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托福口语如何合理分配阅读时间
托福口语如何合理分配阅读时间
新托福口语考试部分的第三题和第四题要求考生首先在45秒钟内读完100字左右长度的单一段落,那么如何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把握段落的核心主旨和细节内容,如何合理分配托福口语的阅读速度,下面津桥小编就托福口语练习中对时间的把控做一些介绍,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的进行托福口语学习。
我们有时会担心,阅读速度的加快会影响阅读理解的准确率,其实这是一种误解。我们知道,句子是由词组成的,但同一句中的各个词的分量不尽相同,有的起着关键的作用;段落是由句子构成的,然而同一段落中的各个句子的分量也是不尽相同的,有的是关键句、核心句,有的则起着辅助说明的作用,为阐述中心思想而服务。这些关键词、关键句表达的正是段落的重要信息,抓住了它们就等于抓住了段落的核心,就知道了什么地方应该加快速度,什么地方应该放慢速度,当然也就掌握了阅读节奏。
一般而言,对于关键词和关键句应该慢读,做到充分理解,牢牢把握;而对非关键词和非关键句应加快阅读速度,抢出时间,用以反复阅读重点句或归纳总结。请看下面的示例:
例1:阅读下面的段落:
Smell and Memory
Scientists are producing an increasing number of findings on the links between smell and memory.The most prominent scientist in this field is Dr.Alan Hirsch, a US neurologist who specializes in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ho have lost their sense of smell or taste.He believes that the memories that certain smells bring back to people are not actually as important as the emotions that are associated with the smells.He also argues that our minds filter these emotions in a positive way,making past times seem better than they perhaps were.我们注意到这个段落的题目是“Smell and Memory”,我们还知道题目是中心思想的反映。据此,我们可以得知本段主要论述的应是smell and memory之间的联系,由此找到了关键词语“the links between smell and memory”(在段首),而能说明它们之间关系的句子又是最后一句。所以,这个段落的核心信息是:“Some smells remind us of a previous thing in a way that is better than the real experience.”由此判定,本段的首尾都需细心地、稍慢地阅读,而对“最著名的;专门治疗何种病人的”这样相对次要的句子就可以加快阅读速度。
例2:阅读下面的段落:
A lot of people think that cultural anthropology is just about studying the special and strange aspects of a society, but anthropologists are also interested in the aspects of life that seems so ordinary that the people in the society think they are not significant.阅读此句,我们不难找到一些关键词,如:cultural anthropology, the special and strange aspects of life, but, anthropologists, interested, ordinary, significant。这些关键词反映了此句的主要信息:“许多人认为文化人类学就是研究特殊而奇怪的社会现象,但人类学家有时还对一些人们认为不重要的、看起来很普通的生活现象感兴趣。”通过分析关键词,我们又发现“but”这个具有转折意义的连接词向我们显示了此句的后半句才是整个句子的核心部分,它提示我们阅读时应更加留心阅读后半句的关键词,提炼关键信息。因此,我们可以很肯定地确认此句最重要的意义应该是:“Anthropologists are also interested in the aspects of life so ordinary that people don’t think they are significant.”并且也可以很肯定地预测,如有下文,也一定是就后半句所反映的核心信息继续论述,而不是前半句的。这样,在阅读时,我们就会把目光把注意力更加有目的地集中在后半句的关键词上,而对那些附加修饰、说明的部分,如:修饰people的a lot of、in the society就可以快速阅读,甚至略去不读,因为它不影响我们对中心意思的理解与把握。
第二篇:托福口语备考合理分配时间
官方网站:
托福口语备考合理分配时间
托福口语备考让很多的考生头疼不已,在托福口语考试中怎样考出优异的成绩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托福口语时间怎样分配的解析内容。
它们分别是情景题和学术题。最后的5、6道以听力材料为基础,要求考生回答相关问题。首先,考生掌控时间能力的强弱对这个部分成绩的高低有着直接影响。前两道题的准备时间为15秒,回答时间是45秒;
3、4题的准备时间是30秒,回答时间则是60秒;最后两道题目的准备时间是20秒,回答时间为60 秒。大部分考生都反映口语部分的准备时间利用效率低、做答仓促。新托福口语考试时间比较紧张,建议考生要适度把握托福口语时间:
如第1、2中的题目属于日常话题,这两道题本身难度比较小,所以特别需要注意的就是时间的分配问题,在这45秒钟里,一般用5~6秒完成topic sentence, 接下来的40秒应以每一个detail或者example不超过3~4句话的规律完成该话题,也就是说大致20秒完成一个detail或example的表述。如果考生能在考前进行充分的准备,锻炼自己的口语思维,积累常用的details或examples,考试时就会从容许多。以上就是小马过河小编对托福口语时间合理分配的讲解,希望对同学们的新托福口语考试方面有所帮助。考生在托福口语备考的时候一定要事先了解一下类似的问题,这样能够给大家的托福口语备考带来不小的帮助。
第三篇:托福口语时间分配问题
托福口语考试有6个部分,所以托福口语时间是比较长的,那么如果做好托福口语时间分配呢?首先我们看下托福口语的6个问题,分别该怎么进行托福口语时间分配:
第1题:准备15秒,说45秒。
第2题:准备15秒,说45秒。
第3题:阅读+听力,讨论学校方面的话题,不需要加入自己观点。读45s,听60s,准备30s,说60s。
第4题:阅读+讲座,教授套用例子,不需要加入自己观点。读45s,听60s---90s,准备30秒,说60秒。
第5题:听力,总结问题,出主意,要自己选观点说体验。听60-90秒,准备20s,说60s。第6题:讲座,复述一遍教授的总分总结构,不需要自己的观点。听60-90s,准备20s,说60秒。
对于那些刚刚接触托福口语的同学们来说,口语部分也许是比较难啃的一块大肉。由于国内的应试教育,导致了很多人学的都是‘哑巴英语’。面对托福口语使他们不知道说什么从何说起。这就需要我们在平时的时候加强对话题的拓展和训练。
大家都知道IBT考试的口语部分通常都是取材于北美大学学生日常学术和校园生活的许多方面,要求学生可以熟练地理解别人的思路并表达出自己的看法。读/听/说题目和听/说题目都要求考生充分理解相关的题目材料,对考生的口语能力和临场应变能力较高。每道题目回答时间不超过一分钟,这要求考生的语言运用要高度归纳并精练准确。
TOEFL 口语考试是电脑录音,评判者是通过听录音来做分数评估的,所以,说得快未必是件好事,说得清楚才是重点。考虑到评卷者可能会产生的听觉疲劳,所以考生们表述时不要一味求快,而要注意断句、重音和语调。
托福口语考试的第一题和第二题是独立口语任务,大家需要做的是就用自己的经历或想法来回答问题。题目主要涉及日常生活和一些社会现象,准备时间15秒,答题时间45秒。从时间上看,15秒的准备,这么短的时间根本无法让考生酝酿出好的答案来,所以要想在这两个题目上获得高分,预先的素材准备也是必不可少的。这就需要大家在平时的时候做到每道题都Brainstorm。
第四篇:合理分配教学时间
合理分配教学时间,提高数学课堂效率
我有机会观摩过一些课,自己也亲历了这些年的课堂,有一点感受很深:如果课堂时间分配不当,整个课极容易上得“虎头蛇尾”。即课前段时间学生兴趣昂然,积极主动,后段时间,学生注意力逐渐散淡,失去课堂凝聚力,教师完不成任务,只得草草结课.这样,很容易让教师误认为是自己后段时间的教学不够精彩,其实不然,恰是前段时间没合理安排。一般来说,对于不同的事物发展情况,都有其最宝贵的时间,我们把这段时间称为“黄金时段”。如电视黄金时段在19:00——21:00,人生长的黄金时段在青少年发育期,记忆的黄金时段在每一天的早晨等等。
那么作为数学的课堂,有没有黄金时段呢?我认为当然有!科学研究认为,5—7岁儿童可以连续集中注意的时间约为15分钟;7—10岁儿童增加到20分钟;10—12岁约为25分钟;12岁以上的约为30分钟。由此可见,我们小学生的连续注意的能力一般只在20分钟左右。按标准,小学每节课的时间为40分钟,那么,我认为,前约20多分钟学生基本可以连续集中注意某个问题,但后面的时间,注意力会逐渐减弱,甚至消失……所以在高年级顶多不超过25分钟,低年级不超
过20分钟的时间里,教师必须转换问题,才能有机会重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因而,我认为,在新授课里,教师要注意在普遍生学生连续集中注意力时间里,必须完成主要的教学任务,后面的时间作巩固、拓展训练或小结评价,这样的课堂才是有效的。
前天去观摩了一节六年级的新增内容课《鸡兔同笼》,课前,刘老师亲和的面容,幽默的语言一下子缓和了学生拘紧的气氛,让学生“士气大增”,课堂上学生争先恐后,气氛极其活跃。
笼子里有若干只鸡和兔。从上面数有8个头,从下面数有26蛤脚,鸡和兔各有几只?……
师:“你们能先猜一猜吗?”学生猜……
师:“猜得对不对呢?咱们来验证一下。”师生一起验证。
师:“用猜想的方法,解决这道题好不好?”“有什么好的方法吗?” ……
师:“那咱们来试试用列表法和画图法来解决。”
师:“做完了再试试用算术法和代数法解决。”过了约10来分钟,老师让生详细汇报。
这样一节课的时间过了一大半,学生很难再看出前面的积极与热情,有的开始用手支头,有的学生不能集中注意力听汇报,仍旧拿笔划着自己没做完的,有的目光东游西荡……当老师和学生讨论到本节课的重点时,时间已过了三十多分了。还好,老师的课件准备得很充分,演示直观形象,这才收回了学生的目光和“部分”学生的注意力。但仍没有时间进行巩固、延伸、小结评价等,老师只好无奈结课。我想,如果教师把握好本课的教学目标与重点的关系,将重点放在课堂的“黄金时段”进行讨论,效果一定会大不一样。
高年级是这样,低年级学生更是如此,我从事了好几年的低年级数学教学,发现,如果在15分钟左右教学重点任务还没完成,那这节课简直算是白上了!后面的时间里,学生不管自己学习懂了没,调皮的学生开始骚动,听话的学生也是神形俱离,有少数想坚持的,也被班上的躁动声打乱了思路……在巩固训练中亦是错误百出,效果极差。如果教师把握好课堂的节奏与时间,在学生注意力的“黄金时段”基本完成了新授内容,学生理解了学习内容,接下来就可以转换问题进行巩固,学生的新鲜感再次被调动,因为能运用新知,所以让学生感
受到了成功的喜悦,巩固拓展一并丰收!
当然,课堂的“黄金时段”只是相对的,并不是绝对的。并不是只有前20分钟左右面才是最宝贵的,如果在后段时间运用得好,同样也可以掀起课堂的高潮,创造一个又一个的“黄金时段”。曾在武汉听过华应龙老师的一节课,《神奇的莫比乌斯带》,时间到了,华老师的拓展训练没时间完成,华老师喊:“下课”时,学生都还情酣意浓,不能从“数学的王国”抽出思绪,毕竟大师引导的课堂太精彩了!学生不愿站起来,不愿离去,华老师见状,马上决定:“那咱再探究一会儿吧?”学生欢欣鼓舞,再次全身心投入到课堂中去,让课堂再次掀起高潮。那么,可以说,华老师在40分钟后,又创造了一个学习的“黄金时段”。
不过总的来说,教师应该多关注学生,多关注学生的身理与心理变化,合理地将时间分布在教学内容里,充分利用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完成主要的教学任务,才能更有效地让课堂程序顺利进行,才能提高课堂效率。
第五篇:合理分配课堂教学时间
合理分配课堂教学时间
一节课40分钟,一个正常人真正可以集中精力的只有20分钟左右。这也就是为什么老师在讲课的时候要突出重点的原因。因为,我们发现孩子不能够集中40分钟的精力,那么每个孩子效率最高的20分钟出现在哪个时间段呢?这20分钟是集中出现还是分散的呢?所以,我们要做的不是要100%地集中40分钟的注意力。而是根据孩子注意力的能力让她在有效的20分钟里发挥她的潜力。这和老师的教学安排有关。所以在设计教学预案时注意一些时间限制。连续长时间的学习很容易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我们应该注重设置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对学生学习知识、形式能力和提高认识真正起作用的时间,并充分利用好这些时间。合理分配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在一堂课中的时间。教师满堂灌,或是一味地要求学生自主、合作、探究,都是在浪费课堂教学时间。
准确把握课堂教学节奏
把握课堂教学的节奏就要讲究动静互补。只有“静”,教学成了老师的演讲或个人表演,学生就会被动而分散注意力;光是“动”,也不成其为教学。所以教师在每讲一个内容时,要给学生留有相互探讨,积极参与的时间,让他们在活动中理解、消化、掌握技能。把握课堂教学的节奏也应讲究“疏”与“密”的技巧,对非重点的内容,学生自己可以学得懂的部分,则或放手自学,或以读代讲,是教学上的粗线条,是写意;而对重点部分,特别是既是重点又是难点部分,则必须是“工笔画”,浓墨重彩,认真描画。同时,要讲究“疏中有密”“密中有疏”“疏密有致”。在教学中,教学内容简单的,学生自学可以学懂的,或内容比较有趣的,可以快节奏进行。内容比较难的,比较枯燥的,比较抽象的,或是课文的重点部分,则要“慢动作”,提问后要留出较多时间让学生思考、讨论、交流,老师适当的讲解也要放慢些语速,让学生来得及消化。在教学中,应张弛有度,“张”,时间不可太长,应以学生身心不会过度疲劳为度;“弛”,也不可过度,应不致使学生注意力涣散。
巧妙创设课堂教学情境
良好的课堂气氛,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求知欲,思维能力,有利于保持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有利于挖掘学生的潜能。课堂教学中教师充分发扬民主精神,融洽师生关系,教师把爱心带进课堂,把微笑带进课堂,把激励带进课堂教师把信任留给学生,把温暖送给学生,形成平等、宽容、相互理解、尊重人格、民主愉悦的氛围,创设活泼、轻松、有趣、和谐的课堂气氛。使学生产生最佳的学习心态,主动参与学习。由此可见,语文教师应要尽可能打破“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张嘴巴”讲到底的落后状况,多利用现代教具。如小黑板、挂图、投影仪、录音机等,这样既可节约板书,有关内容简介等课堂教学时间,又可让学生在单位时间内接受更多的信息,利于学生立体思维。其中教材上图文并茂的插图常是教师教学疏忽的一个地方,需要我们多加揣摩,多利用。学生感知课文不是孤立地进行,总是跟课文相关背景知识相联系,背景知识越清楚,对课文的感知也就越清晰,这就是感知的选择性,可见重视教具及课本插图的作用,也不失为提高课堂效率的有效手段。
灵活运用课堂教学技巧
苏霍姆林斯基的全面发展教学的理论核心内容是:学习是生动活泼的智力生活,学习是在游戏童话、美术、音乐和创造的世界里进行的学习要成为丰富的精神生活的部分,学生应是这个世界的旅行者、发现者和创造者。我们要通过我们的课堂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语文的自信。让他们以旅行者、发现者和创造者的角色进入课堂学习,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教师要充分利用面部、眼神、语言等传递自己所获得的情感,要将自己融入课堂,全身心的投入,对文本的理解要表现出最纯最浓的真情。只有你的情感真诚,学生才能真正被感染。
教师在备课时要精、细化,教学目标要明确。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必须要目标明确,这样才能是课堂教学循序渐进,“导”和“学”有序。这就要求我们在备课时要精、细化。要通读、钻研教材,弄清讲这节数学课的重、难点是什么?采用的教学方法是什么?该准备什么教具?主要让学生掌握些什么基础知识?训练学生哪些能力?要向他们渗透那些情感方面的教育等等。还要备学生,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选择教学方法,配套例题、习题,安排不同层次的学生解决不同层次的问题等。这样,老师在上课时才能按照既定目标,把这些环节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各项要求组成一个整体,在教学基础知识的同时培养能力、发展智力,促成大面积提高。
教学方法要科学化。
教法制约学法,并给课堂教学效率带来重要影响。因此,教师选择教学方法要科学、合理,注意体现如下四个原则:启发性原则、生动性原则、自主性原则和因材施教原则。课堂教学方法多种多样,不同的内容、不同的课型,教法就不同。
教学手段多样化。
教学手段是实现目标的主要措施。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必须注意教学手段多样化。多媒体教学体现了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因为它合理地继承了传统的教学媒体(如课本、教师课堂语言、板书、卡片、小黑板等),恰当地引进了现代化教学媒体(如幻灯、投影、录音、电视、磁性黑板、电脑图象等),使二者综合设计、有机结合,既能准确地传导信息,又能及时地反馈调节,构成优化组合的媒体群。这样能使学生视、听触角同时并用,吸收率高,获得的知识灵活、扎实,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
进行素质教育,让学生在数学知识形成过程中掌握规律、方法,逐步培养学生举一反
三、融会贯通的能力,引导学生由“学会”向“会学”发展是课堂教学的主要目标。
当堂验收教学效果,辅导差生学有所得。
具体体现在:当堂作业当堂完成,当堂处理。减轻学生负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样做,既有利于学生牢固地掌握基础知识,又有利于发展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既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又减轻了学生的过重负担。参考资料
http:///c/20110505/847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