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培养学生个性化作文
抒真情 写自我
——培养学生个性化作文
摘要:培养学生的个性化作文,让学生在写作中抒发自已的真情,我在教学中经常引导学生走进生活、感受生活、积累素材。对学生加强写作训练,培养写作技巧,课堂上积极倡导“合作”,注重实效,多多鼓励学生在作文中书写真情,体验成功的快乐。形成一种积极作文、快乐作文、情趣作文的良好氛围。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写作教学“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让作文与生活相联系,并从生活中提取素材,让他们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有感而发,写出学生个性化作文。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抒发自己的真情、写出自我的个性作文呢?下面是我教学多年的一些经验。
一、感受生活,积累素材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作文原是生活的一部分,要想写出一篇好作文,必须到生活中去找素材,从生活中汲取营养。教师要注意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调动学生观察、思考、练笔的积极性。叶圣陶先生也说过:“生活就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活泼泼地流个不停。”要把生活与作文结合起来,一定要把学生引向生活的光明之路。引导学生写熟悉的人、事、景、物,做到说真话,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
作文教学从内容入手,作文内容向生活索取。许多学生认为,他们生活在“四角的天空”里,每天重复着单调的四步曲:上学——放学——做功课——睡觉,无从积累写作素材。其实,学生的生活并不像他们所想的那么枯燥,在他们的身边,随时都在发生着一些有意义的事情,只不过他们因心不在焉而熟视无睹,使得这些有丰富内涵的平凡小事从他们眼前悄然而逝。因
此,我经常提醒学生留心观察,做生活的有心人,帮助他们积累生动的写作素材,多写随笔,坚持写日记、周记,把生活中对自己有所感触的小事随时记录下来,把自己的喜怒哀乐随时表达出来。大至国家大事,小到针头线脑,可以是使自己高兴或沮丧的一件小事,同学间一段有趣的对话,自己感兴趣的一堂课,与老师的一次谈心,学校开展的一次有意义的活动,外出欣赏到的一种美丽的自然景物„„
由校内到校外,由家里到社会,只要学生觉得印象深刻,值得一写,就鼓励他们随时记下来,想怎么写就怎么写,不受任何拘泥限制,这样以“每日一记”的形式把自己的见闻感受整理出来,天长日久,就形成了一本内容丰富、真实的生活札记。它记录了学生个人的成长经历,也就在记这种随笔中,学生潜移默化地懂得了如何积累写作材料。
因此,我们要尽可能扩展学生的生活空间,接触自然深入社会,让沸腾的社会生活、奇异的自然景物映入学生的脑海,丰富学生的感性经验。让他们在社会、学校、家庭、的生活实践中观察、认识、体验,在平淡中找新奇,开拓视野,增长见识。
二、加强训练,培养技巧
有了可写的生活素材之后,要想写出洋溢着真情实感的好文章的关键还在于要掌握一定的写作技巧,对材料进行艺术加工。在作文教学中我经常对学生加强写作训练,培养写作技巧。
第一,注重选取材料。要合理地运用事件,去粗取精,选择事例中最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环节作为重点来详写,次要一点的环节略写,与中心无关的干脆不写。文字的功夫在于精而不在于多,不能随意地堆砌材料,所以要大胆取舍,无用而多余的笔墨要删之毫不留情。
第二,要适当地铺垫和渲染。一件相同的事如果发生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背景下,往往会有不同的结果,写作效果可能会大相径庭。这就需要我们为事件创设必要的前提或环境。例如朱自清的散文《背影》,父亲买橘子的情节之所以催人泪下,是因为作者把这一细节放在家里连遭不幸的背景之下来刻画的,父亲那深深的舐犊之情便跃然纸上。在成功铺垫的同时,别忘记了恰当的景物描写往往能渲染气氛,巧妙地烘托人物的心理。
第三,综合运用各种描写方法来塑造人物形象。一个成功的人物形象一定是有血有肉的,他就是我们生活中的一个个体,要让他自己在读者面前充分的展示。通过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等诸多方面,让读者感受到一个栩栩如生的血肉丰满的形象。当然,描写时要力求抓住人物的特征,表现其鲜明的个性,有个性才有生命力。
三、倡导“合作”,注重实效
注重课堂实效,积极倡导“合作”的学习方式,我在作文教学中也进行了尝试。我特别重视动笔之前的孕育准备阶段。提前公布作文题目及要求,让学生早作准备,积累写作材料。在作文课上,我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将自己的课前观察阅读感受尽情地述说出来,把自己的感悟交流同伴,从而唤起同伴的体验、认可或争辩。例如,我在给学生布置关于环境保护的作文时,首先给学生几个问题:(1)你身边的环境受污染了么?你有什么感受?(2)如果环境被污染我们的生活会受影响吗?有什么影响?(3)保护环境我们应该怎么做?把这些问题抛给学生,然后把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交流。在这里,让学生敞开心扉,大胆地说,自由地说,生与师、生与生的交流,让信息和情感在交流中产生思维的碰撞,从而使学生既有自己的主见,有自己的选择,保留自己的个性,又不闭门造车,实现了优势互补。使他们在合作中竞争,使学生的思维自由地遨游,从而激发潜能,写出高质量的作文。
四、多多鼓励,书写真情
素材和技巧都具备后,作为教师要做的就是多鼓励学生写出真情实感,哪怕他只有一句话或一个词值得你去读,我们也应该从欣赏他的那句话、那个词开始评价。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广开生活之源,深掘精神隧道,使学生能够做到关注生活,有感而发。即便是同学间的冲突、矛盾、误会、争吵都可以看成是生活中的一朵朵小浪花,一种生活的乐趣,这些都是自己思考写作的好题材。热爱生活,观察生
活,表现自我,尽情地抒发自我情感,叙述亲身经历,描绘内心世界,这样写出来的作文才能烙上情感个性的印记,涂上独特心灵的色彩。
作为教师,我们不应禁锢学生的思维,而应逐步引导学生“写自得之见”,“抒自然之情”。写作理应是对学生自我感悟、自主表达、自我展现等愿望的满足,只有让学生融入自由、开放、宽松的写作氛围之中,才能够指导学生写出富有真情实感的作文。同样的话题,同样的材料,一个人给自己、给他人送来的是乐观的阳光,而另一个人给自己、给他人带来的却是悲观的乌云。这两种情况其实就是我们在作文中表达心中情感时出现的两种完全不一样的“真实”。后一种“真实”是一种消极的真实,是我们不值得提倡和鼓励的“真实”。因为作文是一种有责任的行为,它不仅要对我们自己的心灵成长负责,也更要对别人的心灵愉悦负责。
在作文课上,我经常鼓励学生写真事,抒真情,大胆表现自我。大家在作文中畅所欲言,一吐为快。学生写出了“我是超人”的趣事,写出了“恼人的家长会”的憾事,也写出了“我要自由”的真情,写出了“假如可以不
做作业”的实感。学生不断地从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中观察、体验、感受,不断地用自己的心写出了自己的童趣,用自己的文笔写出了自己的心灵,写出了许许多多真实感人的好作文。
五、体验成功,快乐作文
每个学生都喜欢成功,都想体验作文成功的喜悦和无限的情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学习的情绪力量。”新课标也提出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因此,教师应尽可能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发表”的机遇。在作文教学中,我尽可能以满腔热情给学生提供成功的机会,珍惜学生的写作成果,让学生看到劳动的价值。其途径与方法主要有:(1)在评语和作文讲评中以表扬鼓励为主,学生作文有一点长处,一点进步,都及时予以肯定。(2)把好作文录音后放给学生听或通过校园广播站播放。(3)办手抄报,刊登好作文向全校发行。(4)把优秀作文推荐给报刊,争取发表机会;组织学生参加各级作文竞赛。班里学生的作文时有在市级、区级比赛中获奖。即使是后进生,我也善于发现他们作文中一丝一毫的“闪光点”。这样,全班就会形成一种积极作文、快乐作文、情趣作文的良好氛围。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作文教学需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认识生活,体验生活。要用眼去看、用耳去听、用嘴去问、用脑去想,在生活这个大环境中,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认识能力,丰富学生的作文资源,培养学生良好的作文态度和作文习惯。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多侧面去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给予学生写作心灵的自由,肯定他们在文章中所流露出来的真情实感,提倡有创意的表达,强调写作习惯、提高写作素养,注重写作能力的培养。这样才能使我们的学生热爱写作,并且写出真实感人的个性化文章。
第二篇:学生个性化培养方案
学生个性化培养方案
篇一:学生个性化培养方案
学生个性化辅导方案
篇二:学生个性特长培养方案
学生个性特长培养方案
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充分开发和激活人体自身的各种潜能,使之成为具有较强的综合能力、分析理解能力和创造能力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核心是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同时发展个性特长,依据学生的条件、兴趣及潜力培养的一技之长可能对他们的一生产生重大的影响。我校非常重视发挥学生的专长,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施展和提高才能的广阔空间,着眼于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需要,本着快出人才、出好人才的目标,依据学生实际和学校具体情况,特制定三年的特长生培养计划如下:
一、培养目标:
(1)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线,注重学生多种能力的培养,不断加强和完善各种艺术特长生的培养措施,促进学生个性特长的充分发挥;
(2)在音乐、美术、体育、信息技术、英语、科技制作等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提高独立思考和动手操作的能力,学会自主创新,学会欣赏美、创造美;
二、主要任务:
(1)通过特长生培养计划的实施挖掘学生潜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促使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和个性的发挥,使学校形成良好的育人氛围;
(2)使教师和学生真正确立等级加特长的评价方式,教师要彻底改变教育教学观念,特别是不以学生的学习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3)鼓励、关注、培养在艺术等出类拔萃的学生,使他们得到更好的发展空间,能够不断进步,培养出我校在音乐、体育、美术、科技等方面的“名学生”;
三、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
选拔学生、确定培养目标与方法
工作重心定位在加强各科教学工作的规范性、提高教学效率及特长生培养制度的可操作性上,这段时间教师从自己的日常教学工作中选拔有专长及发展潜力的学生作为初步的培养对象(可根据学生发展情况进行调整),依据具体情况确立培养目标与采取的措施,并初步实施计划;
第二阶段:具体实施完善阶段
培养出类拔萃的学生,使他们在原来基础上能够不断进步,培养出音乐、体育、美术、信息技术、科技等方面的出色人才,积极组织和参加各种活动,并能取得优异的成果,使学生勇于展现自己的能力,有良好的道德和心理意志品质;
第三阶段:形成良好的育人氛围
通过以上工作使学校形成良好的育人氛围,涌现出越来越多具有专长甚至多才多艺的学生。
此外,除了继续做好特长生的培养工作之外,对几年来的特长生的培养工作做全面的总结,制定新的工作规划,以更好的进行特长生的培养工作。
四、主要措施:
1、创设适合学生自主发展的环境和氛围:
给学生自由的选择空间,由他们自主选择喜爱的活动,教师应根据学生自身情况及时给予学生合理的建议和意见;
2、利用课前三分钟对学生进行能力培养
为丰富学生课外语文生活,培养了他们收集归纳材料的能力,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前三分钟,通过讲故事、说笑话、猜谜语、朗诵、说新闻、介绍一段自己摘抄的名言警句、读一篇自己的日记或练笔、课外走上社会纠正不规范的广告
招牌等等。这样,学生的兴趣自然就浓厚了。可以增添课堂教学的趣味性、生动性,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投入学习;可以增长知识、拓宽视野、陶冶情操、提高能力。
3、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⑴广泛开展艺术教育活动:
按照教学有特色、学生有专长的思路,突出艺术教育的位置,本着普及提高的原则,在加强音、体、美课堂教学的同时,充分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开设舞蹈、声乐、美术等兴趣小组;舞蹈兴趣小组由杨***、***、***具体指导;美术兴趣小组由***、***具体指导。另外,通过少先队举行学校艺术节,开展各种文艺演出、竞赛活动,培养和提高学生艺术素质;
⑵体育方面:
具体由***老师负责,在保证小学生达标率的同时,注重发展学生的体育爱好和专长,选拔骨干队员,成立田径队,常年坚持训练;
⑶科学技术:
学校成立科技制作、微机兴趣小组。科技制作兴趣小组由***、***、具体指导;微机兴趣小组由***、***具体指导;除在校内按时活动外,科技小组可以经常到野外、社会上采集标本、调查考察等活动,激发学生探求科学的情趣,丰富自己的科学知识。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线,注重学生多种能力的培养,不断加强和完善各种艺术特长生的培养措施,促进学生个性特长的充分发挥;使教师和学生真正确立等级加特长的评价方式,教师要彻底改变教育教学观念,特别是不以学生的学习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给学生自由的选择空间,由他们自主选择喜爱的活动,教师应根据学生自身情况及时给予学生合理的建议和意见;
4、积极参加各科竞赛活动
认真组织学生参加上级教育部门组织的学科竞赛和科技活动,锤炼一批富有指导经验的“名师”。
五、加大奖励,促进提高,对有特长的学生,县教育局和各学校将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具体获奖标准按教育局文件执行。学校将学生参加学科竞赛和各种科技活动的获奖结果列入考核教师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对获得县级一、二、三等奖指导老师分别奖100元、80元、60元;市、省、国家同等奖次依次翻倍获奖。
篇三:学生个性化培养方案
针 对 性 培 养 措 施
学 校 学 科 措 施
语文:
1、多做思想工作,扭转学习态度;
2、上课多提问,多关注;
3、可试行“以强扶弱”对策。
数学:
1、上课时,要反复提醒,要有耐心,保持心平气和,该严厉时要严厉,努力让他们配合。
2、必须要提醒他们按时完成作业,这样可以督促她们学习一些知识
英语:日常生活中鼓励她们,相信她们,尊重她们;在知识的学习上,从最基本的知识入手;课下多指导和帮助她们。历史:
1、规范课堂行为
2、提问
3、督促完成作业。
地理:重新树立学习信心,制定学习计划,从基础做起,提高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成绩。
针 对 性 培 施
家 庭 培 养
自 我 教 育 规 则
为四十岁做准备
第三篇:学生个性化培养方案
方案一:学生个性化培养方案
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充分开发和激活人体自身的各种潜能,使之成为具有较强的综合能力、分析理解能力和创造能力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核心是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同时发展个性特长,依据学生的条件、兴趣及潜力培养的一技之长可能对他们的一生产生重大的影响。我校非常重视发挥学生的专长,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施展和提高才能的广阔空间,着眼于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需要,本着快出人才、出好人才的目标,依据学生实际和学校具体情况,特制定三年的特长生培养计划如下:
一、培养目标:
(1)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线,注重学生多种能力的培养,不断加强和完善各种艺术特长生的培养措施,促进学生个性特长的充分发挥;
(2)在音乐、美术、体育、信息技术、英语、科技制作等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提高独立思考和动手操作的能力,学会自主创新,学会欣赏美、创造美;
二、主要任务:
(1)通过特长生培养计划的实施挖掘学生潜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促使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和个性的发挥,使学校形成良好的育人氛围;
(2)使教师和学生真正确立等级加特长的评价方式,教师要彻底改变教育教学观念,特别是不以学生的学习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3)鼓励、关注、培养在艺术等出类拔萃的学生,使他们得到更好的发展空间,能够不断进步,培养出我校在音乐、体育、美术、科技等方面的名学生;
三、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
选拔学生、确定培养目标与方法
工作重心定位在加强各科教学工作的规范性、提高教学效率及特长生培养制度的可操作性上,这段时间教师从自己的日常教学工作中选拔有专长及发展潜力的学生作为初步的培养对象(可根据学生发展情况进行调整),依据具体情况确立培养目标与采取的措施,并初步实施计划;
第二阶段:具体实施完善阶段
培养出类拔萃的学生,使他们在原来基础上能够不断进步,培养出音乐、体育、美术、信息技术、科技等方面的出色人才,积极组织和参加各种活动,并能取得优异的成果,使学生勇于展现自己的能力,有良好的道德和心理意志品质;
第三阶段:形成良好的育人氛围
通过以上工作使学校形成良好的育人氛围,涌现出越来越多具有专长甚至多才多艺的学生。
此外,除了继续做好特长生的培养工作之外,对几年来的特长生的培养工作做全面的总结,制定新的工作规划,以更好的进行特长生的培养工作。
四、主要措施:
1、创设适合学生自主发展的环境和氛围:
给学生自由的选择空间,由他们自主选择喜爱的活动,教师应根据学生自身情况及时给予学生合理的建议和意见;
2、利用课前三分钟对学生进行能力培养
为丰富学生课外语文生活,培养了他们收集归纳材料的能力,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前三分钟,通过讲故事、说笑话、猜谜语、朗诵、说新闻、介绍一段自己摘抄的名言警句、读一篇自己的日记或练笔、课外走上社会纠正不规范的广告招牌等等。这样,学生的兴趣自然就浓厚了。可以增添课堂教学的趣味性、生动性,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投入学习;可以增长知识、拓宽视野、陶冶情操、提高能力。
3、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⑴广泛开展艺术教育活动:
按照教学有特色、学生有专长的思路,突出艺术教育的位置,本着普及提高的原则,在加强音、体、美课堂教学的同时,充分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开设舞蹈、声乐、美术等兴趣小组;舞蹈兴趣小组由杨艳、方玉华、黄春英具体指导;声乐兴趣小组由叶小鹃、陈华娟具体指导;美术兴趣小组由廖桔仙、徐霞具体指导。另外,通过少先队举行学校艺术节,开展各种文艺演出、竞赛活动,培养和提高学生艺术素质;
⑵体育方面:
具体由周积斌老师负责,在保证小学生达标率的同时,注重发展学生的体育爱好和专长,选拔骨干队员,成立田径队,常年坚持训练;
⑶科学技术:
学校成立科技制作、微机兴趣小组。科技制作兴趣小组由林丽、张海艳、何春英具体指导;微机兴趣小组由叶华、陈洁、具体指导;除在校内按时活动外,科技小组可以经常到野外、社会上采集标本、调查考察等活动,激发学生探求科学的情趣,丰富自己的科学知识。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线,注重学生多种能力的培养,不断加强和完善各种艺术特长生的培养措施,促进学生个性特长的充分发挥;使教师和学生真正确立等级加特长的评价方式,教师要彻底改变教育教学观念,特别是不以学生的学习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给学生自由的选择空间,由他们自主选择喜爱的活动,教师应根据学生自身情况及时给予学生合理的建议和意见;
4、积极参加各科竞赛活动
认真组织学生参加上级教育部门组织的学科竞赛和科技活动,锤炼一批富有指导经验的名师。
五、加大奖励,促进提高,对有特长的学生,县教育局和各学校将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具体获奖标准按教育局文件执行。学校将学生参加学科竞赛和各种科技活动的获奖结果列入考核教师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对获得县级一、二、三等奖指导老师分别奖60元、50元、40元;市、省、国家同等奖次依次翻倍获奖。
方案二:初一年级学生个性化培养方案
一、精品班辅导流程
1、全面分析学生学科漏洞,制定辅导计划;
2、学习管理师(班主任)全程跟踪,督促辅导老师给孩子制定学习计划,全程
监督计划实施进度以及效率、效果。教会孩子自主制定科学的、合适自己的学习计划;
3、帮助孩子形成好的学习习惯,鼓励手脑并用,及时做好高质量的错题总结,查缺补漏;
4、明确学习目标,对自己的知识弱项进行重点练习,提高学习效率;
5、陪读老师跟踪陪读,辅助孩子进行课后知识的消化;督促完成每天授课老师布置的高考题目;
6、定期测试,让家长看到孩子成绩逐步提高,同时及时发现问题,进行针对性辅导。必须有效利用时间。
二、周末同步辅导(初一年级~初二年级):
语文:基础、阅读、作文
数学:基础,拔高
英语:词汇、语法
其他科目:出现学科问题可以由教务班主任针对性给孩子进行选派老师进行辅导;期中期末考前,可以由相应科目一线在职老师进行串讲复习,让孩子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三、假期衔接辅导(初一年级~初二年级):
暑假:根据各学科的现状做合理课时计划,以查缺补漏为主,同时做初二上学期各科知识的衔接,具体的课时计划根据孩子各科的现状做。好好利用暑假查缺补漏,一对一有针对性的给孩子辅导,从而使孩子很轻松的在初二上学期跟课。
寒假:有针对性的查缺补漏,把各科的学科漏洞补上,同时做初二下学期的知识衔接,并有针对性的侧重地理和生物,同时让孩子接触到中考题,进入中考的状态。这样可以有针对性的把孩子的学科漏洞补上,同时有针对性的侧重学业水平测试的科目,是整体成绩得到提升。
方案三:学生个性化培养方案
为积极构建我校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为一批优秀本科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创造更为合适的制度环境和学习条件,学校决定从2007年上半年启动优秀本科学生个性化培养计划,具体实施办法如下:
一、优秀本科学生个性化培养内容
(一)实行优秀本科学生导师组制
积极推进本科生的研究型教学培养方式,推行优秀本科生导师组制。在各学院选拔学历层次和学术水平高,具有优良师德师风的教师及教学管理人员担任本科生导师,负责了解学生学习需求,指导学生个性化教学计划的制订,协助进行学习过程的管理,开展人生导航,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二)纳入理科基地班教学管理
我校的国家理科基础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是培养从事中医基础学科的教学与科研及中医临床医学研究的高级专门人才的重要平台,该人才培养基地能够为优秀本科学生提供必要的特殊政策,满足精英型个性化培养的要求。
(三)实行个性化的外语教学
对学生外语能力达到一定水平者,在计划中减少公共外语学分,根据个人兴趣选学应用英语选修课程,如英语听说、医学英语、中医英语、社科英语、经贸英语、科技英语等。强化双语教学。
(四)实行课程的免修免听 自学的必修课程通过统一的考试或考核,成绩合格且达80分以上可申请免修;对申请课程的免听优先予以解决。
(五)增加小学期实践内容的弹性
在小学期实践的学分框架下,学生可根据个人兴趣和培养目标对实践内容进行选择,并单独组织考核。
(六)增加选修课计划的弹性
学生除完成必修课学分和限选课中的80%学分以外,其余20%限选课程和任选课程由学生在导师组指导下根据个人兴趣组织经典文献类、临床跟师类、实验技术类或学生自选的其它类选修课程模块,并由导师组确定培养方式、考核方式。
(七)优先推荐参加国内外大学的访学活动
积极开拓与国内外大学联合培养人才的途径,优先选派优秀本科学生到国内外大学修读学分,开展访学活动。
(八)设立创新学分
为鼓励优秀本科学生参加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在优秀本科学生中设立创新学分。凡在校期间根据自己的特长和爱好,从事超出本专业教学计划要求的科研和实践活动而取得具有一定创新意义的智力劳动成果或其他优秀成果,可获得相应的学分,获得该创新学分可申请免修相同学分的选修课程。
(九)奖学金评定依据《综合奖学金评定条例》,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或单独进行评定。
二、优秀本科学生的选拔
(一)申请人应具备的基本条件
1、中医学各方向七年制二年级在读学生。
2、学习勤奋、品学兼优、热心公益、身体健康并自愿报名。
3、成绩优秀,平均学分绩点≥2.8,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成绩≥420,上海市计算机等级考试ⅱ级合格。
(二)申请与评审
1、学生申请:每年4月份,凡符合候选人条件的学生向所属学院提交书面申请(填写《上海中医药大学优秀学生培养计划培养人申请表》(附后,并可从教务处网页下载)。
2、学院考查、推荐:各学院成立由专家、教师、学生团体成员等组成的考查推荐小组(基础医学院的考查推荐小组应有临床医学院人员参加),对申请学生的情况予以考查推荐,优秀本科学生的推荐比例控制在30%。在符合申请条件的学生的申请表上签署学院意见,并于5月下旬交至教学处办公室。
3、教学处根据各学院推荐的材料会同学校相关部门对申请学生材料进行审核,统一组织面试,最终确定优秀本科学生名单。优秀本科学生每年控制在40名左右。该工作于每年6月下旬结束。
三、本科优秀学生培养计划的制订
每年6月至7月份,凡入选优秀学生培养计划的优秀本科学生在导师组指导下,在本专业指导性教学计划的基础上拟定出个人的教学计划,并填写《优秀本科学生学年学习计划表》,包括由导师拟定的培养和考核方案等,提交二级学院审核,教学处批准备案。
四、本科优秀学生的继续培养与退出
第三学年末,由学生本人填写并提交《学年学业情况总结报告表》,由教学处会同各学院对优秀学生一学年的学业与个人发展情况进行综合评定,最后确定继续培养或劝其退出。凡退出该计划的学生其已取得的学分由教学处根据导师组意见予以审核并认定。
第四篇:学生个性化作文素质的培养研究
学生个性化作文素质的培养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为了探索作文教学的新路子,切实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和情感水平,并以文载道,锻塑人格,使生活与作文优化互补,自2006年7月以来,我们课题组以《学生个性化作文素质的培养研究》为研究课题,取得了具有实质性的研究成果。现报告如下: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1、时代的需要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教育,创新教学,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是每一位教师的时代责任,是培养时代的新型人才的前提。创新作文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实践活动,是培养时代的新型人 的重要手段。
2、新课程标准的需要
新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鼓励有创意的表达”。这就为作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创新作文就是摆在师生面前的重要课题,创新作文是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的实践活动,创新作文是培养创造性思维和创意表达的重要措施。
3、作文教学的现状
作文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方式,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最好形式。但是,由于教育观念的相对滞后,教学思维的定势化,作文教学无本可依,无章可循,盲目性,随意性很大,即便是教师讲作文,也是些基础知识和基本技巧,致使学生的创作个性无法张扬,作文效果差,作文的语言表述能力低下。
面对中学作文教学面临的问题,我们课题组想要竭尽全力推进作文教学的改革,使学生的个性化作文素质得到培养,把学生从狭窄的作文小胡同引向广阔的作文新天地,全面提升学生的作文素质。这是我们进行“学生个性化作文素质的培养”研究的初衷。
二、课题的概念界定
我们的“学生个性化作文素质培养研究”课题是以社会对未来人才素质要求为依据,以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为目标,以能力训练为核心,以作文评价为动力,通过教师树立开放的作文教学观念,实现写作内容的全方位开放,写作形式的开放,丰富学生的思想,培养学生的理性思辨能力及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确立学生写作的主体地位,从而达到提高作文教学质量和张扬学生的写作个性的目的,使学生的写作水平达到《语文课程标准》上7—9年级学生作文的要求和标准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
探究学生个性化作文素质培养的方法,分以下三个方面:(1)探究激发学生作文兴趣的方法
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认为,学生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是积极的信息加工者。他提倡使用的发现学习法强调学习过程、直觉思维、内在动机和信息的加工、贮存、提取,也为自由写作实践提供了心理学的依据。“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学生的作文潜能就得不到激发,作文水平就得不到提高。因此,本课题将激发学生作文兴趣作为本课题研究的重要内容。
(2)探究作文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的方法
罗杰斯提出了“以人为中心”的理论,突出学生是学习主体的地位和作用,强调情感等非智力因素的动力功能,重视创造力的培养。人的创造性是人的主体性的最高表现,是人的本质属性。自由写作实践鼓励学生进行多向思维,能从多种角度更全面地认识同一事物,并善于把它们综合为整体性认识,能创造性地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去适应新情况,使自己的创造力不断提高。因此,培养学生作文中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也是本课题研究的重要内容。(3)探究作文教学与学生发展的关系
根据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生活教育理论和李镇西先生提出的“语文生活化,生活语文化”的原则,我们提出了“作文生活化,生活作文化”的观点。在这个观点的指导下,引导学生观察生活,认识生活,以期通过课题的探究,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4)探究学生个性化作文素质培养的具体操作模式 ①进行写作意义教育,培养学生写作兴趣和自主写作意识。
②组织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丰富学生的生活,拓宽写作思路。社会实践活动包括:郊游;访问;名人讲座;办报(手抄报、黑板报、墙报等);系列征文活动;演讲;名作赏析。
③写作与阅读相结合,构建读写训练体系,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与笔记习惯,丰富学生的文学素养,积累写作素材与写作技巧。
④课内作文与课外练笔相结合。探寻学生乐意接受并积极主动实践的“言语”活动形式。写随笔就是一种学生喜欢并积极参与的“言语”活动形式。它充分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意识和学习热情,树立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它体现的是自主、合作、探究的现代学习方式。⑤大胆改革传统写作教学模式,努力探索开放性写作教学模式,采用灵活多样的命题方式,应用变式教学,进行多角度思维训练。(5)探讨改变现有作文评价模式的方法
主要是努力探索个性化的作文辅导策略,努力打破“道德评价观”、“结构评价观”等传统的作文评价观念,使教师形成了重思维、重语言、重情感的个性化作文评价观。
四、研究方法、步骤:
(一)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在作文教学过程中由师生共同拟订计划、实施计划、评价总结等步骤,使课题保持积极、健康的态势,并在实施中不断探索,不断完善。
课题方案确定之后,组织实施是关键。有序的操作可保证课题实施顺利开展,精心的组织,严密的管理可保证课题高质量运行。我们坚持严格执行实验方案和实验计划,明确各自目标,任务,要求课题组成员积极实践,及时总结,积累资料,汇总,统计,分析。课题组成员每学期在校内上一到两节公开课,每学期上缴一份写作课案,同时,每学期至少上交一篇关于课题研究的反思,然后大家共同总结,及时研讨得失,调整研究方案和工作策略。
(1)学习理论,明确研究方向。
我们围绕课题,首先组织课题组成员认真学习新课标理念,统一思想,切实转变教学观念,提高理论和研究水平,确定研究方向,并将课题分解落实,让每一个子课题组人员都明确各自承担的职责。为研究制定具体的课题研究方案提供了理论指导。
(2)培养学生作文能力,提高学生的情意水平。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作文是生活的艺术再现或理性表达。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我们实行知情意的统一,不仅激起并满足学生的认知要求,还激起并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重点突出在: ①教学生作文,教学生做人。教育学生热爱生活,积极投入各种有益的活动,指导学生留心观察,认真体验,用心思考,使他们在生活中增长见闻,丰富感受,产生倾吐欲望,在此基础上引导他们交流汇报,练习表达。
②让作文成为学生学习生活的需要。激发学生的作文热情,课题组成员努力把作文的练与课内外活动统一起来,努力引导学生走向自然,接近社会,把触角延伸到生活的广阔领域,感受生活中的真善美,从而主动诉诸于文字。
③把作文变为学生的乐事。运用迁移规律,培养观察作文的兴趣;激发求知欲,引导学生一吐为快;改革课堂教学,根据学生情感特点,有的放矢地充实学生积极愉快的情绪生活;开展丰富多彩,富有情趣的课外写作活动;改革作文评分、批语,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欢愉。
④用“自己的话”表达自己的意思。鼓励学生自由倾吐,表达真情实感,怎么做,怎么想的,就怎么写,不胡编乱造,不无病呻吟;引导学生根据自己表达的要求,选择恰当的语汇和合理的表达方式,不生搬硬套,不机械模仿,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3)举办活动,激发热情。
学生的情感,意志,兴趣,爱好,能力,素质等方面的培养,通过举办活动最能得到显性的表现,锻炼和检验,活动不仅激发了教师和学生的热情,而且留给他们永生难忘的记忆。比如每学年定期举行的“作文竞赛”,使学生在竞争中感受到写作的快乐。
(4)养成习惯,内化素质。
课题组会同全校语文老师,对学生提出一些具体规定。①规定每周读一张报纸;
②每周必须做好三件小事:读一本课外书(文艺的和科技的读物),写一篇练笔文章,学会唱一首歌。
③每学期必须参加一项社会实践或有重大意义的活动,编订一本习作手册(个人或团体)。
通过这些措施,进一步拓宽知识视野,有不竭的写作源泉乃至灵感,用良好的习惯内化素质。
(5)积极参与钟祥市高效课堂实验的课题研究。
我校于2008年,积极参与在钟祥市开展的高效课堂的课题研究。在课题研究活动中,我们主动运用高效课堂理念进行作文研究教学,力争研究多出成果。在研究的过程中,我们课题组本着求真、务实的态度,扎实有效的推进活动有条不紊地展开。在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倡导学生坚持写日记,日复一日,这一做法仍坚持不懈,学生在日记中表露真情,交流意见,大大提高了他们的写作水平。
2、文献资料法:通过对国内外有关“作文个性化”理论与经验的学习研究,常上教育教学网站,参与教育教学论坛的讨论,主动向有关专家请教,加强理论学习,使本组教师得到理论的提高。
3、调查法:师生广泛调查社会教育的有关资源,具体是对研究对象的前后对比调查。我们先后两次对学生的个性化作文素质培养现状进行了问卷调查,先后组织学生深入到贺集福利院、4、经验总结法:定期及时总结经验、积累素材,由感性向理性过渡。
5、个案研究法:对个别特殊学生(漠视作文、害怕作文、作文基本功较差的学生)实行教学跟踪,追寻其成长的足迹。
(二)研究步骤:
1、准备阶段(2006年4月至2006年6月)
(1)座谈、问卷调查,对作文教学的现状进行摸底,为制定有针对性的课题目标提供理论依据。
(2)收集有关理论资料。学习有关的理论,树立先进的教育思想观念,为实验提供依据和指导。
(3)成立以学校主要领导挂帅的课题研究领导小组和课题研究组。
(4)召开课题组成员座谈会,分析实验班级情况,制定实施计划,提出具体的研究方向与方法。
2、实施阶段(2006年6月至2009年2月)(1)做好宣传发动工作,让全校师生了解“学生个性化作文素质的培养”的研究过程和内容,籍以推动学校作文教学研究的开展。
(2)“学生素质的培养”研究的理论探索与实践操作是我们课题研究的主攻方向。每学期,课题组老师每人要就自己研究的子课题做出阶段性小结。在此基础上,举行全校性的研讨活动,使科研成果向全校推广。
(3)各参加实验老师把试验过程有关情况(包括体会、试验对象的转变情况、教案、教学片断,个案研究等)以书面形式汇报课题组,以积累材料。
(4)课题组的全体成员总结好研究成果,不定期向有关报刊投稿,或参加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举办的论文评比,争取获得更多奖项。同时不定期向有关报刊杂志投寄学生的优秀习作,以期发表,或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作文竞赛,以期获奖。
(5)课题组每学期进行经常性的研讨和评价,及时反馈信息和调控进程,作出阶段性总结。
3、总结阶段(2009年2月—5月)
课题组成员总结,学生典型总结、课题目标与效果全面总结。发挥广大师生潜能和教育资源优势,课题组成员对子课题研究的所有相关材料和信息进行加工整理,写出经验总结和理论文章。课题组根据以上的总结,写出综合性的结题报告。同时编定个性化作文佳作集。
五、课题研究的收获:
(一)提高了教师的理论水平。
通过研究与实验,我校语文教师作文教学水平和理论水平的不断提高,一批青年教师迅速成长。2007年9月,课题组成员罗唯一老师在全镇语文优质课竞赛中汇报研讨的作文课例获得好评;2008年9月,杨思丽老师在钟祥市语文优质课竞赛中主讲的综合实践课内容《感恩父母》获得二等奖,杨代春老师的研究论文《如何引导七年级学生作文“入门”》获得荆门市教科所论文评比一等奖……教师在课题研究期间累计发表和获奖的论文有十多篇。
(二)促进了作文教学的优化。
教师吸取了过去单一的只重写作知识传授、学生习作批改包办代替而收效甚微的教训,挖掘学生自己动手的潜能,注意将学生的知识,技能与情感体验有机结合,系统地提出了“重视真实体验和情感的表达”,训练学生“相信自己的作文一定能写好”的心理素质,把“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综合体现在七、八、九年级各个阶段、各个板块的教学之中,从而真正确立了“学生是写作的主体”这一全新的作文教学理念。通过参与课题的研究,教师注意了在作文教学方法上强调学生写真情实感,即:(1)只定范围不命题。改变过去命题作文假、大、空的现状,让学生有话好说,有话要说,鼓励学生在一个范围内,从生活中找素材,写出真情;(2)重视表达方式,但不限文体。结合荆门市中考语文写作的要求,指导学生学习作文,主要在于指导如何表情达意,根据不同内容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即叙述,描写,说明,议论和抒情。因此,在这五种表达方式上下功夫,作文训练的同时更要鼓励学生突破常用文体的模式,不拘一格,不落俗套表露自己鲜活的思想。(3)不限篇幅和篇数。(4)强调写真情实感,但不限于写真人真事。学生的知识和情感体验主要从书本,报刊杂志和影视媒体获得,过分强调写真人真事,往往束缚住学生的手脚,不利于他们抒发真情实感,因此鼓励学生写诗歌,小说,童话,寓言等,借以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和创新精神。
(三)提高了学生的写作素质。
通过“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和“作文教学如何激趣”子课题的研究,大大的培养了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课刚刚起步时,大部分学生的阅读水平还停留在漫画阶段。阅读课上,总想借机说话,聊天。而现在,阅读课成了学生每周盼望的课程,不允许任何老师随便占用。
通过课题研究成果的实际运用,学生的作文水平大大的提高了。课题研究期间,我们以学校“龙潭文学社”为基地,完善“社”“刊”建设,定期组织开展写作辅导讲座和即兴作文。课题研究期间,《龙潭》累计结集出版学生优秀学生习作专辑6期,学生在各级各类报刊、网络上发表优秀习作23篇,在今年举行的湖北省第七届“天地杯”中小学生作文竞赛中,我校学生共有3人获得省一等奖,9人获得二等奖,另有22人获得三等奖和优秀奖。
六、课题研究的成果
通过进行本课题的研究,我们探索出了学生个性化作文素质培养的方法。
(一)多角度选材立意
引导学生跳出相同思维的圈子,对同一题材从不同角度、方向、视点、层面去选材、构思、立意,力求独特、新颖、与众不同,写出内容各异、富有个性的作文。
1、鼓励学生发散思维。如实验班级布置学生围绕“书”这一话题习作,强调选材的丰富多样。学生就写了买书、偷书、包书、借书、还书、补书、藏书、自己喜爱的一本书、未来的书、书的哭诉等内容,几乎没有材料累同的现象。
2、启发学生反向思维。如指导学生续写《我的叔叔于勒》,许多学生是顺着课文的原意,构思潦倒的于勒遇到菲利普夫妇后的尴尬和遇到的不幸,写出了一篇悲剧性的作文,也有的学生,反向思维,写于勒故意装穷,为的是想给哥哥嫂嫂一个惊喜,结果真相大白,皆大欢喜的结局。这样选材立意,既合情合理,又富有创意,闪烁着个性的火花。
(二)多形式表达
表达形式的灵活多样也是个性作文的重要体现。《课标》强调:“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新意的表达。”“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
1、变换文体形式。引导学生对同一题材的内容,用不同的文体进行表达,以求构思新、表达巧。如针对一些居民往我们学校的饮用水源秋香湖乱倒垃圾的不文明行为,我们指导学生以“保护环境”为题材写一篇作文,提倡文体的多样性,可以以建议书或书信的形式,给街道居民提建议;可以以日记形式记录真实见闻、感受;可以以议论文形式发表看法;可以以记叙文的随感笔触来表达……这样淡化文体,启发学生用自己喜爱的体裁方式表现见闻感受,充分体现了作文的个性化特点。
2、变换角色叙述。引导学生对同一场面,同一人或事物,改变一种方式来观察思考,变换角色表达。如九年级同学学了《那树》一文后,教师就启发学生变换角色从五个不同的角度进行叙述:用第三人称叙述,也可用第一人称“我”的方式,还可以作者、伐木者、行人、遮阳避雨的乘客或榕树的口吻描述事件。
3、变换结构模式。鼓励学生不要拘泥于传统的结构章法,可用不同的观察顺序、切入点,尝试用新的布局去表现。如前文列举的续写《那树》,学生可以按事情先后顺序叙述,可以从事情最扣人心弦处入手,可以用倒叙的方式来叙述,还可从对事件的感叹议论入手……这样对同一件事,由于不拘一格的谋篇布局,学生可以写出与众不同、富有个性的作文来。
(三)多类型习作训练
1、无主题习作练笔
(1)坚持写日记
写日记是提高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特别是日记中个人的秘密、心底的话语,无不是学生个性的极好凸现。我们不仅要求学生写日记,更主要的是给学生以不断的经常的持之以恒的指导、帮助、鼓励和鞭策,促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习惯得以养成。学生用日记形式记录真实的生活,记录真实的体验,无所顾忌,敢于说心理话,作文闪烁着个性的光彩。(2)做读书笔记
结合课外阅读、看电影和电视,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评论文章、电影(或电视)中的人物,是培养学生独特感悟的好方法。做读书笔记时,摘录好词好句的数量不是最重要的,主要目的是让孩子们思考对自己有特别启发或感悟的地方,并写下来,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有的同学可能因一个词而写下长长一段话,也有对一段话发表自己的评论,还有的同学看了文章后,写下了一篇读后感。渐渐地,学生都敢于表白自己独特的见解,班里形成了“百家争鸣”的氛围。
(3)展开想象习作
①续写作文。依据一个假设的事物或情节进行的想象习作训练,如学了《我的叔叔于勒》、《孔乙已》、《故乡》、《社戏》等文章,我们就让学生进行续写训练。学生个性不同,他们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展开合理的想象,也就写出了各种不同的结局。
②听音乐作文。作文与音乐的美妙结合。教师将准备好的一段富有变化、含有情节、便于想象的音乐放给学生听。听之前,教师将听音乐的目的、要求交代清楚。由于学生对音乐的不同理解,以及在音乐欣赏能力和水平上的差异,不同的学生会产生不同想象和联想,所形成的事物及事物呈现的状态、方式也截然不同。因此所写出来的作文一定各具特色,个性鲜明。如播放《月光曲》、《二泉映月》、《黄河颂》等,让学生想象作文。
③睹物想象作文。让学生依据看到的事物进行的想象习作训练。如:面对一个小小的地球仪,面对学校的规划图,看着大自然的美景,看着一张获奖证书等展开自己的想象,并写成一篇作文。
④假设想象依据一个假设的事物或情节进行的想象习作训练。如,练习写《假如我是校长》、《假如我只有蚂蚁那么小》、《假如我会变》《假如我处理这件事》等。
⑤学写科幻、童话故事。中学生的特有心理和兴趣决定了他们对科幻故事和童话仍然情有独钟。他们从小就喜欢听、看科幻、童话故事,到了自己能够写出文章之时,早已内心萌动,如学生习作《未来的电视》、《未来的医院》、《笔的自述》、《2050年的那天》、《我的未来世界》等,都是学生习作中的佳作。文中具有的丰富的想象力,无限的幻想力以及独具个性的创造力。
⑥投稿随笔。我们在学校广播室“阳光台”的“习作园地”栏目中开辟了“校园评论家”、“谈谈心里话”、“我的新发现”等栏目,引导学生将班级、学校以及社会上出现的好人好事或一些带倾向性的问题发表议论。这种写作形式可以不拘一格,对某一问题发表三言两语的看法也可以,做细致深入分析,做连载也可以……为向学生提供了一块说心里话、说理的园地,学生乐于参与。
2、有主题习作指导
①捕捉节日。每次节日来临,引导学生抓住有意义的、与以往不同的内容进行记录。如今年是我们伟大祖国的60周年华诞,我们课题组引导学生先后以“歌颂祖国”、“我和我的祖国”、“把青春献给党”等为主题,让学生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记录、展现出来,让学生把自己内心对祖国的崇敬和热爱之情自由表达出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十分生动。②活动作文。在学校里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如:运动会、春游、文艺表演、各种竞赛活动……这些都是进行习作的好素材。让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注意观察、积累,学会怎么做就怎么写。那么,那些看似平常的小事也都会成为很好的题材。
3、专题作文指导
①关注社会生活从自己、从身边扩展开来,引导学生关注身边发生的事情,带领学生寻找人们议论的“热点”、“焦点”,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指导学生从社会生活中确定和选择专题,组织和指导他们参观访问、搜集资料、以及对资料进行加工整理,把作文教学贯穿其中,使作文教学的过程成为分析、研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例如:环保是学生感兴趣的课题。根据学生的特点,教师首先要求他们思考、搜集身边关于环保的问题,学生兴趣盎然,积极参与,经过集中梳理,开发的小专题有“校园的环境卫生调查”、“池塘在哭泣”、“市民卫生习惯调查”、“垃圾箱的诉说”……教师就每个专题该如何探究,做必要的指导。让学生关注社会,走进社会,热爱生活,参与生活,才能把握时代脉搏,做生活的主人,才使习作丰富、鲜活起来。
②创设作文情境。情境作文以其形象鲜明、情感真切、生动活泼的特点,具有独特的优势。教师精心、巧妙地设计作文情境,为学生提供作文素材和契机。情境作文的主要类型有:实景观察、实验感知、实践操作、实际体验、实情调查等。最简单的情境创设,就是在课堂上开展有趣的游戏活动,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耳朵去倾听,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用自己的笔去记录,让学生在享受游戏带来的欢乐中作文,让作文成为一件快乐的事。
六、课题研究的启发与思考
中学语文教学的效果在相当程度上是由学生的写作能力来体现的,因此必须把写作教学放到语文教学的重要位置上来。事实上,提高学生作文水平是一个艰巨而漫长的过程。由于应试教学的负面影响,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往往不愿倾注大力气去全面认真研究并切实有效地抓好作文教学,而把注意力集中到其他“立竿见影”的应试方面。因此,从总体上看,学生的作文水平还是不能让人满意的。
作文教学改革,首先要改革就作文谈作文的狭隘观念。写作能力的提高,是一项相当复杂的工程,这工程,远远超过“课堂教学”的范围。写作不只是文字表达的技巧与能力的问题,更重要的是作者的思想认识,道德修养与多种思维能力的问题。没有较高的认识能力和道德素养,要把文章写得有价值,有深度是不可能的,没有敏锐的思维能力(包括观察分析,综合,感受,想象能力等等),也不可能写出有血有肉内容丰富生动的文章。为此,我们必须担负起培养和树立学生的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任务,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的任务。指导学生以正确的人生态度去观察感受社会生活,并进行比较,分析,研究,尽量扩大视野,关心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获取大量的知识和信息,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去研究丰富的现实世界,并运用联想,想象去提炼深化这些材料,使他们成为自己可以信手拈来的写作材料。其次,要鼓励学生关注人生,了解社会,树立正确,崇高的理想,鲜明的是非观念,养成诚实谦让的品德,富有强烈的责任心,事业心,培养奋发向上热爱生活,赞美生活的美好的心灵和心境。有了这些基本素质,学生就有了成才的基础和动力,也就奠定了做好人写好文章的坚实基础。总之,改革作文教学,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是一项艰巨的工程,有许许多多方面要重新认真研究,有许许多多事情要过细地去做,我们将坚持不懈地努力下去
1.性。自由写作实践鼓励学生进行多向思维,能从多种角度更全面地认识同一事物,并善于把它们综合为整体性认识,能创造性地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去适应新情况,使自己的创造力不断
②让作文成为学生学习生活的需要。激发学生的作文热情,课题组成员努力把作文的练与课
方法。
2、实施阶段(2006年6月至2009年2月)4通过课题研究成果的实际运用,学生的作文水平大大的提高了。课题研究期间,我们以学校“龙潭文学社”为基地,完善“社”“刊”建设,定期组织开展写作辅导讲座和即兴作文。课题研
5的是让孩子们思考对自己有特别启发或感悟的地方,并写下来,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有的同学可能因一个词而写下长长一段话,也有对一段话发表自己的评论,还有的同学看了文章
6活的主人,才使习作丰富、鲜活起来。
②创设作文情境。情境作文以其形象鲜明、情感真切、生动活泼的特点,具有独特的优势。
第五篇:如何培养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行为
如何培养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行为
厦门市集美区李林小学廖步松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这对于现行的阅读教学是一个挑战,它更加注重学生这一阅读的主体,更加注重阅读实践。那么教师如何来认识这一全新的阅读教学理念呢?
一、个性化阅读行为的全新理念。
1、阅读就是生活。
古往今来有许多关于读书的至理名言:读书能沟通人世间与外部世界的联系,获取息信;读书能沟通人与人的心灵,吸取精神营养;读书能发展人的语言和阅读能力。而这一切都得读者自己去理解、感受、体悟,因此,阅读是一种生命活动,是一种完全属于自已的自由的生活、精神的生活、智慧的生活。正如萨特说的那样:“阅读就是自由的梦。”人们是在自由愉快的阅读中享受着精神的生活
2、学生是阅读的主体。
《语文课程标准》十分强调阅读的重要作用,强调学生就是主体,具有极强的自主性和独立性,阅读就是学生读自已、读生活。这样,阅读教学就不能靠灌输与机械训练来实现,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学生必须成为真正的阅读主体,学生只有在阅读中不断自行发现,自我建构,构建起属于自已的、富有个性的阅读行为,才能获得精神的享受。教师是学生阅读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的职责是帮助和引导学生阅读。
3、自主阅读和聚生命力。
华南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郭思乐的“生本教育理论”认为,阅读本来就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而且阅读的过程还是富有创造性的过程,学生通过阅读、理解、加工,将文本具体化,并进行作品的再创造,成为自已生活的一部分。个
性化的阅读行为有许多意义,而学生的自主阅读才是其第一要义。让学生直接面对作品,不加外界的参考、解读、灌输,这是自主阅读的第一步,是个性化、创造性阅读的先决条件。
二、个性化阅读行为的培养原则。
1、宽松性原则。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样的过程应该建立在轻松和谐的教学环境之中。试着在一个刻板呆滞的课堂氛围中,怎能开展富有活力和创意的对话?因此平等、和谐、宽松、民主的师生关系是实施学生个性化阅读行为的基础,这里的宽松环境包括物理环境和心理环境。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只有让学生处在一种无拘无束、自由宽松的空间,让学生处在良好的人际关系中,自主阅读才有可能,学生才会尽情地自由参与、自由表达,才会积极思考、主动质疑,才会体验真情、再创生活。
2、选择性原则。
教育家罗杰斯说过:“当学生自己选择方向,参与发现自己的学习资源,阐述自己的问题,决定自己的行动路线,自己承担选择的后果时,就能在最大程度上从事意义学习。”在阅读一篇课文时,如果学生有了自主选择的权力,那么学习热情就会格外高涨。尤其是一开始接触文本,教师少一点所谓的指导,允许学生围绕阅读目标自主选择阅读内容、阅读方式、阅读参考等,这样才能逐渐培养学生成为阅读的主人。
3、整合性原则。
“注重情感体验”是《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提出的总目标之一,学生在与文本对话的动态过程中,会调动和整合自已的知识和经验,对阅读内容作出最为个性的反应,并且建立其“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因此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生活世界以及同伴的合作,就是较为重要的课程资源,作为阅读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要善于调动、善于整合,以丰富学生个体的情感和认识。
4、差异性原则。
《语文课程标准》提倡“以人为本”要求充分考虑学生个性差异和能力差异。由于学生个体的知识水平和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以及阅读实践的过程和方法不尽相同,因此对文本的阅读、理解、体悟也有着明显的差异。因此我们要关注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和精神世界,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人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
三、个性化阅读行为的培养策略。
1、解放学生的“嘴巴”,让阅读教学释放学生的思想火花。课堂上如果听不到朗朗的读书声,就违背了语文教学的特点。新课标所倡导的教育理念,就是阅读实践要在教师指导示范下解放学生的“嘴巴”,给学生充分的读书机会,让学生充分地、自主地、独立地读。课堂上要有各种形式的读,譬如有集体读、小组读、个人读;有大声读、轻声读、默读,特别是以感情来朗读、诵读,更能激发学生的阅读情趣,调节课堂教学气氛。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书是理解和学好课文的基础,学生的思想火花只有在阅读中才能释放。试想课堂上没有读书声,哪来的个性体验。
2、激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阅读教学中学会思考。
《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总目标”中明确提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思维是语文能力的核心,也是语言能力的基础。乌申斯基曾说过:“谁要想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首先应该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有实验发现:阅读过程中,用于眼睛移动的时间仅占5%,其余95%的时间全部用于思维。因此解放学生的“嘴巴”不能一味地追求学生自读,教师还要放手让学生自悟,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咬文嚼字”,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自主地寻找答案,并独特地对课文的内容(包括字、词、句、段、篇)进行细细品味。
但由于学生的生活阅历、知识水平、阅读实践有着个人特点,其阅读思考的角度、感受、体会是不会一样的。教师要在学生阅读的前提下,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理性思考。
3、重视学生的“交流”,让阅读教学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课堂上听不到学生朗读的声音,听不到学生交流、表达的声音,更不要说那种争先恐后的发言场面。这是新课改面临的一个实际的、并且最难解决的问题,它涉及到教育理念和教师的教学习惯。要改变这种现象,教师只有在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给足学生交流的时间,大胆培学生的课堂交流积极性,让学生充分地发表带有个人认识和个人情感的理解、体会,积极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学习语言、发展语言,同时培养思维、完善个性。
在《阅读的技巧》一书的前言中有这样的一段话:“阅读是读者积极的活动过程,读者带入这个过程的东西,往往比他人从课文中获得的东西更重要。”课堂教学是一种有组织的集体学习形式,也是学生主动说话、获得知识的阵地,教师要给学生提供一个施展自己才能的广阔的舞台,让学生说个充分,说出自己的体验和个性,说出一个绚丽多彩的明天。
4、尊重现实的“文本”,让阅读教学再创学生的现实生活。
每篇课文都有它的成文现实和时代背景,都表达出作者的一种或多种思想、情感。
阅读尽管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但是同时又是学生对文本的阐释和反应。由于小学生的知识水平、理解能力、生活环境相差不大,学生的这种对文本的阐述和反应,应该是更大范围的认同,而不是一种纯主观、纯主体的反映,学生不可能想怎么样阅读就怎么样阅读,想怎么样理解就怎么样理解。因此教师在强调学生个性化阅读的同时,也要强调尊重文本的客观性,尊重课文产生的背景以及其中的人文内涵。
当然,学生在大量的个性化阅读行为的支持下,阅读将肯定会从立足文本向超越文本发展,阅读教学会再创学生的现实生活。教师要有意识地在鉴赏上、在空白处、在批判教材中、在延伸课文的内容里,让学生超越文本,体现个性,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否则将丧失“阅读对话”的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