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的生活源泉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时间:2019-05-13 18:59:4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写作的生活源泉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写作的生活源泉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第一篇:写作的生活源泉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生命之源,生活之源,写作之源》

赵益民

1、问题的提出

2003年我承接了《写作的生活源泉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这一子课题的研究工作,研究初期,我以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为目的开展实践研究,第一阶段的研究成果上报总课题组(《个性化作文教学实践随笔》获课题组成果二等奖),在此基础上,我进行了进一步深入的研究。我结合学生学习、生活的实际提出了“走出校园,重返家庭,迈向社会,徜徉历史,漫步自然”的选材指导研究方向。在研究实践中,我注意与各学科教师和心理健康教师的教育活动进行有机的结合,力图拓展学生写作的选材范围。但在研究的深入发展中,我发现鉴于学生学识、生活经历和心理成长的现状,在诸多选材领域的拓展研究中很难取得深入性的进展,而家庭生活这一领域仍有可以深入的空间。于是,我转为以家庭生活为主要研究的切入点,经过历时一年的实践证明:家庭生活具备广阔的挖掘空间,是学习写作的不竭之源,同时,在感悟家庭生活的基础上拓展感悟其他领域的选材也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理论依据

把家庭生活作为学生取材的源泉,这一方面源于研究实践中结合了学生发展的实际,更重要的原因是依据《九年义务教育大纲(语文)》的编写规律。初中阶段的教学内容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联系生活(即第一册、第二册),而第一册的第一单元就是联系家庭生活。其原因不言而喻,家庭生活是学生最为熟知,也最能直接感受的到的。这是充分考虑了学生心理的发展规律而编排的。但在实际的生活中,学生更容易,也更愿意从学校或其他领域找到感觉。这一现状的原因暂不赘述。我们只是依据阅读与写作同步的原则,在教学实践中把家庭生活作为我们首先开掘的第一个矿藏。

3、实践过程

《课程标准》对写作要求是“能对生活现象进行独立思考,发现蕴涵其中的意义;能从自己的学习、生活实际出发,写下自己的感受,表达自己的见解,抒发自己的感情;能依据知识水平和生活积累展开想象,表达自己对学习、生活的思考和未来的憧憬;能综合运用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写出有感情、有内容、有中心、有条理的文章。”作文就是我手写我心,怎样从家庭生活中挖掘写作的素材呢?培养学生感觉到生活的“好”(学生的认识现状:生活没什么,原本就是这样);学会感受家庭的“爱”(通过事情的现象感受这是一种爱的表现);最后感悟出这所有一切“爱的根源”。

文如其人,有感情的文章往往出自有感情的人之手,而感情是根源于家庭生活的。我们可以想象:一个不爱父母,不爱自己家庭的人,怎么可能真正的体会出友情、社会情的真谛呢?因为亲情(尤其是母爱)是人的本能。《论语》中就有这样的句子:“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也,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所以,只有在深

入体会家庭亲情的基础上才可能真正体会出各种情的真谛。正是源于这样一个想法,我们才把家庭生活的亲情作为指导学生学会感悟的起点。那怎样去培养呢?依据学生学习、生活发展的实际,我们从感觉、感受、感悟这三个层次加以引导,而在材料的选取上,我们则把“母亲”作为第一个关注的对象。通过内省、外察的手段感觉、感受、感悟母亲和家庭的情。

说到母亲,每一个学生都会自然的说出“好”来,但母亲的“好”表现在哪里呢?每个学生说(写)出来的就各不相同了。我们要说,学生此时仅仅停留在“感觉”的层次上。能感觉出母亲的好,也能举出一些“刻骨铭心”的事情来,但这在自己十几年的生活中毕竟是少数,(诸如生病、考试失利等)而更多的在生活中的平平常常的小事才是我们生活的主体。在这些平常的小事当中,你能“感觉”出母亲的“好”来吗?恐怕不能,这就要求你得用心去“感受”母亲所做的这一些最普通的小事。随着研究层次的加深,写小事、感受小事已经成为学生写作的新的选材领域。相继有学生写出“自己写作业时关上门,不愿让母亲进来,实际上是隔开了母亲和自己心灵的交流”,“自己写作业时,母亲在一旁织毛衣打发时间,实际这是母亲在牵挂自己学习中的孩子”„„能从平常的小事当中感受出与众不同的想法来,这才是新颖的选材和立意。

好文章是要有新奇的创新的,而那种盲目的为了求新而编造出来的种种家庭悲剧的做法是我们所不齿的。因为那种为了求得高分而歪曲家庭生活实际的做法足以可见其用心不轨。作文是应该与做人一脉相通的。培养一个正直的有感情的孩子,应该先从写母亲开始,选材、立意、结构、语言,用得高分来肯定他们的作文(肯定他们的做法)。让他们习惯于写母亲,观察母亲,体会母亲的一举一动。当他们能够轻而易举的把母亲的一个举动写到文章里面并能够得到高分的时候,我要说,看吧,你再看看这个孩子对他母亲的言行,你看他是不是还像以前那样没有礼貌。我们教作文收到了教做人的结果。在此基础上,我们再指导他来写历史,写自然,并用“分”这个指挥棒引导他。但所有这一切都要以“母爱”为基础,即使他一无所成,但他至少学会了爱他的母亲,他可以不是人才,但他至少是一个孝敬母亲的人,那他就一定不会是危害社会的人。因为他心中有他的母亲,所以,教孩子写作文就先教他“写你的母亲”。口号式的教育最不值钱,口号式的作文也最不值分,由口号转为行动并最终成为一种习惯性的行动,这样,教育的效果就出来了。由口号转为用故事说话,最终成为从小事中体会出感情、感受、感悟,那作品的深刻领悟能力就表现出来了。用小事表现大主题比用大事表现大主题更见功力。注意小事,注意细节,写作选材从小事写起,让学生学会关注小事,注意细节,当这些行为成为习惯的时候,好的品质也就培养出来了。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有好的立意,好的选材,表现在作文中就是要有一个好的故事。但是决不能为了“写好故事”而去选“好写的故事”。因为在我们的生活中“故事”并不是每天都会发生的,经常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是平常的不能在平常的小事情,这些被我们认为不算是“故事”的小事情,常见而被我们忽略的小事情。(如:洗手、散步、关门等)而生病、考试没考好等专门为写故事而

选出来的“故事”,反而显得做作了。我们的选材能够从“为写故事而选故事”发展为“从平常小事中悟出故事”。这将是一个不小的飞跃。

真实的内容是与诚实的做人相连的。有感而发自主的写作与为了得高分而编造故事的做法是截然不同的。单纯因为“新鲜”所以只记住了它的好,这是不成熟的心理表现,“总是在反反复复中追问,才知道平平淡淡才是真”瞬间感受、浅尝是学生心理现状的必然结果。而深悟不仅需要静下心来想,更需要在学习、生活中不断的去积淀,而写小事,从平凡的小事中悟出不平凡的道理正是我们为了实现文章的与众不同(创新)所遵循的途径。“真实”是作文的根本,“创新”是作文的特点。“新”是来源于“真实”的感悟,并不是故事本身的新奇。我们这样指导学生作文就是力求达到作文的新的层次——感悟。能够在生活中有所感悟是需要一定的生活、学习的思想基础作为支撑的。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在生活中不断的去积淀感受,也要在学习中去在名家的名篇中汲取营养,我们从中要学习的不仅是他们的感悟,更重要的是学习他们得出这种感悟的途径和方法并把这种方法途径能够运用到我们的写作中来,实践证明,我们还要进一步努力。

如何立足于感悟家庭生活,进而拓展为对其他生活领域的感悟呢?以亲情为基点,超越亲情的就是美德,母爱源于本性,由此爱别人则是一种美德,能够超越亲情的“情”就是最可贵的“情”,而要体会这一层次的情,就需要我们立足于家庭的亲情去用心感悟。

4、结论

家庭是生命之源、生活之源也是写作之源,只有当学生能够细心的感受家庭生活的点点滴滴,才可能真正领悟出其他生活领域所蕴藏的真谛。而所有这一切,都要立足于家庭生活的感悟,伴随着自己学习、生活的实际的增长而不断的提高的。只有立足于家庭才可能“身未动,心已远”,把周围的一切都融入到自己的感悟中去。而所有这一切的感悟都是源于对家庭的感悟,也只有这样才可能领悟出“父母在哪里,家就在哪里;家在哪里,根就在哪里”的真正含义。所以,我们应该把写作的根扎在家庭的这片沃土上。

5、附:研究的推广与发展

写作的提高并不是独立的,它要与阅读有机的结合起来,其衔接点就是“主题先行”。作文首先要明确自己要说什么,然后再明确怎么把自己想说的东西写出来。写作是构思、组合信息的过程,而学习别人的方法并用在自己的写作中就是阅读对写作的最大的帮助;阅读则首先要明确别人要说些什么(整体感知文章的中心),然后明确作者怎样(围绕中心)把想说的东西写出来,阅读的过程是分析、提取信息的过程。利用它们之间的辅成关系是我们指导学生写作的有效途径。

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作文教学不应该是阶段性的工作,应该是一项长期发展的工作,内省外察应该是对高年级学生进行培养的内容,只有当学生具备了这种能力,立足于家庭生活,才可能进一步在新的领域中也有所感悟,而为了提高领悟的能力,培养思辩(思维方式)也是势在必行的。

第二篇:个性化酒店发展

个性化酒店发展

近年来,我国旅游业快速发展,酒店作为旅游业的三大支柱之一,在旅游发展中起到重要推动作用。酒店业最开始发展时候,主要功能是向旅行者提供食住等简单的服务。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和人们意识的改变,旅游业的不断发展,酒店的功能在不断地完善,管理不断地科学化,服务也日益多元化。当今酒店业全面进入了个性化发展的潮流中,使得酒店个性化服务被推向酒店的前沿。

(1)所谓个性化服务在英文里叫做personalservices。就是指为顾客提供具有个人特点的差异性服务,以便让接受服务的客人有一种自豪感,一种满足感,从而留下深刻的印象,并赢得他们的忠诚而成为回头客。个性化服务也可以指服务人员在提供服务的过程中,对宾客经过细心的观察,揣度客人的心理,然后认真地分析,研究和判断,做出决定,积极主动地,设身处地为客人提供完美的服务。

(2)个性化服务提出背景

个性化服务的提出,源自于海外发达国家。个性化服务口号的提出,是在酒店业。酒店业发现在对服务过程中提供百分之百的规范服务并没有换来百分百客人的满意,究其原因,是酒店服务与工业生产不同:酒店服务需要的随意性较大,客人会随时因其自尊,情绪,个人偏好,意外情况等提出种种在标准服务中从未出现过的要求。因此,在酒店服务业中必须倡导为客人提供不同于标准,以客人为中心的个性化服务。虽然个性化服务这一理念在酒店业越来越流行,但是我们国内的许多酒店还是说得多,做的少,或者只是做了一些皮毛。因此,个性化服务要真正体现在酒店日常的管理和服务之中,而不仅仅是表现在某一个具体的项目,一个规章制度或者一个口号之上,导致酒店业本身和消费者存在着很多的理解和偏差,导致一些认识上误区的产生,从而阻止了个性化服务的发展。下面归纳酒店个性化服务理解误区的七种形式,并加以简要的分析,以便能更好的认识,了解,领会。

尚客优酒店的一位负责人指出,国内经济型酒店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但对于国内巨大的市场而言,还具有很大的空间,未来的经济型酒店发展方向将向着多元化,个性化发展,而经济型酒店应该围绕这一内容进行行业创新和突破。为了解决这一系列问题,一些经济型酒店品牌开始着手内部管理的加强与调整。近日尚客优又进行U3升级,酒店由内而外的进行了全面的转变,华丽变身为经济型酒店中最漂亮的酒店。

这些管理措施是否有效,目前还言之过早。但可以肯定的是,在这个机遇和挑战并存的市场,内控只是经济型酒店现阶段需要解决的初级问题。面向国际才是经济型连锁酒店需要面对的更为复杂的课题。

第三篇:酒店个性化发展

酒店个性化发展

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快捷酒店的开拓,然而个性化服务是提升酒店竞争力,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已经由被动接受酒店产品到提出个性化需求,这一改变是酒店业的服务开始发生改变。

睡眠之外的全新入住体验

酒店是旅游业的三大支柱产业之一,是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经济型酒店一直被人们称之为有限服务型酒店。纵观整个酒店行业,经济型酒店非常强调客房设施的舒适性和服务的标准化,突出清洁卫生、舒适方便的特点,而对于消费者的其他入住体验则并不是很关心。

尚客优酒店结合当下最受人们欢迎的元素,比如电影,音乐,游戏,养生等,推出以电影为主要元素的“影视房”,取消了传统的“电视+机顶盒”组合,以LED微型投影仪和网络高清播放器为主导,画面超大超清晰,让人如同身在影院中。而以养生为主要元素的“养心房”,则是在客房中增加了制氧装置,不仅能够增强体制,还能对吸烟人的肺进行养护。而“风情房”则通过色调的搭配,来彰显梦幻和爱情等年轻元素。

尚客优对当下人们需求多样化的现象指出,经济型酒店不能一直延续传统模式,功能不能只局限在为客人提供住宿上,应该围绕住宿根据消费者的需求来进行产品多样化发展,面对不同客人的入住诉求,应该掌握好客人的差异性,这样才能取得更好的发展。

酒店融入“中国风”,中西合璧;目前在国内中国式风格的主题酒店很少,这就为中国的主题酒店掐安静打开广阔的市场。在建设酒店之前我们要弄清为什么中式风格的酒店如此之少,这是因为中西两方对精神层次的追求不同,西方是“以人为本”;中国人讲究的是“以人文为本”。我们中国人是把尊严放在第一位,舒适度放在第二位,这就和酒店的整个经营定位产生一些冲突。解决这一问题,中国元素的主题酒店则会成为未来发展的方向之一。现在北京正在颐和主题酒店的项目,这个项目体现出了浓厚的中式风格;它建在颐和园边上紧挨着皇家园林,是以前外国使节要到颐和园觐见太后的集聚地进行这个的改造,保留了原来的一些院落,增加了一些仿古的建筑,有影院,SPA等现今的流行元素。杨邦胜大师在HHD假日东方国际酒店设计机构“右脑”建筑交流会上,对我国主题酒店的主题元素融汇趋势这一问题说:“要找到国际化喜欢的中国主题元素”。把民族文化和国际文化进行融洽结合,然后进行“中国风”的张扬。建设中国风格主题酒店,把国际流行元素融入进去,达到一种以“中国风”为主题,西方元素点缀升华的中西结合的主题酒店。

更符合生活习惯的贴心关怀

客人是酒店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然而当下大部分的经济型酒店一味的追求简约快捷,不注重对消费者的关怀,从而消费者带来了诸多的不便,人文关怀上的缺失,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经济型酒店的发展,而对此酒店具有自己独特的结局之道。

第四篇:审美观照与学校个性化发展

审美观照与学校个性化发展

——宁安一中“多样化、特色化发展”学习材料

随着《教育规划纲要》的出台,随着省里市里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发展试点工作方案的下达,以及牡丹江市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发展工作会议的召开,“多样化、特色化发展”已经成为基层学校关注的热门话题。一年多来,我们学校围绕这个议题,从规划设计到方案启动,进行了探索和尝试,有了一定的经历和感悟,借此向领导和专家简要陈述。

一、特色定位与特色的追求

我们学校对特色的定位是:审美育人。即发掘“历史、传统和精神”的审美价值,凸显审美育人,它具体包括学校追求“组织行为的道德美,课程设臵的完整美与课堂教学的维权美”三个方面。

为什么进行这样的定位呢?

第一,基于个性认同。一个组织的文化不是它所拥有的东西,而是它本身就是的东西。我们坚信我们学校是个性化的存在。宁安一中臵身于历史悠久、底蕴丰富、文化多元的东北古镇中,学校始建于1913年,已有百年的历史,“历史是最伟大的。” 她见证了我国制度化学校发展的全部历程。在百年的积淀中,她形成了不可臵换的传统和特有的精神。“敢为人先”是她的传统。从萨布素创立近代中国第

一个平等条约开始,到1958年全国第一个扫盲先进县,到1997年全国第一个文化先进县,到2001年全国首批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再到2009年评为全国文化之乡,她创造了许多个第一。“争先”“敢为”已成为这个地域和这所学校特有的品质。“厚德成人,朴实致善”被赋予“塔牌”精神。她之所以美,是因为她具有能使人产生强大的自豪归属感、形成理想、产生动力的很强的社会使用价值;更重要的,它能让人看到自身的高大与完美,得到美好情感的感染与精神的满足,并且从中产生出对生活、生命的赞叹与热爱的审美价值。

第二,基于办学思考。我们的办学目标是,把学校打造成宁安区域内的资源中心。我的培养目标是,培养能在小康社会幸福生活的人(学习快乐、工作幸福)。面对当前“物质占有的文化定位塑造了学生们的生活目标”的现实,面对功利至上,价值错位、道德失衡的现状,对人教育,突出审美更有意义。因为,“如若不考虑人的最高志向,就永远无法理解人的生命”。唯有审美才能让人志存高远。

第三,基于资源优势。首先是理念的优势。我们的办学理念是“传承古塔文明,造就现代人才”“古塔文明”即厚德成人,朴实致善。这个性化的理念具有隐性课程的功能。其次是榜样优势。三万六千名毕业学子,有数以百计的人杰。他们的动人故事时刻激励着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再次是由多

元文化构成的课程资源优势。比如早期莺歌岭文化、唐代渤海国文化、清代流人文化等。以此作为校本课程资源,将各种文化之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作为审美对象,在整理、回溯历史的过程中,提高了学生对“历史美”、“传统美”的认同感。

第四,基于对优质教育的需求。随着我国对国际上多元素养评价的引进(不仅评估学生的学科及跨学科能力,同时也评估包括情意因素在内的终身学习态度与能力),随着以“基础学力”就业或是参与社会的机会没有了的事实预测,社会对人才素养的需求越来越高,而人才素养的提高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审美能力的提高。

从上述四个方面来看,我校强调审美育人是充分的和必要的。

二、促进学校特色发展

第一,改变管理功能,凸显组织管理审美。学校把提高教职员工的幸福指数当做管理服务的出发点。我们尝试了萨乔万尼的道德领导。在师德建设方面强调专业精神而不是一般的道德标准。展开理解性的(即合理解释课堂为什么是这样)听评课活动。通过加强专业的诊断性评价来为教师专业发展创造宽松的环境。公开坦然、高度信任、关心和分享。从而使教师个人的专业需要成为学校组织发展的需要,学校发展的愿景成为教师共同奋斗的目标。

第二,构建完整美的课程体系,促使达成培养目标。1.学科课程、活动课程与隐性课程统筹兼顾。认识活动课程的“经验”价值,发挥隐性课程的“感悟”价值。把活动课程落实到课程表上,把隐性课程贯彻到工作计划中。重视艺术课程,突出情感目标(从身体运动切入、从情感切入、从思维切入、从心灵切入)的达成。对学科知识提高到审美的高度加以阐发。如文科课程中人物的品格与感人事迹的意义感悟,数学知识的结构严密与逻辑和谐的品味,理科课程中的晶体结构与多样化形态的欣赏等。

2.以“宁古塔历史、“敢为人先”的传统和“塔牌”精神”为主题,进行校本课程建设。一方面,实现精神享用:包括学校人物传记(确立榜样)、校友故事汇编。以此来作为“将外在的道德价值转化为内在德性的通道”,使学生在一种审美的精神享用中实现这种转化。另一方面,进行资源开发:通过建造场馆、标志性建筑,实施“书香校园计划”和开发基地,进行课程资源建设。新建文馨苑。以宁安市城市发展规划馆为基地,以此来实现培养学生理想的、超越的和批判的“应然性”目标。

第三,把学习权力还给学生,促进课堂审美。特色的本质是学生获益。获益的标志是掌握了学习权。因此我们倡导课堂中学生的“维权”和教师的“尊权”意识到。我们以高效课堂建设为途径来实现学生的“维权”的。比如,规定

教师备课时增加备学生的时间,课堂教学时减少讲授时间来实现的。又比如,我们要求把学生的“困惑与沉默”当成课堂教学的立足点。再比如在教学组织中,强调教师的“推动”(加强学习过程的设计环节)作用,而不是强调控制作用。来实现学生维权和课堂审美的。

第四,制定制度跟进保障措施。首先是制定学校“多样化、特色化发展”的发展规划。制定有利于教师专业成长的管理制度。其次是加强学习,提高认识。学习《教育规划纲要》,提高教师对“学校多样化与特色化发展”的认识,增强“学校是个性化存在”意识;采用专题讲座开办美学培训班和自主研修相结合的办法。学习审美教育理论,提高教师审美素养。再次是设立项目,研究先行。设立校长牵头的“多样化、特色化学校发展“项目小组,从”学校特色发展的组织模式构建角度,确立“十二五”立项研究课题,从组织管理层面为特色建设搭建平台。再有是进行专项演练,提高师生审美能力。以“感受与表现”为核心,通过讲述和同组交流,来提高教师备课中、教学中、班级管理以及相关活动中的审美能力。在学生中开展“艺术家、欣赏者、表演者和批判者”的“四种角色”扮演活动,和制作、知觉(畅想)和感受活动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学校从学生生理和心理需要出发,在课堂内外,为学生创造交往、友谊和同伴赞许表现的机会。

三、办学成果渐显

1.宁安一中臵身于国家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学校2000年秋季承担了省级新课程实验,2004年学校被省里确定为省级课程改革实验样本学校。2005年全省基教工作现场会在我校召开。

2.近两年,学校通过自下而上进行特色学校建设规划和申报方案的设计(包括创新型拔尖人才的培养(2011.4)、人文特类(2011.10)和审美类(2011.12)的设计),通过基于任务和广泛参与,广大教师的追求特色意识和发展特色的能力有了明显提高。近三年,学校中市级以上的骨干教师逐年增多。

3.在深化审美特色的发展中,教学质量有新突破。一方面共升入上级学校的人数得以增加,另一方面,学生的素养和学生的天赋得到更大的增值。社会声望与日俱增,教育教学更加优质高效,学生的个性得以彰显,教师的创造性得以发挥。

4.有关“学校多样化、特色化发展“的经验总结分别被收入省市“十一五”期间教育科学研究经验材料汇编中。

5.学校在德育、教学、科研、安全等方面均获得了省级以上的荣誉称号。

作为县域高中,对于如何“多样化、特色化发展”,我们也仅仅是思考和摸索。我们能积极参与,是因为我们 有

“大家不同、大家都好”这样的信念。前面的说明,如有不当,敬请各位领导、专家给予批评。

2012.3.25 7

第五篇:个性化写作之管见

个 性 化 写 作 之 管 见

枞阳县金桥中学 李贵进

有这样一句妙趣横生的广告语:“拥有一只我的手机”。这种说法与“我拥有一只手机”的最大区别就在于前者的“手机”富有个性化,是“我的”,自信之感油然而生,后者则流于通俗,毫无特色可言。学生作文也是如此,没有个性特色的文章就是“应试文”、“新八股”。教师应培养、鼓励他们发出这样的呼声:不是“我写作文”,而是“写我的作文”。当写作的动因发自学生内心深处时,写作就成为马斯诺心理金字塔中最高一层的需求,一种验证自己能力的过程,一种不吐不快的心灵宣泄。

诚然,“教育个性化”是当今世界范围内一股强劲的教育潮,是各国教育改革中一个带有普遍性的指导思想。重视“人”的地位和研究,强调教育教学的个性化是现代教学思想区别于传统教学思想的一个重要特征。我们倡导个性化的作文不仅是教育个性化的要求,也是作文的本质体现。刘锡庆教授认为,“作文的本质是写作主体内在的‘精神’、独特‘个性’的自由显现,是其生命力、创造力的文字外化”,“‘个性’是文章的灵魂,”因此,作文应该是“写我的自得之见;抒我的自然之情;用我的自由之笔;显我的自在之趣。”然而,在大力倡导并推行新课程标准的今天,在重实践重过程的写作改革的大环境中,仍然存在着一些让人难以接受的事实,一些所谓的“个性化写作技法”指导性的文章在诸多大报小刊上频频抛头露面。长期以来,我们的写作教学受概念化和形式主义的影响十分严重,难道我们还有戴着新课标的面具再次陷入到传统作文教学的牢笼中吗?应该说作文教学的本体不是指导,而是以学生参与为主要教学特征的活动。那种纯理论性的作文写作指导是一个误区,它把作文教学的重点放在写作的方法和技巧的指导上,并且还要在崇尚人本主义思想的今天,打着个性的“幌子”,大侃如何点题、开头、过渡、照应、结尾,甚至力图尝试对作文进行所谓的“格”的训练,而对写作的内容则轻描淡写、漫不经心。这种本末倒置的做法对学生而言无异于纸上谈兵。它完全忽视了对写作个体审美需要的尊重,把具有独特体验和个性创造的写作活动视为机械化的批量生产,缺乏情感交流、缺乏审美的愉悦、缺乏想象和创造。这样做必然导致形式主义盛行,助长无病呻吟、哗众取宠的不良文风,也不利于学生健康的个性、高尚的情操、创新的品质和能力的培养。

“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语文课程标准》对义务教育初中段写作的要求,可以说是语文教学对长期僵化的作文教学反思的结果。作文原本是非常个性的精神活动,新课标的这一要求,体现的正是个性和创新的作文教学时代的精神。今天,当我们以全新的教学理念施教于创新求真的殿堂,我们本不应急功近利,重新陷入到传统作文教学的误区,纠缠在技法至上的泥沼中,而应该对个性化作文写作进行科学的定位和不懈的探究。

一、个性化作文的概念分析与价值透视

作文是运用语言文字准确地、有条理地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的高级思维活动。作文一旦注入了学生的个性,便成为有生气、有灵性的东西。冰心说,这个世界“是个性化的、自然的,是未经人道的,是充满了特别的感情和情趣的,是心灵的笑语和眼泪”。写作是心灵世界的展现,每个人都拥有一个心灵世界。个性化作文就是要文文相异,各尽其妙,“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来

看,用自己的手来做”(郭沫若语),是一种为自己、为人生、为创造的本能冲动。我们作文教学的着眼点就应放在培养学生的写作个性上,唯有如此,才能改变学生“空洞无物,无病呻吟”、“千部一腔、千人一面”的作文现状,才能彻底根除当前作文教学所存在的伪主体、伪生活、伪科学的病根。

从某种意义上讲,作文是一种最具个性化的学习行为。作文教学中只有实现个性化教学,才能够改变当前语文教学的状况,因为学生的作文能力是其语文能力的综合体现。学生在阅读中的发现与领悟,在思考中的焦虑与收获,在收获中的喜怒与哀乐,无不可以通过作文来体现和完成。在《学习的自由》一书中,罗杰斯提出,传统的教学忽视了人,压抑了人,忽视了学生的需要、兴趣、个性等。这种教学重书本、重学习的知识,但从来不考虑学生作为一个人的发展。这样教出来的学生只能是“小奴隶”、“小容器”,而不是生气活泼富有个性的全面发展的人。其实,个性化写作教学在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中也就是要重视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

二、影响作文“个性因素”的探究及策略

任何事物的产生、发展都离不开其赖于生成的环境,个性作文也不例外。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学生始终处于“规矩”与“方圆”的包围之中,缺乏利于个性发展的多元的教育环境,作文教学也只是一种毫无活力的僵化的训练模式。教师在教学中主要是依自己的方式训练学生作文,以自己的责任和权威压迫学生的主体性,强迫学生按照一定方式,一定的标准去写作;学生只能奉命而行,依葫芦画瓢,不敢越雷池半步。长此以往,学生思维受定势束缚,个性也被限制,作文了无生气。在某些时候,我们不得不承认,有其师必有其弟子,教师的作文意识将直接影响学生的作文面貌。“在敢于担当培养一个人的任务前,自己就必须要造就一个人,自己就必须是一个值得推崇的模范”(法 卢梭《爱弥儿》)。由此可见,教师对于学生的作文以及作文教学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下面,笔者就针对自己在语文教学中的感悟谈谈影响作文“个性因素”的原因及其对策。

(一)、打破价值的认同,注重生命的体验

古人说:“牢于读书,逸于作文。”这里讲的就是读书与写作的关系。长期以来,我们阅读教学淡化了人文精神,其突出的表现就是对文学作品主题的盖棺定论,价值霸权,从而压抑了学生创造的潜能和热情,扼杀了学生的个性和灵性。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我们不能用冷漠的知性分析取代动情的文本感受,不能用教师既定的教案框限学生多样的心得。清代学者赵翼在《闲居读书》一诗中写道:“同阅一卷书,各自领其奥;同做一文题,各自擅其妙。问此胡其然,各有天在窍。”强调的是不同的读者读文和作文会有不同的领悟、创造。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鼓励学生敢于蔑视权威,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当然,这与教师广博的学识储备、正确的教学意识和科学合理的引导是密不可分的。譬如,在学习汉乐府《陌上桑》时,文中的使君历来被看作是邪恶与愚蠢的小人。教师在引导学生分析这个人物形象的时候,可以让学生选择不同的角度进行深入的思考并展开讨论交流,甚至将课内教学延伸到课外,给予学生收集资料、研究佐证的充裕时间,或许使君的形象在我们学生的眼里会是一位有礼有节、儒雅豁达的君子。诚如是,阅读教学也必将成为我们学生磨砺个性的天堂。

其次,反思以往作文训练,过多地强调了材料主题的价值取向。“材料是否有深刻主题可挖掘”被反复强调,主题要“舍小取大”不揭露生活的阴暗面,不表现成长中的过失,有意义的事必定是好事,小草就象征着生命力强,教师必定

是忘我奉献的蜡烛„„,在这种“价值认同”的写作理论制约下,学生的写作就背负了沉重的心灵枷锁,几乎没有张扬个性,抒发自我生命体验的空间。因此,在主题材料的确立上应当从重表现“大我”到重抒写“小我”,让学生尽情放松的去写他们的所爱、所思。如:小动物、好伙伴、足球、网络、外星人等,这样的作文才会真实,才会萌生独到的感悟。只有写好了“小我”才有可能写好“大我”;有了那种对小生灵的原初之爱,才会养育出人类对社会的博大之爱。在主题材料的确立上,还应该注重让学生去探索未开垦的思想言论的处女地,要让学生崇尚真、善、美,但更要敢于面对假、丑、恶,真正的“健康”与“正确”,总是在善与恶、真与伪、美与丑的较量中才得以凸现的。只有认识了假丑恶,才更加懂得真善美,这样我们的学生才能写出具有真知灼见、充满个性的文章来。

(二)、改革作文命题,写出真情实感

众所周知,由教师命题的作文,常常使学生感到无话可说而又不得不写以应付老师的苦恼。

这种“挤牙膏”式的学生习作,要么就是空洞无物、东拉西扯、没有个性,要么就是胡编乱造、无病呻吟、言之无物。曾经同样的题目,南方与北方、过去与现在、爸爸和儿子,文章的结构、所用的语言、表达的感情等几乎都差不多;有的老师多年的写作教学几乎是一个面孔,有的作文题目用了一届又一届,有的弟弟或妹妹索性把哥哥或姐姐的作文拿来抄,结果仍然可以蒙混过关。这何尝不是对作文长期命题千篇一律的绝妙讽刺。教育部中考改革《指导意见》指出:“写作不得设审题障碍,要淡化文体要求,鼓励学生写真情实感。”当然,话题作文的一度出现给个性化作文指出了一条新路。不过,我们同样应该考虑到虽然中学生初步具有了对一些社会现象、社会问题的分析能力,但由于受生活阅历的限制,他们的视野毕竟不够广阔,如果我们的话题作文不考虑学生的特点,过分的成人化,势必对真性情作文倡导又重新设置了阻碍。近几年来,中考作文命题是在继承中不断创新,题型和选材范围灵活富于变化,逐步形成了今天的多元化命题时代。其内容也是尽可能地贴近学生生活,着眼于综合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充分展示学生的才情、张扬个性、鼓励创新、崇尚美德。这种命题形式的变化充分地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和《考纲》的精神内涵。

中学生本应就是思想最活跃、个性最鲜明的群体。他们有告别童年的天真与步入少年的喜悦,有花季的憧憬和青春的困惑,有成功的笑容,也有失败的眼泪,他们的内心世界是如此的细腻丰富而又色彩斑斓。其实我们的学生大都喜爱写日记、随笔,这提示我们教师平时就应该放手让学生自拟题目,以便于学生调动个人鲜活的经验积累,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和灵感,开拓学生独特的角度、独特的理解以及对社会独特的感受。叶圣陶先生曾经主张:“课内作文最好令作应需之文,易言之,即令叙非叙不可之事物,令发非吐不可之议论。课内练习,固将求其应需,非欲其徒然弄笔也。”因此,我们的作文训练应尽可能从宏观方面入手,不要在微观里面兜圈子,一味的限定作文的题材范围无异于画地为牢,作文教学应该把写作的权利真正的交给学生自己,让他们从虚假的套路中解放出来,形成一种我手写我心、我思故我在、个性飞扬的写作局面。我想,这是语文届所应积极倡导和热切呼唤的。

(三)、淡化文法指导,强调文学熏陶

传统的作文教学被称为“作文指导”,是教师指导下的学生写作。教师在“技

法至上”的教学观念下,不去指导学生细致研究材料的分量,不注重学生深入挖掘材料所包含的人文情感,不强调学生思考如何用简明生动形象的语言把内容表达出来,反而舍本逐末,从审题立意、谋篇布局、文体特点等许多方面向学生传授着一成不变的秘诀,其结果必然是扼杀了学生参与的热情。“匠”气十足的教师是挖掘不出学生释放心灵的奇思妙想。摒弃形式主义,废除条条框框,我认为在学生还不懂得怎样的写作方法之前,就是最好的写作方法(只要有一定的词汇量、语汇量,总之只要有一定的语言组织能力并想用心表达)。这个时候最能发挥学生的创造性也就是个性思维,那么他们写出来的文章将会是别出心裁,各有千秋,这种作文才能真正的吸引读者的注意。

写作是生命的律动,是心灵的放飞。只有把学生从旧的作文教学的模式中解放出来,才能让他们在写作中真正的审视生活、饱蘸真情。当然,“解放”不等于“放弃”,作文训练还要落实到阅读教学中,阅读中“读者的知识经验扩充了,这是自我在量上的增加;读者的观念改变了,这是自我在本质上的提高;读者的思想感情升华了,这是自我在价值上的飞越”(曾祥芹、韩学屏《阅读学原理》)。通过阅读学生获得人文素养的提高,而良好的人文素养又寓于学生个性思维的形成中,从而有所超越、有所创造,形成自己的写作个性。其次,要引导学生捕捉生活中的人和事,拓宽阅读生活的视野。引导学生多面向社会、所关注生活,以饱满的热情去观察和对待周围的客观事物,以建立真情实感并将其融入到写作中,这样也就不愁文章没有真情、没有个性了。

(四)、给予人文关怀,提倡学生互评

写作评价一直是写作教学和研究的弱项。在传统的作文教学中,作文的批改、作文的评讲流于形式,批语很多是千篇一律,空话、套话盛行,无效信息过多。作文评讲不作分析、光读范文,徒劳无益。前苏联教学论专家斯卡特金说:“我们建立了很合理、很有逻辑性的教学过程,但他给的积极情感的食粮很少,因而引起了很多学生的苦恼、恐惧和消极感受,阻止他们全力以赴地去学习。”他的话说明了造成目前这种写作教学现状的根本原因:我们的教师在教学中只关注学科,不关注人。现在的中学生厌恶写作文、写不好作文,正好印证了这一点。

作文应该是一种非常复杂的心智活动,是一种心灵的释放,一种内心的独白,具有一定的秘密性和可交流性。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性情,批阅时不可忽视“文”后的活生生的生命的存在;批阅的过程应视作生命体之间情感交流和对话的过程。关注学生流露的愉悦、焦虑、幸福、痛苦、迷茫等等生命的体验并动情的写下自己或慰藉或理解或激励或警策的话语,这是作文批阅应有的人文关怀。当然,我们并不否认,当教师把自己的精力和爱心投注到每一个稚嫩的生命个体上时,这将是一项多么艰辛的劳动!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还可以适时的将自己从繁重的课业负担中解脱出来,最好的办法就是把教师应该完成的对学生作文的反馈和评价的任务交给学生自己去做。我们可以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里的学生同时担任写作者和评价者的角色。当写作者向同学讲述或者朗读自己的文章时,他其实已经获得了一批很真实的读者。我想,他会很注意对方的反应,来自同学最真诚的反馈,将是促使写作者修改文章的最好的指导。当学生在听别人的文章时,他不仅在给写作者以帮助,而且自己也从中受益匪浅。这样学生在一种相互信赖、宽松愉悦的氛围中获得心智的启迪和潜能的激发,更有利于学生丰富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的形成。

苏霍姆林斯基曾尖锐地指出:“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我

们不能让体现素质教育精髓的“新课程”仍然败在以不变应万变的老师手中,输在以自我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上。教师只有改变“教育观”、“学生观”,为学生创设良好的作文教学的环境,培养他们的个性心理素质,让他们在整个写作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优势,用自己独特的语言,表露独特的心路历程和思辨过程,也只有这样,作文才能放射出个性的光辉。

下载写作的生活源泉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word格式文档
下载写作的生活源泉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教案初中生个性化写作

    《初中生个性化写作》教程(入门一) (授课流程及意图稿) 让文章灵动飞扬 ——修辞语言与景物描写 中央教科所“十一五”重点课题《个性化读与写》优秀学术指导 教育部“十二五”......

    高中个性化写作探究

    高中个性化写作个性化写作是指在学生天赋所及的范围内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充满着写作的激情和创作的欲望,从而使其个性在写作中得以凸现。对此,《高中语文新......

    数字化环境中发展学生个性化学习

    数字化环境中发展学生个性化学习能力的策略 在数字化应用比较滞后的教育环境中,尤其经济比较落后,教育水平低的地区,如何利用互联网实施资源共享?如何激发学生的内驱力,让学生获......

    家校沟通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家校沟通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课外访万家”活动心得体会10月25日,一个雨过天晴的日子。为了积极响应省教育厅关于“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活动的号召,下午放学后,我独自一......

    家校沟通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家校沟通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课外访万家”活动心得体会 九岭完小熊汉文 11月25日,一个雨过天晴的日子。为了积极响应省教育厅关于“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活动的号召,......

    “个性化”学生评语

    唐文国是长江路小学四(一)班的班主任。最近,他已经开始撰写每位学生的期末评语。这些简短的话语,或许能影响孩子们的一生。 以往每学期期末,他都想给孩子们写点不同寻常的......

    学生个性化评语(汇编)

    学生个性化评语精选11. 你是个懂事明理的孩子,但学习上要多下功夫,因为成绩是来自艰苦的劳动和奋斗,你说是吗?2. 在学习的时候要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噢,保护好自己的双眼。在学习......

    成功英语个性化教学 为学生英语写作支招(合集)

    成功英语个性化教学 为学生英语写作支招 中考即将来临,成功英语针对中考英语中的书面表达写作问题总结出学生在写作中常出现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对策: 一、具体说来,学生书面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