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总结:考研政治经济学考试命题特点

时间:2019-05-13 18:14:0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专家总结:考研政治经济学考试命题特点》,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专家总结:考研政治经济学考试命题特点》。

第一篇:专家总结:考研政治经济学考试命题特点

1。尽扣大纲,深入理解

在每年政治试卷“政治经济学”这一学科的试题中,有相当一部分属于考查对基本理论、概念、范畴深入理解;甚至某些主观性试题的回答,也要求以基本概念、基本知识的熟练掌握为基础,去分析说明现实经济运行中的现象和问题。为此,对某些重要的概念、范畴和规律,要力求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即不仅要知道概念、规律本身的含义,还要进一步把握这些概念、规律本身的来龙去脉。

2。注重对考点的综合性考察

在历年政治考研试卷中,政治经济学部分的试题,往往并不是简单地考查某个概念、范畴和规律,而是把几个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概念、范畴放在一起,要求考生分析说明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这一点在不定项选择题中表现得最为明显,而不定项选择题往往又是难度最大、最容易失分的一个题型。在材料分析题中,近年来考研政治试卷命题的一个明显趋势,往往给出一个或几个材料或观点,要求用不同学科的知识分别加以分析和说明,考生要重视这一命题趋势。对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来说,要特别注意它与《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中有关经济建设、经济体制改革部分的联系。预计今后试卷中有相当一部分试题,会要求考生综合运用这两个学科中的有关知识、原理去加以分析说明。这是因为,我们现在从事的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建设,是以发展市场经济为导向的,它必然要求按照市场经济运行自身的规律办事,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中相当一部分内容,就是在分析和阐述市场经济运行一般规律和相应的概念、范畴。

3。注重对运用政治经济学的有关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政治经济学部分的材料分析题主要考察考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即运用所学的知识去分析现实经济生活中的现象、问题以至党的有关方针政策。

4。经济学复习的方法

根据政治经济学考试的特点,结合本学科自身的理论性比较强,概念、观点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比较紧密,提出本门课的独特的学习方法“线索是纲,纲举目张”。通过这种方法的运用,同学们不仅能够掌握这门课的基本结构和基本体系,也更有利于对重要观念、原理的深入理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二篇:2013语文命题特点

专家详解2013语文命题—— 一张试卷考五种能力 7日上午,2013年高考[微博]语文科目考试顺利结束,全国高考语文命题的形式与内容再度传递着高考改革的积极信号。

教育部考试中心语文命题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今年高考语文的命题更加强调对考生五大能力的考查,即语言应用能力、鉴赏评价能力、文章写作能力、创新思维能力、探究能力。

据了解,今年全国高考使用的18套语文试题有3套为教育部考试中心负责命制,其中全国课标甲卷供内蒙古、宁夏、云南、黑龙江、吉林、新疆、贵州、西藏、甘肃、青海、海南等11省区使用,全国课标乙卷供河北、河南、山西、陕西等4省使用,另有一套全国大纲卷供广西使用;其余15套由实行新课改的相关省份分省命题。这18套试卷基本依照全国课标卷进行分值安排:即:古诗文阅读36分,选考题(二选一)25分,语言文字应用20分,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作文60分。

补写与判断:考你怎样用语文

今年,补写语句的命题形式在多套语文试卷中有所体现。在全国课标卷要求学生补写一篇植物学的科普文章,而山东卷则要求补写为庆祝教师节文艺演出的主持词。专家指出,要做好类似题型,只有对整段文字表达的核心内容有全面正确的理解,才能对整个文段的内在逻辑有非常准确的把握,从而对学生的理解能力、表达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都进行考查。另外,湖北卷要求考生比较《雷雨》中一段台词的两种表达方式哪个更好并说明理由,四川卷要求考生设计“如何与陌生人交往”主题活动的访谈问题等,都是对学生在不同情境下的语言应用能力进行考核。

古文与美文:考你怎样读文学

近年来,高考一直选用优秀的古代诗文和美文作为鉴赏材料,考查考生理解、概括作品内容,分析作品思想感情及艺术手法的能力,并可以对中学的教学作出进一步引导。今年,全国课标乙卷选用宋代大诗人陆游的《鹊桥仙》一词,引导学生理解陆游矢志报国的品质;选用《明史·马文升传》中马文升劝谏皇帝修身爱民,引导学生思考爱岗敬业的意义;重庆卷选用《枪口下的人格》,引导学生体会人性中的真善美„„专家指出,这些阅读题强调经典性与时代性,不仅文体经典纯正,注重考查学生的文学知识与欣赏水平,而且思想主题深刻,不只满足于对文史类专业人才的选拔,也有益于提升理工农医类专业人才的基本素养。

材料与写作:考你怎样看问题

2012年高考语文全部采用材料作文。专家说,今年选用的材料更具时代感和思辨性。如,全国课标甲卷给出了一段关于“同学关系”的问卷调查,同学们可以联系现实生活中的校园投毒等新闻事件,找到适合自己的切入点;北京卷以科学家与文学家的不同视角,引出“假如爱迪生来到21世纪会如何看待手机”的假想;广东卷以“受捐者对捐助的不同反应”

为考生提供了多个思考的角度;辽宁卷以一位怀才不遇的年轻人和老者的对话,引发了“沙子是否一定得变成珍珠,才能被人承认与尊重”的思考。专家指出,这些材料作文可以给考生提供多个立意角度,考查学生如何看待和思考问题。

论述与推理:考你是否会创新

根据教育测量学的定义,考生在阅读或表达中,具有一定的逻辑推理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就可视为具有创新思维能力。高考语文命题设置的论述类文本阅读注意选取论述色彩较浓,有一定理论深度的短文,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逻辑推理以及综合运用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的能力。如,全国课标乙卷选取了一段当代知名学者的短文,让学生通过阅读判断“孔子是否求教于老子”。专家指出,类似的题目见仁见智,学生在答题中“从未知到已知”的过程就反映了思维的拓展,达到了创新的目的。

此外,湖南卷《烈酒里的殖民主义》要求学生分析如何看待技术引进中的负面影响,而福建卷《时尚浅说》涉及对社会风尚的思考,都要求考生以更宽阔的视野来分析和解决问题。

阅读与发现:激发学生去探究

针对2007年以来进行的高中新课改,高考语文命题相应设置“选考”内容:考生只需在文学类文本和实用类文本选取一题作答,前者对应体裁为小说、散文、戏剧、诗歌等,而后者则对应新闻、传记等。专家指出,今年,多套考卷的阅读选考题要求考生“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进一步考查学生的深度“探究”的能力。如,全国课标甲卷中的选考题选用阿城的小说《峡谷》,要求考生分析小说中人物的性格,考生作答时不要求面面俱到,只要能从作品出发,就某一观点或某一方面言之有据、言之成理即可。部分考卷的实用类文本阅读首次以“相关链接”的方式,使用“非连续性文本”。如全国课标卷在卢作孚、陈纳德的传记后,增加了传主自己的文章或别人对传主的评述,拓展了阅读的深度和广度,也为考生的“新发现”提供空间。

(新华社北京6月7日电)

第三篇:考研数学命题规律总结

考研数学命题规律总结

2009年07月09日

我们通过对历年真题的整理和总结发现,考研数学试题近几年主要规律如下:

第一:重视基础知识的考察。

从数学考试大纲的考试要求来看,要求考生比较系统地理解数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掌握数学的基本方法,这个要求也是命题人的基本出发点;近几年考研真题来看,对基础知识的考察越来越多,占得分值也越来越大。如果只从试卷的表面来看,似乎只是通过第一大题单选题及第二大道填空题来 考核基础概念和理论。但事实并不如此,后面的计算题和证明题如果没有基础做前提,这里的分数还是拿不到。所以抓住基础,也就抓住了重点。

第二:重视综合能力的考察。

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时,考查综合题比重较小,但近几年,综合能力的考查不但出现在大的计算题中,而且在单选题和填空题中也会出现不少的综合考查题,往往每道题都是以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知识点整合,再通过一两次的变形而来的。所以综合题的解题能力能不能提高,关系到考生的数学能不能考高分。

第三:重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考察。

考经济类的考生,只要把微积分在经济中的运用方法抓住就可以了。着重掌握少见的几个题型并牢固把握解题思路。不过,考理工类的同学在这方面比较难,每年几乎都会有一道应用题,考查考生通过所学知识,建立数学模型(微分方程)以及解微分方程的能力。这里涉及的知识面比较宽广,要求的解题方法、技巧也比较高。

第四:重视熟练解题的能力。

一套试题由23道题构成,我们需要用180分钟来完成。如果不能熟练的解题,时间上肯定是不够的。从历年的真题来看,试卷的运算量也是比较大的,如果我们解题速度上不去,要想考出比较好的成绩,这是不太可能的。我认为要想提高解题速度,一要把基础打得非常扎实,再者,我们应该做有心人,也就是说应该把常见的一些公式的运算结果记住,这样在考试的时候,就可以减少中间的运算过程。另外,熟练掌握常见的变量替换以及常见的辅助函数的做法,这样,也可以减少一些思索和分析的过程,把时间省出来。

第四篇:考研英语作文命题依据、特点及应对技巧

考研英语作文命题依据、特点及应对技巧

来自:kybzr@chenbojun.com(chenbojun)8小时前 |

阅读原文

考研英语作文在考研英语中占的比重也是很大的。考研班主任结合各种前辈的经验,总结出了考研英语作文命题依据、特点及应对技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考研英语作文命题依据

考研话题牵涉面广,包罗万象,变幻莫测。但从历年考研真题研究中可以发现写作基本上可粗略地划分为两大类话题:永恒话题(everlastingtopic)和热点话题(hotissue)。所谓永恒话题,是指那些不以时间和空间的转移为转移的话题。这类话题一般都是一些宏观的大话题,没有明显的时代印痕。如有关社会道德范畴的话题。另一大类是热点话题,即近几年或某一年特殊的社会现象,媒体普遍报道过或公众普遍谈论的话题。如AdvertisementonTV(93),温室的花朵经不起风雨(2003)等,所以,平时在生活和学习中留意类似话题的英文素材预以备战不妨是个好的办法。

一、考研英语作文A节

(1)考研英语作文A节命题形式

考研英语作文部分由A、B两节组成,考查考生的书面表达能力。总分30分。

A节:考生根据所给情景写出一篇约100词(标点符号不计算在内)的应用性短文,包括私人和公务信函、备忘录、摘要、报告等。考生在答题卡2上作答。满分10分。

(2)考研英语作文A节特点

一般给出作文内容要点,要求考生围绕内容要点提示构建文章主体内容;以书信形式为主,可能涉及求职信、辞职信、建议信、道歉信、投诉信、邀请信和感谢信等具体类型。

(3)考研英语作文A节总体应对策略

注意格式要求,表意明确即可,避免复杂华丽的文采修饰。

二、考研作文B节

(1)考研英语作文B节命题形式

考生根据提示信息写出一篇160~200词的短文(标点符号不计算在内)。提示信息的形式有主题句、写作提纲、规定情景、图、表等。考生在答题卡2上作答。满分20分。

(2)考研英语作文B节特点

在选题上,通常贴近生活,一方面是带有哲理性的永恒话题;另一方面是目前人们最为关注的问题,亦即当前热门话题。但总体上讲,所涉及的写作内容均属大多数考生所熟悉之话题,因而便于取材,具有一定的可写性。具体说来,主要涉及教育、职业道德、身体健康、家庭关系、环境保护、人口增长以及文化交流等话题。就体裁而言,以论说文为主,因为这类体裁形式在实际学习、工作和生活中使用的频率较高。就具体的命题形式而言,可分为:主题句作文、标题作文、提纲作文、图画(表)作文、规定情景式作文等。

(3)考研英语作文B节总体应对策略

课下注意关注相关重点话题;全面掌握不同命题形式下的论说文之写作模式及步骤。

考研英语作文写作技巧

1.精心构造全文的引言段

考研作文阅卷老师每天工作量很大,工作时间也较长,因此长时间批改水平参差不齐、质量高下不一的作文难免感到疲劳,厌倦,甚至气恼。据测试统计,一口气读完12篇后才走神的人极少,定力惊人。因此,在考研写作三段制中,第一段最能吸引他们的目光和注意力,因为考研作文采用的是总体评分法(GlobalScoring),作文评卷老师往往主要凭借第一段的总体印象打分。有人把文章的第一段说成是黄金段落,说老师就是在这一段中不断地“淘金”。这一说法是很有道理的,因此,作文要想得高分,一定要精心构造全文的第一段,最大限度地满足阅卷老师的期待心理,力争给他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经验告诉我们,阅卷老师在看完文章的第一段后就已基本上给文章定了分数档次,即使在第二,第三段中发现文章中的其他一些美中不足之处,他也只是微调几分,总体分数还是比先定的档次低的文章要好得多。总之,引言段在全文三段中的重要性再怎么强调也不过分。如果要按重要性依次递减的顺序来排的话,那么应是引言在先,其次是结尾段,再次是拓展段。

2.制造语言的闪光点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同理语言干瘪平淡,让人看之面目可憎,读后味如嚼蜡。要想攫住阅卷老师匆匆的一瞥,留住他们的兴奋点,就非得在语言上猛下功夫,多制造些表达上的闪光点。语言是思维的外壳,语言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实际作文分数的高低。语言表达的亮点体现在小到一个词,短语大到一个句子中。高分作文往往是“锱铢必较”,几乎字字计较。很多人作文分数很低往往是因为用词面太窄。当然,词汇的积累是有个过程的。可惜的是,很多同学只能认词,却不能再现,更不用说写作时运用了。

3.避免中国式英语

母语为非英语的人学习英语时往往会将母语的思维和表达方式直接迁移到英语表达当中。中国人学英语时往往会受母语根深蒂固的影响,最易造出中国腔的英语。有人把“价格便宜”直接写成“The price is cheap”,把“这件事小菜一碟”说成“This is a small dish”,让人看后苦笑不得。因此要尽量摆脱中国试英语,方法看来只有一条:多看外国人写的文章,多多阅读。不难想象,阅卷老师如果在短短的二百字文章中到处看到Chinglish,他无法使自己对你文章的印象好起来。

4.尽量有路标词

路标词(signalword)又称衔接词(connectives)就像灯塔为在茫茫大海中航行的船只指引方向一样,它能突出文章的层次性和逻辑性。英语文章讲究启承转合。“启”就是开启观点:“承”就是接着话茬进一步发展论证或补充:“转”就是讲相反或对立的观点:“合”就是总结概括。一篇文章若没有路标词便会杂乱无章的乱堆在一起,给人凌乱没有条理的感觉。标志词或衔接词的作用绝对不可小觑。

此外,多种句型的交替使用,文章脉络层次的分明,论据的合理充分等在写作中都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在此不再多言。要想把作文写好,要想在考研写作中得高分,平时一定得多阅读优秀的范文,特别是一些漂亮精彩的句型。同时也有必要掌握一些写作模式和技巧,不断地模仿练习,最后才能真正打造出高分作文。

第五篇:2011年考研政治经济学总结经典35题

By 冰上月光

考了两年人大802经济学,根据很多资料和历年真题提炼出来的35个题目,涵盖政经的重要题目,都是必须掌握的~作为理解和背记都很合适!

ps.政经的知识点相对比较死,的考题翻来覆去都是那些,把核心题目吃透了也就把这一科吃透了。

一贯风格 for free!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上传下载区 版,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xiexiebang.com/bbs/viewthread.php?tid=708405&page=1&fromuid=1283256

一、简述生产与分配、交换、消费之间的关系。

(1)生产、分配、交换、消费是社会再生产总过程内部的四个环节,它们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其中生产起着主导的决定的作用,一定的生产决定着一定的分配、交换和消费;而分配、交换和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

(2)生产对分配、交换和消费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生产的社会性质决定分配、交换和消费的社会性质。生产的社会性质是由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基础,它决定着社会生产关系的性质从而决定着分配、交换和消费的社会性质。2)生产决定着分配、交换和消费的对象,分配、交换和消费的对象只是生产过程的结果。3)生产决定分配、交换和消费的水平与结构。分配、交换和消费的水平和结构,是由生产的发展水平和生产结构决定的。4)生产决定分配、交换和消费的方式。

(3)分配、交换和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表现在:1)分配方式影响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和生产效率。2)交换发展的深度和广度制约着生产的发展。3)消费影响到劳动力的再生产、产品的实现和生产进一步发展的动力,生产必须以社会消费需求及其变化为导向。

二、简述商品价值量决定的原理。

(1)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的人类劳动,所以,商品价值就是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来决定。衡量劳动量的自然尺度是劳动时间,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量成正比。决定商品价值量的不是个别劳动时间,而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2)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从而商品的价值量,不是固定不变的,它们会随着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而变化。劳动生产率是具体劳动的生产效率,无论劳动生产率怎样变化,同一劳动在同一时间内创造的价值总量总是不变的,但它在同一时间内生产的使用价值量会随着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会随着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而变化,商品的价值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3)劳动有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之分,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以简单劳动为尺度来计量的,复杂劳动可以换算成为倍加的简单劳动,在私有制商品经济中,这一过程是在交换中,通过商品生产者背后的社会过程自发形成的。

三、如何理解劳动二重性?为什么说劳动二重性学说是理解马克

http://www.pinggu.name/584176

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1)劳动二重性是指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两种属性。具体劳动是指在一定具体形式下进行的劳动,抽象劳动是指撇开了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不同的:1)具体劳动是从劳动的有用效果来看的,抽象劳动抽去了劳动的有用性;2)各种具体劳动在性质上是不同的,而抽象劳动在性质上是没有差别的,有意义的只是包含在商品中的劳动量;3)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抽象劳动形成商品价值,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生产关系,是劳动的社会属性;4)商品作为使用价值,是人类劳动和自然物质的结合,因此创造使用价值的具体劳动不是使用价值的惟一源泉,而价值作为抽象劳动的凝结,它是商品价值的惟一源泉。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不能理解为两种劳动或两次劳动,它们是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两个方面或两种属性,劳动二重性决定商品的二因素。

(2)劳动二重性学说,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这是因为:1)劳动二重性学说为科学的劳动价值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家提出了劳动创造价值的思想,但不清楚什么样的劳动创造价值,怎样创造价值。马克思提出了劳动二重性学说,说明什么样的劳动创造价值,怎样创造价值的问题,正确地解释了价值、价值实体、价值量的决定、价值形式和价值本质,从而建立起科学的劳动价值论。科学的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经济理论的基石。2)劳动二重性学说,为剩余价值学说奠定了理论基础。没有劳动二重性学说,就没有劳动力商品的学说,就不能正确地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从而就不能说明资本主义的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剩余价值学说就无从建立。马克思运用劳动二重性学说,分析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科学地说明了剩余价值的来源,从而建立起剩余价值理论。3)劳动二重性学说,为解决政治经济学上的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提供了重要依据。运用劳动二重性学说,才能科学地分析价值、货币、资本、剩余价值、工资、利润、利息、地租等经济范畴,建立科学的价值形式学说、货币学说、资本有机构成学说、社会资本再生产学说、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学说等。

四、把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是什么?这种区分

有何意义?

(1)根据资本的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过程中的不同作用,把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资本家用于购买生产资料的那一部分资本在生产过程中价值量并不发生变化,只是把生产资料的价值转移到新产品中去,这部分资本称为不变资本。而用于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其价值并不是转移到新产品中去,而是由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再生产出来,劳动者不仅要再生产出劳动力价值,而且要生产出剩余价值。因此,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在生产过程中发生了增殖,所以称为可变资本。

(2)把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意义在于:1)进一步揭露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科学地揭示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2)深化了对资本本质的认识,资本的本质不是物,而是以物为媒介的社会生产关系。资本就是靠剥削雇佣工人的劳动为资本家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它体现了资本家对雇佣工人的剥削关系。3)为正确地认识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提供了科学依据。

五、什么是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 By 冰上月光

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有何联系和区别?(1)绝对剩余价值就是在雇佣工人的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工作日的绝对延长和劳动强度提高而生产的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就是在工作日不变的条件下,由于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生产的剩余价值。

(2)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资本家提高剥削程度的两种基本方法,二者既相联系,又相区别。就二者的联系来看:1)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本质上都是靠增加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时间来增加剩余价值。无论是延长工作日,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结果都延长了工人的剩余劳动时间,提高了对工人的剥削程度,增加了剩余价值的生产。2)绝对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剥削的一般基础,也是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起点。这是因为,只有工作日分割为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两部分,才能以此为出发点,缩短必要劳动时间,延长剩余劳动时间,生产相对剩余价值。

(3)就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区别来看:1)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是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情况下,靠绝对延长工作日从而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进行剩余价值的生产,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在工作日不变,靠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进行的剩余价值生产。2)两种生产方法的物质技术基础不同,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可以在生产技术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进行,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要以生产技术条件的变革为基础。3)两种方法在资本主义发展的各历史阶段上所起的作用不同。

六、相对剩余价值是怎样生产出来的?(1)相对剩余价值是在工作日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缩短工人的必要劳动时间,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生产的剩余价值。

(2)缩短必要劳动时间,就必须降低劳动力的价值。劳动力价值的降低,要以降低劳动者必要生活资料的价值为条件。只有提高全社会各部门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才能降低劳动者的必要生活资料的价值,降低劳动力价值,从而缩短必要劳动时间。

(3)资本家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直接动机是追求超额剩余价值。所谓超额剩余价值,就是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形成的差额。为追求超额剩余价值,各资本家都力图采用新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推动了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的结果,使单位商品价值降低,从而降低劳动力价值,缩短必要劳动时间,延长了剩余劳动时间,使资本家普遍获得相对剩余价值。可见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是各个资本家追逐超额剩余价值的结果。

七、为什么说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是物质资料再生产和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1)同任何其他社会一样,资本主义社会生产总是连续不断重复进行的。这种连续不断、周而复始的社会生产就是资本主义的再生产过程。如果资本家把剥削来的剩余价值全部用于个人消费,再生产只是在原有规模上重复进行,那就是资本主义的简单再生产。如果资本家把一部分剩余价值资本化,使生产在扩大的规模上重复进行,那就是资本主义的扩大再生产。

(2)资本主义再生产首先是物质资料的再生产。资本主义社会的每一次生产过程中,都要消耗一定的物质资料,同时又会生产出一定的物质资料用以补偿已经消耗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为下一

http://www.pinggu.name/584176

次生产过程创造出物质条件,使再生产得以连续不断地进行下去。因而,资本主义再生产首先是物质资料的再生产。(3)资本主义再生产不仅是物质资料的再生产,同时也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再生产。资本主义社会的物质资料再生产是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下进行的。经过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再生产出各种物质资料,同时使资本主义的剥削关系也不断再生产出来,无论是资本主义的简单再生产,还是扩大再生产,都会再生产出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

(4)在资本主义的简单再生产中,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再生产体现在:1)资本家用来购买劳动力的可变资本,即支付给工人的工资,是由劳动者自己创造出来的;2)不仅可变资本,而且资本家的全部资本都是由工人创造出来的;3)工人的个人消费是从属于资本家阶级剥削剩余价值的需要,它为资本家再生产出可供剥削的劳动力,成为资本主义再生产的一个条件。

由此看出,作为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基础和出发点的劳动者和生产资料的分离,通过资本主义再生产不断再生产出来,作为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的结果,一方面再生产出资本家,另一方面再生产出雇佣工人。

(5)在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条件下,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在不断扩大的基础上被再生产出来。这表现在:1)不仅资本家的全部资本是由工人创造出来的,而且用于扩大再生产的追加资本,也是由雇佣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转化来的;2)资本家的追加资本不仅是剥削工人的结果,而且成为进一步扩大对工人剥削的手段;3)资本家在劳动力市场上用不等价物来占有工人的劳动的一部分,来换取更大量的工人的活劳动。

总之,资本主义的再生产过程,不仅是物质资料的再生产过程,而且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再生产过程,是物质资料再生产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

八、简析资本积累的实质和资本积累量的决定因素。

(1)资本积累就是剩余价值的资本化。资本积累的实质就是资本家用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增大资本,扩大生产规模,从而进一步无偿占有更多的剩余价值。

(2)资本积累的规模取决于剩余价值量和个人消费基金与积累基金的比例。在个人消费基金与积累基金比例一定的情况下,资本积累的规模取决于剩余价值的绝对量,从而一切决定剩余价值量的因素,都影响资本积累的数量。这些因素主要是:1)对劳动力的剥削程度。剥削程度越高,同量的可变资本获得的剩余价值就越多,从而积累的数量也就越多。2)社会劳动生产率水平的高低。社会劳动生产率水平的提高,不仅可以增加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从而增加积累量,而且可以使同量剩余价值表现为更多的商品,使资本家可以在不减少甚至增加个人消费的商品量的情况下,增加资本积累的数量。3)所用资本和所费资本之间的差额。所用资本是指生产中发挥作用的全部劳动资料的价值;所费资本是指每次生产过程中耗费掉并转移到新产品中去的劳动资料的价值。所用资本和所费资本的差额表明,劳动资料在其使用过程中,它的价值的一部分虽已转移,但它在实物形式上依然发挥着原有的作用。这样以折旧基金形式提取的转移的劳动资料的价值就可以作为积累基金来使用。因此,所用资本和所费资本的差额 By 冰上月光

越大,就越有利于增加资本积累。4)预付资本量的大小。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预付资本量越大,剩余价值量也就越多,从而资本积累的规模也就越大。

九、简述资本积累、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之间的相互关系。

(1)资本积累是指剩余价值的资本化;资本积聚是指个别资本依靠剩余价值的资本化来增大自己的资本总额;资本集中,是指把原来分散的若干中小资本合并成为少数大资本。

(2)资本积累与资本积聚有密切的关系。资本积聚是伴随资本积累而进行的,资本积累是资本积聚的源泉,资本积聚是资本积累的结果,资本积聚使单个资本总额扩大,而在这种扩大中,资本家可以取得更多的剩余价值并将它转化为资本,因而资本积聚又是促进资本积累增长的条件。

(3)资本集中与资本积累、资本积聚既相区别又相联系。区别表现在:1)资本积累是个别资本通过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而实现的,资本积聚是伴随资本积累而发生的。随着个别资本的增大,社会资本的总额会相应增加。而资本集中只是原有资本在资本家之间重新进行分配与组合,通过联合或合并使单个资本增大,但社会资本总额并不因此而增加。2)资本积累和资本积聚要受到社会现有财富增长的限制,因而增长是缓慢的;而资本集中不受现有社会财富实际增长量的限制,能够通过现有资本的重新分配和组合较迅速地在短时期内集中起巨额资本。

(4)它们之间的联系表现在:一方面资本的积累和积聚,促进着资本集中的发展。因为随着资本的积累和积聚,个别资本的规模不断扩大,竞争能力相应提高,从而有利于对小资本的兼并,实现资本的集中。另一方面,资本的集中又有利于加速资本积累和积聚的进程。这是因为,资本的集中使单个资本迅速扩大,有利于采取先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促进资本的积累和积聚。

十、怎样区别资本的技术构成、价值构成和有机构成?它们之间有何联系?(1)资本的技术构成是资本在物质形态方面的构成,即构成资本的生产资料的数量同使用这些生产资料所需要的劳动力数量之间的比例。在生产过程中,一定的资本由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两部分构成,这两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数量比例关系。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之间的数量比例关系是由生产技术发展水平的高低决定的,所以称为资本的技术构成。而从价值形态看,用于生产的资本是由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两部分组成,不变资本价值和可变资本价值之间的数量比例关系称为资本的价值构成。资本的技术构成从根本上决定着资本的价值构成,资本的价值构成的变化,通常反映资本技术构成的变化。资本的有机构成就是指由资本的技术构成决定并反映资本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

(2)资本的技术构成和资本的价值构成既相联系,又相区别。从二者的联系看,资本的技术构成从根本上决定着资本的价值构成。资本技术构成的变动是资本价值构成变动的物质基础,技术构成的变动,通常会引起资本价值构成的变动,价值构成的变动通常反映资本技术构成的变动。

资本的技术构成和资本的价值构成的区别表现在:1)资本的价值构成的变化虽然通常反映资本技术构成的变化,但是并不是完全

http://www.pinggu.name/584176

地而只是近似地反映资本技术构成的变化。因为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价值和价格的变化,也会影响资本价值构成。2)资本的价值构成可以在资本技术构成不变时发生变化。当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比率没有发生变化时,生产资料的价值和劳动力的价值,一方发生变化,另一方没有变化;或者双方变动的方向和程度不一致时,情况就是这样。3)当资本的技术构成变化时,如果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数量比例的变化被二者价值上的反方向变化抵消,资本的价值构成保持不变。

(3)资本有机构成既然是由资本技术构成决定并反映资本技术构成的资本价值构成,因此就必须从资本技术构成和资本价值构成的统一的角度分析资本有机构成的变动。资本的价值构成变化与否,并不一定表明资本有机构成是否变化。

十一、试述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

(1)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建立和发展,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也产生和发展起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建立在剥夺小生产者的基础上的,一方面把分散的、小规模的小生产变成社会化的、大规模的大生产;另一方面把小私有制变成为资本主义私有制。于是产生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

(2)随着资本积累的发展,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日益加深。在资本积累过程中,由于资本主义竞争日益加剧,使得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越来越集中在少数资本家手里,与此同时,资本主义生产的社会化日益发展,这表现在:1)随着资本积累的发展,个别资本的规模不断扩大,出现了规模巨大的资本主义企业,生产建立在众多的工人进行分工协作的共同劳动基础上,生产资料成为许多人共同使用的生产资料,劳动产品也成为许多人共同劳动的结果。2)各企业和各部门之间的社会分工和专业化不断发展,它们之间的经济技术联系日益加强,社会生产成为一个互相依赖、互相联系的整体。3)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和社会分工的发展,生产和交换日益社会化、国际化,在形成统一国内市场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了国际市场。

生产的社会化客观上要求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由社会共同占有,以便对社会生产进行有意识的社会控制,并根据社会的需要分配生产成果。但是,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不能适应生产社会化的本性,并且在资本积累过程中,由于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日益集中在少数资本家手里,同生产社会化发展的矛盾更加尖锐化。这一矛盾的日益尖锐化,充分证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日益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桎梏。必须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建立与生产社会化性质相应的公有制,才能为生产力的发展开辟道路。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的发展为资本主义制度的灭亡准备了物质条件。

(3)资本主义积累的发展,不仅为资本主义的灭亡准备了客观物质条件,而且为消灭资本主义制度准备了社会力量,即无产阶级,它是资本主义制度的掘墓人。

(4)资本主义基本矛盾随着资本主义积累的发展日益尖锐化,资本主义的阶级矛盾以及其他各种矛盾都会伴随资本主义积累的发展而不断发展、激化,从而彻底变革资本主义私有制,成为必然的历史趋势。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生产资料的集中和劳动的社 By 冰上月光

会化,达到了同它们的资本主义外壳不能相容的地步。这个外壳就要炸毁了。资本主义私有制的丧钟,就要敲响了,剥夺者就要被剥夺了。资本主义制度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制度必然胜利,这就是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

十二、什么是固定资本的磨损与折旧?

http://www.pinggu.name/584176

资本的周转速度,可以从一次周转时间和一年内周转次数两方面考察。资本的周转时间,就是产业资本从预付一定形式的资本开始,经过资本的循环运动,实现价值增殖,然后重新回到原来出发点所经历的时间,它包括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

资本的周转次数,是指在一定时间内资本所经历的周转循环的次数。这一定的时间,通常以年为单位,用U表示;而周转一次所需时间用u表示,那么一年内的周转次数n就等于:n=Uu。

例如,某个企业资本周转一次所需要时间为3个月,那么一年中周转次数就是4次;如果一次周转时间为6个月,那么周转次数就是2次。所以,资本的周转速度与一次周转所需时间成反比,而与一年内周转次数成正比。

(2)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最重要因素,是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的构成,以及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各自的周转速度。而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的划分,是以生产资本不同组成部分的价值周转方式不同为依据的。

固定资本是指以机器、设备等劳动资料形式存在的生产资本。它的全部物质要素要参加多次生产过程,仿佛被“固定”在生产过程中,它的物质形态并不参加流通过程。固定资本的价值,是随着它的磨损程度一部分一部分地转移到产品中去,并随着产品出售而逐步收回,待生产过程之后才全部收回价值,并进行实物更新。流动资本是指以原料、燃料、辅助材料等劳动对象和劳动力形式存在的那部分生产资本。劳动对象的价值一次转移到新产品中去,并随着产品的出售一次收回。它的物质要素在每次生产过程中都被全部消费掉了,因而每次生产过程都要进行实物更新。根据这部分资本价值周转方式的特点,把它叫做流动资本。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可变资本,其价值以工资形式支付给工人,并被工人生活消费掉,因而它的价值不会转移到产品中去。但是,工人在劳动中会创造出相当于这部分价值的新价值。所以用于购买劳动力的资本价值,也是一次投入生产并一次收回,也应列入流动资本。

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的周转方式具有本质的差别,但是为了计算预付总资本的平均周转速度,就要把二者的差别抽象掉,而只计算它们各自的价值周转额。预付资本的总周转即平均周转速度的计算公式为:

预付资本一年中的总周转次数=一年中固定资本周转价值总额+一年中流动资本周转价值总额预付资本总额

由此可以看出资本构成对资本周转速度的影响:1)当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比例不变时,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各自的周转速度加快,则预付总资本周转也加快。2)当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各自的周转速度不变时,由于流动资本周转速度大大快于固定资本,所以固定资本比重越大,总资本周转越慢;流动资本比重越大,总周转越快。(3)影响预付总资本周转速度的第二个因素,是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的长短。生产时间,是指资本停留在生产领域内的时间。它分为四部分:1)劳动时间,即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相结合,生产新产品和创造剩余价值的时间,它由产品的性质、技术水平高低等因素决定,这是生产时间中最重要的部分。2)停工时间,即由于工人休息或机器检修而造成劳动过程暂时中断的时间。3)自然力作用时间,即自然力独立对劳动对象发生作用的时间,也就是劳动对象在生产过程中独立发生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理的变化的时间,如木材干燥、4(1)固定资本的价值是按照它的磨损程度,一部分一部分地转移到产品中去。固定资本的磨损分有形磨损和无形磨损两种。有形磨损指固定资本的物质要素由于使用及自然力作用而造成的损耗。这种损耗都是有形的物质上的损耗,如铁轨的磨损、枕木的腐朽,所以又叫物质磨损。无形磨损又称精神磨损,是指固定资本在其有效使用期内,由于技术进步而引起的价值上的损失。无形磨损又分两种情况:一是由于劳动资料生产部门提高劳动生产率而使固定资产贬值;二是发明了高效能新型设备而使原固定资产贬值。(2)固定资本的价值随磨损程度逐渐转移到产品中去,并随产品出售逐步收回。把这部分价值提取并积累起来,以便在固定资本价值全部转移完毕时用于实物更新,这种做法叫固定资本折旧。根据固定资本损耗程度以货币形式逐年提取的固定资本补偿金,叫折旧基金或折旧费。

提取的折旧费与固定资本原值的比例,叫折旧率。

(3)固定资本的磨损既然包括有形损耗和无形损耗这两个方面,因此,在提取固定资产折旧、计算折旧率时,应当把这两种损耗都计算在内,特别要重视固定资本的无形损耗,这样才有助于推动企业的技术进步和设备的更新改造。

十三、加速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生产有哪些影响?(1)可以节省预付的流动资本。在生产规模一定的条件下,资本周转速度越快,预付流动资本的数量越少;反之就越多。例如,甲、乙两个企业生产规模相同,每月都要投入1万元流动资本。假定甲、乙的流动资本周转一次分别为2个月和4个月,即每年分别周转6次和3次,那么甲、乙所需预付的流动资本分别为2万元和4万元。流动资本的节约,意味着在资本总额一定的情况下可以扩大生产规模。

(2)可以增加年剩余价值量和年剩余价值率。年剩余价值量是一年所生产的剩余价值总量,用M来表示。加速资本的周转,其中的可变资本的周转速度也就随之加快,一定数量预付可变资本发挥的实际作用越大,越可以创造出更多的剩余价值。用公式表示为:

M=m′[HT]vn 年剩余价值率(M′[HT]),是一年内生产的剩余价值总量同预付可变资本的比率,表示预付可变资本的增殖程度。用公式表示为:

M′=Mv=′vnv=m′n 由此可见,如果其他条件不变,年剩余价值量和年剩余价值率都与可变资本的周转速度成正比变化。

十四、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是什么?(1)资本的循环不是一次性行为,而是连续不断的过程。这种不断重复、周而复始的资本循环过程,就叫做资本周转。研究资本周转的中心问题,是周转速度。一方面,要考察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这主要包括产业资本构成和生产时间及流通时间长短两个因素;另一方面,要考察加速资本周转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即可以提高年剩余价值率。By 冰上月光

酿酒、植物生长等。4)生产资料的储备时间,即生产资料已进入生产领域但尚未被使用的时间。

为了加快资本周转,必须尽量缩短生产时间。一方面,要努力提高劳动生产率,缩短劳动时间;另一方面,也要尽量缩短非劳动时间,如减少储备时间、自然力作用时间和停工时间。

流通时间,指资本停留在流通领域的时间。包括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购买时间和商品的销售时间两部分。影响流通时间长短的主要因素包括市场供求状况、生产企业与市场距离的远近,以及交通运输和信息条件等。为了缩短流通时间,就要及时掌握市场信息,改进运输工具。在资本主义条件下,产品的销售时间一般是影响流通时间的最重要的部分。

十五、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为什么具有周期性?

价值率为100%。

http://www.pinggu.name/584176

定全部商品都按价值出售;4)假设没有对外经济关系;5)假定剩余(3)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过程。依照马克思关于社会资本再生产的两个基本原理,假定社会总产品的构成如下:

Ⅰ4 000c+1 000v+1 000m=6 000

Ⅱ2 000c+500v+500m=3 000

为了使第二年的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能够继续进行,这两大部类的产品包括它的各个组成部分都必须得到实现,即都必须实现价值补偿和物质补偿。这个实现过程包含着三大要点:

1)第一部类内部各部门各企业之间的交换,即Ⅰ4 000c的实现问题。Ⅰ4 000c在实物上由生产资料构成,在价值上代表本部类已消耗的不变资本价值。为了维持简单再生产,这Ⅰ4 000c的生产资料必须卖出去实现价值补偿,同时又要购买回4 000的生产资料实现物质补偿。实际上,通过第一部类内部的反复交换,就可以做到这一点。

2)第二部类内部各部门、各企业之间的交换,即Ⅱ500v+500m。这部分总产品在实物上是由消费资料构成,在价值上代表工人和资本家要用于个人消费的工资和剩余价值。为了维持简单再生产,这部分产品必须卖出去实现价值补偿,同时工人和资本家手中的消费基金又要用消费资料进行物质补偿。实际上,这部分总产品可以通过第二部类内部工人和资本家的购买各种消费品而得到实现。

3)两大部类之间的交换,即Ⅰ1 000v+1 000m,与Ⅱ2 000c之间的交换。Ⅰ1 000v+1 000m,在实物上是生产资料,在价值上代表工人和资本家用于个人消费的基金,所以不可能在第一部类内部实现。Ⅱ2 000c在实物上代表生活资料,在价值上代表不变资本,也不可能在本部类内部实现。这两部分总产品只能通过两大部类之间的交换来实现,即第二部类购买第一部类2 000的生产资料,而第一部类购买第二部类2 000的生活资料。

将上面三大要点统一起来,就是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过程。可用下图表示:

Ⅰ000c+1 000v+1 000n=6 000 Ⅱ000c+500v+500n=3 000

(4)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是:第一部类的可变资本加上剩余价值,等于第二部类的不变资本。用公式表示为:

Ⅰ(v+m)=Ⅱc

这是因为,如果Ⅰ(v+m)>Ⅱc,那么第一部类的总产品将有一部分将因供大于求而不能实现;如果Ⅰ(v+m)<Ⅱc,则第二部类将有一部分总产品不能实现。

从Ⅰ(v+m)=Ⅱc这一基本公式出发,还可以推导出两个派生公式:

①Ⅰ(c+v+m)=Ⅰc+Ⅱc

②Ⅱ(c+v+m)=Ⅰ(v+m)+Ⅱ(v+m)

派生公式①说明,第一部类的总产品,等于两大部类的不变资本之和;派生公式②说明,第二部类的总产品,等于两大部类的可变资本和剩余价值之和。

十七、5

影响利润率高低的因素有哪些?(1)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根源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生产过剩的危机。经济危机所具有的周期性,也是由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运动特点所决定的。

(2)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生产的社会化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的运动有时缓和,有时激化。只有当这一矛盾达到极其尖锐的程度时,才会爆发经济危机。

(3)经济危机使社会生产遭到破坏,通过这种强制性的压缩供给来调节供求矛盾,使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得到缓解,从而走出危机。(4)但是,经济危机不可能根除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相反,由于在危机中资本兼并更加厉害,而使基本矛盾进一步加深,又会导致下一次危机的爆发。这样,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就具有了周期性。从一次危机爆发到下一次危机爆发所经历的时期,就是一个再生产周期,它一般包括如下四个阶段:危机、萧条、复苏和高涨。高涨阶段又称繁荣阶段,但经济繁荣中又孕育着新的经济危机。

(5)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这种周期性爆发,它的物质基础是固定资本的更新。因为:1)固定资本的更新增长了社会需求,为摆脱危机、促进经济复苏准备了物质条件;2)固定资本的大规模更新又会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导致新的生产过剩,从而为下一次危机的到来准备物质前提。

十六、试述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过程和实现条件。

(1)个别资本是指独立发挥资本职能的资本,相互联系和依存的个别资本的总和,就是社会总资本。社会资本的运动与个别资本运动除了共同之处之外,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包含着个人生活消费及与此相适应的一般商品流通过程。

研究社会资本再生产的中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这既包括价值补偿也包括实物补偿。社会资本再生产的两个基本原理是:从物质构成上看,社会总产品以及社会生产分为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两大部类;从价值构成上看,社会总产品由不变资本、可变资本和剩余价值三部分构成,即c+v+m。

(2)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地位。资本主义再生产的特征是扩大再生产,但在研究过程中却要先从简单再生产开始。因为:1)简单再生产是扩大再生产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2)分析社会资本再生产的难点在于总产品的实现,而不在于资本积累上。

在分析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时,要作以下几点假设:1)假设这里是纯粹的资本主义经济,只存在资本家和工人两个阶级;2)假设在为期一年的生产周期中,不变资本价值全部转移到产品中去;3)假 By 冰上月光

利润率是剩余价值和全部预付资本的比率,即p′=mc+v,利润率是剩余价值率的转化形式,表示着预付资本的增殖程度。影响利润率高低的因素主要有四个方面:(1)剩余价值率的高低。在预付资本已定的条件下,利润率的高低由剩余价值量的多少来定,而剩余价值的多少则取决于剩余价值率。所以,凡是能够提高剩余价值率的一切方法,都会相应地提高利润率。

(2)资本有机构成的高低。就各个生产部门之间的关系来看,在剩余价值率和劳动力价值一定的情况下,资本有机构成越低,同量资本中的可变资本部分就越大,所使用的劳动力就越多,创造的剩余价值也越多,从而利润率也就越高;反之,利润率就越低。所以,利润率同资本有机构成按相反方向变化。

(3)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资本周转速度加快,可以提高年剩余价值率,从而也就可以提高年利润率。而实际上资本家所关心的正是年利润率,所以,利润率与资本周转速度成正比关系。

(4)不变资本节省的状况。不变资本的节省本身不会带来更多的利润,但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它可以减少预付资本总额,从而可以提高利润率。

十八、怎样理解平均利润率下降的规律?

http://www.pinggu.name/584176

180m=1 080;平均利润率=180m720c+180v=20%。再假定预付商业资本为100,则平均利润率=180m900+100=18%;商业利润=100×18%=18,产业利润=900×18%=162;商品的出厂价格=900+162=1 062。

由于商业资本参与了利润平均化过程,商品的生产价格=生产成本+产业利润+商业利润,即W(生产价格)=k+p+h。

二十、简述商业流通费用补偿的途径及源泉。

(1)商业资本家在从事商品买卖活动时,一方面要预付一定数量的资本用于购买商品,另一方面还要支付商品流通过程中的各种费用,即商业流通费用,它包括生产性流通费用和纯粹流通费用。(2)生产性流通费用包括从事商品包装、保管、运输等活动所发生的费用。这些活动与商品的使用价值运动有关,是生产过程的继续因而具有生产性质,它们可以创造新的价值(包括剩余价值)并加到产品中去。所以,生产性流通费用可以通过商品按价值出售而得到补偿,并且还可以带来商业利润。只是这种流通费用,要限制在必要的限度之内。

(3)纯粹流通费用是只同商品买卖有关的费用,包括商品买卖的费用、簿记费用和维持货币流通的费用。它们不能增加商品的价值,是非生产性的费用。它们的价值补偿,只能从当年生产的剩余价值总额中扣除一部分价值进行补偿。因为社会总产品的价值包括c+(v+m)三部分,c的部分必须用于补充生产中消耗的生产资料,v的部分必须用于继续雇佣工人,只有m才可以用于补偿纯粹流通费用。

二十一、试述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信用的主要形式及其作用。(1)信用是以偿还为条件的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如赊销商品、贷出货币等,信用双方要按约定日期偿还货款和贷款,并支付利息。资本主义信用实际上是借贷资本运动的形式,体现着资本主义经济关系,它可分为商业信用和银行信用两大类。

(2)商业信用是以赊账方式出售商品(或劳务)时买卖双方相互提供的信用。赊销商品时,买方不立即支付现金,而是承诺在一定时期后再支付。这样,双方就形成一种债务关系,卖方是债权人,买方是债务人。赊销商品的价格一般高于用现金买卖商品的价格,其差额就形成赊购者向赊销者支付的利息。

商业票据是商业信用的工具,主要有期票与汇票。期票是债务人向债权人开出的、承诺在一定时期支付款项的凭证。汇票是由债权人向债务人发出的要求其向第三者或持票人支付一定款项的凭(1)平均利润率是社会剩余价值总额与社会预付资本总额的比率,它是资本主义部门之间竞争的结果。平均利润率形成后,并非固定在一个水平上不动,从资本主义的较长发展时期看,它存在着下降的趋势。

(2)引起平均利润率下降的原因,在于社会平均资本有机构成的逐步提高。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资本家由于追逐超额利润的内在动力和迫于竞争的外在压力,总是不断改进技术和提高劳动生产率,结果必然导致社会平均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而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可变资本在总资本中的比重必然下降,便会使同量资本所推动的活劳动减少,如:c∶v由2∶1提高到3∶1,则v/c+v由1/3降到1/4。在剩余价值率不变的条件下,同量预付资本所获得的利润必然减少,从而导致利润率下降。

(3)同时也应看到,平均利润率下降还会受到各种因素的阻碍,使这一规律的作用减弱。这些因素包括:1)剥削程度的提高;2)不变资本价值的降低;3)大量相对过剩人口的存在;4)对外贸易的发展,等等。

十九、如何理解商业资本也要参与利润平均化过程?

证。汇票要在债务人签名盖章后才生效,即“承兑”。商业票据可在一定范围内流通。

商业信用的特点:1)商业信用的对象是处在产业资本和商业资本循环一定阶段上的商品资本,或者说它是资本家之间以商品形式提供的信用,贷出的资本就是待实现的商品资本。2)商业信用主要是职能资本家之间提供的信用,债权人和债务人都是职能资本家。3)商业信用的发展程度直接依赖于资本主义生产和流通的状况。在生产繁荣阶段,商业信用增加;在危机萧条阶段,商业信用减少。商业信用产生很早,但在资本主义社会得到迅速发展,这是因为它适应资本主义生产和流通的需要而发展,使在货币暂时短缺的条件下商品照常流通,促进了整个社会资本的周转。但商业信用也有局限性:1)商业信用的规模和期限受单个资本家拥有的资本数量6 商业资本是在流通领域专门从事商品资本职能,以攫取商业利润为目的资本。商业资本作为一种与产业资本并列的、独立的资本形式,当然和产业资本一样也要获取平均利润。

这是因为,商业部门与产业部门之间同样存在着竞争,哪个部门的利润率高,资本就会自动流向哪个部门。这就是说,商业资本同样要参与利润平均化过程,商业利润率要相当于平均利润率。用公式表示为:

商业资本独立后的平均利润率=剩余价值总量产业资本总额+商业资本总额

[例]假定一年内全社会预付的产业资本总额=720c+180v,m′=100%,那么产品的价值(或生产价格)W=720c+180v+ By 冰上月光

和资本周转状况的限制;2)商业信用受商品使用价值流转方向的限制,只能由商品的生产企业向使用或销售企业提供信用。打破商品信用局限的,是银行信用。

(3)资本主义银行是专门经营货币资本业务的企业,它是借款人和贷款人的信用中介。银行信用就是银行向职能资本家提供贷款而形成的借贷关系。银行信用的特点是:1)银行能把社会上各种闲置资金集中起来,形成巨额的借贷资本,因而它不受个别资本的数量和周转的限制;2)银行信用的对象是货币资本而不是商品资本;3)银行信用的当事人一方面是货币资本家,另一方面是职能资本家,即债权人是货币资本家,债务人是职能资本家,银行处于二者的中介地位。

银行信用的上述特点使它能够突破商业信用的局限,扩大信用的规模和范围。一方面,银行突破了个别资本数量和周转的限制,能够集中许多资本家的闲置资本,还有食利者的货币资本和其他阶层的储蓄存款;另一方面,银行信用突破了商品流转方向的限制,它是以货币形态提供的信用,货币资本不存在流转方向问题。银行资本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自有资本,即银行资本家投入的资本;另一部分是借入资本,即银行吸收的存款,它占银行资本的大部分。银行资本家投资于银行业的目的是为了取得利润。银行贷款利息高于存款利息的差额,再扣除银行业务费用后的余额,便形成银行利润,它是剩余价值的特殊转化形式。银行利润率即银行利润与其自有资本的比率,由于部门之间竞争的原因,它也要相当于平均利润率。

(4)信用制度特别是银行信用,对资本主义经济的运行与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信用促成了资本的流动和利润的平均化。利润的平均化过程是以资本在各部门之间自由转移为前提的,但生产资本的转移困难是比较大的,而主要应是货币资本的转移。信用制度特别是银行信用,正是实现货币资本再分配的最灵活的工具,从而促进了利润平均化过程。

2)信用制度有利于节省流通费用和缩短流通时间。信用可以减少流通中所需的货币数量,节省货币发行和维持所需的费用。由于商品的赊销赊购,加速了商品的流转,可以节省各种生产性和纯粹性流通费。而流通费用的节省和流通时间的缩短,就可以使全社会中流通领域的资本减少,而生产领域的资本相应增加。

3)信用还可以促进资本集中和加速资本积聚。信用制度的建立加速了股份公司的发展,加快了大资本对小资本的控制与剥夺,从而加快了资本集中。信用还把零散的、闲置的货币资本动员起来投入生产,从而加快了资本积累的速度,扩大了生产规模。

在充分肯定信用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有重大推动作用的同时,也要看到它会加剧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另一面。这包括激化生产不断扩大与需求相对缩小的矛盾,造成对商品的虚假需求甚至会引发经济危机;加剧了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发展不平衡;加剧了两极分化,等等。

二十二、什么是虚拟资本?它的基本特征是什么?(1)虚拟资本是以有价证券形式存在,并能够给持有者带来一定收入的资本,主要包括股票和债券,此外还有不动产抵押证券和商业票据等。

http://www.pinggu.name/584176

(2)股票是它的持有者向股份公司投资入股并有权取得股息收入的凭证。债券是债务人向债权人发出的,承诺在一定时期内归还借款并付给利息的凭证,它分为企业债券和政府债券。股票与债券不同,股票表示的是股东对股份公司财产的所有权关系,债券表示的是债权人对债务人享有的要求清偿债务的权利;股票一般不能向公司退换现金,而债券到期后就要还本付息。

(3)股票和债券虽有区别,但也有共同点,即它们本身没有价值,不是真实的资本。因为真实的资本已转到企业中去了,而股票和债券不过是资本所有权的凭证,只是资本的“纸的复本”,是虚拟资本。因为有价证券没有价值,而且不在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中发挥职能,它们在市场买卖中虽然不断变换所有者,但并不影响它所代表的真实资本的运用。虚拟资本不仅在质上不同于真实的资本,在量上也有差别。由于有价证券特别是股票的价格常常大于其面值,因而以其价格计算的总量也大于实际资本的数量。它的数量变化也并不完全反映实际运用的资本数量的变化。

二十三、简述股份公司的性质和对资本主义经济的影响。(1)股份公司是通过发行股票的方式合资经营的企业,是随着资本主义大工业和信用的发展而出现的一种现代企业的资本组织形式。

由于生产技术的进步和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巨额资本的投资使单个资本难以承受。于是,出现了通过发行股票集资的股份公司。股份公司以社会资本的形式与私人资本相对立,是单个资本和社会化大生产的矛盾发展的必然产物,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其自身范围内的调整和“扬弃”。但是,资本主义股份公司的私有制性质并没有改变,仍是以资本对雇佣劳动的剥削为基础、以追逐剩余价值为目的的企业组织。

(2)股份公司的发展对资本主义经济产生了巨大影响。它是筹集资金、迅速扩大企业规模的最有效的形式。马克思说过,如果等待单个资本增长到能够修筑铁路的程度,恐怕今天世界上还没有铁路,但股份公司转瞬之间就把这件事完成了。

(3)股份公司是加速资本集中的有力工具。因为股份公司的重大决策都由股东大会表决决定,而表决权是一股一票,这样,大股东只要掌握了股票的半数,甚至是1/3,就可以操纵整个股份公司的活动。所以,股份公司成为大资本控制小资本的形式,是资本集中的工具。

(4)股份公司实行资本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有利于加强企业管理。股东大会是股份公司的最高决策机构,但公司的日常管理和运营却由董事会负责。这种“两权”分离的管理制度,有利于企业聘用有经验的管理人员,进行有效的日常经营决策和管理,以获取更多的利润。

(5)当然,就股份公司本身而言,它作为现代企业的一种资本组织形式,并不直接反映社会制度的性质,资本主义可以用,社会主义也可以用。股份公司的性质,关键看控股权掌握在谁手中。对社会主义国有企业实行股份制改造,有利于实现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有利于提高企业和资本的运作效率,有利于企业筹集资金、扩大规模,增强在市场竞争中的实力。在社会主义公有制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以后,只要控股权仍然掌握在国家和集体手中,这样的企业就具有明显的公有性质。因为,它扩大了公有资产的控制范 By 冰上月光

围,从国民经济整体的角度上看也有利于增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和作用。

二十四、试述马克思的地租理论的主要内容。

马克思的地租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资本主义土地私有制和资本主义地租的本质;资本主义地租的两种形式——级差地租和绝对地租;土地价格的实质及其决定等。

(1)资本主义土地私有制的形成与特点。资本主义的土地私有制,作为资本主义经济关系在农村中发展的结果,它经过了两条不同的道路:一条是改良的道路或普鲁士式的道路;另一条是革命的道路或美国式的道路。

普鲁士式的道路,是将封建的土地制度通过改良方式逐渐演变为资本主义土地制度的道路。

它的特点是,封建地主通过“改良”,允许农奴向地主缴纳大量赎金以免除封建农奴义务,使农奴转变为自由劳动者。地主阶级则逐渐采用雇佣劳动,按照资本主义经营方式改造地主庄园。这种方式难免保留较多的封建残余。

美国式的道路,即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摧毁封建地主经济,建立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道路。

在封建地主经济被摧毁后的一个时期内,小农经济发展为农村中占优势的经济形式,但随着小农经济的两极分化,农民的小土地私有制逐渐变为资本主义大土地私有制。这条道路比较彻底地消灭了旧式封建地主经济,使资本主义经济能够比较迅速地发展起来。资本主义土地私有制与封建土地私有制虽同为土地私有制,但二者具有两个明显的差别: 1)在封建土地制度下,农民与地主是两个基本对立的阶级,农民租种地主的土地,土地的所有权同经营权有一定程度的分离。而在资本主义土地制度下,存在农业工人、农业资本家和大土地所有者三个对立的阶级,大土地所有者并不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只是把土地租给农业资本家而收取地租,这样,土地所有权与经营权达到了完全分离的程度。2)封建土地制度是以农民对地主的不同程度的人身依附关系为基础的,所谓人身依附是一种“超经济强制”,它是以地主具有直接支配农民人身的权力为前提的。而资本主义土地私有制是建立在雇佣劳动基础之上的,农业工人在法律上具有人身自由,可以自由地出卖自己的劳动力,因而打破了封建的人身依附关系。

(2)资本主义级差地租。由于土地的肥沃程度不同,因而提供的农产品量也不同。与此相联系,租种不同等级的土地就要缴纳不同数量的地租,这就是级差地租。它从根本上说是来源于农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1)级差地租产生的条件,是土地的自然生产条件不同,较好土地所产农产品的个别生产价格会低于社会生产价格,但仍可按社会生产价格出售,就可以获得超额利润而转化为级差地租。

2)级差地租产生的原因,是土地有限性所造成的土地经营垄断。和工业部门相比,农业生产的超额利润有两个特点:一是农产品社会生产价格是由劣等地农产品的个别生产价格决定的,从而优等地和中等地都可以取得超额利润即级差地租;二是农业中的超额利润相当稳定。这些特点产生的原因,是土地有限性而形成的经营垄断。由于优、中等土地不可随意扩大,为满足农产品供应,就必须

http://www.pinggu.name/584176

开垦劣等土地。为此,就要保证租种劣等地的农业资本也获得平均利润,否则劣等地就会无人耕种。这也就是说,农产品社会生产价格要由劣等地的个别生产价格来决定。

3)级差地租的实质,是农业工人创造的超额利润。土地作为自然资源,并不能创造出价值和利润。形成级差地租的农业超额利润,是农业工人创造的。因为耕种优等地和中等地的农业工人的劳动具有较高的劳动生产率,起着加强的劳动的作用,可以在同样的时间内创造出更多的价值来,在特定的条件下就转化为利润。4)级差地租的形式,有级差地租Ⅰ和级差地租Ⅱ。级差地租Ⅰ是指由于不同地块的自然生产条件不同,使农产品的个别生产价格也不相同,经营好的土地所取得的超额利润就形成了级差地租Ⅰ。级差地租Ⅱ是指在同一地块上连续追加投资的劳动生产率不同,由此形成的超额利润所转化成的地租。

(3)绝对地租。是指由于土地私有权垄断,租种任何土地都必须交纳的地租。它来源于农产品价值高于生产价格的差额。绝对地租产生的条件,是农业资本有机构成低于工业,农产品价值高于它的生产价格,即农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高于平均利润,其差额就可以成为绝对地租。

绝对地租产生的原因,是土地私有权垄断。由于土地数量有限,土地的私有权就具有垄断性,其他资本不能自由向农业部门转移,农产品价值高于生产价格的差额不再参与利润平均化,而被扣留在农业部门内部,成为绝对地租。

绝对地租的来源,是农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既然绝对地租是农产品价值的一部分,是剩余价值高于平均利润的差额,所以它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是农业工人创造的。

(4)土地价格。指土地出售时的价格,是资本化的地租。土地不是劳动产品,没有价值。

但是,由于掌握了土地的所有权就可以定期取得土地收入,就如同把一笔资金存入银行取得利息一样,所以土地可以买卖并有了价格。土地价格与地租成正比,与银行利息率成反比。即

土地价格=地租利息率

[例]当一块土地的年地租为120万元,银行利息率为6%时,那么这块土地的价格就应当为120÷6%=2 000(万元)。二

十五、为什么要坚持国有经济的主导地位?

这是因为国有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居于极其重要的地位,是整个国民经济的领导力量,在社会主义建设中起着主导作用。具体表现在:

(1)国有经济掌握着国家的经济命脉,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与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主要经济基础。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拥有现代化的大工业,集中了我国最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优秀的科技人员和职工队伍,有较高的劳动生产率,能为整个国民经济的技术改造和现代化提供大量的先进技术装备、原材料和动力,是我国经济建设的主要支柱和实现现代化的物质技术基础。

(2)它对整个国民经济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发展起着领导作用。在现阶段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的条件下,它是保证集体所有制经济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发展,保证非公有制经济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决定性条件。By 冰上月光

(3)它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资金积累的主要来源。国有企业上交的税金和利润,占我国财政收入的60%以上。我国进行经济建设、发展科学文化事业以及国防建设的资金,绝大部分是依靠国有经济提供的。

(4)它为满足劳动人民的物质文化需要提供绝大部分消费品,并担负着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的物资交流和调节商品流通的任务,对于提高城乡居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起着重要作用。二

十六、试述社会主义按劳分配原则存在的原因。

在社会主义公有制范围内,对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原则,这是由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和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相互关系所决定的,归根到底受社会生产力发展状况的制约。社会主义社会中之所以存在按劳分配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1)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条件或基础。1)所有制关系决定分配关系,消费资料的任何一种分配,都不过是生产条件本身分配的结果。生产条件的分配也就是生产资料归谁所有,即生产资料所有制。

2)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建立,劳动者成为生产资料的共同所有者,从而劳动产品也属于劳动者共同所有,产品的分配必然按照有利于劳动者的原则进行。

3)既然生产资料已不是私人财产,这就排除了任何人凭借对于生产资料的占有,无偿占有他人劳动成果的剥削关系;既然每个人能够为社会提供的只有他的劳动,那么只能依靠自己的劳动从社会领取个人消费品。

(2)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根本物质条件。

1)分配方式本质上取决于可分配的产品的数量。也就是说,分配方式除了取决于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之外,归根到底要受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因为分配是对生产成果的分配,而劳动产品的多少取决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2)在社会主义社会,社会生产力虽然比过去有了很大发展,但还远没有达到极大发展的程度,社会产品还不能充分满足人们的需要,因而还不能实行按需分配,只能实行按劳分配。

(3)社会主义社会旧的社会分工的存在,劳动还主要是谋生手段,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1)所谓旧的分工是指劳动者还只具有片面的劳动能力,人们不得不长期甚至终生被束缚于某种职业上或固定在某一劳动岗位上。2)由于旧的社会分工存在,一方面人们的劳动存在着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复杂劳动和简单劳动、熟练劳动和非熟练劳动的本质差别,从而能够向社会提供的劳动的质量和数量必然不相等;另一方面,劳动者还没有得到全面发展,人们的劳动还不能像未来共产主义社会那样成为生活的第一需要,而仅仅是谋生手段。3)正是由于人们必须以劳动作为取得生活消费品的谋生手段,同时各个劳动者的劳动能力和劳动贡献又存在着重大差别,因而他们必然要求从社会取得的消费资料的多少应与其向社会和集体提供的劳动的质和量相适应,即实行按劳分配。只有这样,才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的劳动积极性,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二

十七、试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

(1)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市场经济有其共性,也有其个性。从共

http://www.pinggu.name/584176

性来看,即从市场经济所应具有的一般特征来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并不存在根本的区别。

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是:1)一切经济活动都直接或间接地处于市场关系之中,市场机制是推动生产要素流动和促进资源优化配置的基本运行机制。2)所有企业都具有进行商品生产经营所应拥有的全部权力,从而能自觉地面向市场,自主地开展生产经营活动。3)政府部门不直接干预企业生产和经营的具体事务,而是通过财政、税收、价格、金融等政策来调节和规范企业的经营活动。4)所有经营活动都按照一套法规体系来进行,整个经济运行有一个比较健全的法制基础。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同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特征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包括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经济为主体,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为补充,多种经济成分长期并存,共同发展。不同经济成分还可以自愿实行多种形式的联合经营。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和其他企业都进入市场,通过平等竞争,发挥国有企业的主导作用。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分配方式为补充,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运用包括市场在内的各种调节手段,既鼓励先进,促进效率,合理拉开收入差距,又防止两极分化,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在宏观调控上,社会主义国家能够把人民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要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使经济活动遵循价值规律的要求,适应供求关系的变化;通过价格杠杆和竞争机制的功能,把资源配置到效益较好的环节中去,并给企业以压力和动力,实现优胜劣汰;运用市场对各种经济信号反应比较灵敏的优点,促进生产和需求的及时协调;同时加强和改善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二

十八、试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机制在国家的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必须建立以公有制为主体,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以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为特征的现代企业制度;全国统一开放、城乡市场紧密结合、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相互衔接的市场体系和市场监管体制;以间接手段为主的、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及相应的政府职能与政府机构;以按劳分配为主体,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与我国国情相适应的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这些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环节有机组合的整体,构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并与这一基本框架相适应,形成相应的法律体系。上述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内容,也就构成了我们现阶段深化改革、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要为之努力奋斗的具体目标和方向。

二十九、试述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

建立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的改革方向,其基本特征是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1)产权关系清晰。企业的产权,是指企业资产的所有权与法人财产权;企业的产权关系,主要是指有关企业资产的各项权利和相 By 冰上月光

对应的经济责任,在有关经济主体之间的界定状态及由此构成的他们之间的经济关系。而产权关系清晰,则是指企业资产的所有权与法人财产权在企业的出资者和经营者之间具有明确的界定,不存在二者之间有关企业资产权利方面界限不清的现象。与此相对应的企业出资者与经营者应承担的经济责任,也是界限明确的。

具体到现代企业制度下的国有企业来说,它的产权关系状况应该是,企业资产的所有权属于企业的出资者,即谁对企业出资,谁就拥有企业资产的所有权。企业中的国有资产所有权属于国家;企业中的非国有资产的所有权,则属于它的出资者。企业资产的法人财产权属于企业,并由作为企业法人代表的企业经营者具体行使。企业资产不管是由谁出资形成的,包括由国家出资形成的企业资产,其控制权都属于企业,并由企业的法人代表具体行使。政府行使国有资产的所有权,必须落实到一个具体的政府部门,这不仅是为了使权利的行使者与相应的责任承担者具体化,以便于具体操作,而且是为了使国有资产所有权的委托者对其代理者的监督,具有具体的对象。过去的那种多部门行使所有权,但无人承担具体责任,监督找不到具体对象的状况,不利于所有权的有效行使和所有权委托者的基本利益。

政府代行国有资产的所有权,是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保留下来的微观经济职能,它与政府在市场经济中担负的宏观经济管理职能是完全不同的。因此,政府行使国有资产所有权职能的机构应与执行宏观经济管理职能的机构相分离,不能将它们混为一谈。

从国有企业所采取的现代企业制度的产权关系特征中可以看出,企业资产的所有权与控制权(法人财产权)分离,意味着在国有企业中建立法人财产制度,这种财产制度,实际上是企业真正具有法人地位的基础。换句话说,只有当国有企业拥有了全部企业资产的控制权,它才不仅具有了独立的行为能力,而且具有了独立的财产能力。也只有在这时,国有企业才具有了真正的法人地位。(2)责权明确。在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的出资者已将企业资产的控制权委托给企业的经营

者代理;将其对企业经营者的监督权,委托给派驻企业的监事会代理。因此,企业的出资者直接行使的权力,只有其对企业资产的所有权。

在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资产的所有权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权能:1)依据出资者投入企业的资产额,按照各个出资者相等的获益比率,取得资产收益。这是企业出资者所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形式,也是企业出资者所有权最基本的权能。谁取得这种资产收益,就证明谁是企业资产所有权的行使者。2)审定企业重大经营决策,尤其是与企业资产规模变动有关的和与企业收益分配有关的重大决策。在审定企业重大决策的过程中,企业的出资者有否决权,但没有代替企业经营者决策,或强制企业经营者作出某种决策的权利。3)选择企业经营者和其监督者。由于企业的出资者必须将所有权之外的全部企业权利,均委托给企业的经营者,并且无法再干预企业的经营活动,因此,他们只能通过正确地选择企业的经营者来保证自己的利益。与此同时,由于企业的出资者

http://www.pinggu.name/584176

必须将其监督企业经营者,以防止其损害企业出资者利益的权利,委托给企业的监事会人员,因此,他们只能通过正确地选择企业的监督者,来实施对企业经营者有效的监督。

在现代企业制度下,与企业出资者所有权相对应的经济责任,主要有两个内容:一是要按照认定的数额向企业注入资金(可以包括以价值衡量的、一定比例的无形资产);二是在企业破产时,仅以对企业的出资额为限,对企业的债务承担有限的财产责任。作为前者,是作为企业所有者行使企业资产所有权的一般条件,或者说是其一般责任;只有后者,是现代企业制度区别于其他企业制度形式的特点,即有限责任制。

在现代企业制度下,国有企业的经营者作为企业的法定代表人,具体行使企业所具有的权利,承担与这些权利相对应的责任。因此,企业的权利与责任,也就是作为企业法人代表的企业经营者的权利与责任。

在现代企业制度下,政府不仅将全部的微观经营决策权交给企业(实现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完全分离),而且将企业资产的控制权也交给了企业(实现所有权与法人财产权的分离。)这时,国有企业的经营者集企业经济活动的组织管理权、全部经营决策权和全部资产控制权于一体,从而满足了企业完全面向市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全部条件。与这种权利安排状况相对应的,是企业的经营者不仅要承担保证企业正常运转,提高企业经济活动的效率和为企业经济活动负担盈亏的责任,而且要为企业资产的保值增值和向企业的出资者提供资产收益承担责任。

国有企业的经营者握有企业全部的经营决策权,意味着企业生产什么,生产多少,怎样生产,从什么地方、以什么条件取得怎样的生产要素,向谁、以什么样的价格、提供多少产品,都由企业自主决定,不再有政府下达给企业的指令性计划。企业对于包括政府在内的所有经济主体提出的订货,均有选择承接与否的自主权。在这种情况下,一方面企业自负盈亏(包括承担企业破产,职工失业,经营者被辞退的风险),形成了对企业经营者和企业经济活动的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机制;另一方面,法律为企业经营者的决策和企业的经济活动确定了可能的范围(企业只能依法经营,并依法纳税)。

国有企业的经营者掌握着企业资产的控制权,意味着他不仅可以完全自主地运用、支配和处置企业的所有资产,而且意味着包括企业的出资者在内的任何经济主体,均不能越过他去调动企业的资产,收回对企业的出资,除非企业宣布破产。

(3)政企分开。在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不再是政府机构的附属物,在企业与政府之间,不再具有行政性的关系。这时,企业作为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经济实体,完全面向市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政府不再直接干预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与此同时,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优胜劣汰。那些长期亏损,资不抵债的企业,应该依法破产,政府不再为其提供经济支持。企业与政府之间,不再存在直接干预与经济依赖的关系。同时,企业不再代替政府承担各种社会职能,改变“企业办社会”的状况。

(4)管理科学。在现代企业制度下,通过科学的企业领导体制和组织管理制度,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实行科学有效的管理,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增强企业的活力,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By 冰上月光

科学的企业领导体制和组织管理制度,包括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企业权利的委托—代理—监督体制、决策体制、经济责任制,以及有关的规章制度和机构设置。三

十、试分析我国现阶段对国有企业实行的“抓大放小”的 http://www.pinggu.name/584176

不仅是社会主义国家以国家权力机构的身份,更重要的是以生产资料国有制的所有者身份,直接参与国民收入的分配,从而成为社会主义生产过程的内在因素;它体现了社会主义国家、集体、劳动者个人三者根本利益一致的社会主义经济关系。

社会主义财政的职能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分配职能。它包括筹集资金和供应资金两个方面,涉及国家与地方、部门、企业和个人之间的一系列利益分配关系。分配职能是社会主义财政最基本的职能。(2)调节职能。即通过财政收支的变化,对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国民经济总量的平衡、国民经济结构等进行调节。(3)监督职能。指国家财政部门通过对财政收支的控制,对国民经济的运行状况进行监督和管理。

十三、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积累与消费的关系?

社会主义国民收入中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的关系,即积累与消费的关系,是一个重要的综合性比例关系。积累基金与消费基金的作用在根本上是一致的。积累基金主要用于发展经济,最终将使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因而代表了人民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消费基金则代表了人民的个人利益和眼前利益。但是,二者也有矛盾的一面。在国民收入总量一定的条件下,积累基金与消费基金之间便存在着量上的此消彼长的矛盾。任何一个的增加,必然要以另一个的减少为代价。这一矛盾实际上反映了生产发展和生活改善之间的矛盾,反映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之间的利益矛盾。它是在劳动者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矛盾,因而是可以通过正确的处理得到解决的。

要正确处理积累与消费之间的关系,必须遵循以下原则:(1)必须在生产发展和国民收入增长的基础上,兼顾积累与消费,使积累基金与消费基金都有所增长。这是处理积累与消费关系的根本原则。要兼顾两大基金的增长,而不能靠牺牲一方来增加另一方。

(2)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的比例,要同国民收入中的生产资料与消费资料的比例相适应。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是国民收入的价值形式;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则是国民收入的实物形式。国民收入的价值构成与其实物构成必须相互适应,否则,任何一方在价值构成上安排过多(或过少),必定造成其实物形态上的不足(或积压)。

(3)要正确安排积累基金内部生产性积累和非生产性积累的关系,使二者保持恰当的比例。

(4)要正确安排消费基金中社会消费基金和个人消费基金的关系,使二者也保持恰当的比例。必须使个人消费基金占有较大的比重,并控制社会消费基金的增长速度。

(5)确定合理的积累率,力求提高积累效益。积累率是积累基金在国民收入中的比率,是积累和消费比例的具体表现。积累率合理与否,一方面影响着积累与消费的关系,另一方面影响着国民经济中的其他比例关系。积累效益则是指积累基金使用的效益。必须在合理确定积累率的基础上,认真讲求积累基金的使用效益。(6)积累基金与消费基金的总额,原则上不能超过当年国民收入的总额,不能搞对国民收入的超分配。否则,就可能导致出现财政赤字和物价上涨通货膨胀的情况,从而严重影响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和健康发展。11 改革和改组战略。

(1)“抓大放小”是现阶段党中央从搞好整个国有经济的角度所提出的国有企业改革的战略方针。“抓大”是指中央集中力量抓好一批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大中型企业,“放小”是指对一般的中小型国有企业采取多种形式放开搞活。

(2)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只有形成企业之间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才能真正合理配置资源,增强整个企业制度和企业整体的活力。搞好国有企业并不意味着要把所有国有企业都由国家保下来,国有企业国有经济的主导地位和作用,应当主要体现在它们对国民经济发展全局的控制力上。因此,在国有企业改革中必须引入兼并、破产等竞争机制。

(3)抓好一批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大中型企业,就是要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对它们进行公司制、股份制改造,对国有企业实施战略性改组,以资本为纽带,通过市场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和跨国经营的企业集团,这样来增强其活力和市场竞争力。“抓大”才能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所谓“放小”,意味着要采取改组、联合、兼并、破产、租赁、承包和股份合作制等多种形式,把企业推向市场,主要靠市场竞争机制来放开搞活国有中小型企业,这也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必然要求和趋势。

(4)在实行抓大放小的国有企业改革方针时,要把改革与改组、改造,加强企业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同时要强调指出,“放小”并不意味着国家完全放弃对中小国有企业的所有权和相应的监督调控,而是要面向市场采取多种形式搞活中小型企业。三

十一、简述国民收入再分配的途径。

国民收入再分配主要是通过以下四条途径进行的。

(1)国家预算。国家预算即国家的财政收支计划,它是国民收入再分配的主要途径。它以预算收入的形式,把各个物质生产部门上缴的税金和利润集中起来,而后再以预算支出的形式把这部分资金分别用于经济建设、文教卫生、行政管理、国防建设、社会保障和社会储备等方面,从而实现了国民收入的再分配。(2)银行信贷。银行信贷一方面通过信贷活动吸收存款,而后再将其贷放出去,从而在特定的时期内对表现为信贷资金的国民收入实现了再分配;另一方面通过存贷款利息的收付,对表现为利息的国民收入实现了在参与信贷活动的不同经济主体间的再分配。(3)劳务付费。第三产业的劳动者不创造物质产品和国民收入,他们只是提供各种服务。但他们通过向被服务者收取服务费,在自己获得报酬的同时,也就实现了对国民收入的再分配。

(4)价格变动。市场价格的变动,必然会影响交换双方的实际收入,从而起到了对国民收入进行再分配的作用。三

十二、简述社会主义财政的本质与职能。

财政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政府权力对一部分社会产品进行分配和再分配而形成的分配关系。社会主义财政从本质上来讲,体现的是一种“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社会主义分配关系;它 By 冰上月光

(7)对积累和消费基金比例的确定,以及它们各自的内容构成,还必须依据客观经济形势的变化作出相应的调整。例如,在当前总供给大于总需求出现相对过剩的情况下,就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来扩大内需,刺激投资和消费的较快增长,这样才能推动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

十四、试述社会主义国家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在社会主义经济中,国家之所以必须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是由以下几方面原因决定的。

(1)宏观调控是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管理活动是共同劳动的产物,这种共同劳动的规模越大,社会化程度越高,管理就越重要。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物质基础是社会化大生产。随着社会化的生产力不断发展和扩大,社会生产中的分工协作关系也越来越复杂,各地区、各部门、各企业以及社会再生产各环节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这在客观上就需要对整个国民经济进行必要的管理和调控,以协调社会化大生产中方方面面的复杂关系。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社会化大生产顺利、协调地向前发展。

(2)宏观调控是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的需要。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基础。它的建立,使国民经济不再被生产资料私有制所分割,而是结成为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要保证这一有机整体的正常运行,社会主义国家必须通过有效的宏观调控和管理,使利用公有生产资料所从事的经济活动的结果切实为全体劳动者的共同利益和长远利益服务,而不是为少数人或小集团的利益服务。

(3)宏观调控是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顺利发展的需要。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市场机制在调节社会经济活动方面起着基础性的作用。但必须看到,市场机制有其自身的弱点和消极方面,如其自发性、盲目性以及市场信号的滞后性等。要避免市场机制的弱点和消极方面,就要针对市场机制可能带来的国民经济运行的偏差和问题,加强国民经济的宏观管理,引导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地发展。

(4)宏观调控是确保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需要。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满足整个社会不断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为了确保这一目的的实现,社会主义国家必须通过对国民经济的宏观管理,把整个社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加以有效地利用,促进社会生产的日益增长和完善,促进经济效益的不断提高,以创造出尽可能多的物质财富,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5)宏观调控是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物质利益关系的需要。通过对社会主义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和管理,有利于把社会的整体利益与企业的局部利益、国民经济运行的宏观目标和企业生产经营的微观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正确处理好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之间的物质利益关系。

十五、试述社会主义宏观调控的目标。(1)商品市场的总供给与总需求基本平衡。(2)货币供给量与流通中的货币需要量基本平衡。

(3)财政、信贷、外汇的综合平衡。货币供给量与流通中的货币需

综合平衡。

http://www.pinggu.name/584176

求量能否保持基本平衡,首先取决于财政、信贷、外汇能否实现财政平衡是指财政收入与财政支出的平衡,它是财政、信贷、外汇平衡的基础之一。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财政平衡是宏观资金平衡的关键环节;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它的影响虽有所减弱,但仍是决定宏观资金平衡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果财政收支严重失衡,必定会影响宏观资金平衡的实现。

信贷平衡是指银行的信贷收入与信贷支出的平衡,即银行的存款收入与放款支出的平衡。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信贷平衡的作用从属于财政平衡的作用,并且是由财政平衡决定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信贷收支能否保持平衡成为决定宏观资金平衡能否实现的关键环节。如果信贷收支严重失衡,要么会导致通货膨胀,要么会导致社会资金的闲置,影响社会商品的实现。外汇平衡是指外汇收入与外汇支出的平衡。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中,外汇平衡对宏观资金平衡的影响较小,并具有较大的独立性;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随着国民经济进一步的对外开放,尤其是当人民币成为可直接兑换的货币之后,外汇收支的平衡对宏观资金平衡的影响会大大增强,而且越来越与财政、信贷状况的影响融为一体。

所谓财政、信贷、外汇的综合平衡,一方面是指必须综合考虑财政、信贷、外汇各方面的收支平衡,不能片面追求某一方面的平衡,忽视其他方面的平衡。这是由它们在宏观资金平衡中的地位和作用决定的。另一方面是指从财政与信贷、国内资金流程与对外资金流程互补的角度考虑资金平衡问题。比如,财政收支与信贷收支均存在一定的差额,但只要它们各自的差额尚能正负相抵,则国内资金从总体上看仍处于收支平衡的状态。从上述意义上看,保持财政、信贷、外汇的综合平衡作为宏观资金流程处于正常状态的条件和标志,应成为宏观调控的目标。

(4)国民经济结构的基本均衡。国民经济结构的均衡可以区分为两个层次:一是产业结构与地区结构同国民经济发展与生产力合理布局的要求相适应;二是商品的供给结构和投资结构与市场需求结构及其变动趋势相适应。

如果说国民经济总量的基本平衡是宏观调控的总量目标,那么国民经济结构的基本均衡则是宏观调控的结构目标。

(5)国民经济运行中货币流量与实物流量的基本均衡。国民经济的总量平衡与结构均衡虽然相互联系、相互依存,但并不完全一致,有时国民经济的总量处于基本平衡的状态,国民经济的结构却并未处于基本均衡状态。只有当国民经济运行中的货币流量处于与实物流量均衡状态时,才意味着国民经济的总量与结构均处于正常状态。因此,作为国民经济运行的总量平衡与结构均衡的综合反映,国民经济运行中货币流量与实物流量的基本均衡应作为宏观调控的综合静态目标。广义地讲,国民经济的综合平衡,就是指上述五个方面的平衡或均衡的统一。(6)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

(7)充分就业。所谓充分就业,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所有有劳动能力并愿意工作的社会成员,都能够得到就业机会;二是劳动者在既定的工作时间里,其劳动力能够得到充分利用。从总体上说,充分就业是一个社会的人力资源得到合理、有效利用的标志。By 冰上月光

当然,充分就业不仅是个经济问题,而且是个社会问题。如果一个社会的失业率较高,不仅是一种人力资源的损失,而且会影响社会的安定。尤其是在社会主义国家,当人们还没有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就业观念中解脱出来的时候,作为社会问题的充分就业就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因此,追求充分就业这一宏观调控目标,既是经济发展的需要,同时又是保持社会稳定的需要。(8)消除不同地区、不同企业、不同社会成员之间贫富过分悬殊的状况。

http://www.pinggu.name/584176

下载专家总结:考研政治经济学考试命题特点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专家总结:考研政治经济学考试命题特点.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西北大学政治经济学考试考研大纲(五篇范文)

    题号:980 《政治经济学》 考试大纲一、考试内容 根据我校教学及该试题涵盖专业的特点,对考试范围做以下要求: 1.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理论的来源及学习方法 2.价值的本质、价值量的......

    2018北京大学政治经济学考研经验分享

    2018北京大学政治经济学考研经验分享 内容来源:凯程考研集训营 【摘要】很幸运地通过了北大马院政经的初试,感恩前辈为我们备考过程中提供的诸多信息,在这里也总结一下自己的复......

    近几年高考作文命题特点

    近几年高考作文命题特点 两个转变 (一)由一小一大的复合性作文向单篇作文转变。 从1995年开始,一直到1998年,连续四年都是采用一小一大的组合作文形式,小作文多为或说明、或描......

    2018考研英语作文四大命题特点_毙考题(5篇)

    下载毙考题APP 免费领取考试干货资料,还有资料商城等你入驻 邀请码:8806 可获得更多福利 2018考研英语作文四大命题特点 说到考研英语作文,要想拿下高分必须了解命题的特点。下......

    2014考研政治:形势与政策命题特点及复习指导

    2014考研政治:形势与政策命题特点及复习指导 可以说考研政治一直注重考查学生的形势与政策教育,因此,为了很好的认识和掌握形势与政策并在考研中获得好的分数,广大2014年的考生......

    2015考研数学名命题趋势的几个特点 中公考研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近年来,考研数学的整体难度还是稳中有降的,但是不能排除每年会有几道比较难的题目,不过这也不能阻止我们复习的时候以基础为中心这一思路,目前是一个重要的......

    教师招聘考试专家命题预测试卷八

    教师招聘考试专家命题预测试卷八 中学地理 (满分:100分) 第一部分教育理论与实践 一、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5分) 1.态要素是地理教学过程中最不稳定的要素,即随着时间变化而表现......

    政治经济学考试资料

    政治经济学复习重点 1.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现有的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 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2. 劳动生产率=产品量/劳动时间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