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检验人员的职业危害因素及控制

时间:2019-05-13 18:00:1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卫生检验人员的职业危害因素及控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卫生检验人员的职业危害因素及控制》。

第一篇:卫生检验人员的职业危害因素及控制

卫生检验人员的职业危害因素及控制

探讨卫生检验人员的职业危害及防护措施。方法 调查部分疾控中心实验室建设情况,观察分析实验环境和工作特点,结合自己的工作和管理经验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卫生检验工作人员面临多种职业危害因素的影响,且防护意识有限,防护措施不到位,长期工作在此环境中,容易造成职业伤害。结论 在实验室建设和管理中,结合实际注重实验室安全标准,增强实验室人员的安全意识,加强对实验室的安全管理是减少或消除职业危害因素关键。

近年来,随着《职业病防治法》的贯彻实施,对产业工人的职业危害因素和职业病的预防已引起社会的高度重视。但是对长期处于实验室的疾控中心检验人员所面临的职业危害并未引起人们的重视。面对越来越多的传染病暴发流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增多和公共卫生监督工作的加强,涉及疾病预防控制的检验工作任务明显加重,作为长期工作在一线的一个特殊群体,又是职业病防治工作人员的组成部分,受到物理化学伤害、病原生物感染和心理危害的机会日益增多,理应受到相关管理部门的关注、重视和社会的理解。对卫生检验人员的职业危害及防护措施 进行分析和探讨很有必要。

1.职业危害因素

1.1物理化学因素卫生理化检验项目烦杂,涉及到食品、化妆品、车间空气和

生物样本,工作流程复杂,精度要求高,实验室人员在配制试剂和样本处理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酸、碱和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侵害,既有强腐蚀性的,也有强氧化剂和有毒有害气体,如常用的强酸、强碱、氯仿及苯系物等;在检测过程中又将接触到有毒无机气体和被公认的致癌物等化学物质。如二氧化硫、氯气、氨气、氰化物,砷化物,高汞化合物、氯胺T、有机磷、有机硫等,以及在分光光度法中参与显色反应的很多有机化合物和有机染料等,通过皮肤、呼吸道进入机体,长期反复接触易引起酸碱烧伤、呼吸道粘膜损伤、影响人体的免疫功能甚至中毒等[1],从而危害身体健康。近年来各地时兴实验室整体装修,大量使

用彩钢板和木工板等材料,而实验室通风有限,长期释放甲醛等有毒气体等,对检验人员具有慢性毒害作用。而空气污染物的损害效应决定于它的化学性质、浓度和人体接触的时间,实验室内空气污染有特殊的一面,经常是多种有害物质的混合性污染,发生有害物质的毒性相加现象。低浓度的污染物质长期地作用于人体会产生慢性的远期效应,这种效应往往不易被人注意,而且难以鉴别。微生物实验室室内有无通风设备、消毒剂的种类、浓度、有效作用时间和使用方法都会对检验人员产生影响。

1.2生物危害因素病原微生物的检验是疾控中心卫生检验人员的又一项工作,随着疾控中心职能的扩展和深化,各种传染性疾病的监测任务越来越多,尤其是近年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增多,检验人员在对患者标本的采集、运送和检查过程中都会接触到致病性的病毒和细菌,如果自身防护不严和操作失误极易发生职业暴露事故,如在采集患者的血液、分泌物、粪便等标本和在处理检验废弃物时,通常发生针刺损伤、标本液溅起污染眼睛、破损皮肤等,都易感染艾滋病病毒、乙肝病毒等血源性传染病;在采集呼吸道病人标本时引起呼吸道传染病。

1.3心理危害因素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实验室是一个半封闭的工作环境,与外界接触有限,一方面工作性质本身的特点决定了检验人员必须具有严谨、细致、认真、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工作状态又是细致的脑力劳动与持久得体力劳动的结合。疾控中心的检测报告书是具有法律效力的技术文书,这就要求检验工作者要了解一般的法律常识,在保护人民群众健康的同时必须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稍有不慎,将引起纠纷和投诉,有时还会有家人的误解,心

理压力极大。另一方面近年来食物中毒和传染病的暴发流行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增多,检验人员经常性加班加点地工作,打破了日常生活规律,心理危害不可避免,主要是精神紧张,压力感所致,常常表现为偏头痛、下肢静脉曲张、慢性腰腿痛、反复洗手等症状。调查表明,部分从一线下来的医务工作人员约有50%有程度不同的强迫症状,35%变得非常敏感和焦虑,50%有抑郁症[2]。

1.4检验人员防护意识的欠缺部分检验人员,尤其是基层的检验工作人员,对自己身边已有的危害因素视而不见,不注意防护措施,认为没关系,甚至养成了一些不良习惯;或者是对现有或潜在危害因素缺乏认识,不知如何加以防范和控制等,这些将直接影响着检验人员的健康。

2.控制措施

2.1加强实验室硬件建设,改善实验室环境及工作条件对于理化实验室,应添置通风设施如通风柜、万向排气罩等将实验废气排空,同时安装洗眼器和紧急冲淋装置,配置防护眼镜、手套和医药急救箱,确保暴露后得到及时便捷的处理。在新建改建实验室时应注意城市的主导风向和房间朝向,合理布局,以减小实验室的交叉污染和对外环境的污染。对微生物实验室根据检测因子的分类级别建立相应的生物安全实验室,用生物安全柜取代原有的净化工作台。在呼吸道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安装独立的送排风系统以控制实验室气流方向和压力梯度,完善排污系统和空气高效过滤系统[3],加强实验室内空气流通,同时增设感应水龙头和自动洗眼器等设施,配备好常用消毒液与急救包等。

2.2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和安全知识的培训,增强检验人员的安全防护意识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增加对检验人员的实验室安全知识的培训,学习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置技术,增强检验人员的安全防护意识。实验室应建立包括生物安全在内的实验室安全事故管理委员会和安全事故应急处置预案,定期进行实验室安全的督查,做好药品库房和有毒菌株的安全管理。实验室检验人员既是实验室管理的主体和核心,也是发生职业暴露时最容易受到伤害的群体,因此,检验人员在进入实验室前应做好个人防护,穿戴好必要的工作服和防护口罩、眼罩等,检测过程中自觉遵守操作规程,充分利用安全设备,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对于一些重大的和高危的实验如:有毒物质的检测、有毒菌株的传代、禽流感等高致病性的微生物的检测,艾滋病的确证实验等尽量由两人同时操作。同时建立检验人员个人健康档案,定期体检。

2.3改善工作条件,科学安排工作实验室管理人员应关心检验工作者,改善工作条件,科学安排检验工作,注意劳逸结合,使检验人员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心理学研究证明:不良的心理状态,如:心理紧张、焦虑、烦躁等对最佳水平的发挥影响很大。因此,检验人员也要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避免职业性紧张,改善经常性工作的强制体位,保持良好的操作知识和习惯,同时检验人员在工作中应加强和其他相关科室人员的交流和沟通,建立和谐的工作环境,工作之余多参加一些有益的社会公益活动,保持一个健康的心态,从而预防心理危害因素的影响。

总之,随着疾病预防控制事业的发展,《职业病防治法》的进一步贯彻实施和全社会职业防护意识的增强,卫生检验工作的任务愈显艰巨,检验人员的工作压力越来越大,作为职业病防治工作的一个特殊群体,理应受到全社会的关心、理解爱护。同时检验人员自身也应充分利用专业知识,尽可能地在工作中把职业危害因素的影响降至最小,这也是对个人、社会和环境的高度负责。

第二篇:职业危害因素告知书(高空作业人员)

职业危害因素告知书

同志:

根据《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第三十条的规定,公司将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危害及其后果、职业防护措施如实告知您。在劳动合同期间,您的工作岗位发生变更且变更的岗位存在职业危害因素时,将重新告知并请您签署。

您所在工作岗位,从事高空作业,工作中可能存在高处坠落的职业危害。现将具体危害因素、防范措施告知如下:

1.高空作业的职业危害:

对人体的伤害。作业人员在发生高空坠落后,轻则伤筋动骨,重则造成终身残疾甚至因此失去生命。

(2)对生产人员精神的危害。高处作业所引起的精神紧张长期得不到缓解和消除,由紧张引起的血压升高也得不到恢复,高血压发病率随工龄增长而明显增高。长期精神紧张还会引起消化不良和身体免疫功能下降,患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机会增加。

2.高空作业的危害后果

(1)高空作业发生高处坠落,可能会造成伤残、死亡,登得愈高,坠落伤亡的危险性愈大。

(2)长期从事高空作业,尤其是二级以上的高空作业,所引起的精神紧张易引发高血压、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等病症。

3.防高处坠落技术措施:

(1)高处作业均应先搭设脚手架、使用高空作业车、升降平台

等技术手段。

(2)凡在高度在2米以上的地点作业时,都应视作高处作业,应使用安全带,在未搭设脚手架或脚手架无栏杆情况下,高度在1.5米即应使用安全带。安全带应正确使用,并按周期进行试验合格。

(3)脚手架的安装、拆除和使用应执行行业相关规定及国家相关规定。

(4)使用梯子时应坚固完整,有防滑措施。梯子的支柱应能承受作业人员及所携带的工具、材料攀登时的总重量。梯阶的距离不应大于40CM,并在距梯顶1M处设限高标志。使用单梯工作时,梯与地面的斜角度约为60度。3.个人防护安全措施

高处作业时必须使用安全带、安全绳。同时,应戴好安全帽。4.卫生保健措施

凡参加高处作业的人员,应每年进行一次体检,如身体存在不适合高处作业的病症,严禁从事高处作业。

上述职业危害因素如防护不当,可能对您的身体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害。

根据《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第三十一条规定,公司将对您进行上岗前和在岗期间的职业安全卫生培训,发放合适的职业防护设备和个人职业防护用品,并指导您正确使用。

根据《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第三十二条的规定,公司将安排您进行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如实告知您。您有义务按照相关要求参加上岗前、在

岗期间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职业健康检查费用由公司承担。

根据《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第五十一条的规定,一旦您患上职业病,我公司将按照《工伤保险条例》的相关规定执行。根据《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的规定,您有义务履行以下规定:

(1)自觉遵守公司制定的本岗位相关操作规程和制度;(2)正确使用职业防护设备和个人职业病防护用品;积极参加职业卫生知识培训;

(3)定期参加职业健康体检;

(4)发现职业危害隐患事故应当及时报告;

(5)树立自我保护意识,积极配合用人单位,避免职业危害的发生;

(6)离职时,应该按照公司的规定参加离职时的职业健康体检。若因您不恰当履行前款规定的义务导致本人或者他人损害并进而导致公司承担任何支付和补偿责任的,公司将有权按该费用的50%追究您的个人责任。

宝鸡供电分公司(单位盖章)本人签字: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第三篇:机械制造业职业危害因素

机械制造工业范围很广,包括运输工具、机床、农业机械、纺织机械、动力机械和精密仪器等各种机械的制造,一般有铸造、锻造、热处理、机加工及装配车间,工种混杂,但职业危害因素大致相同。

(1)生产性粉尘主要粉尘作业是铸造,在型砂配制、制型、落砂、清砂等过程,都可使粉尘飞扬,特别是用喷砂工艺修整铸件时,粉尘浓度很高,所用的石英危害较大。在机械加工过程中,对金属零件的磨光与抛光过程可产生金属和矿物性粉尘,引起磨工尘肺。电焊时焊药、焊条芯及被焊接的材料,在高温下蒸发产生大量的电焊粉尘和有害气体,长期吸入较高浓度的电焊粉尘可引起电焊工尘肺。

(2)高温、热辐射机械制造厂的高温和热辐射主要在铸造、锻造和热处理工种。铸造车间的熔炉、干燥炉、熔化的金属、热铸件,锻造及热处理车间的加热炉和赤热的金属部件都产生强烈的热辐射,形成高温环境.严重时发生中暑。

(3)有害气体熔炼炉和加热炉均可产生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加料口处的浓度往往高;用酚醛树脂等作粘结剂时产生甲醛和氨;黄铜熔炼时产生氧化锌烟,引起“铸造热”;热处理时可产生有机溶剂蒸气,如苯、甲苯、甲醇等;电镀时可产生铬酸雾、镍酸雾、硫酸雾及氰化氰;电焊时可产生一氧化碳和氮氧化物;喷漆时可产生苯、甲苯二甲苯蒸气。

(4)噪声振动和紫外线机械制造过程中,使用砂型捣固机、风动工具、各种锻锤、砂轮磨光、铆钉等,均可产生强烈的噪声;电焊、气焊、亚弧焊及等离子焊接产生的紫外线,如防护不当可引起电光性眼炎。

(5)重体力劳动和外伤、烫伤在机械化程度较差的企业,浇铸、落砂、手工锻造时都是较繁重的体力劳动,即使使用气锤或水压机,由于需要变换工件的位置和方向,体力劳动强度很大,同时要在高温下作业,故易引起体温调节和心血管系统的改变。

铸造和锻造的外伤及烫伤率较高,多是由于铁水、钢水、铁屑、铁渣飞溅所致;机加工车间发生眼、手指外伤的较多。另外金属切削的过程中使用的冷却液对工人的皮肤也有一定的影响。

第四篇:职业病危害(职业卫生)控制效果评价报告书

第二部分 职业病危害(职业卫生)控制效果评价报告书

1评价目的1.1贯彻落实国家有关职业病防治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从源头控制或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保护劳动者健康。

1.2确定建设项目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其危害程度及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评价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及其效果,对未达到职业病危害防护要求的系统或单元提出职业卫生补充措施。

1.3针对不同建设项目的特征,提出职业病危害的关键控制点和防护的特殊要求。1.4为卫生行政部门对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竣工验收提供科学依据。2 评价依据

我国有关职业病防治的现行法律、相关法规、规章,以及国家、行业、地方等标准、规范;评价项目的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书,卫生行政部门审核文件,建设项目设计资料及试运行情况的有关资料,控制效果评价委托书等。3 评价范围 以建设项目实施的工程内容为准,主要针对试运行期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的防护效果及职业病防治情况进行评价。

4评价内容

主要包括总体布局、生产工艺和设备布局、建筑卫生学要求、职业病危害程度及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及效果、辅助用室基本卫生要求、应急救援、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职业卫生管理等。评价方法

根据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的特点,控制效果评价一般采用现场调查法、检查表法、检测检验法等方法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价;必要时可采用其他评价方法。

5.1 现场调查法

采用职业卫生学调查方法,了解建设项目生产工艺过程,确定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查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的使用及职业卫生管理的实施情况。

5.2 检查表法

依据国家有关职业病防治的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标准以及操作规程、职业病危害事故案例等,通过对评价项目的详细分析和研究,列出检查单元、检查部位、检查项目、检查内容、检查要求等,编制成表,逐项检查符合情况,确定评价项目存在的问题、缺陷和潜在危害。必要时可赋分进行量化分析。

5.3 检测检验法

依据国家相关技术规范和标准的要求,通过现场检测和实验室分析,对评价项目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或强度以及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的防护效果进行评定。控制效果评价程序

6.1准备阶段

6.1.1主要工作为接受建设单位委托、收集和研读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书、卫

生行政部门对项目在可行性研究阶段及设计阶段的审查意见及有关技术资料、开展初步现场调查、编制控制效果评价方案并对方案进行技术审核,确定质量控制原则及要点等。

6.1.2资料;有关劳动者职业性健康检查资料;项目试运行情况。

6.2实施阶段

依据评价方案开展工程分析、职业卫生现场调查,并测定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强度)以及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的防护效果。

6.3完成阶段

主要工作为汇总、分析资料和数据,通过分析、评价得出结论,提出对策和建议,完成评价报告书的编制等。评价方案编制

7.1是具体指导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的技术文件。应以科学性、实用性、针对性为原则,概述本项目的职业危害特征,明确评价重点、范围、方法及质量控制措施。7.2评价方案应在充分研读有关资料、进行初步工程分析和现场调查后编制。

7.3评价方案内容

7.3.1概述:简述评价任务由来、评价目的等。

7.3.3评价方法、范围及内容。

7.3.4项目概况:简述建设项目性质、规模、地点等。

7.3.5项目分析:进行初步的工程分析和职业病危害分析,确定评价单元、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项目(国家和地方已颁布职业接触限值的为必检项目)、检测点和样品数等。

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报告书应全面、概括地反映评价的内容,文字表述应简洁、用语应规范、结论应明确,报告书中引用的数据和资料应尽可能采用图表和照片,以利于阅读和审查。原始资料及数据计算过程等不必在报告书中列出,必要时可编入附件。

评价报告书主要由以下章节和内容组成:

8.1总论

8.1.1项目背景:包括项目性质、投资规模、地理位置、任务由来等内容。

8.1.2评价依据:列出评价项目引用的法律法规、技术规范和标准、基础技术资料的名称。

8.1.3评价目的:按照本规程1的规定编制。

8.1.4评价范围:根据评价项目的实际情况,按照本规程3的规定编制。

8.1.5评价内容:概述本规程4的规定。

8.1.6评价方法:根据评价项目的特点,明确采用的评价方法。

8.1.7评价程序:用文字结合框图的方式,表述评价工作过程。

8.1.8质量控制:用文字结合框图的方式,简述评价全过程质量控制的措施。

8.2 工程分析

工程分析主要包括工程概况(基本情况、建设情况、试运行情况)、选址、总体布局、生产工艺、生产设备及布局、生产过程中的物料、产品、建筑卫生学要求等。

8.3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分析

8.3.1职业病危害因素确定

在工程分析的基础上,划分评价单元;明确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以及时空分布;确定重点评价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根据评价项目的特点,可以对生产环境或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进行确定。

8.3.2职业病危害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用文字或表格的方式,概述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性质、场所和岗位分布、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以及可导致的职业病。

8.3.3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分析

检测方法:包括检测方法、条件、频次、检测点设置等内容。

检测结果与分析:在工程分析、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检测的基础上,应用选定的评价方法,对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危害程度、职业病危害暴露及接触水平进行分析。

8.4 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分析

对建设项目采取的职业病防护设施、职业卫生管理、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辅助用室、应急救援等进行全面分析;评价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阶段、防护设施设计审查阶段卫生行政部门提出的审核意见的落实情况。

8.5 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

根据《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等相关标准,对建设项目的职业病危害的控制效果进行评价。对不符合要求的,应当分析其原因。

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应包括:总体布局、建筑卫生学要求、生产工艺及设备布局、职业病危害因素、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应急救援、辅助用室、职业卫生管理、职业卫生专项投资等。

8.6 控制职业病危害的补充措施

在对建设项目全面分析、评价的基础上,针对试生产阶段存在的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的不足,从组织管理、工程技术、个体防护、卫生保健、应急救援等方面,综合提出控制职业病危害的补充措施,供建设单位整改时使用。

8.7结论

在全面总结评价工作的基础上,归纳建设项目的选址、布局、工艺、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危害程度、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及效果等的评价结果,指出存在的问题以及整改措施。

第五篇:现场作业人员存在着什么职业危害因素?又怎么预防?

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危害,防治职业病,保护职工健康及其相关权益,促进企业稳定发展,我们需要做好哪些安全措施?又怎么预防职业病的发生?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些相关知识,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一、职业危害分析

工程施工中容易导致的职业病一般为:接触各种粉尘,引起的尘肺病;电焊工尘肺、眼病;直接操作振动机械引起的手臂振动病;油漆工接触有机材料散发的不良气体引起的中毒;接触噪声引起的职业性耳聋;长期超时、超强度地工作,精神长期过度紧张造成相应职业病;高温中暑等。

二、防治方针

职业病预防控制工作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实行分类管理、综合治理,依法为职工创造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工作环境和条件,保障职工获得相应的职业卫生保护,依法为职工交纳工伤社会保险。

三、职业危害综合防治措施

1、为作业人员采用有效的职业病防护设施,提供符合防治职业病要求的职业病防护用品。

2、在施工现场醒目位置设置公告栏,公布有关职业病防治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措施和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情况。

3、在可能发生急性职业损伤的有毒、有害工作场所,设置警示标志,在施工现场配置急救用品、冲洗设施。

4、积极推广、应用有利于职业病防治和保护劳动者健康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限制使用或淘汰职业病危害严重的技术、工艺、材料。

5、公司质安部设专人负责施工现场职业卫生、劳动保护情况监督,加强对职工职业病防治的宣传教育,提高现场作业人员的自我健康保护意识。

6、对职业病防护设备、应急救援设施和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进行经常性的维护、检修,定期检测其性能和效果,确保其处于正常状态,使用期间不得擅自拆除或者停止使用。

7、一旦发现施工现场职业病危害因素不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时,立即采取相应治理措施。职业病危害因素经治理后,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方可重新作业。

8、对施工中所使用的材料,向作业人员提供相关的有害因素、可能产生的危害后果、安全使用注意事项、职业病防护以及应急救治措施等信息。

9、与作业人员订立劳动合同时,将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及其后果、职业病防护措施和待遇等如实告知作业人员,并在劳动合同中写明,不隐瞒或欺骗。

10、按“三级教育”的原则对作业人员进行上岗前的职业卫生培训和在岗期间的定期职业卫生培训,普及职业卫生知识,督促职工遵守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规章和操作规程,指导职工正确使用职业病防护设备和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

11、对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人员,公司按照有关规定组织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位时的职业健康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如实告知本人。

四、各项职业危害具体防治控制措施

1、接触各种粉尘,引起的尘肺病预防控制措施:

(1)作业场所防护措施:加强水泥等易扬尘的材料的存放处、使用处的扬尘防护,任何人不得随意拆除,在易扬尘部位设置警示标志。

(2)个人防护措施:落实相关岗位的持证上岗,给施工作业人员提供扬尘防护口罩、面罩、防尘工作服,杜绝施工操作人员的超时工作。每月给作业人员发放木耳清理肠道。

(3)检查措施:在检查施工现场安全的同时,检查作业人员作业场所的扬尘防护措施的落实,检查个人扬尘防护措施的落实,每月不少于一次,并指导施工作业人员减少扬尘的操作方法和技巧。

2、焊接作业的职业危害及防护措施:

加强焊接作业的职业卫生管理,减少和消除职业危害,预防和控制职业病,以保障焊接作业人员身体健康。

(1)焊接作业中的主要危害

焊接作业的主要职业危害有粉尘、有毒气体、电弧光辐射、高频电磁场、高温等,其中以电焊烟尘、有毒气体、电弧光辐射最为常见,危害也最广泛。

A 电焊烟尘 是金属及非金属物质在过热条件下产生的高温蒸气。烟尘颗粒小,极易吸入肺中。长期吸入会造成肺组织纤维性病变,即电焊工尘肺,且常伴随锰中毒、氟中毒和金属烟热等并发症。

B 有毒气体 在焊接电弧所产生的高温和强紫外线作用下,焊接电弧周围会产生大量的有毒气体,如臭氧、一氧化碳、氮氧化物、氟化氢等。

a 臭氧:是一种无色、有特殊剌激性气味有害气体。它对呼吸道粘膜及肺有强烈的剌激作用。手工电弧焊产生的臭氧一般低于国家的卫生标准,但通风条件不好的条件下进行氩弧焊时,浓度相当高,长期吸入低浓度臭氧,可引发支气管炎、肺气肿、肺硬化等疾病。

b 一氧化碳:为无色、无味、无剌激性气体,主要来源于二氧化碳气体在电弧高温作用下分解产生的。所以,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作业时,一氧化碳浓度最高。它极易与人体中的血红蛋白相结合,而且极难分离,大量血红蛋白与一氧化碳结合,会使人体输送和利用氧的功能发生障碍,造成人体组织因缺氧而坏死。

c 氮氧化物:有剌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主要是二氧化氮,它为红褐色气体,有特殊臭味。当被人吸入后,会进入肺中与水起作用,形成硝酸及亚硝酸,对肺组织产生剧烈的剌激与腐蚀作用,引起肺水肿。

d 氟化气:无色的腐蚀性气体,毒性剧烈。可由呼吸系统和皮肤吸收,可引起支气管炎和肺炎,同时能对全身产生毒性作用。

e电弧光辐射 焊接产生的电弧光主要包括红外线、可见光和紫外线。其中紫外线主要损伤眼睛及裸露的皮肤,引起角膜结膜炎(电光性眼炎)和皮肤红斑症。眼部长期接触红外线照射,会造成红外线白内障。

(2)电焊作业职业危害的防护

综上所述,电焊作业的职业危害种类多,危害大。因此,为了降低、控制和消除电焊作业的职业危害,必须采取一系列有效的防治措施。

A 提高焊接技术,改进焊接工艺和材料

通过提高焊接机械化、自动化程度,使人与作业环境隔离,从根本上消除电焊作业对人体的危害;通过改进焊接工艺,减少封闭结构施工,对容器类产品采用单面焊,改善坡口设计等,以改善焊工的作业条件,减少电焊烟尘污染;同时改进焊条材料,选择无毒或低毒的电焊条,也是降低焊接危害的有效措施之一。

B 改善作业场所的通风状况

通风方式分为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其中机械通风的除尘,排毒效果较好,因而在自然通风较差的场所,封闭或半封闭结构焊接时,必须有机械通风措施。值得注意的是,许多手工电弧焊场所,特别在夏天使用风扇直接吹散烟尘通风,这会造成烟尘弥漫整个车间,危害更大。

C 加强个人防护

加强个人防护,可以有效的防止焊接时产生的有毒气体和粉尘的危害。焊接作业人员必须使用相应的防护眼镜、面罩、口罩、手套、防护服、绝缘鞋等,若在封闭或半封闭机构内工作时,还需佩戴使用送风面罩。

D 强化职业卫生宣传教育及现场跟踪监测工作

对电焊作业人员应进行必要的职业安全卫生知识教育,提高其职业卫生意识,降低职业病发病率。同时,还应对焊接作业场所的尘毒危害进行定期监测,对作业人员定期进行体检,以便及时发现问题,预防和控制职业病。

E 检查措施:在检查施工现场安全的同时,检查落实作业人员作业场所的通风情况,个人防护用品的佩戴,及时制止违章作业,杜绝违章作业,采取轮流作业,杜绝施工操作员的超时工作。

3、直接操作振动机械引起的手臂振动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振动对人体各系统均可生产影响,按其作用于人体的方式,可分为全身振动和局部振动。生产中常见的职业性危害因素是局部振动。局部振动亦谓手传振动。表现出对人体组织的交替压缩与拉抻,并向四周传播。振动在人体组织中传导性的大小顺序是:骨、结缔组织、软骨、肌肉、腺体和脑组织。振动对人体各系统影响表现在:

A 引起脑电图改变;条件反射潜伏期改变;交感神经功能亢进;血压不稳、心律不稳等;皮肤感觉功能降低,如触觉、温热觉、疼觉,尤其是振动感觉最早出现迟钝。

B 40~300Hz的振动能引起周围毛细血管形态和张力的改变,表现为末梢血管痉挛、脑血流图异常;心脏方面可出现心动过缓、窦性心律不齐和房内、室内、房室间传导阻滞等。

C握力下降。

D40Hz以下的大振幅振动易引起骨和关节的改变,骨的X光底片上可见到骨贸形成、骨质疏松、骨关节变形和坏死等。

E振动引起的听力变化以125~250Hz频段的听力下降为特点,但在早期仍以高频段听力损失为主,而后才出现低频段听力下降。振动和噪声有联合作用。

F长期使用振动工具可产生局部振动病。局部振动病是以末梢循环障碍为主的疾病,亦可累及肢体神经及运动功能。发病部位一般多在上肢末端,典型表现为发作性手指变白(简称白指)。

影响振动作用的因素是振动频率、加速度和振幅。人体只对1~1000Hz振动产生振动感觉。频率在发病过程中有重要作用。30~300Hz主要是引起末梢血管痉挛,发生白指。频率相同时,加速度越大,其危害亦越大。振幅大,频率低的振动主要作用于前庭器官,并可使内脏产生移位。频率一定时,振幅越大,对机体影响越大。寒冷是振动病发病的重要外部条件之一,寒冷可导致血流量减少,使血液循环发生改变,导致局部供血不足,促进振动病发生。接触振动时间越长,振动病发病率越高。工间休息对预防振动病有积极意义。人对振动的敏感程度与身体所处位置有关。人体立位时对垂直振动敏感;卧位时对水平振动敏感。有的作业要采取强制体位,甚至胸腹部或下肢紧贴振动物体,振动的危害就更大。加工部件硬度大时,工人所受危害亦大,冲击力大的振动易使骨、关节发生病变。

为保护工人的身体健康,必须对振动危害加以控制,其主要途径如下:

1)作业场所防护措施:在作业区设置防职业病警示标志。

改革工艺,从根本上取消和减少手持风动工具的作业,用液压、焊接、粘接代替铆接;改进风动工具,采用有效减振措施,改革工具排气口的位置;

2)个人防护措施:机械操作工要持证上岗,提供振动机械防护手套,采取延长换班休息时间,杜绝作业人员的超时工作。

采用自动、半自动操纵装置,以减少肢体直接接触振动体;手持振动工具者,应戴双层衬垫无指手套或衬垫泡沫塑料无指手套,并注意保暖防寒;对新工人应作就业前体检,有血管痉挛和肢端血管失调及神经炎患者,禁止从事振动作业;对接触振动的作业工人应定期体检,间隔时间应为2~3年;对振动病患者应给予必要的治疗,对反复发作者应调离振动作业岗位。

3)检查措施:在检查工程安全的同时,检查落实警示标志的悬挂,作业人员持证上岗,防震手套佩戴,工作时间不超时等情况。

4、沥青、油漆工接触有机材料散发不良气体引起的中毒预防控制措施:

(1)作业场所防护措施:加强作业区的通风排气措施。

沥青、油漆操作过程中,常常具有高温、易燃等特点,这就构成了对人体的危害主要是职业性中毒的特点。急性和慢性中毒由于高温、易燃特点,急性事故及急性中毒的发生率较其他行业多,还常涉及非职业人群。如火灾和泄漏事故会污染四周的大气。对人体损害脏器,化学物可以侵犯人体的各个器官,有的是定位的,有的是多系统侵犯。刺激性毒物常引起呼吸系统损害,严重时发生肺水肿。

(2)个人防护措施:相关工种持证上岗,给作业人员提供防护口罩、防毒面具、防护手套、防护鞋、防护工作服。采取轮流作业,杜绝作业人员的超时工作。

(3)检查措施:在检查施工现场安全的同时,检查落实作业场所的良好通风,作业人员持证上岗,佩戴口罩,工作时间不超时,并指导提高中毒事故中作业人员救人与自救的能力。

5、接触噪声引起的职业性耳聋的预防控制措施:

(1)作业场所防护措施:在作业区设置防职业病警示标志,对噪音大的机械加强日常保养和维护,减少噪音污染。

使人们听起有不舒服的嘈杂感觉而且妨害人们正常生活和工作 损害人们生理健康的声音;

音量大的声音;

使人们不愉快的声音;

妨害人们交谈的声音;

使工作效率降低的声音;

妨害人们休养、安静睡眠的声音;

由机械发出的声音等都属于噪声之列。

根据发生噪声的性质可以分为交通噪声、工业噪声、建筑施工噪声、生活噪声等。噪声对环境是一种污染,必须加以控制。采用下述几种措施来减小结构噪声。

a.隔振安装。即在振动源与结构件之间插入比较柔韧的隔振器;

b.将阻尼材料用于整体结构中,这种方法对一些情况可取得良好效果;

c.阻抗失配,即改变构件的横截面及接触方法,产生阻抗失配,使入射弯曲波的一部分反射回去;

d.在结构中采用振动吸收器及振动抑制器。

e.齿轮噪声的降低应从齿轮设计参数和润滑剂、润滑油粘度的选择,以及加工精度、表面光洁度的提高等因素加以研究解决。

(2)个人防护措施:为施工操作人员提供劳动防护耳塞,采取轮流作业,杜绝施工操作人员的超时工作。

(3)捡查措施:在检查施工现场安全的同时,检查落实作业场所的降噪音措施,作业人员佩戴防护耳塞,工作时间不超时。

6、长期超时、超强度地工作,精神长期过度紧张造成相应职业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1)作业场所防护措施:提高机械化施工程度,减小作业人员劳动强度,为作业人员提供良好的生活、休息场所,加强施工现场的文明施工。

(2)个人防护措施:不盲目抢工期,即使抢工期也必须安排充足的人员能够按时换班作业,及时发放作业人员工资,稳定作业人员情绪。

(3)检查措施:作业人员劳动强度适宜,文明施工,工作时间不超时,作业人员工资发放情况。

7、高温中暑的预防控制措施:

(1)作业场所防护措施,要做好防暑降温工作,必须采用综合性措施。主要措施包括:

A.组织措施

a.加强领导,是做好防暑降温的保障。对防暑降温工作做到有布置、有检查、有指导,并协调好各职能部门的工作,在入暑前做好计划和具体落实措施,及早做好设备的保养和维修以及降温设备的安装和添置工作。

b.加强宣传教育。教育职工遵守高温作业安全规程和卫生保健制度。

c.制定合理的作息制度。应尽量缩短高温下作业时间,采取小换班、增加工作休息次数,延长午休时间等方法。休息地点应远离热源,备有清凉饮料、风扇、洗澡设备等。有条件的可在休息室安装空调或采取其他的防暑降温措施。

B.技术措施

a.改革工艺过程。合理设计或改革生产工艺过程,改进生产设备和操作方法,尽量实现机械化、自动化、仪表控制,消除高温和热辐射对人的危害。工艺流程设计时,应尽可能将热源置于外面;采用热压为主的自然通风时,尽量将热源布置于天窗下面采用穿堂风的通风厂房,应将热源布置在主导风向的下风侧,使室外空气进入车间时,先通过操作者工作点,后经过热源。

b.隔热。以水隔热效果最好,能最大限度地吸收辐射热。利用石棉、玻璃纤维等导热系数小的材料包敷热源也有较好的效果。

通风。利用自然通风或机械通风的方法,交换车间内外的空气。

(2)个人防护措施: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尤其是延长中午休息时间。

a.供给含盐饮料。向高温作业人员提供足量合乎卫生要求的含盐饮料,以补充人体所需的水分和盐分。

b.发放保健食品。高温环境下作业,能量消耗增加,应增加蛋白质、热量、维生素等的摄入,以减轻疲劳,提高工作效率。

c.加强个人防护。高温作业的工作服应结实、耐热、宽大,活动方便,应按不同作业需要,及时供给工作帽、防护眼镜、隔热面罩、隔热靴等。

d.医疗预防。对高温作业人员应进行就业前和入暑前体检,凡患有心血管系统疾病、高血压、溃疡病、肺气肿、肝病、肾病等疾病的人员不宜从事高温作业。

(3)检查措施:夏季施工,在检查工程安全的同时,检查落实饮水、防中暑物品的配备,作业人员劳逸适宜,并指导提高中暑情况发生时救人与自救的能力。

8、除了公司每年为全体职工检查身体外,每季度都要对有职业病危害的作业人员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

好了今天小编的介绍就到这里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你喜欢记得分享给身边的朋友哦!

下载卫生检验人员的职业危害因素及控制word格式文档
下载卫生检验人员的职业危害因素及控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球团职业危害及控制

    球团职业危害及控制 球团的定义: 把细磨铁精矿粉或其他含铁粉料添加少量添加剂混合后,在加水润湿的条件下,通过造球机滚动成球,再经过干燥焙烧,固结成为具有一定强度和冶金性能......

    手术室护理人员职业危害因素的探讨

    手术室护理人员职业危害因素的探讨 南京市浦口医院手术室费为奎邮编:210031 【摘 要】目的:探讨手术室护理人员职业危险因素。方法:通过临床观察、分析,总结出手术室护理人员长......

    建筑行业职业危害因素及控制措施清单

    建筑行业职业危害因素及控制措施清单 建筑行业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特点:第一是种类繁多、复杂,几乎涵盖所有类型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既有施工工艺产生的危害因素,也有自然环境、施工......

    石油化工企业职业健康危害因素

    石油化工企业职业健康危害因素石油化工生产的特殊性,决定了这一行业的职业安全健康管理极为重要。大多数石油化工企业的生产环境都比较特殊,一线工人接触酮、噪声、粉尘、甲醛......

    职业危害因素告知书(官方)

    职业危害因素告知书________先生/女士: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三十条的规定,我公司应当将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及其后果、职业病防护措施和待遇等如......

    职业危害作业人员识别

    职业危害作业人员识别1 放射线作业人员 2 苯作业人员 3 汞作业人员 4 高温作业人员 5 夜间工作人员 6 受噪音影响的建筑工人 7铅作业人员 8 接触化学毒物作业人员 9农药作业......

    作业场所职业危害控制管理制度

    作业场所职业危害控制管理制度 为了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保护我厂职工的健康及相关权益,改善生产作业环境、搞好职......

    第五章 职业危害控制技术题库

    第五章 职业危害控制技术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 1.电磁辐射的量子能量水平达到( )eV以上时,会对生物体产生电离作用,称为电离辐射。 A.8 B.10 C.12 D.15 2.非电离辐射可分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