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职院校服务楼宇经济的可行性分析(范文模版)
高职院校服务楼宇经济的可行性分析
摘要:我国楼宇经济的发展,催生了较多的有特色、技术含量高的岗位,本文围绕高职教育培养人才的特点,结合天津市政府的指导政策以及天津滨海新区区域经济和未来发展定位,分析了高职院校为推动区域经济和人才培养的新思考。
关键词:楼宇经济;高职学生;区域经济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9-0-02
一、楼宇经济简述
楼宇经济是近年来中国城市经济发展中涌现的一种新型经济形态。它是以商务楼、功能性板块和区域性设施为主要载体,以开发、出租楼宇引进各种企业,从而引进税源,带动区域经济发展为目的,以体现集约型、高密度为特点的一种经济形态。在我国城市经济发展中,凡是以写字楼、商务楼和都市型工业楼宇为重要物质载体的经济活动,通称为“楼宇经济”。楼宇经济在我国的提出始于上世纪90年代,是经济学界提出的一种复合概念。楼宇经济的概念和实践首先出现在深圳和上海,随后出现在沿海的一些经济发达城市(宁波、福州、大连、天津等),并且也日益被其他一些城市政府所接受。近年来,一些城市的中心城区把发展楼宇经济作为一种新的发展举措,积极推进,并取得一定的成绩。楼宇经济在我国的兴起不是一种偶然现象,而是我国城市和社会经济发展一定阶段所自然出现的经济现象。
二、高职学生的特点分析
当前,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对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高职教育发展也呈现良好态势。从目前高职院校的学生整体情况看来凸显出如下特征:
(一)心理方面
这些年,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和三本院校的竞争,高职院校的生源质量有所下降是不争的事实。许多学生进入高职院校就读以后,就一直处于精神不振状态。认为“自己不如本科生了”,“自己的前途肯定不如考入本科院校的学生了”等等。这种心理在高职新生中屡见不鲜,更有甚者中途退学。但事实并不是这样。许多高职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或升入本科院校继续深造,或在自己的本职岗位上积极工作。照样能够成为行业中的佼佼者。可见心理暗示的作用有多大。经过对部分高职院校的新生进行了解,大多数学生或多或少在刚刚进入高职时,相比本科院校的新生有自卑感。主要体现在:对自己将来的工作岗位没有信心,觉得可能从事的就是蓝领的工作了,不能像本科生一样就职于大公司了。这方面如果能够在高职新生入学之时进行消除,会让这部分学生有一个积极乐观的心态迎接自己的大学生活。但如何让他们消除这种感觉呢?从事一个好的专业也许可以让他们打消这种顾虑。如将来从事的专业能够让他们出人头地,进出高级写字楼,在跨国的企业里供职等。而楼宇经济专业正好能满足部分学生的自尊心,通过自尊心自信心的建立,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技能方面
对比本科教育,高职生的学制虽然少一年,但是实习实践的时间却比本科生还要多一年。这与高职学生愿意参与实际动手工作的强烈意愿是分不开。有一个有趣的现象是,虽然高职学生的成绩比本科生要低,但是参
与实践的热情度却高于本科生。很多用人单位对高职院校学生的评价是“比本科生好用,伸袖就穿,不用培训就能上岗,用得上、留得住、有发展”。但是这里又存在一个问题,高职生虽然愿意动手但是不愿意从事低端的动手工作。这就需要在岗位设定时找到合适的切合点。既要激发学生的动手热情,又要让他对岗位产生兴趣。楼宇经济类的岗位就非常符合这些要求。
三、高职学生与楼宇经济的切合点
楼宇经济的发展产生诸多职位需求,催生了一大批具有特色、技能含量高的岗位,为社会提供更多新的就业机会。高档写字楼相继引进众多知名企业和国际著名品牌进驻,商业市场繁荣,商贸服务及零售行业需要大量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营业销售、客户服务人员和知识含量较高的物业管理人员。
在现代化楼宇中,企业招聘销售员给出的薪水较高,相应的对应聘者的综合素质要求也较高:不仅要有外语会话的基本功,外表气质要大方有亲和力,形象气质与其品牌内涵相符,还要有出色的语言表达能力,言谈举止大方得体,具有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热爱零售行业,关注流行,追求时尚,喜欢自身品牌。店家并不强求员工必须具有较高的学历,更关注的是求职者的实践能力,对所销售品牌的热爱,在他们看来,“最重要的是要热爱这份工作,热爱了就会有发展的空间。”
同样,对商务商贸楼宇的物业管理人员,也不满足能简单地修理水、煤、电的故障,而是要具备综合管理能力,如同医院里的“全科医生”一样,既能发现问题,也能解决问题。这些要求促使就业者不仅要提高管理技能,还要全方面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高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大批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
人才,学生进入学校学习就是为了掌握一门技能,最终服务于就业岗位。高职教育和区域经济之间协同性的紧密关系决定着高职教育应紧密的对接区域经济发展的要素,做到人才培养供给和市场人才需求紧密对接,以实现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和可持续的发展。这几年,天津滨海新区的发展速度有目共睹,其产业结构也由原来的粗放型的生产加工为主逐渐向研发,及第三产业过渡。现阶段,已经在响螺湾规划43栋商务写字楼宇,于家堡也已启动一期建设的12栋楼宇,现已达到“正负零”,未来规划于家堡地区的商务楼宇建筑面积达到900万㎡。泰达MSD地块正在建设商务楼宇20余座,中新天津生态城规划的商务写字楼建设也已如火如荼的开展。这些都将为高职院校的学生提供宽阔的就业平台。
四、形势分析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于6月27日在天津出席“2011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闭幕式时强调,要认真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切实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大举措,构建适应需求、有机衔接、多元立交的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准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努力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技能型人才队伍。职业教育水平和高技能人才培养,对国家产业竞争力和持续发展能力具有基础性、关键性作用。2011年,天津市人民政府通过了《关于促进中心城区加快发展楼宇经济的若干意见》。《意见》指出天津市委、市政府将选择一批基础条件和发展前景较好的现有商务楼宇进行重点支持,通过改造升级,力争在2013年前每个楼宇实现年税收1亿元以上,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天津滨海新区发展楼宇经济将推动城市新的商务功能区、金融功能区、都市型工业区的形成,即优化了城市的产业布局,增强了中心城区的核心竞争力。又极大地拓展了高职学生就业空间,为其实现体面就业、稳定就业提供了切实可行的途径。发达国家的经验告诉我们必须走可生态发展的道路,楼宇经济未来必然会发挥重大作用,为区域经济增长,吸收高校毕业生就业作出巨大贡献。
参考文献:
[1]天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中心城区加快发展楼宇经济的若干意见[J].资料来源:天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2]任慧军,蔡彬,张永超.郑州市楼宇经济发展探讨[J].河南科技,2009,(10).[3]李颖.高职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浅析[J].中国电力教育,2009,(3):146-147.
第二篇:高职院校校园文化问卷调查分析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问卷调查分析
高校布衣
为了真实的了解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发展的具体现状,我们对##6所高职院校的1750名在校学生对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本次调查内容分为三类:校园文化认知调查、校园文化作用调查、校园文化期望调查,在调查最后我们还征求了被调查者对自己所在高职院校今后校园文化发展的建议和要求。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750份,回收问卷1487份,有效问卷回收率达到85%。
1、学院校园文化现状调查
(1)对“校园文化”这一现象的认识
对于“校园文化”概念本身的理解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校园师生对于校园文化认知的现状。在问及校园文化是指“校园举办的各项文化活动”、“第二课堂”、“体现校园价值取向的一种行为规范”还是“体现校园价值取向的一种群体意识”这四个选项时,近40%的被调查者认为是“体现校园价值取向的一种群体意识”,25%左右的人认为是“校园举办的各项文化活动”,10%左右的认为是指“第二课堂”,20%左右的认为是“体现校园价值取向的一种行为规范”,不难看出,占绝对多数的人对于校园文化本身的理解并非停留在浅层次上,他们看到了校园文化更为本质的内涵和特征所在,在他们看来,举办校园文化并非仅仅就是多举办些校园文化活动,搞活第二课堂,规范师生行为,而是要通过这些具体措施最终形成校园整体精神和价值取向。
在问到对于校园文化建设内容的理解时,有近45%的被调查者认为校园文化建设包涵了“校园建筑外观和环境设施”、“校园各项规章和管理制度”、“校园整体的精神和价值取向”全部三项内容,这反映了他们对于校园文化建设的理解还是相当全面的,能够从校园文化的物质形态、制度形态和观念形态全面把握校园文化概念内涵。当问及这三项中哪一项是校园文化建设最重要的内容时,回答依次占到了10%、10%、80%。这种选择与他们对于校园文化的理解是分不开的。
(2)对“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理解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就此点我们专门调查了高职院校师生对于高职院校校园文化认知和作用的理解。当问及作为高职院校建设校园文化的重要性有多大时,近45%的被调查者认为“非常重要”,只有3.5%左右的人认为“不是很重要”,这说明占大多数的被调查者对于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还是充满了期待。我们将“你认为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点应该是什么”这一问题设计成如下四个选择项:“锻炼学生交际能力”、“培养学生人文情怀”、“培养学生实践技能”、“营造具有高职特色的学习氛围”,回答依次占到了16%、20%、42%、22%,这一结果反映了他们对于高职教育办学宗旨和培养目标还是有着较为明确的认识,对于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目的的认识还是较为清晰的,从另一个侧面也反映了他们对于接受高职教育还是有着明确的自我目标认识和自觉的成才期望。
我们非常关注当前高职生的自我认同度。调查显示,在踏进高职院校校园后,就自我认同度而言,“感觉一般”的占到绝大多数,比例接近70%,只有不到3%的被调查者“觉得非常自豪”,但也有6%左右的人选择“无法自豪、甚至自卑”。实际上,现代高职学生的校园自我认同度离不开社会对于高职教育的整体评价,以及他们自身对于高职教育的理性认知。调查显示,超过半数的人认为社会对于高职教育的看待和评价还是“较为正常”的,但也有三分之一的人认为社会还是“比较看不起高职教育”的;同样有超过半数的人自己“还能正常看待”高职教育,也有16%左右的人自称“比较重视高职教育”。我们可以看到,一方面社会整体评价氛围确实制约了高职学生的自我认同度,另一方面,高职学生进入校园之后正逐步树立对于高职教育的信心。
(3)对高职院校环境设施和校园景观设计的意见
景观设计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在问及调查者对于自己所在高职院校校园建筑和环境设施总的评价时,21%的人认为“很有特色”,24%的认为“较有特色”,46%的认为“一般化”,其余的认为“没有什么特色”。在他们看来,自己所在高职院校校园环境和景观设计最突出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建筑风格的独特性”,而“最薄弱的环节”则是“雕塑太少”、“绿化太少”等等。当问及“您对自己所在高职院校院校园环境和景观设计总的方向有何建议”这一问题时,近42%的人选择认为应“不断增强高职特色氛围”,而只有25%和27%左右的人分别认为应
“努力建成绿化环保型院校”和“不断增强人文艺术氛围”,从此点可以看出,大多数的被调查者还是能够从高职院校自身特点出发来看待和确定校园景观设计的总体方向。
(4)对学院管理制度和行为规范的看法
校园规范化管理和制度化运作体现了制度形态的校园文化建设。当问及“您对自己所在高职院校院各项学生管理和规章制度建设方面总的评价如何”时,近45%的人认为“一般化”,近35%的认为“比较完善”。调查显示,68%左右的被调查者在评价自己所在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制度方面实施成效时,认为现行制度还是在“有些方面形成约束力”的。值得注意的是,当问及“您认为哪一项学生管理制度最可行、最成熟和最完善”时,在所列举的近十项管理制度中,“学生入党制度”、“学生宿舍管理制度”、“学生综合测评制度”依次排在了前三位;而同样问及“哪一项学生管理制度最欠可行,也最有待完善和成熟”时,排在前三位的依次是“学生刷卡制度”、“学生晨跑制度”和“学生晚自习制度”。通过调查,我们深刻的感觉到,高职院校院各项管理制度尤其学生管理制度还存在着许多深层次问题,而这些深层次问题往往又与我们的管理观念有着密切的关系。
(5)对高职院校院校园整体精神和价值导向的评价
校园文化在观念层面表现为校园精神和校园价值氛围。为了全面了解高职院校院师生对于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精神的理解,我们首先设计相关选项调查他们对于所在高职学院历史和性质的具体认知状况。调查显示,只有4.3%的被调查者是“很了解” 所在高职学院的发展历程和校史沿革的,而超过半数的人只是“略有所知”,三分之一的被调查者“很不了解,但很想了解”。
现代高职院校只有以独具特色的职业理念和职业价值导向才能真正凝聚成体现学院整体风貌的校园精神。通过调查我们可以看出,高职院校师生成员尽管对于这一校园精神充满期待,但无论是从他们对学院历史的了解还是对学院的现实认知来看,大多数人都未能真正受到学院良好职业氛围的熏陶,尤其是具有自身学院特色的职业价值导向的熏陶。一方面,客观上与这些高职院校升格不久,各项建设正处在规划初期有关;但另一方面也与主观上对高职教育认识不足相联系,因而我们相关的宣传、教育力度还不够大,效果自然不够明显。所以当我们最后问及“您认为所在高职学院整体精神和价值取向是否已经形成”时,有三分之
一的人认为“尚未形成”,而60%的人只是认为“略具雏形”,这种选择还是相对客观的。
2、对校园文化建设认知特点分析
这次问卷调查的对象以一、二年级为主。他们进校的时间虽不长,但对校园文化建设十分关心,都有着自己的看法和理解,能直截了当的通过答卷来反映自己的认识和思考,从这里可以归纳出他们的一些认知特点。
(1)他们对“校园文化建设”本质的理解及其所涵盖的基本内容的认同是比较准确的,说明这项建设已引起他们的关心和重视。从40%的学生选定“校园文化建设是体现校园价值取向的一种群体意识”的表述项,而25%的学生认为是“校园举办的各项文化活动”和10%的则指“第三课堂”的选项就可以看出:相当一部分学生已经对校园文化建设的深刻内涵和长远作用是理解和认可的,对校园文化建设与自身的关系的认知也是客观的,这就为高职院校今后深化和提升校园文化建设奠定了相应的基础。
(2)他们对“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重要性和建设重点的理解是比较确切的;但学生自我认同度却不高,需要在增强他们信心上下功夫。有45%的学生认为“校园文化建设非常重要”,仅3.5%的人为“不是很重要”,两者比例为100:8,说明学生认识相当统一。有42%的学生认为“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点应是培养学生实践技能”,这与国家.社会的需求和培养目标基本相符合,由于社会上还存在着重本科、轻高职;重学历、轻能力等消极因素,被调查的学生中绝大部分对高职教育“感觉一般”,仅有不到3%的学生感到“非常自豪”。这种心理状态和自我感觉无形中降低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遏制他们积极投身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热情和参与度。所以,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要大力加强高职学生的特长适应度和前景教育,帮他们树立爱学校、爱专业等方面的正确观念和靠自身努力成才的观念。
(3)他们对高职院校精神文化、景观设计文化等方面的认识比较清晰,而且有一定的分析能力,但在制度文化方面,尤其是涉及自己的行为规范,往往认为院方管理过严、过细,希望少一些制度化的约束。他们迫切希望和期待高职院校整体精神和价值取向的形成,“略具雏形”是大多数被调查者对校园精神现状所作出的评价选项,这是客观的,从中也可以看出他们求新、求实、求真的健康追
求。他们多数人认为“不断增强高职特色氛围”十分必要,在市场经济体系中具有特色的学校才会增强竞争力,因此,致力于创出高职建设特色才能为学生成人成才创造良好的条件和有利的环境。他们在制度建设方面,比较认可“学生入党制度,学生宿舍管理制度,学生综合测评制度”等,而对直接约束他们生活,学习的“刷卡,晨跑,晚自习”等方面规定颇有微词,没有认同感。这一方面说明,这方面制度可能在某些方面不够合理,有待总结、完善和提高,从另一个侧面也反映出高职学生对一些刚性强的具体制度往往认为其限制了他们的自由不予认可,因此有必要通过做一些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去搞好两者之间的衔接和平衡。
第三篇:浅谈如何做好楼宇经济监管与服务[推荐]
浅谈如何做好楼宇经济监管与服务
楼宇经济是近年来城市经济发展中涌现的一种新型经济形态。它是以商务楼、功能性板块、区域性设施和企业总部大楼为主要载体,以开发、出租楼宇为手段吸引各类企业进驻,从而取得企业高度集聚效应,引进税源,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形成集约型、高密度为特点的一种新型经济形态。作为新兴的一种经济形态,楼宇经济已经成为了点燃城市经济发展新引擎,然而由于大量公司企业深藏于高楼大厦楼宇之中,并大量采用网购、直销、服务外包、实体外挂等新兴经营模式,导致其经营活动相对隐蔽,为工商部门的日常巡查监管带来了新的难题。分局位于南通新城区发展中心,辖区内中南商务区、南通科技园、崇川科技园等规模影响较大的楼宇,是中型城市楼宇经济发展的一个典型案例,在如何有效监管与引导楼宇经济健康有效发展方面,分局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一、目前楼宇经济监管中存在的问题
在对楼宇内企业进行日常巡查中,发现了一些普通存在的共性问题,经归纳总结,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一)楼宇中企业无照经营现象比较普遍
分局在今年上半年对辖区中南等商务区中楼宇企业先后多次进行集中清理排查中,执法人员在其中一幢商业楼宇中仅一个楼层里就发现藏身5家公司办事处或分支机构,都属于无照 1
经营。有的是以外地企业在当地设的办事处的名义,表面上只从事接洽、信息收集等活动,实际暗地从事正常的经营活动;有的租用一间办公室,加起一根电话线,购臵几张办公桌,就开始冒充公司开展经营;更有甚者,则直接从事虚假宣传、商标侵权、经济诈骗等违法行为,无照经营现象较为严重,严重影响了楼宇经济发展经济秩序,对我们工商部门形成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二)楼宇中企业分布散、流动快,监管难
执法人员在日常检查中经常发现,楼宇中企业分布广,散落在楼宇的不同楼层不同角落里,有的刚注册不久的企业,在检查中发现已人去楼空大门紧锁,或者在经营场所已转租出去,现在办公的根本不是原先注册的企业,加上有些楼宇产权已出售给个人,导致产权被分割,产权所有人为了多收取房租,把原有房产分割成小块出租,导致原本一个经营地点出现多家公司经营的现状,加上目前进驻楼宇门槛较低并缺少必要的资格审查,导致大量手续不全的公司和中小企业进驻,形成鱼龙混杂经营秩序混乱的局面,导致监管难。
(三)楼宇中企业隐蔽性强,业主守法经营意识较差
分局执法人员在检查中经常发现不少企业在检查时大门紧闭,造成无人办公假象,等检查人员一走又立马恢复正常办公,隐蔽性和欺骗性极强;同时发现,广大中小企业经营者和创业人员依法守法经营意识较差,没有在开业前主动办理行政许可
和营业执照等相关手续意识,更有甚者在经营中存在虚假宣传、商标侵权甚至诈骗等违法违规行为,并且隐蔽性强,经常打一枪换一个地,违法成本较低,屡禁不止,对市场经济正常经营秩序和楼宇经济健康有序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四)楼宇中企业行政指导等配套服务较为缺失
随着大量企业向楼宇商务区的不断聚集,导致登记注册业务咨询、企业年检等业务需求不断增多,然而对这新兴经济模式工商部门还没有完全适应,在给予行政政策指导和业务咨询等软件服务方面较为缺失,为楼宇经济健康有序发展埋下隐患。
二、加强楼宇经济监管与服务的一些建议
楼宇经济发展是一个城市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是产业转型升级的时代产物,我们工商部门有义务和有责任做好楼宇经济监管与服务工作,点燃城市经济发展这一新引擎。
(一)全面调查摸底,建立完善的企业信息台账
工商部门应抽调监管骨干,成立楼宇巡查监管小组,上门进户进行逐一调查摸底,通过认真细致的上门入户走访、巡查、摸底,做到“三清”暨经济户口数量清、分布情况清、经营情况清,并登记造册专门的楼宇经济户籍簿,同时建立详细的企业信息电子台账,为后续监管工作打下良好的信息基础,同时通过建立定期巡查的制度,及时了解企业和经营户的经营动态,发现转让、变更等事项及时督促企业和经营户及时办理变更、注销等相关手续,有条件的工商机关可以建设楼宇经济监管电子地图,确保信息台账动态实时准确。
(二)加强宣传与引导,倡导诚信经营理念
工商部门要坚持宣传与引导先行,不断提高广大物业主和企业主对发展楼宇经济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正确认识。通过编制通俗易懂的《楼宇企业开业须知》、《工商登记注意事项》、《楼宇业主友情提醒卡》等宣传资料,发给楼宇广大业主和进驻企业和经营户,尽量把工商政策法规宣讲到位,努力营造诚信经营的理念;同时加强对楼宇物业和业主的宣传教育,使其明确楼宇物业管理的要点和相关义务,进而进一步明确物业方和业主的管理和监督责任,全力为双方创造和谐共处、双赢的环境,同时引入诚信管理体系,将走访、检查中掌握的企业的最新经营动态情况和信息输入电脑,创建信用档案,作为楼宇企业信用评价的参考依据,为楼宇经济发展营造诚信经营的良好氛围。
(三)加强政策扶持,建立楼宇经济服务站
为鼓励楼宇企业做大做强,工商部门应在职能范围内出台关于楼宇企业扶持帮扶政策,从政策层面支持和引导楼宇经济健康有序发展;同时大力推行一次告知、限时服务、限时办结、预约登记、上门服务、一审一核等多项服务举措,大大减少审批环节和时间,加快审批速度,为楼宇企业提供从办理开业登记到变更、注销、年检验照等一系列全程人性化的服务,开创
事前介入、事中规范和事后跟踪的服务新模式,为楼宇企业提供了便捷高效的服务,在条件成熟的楼宇,建立楼宇经济发展服务站,让楼宇企业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一站式工商服务。
(四)建立楼宇联络员制度,实现动态监管
楼宇内物业管理公司常常掌握着企业搬入、迁出等日常经营活动的一手最新信息,这些信息对工商部门监管尤其重要。为此,工商部门应与楼宇物业管理公司建立联络员制度,通过联络员定期互通入驻楼宇的企业登记注册、经营状况、人员流动等信息从源头掌握商务楼宇内经济主体的动态信息,从而确保工商部门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有效杜绝了无照经营等违法经营行为蔓延与滋长,把物业公司这一社会外部监督力量引入到我们工商部门的监管网络中,大大提升了监管力量和监管效能,实现动态实时监管。
(五)实行商标战略,助推品牌楼宇建设
工商部门应在楼宇企业中引入商标帮扶工程,结合不同行业和楼宇企业特点,开展个性化的商标品牌帮扶辅导,提升企业争牌创牌意识,积极引导楼宇内企业申请注册商标,大力扶持企业争创、驰著名商标,走上品牌发展之路;开展商标保护战略,不断提升楼宇企业商标维权和保护意识,坚决打击商标侵权、傍名牌等违法违规行为,切实维护楼宇企业的合法权益;主动与楼宇开放商、招商等部门对接,提前介入,对产业规划、招商引资等各个环节给予行政指导和建议,着力打造一批布局合理、产业特色鲜明、管理先进的特色品牌楼宇,助推楼宇产
业集聚群的发展,为城市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第四篇:楼宇经济现状浅析
XXX区楼宇经济现状浅析
楼宇经济是在楼宇内产生、发展,并集聚、衍生、扩散相关产业,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一种经济形态。它一般以各类楼宇、功能性板块和区域性设施为主要载体,通过开发、出售或出租楼宇引进各类企业,从而扩大财税来源,并带动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
一、XXX区楼宇经济发展现状
1.资源不断丰富,楼宇经济发展态势良好
目前,全区已入驻楼宇面积、企业入驻率等都有了大幅度增加。国贸广场、中寰广场、明珠广场、长青楼、蓝天郡等已入驻楼宇30栋,总建筑面积100万平方米,入驻企业1000余家;楼宇企业入驻率持续攀升,大部分楼宇企业入驻率保持在75%以上,国贸广场、明珠广场等楼宇的企业入驻率高达90%以上。
近年,全区在建商务楼宇建设面积不断攀升,呈高品位、高档次、多功能化发展的趋势。世纪欧美中心、巨成金山街、天工御邸等在建楼宇16栋,建筑面积近100万平方米,已签约企业110家,已引进宾利(XX)、中国工商银行、北京银行、百合网等知名企业和公司总部。
同时,随着楼宇经济的不断发展,楼宇税收效应日益显现,税收收入和财政贡献率都有了大幅度提升。2012年,全区楼宇共实现区级税收1.3亿元以上,贡献财政收入6000多万元。
2.政策逐步完善,楼宇经济带已成规模
为加快全区楼宇经济的发展,XXX区于2008年出台了 《XXX区关于加快楼宇经济发展的试行办法》。通过几年的政策引导,随着一系列优惠奖励政策和扶持措施的出台,全区各级各部门重视支持楼宇经济发展,开发商致力于建设高档商务楼宇,相关部门主动配合进行招商引资、协税护税,已形成了全方面多角度的立体发展机制,进一步推动了楼宇经济的快速发展。目前,全区的楼宇内汇聚了众多商贸、物流、软件等现代服务企业,并衍生出信息服务、代理服务、咨询服务和后勤服务等多方面的需求,带动周边地区商业、会展、旅游、文化娱乐、休闲和餐饮等行业的发展。以洪城路、解放路为核心的楼宇经济带已成规模,产业集聚带动作用进一步凸显。
3、与周边城区对比,差距与问题并存
数据显示,XX区共有重点商务楼宇60余栋,楼宇面积120余万平方米,入驻楼宇企业2300余家,纳税总额近10亿元。在入驻商务楼宇的企业中,汇集了北京银行、中通比特(服务外包)等国内外区域总部企业60余家,年税收超1000万元的楼宇有天河大厦、金阳光等写字楼8栋,年税收超5000万元楼宇有财富广场、XX教育出版社、太平洋写字楼等3栋,年税收超亿元楼宇1栋。
和XX区紧密相连的XX区,对于发展楼宇经济也是赤焰高炽。至2012年底,XX区5000平方米以上的商务楼宇有56栋,总面积148万平方米,入驻楼宇企业达3006家,楼宇企业入驻率达96%。其中,纳税亿元以上的商务楼宇有4栋。全区有各类企业区域性总部120余家,包括IBM、屈臣氏等世界500强企业30余家,苏宁电器、中信银行等国内200强企业20余家。从数据上看,XXX区楼宇经济尽管已经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发展楼宇的区域优势进一步得到凸显,但与周边城区相比,仍有很大差距,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发展规划的引导作用还需增强,专业化楼宇、特色楼宇发展不足;二是管理体制还需进一步建立健全,组织机构的职能定位、楼宇经济发展考核制度还需不断完善;三是政府公共服务职能还要进一步优化,如继续优化经济环境、抓好信息化平台建设、提升物业品质等问题。这些问题都有待于在发展过程中不断破解。
二、XXX区发展楼宇经济的重大意义
1、发展楼宇经济是XXX区增强区域经济的后劲所在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做大做强楼宇经济已成为建设现代化新城区的现实需要。生产力诸要素中只有土地要素具有不可增加性,有限的土地资源对XXX区经济发展的约束作用日益明显。发展楼宇经济是突破土地资源稀缺制约的突破口。开发楼宇,就是开发空间、开发资源、开发功能。利用好这一平台和载体,可以实现单一向整体、平面向立体、有形向无形、商贸向商务的变化,是XXX区扬长避短、趋利避害,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正确选择。
2、发展楼宇经济是XXX区改善投资环境的有效途径 商务楼宇的数量和品质会成为影响一个城市商务魅力指数的重要因素。通过发展楼宇经济,建设一批交通便捷,基础设施完善,行政配套齐全、特色鲜明的楼宇集群,将大大提升整个城区的档次和水平。同时,部分大型企业、公司总部、研发中心及新型业态的落户,将实现更多的智力、信息 3 及资金要素的集聚,将不断提升城区的服务功能和带动作用,这对XXX区投资环境的改善将起到积极作用。
3、发展楼宇经济是XXX区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手段 楼宇经济是现代服务业不可分割的“伴侣”,没有高度发达的楼宇经济就没有现代服务业的迅猛发展。商务楼宇是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最好载体,这已被世界经济发展的规律所证明。一方面通过发展楼宇,汇聚众多金融、保险、物流、软件等现代服务企业,可衍生出金融、信息、法律、代理、咨询、物流和后勤服务等多方面的需求,从而带动周边地区商业、会展、旅游、文化娱乐、休闲和餐饮等行业的发展,进而推动城市产业的提升。另一方面,楼宇中聚集了大量企业员工,这些员工又有着对经营性服务的需求,比如后勤服务需求、知识培训需求、文化消费需求、社交娱乐需求、交通出行需求等。这些需求将拉动一个极大的服务业市场,从而促进XXX区产业结构调整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4、发展楼宇经济是XXX区实现发展定位的关键举措 发展的制胜之道关键在于看谁能够整合自身的优势,提高对区域内外资源的吸纳能力,选择适合自身特点的发展路子。在省委、省政府全力支持XX发展、打造全省核心增长极的战略部署下,XXX区属XX市中心城区,其发展定位是: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和XX打造“核心增长极”为引领,围绕“繁荣都市发展极、生态人文展示区”的定位,全力构建“四区一基地”产业新格局。要落实XXX区发展定位,做大做强做优现有优势产业,重点打造产业板块是影响全区未来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以各产业板块的开发建设为契机,建设一批功能完善的商务楼宇,引进一批有牵动性的项目,有 利于充实和完善“四区一基地”格局,提升和完善城区功能,从而实现XXX区的功能定位。
三、加快XXX区楼宇经济发展的思路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开发战略和XX市打造“核心增长极”为引领,围绕“繁荣都市发展极、生态人文展示区”的发展定位,通过政策推动、创新驱动、开放带动、市场联动的措施,实现XXX区楼宇经济跨越式的发展。
在XXX区北部,提升以国贸广场、明珠广场、中寰广场为主体的解放西路楼宇经济,培育XX南大道和广州路总部经济,打造解放西路、XX南大道、广州路沿线构成的“Z”字型楼宇总部经济带。
加快推进世纪欧美中心、天工御邸、江苏大厦等项目建设,通过不断优化布局,拓展空间,功能互补,完善配套,为XXX区总部经济发展、为构建中部重要的商务运营中心打好空间载体。
大力吸引与XXX区现有产业相藕合的企业总部进驻,以航空、汽车等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主导产业为支撑,着力引进省内设区市企业把决策性、投资性、经营性、研发性总部迁移XXX区;重点吸引国内沿海和其他内地省份的大企业、大集团,特别是国内100强企业到XXX区设立区域性分支机构;下大力争取世界500强企业、跨国公司、大型上市公司等知名强势企业到XXX区设立研发中心、采购中心、营销中心、结算中心等功能性总部或综合性总部;力争成为航空、汽车等现代都市制造加工业以及商贸流通、物流等现代服务业行业的研发性或经营性总部;努力打造区域性总部企 业集中发展区,建设中国XX(XXX)总部基地,实现与XX市其它中心城区错位发展。
四、加快XXX区楼宇经济发展的对策
1、以规划为引导,找准楼宇经济发展定位
推进XXX区楼宇经济发展,应根据楼宇经济发展现状,从完善楼宇的空间布局规划和业态发展规划着手,明确重点区域楼宇功能、产业定位、发展目标等。制订出三年或者五年行动计划,把目标、任务、责任落实到具体单位和个人。对涉及楼宇经济发展的政策进行梳理,出台一揽子扶持政策,如财税政策、土地政策以及对楼宇建设主体、楼宇物业管理、入驻企业等的扶持、奖励政策,构建楼宇经济发展的长效机制。通过“筑巢引凤”,着力引进金融、信息服务、服务外包、中介服务等现代新兴服务业,提高楼宇经济发展质态。力争通过3-5年的培育引导,使其规模效益登上一个新台阶。
2、以招商为重点,增强楼宇经济发展后劲
一是拓展招商渠道。积极营造大力发展楼宇经济的氛围,举办楼宇推介会、楼宇专题招商会等活动,大力引进优质企业落户,提高楼宇入住率、注册率和税收贡献率。二是强化招商合力。着力增强政府、业主单位和物管公司的三方合力,通过政策引导,提高楼宇经济发展相关利益主体的积极性,实行区、街道、社区三级联动,动态掌握信息。三是搭建招商平台。通过建立楼宇经济网站,编制《楼宇手册》等,不断加大楼宇推介力度,提高楼宇推介效益。
3、以服务为核心,改善楼宇经济发展环境
一是组建楼宇经济发展服务团队。组建楼宇经济发展领导小组和办公室,为推进XXX区楼宇经济发展提供组织保障。由发改、工商、统计等相关部门联手对楼宇基本情况及楼宇入驻企业的情况进行全面摸底,建立档案,实行动态管理。二是创新服务模式。对新建商务楼宇项目提前策划、主动介入、确定功能定位,做好项目落地的全程跟踪服务。积极开展优秀楼宇评比活动。加强政企沟通,简化办事程序,提高服务效能,把“软环境”做“硬”,为楼宇业主和入驻企业提供及时、方便、有效的全方位服务。三是完善配套服务。围绕文明城市创建目标,加快楼宇周边环境整治、完善餐饮休闲等配套服务。
4、以资源为基础,打造楼宇经济发展优势
一是增强区域产业实力。围绕“繁荣都市发展极、生态人文展示区”的发展定位,加快提升产业层次、优化产业结构,着力构建具有核心竞争力、支撑未来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二是培育本地总部经济。坚持引进与培育企业总部相结合,广泛动员符合产业发展方向、关联带动力强、发展态势良好的本地规模企业,做大做强企业核心业务,推动本地制造业向总部经济转型。三是构筑人才资源高地。根据楼宇经济对人才的现实需求,实施有针对性的人才政策,吸引楼宇经济发展需要的战略性人才流入,为楼宇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5、以品牌为目标,实现楼宇经济集群效应
打造专业楼宇平台,发展特色产业集群,引导相同或相关行业在XXX区相应功能区内形成一批产业特征比较明显的特色楼宇,在企业间形成信息、资源共享,充分发挥聚集效应,使区域内产业集群化发展特色更加明显。充分利用XXX区作为中心城区的有利条件,以商务楼宇为载体,致力引进 国内外大型企业的区域性总部入驻,与邻近中心城区形成错位发展,逐渐扩大总部经济规模和提升总部经济的贡献,形成较为明显的聚集和辐射效应,为XXX区经济实现跨越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第五篇:高职院校专科毕业生就业问题分析
高职院校专科毕业生就业问题分析
高琰
(北京城市学院中关村学部 北京100081)
摘要:本文分析了当前我国高职毕业生就业难现状的形成原因,提出了突破高职毕业生就业“困境”的对策思路。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技能;就业
中图分类号:G71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4851(2004)-02-0055-0
4近两年来我国大学生就业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形势,尤其是高职院校的专科毕业生就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去年全国共有 212万大中专应届毕业生,其中专科毕业生为108万,相较于2002年的72.7万,多出了将近35万。今年是我国高等院校扩招后的第二届毕业生毕业的高峰期,全国应届毕业生人数为280万,比去年增加32%。这对今年的就业市场已经形成了巨大的压力,而且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专科毕业生就业困难的情况将会持续存在。
一、当前高职院校专科毕业生就业“困境”的形成原因
造成目前高职专科毕业生就业困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责任的主体上来讲,有社会和企业方面的原因,有教育机构方面的原因,有毕业生自身的原因,还有政府方面的原因;从责任的属性上来讲,有客观方面的原因,也有主观方面的原因。总之,造成目前高职专科毕业生就业困难的原因是综合性的、多方面的,需要从深层次分析、了解和把握。
(一)政府的政策导向力度不够,体制改革措施不到位
根据今年是扩招后的第一个毕业高峰年的实际情况,政府采取了一系列鼓励毕业生就业的措施,包括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去,到西部区,鼓励毕业生自主创业,毕业生可以来去自由,户口保留原籍,为自主创业者提供创业培训服务等等,这些措施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但与社会所抱的期望值还有相当的差距。政府所采取的措施存在着重宣传轻措施,重形式轻实质的倾向。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才流动要以利益导向为主,宣传导向为辅,目前政府给毕业生提供的就业、创业条件仍然十分有限,广大毕业生眼中的到西部就业和创业的希望和前景依然模糊,采取的措施依然无法打破常规思维的束缚。另外,政府机构还没有建立起科学合理的公务员选拔与任用机制﹑人才流动和利益分配机制,国有企业改革进程缓慢,使得大量有能力的毕业生难有用武之地。
(二)毕业生就业期望值偏高,供求结构性矛盾突出
目前的高职院校毕业生普遍存在就业期望值偏高的情况,在择业时喜欢到大城市,喜欢到一些热门行业就业,喜欢选择到国家机关当公务员,喜欢从事白领职业。而最需要大学毕业生的中西部地区、中小城市、农村地区,以及按所有制性质划分的中小型集体企业、私营企业、民营企业、乡镇企业等急需高级人才的地方和部门,毕业生却不愿意去。从思想和心态上来讲,高职院校的毕业生普遍存在急于工作、急于赚钱,追求高回报的急功近利思想,而没有对自己的人生道路、事业发展做科学、全面、理性的思考,没有磨练意志、提高技能、汲取经验、艰苦创业的思想准备,这也影响了毕业生建立正确的择业取向。再加上高等职业教育近几年发展迅速,培养了大批量的专科层次的人才,使得这一档次的人才过剩,特别是某些热门的专业出现了严重的供大于求的情况。另外,企业等用人方对毕业生的技能要求越来越高,而现有的高职教育还难于满足这种要求,造成供需两方面在需求结构上的矛盾。
(三)社会认知观念保守,企业价值取向偏狭
中国有着漫长的封建社会的历史,等级社会观念根深蒂固,官本位、地域观念和终身职业制观念也严重。人的身份和地位观念往往左右着职业选择的去向,忽视一些当代实际需要和客观条件。在这种背景下,生产者、劳动者总是处于从属的、低下的位置。由此导致中国传统社会心理和思想意识中长期存在鄙薄技术工人、鄙薄职业教育的观念。这种思想长期影响着青年学生的求学取向、就业取向。在一个以学历、文凭决定人的身份,以身份决定人的地位的社会里,多数大学毕业生不到万不得已是不会选择当技术工人的。另一方面,来自企业的影响则是企业在用人价值取向上的偏狭。企业在用人方面存在攀比、虚荣心理,喜欢不计成本地用高学历人才,缺乏实事求是的分析、鉴别,执迷于“高学历情结”。
(四)高职院校不“职业”,技术人才欠技能
高职院校专科毕业生就业问题分析高职院校在办学及学生培养方面,往往表现的并不“职业”。大多数高职院校在培养模式及办学风格上不由自主地往传统教育模式方向靠,教学活动大多数时间都是在教室里通过面授方式实现,教学课程设置大多数仍然是老面孔,缺乏新意,不能反映该学科当前发展的最新内容。担任教学工作的教职人员绝大多数属于“学院派”,重理论轻技能,重讲授轻实战,重传统轻创新,这些都使得高职院校的职业特性无法体现出来。与此同时,以培养技术人才为最高诉求的高职院校培养出来的毕业生并不能完全适应社会各用人单位的要求,到用人单位后还需要进一步进行培养。毕业生在学校接受的技能训练要么远远不够,要么就是与社会需求脱节,使得毕业生难以在短时间内胜任本职工作,这给供需双方造成了很大的矛盾。
二、突破高职院校专科毕业生就业“困境”的对策分析
当前的大学毕业生就业难是一个普遍的社会性问题,解决此一问题需要用系统的方法,从多方面寻求对策。
(一)打破就业价值取向方面的认知壁垒
高职院校毕业生在择业的价值取向上要作出根本性的调整。传统意义上的“蓝领”与“白领”之分已不能客观、全面地反映当前社会经济发展和职业领域的变化特征。职业领域的划分已从两极化趋向序列化、多元化,“蓝领”与“白领”之间的界限已经非常模糊,中间出现了大量诸如“灰领”,“金领”等职业型态。从工作内涵来说,各职业型态之间已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另一方面,每一个体的职业生涯是呈阶段性分布的。一般初入职场的人,大多数都是从事较低层次、“蓝领”工作性质明显的职业,经过一定阶段的磨练后,才转入较高层次、具“白领”特性的职业行当。不断涌现的新型职业和个人职业生涯的阶段性特征为广大的高职毕业生就业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只要在求职时定位合适,心态端正,认识到位,遵循职场生涯的发展规律,就会求有所获,干有所成。
(二)探索建立高职学生培养的新模式
目前高职院校的培养模式虽然定位于高等职业教育,为社会培养掌握实践技能的实用型人才。但是,现实中的培养模式仍然偏向于学历教育。从课程设置、师资构成、教学特色、管理机制、培养标准、教育资源配置等各个环节来说,都带有浓重的学历教育色彩。由于培养的学生在学历上无法和公办院校的本科、研究生相比;在实践技能上又无法达到教育培养的目标,使得高职教育偏离了主方向,丧失了主战场。高职院校毕业生应突出强调自己的技能性、实操性,彰显自己的卖点:经历过什么样的实践锻炼,具有什么样的技能特长,持有何种专业技能证书,一旦上岗能够马上胜任工作等。有鉴于此,高职院校的培养模式应该和这种需求特征相适应。首先,要强化职业技能训练的力度,改变以往以注重传授课本知识为主转为侧重训练技能为主的教学方式;改变以课堂内教学为主转为以课堂外训练为主的培训机制;师资结构改变以学院理论派为主体的教授群体为以社会实践派为主体的实战团队;高职院校今后应将更多的资源投入到用于学生技能训练的机构和设施方面,将课堂变为实战演练场,使学生变为实习者。其次,高职院校应和企业建立起广泛的协作机制。高职院校自身资源有限,无法提供大量用于实战训练的场所和设施,学生苦于缺乏实战锻炼的机会。而另一方面企业则是一个理想的实训舞台,具有得天独厚的应用技术和资源优势。高职院校可以通过和有实力的企业建立协作关系,联合培养高职学生。在校学生的相当部分教学活动可以安排到工厂车间里去,把问题从课堂带到车间,再从车间带回课堂,实现学习过程的动态循环,让学生掌握的知识技能和社会的实际需求密切连接在一起。同时,企业也解决了用人之需。
(三)寻找走出就业“困境”的突破口——实行毕业生多证制度
广大高职院校毕业生在获取相应的学历证书的同时,如果能够获得一种或多种相应专业或跨专业的职业资格证书,将会使自己在择业时处于一种非常有利的地位。职业资格证书是基于职业准入制度而形成的,在国际上,发达国家普遍采用了职业资格准入制度。德国和日本是世界上职业教育发展的佼佼者。在德国有279个行业普遍采用行业准入制度,从业人员必须获得职业资格证书才能上岗。在我国,从经济发展的需要和人才战略规划的需要出发,政府开始重视并推行职业资格准入制度。去年劳动与社会保障部和教育部联合下发实施《2003年高职院校毕业生职业资格培训工程》的文件,针对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强化职业技能培训服务,帮助学生获取职业资格证书,增强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当前,高职教育中,学历与职业资格并重这一趋势已然形成。在就业市场中,不管是已经实行准入制度的行业,还是没有实行的行业,用人单位都开始关注学生是否获得相关的资格证书,而持有职业资格证书的毕业生往往都体现出较强的竞争优势。因此,高职院校应及时地在教学安排中引入有关职业资格培训的课程,让学生在毕业前至少能够获得一种职业资格证书,落实双证书制度或多证书制度。
(四)具体对策
高职毕业生在就业定位时,要把着眼点放在以下几个方面:
1“跟着市场走”。市场经济条件下,把握经济发展的趋势,认清最具潜力的就业领域,如服务行业中的中低端,制造业,这些领域涉及范围广,人才需求量大,是就业机会最大的领域,这是市场自身发展规律和供求关系的客观反映。广大高职毕业生应及时分析,把握这种趋势,更好地调整就业取向,实现顺利就业。
2“跟着政策走”。针对高等教育扩招后出现的毕业生就业人数高峰现象,国家出台了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去,到西部去就业的优惠政策,为广大高职毕业生提供了一个广阔的新舞台。基层是最需要人才的地方,基层也是人才迈向成功的起点,只有踏踏实实从基层做起,高职人才才有希望获得成功。广大西部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创业条件虽然艰苦,但容易出成绩,容易取得成功。广大高职毕业生积极响应国家政策,不失为一种富有远见的战略选择。
3“跟着梦想走”。在一个遵循市场经济规则的社会中,人们追求成功的路径日益多元化;在一个崇尚财富创造的时代,自主创业日益成为人们致富的首选。当代大学生富有激情,充满朝气,追求财富,崇尚成功,具有强烈的自主意识和创新精神,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具有创造力的群体。高职院校毕业生经过在校期间的技能训练和毕业前的创业特训以后,走向社会,走向市场,为激情人生谱写一曲异样的精彩乐章,不失为一种进步。国家积极提倡并鼓励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在开办条件,税收政策,社会保障等方面给予一系列优惠政策。自主创业在大学毕业生中日益成为一种时尚,越来越多的莘莘学子希望在这条道路上实现自己的梦想。
4“跟着老师走”。高职毕业生无论从学历层次还是技能熟练程度来讲都需要进一步提高,最可行的途径就是继续深造。但是,为了避免走传统学历教育培养模式的老路,应改变在学校培养为在企业培养,参照在企业设立博士后流动站的做法,利用高职院校的学位授予资格和企业具备训练培养的技术和条件,联合培养社会企业急需的具有本科学历层次的中高级职业技能人才。当前我国正在致力于成为全球重要的“制造业中心”,而影响这一战略实现的关键因素之一就是缺乏大量熟练的高级技工。高职毕业生的继续教育将是解决这一瓶颈的有效途径。
除了以上各项对策以外,还可以采取诸如通过开展广泛的国际合作,引进先进国家成功的办学理念和经验;高职教育实行技能分级制;工作式培养模式等等。通过采取多种多样的有效对策,我国高职教育必将为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培养大量高素质的职业技能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