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美国经济史》读后感

时间:2019-05-13 18:54:5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新美国经济史》读后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新美国经济史》读后感》。

第一篇:《新美国经济史》读后感

最近读了由杰里米?阿塔克和彼得?帕塞尔合著的二卷本《新美国经济史》,感触颇深。全书采用严谨的经济分析方法,以翔实的史实和数据为佐证,通过朴素易懂的表达方式向读者介绍了美国从殖民地时期到1940年的经济发展历程。读罢,我对1940年前美国经济发展的脉络有了更加清晰的了解,对经济发展中各要素的作用(主要指土地、劳动力和资本)和制度规则的力量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这篇小文章,就想谈一下阅读时我对美国独立和独立后初期的经济成长原因的一点感想和思考。值得一提的是,该书的翻译顾问是赫赫有名的陈岱孙先生和72年诺奖得主肯尼斯?阿罗先生,主编是晏智杰先生和钱颖一先生。大师的关注和加盟,使得本书更具研究价值。一从殖民地到独立

14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开启了世界贸易的新纪元。特别是发现印第安人手中大量的金银和新世界丰富的矿藏后,人们内心的收益率计算也随之发生了变化。伊比利亚人、海上马车夫、不列颠人和法兰西人就开始在新大陆上你争我夺。最终,英国凭借率先进行工业化带来的强大经济军事实力,打败其他竞争者,开始对北美的垄断殖民。

这一时期,殖民地的人口迅猛增加。大量清教徒、破产者和罪犯怀着不同的目的踏上这片土地,除此而外,白人契约仆役和黑人奴隶数量的增加也不可忽视。事实上,后者中白人契约仆役的作用也更为明显。作为殖民地早期劳动力的中坚力量,他们功不可没。大量的劳动力和广阔的土地资源使得劳动力和土地这两种要素的供给几乎趋于无限,二者天然的结合在一起,农业便在殖民地经济中占有了支配地位。农业劳动力在劳动力总数的比重也达到85。而随着剩余物品产生,种植烟草、大米、蓝靛和棉花的种植园主的商业心态便会加重,当然,出口到宗主国也确实给他们带来了利润。“烟草产量在1620年之前只有几千磅,但到独立战争是已超过一亿磅,并创造了大约400万美元的出口收入”。制造业方面,由于英国的重商主义政策,除造船业外,北美殖民地不被允许生产铁制成品,殖民地间的纺织品贸易也被禁止。专业化生产和规模经济不可能得到实现。

我仿佛看到,北美殖民经济的发展实际上是一个加速了的人类社会经济发展过程:几乎同时出现的农业、商业和制造业由外来文明社会的迁徙者直接引入,人类进化时间的节省也导致了行业的直接分离,节约了农工商分工引致的成本。因此,北美殖民地经济实际获得了几千年人类生产经验和生产技术生产的积累,占尽后发优势,再加上优越的地理位置、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移民本身所具有的冒险创造精神,在短时间内完成进化成为现实。

但是,制度的力量更为强大:尽管以上所举因素让北美殖民地经济萌芽并迅速成长,但殖民地的身份和宗主国强加的规则限制,却使北美只能生产英国所需的产品,致使经济结构畸形,重要的是,当时经济中最为重要的制造业在殖民地被普遍禁止(如之前所说,造船业除外)。然而,经济的前进不可阻挡,任何挡在发展道路上的石头都会被无情冲走。未来利益的享有者将站起来革命,推翻旧制度。这种超越制度的力量,就是规律。

首先是对英国颁布的《航海条例》的反对。重商主义体系中,《航海条例》能够加强对殖民地的经济控制,使得殖民地完全成为其原料来源地和产品销售市场而不致与其在国际市场上竞争,保证金银流入。除了能够促进殖民地的造船业繁荣外,条例极大阻碍了北美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种植园主要想把货物销售到帝国以外的地区,必须经过英国,这样进口价格中实质上就包含了间接经英国传送所增加的费用。同样,由于不能发展制造业,制成品的进口也成为必然。从帝国以外的地区进口,也要支付经英国传送的费用,使得殖民地的制成品价格居高不下。“托马斯估计《航海条例》在1770年给殖民地进出口造成的总负担为310万美元”,“若细分到人均负担,则英国重商主义限制给殖民地造成的人均负担在1770年约为1.24美元”。贸易链条被人为的拉长,带来了损失。另外,由于是殖民地,北美不享有货币发行权,还得把贵金属出口到母国,这就使得殖民地内货币严重缺乏,尤其是金银,使得殖民地内的贸易无法顺利进行,严重影响了日常生活,北美人民日益不满。

到1763年前后,英国在旷日持久的英法战争中渐露胜迹,但也遗留了约106.9万英镑的巨额公债。由于英国坚持殖民地应该在维持帝国费用上承担更大份额,因而颁布各种与收入有关的法律,准备在北美各地横征暴敛,不公平的税负制度使发展本就受限的北美经济更加步履维艰;而英国为了减少军费开支又制定禁止殖民地向印第安扩张的政策,极大限制了殖民地外延式经济发展的空间,致使了北美各地群情激昂。最终,由于“波士顿倾茶事件”和《魁北克法》(一项旨在禁止殖民地向印第安扩张的法律)的出台,独立战争打响。

我看到,在独立战争爆发的因素中,制度的力量显而易见。由于英国奉行重商主义政策,所以在殖民地颁布的

第二篇:《新美国经济史》读后感

最近读了由杰里米?阿塔克和彼得?帕塞尔合著的二卷本《新美国经济史》,感触颇深。全书采用严谨的经济分析方法,以翔实的史实和数据为佐证,通过朴素易懂的表达方式向读者介绍了美国从殖民地时期到1940年的经济发展历程。读罢,我对1940年前美国经济发展的脉络有了更加清晰的了解,对经济发展中各要素的作用(主要指土地、劳动力和资本)和制度规则的力量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这篇小文章,就想谈一下阅读时我对美国独立和独立后初期的经济成长原因的一点感想和思考。值得一提的是,该书的翻译顾问是赫赫有名的陈岱孙先生和72年诺奖得主肯尼斯?阿罗先生,主编是晏智杰先生和钱颖一先生。大师的关注和加盟,使得本书更具研究价值。

一从殖民地到独立

14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开启了世界贸易的新纪元。特别是发现印第安人手中大量的金银和新世界丰富的矿藏后,人们内心的收益率计算也随之发生了变化。伊比利亚人、海上马车夫、不列颠人和法兰西人就开始在新大陆上你争我夺。最终,英国凭借率先进行工业化带来的强大经济军事实力,打败其他竞争者,开始对北美的垄断殖民。

这一时期,殖民。

例》能够加强对殖民地的经济控制,使得殖民地完全成为其原料来源地和产品销售市场而不致与其在国际市场上竞争,保证金银流入。除了能够促进殖民地的造船业繁荣外,条例极大阻碍了北美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种植园主要想把货物销售到帝国以外的地区,必须经过英国,这样进口价格中实质上就包含了间接经英国传送所增加的费用。同样,由于不能发展制造业,制成品的进口也成为必然。从帝国以外的地区进口,也要支付经英国传送的费用,使得殖民地的制成品价格居高不下。“托马斯估计《航海条例》在1770年给殖民地进出口造成的总负担为310万美元”“若细分到人均负担,则英国重商主义限制给殖民地造成的人均负担在1770年约为1.24美元”。贸易链条被人为的拉长,带来了损失。另外,由于是殖民地,北美不享有货币发行权,还得把贵金属出口到母国,这就使得殖民地内货币严重缺乏,尤其是金银,使得殖民地内的贸易无法顺利进行,严重影响了日常生活,北美人民日益不满。

到1763年前后,英国在旷日持久的英法战争中渐露胜迹,但也遗留了约106.9万英镑的巨额公债。由于英国坚持殖民地应该在维持帝国费用上承担更大份额,因而颁布各种与收入有关的法律,准备在北美各地横征暴敛,不公平的税负制度使发展本就受限的北美经济更加步履维艰;而英国为了减少军费开支又制定禁止殖民地向印第安扩张的政策,极大限制了殖民地外延式经济发展的空间,致使了北美各地群情激昂。最终,由于“波士顿倾茶事件”和《魁北克法》(一项旨在禁止殖民地向印第安扩张的法律)的出台,独立战争打响。

我看到,在独立战争爆发的因素中,制度的力量显而易见。由于英国奉行重商主义政策,所以在殖民地颁布的法律大都是为了给剥削提供依据,给予北美经济的身份定位也是“为了帝国而服务”。母国开始可能会有扶持和帮助,但在殖民地经济有所起色后,就要压榨所有可以得到的利润了。这就好像饲养奶牛,只要喂些干草,就可以源源不断地得到营养丰富的牛奶。同时,制度的设计和安排决定着生产要素发挥空间的极限:在这种规则下,生产要素流向母国制定的方向,而不是能产生最大利润的地方,北美经济在被局限的空间里定向发展。然而,经济规律的力量最终将超越制度局限。这就如马克思所阐发的观念,经济决定一切,经济上的矛盾是社会前进的最大动力。为了捍卫自己的权利,取得经济上的自由进而全面独立,殖民地人民拿起武器,在莱克星顿开始反击。而那背后,规律正在摇旗呐喊。

二独立初期的经济

取得独立并未把美国从重商主义限制中解放出来,“相反,美国只不过从大英帝体系中的一个积极参与者,转变为由几个重商主义大国所把持的世界局外人。对于一个新兴国家来说,这一变化并不是个好兆头”。那么,美国是怎样从这样状态中摆脱出来,并获得初步发展的呢?

第一个条件是“杰弗逊禁运”。有趣的是杰弗逊总统本人并未预见到此政策的影响之深远,甚至实施此行政策的主要目的据说还是因为他本人害怕开放政策会增加社会犯罪。

这项实施两年多的政策(1807--1809)所导致的最为重要的结果就是促进了美国国内工业的大发展。“贸易禁令和封锁不仅意味着美国无法与外国人进行贸易,而且还意味着外国人也无法与美国进行贸易”。要想保持原先的生活水平,就必须自己生产出来消费品。于是,“美国开始发展进口替代工业——尤其是纺织业”。国内生产出大量的纺织品就满足了需求,以至“从1807年杰弗逊总统实施贸易禁令,到1815年、即1812年战争结束这段时期里,进口事实上为零”。封锁带来的对幼稚产业的保护效果明显。其次是制造业,尤其是机床工业。市场上生活消费品需求量的不断扩大导致大量行业(如纺织、屠宰)对装配线的需求,使得这项“为制造业生产机器的行业”蓬勃发展。制造业的生产效率飞速提高,甚至引起了英国人的注意。

第三篇:经济史读物 读后感

跌荡一百年有感

花了一个月的时间断断续续的读完了吴晓波《跌荡一百年》。才发觉不管是以前还是现今,在历史的舞台上,企业家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但是他们好像成为了一个“下落不明”的阶级。就像费正清在《剑桥中国史》中写道:“在中国这部历史长剧中的发展中,中国商人阶层没有占据显眼地位。它只是一个配角——也许有几句台词——听命于帝王、官僚、外交官、宣传家、党魁的摆布。”实际上这是一个不公平的现象。单从过去的一百年来说,企业家就给中国人带来了跌路、烧碱、电视。

然而我发现先现今大部分群众对企业家阶层还是讨伐和恶评。在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中,企业家阶层的捐款比例占整个社会捐款50%以上。几乎所有参与救灾的群体都成为了英雄,明星、媒体人士、各级官员、医护人员甚至连对着镜头流泪的路人甲乙。然而企业家阶层再一次受到了讨伐,就算有大量的企业家去到汶川地震现场进行救护,但是大家认为还是觉得他们“不可饶恕”。

在历史的长流里,像“面粉大王”荣家兄弟、亦官亦商的盛宣怀、有“社会建设家”之称的晏阳初,企业家们为社会的进步做出了大量的贡献。正是范旭东放弃了辽阔的仕途以科学及的身份投身于民族工业,我们才不再被西方人讥笑为“食土民族”;正是1937年各家航运企业抛弃前嫌,在南京成立“内河航业联合办事处”,统筹安排、日夜抢运,才能使得当时企业没有被全部被敌军占有;正是荣毅仁深思熟虑后,把自己的商业帝国无偿交给国家,企业家又为新中国的工业振兴做出了卓越贡献。

如果我们再把眼光放得遥远一点。在过去漫长的2000多年历史里,中国是唯一一个长期维持中央集权体制的大国,也是唯一一个继承了5000年历史的大国。而对于一个国家而言,任何一段历史都是在那个时代的每一个人的抉择所造成的,每一个人都对他所属于的社会都有责任,那个社会的弊病他也有一份。或许会有人用他们常用“被欺骗”“被蒙蔽”“被利用”等各种原因来解释当时的错误。而正是这种存在于人民性格中的劣根性,再加上一代人的错误需要之后几代人来共同承担使得我们的认知在正确的道路上发生了偏离。

吴晓波先生在致谢中写到“凡属于所谓时代精神,掀起一个时代的人兴奋的,都未必可靠,也未必持久。”他希望他所写的《跌荡一百年》不是冰冷的,也不是滚烫的,而是有着平凡人的正常体温。而在这样在冷静中,我们才能找到真理的入口。

最后很喜欢吴晓波先生在208年8月8日,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当天改定的前言“我仿佛听到,有一群熟悉的陌生人正站在门外。他们已经被这个曾经我无比热爱过的国家遗忘。此刻,他们穿越百年风尘,穿着青衫,面无表情,正砸响门环。”

第四篇:中国近代经济史读后感

《中国近代经济史》读后感

众所周知,中国近代历史是一段屈辱的历史,封建制度的根深蒂固,外国列强进行帝国主义的,逼迫国人觉醒。民族资本主义在夹缝中艰难生存。严中平主编《中国近代经济史》是一本写1840鸦片战争到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前中国经济的著作。从前言到第五章,详细介绍了中国近代的经济发展情况,以及对现今经济的反思。

有几条主线可以整理得出。总的时间线:鸦片战争前(1840以前),两次鸦片战争(1840第一次,《南京条约》;1856第二次《北京条约》;太平天国;近代工业的产生),甲午战争(1894年,《马关条约》,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丑条约》),北洋军阀统治时期(资本主义短暂繁荣,1914-1921黄金时期),国民党掌权(1921-1931国家资本主义的发展,根据地的建立与新民主主义经济的产生;1931-1945日军侵华,对东北的殖民统治;国民政府的战时经济政策;1937-1942私人经济的短暂发展;根据地经济的发展。解放战争时期,美国对中国经济的独占;国民党国家资本的急剧膨胀并最终破碎;新民主主义经济的发展状大并最终取得胜利)

关于土地:封建所有制:土地所有者:地主,国家和自耕农;《天朝田亩制度》: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实现土地公有,绝对平均主义。历史上农民革命提出的唯一完整的农民小生产者的革命纲领和社会方案。乌托邦,农村中资本主义经营的出现:富农经济,经营地主,农牧垦公司,抗战前,革命根据地《井冈山土地法》,第一次以法律形式肯定农民分配土地的神圣权利,标志土地革命路线基本形成:依靠贫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抗战时期,减租减息政策,大生产与农业合作运动。解放战争时期,《五四指示》,土地改革风起云涌开展;《中国土地法大纲》,是一个彻底反封建的土地革命纲领

《中国近代经济史》是一本规模宏大、内容丰富深刻的著作。读完后给我了很大的震撼。首先,打开此书,就被书中强烈的爱国主义激情所感染。这种爱国主义激情没有任何偏狭之处,它完全是以全面、丰富的史实为基础。作者对伟大祖国备受外国侵略势力欺凌、侮辱无比愤恨,无情地揭露了外国侵略者凶残、卑鄙、毒辣的嘴脸。武装侵略、武力恫吓、通过条约掠取特权、在签约过程中玩弄花招、得寸进尺,在中国土地上横行无忌、极其凶残地凌辱、残害中国人民,等等。任何一个不怀偏见的中国人在读了这些后,都会加深对外国侵略势力的仇恨及其本质的认识,同时也会加深对伟大祖国命运的关切。再次。此书在一系列问题上大大拓展了我对知识认识广度和深度。比如我对两次鸦片战争性质认识的变化,以前是我认为就是列强的侵略战争,但看了此书后,我知道了在两次鸦片战争期间有许多外国侵略势力的走私、鸦片贸易、苦力贸易等而且这些外国侵略者的侵略活动也是论述鸦片战争性质的证据。所以我就认识到两次鸦片战争是西方列强“直接间接地对殖民地征服和掳掠的战争”。

关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我们从小就接受马克思主义机械决定论的教育—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但这无法解释中国何以在近代落后于世界潮流。上下五千年,作为大一统的中华民族人口、GDP总量、科技文化一直居世界前列,是天朝大国。为何近代就没落,沦为“帝国主义列强宰割的对象”呢?作者给出了一种解释:中国的文化、继而政治制度是封闭式的中央集权,且到后来越来越走向封闭,越来越集中,扼杀了经济活力。而欧洲从来没有形成统一的欧洲,各个小国存在竞争关系,形成多元化的政治制度,有比较有竞争,从而使最优最有效率的宪政民主脱颖而出,并为现代资本主义发展(或者说是市场经济吧)提供了有力保障。什么保障呢?没有政府的霍布斯丛林里大家互相充分竞争,相互厮杀,最后谁也占不到便宜;因此市场经济正常运转需要政府暴力的维护,保证竞争的公平与效率,但是政府权力倾向于扩张,攫取利益。这就陷入了经济发展需要政府权力维护同时权力又会挫伤经济发展这一两难的困境。宪政民主的解决办法是对政府权力进行制衡,限制权力扩张。当然,宪政民主能够在欧洲发展起来,又得益于基督教关于公平、正义的理念已经成为社会意识形态,社会契约论也已深入人心。而中国的政治结构是中央集权专制,意识形态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中国从来没有保护私人产权的意识,这从根本上抑制了自由竞争市场的发展。中国近代洋务运动正是在模仿资本主义的劳动分工、资源配置,但是一直排斥最根本的宪政民主。晚清、国民政府的尝试失败,面临诸多困境。当人们的权利意识逐渐觉醒,资本的膨胀不断需索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中国单纯经济层面的模仿资本主义,这种发展模式是否会遭遇瓶颈? 就整体读后感,关于晚清、民国这段历史,作者给出的史料,真的令人感觉非常新鲜,和以前教科书的历史有很大不同。当然作者也毫不避讳这些史料的选择都是基于自己特定的理论框架;作者梳理众多史料反复印证自己的观点:"成功的经济发展不仅需要市场,还需要宪政秩序和法治来保持个人权利并提供对政府权力的有效制衡。

第五篇:《中国近代农业经济史》读后感

《中国近代农业经济史》读后感

从接受教育以来,凡是有关历史的东西,我从来都没感兴趣过,也包括这门《中国近代农业经济史》课程。要说之前不喜欢历史课是因为它的文字太过于枯燥,现在是因为自己的确实不喜欢。所以要我写一篇规范的关于历史的学术论文那实在是太难为我了,因为自己脑子一点关于历史的东西都没有,写不出来什么好的文章,就选择了写感想。

在我接受的历史教育历程中,每次一谈到我国的历史,编者们就开始肆无忌惮的吹嘘,什么华夏上下5000年历史文明;什么我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什么伟大的四大发明;什么历朝历代的丰功伟绩,他们的疆土多么的大,他们的文明影响多么深远……这让我感觉就像一个失败者在别人面前或者安慰自己说自己曾经是多么的辉煌一样,令人厌恶。我承认那些丰功伟绩都存在,而确实也存在,我就是不知道我们了解这些有什么意义,让我们觉得身为华夏儿女感到骄傲?还不是有那么的多同胞连温饱的问题都没有解决。再说我国有5000多年的历史并不代表有5000多年的文明。借用某老师的一番话,“中国根本就不存在什么5000年文明,朝代的更迭,一帮人战胜了另一帮人,然后更换姓氏,开始破坏上一个朝代遗留下来的文明植入自己的文明,文明并不是得到了延续而是遭到了毁灭”。到今天只剩下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文明了,人们仅存的良知和道德被鼓吹是中华5000年文明,试说他们之间还有联系吗?一位西南联合大学的历史教授曾说过:崖山之后,已无中国。也有人说:唐宋在日本,明在韩国,大清在中国。因为《礼》曰:“华夏,重信义。而胡人,无。”这些足以让我相信我国有5000年的历史并不代表我国有5000年的文明。编者们对历史教育如此的不负责任,试问他们是真的热爱这个祖国还是盲目崇拜啊?

历史教科书的编者们常常居高临下,想象自己站在真理和知识的制高点上,用教师爷的态度自说自话地编写着教科书和入门书,我们的教科书和入门书用教条替代了历史,书里面所讲的历史仿佛不再是一个有人有事的时间过程,而是一个在某些怀有政治意图的强迫性架构中被分解填充的东西,几千年的故事被压缩成干巴巴的半打理论和一堆概念。其实,想一想就可以明白,当一个学生在面对这样的教材时,他并不能够感觉到历史的流动,却只能被动地捧着一大堆被“社会性质”、“生产关系”、“经济背景”等等分割切开出手的概念,尽管概念作为知识,比较容易背诵、复述和考试,但是真实的历史就在僵硬的条块中渐渐流失。

当然,由于这种不负责任的历史教育,脱离了历史教育的本质,让我觉得研究历史是没有意义的,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只为了证明我国历史的辉煌。然而那辉煌早已成为过去,于当代人毫不相干。可我却没看到历史研究的另外一面,就是通过研究历史,取得治理国家的政策和方法。这与我个人短视有很大的关系,没有看到问题的全面。记得老师课上讲到清政府为了保护其满族血统,阻止汉人迁入其祖籍地,由于人口稀疏最终导致被俄罗斯占领,丢失了国土丧失了尊严。而我国的统治阶层却没有从历史中意识到这一点,依旧严厉控制国人移民,导致我国人口数量已经严重超出了国家资源的承载能力。(由于上课没做笔记,这部分内容表述的不是很详细,望老师见谅)直到听到老师讲到这个例子,我才明白研究历史还有这一层的意义。历史的事实都是我们可以借鉴的经验,我们可以从历史上成功的事件中得到宝贵的经验,在失败的事件中得到教训以防止类似的事情再次发生,这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来说意义重大,而对于历史教科书上歌颂祖国历史的辉煌我还是不认同。

历史真正的普遍的意义仍然在于布罗岱尔说的“国民意识”的建构,用一个比喻说罢,历史仿佛给人们提供着关于“故乡”的回忆,这种回忆不一定是对于村庄位置、房舍田地、乡亲父老、水井道路的具体再现,而是一种关于故乡的温馨感受。布罗岱尔在他自己写的《文明的文法》这本教科书的序言中说,“历史学不应当热衷于民族主义的编造,也不应当只沉湎于人文注意,重要的问题在于,如果历史学消失,国民意识也将因此不能存续,而如果丧失了这种国民意识,法国也好,意大利也好,都不可能存在有独立的文化和真正的文明。”希望我国的教育部能够意识到教育上的问题,并尽快的加以改善。

上面是个人对历史教育问题的看法,希望老师批评指正。对于文章中引用一些的老师的话来证明“我国有5000年历史却没有5000年文明”而不是引用来自可靠文献上的内容想向老师说明一下。记得老师说写论文引用别人的观点时,一定要对读者负责,引用的观点需要来自可靠文献。但我也觉得,一个观点一个想法的传承是看读者的,读者认为对的东西才会去接受它,这是读者的主观性。如果非要限制引用来源,会导致一些很好的想法或者观点得不到很好的传播。我也不是追求另类,我只是在追求自己认为对的东西,可能自己认为对的东西在别人那是错的,但在我没发现它是错的时候我都会认为它是对的,而只要有一天我发现能证明它错误的时候我就会认为它是错的了。就像上次提到关于“封建”这个问题一样,一个观点的表述只要有足够的理由让读者相信,读者就会接受它,如果读者怀疑,这个观点即使引用了再多的论着也是枉然。

下载《新美国经济史》读后感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新美国经济史》读后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经济史专题

    第二部分中国古代经济的变化 一、农业的发展 1.生产工具与技术 (1)元谋人、北京入主要靠采集和狩猎。随着对自然认识的深入和经验的积累,到母系氏族繁荣时期(牛坡、河姆渡)原......

    经济史论文

    中国古代经济史文明的研究 关键词:古代 经济经济史 摘要:本文通过对古代经济史的学习,从涉及的内容来说,主要包括农业、手工业、商业、对外贸易的发展及经济政策、土地制度、赋......

    经济史推荐书目

    中国部分 吴承明:《经济学理论与经济史研究》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万历十五年》 冯友兰,《中国哲学史》或《中国哲学简史》 胡适,《中国哲学史大纲》 费孝通,《乡土中国》 蔡......

    经济史问题

    经济史问题 1.总结清前期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特点(3~5个方面)。  2. 19世纪西方对华鸦片贸易是如何泛滥的?它对中国社会经济产生了怎样的危害?  3.近代不平等条约制度对中国经......

    经济史论文

    中国改革开放经济发展的回顾与展望摘要:围绕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回顾与展望,对四个问题进行探讨。第一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成就;第二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简要历史回顾;第三中国......

    经济史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1、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模式是小农经济的特点是:以家庭为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自给自......

    经济史作业

    近代经济史 陈少光 2009210107 历史学 浅析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经济的消极影响 十九世纪的鸦片战争,使中国逐步由一个主权独立的国家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被逐步纳入世......

    历史 经济史

    2、在古代 雅典,Asion 一词是指那些仅在身体意义上属于这个城邦,但被排除在公民组织之外的自由民。 下列人员可以归为 Asion 的有 ①法庭陪审员 ②被放逐的执政官 ③首席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