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民检察院要充分发挥检察职能
人民检察院要充分发挥检察职能,落实检察环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各项措施。要严厉打击严重刑事犯罪,严惩贪污贿赂、渎职等职务犯罪,切实加强执法监督。结合检察业务,做好预防工作。分析掌握各个时期、各个行业的职务犯罪、经济犯罪以及其他刑事犯罪特点,提出预防犯罪的建议;推动有关部门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堵塞漏洞,完善防范机制;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扩大办案效果。加强立案监督和侦查监督,纠正打击不力,防止冤假错案;搞好审判监督,做好息诉工作;做好对不批捕犯罪嫌疑人和不起诉人员的回访考察,加强对罪犯监外执行的检察监督,预防和减少重新犯罪。协助党政领导机关抓好基层基础工作,发动群众群防群治。做好未成年人犯罪的专门检察工作,坚持对其中的初犯、偶犯进行教育、感化和挽救。运用检察职能为群众排忧解难,通过处理群众来信来访和受理控告申诉,注意发现和化解社会矛盾。人民检察院要充分发挥检察职能,落实检察环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各项措施。要严厉打击严重刑事犯罪,严惩贪污贿赂、渎职等职务犯罪,切实加强执法监督。结合检察业务,做好预防工作。分析掌握各个时期、各个行业的职务犯罪、经济犯罪以及其他刑事犯罪特点,提出预防犯罪的建议;推动有关部门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堵塞漏洞,完善防范机制;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扩大办案效果。加强立案监督和侦查监督,纠正打击不力,防止冤假错案;搞好审判监督,做好息诉工作;做好对不批捕犯罪嫌疑人和不起诉人员的回访考察,加强对罪犯监外执行的检察监督,预防和减少重新犯罪。协助党政领导机关抓好基层基础工作,发动群众群防群治。做好未成年人犯罪的专门检察工作,坚持对其中的初犯、偶犯进行教育、感化和挽救。运用检察职能为群众排忧解难,通过处理群众来信来访和受理控告申诉,注意发现和化解社会矛盾。
第二篇:检察院如何充分发挥检察职能
检察机关是国家法律监督机关,服务大局、服务发展,是检察工作的重大政治责任。充分发挥检察职能,积极服务××县“转型发展、安全发展、和谐发展”,要抓好以下三方面工作:
一要破除本位主义和安于现状及
单纯业务三大思想藩篱,更新执法观念,切实把思想凝聚到服务“三个发展”的新要求上来
二要创新工作思路,强化监督措施,努力增强服务“三个发 展”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依法严厉打击刑事犯罪,为实现“三个发展”创造和谐稳定的治安环境。
依法惩治和预防职务犯罪,为实现“三个发展”创造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
加大诉讼监督力度,为实现“三个发展”创造公平正义的司法环境。
三要立足法律监督,增强履职本领,努力提升服务“三个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要进一步提高把握大局的能力;要进一步提高履行法律监督职责的能力;要进一步提高处置社会复杂矛盾的能力;要进一步提高创新发展的能力。
第三篇:充分发挥检察职能(小编推荐)
充分发挥检察职能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把法治建设放在突出重要的地位。因此,检察机关民事行政检察部门应进一步深入履行法定职能,不断加强对行政诉讼活动和民事审判活动的法律监督,保障国家法律的统一正确实施,维护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积极构建和谐的法治社会秩序。
一、发挥化解矛盾作用,营造和谐的社会秩序环境
随着民众法制观念、依法维权意识的逐步增强,通过法律途径合理解决民间的民事、经济等各类纠纷,已经成为绝大多数群众的选择。与之相适应,人民群众对司法机关公正执法的要求越来越高。
(一)民事案件处理情况影响社会稳定。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利益分配不均衡现象在一定范围内存在,由此而产生的社会各种矛盾隐患、不稳定因素增多,已成为我们必须正视的现实。如果处置不当,小范围、个体性的普通纠纷一旦被激化,就可能演化成大面积的群体性矛盾,造成十分消极的社会影响,甚至会在相当区域内形成严重的社会秩序混乱和社会动荡,严重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近年来,“民转刑”案件大幅增加,既充分说明了民事案件处理效果不佳对社会治安秩序的消极影响,也充
分说明了正确的民行案件处理结果对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
(二)民行检察工作具有化解民事纠纷的积极作用。民事行政检察部门是检察机关与人民群众接触最密切、对人民群众诉求感触最深的一线部门。民事审判活动检察的基本作用和本质目的之一,就是通过依法运用法律监督手段,矫正民事裁判的错误,化解社会纠纷,维护群众利益,维护社会稳定。随着检察机关执法力度的增大和社会知名度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民群众把对人民法院的民事判决或裁定结果不满意、不理解、不接受的案件,到人民检察院申诉,寄希望于通过检察机关对民事审判活动的监督作用,获得依法、正确的处理和解决。
(三)民行检察部门应积极探索解决社会不稳定因素的有效途径。必须认识到,民事行政检察部门受理的案件都是诉讼一方或双方对人民法院裁判结果不满意的案件,大都十分棘手。因此,人民检察院民行检察干警应坚持“人民利益无小事”的原则,注意倾听群众呼声,想群众所难、解群众所困。在处理程序上,鼓励群众通过民事法律手段解决矛盾,并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对于法院裁判没有错误的,耐心解释有关法律规定,使当事人接受;对于法院判决确有错误的,坚决依法提出抗诉或检察建议,解决损害公正执法、侵害群众利益的问题。在处理结果上,通过运用司法手段积极调解矛盾纠纷,平衡各方利益关系,切实
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息诉罢访、有效避免矛盾激化,营造友爱互助、和平相处的人文社会秩序环境。
二、发挥职能优势作用,营造和谐的市场经济环境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要建立健康有序、平等竞争的法律规范体系和公平诚信、充满活力的、和谐的市场经济环境,民行检察部门理应发挥职能作用,为营造这种和谐环境做出应有的贡献。
(一)发挥职能优势,加强对刑事附带民事诉讼部分的监督。经济领域犯罪,如偷税抗税、欺骗讹诈、侵犯知识产权、制售假冒伪劣、走私贩卖等,既严重破坏了市场经济秩序,又常常会给国家或市场经济主体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法院对这类案件的判决,绝大部分都包括经济处罚部分。对于这类案件,民行检察部门应充分发挥自身职能优势,加强了解、掌握规律、强化监督,通过必要、合理、有效的法律手段介入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活动,保护国家和合法经营的市场主体的合法利益,净化市场经济环境。
(二)要发挥维权优势,加强对国有资产的保护。保护国家和集体的经济利益,是国家赋予检察机关的重要职责;在市场经
济条件下,检察机关通过法律途径保护国有资产,是义不容辞的责任。近年以来,我市民行检察部门协助地方财政、民政等部门在保护财政周转金、民政专项资金等方面作了有益尝试,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今后,应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进一步发挥其维护国有资产产权的作用,拓宽保护领域,完善保护方法,通过公益诉讼等形式,保护国家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特殊经济主体的利益,保障国家实现宏观经济调控和有关政策措施的落实,努力创造良好的社会经济发展法治环境。
三、发挥打击腐败作用,营造和谐的司法执法环境司法工作人员因贪赃枉法而产生的司法不公,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对社会公平正义的信心。民行检察部门必须立足本职、拓宽思路、强化手段、铲除腐败,营造和谐的法治环境。
(一)要转变民行监督工作重心,严厉打击审判人员职务犯罪行为。审判人员在民事审判活动和行政诉讼活动中的索贿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判等违法犯罪行为,不仅严重损害了诉讼当事人的直接利益,而且严重损害了人民群众对司法公正的信心,危害极大。查办审判人员职务犯罪,是民行监督职能的必要延伸,是强化监督效果的必要手段,也是构建和谐司法环境的必然要求。以前,民行检察工作的重点主要是通过对民事行政案件的审查,判断是否需要提出抗诉,以纠正法院错误的判决或裁定,而往往疏于发现错误裁判中存在的深层次原因和问题。为此,高检院赋予了民行检察部门侦查权,加大了对审判环节司法不公的查处力度,符合民行检察事业发展的客观规律,抓住了民行检察工作的关键。同时,对民行检察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新要求。工作中,民行检察干警要注意充分发挥熟悉民行案件诉讼规律的优势,切实增强自侦办案意识,深入分析错误民事行政裁判产生的原因,挖掘司法不公背后的职务犯罪案件线索;针对被调查对象法律知识丰富、反侦查能力强的特点,明确侦查方向和侦查思路,制定严密的初查、侦查方案,采取果断、有效的手段,迅速固定证据。去年10月,衡水市检察机关充分发挥民行检察侦查一体化机制的作用,集中优势侦查力量,上下联动,立案查处了审判人员涉嫌枉法裁判案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二)强化服务大局观念,主动为反腐败工作提供民事法律支持。当前职务犯罪手段日趋智能化,犯罪嫌疑人常常以民事行为掩盖职务行为、以“形式合法”掩盖违法故意,对抗刑事侦查、公诉、审判工作,逃避法律的惩罚,对反腐败效果产生了十分消极的影响。民行检察干警应充分发挥自身对熟悉民事法律规定、知识面广、处理民事案件经验丰富的优势,充分发挥知识互补作用、以己所长补其所短,积极为侦查部门提供法律帮助。通过对证据的性质、作用依法进行合理性的分析,以客观证据判断犯罪
嫌疑人的行为目的、提高刑事证据的证明力,去伪存真、准确揭露犯罪分子的真实意图,为打击职务犯罪提供必要的证据支持和高质量的服务。另外,检察机关自侦办案中的赃款赃物,是证明犯罪的有效证据;对涉案款物及时追缴,是挽回国家经济损失的需要,同时也是许多案件查处过程中的一个难点问题。民行检察部门应当根据民事法律有关规定,积极探索以公益诉讼活动代表国家追缴赃款赃物、固定刑事侦查证据的有效途径,增强反腐败的效果。
第四篇:莒南县人民检察院关于充分发挥检察职能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工作意见
莒南县人民检察院
关于充分发挥检察职能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工作意见
为充分发挥检察机关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中的职能作用,根据中央、高检院和省委关于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的部署要求,结合我院检察工作实际,制定本意见。
1、提高思想认识、转变执法理念,充分发挥检察机关在社会管理创新中的职能作用。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工作,我县正处于建设“临沂经济强县、山东发展快县、全国产业名县”的战略机遇期,社会建设任务更加艰巨,社会管理责任更加重大,检察机关作为管理社会的一支重要力量,应积极有为、有大作为。全院干警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牢牢抓住发展和民生两个关键,进一步增强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忧患意识,克服参与社会管理“无关论”、“等同论”和“替代论”倾向,把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作为履行职责的重要内容,发挥作用的重要领域,必须承担的社会责任,不断转变工作理念,积极延伸工作触角,创新参与管理方式,充分发挥法律监督职能,为推进“三化”建设、实施“三动”战略、让城乡居民生活得更有尊严、更加美好提供有力的检察保障。
2、立足法律监督职能,坚持把执法办案作为加强社会管
理的基本途径。认真履行批捕、起诉职责,始终对严重影响群众安全感、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刑事犯罪保持高压态势,积极参与“强基富民固边工程”,建立社会治安形势和刑事犯罪动态研判、应对、建议机制,全力维护社会经济秩序、边境秩序、管理秩序和生活秩序。注重发挥查办和预防职务犯罪在加强社会管理中的促进作用,依法严肃查办发生在征地拆迁、惠农民生、资源环境、安全生产、知识产权和食品药品安全等社会管理领域中侵害群众权益、损害执政威信的贪污贿赂、渎职侵权犯罪,深入开展工程建设和国土资源等重点领域突出问题和商业贿赂问题的专项整治活动,深化侦防一体化建设,建立健全预防调查、预防报告和评估预警机制,促使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严格履行社会管理职责。强化对诉讼活动的法律监督,综合运用抗诉、检察建议、纠正违法等多元化手段,加大对侦查机关、审判机关、刑罚执行机关和监管场所等的执法司法行为的监督力度,促进依法行政、公正司法,切实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3、坚持把化解矛盾贯穿检察工作始终,最大限度减少社会不和谐因素。坚持调解优先,借助“N+1”大调解机制实现检调对接,运用刑事和解、民事调解、控申疏解“三解”工作机制,调处轻微刑事案件、民事行政申诉案件和涉法涉诉信访案件等,通过非强制手段、非诉讼途径妥善解决矛盾纠纷。按照“严到位、宽适度、重化解、讲效果”的要求,健
全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长效机制,切实提高运用政策化解矛盾的水平,对初犯、偶犯、未成年犯和“民转刑”案件中的轻微犯罪,落实“两减少、两扩大”要求,尽最大可能减少社会对抗。拓宽群众表达诉求的渠道,深入开展大接访、大下访、大走访,采取巡回办案、公开听证、案件评查等办法,集中清理涉检信访积案,积极对刑事被害人等实施救助救济,努力实现案结事了人和。
4、拓宽检察工作领域,积极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坚持把加强社区矫正法律监督作为参与社会管理的着力点,配合和监督有关部门做好社区服刑人员的交付执行、监督管理、规范矫正,综合运用法律、政策、教育等手段,加强对刑释解教人员的教育改造,帮助其融入社会。完善未成年人案件办理机制,健全对被不起诉未成年人的矫治、帮教机制,持续开展创建“优秀青少年维权岗”活动,加强对青少年的法制教育和司法保护。积极参加党委政府组织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行动,认真落实检察环节综合治理的各项措施,配合有关部门加强对高危人群、复杂场所、重点区域的打防管控,促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有力推进平安吉林创建工作。积极参与对网络虚拟社会的建设管理,维护网上秩序、净化网络环境,完善涉检网络舆情监测、研判、处置机制,提高应对涉检网络舆情的能力。
5、注重延伸检察工作触角,不断加强和创新参与社会管
理的机制建设。注重向案前延伸工作触角,健全执法办案风险评估预警机制,研判和防范不稳定、不确定因素,理性、平和、文明、规范执法,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因执法不当引发的社会矛盾。注重向案后延伸工作触角,建立健全办理职务犯罪案件一案一回访、一总结机制,实行不立案、不批捕、不起诉、不抗诉案件释法说理制度,使群众顺心、顺气、顺意,努力实现最佳执法效果。注重向案外延伸工作触角,结合执法办案加强对突出社会问题的调查分析,及时向有关部门提出消除隐患、堵塞漏洞、强化管理的检察建议,积极向党委、人大和政府提供完善政策、加强立法、科学决策的参考意见,促进社会管理水平整体提升。
6、坚持用好“四走进”活动载体,进一步夯实检察机关参与社会管理的群众基础。坚持把群众工作作为检察机关参与社会管理的基础性、经常性、根本性工作,让群众参与检察机关社会管理工作,请群众评议管理和服务成效。以走进农村、走进社区、走进企业、走进基层“四走进”活动为载体,结合开展“坚定职业信念,促进执法为民”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增强掌握群众心理、疏导群众情绪、解决群众诉求的本领。通过在电视、报刊、网络上开展为期两年的“百家讲检察”活动,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引导广大群众知法、守法、护法,理性表达个人诉求,运用法律维护权益,积极参与依法治理,努力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扎实推进民生检察
工作,准确把握群众司法需求,进一步探索便民、利民、助民的新机制、新举措,切实为群众提供良好的法律服务,使检察工作更贴近群众、更适应群众,真正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
7、充分发挥检察工作服务站(联络室)的作用,打造检察机关参与社会管理的一线平台。社会管理创新的重点在基层、难点在基层、力量在基层,要积极推进检察工作重心下移、检力下沉,基层检察院2011年要在重点乡镇、街道、社区普遍设立检察工作服务站(联络室),充分利用检察工作服务站(联络室)贴近基层、贴近群众的优势,发挥打击、预防、监督、保护等职能作用,延伸法律监督触角、深化三项重点工作、服务基层群众,接受群众举报、控告、申诉、信访,开展职务犯罪预防工作,加强法律宣传、提供法律服务,就近、就地调处民间纠纷、帮扶困难群众,把社会矛盾化解在基层,把社会管理工作深入到基层,把维护社会稳定的任务落实到基层。
8、加强组织领导,通过提升自身管理水平增强参与社会管理实效。全省市县两级检察院和省检察院各部门要把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明确责任分工,细化具体措施,强化各项保障,狠抓工作落实。要以标准化检察院建设为载体,进一步推进执法规范化、队伍专业化、保障现代化和管理科学化“四个体系建设”,全面提升检察机
关自身监督、自身管理、自身建设的能力和水平,为参与社会管理提供更强大的动力和更坚实的保障。要围绕社会管理及创新工作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及时总结一线的好经验,大力推广基层的好典型,把社会管理工作抓好做实。按照“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紧紧依靠党委领导,自觉接受人大监督,积极配合政府及有关部门,努力加强和创新检察环节的社会管理工作。
第五篇:充分发挥检察职能 服务地方经济建1
充分发挥检察职能 服务地方经济建设 才是我当前县检察工作的硬道理
——加强社会管理、促进我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工作座谈会书面材料
我县经济发展是大局,是我县各项事业全面协调发展的基础,服从服务于我县经济建设是我院当前检察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面对当前全国新的形势和工作任务,检察机关面临的社会矛盾和执法环境更加复杂,如何正确处理履行法律监督职能与服务经济社会建设大局的关系,更好的为全县工作大局服务,是我县检察工作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我县检察工作(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监督不到位。主要表现在:(1)立案监督力度不强。对公安机关有案不立、以罚代刑、徇私枉法等截留和不移送的刑事案件不能完全做到事前监督,只能通过办案事后监督。(2)审判监督略显薄弱。对法院显失公正的错误判决该抗诉而没有抗诉,往往有时以书面或口头建议取代抗诉。(3)民行监督乏力。基层院没有抗诉权,使我院不能在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中充分发挥法律监督的职能作用。(4)对行政执法部门缺乏有效监督。行政执法活动中违背公平正义要求的失职渎职,贪赃枉法的违法犯罪,特别是司法不公、执法不严等热点问题,已经成为监督的方向和监督的热点,而检察机关未能很好地履行监督职责。
2、执法能力不强。主要表现在:(1)在执法思想方面,存在重打击、轻服务,重实体、轻程序,重查处犯罪、轻保障人权,重数量、轻质量等问题。(2)在执法行为方面,存在执法水平不高、能力不强,不善监督,制度执行不够到位等问题。(3)在执法作风方面,存在执法为民意识和办案责任心不够强,文明执法做得不够到位等问题。(4)在执法主体方面,存在思想工作不够到位,监督管理措施不够有效等问题。(5)在办案质量上,诉讼的各个环节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出不了“精品”或难出“精品”。
3、科技强检乏力。主要表现在:(1)在思想观念上缺乏与时俱进的思想意识;(2)资金投入不足。先进的科技装备和所需的基础设施需要大量资金投入,靠财政拨款经费不足,靠自筹又缺乏资金来源;(3)科技人才缺乏。现有的干警中普遍缺乏科技应用人才,达不到实际应用的目的。
4、队伍素质不高。主要表现在:(1)教育培训效果欠佳,缺乏高层次、系统的培训。现在的培训多是短期培训且内容局限于检察工作的某一方面,难以及时使检察人员的科技、经济、法律等知识得以更新,也难以形成一批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2)提高干警素质的方式、方法单一,效果难尽人意。现在通行的集中学习、短期培训等方式单调乏味,激发不起干警的学习兴趣,而且层次较低、效果不佳。(3)奖惩激励机制不健全,干警提高素质的积极性、主动性不高。因此,队伍整体素质还不能完全适应检察工作新形势的需要。
(二)主要原因
1、执法思想和理念上存在偏差。一是检察人员对检察机关如何为经济建设大局服务的必要性认识不足,对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缺乏准确全面的理解,没有完全做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没有很好地把党的宗旨化为自觉行动并落实到检察工作中,单纯办案的思想在少数干警身上仍然存在。二是在加强对内部执法活动的监督方面缺泛积极、有效的探索,在执法责任和追究制度
上还不够完善,对一些一般性不规范的行为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存在办案过程中只要不违法、不违规、不出大问题就可以的思想,而没有高标准、严要求。三是对执法规章制度的落实抓得不够到位,存在薄弱环节。针对少数干警满足于现状,缺乏开拓进取精神,只注重办案,而忽略个人的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的学习情况,未能认真地分析其思想根源,及时进行思想教育,一些干警在思想素质和业务水平上不能完全适应规范化办案的要求。思想政治工作注重共性,忽视个性,针对性不强,效果不佳。四是教育培训方式单一,互动性不强,指导工作全凭经验、感觉,忽视工作的专业化、科学化。工作思路不够清晰,加上工作不得要领,致使工作长期徘徊不前。改革创新不够,工作缺乏生机与活力。
2、机制不健全,执行不力,管理滞后。一是机制不健全。我院的各项管理机制不够健全,尤其是业务管理机制和事务管理机制不够健全。同时,机制不科学、不配套、可操作性差,也是影响机制发挥作用的制约性因素。二是执行不力。我院落后,一定程度上是因机制不完善、不科学所致,但执行不力也是一个重要原因。首先是责任不明确导致执行不力;其次是监督不到位导致执行不力;第三是奖惩没有兑现导致执行不力。同时,领导重视不够,模范表率作用发挥不好也是导致制度执行不力的一个重要因素。三是管理观念滞后。有时我院依然停留在过去指挥工作靠发号施令的水平,没有及时更新观念,把管理视为一门科学,从管理可以转换成生产力的高度来认识管理问题。四是管理手段滞后。管理的方式、方法依然是行政色彩较为浓厚的命令式的方式、方法,没有综合运用政治、经济、精神等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来实现管理目的。民主管理、自律与他律结合的管理格局还未形成。
3、干警的主观能动性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一是思想政治工作与业务工作脱节,干警工作积极性不高,争先创优意识不浓,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没有形成。二是干警的政治、经济待遇未全面落实。《检察官法》已颁布实施多年,特别是修改后的《检察官法》对担任检察官的条件要求较高,虽然检察官等级的评定、晋升工作也正常开展,但由于检察官等级津贴没有兑现,出现了检察官与书记员的经济待遇没有区别的现象。从优待警问题没有很好地解决,也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干警积极性的发挥。三是缺乏配套、科学的绩效评价制度。有的我院没有目标考评方案或考评方案不科学,奖罚不明或奖罚不公,干警工作干好干坏没多大区别,干警的工作潜能未能得到充分挖掘。
(三)采取的对策
1、要理顺体制,激发干警的工作积极性。一是理顺体制。改变现有的“块块为主,条条为副”的领导体制,强化上级院在我院班子配备、人员进出、工作指导方面的作用,从组织上为我院的发展奠定基础。二是搞好班子建设。上级院应严格按照《检察官法》的条件,在选拔我院检察长、班子成员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同时,加强对我院领导班子的培养、监督、考核,提高班子的整体素质,发挥其整体效能。三是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要选好配齐政工人员,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稳定人心,鼓舞士气,激发干劲,形成风正气顺、团结协作的工作氛围;要引导教育干警树立“院兴我荣,院衰我耻”观念,增强责任意识和进取意识;要加大奖惩力度,激发干警的工作积极性。四是强化素质培训。在坚持职业准入门槛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加强检察人员的政治业务培训,鼓励干警参加学历教育;要采取与高校联合的方式,分批分期培训检察官和业务骨干;要减少各种不必要的学习和活动的数量,提高学习和活动的质量,增强素 2
能培训的实际效果;打破平均主义,改变现行的收入分配模式,体现高知高能多劳多得。
2、要强化检察权意识,提高法律监督的整体水平。作为法律监督机关的检察机关,履行法律监督职责,独立行使检察权是宪法和法律赋予的权力和义务。强化法律监督是检察机关的天职。我院要加大工作力度,提高执法水平,才能提高法律监督水平。为此,一是要拓宽法律监督途径。在思想上要树立“大监督”意识,克服监督不到位,“监督难”和“难监督”的畏难情绪。要拓宽法律监督领域和途径,通过审查批捕、审查起诉、支持公诉、诉讼监督、民行监督、职务犯罪侦查、控告申诉,全方位行使法律监督职能。法律监督要向行政执法部门拓展,解决行政执法部门的失职、渎职问题。二是要建立以职务犯罪侦查工作为主体的法律监督体系。最好的监督就是办案,以办案促进法律监督,脱离办案讲监督没有力度。侦查监督,要重点解决监督的“弱项”和“弱点”。建立以职务犯罪侦查工作为主体的法律监督体系应是基层检察机关的发展方向。因此,要加大职务犯罪的侦查力度,建立和探索以职务犯罪侦查工作为主体的法律监督体系。三是要建立执法监督大格局。检察机关既是执法机关又是法律监督机关,检察机关建立执法监督大格局的指导思想应该围绕办案,体现公正效率,整合内部资源,做到办案力量资源共享,案件线索共享,形成全院一盘棋,不能各自为战,要形成合力。建立一体化的侦查机制,在体制上要上下垂直,按照高检院《人民检察院侦查人才库暂行办法》和《关于建立侦查人才库的实施方案》,建立健全“三级”侦查人才库,参照公安机关的刑侦体制,紧急情况和特殊案件,可以全国互动,形成一体化的侦查机制,以强化法律监督职能,提高法律监督的整体水平。
3、要加强规范化建设,提高执法水平和办案质量。提高执法水平和办案量,加强检察业务工作规范化建设是有效的保障机制。一是要通过细化举报环节、细化立案环节、细化侦查环节,规范自侦工作流程,强化程序意识,严格依照法定程序办事。提高执法水平和办案质量。二是要通过量化质量等级标准、量化批办程序标准、量化考评标准,规范刑检工作流程,提高执法水平和办案质量。三是要通过强化侦查监督职能、强化立案监督职能、强化审判监督职能,规范监督工作流程,提高执法水平和办案质量。
4、要强化科技强检,建立制度保障机制。科技强检更新观念是前提,增加装备是基础,提高技能是关键,实际应用是目的。为此,强化科技强检必须建立相应的制度保障机制。一是要设立科技强检的专项资金。高检院应争取国家中央财政实行检察经费计划单列,变“以块为主”为“以条为主”,实行条块结合的资金保障机制。省院应加大协调力度,多为我院要些政策,下发科技强检及其经费保障的文件规定。我院通过加大办案力度,多办案、多没收赃款,经上交财政后争取更高比例的返还,用于弥补经费不足。省院对科技装备也应统一标准,最好实行统一配备,避免资源浪费。二是建立健全科技人才的“选、聘、训”机制。科技强检,人才是关键。要解决人才问题,实行“选、聘、训”是基本的途径和办法。“选”就是从大学毕业生中“选”,省院和市院应有计划的主动到大学里“选才”,分派我院,除法律专业外,也应选一定数量的中文、财会、法医以及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选”不足,还可以走招募人才的路子,按照公开招募、自愿报名、组织选拔,集中培训、统一派遣的方式,到我院从事1—2年的志愿服务。服务期满,愿意留下的,优先录用。“聘”就是从社会上根据需要聘用,聘用条件应“唯才是举”,不唯学历,有特长、技能就可以,有的可长期聘用,有条件可进检察事业编制。“训”就是在现有检察干部中培训人才。加强学习培
养,自己培养人才;利用现有培训机制,加大内部现有人才培训力度,专人、专培,提高应用水平;在现有基础上培养拔尖人才;挑选优秀人才送出去培训。人人为人才,就看学不学,“训不训”,机制好,不愁没人才。
5、要进一步完善机制,确保各项检察工作规范运行。一是要对以往的各项制度进行归纳整理,按照精简、效能、统一的原则,保留精华,剔除糟粕;二是要针对业务、事务等薄弱环节,加强建章立制工作,使各项制度规范、科学、完善;三是要在机制建设上要突出重点,全面兼顾。对我院来讲,首先要加强绩效考评制度和奖惩激励机制的建立,突出业务管理的规范化建设。要狠抓机制的落实工作,明确相应的责任主体,明确监督程序,明确奖惩措施,对已经形成的规章制度要不折不扣执行。在实践中,要不断总结规律,尝试创新,不断提高机制建设的水平。
个人
一是政治的敏感性和大局意识不够。通过深入基层院了解和座谈,发现一些领导和干警还不能把检察工作置于大局之中加以审视和判断,习惯死扣法条,不习惯用法治理念和新的司法政策指导工作,在工作中考虑局部利益多、考虑全局利益少,在办案中考虑法律效果多、考虑社会效果少,造成服务大局和依法履职的关系处理得不够好,运用检察职能为经济建设提供法律服务的思路不够宽,办法措施不够多,不适应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
二是法律监督职能作用发挥不够。今年高检院提出要充分发挥打击、预防、监督、保护的职能作用,这在检察工作中还是第一次,其中在发挥保护作用方面,比如怎样保护企业正常生产经营,保护农民合法权益,保护勤政廉政干部的清白等,检察机关还需要做大量的工作。同时,一些检察干警执法水平不高、执法方式简单,不注意化解与案件相关的矛盾,不善于从各方利益结合点上考虑问题、谋划工作,不善于抓住牵动全局的主要工作以及涉及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不能在服从全局、有利长远的前提下统筹化解各类矛盾,从而影响了执法效果。
三是创新服务举措力度不够。有的工作上方法单一,方式陈旧,缺乏创新,在科学发展上对自身工作不研究,对大局知之甚少,对业务知之不多,一遇到困难、遇到具体问题就束手无措。就新农村建设方面来说,国家出台了各项惠农支农政策,如移民搬迁“5+1”补助、扶贫互助资金、村村通、家电下乡、小额贷款等等,如何保障党的各项惠农支农政策的落实,是检察机关需要思考的问题。还有一些干警不注意学习和借鉴外地的先进经验,将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置于一边,满足于应付手头工作,机械执法,机械追求单一的“法律”效果,不讲究办案的方式和方法,不注意办案的社会效果和政治效果。
四是服务感情不到位。个别检察干警“官本位”思想仍然没有根除,在执法过程中以管人者自居,将执法权威与自身个体权威划等号,认为自己代表国家执法,自己说了就要算,对待当事人采取“冷、硬、横、推”的态度,执法办案霸气十足,方法简单,有时容易激化矛盾,造成工作被动。
五是检察工作还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新要求、新期待。在调研过程中,重点了解了群众对检察工作的要求和期望,总的可以归纳为“六个盼”,一是盼社会治安好,农民日子越来越富裕,平安稳定成为群众的第一期望,对检察机关如何维护社会治安稳定提出了更高要求;二是盼加大惩腐力度,为新农村建设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同时,一些村干部也希望检察机关能加强对各项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管,阳光理财;三是盼送法下乡入村,普及法律知识,增强群众法治意识;四是盼检察机关在基层、在乡村建立服务点,形成长期的、固定的检察服务阵地;五是盼加大对村干部法律法规制度的培训力度,避免因不懂有关政策法规而“踩线”; 4
六是盼保护人民的合法权益,为乡村创造宽松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