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森林生态建设探讨
森林生态建设探讨
1森林生态的重要性
1.1四个地位 2009年6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中央林业工作会议上对林业作出了“四个地位”的精辟概括,明确指出,在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中林业具有重要地位,在生态建设中林业具有首要地位,在西部大开发中林业具有基础地位,在应对气候变化中林业具有特殊地位。随后, 温家宝的演讲以《高度重视林业的改革和发展》发表在《求是》杂志上。
1.2四大使命在中央林业工作会议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明确提出了新时期林业的“四大使命”,明确要求,实现科学发展必须把发展林业作为重大举措,建设生态文明必须把发展林业作为首要任务,应对气候变化必须把发展林业作为战略选择,解决“三农”问题必须把发展林业作为重要途径。
1.3我的森林生态观一棵树长在适宜它生长的地方,长到10几米,20几米高,它的下 面有它的下一代,有其它的乔木、小乔木,还有灌木,再是各种草。与它截留的雨水组成一个具有万千生机的小气候,小环境。这才是森——林。
这张图片来自党校对门的山沟。这里有阴凉、有时是阴森的感觉。皮肤感觉空气湿润。如果坡度太大,有30度、45度以上,险坡、悬崖了,长的灌木,灌木化生长的乔木树种,也是不错的森林了。
森林的作用至少有12种,每一种都对人类至关重要:制造氧气,减少二氧化碳,过滤尘埃,杀菌,固定碳,生产木材,生产水果及其它产品,涵养水源,过滤水流,减缓径流,保持地形,减少水土流失,增加土壤有机质,降低噪音,为野生动物提供庇护场所等。
人类的产生和生存离不开森林。几百年前,我们的先辈不喜欢山下,喜欢山顶。因为山顶的小气候才能让他们生长得更健康。在没有现代医院之前,这一点是多么重要。
2森林生态建设的实际需要
2012年冬,娄底市市委书记龚武生来冷水江,他站在耸山上说:冷水江尽是茅草。使我想到,冷水江在资江北岸的四道山,中间是公路,四道山分别在十八弯、周头湖畔、木杉坳相交,四道山都是丘陵地形,坡度平缓。二十年以来,通过经济建设中不良因素,气候异常导致的开发利用、恣意破坏、森林火灾,真是满目苍凉。
2.1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生物能源开发利用与森林防火结合,解决杂草引发森林大火的问题。
2.2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二。积极干预生态演替。在森林资源消耗量大,森林林象普遍较差的条件下,解决森林生态屡遭破坏问题,大量培育幼林。
2.3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三。意识,市民意识需要政府意识来引导,政府意识,首先是政府官员的意识。通过用政府各级院外风景林建设这样的活动,来使一般公职人员认识到什么是森林生态,森林生态的积极意义。用森林生态理念充实公职人员大脑,然后把森林生态意识扩充到每个市民。认识到财富与生态同等重要,钱是暂时的需要,生态是最后、最大的的财富。森林对国家防御也重要。
3森林生态建设,实际操作几件实事:
3.1森林与战争。越南战争中,美军曾使用橙剂。为什么?可见国土绿化不是可有可无的一个不严肃的小事。森林生态建设,首先是让冷水江人民团结一致,关心集体,认识到森林生态建设关乎你、我、他。不只是经济利益上的空气好,新鲜,有枞树菇检,有时关乎生命。
3.2.1战胜森林火灾,要战胜森林火灾,就要了解火的脾气。这个火与我们家里蜂窝煤烧的火、火电厂发电烧的火是一样的:有氧(有空气)它才能燃烧,温度越高,燃烧的越快、越彻底;还有个燃点,起火的温度。
林火的特点是要有可燃物、空气是随时随地有的、再一个是温度(大晴天)加一个火源了。冷水江的林火有什么特点呢?
先说一个实例,第一个面积上千亩的森林火灾是这样发生的:08年春节前夕的雨雪、冰冻压倒了许多树梢,到了三月,多好的柴火„„
失火的人是一个在山边有一小块菜地的、退休老头。他在这块菜地中央拢起一小堆杂物,想清理地面的同时,获得一簸箕草木灰。坑沿上边一棵冬茅,从高处先是斜、再这么垂下来,离老头的火堆这么(手势:上下50厘米)点距离。火自然就烧到了山上。烧毁的虽是有林地,哪有什么直树。
为什么我们的树梢断梢这么严重?为什么我们的林间杂草这么丛生?为什么我们的山间见不到直树?不是“山间有直树,世上无直人”吗?原来山间的直树有人自觉的弄回了家,送进了煤窑洞。树林里开了个天窗,草就长起来了,生长的树木,枝条往阳光充足的方向伸展,树冠偏重于一侧,遇到积雪、冻雨就容易断梢;砍直树自觉,清理林内断梢,没听说过。09年、10年有好几起火是切夜难眠的。这几起火在大火前,都是发生了滥伐林木案的地方。成片的伐木,成堆的干柴,未全腐烂的树兜,可以整夜燃烧。木材老板想发财。有人犯罪啊、作孽。发生火灾之后再滥伐是更为恼火的,之中有故意烧山作为砍伐理由的。
火烧圆明园的是八国联军,放火烧山的是我们的自已人。
为什么让星星火烧进山林,照亮夜色中的荒野,让烟尘飞扬上高空,加温本已燥热的大气层?用火也是有问题的。
冷水江的人文差,工矿周边,人群杂,电网纵横多草场,有人生活在蛮荒。这就是冷水江林火的特点。
根据冷水江林火的这些特点,要战胜森林火灾,只能是速决战或者说阵地战。
速决战,就是理念的迅速改变:一个是生态理念。林业不是仅管理造林和砍树,而是侧重于森林生态的重建和保护。产业不是理念,产业就是千方百计,专注发财,搞钱;理念是一种认识,一种追求。我们林业人的共同的理念是建设完美森林生态。有了这种理念,你才不会跟着别人说:草烧起来了,更好些,变成了草木灰,肥。殊不知,草木灰在一场大雨后会消失无踪,土壤因为没有有机质的积累而贫瘠。
另一个是经营理念的迅速确立。有两种经营方式:一种是轮伐期的。二十年长成的树栽20亩,每年砍一亩,栽一亩。还有20亩。可计划实施没有情况变化快,时过境迁,砍了没人栽,栽了树,林难成。实际上是一棵一棵地栽,一片一片地毁。创建美好森林景观要靠检查法,这是另一种经营方式:一片林子,有大小各种径级的树木,通过测量,定期从中砍伐一个期限内生长(增加)的林木,并且,大小各种径级的林木仍保持认为合理的比例。检查法就是一棵一棵地砍,一片一片地造。
阵地战就是逐步建成对火有免疫力的森林,建几个可以欣赏的大地园林。60年前,周总理就倡导“大地园林化”。地上有乔、灌、草共生共长;有森林生态氛围;有防火设施。才象片林。
我不愿意讲的是扑火。因为,一但火灾形成,很难最大化发挥人的能动性作用,无论你是用力扑打,还是临时做隔离带。真是辛苦,往往作用不大。如果没有统一的现场指挥,更是性价比不高。
要森林生态就要战胜森林火灾,就要建对火有一定抵抗力的森林。
3.2.2森林火灾现场善后
森林火灾是生态灾难,过火后如果积极补救,不能不说也是好事,因为过火的地面利于播种、直播造林。造了林也就是造了声势,告示百姓不再将火引到这片山上来。如果适度抚育,在冷水江,1000多2000豪米的降水量,几年后,成林的可能性是很大的。
3.3园林工程与山地林木营造在资金上兼顾
3.4五次造林法我有一个一年多次造林法,是这样的:
十一、十二月份采种或购种用用播种施肥器直播(1次);春季育苗前对种子催芽后撒播;春季育苗时苗育在林缘。生长过程中稍作移苗、间苗,苗留圃地长高成林;采用现代穴盘、容器育苗在五、六月抚育时补植小苗;
九、十月时作防火措施,同时补植容器苗;次年春季再造林。一年内五、六次造林,使树苗数量达到密度特别大,容易郁闭。因为没有苗木的交易和运输,本钱并不高;容易成活;用播种施肥器,可以给种子创造良好的发芽机会;却能省去挖地、穴垦的工程费用;减少水土流失;一年中五、六次造林,过程中没有缺少人员管理;可以召集农村富余老农,爱种树劳动的人力,工价相对低;这些劳动力不用他,还容易在生产活动中失火。
政府组织下,倡导进行一年多次造林,多种造林方法植树、责任人集约管护。定能在不久的三、五年内绿化冷水江。
这样做:用最小的价钱,尽快尽量多地营造森林防火林,同时营造尽量好的森林生态环境。让冷水江更加秀美。完成城市生态化建设的艰巨任务。
3.5.1污泥利用草有顽强的生命力,草是能源,草是财富,草是森林火灾的罪魁。如果把稻草及田土边的杂草还田,用发酵粉(剂)迅速腐烂杂草。杂草就成了有机肥。这将是农业的一次重大革新。搞有机农业,能给我市农业带来深远的影响。
冷水江建成了污水处理厂,其产生的污泥不能立即腐烂,需要加篷松材料,才能转化成有机肥。满山坡的杂草就是于良好的篷松材料。
3.5.2煤矸石、油土利用小煤窑将山坡破坏了,留下一堆黑土。不雅观。可以向悠县学习。及早清除。由于黑土含有一些有机质,加之疏松透气,可以用来育苗,绿化附近的山坡。防止不法趋利者用来当煤炭销售、进一步破坏山林,破坏空气(不良商人将煤矸石粉碎混入煤中,销给火电厂,粉煤厂周边排放大量粉尘,电厂的煤灰含石量大,灰坝很快就填平了,有几次还锅炉熄火)。
3.6.1林与水森林蓄水,减缓径流,让河水不那么容易泛滥成灾。是多么好的水利工程;如果水塘没有干涸,山塘仍然象70、80年代能蓄水,那么,空气没这么干燥,植被会滋润、饱含水份,不容易燃烧。万一燃烧,附近有水源,可以取水灭火。有水,栽树就容易成林。
3.6.2林与电建旧、新火电厂,冷水江林业是作出了牺牲的。厂址、电变站、新线路都要砍树。这些地方长有冷水江最好的次生林,就是有人为干预痕迹的天然林,里面长有珍贵树种香樟、大株的杜英、槠树等。高压线路下不能长高大的乔木,每年要修整,冷水江线路多,所以一线的草场,到冬天成为森林火灾隐患。这一点上,建议林业、电力部门加强协作。以利更好地利用这些林地。做到输电、生态两不误。
3.7解决有关法律问题如5厘米以下径级林木的立案标准如何适用?对于柳条的处罚应该适用。一捆柳条50根,每一根来自一棵小树。村民住在山边,时不时上山砍一砍。什么时候,小树长成大树。建议规划薪炭林,村民只能在自已的薪炭林内砍柳条。没有森林生态效益的地方取消生态效益补助金。
采种自播,与种子法有无冲突?如实施,当灵活应用。
3.8.1倡导节约,资源节约型办公,办公楼节电。有了节约心,才会爱护森林。因为电来自于煤、或水利,煤是千万年前的林形成的,水要有林才能长流。否则小河满,大河涨;没下雨是旱灾,下雨闹水灾。建议办公场所设旋转门,没条件的每个楼梯口设低门,可以自动合闭。冷空气下沉,办公室门一开,变凉的空气流走了,电机就工作,耗电。不只是节电,想想:给大地开空调,多傻。
3.8.2倡导最大化优先原则,现有条件下最大化增加森林面积,从而真正建设秀美山川。
3.8.3开发利用新品种。如猕猴桃,南五味子。
4.我愿一意孤行,专注于森林生态建设;更愿意群策群力,参加建设美丽冷水江的活动。
第二篇:森林生态建设情况(林业局)
宜居云阳森林生态建设情况
2009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全县广大干群努力,宜居云阳森林生态建设有序开展,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阶段任务。
一、建设概况
两年来,全县在重点林业工程建设方面,已完成造林绿化51.2万亩(其中新造26万亩,低效林改造25.1万亩),栽植各类苗木4200万株,建成森林生态镇2个,绿色村庄20个,在义务植树方面,以森林“七创”为目标,“双十”行动和“我植一棵树,共建一片林”活动为载体,指导全县完成义务植树630万株,新建义务植树基地42个,领导办点绿化50个,公民义务植树尽责率达到了92.6%。健全完善2个市级森林公园,造林面积0.6万亩。通过两年的植树造林和抚育管护,全县森林覆盖率达43%,比2008年末提高4个百分点,造林总投入6.3亿元。
二、主要措施
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做法和措施,全力推进森林生态建设。
一是抓重点区域建设。围绕“一点(新县城及城周)二线(长江沿线和高速路沿线)三片(龙洞、南溪、新津)十点(江口、南溪等10个中心集镇)”等重点区域抓好森林工程建设。
二是抓重点工程建设。主要是推进长江两岸森林工程、森林城市创建工程、城周山头修复工程和10个重点集镇的绿化工程。
三是抓产业发展。结合森林工程和农户万元增收工程,完成林业产业发展9.5万亩。其中,建设速丰林产业基地5万亩,油桐、药材等林业特色产业1万亩,新建经济林基地柑桔2万亩,油茶基地1万亩,苗木基地0.5万亩。
四是抓万亩示范片。在长江沿岸的新津乡、云阳镇,高速路沿线的栖霞镇、龙洞乡、红狮镇,汤溪河、澎溪河流域的南溪镇、高阳镇,建立生态林、经果林和速丰林“万亩示范片”。
五是抓机制完善。严格执行工程建设“五制”,即 业主承包制、工程招标制、工程监理制、效益监测制、责任追究制等五项制度的建设。重点成片造林实施公开招标、业主全额垫资造林的运行机制,聘请有设计资质等级的单位统一作业设计,委托中介机构公开招标,分乡镇和标段招标确定业主,两年管护期满经县级终验后一次性拨付工程款。
六是加强政策扶持。产业发展坚持“以奖代补、先建后补”的原则,柑桔林带建设补助标准为每亩900元;速丰林基地建设规模在100—5000亩的每亩给予200元的补助,发展规模在5000亩以上的每亩给予260元的补助;苗木基地建设新建每亩补助1200元,改扩建每亩补助600元。
三、初步成效
两年来,坚持“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宜林则林、宜果则果”的原则,实现森林工程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有机结合。流转森林工程造林用地5万亩,新建林业产业基地10万亩,实现林业生产总值4.6亿元,农民林业收入人均达到600元。引导发展生态小康和休闲旅游“农家乐”50户,实现森林旅游收入300 万元。森林工程吸纳农村劳动力就业21万人,投入工日1100万余个,增加农民收入1.6亿元。
通过提高林木保存率和成活率,初步形成长江两岸,云利路、云开路、渝巴路沿线,高阳平湖周边,云阳境高速路沿线和县城周边高规格、高质量的造林地块绿色景观。减少和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00平方公里,生态环境也得到显著改善。有效减少了洪涝、泥石流、干旱、滑坡、崩塌等自然灾害,减少了水库、河流污染,美化了库区景观环境。
四、问题及建议
一是增加农民收入问题。在造林中占用了农民耕地,给农民生产生活带来一定问题,建议向市政府争取国家退耕还林指标,探索林业产业发展新路,结合“万元增收”工程,出台优惠扶持政策,提高林农增产增收水平。
二是弥补上级投入偏低。森林工程建设区域内大多地方立地条件差,苗木价格高,造林成本大,随着工程建设不断深入,工程建设资金缺口也逐渐增多,建议进一步突出重点区域,抓好重点建设,充分利用有限的资金,搞好工程建设。
三是纠正造林随意性。在造林过程中,还存在不尊重设计要求,造林树木品种、规格、数量和造林密度随意变动的现象,给以后工作带来诸多麻烦,建议进一步规范造林行为,强化设计工作。对擅自改变设计造林的,责令改正,拒不整改的,不予验收。
四是认真落实管护措施。在现阶段,我县忙于造林工作,在林地管护方面投入不够,建议在森林工程造林阶段工作基本结束后,按照国家有关政策制定切实可行的管护制度,加强完善森林工程林地管护机制,严格工程造林后期管理,巩固造林成果。
五、2011年重点工作和目标
2011年计划投资3.2亿元,造林20万亩(其中新造林10万亩,低效林改造10万亩)。造林重点区域分布在长江两岸和云阳的四大支流的一层山脊内,目标是在未来一年内将该区域的森林覆盖率提高15个百分点,由现在27%变成42%,到2013年,让该区域森林覆盖率达65%,逐渐呈现“一江碧水,两岸青山”优美的画卷,以全面建设山川秀美的森林云阳。
云阳县林业局
二〇一〇年十月二十八日
第三篇:关于加强森林资源管理促进生态建设的意见
关于加强森林资源管理促进生态建设的意见
森林资源是林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林业生态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森林资源管理贯穿森林培育、保护和利用的全过程,在林业生态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为切实加强森林资源管理,加快推进生态村、生态市建设,特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紧紧围绕“一主
两翼”和“两区一带”总体发展思路,以建立森林生态保护体系、国土生态安全体系为中心,坚持“严格保护、积极发展、科学经营、持续利用”林业发展方针,加快培育森林资源总量,提高森林资源质量,完善森林生态系统,努力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积极为创建生态村、建设生态市提供有力保障。
二、具体措施
(一)严格森林资源管理。划定禁伐区、限制采伐区和自然保护小区,建立生态保护重点控制区。除已划定的国家公益林外,港口湾水库、省道沿线第一层山脊以内的天然林、天然次生林严禁采伐,人工商品林严禁成片采伐,采伐强度不得超过;县道沿线第一层山脊以内禁止成片采伐,采伐强度天然次生林不超过,人工林不超过。将具有保护价值、森林景观独特和成片的古树名木、水口林等相对集中的山林划定为自然保护小区,严禁采伐。禁伐区、限制采伐区、自然保护小区内的天然次生幼林全部实行封山育林。加强树木采伐管理,制止乱采乱挖。严禁在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脆弱地区采挖胸径以上的树木;严禁采伐国家既定的古树名木、珍稀植物及国家、省重点保护的树木;对达不到合理株数的树木禁止采挖,达到合理株数的,采挖强度不得超过。
(二)加强森林资源限额采伐。加强和改进森林资源采伐限额管理,实行分区施策、分类管理。严格坚持森林采伐限额制度,把住采伐“源头”消耗关,对一些生态区位重要和森林资源过量消耗的乡、村,坚决调减木材生产计划,确保森林资源休养生息,坚决管死国家级重点公益林,放活人工商品用材林、定向培育的工业原料林、非规划林业用地林木的采伐。
(三)加强林权制度管理。按照“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现代产权制度要求,建立规范化林权管理制度。加快推进林权确权、登记、发证和换证工作,切实保护林权权利人的合法利益。
(四)加强林业用地管理。严格规范征占用林地的审核审批程序,杜绝林地征占用审核审批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对符合征占条件的重点建设项目,要加强管理和跟踪服务,确保依法办理林地征占用手续和林木采伐手续。
(五)加强木材经营加工管理。规范木材经营秩序,合理布局木材加工经营企业,坚决取缔关闭未经林业部门批准许可及耗材量大、加工增值小的木材加工经营企业,规范木材加工企业利用木材的行为。
(六)实行林木采伐公示制度。凡成片采伐亩以上或采伐木材立方米以上以及限制采伐区的林木采伐,须经公示无异议后方可批准采伐。
(七)加强综合监测和管理体系。以森林资源监测为主体,扩展监测内容,逐步建立全市森林资源与生态状况综合监测体系,实现对森林资源和生态状况的综合监测和评价。不断建立和完善森林资源管理体系,坚持依法治林,严厉打击各种破坏森林资源和林业生态建设的违法犯罪活动。
第四篇:生态建设
论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文明是人类在发展物质文明过程中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成果,它表现为人与自然和谐程度的进步和人们生态文明观念的增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多次郑重提出,在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建设****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党的十七大报告在阐述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时,第一次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搞好生态文明建设,首先应搞清生态文明的基本内涵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几个层面。51-论文网生态文明的基本内涵
生态文明具有丰富的内容。就其内涵而言,主要包括生态意识文明、生态制度文明和生态行为文明三个方面。51-论文网
生态意识文明
它是人们正确对待生态问题的一种进步的观念形态,包括进步的生态意识、进步的生态心理、进步的生态道德以及体现人与自然平等、和谐的价值取向。51-论文网
生态制度文明。它是人们正确对待生态问题的一种进步的制度形态,包括生态制度、法律和规范。其中,特别强调健全和完善与生态文明建设标准相关的法制体系,重点突出强制性生态技术法制的地位和作用。51-论文网
生态行为文明
它是在一定的生态文明观和生态文明意识指导下,人们在生产生活实践中推动生态文明进步发展的活动,包括清洁生产、循环经济、环保产业、绿化建设以及一切具有生态文明意义的参与和管理活动,同时还包括人们的生态意识和行为能力的培育。51-论文网生态文明建设的几个层面
建设生态文明,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污染控制和生态恢复,而是克服工业文明弊端,探索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发展道路的过程。生态文明建设不仅包括人类在生态问题上所有积极的、进步的思想观念建设,而且包括生态意识在经济社会各个领域的延伸和物化建设。51-论文网
(一)经济层面
生态文明建设的经济层面,是指所有的经济活动都要符合人与自然和谐的要求,主要包括第一、二、三产业和其他经济活动的“绿色化”、无害化以及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化。这就要求我们: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资源是有限的。要满足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就必须在全社会倡导节约资源的观念,努力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的生产模式、产业结构和消费方式。应大力开发和推广节约、替代、循环利用资源和治理污染的先进适用技术,发展清洁能源和再生能源,建设科学合理的能源资源利用体系,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现代化发展战略的重要位置,并具体落实到单位、家庭、个人。51-论文网
实施清洁生产。清洁生产,不仅指生产过程要节约原材料、能源并减少排放物,同时也要求最大限度地减少整个生产周期对人的健康和自然生态的损害。“预防污染”是清洁生产的本质特征,它适宜于包括工业生产在内的第一、二、三产业。传统生产是一种只强调物质生产而忽视生态环境保护的生产方式。改变这种生产方式,需要不断进行清洁生产意识教育,引导人们转变传统生产观念,让清洁生产的要求和方式深入人心,使采用清洁能源、预防和减少污染成为政府、企业、社会的自觉意识和行为。51-论文网
增强环保产业的职业责任意识。环保产业作为专门为改善生态环境而开发提供实用技术、商品和服务的产业,不仅是一种实体、一种市场行为,而且具有十分重大的社会责任。因此,在大力发展环保产业的基础上,应进一步通过广泛开展生态环境宣传教育,不断提高环保产业单位和从业人员的生态职业责任意识。51-论文网
(二)政治层面
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层面,是指党和政府要重视生态问题,把解决生态问题、建设生态文明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这就要求我们:
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和生态观。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一项重要任务,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和生态观。各级政府应发挥主导和主体作用,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制度基础、社会基础以及相应的设施和政治保障。把生态文明建设的绩效纳入各级党委、政府及领导干部的政绩考核体系,建立健全监督制约机制。51-论文网
加强生态法制建设。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建设****法治国家进程的加快,生态保护的法律法规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应调动人民群众主动自觉地进行生态环境保护、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监督管理的积极性,明确生态环境保护的职责、权利和义务,学会运用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来维护自身的生态环境权益,并敢于对污染和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进行检举和控告。同时,要通过建立和实施生态环境违法违规责任追究制度,激发和强化各级领导干部、环保执法人员、环保产业单位及其从业人员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态文明建设责任意识。51-论文网
重视生态行政建设。正确引导各级领导干部深刻认识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辩证关系,了解经济活动对生态变化的影响及其变化规律,提高对生态质量变化的识别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的自觉性和主动性。51-论文网推进生态民主建设。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没有人民群众的参与热情和主体作用的发挥,生态文明建设将一事无成。应保证人民群众生态文明建设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让人民群众从生态文明建设中深切体会和明确认识自己的利益所在,从而激发其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热情。51-论文网
(三)文化层面
生态文明建设的文化层面,是指一切文化活动包括指导我们进行生态环境创造的一切思想、方法、组织、规划等意识和行为都必须符合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树立生态文化意识。生态文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文化。新世纪新阶段,人类已逐渐认识到长期对自然进行掠夺性索取、破坏必将遭受惩罚,一个从征服自然、破坏自然到回归自然、珍爱自然的新理念正在形成。全民生态意识觉醒之日,就是我国生态环境改善之时。因此,进行生态教育,提高人们对生态文化的认同,增强人们对自然生态环境行为的自律,牢固树立生态文化意识,是解决生态问题的一项重要举措。51-论文网
注重生态道德教育。生态与道德不可割裂。生态环境的优劣,反映着人们生态道德水准的高低;同时,人们生态道德水准的高低,也极大地影响着生态环境的优劣。生态道德驱动着人们的生态意识和行为的自觉性、自律性与责任感。加强生态道德教育,可以使人们自觉地承担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和义务,同一切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作斗争。应广泛动员人民群众参与多种形式的生态道德实践活动,努力形成防止污染、保护生态、美化家园、绿化祖国的社会文明新风尚。51-论文网
加强生态文化建设。生态文化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摒弃了人类自我中心思想,按照尊重自然、人与自然相和谐的要求赋予文化以生态建设的含义。具体说来,生态文化大致包括生态哲学文化、生态伦理文化、生态科技文化、生态教育文化、生态文艺文化、生态美学文化、生态传播学等几个方面。51-论文网
(四)社会层面
生态文明建设的社会层面,是指重视和加强社会事业建设,推动人们生活方式的革新。这就要求我们: 创造良好的社会生活环境。建立法制化、民主化和安定团结的秩序以及高
效率的社会管理体系,形成以生态文化意识为主导的社会潮流,树立以文明、健康、科学、和谐生活方式为主导的社会风气。51-论文网
优化“人居”生活环境。“人居”生活环境,直接影响着人们的身心健康和生存质量。保持和优化“人居”生活环境,既要注重城市,也要充分考虑农村。就城市而言,主要包括在城市内部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社区,使城市内部与城市外部周围地域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良性循环区域。要加强生态型社会建设,努力满足城市居民对居住环境品质愈来愈高的追求。就农村而言,要在普遍推行“生态示范区”建设的同时,重点发展一批“绿色居住区”,建设包括文化、教育、医疗以及各种服务在内的配套设施。51-论文网
实现人口良性发展。继续贯彻优生优育的方针,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使人口负担转变为人力资源优势。51-论文网
实现消费方式的生态化。逐步形成有利于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适度消费、绿色消费的生活方式。大力提倡节约型消费,改变“一次性消费”和“类一次性消费”。反对自私的享乐观,拒绝挥霍铺张、浮华摆阔等消费行为。鼓励从点点滴滴做起,减少或杜绝生态破坏、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
第五篇:生态建设
生态建设校本管理特色发展
—— 创建“海洲湾渔文化”特色学校的思考与探索 赣榆县石桥镇第二中心小学董淑松
“千校一面、万人同语”——有教育专家曾如此表述如今许多学校之间存在的同质化现象。从办学目标到教育理念,从改革策略到具体措施,“办学雷同”使学校之间缺少差异、个性日益模糊。
由于长期形成的办学模式是在陈旧教育观念支配下形成的融课程、教学、评价、选拔为一体的完善体系,这种体系的惯性,使教育工作者容易墨守成规,产生守旧的惰性。只有突破原有的单一模式,努力创造一个领域的卓越,彰显学校文化,形成学校特色,方可激发学校的活力,促进学校的跨越式发展
“学校文化”不是一个全新的概念,早在20世纪80年代,我国中小学就兴起了“校园文化”的研究与建设的热潮。应该说,校园文化不等于学校文化。校园是一个空间概念,它往往使人更多地把文化建设仅仅理解为校园物质环境的文化建设,或仅仅涉及学校德育工作,忘却了对学校文化的整体关照。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从“校园产化”研究与建设走向“学校文化”研究与重建,反映了人们对学校教育的整体关照,从而使得“学校文化”比“校园文化”具有丰富的内涵。“办出各自特色”是《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向中小学提出的办学要求。近年来,我们赣榆县石桥二小以创办“海洲湾渔文化”特色学校,创新学校办学模式,实施品牌发展战略,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和探索。生态建设,校本管理,特色发展,逐渐构建了以“海洲湾渔文化”为主体的独具特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体系,形成了“环境熏陶,课程支撑、科研引领、活动推进、知行结合”的特色教育模式,实现了“校园文化特色化,渔文化校本化,学科结合常态化,科研引领课题化,特色活动系列化、知行教育养成化”的稳定的特色教育架构。
一、发挥优势定特色
特色教育需要赖以生长的“沃土”。我们在特色学校实践中,综合分析了学校的办学历史,学校的资源优势,独特的地域特点,经过精心论证,开展海洲湾
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可行性,从而确定开展以“海洲湾渔文化”为主体的特色学校创建工作。主要是考虑:
1、黄海之湾有这丰富的渔文化资源,沉淀了劳动人民的智慧与经验,是我们优质的教育资源。许多传统文化是我们的民族的灵魂,涵储着中华人文精神的基因,是中国人永恒的精神家园,是创造性人才所必备的精神底蕴,是优质的教育资源。作为人生起始阶段的小学生,关心自己的家乡,进行正面的引导与提示,这样才可以让传统的乡土文化给孩子的成长涂亮人生底色,滋养心灵。
2、乡土资源具有的优势。石桥二小地处黄海之畔,父辈都是以打渔为生,在打渔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有许多优秀的风俗;同时黄海渔产丰富,给我们了解丰富的海洋世界提供了很多现成的资源,都是我们进行传统渔文化教育和海洋文化教育的优势资源。
二、整体运作树特色
学校特色是学校的独特办学个性、风格和气质,体现于学校整体风貌。创办
特色学校是特色教育的生态建设,必须以先进的办学思想为指导,融入校园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生长”进学校管理、教育教学、办学条件、后勤服务等各个方面,因此,必须整体运作。
一是进一步优化学校管理。学校组成特色教育领导小组,强化特色教育领导,不断提升管理品位,把实施特色教育与学校规范化、科学化、现代化管理有机结合,促进办学水平上台阶。
二是整体规划特色创建。我们把特色创建融入学校五年发展规划,对特色创
建的目标、任务、方法、途径,各阶段安排,予以具体规划,以保证特色创建科学、顺利、有序进行;学校计划和部门计划把特色创建纳入主要内容,予以安排落实。
三是建设特色师资队伍。教师是特色教育的第一资源。建设一支作风过硬,业务精湛,能力适应,逐步成长的特色教育师资队伍,是特色教育的重要任务。①加强师德师风建设。②研究特色教育业务,构筑“海英草系列活动”。以教师综合实践课为学习、研究、交流的载体,发放《海是我家乡》特色教育书籍,组织教师阅读,以扩展视野,强化内功,提高特色教师素质。
四是总体规划特色教育体系。为让特色教育“生长”进学校教育,我们从文
化环境、教育渠道、教育科研、特色活动、提高育人效果等方面整体规划,研究提出了“文化熏陶、课程支撑、科研引领、活动推进、知行结合”的特色教育模式,并逐步形成“校园文化特色化、经典课程校本化、学科结合常态化、科研引领课题化、特色活动系列化、知行教育养成化”的稳定的特色教育架构。
三、课程支撑固特色
特色课程是特色教育的重要支撑和主渠道。通过几年的努力,我们以特色教
育推进课程改革,以课程支撑夯实特色教育,基本实现了“特色课程校本化,学科结合常态化”,并实现了两者的有机整合。
1、稳定设置特色课程。根据新课程改革和稳定特色教育的需要,我们在“综
合实践活动”课程中,为每个年级每周设置了课程,间周设置了 “主题教育”课程,每周安排学生参加兴趣小组。以充分保证教学需要,保障课程的稳定。
2、积极开发校本教材。教材是特色教育的依据,是教育内容稳定的保证。
我们专门组织学校骨干力量,到民间走访、调查,搜集海洲湾渔文化的民风民俗,还派老师多次去日照、岚山学习,再集中研讨,编写了《海是我家乡》这一校本课程教材,为学校特色发展提供了物质支持。
3、制订校本课程纲要。课程指导纲要是校本的课程标准,是校本课程建设
体系的要求。为此,我们研究并制订了学校《海是我家乡导读课程指导纲要》,对“课程性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实施原则”、“实施建议”、“评价建议”做出了具体规定,印发每位任课教师,作为指导、检查、评价教学的基本标准,促进了特色课程的实施。
4、刚性管理特色课程。特色课程同样是课程,而且是十分重要的课程。几
年来,我们将校本课程与语文、数学学科一样提出管理要求,加强对其计划制订、备课、课堂教学、考核评价等流程管理,纳入教学巡查、常规教学检查、期末考核和总结以及档案资料建设范围。
新一轮的学校文化建设我们才刚刚起步。石桥二小不是一座凝固的建筑,是
产生思想的地方,是一条流动的思想之河,我们将通过系统整体规划学校文化建设,让思想之河生生不息,让人才宝库源源不断。
学习、反思、促进
——参加校长培训班学习反思
赣榆县石桥镇第二中心小学董淑松
2011年4月9日~11日,很有幸,参加连云港市教育局组织的省校长培训班
送培到市的学习,受到很大的教育和启发,经过归纳,主要总结如下:
一、反思:
学习后,通过对学习情况的梳理,对照学校的实际情况,认真进行了反思,总的感到,专家的讲座中所提到的做法,我们在学校管理工作中,也都有类似的做法,甚至也取得了一定成绩,比方说,在情感投入方面,近年来我校一直把“以人为本,创建合谐校园”为办学理念,在精细化管理方面,我校也把“学校各项管理工作精细化,上水平”写入工作计划,作为重要工作目标之一,并且在德育管理、教学常规等各个方面制定了精细化管理的具体方案,狠抓落实;在课堂教学改革与有效教学方面,我校按照区教研室关于有效教学的要求,积极探索有效教学的途径和方法。在借鉴外地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四本合一”的改革探索,虽然,我们的做了,但是距离名校还有很大的差距,究其原因,是我们在“落实”与“到位”上存在问题,管理在“高、严、实、恒”上打了折扣。
二、促进
通过学习反思,结合学校实际,认真修正学校管理工作,强化工作措施,提高管理水平,特别是从现在开始的以后的工作,要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质量立校”的宗旨,以师生发展为目标,以精细化管理为总抓手,努力推进“合谐校园”建设,全面提升办学水平。
首先,坚持以人为本,强化情感激励,把教职工真正视为学校的主人,把
教职工的发展放在第一位,进一步增强全体教职工的主人翁意识,焕发教职工的工作激情,引导教职工对学生倾注更多情感关怀。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让全体教师教等到成功,让诸位乡亲都得到尊重.努力办“学生满意,家长放心,社会声誉高”的学校。
其次,强化管理的精细化。对教育教学等各项工作进一步制定具体可行、操
作性强的精细化方案,抓实抓细,真正做到高、严、实、恒,提高管理效能。
再次,遵循教学规律,引导全体教师静下心来,踏踏实实搞教学,认真研究怎样才能高效的教学过程和方法,把高效落实到扳书、提问等每个小环节,促进我校“六模块”建构式课堂教学的进一步完善,学习借鉴别人学校的教科研经验,降低教科研重心,把研究的重点放在如何“低耗高效”上,力争把教学每个小环节都做细做精,为提高质量奠定良好基础。
第四、加强校本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学校要成为一所强校,培养组建一支高素质的教师团队至关重要。因为外出学习、进修只能是少数人参加,只有校本教研、校本培训才能让全体老师受益。他们的做法是首先从培训教师良好的心态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抓起,让老师能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其次对教师专业化成长方面下功夫。比如教师的专业素养、教师的文化素养以及教师的综合素质的提高,学校采取和名家联合、走出去请进来等多种方式和多种形式造就了一个高素质的教师团队。这次考察使我深深认识到学校要发展,首先教师要发展,没有教师的发展,更谈不上学生的发展。所以,我们要充分利用骨干教师,和名校、名人、名家联合,把他们请到我们的学校或带着教师去他们那里学习,尽快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一个人如果没见过高山,就不知道自己是平原;一个人如果没见过大海,就不知道自己是小河;一个人如果一生中没见过几个真正有学问的名人,就不知道自己有多么平凡渺小。”培训已结束,学习和工作还须继续,努力让我的教育充满思想和爱,让思想和爱充满智慧,让我的平凡变得不平凡。
回顾三天的学习,感受是深刻的,收获是丰富的。衷心感谢省师资培训处为我们准备的丰富的培训内容,为我们每一位的的学习、成长提供机会、创建平台。三天的学习,开阔了办学视野,提升了学校管理理念,明白了教育真谛,让我终身难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