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策略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策略研究》。
优化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策略研究开题报告
1、课题研究的背景
数学概念是学生数学知识学习的基础,是判断和推理的起点,同时也是培养学生数学能力、发展学生思维的基础。所以,重视概念教学,优化概念教学,是我们每一位数学教师都必须认真深入思考的问题。但现在的数学课堂教学中不可避免地存在这样的一些问题
1、教师对概念教学重要性的认识不足。处理时往往是蜻蜓点水,一带而过。对概念的认识仅仅停留于概念的外显(即定义的描述),而忽略了概念的内涵(即本质属性与特征),较多的是死记硬背、通过习题的反复操练来巩固概念,学生生厌,而且也忽略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2、教师对教材的研读和把握不到位。没有真正把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致使一些概念的外在特征给学生带来了认知上的偏差。
3、孤立地学习数学概念。教师往往执行于教材编排,把一些概念分课时逐一进行教学,殊不知这样的教学方式,会导致学生对一些概念的掌握零零碎碎,缺乏一定的体系,从而使得学生在理解和运用概念上增加障碍,不利于学生的学习。
4、概念与应用脱节。学习概念后需要通过应用环节来巩固概念的理解和内化,但发现有时练习的跟进与针对性不强;还发现学生在应用中,往往会忽略概念的本质属性与特征去推理辨析,把概念给架空了。
5、重视和优化概念教学是数学教师走向智慧型教学的硬功夫和必备能力。引领学生经历从现象到本质的探究过程,促使学生养成研究问题的良好意识和能力。教师也在大量的实践中,深刻洞悉、把握规律,勤于反思、创造性驾驭,不断提升教学智慧。>
因此,优化小学数学概念的教学,对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效益,培养学生探索创新的能力有不容低估的意义。同时也是提高教师自身素养,提高教学能力,向智慧型教师发展的一个途径,是素质教育背景下有益的探索和创新。
2、研究述评:
在当前的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中,教师还是比较重视数学概念的引入,而相对比较忽视概念建立和概念巩固的作用和实效,在后两方面也缺乏相应的理性框架和实践的积累。往往重书本,轻实践;重理论轻探索;重计算轻过程等。目前一线教师还缺失对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的理解深入,小学数学概念教学还没有做到具体细化到每一个概念的教学,教学实例比较缺乏。这也将是我们希望通过研究以后有所收获的方面。
1、关于概念建立的教学策略。小学生建立数学概念往往有两种基本形式:一是概念形成,二概念的同化。由于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处于由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度的阶段,所以,小学生学习数学概念大多以“概念形成”的形式为主。而数学概念的形成,一般要经过直观感知、建立表象、解释本质属性三个过程。希望通过一些课堂实例的研究,帮助学生建立正确清晰的数学概念。
2、概念巩固的教学策略。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学生掌握的概念不断增加,有些概念的文字表述、内涵会比较相近,学生容易混淆;由于教师没有主动地去创造一些条件,让学生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有的学生常常会在变式题或综合性比较强的问题面前,表现得束手无策;由于概念之间有着必不可少的联系,当学生掌握了一定数量的概念后,教师应该向学生进一步提示概念之间的联系,以帮助学生有条理地、系统地掌握这些概念。这些都迫切需要我们教师这一
方面的深入研究,既可以进一步巩固概念,发展概念,还有利于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
3、把握好概念教学的阶段性目标。在整个小学阶段,由于数学概念的抽象性与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的矛盾,大部分概念都没有下严格的定义。一般来说,在小学数学教材中,低年级的概念采用描述式较多,随着学生思维能力的逐步发展,中年级逐步采用定义式。不过有些定义也只是初步的,是有待发展的。所以,对于不容易理解的概念,就暂不给出定义或者采用分阶段逐步渗透的办法来解决。掌握小学数学概念的系统,摸清概念发展的脉络,这样才不致于造成概念混乱的现象。
4、教师在概念教学中的成长和发展。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是建立在学生主体活动的复杂过程之中,而如果教师能在数学概念教学的主要环节“引入——形成——巩固”中恰当地运用教学策略,把概念教学教“活”,便可优化概念教学,使得教学改革走上一个新的台阶
3、研究现状:
概念引入是概念教学的第一步,也是新概念形成的基础,直接关系到学生对概念的接受和理解。目前常用概念的引入方法:
1、以感性材料为基础引入概念。用学生在生活中所能接触到的事物或教材中的实际问题以及模型、图形、图表等作为材料,从而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比较,从事例中归纳和概括出共同的本质属性,形成概念。
2、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概念。一般来说,用问题引入概念的途径有两个:①从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引入数学概念;②从数学问题或理论本身的发展需要引入概念。
3、从最近概念引入新概念。概念与概念之间(除了起始概念),必然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可以利用学生已有的概念引入新概念,引起学生的好奇和认知冲突,激发求知欲。
4、通过运算来引入新概念。有些数学概念的本质属性往往可以通过运算表现出某种特征,从而揭示出来引入新概念。
二、研究目标
1、通过对概念教学的实践研究,归纳小学阶段数学学科所涉及到的概念的相互关联,理清概念之间的纵横交叉的联系。
2、通过大量的课堂实践,研究学生的数学学习习惯,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提炼出一套整体设计概念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三、研究内容
归纳小学课本概念的特点进行教学方法的分类
小学数学中有很多概念,包括:数的概念、运算的概念、量与计量的概念、几何形体的概念、比和比例的概念、方程的概念,以及统计初步知识的有关概念等。小学课本概念除了具有的基础知识包括:概念、定律、性质、法则、公式等,其中数学概念不仅是数学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学习其他数学知识的基础。除了这些特征外,还往往具有自然概念的痕迹,针对儿童的认知特点,它常常经过某种改造,以适应学生的学习、掌握和运用。体验、建构、内化,概念教学的过程更应是一种师生共同体验的生成过程,综观小学新教材在内容的选择和安排上均有较大的变化。在实际教学中,有些教师受教学理念、施教水平以及教育教学资源等因素的影响,出现了“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能积极运用新课程理念来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但往往游离于在表面,到底哪些需要精讲,哪些是学生必须掌握以及生活实际运用是云里雾里,结果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肤浅。
传统教学现在和将来肯定有其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关键是教者要善于运用智慧,促进传统与现代和谐共舞,使新课程提倡的教、学方式更丰满、更充满活力。因此,对概念教学有效性的研究,对提高教学质量,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全面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创设情境,借助生活体验和知识经验学习概念
数学来自现实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结合生活实际和知识经验引入概念,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熟悉的生活情境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抓住关键词设疑,是理解概念的点睛之笔
为使学生达到对概念的透彻理解和巩固,达到概念教学的最优化,运用情境、问题、操作、猜想等方法,抓住概念中的关键词,让学生更深刻地明白概念的“来龙去脉”。如教学“循环小数”时,一个小数的小数部分,从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我指导学生抓住理解的关键之处,这样,学生理解的难点就迎刃而解了,而且记忆深刻,能够更好地将所学 知识运用到后面的学习之中。
3)、以问题引入,促进学生对概念的深入理解
以问题引入,也是概念教学的常用方法之一。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教师可让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寻求解决数学问题的策略。
2、数学1~5年级有关概念的双向细目表制定双向细目表是一个测量的内容材料维度和行为技能所构成的表格,它能帮助成就测量工具的编制者决定应该选择哪些方面的题目以及各类型题目应占的比例。双向细目表中的能力层次采用“识记”、“ 理解”、“ 应用”、“分析”、“ 综合”、“评价”等作目标分类,体现了对学生从最简单的、基本的到复杂的、高级的认知能力的考核。每前一目标都是后续目标的基础,即没有识记,就不能有理解;没有识记与理解,就难以应用。所以一个概念知识点在同一试卷中对应一种题型,原则上只能对应一种能力层次。那么新理念下应如何优化概念教学,同时又能检测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获得的进步与提高,从而激励学生在今后继续学习数学的内驱力呢?所以通过制定各年级段的有关概念双向细目表能起着教学导向与质量监控的重要作用。
1、三维结合,注重发展,凸现人文性原则。
《课标》提出:“对学生的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重要关注他们在学习生活中的变化和发展”。因此,编制相关的课后练习应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消除他们对习题的恐惧心理,使学生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比如将呆板枯燥的要求改为体现人文关怀的导语:我会填(认真思考,对号入座)、我会选(反复比较,择优录取)、我能辨、我会算、快乐口算、我能行、活用知识(动手操作,实践创新)、解决问题等;在习题的开头送上一段热情洋溢的卷首语:“这学期你们一定又增长了许多新本领吧!快带上‘信心、细心、专心’这三位好朋友,开始我们的“开心考一考”之旅吧”,结尾用商量的口吻写上结束语:“同学们,题目都做好了吧!愿意再检查检查吗?相信你的耐心和细心会令你的表现更出色!”,使整个练习过程变成学生一次愉快的经历。
2、面向全体,注重双基,满足差异性原则。要想让不同的人在数学课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在教学时要特别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练习设计时要关注后进生和中等生,满足差异发展,让不同的学生数学能力都能得到展示,从而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保护,个性得到张扬。
3、灵活开放,注重开放性原则。人们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数学概念问题,所隐含的条件往往是客观随意的,所呈现的答案也是丰富多彩的,这种开放性的数学概念问题,可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思考和探索的空间、创新的机会,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但开放题不宜过多,要适度,真正体现出数学的价值。
4、联系实际,突出应用性原则。学生最终要走向社会,学习与考查唯有反映社会与生活的要求,把课程与学生生活之间联系起来,学生要通过数学实践活动了解数学与生活的广泛联系,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设计时要扩大视野,设计出应用性,但一定要遵循学生思维“最近发展区”,为应用而应用。、概念教学的筹备研究
(1)数、运算方面、式、量和计量单位、几何形体等有关概念的研究以及这些概念的相互关联相互渗透的研究。在数学教材中,小学低年级的概念采用描述式较多,随着小学生思维能力的逐步发展,中年级逐步采用定义式,不过有些定义只是初步的,是有待发展的。在整个小学阶段,由于数学概念的抽象性与学生思维的形象性的矛盾,大部分概念没有下严格的定义;而是从学生所了解的实际事例或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尽可能通过直观的具体形象,帮助学生认识概念的本质属性。对于不容易理解的概念就暂不给出定义或者采用分阶段逐步渗透的办法来解决。因此,小学数学概念呈现出两大特点:一是数学概念的直观性;二是数学概念的阶段性。在进行数学概念教学时,我们必须注意充分领会教材的这两个特点。
(2)不同年龄层次学生已有概念知识经验、内在心理机制的研究。取同一年龄段、具有相似身心发展特征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在优生与学困生之间进行比较,分析他们各自不同的数学问题解决内在心理机制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策略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概念的能力。通过比较分析,研究态度、兴趣等因素影响数学问题解决的内在心理机制,而且各影响因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共同影响数学概念学习的内在心理机制系统。在良好的问题情境中,通过优化认知结构、加强策略性知识,培养认知能力、端正数学态度等到方式来提高数学概念学习的能力。
(3)研究组参与成员概念教学风格与教学效益的研究。如何用整体的观点认识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规律,从整体上进行梳理和探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问题。概念教学的过程是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的过程:操作感知,运用迁移,掌握概念;比较综合,逻辑抽象,促进内化;检测反馈,构建网络,发展概念。在教学的每一步,充分估计学生数学思维活动的水平、思维的发展、概念的形成和掌握的质量,就能进行有效地教学,智慧的秘密恰恰在于各要素之间那种妙不可言的锲合。知识求多更求联,教师教知识更教智慧。
4、概念课例的教学实践研究。
(1)概念教学实践课的研究。
(2)结合课例的研究分析。
四、研究方法和过程设计:
(一)研究方法 : >
1、调查法:按照确立的研究对象,对实验班的学生和教师进行有计划、有目的、有系统地访谈或问卷等方法进行调查,了解当前“概念教学”课教学的现状及原因;,收集关于研究对象的第一手资料,并跟踪观察,定期进行数据整理。
2、文献研究法:以提高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有效性策略为核心,查阅、钻研相关资料。搜集和查阅有关文献资料,进一步认识“概念教学”课教学的有效方式,以及有效开展“概念教学”课教学的原则;关注区内外的研究成果,将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借鉴到本课题的研究中。
3、行动研究法:开展“概念教学”的课堂教学实践,在教学实践基础上验证或修正“概念教学”的设计方案,提出新的设计思路,以提高研究的实用价值。
4、经验总结法。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边实践,边探索,边检验,边完善,把研究与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对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搜集的材料全面完整地进行归纳分析,积累有效开展“概念教学”课的方法。
5、个案分析法:重视案例搜集、整理和分析,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二)过程设计 :
(1)、准备阶段(2011年12月-2012年6月)>
1、实施步骤及目标:通过调查分析,搜集数据,制定课题方案,申报课题。
2、资料的收集:在确定了课题后,对课题组成员进行合理分工,从网上和教育教学杂志中对概念学习的文本资料进行收集和学习,做好理论研究工作。
(2)实施阶段:(2012年9月-2014年6月)
实施步骤及目标:首先实施课题研究实验,开展实验研究数学概念教学。接着调整实验方案,进行阶段小结。
行动之一:通过对教材的分析归纳出概念教学的课堂结构模式。
同年级组教研分析,增强年级组教研能力。
同年级段教研分析,增强年级段教研能力。
大组之间纵向教研分析,共同提高。
抓好教研组长队伍,增强教研服务能力。
行动二:以课例为主要载体,把课例研究变成小课题研究的平台。
以课例研究为载体,注重实践,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一课多人,同课异构。相同的课题,不同的构建,更能体现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和把握,促使课堂优势互补,互相启发,增强教研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多人上一课,循环跟进。共同备课,执教教师根据备好的内容制定教案,初次上课,反思评课,教研组再次对教学过程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建议,再次由执教教师上课,循环反复,直到最优化。注重反思积累,提高教师专业水平。从教学反思到课堂实践,提高教师实际能力。从问题到课题注重研究解决教师工作中遇到比较普遍、典型问题,并以问题引领,鼓励教师进行系列研究。
(3)总结阶段(2014年7月-2014年12月)
实施步骤及目标:全面总结,撰写报告,整理资料,撰写论文,总结及交流经验
六、研究条件:
1、研究基础:
2000年前,我们走校本教研、校本科研、校本培训“三元合一”的教师自培发展之路。2005年前,我们走聚焦学习型组织、聚焦实战型课堂、聚焦骨干型领衔的“三聚集”师资培训校本发展之路。2010年前,我们走科研力、课研力、读书力“三力合一”培育智慧型红星教师团队的培训之路。
市级课题:2000年伊始,红星小学关于陶行知教育思想的课题《五安教育》,运用多元智能理论,旨在解决有效的教学设计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效能。2003年2月,在《五安教育》研究的基础上,将此凝练成新的课题《交互式教
学环境下小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并于2003年12月正式成为上海市教委规划重点课题。此项课题前后经历5年,获得区科研成果一等奖并得到市、区专家的认可。2011年《现代学校智慧型教师自我修为与支持系统的研究》立项为市规划课题。
近些年在新课程改革引领下,数学概念教学深入课堂,如何提高概念教学在课堂中的效率,减轻学生的课业压力和教师的负担。成了我校数学教研组的研讨主题。教研组组织老师上概念教学研讨课,组员积极参与评课研课。
组长:须建瑾 赵晓玲
副组长:王梅
组员:陈薇、杨静、邱海明、周萍萍、赵鸿霞、朱丽琴、袁月娥、张秀珍、黄晔、张丽芬、倪妙琴
专家论证3000元,小型研讨会1000元,中期论证5000元,成果论证5000元,成果印刷3000元,聘请专家团队30000元,教师成长培养基础性人均1000元,资助教师学习考察费用30000元。
1、张上宏,叶建平.数学概念教学的几点体会 [J].江西教育,2000(4).
2、陆丽萍.优化数学概念教学的基本策略[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2
(4).
3、刘慧敏.数学概念教学“四部曲”[J].潍坊教育学院报,2011(7).
4、刘才华.例谈新课标下高中数学概念的教学[J].教学月刊(中学版),2007
(2).
数学概念教学策略
长春市九十中学西校 郭天景
数学概念的教学是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关系到进一步学习的成败,因为数学概念是数学知识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理解数学概念,是正确归纳、推理和判断的充要条件、学生正确理解概念,掌握概念,才能在推理、判断中得出正确结论。所以,加强数学概念教学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我在数学概念的教学采用以下策略:
一、设置情境,引入概念
数学教学中,概念很多,如数的概念、形的概念、运算的概念等等。这些概念的形成实质上可以概括为两个阶段:从完整的表象概括为抽象的规定;使抽象的规定在思维过程中导致具体的再现。教师在教学中既要使学生触感完整的表象,还要从中抽象出概念的内涵,从而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从具体到抽象的思维方法。所以引入概念的教法大致有两种途径:
1.利用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熟悉的具体事例,设置情景,形象的引入概念。如直线、射线、线段、三角形、圆等概念。
2.在旧概念的基础上引入新概念。如在等式的基础上引入方程,在一元一次方程基础上引入一元一次不等式,在平行四边形的基础上引入矩形、菱形、正方形等。
二、分析概念,了解本质 数学概念大多数是通过描述定义给出它的确切含义,它属于理性认识,来源于感性认识。对于这类概念要抓住它的本质属性,必须运用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思维方式,对定义的基本点“再加工”,重新提炼,排除其非本质属性,使学生对概念有全面、深刻的理解,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正确运用概念。例如互补角概念教学,应启发学生归纳其本质属性:
1.必须具备两个角之和为180€埃桓鼋俏?80€盎蛉鼋侵臀?80€岸疾皇腔ゲ?角,互补角只就两个角而言。
2.互补的两个角只是数量上的关系,这与两个角的位置无关。
三、巩固概念,应用提高
正确的概念形成之后,往往记忆不牢,理解不透。这就要求采取措施,有计划、有目的地复习巩固,在应用中加深理解和提高认识。
1.利用新概念复习旧概念。如在初中几何第二册四边形这一章中平行四边形具有四边形共有特性,矩形具有平行边形共有特性,菱形、正方形具有平行四边形的共有特性,正方形具有矩形、菱形的共有特性。这样链锁式概念教学,既掌握了新概念又加深了对旧概念的理解。
2.加强预习。在课堂教学中优先考虑概念题的安排,精讲精练,合理安排,选题时注意题目的典型性、多样性、综合性和针对性,做到相关概念结合练,易混概念对比练,重要概念反复练。
3.对学生在练习中,课外作业中出现的错误,要紧抓不放,及时纠正。既使其它方面的错误也要找出有关概念方面的错误,予以分析纠正。
4.每一单元结束后,要进行概念总结。总结后,要特注意把同类概念区别分析清楚,把不同类概念的联系分析透彻。
四、概念的发展
运用概念进行归纳、推理、判断,必须加深概念的理解,要抓住概念间的联系与区别,弄清楚概念的内涵与外延。通过举例,促进抽象的定义和具体的实例有机结合,消除歧义,加深理解,启发学生进行系统归纳、推理、判断,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全面完成教学工作任务。
总之,我在数学概念的教学中采取以上策略并收到良好成效,为进一步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浅谈数学概念教学策略
四川省遂宁市西眉中学校:张勇军
【摘要】:概念是思维的基本形式之一,是对一切事物进行判断和推理的基础.数学概念是构成数学知识的基础,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的核心,正确地理解数学概念是掌握数学知识的前提。
【关键词】:情境教学;必然性;创新意识
数学概念是数学基础知识的核心,它明确揭示了事物的本质属性和相互间的内在联系。所以正确地理解数学概念,既是掌握好数学基础知识的前提,也是培养学生进行正确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的先决条件。因此,抓好数学概念的教学,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关键。如何上好概念课?如何让概念课上得生机盎然、富有情趣?如何在概念课上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已的知识储备而进行有效的概念学习?是值得我们数学老师认真思考并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进行总结的。笔者试谈一些初浅的想法: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动机
数学概念往往是由一些实际实例和具体的数学材料抽象概括而成的,学生总感到枯燥无味,因此,在数学概念教学的起始阶段,教师宜根据教材和学生实情选择素材设疑置景,数学概念课的教学导入恰当,就能将学生的注意力牢牢地吸引住,就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如利用数学史、数学家的故事和数学趣闻创设愉快的乐学情境。例如:在学习长方形之前,学生已初步接触了长方体,给学习长方形打下了基础。教学时利用桌面、书面、黑板面等让学生观察,启发学生抽象出几何图形。从中总结出这些图形的共同特点:(1)都有四条边;(2)对边相等;(3)四个角都是直角。使学生形成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的四边形是长方形的概念。
二、依托教材,抓住本质,落实双基。
1.重视教材,注重概念引入的必然性
一个重要概念的产生,总有它的必然性和它的原因,在概念教学中,要使学生明确:为什么要引入这个概念?没有这个概念行不行?这个概念是用来解决什么问题的?只有当学生明确了学习目的,才能充分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
例如7上1.1正数和负数一课中,负数的引入就是在实际生活中需要而产生的。为了表示零下几摄氏度、加工误差、银行储蓄中的支出、体重的变化等等实例,用以往学过的数已经不够用了。通过这些实际例子就更进一步说明了引入新的数——负数的必要性。
2.抓住概念中的关键词,讲授时注重细化
概念中的一些关键词语非常重要,教学时,教师应尽量采用平实的语言分析、细化关键词语,以学生较易接受的方式呈现出来。这样就能使学生准确地、深刻地领会那些至关重要的字、词在概念中的意义,从而提高他们的理解能力。
例如,17章反比例函数图象和性质:k> 0时,在每个象限内,y随x值的增大而减小;k< 0时,在每个象限内,y随x值的增大而增大.讲这条性质时必须严格强调“在每个象限内。”
3.注重结合实践理解概念
数学中的一部分概念比较抽象。初中学生由于年龄特征、生活经验、智力发展等方面的限制,对于某些数学概念不能达到真正的理解。但如果能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概念,特别是在实践中理解概念,可以化难为易,化枯燥为生动。让抽象的概念变得容易被学生接受。例如4.3讲角的概念时,教师可以拿出一块钟表,让学生拨动时针和分针,亲自感受时针和分针围成的这部分图形。
三、创新教学手段,优化课堂结构
1、改善课堂结构,优化思维过程,培养创新意识。
概念教学要避免“满堂灌”,“注入式”的陈旧教学模式,就要在概念教学方法上创新。在教学方法上创新,应突出体现在问题提出和解决的方法上,即:教师提出问题的方法和引导学生善于提出质疑的思维方法。概念教学的首要环节不是向学生展示概念,而是结合概念自身的特征为学生创设一系列巧妙问题情景,极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训练其思维能力。
2、“投”“机”取巧,常见常新,营造创新环境。
利用多媒体设备,进行直观演示和过程模拟,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传统的课堂教学中,绝大多数教具不能灵活变化,缺乏形象直观,可感性差。而计算机具有很高的运算速度和高分辩率以及完善的彩色绘图功能,并可发音。利用计算机绘图,人可以通过计算机输入设备向机器输入各种图形参数,赋予图形千变万化,这一点是任何其他直观教具所无法比拟的。例如,在几何教学中,利用微机的绘图的功能的过程宏观化,直观可感,有助于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3、客观评价、快速反馈,激励士气。
教师对学生学习的评价,应突出标新立异,重在激励,鼓舞学生学的士气,数学课堂有两种评价做法:一是只管批评否定的做法,二是一味表扬,如:不管对错与否,一律“真好”、“真棒”的灌迷魂汤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教师课堂对学生的评价应建立在事实的基础上,恰当分析其思维独创之处,有待完善的方面,明确教学导向,引导学生勇于发散思维,求新、求异,对学生的评价中,明确学生的肯定之处与不足的方面同等重要。
总之,概念教学的方法是灵活多样的,并没有固定的模式。平日在教学时,要根据课标对概念教学的具体要求创造性的使用教材。优化教学设计,把握概念教学过程,真正使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产生内心的体验和创造。同时让学生透彻地牢固地掌握数学概念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注重数学概念教学,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李明照,“问题探究式”教学在高中数学课堂的实践与思考,数学教学研究 [2]李彦娟.浅谈数学概念教学.中学数学,2005,3 [3]周松青.浅谈数学概念教学.数学研究。[4]《教育心理学》:邵瑞枕主编
小学数学几何图形概念的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的几何图形概念教学是小学概念教学中的一块重要内容,也是学生学习中的一个难点之一。笔者也一直关注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时刻研究、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通过多年的执教经历渐渐摸索出一些方法:发挥直观经验的作用,帮助学生建构概念;抓住几何图形特点,促进学生获得概念;构建概念的网络体系,实现概念的结构化和系统化,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空间图形的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理解和把握人类赖以生存的空间,帮助学生获得必需的知识和必要的技能,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在空间图形的教学中我们要发现生活素材、创设生活情境、采撷生活实例、激活生活经验,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现实情境,增强学生空间与图形的经验;组织探究活动,提供“做”的空间,指导“做”的方法,使学生亲历“做数学”的过程;倡导“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使学生更好的理解人类生存的空间,为学生持续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
传统意义上的几何教学重视了“静”而轻视了“动”,课堂上单一的把几何知识理性的、简单的传递给学生。而今课堂上各式“活动”、“操作”、“动画”„„,一味强调“动”的作用却又忽略了“静”的效能。兵法有云:“一张一弛,为将之道”。当静静的观察、静静的倾听、静静的思考与有效的“动”相结合时,方为几何教学中的上上策。“动”“静”之间方现“几何”教学的本色。
几何直观作为一种重要的基本能力,不仅用于“图形与几何”领域,更可用于描述和分析“非图形与几何”领域的问题,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观意识与能力,最终提升几何直观素养,积累几何直观的思考经验.然而,教师如何培养学生主动用几何直观的方法去分析问题,主动地“以形助数”,这才是教学中真正的挑战.笔者试在这方面作一探究,以期抛砖引玉.一、表征问题,体验简洁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感受到图形可以帮助他们刻画和描述问题,使问题变得直观、简单.同时还要关注学生表征问题的过程,以及表征之后的反思与感悟.没有反思和感悟,学生可能获得了几何的方法,却未必获得“几何直观”的能力.“空间与图形”内容主要研究物体及几何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和变换,将该部分内容学深、学透,对发展学生空间观念、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也有助于学生全面、持续地发展,对学生未来的学习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力和支撑力.笔者在实施空间与图形教学的过程中,试着运用以下几种方法贯穿于空间与图形教学的始终,有效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1.做:即动手操作,重视动手操作,是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数学能力最有效途径之一.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的思维正处在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发展阶段,而新编小学数学教材的特点之一,就是重视直观教学,增加了学生的实践活动和动手操作内容.2.在教学中“做”:在教学形体的概念与特点时,笔者让学生试着去做教学形体的模型,讲到长方形就做长方形,讲到正方体就做正方体,在做中摸索和研究形体,从而在实践中获得形体的有关知识.3.在练习中“做”:解决实际问题时,“做”的方法更是解决问题的良药,如在教学长方体时,常常遇到诸如“哪些图形沿虚线折叠后能围成长方形”的问题,快速而简易做模拟图进行验证,是学生获取正确答案的最有效方法。
根据心理学的实验研究和学校的教学经验,儿童主要通过两种方式获得概念:概念形成和概念同化。前者主要依靠对具体事物的概括获得概念;后者主要利用认知结构中适当的旧概念来理解新概念。随着小学生年级的升高和知识的积累,概念同化逐渐成为他们获得概念的主要方式。概念同化实际是奥苏贝尔的认知结构同化论在概念教学中的应用,本质上是根据学生已有认知结构设计教学,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提高概念教学的水平。概念同化虽然不需要经过概念形成过程中所包含的辨别、抽象、分析和概括等相对复杂的心理过程,其关键属性是以定义的形式直接揭示,但是概念的直接揭示不能等同于教学的简单、空洞。要保证学生真正理解概念而不是形式地记住概念,同样需要对这种学习方式的心理机制进行深入探析,寻求有效的策略,精心设计相关教学过程。下面笔者以《认识小数》(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100-101页)为例,谈谈对小学数学概念有效同化策略的一些认识。
策略一:全面探寻已有固定观念
同化学习就是以学生已有认知结构中的相关概念作为固定点来吸纳、同化新概念,这些相关概念就是固定观念。因为概念之间的联系是丰富的,因而与所学新知相联系的固定观念应该是多样的。同一新知的学习,往往有多个不同的固定观念。这些固定观念从学习时间上来说,有的离新知比较近,有的离新知比较远;从外在特征上来说,有的比较外显,有的比较内隐;从清晰程度来上说,有的比较明朗,有的比较朦胧;从同化作用上来说,有的比较强,有的比较弱。
面对如此复杂而丰富的固定观念,在概念教学中,首先要全面分析同化新概念的固定观念,由近及远,由显性到隐性,并预测其在新知学习中的同化作用,以其同化作用的强弱为主要依据,抓住重点,兼顾其他,组织教学。但在实际教学中,受感知觉中强刺激的影响,人们常常将离学生比较近的、比较外显的、比较明朗的观念作为固定观念,而忽视甚至漠视因时间的延长、记忆的衰退或条件的内隐而变得模糊,但同化作用却比较强的固定观念。例如,对于小数来说,人们很快能将刚学的十进分数作为它的固定观念。但是教学实践表明,如果仅仅用十进分数作为固定观念,教与学总免不了肤浅和生硬。再仔细深究我们就会发现,小数其实是人们对整数的一种仿写——把十进分数仿照整数写成不带分母的形式。显然,整数不带分母的简便书写特性也是小数的固定观念之一。此外,如果我们再进一步思考,为什么十进分数可以仿照整数写成不带分母的形式?我们不难发现,这是缘于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都遵循十进制计数法。这样十进制计数法也应该是它的固定观念之一。只是“满十进一”的思想十分隐蔽,是一种隐性的固定观念,在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这种观念学生很少用语言表达,但却经常不自觉地在使用,应该说这个固定观念缄默而稳定,对理解小数产生,同化小数概念及其运算,都具有极大的作用。
对于这些同化作用特别强,但外在朦胧而隐蔽的固定观念,教学中不仅要充分发掘,而且要尽可能通过复习、重组、改造等方式使之显性化,并使其具有更合理的同化结构。可以说,多种固定观念的多重联系,使学生对小数的产生及其意义获得了通透的理解,有效地促进了小数概念的同化学习。
策略二:架构立体的同化模式
根据奥苏贝尔的认知同化理论,概念同化应该有三种形式:即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并列结合学习。三种学习模式各有特点:下位学习本质上是一种知识的迁移;并列结合学习需要学习者在已有认知结构中寻找相关观念的潜在的吻合因素即“同构态”,并将这种相同的结构抽象出来,因而并列学习本质上是一种结构迁移;而上位学习本质上是一种更高层次上的认知结构的重组、提升。相比较而言,下位学习的进行比其他两种学习形式要容易一些,因为演绎性获取相对来说要比类比性获取和归纳性获取更省时、省力,且易于保持。
由于数学概念逻辑联系的多样性,概念同化的三种学习模式在数学概念教学中的运用既有分别,更有联系。在概念同化学习中,同一概念的学习往往不能仅靠其中一种模式完成,而必须综合采用两种或三种模式同时作用才能完成。根据新旧知识之间的逻辑联系,可以把各种模式之长有机组合起来,构建最牢固的认知“脚手架”,最大限度地放大已有认知结构同化新知识的内驱力,从而提高概念教学的有效性。
例如,教学小数概念,如果将小数仅仅与十进分数相联系,小数概念的同化模式可以用下图表示:
显然这属于并列结合学习,而且是一种一对一的转换式的并列结合学习。
如果将小数不仅与十进分数,而且与整数、十进制计数法建立起联系,那么同化的模式应是这样的,可用下图表示:
从左面的图式可以看到,引导学生建构小数概念,可以先利用整数的写法和十进分数两个观念的组合,初步建构小数,这是一种组合式的并列结合学习;初步认识小数后,再引导学生比较整数和小数,感悟其共同点——都遵循十进位值制,理解正是它们都遵循十进位值制,十进分数才可以仿照整数的写法,写成不带分母的形式。这样又使学生将新学的小数概念纳入已经十分熟悉且概括性、包摄性更强的十进位值制的思想之下,这又是一种相关下位学习。显然,通过下位学习,能使学生对小数获得更为深刻的理解。这样来看,学生有效同化小数概念的模式应该是并列学习和下位学习的有机组合。其实在前文所列举的教学准备片段中,在建立小数与十进分数联系的同时,笔者又通过引发学生的类推猜想,旨在帮助学生建立不易注意的小数与整数的联系,变单一的并列转换学习模式为网络化的并列组合学习,从而最大限度地扩大新旧概念的“同构态”,使学生对小数概念的认知实现一种结构性的迁移,进而顺利地从购物情景拓展运用到例题的测量情景中。
策略三:逐级提升同化水平
概念同化的本质就是揭示新旧概念的联系。皮亚杰的儿童智力发展阶段理论认为小学生主要处于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能力较差而形象思维活跃。因此,小学数学概念同化学习中,新旧概念联系的复杂性、抽象性决定了学习者对新概念的精确建构不可能一蹴而就,像概念形成一样,也应该遵循由感知——表象——抽象的认识规律。
例如,引导学生认识小数,学生对小数意义的理解,特别是对其中蕴涵的十进位值思想的感悟需要经历一个逐步抽象的过程,需要引导学生的认知结构实现一种渐进式的转换和提升。具体来说可以设计成以下几个环节:
1.情景感知。生活中有两种情况经常用到小数,这就是购物情景和测量情景。本节课是学生第一次认识小数,教材从测量的情景引入,引导学生将测量的结果即不足1米的课桌的长和宽,先用整数表示,再用分数表示,然后在此基础上引入小数。如果从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考虑,应该是购物的情景学生更为熟悉,积累的数的经验也更丰富。因此,有必要在测量情景前增加购物的情景,以此为切入点。像前文列举的准备性教学片段中所述,通过猜想类推,激发学生运用已有的整数、分数、小数等数经验实现对小数的自主建构:小数与十进分数等值,它也是对整数形式的一种仿写。接着,引导学生把购物情景中获得的认知迁移到测量的情景中;然后,借助两种不同生活情景的启示,初步建构纯小数的位值雏型;最后再返回到购物的情景,以纯小数为基础,建构带小数的位值雏型。相机完成教材中“想想做做”第2、4题,初步形成关于小数的数感。
2.数形结合。《九章算术》日:“析理以辞,解体用图。”古往今来,数与形密不可分。数形结合具有双向性,一方面“以形助数”——借助形的生动和直观来阐明数与数之间的联系,形为手段,数为目的;另一方面,以数助形——借助数的简洁性和概括性来提炼事物(图形)的本质,数为手段,形为目的。显然,在认识小数的过程中,给学生提供了实际生活情景后,可以采用以形助数的手段,对小数位值雏型进行形象的解剖和精确的刻画,使小数位值雏型转化为直观的位值模型。教材中“想想做做”第1、3、5题等练习,提供米制直观图以至脱离了具体量的正方形图、数轴图等,这些都是为学生理解小数提供丰富的直观支撑,使学生形成有关小数的清晰表象,为概念的抽象概括提供坚实的基础。
3.抽象概括。在学生根据米尺图、正方形图填写好有关的分数和小数后,引导学生归纳纯小数的本质属性:不管是1元、1米、1个正方形„„只要平均分成10份,那么十分之几都可以用零点几表示;反之,零点几就表示十分之几。在学生填写完数轴上的小数后,适时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从中能发现什么规律?使学生明确:数轴上0-1之间都是零点几;1-2之间都是一点几;2-3之间都是二点几„„从而深化理解带小数的意义。
概念同化的学习方式虽然从本质上说是一种从概念到概念的过程,但是新旧概念之间联系的建立,不是—种简单空洞的逻辑链接,同样需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组织一个生动丰富的学习过程:情景感知——数形结合——抽象概括。只有这样才能使新概念真正在已有的概念体系中“落脚”,获得心理意义。
策略四:同化与分化有机整合
奥苏贝尔在同化理论的基础上还提出了学习组织的四大原则。其中第一条原则就是渐近分化的原则。该原则主张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明确新旧知识的区别,并使新旧知识的联系与区别协调整合。因此,学生对数学概念的心理建构还应该是—个从同化到分化的过程。当然,根据唯物辩证法的观点,这种分化应该是与其对立面——同化有机统一的过程。在概念同化过程中,如果说同化是寻找新旧概念的共同特征,那么分化就是辨析新旧概念的区别特征。同样,对小学生来说,这种分化也应该是渐进式的。例如,在引导初步认识小数后,可以通过如下两个层次的设计逐步实现新旧概念的精确分化。
1.联系具体量析数。例如对于36.6℃来说,要使学生明确,同样是“6”,前者表示6℃,而后者表示6/10℃。
2.析抽象的数。先出示现代使用的小数,如768.6,然后由近及远,出示远古使用的小数,如6785|4763等,让学生辨析小数部分位值与整数部分的异同,将数学史的介绍与对小数的位值辨别有机结合起来,不仅能实现小数与整数位值意义的分化,而且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效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
总之,上述教学过程实际上是将一直进行的求同的思维过程实施逆转,变求同为求异,变同化为分化,最终实现对十进位值制的进一步建构和对小数意义的深化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