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归纳概括

时间:2019-05-13 18:14:2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申论:归纳概括》,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申论:归纳概括》。

第一篇:申论:归纳概括

申论:归纳概括答题“三步曲”

一、通览全文,确定中心。

准确把握材料的主旨,对于正确概括材料至关重要。如果参加公务员考试的应试者在第一遍泛读就能确定申论给定材料反映的中心内容,那么对于概括材料主要内容、主要问题的传统题型和诸如名词解释、情况综述等创新题型都是大有裨益的,起到高屋建瓴的作用。

二、精读材料,分类归纳。

在第二遍精读材料时,可先概括总结出各自然段或各部分材料的主要意思,然后按照合并同类项的方法,对概括出的各主要意思进行整合。

三、合情合景,落笔成文。

在做归纳概括时,如果题目设定了角色和身份,应试者就要按照虚拟角色的口吻来说话。如题目没有身份限制,则以应试者的身份进行概括总结。在具体概述时要注意语气的连贯和题目限定文体的特点,并注意字数要求。

第二篇:申论答题如何概括

申论答题如何概括

申论答题是一个系统的过程,也是被广大学员公认为最难的科目。作为申论答题中的概括题是申论体系中的基础题型,申论的一切题型均在概括题的基础之上扩展而来。所以要答好申论题,学会概括是每个人必走的第一步。

申论试卷的概括通常是对某一段或者某几段材料的提炼,而申论的材料又是有两类构成,即理论性材料和事实性材料。所谓的理论性材料是对一些概念的总结性的语句,多见于政策文件、法律法规和领导人的讲话中。所谓事实性材料是申论材料中常见的案例、图表数据等,通常在其背后反映了某一个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

在早年的申论命题中,理论性材料居多,考生通常极易找到作答的信息点,也正是因此,早年的申论作答时直接抄原材料就可以拿一个高分。但是,随着公务员考试反培训倾向的越来越严重,申论在命题时已慢慢的减少了理论性材料的使用,取而代之的是越来越多的事实性材料。此时,对于还抱着超材料取得高分的考生来说无疑是灭顶之灾,此时,需要的是考生对越来越多的事实性材料进行归类整合,形成概括答案。

那么,如何概括呢?很多考生反映看申论案例就像是在看故事会,看一看,笑一笑,最后什么也没发现。在对新型申论材料的概括时,我们通常走的路线是“留下主谓宾,去掉定状补”。此时,又会有不少学员问老师,什么是主谓宾,什么是定状补。往往很多时候问的老师措手不及,一个属于初中语文解决的问题,很多学员却不会。那么我们对这样一个问题的解释是:在对事实性材料进行概括时,在材料中的主体身份不变,作为主语出现;其次对于主体所做的事情进行总结,作为宾语;再次,用一个动词作为连接,把主语和宾语连起来,这样就形成了“主谓宾”的概括。而在课堂上又通常会对学员讲,去掉的定状补其实说白了就是一些对主语或者是宾语的形容词、修饰词。

此外,在讲授概括时,老师还需说明所谓的概括一定是极尽简洁的,要避免作答时的重复作答,即同一个意思的多重多次表达。这就要求学员在作答概括题时,尽量去除自己答案中的数据和案例。概括本就来源于数据和案例,如果此时再把数据和案例抄上,就形成了同一个意思的多重多次表达,是不利于阅卷人采纳关键词的,最终会影响到学员的成绩。

只有打好了概括这个基础,后续课程中的分析和提对策的难度才会往下降,否则概括的根基不稳的话,分析对策和公文的高层建筑也会坍塌。概括题虽然是基础题型,较为简单,但也是失分最严重的题型,这就要求我们的老师在讲授概括题时要冷静和耐心,帮学员把这个根基打牢,才能保证后续课程的开展,也有利于学员的进步,是一举两得的事情。

第三篇:申论题型概括分析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申论题型概括分析

在大学生村官考试中,申论的题型分类关系到申论的答题的方法和内容,它是命题人思维逻辑的重要体现,切实关系到我们如何作答好一份申论试卷。村官考试申论题目的分类可以有很多种方式,比较传统的方式是按照能力要求将题目分为概括、分析、对策、写作四种类型。这只是一种方式,除了这种分类方式之外,我们还可以按照答题信息的来源将申论题目分为客观题和主观题;也可以按照答题的要素将题目分为单一类题目和综合类题目等等。这些分类方式之间还可以交叉混合。如概括又可以分为单一类的概括题和综合类的概括题。接下来,中公大学生村官考试网就对这几种分类做一个系统的说明。帮助大家掌握村官申论考试题型分类。

传统分类(1)概括题

概括是测验阅读水平和能力的一种方式,是检测读者对文章的理解力和表达力的体现,是对读者阅读记忆和把握材料主要内容的能力体现。概括的基本含义是归纳,总括,把事物的共同特点归结在一起加以简明的叙述。在申论考试中我们可以把含义换成将材料的内容进行简明扼要的重述。概括题是申论考试中最常见的题型,包括问题、意义、原因、主要内容等的概括。

(2)分析题

综合分析能力,是村官考试中最重要的一种题型,由综合和分析两个部分组成。综合指的是把分析过的对象或现象的各个部分、各属性联合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分析指的是把一件事物、一种现象、一个概念分成较简单的组成部分,找出这些部分的本质属性和彼此之间的关系。

(3)对策题

解决问题类题型就是让考生针对某一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对策,即也叫做对策类题型。所谓解决问题,就是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对策。

(4)写作题

写作能力是对自己的积累进行选择、提取、加工、改造的能力。积累是写作的基础,积累越厚实,写作就越有基础,文章就能根深叶茂开奇葩。没有积累,胸无点墨,怎么也不会写出作文来的,写作能力,包括①立意能力,能通过对客观事物的观察、分析、和归纳,把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其中包含的意思加以提炼,确定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②布局谋篇的能力,根据表达中心思想的要求组织材料,用什么表达方式,都能运用自如。③书写能力,指书写成文的能力。

写作包括公文写作和大文章写作。

在申论考试中有一种题型,即根据给定资料为考生设置一定的公职角色、社会身份或情境进行作答,这种题型被称为“公文类写作”,常见的有报告、公开信、演讲稿等等通用公文,除了这些严格意义上的公文以外,申论中也出现了一些如纲要、提纲、规划等非严格意义上的公文类写作题型。

公文类写作没有固定的答题内容,写的内容往往需要根据不同公文类别来决定,即便是相同的公文类别也会根据情况和对象的不同回答不同的内容。其形式往往借鉴公文格式,需要体现一定的形式方面的要求。另外,这类题目语言风格较为多样,表达方式灵活,因为多数考生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接触不多,所以得分难度较大。

第四篇:申论归纳概括题作答注意事项

申论归纳概括题作答注意事项

归纳概括题是公务员必考的一个题型,归纳概括题的要求是全面、准确、条理清晰,要求在寻取要点时要找的准,要找的全,最后呈现答案时要有条理。作为所有小题型当中最为基础的题型,归纳概括题是申论入门的一个题型。其他的题型都以归纳概括为基础。因此,掌握好归纳概括题型就非常重要。

一、题型分类

归纳概括前几年考察均为较为基础,多数情况为考察概括问题等,但是近几年考察形式较为灵活,如较为新颖的考察形式中有写标题、填写一句话、分析流程和要求等,而常见的考察形中也不仅仅是在考察概括问题,有考察过概括功能、措施,表现及危害等。因此,难度有所增加。

二、作答思路 一要审清题干,在审清楚题干的同时还要审清楚的是小字要求,如果要求中有较为特殊的要求,一定要着重关注。

二、回归题干要求的给定资料中去寻取要点。

三、在对要点进行整合时,一般采用同义法、同主体法、同范围法进行合并。

四、在书写时要分条书写,并且需要写总括句,总括句分为实写与虚写,材料中可明显提炼出来的总括句需实写,或者在对所概括的作答内容把握十分精准的前提下实写;不好概括主题词,无法简要用一句话概括时需要虚写。

三、注意事项

1、作答归纳概括题型时较为简单的要点大家都可以找到,对于比较容易遗漏的要点要细心,通过对于材料的把握将要点全部寻取全。

2、总括句不一定每道题都要实写,不好概括时虚写。

3、归纳概括题型虽然难度没有综合分析高、分值比重没有贯彻执行重,但是却是作为作答申论最基本的一种能力不可小觑,因此要多训练,多总结。

申论评价型综合分析答题技巧解析

综合分析是国考申论所有小题中难度最大的一种题型,也是考察考生逻辑分析能力的题型。综合分析能力可以作为一道单独的小题进行考察,也可以在其他题型中去考察,比如贯彻执行和作文题都会考察综合分析的能力。其在笔试中有所考察,在面试环节同样也有所体现,所以这一题型一定要掌握。

一、题型判断

这类题型通常是给你一个社会现象、观点、规定或政策等,来让你谈谈看法。如谈谈对“低头族”现象的看法、对“洋地名泛滥”的看法等。其中对于观点正误的判断可归到判断型综合分析中,不过答题思路都是一致的,所以我们都放到这里谈。

(一)解题思路

综合分析的整体思路分为三步,即总-分-总,也叫作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实质上也就是先提出问题,再分析问题,最后解决问题。评价型综合分析的第一步首先需要评价下这件事的性质,具体来说可以包括表面含义和本质含义两部分。比如说“低头族”的表面含义既是既是下什么叫做低头族,而本质含义就是谈谈其背后反映的实质性问题,比如低头族折射出党建人们对科技的过度依赖。对于判断观点正误的题型,需要在第一步直接评价好或者

不好,能或者不能等,但是不建议直接说好或不好,可以委婉些,比如说某规定会产生某些消极影响,因此需要细化,言外之意就是在说起不是特比好。

第二步分析为什么的阶段,就需要来深入分析了。具体来讲还是到材料中找要点,证明你第一步的评价,具体来讲也是分析原因、影响、问题等,本质上也就是证明为什么好或者不好,为什么能或者不能,来深入议论证明一下。比如低头族有很多消极影响,如健康、安全、人家方面都会产生极大的影响,再者,其产生的愿意有没有清晰的目标,没有坚定的理想信念等。分析原因是为了让下一步的对策提出的更有针对性,更能解决本质问题。

第三步就是宏观总结或者提对策的过程了,以提对策为主。按照提出对策题型的基本原则来作答即可。具体包括直接对策、间接对策和自创对策。可以到材料中找寻,也可以根据上一步的问题和原因来推导。但是建议大家对策不是整个题型的核心,所以重要要放在第二步的分析上。整个题型的字数比例建议是1:4:1,不绝对,但是可以按照这个规律来安排作答内容的分布。

(二)技巧小结

综合分析的本质就是到材料中提炼要点,然后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整理。本质上,综合分析等于归纳概括加上一点点逻辑。所以万变不离其宗,归根结底还是讲材料读懂读透,按照基础的阅读方法,提料要点才是王道。

第五篇:公务员申论归纳概括应试方法

公务员申论归纳概括应试方法

按照阅读——思考——概括——定义——判断——比较——归纳——综合——复述的程序,作答概括类试题要经过逻辑概括与摘要复述两个环节。

一、逻辑概括环节

(一)定量分析法——抓关键词

抓要点最简单实用的方法是抓关键词。前面已经分析过,文章、段落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实词,往往就是关键词,对文章、段落、句群等语句的集合进行定量分析,就是找出关键词的基础。直观易行的方法就是查,计算词语在一段或相关的多个段落中出现的次数,哪个具有实际意义的词出现次数最多,就可能是关键词。

例如,2009年国考给定资料涉及“当前经济发展中主要问题”的前6条资料中,“产业结构”一词出现了2次,“产业”出现了11次,“结构”出现了3次,“模式”出现了5次;“升级”出现了3次,其中“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一句中几个词一同出现了一次,很明显,这些在不大的篇幅内反复出现的词语,就是材料中的关键词。联系相关背景,可以判断这些关键词反映的就是材料要点。要作答第一道试题,概括“我国当前经济发展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优化升级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模式或发展方式就是最主要的问题。

同时,出现最多的词不一定就是关键词,因为构成关键词还有第二个必要条件——对理解文章、段落的意义,解决文句所反映的问题具有关键作用。

例如,2009国考材料1—6之中,尽管“经济发展”和“产业转移”也先后出现了3次,看似重要,但由于前者并无具体和明确的意义,过于笼统,对理解材料不具有关键作用;后者为材料中的争议点,是否有必要转移、怎样转移在材料中尚无定论,而且是第三大题中的辨析题之一,故不应视为关键词。因此,意义过于笼统的词和表现争议提法的词不能作为关键词,不能在概括要点中,笼统或不知深浅地说:“当前我国经济急需进一步发展,积极实施产业转移战略,促进传统产业由沿海地区向内陆欠发达地区转移。”对关键词确定得不准,对资料要点概括得也就会不准确。

可见,关键词是一个相对概念,只有将一个词同其他词进行比较才有意义,要联系相关的背景信息,才可辨明哪一个词是“关键”词。为此,在量化分析的基础上,还需进行第二道工序——比较分析,通过比较词语的地位轻重、对理解段意和解决问题的价值大小,来判断出现次数多的各条词语中,何者为关键词。

(二)盯头瞄尾法——在段首段尾查找关键词和主题句

首句与尾句原则是政治性文章、材料普遍遵循的准则,一篇文章、一条材料、一个段落的中心思想、主要观点,对理解文意、认识和解决问题具有实质意义和关键作用的词语、句子,多出现在材料的首尾位置。找关键词、主题句,应该先看开头,后看结尾,盯头瞄尾,把握住一首一尾两个关键节点。

例如:2009年国考申论,对应试题一的“当前经济发展要解决的主要问题”,这一要点在资料的什么位置呢?最关键的一句话“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这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在全部材料头条,在头条材料首段,在首段首句,符合首句原则。

但是否首条首段首句陈述的内容就一定是主题句,就是材料的内容核心所在?还要综合多种条件来判断。仍以2009国考申论为例,第一,要看这条材料的出处是否具有权威性,此条出于胡锦涛同志的十七大报告,权威性不容置疑;第二,要看这条材料的观点是否正确,是否符合党和政府现行方针政策,材料所述为十七大提出的领导经济工作的施政纲领,正确性无可争议;第三,要看这条材料是否对应试题,上述材料隐含“发展方式要转变、结构要优化升级”的问题,正是试题所问。依据材料与上述条件一一符合,可断定此条为解答题目最关键的材料。

再如,2009浙江材料24,为全部材料末条,其最后一句:“没有消费的支撑,投资的扩张是难以为继的;而消费一旦激活,对经济增长就具有持续稳定的支撑作用。”包含正反两方面内容,一是“没有消费支撑”的增长的不可持续性,二是“激活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持续支撑作用,前者属于问题及原因层次,后者属于对策思路层次,对于作答试题二“提出浙江经济走出困境的思路”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显然,此条材料、此句内容符合尾句原则,把握尾句与抓住首句一样关键。

盯头瞄尾,犹如给一套材料、一个段落、一个句子把住了开口和出口关,紧盯一头一尾这两个点,多数情况下关键词和主题句就不会“漏网”,结合比较分析就可以得出材料的要点。

(三)取腹望心法——在段落中部寻找要点

腹,就是文章、段落、句群、句子的腹部,即中央部分,往往是全篇重心所在,蕴藏着全篇的“心”,即中心意思。找到了文句的重心,也就找到了这一群文句的中心意思。在“盯头瞄尾”无效的情况下,可试一下取腹望心,把审阅材料的目光聚焦在文句的中央部分,从说明问题、表达观点的角度去查,比较分析,权衡轻重,做出判断,注意并摘取那些最能说明问题的词和句。

例如,2009国考几大试题涉及粮食安全,要判断“提高粮价是关键之策”的观点是否正确,拟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合理对策,就要找出给定资料中的有关论点。材料9在涉及粮食安全的6条材料中(材料1、7-11)处于居中位置,是摘录记者就我国粮食问题对国家粮食局领导Z先生的采访。此条材料中提出,遏制耕地面积减少趋势,确保18亿亩耕地的红线,是我国粮食供应问题一个最基本的保证。保证耕地面积,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对策,这一观点既位于相关材料的中部,又位于具体表述这一观点的单条材料的中部,符合“腹心原则”。在随后的材料表述中,采访对象又提出“要解决好粮食问题,归根结底还是要想方设法提高农民种田的积极性。一方面要提高农民种田补贴,另一方面要通过技术手段调控好农业物资的价格。”这条重要论述位于单一材料的尾部,将腹心原则与尾句原则结合起来,将取腹望心与盯头瞄尾的方法结合起来,就能准确而又全面地掌握材料的要点。

再如,2009浙江试题中位于给定资料中间位置的几条,11—17均涉及企业应对危机的态度、措施,以及政府帮助企业渡过危机的政策措施,合并起来理解,“政府送暖、企业御寒”,“企业自身增强信心,抓住机遇,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转型升级”,是解答“浙江经济走出当前困境”的对策之一。这种对策信息的提供方式符合“腹心原则”,但条数多、内容散,要经过深度加工、归并、提炼,将复杂的具体措施概括为抽象的原则性思路,才能运用到答案中。

(四)循筋理脉法——理清文脉明确中心思想

脉络,是把材料组织起来的逻辑规则和事理原则,是体现材料中心思想的线索。材料的脉络,也就是原文作者思想形成和表达出来的轨迹。循筋理脉,就是梳理给定材料整体或局部的思想脉络,理清“文脉”,找出材料所要表达的主要思想。

筋,是文章、语句的外在形式,是语言、语法层面的规则;脉,是语句连贯成文的内在规则,是逻辑、事理层面的规则。循筋理脉,就是根据文章、语句外在的语言形式,从外到内、由表及里地深入到组织语言的事理逻辑线索,进而确定材料、段落、语句的内容要点、中心意思。

例如,2009年国考申论是罕见的“双主题”试题,第一个主题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第二个主题是“采取综合措施,保障粮食安全”。材料的组织方式是依据什么规律呢?通过阅读可见,材料1是两个主题的复合,同时表述了两方面的内容;材料2-6为比较明显的“经济发展方式”板块,集中记述这方面的事实和观点;材料7-11则为集中论述“粮食安全”问题。材料的排列是顺序式的,除了第一条“一手托两家”同时涵盖了两个主题,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材料的两大板块是分别围绕着两个主题,“发展方式”与“粮食安全”并无内在关联,只有两大板块内部的材料之间才有实质关联。要作答第一题概括“当前经济发展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应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结构优化升级为主线;要作答第四题 “根据胡锦涛考察讲话整理思考撰写文章”,由于胡锦涛考察对象为农业生产,讲话主要针对粮食问题,故可判定,思考与作文的角度不包括“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应围绕“发展粮食生产、保障粮食安全”这个主题。先把材料的脉络理清楚了,就能准确掌握材料的主旨和要点,从而保证作答的正确方向。

再如,2009年春季福建申论试题,给定资料围绕“政府与新闻媒体的关系”来组织,但如何认识材料的中心意义呢?首先就要确定材料的意义脉络,到底材料是按照什么原则、通过什么角度来反映“政府与新闻媒体的关系”?我们知道,政府与媒体的关系,既包括领导与被领导、管理与被管理、利用与被利用的关系,也包括监督与被监督、批评与被批评的关系,前者是侧重于政府对媒体的“管”和“用”,即“善于正确运用媒体、科学管理媒体,有效引导社会舆论”;后者是侧重于政府接受媒体的“监督”和“批评”,即“提高同媒体打交道的能力,尊重新闻舆论的传播规律,正确引导社会舆论,要与媒体保持密切联系,自觉接受舆论监督”。前者强调“管理”,政府是强势的、主动的;后者强调“尊重”,政府是虚心的、自觉的,把自己摆在接受监督的位置上。显然,后一种角度更符合党和政府处理与媒体关系的原则。从材料反映的内容看,设立政府新闻发言人与媒体进行信息交流、建立政府网站发布信息、服务百姓,以及四川地震通过媒体发布信息、福州政府通过电台与市民互动,社科专家谈政府利用网络做好群众工作等,都侧重于正面处理政府与媒体的关系,不是强调政府要管理媒体,而是强调政府要接受媒体监督、善于利用媒体来促进自身工作。进而联系试题,“政府如何积极有效地发挥各类媒体作用”,综合各种因素,便可以得出,材料是按“政府如何积极有效发挥媒体作用促进自身工作”的脉络来组织的,主要反映的是“政府要接受媒体监督,要通过媒体发布信息、了解民意、引导舆论、服务群众”,而不是要监管媒体,整顿网络。只有从这一角度出发,才能正确理解材料的意义,在作答中把握“政府要积极发挥媒体作用,促进政府各项工作的开展”这一主题。

(五)层层见骨法——突破外表寻求核心内容

层层见骨指的是筛选材料内容、删减语言要素,剥离材料的非本质、非主要部分,使材料的中心思想与本质内容得以呈现的方法。简言之,通过“删繁就简、去皮存核”取得材料的要点。

例1.结构调整是经济健康发展的基础,结构优化是经济健康运行的标志,只有优化经济结构才能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必须加快调整经济结构、实现经济结构合理化,才能使我省经济发展达到一个新的水平,在新时期、新一轮的竞争中保持先进地位。

下载申论:归纳概括word格式文档
下载申论:归纳概括.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如何写申论概括材料主要内容(共5篇)

    谈如何概括问题 在对多个版本的《申论》参考书的研读中,我发现没有一本对书对《申论》的第一题中的关键词“主要内容”与“主要问题”进行过准确深入的辩析。个别书上,对此有......

    申论如何提高总结概括能力

    第二卷应试篇 第二章 如何提高总结概括能力 第二章 如何提高总结概括能力 对给定的材料进行总结概括几乎是申论考试的必考题型,它能够全面反映考生的认识水平、知识结构、......

    1203概括第三方面要求-申论

    昨天在编写概括第三方面要求未完成时错触发送键,被不完整的发送,今天补上。规范指的是,概括时要使用规范化的语言表达方式,切忌使用生造怪癖,晦涩难懂,模棱两可的字眼,词句,或未被认......

    1201概括的要求-申论

    今天继续介绍概括的要求。总体要求是,客观,简明,规范。一、客观。概括本身是对材料的复述。因为概括的所有内容都来源于材料,要在材料中找到依据,就不能脱离材料进行客观的描述,具......

    国家公务员申论:归纳概括题答题策略

    江苏中公教育:http://js.offcn.com/ 国家公务员申论:归纳概括题答题策略 【导语】申论考试中,归纳概括类试题在答题中也是需要掌握一定技巧的。考生一定要仔细审题,看清题目的......

    申论归纳概括题提分技巧

    归纳概括题解题技巧 随着2018年国考进入尾期,2018年省考接憧而至,在公务员考试中,申论有着不可撼动的地位,而在申论考试中,归纳概括题又作为必考基础题型牢牢占据一席。并且,归纳......

    2019国考申论必考题:归纳概括(5篇)

    2019国考申论必考题:归纳概括 距离2019国家公务员考试(以下称“国考”)还有一段时间,很多考生已经开始进入备考阶段,在备考过程中,有一类申论题即归纳概括题每年必考,分值一般是1......

    2018国考申论归纳概括题型解析

    2018国考申论归纳概括题型解析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对于奋斗在公考道路上的各位考生而言,多学习、多借鉴是最高效的备考方法,今天中公教育专家就跟大家分享,供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