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写作天地——小学作文学习网站的建设与应用》(精选)
快乐作文专题学习网站的建设与应用研究
实施方案
湖南省桂阳县城南完小课题组问题的提出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邓小平“三个面向”的提出为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指明了方向。《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也指出:到本世纪末,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面向21世纪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基本框架。再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建立起比较成熟和完善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实现教育现代化。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老师“传道、授业、解惑”,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重要时空。课堂教学质量的好坏、效率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教育要实现“三个面向”,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根本出路在于改革,在于教育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改革,在于课堂教学的优化。而优秀的专题学习网站对改革教法和学法、优化课堂教学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网络的使用有利于学生自主参与。网络,使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垄断者,学生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在网上,学生可以和教师处在平等的地位,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在同一时空自主提取信息,选择信息和使用信息,从而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网络的使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利于学生研究性学习。
目前,在各类网站中,真正用于教学的专题学习网站相对较少,而跨学科的专题学习网站更是屈指可数,因而尽快建设跨学科、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专题学习网站成了学校的重要工作。
近几年,多媒体技术发展十分迅速,教育技术的现代化已经来临,世界各地已形成一股开发与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热潮。由于专题学习网站具有多维性、集成性、交互性等突出特点,所以它很快进入了教育领域,并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中显示出强劲的势头。如何把专题学习网站应用于作文教学,优化课堂程序,激发学生作文兴趣,帮助学生练习写作基本功,提高学生作文能力,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是亟待研究的重要课题。
为了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传媒作用,使学生获得能够自主学习的认识工具,得到主动、和谐的发展,我们根据建构主义学生理论,结合本校教育教学实际,经过反复 1
论证,我们提出了《快乐作文专题学习网站的建设与应用研究》的研究课题。2理论依据
2.1 邓小平同志1984年题词:“计算机的普及要从娃娃抓起”及“开发信息资源,服务四化建设”。《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指出:要积极发展学校电化教学,推广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2.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本课题研究的主要理论依据。建构主义是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同时注重教师的主导作用,认为教师是学习者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教师应当在激发学生兴趣,引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动机方面发挥主导作用。专题学习网站适应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要求,首先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自主学习、主动建构知识和协作交流的网络资源平台。网络资源的丰富、生动、形象,网络环境的无疆界、大容量、非线性、多界面和交互性,又无疑成为学生兴趣的焦点。专题学习网站的建设与应用,正是建构主义学习模式的尝试和体现。
2.3 以信息论,教育学、心理学理论为辅。专题学习网站的建设以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为依托,其硬件设备是学生获取信息、建构知识的物理基础,软件资源是学生获取信息、建构知识的宝库。整个网站的建设与应用离不开信息论和网络技术理论的指导。由于专题学习网站的建设主要针对学生学习,其根本目的仍然是教育。因此,网络学习资源的筛选、整合与配置必需以教育学、心理学的一般理论为指导,在保证内容的科学性和准确性的同时,还需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理论原则。
3实验目标
3.1 探讨在小学作文专题学习网站的建设过程中如何体现现代教育思想。
3.2 建成一个有利于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有利于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作文专题学习网站。
3.3 探索小学作文专题学习网站的建设与应用规律和模式。
3.4 通过专题学习网站的建设,逐步建立起教学软件资源中心,并随实验的深入开展,不断丰富和完善资源库。
3.5 通过实验,探索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内容
4.1 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建成一个内容全面、版面清新、结构合理、操作简便、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作文的小学作文专题学习网站。
4.2 通过专题学习网站的建设与应用研究,形成基于网络的作文教学模式。
4.3 通过专题学习网站的建设与应用研究,大幅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和水平,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推动学校现代化建设步伐。实验检测
5.1 在实验中,实验目的是否达到、达成度如何,必须要通过检测才能了解,实验检测可以防止人们按照个人经验和偏见去理解研究结果。在检测过程中,我们拟采用以下检测方法:
5.1.1 观察法:由教导处派出专职人员,主要观察学生的学习情绪、注意力等外显行为,并作出详细记载。
5.1.2 问卷调查法:用问卷调查的形式检测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等内隐的心理行为和教师对课件所持的态度,并作好详细记载。
5.1.3 测验法:是检测实验效果的主要方式,检测学生内隐的知识、能力状况。各种考试成绩是检测的主要依据。
5.1.4 文献法:查阅相关资料和文献,分析、比较所收集的各种数据。
5.2 资料的统计分析与评价
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来分析评价各种实验结果,定量分析主要采用T检验、X 2 检验等检测手段来验证不同的实验条件下实验结果之间的差异显著性。6 预期成果
6.1 形成一批有科研价值的论文、教学设计方案并汇编成册。
6.2 探索出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模式。
6.3 形成一批有推广价值的教学课件。
6.4 建成一个高质量的小学作文专题学习网站。实验步骤与方法
本课题实验周期为四年,实验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为主的研究法,同时辅之以调查研究法、经验研究法、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实验步骤大体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01年5月—2001年12月)准备阶段:
主要工作:
(1)成立课题实验组织机构。
(2)制定实验方案和实施计划。
(3)培训实验教师,确定实验对象。
(4)完成课题的申报、审批、立项工作。
(5)配备课题研究所需要的软、硬件材料。
第二阶段(2002年1月—2004年12月)研究阶段:
主要工作:
(1)根据实验方案,进行重点实验,写出实验报告与阶段性小结。
(2)建立实验资料档案,以便后期分析、研究、总结。
(3)运用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边研究、边总结,不断完善实验课题研究方案要。
(4)每学年度举行一次全校性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比武活动,强化意识,提高教师的网络建设、开发和应用能力。
(5)组织交流、研讨活动,边实验、边研究、边小结,形成阶段性成果,汇集成册。
(6)检测实验效果,研究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及变化规律。
(7)开发、建设小学作文专题学习网站,建立并完善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资源库。
(8)参加总课题组组织开展的各项活动,及时撰写各种经验总结或论文。
第三阶段(2005年1月—2005年7月)结题阶段:
主要工作:
(1)整理、分析实验数据、资料。
(2)撰写实验报告和论文。
(3)收集整理实验所有资料,分门别类汇集成册,接受总课题组的验收和评审。
(4)做好专题学习网站的定型工作,推广应用实验成果。
8组织机构
8.1 课题组顾问:王珠珠(中央电教馆副馆长)
陈庆贵(中央电教馆研究室主任)
吴果夫(湖南省电教馆副馆长)
8.2 课题领导小组
组长:罗满凤桂阳县城南完小校长副组长:谭云凤桂阳县城南完小副校长刘亚雄桂阳县城南完小副校长
成员:曹石桂桂阳县城南完小支部书记彭湘英
吴晓芳
邓兴华
阳永红
谭耀
欧阳毅
8.3 课题研究小组
组长:谭云凤
副组长:刘亚雄
成员:欧阳毅
吴晓芳
黄怡湘
阳文丽
陈蓉梅
周玮
黄艳芳
邓满荣
邓永艳
曹大球
谢家军
谢冬梅
李书向
9实验经费预算
桂阳县城南完小副校长 桂阳县城南完小副校长 桂阳县城南完小工会主席 桂阳县城南完小教导主任 桂阳县城南完小总务处主任桂阳县城南完小办公室主任桂阳县城南完小副校长 桂阳县城南完小副校长 桂阳县城南完小办公室主任 副校长、语文骨干教师 语文教研组长、骨干教师 语文教研组长、骨干教师 年级主任、语文骨干教师 年级主任、语文骨干教师 语文骨干教师 语文骨干教师 语文骨干教师 美术骨干教师 信息技术专职教师、电教专干语文骨干教师 信息技术专职教师
9.1添置实验所需的各种软硬件设备:250000元
9.2教师培训费:20000元
9.3材料费:50000元
9.4资料费:20000元
9.5各项活动经费:30000元
9.6考察学习费用:30000元
9.7其他费用:20000元
总计:420000元
第二篇:学习网站的建设与应用实践研究
学 号 分类号 密 级
学习网站的建设与应用实
践研究
学历层次 本 科
专业名称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学员姓名 陈 超 指导教员 夏 露
陆军航空兵学院地方生系二十三队
2011年 6 月 20 日
学习网站的建设与应用实践研究
关键词:专题学习网站 创新教育 创新教育专题学习网站
论文摘要: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深入开展,中小学网站以及网上课堂的不断普及和完善,给传统教学模式和方法带来了很大的冲击,促使整个教育环境快速的发生变革。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学习,已成为当前教学领域研究的重点和热点问题,而目前在我国网络教育资源的建设和应用上存在着较多的问题。在建设上,有重复建设、缺乏优质教育资源、低水平开发、偏重素材开发、共享程度低等问题;在应用上,偏重于教材的补充扩展,教学资料的堆砌,较少关注学生的主体性主观能动性,较少关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环境之间的交互和信息的反馈。这导致网络教学的教学效益降低,基至背离网络教学的初衷。
本文从专题学习网站的建设与应用角度出发,探讨以专题学习网站为技术平台,围绕某一专题进行较为广泛深入的探究、发现的教学活动,有效地整合学习资源与学习过程,实施“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网络化探究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的方法途径。要点
1、在阅读了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结合教学的实际情况,分析了网络教育现存的问题,提出了专题学习网站建设与应用的实际意义。
2、论文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创新教育理论为指导,结合具体的教育研究实践,探索建设“创新教育专题学习网站”的原则规范、应用“创新教育专题学习网站”的模式,寻找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途径和方法。
3、反思专题学习网站建设研究的实施过程,整理出专题学习网站建设所需遵循的基本原则;专题学习网站设计的几个关键步骤:选题、前期调查与分析、专题内容设计和系统设计;专题学习网站开发的技术与工具。
4、反思专题学习网站应用研究的实施过程,通过对“创新教育专题学习网站”应用于教学实践的真实而丰富的案例进行分析、反思、归纳、总结,形成具有创新性的观点,对教育教学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探索出以“创新教育专题学习网站”为平台,课堂内教学、课堂外活动、课堂内外结合的三种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途径和方法,切实可行,具有可操作性。
一、前言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信息技术已成为丰富人们生活,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信息技术的应用也通过各种方式,融入到我国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之中。教育部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1]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深入开展,中小学网站以及网上课堂的不断普及和完善,给传统教学模式和方法带来了很大的冲击,促使整个教育环境快速的发生变革。
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学习已成为当前教学领域研究的重点和热点问题,而目前在我国网络教育资源的建设和应用上存在着较多的问题,在建设上,有重复建设、缺乏优质教育资源、低水平开发、偏重素材开发、共享程度低等问题,在应用上,偏重于教材的补充扩展,教学资料的堆砌,较少关注学生的主体性主观能动性,较少关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环境之间的交互和信息的反馈。这导致网络教学的教学效益降低,基至背离网络教学的初衷。
本文从专题学习网站的建设与应用角度出发,探索以专题学习网站为技术平台,围绕某一专题进行较为广泛深入的探究、发现的教学活动,有效地整合学习资源与学习过程,实施“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网络化探究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的方法途径。
(一)专题学习网站建设与应用研究课题的提出
1、专题学习网站提出的背景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信息的获取、传输、处理和应用能力将作为人们最基本的能力和文化水平的标志。以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和通信技术为特征的现代信息技术,已在社会各个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产与生活方式、工作与学习方式。但是我国学生利用网络学习的情况却令人堪忧,据调查,我国中小学生上网的主要目的是玩游戏、娱乐、找朋友聊天和发E-mail,而美国中小学生利用网络最主要的目的是获取信息以及做研究工作和创造性的工作。难道我们从本来就紧张的教育经费中抽出几十万、几百万、甚至几千万元,辟建了校园网,却只是让学生知道上网就是游戏、娱乐、找朋友聊天和收发E-mail吗?显然,目前我国中小学生上网的目的与网络教育的目的是相悖的。我国的中小学生网络学习状况之所以这样不尽如人意,主要原因在于学习网站为中小学生提供了怎样的信息与服务。我们可以看到,目前我国的中小学网络教育呈现以下特点,网络学校只是沿袭了传统课堂教育的基本模式,网络的教学内容是教师在课堂上的讲义,授课的形式由在同一教室的教师讲、学生听变成在不同地方教师讲、学生听。学生在授课中的被动接受地位丝毫没有改变,不能充分发挥网络所
具有的协作性、交互性、探索性等优良特色,因此从长远的角度来看,中小学网络教育要得到长足的发展,必须大力加强网络的教育创新模式研究。
学校网站是计算机辅助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无边界性,使学校的教学半径能够迅速延伸到几乎地球的每一个角落,学校教学资源的利用率得以迅速提高;它的易接触性,使教育的普及率大大提高,面向大众的终身教育有可能真正实现;它的无时限性,使得教学的组织可以更加灵活,人们的学习方式更加自由,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接受教学。这一切对于整个的教育领域,从教育观念、教育理论到教学组织、教学评价等都将产生巨大的影响。
目前利用网络进行教学与学习的方式很多,全国各地的学校都极积参与到网络教育模式的研究中。2002年4月,中央电教馆《专题学习网站的建设与应用研究》被批准列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22],教育部重点课题《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学与教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的专项课题。成都十二中接到此课题立项任务之时,也是学校《创新教学设计与中学生创新能力发展实践研究》课题研究取得阶段成果之时。寻找一条如何将研究更为有效深入地继续下去,如何将已有的研究成果推广应用的途径,成为课题组亟待解决的问题。专题学习网站的建设与应用为学校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将研究方式多样化、研究成果与实践应用相结合的好途径。学校申报成立了《创新教育专题学习网站的建设与应用研究》课题研究组,选择“创新教育”作为专题学习网站的内容,同时还考虑到了网站的可续持发展性、网站的辐射性、综合性。江总书记曾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21],一个民族的发展就是在不断的创新中进行的。“创新教育”仍是教育行业的一个重要课题。以“创新教育”作为专题学习网站的主题,使得网站具有了可持继发展性。由于创新教育涵盖了所有的学科和教育活动,这又使得网站具有了辐射面广、综合性强的特点。作为课题主研人员,本文作者全程参与了组织、策划、管理、研究工作。经过近四年的实践研究,该课题已经结题,本文作者代
表学校课题组参加了四川电教馆和中央电教馆的课题评审答辩。本文就是作者在此研究工作的基础之上,通过反复的实践、反思、总结,而撰写成的。
2.专题学习网站研究的意义
专题学习网站是围绕与某门课程或多门课程密切相关的学习专题而展开深入研究的资源学习型网站。利用专题学习网站进行“专题探索-网站开发”的学与教的实践,是一种新型的网络教学模式。专题学习网站是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一种新型形式,它既充分发挥了信息网络的开放性、交互性、共享性、超媒体、大容量等优势,也不同于针对某一知识的课件,或某一门课程的网上教材,更不同于一个学科的专业网站。专题学习网站选择某一有意义的学习专题,引导学生进行对某一专题进行较广泛、深入的研究,收集与专题学习内容相关的文本、图像、视频资料信息,扩充学习资源库,并有意识地引导他们将本专题相关知识点,甚至相关学科的内容进行融会贯通,对相关知识内容进行重组、创作、形成专题学习网站。这种学习模式不仅向学生传授知识,让学生获得知识,而且能够使学生进行知识重构和创作,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学生也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而是学习的主体、参与者和探究者,学习过程是利用计算机网络这一认知工具,进行发现、探索的过程。
(1)学校专题学习网站能体现各个学校的教学特色。在这个高度信息化的社会里,建立自己学校专题学习网站是最直接的宣传手段。网站的超时空特性,不仅能让本地区内的人们更可以让全世界的人们了解你们的学校。
(2)学校专题学习网站是实现教育资源分配的桥梁。网络有巨大的教育资源库,它集全社会的力量,使教育资源无限增长。这对于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高投入学校和条件差的学校在获取教育资源的权力上达成平等,使每一位教师和
学生都能均等的得到培训和受教育的机会,不会再受到学校水平、教材、教师能力的限制。不仅能极大的提高教学效率,而且能实现教育公平的社会理想。
(3)学校专题学习网站能提供教学互动的全新方式。学校专题学习网站使得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有了全新的方式,它不再受到传统课堂的制约。它可以使各个省市之间、城市与乡村之间的学校同处一室,共同讨论,共同共享。地理上的界限在这里模糊和消失了,学校专题学习网站是真正没有围墙的学校。
(4)学校专题学习网站能够提供个性化学习的平台,不同的学生理解世界的方式各不相同,认知世界有诸多方式。网络提供的丰富资源可以使学生寻觅不同的教育方式,各取所需。学校专题学习网站允许不同的学生沿着自己的途径,按自己的速度接受教育与学习,学生将有机会享受最佳的教育机会,充分发掘自己的内在潜力,培植独特的个性和人格。
(5)学校专题学习网站是极佳的教学研究室。学校专题学习网站与教育类专门网站的有效链接,给学校教学研究带来了一片新天地,各种优秀教案、专家论坛、网络观摩课、各科素材、多媒体课件制作等内容为教师教研提供了极佳的平台,有效地降低教研成本、提高效率。
(二)专题学习网站建设与应用研究的主要内容
1、解决专题学习网站建设中的相关问题
专题学习网站在建设的过程中,涉及到网站建设原则的确定、网站专题内容的选取、网站设计规范的确定、网站框架的搭建等方面的问题。专题学习网站的建设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这些原则与其它网站建设的原则既有一些相似之处又
有许多的不同,这些原则的确定是专题学习网站建设正确规范的保障。专题学习网站主题内容的选择,直接决定了该网站的实用性、影响力、可持续发展性,决定了网站的生命力。而网页设计的规范、风格、框架结构决定了网站应用的效率、决定了网站的吸引力。这些问题都是需要在专题学习网站的建设过程中解决的。
2、探索专题学习网站应用的模式
专题学习网站的应用是课题研究的主要方向,通过研究,寻找应用专题学习网站实现有效地整合学习资源与学习过程,实施“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网络化探究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寻找师生的创新性学习、探索性学习、全方位互动学习的方法途径。
3、如何应用专题学习网站,实现创新教育课题研究的深入进行、创新教育课题研究成果的推广应用
成都十二中在1999年参与了中央教科所的课题《创新教学设计与中学生创新能力发展实践研究》,并成立了课题组,由学校领导和教科室老师带领一批骨干教师在语、数、外几门学科中进行实验性研究,到2001年底,已取得阶段性成果。然而课题研究要深入下去,需要全校教师的积极参与,课题组需要一个具有很强凝聚力,能调动教师积极性、推动所有学科进行创新教育深入研究的崭新的技术环境作支撑。课题研究的目的更重要的在于成果的应用,有许多课题因为没有将研究成果在实践中应用,而使得研究失去了意义。《创新教学设计与中学生创新能力发展实践研究》课题的研究成果,必须要在全校范围内推广应用,才能体现研究的价值。而成果的应用需要兼容性强的技术平台作支撑,才能及时、准确、高效地将最新研究成果进行推广应用。而这些问题的解决,都期望在“创新教育专题学习网站”的建设与应用过程中,得以实现。
4、资源共享
在信息资源无限丰富的今天,资源共享是每一个资源使用者的义务。课题研究的目的之一就是期望借助于“创新教育专题学习网站”,在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学校与学生家庭之间,搭建一个资源共享的平台。
(三)专题学习网站建设与应用研究的方法和预期成果
1.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是以高初中学生及教师为主要对象,结合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的应用性、开发性研究;主要采用了调查研究法、行动研究法、实验研究法、评价研究法和个案研究法。
2. 研究的预期成果
(1)建立“创新教育专题学习网站”,并全面地应用于学校的教育教学中。
(2)确立《创新教育专题学习网站的建设与应用》建设的基本原则、设计的规范、基本结构。
(3)确定专题学习网站应用的基本途径、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应用过程中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4)探索出课堂教学实现了哪些方位的突破,教与学实现了哪些方面的转变。
(四)理论依据与指导思想
1.研究的理论依据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方式而获得的。建构既是对新知识意义的建构,同时又包含对原有经验的改造和重组[10]。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
专题学习网站的教学模式就是一个基于主题(项目)的网络学习模式,是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升华和延伸,是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一种网络教学模式,它强调学生要在真实情境中的任务驱动下,在指定完成任务和解决问题过程中,在自主和协作的环境中,借助网站提供的教学资源,通过自身的学习探究活动和与其他学习者或帮助者的协作努力,完成对新知识的学习,达成教师的教学任务。它既能体现专题学习网站综合学习课题的要求,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科学创新精神、信息素养能力。
2.研究的指导思想
(1)课题的研究以先进的教育思想为指导,选题新颖独到;课题研究的内容、学习方式以面向学生为主,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目标;课题研究与教学应用相结合,在网站开发的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实际应用,并注重教学应用效果的研究。
(2)为课堂教学和研究性学习提供专题性的网络信息资源平台和工具,把网站资源作为学习的对象,供学生浏览、查询、下载、评议、分析、交流、讨论之用。
(3)为学生提供,学习研究成果发布、共享的平台;为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研究过程中获得的研究成果,提供表达的平台;提供给其他教师共享的平台;为家校沟通、交流、学习提供平台。
(4)收集教育类、学科类着名网址,并实现直接超级联接,有序有效开阔学生视野和提供更为丰富的研究性学习资源。
二、专题学习网站建设研究的实施过程
(一)专题学习网站建设与应用研究课题的界定
本课题是中央电馆“十五”规划重点课题《专题学习网站的建设与应用研究》下的子课题。课题研究分为两个大部分,专题学习网站的建设研究和专题学习网站的应用研究。在研究中,以建构主义理论、创新教育理论与元认知理论作为指导,以课堂教学、学科教学、学科知识学习为载体,以专题学习网站为平台和工具,以真实情境中的任务驱动,在自主和协作的环境中,借助网站提供的教学资源,通过自身的学习探究活动,与其他学习者或帮助者的协作努力,完成对新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信息素养能力。通过教师自觉的、系统性的、习惯性的应用专题学习网站进行的创新教学行为,有效的对学生产生创新教育的整体效应。
(二)课题中几个关键词的厘定
专题学习网站 在网络环境下,向学习者提供大量的与专题相关的学习资源,让学习者通过网络协作学习工具,围绕某一专题而进行较为广泛深入的探究、发现学习活动的一个数字化学习系统。
创新教育 创新教育这个概念所涵盖的内容很宽泛,而在本课题中,主要指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而且实施的教育教学。教学是学校教育最主要的基本构成部分,学生在校的大部分时间在课堂中度过,教师每天在课堂上做着“既有培养创造精神的力量,也有压抑创造精神的力量”[23]的工作。传统的教学往往压抑着学生的创新精神,如何改变教学模式,把对创新教育的意义与价值的认识转化为广大教师的教学行为,是创新教育研究的目的,也是“创新教育专题学习网站”的具体内容。
创新教育专题学习网站 是一个网站,具有网站的基本性能,为教育科研方式多样化、研究成果共享化提供一个平台;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学习途径多样化,学习资源、研究成果共享化的平台;为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自主性学习,提供了一个平台;为师生与生生之间的交互活动提供了一个平台;为课题研究成员的交互合作、资源共享、成果推广应用提供一个平台。
(三)专题学习网站建设所遵循的基本原则
专题学习网站的建设应遵循它特有的一些基本原则。在网站建设之初确定了它的建设原则,在建设的过程中不断修改,最终形成了专题学习网站建设的基本原则。
1、专题性原则:网站的设计应围绕某一特定专题而展开,专题的创意与设计要进行科学的选题,主题突出、立意明确、内容健康、形式活泼、新颖独到、富有创造力,符合教学设计理论,符合信息时代素质教育与终身教育的特点。
2、交互性原则:专题学习网站要有良好的交互性,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活动做出相应的反馈。表现的知识应该是可操纵的,而不仅仅是文字的电子搬家。
3、界面直观友好原则:网站界面要美观,符合学生的视觉心理;操作要简单,不需要大量的预备技能;提示信息要详细、准确、恰当。
4、创新能力培养原则:知识创新和信息获取的能力是当代素质教育的核心,专题学习网站应采取多种教学策略,以便充分体现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进行积极的思考,而不是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状态,从而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增强信息文化素养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
5、科学性原则:专题学习网站中所要表达的知识要具有科学性,措辞要准确,行文要流畅,符合知识的内在逻辑体系和学生的认知结构。
6、协作性原则:协作学习有利于高级认知能力以及合作精神的培养,而网络为协作学习提供了理想的环境。因此,专题学习网站要充分发挥这一优势,提供协作学习和协同工作的工具和网络空间。
7、应用性原则:专题开发与教学应用相结合。学校在开发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实际应用,并注重教学应用效果研究。
(四)专题学习网站的设计
专题学习网站的设计包括选题、前期调查与分析、专题内容设计和系统设计几个步骤。
1、专题学习网站的选题
选题是网站设计的关键,主题的选择要体现专题的特点,可以涉及与中小学生学习有关的学科知识、人文社会、自然科学等方面。专题学习网站不同于网络课程,课程在内容上有系统性、完整性、教学性,而专题内容相对具体,更加针对一项具体的知识内容,因此在选题时应注意以下原则
(1)教育性:专题是为教学服务的,要符合学习对象的特点,选题内容有一定的教育意义,突出学习中的重点,注意启发,促进思维,培养能力。
(2)科学性:选题内容正确、逻辑严谨,层次清楚,扩展资源内容健康、合情合理,突出专题特征。
(3)整合性:选题要在专题范围内自成体系,各相关知识点要围绕专题设立,不仅仅局限于书本内容,允许在该专题涉及的范围内含盖相关学科,体现了学科的整合。
江总书记曾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一个民族的发展就是在不断的创新中进行的。“创新教育”是教育行业的一个重要课题。以“创新教育”作为专题学习网站的主题,使得网站既具有教育性、科学性、可持继发展性,由于创新教育涵盖了所有的学科和教育活动,这又使得网站具有了辐射面广、整合性强的特点。因此,选择“创新教育”作为专题学习网站的主题,符合以上原则。
2、前期调查与分析
在网站设计过程中,我们首先以问卷方式进行了前期调查研究。
(1)调查目的与调查对象。调查目的在于确定 “创新教育专题学习网站”的功能定位与内容版块。
调查对象是:校级领导及中层干部、各学科教研组长、高特级教师,省、市电教馆及省内部分大学的教育技术专家,共120人。
(2)调查内容。问卷设计过程中,采用多种策略对变量进行处理。为了排除干扰,在问卷中首先对被调查者的身份、背景进行鉴别,如判断被调查者是否参与“创新教育与中学生能力发展”课题研究或是否了解创新教育研究的相关知识,是否具有创新教学设计的经验,对创新教学设计的熟悉程度等。接着对被调查者是否进行过或参与过网络教学设计进行鉴别。如果这些项目达不到要求,被视为无效问卷。问卷的主要部分是对网站功能定位和内容版块的调查。为了确保问卷的有效性,保证问卷中的项目正确无误、无歧义,专门组织了问卷的试测,并根据反馈信息对有关项目和问题进行了修改和调整。
(2)调查结果与分析。本次调查总共发放问卷120份,回收116份,去除无效问卷4份,最后回收有效问卷112份,回收率为96.6%。调查结果如表1所示
支持率
调查项目
支持率
创新教育专网站建设的必要性
98%
网站的功能定位
专题学习性
88% 专题资源性
97% 专题交流协作性
专题成果展示性
在线评价性
其它
学科骨干教师
创新教育研究专家专业技术人员
92%
93%
88%
4.6%
90%
89%
网站建设参与人员
100% 在校学生
76% 其它
在校学生
学科教师
教育专家
学生家长
其它
表 1 调查问卷5.6%
100%
92%
89%
78%
6.7%
网站使用对象
从表1中可以看出,被调查者对于网站建设的必要性有比较统一的认识,对预设的几个功能模块的支持率平均大于88%,有的甚至达到了97%,而对于“其它”这一选择项的支持率仅有4.6%。这一结果说明,被调查者赞同网站的功能定位于:专题学习性功能,资源性功能、交流协作性功能、在线评价性功能、成果展示性功能几个方面。统计结果说明,被调查者完全赞同网站版块的设计。而对于网站建设参与人员,被调查者多数都认为应该由学科教师、专家和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网站的使用对象也确定为主要由学科教师、学生、专家和学生家长。
第三篇:小学作文教学网站的建设与应用开题报告
安徽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小学作文教学网站的建设与应用》 项目编号:JG09416
《小学作文教学网站的建设与应用》开题报告
宣城市第二小学课题组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老师们:
我校申报的教育科学研究课题《小学作文教学网站的建设与应用》已由安徽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审定批准立项,项目编号:JG09416。该课题的研究得到了市、区教学研究部门领导的悉心指导,同时也得到了学校领导和老师的大力支持。经过一段时间的论证和研讨,现已形成了初步方案。下面我受课题组的委托,向与会领导、专家们作开题报告,请予以审议。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二十一世纪是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信息时代。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第2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显示,截止2007年12月31日,我国网民总人数达到2.1亿人,宽带网民数1.63亿人,手机网民数达到5040万人。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要求公民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加之“终身教育”的思想深入人心,“终身学习”已成为现实。因此,务必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重新定位学校教育,扩充和延伸教育教学的内涵。而以互联网络为载体的现代教育技术为“终身教育”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和保证。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指出:“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又富有创新活力的,……应当密切关注当代社会信息化的进程,推动语文课程的变革和发展。”以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正在悄然引发作文教学的变革。如何运用网络这一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优化作文教学,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二、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小学作文教学网站的建设与应用”研究实质上是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与小学语文-1-
学科教学进行整合的一种探索。随着信息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的广泛应用,计算机网络对教育的影响越来越大。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优化小学作文教学,引领学生健康上网,不断适应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发展要求,已成为广大小学语文教师的热门话题。
构建专业的小学作文教学网站,为小学作文教学提供教与学的平台,记录学生习作成长的历程,并运用网站开展作文评价教学研究,相比传统作文教学有以下有点:
1、专业性。由于建设专门的作文教学网站,功能上可以根据教学的需求进行扩展,同传统的BBS论坛相比,能更好的突出其教学的功用,比如设置个人日记本、习作成长记录袋、交流园地等等。另外同已有的商业性网站比较,可以屏蔽其不利于学习的网页广告信息,家长易于接受,为实现网络作文教学提供了专业平台支撑;
2、开放性。小学生生活比较枯燥,两点一线的生活使他们无话可写,再加上我们传统的作文评价体系对学生习作的评价有一定的局限性,师生之间交流的通道不是很通畅,学生对教师写的评语不够重视,常碰到这样的情况,老师花费苦心写,学生只是看一眼就没事了。对他今后的写作很难起到促进作用!真是事倍功半。而学生把自己的习作发在作文教学网站上,建立个人“习作成长记录袋”,让更多的老师与同学阅读他的习作,达到多元对话。开放的网络世界将给学生带来无穷的乐趣,网络中的朋友从不同的角度对他们的习作做点评,学生的思路拓宽了。再说,网站上的教师、家长都是以宽容的态度对学生的作品做点评,充满友好,鼓励的言语能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学生会觉得越写越有趣,越写越开心。这无疑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有效手段。
3、交互性。网络具有良好的交互界面,可以充分体现信息传播的往复性和三元性要求,便于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进行交流与合作。《新课标》对写作的评价强调“重视对作文修改的评价”,要求“不仅要注意考察学生修改作文内容的情况,而且要关注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和方法。要引导通过学生的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在网络环境下,学生不仅可以向老师咨询,而且还可以向其他同学甚至专家请教,获得更多的指点和帮助。网络良好的交互性还便于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打破了传统教学中老师采用封闭的个体工作方式,实现经验和智慧的共享,获得更广泛更有利的教学支持,从而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写作。同时,也培养了教师的协作教学和学生的协作学习意识。
4、多元性。网络环境下作文教学的评价手段和方法也是多样的:可采取教师评价与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小组的评价与对组内个人的评价相结合;书面材料的评价与学生口头报告、活动展示的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等做法,改变了传统教学中对学生写作成果的单一评价方式。网络良好的交互性和丰富的呈现性便于教师的评价、学生间的评价以及自我评价的实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意义建构是否合理,通过网络可以和他人进行交流并在其中实施评价,使得参与评价的主体多元化、内容多元化。这种循序渐进的评价方式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更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写作实际情况和发展过程。学生写作评价的多元性也是促进课题研究的深入的必然要求。另外,学生的习作是自己内心世界的表白,老师批阅学生的习作,就是在与学生亲密的对话。通常,学生只能与个别学生与老师进行这样的对话。而基于网络进行开放式作文评价以后,实现了生生之间、师生之间、朋友之间的多元对话,学生通过这样的多元对话,信息源增加了,情感的交流更舒畅了。
理论基础——建构主义学习论
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和学习环境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创造探究、合作、互动的学习环境,变学生的被动学为主动学,做学习的主人。”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建构主义学习论重视师生间充分的沟通、合作和支持,而基于网络环境的研究性学习符合了建构主义学习观的要求。网络为学习者创设了相关情景、提供了相关的帮助系统和必要的学习资源。网络成为教师指导学生学习和学生进行学习的工具,学生通过网络获取学习的信息并进行交流和反馈,达到主动地对知识进行意义建构,而教师也可以通过网络对学生作文学习及其协作学习进行监控和指导,帮助学生朝着有利于知识意义建构的方向发展,启发学生的思维、诱发学生去主动地发现作文学习的规律,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新课改的重点、难点和亮点,新课程的教学过程强调从关注教师的“教”转为关注学生的“学”,写作教学的评价从关注习作“成果”转向注重写作的“过程”。建构主义学习论强调课程与教学设计的主要任务是为学生的主动信息和知识建构创设一种真实而复杂的学习环境。认为学习者要想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最好的方法是让学习者到现实世界的真实环境中去感受、体验(即通过直接经验来学习)。由此可见,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基于网络环境的作文教学,能够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研究目标及内容
构建专题的小学作文教学网站,运用现代教学理论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通过教学改革与实验,探索网络环境下小学作文评价教学的操作策略及模式。课题研究的目标与内容如下:
1、小学作文教学网站的建设;
2、小学生电子“写作成长记录袋”的建立与运用;
3、网络环境下小学作文评价教学策略的研究;
4、网络环境下小学作文评价教学操作模式研究。
四、方法与步骤
1、研究方法:
本项目的研究主要采用行动研究、实验研究、评价研究等方法。对于较大规模的教学设计与教学模式的试验研究,将采用行动研究方法。对于个别带有创新性的,能提出重要见解的小范围的教学研究,则通过建立科学的假设,采用实验研究的方法。有关教学效果的分析,则采用评价研究方法。
2、研究步骤如下:
(1)先期准备阶段(2005年1月-2008年9月)
选题,讨论并制订课题方案,填写申报评审书;成立课题组,确定研究人员和课题研究分工;课题组人员学习有关理论,了解与此相关的研究成果;通过问卷调查等手段,具体分析研究基础和现状;建设专题作文教学网站;课题组人员尝试设计初步的活动方案,并通过实施解剖个案,形成初步的实施纲领。
(2)具体实施阶段(2009年1月-2011年7月)
设计活动方案,规范组织管理,专题作文教学网站平台的构建。进行教学体系、教学策略、教学模式及教学评价的研究;开展中期评估及阶段性成果汇报活动;针对评估中发现的问题继续深入研究,调整具体操作。
(3)总结阶段(2011年7月-2011年8月)
撰写研究报告,编辑论文集,展示研究成果,举行结题活动等。
五、课题分工(具体)
研究小组
组长:王昌元
副组长:祝君玉
成员:许春斌、吴恒、王桂林、孙平、窦小红、陈蔼菲、周卫民、刘月华
(一)课题建构设计组织:王昌元、祝君玉
(二)专题网站建设:王昌元
(三)网站管理维护:马防震、吴繁
(四)网络环境下小学高年级作文评价教学研究:祝君玉、许春斌、吴恒、王桂林
(五)网络环境下小学中年级作文评价教学研究:王昌元、孙平、窦小红、陈蔼菲、周卫民、刘月华
六、预期成果
本课题的研究将运用现代教学理论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通过教学改革与实验,建设专门的小学作文教学网站,探索网络环境下小学作文评价教学的方法策略。预计从以下方面突破:
1、构建专题性的小学作文教学网站;
2、形成小学生电子“写作成长记录袋”;
3、教师网上习作指导方案的设计及视频课例;
4、网络环境下小学作文评价教学的内容、方法、步骤。
七、组织管理
学校成立由校长领衔的课题领导小组和“领导小组——指导小组——研究小组”三级管理体制,其职责分别为:
1、领导小组的职责:贯彻上级有关教育科研的指示精神,确定网络环境下小学作文教学研究方案,协调各方力量支持本课题研究,做好研究的质量监控等工作。
2、指导小组的职责:具体制定“小学作文教学网站的开发与应用”研究实施方案,确定实施的具体方法、步骤和评价措施,指导与督促研究小组做好本课题的具体研究工作,不定期编发研究简报,报道研究动态,交流研究成果等。
3、研究小组的职责:组织课题研究成员学习“小学作文教学网站的开发与应用”研究的基本理论,按计划开展具体研究工作,研讨研究中的问题,搜集、整理有关资料等。
4、考核与奖励:每个季度进行一次考核,每季度听取一次实验教师的实验报告,考核实验计划的实施和解决实验中的具体问题。根据实验任务的完成情况,每个学期给予课题组成员一定的补助和奖励。
执笔:王昌元、祝君玉
二OO九年十二月三十日
第四篇:邢惠中小学专题学习网站的建设与教学应用
结合实例,浅谈中小学专题学习网站的建设与教学应用
结合实例,探讨专题学习网站的建设与教学应用
信息组邢惠
目前,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开设,不仅强化了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水平,提高了学生的信息素养,也为网络化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校校通”工程的实施和校园网的建设为研究性学习专题网站的建设与应用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因此,学生基于网络环境专题学习网站的学习成为可能,这也最大限度的挖掘了学生的潜力,最大程度的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式学习。本文结合校本课程《家乡风光》专题学习网站来探讨专题学习网站的建设与教学应用。
一、专题学习网站的背景及概述
随着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化,以及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教育思想领域主导地位的确立,研究性学习以其丰富的价值表现,在现代教育中得到了普遍重视和关注。原有以技术支撑为主的多媒体教学已经不能满足研究性学习的需要,而基于资源的专题学习网站以其技术性、开放性、交互性等特点为研究性学习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使研究性学习的教育价值表现得更为突出,因此,专题学习网站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专题学习网站不同于一般的学科网站,更不同于一般的商业性的综合网站,它是以专题知识为导向的建设和应用并且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为目标的信息平台;是一个具有教育性、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和整合性和无限生成性的研究性学习的平台;是一个供学生开展研究性协作学习的平台。
二、专题学习网站的建设
专题学习网站的选题
选题是网站的设计关键,主题的选择要体现专题的特点,《家乡风光》是根据科教版高中《信息技术》必修1中的网页设计与校本教育《家乡风光》两部分内容选题的,在熟悉网页内容设计的过程中,让学生在了解自己的家乡的过程中,开阔了视野,陶冶了情操,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高尚情感。网站的选题上着重遵循三个原则、注意三个方面。
三个原则:
(1)教育性:专题是为教学服务的,要符合学习对象的特点,选题内容有一定的教育意义,突出学习中的重点,注意启发,促进思维,培养能力。
(2)科学性:选题内容正确、逻辑严谨,层次清楚,扩展资源内容健康、共计5页,第1页
合情合理,突出专题特征。
(3)整合性:选题要在专题范围内自成体系,各相关知识点要围绕专题设立,不仅仅局限于书本内容,允许在该专题涉及的范围内涵盖相关学科,体现了学科的整合,三个方面:
(1)选题小而精。
《家乡风光》选题是从校本教材切入,定位小,内容也不局限于学科教学,涉及面很广。但也有所侧重,以实用为主。
(2)具有独特性,新颖性。
有别于大多数网站的文字和图片资料的简单堆砌,表现手法没有创新和书本、黑板搬家的现象,《家乡风光》专题网站以自己独特、新颖的主题为线索把相关的学习资源有层次地整合起来。新颖的表现形式,提供师生智能互动、网络协作的学习空间、学生自我评价、学生个人空间,如在线学习、在线测试、BBS讨论区、学习测评、老乡博客等功能,有利于学生知识建构、潜能开发、个性张扬。
(3)注重有生命力
选题的重要性还表现在决定网站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家乡风光》以家乡风光欣赏为切入口,并且在程序设计时考虑到了网站的开放性,教师和学生可以共同维护此网站,所以具有永恒的生命力。
2.专题学习网站的设计
专题学习网站的本质是一种基于网络资源的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研究性学习系统,它通过在网络学习环境中向学习者提供协作学习交流工具和大量的专题学习资源而使学习者自己选择和确定学习、研究课题,自己收集、分析并选择资料,应用知识和工具去解决实际问题。它主要是提供实现学习资源和协作研究学习环境。专题学习网站应包括五大板块:专题知识、专题协作学习环境、专题资源库、专题评价、学生个人空间。其内容如下:
专题知识———这一部分为学习者提供了有关学习的基本知识,供学习者自学。
专题协作学习环境———这一部分为学习者和教育者提供一个学习交流平台。学习者能够自己建立研究专题,感兴趣的学习者可以加入研究小组参加讨论,为本专题学习者创造一个协作、探索学习的环境。
主题资源库———主题资源库是关于专题知识方面的知识资源,满足专题学习网站为学习者提供自主探索学习时需要的各类相关资源,包括文本、图像、音 频、视频等。
专题评价———包括学生作品、问题讨论、在线测试等栏目。学习者进行自我测试与评价。使学生学会交流和分享研究信息,尊重他人的想法,发展团队精神。
学生个人空间(Blog)———学生可以拥有了自己的Blog,在教师的引导和启发下,学生可以把它作为自己的学习笔记和学习反思工具,通过与学生之间的学习比赛促使学生不断完善自己的博客,启发学生不断学习和探索,学生不仅可以提高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也可以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3.专题学习网站的功能
为学习者提供基于资源的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在线学习功能,实现保存学习者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的功能。专题知识部分具有能对专题知识定期更新的功能。专题资源库部分具有允许师生增加、更新、删除等资源的基本维护功能,具有目录检索、关键字检索的资源搜索功能。专题学习网站为学习者提供良好的学习交流平台,使学习者可以按主题分组进行讨论、发问、回答等。专题学习评价部分能对学生的自我评测作出反馈,专题网站的博客功能有利于学生知识建构、潜能开发、个性张扬。如《家乡风光》实现了对省内外名胜资源的搜索功能等,学生可以进行分组讨论学习,并且可以在“DIY”栏目实现自己的创意,并且还可以在“博客”里发表自己的学习日志,学生还可以进行自我评价。
4.专题学习网站的开发及维护
资料收集:按照网站建设的具体要求搜集网站所需素材和资料。
系统设计:主要包括界面风格设计、导航设计、数据库设计、程序设计等,这是网站开发的基础。界面风格设计需确定网站的整体色调、网站的LOGO设计等,在这部分设计中要给学习者以强大的视觉冲击力,吸引学习者乐学其中,如《家乡风光》首页为精美的flash动画,动画包涵了家乡风景的图片,突出了网站的主题,网站色调为浅绿色,给人以轻松、愉快的感觉。导航设计应明确、简单、完整,这样学习者在浏览网站时,可以不迷航,可以轻松地在网站内寻找、浏览自己想要的资源,可以方便地应用网站进行研究性学习和协作交流。如《家乡风光》的导航设计采用常见的菜单和结构图等导航方式,简单、明了、易用。数据库设计应主要考虑动态生成网页。如《家乡风光》网站采用SQL数据库系
统,该数据库系统访问数据、查找速度快。编码实现上,前台运用 Dreamweaver开发静态网页,用 ASP 编写动态网页和发布程序,实现专题学习网站的开放性。
三、专题学习网站在教学中的应用
专题学习网站在使用过程中体现了学习目标的明确化、学习内容的主题化、学习过程的探究化、学习活动的网络化、学习评价的多元化、学习效果的最优化、学习的方式个性化。
学习目标的明确化
基于专题网站的开发性学习的学习目标强调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其学习目标与传统的学习模式相比较,无论在知识内容的掌握,或是专题网站的开发,都更注重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
2.学习内容专题化
基于专题网站的开发性学习,其学习内容都是围绕特定的学习专题,这种学习专题可以分为不同的单元,每一单元又可以划分为若干个知识点。这种专题学习比较强调知识的内在联系以及专题的特点。如《家乡风光》内容的选择具有高度的整合性,不仅有包含了家乡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还围绕此专题收集了“家乡美好未来”等,形成了一个有逻辑的知识结构体系,使学生围绕此专题进行学习。
3.学习过程探究化
学生主动地获取由教师汇编、整理并放置在网络上有关家乡的相关资料以及其它网络资料,在获得基本知识之后,在学习过程中围绕着相关问题进行自我探究或集体讨论,即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教师以平等的姿态参与和引导学生的讨论,使教学过程由传统的传承型转变为自主学习探究型。
4.学习环境网络化
在教学活动中,改变过去教学内容主要来自于教科书的单一状况,强调培养学生从网络资源中获取素材,自我改造、重组、创造教学内容的能力,培养学生从网络获取资源的能力和素养,不受时间和空间的束缚,使学习变的更为轻松。
5.学习评价的多元化
通过专题学习网站的评价功能,在线实现学生对学生的评价,学生对作品的评价、学生对教学的评价、学生对教师的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评价。
6、学习效果的最优化
专题学习网站体现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方面就是电子作品的制作。这种电子
作品既要反映学生对专题知识内容的理解和创新,还要体现学生对信息技术的掌握和应用,是学生综合能力的一种体现。
7、学习的方式个性化
专题学习网站提供了学生个人空间(Blog),学生可以把自己的学习、研究的经验和心得记录在Blog里面,并可以邀请他在网上的同学或者朋友来参与他的blog,一起来探讨共同学习,一方面可以有助于对研究问题的深入思考,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其他人借鉴他的学习、研究的方法和经验,使他们成为自己的学习和研究伙伴。因为有其他人的共同参与,也促使学生不断地学习,提高自身的素质。这也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
四、结束语
在网络环境下的教与学,实际上是利用网络技术与信息技术以及其它学科知识的有机整合,以网络环境支持真实的情境创设、不受时空限制的资源共享、快速灵活的信息获取、丰富多样的交互方式、打破地区界限的协作交流以及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的自主发现和自主探索,以期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结构,建立一种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全新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家乡风光》专题学习网站改变了学习者学习的形式与方法,从教师的知识传授向学生的自主、能动、创造性学习转变,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实际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专题学习网站也必将对未来教育教学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谢幼如等.《专题学习网站的教学设计》电化教育研究.2.谢幼如、余红、尹睿等《基于专题网站的开发性学习模式的试验研究》
3.何克抗《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教学设计》
第五篇:应用写作教材建设几点
摘要:在对《应用文写作》(21世纪高职高专规划教材)①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充分肯定其优点和成功之处,结合笔者多年教学实践,指出了其不完善或需要改进的方面,并由此对应用写作教材建设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应用写作;教材;建议教材,是教学之本,不仅提供了某一门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和该课程的基本教学内容,而且凝聚着教育工作者长期以来的教学实践经验。教材建设是实施教学计划、达到教学目的的基础,在整体教学过程中至关重要。应用文是人们处理公、私事务,交流信息的重要工具。应用写作教材为人们正确使用应用文提供了理论指导和范本,对传播应用文知识、规范应用文使用、改善教学效果起着重要作用。近年来,应用写作教材建设取得了可喜成绩,众多应用写作教材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但是,我们在欣喜之余,也应该清醒地看到“应用写作”作为一门正式学科被确立的时间还不长,理论研究还不够深入,教学经验也不够丰富,因此其教材建设也难免有不尽如人意之处。鉴于此,笔者结合自己多年从事应用写作教学的实践,以《应用文写作》(21世纪高职高专规划教材)为例,对目前应用写作教材一些不完备的地方进行分析,并对应用写作教材建设提出几点建议。应该说,此教材与以往的应用写作教材相比,有所创新和发展,优点和成功之处非常突出,比如:每个文种的教学都是由“例文点评”、“文种指要”和“写作训练”三个步骤来完成的,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讲解每一类文种的性质、格式时,都能与教材中的例文相结合进行分析,增强了教材的可信性和使用价值;练习设计合理,以写作训练为主,体现了应用写作课的教学目的;文种选择精当,有代表性,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等等。但在教材使用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不完善之处。第一,缺乏写作理论的阐述。教材中没有系统的基础写作理论知识和应用写作理论知识的阐述,直接从具体的文种入手,讲解每个文种的性质、特点、写作方法、注意事项等。这对于只掌握一些零散的基础写作知识,对应用文写作知识知之甚少的学生来说,似乎有点摸不着头绪,且不能充分把握应用写作的特点以及每一类文体的共性,难以做到举一反三。第三,有些例文格式不够规范。例文是理论知识的具体化,是实现写作教学环节不可少的内容,同时也是学生仿拟和消化理解的范例。教材中有些例文的格式不够规范,对学生产生了误导。如《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规定,“发文字号要写在文头部分文件名称的正下方,落款处的发文时间要用汉字”,而第一章的大部分例文的发文字号都放在标题的正下方,所有文件的发文时间都用阿拉伯数字书写,理论与实际不相符,容易造成教学上的混乱。第四,部分教学内容安排欠合理。如第一章应该添加对公务文书的概念、作用、分类、写作格式的具体介绍(个别内容仅在附录中有所说明),便于学生从总体上把握这一类文体的特点,进而学生再接触到具体文种的写作知识,理解和运用就相应比较容易。又如,“一般书信”的内容就可删除,因为学生在小学、初中阶段的语文课中对此内容已反复练习,没有必要在大学阶段的应用写作课中再介绍。还有“介绍信”、“请柬”也可删除,因为现在已使用按规定格式印制的文稿,只需在空格上填写有关的内容即可。以上四方面问题的提出虽只是基于对《应用文写作》(21世纪高职高专规划教材)一书的分析,但也是其他应用写作教材普遍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效果,甚至对学生产生误导,应务必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在今后编写出版此类教材时我们提出如下建议:深化基础写作理论,突出其与应用写作的区别与联系应用写作是写作家族中的一个分支,它以基础写作为前提,是基础写作的继承和延续。两者有密切联系,又是各自独立的一门学问。从知识发展的连续性来看,它们之间有不可分割的一面,只有在基础写作方面打下坚实牢固的基础,才能更好地提高应用文体的写作。为此,笔者认为在应用写作教材中适量编入基础写作理论、规律、方法是必需的。一方面使学生在中学阶段所学的基础写作知识更加系统、明确;另一方面通过比较基础写作与应用写作的异同,更能加深学生对于应用写作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通过进一步地讲解、练习,带动学生由一般化的语言操作转变为有明确目的的工具性的语言操作,由随心所欲的自我表达转变为代表他人的集体表达,由关心文章的表达意义转变为注重文章的事务意义。
精心挑选例文,让学生学有典范应用写作教学同其他学科的教学一样,有其自身的规律和特点。而应用文的写作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实用性。为此,在教学中,教师都采取了很多行之有效的方法。其中,例文的精解不失为一种好的方法。例文能够起到桥梁和纽带作用。学生通过对例文的学习,完成了应用写作理论的升华,实现了知识的跨越。因此,教材中选用的例文应该典型、规范。典型指的是我们应该选择最能体现文种特征的、具有代表性的例文,这样才能使其同讲授的内容相互呼应,使学生感到它的典型性而记忆深刻。规范是指结构的规范性。尽管不同类别的应用文有不同的结构要求,但就一种应用文来讲,其结构是有一定的格式要求的,这往往是区别于不同类别的应用文的显著标志。因此,我们一定要选取布局合理、格式规范、体例鲜明的例文。这种在人们头脑中已成定式的例文,最能强化学生的文种意识,也最能使学生体味到应用写作课由不同文种的独到之处。关注有关法规的变化,注意吸收最新的研究成果由于应用文有时效性的特点,我们宣传和执行的国家任何规定都应该是现行的,已经废止或修改了的都应同步变更。有时国家法规的修订或变化,会涉及有些应用文体的写作,如上文提到的行政公文,从格式要求到处理程序都是我国行政法规明文规定的,法规的修订必然会引起与行政公文有关的一些问题的变化。在教材的编写中一定要注意实时性和实用性,关注法规政策的变化,与法规政策保持一致。与此同时,还应及时吸收最新的研究成果,对原来不准确的论述加以修正,对一些不全面的认识加以补充完善。近年来,有关应用写作研究的理论论著,出版了许多,且具有相当水平。另外,有关应用文写作的专题文章也发表了许多,这些文章对应用文写作理论、文种的确定、具体文种的技法,甚至教学方法等等,都进行了深入地探讨研究和总结,并达到了相当的水平。因此,教材编写时要注意加强对应用文写作理论的研究、追踪,反映出该学科的研究水平,避免教材中出现写作理论阐述的缺陷。教材还要突出适应性,内容介绍要详略得当教材的编写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恰当选择文种,合理安排章节的详....略,这样针对性更强,教学效果更佳。如上文中提到的《应用文写作》(21世纪高职高专规划教材),其使用对象是高职院校的学生,笔者认为就应该删除或简要介绍一些学生比较熟悉和简单的文种;对写法比较灵活,学生不熟悉的文种要详细介绍,例如“通知”正文的写法,教材则介绍的很简练,而事实上不同类型的“通知”正文的写法各异,“会议通知”与“批转性通知”正文的写法和注意事项就区别很大,学生在写作实践中也很容易出错,因此就应当分类加以详细说明。
注释:参考文献:
[1]郝乃兰.应用写作教材之我见[J].应用写作,1993,(7).[2]黄金花.浅谈应用文写作教材的改革[J].行政论坛,1999,(1).[3]林飞.关于应用写作教材的规范化和科学化问题[J].应用写作,1999,(9).....应用写作教材建设几点责任编辑:飞雪阅读: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