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历史九大国
15—16世纪地理大发现
葡萄牙:欧洲大陆第一个统一的民族国家,十万平方公里,恩里克王子组织实施航海计划。直接原因:香料(保存食物)的需求,改进中国指南针、传统帆船。罗卡角——欧洲的天涯海角,欧洲航海起点。(迪亚士好望角,达伽马印度)垄断大西洋至印度洋半个地球的海上贸易。
西班牙:伊莎贝尔女王,击败摩尔人,统一西班牙。哥伦布主张向西走也能到达东方,在葡萄牙受冷遇。谈判由探险者进行殖民,但殖民权归属国家,两个月后船员激愤,三天后发现美洲,至死以为到达了印度,世界于此时连接在一起。两国谈判“切西瓜”,葡萄牙拿东方,西班牙拿美洲西方。(哥伦布,麦哲伦环球,死于菲律宾,皆受冷遇于葡萄牙)掠夺美洲金银。
两国财富用于贵族奢侈,支撑宗教信仰、殖民战争,并未用于发展工商业,不愿看到新兴势力的崛起,甚至赶走发展工商业外国人,注定悲剧性落幕。
17世纪资本运作
荷兰:与英国隔海相望,两个半北京,部分国土海平面以下,鲱鱼之国。欧洲两条主要水道从荷兰入海,地理位置使之成为欧洲商品集散地,从事两牙与欧洲其他国的贸易中间商。改进商船,降低运费,提高与英国的竞争力,垄断欧洲海运贸易。荷兰贵族分布,王权意识不深,工商业兴起,市民从贵族手中买到城市自治权。蒙古大军西征将火药传至欧洲,欧洲各国相继消灭贵族分布,建立封建君主制。荷兰先后接受西班牙、英国的统治,后终于建立自己的国家,实际统治权归商人阶层,七省仍各自为政。因得罪西班牙等各国,荷兰东印度公司实行股份制,为自行开辟海外贸易募集资金。股票交易所、银行相继建立,发展现代商品经济制度。财富用于富裕个人家庭,富足安逸。
17世纪末
英国:与中国封建制不同,欧洲封建制“庄园制”,意味着分权,形成国王与贵族间权力与义务的惯例。约翰王—“失地王”与贵族签订《大宪章》,将惯例法律化,议会随之产生。伊莉莎白一世为不与西班牙官方冲突,鼓励私人进行海外贸易、扩张,“海盗”。英西海战打败无敌舰队,霸权转移。查理一世信奉君权神授,强制征税,解散议会,违背“王在议会”、“王在法下”自由传统,1642年英国革命爆发,震惊欧洲。后克伦威尔、詹姆斯二世依然实行独裁,1688年不流血的光荣革命爆发,议会产生王权,君主立宪制产生。地理位置、制度的优越,重商的传统,强大的海军,后相继打败葡萄牙、荷兰,商业触角遍布全球,第一个迈进现代社会国家。殖民的扩张和海外市场的成熟对产品的大量需求,开始孕育工业革命,动力机器成为突破口;大量发明涌现,英国率先制定发明专利法,成果斐然;以牛顿为代表的引领人们对近代自然科学的认知,宣告科学时代的来临,理性的打量世界。近代工业的钥匙;(上帝创造了世界,而牛顿发现了上帝创造世界的方法);瓦特发明蒸汽机,开启了工业革命的大门;亚当·斯密提出自由贸易理论,以看不见的手推动工业革命的进程,市场经济全面胜出。以英国为核心的自由贸易圈遍布全球,日不落帝国、时间观、铁路网、维多利亚时代到来。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高涨,政府入不敷出,帝国土崩瓦解。美国德国迎头赶上,开始引领第二次工业革命。
18世纪末
法国:太阳王路易十四建立绝对君主制,对外扩张而税收繁重。同时,启蒙运动开展,伏尔泰批判旧制度,卢梭畅想新制度,张扬“自由、平等、博爱”的人权理念。1789年7月14日,法国大革命爆发,反抗绝对君主制,建立法兰西第一共和国,互称公民,但革命过于激
化,类似中国文革。震惊欧洲,反法同盟形成,国家动荡,拿破仑时代来临,1804年民法典顺应法国民主思潮,随着战争,革命思想传遍欧洲。战败后,法国重新陷入动荡,二战后戴高乐引领法国重回世界大国行列,贯彻革命的自由平等理念,与德和解,第一个承认新中国的西方大国,法国经济全面进步。(先贤祠)
19世纪末
德国:欧洲走廊,欧洲各国的雇佣军、主战场,分裂为314个邦国,只有名义上的德意志。借助拿破仑带来的自由平等理念,开始孕育统一。李斯特提出从经济统一走向政治统一,建立关税同盟,普鲁士因此崛起。随着经济的统一和发展,各邦国先后获得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成功,协商建立联邦制,但被封建势力复辟,民主化解决统一失败。俾斯麦以暂时的柔和外交获得欧洲其他各国保持中立,1871年于法国王宫宣告德国统一,力主保持欧洲各国的平衡,强化国家的力量,注重国民素质的培养,普鲁士的胜利早在小学讲台上就已经决定了。首先出现欧洲最具有现代意义的大学,教育和科技,为日后经济发展提供各类人才,建立最早的社会福利制度,引领第二次工业革命。强大的科学生产技术与军国主义完美结合,俾斯麦被迫辞职,侵略性顿显。1990年,德国再次实现统一,自由女神终获自由。(德国要么拷问世界,要么拷打世界)
19世纪末
日本:东方世界第一个摆脱西方欺凌,建立现代化的国家。美将佩里黑船打开日本国门,在此之前,日本兴起兰学,对欧洲有一定的了解,且基于中国鸦片战争的教训,日本开始学习西方的脚步。日本革命推翻幕府,权力回归天皇,明治维新拉开序幕。同时,涩泽荣一考察欧洲各国工商业,带着全新思想而归,仕途坦荡。1871年,岩仓使节团遍访欧美12国,“始惊、次醉、终狂”,醉心于德国的后发国家发展模式。涩泽荣一弃官从商,开一代风气之先,日本习俗开始转变。大久保利通拿来主义式改革,传统文化受到威胁,且西方民主思潮使民众权力意识苏醒,社会矛盾激化,继任者伊藤博文制定《帝国宪法》,但仍确立天皇绝对权,军国主义重新被召回。“洋葱头”文化,每一片都与外来文化很好融合,找不到纯粹的日本文化。全力效仿德国,以最快方式实现国家强盛,兴盛教育,发展现代化军队,以武力逼迫朝鲜开国,福泽谕吉提出脱离东亚行伍,与西洋共进退,武力掠夺,变以改革促发展为以战争促发展。战后,硬实力消损殆净,明治维新百年底子软实力犹存,在新宪法护航下,国民获得国家主权,20年后,经济再度崛起。
俄罗斯:从18世纪初开始,沙皇主导的改革起起伏伏,从每年10月起,俄罗斯进入6个月的漫长冬季。俄罗斯第一任沙皇迎娶了东罗马帝国的末代公主,以罗马帝国后裔自称,继承罗马皇帝双头鹰的徽章,即俄罗斯的国徽,自比为第三个罗马帝国。沙皇的意思,就是凯撒,具有强烈的民族优越感,四处征战,领土世界第一,横跨欧亚大陆。但经济主要依靠农业,商业为外国人把持,人民知识匮乏,彼得大帝匿名前往西欧学习,激起民愤,平定**后,发动一系列社会改革。对瑞典战败后,建立现代军队,外派留学生,兴办工商业,后击败瑞典,崛起于欧洲。迁都圣彼得堡,近距离接触欧洲。野蛮的改革方式,拉近了与欧洲的距离,却使俄罗斯精神上失去平衡,传统与现代的关系处理不善,激发民众的抵触。死后,迁回莫斯科,改革脚步停止,直至叶卡捷琳娜二世出现。来自德国的女皇,以柔性化的方式进行改革,将自己俄国化,崇拜伏尔泰的启蒙思想,开启俄国女性文学史,造就了一大批独立思考的知识分子。欲将欧洲法治引入俄国,但受困于农奴制的束缚而停止,没有改变社会的实质。而且法国大革命爆发后,又抵触启蒙思想,对内专制,对外扩张,地跨欧亚美。挫败拿破仑后,俄国成为欧洲事务的仲裁者。但沙皇专制下的俄国于后来的克里米亚战争败给了英、法
工业化国家,最终废除了农奴制。随之正兴强国的争论,一大批思想文化巨匠产生,后于日俄战争中战败后,俄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成立国家杜马,后又被沙皇解散。一战爆发,沙皇俄国深陷泥潭走到崩溃边缘,十月革命爆发。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激化农民阶级矛盾,新经济政策开始实施,允许农产品市场经济的存在,开展美苏贸易。斯大林抛弃新经济政策,加强国家控制,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成功,加快了工业化的发展。
美国:从北美13个英属殖民地开始,英国重视对商业的控制,而忽视对殖民地的管理。《五月花号公约》美国历史上第一份政治性契约,欧洲清教徒组成北美殖民地自治团体。英国为支撑扩张战争增加对北美殖民地的税收,违背五月花号公约最基本原则,矛盾开始激化,独立战争爆发。1776年7月4日,美国诞生。1787年,美国制宪会议召开,持续116天,美国历史上最长的会议,形成美国第一部成文宪法。1789年,华盛顿正式就任美国第一任总统,真正意义上的美国诞生。自此,市场、税收、货币统一,运用英国自由主义经济,美国开始崛起。但联邦政府权力依然脆弱,直至南北战争爆发,华盛顿创立了美国,林肯拯救了美国。战后,联邦政府权力得到巩固,为后来大工业化提供了条件。同时,《宅地法》又使西部得到快速发展,使之成为世界粮仓。第一个将专利权保护写入宪法,以自主创新精神实现跳跃式发展,在以电力引发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赶超欧洲强国,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强国。然而,垄断、欺诈、尖锐的社会矛盾,“扒粪者”兴起,西奥多·罗斯福(富兰克林·罗斯福的叔叔)开始整治托拉斯,强化自由竞争社会公平的美国进步运动,听证会制度。福特式生产方式,进退自如的政治地理优势于一战中的体现,美国达到了发展的黄金期。直至1929年,“大萧条”一词随之产生,凯恩斯提出运用“看得见的手”规范调整国家的经济,富兰克林·罗斯福(唯一一位连任四届)开始国家开始干预经济,加大政府支出,兴建公共工程提供就业机会,通过一系列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二战后,美国历史新的转折点,以信息技术引领第三次工业革命,最终成为一个超级大国。
铭记过去,为适应将来的变革作出更成熟的选择,让历史照亮未来的行程。
1、两牙率先于中世纪的欧洲形成统一的民族国家,统一的力量促使国家的发展和强大。
2、所有外部的崛起都是内部力量的外延,尤其是思想文化的影响力,尤为重要。
3、体制创新(股份公司、市场经济、政府干预、各类适应经济发展的政治制度)
4、不同的发展模式,后发国家由国家推动经济建设,加快学习赶超。
第二篇:大国崛起 观后感 历史角度
大国崛起观后感
《大国崛起》这部影片讲述了自15世纪开始后的500里,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等九个国家相继称霸世界,并日益成为超级强国的历程,从政治、经济、思想、宗教、艺术、军事、外交等多个角度分析大国兴衰的成败得失.探究其兴盛背后的原因.放眼位于欧洲伊比利亚半岛西南部的葡萄牙,这论面积还不如中国的一个省份, 15世纪时还不到100万的人口的小国,当初仅仅是为了获取香料这个简单的愿望,却开创了真正意义上的大航海时代.他的成长,如同一艘小船经历了海上的大风大浪,日益看到耸立在海中央明亮的灯塔,到了16世纪出这个人口只有150万的国家,成为了第一代世界大国.我们可以看到,国家的昌盛并不是以人口、面积来衡量的,葡萄牙所展示的就是他磅礴的勇气和不屈的傲气.再观位于欧洲中部的德国,记得普鲁士国王威廉三世曾说过:“正是由于穷困,所以要办教育.”在这个教育普及的国家中仅柏林洪堡大学就有29位科学家加冕过诺贝尔奖.难怪德军总参谋长毛奇早就自豪的说过:“德国的胜利早已在小学生的讲台上决定了!”所以,培育下一代的幼苗是迫在眉睫的任务,人类不断延续,永不熄灭的香火,是世世代代国家的精神传递的骨干,德国正以这一点换来了最终的胜利.而我们中国的教育制度存在着不可否认的弊端,教育体制改革势在必行,但是社会现实告诉我们成效微弱.在众多国家中,我们不得不承认东亚岛国日本,这个我们中国人口中的“小日本”如今却以他强大的国力堂堂正正的屹立在我们的前头.他曾经和我们的大清帝国一样,资源外流,文化落后,同样惨痛的遭受着西方列强无止境的入侵.然而,面对同样的状况,他们看到中国“落后便要挨打”的局面,否定了顶礼膜拜所带来的暂时安稳,他们迅速图强振国,维新求变,以惊人的速度迅速成为亚洲第一个摆脱西方列强侵略并实现工业化的国家.这其中的道理是不言而喻的,一个始终都坚持团结,善于学习的民族创造了今日的辉煌.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有自强的精神,才有自立的可能,才能赢得其它国家人们的尊敬.中华民族,在很多地方需要学习别国.德国在二战后勇于反思和敢于悔过的行为,最终才得到了全世界的原谅与支持,德国总理勃兰特在波兰集中营纪念地长跪忏悔,真实地展示了这样的精神,跪下去的是勃兰特,站起来的是德国!这样的总统,才能永垂史册,这样的国家,才能熠熠生辉.那么只有正视历史,直面失败,历史才不会重演,成功才会到来.在务实上,我们做的比起别国也差的很远,搞浮夸,搞假政绩,搞表面繁荣等等无用的行为,根本不能从本质上,从实际上提升我国的国力.所以我们始终只能从面积和人口上说是一个大国,而从实力业绩上、效率上讲却不能说是一个强国.因此,只有重视科学和教育,建立起适合本国国情的政治经济制度,善于借鉴学习但绝不简单模仿别国的经验,提高国民素质,调动人民的积极性,努力促进经济的发展,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才能真正实现强国之梦.
第三篇:九上历史总结
仁寿县识经镇白凤九年制学校 2017年秋季九年级上历史教学工作总结
本学期我担任九年级一班班历史教学工作,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获取了很多宝贵的教学经验。
我所教的九年级一班学生比较活跃,喜欢回答问题课堂上师生配合较默契。但该班上尖子生不多,中等生、差生占大多数,课后又不花时间,两级分化严重。
本学期结合学生实际,扎实地做好了教育教学工作。在此对本学期工作进行总结如下:
一、思想方面
本学期能用心参加政治学习,关心国家大事,拥护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拥护党的各项方针政策,遵守纪律,团结同志,热心帮忙同志;教育目的明确,态度端正,钻研业务,勤奋刻苦;工作认真负责,关心学生,爱护学生,为人师表,乐于奉献。
二、教学方面
1、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教法,根据学案和学生实际,认真设计每一课,写好每一篇教案,课后及时写好后记。
2、上课认真组织好课堂教学,面向全体学生,注意调动学生的用心性,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注意引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课堂上讲练结合,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培养学生利用学案自主学习历史的潜力,课后及时反思,抓出不足。
3、评价注重科学性、灵活性和实践性相结合。本学期每讲完一个单元都对学生进行知识点整理,进行检测。总复习阶段,强化训练,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4、德育渗透本学期,通过对世界历史的学习,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通过学习进行爱国主义优良传统教育;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教育;优秀品德和高尚情操教育。
三、自我提高
本学期我深入学习了教育教学理论,为教育教学资料注入了新鲜血液。学习了《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新教学常规》、以充实自己,在工作中以坚实的理论作为指导,更好地进行教育教学。努力学习历史专业知识,以适应当前教育形势发展,给自己充电,为深入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做好了准备。用心进行业务进修学习。用心参与听课、评课,虚心向同行学习教学方法,博采众长,提高教学水平。本学期听课达20节,提高教学理论水平及教研潜力。
四、教育科研方面
在搞好教学的同时,我还尝试着开展科研工作,用心组织参与校级课题制定研究,并取得良好的效果,使自己在业务水平上和科研潜力上有所提高。
五、本学期卷面分析
九年级期末25人参加考试,最高分52分,整体上看成绩上升,原因在于题出的较广、潜力题较多,适合初三学生,但学生两极分化严重,整体成绩还不算太高,今后要努力降低标准,分层次教学力争提高整体成绩。
以上就是我在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今后,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将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开拓进取,为完美的明天贡献自己的力量。
总结人:郭建刚
2018年1月
第四篇:九历史试卷分析
2014—2015学上期期终
九年级历史试卷分析
汝南金铺初中
关居正
一、试卷总评
1、从总体上看,从总体上看,本次历史试题沿袭以往中招试题的风格及特点,遵循了九年级历史学科的要求,体现了课程改革的理念,贯彻课程标准的要求,突出了经济发展为重点内容。试题贴近学生生活,注重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依据课标,做到了“题在书外,道在书中”,图文并茂,彰显人文关怀。试题覆盖面广,注重基础性,较好地落实了“狠抓基础,渗透历史人文,突出能力,着重创新”的新课改理念。但是本次测试欠缺了立足家乡,削弱了河南地方特色。
二、具体分析
1、本次历史试卷最大的特点突出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
本次历史试卷考查的经济知识点占试卷题量的40%,这些经济热点与所学内容紧密相关,战争类题材45%,思想运动类占15%,变死记硬背为灵活运用,图文并茂,突出了历史课的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综合性的特点。
2、试题突出对主干知识、核心能力的考查。
本次历史试卷单纯识记的内容,偏重于对教材知识死记硬背,缺少对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考察,题型简单直观单一,不利于对学生能力的提升。
考查的主干知识有:资本主义发展史(选择题12道,材料题5道),民族解放史、共产主义运动史(选择题2题、材料题0道)。机械地考察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对知识的运用。考察单一,不注重生活联系实际。
3、瑕疵过多,试卷的不足。
(1)有图有文,但图少文茂,略显单调。本试卷共有插图13幅,插图印刷模糊。
(2)试题重点突出,知识点分布合理,但知识之间联系较少,综合性不强。
4、我个人认为:本次试卷命题整体水平不高,考查内容的覆盖面狭隘,设问方式不灵活,选择题总体难易适中,考查了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运用逻辑方法对材料进行归纳、分析和概括的能力等。非选择题创意枯燥,思路简单,切入角度单一,对学生审题能力、知识迁移能力以及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没有起到应有的效果。
三、学生答题存在的问题:
1、解题能力薄弱。学生不能把准题目要求,不善于分析把握题目所提供的信息,审清题意。如材料分析21题:此题5分,此题以资本主义的开启性事件为主体要求学生回答历史上新航路开辟的条件,文艺复兴与新航路开辟的共同影响,但是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和知识联系能力差,总的情况做题效果不理想。
2、答题思路狭隘,不善于多角度考虑问题。如2题、11题和12题。
3、书面表达能力差,语言组织不到位,语言口语化。,在答题过程中,学生的格式不规范,书写较差,涂改导致卷面脏乱差的现象比较突出。
四、今后工作的启示
1、历史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多运用比较、联系、分析、综合、讨论等方法,启迪学生思维,引导他们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教材中的有关理论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熟读教材,切实掌握好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观点,学会整理教材。
3、平时要不断对学生进行中考题型的练习和解题方法的指导,让学生知晓中考各种题型的特点,熟练掌握各种题型的解题方法。
4、教学中,广泛收集社会上的新信息,把握新气象。
第五篇:九历史教学设计
《亚非拉的奋起》教学设计
教材来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世界历史》/人民教育出版社 内容来源:初中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主
题:亚非拉的奋起 授课对象:九年级学生
设计者
:杜帅
/ 上街实验初级中学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课程标准》(2011版)的总目标中要求:“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弘扬一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传承人类文明的优秀传统。”课程内容中对本知识的要求是“通过非洲独立年、巴拿马收回运河主权等史实,知道战后殖民体系的崩溃和亚非拉国家为捍卫国家主权、发展经济所进行的斗争。”
2.教材分析
本课是第四单元《冷战局面下的全球性竞争》的第四节内容。讲述的是二战后世界局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两极格局下,亚非拉国家逐步摆脱殖民主义统治,走上独立发展之路。本课的内容涉及地区极为广泛,有印度的独立与发展、埃及独立运动等非洲的独立浪潮,还有古巴革命,巴拿马人民收回运河主权的斗争;本课内容识记要求高,既要掌握各个时间段内历史事件的时间概念,又要掌握亚非拉各个地区历史事件发生发展的空间概念;本课内容联系上册知识较丰富,如印度民族大起义、“三角贸易”、拉美独立战争。因此,本教学设计采用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讲解的方式,帮助学生理清历史发展线索。构建完整知识体系。
3.学情分析
初三学生经历了两年历史课程的学习,应该说已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具备了一定的历史学习能力和历史评价能力,自主、探究、合作性也比较强。但是对知识的链接和转移能力还不够强,因此需要老师对这些能力进行培养。教学目标
1、通过自读课文记住印度的独立及其振兴,非洲民族独立的进程及其胜利的意义,古巴革命和巴拿马运河主权的收复等知识点。;
2、通过对非洲独立运动原因和意义的分析,培养学生全面认识历史和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通过对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发展史的回顾,培养学生归纳历史问题、比较历史事件、概括历史发展规律的能力。
3、通过本课的教学及对殖民体系形成与崩溃原因的分析,启发学生得出以下认识:非洲民族解放运动的胜利,标志着殖民体系的最终崩溃。殖民体系的形成是人类历史发展特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它随着资本主义的产生而出现,并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而变化,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类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资本主义殖民体系的崩溃与它的出现一样是历史的必然。评价任务:
1、背诵印度等亚洲其他国家的独立及其振兴、古巴革命和巴拿马运河主权的收复的有关史实
2、复述非洲民族独立的进程及其胜利的意义;
教学过程 :
导入新课(5分钟)
新闻材料2011年4月14日“胡锦涛主持金钻五国峰会” 作为全球新兴经济体代表的“金砖国家”,国际影响力也日益增强。那么,这些国家是怎样崛起的?我们通过今天的学习,来解决这些问题。
[板书]第15课
亚非拉的奋起
(一)学生自学,初步感知教材:(10分)(评价 目标1)
先认真阅读课本第70页到第73页内容,然后找出下列问题的答案,并在书上划出相关的知识点。自学完早的先小声读记。
1、印巴分治的原因、英国殖民者有何意图?印巴分治的后果是什么?独立后的印度发展状况如何呢?
2、印度独立前后,亚洲还有哪些国家取得独立?它们经济发展情况如何?
3、非洲在二战后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状况如何呢?
4、纳赛尔对埃及和世界民族独立运动做出了怎样的贡献?
5、古巴是如何摆脱美国的控制的?领导者是谁?最终古巴选择了哪种道路呢?古巴的发展状况如何?
6、继古巴独立后,拉丁美洲独立运动中影响最大的事件是什么呢?
7、巴拿马人民怎样收回巴拿马运河主权的?
(二)合作交流(15分)(评价 目标2)
1、宣布小组进入竞赛状态,以抢答形式回答提示中的问题,检查学生的自学效果。
2、教师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由讨论发言后总结。(1)结合尼赫鲁庆祝印度独立的讲话,谈谈印度历史上遭受的“厄运”,谈谈印度人民争取独立的艰难历程和不屈的斗争精神。
(2)边看地图(印巴分治示意图),边思考《蒙巴顿方案》的内容和实质是什么?
(3)根据课本上的内容,叙述二战后非洲独立运动的三个阶段,并列出相应的大事年表。
(4)继古巴独立后,拉丁美洲独立运动中影响最大的事件是什么?
(三)拓展探究(5分)(评价 目标3)
1、请结合当今国际时政热点谈谈你对印度解决方案的认识。
2、结合课外收集的资料谈谈印度独立后经济发展的情况。
3、亚非拉人民为捍卫国家主权、发展民族经济所进行的斗争给了我们什么启示?学生自由讨论后发表并概括,最后老师再全面总结
(四)当堂训练测试(10分)
1.印度是摆脱哪个国家的殖民统治宣告独立的()A.美国B.英国C.法国D.西班牙 2.印巴分治发生于()
A.1947年B.1950年C.1952年D.1956年
3.印巴分治后形成的两个国家是()
A.印度和巴勒斯坦B.印度和印度尼西亚 C.印度和巴基斯坦 D.印度和孟加拉国
4.印度独立后第一个著名领导人是()
A.尼赫鲁B.纳赛尔
C.真纳
D.苏加诺
5.非洲民族独立和解放运动最先发生于()A.东非
B.西非C.南非
D.北非
6.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体系最终崩溃的标志是()
A.纳米比亚独立
B.尼日利亚独立C.利比亚独立D.肯尼亚独立 7.拉丁美洲的社会主义国家是()A.巴西B.巴拿马C.巴拉圭D.古巴 8.二战后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国家是()
①中国 ②韩国 ③古巴 ④朝鲜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9.亚洲经济发展迅速,已成为现代化国家的是()
A.中国、韩国
B.韩国、朝鲜 C.新加坡、韩国 D.新加坡、马来西亚 10.欧洲殖民者统治非洲长达()
A.300年B.400年C.500年D.600年
(二)材料解析题 12、1947年8月,一位印度领导人在庆祝独立时说:“今天我们结束了一个厄运的时代,印度再次发现了自己。”(1)这位领导人是谁?
(2)结束了“一个厄运的时代”指的是什么?
(3)印度独立后,主要是依据什么?分成那两个国家?
13、“今天,我们真正实现了真正的主权,真正的尊严和真正的自豪。……今天我们说,我们的财富已经归还我们了。” ——纳赛尔宣布将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时的演说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材料中“我们的财富”是指什么?“财富已经归还我们”是什么意思?(2)对于巴拿马人民来说,他们也有一个这样的财富,它的命运和埃及人民的这个财富有着相似的命运。请你说出这个财富的名字,并介绍一下这个财富归还的情况。
(五)教后反思
.本节课我充分应用百度搜索引擎搜集有关图片和视频,并让学生体会到网络搜索在学习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课前准备充分,上课积极发言。2.我合理的安排合作探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特别是亚非拉人民为捍卫国家主权、发展民族经济所进行的斗争给我们的启示基本是在学生合作探究的情况下完成的,真正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