝楼薤白半夏汤
枳实薤白桂枝汤
人参汤
茯苓杏仁甘草汤(饮邪偏盛)
橘枳姜汤
薏苡附子散
(4)心痛方
桂枝生姜枳实汤【心中痞,诸逆,心悬痛,桂枝生姜枳实汤主之】
乌头赤石脂丸(心痛彻背,背痛彻心,乌头赤石脂丸主之)腹满寒疝宿食病
(1)实热腹满的辨证治疗
大承气汤:【腹满不减,减不足言,当须下之,宜大承气汤】痛胀俱重
方药:
厚朴七物汤:【病腹满发热,十日脉浮而数,饮食如故,厚朴七物汤主之】(里实表邪仍在)
方药:厚朴大黄枳实、桂枝汤
大柴胡汤:【按之心下满痛,有潮热者,此为实也,当下之,宜大柴胡汤】少阳枢阻,阳明里实
方药:小柴胡汤去参、草,增加生姜,加芍药大黄枳实
柴胡黄芩半夏生姜、大黄枳实、芍药、大枣
(2)虚寒腹满辨证论证
脾胃阳虚水停:附子粳米汤【腹中寒气,雷鸣切痛,胸胁逆满呕吐,附子粳米汤主之】
方药:炮附子、半夏、粳米甘草大枣
歌诀:腹中切痛作雷鸣,胸胁皆膨呕吐成,附子一枚枣十个,半升粳夏一甘烹
(3)寒疝主证主方
乌头桂枝汤:【寒疝,腹中痛逆冷,手足不仁,若身痛,炙刺诸药不能治,抵当乌头桂枝汤主之】
(4)宿食
在上用瓜蒂散,在下用大承气汤 五脏风寒积聚
脾约:麻子仁丸
肾着: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
【肾着之病,其人身体重,腰中冷,如坐水中,形如水状,反不渴,小便自利,饮食如故,病属下焦,身劳汗出,(一作表)里冷湿,久久得之,腰以下冷痛,腹重如带五千钱,甘姜苓术汤主之】 痰饮咳嗽
(1)注意词解
(沥沥有声、咳逆倚息、胁下支满、不得息)
(2)四饮脉证
【师曰:其人素盛今瘦,水走肠间,沥沥有声,谓之痰饮;饮后水流在胁下,咳唾引痛,谓之悬饮;饮水流行
归于四肢,当汗出而不汗出,身体疼痛,谓之溢饮;咳逆倚息,短气不得卧,其行如肿,谓之支饮】
各饮停留部位:痰饮(胃肠);悬饮(胁下);溢饮(四肢肌肤);支饮(胸膈)
(3)治疗原则: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苓桂术甘汤、肾气丸)
痰饮所成,阳气不运为其本。饮由津聚,其性属阴,遇寒则凝,得温则行。既成之后,最易伤阳。若阳能运化,饮
亦 自消。故病痰饮者,当用温药调和之。温药有振奋阳气、开发腠理、通行水道之功;“和之”表示温而不可太过,亦非专于温补,寓有温药调和之意。此乃痰饮病治本的法则。
(4)证治代表方
痰饮:素盛今瘦,肠间沥沥有声——苓桂术甘汤——温阴化饮、健脾利水。
悬饮:咳唾肋下引痛——十枣汤——攻破逐水。
溢饮:饮水流行,归于四肢。当汗出不汗出,身体疼重——大青龙汤/小青龙汤。
支饮:咳逆倚息,短气不得卧,其形如肿——木防已汤
(5)大小青龙的区别
风寒郁热:大青龙汤【病溢饮者,当发其汗,大青龙汤主之,小青龙汤亦主之】
风寒内饮:小青龙汤
(6)支饮常用方:泽泻汤、小半夏汤、小半夏加茯苓汤、厚朴大黄汤、葶苈大枣泻肺汤、木防己汤
(7)泽泻汤:【心下有支饮,其人苦冒眩,泽泻汤主之】饮停冒眩之支饮
己椒苈黄丸 【腹满,口舌干燥,此肠间有水气,己椒苈黄丸主之】肠饮聚实痰饮
小青龙汤【病溢饮者,当发其汗,大青龙汤主之,小青龙汤亦主之】
(8)痰饮病治法:
汗(大小青龙)下(十枣汤)利(泽泻汤)温(苓桂术甘汤)消渴小便不利
(1)消渴病主证主方
肾气丸 【男子消渴,小便反多,以饮一斗,小便一斗,肾气丸主之】下消
白虎加人参汤:肺胃热盛(上中消)
(2)小便不利
五苓散(蓄水、水利)猪苓汤(阴虚)水气
(1)水气病辨证论治
【师曰:病有风水、有皮水、有正水、有石水、有黄汗。风水其脉浮,外证骨节疼痛,恶风;皮水其脉亦浮,外证胕肿,按之没指,不恶风,其腹如鼓,不渴,当发其汗。正水其脉沉迟,外证自喘;石水其脉自沉,外证腹满不喘。黄汗其脉沉迟,身发热,胸满,四肢头面肿,久不愈,必致痈脓】
(2)水气病治疗原则
发汗,利尿,逐水
(3)风水责肺,皮水责肺、脾,(4)风水
表虚用防己黄芪汤,表实用越婢汤
风水表虚:防己黄芪汤 【风水,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防己黄耆汤主之,腹痛加芍药】
风水夹热:越婢汤【风水恶风,一身悉肿,脉浮不渴,续自汗出,无大热,越婢汤主之,恶风加附子】
方药:麻黄、石膏、生姜、大枣、甘草
(5)气分病
阳虚水停:桂枝去芍药加麻辛附子汤(气分心下坚,大如盘,边如旋杯,水饮所作,桂枝去芍药加麻辛附子汤主之)
脾虚气滞:枳术汤【心下坚大如盘边,如旋盘,水饮所作,枳朮汤主之】 黄疸
分类:谷疸(茵陈蒿汤)、酒疸(栀子大黄汤)、女劳疸(硝石矾石散)
湿热并重:茵陈蒿汤【谷疸之为病,寒热不食,食即头眩,心胸不安,久久发黄,为谷疸,茵陈蒿汤主之】
组成:茵陈蒿、栀子、大黄
湿重于热:茵陈五苓散
热重于湿:栀子大黄汤、大黄硝石汤 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
(1)吐衄
柏叶汤 【吐血不止者,柏叶汤主之】用治虚寒吐血中寒不能摄血
泻心汤 【心气不定,吐血,衄血,泻心汤主之】心火亢盛
(2)下血
黄土汤【下血,先便后血,此远血也,黄土汤主之】温中健脾止血脾寒先便后血的下血
组成:灶心土、白术甘草、制附子、干地黄阿胶、黄芩
歌诀:远血先便血续来,半斤黄土莫徘徊;术胶附地芩甘草,三两同行血证该。
赤小豆当归散【下血,先血后便,此近血也,赤小豆当归散主之】肠热先血后便的下血
(3)瘀血表现
【病人胸满,唇萎舌青,口燥,但欲漱水不欲咽,无寒热,脉微大来迟,腹不满,其人言我满,为有瘀血】
【病者如热状,烦满,口干燥而渴,其脉反无热,此为阴伏,是瘀血也,当下之】 呕吐哕下利
(1)呕吐分类
寒性呕吐、热性呕吐、寒热错杂性呕吐、水饮呕吐。
(2)所有呕吐辨证论治
①虚寒呕吐:
肝胃虚寒:吴茱萸汤 【①呕而胸满者,茱萸汤主之②干呕吐涎沫,头痛者,茱萸汤主之】
脾肾阳虚,阴盛格阳:四逆汤【呕而脉弱,小便复利,身有微热,见厥者难治,四逆汤主之】
胃虚气逆,肠燥津亏:大半夏汤
②实热呕吐:
少阳郁热,肝胃不和:小柴胡汤【呕而发热者,小柴胡汤主之】
胃肠热积,下闭上逆:大黄甘草汤 【食已即吐者,大黄甘草汤主之】
肠热内迫,胃气上逆:黄芩加半夏生姜汤(干呕而利者,黄芩加半夏生姜汤主之)
③寒热错杂呕吐
寒热互结中焦,脾胃升降失调:半夏泻心汤【呕而肠鸣,心下痞者,半夏泻心汤主之】寒热错杂呕
④饮阻气逆呕吐
寒饮内停:小半夏汤【诸呕吐,榖不得下者,小半夏汤主之】
半夏干姜散 【干呕,吐逆吐涎沫,半夏干姜散主之】中阳不足,寒饮上逆
寒饮搏结胸胃:生姜半夏汤【病人胸中似喘不喘,似呕不呕,似哕不哕,彻心中愦愦无奈者,生姜半夏汤主之】
(3)胃反主方:大半夏汤
饮阻气逆,呕渴并见:茯苓泽泻汤(胃反,吐而渴欲饮水者,茯苓泽泻汤主之)
(4)哕
胃寒气逆:橘皮汤【干呕哕,若手足厥者,橘皮汤主之】
胃虚夹热:橘皮竹茹汤【哕逆者,橘皮竹茹汤主之】
(5)痢疾
热利下重,便脓血:白头翁汤【热利下重者,白头翁汤主之】(赤石脂、干姜、粳米)
虚寒久利,便脓血:桃花汤【下利便脓血者,桃花汤主之】(白头翁、黄连、黄柏、秦皮)疮疡肠痈浸淫
肠痈:未成脓:大黄牡丹汤
【肠痈者,少腹肿痞,按之即痛,如淋,小便自调,时时发热自汗出,复恶寒,其脉迟紧者,脓未成,可下之,当有血;脉洪数者,脓已成,不可下也,大黄牡丹汤主之】
已成脓:薏苡附子败酱散
【肠痈之为病,其身甲错,腹皮急,按之濡如肿状,腹无积聚,身无热脉数,此为肠内有痈脓,薏苡附子败酱散主之】 趺蹶手指臂肿转筋阴狐疝蚘虫病
蛔厥:乌梅丸 妇人妊娠病
呕吐不止,脾胃虚寒兼饮:干姜人参半夏丸【妊娠呕吐不止,干姜人参半夏丸主之】
癥病瘀实:桂枝茯苓丸 【妇人宿有症病,经断未及三月,而得漏下不止,胎动在脐上者,为症痼害,妊娠六月动者,前三月经水利者,胎也;下血者,后断三月,衃也,所以血不足者,其症不去故也,当下其症,桂枝茯苓丸主之】 妇人产后病:
1产后三大证:痉病、郁冒、大便难(三证)
2产后中风:阳旦汤 中风阳虚:竹叶汤
产后虚热烦呕吐:竹皮大丸
产后下利虚极: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
妇人杂病
1病因:妇人之病,因虚、积冷、结气,为诸经水断绝,至有历年,血寒积结,胞门寒伤,经络凝坚
2梅核气:痰气郁结:半夏厚朴汤【妇人咽中有如炙脔,半夏厚朴汤主之】
脏燥:脏阴不足,气郁化火:甘麦大枣汤【妇人藏躁,喜悲伤欲哭,象如神灵所作,数欠伸,甘麦大枣汤主之】
妇人转胞:肾气丸【问曰:妇人病,饮食如故,烦热不得卧,而反倚息者,何也?师曰:此名转胞,不得溺也,以胞系乖
戾,故致此病,但利小便则愈,宜肾气丸主之】热入血室:用小柴胡加针刺
第四篇:浅谈《金匮要略》
浅谈《金匮要略》
《金匮要略》(以下简称《金匮》),是祖国医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古典医籍,为东汉张机所著,全书总结了劳动人民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其用方精当,用药严谨,用法灵活,是治疗杂病的典范,其中在对单方的应用上也可见一斑。
辨证施方 识病用药
《金匮*痉湿病篇》第27条“太阳中,身热疼重,而脉微弱,此以夏月伤冷水,水行皮中所致也。一物瓜蒂汤主之”,本病为暑病夹湿,是中属暑湿所致,如清*李文彡所释:中,邪在表,故身热;伤冷水,故身疼重;暑伤气,气虚,故脉微弱。此水行皮中,阳气被遏,以瓜蒂去湿散水,水气去则暑无所依,而“治中无汗之类”。另据报道瓜蒂具有宣邪外达的作用,使内蕴湿热之邪借鬼门从表而解。再者肺主皮毛,开窍于鼻,瓜蒂搐鼻,使肺气宣发,皮毛肌腠开泄,从而也能起“决皮中之湿,开窍泄热”宣邪外达的作用。对“咳逆上气,时时吐浊,但坐不得眠”,病属痰浊壅肺,气道不利,则采用了单味皂荚宣壅导滞,利窍涤痰。正如徐氏所谓“稠痰粘肺,不能清涤,非此不可”。对“渴欲饮水不止”的消渴症,由于热渴饮水,水入不能消其热,而反为热所消,故渴不止,以文蛤味咸性寒,寒能除热,咸能润下止渴,即文蛤其味咸冷,咸冷本于水,则可益水,其性润下,润下则可行水,合咸冷润下则可退火,治热证之渴饮不止,由肾水衰少,不能制盛火之炎燥而渴。今益水治火,一味两得之。它如中气下陷,气虚不固的气利病,使用诃梨勒散,涩肠固脱,寒疝发作使用大乌头煎,都是辨证用药,采用了单药独用,以单方制胜的范例。
明察病症 据病选方
在《金匮》选用的单方中,除辨证用方之外,仲景在采
取具体治疗方法上也独具匠心。如《百合狐惑阴阳毒病篇》第11条“蚀于下部则咽干,苦参汤洗之”,第12条“蚀于肛者,雄黄熏之”,第6条“百合病一月不解,变成渴者,百合洗方主之”,《妇人杂病篇》第21条“少阴脉滑而数者,阴中即生疮,阴中蚀疮烂者,狼牙汤洗之”。其中狐惑病因其病理特征为复发性口腔及外阴部的溃烂,故选用外洗法、熏法进行治疗。妇人杂病的阴疮,也因其病变部位在皮肤肌表,以外阴部疼痛、溃烂、瘙痒为主,也采用了外洗的办法直达病所。而百合洗方是以百合浸泡一宿而洗全身。尤在泾言:病久不解而变成渴,邪热留聚在肺也,单用百合渍水外洗者,以皮毛为肺之合,其气相通故也。可见在临症中不仅要辨证施方,更要根据病情的特点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法。
审视病情 择选剂型
不同的剂型,在治疗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因而不同的病情,选用不同的剂型则显得尤为必要。《金匮》前22篇应用的12首单方中,剂型的应用也十分灵活。不仅有汤、散、丸等常用剂型,更有酒、栓(坐)、洗、熏等剂型。如《妇人杂病篇》第20条“蛇床子散,温阴中坐药”即是以单味蛇床子为方治疗寒湿带下,本病表现白带量多,腰酸,阴痒,阴中冷等,以蛇床子末之,与米粉相合如枣大,绵裹纳之,直接温其受邪之处,以逐寒湿,并能杀虫止痒。再如第15条:“妇人六十二种风,及腹中血气刺痛,红蓝花酒主之”尽管《金匮》方中以酒煎酒饮的方剂为数甚多,但以酒命名到方中的仅有本方一首,取其以酒行血而助药力,即魏氏在《本义》中所言“酒以温和其血,红蓝花以行散其瘀,而痛可止”。再如《疮痈肠痈浸淫病篇》第8条“浸淫疮,黄连粉主之”,黄连粉,五版教材注为方未见。《素问*至真要大论》谓:“诸痛痒疮,皆属于心”,黄连苦寒,能泻心火而
疗此病,徐氏、沈氏皆以此方为黄连一味,尤氏在《心典》中也强调“黄连粉方未见,大意以此为湿热浸淫之病,故取黄连一味为粉粉之,苦以燥湿,寒以除热也”,即以黄连单味药碾粉外用,治疗浸淫疮,有关这一点现代药理研究和临床治疗也已得到证实。
综上所述,素有经方称谓的《金匮》类方,是以组方精炼著称,重视辨证施方,但富于临床经验的仲景处于战乱时代,时值民不聊生,因此,更注重单药治病,发挥单药效用,其随病选药,以单方取胜,更值得我们探讨和效法。
第五篇:《金匮要略》
《金匮要略》
一.【填空】
1.《金匮要略》首创了
2.《金匮要略》前22篇共载方剂
3.《金匮要略》的性质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诊治杂病的专书。
4.“治未病”包括:
5.病者素不应食,而反暴思之的病机是
6.麻黄加术汤证的病机是寒湿在表。
7.历节病的主证是关节疼痛为主证。
8.百合病“百脉一宗,悉致其病”,其中“一宗”是指心肺两脏。
9.狐惑病的特征症状是
10.肺痿的主证是。
11.血痹病的成因是。
12.黄芪桂枝五物汤的药物组成是。
13.酸枣仁汤的药物组成是酸枣仁,甘草,知母,茯苓,芎。
14.虚寒性腹满的辩证要点:
治疗阴寒痼结,阳气不行所致的寒疝。
16.防己黄芪汤的药物组成17.《金匮要略》原文指出论湿热黄疸的病机是。
18.肾气丸治消渴的辨证要点是“以饮一斗,小便一斗”。
19.肠痈脓已成者,用疗。
20.妇人因癥积而漏下不止当用治疗。
22.肾气丸在《金匮要略》中,可治疗:病名症状不同,但病机皆为肾气虚衰,气化功能减退,故均可用肾气丸治疗。)
23.治疗产后气血郁滞所致腹痛的方剂是枳实芍药散。
24.温经汤证出现“唇口干燥”的机制是瘀血阻滞,津不上承。
25.妇人杂病的三大病因:虚 积冷 结气。
26.产后三病是指:痉病 郁冒 大便难。
【背诵条文】
1.“夫男子平人,脉大为劳,极虚亦为劳。”
2.“邪在于络,肌肤不仁;邪在于经,即重不胜;邪入于腑,即不识人;邪入于藏,舌即难言,口吐涎。”
3.“诸肢节疼痛,身体魁羸,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者,桂枝芍药知母汤主之。”
4.“咳逆上气,时时吐浊,但坐不得眠,皂荚丸主之。”
5.“大逆上气,咽喉不利,止逆下气者,麦门冬汤主之。”
6.“百合病,不经吐、下、发汗,病形如初者,百合地黄汤主之。”
7.“虚劳里急,悸,衄,腹中痛,梦失精,四肢酸疼,手足烦热,咽干口燥,小建中汤主之。”
8.“胸痹之病,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气,寸口脉沉而迟,关上小紧数,栝楼薤白白酒汤主之。”
9.“腹满,口舌干燥,此肠间有水气,己椒苈黄丸主之。”
10.“病腹满,发热十日,脉浮而数,饮食如故,厚朴七物汤主之。”
11.“腹中寒气,雷鸣切痛,胸胁逆满,呕吐,附子粳米汤主之。”
12.“奔豚气上冲胸,腹痛,往来寒热,奔豚汤主之。”
13.“心下有支饮,其人苦冒眩,泽泻汤主之。”
二、【问答或多选】
1、《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篇中对疾病的发病、病因有何认识?
该篇认为疾病的发生与正虚、邪实两方面有关,病因有三:“一者,经络受邪,入
脏腑,为内所因也;二者,四肢九窍,血脉相传,壅塞不通,为外皮肤所中也;三者,房室、金刃、虫兽所伤。”
2、百合病的病机、主证、治法、主方。
病机:心肺阴虚内热。
主证:精神恍惚不定,饮食、感觉、行动失常;阴虚内热证:口苦,小便赤,脉微数。治法:养阴润肺,益阴清热
主方:百合地黄汤。
3、治疗虚劳的方剂中,具有扶正与祛邪双重作用的有哪些方?
薯蓣丸、大黄蟄虫丸
4、小建中汤在《金匮要略》中治疗的病症有哪些?
(1)虚劳里急腹痛证。
(2)虚黄
(3)妇人杂病腹痛
5、如何理解“阳微阴弦”?(两个方面回答)
(1)脉象:阳微即寸脉微,阴弦即大脉弦
(2)以脉论理:指出胸痹心痛的病机:上焦阳虚,下焦阴邪盛,阴乘阳位,痹阻胸阳
6、《金匮》黄疸根据病因分为哪几种?其病机和主症分别是什么?
谷疸:病机:饮食不节,湿热内蕴
主症:寒热不食,目黄,身黄,尿黄,小便不利
酒疸:病机:嗜酒伤中,湿热熏蒸
主症:心中懊恼,发热,不能食,时欲吐,心中热,足下热,目黄,身黄,尿
黄,小便不利
女劳疸:病机:房劳过度,肾虚有热
主症:额上黑,少腹满,手足中热,自汗,身黄,小便自利
7、治疗湿热发黄的方剂有哪些?
茵陈五苓散、茵陈蒿汤、栀子大黄汤、大黄硝石汤
8、大乌头煎的煎服法是什么?
乌头大者五枚(熬,去皮,不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内蜜二升,煎令水气尽,取二升,强人服七合,弱人服五合。不差,明日更服,不可一日再服。
9、肝着的病机、主症、治法、方药?
病机:肝经气血郁滞,着而不行
主症:胸胁痞闷不舒,甚则胀痛、刺痛
治法:行气活血,通阳散结
方药:旋覆花汤
10、痰饮病有哪些分类?其主症分别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问曰:夫饮有四,何谓也?师曰:有痰饮,有悬饮,有溢饮,有支饮。
问曰:四饮何以为异?师曰:其人素盛今瘦,水走肠间,沥沥有声,谓之痰饮;饮后水流在胁下,咳唾引痛,谓之悬饮;饮水流行,归于四肢,当汗出而不汗出,身体疼痛,谓之溢饮;咳逆倚息,短气不得卧,其形如肿,谓之支饮。
11、“夫短气有微饮,当从小便去之,苓桂术甘汤主之,肾气丸亦主之。”?
12、水气病的产生,与哪些脏腑关系最为密切?
肺脾肾
13、治疗风水的方剂有哪些?
越婢汤、防己黄芪汤
14、瘀血的证候有哪些?
胸满,唇痿舌青,口燥但欲漱水不欲咽,脉微大来迟,腹不满,其人言我满
15、当归芍药散的药物组成是什么?
当归、芍药、川芎、茯苓、白术、泽泻
16、《金匮》提出治疗妊娠腹痛的方剂有哪些?
枳实芍药散、当归芍药散、胶艾散
17、梅核气的病机、主证、治法、方药?
病机: 痰凝气滞,上逆于咽喉
主证:自觉咽中有异物感,咯之不出,吞之不下,但于饮食无碍
治法:开结化痰,顺气降逆
方药:半夏厚朴汤
18、脏躁病的病机、主证、治法、方药?
病机: 五脏阴液不足
主证:情志失常,无故悲伤欲哭,频作欠伸,神疲乏力,眠差多梦
治法:补益心脾,宁心安神
方药:甘麦大枣汤
19、《金匮》对“远血”与“近血”是如何认识的?如何治疗?
《金匮》认为:“下血,先便后血,此远血也”;“下血,先血后便,此近血也”。远血者,治以黄土汤;近血者,治以赤小豆当归散
20、肾着的病机、主症、治法、方药?
病机:寒湿之邪痹阻腰部
主症:身体困重尤以腰为甚,腰及腰以下冷痛
治法:温中散寒,健脾除湿
方药:甘姜苓术汤
三、【论述题】
1、如何理解“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
痰饮病形成,因肺脾肾三脏阳气虚弱,水液代谢失常,而致水饮停于体内某一部位所致。饮为阴邪,遇阴寒而聚,得温则化,同时饮邪最易伤人阳气,水湿的运行依赖阳气的推动,所以,必借助于温药以振奋阳气,开达凑理,通调水道,使饮邪得除。“和之”即调和之意,指温药不可太过,温补不可太滋腻,在运用温药的同时,寓行消升导之义。
2、阐述《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提出治疗杂病的原则有哪些?(用原文)
(1)虚实异治:虚则补之,实则泻之:
经曰:“虚虚实实,补不足,损有余”,是其义也。余脏准此。(1)
(2)表里同病治则:急者先治
问曰:病有急当救里救表者,何谓也?师曰:病,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身体疼
痛者,急当救里;后身体疼痛,清便自调者,急当救表也。(14)
(3)新旧同治:先治新病,再治旧病
夫病痼疾,加以卒病,当先治其卒病,后乃治其痼疾也。(15)
(4)审因论治
夫诸病在脏,欲攻之,当随其所得而攻之,如渴者,与猪苓汤。余皆仿此。(17)
(5)饮食与调护:原则是根据五脏喜恶进行饮食调护及治疗
师曰:五脏病各有所得者愈,五脏病各有所恶,各随其所不喜者为病。病者素不应食,而反暴思之,必发热也。(16)
3、仲景关于虚劳病的治疗特点有哪些?
(1)治疗虚劳重视补益脾肾;
(2)对于阴阳两虚错综复杂的虚劳尤其重视补脾胃,建中气以平调阴阳;
(3)治法上重视甘温扶阳
(4)对于虚实杂杂的虚劳则补虚不忘祛邪,如虚多邪少则扶正祛邪,而因虚致实者则以祛邪为主。
4、《金匮·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所论“四水”是指什么?其病机及主要脉证分别是什么?
“四水”是指风水、皮水、正水、石水。它们的主要脉证分别是:
“风水其脉自浮,外证骨节疼痛,恶风。”风水为风邪袭表,肺失通调,水湿泛滥所致,脉浮,恶风,骨节疼痛,头面肿。
“皮水其脉亦浮,外证胕肿,按之没指,不恶风,其腹如鼓。”皮水由脾失健运,肺失通调引起,脉浮,浮肿,按之没指,不恶风,其腹如鼓。
“正水其脉沉迟,外证自喘。”正水因肾阳虚,水湿泛滥,水气上射于肺所致,脉沉,喘,腹满,身肿。
“石水其脉自沉,外证腹满不喘。”石水为肾阳虚衰,阴寒水气凝结下焦,脉沉迟,不喘,腹满坚硬如石,身肿。
5、如何理解“若治风湿者,发其汗,但微微似欲汗出者,风湿俱去也。”?
因风为阳邪,其性清扬,易随汗表散;湿为阴邪,其性濡滞,不易速去。若此时大汗,则风邪虽去而湿滞未除,同时还可耗伤胃阳,故其病不愈。因此治疗风湿为患,虽宜发汗,但必须微似汗出,以使阳气缓缓蒸发而不骤泄,则风与湿邪自能去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