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树立正确的事业观
“树立正确的事业观、工作观、政绩观”的答题精要汇总
胡锦涛在十七届中央纪委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必须坚持不懈地加强领导干部党性修养,使各级领导干部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树立和坚持正确的事业观、工作观、政绩观,以优良的作风带领广大党员、群众,迎难而上,锐意改革,共克时艰。”
一、“新三观”的内涵
1、“事业观”是人们以世界观的前提,对待自己所从事工作、事业的根本态度,是履行工作职责,实现自己理想的行为规范,是把勤奋的精神、实干的劲头、开拓的勇气、自省的工作作风和有力的追求贯穿在日常工作中,始终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和政治方向,不为私心所扰,不为名利所累,不为物欲所惑(“三不为”),淡泊名利,克己奉出,努力为党的事业去苦干、去拼搏、去冲刺,始终保持一个党员领导干部的政治本色。
2、“工作观”就指每个党员干部要树立正确的工作观念,是把本职工作、组织交给的任各当成“责任田”,不分份内分外,不挑肥拣瘦,不拖沓推诿。
3、“政绩观”关系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就是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积极进取,量力而行,不搞主观臆断,违背客观规律的“拍脑袋”决策,不追求脱离实际的盲目攀化,不提哗众取宠的空调口号,努力创造经得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
4、正确的事业观、工作观、政绩观的理念: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正确的事业观、工作观、政绩观的执政行为: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正确的事业观、工作观、政绩观的要求: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高效、清正廉洁;
正确的事业观、工作观、政绩观的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
正确的事业观、工作观、政绩观的目标: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社会和谐、人民幸福。
二、树立和坚持正确的事业观工作观政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1、是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时代需求;
2、是增强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科学发展观与正确的事业观、工作观、政绩观内在统一的,相互促进:
1)科学发展与正确的事业观工作观政绩观是内在统一的。
第一、发展观是关于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
第二、事业观是人们以世界观为前提,对待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事业的根本态度,是履行工作职责、实现自己理想的行为规范。
第三、事业观工作观政绩观总是与发展观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的。为何发展、怎么样发展、怎样求发展直接决定于发展方向、发展的状态和发展的结果。同时,发展观又决定着事业观工作观政绩观的内涵。从一定意义上说,坚持什么样的发展观,就会有什么样的事业观工作观政绩观;坚持什么样的事业观工作观政绩观,就体现了什么样的发展观。
胡锦涛曾指出:“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首先就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不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就不可能落实正确的政绩观。反过来,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也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不坚持正确的政绩观,也不可能落实科学的发展观。”
2)坚持以科学发展观引导正确的事业观工作观政绩观的树立。
一是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正确认识事业、工作和政绩。
二是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正确认识为谁创业和工作。
三是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正确认识如何创业和工作。
3)坚持以正确的事业观工作观政绩观保证科学发展观的落实。
首先,树立和坚持正确的事业观,必须着力增强宗旨意识和公仆意识。
其次,树立和坚持正确的事业观,必须在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的精神和作风。
再次,树立和坚持正确的事业观,必须把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的检验作为评价的最终标准。
3、是新形势下党风建设的重要内容。
1)党的作风关系党的生死存亡。
2)事业观工作观政绩观是衡量领导干部作风的“试金石”。
3)树立和坚持正确的“三观”,以优良的作风带领广大党员、群众迎难而上、锐意进取、共克时艰。
三、措施
1、树立和坚持正确的事业观。
A、增强宗旨观念,切实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B、强化责任意识,切实履行党和人民赋予的职责;
C、坚持把实现个人追求与实现党的奋斗目标和人民利益紧密联系起来。
2、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工作观。
A、用党的科学理论指导工作实践。
B、认真解决实际问题,不断提高干事创业能力。
C、不断增强应对复杂局面能力。
3、树立和坚持正确的政绩观。
A、充分认识政绩观的重要意义和科学内涵。
B、正确的政绩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执政为民。
C、按照客观规律谋划发展、求真务实办实事。
D、努力做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
4、加强党性修养,树立和坚持正确的事业观工作观政绩观。
A、党性修养是领导干部的根本修养。
B、事业观工作观政绩观问题是新时期党性的外在表现;
C、适应新形势,坚持不懈地加强党性修养。
5、从制度上为树立正确的事业观工作观政绩观创造条件
A、建立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干部制度。
B、建立和完善干部政绩考核标准和考核评定。
※ 设立多元考核主体。
※ 健全考核内容。
※ 建立政绩成本的科学分析机制。
※ 建立健全政绩考核的制度保障体系和监督机制。
C、强化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应把握好几个重点:
1)提高认识;
2)健全制度;
3)关口前移,预防关口、查处案件的关口、检查的关口前移;
4)严肃法纪。
5)突出重点。突出“一把手”的监督;“浊其源而求其流之清,不可得矣”;
6)落实责任。
四、正确的政绩观
(一)什么是正确的政绩观?
1、用发展的观点看政绩。
2、用全面的观点看政绩。
3、用实践的观点看政绩。就是要重实干、办实事、求实效,各项政绩应该得起实践检验和历史检验。
4、用群众的观点看政绩。就是要能创造政绩为了谁、依靠谁、谁来评判的问题。
(二)怎样树立正确的政绩?
1、处理好“唱功”与“做功”的关系。“唱功”是鼓励群众、发动组织、组织群众;“做功”是求真务实,真抓实干。
2、处理好争“奖杯”与争“口碑”的关系。
3、处理好有形政绩与无形政绩的关系。即“显绩”与“潜绩”的关系。
五、正确的利益观
1、什么是正确的利益观?
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是共产党员处理利益问题的根本原则,也是领导干部加强党性修养的基本要求。胡锦涛要求领导干部“着力树立正确利益观,切实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要以人民利益为重,坚持把实现个人追求与实现党的奋斗目标、人民利益紧密联系起来,不为私心所扰,不为名利所困,不为物欲所感,努力实践共产党人高尚的人生价值。”其主要内容包括:
(1)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的观念;
(2)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的观念;
(3)眼前利益服从长远利益的观念;
(4)甘于清贫的无私奉献观念;
(5)自律基础上的遵纪守法观念。
(6)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的观念。
“把群众的利益高举过头顶”——习近平。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是共产党对待利益问题的根本原则,也是共产党员一切言行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检验一个党员干部是否称职,最根本的标准也是这一点。
总之,正确的利益观应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利益观。
2、为什么强调要树立正确的利益观
1)树立正确的利益观是由共产党的性质决定的;
2)正确的利益观是践行党的宗旨的需要;
3)这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4)正确的利益观是培养高素质干部队伍的需要。
3、措施在发扬艰苦奋斗的基础上,处理好以下8个关系
①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关系;
②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
③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关系;
④奉献与索取的关系;
⑤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⑥先富与后富的关系;
⑦纪律约束与自觉的关系;
⑧遵纪守法与保持节操的关系。
第二篇:领导干部如何树立正确的事业观
领导干部如何树立正确的事业观、工作观和政绩观?笔者认为,前提是领导干部必须树立正确的物质利益观。只有树立正确的物质利益观,才能从根本上树立正确的事业观、工作观和政绩观。
物质利益观决定着领导干部的事业观、工作观和政绩观
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身是建立在物质利益原则基础上的,利益机制在人们行为导向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而,怎样看待物质利益,树立怎样的物质利益观,是解决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事业观、工作观和政绩观的一个基本问题。我们应该承认,领导干部作为社会人有着自己的个人利益需求,这种个人利益需求是他们从事事业和工作的基本动力。马克思指出:“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但是,由于领导干部是政策、法规、制度的制定者、执行者,又是群众的领导者,在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利益关系上,往往也是利益分配工作的操作者。他们的物质利益观如何就直接关系领导干部的事业观、工作观和政绩观的问题,直接关系到到党的性质和宗旨,直接关系到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领导干部应树立怎样的物质利益观
不可否认,社会转型以来,市场经济活动成为社会的基本活动。有一部分领导干部受到市场利益机制的负面影响,不能摆正个人利益、集体利益、国家利益三者之间的关系,在事业观、工作观和政绩观上忘记了党的性质和宗旨,忘记了作为一个共产党员的基本要求,个人的物质利益欲望膨胀,演化为极端的个人主义,以谋取私利为人生价值取向。因此,在事业观上,一些领导干部把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当成事业标准;在工作观上,一些领导干部的骨子里想的不是什么“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而是为了个人的升迁,大搞“首长工程”、“形象工程”、“标志工程”。在工作观上,对自己有利的事抢着干,领导喜欢的事争着干,无利的事就不干;在政绩观上,一些领导干部浮夸急躁、急功近利,正如胡锦涛总书记所指出的那样,“有的在发展观念上存在重„显绩‟轻„潜绩‟、重当前轻长远、见物不见人、甚至制造虚假政绩等问题”。因此,面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样一个特定的历史条件,在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活动中,应把树立正确的物质利益观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及树立正确事业观、工作观和政绩观的重要内容。
领导干部怎样树立正确的事业观、工作观和政绩观
第一,超越个人利益的羁绊,坚持一切从人民利益出发,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人生价值取向,以人民是否得到真实的利益,是否符合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作为评价自己工作和政绩的标准。江泽民同志指出:“一个人如果只为自己、为家庭而活着,那个意义是有限的。只有为国家为社会为民族为集体的利益,奋不顾身地工作着,毫不保留地贡献出自己的聪明才智,这样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人生,才是光荣的人生,闪光的人生。”只有树立这样的物质利益观,领导干部才会站在党和人民的角度看待事业、工作和政绩,才会从党的利益出发对待工作,以敬业、勤业、创业、精业的精神,忠诚于党的事业,立足本职为人民谋利益,为社会作贡献,为国家而献身。第二,树立正确的权力观,着力增强自身的宗旨观念和公仆意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集中体现了共产党人的事业观、价值观。领导干部的权只能为民所用,要做到权为民所用,就必须正确看待和运用手中的权力,始终以党和人民的事业为重,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用人民赋予的权力服务于人民、造福于人民,绝不能
以权谋私。第三,必须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的精神和作风,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工作观、政绩观。领导干部无论做任何工作、处理任何问题,都要求真务实,埋头苦干,尊重客观实际,遵循科学规律,坚持实事求是,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做到察实情、讲实话,鼓实劲、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切实做好科学发展的各项工作,完成科学发展的各项任务,实现科学发展的宏观目标。
(作者单位:武汉理工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
第三篇:树立和坚持正确的事业观
总书记同志指出,各级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和坚持正确的事业观、工作观、政绩观。事业观决定着工作观和政绩观,有什么样的事业观就有什么样的工作观和政绩观。各级领导干部是党的事业的组织者、推动者,是人民群众的引路人、带头人,其事业观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党的事业兴衰成败。当前,积极倡导树立和坚持正确的事业观,不仅是加强领导干部党性修养的迫
切需要,而且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必然要求。
一、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要求树立和坚持正确的事业观
事业观是指人们对事业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即对事业的意义、目的以及人与事业、社会与事业等关系的总的看法。正确的事业观以维护和发展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事业发展的基础,强调勤奋敬业、扎实工作,为人民利益不懈奋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懈奋斗。
在我国这样一个有着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更是一项充满艰辛、充满创造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人不懈努力。当前,我们在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所肩负任务的艰巨性和繁重性世所罕见,我们在改革发展稳定中所面临矛盾和问题的规模和复杂性世所罕见,我们在前进中所面对的困难和风险也世所罕见。各级领导干部只有树立和坚持正确的事业观,才能以优良作风带领广大党员群众迎难而上、锐意改革、攻坚克难,完成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保持社会和谐稳定;才能保持勤奋的精神、实干的劲头、开拓的勇气,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
二、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是树立和坚持正确事业观的基本前提
事业心是干好事业的信心和决心,责任感是对所从事事业的责任意识。对领导干部来说,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是树立和坚持正确事业观的基本前提,也是必备的政治素质。领导干部的事业心、责任感如何,直接影响党的事业发展。这就要求领导干部充分认识自己所从事事业的重要意义和社会价值,扎扎实实、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尽心尽责地做好每一项工作。实践表明,事业心、责任感出动力、出效率,出凝聚力、出战斗力。
我们党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已经从领导人民为夺取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已经从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我们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巨大成就的关键在于拥有一大批具有强烈事业心和责任感的领导干部。我们即将跨入“十二五”时期。这一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对诸多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做好“十二五”时期的各项工作,对于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各级领导干部要胸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理想,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扎实做好“十二五”时期的各项工作,在工作中不断提高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能力和水平,确保“十二五”时期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
三、真抓实干是树立和坚持正确事业观的具体体现
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要集中力量干好的宏伟事业。完成这样的事业,需要每一个共产党人特别是领导干部在本职工作岗位上真抓实干。只有真抓实干,才能为宏伟事业的实现奠定坚实的基础。应当看到,一些地方和部门的领导干部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着与正确事业观不相适应、不相符合的问题。比如,有的作风浮躁,急功近利、好大喜功;有的盲目决策甚至失职渎职,给国家财产造成重大损失;有的对群众的安危冷暖漠不关心,高高在上、脱离群众,甚至与民争利、以权谋私;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严重损害党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而且影响经济社会发展,影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坚持真抓实干,用实践的观点、群众的观点、历史的观点检验工作成效,是树立和坚持正确事业观的具体体现。坚持实践的观点,就是把求真务实作为干事创业的基本途径;坚持群众的观点,就是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历史的观点,就是把科学发展作为衡量工作的主要标准,做到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统筹兼顾。坚持真抓实干,要求领导干部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坚定理想信念,优化知识结构,在实践中增强干事创业的本领;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既加快建设又珍惜民力,不搞脱离实际、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
第四篇:树立和坚持正确的事业观
树立和坚持正确的事业观、工作观、政绩观,是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届中纪委第三次全体会议上首次系统提出的“新三观”,这是党中央根据新的形势和任务以及领导干部队伍的现状向全党提出的一个重大课题,反映了党中央对于这些年来反腐败斗争认识的深化,是对一些领导干部出问题的环节更深入的思考、更具体的分析和判断,下面我仅就如何教育党员干部更好地树立和坚持事业观,我结合工作实际,谈一些粗浅认识。
“事业观”是人们以世界观、人生观为前提的对待事业的根本态度、看法。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必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因此,各级领导干部坚持和树立正确的事业观,就必须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这是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需要。一个领导干部有什么样的事业观往往决定着一个地方、一个单位的发展走向。强调树立正确的事业观,是领导干部提高自身素质、干事创业的需要,也决定着他自己的发展方向以及归宿。只有把勤奋的精神,实干的劲头,开拓的勇气、自省的作风、有为的追求贯彻在自己日常工作中,增强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忧患意识、使命意识和荣辱意识,始终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和政治方向,才能体现一个领导干部应有的事业观。
近年来,党员领导干部坚持为中心保驾,为大局护航,大力唱响“进取实干、统筹发展、晋位升级”主旋律,按照“统筹兼顾,突出重点”的方略,自觉融入到中心工作上来,在参与发展中找准位置,在保障发展中明确任务,重点围绕工业和项目建设、城乡建设、农民收入翻番、改善民生等项工作,开展监督检查,并在深入开展人生观、权力观、利益观教育,使广大干部真正解决“谁让掌权、为谁掌权、怎样掌权”的问题,真正解决“做官为什么、在岗干什么、离职留什么”的问题。通过坚持教育、制度、监督、惩处四者并重,切实加强和改进了教育、制度、监督、改革、纠风、惩处六项工作,把改革的推动力、教育的说服力、制度的约束力、监督的制衡力、惩治的威慑力结合起来,把惩治和预防腐败的阶段性任务与战略性目标结合起来,整合各方面资源和力量,强力构筑干部“不想贪、不能贪、不易贪、不敢贪”的四道防线,有力促进了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事业观,收到良好效果。
第五篇:习近平强调树立正确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
习近平在中央党校秋季学期开学典礼上强调
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正确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
新华社北京9月1日电(记者 李亚杰 卫敏丽)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党校校长习近平今天出席中央党校2010年秋季学期开学典礼并讲话。他强调,新的形势和任务对领导干部不断提出新的要求,国际国内环境深刻变化使领导干部面临的挑战和考验越来越大。各级领导干部要坚持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加强党性修养和锻炼,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坚定崇高理想,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尽心尽力干好工作。
习近平指出,中国共产党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始终坚持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观点。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必须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自觉把人生追求和价值目标融入为祖国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奋斗之中。有了这样的理想信念,才能使自己变得精神高尚、眼界开阔、胸怀坦荡、生活充实,也才能做到淡泊名利、克己奉公、无私无畏、勇往直前,毫无保留地为国家为民族为人民贡献自己的一切力量。习近平强调,马克思主义权力观概括起来是两句话:权为民所赋,权为民所用。领导干部不论在什么岗位,都只有为人民服务的义务,都要把人民群众利益放在行使权力的最高位置,把人民群众满意作为行使权力的根本标准,做到公道用人、公正处事。他指出,权力的行使与责任的担当紧密相联,有权必有责。看一个领导干部,很重要的是看有没有责任感,有没有担当精神。各级领导干部要珍惜使命、不负重托,在难题面前敢于开拓,在矛盾面前敢抓敢管,在风险面前敢担责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领导干部工作上要大胆,用权上则要谨慎,常怀敬畏之心、戒惧之意,自觉接受纪律和法律的约束。
习近平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事业观,就是为人民利益不懈奋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懈奋斗。前进的道路上不会一帆风顺,事业顺利时要满怀信心、毫不动摇地为之奋斗,遇到曲折和挫折时同样要满怀信心、1毫不动摇地为之奋斗。共产党员和领导干部不论做何种工作,都是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干事创业,都是必须做好的光荣事业,都要真正把精力和才干集中和用在所干的每一件工作上。他强调,领导干部树立正确事业观,必须树立科学发展观。在发展观上出现盲区,往往会在事业观上陷入误区。不坚持科学发展,即使一时搞得轰轰烈烈,最终也干不出党和人民需要的事业来。领导干部对待政绩,要坚持实践观点,把求真务实作为实现政绩的基本途径;要坚持群众观点,把维护群众利益作为追求政绩的根本目的;要坚持历史观点,把科学发展作为衡量政绩的主要标准,做到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统筹兼顾。
习近平强调,当前正在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中开展的创先争优活动,是推动干部树立正确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的有利契机。各级党组织要把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作为党员领导干部创先争优的内在动力,教育引导他们带头学习提高、带头干事创业、带头服务群众、带头廉洁自律、带头弘扬正气,在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中充分发挥骨干作用。
(2010.9.2)
习近平“三观论”告诉领导干部“为官之要”
2010年09月02日 10:01:04来源: 人民网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党校校长习近平9月1日出席中央党校2010年秋季学期开学典礼并讲话。他强调,新的形势和任务对领导干部不断提出新的要求,国际国内环境深刻变化使领导干部面临的挑战和考验越来越大。各级领导干部要坚持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加强党性修养和锻炼,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坚定崇高理想,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尽心尽力干好工作。(人民网—《人民日报》2010年9月2日)
应该说,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的问题,历来是领导干部队伍建设的核心所在。习近平在讲话中,对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作了详细阐述,对指导领导干部加强自身修养、提高干事创业能力、创造科学发展业绩,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思想性,为领导干部如何“做人、做官、做事”明确了方向。品读习近平“三观论”,笔者认为应从以下三个来理解:
其一,世界观是“总开关”。世界观是人们对客观世界总的看法和根本态度。共产党人的世界观,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它决定着党员领导干部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事业观。之所以说世界观是“总开关”,是因为世界观渗透到人的灵魂深处,无时无刻不在支配着人的思想和行为。世界观从根本上指明人生道路的前进方向、提供奋发有为的动力源泉、铸造拒腐防变的锐利武器。坚持加强世界观的改造,是党员干部的“立身之基”和“处世之本”。只有树立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才能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政治立场和政治观点,切实解决权力关、地位关、利益关的问题;才能在改革开放的环境中正确理解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在政治风浪中辨明方向,站稳立场,不被形形色色的错误思潮动摇,有效地处理和解决新形势下出现的各种新矛盾和新问题;才能不断增强党性观念,时刻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自觉遵守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工作纪律,肩负起团结、带领和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重任。对领导干部来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必须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自觉把人生追求和价值目标融入为祖国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奋斗之中,真正形成并永远坚守共产党人的思想道德和革命品质,毫无保留地为国家为民族为人民贡献自己的一切力量。这既是推动我们事业前进的必然要求,也是领导干部成长进步的必由之路。
其二,权力观是“双刃剑”。权力具有两重性,一方面可以被用来充分的最大限度的为人民谋利益,另一方面也有可能被用来谋取个人或少数人的非法私利。权力观的首要问题是“权力是谁赋予的、权力该为谁服务”,这是权力的性质问题,对这个根本问题的回答,决定和影响着领导干部对于权力观诸多问题的立场、观点、以及运用权力的方法、方式和目的。领导干部不论职位高低,权力大小,都面临着是运用权力全心全意为人民办事,还是滥用权力以权谋私问题的考验。能否经受住这一考验,是衡量一
个领导干部素质高低、贡献大小的综合尺度,是一个领导干部能否廉洁自律、无私奉献的重要标志。对领导干部而言,权力意味着责任和付出,权力越大,责任越大,付出越多。“官”是为人民服务的岗位,“权”是为人民服务的工具。可见,领导干部手中权力不应是一种谋取个人私利的工具,而是一种责任,一种义务,一种服务。树立正确的权利观,领导干部要珍惜使命、不负重托,在难题面前敢于开拓,在矛盾面前敢抓敢管,在风险面前敢担责任,真正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办群众之所需。领导干部要处理好权与责、权与利、权与钱的关系,在工作上大胆,用权上则谨慎,常怀敬畏之心、戒惧之意,自觉接受纪律和法律的约束。真正做到“权为民所赋、权为民所用”。
其三,事业观是“风向标”。事业观是人们对待自己所从事工作、事业的根本态度,是履行工作职责、实现自己理想的行为规范。正确的事业观是领导干部干事创业的动力源泉,领导干部只有树立正确的事业观,才能激发高度的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忧患意识和使命意识,视干事创业为义不容辞的责任,多为国家创业、多为人民干事、多为社会贡献。有什么样的事业观,决定着领导干部创造什么样的业绩。急功近利的事业观导致追求“形象工程”、“短期工程”,造成资源浪费,欲速则不达;贪大求全的事业观,讲究“大手笔”,热心“大项目”,追求“大效应”,对一些关系群众衣食住行的民生工程,视为小事,不屑一顾;标异立新的事业观,总是不切实际,喜欢“另搞一套”,翻新口号,作秀表演;求稳怕乱的事业观,因循守旧,不思进取,得过且过。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事业观,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注重对经济规律的认识和把握,深入研究经济增长的规律,正确处理好经济规模与经济结构、经济数量与经济质量、经济发展速度与经济效益和社会全面发展的关系,正确处理发展经济、改革开放、社会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金杯银杯不如群众的口碑。”衡量领导干部是否干成事业,干成多大事业,评判的标准是多层面的,但关键要看人民群众是否满意,要看是否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的检验。为此,领导干部要把党的利益与群众利益高度统一起来,重实际,摸实情,办实事,求实效,努力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突出问题,切实维护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世界观是思想指南,权力观是内心指令,事业观是行为指导。三者融为一体、互为关联。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是加强领导干部党性锻炼的根本要求,是指引领导干部不断校正自己的人生坐标、规范自己的人生追求客观需要。“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得金”。领导干部要把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和事业观作为一生的必修课目去探求、去领悟、去实践,为推动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习近平“三观”的核心是什么?
2010年09月03日 07:39:43来源: 人民网
9月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党校校长习近平出席中央党校2010年秋季学期开学典礼并讲话。他强调,各级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尽心尽力干好工作。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指出:“从政治品质和道德品行等方面完善干部德的评价标准,重点看是否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是否确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是否真抓实干、敢于负责、锐意进取,是否作风正派、清正廉洁、情趣健康。”何谓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习近平同志作出了精辟的概括。正确的世界观,就是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自觉把人生追求和价值目标融入为祖国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奋斗之中。马克思主义权力观概括起来是两句话:权为民所赋,权为民所用。中国共产党人的事业观,就是为人民利益不懈奋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懈奋斗。
“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就共产党人如何看待人生、权力、事业,如何立身、用权、做事,作了系统的回答。“三观”是对党员干部必须树立的思想观念的概括浓缩,世界观标举人生指南,权力观揭示权力本质,事业观蕴含施政方向,相互联系,融为一体。
深入理解“三观”,其思想脉络中,其实贯穿着一条鲜明的红线,那
就是马克思主义的人民观。领导干部人生的最大价值,在于为人民谋幸福。干部权力源于人民,权力使用和运行也要服务人民。共产党人的事业,只能是为了广大人民利益而不懈奋斗的事业。也就是说,要为人民利益奋斗终生、为人民执好政掌好权、为人民努力干事创业。“三观”,体现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反映了“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的理念。不管是从历史还是现实看,“三观”不仅是一个共产党人的人生追求,也是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执政党的政治自觉。毛泽东同志强调,“共产党是为民族、为人民谋利益的政党”,邓小平同志指出:“在社会主义国家,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以后,一定要致力于发展生产力,并在这个基础上逐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明确提出,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今天,我们正在大力践行“以人为本”为核心的科学发展观。回顾党的历程,“人民”是政治实践的永恒主题,人民利益是党的奋斗目标和最高价值。
“三观”的提出,也很有现实针对性。近年来,一些党员干部贪污腐化,大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对人民群众态度冷漠,行为恶劣。从思想根源上,就是一些人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脱离了“人民”这个本位,理想信念丧失,人生价值迷失,公仆位置颠倒。在他们看来,权势显赫、富甲一方等是人生理想,权力是谋取私利的最好工具,工程项目是升官发财的阶梯。这样的思想倾向,不仅使少数党员干部日益脱离人民群众,也使其施政行为偏离了科学发展轨道,带来严重的发展问题和社会影响。如何用包括“三观”在内的正确观念提升党员干部的思想境界和政治道德,是新时期党的建设面临的严峻课题。
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面临种种机遇和挑战,如何继续不辜负人民的重托和期待,干出一番让人民满意、使人民幸福的事业?这是每一个共产党人尤其是领导干部,必须用毕生精力和奋斗来做出回答的重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