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推进城区基层党建工作夯实党在城市的执政基础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关键在于搞好党的建设,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加强和改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使党的基层组织真正成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织者、推动者、实践者。”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开展城区基层党建工作,夯实党在城市的执政基础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我们必须按照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要求,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拓宽领域、强化功能”的方针,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努力在城区基层党建工作中,不断改进工作方式,创新活动内容,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不断提高党的基层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为创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和谐的新型城区,促进城市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结合工作实际,就推进城区基层党建工作,夯实党在城市的执政基础课题作下探讨。
一、推进城区基层党建工作,任务艰巨使命光荣
在全国上下聚精会神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城区基层党建工作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任务艰巨,使命光荣。城区基层党建工作不仅仅是原有意义上的社区居委会的党建工作,而是工作面更宽了,工作对象更复杂了,工作难度更大了,已经呈现出党员人数不断增多,党员流动性不断增大,党员身份多样化,党员管理多渠道,不仅有社区党建,还有非公党建和楼宇党建等特点,这些都给城区基层党建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老思路、老方法、老经验已经不能适应新时期党建工作的需求。我们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用新思路、新方法、新经验来推进城区基层党建工作。首先,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城市改革、稳定和发展的大局,紧紧结合社区建设、非公经济、楼宇企业发展的实际,以科学的发展观来谋划、推进城区基层党建工作。其次,根据现阶段的工作重心,进一步明确当前社区党建、非公党建和楼宇党建的基本工作思路。我认为,现阶段社区党建必须把为居民群众服务作为工作的着力点,并切实落实到具体工作之中;非公党建必须不断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努力提高党在新经济组织中的影响力和凝聚力;楼宇党建必须以促进企业的共同发展为目的,不断增强楼宇经济的发展后劲。总之,城区基层党建工作需要我们的不断探索、勤奋和努力。
二、以服务居民为重点,努力推进社区党建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中明确要求:“社区党组织要以服务群众为重点,构造党建工作新格局。”社区党组织是党在城区基层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其工作内容包括:宣传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传和执行党中央、上级组织的决议决定,组织带领党内外的干部和群众,努力完成所担负的各项任务;讨论决定本社区建设和管理中的重大问题,想方设法帮助解决居民群众的各种困难,处置各种问题和矛盾,维护一方平安;支持、保证社区居民自治组织依照法律法规,充分行使职权,领导、支持群众组织依照各自的章程开展工作;指导辖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团体和社会中介组织开展党的工作。如何以服务居民群众为重点,努力推进社区党建工作。我认为,一是树立牢固的群众观念。在社区党建工作中,我们不能单纯就党建谈党建,而应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真心诚意为人民负责的精神,做到时刻心里装着居民,凡事想着居民,一切为了居民。把居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满意不满意作为检验党建工作的根本标准。只有树立了群众观点,我们才能在想问题、做工作、办实事上把为居民服务放在第一位,社区党建工作才能得到广大居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二是千方百计为居民群众做好事、办实事。为居民服务,为居民办实事好事,是社区党建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几年来,我街道各社区在开展党建工作中,做了许多便民服务工作,如以党员、团员为骨干的社区自愿者服务队伍、群防群治队伍、党员“一人一岗”服务活动等,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得到了广大居民群众的认同。这些仍然需要我们继续加以深化和推进。不仅如此,我们还应在完善机制、选好载体、健全网络的同时,充分发挥辖区机关事业单位、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优势,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为广大居民尤其是弱势群体提供服务。如免费提供运动健身活动场所;为居民提供政策、技术、法律等服务;积极为下岗失业人员提供再就业岗位;与困难家庭结对助学;为困难对象捐钱捐物等。三是为居民群众提供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在社区普遍建立图书阅览室的同时,有条件的要逐步扩大老年活动室的面积,增设活动场所;建立业余文艺团队,实行自娱自乐,反映身边的人和身边的事;举办“电影周”、“艺术周”等活动,把喜闻乐见的精神文化大餐奉献给广大居民群众,进一步促进社区的精神文明建设。
三、以扩大覆盖为抓手,努力推进非公党建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城市非公有制经济组织象雨后春笋,发展势头迅猛,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加大在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中建立党组织的工作力度,探索党组织和党员发挥作用的方法和途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中介组织等都是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的一部分,开展非公(中介组织)的党建工作,是时代赋予我们一项崭新的工作内容。从我街道辖区的非公企业、中介组织党建工作来看,当前还存在诸多困难和问题,比如:工作不平衡性比较突出、开展活动还不够经常、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不够明显、个别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难以体现等等。这些都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实际工作中按照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要求,认真加以解决。我认为,不断扩大覆盖面,是当前开展非公党建工作的一个重要抓手。没有的党的工作覆盖,何谈党组织和党员作用的发挥。首先,提升已有的。对现有的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进行专题调研,听取意见,指导工作,解决难题;健全完善规章制度,进一步规范非公党建的日常运作,在非公党组织中积极开展“达规范、创五好”活动;加大对非公党组织“一把手”的业务知识培训,提高他们的业
务水平和工作能力。其次,组建成熟的。由于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是动态性的,而且企业内部员工的流动性也比较大,这就需要我们加大对非公企业情况调查的力度,实行跟踪了解,力争在第一时间掌握非公企业变化情况,对具备条件单建或联建党组织的,在做好协调工作的基础上,成熟一个组建一个,不留空白点。再次,派驻指导的。按照“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发展到那里,党的工作就延伸到那里”的原则,对那些规模小、人员少、经济效益低且无党员的非公企业,实行指派党的工作联络员或指导员制度,把党的工作延伸进去。如我街道已对50余家非公企业、中介组织指派了党的工作联络员,并建立完善联络员制度。此外,可以依据群团组织,做好非公企业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工作,发展新党员,为建立党组织创造条件,使党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的工作覆盖面不断扩大。
四、以共同发展为目的,努力推进楼宇党建
楼宇,是城市的一种标志,楼宇的多与少,从某种意义上讲,反映了城市的繁荣与否。众所周知,由于新经济组织的蓬勃发展,一个楼宇内少则几十家,多则数百家的个私企业集聚其中,党员人数不泛少数,如果不把党的工作延伸进去,开展有效的服务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其结果是不难想象的。因此,楼宇党员,是新形势下城区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楼宇党建工作,不仅是促进楼宇企业共同发展的需要,更是巩固党的群众基础和执政基础的需要。
根据我街道近几年开展的楼宇党建工作实践,我认为,以楼宇企业共同发展为目的,开展楼宇党建工作可以通过以下几个途径:一是合理设置组织。在楼宇内,对具有单独建立党组织条件的,随时建立党组织;对暂不具备条件的,按照“行业相近、楼层相近、方便工作”的原则,建立联合党支部;对个体、工商户集聚的楼面,可以以物业公司和行业协会为依托,建立行业党组织。二是搭建有效平台。充分发挥楼宇企业内部的人才优势,实行志愿参与的原则,建立党建服务咨询站、楼宇企业联谊会等形式的工作机制,为企业与企业之间、政府(街道、社区)与企业之间、党员与党员之间建立起一种长效的沟通平台,真正为楼宇企业和广大党员、职工提供有效的服务。如宁波灵桥广场楼宇企业联谊会组建半年多来,通过联系协调、现场办公、服务咨询、设立专门网站等,已为楼宇企业解决实际困难10余件(次),受到企业和员工的好评。该楼宇和宁波世贸中心内的党建服务咨询站也于近期对楼宇企业、党员提供服务。三是创新活动载体。开展楼宇党建活动,要根据楼宇企业的特点来实施,采取灵活、多样、简便、易行的方法,增强吸引力,提高参与率,注重活动的实际效果。如发动企业与社区困难家庭结对帮扶;发动党员或员工为企业发展献“金点子”;利用网站的优势,开展网上企业产品、商品推介;联系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到现场为楼宇企业提供多种服务等等。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载体,不断增强党在楼宇企业中的影响力、感召力和凝聚力,为楼宇企业的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政治保证。
做好城区基层党建工作,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程,我们要在上级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动员各方积极参与,在人、财、物方面给予必要的倾斜,努力形成抓城区基层党建工作的合力,为夯实党在城市的执政基础,提高党的执政能力而共同努力。
第二篇:关于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夯实党的执政基础的建议
关于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夯实党的执政基础的建议
一、建立健全工作机制,促进基层党建工作规范化
一是完善基层党建工作制度。结合我县实际,应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意见》、《乡镇党委议事规则》、《乡镇党委讨论决定重大问题票决办法》和《关于进一步加强村“两委”班子建设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村级“两委”班子建设的意见》等一批制度措施,有力推进全县党建工作的制度化和规范化建设。二是建立基层党建经费保障机制。应建立基层党建经费保障制度,实施基层党建“百万工程”,采取“向上争取一点、财政补一点、党费拨一点、部门帮一点”的“四个一点”的办法,保证每年投入农村基层党建经费数额。三是建立基层党建工作科学评价考核机制。应把基层党建工作作为全县乡镇、部门工作目标责任制综合考核的重点内容,对乡镇基层党建工作进行季度测评,将测评结果纳入考核,半年进行评价分析并汇总考核,年底进行全年综合考核,并根据考核结果等次进行奖励。各乡镇结合实际,建立完善对村委会党建工作考核办法,严格进行考核。立足基层实际,探索村干部激励保障机制,激发村干部工作热情,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提高村干部待遇,调动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每年应对村“两委”班子及其成员的履职情况进行考核,根据考核结果,应由县财政每年安排部分资金对村干部实施奖励。四是探索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新思路。我县应立足资源优势,规范管理,服务引导,通过出思路、给扶持、争项目等方式积极帮助村级组织发展集体经济,实现村级组织集体经济发展壮大,村委会干部在带头发展产业中增加收入,通过建立示范点、组建合作社,更好地组织、发动、服务群众发展生产,实现农民增收致富。
二、搭建党员服务群众平台,彰显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一是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应开展“党员联系服务农户”活动,年轻党员应根据自己的专长,有针对性地选择联系1户以上农户,重点围绕拥护党的政策、实现脱贫致富、树立文明新风、积极投身村组公益事业建设、协助解决矛盾纠纷等方面,作出联系帮扶承诺及帮扶计划,充分发展党员先锋作用。二是建立城乡党员联系互助机制。应建立党建联系点,开展“党员干部进农家助春耕、出良策、办实事”活动;开展在职党员与困难党员户结对帮扶活动,组织机关党员适时深入联系农户开展民情恳谈,了解存在困难,从思想上关怀、生活上关心、生产上帮助、技术上扶持,帮助困难党员户脱贫致富。
三、创新载体,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一是建立党员关爱制度。为切实解决农村困难老党员在生产、生活中的困难,应从生活上体现党组织的温暖和关心,采取“在职党员捐一点、自留党费拿一点、财政拨一点”的办法,积极动员在职党员为困难老党员捐款献爱心。应坚持每年“七一”、春节期间,对老党员和生活困难的党员进行慰问,体现党的温暖。二是建立党员学习培训机制。应把党员培养为农村致富先锋,农村党员优先参与远程教育等培训,免费借阅“农家书屋”的书籍,着力提高农村党员自身发家致富的能力,增强带领群众增收致富的本领。三是实施“双联双带三培养”工程。应认真组织实施“双联双带三培养”基层党建工程,“双联”,即乡镇党委委员联系党支部、乡镇机关党支部联系农村党支部开展党建工作;“双带”,即乡镇党委委员带好党支部委员、乡镇党政班子成员带好村委会委员;“三培养”,即机关、站所党支部及其党员,指导帮助被联系的农村党支部,把一大批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一大批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把一大批党员致富能手培养成村组干部。
四、扩大基层党内民主,确保党员民主权利真正落实 一是推行党代表常任制。应在乡镇开展党代表常任制工作,实行党代表工作“双向”报告制度,每年的代表工作、大会提案办理 情况向大会报告,党代表履行职责、发挥作用情况向选举单位报告。任期内每名基层代表至少向选举单位报告工作1-2次,届中接受一次信任投票。二是建立党代表“四联三评”机制。“四联”,即乡镇党委委员联系党代表小组长、代表小组长联系党代表、党代表联系党员、党员联系群众;“三评”,即群众评议党员、党员评议党代表、党代表评议乡党委委员。应通过自上而下的联系和自下而上的评议,将群众、党员、党组织紧密联系在一起。三是实行重大问题一事一议票决办法。为理顺党内权力运行机制,应落实集体领导原则,推进党委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和制度化,应规定凡涉及本乡镇、本村工程建设、大额财物支出、群众生产、生活等事关改革和发展的重大事项,由乡镇、村党组织集体讨论后采用“一事一议、一票一决”的方式进行决定。
第三篇:加强基层党建工作 夯实党的执政根基
加强基层党建工作 夯实党的执政根基
党的基层组织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党群工作一体化”战略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党要始终保持强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必须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深入推进固本强基工程,不断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加大“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力度,“夯实基础、拓宽领域、分类指导、突破难点、抓好典型”,紧紧围绕实现“两个有”的目标,努力做到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两个全覆盖”。
一、健全党建工作网络,扩大党组织覆盖面,夯实“两新”组织建设的组织基础。
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强调:要切实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按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拓宽领域、强化功能的要求,调整组织设置,改进工作方式,创新活动内容,进一步扩大党的工作的覆盖面,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使基层党组织成为人民群众信任和拥护、认真贯彻党的方针政策的坚强战斗堡垒。组建党组织是开展“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基础。抓基层、打基础,提高覆盖率。抓好在“两新”组织中组建党组织工作,各级党委要本着应建必建的原则,针对“两新”组织的不同情况,通过派驻党建指导员、与业主协商等方式,在有条件建立党组织的“两新”组织建立党的组织。对不具备建立党组织条件的“两新”组织中的党员,按照便于管理、居住地
就近、行业相近的原则,建立联合党组织。坚持“企业发展到哪里,党的组织就组建到哪里”的原则,按照“就近管理、方便灵活、理顺关系、不留空白”的原则,推行两新组织党建以“以块为主、条块结合”的管理模式。坚持把“支部建在企业”与“支部建在行业”、“支部建在社区”相结合,采取建、联、挂、派等多种形式,灵活组建,讲求实效,力求做到“成熟一个、建立一个”、“建立一个,巩固一个”、“巩固一个,带动一批”,实行资源共享,提高组建率,通过在“两新”组织中积极组建党组织,实现有党员就有党组织的目标。健全党建工作网络,扩大党组织覆盖面,夯实 “两新”组织建设的组织基础,增强党的影响力、渗透力。
党务工作者在实际工作中要坚持以诚心换取理解,以行动争取支持,用服务企业发展的实际工作成效逐步消除外商、企业主的疑虑,为企业提供政策咨询、教育培训和社会事务等方面的服务,赢得外商、企业主对党建工作的理解和支持,以推动党建工作的有效开展,不断扩大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
二、加强宣传力度,整合各种资源,营造和谐“两新”组织建设的良好氛围。
充分运用党报党刊、广播电视、网络、宣传栏、永久性标语等媒体和载体,实行区、街道、社区党组织向“两新”组织开放活动场所,加大基层党建工作宣传力度,积极总结和推广基层党建工作的好典型、好经验、好做法,为加强基层党建工作营造良
好氛围。深入贯彻学习科学发展观,树立党员新形象,开展党员志愿者活动,不断创新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有效载体。紧紧围绕生产经营和业务工作,采取“灵活、务实、多样”的办法,积极开展“党员责任岗”、“业务示范岗”、“技术创新岗”等主题实践活动,推行党员承诺制和积极开展治理商业贿赂宣传工作,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号召力。通过推行“党群一体化”,维护权益,凝聚群众;参与管理,影响决策;沟通信息,协调关系。有效地形成党建带工建、团建、妇建,群团建设促党建的良好局面。
三、创新党建工作制度,规范党员教育管理,完善和谐“两新”组织建设的制度保障。
进一步加强“两新”组织党员的经常性教育和管理,切实加强流动党员管理工作,不断完善党员教育管理的各项制度,建立健全党员长期受教育、永葆先进性的长效工作机制。实行地方党委、部门党组(党委)抓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抓亮点,积极开展党建示范点建设。推行“八个一”党建工作法:就是构建一个党组织网络,建立一个党员活动室,发放一张党建服务卡,确保一笔党员活动经费,建立一个党建指导员联系制度、建立一个网上党建园地,创建一批新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示范点,建立一个私营业主联谊会。建立流动党员登记制度,建立健全联系汇报制度,建立民主评议党员制度和考核检查制度。设立流动党员接待站和联络站,设立“流动党员之家网站”,开展“进党员家、知党员
情、解党员难、暖党员心”活动,让党员切实感到党组织的温暖。
四、积极做好发展新党员工作。
严格按照“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严格履行党章规定的入党手续,制定管理方法,发挥“两新”组织党员“传帮带”作用,抓好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和发展党员工作。特别是要注重在中层以上管理人员、技术和业务骨干中发展党员。吸收优秀工人、经营管理骨干和知识分子入党。要把符合党员标准的“两新”组织负责人按照规定培养发展成为党员。实行“三推优”,即工会推荐优秀员工、团组织推荐优秀团员、妇委会推荐优秀妇女作为党的发展对象,以此扩大党组织吸纳新党员的基础,促进“两新”组织的健康发展及党组织活动的正常开展。
五、完善管理体系、资源支撑体系、考核评价与激励体系。一是多渠道筹措党组织的活动经费,将其纳入各级财政预算,党费全额返还,从企业上缴税中按一定比例返拨,解决党组织活动经费缺乏问题。二要社区资源共享,解决党组织活动设施和场地的问题;三是以奖代补,调动基层党务工作者积极性;
四、激励业主,活跃“两新”组织党建。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不断加强和改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第四篇:夯实基础 扎实推进基层党建工作
夯实基础 扎实推进基层党建工作
高明区委组织部
近年来,高明区按照省委、市委的部署,紧密联系本地实际,抓重点、强创新,着力加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扎实做好抓基层打基础工作,不断提高基层党建科学化水平,取得明显成效。
一、高明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有关情况
(一)认真落实农村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
一是建立党建工作责任体系。在区委和各基层党组织,明确党(工)委书记是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是直接责任人,领导班子成员是具体责任人,各自按分工抓好职责范围内的基层党建工作。成立了高明区委党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和高明区委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制订了《关于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若干意见》和《关于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实施办法》,明确了基层党建工作目标和任务,进一步完善了区委、镇(街)党(工)委、村党支部及党建成员单位抓党建工作四级责任体系。二是建立健全党建工作运行机制。建立了基层党建工作报告制度。区委常委会坚持每年向全委会报告抓基层党建工作情况,总结基层党建工作经验,查找基层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基层党建工作的新对策、新要求。各镇、街道和部门党(工)委按照区委要求,每年定期向区委书面报告抓基层党建工作思路、工作措施、工作成效和存在问题等情况。对于党建工 1 作阶段性要求和区委重点工作的安排部署,根据工作进展情况分阶段向区委进行专题汇报。建立了党建工作考核制度。把党建工作责任制落实情况纳入镇(街)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实绩考核内容,与经济社会发展和业务工作考核一并进行。将基层党建工作任务分解细化分解,逐项明确分值、评分标准,年终对各镇(街)落实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情况进行考核。建立了农村党建工作调研制度。区委、镇(街)党(工)委结合农村党建工作实际,确定农村党建重点调研课题,组织力量进行调查研究,为进一步加强农村党建工作提供决策参考。三是落实党建工作责任措施。坚持落实区党政领导干部党建工作联系点制度,区领导定期深入各挂钩镇(街),了解基层党建工作实际情况,帮助挂钩镇(街)解决各种工作困难。镇(街)领导干部每人联系一条村,镇(街)、村委会干部坚持联系农户制度,引导和帮助农户发展生产,维护稳定。区直单位全面和72个村(居)联点挂钩,城乡基层党组织结对帮扶,明确具体帮扶职责和任务,开展调查研究,督查指导工作,帮助基层解决了一系列实际问题。
(二)切实加强镇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
在镇(街)党(工)委书记队伍建设方面,着重抓好三方面工作:一是从选拔入手,建设效能型镇党委书记队伍。进一步改进民主推荐、民主测评的方法,扩大群众参与的范围,形成科学规范的选拔机制,真正把德才兼备,群众公认的优秀干部选拔到镇党委书记的岗位上来。同时,推行“一报告两评议”制度,年终在区委全委会议上对选拔到镇党委书记的干部进行评议,以实际成效来检验选拔工作的质 量。综合考虑个人特点、专业与镇(街)情况,注重镇党委书记与班子其他成员之间学识、年龄、性别、气质等合理搭配,形成专业上的互补、性格上的默契、个性上的共容、年龄梯次上的合理,提升整体效能。二是从管理入手,建设干事型镇(街)党(工)委书记队伍。首先,我区注意加强镇(街)党(工)委书记的思想政治和作风建设,运用多种形式,教育引导镇镇(街)党(工)委书记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全面加强思想作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生活作风建设,努力把镇(街)党(工)委书记队伍建设成团结坚强的干部队伍。其次规范镇党委书记权力运行,加强镇(街)领导班子工作机制和运行机制的建设,探索完善决策机制。再次是完善民主集中制,增强镇党委书记团结和谐意识,促使班子形成团结一心干事业、齐心协力谋发展的局面。三是从考核入手,建设务实型镇(街)党(工)委书记队伍。近年来,我区把届中考察、换届考察、考核、平时考核等有机结合起来,注重加强对镇(街)党(工)委书记的考核工作,研究制定了镇(街)领导班子工作实绩考核办法,并适应形势的变化,不断进行修改和完善,科学合理设臵考核指标,务求能够全面、客观、准确地反映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尤其是镇(街)党(工)委书记的德才表现和工作实绩,使真正的政绩得到褒扬,虚假政绩无藏身之处。通过发挥考核的激励性、导向性作用,引导镇(街)党(工)委书记和其他班子成员更加自觉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镇(街)党(工)委书记树立务实为民的工作作风,创造出实实在在的政绩。在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方面,主要抓好五方面工作:一是加强制度建设,强 化村级干部日常管理。区委先后于2005年和2006年制定了《中共佛山市高明区委关于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实施办法》和《佛山市高明区加强村(居)规范管理暂行办法》,实行“两推一选”制度、“五个一”制度、“三会一课”制度、民主评议党员制度、流动党员管理制度、“两委”联席会议制度、民主议事制度、村务党务公开制度和村务党务监督制度等等,实现了村党组织建设的制度化。二是实行财政转移支付,解决村党组织办公经费问题。在村(居)委会完成撤并整合以后,我区按现行区、镇级财政管理体制,对村(居)“两委”办公经费采取转移支付办法由区、镇(街)两级财政按4:6的负担办法直接支付,统一发放,着力解决村党组织经费不足问题。三是健全激励保障机制,提高村干部工作的积极性。从2004年开始,对现职村“两委”干部的工资实施财政支付,以岗定薪。从2008年开始将现任村“两委”干部纳入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切实解决村干部的后顾之忧。建立绩效考核奖励机制,对村实施绩效考核,并根据绩效考核结果发放绩效考核奖励金,奖励金标准为每人每年2000—8000元。对那些公正清廉,努力工作,为农村发展和进步作出了贡献的优秀村干部,在每年的“七一”会上给予表彰。对政治素质好、参政议政能力强的优秀村党组织书记,推荐其作为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选。同时,对各方面表现优秀、符合条件的村党组织书记,推荐其参加镇(街)领导干部选拔和镇(街)公务员招录考试。目前,已有2名村党支部书记担任了镇(街)领导干部,1名村党支部书记考取了镇公务员。四是完善管理机制,切实加强对村干部的教育培训。建立农村基层干部任职培训和每年轮训制度,每年还免费给各基层党支部订阅《南方》、《党建研究内参》、《南方日报》、《佛山日报》等党报党刊,并要求基层党委认真组织学习。五是广开源头活水,积极培养后备干部。把回乡的大中专毕业生、退伍军人、种养能手和经济能人作为村级后备干部进行培养。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在去年全区选聘20名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任职工作的基础上,今年继续选聘31名高校毕业生,实现“一村一大学生”目标。对在村任职期间表现优秀、被大多数群众认可的高校毕业生,推荐其参加村党组织换届选举,进入村党组织班子。
(三)着力推进街道社区“三有一化”建设
一是加强以党组织书记为重点的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做到有人管事。近年来,我区不断加大对社区工作队伍的建设力度,社区党组织工作者都必需经过各镇(街)党(工)委的严格筛选和精心培养,并通过依法选举产生。据统计,目前全区共有社区工作者165名,其中党组织工作人员145名,占87.9%,中专以上学历的134人,占74.3%;专职党务工作者21名,由社区支委成员中指定的一人负责,这些负责党务工作的支委全部由选举产生。这些人中主要来自企业骨干、致富带头人、退伍军人、回乡的大中专毕业生等。社区工作者队伍结构更趋合理优化,整体素质得到明显提高。二是建立健全社区党组织经费保障机制,做到有钱办事。将社区办公、服务、党建等工作经费和社区工作者的工资补贴纳入区、镇(街)两级财政预算。按辖区内常住人口的数量分别支付每年4至6万元的办公费用,其中有40%由 区财政转移支付;同时按照每位党员每年50元的活动经费,由镇(街道)财政解决;还有每年支部所交党费的部分返还,也作为活动经费一部分。三是加强社区组织活动场所和服务设施建设,做到有场所议事。建立了区、镇(街)两级财政投入机制,切实解决社区办公用房、活动场所问题。近年来,区、镇(街)两级共投入资金2400多万元,用于解决社区办公和党员活动场地、配臵办公设备和社区服务设施、设臵政务和计生公开栏等。结合本区实际情况,大力整合社区资源,全区由原来的38个社区居委会整合为21个社区居委会,其中,19个改设为社区党总支,社区党总支下设88个类别不同的党支部。目前社区总办公用房有9849多平方米,平均办公用房由143平方米增加到469平方米。其中办公用房超1000平方米的社区有3个,300平方米以上的有17个。建立社区党组织活动阵地21个,平均面积达260平方米,实现了主题突出、功能齐全、设施配套的大社区格局。四是整合党建资源,着力构建城市基层区域化党建格局。积极探索构建以街道党组织为核心、社区党组织为基础、驻区单位党组织和社区内全体党员共同参与的区域化党建新格局。
(四)加大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组织组建力度 目前,高明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中现有党支部共123个,其中4个党支部为企业联合组建,其余为企业单独组建。全区“两新”组织中现有党员数为1452人。我区通过切实加强企业党组织建设,让党组织在企业发展中的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以充分发挥,为促进企业健康发展、构建和谐社会起着重要的作用。一是党员教育与企业发展相结合,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通过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使党员正确认识自己在企业中的作用,增强党性意识,树立在“两新”组织中同样为社会做贡献的主人翁意识和宗旨意识,积极为企业发展献计出力,真正成为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各个岗位的骨干和中坚力量,从而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二是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相结合,构建健康、和谐企业。综合运用各种有效载体,使思想政治工作更有感染力、影响力。通过企业的宣传载体,宣传党的精神和优秀党员先进事迹,团结广大员工,调动起广大员工的热情和力量,协调好员工与企业之间的关系,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员工的根本利益,并尽可能地让企业优秀员工向党组织靠近。三是支部活动与企业的工作重点、难点相结合,为支部和企业发展带来双赢的局面。支部组织生活会的形式和内容上进行一些大胆的探索和尝试。在形式上不拘一格,采取集中学习和邀请党外生产骨干分子座谈相结合,积极营造宽松而不失严谨的学习氛围;在内容的选取和把握上,能够按照新时期党建工作的新要求,紧密结合生产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积极营造学习氛围,发现矛盾,及时解决问题。
(五)坚持分类指导,加强党员教育培训工作
一是加强领导,健全机制。区委对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进行了专题研究,专门部署,研究制定了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规划和计划,建立健全了党员教育培训机制。实行分级培训机制,每年市委对镇(街)党政正职,区委对村“两委”主要负责人至少集中培训3天;各镇(街)每年对村“两委”成员集中培训不少于3天;村对普通党员至少集中 培训2次。将党员教育培训工作列入各级党组织党建工作创建目标和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三级联创”考核范围。二是分类培训,因材施教。针对我区党员的从业状况、文化程度、年龄结构以及党员的自身需求,我们采取不同措施,有针对性地开展分类教育培训。三是丰富形式,增强实效。扎实开展远程教育培训。目前,全区建立了78个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站点。各镇(街)充分发挥这些站点作用,深入开展农村党组织书记、新党员、大学生党员“村官”、党员创业就业技能培训。采取“送课下乡”的办法把培训地点前移到镇(街)一线,让村(居)干部在“家门口”就可以接受培训。创新培训手段,实现短期培训向长期培训转变。针对我区村级干部整体学历偏低的情况,区委组织部积极争取市委党校支持,共同开办学制3年的村(居)干部大专学历班。学习时间从2009年3月到2011年12月,学员按规定完成学业后将获得广东省委党校发放的毕业证书,享受国民教育普通高校同层次毕业生同等待遇。目前,在读村(居)干部共有85人。四是加大投入,强化保障。坚持把加强活动阵地建设作为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重点来抓,从人员、经费、场所上逐步加大投入,强化党员教育培训工作保障,促进党员教育培训深入开展。以村(居)撤并为契机,以建设“规范化党员教育活动中心”为切入点,陆续投入资金3000多万元建设村级办公场所和党员教育阵地的建设。到目前为止,全区共设立党员教育活动中心76个,其中镇(街)4个,村(居)72个。近年来,为村、社区配备了电视机、电脑、DVD及远程教育终端设备。区委把党员教育培训经费纳入了财政预算,按各 镇(街)的党员人数,每年划拨一定数额的镇(街)党校经费、党员轮训经费。规定村(居)办公经费中的10%作为村党支部开展组织生活固定的专项经费;从2005年起,我区由区、镇(街)财政按每名党员每年50元的标准拨出专项经费作为村(居)党组织的活动经费,为解决农村党组织开展活动难提供了一定的经费保障。
(六)建立党员帮扶救助机制
为让困难党员及时得到党组织的帮扶、救助,感受到党的温暖,我区在2009年设立了“佛山市高明区困难党员帮扶救助专项资金”。专项资金纳入财政预算,每年1月份由区财政安排20万元,并从区留存党费中划拨10万元作为专项资金,原则上在每年春节和“七一”前夕,对因病、因灾、因祸等原因导致生活困难的党员家庭,给予帮扶救助。各党(工)委在深入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建立了困难党员台帐,台帐实行动态管理,各党(工)委每半年核实一次,并上报区委组织部备案,作为困难党员帮扶的依据。2009年,全区帮扶了146户困难家庭,帮扶资金合计182000元。今年“七一”前夕,全区帮扶慰问91户困难党员家庭,帮扶资金为92000元。
二、创先争优活动开展情况
根据省、市的安排部署,我区立足本地实际,迅速行动,制定了《高明区委组织部、区委宣传部关于在全区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中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实施意见》。该《意见》明确了我区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目标要求、主要内容、方法步骤和组织领导,做到既围绕全区中心工作,又服务科学发展大局,立足实际而又改革创新,分类 指导而又简便易行。成立了高明区委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各基层党(工)委也制定了创先争优活动实施意见,相应成立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负责本党(工)委创先争优活动的组织实施。
我区把创先争优活动与当前正在开展的各工作密切结合起来,使之成为推动各项工作发展的强大动力。一是把创先争优活动与村级党组织换届选举工作相结合。我区的村级党组织换届选举工作目前已全面铺开,在前期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在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中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已成为我区这次村级党组织换届选举的一个有效载体和有力抓手,必将有力地推动换届选举工作顺利进行。二是把创先争优活动与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相结合。作为今年加强农村基层建设的一项重点工作,我区将继续选聘31名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尽快实现我区“一村一大学生”的目标。三是把创先争优活动与对口扶贫开发工作相结合。“规划到户责任到人”扶贫开发工作是我省推进扶贫攻坚的创新举措,也是我区今年的一项重点工作,把创先争优活动有机地融入到扶贫开发工作中去,既丰富了活动的内容,也提升了活动效果。全区广大党员干部积极向贫困地区捐款捐物,有力地支援了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四是把创先争优活动与推进基层党建创新相结合。在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为我们推动基层党建创新发展、永葆党的先进性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近几年来,我区在推动基层党建创新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收到了较好效果。在这个基础上,我们结合 创先争优活动,在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中大力营造学先进、当先进、赶超先进的浓厚氛围,进一步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向心力,为促进我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发挥坚强的战斗保垒作用。
三、统筹城乡基层党建工作情况
(一)我区“规划到户责任到人”扶贫开发工作情况
按照省委、省政府(粤办发„2009‟20号)精神以及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高明区将从2009年开始用3年的时间对连州市、封开县17条贫困村及贫困户进行帮扶。2009年10月19日,我区向连州市、封开县派驻了2个县(市)工作组、17个村工作小组,合计39人全部进驻到帮扶的村镇。工作队员进驻以后,紧紧围绕目标任务,始终把制定“一村一策,一户一法”的综合帮扶措施作为工作重点。经过逐村了解和调研,初步摸清了17个贫困村的经济现状,结合各村的实际情况,对发展村集体经济项目作出了规划。同时,按照提高能力,促进发展的要求,深入了解贫困户的生产、生活条件和自我发展能力,听取贫困户对生产发展的打算和意向,逐户制定了帮扶计划。目前,17个贫困村正稳步推进帮扶措施,争取用3年时间被帮扶的贫困户基本实现稳定脱贫。
(二)深入开展联点挂钩工作,搭建城乡统筹党建工作平台 为进一步密切区直机关单位与基层、干部与群众的关系,改进机关工作作风,切实解决农村基层存在的突出问题,推动农村基层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把固本强基工程落到实处。2007年,我区出台了《佛山市高明区关于进一步加强区直机关单位挂钩联系村(社区)工 作的实施办法》,全区72个区直属机关单位挂钩联系到72个村(社区),深入基层,深入一线,积极开展联点挂钩工作。做到重点工作随时联系,中心工作经常联系,日常工作定期联系,摸清农村基层的情况和存在问题,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帮扶工作方案,实施分类帮扶。据统计,自开展联点挂钩工作工作以来,共出版简报82期,各挂钩单位深入村(社区)调研和开展工作2740次,下乡12530人次,参加挂钩点的座谈会1588次,与村干部和群众互动开展的体育活动和各类咨询活动、文艺晚会共520场,帮助基层排查发现的矛盾纠纷797件,参与化解的矛盾纠纷724件,解决热点难点问题765件,捐助扶贫资金410多万元,扶贫物品12699多件(折合人民币112.8万元),受捐助的扶贫对象达28960人。通过开展联点挂钩工作,机关融入基层、干部融入群众,大大地加强了机关与基层联系、密切了党群和干群关系,促进了基层的和谐稳定。通过开展联点挂钩工作,机关融入基层、干部融入群众,大大地加强了机关与基层联系、密切了党群和干群关系,促进了基层的和谐稳定。
(三)选派干部驻村及选聘大学生村官情况
我区分五批选派了245名年轻优秀党员干部下基层驻农村,这些驻村干部在与当地农村干部共同工作过程中,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相互帮助,提升了素质,增强了能力。选聘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任职。我区在去年首次公开选聘了二十名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任职工作,聘期为三年。经过一段时间的实际工作,表现优秀的,被大多数党员和群众认可的,推荐参加选举进入村“两委”领导班子。这20名高校毕 业生中,研究生学历1人、本科学历14人、大专学历5人,年龄最大的28岁,最小的22岁,有党员8名。今年我区继续选聘31名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任职,实现“一村一大学生村官”的目标。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任职对于我区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力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后备干部,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具有深远的影响。
(四)加大财政投入,为城乡统筹党建工作提供经费保证 一是加强阵地建设投入。2005年,我区以村(社区)撤并为契机,以建设“规范化党员教育活动中心”为切入点,加强村级办公场所和党员教育阵地的建设。几年来,区、镇(街道)两级共投入资金3000多万元,用于解决村(社区)办公场地、党员活动场地、配臵办公设备和服务设施、设臵政务、党务和计生公开栏等。到目前为止,我区51个村委会办公面积均超过220㎡,平均面积为280㎡;21个社区居委会办公面积均超过280㎡,平均面积接近500㎡。全区共设立有76个党员教育活动中心,其中镇(街道)4个,村(社区)72个。今年,我区结合农村远程教育建设,投入50多万元为51个村委会安装了新的液晶电视和专用电脑等设备。二是实行村级“两委”干部办公经费财政转移支付机制。村(社区)“两委”办公经费采取转移支付办法由区、镇(街道)两级财政给予补贴。补贴标准是辖区内常住人口3000人以下的每年4万元、3000至5000人的每年5万元、5000人以上的每年6万元。其中,村级办公经费中有10%作为村党支部开展组织生活的专项经费。此外,区、镇(街道)财政按每名党员每年50元的标准拨出专项经费作为村(社区)党组织的活动经费。三是对农村干部执行以岗定薪,财政支付的工资制度。目前我区村(社区)“两委”干部的工资补贴由区、镇(街)两级财政统发,分工资和交通通讯补贴两部分,其工资补贴标准是正职(书记、主任)每月1800元、副职(副书记、副主任)每月1600元、委员每月1450元。同时,对完成考核指标的村(社区)“两委”干部在年终一次性发放考核奖励金,奖金标准为每人每年2000-8000元。四是建立了城乡困难党员帮扶救助机制。针对当前我区农村党员年龄老化、部分党员经济较困难的情况,区委专门制定了《中共佛山市高明区委关于建立困难党员帮扶救助机制的意见》(明发[2008]43号),从2009年起设立“佛山市高明区困难党员帮扶救助专项资金”,区财政据每年安排20万元专款,区留存党费中划拨10万元作为专项资金。目前,全区已建立了困难党员台帐,今年“七一”期间,区领导和各镇(街道)便走访慰问了64名困难党员,慰问金合计79500元,为困难党员送去了温暖。
第五篇:夯实执政基础深入推进基层组织建设(xiexiebang推荐)
尉犁县夯实执政基础深入推进基层组织建设
尉犁县坚持“抓基层、打基础、促发展”原则,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探索,大胆创新,采取有力措施,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一、抓机制,强班子带队伍。一是加强乡镇领导班子建设。深入推行乡镇党委书记“周六接待日”制度,今年以来,各乡镇党委书记共接待来访群众364人,解决各类问题350件,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二是选好配强村党组织班子。积极开展“三培双带”活动,在发展党员时向农村一线倾斜,较上年增加10%,注重从农村致富能手、优秀大中专毕业生、复转军人、外出务工返乡农民中选拔培养村干部。进一步加大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一肩挑”力度,今年有6个村实现了“一肩挑”。大力实施“大学生”村官工程,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面向社会选聘30名大学生到村担任村官,努力造就一支年纪轻、文化水平高、综合能力强的村级干部队伍。选派11名优秀年青干部到村进行为期三年的实践锻炼,增添了基层党组织的活力。三是强化对村干部的民主监督。进一步完善村干部廉洁自律、财务管理、经责审计、述职评议、实绩考核等制度,推行实施“双述双评”制度,将述评结果公示。四是建立激励保障机制。实行村干部实绩百分制考核管理办法,考核结果与村干部的使用奖惩挂钩。完善在职村干部基本养老保障、合作医疗和大病住院医疗保险等制度,落实村干部报酬在现有基础上平均每人每年增加1000元,“三老”人员生活补贴达到3000元。
二、抓培训,提升党员干部队伍素质。一是加强乡镇干部“双语”培训。组织33名乡镇党政主要领导参加州级的培训;组织164名各乡镇、各部门、各单位的副科级领导、后备干部、一般干部参加县委党校培训。采取干部自学、帮带结对、实践锻炼、考核评比等多种方式,使汉族干部过少数民族语言听、说关,少数民族干部过一般汉语听、说、读、写关。加强督导检查,按照干部“双语”水平考核办法,严格考核颁证。二是突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安排16名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和18名社区党支部书记、主任到自治区进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及相关业务知识培训。充分利用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终端接收站点,对党员干部进行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和科学发展观、民族团结和反分裂斗争再教育、市场经济知识和法律法规知识、农业科技知识和产业结构调整等为主要内容的学习和培训,不断提高党员干部的政策法律水平、科技文化素质和致富能力。
三、抓规范,强化村级阵地建管用力度。按照村级阵地建设“六起来”和“室外五有”、“室内六有”的要求,切实规范村级阵地建设,想方设法,采取上级补一点,财政拿一点,帮扶单位帮一点,乡村自筹一点的办法,投入84万余元改扩建1个、维修20个村级阵地,进一步改善村级办公场所面貌。以建立完善规章制度为重点,修改完善“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一事一议等制度,设立公开栏,定期公开党务、村务以及财务收支、重大事项等群众密切关心的问题,便于群众监督。积极发挥农村党员现代远程教育的优势,对党员干部群众进行党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科技知识和种养殖技术等方面的学习培训。认真落实“三会一课”、党员活动日等制度,加强对党员的教育和管理,增强了党员的理想信念、宗旨观念和党性意识。按照年初制定的活动计划,村各配套组织坚持每月认真组织开展一次活动,丰富党员群众的文化娱乐生活,使村级阵地成为基层组织的办公中心、农村党员的活动中心、农民群众的议事中心、农业技术的培训中心,努力实现村级阵地建、管、用的有机统一。
四、抓项目,大力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着力解决基层组织“有钱办事”的问题。对村集体经济空壳村和薄弱村,逐个进行调研,召开座谈会全面论证,共商对策,科学制定发展规划,选准、选好投资少、见效快、收益丰的项目。尉犁镇墩买里村利用上级补助资金的2万元,开发16亩土地,以每亩每年600元承包给农户经营,为村集体每年增加收入9600余元;古勒巴格乡、喀尔曲尕乡利用上级扶持资金,购买108只博格达种山羊,承包给有养殖经验的农牧民进行养殖,极大促进本地山羊品种的改良,确保山羊数量的逐年增加,也实现村民收入的稳步增长。对2006年以来确定的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项目,始终坚持勤指导、常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指出整改。对上级补助的经费切实做到专款专用,严格管理。建立发展乡村集体经济工作责任制,严格落实责任,把发展村集体经济和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列入干部任期目标责任制,指标量化,层层签订责任书,将责任明确到人,并将完成任务情况与干部的考核、任用和待遇挂钩,充分调动村干部发展集体经济的积极性,努力营造发展集体经济“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有力促进村级集体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尉犁县加快推进达西新农村实验区建设
尉犁县达西实验区始终坚持以发展为主题,以富民强村变面貌为目标,依托现有资源,进一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村民科学文化素质、整治村容村貌、加快社会事业发展。2008年,实验区村集体经济纯收入合计145万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434.06元。
一、抓产业结构调整,夯实经济基础。一是坚持棉花主导产业不动摇,优化品质,促进棉花增产憎效,提升棉花产业效益。今年实验区计划完成棉花种植4.91万亩,推广高标准节水灌溉面积1.37万亩,推广测土配方施肥2.655万亩。二是继续扩大林果面积,根据实验区生产情况,重点发展以香梨为主的特色林果业。2009计划年新增香梨种植面积517.4亩。三是重点抓好养殖小区建设,扩大养殖规模,在政策、资金、用地方面给予倾斜,鼓励有条件的农民新建家庭式高标准养殖示范点,建成具备一定规模的养殖区,在各村建立兽医服务点,技术人员及设备全部配备到位。力争2009年末牲畜存栏达到17684头(只),出栏率达到75%。
二、抓基础设施建设,打牢物质基础。一是抓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不断扩大库尉引水工程管网的覆盖面,已有三个村并入库尉供水管网,解决了1248户、6296人饮用洁净水的问题。二是抓好农村公路改建工程,推进农村道路柏油化。2008年完成21公里柏油路,投入120多万元,完成了村主街道和别墅区条石彩砖铺设、路灯节能灯安装和绿化带改造工程。今年计划新修道路51.5公里。三是抓好农田水利建设工程。计划修建防渗渠道20.8公里,新建桥涵70座,修建配套建筑物13座,开挖、清淤排渠90公里,新打机电井83眼。四是抓好抗震安居工程,计划新建抗震安居房97套,推进农牧民住房抗震化;计划新建农村沼气示范池9座,推进农村能源沼气化。
三、抓好科技培训,提高农民素质。一是农闲时节举办“信息技术进农村”培训班,把电脑操作及互联网使用技术及时传授农牧民,引导农民通过网络了解国家政策、科技知识及农业市场行情。二是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围绕实验区特色农业和支柱产业,通过“科技之冬”、科技“三下乡”、“科技活动周”等活动,大力开展农牧民劳动就业技能培训,让农牧民普遍掌握2-3项实用致富技术。累计举办各类科普培训活动19期,培训实验区农牧民4485人次。三是适时开展现场培训。根据棉花、香梨的管理需要,及时召开棉花春播现场会(双膜栽培及高标准节水灌溉)、香梨冬剪、病虫害防治、夏季修剪等现场会,通过现场会的召开督促农民及时开展各项田间管理。
四、整治村容村貌,展现新农村面貌。一是严格规划。严格按照乡村规划,对农民住宅进行合理建设,杜绝乱搭乱建现象,实验区内逐步实现村庄建设整齐划一,整洁美观。二是加大“三清四化”工作力度,清理乱堆乱放的柴草杂物现象,清理庭院堆放物品,继续在实验区内增设垃圾箱,将垃圾处理纳入县城垃圾处理系统,实现统一运送、进行无害化处理。三是建立长效机制。成立卫生评比小组,开展“卫生文明户”评选工作,坚持在节假日组织村民进行大扫除,实验区有874户村民获得了“卫生文明户”。并在全村开展戒烟活动,戒烟率达30%。
五、加快社会事业发展,倡导文明风尚。一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组织开展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加快村级综合文化室建设,培育农村文化户。目前累计建设文化室、活动中心1220平方米,投入6万元配套设备25套,新建1个标准化篮球场,开展农村普法教育,加快民主法制示范村建设。二是加大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工作,着力改善卫生院办公环境,更新医疗设备。2008年新建4个标准化村卫生室,每个村卫生室配备了常用必备的医疗设备。三是统筹安排资金,积极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建立实施医疗助困减免制度,农牧民参合率达到100%。
尉犁县扎实推进新农村达西实验区建设
按照自治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体安排部署,尉犁县加大工作力度,稳步推进达西实验区建设,取得明显成效。2009年实验区村集体经济总收入189.9万元,农牧民人均收入10433元,比去年增加1944.4元。
一、建立健全工作机制,着力推进新农村建设
一是做好项目前期工作,编制实验区有关基础设施、生产发展等项目的可研报告,加紧做好与国家、自治区和农业部的项目对接工作。二是加大补助力度,用好国家的支持资金,进一步整合支农资金,将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集中投向实验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人居环境的改善上,使实验区不仅在全县而且在全巴州起到示范带动作用。三是广泛发动群众,采取各种扎实有效的宣传教育引导措施,动员群众利用农闲时间义务投工投劳,积极参与道路、渠道、绿化带、供水等基础设施建设。
二、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不断夯实经济基础
一是坚持棉花主导产业不动摇,优化品质,促进棉花增产憎效,提升棉花产业效益。今年实验区完成棉花种植4.91万亩,推广高标准节水灌溉面积1.37万亩,推广测土配方施肥2.655万亩。二是继续扩大林果面积,根据实验区生产情况,重点发展以香梨为主的特色林果业。新增香梨种植面积517.4亩。三是重点抓好养殖小区建设,扩大养殖规模,在政策、资金、用地方面给予倾斜,鼓励有条件的农民新建家庭式高标准养殖示范点,建成具备一定规模的养殖区,在各村建立兽医服务点,技术人员及设备全部配备到位。2009年末牲畜存栏达到17684头(只),出栏率达到75%。
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民居住环境
一是抓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不断扩大库尉引水工程管网的覆盖面,已有三个村并入库尉供水管网,解决了1248户、6296人饮用洁净水的问题。二是抓好农村公路改建工程,推进农村道路柏油化。新修道路51.5公里。三是抓好农田水利建设工程。修建防渗渠道20.8公里,新建桥涵70座,修建配套建筑物13座,开挖、清淤排渠90公里,新打机电井83眼。四是抓好抗震安居工程,新建抗震安居房97套,推进农牧民住房抗震化;新建农村沼气示范池9座,推进农村能源沼气化。
四、加快经济发展步伐,着力增加农民收入
一是引导农牧民发展庭院经济。鼓励农民发展蔬菜种植、园艺、家庭养殖,统一规划建设农畜产品交易市场,繁荣农村市场,增加农民生产效益,增加村级集体经济实力。二是发挥城郊村的优势。实施劳动力转移,推进城镇化,鼓励农牧民积极从事第三产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从根本上解决农民收入问题。三是抓好实验区科技培训及科技项目扶持工作。通过“科技之冬”、“科技活动周”、举办培训班、聘请专家授课等多种形式开展农村适用技术培训,累计举办各类科普培训活动19期,培训实验区农牧民4485人次。四是发展特色旅游业。发挥城郊村优势,大力开展“农家乐”旅游服务项目,建设“大达西乡村游”旅游带,新建一批民俗风情、农家乐接待点,逐步将“达西”建设成为独具特色的高效农业园区、观光旅游区、爱国主义教育和文化教育科普基地。
五、加快社会事业发展,给农民带来更多实惠
一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开展文明村镇,十星级文明户、文明家庭,平安家庭等创评活动。开展丰富的文化活动,充实群众的生活。村党支部、村委会,配备多名同志兼管文化宣传教育工作,不定期举办演讲比赛、文艺演出和农民运动会,做到每周有活动,每月有评比,寓教于乐,活跃了农牧民的业余文化生活。二是注重投入,繁荣农村文化。累计建设文化室、活动中心1220平方米,投入6万元配套设备25套,新建1个标准化篮球场,开展农村普法教育,加快民主法制示范村建设。三是加大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工作,着力改善卫生院办公环境,更新医疗设备。新建4个标准化村卫生室,每个村卫生室配备了常用必备的医疗设备。四是统筹安排资金,积极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建立实施医疗助困减免制度,农牧民参合率达到100%。
且末县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近年来,且末县按照新农村建设的20字方针,坚持科学发展,规划先行,不断完善县、乡、村总体建设规划;坚持发展生产,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坚持强化基层基础工作,切实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主要做法:
一、科学规划,绘制新农村宏伟蓝图。一是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制定《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2006-2010)》,提出了“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统筹安排,科学规划,分步实施,扎实推进”的具有且末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思路。坚持以县城为中心,突出中心城市功能,做大县城,合理规划村镇,推进人口内聚和牧民下山脱贫,促进人口和资源向县城和乡镇政府所在地集聚,建立起“组合型中心城市—一般乡(镇)—中心村—基层村”的四级城乡等级体系,形成了具有且末特色的“绿洲模式”。二是在新农村规划中,坚持做到五个结合。农村经济与城市经济相结合,乡村规划与生产发展相结合,住宅小区与庭院经济及民族风俗特点相结合,新产业开发与传统的粮棉生产相结合,行政管理意志与村民意愿及家庭经济承受能力相结合。三是坚持抓好四大项目建设,为新农村建设搭建有力平台。全力推进塔什萨依新农村实验区建设,计划分三期生态移民508户1610人。依托丰富水土资源,建设“四个草料基地”。借助兵团农二师在莫勒切河、喀拉米兰河流域新建38团的机遇,建设2万亩人工饲草基地,实施生态移民。将托格拉克勒克乡加瓦艾日克村作为新农村建设的试点村,高标准、高质量予以建设,实现县城的增容。
二、发展生产,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一是调优产业结构,做大做强特色产业。大力实施“农业稳县”战略,进一步调优种植业结构,“保粮、稳棉、扩枣、增草、促畜”的工作方针初见成效。严格落实粮食种植面积和各项扶持政策,深入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活动,教育农民积极交售爱国粮、集体粮,圆满完成了粮食生产和收储任务。全县小麦种植面积达5.47万亩,总产达23879吨。合理规划种植区域,适当压减棉花种植面积,皮棉总产达22546吨,增长13.8%。推进红枣产业发展,红枣种植面积达7.6万亩。按照“内调结构、外建基地”的思路,加快推进英吾斯塘乡、苏塘地区、塔什萨依实验区和车尔臣河西岸大渠四个草料基地建设步伐。现代畜牧业稳步推进,牲畜最高饲养量达48万头(只)。二是增加农牧民耕地占有量。依托丰富水土资源优势,加大车尔臣河灌区改造和喀拉米兰河、莫勒切河开发步伐,力争到“十一五”末人均增地一倍,人均耕地达到6亩,人均枣园2.5亩,实现第一产业的跳跃式发展和农牧民可持续增收。三是劳务经济快速发展。“一年一户一人一技”致富技能培训活动广泛开展,“服务、培训、维权”三位一体的工作模式逐步建立,劳务创收稳步增长,实现创收1942万元,人均增收161.6元。四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改善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全县农村公路总里程达1400公里,通达率达95%,通油率达76%,新建农村公路203.6公里;新修防渗渠58.54公里;建成户用沼气2000余户;坚持水电、天然气发电同步建设的思路全面加强电力建设,巩固和扩大农村电网改造成果,确保农村正常用电。五是大力发展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农村社会事业。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使广大农民学有所教、病有所医、住有所居、老有所养。学有所教。稳步推进“双语”教学,全面落实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和“两免一补”政策,在全州率先建立了牧区寄宿制学校,积极整合教育资源,将全县35所学校整合为23所,投资550万元更新补充教学设备,投资198万元建成园丁公园。积极整合现有的远程网络教育、科普教育、实用技术培训等教育资源,不断提高农民的技术素质和经营管理素质。病有所医。将在校学生、低收入老人、残疾人、低保对象及子女、城镇无固定收入居民和农民工纳入医保范围,全面实施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工作,稳步推进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农牧民参合率达95%;新建37个村卫生室,碘盐普及率达85%。住有所居。积极争取自治区抗震安居工程建设补助资金,建成抗震安居房5557套,2万余人喜迁新居,实现困难家庭住有所居,被自治区评为城乡抗震安居工程先进县。老有所养。全县养老保险参保单位157户,参保人员3291人,征缴养老保险基金1152万元;564名企业离退休人员领取养老金756万元。
三、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一是选好配强村支部书记,做到有人管事。大力选拔自觉践行科学发展观,执行党的农村政策好,乐于为民服务的各类优秀人才进入村级领导班子。坚持把党员致富能手培养成村干部,把村干部培养成党员和致富能手,形成了村干部和党员致富能手相互转换的任用机制。将政治素质高、能力强的大中专毕业生选拔到村班子中来,提高村干部理论文化水平和整体素质。把政治靠得住、抓发展有本事,勇于同民族分裂主义和非法宗教活动作斗争,具有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本领的“双强”优秀人才选拔到村党支部书记的岗位上来。进一步加大村党支部书记兼任村委会主任工作力度,全县35个村实行村“两委”班子“一肩挑”,占总数的64.8%。二是积极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做到有钱办事。因地制宜,依托水土、光热、林地、牲畜等资源,积极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坚持做到“两个确保”,即确保农区每个乡镇有300亩的集体林地,每个村有100亩的集体林地;确保牧区乡、村集体都有一定数量的牲畜。坚持申报项目、挂靠项目,通过项目拉动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县财政每年拿出50万元作为集体经济发展基金进一步支持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全县集体收入突破5万元的村23个,10万元以上村7个,分别占总数43%、13%;集体收入5万元以上乡8个,10万元以上乡5个,20万元以上乡3个,分别占乡级总数73%、45%、27%。三是拓展民主管理新领域,做到有章理事。以村务公开民主管理为突破点,不断拓展事务公开的广度和深度,制定下发《关于加强村级组织建设的实施意见》和《关于进一步统一规范乡(镇)村务公开内容的实施方案》,对村务公开的时间、地点、内容、格式等提出明确要求和规定。稳步推进村级组织民主政治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建设,深入推行民主恳谈制度,深入群众中广泛征求意见,真正实现村民参政议政的权利。四是加强阵地建设,做到有场议事。投入基层阵地建设资金360万元,新建、改扩建和维修乡级阵地11个,村级阵地43个,有效解决了“有场议事”的问题。利用村级阵地解决了干部食宿问题,大力开展各项健康有益的群众文体娱乐活动,加快农村远程教育网络建设步伐,进一步健全完善村务、财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
尉犁县从六个方面入手抓好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提高农民文明素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尉犁县从六个方面入手,抓好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一、加强理论信念教育,坚持科学思想武装农民
一是大力开展形势政策教育。组织农民深入学习十七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土地承包法》等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法规和全县今后五年发展思路及有关惠民政策。二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组织农民学习观看《喜看尉犁新变化》、《引水情》、《总书记来信了》、《达西盛开文明花》等电视专题片100余场次。三是开展科技培训。利用农闲时间开展农民农、牧、林、渔、养殖、经商等培训活动,培养和造就现代农民,今年举办培训班194 期,培训15966人次。四是开展“双思双富”学习教育活动,即开展富而思党恩、致富思进取;富了口袋,还要富脑袋学习教育活动,以实施的一系列惠民工程作为活的教材,激发农民热爱家乡,参与家乡建设的热情。
二、树立道德新风尚,提高农民思想道德素质。
一是广泛开展“讲文明、讲卫生、讲科学、树新风”活动。召开村道德评议会42次,52个村开展星级文明户评选命名活动和评选团结模范、扶贫济困送温暖等活动。二是践行“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以“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引导教育农民,文明村公民知晓率达到80%以上,其它村达到50%以上。三是广泛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教育农民自觉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文明村农民知晓率达到80%,其它村达到50%。四是广泛开展道德标兵评选活动。引导教育农民修养个人品德,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之间的利益,积极支持和参与县上的经济社会建设。
三、推进村容村貌整治,建设农村公共服务设施
一是大力开展“三清四化”工作。结合新农村建设村庄规划,在每个乡镇2-3个“三清四化”试点村,大力开展文明生态村建设。二是制定文明村庄规划。以村两委办公室和每村3-5户文明示范户为龙头,开展环境绿化美化、家庭洁化、道路硬化活动。三是建设乡镇村公共服务设施。在城郊乡镇村设置垃圾箱或修建垃圾池166个,实行“户投、村收、乡镇运、统一处理”办法;建设农村小型文化广场 1个、农民夜校、远程教育站点52个,建设完善乡镇村综合文体站9个、图书室52个、农民自办文化场所19个。
四、建设和谐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文明新风尚
一是建设好一支民间文艺演出队。组建乡镇村民间文艺演出队9个,利用农闲开展“村村乐”文化娱乐活动,积极引进外来优秀文艺团体下乡入村演出,丰富农民的文化生活。二是成立乡镇书法、绘画、摄影、雕刻、剪纸等协会,在乡镇文体站的管理指导下,鼓励农民进行艺术创作,年底参加县上主办的“农民艺术作品展”。三是举办农村文化艺术节。结合重大纪念日、节日、主题活动,大力开展乡镇农民运动会和民间传统文化活动。四是鼓励农民学习实用知识。积极引导农民订阅党报党刊及其它科学报刊杂志,举办农民读书知识竞赛活动,选树党报党刊征订村2个,推动农民学习知识的热情。五是深入开展文明村(社区)创建活动。开展文明语言、文明生产、文明做人的农村“三文明”教育活动,引导农民讲文明,树新风。目前,已创建四级文明村(社区)12个,其中国家级1个。
五、各行各业齐动手,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开展
一是引导各行各业关心和支持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各部门积极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筹资金、跑项目,各包乡住村单位也主动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投入资金,办实事。二是组织开展科技文化卫生 “三下乡”活动。每年年底组织有关单位深入乡镇村开展科技文化卫生 “三下乡”活动,为农民送去需要的科技、文化、卫生服务。开展 “四进家”活动,即党的政策进家、先进文化进家、致富信息进家、文明习惯进家。放映受农民欢迎的影片、科教片和公映片达100场次。三是积极创建自治区体育先进县。每两年举办一次全县农民运动会,引导农民参加群众性体育活动,为创建自治区体育先进县积极创造条件。四是鼓励文化能人、文化经纪人及有专长的大中专学生投入农村文化建设,引入先进文化项目。
六、从制度机制入手,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深入持久开展
一是加强领导,健全体制,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文明委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积极参与”的精神文明建设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二是切实加强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投入。积极探索多渠道投入的方式,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力量支持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奖励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作出重要贡献的单位和个人。三是抓好激励机制建设。实行文明村(社区)的创建由乡镇申请,乡镇管理,县文明委检查、推荐、命名的管理体制,把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和单位、个人的利益有机地结合起来,推动农村文明创建活动深入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