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检验报告论管理体系建立的重要性

时间:2019-05-13 18:00:1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从检验报告论管理体系建立的重要性》,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从检验报告论管理体系建立的重要性》。

第一篇:从检验报告论管理体系建立的重要性

从检验报告论管理体系建立的重要性

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报告是机动车检验工作的最终产品,也是检验质量的最终体现,检验报告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直接关系到车主的切身利益,也关系到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机构的形象和信誉。只有提高安检机构检验报告的合格率、仪器设备完好率以及检定校准率,减少检验报告的差错率及车主投诉率,安检机构才能出具优质准确的检验报告,才能在社会上树起良好的信誉,安检机构才能发展。六安市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中心是一个经过资质认定和资格许可的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机构,主要承担市区所有注册、在用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和全市五县三区的客运车辆、危险化学品车辆、特种车辆的安全技术检验职能。其目的是实现源头管理,预防道路交通事故,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怎样提高检验报告准确性,给交通管理部门提供可靠准确的车辆安全技术检验信息,一直是摆在中心的一件大事。只有提高检验报告准确性和及时性。才能不断完善自已的管理体系。

要保证检验报告准确性和可靠性,就要做好在检验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所谓的质量控制,就是指为达到质量要求采取的检验技术活动,此目的在于监测检验过程并排除导致不合格、不满意的原因以取得准确可靠的数据和结果。目前全省机动车安全技术监管平台建设正在安装,这也是质量控制之一,可监控检验数据的全过程,及时发现问题的存在,使管理层有针对性地采取纠正措施或预防措施,避免或减少不符合工作的发生。因此、在安检机构的质量管理中,强调对检验各个过程处于受控状态尤为重要,但受控不等于没有变异,通常变化的有人员、仪器、方法、环境、溯源等因素引起的,如何控制变异、找出变异原因,针对原因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就等于抓住了提高检验报告准确可靠性的把柄。

一、人员

安检机构水平高低优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员素质与业务水平。特别是管理层,技术负责人、质量负责人及授权签字人是整个安检机构的技术能力、水平,检验报告密切相关的关健人物,也是整个检验技术水平最真实的体现。管理人员受教育程度、理论基础、专业技术水平、实际工作能力、工作经验、标准的理解等取于检验质量的关健。另一个层次就是在一线的检验人员,他们持省技术监督部门培训考核技术证上岗,能正确熟练地完成自已的本职工作,参加每年的技术培训,要求他们平时刻苦钻研业务,提高自已实际操作技能和专业水平。安检机构应编制人员培训程序、年度培训计划,明确培训内容,在实施过程中给予记录,使所有人员每年能接受至少一次专业知识培训,使技术人员整体业务水平逐年提高。

二、仪器

仪器设备是安检机构开展检验工作所必需的重要资源,也是保证检验工作质量、获取可靠数据的基础。中心按照GB7258-2004标准配备了所有的仪器设备,基本满足安检工作的需要。仪器设备的管理和维护是保证检验工作的保证,建立仪器设备维护保养程序和仪器设备保养计划,明确每一台仪器项目维护保养周期,定期进行维护并做好维护记录,使仪器设备始终处于完好的工作状态。对仪器价值比较大的设备,必需通过专职维护员进行操作。

三、方法

检验方法是安检机构工作的依据,是开展检验工作必需的资源,也是安检机构质量管理体系所必需的作业指导书,要保证所有检验项目符合国家GB21861-2008标准。技术人员要细读方法标准,认真研究现有设备与检验方法是否有冲突点,是否误差在允许范围之内等。安检机构《作业指导书》也是检验工作的重要文件,它是按照现有仪器设备、根据国家行业标准编制的检验操作过程具体技术细节描述的可操作性文件,是指导检验人员平时工作具体操作的指导性文件,做为检验人员必需对每项设备要应知应会,熟练掌握操作规程和检定校准规程。只有这样才能在检验工作中得心应手。

四、环境

设施与环境条件是检验工作重要基础。由于机动车在检验过程中需要技术设备,需要作业空间、特别是机动车排放检验对人体健康产生一定的不良影响,环境条件不能达到规定要求,将直接影响检验报告。所以安检机构要科学设计,如大灯检验仪的位置要考虑太阳光的直射,汽车排放检验要考虑对检验人员健康的影响,如放在检验大厅内,有毒有害物质一时无法排出等,不同安检机构应满足不同环境的要求,安检机构要具备对环境条件进行有效监控和控制手段并得以有效实施,消除检验人员在操作上存在的安全隐患。安检机构要编制环境安全管理程序,做好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只要安全措施得当,就一定能够消除各种安全隐患,从而就能够保证检验报告的可靠性。

五、溯源

做好量值溯源工作,是检验报告数据准确性的保证。安检机构要编制仪器设备表、量值溯源计划,按时检定、对校准仪器要进行校准确认,要确保所有仪器设备能够溯源到国家基准和国际单位制,在实施过程中要做好记录。对仪器在使用过程中要进行中间核查,要开展设备比对、能力验证,以取得满意的检验结果。

总之、按照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来管理安检机构,确实能保证检验报告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通过多年规范、有效的管理,中心的各项工作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检验报告的合格率始终控制在体系文件规定的范围内,圆满地完成了车辆检验任务,受到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好评,同时也赢得了人民群众的赞誉,为我市的道路交通安全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Copyright(C)2010 六安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5.0以上版本,1024*768分辨率浏览

网站负责人:马长志 余春

第二篇:论绿色信贷管理体系的建立

绿色信贷评估管理体系的建立

信贷评估是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核心技术环节,建立绿色信贷评估体系,是有效的落实党和国家绿色信贷政策,优化配臵银行的信贷资源,对绿色经济的发展可以起到引导、支持、保障和控制的作用。因绿色金融管理体制的特殊性,必将导致我国金融运行从法律法规到监管方式再到经营机制的全面改革。为确保改革从方向到实施的精准度,针对绿色金融的政策、法规、机制的研究应全面的展开。

一、课题的意义和价值;

(一)课题意义和价值

1、建立绿色信贷政策长效管理机制的需要。考核是管理最重要的职能之一,政策是方向的指引,还需要考核对制度的落实加以监督。通过绿色信贷政策考评办法出台,可以形成一个完整的绿色信贷的管理链条。确保绿色信贷政策管理的有效落实。促进金融与经济的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2、是绿色经济政策的具体化、规范化。绿色信贷是环境保护最重要的经济手段之一。其功能的核心,就是利用金融资源的配臵对经济发展方向和结构进行鼓励及调整的作用。利用绿色信贷评价系统可以把银行应尽的社会责任进行有效的量化考核,以考核为载体促进各商业银行履行自己应尽的社会责任。

3、发挥金融监管部门和环保主管部门政策指导作用。积极引导银行业履行环境保护责任。促进人民银行、银监会和环保总局加强合作,引导和督促商业银行认真落实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政策,并将商业银行落实环保政策法规、控制污染企业信贷风险的有关情况纳入监督检查范围。把国际先进经验和最佳实践引入国内,帮助商业银行制定环境政策并编制环境风险管理手册,用以指导商业银行信贷活动及其他业务的开展

4、要把可持续发展与社会责任提升到银行的战略层面。关注环境与社会问题不仅是银行的社会责任,也关系到银行业务活动开展和可持续发展。因此,要把可持续发展和银行社会责任作为现代银行业的核心经营理念和价值导向,转变以往追求利润最大化或股东财富最大化的传统经营理念,在项目融资决策时充分考虑相关利益主体的诉求。把经济、社会、环境和谐发展的理念融入到银行的经营管理的具体行为中。

5、通过定期通报评估结果,增进地方党政对人民银行信贷政策导向及各金融机构执行相关信贷政策情况的了解和认知度,加强基层人民银行与金融机构、相关政府部门之间直接的信息沟通和交流,进而促进环境保护事业的建设。为各级环境保护部门和金融监管机构及上级行政部门及时改进、完善和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特点的绿色信贷政策提供参考

二、我国绿色信贷政策发展回顾

“绿色信贷”首先是一项信贷政策,是中央银行根据国家环境经济政策和产业政策的要求,运用经济、法律及行政手段和措施,对金融机构的信贷总量、投向和质量等进行引导、调控和监督,促使金融机构对研发生产环保设施、从事生态保护建设、开发利用新能源、从事循环经济、绿色制造和生态农业的企业提供倾斜信贷支持,而对污染企业进行信贷限制的信贷政策。可以预期,“绿色信贷”政策的贯彻落实,将达到有效引导资金向环境友好型企业流动的良好实施效果。根据环境保护发展的需要,绿色信贷政策也经历从无到有的发展过程,现已成为我国环境保护最主要的手段之一。

(一)中国人民银行和国家环保局在1995年先后颁布了《中国人民银行关于贯彻信贷政策和加强环境保护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和《国家环境保护局关于运用信贷政策促进环境保护工作的通知》后,商业银行才开始涉足环保领域。

(二)2004年和2006年银监会先后发布《关于认真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进一步加强贷款风险管理的通知》和《关于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措施切实加强信贷管理的通知》,明确要求对六类产能过剩行业(如钢铁、电解铝、电石、铁合金、焦炭、汽车)和四类产需基本平衡但规模过大的行业(如水泥、煤炭、电力和纺织)实行严格贷款审批制度,严禁银行向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市场准入条件的行业提供资金支持,并督促银行业金融机构高度关注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的生产和投资增长情况,对已投入的贷款做好风险控制工作。

(三)2007年5月,银监会联同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土资源部、税务总局、环保总局等8部委开展了一次全国性清理高污染高耗能行业的专项大检查,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清理高耗能高污染行业专项大检查的通知》,监测、遏制资金向高耗能、高污染行业流动,以防止“两高”行业增长过快。

(四)2007年7月12日,银监会、环保总局和人民银行联合颁布《关于落实环保政策法规防范信贷风险的意见》。对于控制“两高”贷款,银监会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要调整和压缩“两高”行业贷款,继续强化对“两高”行业贷款的贷前调查、贷中审查和贷后检查(即“三查”)工作,并依据国家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规定和环保部门通报情况,严格贷款审批、发放和监督管理,对未通过环评审批或者环保设施验收的项目,不得新增任何形式的授信支持,并强调“各商业银行要将支持环保工作、控制对污染企业的信贷作为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内容”。在中国掀起一场“绿色信贷”风暴。

(五)继联合发布绿色信贷后,银监会相继于7月和11月发布了《关于防范和控制耗能高污染行业贷款风险的通知》和《节能减排授信工作指导意见》,要求各银行业金融机构积极配合环保部门,认真执行国家控制“两高”项目的产业政策和准入条件,并根据借款项目对环境影响的程度大小,按ABC三类,实行分类管理。与此同时,国家环保总局向中国人民银行征信管理局提供了3万多条企业环境违法信息,供商业银行据此采取停贷或限贷措施。

三、各商业银行对绿色信贷政策执行的基本情况

《意见》发布以后,作为国内最大的商业银行,中国工商银行率先做出反应。其高调提出要建设绿色信贷模范银行,并于2007年9月向全行下发了《关于推进“绿色信贷”建设的意见》,要求建立企业环保名单, 对所有贷款项目和贷款企业实行环保“一票否决制”,责令各家分行要把环保合规和“绿色信贷”建设作为一把手直接负责的重点工程,全面建立健全环保依法合规工作责任制和问责制。

国内其他商业银行在推行绿色信贷问题上传递出同样坚定的态度。中国建设银行的信贷政策规定,在信贷评审中,环保评估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环保不过关,实行“一票否决制”。国家政策性银行也在积极开展绿色信贷实践,国家开发银行先后出台了《污染减排贷款工作方案》《关于落实节能减排目标项目贷款评审的指导意见》等5项具体措施,一方面严格控制向高耗能高污染行业贷款, 另一方面建立了节能减排专项贷款,着重支持水污染治理、燃煤电厂二氧化硫治 理等八个方面的工程,推动“两高”行业调整产业结构。

目前绿色信贷政策已初显成效。绿色信贷出台后,第一批遭遇信贷限制的是被国家环保总局“流域限批”的38家环境违规企业,其中安徽蚌埠九采罗化工有限公司、山西晋韵钢铁有限公司、兰州九州乳液有限公司等12家企业被拒绝或停止贷款,有的企业还被收回了先前已发放的贷款。据不完全统计,2007年工、农、中、建、交五大银行共收回不符合国家节能减排政策的企业贷款39亿元, 同时发放支持节能减排重点项目贷款1063亿元。

但是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绿色信贷起步较晚,目前只是取得了局部性、阶段性的成果,与预期目标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因此,在经济快速发展的21世纪,绿色信贷将是未来政府采纳和金融机构发展的必然趋势,为了人类将来的可持续发展和共同利益,在宽松货币政策下研究我国绿色信贷机制显得尤为重要,完善 和发展我国绿色信贷机制不仅是不得不为,也是大有可为。

四、国际绿色信贷相关措施与评估

(一)绿色信贷相关措施。“绿色信贷”源于国际上公认的赤道原则。赤道原则原名为“格林威治原则”,是指2002年10月世界银行下属的荷兰银行、巴克莱银行、西德意志银行、花旗银行和国际金融公司在伦敦召开的国际知名商业银行会议上制定的《环境与社会风险的项目融资指南》。该原则要求金融机构在向一个项目投资时,要对该项目可能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进行综合评估,并且利用金融杠杆促进该项目在环境保护以及周围社会和谐发展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作为绿色金融的先行者,欧美等国在发展环保经济方面积累了不少成功经验,在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提高经济效益领域取得了明显成效。针对绿色信贷考核来看,欧美等国在绿色信贷、政策指导和银行实施方面主要有以下经验: 1.制定绿色信贷的工作标准。根据项目潜在影响和风险程度将项目进行分为A类,B类或C类(即分别具有高、中、低级别的环境或社会风险);并规定对A类和B类项目要进行社会和环境评估并给出评估报告应包含的主要内容;针对分类时发现的环境和社会问题借款人要制定以减轻和监控环境社会风险为内容的行动计划和环境管理方案。

2、建立绿色信贷审核制度。首先借款人必须在融资文件中承诺的事项,包括承诺遵守东道国社会和环境方面的所有法律法规、在项目建设和运作周期内遵守行动计划要求以及定期向贷款银行提交项目报告等;其次规定了借款人应当建立公开征询意见和信息披露制度,并建立投诉机制征求当地受影响的利益相关方的意见;

3、建立绿色信贷评估制度。首先规定对A类项目和B类项目(如适用)有关的环境评估报告等文件,应由独立的社会和环境专家审查;其次规定了独立监测和报告制度,即贷款期间赤道银行应聘请或要求借款人聘请独立的社会和环境专家来核实项目监测信息;再次规定了赤道银行报告制度,应至少每年向公众披露其实施赤道原则的过程和经验。

4、规定绿色信贷的法律效力。即赤道银行自愿独立采用和实施赤道原则。从全球实践来看,近年来绿色金融已经在国际各个领域得到关注和发展:

(二)绿色信贷执行效果的评估。对金融机构而言,赤道原则是对其履行社会责任具有内在和外在约束力的行为准则。内在约束指金融机构接受赤道原则是出于企业伦理、法律和经济上考虑的一种社会责任的自愿承担,表现为银行对达到一定规模的项目融资给予仔细慎重的审查并分级,评估该项目对社会和环境的影响,要求项目制定行动计划、建立申诉机制、建立社会和环境管理体系等;外在约束主要表现为银行要通过聘请社会或环境专家进行独立审查、定期报告和对外信息披露等方式接受社会公众和投资者的监督。尽管赤道原则不是正式的国际公约或具有法律效应的文件,但正是通过这种内外约束力来影响银行的内控管理和信贷机制,从资金源头上制约企业对社会、环境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体现了金融机构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赤道原则确立了国际项目融资的环境与社会的最低行业标准,使得金融机构履行社会责任、推动可持续发展有了量化指标。

五、我国实施绿色信贷政策的难点与对策

首先,中国作为第三大经济体目前正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中期,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仍是一项长期且艰巨的任务。国内金融机构接受赤道原则后,较为严格的信贷审批条件可能使一些大型项目由于环境和社会因素的评估难以获得信贷支持,或要求其增加额外成本以消除对环境的影响;而一些具有潜在环境和社会风险的项目仍可能是地方政府税收和商业银行盈利的重要来源,大幅度削减信贷规模势必遭遇相关利益者的抵制。这导致国内金融机构陷于发展或环保的两难选择中,甚至可以说这是赤道原则本土化面临的最大矛盾或风险。

其次,推进赤道原则面临本土化风险。实施赤道原则过程中,除遵守中国社会环境相关法律法规和项目许可等要求外,金融机构和借款人主要参照IFC的《社会和环境可持续性绩效标准》和《行业特定环境、健康和安全指南》来开展社会环境风险评估和审核工作,其中不少内容直接引用了欧美的标准。相比之下,国内相关环境社会标准与《绩效标准》和《指南》存在一定差距,尤其对于土地征用和拆迁、少数民族、社区规划、装备技术标准、劳动安全等问题,国内相关规范缺乏系统性,可能导致企业在开展项目环境和社会影响评估时无法找到国内规范依据。同时,国内环境与社会影响评估能力不足,独立第三方评估机制尚不健全,且其评估能力无法完全覆盖赤道原则涉及的所有评估范围,在第三方论证和监督时,容易因适用规范或标准不同而产生歧义。

关于如何开展创新和本土化相结合,高建平董事长进一步指出,在经营理念上要高度重视银行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突出对利益相关者权益的保护,把争取商业利益和履行社会责任有机结合起来,实现银行与企业、社会和环境的和谐与可持续发展;在管理体系上,建立健全环境社会风险管理体系,全面定义银行风险,加强信贷业务的环境社会风险评估,将环境和社会因素纳入银行的日常经营管理和业务流程中;在金融工具上,发展节能减排项目融资,创新开发风险分担机制,创设多样化融资安排,积极通过业务和产品创新支持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在报告制度上,自愿定期发布社会责任报告和可持续发展报告等非财务报告,反映银行在环境保护和社会责任方面的业绩,以及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和贡献。

由于世界各国的社会、政治、经济及自然环境和处于工业化发展阶段不同等各种影响因素的不同,世界各国无法形成统一的绿色信贷工作规范和标准。2007年7月30日,原国家环保总局和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联合推出了全新的信贷政策以来,旨在金融领域通过确立环境准入门槛,从而切断高污染、高耗能行业的无序发展和盲目扩张的资金来源。宣告了“绿色信贷”在我国正式进入了实践层面。根据几年的实践,“绿色信贷”在推进过程中遇到以下几大障碍。

1、缺乏具体的绿色信贷工作指导标准。由于我国“绿色信贷”政策多为综合性、原则性的标准,缺少具体的绿色信贷指导目录、环境风险评级标准等,商业银行难以制定相关的监管措施及内部实施细则,使绿色信贷政策与各商业银行的具体行动行为难以对接,降低了“绿色信贷”措施的可操作性。导致绿色信贷这个金融杠杆发挥的作用有限。

为了给绿色信贷政策提供技术支持,环境保护部政策法规司与国际绿色信贷及“赤道原则”的发起者之一——世行国际金融公司于2008年1月启动了“赤道原则/绩效标准研究与推广”的合作项目,翻译出版了“绿色信贷指南”。但我国当前的环境形势非常严峻,产业体系庞大,工艺技术装备水平参差不齐,银行业完全沿用国际标准还有一定困难。研究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行业环保信贷指南,重点开展环境、健康与安全指南的本土化研究工作,是我们本次研究的重点之一。

2.缺乏具体的银行绿色信贷工作评价标准。政策的评价是管理过程中最重要的工作之一,是建立一套完整的绿色信贷工作奖罚机制的前提。

河北省环保厅与人民银行石家庄中心支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河北监管局联合出台的“河北省绿色信贷政策效果评价办法”(试行)开创绿色信贷政策评价的先河,对形成绿色信贷管理机制,为对各商业银行的绿色信贷工作进行有效的监督提供一条可行之路。

3、缺乏一套银行信贷环境风险的预警系统。对企业环境行为的有效跟踪和评测,是银行降低风险信贷风险的必要手段。但是我们现在缺乏一套完整的企业环境行为的评价、跟踪、调查、分析、统计系统不能形成预警机制。这也是本系统重点研究工作内容。

4、缺乏绿色信贷与银行信贷工作相衔接的统计分析系统。完整的一套绿色信贷统计分析系统动态的、全面的分析与研究绿色信贷政策执行政策效果分析的前提。但我们却没有一套把两套数据进行对接的统计环境,急需建立。

5、明确环境责任是评估建设的重点。明确地规定金融企业同样是环境责任的承担者。只有明确的责任才能将权、责、利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从而使政府、企业和银行三方都有激励去保护环境,减少污染。

七、建立绿色信贷政策执行效果评估制度是当务之急

别涛指出,当前“绿色信贷”在操作过程中还面临一些实际问题,具体表现在:一是推进绿色信贷的内在激励机制不足。由于执法不到位,对环保违法企业缺乏经济上的惩戒,一些违反环保要求的高污染高能耗项目还有利可图;由于环境经济政策缺位,环境保护做得好的企业得不到经济扶持和鼓励。二是信息沟通机制有待完善。一些地方环保部门发布的企业环境违法信息针对性不强、时效性不够,不能适应银行审查信贷申请的具体需要,影响绿色信贷执行效果;同时,商业银行还不能提供使用环境信息的反馈情况,没有真正做到数据共享;商业银行缺乏绿色信贷的专门人员、机构及制度,信贷工作人员对环保法律法规、政策了解不足,制约了绿色信贷深入。三是“绿色信贷”的标准缺乏操作性。目前的“绿色信贷”标准还比较原则,缺少具体的绿色信贷指导目录、环境风险评级标准等,商业银行难以制定相关的监管措施及内部实施细则。课题总体框架、预期目标和基本内容;

(一)课题预期目标

建立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可衡量的、规范化的绿色信贷政策实施效果综合评价体系,为实现社会、经济与环境的和谐、自然的发展,为利用经济手段参与环境保护,提供一个可操作性的金融评价工具

(二)课题总体框架设计

根据国家环境保护政策要求及银行信贷工作程序,绿色信贷分析评价系统主要有以下几 个系统构成1、2、3、4、绿色信贷政策考评制度的建设 绿色信贷产业目录

银行企业环境行为报告系统 银行环境行为评价分析系统

四、子课题结构和主要内容;

(一)绿色信贷政策考评制度的建设

制度是行为的规范,建立一个符合国家方针、政策、法规的绿色信贷行为管理制度是绿色信贷政策发挥效力的基本前提,所以在课题的第一部分我们进行绿色信贷政策实施行为评价系统的制度建设。

1、绿色信贷政策考评制度的基本原则

2、绿色信贷政策考评的主体

3、绿色信贷政策考评的程序

4、绿色信贷政策考评信息的管理

(二)绿色信贷产业目录

绿色信贷政策是国家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国家、省新近公布的有关产业政策和有关规定,根据项目潜在影响和风险程度将项目分为

1、鼓励发展类

2、允许发展类

3、限制发展类

4、禁止发展类

(三)银行企业环境行为报告系统

为有效的执行国家的绿色信贷政策和控制银行企业环境行为风险,根据环境信息的特点及银行信贷工作的要求,我们把企业环境行为评价系统按工作流程的基本要求分为五大系统。

1、企业环境行为信息系统

2、企业环境行为风险分析系统

3、企业环境行为资信评估系统

4、企业环境行为业务处理系统

5、企业环境行为管理系统

(四)绿色信贷行为实施效果评价系统

绿色信贷行为实施效果评价是绿色信贷政策实施效果评价分析系统的核心部分,是建立绿色经济政策长效机制的关键所在。通过绿色信贷政策实施效果的评估可以对绿色信贷政策执行效果做一个全面的总结,真正发挥绿色信贷政策的导向、激励和监督的作用。绿色信贷行为实施效果评价分为四个部分。

1、绿色信贷的分类

2、绿色信贷基本行为评价

3、绿色信贷实施效果评价

4、环境保护参与度评价

五、基本思路和研究方法;

(一)课题研究基本思路

通过对国家经济政策与环境保护政策的研究进而推导出绿色信贷政策的方向、目标及结构要求,通过绿色信贷政策的标准化和量化,建立起新的绿色信贷统计分析系统,利用绿色信贷统计分析系统所提供的数据为绿色信贷政策的考核评价提供数据,最后根据我们所建立的绿色信贷政策效果评价系统所采用的评价方法及工作程序,为绿色信贷政策实施效果分析评价工作得出系统的、标准化的评价结论。本课题的研究路线如下:收集资料、实地调研--一定性分析、定量分析--一找出问题--一实证分析、规范分析--一寻求对策-----体系规范出台。

(二)课题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运用了多种研究分析方法:一是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在广泛借鉴国外环境保护金融手段理论和实务基础上,深入分析了我国绿色信贷的发展状况。同时,采用规范分析方法,研究探讨绿色信贷评价制度建设的主要内容、程序及规范。二是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对环境保护的金融手段及绿色金融进行定性分析,利用博弈论和先进的统计计量方法进行定量分析。三是微观分析与宏观分析相结合。绿色信贷政策效果评价体系建立研究是环境制度建设的新课题,涉及经济社会的各个方面,必须立足于宏观分析,但还要与微观分析结合,使研究具有既广泛的适用性,又要具有实际的可操作性。

六、拟突破的重点难点及主要创新点和特色;

(一)拟突破的重点难点

1、国家经济政策与绿色信贷政策的转化

2、绿色信贷产业目录的建立

3、新的绿色信贷统计系统的建立

4、新的绿色信贷统计系统与现有的银行信贷统计系统的对接

5、社会评价与金融监管机构评价的对接

6、(二)主要创新点和特色

1、绿色信贷产业目录的建立

2、绿色信贷统计系统的建立

3、绿色信贷政策标准化创新

4、绿色信贷评价内容的创新

5、绿色信贷政策考评模式的创新 1)参与主体的创新 2)评价方式的创新

第三篇:论建立完整的企业安全管理体系

论建立完整的企业安全管理体系

1.前言

目前从企业安全管理状况和发生的事故来看,既有由于技术、工艺、设备的原因,也有操作者的精神状态不佳,劳动纪律松弛,规章制度不严和管理不善的原因。因此,对事故致因的三要素,即人、物、环境要进行综合管理,才能保证生产的整体安全;安全组织管理体系也须建立起涉及企业管理生产管理全过程、全部门、全体成员的纵横交错、多层次、多渠道的安全组织管理体系,由开放型的纵向单科型转向封闭型的纵横综合型的管理。即企业的行政、党群、技术设备、运输、生产、经营等各方面,都要参与安全管理,协调作战;建立起与生产车间、班组、个人岗位紧密联系的宝塔式的安全管理网络,将安全管理渗透到生产组织的过程,使企业的各职能部门、生产的各层次都在管生产的同时履行其安全职责。

2.建立安全保证体系

为了统一步调,协同作战,通过长期实践安全管理网络较好的形式之一,是在厂长负责制的基础上,建立安全生产委员会。它是企业安全管理的最高组织,由企业主要量到人负责,组织行政、党委、工会,青年团、总工程师担任正副领导,安全、设备、技术、财务等有关部门和员工代表参加,对安全生产进行统一领导,组织协调,监督检查。在安全生产委员会的领导下,沿着生产管理系统,逐级建立相应的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和专兼职安全员,构成保证体系。

3.安全管理中充分发挥技术部门的作用

建立总工程师和技术、设备工程师为主体的安全评价小组,从技术的角度出发对企业的设备、设施和物品的潜在危险因素和操作技术,以及对新建、改建、扩建的项目,进行安全性评价、辨识、鉴定,以保证生产的整体安全。

4.强化安全技术部门的综合管理功能

建立一个技术精、理论通、业务硬、善管理、工作认真负责的具有综合领导功能的安全技术部门,对安全工作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管理,监督检查各职能部门对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传达安全指令,抓好日常的安全管理工作。它是企业管理安全生产的综合部门,必须加强。

5.强化基层安全管理

发挥工段(车间)、班组第一监督者的作用。班组是企业最基础的细胞,班组长是生产管理的基础骨干,是安全管理的中坚力量,是安全管理网的重要组成人员。他们每时每刻都在监视着每个岗位、每个操作者直接担负着生产和安全的指挥和监督任务,发挥它们对安全生产的监督作用是在最基础的安全管理手段。

总之,建立一个严格的安全目标管理体系,是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执行劳动保护法规,强化安全管理的有效手段。安全目标的展开,要沿着安全管理体系,做到网络化。

6.安全管理体系的运作及考核

安全目标的措施要纳入企业的整体目标体系中。一要纳入企业的指令性计划中,做到生产、安全两个指令同时下,两项工作同时抓。

二、要纳入生产调度会的内容中,在调度生产时,调度安全生产情况。三要纳入厂长(经理)任期目标责任制,在签订任期目标的同时要签订全员目标责任书,而且要逐级签订到每个员工。四要纳入企业绩效考核内容中,凡超过规定指标的单位,达不到安全生产目标要求的,由安全部门提出警告,进行经济考核。并作为年终评选先进的重要内容中。如发生责任事故,视情节轻重追究有关领导的责任。

7.转变观念,增强信心 在安全管理中,还要冲破思想上的禁锢,做到两点。一是敢字当头,坚持一个“零”的奋斗目标。长期以来,在不少人头脑中形成“事故难免”的传统观念,对消灭死亡、火灾、设备事故不敢想,不敢提。但许多系统和企业,甚至危险程度较大的行业,在一年甚至几年或几十年内实现了事故为“零”。这些事故不仅提出了一个“零”的根据,也是实现一个“零”的基础。二是增强信心和决心,坚持从“零”做起,却能做出可喜的成绩。许多事故单位由后进变先进,一连几年实现了事故为零就是实例。

8.建立有力的信息反馈系统一个灵敏、准确的安全信息反馈体系,是安全管理是否有效的关键,也是安全管理计划、决策的依据。在企业的生产过程中,有两种东西在流动,一种是物质流,一种是信息流,两者伴随在一起进行。要保证安全生产,就要掌握物质流的流动规律,信息流的交换要及时、准确。信息流对物质起着控制作用,安全管理体系中的大系统、分系统和子系统都是安全信息把它们有机地联系起来的。通过安全信息反馈,使企业对安全生产计划、目标、措施进行对比,发现偏差,从而通过人或装置及时进行调节和纠正。传统的安全管理忽视信息反馈,主要是静态开放式的管理,侧重于抓执行职能,对安全本身的动态过程注意不够,这就容易出现同生产、管理、技术、班组基础脱节。为了把安全管理落到实处,必须变静态管理为动态管理,推行反馈原则指导下的封闭式循环管理。因此,安全信息反馈体系是对安全生产动态进行有效控制的工具,它对帮助企业领导者正确判断、预测生产过程的安全状态,保证安全目标的实现,起着很大的作用。

9.安全管理实行重奖重罚

运用经济杠杆,将安全管理引入竞争机制,纳入企业经营管理的内涵,可提高安全管理的后劲。有五个方法:一是安全管理与职工工资挂钩,企业根据安全生产目标实现的情况和管理的优劣,在工资含量中增提或扣减一定的比例,由主管部门和企业的安全部门负责提取,用于安全生产的奖励和活动。二是与企业的经营者收入挂钩。视安全生产的情况奖罚企业经营者的工资或奖金。三是与企业财产保险挂钩。投保单位完成投资历的安全目标,可以从无赔偿款优待费中提取一定比例,用于奖励安全生产的有关人员。为了奖惩安全生产而增提减扣的各种金额,都是专门鼓励安全生产而定的,应单提单奖,不能与综合奖金合并使用。

10.结语

安全组织管理体系,安全目标管理体系,安全信息反馈体系,安全管理的竞争机制,都是沿着生产管理体系而展开的,它们之间形成一个系统的整体,相互依存,同步发展。实施这个包括全过程、全部门、全体人员的全方位管理体系,使企业领导在抓生产的同时,实现其抓安全的任务,从而保证生产秩序的正常、稳步地进行。

第四篇:管理体系建立的策划报告[定稿]

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策划报告

时间:XXX年2月10日~2日12日

地点:会议室

参加人员:

(1)主题1:管理体系策划

(2)主题2:工程实现策划

(3)主题3:测量、分析和改进的策划

一、管理体系的策划纪要

1.识别管理体系的过程:确定过程顺序及相互作用。

根据公司的实际情况GB/T19001-2000标准中除“7.3设计与开发”不适用外,其它过程均对本公司适用。

对过程的顺序和相互作用的表述由办公室起草管理手册时予以明确。根据本公司的具体情况确定制订程序文件如下:

(1)文件控制程序由办公室在XXX.3.28前完成(2)记录控制程序由办公室在XXX.3.28前完成(3)新项目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评价控制程序

由工程部、办公室负责在XXX.3.28前完成(4)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控制程序由办公室负责在XXX.3.28前完成(5)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评价控制程序

由工程部负责在XXX.3.28前完成(6)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控制程序由办公室负责在XXX.3.28前完成(7)信息交流、协商和沟通控制程序由办公室负责在XXX.3.28前完成(8)管理评审控制程序由办公室在XXX.3.28前完成(9)人力资源控制程序由办公室在XXX.3.28前完成(10)基础设施控制程序由工程部在XXX.3.28前完成(11)施工环境与安全施工控制程序由工程部在XXX.3.28前完成1

(12)与顾客有关的过程控制程序由工程部在XXX.3.28前完成(13)采购控制程序由工程部在XXX.3.28前完成(14)工程施工和服务过程控制程序由工程部在XXX.3.28前完成(15)化学品、油品管理控制程序由办公室会同工程部负责在XXX.3.28前完成(16)施工现场粉尘控制程序由办公室负责在XXX.3.28前完成(17)施工现场噪声控制程序由办公室负责在XXX.3.28前完成(18)废气、废水、固体废弃物控制程序由办公室负责在XXX.3.28前完成(19)节能降耗控制程序由办公室部负责在XXX.3.28前完成(20)施工用电安全管理程序由工程部负责在XXX.3.28前完成(21)消防安全管理程序由工程部负责在XXX.3.28前完成(22)施工安全防护管理控制程序由工程部负责在XXX.3.28前完成(23)施工现场生产区管理程序由工程部负责在XXX.3.28前完成(24)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管理程序由办公室负责在XXX.3.28前完成(25)职业病防治控制程序由办公室负责在XXX.3.28前完成(26)相关方施加影响控制程序由负责在XXX.3.28前完成(27)应急准备和响应控制程序由工程部和办公室负责在XXX.3.28前完成(28)顾客满意度测量控制程序由办公室工程部负责在XXX.3.28前完成(29)监视和测量装置控制程序由办公室工程部在XXX.3.28前完成(30)内部审核控制程序由办公室在XXX.3.28前完成(31)施工工程的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由办公室工程部在XXX.3.28前完成(32)不符合控制程序由办公室在XXX.3.28前完成(33)数据分析控制程序由办公室在XXX.3.28前完成(34)纠正措施控制程序由在XXX.3.28前完成(35)预防措施控制程序由办公室在XXX.3.28前完成2.为确保各管理过程的有效运行和控制,确定制订以下文件:

(1)施工组织设计编制与管理办法工程部负责在XXX.3.28前完成(2)策划管理规定办公室负责在XXX.3.28前完成(3)目标、指标分解规定负责在XXX.3.28前完成(4)岗位任职要求负责在XXX.3.28前完成(5)生产设施完好标准办公室负责在XXX.3.28前完成(6)工程质量检验办法工程部负责在XXX.3.28前完成(7)作业指导书(关键、特殊过程)工程部负责在XXX.3.28前完成(8)监视、测量装置自检规程工程部负责在XXX.3.28前完成(9)环境管理方案办公室负责在XXX.3.28前完成(10)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案工程部负责在XXX.3.28前完成(11)管理制度汇编办公室负责在XXX.3.28前完成3.资源和信息的策划

根据现行本公司实际情况,人力、资金、基础设施、工作环境、信息等都已配备,在实际工作中也未发现不适应的情况,暂无需增加。随着发展,再行考虑。

4.监视测量和分析过程的策划(详见第三部分)。

5.办公室负责对策划的进度进行控制并检查,必要时应进行改进。

外包过程有:部分工程分包、劳务分包、试验外委。

二、工程实现过程的策划纪要:

1.工程的质量目标和要求

公司对各种类型的工程严格按标准要求施工,确保竣工验收合格。

2.针对工程对过程、文件和资源的需求

建设工程一般每个工程都为特定的项目,因此每个工程都应编写《施工组织设计》由工程部负责,明确对过程、文件和资源的要求,对施工过程应编写《施工过程控制程序》。

3.工程所要求的验证、确认、监视、检验和试验活动,以及接收准则的策划,制定进货、过程、最终三个检验规范,由工程部负责,质检员应经过培训,具备资格。

4.工程实现过程所需记录要求的策划

公司应根据工程实现过程从招标→投标→中标→采购→施工和服务过程的控制→监视、测量装置的控制,应在管理手册及相关文件中规定记录要求,并由各责任部门绘制表格,所有表格形式应汇总到办公室,最后由管理者代表批准后实施。

5.工程部应编制质量计划编制指南。

三、测量、分析和改进的策划纪要:

1.证实工程符合性的策划:

a)执行标准

b)由工程部制订进货、过程、最终检验规范,明确检验项目、质量要求、抽样及检验方法,制定方法;

c)由办公室制订《不符合控制程序》。

2.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的符合性测量、分析改进策划:

a)由工程部制订顾客满意规定,明确顾客满意的测量频次、方法;

b)工程部组织制订《施工工程的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明确对质量管理体系的主要过程的测量要求以及对工程监视和测量的控制要求。

c)办公室制订《内部审核控制程序》公司确定每年进行一次内审,选择内审员参加培训并取得合格证。

d)持续改进管理体系的有效性的策划。

由办公室制订《纠正措施控制程序》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明确持续改进的场合,采取纠正、预防措施的方法,规定怎样进行原因分析,制订纠正/预防措施计划、实施措施,对措施的跟踪验证。

e)采用统计技术方法和程度的策划

办公室在编写《管理手册》时,应对数据分析的相关要求具体明确,对数据收集的方法、分析方法、寻求统计技术的应用等加以规定。

第五篇:企业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重要性

企业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重要性

作者:高继新

企业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是指企业全部管理体系中专门管理职业健康安全工作的部分,包括为制定、实施、实现、评审和保持职业健康安全方针、目标所需的组织机构、规划活动、职责、惯例、程序、过程和资源.企业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核心是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目的是为了便于管理职业健康安全风险,由企业自身对影响职工的安全和健康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评价,确定企业职业健康安全的目标和管理方案,消除或控制危险因素,确保职工健康安全。这种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不同于传统的企业上级以及行业主管部门的安全检查和事故的事后处理,而是一个事前的、动态循环的、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的系统化的管理过程;是以持续改进的思想指导企业系统地实现其既定的管理目标,它和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等一起,构成企业的全面管理体系。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体现了现代安全科学理论中的系统安全思想。它通过系统化的预防管理机制,彻底消除各种事故和疾病隐患,严格控制各种职业健康安全风险,以便最大限度地减少生产事故和劳动疾病的发生。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效保持经济快速增长是当前的重要任务。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工作关系到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关系到广大职工的切身利益,关系到经济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的安全稳定,关系到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战

略,同时也关系到我国的国际形象。在我国企业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已显得日益迫切和重要。

第一,这是由我国企业职业健康安全的现状所决定的。近些年来,我国国民经济一直保持着世人瞩目的高速增长,但作为社会文明进步重要内容之一的职业健康安全工作,却远远滞后于经济建设的步伐。目前,我国企业职业健康安全的形势非常严峻,主要表现在全国各类工伤事故总量大,重大、特大恶性事故频繁发生,职业病人数居高不下;现在仍有大量地事故隐患没有得到发现和整改;企业的经营管理者生产经营的意识强,单纯追求经济效益,而职业健康安全意识比较淡薄;职工的安全健康意识、自我保护意识也比较差,个体私营企业经营者、农民工更甚。我国的职业健康安全状况对我们的工作提出了紧迫的要求。为改善我国的职业健康安全状况,推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已经成为必然,建立和实施企业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既有重大的社会意义,又有明显的现实意义。

第二,我国企业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工作有许多不足之处。(1)随着生产的发展,由于市场竞争日益加剧,企业往往专注于发展生产,而有意或无意间忽视了劳动者的劳动条件和安全环境状况的改善,至少可以说,劳动者的劳动条件和环境状况的改善进展与生产的发展速度极不相称,由此而造成了不文明生产的现象。(2)重治标轻治本。我国对企业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工作的认识长期停留在“经验型”和“事后型”的基础上,在管理思想和职业健康安全技术方面缺少创新。这种管理模式,势必造成对待职业健康安全工作松松紧紧,抓抓停停的局面,无法有效地预防各类事故的发生。(3)政府职能部门对职业健康安全监督管理不到位,存在表面文章,搞形式主义的现象,致使企业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敷衍从事漏洞百出。(4)严重缺乏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人才。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企业职业健康安全管理要由过去的“被动型”向“主动型”转变,职业健康安全专业人才的需求显得愈加迫切。(5)企业对职业健康安全法律、法规执行不到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定了大量的有关职业健康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及一些行业规章,但由于企业执行不到位,对上级已经查出的存在问题没有依法做出处理并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往往最终酿成了恶性事故。(6)职业健康安全的预警和应急机制不健全,应对突发事件和抗风险的能力不强。

第三,当前企业职业健康安全工作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1)现在企业的职业健康安全工作与社会稳定息息相关,一次事故,可能危及许多人的生命,关系千家万户的幸福安危,也会影响到社会的稳定。因此,党和政府十分重视职业健康安全工作。特别是国务院相继制定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法规和重大责任事故责任追究制度,逐步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安全生产监管、监察体制与机制,为企业搞好职业健康安全工作提供了政治保证和制度保障。(2)由于我国经济突飞猛进的发展,综合国力的提高,企业实力的增强,这为企业开展职业健康安全工作创造了良好的物质条件。(3)国家的富强带来了人民生活水平的较大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的较大提高,人们的生活方式多样化了,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高了,这一点也反映在择业上。人们

已经把安全、健康、卫生、舒适作为择业重点考虑的因素之一。(4)从国家的对外贸易角度看,一些发达国家开始对发展中国家以产品生产不符合安全卫生标准为由,限制发展中国家产品进入,对此,企业应当引起高度的重视。(5)科学技术的进步。一方面可以提高企业的职业健康安全水平,如人机联动,可以降低危险;另一方面,越是现代化的技术、设备,安全健康工作出现问题时,损失越严重。这样,使企业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显得更为重要。(6)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经济成份多样化,经济利益多元化,企业用工形式多样化,这些新情况增大了职业健康安全工作的难度。(7)全球职业健康安全事业的发展态势也促使我国的企业搞好职业健康安全。英国、日本等一些发达国家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就开展了实施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活动,这些发达国家认识到,重视安全生产的企业才会有竞争力,才会有发展的后劲。(8)我国在职业健康安全方面的指导思想发生了变化。一是在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面,从以前的事后查处转向事前预防为主;二是职业健康安全工作的重点由外部对企业的管理转向企业内部自己管理,即从外部要企业安全,转为企业要安全、企业会安全;职工由要我安全转为我要安全。(9)面对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经济的新形势,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逐步理清了从社会进步的高度监管安全生产,用系统工程的方法指导安全生产的工作思路。

第四,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以为企业产生直接和间接的经济效益。建立和实施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不仅可以树立企业的良好形

象,提高企业的信誉和知名度,还可以为企业产生直接和间接的经济效益。不可否认,从短期和局部来看,增加企业职业健康安全方面的经济技术投入可能会增加一些生产成本,但从长远和全局来看,它可以对企业生产发展产生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这种投入必然产生经济效益。一方面,企业通过建立、实施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可以明显提高企业安全生产的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益,有效防范风险,控制和避免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特别是一些非公有制企业、中小型企业,一般来讲,由于受经济实力的制约,控制重大伤亡事故的能力较弱,如果经历一次较大的事故,轻者“伤筋动骨”,重者有可能破产,因此,更应重视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另一方面,改善作业条件,保证职工的身心健康,能够充分调动职工的工作热情,明显提高劳动效率,为企业和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

下载从检验报告论管理体系建立的重要性word格式文档
下载从检验报告论管理体系建立的重要性.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建立供应商管理体系范文合集

    供应商管理体系 供应商认证应该从技术、质量、服务、价格、商业等各个方面考核供应商,因此,在认证考核供应商之前,企业各部门必须沟通。而建立完善的供应商管理体系,需要制定明......

    建立系统化管理体系

    学习心得------建立系统化管理体系 1. 系统化部门建设。 2. 分层管理 3. 分层勾通 4. 细心,耐心,关心 5. 坚持,恒心,忠心 6. 培养积极正面氛围 7. 制度化,人性化,感性化 8. 建立正确理念,为......

    如何建立品牌管理体系

    金晶品牌管理手册 运用品牌优先发展战略已成为多数企业经营管理者的共识。。 一、品牌资源构成 ● 资源1:企业名称(字号) 这是企业无形资产中商誉的主要载体。金晶的企业名称与......

    关于……公司EHS管理体系建立的报告范文

    关于^^„„公司EHS管理体系建立的报告 一、建立EHS管理体系的重要性 建立推行EHS管理体系的目的就是保护环境,改进我们工作场所的健康性和安全性,改善劳动条件,维护员工的合法......

    如何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和环境管理体系

    一、如何建立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 现代酒店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提供酒店服务质量是酒店经营的生命线。加强质量服务管理,创造服务精品,酒店营造核心竞争力,使酒店立于不败之地的......

    如何建立完善质量管理体系

    如何建立完善质量管理体系 产品质量决定了企业的成败,它是企业形象的内涵所在,也是顾客是否认可企业的首要因素。“质量第一”不再仅仅是口号,而是加快企业良性发展的根本举措,......

    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制度

    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制度 1、公司根据施工项目的规模,和不同的施工阶段组织配备一定数量及相应专业的专职质量检查员。 5000m2 以下的项目至少应配备1 名专职质量检查员; 5000m2~1......

    首先要建立企业管理体系

    首先要建立企业管理体系,如:组织结构,部门设置、部门职责,岗位设置、岗位职责,工作流程(应当涵盖多个分项管理体系(如:质量管理体系、财务管理体系、人力资源管理体系、薪酬管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