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助推残疾人联合会体系建设调研对策
为全面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意见》和中国残联五代会精神,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我市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建设(以下简称“两个体系建设”),着力改善残疾人状况和提高为残疾人服务的能力,2009年4月中旬,由教育就业科承担“两个体系建设”的调研,康复科协助。我科按照党组会议要求就市区乡镇残疾人有关问
题进行了认真调查研究。
一、市区残疾人状况及贫困的原因
**市位于宁夏中部,引黄灌区的精华地段,素有“塞上江南”“塞上明珠”等丰富多彩的美誉。截止2008年,我市现有各类残疾人8.89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6.8%。其中:肢体残疾2.93万人,视力残疾1.43万人,听力残疾1.69万人,言语残疾0.18万人,智力残疾0.71万人,精神残疾0.52万人,多重残疾1.43万人,分别占全市残疾人总数的33%、16%、19%、2%、8 %、6%和16%。全市地区生产总值预计达到168.9亿元,增长13.1%。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8.1亿元,增长7.1%;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89.7亿元,增长14.5%;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51.1亿元,增长12.8%。预计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3.3亿元,可比增长4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30亿元,增长59%;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7亿元,增长1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1400元,增长17.8%;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100元,增长13.5%;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8.5。但在宁夏处于富裕地区的贫困群体,正如大海中的孤岛,显得尤为弱势,更应引起大家的关注。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阿玛蒂亚森曾指出:造成贫困的原因是他们获取收入能力受到剥夺以及机会的丧失;低收入是导致贫困人口获取收入能力丧失的一个重要因素,但并不是全部因素,疾病、人力资本不足、社会保障系统的软弱无力、社会歧视等都是造成人们收入能力丧失的不可忽视的因素。由此可见,导致社区弱势群体贫困的因素并不是单一的,它是由一系列的因素综合作用而形成的。
1、转型时期企业结构调整,经济效益下降,下岗残疾职工增多。一是由于我市正进入劳动年龄人口增长的高峰期,劳动力供给量大于需求量,根据有关部门测算,“十五”期间新增劳动力平均每年为1万多人。二是新技术的应用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例如:我市支柱产业——**材料实验机厂,原来的技术已不适应形势的发展,企业改制后,就业机会相对减少;三是农业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相对而言,农业劳动力有着廉价、吃苦的优势,给我市就业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四是体制性原因,国企改革进行结构性调整,必然要修改过去长期在计划经济下形成的大量富余人员;五是企业经营管理不善、经济效益下降。后两种为主要原因。
2、转型时期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健全。根据**市相关资料,1993年开始实行基本养老保险、1998年实施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施初期,普及率不高,伴随着企业转制,问题不断暴露。而企业补充保险、工伤保险、女工生育保险、失业保险等,普及率更低。有些残疾人农民工或土地工更是连医疗保险都没有。
3、残疾人文化程度低、缺乏专门技能、年龄较大、缺乏自立精神的人员往往会落入贫困人口的行列。这些人的文化程度大都在初中以下,没有技术专长,多数为生产一线的操作工人。另外,年龄偏大,一般在40—50岁之间。贫困户家庭人口多,就业少。根据对社区贫困人口的调查,10%的低收入户平均残疾人为3.6人。农村残疾人家庭的人口比正常人家庭的人口较多,就业者负担人数较多的家庭往往都是人均收入较低、人均消费支出较少且食品消费所占比重(恩格尔系数)较高的低收入户,特别是残疾人是最低收入户,城乡贫困人口也就产生于他们中间。还有相当一部分因病残致贫,处于绝对贫困状态。
二、解决残疾人贫困问题的对策
1、政府主导
近年来,我市领导高度重视贫困问题,早在2003年市政府就出台了《关于印发<**市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施办法>的通知》。随着形势的发展,2006年市政府又出台了《关于调整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并对低保边缘人群实施救助的通知》,对符合“年满18周岁且无劳动能力,父母已到退休年龄,且家庭人均收入在低保标准两倍以下的重症残疾人、重症精神病人和其他重症病人(患恶性肿瘤、白血病、尿毒症)”条件的人员,建立低保边缘人群救助。2004年市政府批转事残联《关于贯彻〈全区残疾人事业发展八项爱心工程五年计划〉的实施意见》的通知、2005年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宁夏回族自治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实施以来,使我市残疾人生活状况得到明显改善。市委、市政府出资配置社区公共福利服务基础设施和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以及社会保障社会
化服务供给。这已为国家社会福利政策最基本的部分,以确保弱势群体贫困人口的基本生活要求。
2、社会共建
解决贫困问题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界的努力。**主要做了:
一是“百人帮千人”活动。2006年继续实施第二轮“百人帮千人”活动,重点解决城镇人均年收入3600元以下的贫困户,由市机关中
层正职以上公务员每人扶持1户、联系2户,共有 725 名机关干部结对扶持户 725 户、联系户1450户,确保各户年增收500元,对扶持户重点是保障基本生活、改善居住条件、解决因贫困而失学就学、介绍就业等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对联系户重点是了解检查各项优惠政策落实情况。
二是特困职工扶贫救助制度。2007年,制订完善全市特困职工扶贫帮困救助机制实施意见,使特困职工享有与低保户同等的廉租房、大病医疗救助、水、电、暖等多方面优惠。
三是扶贫助残活动。实施了农村贫困残疾人危房改造项目,2003--2008改造农村贫困残疾人危房户260户完成计划任务的100%。为金积镇、高闸镇、马莲渠乡和郭家桥乡70户残疾人补助32400元,扶持他们发展种养植。2008年依托宁夏**金元方虫业开发有限公司创建了**市残疾人扶贫基地,支持资金10万元,完成了虫子鸡特色生态养殖基地项目可研,督导按照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扶持10户残疾人从事黄粉虫和虫子鸡养殖。扶助残疾人杨晶岚开发建设清真速冻食品项目,资助了一台价值1.68万元的包饺机,完成了年产618吨清真速冻食品项目可研,在争取无偿资金扶持和新厂房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协调工作。将170名贫困重度残疾人纳入了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筹措资金10万元,对全市230名残疾人给予了困难救助或慰问。
四是全社会帮困助学活动。配合市特殊教育学校开展扩建项目前期工作,争取开设高中阶段(含普高和中职)特殊教育班和智障青少年班。协调市人大、广电局、统战部、民政局、教育局、慈善总会等单位,为市特殊教育学校捐赠了价值4.15万元的财物,用以改善学校教学条件。落实资金10万元,对36名(市区21名)考入大中专院校的特困残疾学生和符合低保条件的残疾人家庭子女给予了一次性补助。争取国家“专项彩票公益金助学”项目资金8.05万元,资助180名残疾学生接受义务教育。筛选推荐了99名(市区10名)残疾青少年学生纳入“通向明天—交通银行残疾青少年助学计划”,每人将获得1000元的资助。对市区8至14岁周岁三残儿童(视力、听力语言、智力、)进行了调查摸底,为争取国家和自治区扶残助学项目创造了条件。团市委认真实施“希望工程”,每个基层团支部都结对助学2-3名贫困学生,“希望工程”专户共动用资金60000元,资助残疾人贫困大学生20 人次,各基层团组织“一助一”结对助学活动共筹集资金 3 万元,资助贫困学生1000 人次。市妇联大力推进“春蕾助学”资助贫困残疾学生 100人次,累计结对动用20000 元。工商联“光彩事业”共筹集资金 50000 元,动用资20000元,资助残疾学生100人次。
五是劳动就业的突破。建立了**市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基地、青铜峡市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和残疾人劳动技能培训基地,举办了宁夏残疾人电焊工培训班(**班)、**市残疾人刺绣第一、二期培训班、基层康复员培训班(青铜峡班),组织人员积极参加自治区残联和中残联举办的各类培训班,指导各乡镇举办农村残疾人实用技术培训班,城镇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含残疾人工作者培训)212人,农村残疾人实用技术培训1792人,分别完成计划任务的212%和281%。新增盲人按摩机构3家,全市累计达到17家。制发了《**市残疾人工作委员会关于推进残疾人创业就业的实施意见》,计划每年从残疾人保障金中安排10万元,扶持残疾人首次创业和解决残疾人企业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实际困难。
六是实施各类康复项目。根据残疾人康复工作的特点,我市实施了“爱心永恒.启明行动”先后为774名白内障患者实行了康复手术。特别是在2007年开展实施了“光明行动”为101名白内障患者实施手术,反响强烈;做好康复治疗和用品用具的配发使用工作,为名34肢残者进行训练康复,为22人做了矫治手术,为97名肢残人装配假肢和矫形器,为520余名残疾人无偿提供了轮椅,提供盲杖30人次,免费配备助听器70例,助视器30例,使有康复需求的残疾人得到了康复。2007年开展了“百名贫困精神残疾人免费服药救助活动”,落实和配套了经费,按照申报、审核等程序确定了100名贫困精神残疾人,每两个月发放一次药品。推动了“康复进社区,服务到家庭”活动扎实开展。
3、部门落实
市民政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残联等部门作为两个体系建设的主管单位,积极履行好自己的工作职责,同时,充分发挥社区职能作用,实现了低保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
一是对低保对象实行动态管理。乡镇、社区残疾人工作者,每个季度对社区的低保家庭采取入户调查、邻里走访、单位了解等方式进行调查核实,准确掌握低保对象的家庭经济状况和实际收入,并上报市民政局进行审批,从而让符合低保条件的城镇困难家庭享受保障待遇,实现了对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由过去的相对静态管理变为相对动态管理。
二是对低保对象进行分类管理。各乡镇、社区都建立、健全了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档案,把低保对象按享受金额分为全额享受对象、差额享受对象,按年龄段分为长期、中期、短期对象,对可能找到工作、可能已经领取社保费、可能已经自然减员的对象分别进行分类建档,并进行追踪管理。
三是各社区对低保对象张榜公示。按季度向社会公布一次辖区内的低保人数、人员名单、家庭情况、补助金额等内容,做到低保的保障政策公开、保障资金公开、保障对象公开,接受群众监督,实现低保资金的发放做到公平、公正、透明。截止2008年底,全市确定残疾人低保、低救对象58000 人,共发放低保金870 万元,确定边缘对象3200 人,发放边缘资金32万元。
可以说,目前,我市的反贫困机制已经形成。新一轮就业政策得到落实,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出台了提高城乡老年居民养老待遇等政策措施。推行全民医保工程,实施合作医疗全覆盖,全市残疾人参保达到100%。我市现行反贫困机制的形成,对缓解和消除残疾人贫困现象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各项制度措施尚处于探索建立和规范完善阶段,相互配套衔接不够紧密,因而从总体上看还存在一些明显的缺陷和问题:残疾人贫困人口急需救助,政策落实仍有问题;现行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尚未起到社会保障体系“最后屏障”的作用等。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完善两个体系建设。
第二篇:农经体系建设情况调研
留各庄镇农经体系建设情况调研
农经体系是贯彻执行党的农村基本政策的重要力量,是农经事业持续稳定发展的根本保障。留各庄镇党委、政府对农经管理工作是高度重视的,农经站紧紧围绕促进农民增收这一中心,加强农村财务管理,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为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农经队伍成为了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
一、加强农经队伍建设的必要性
农村工作面广量大,农村土地承包管理,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农村财务审计,农村会计代理,结对帮扶,新农村建设等工作项目繁多,头绪复杂,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加强农经队伍建设,是有序推进农村各项工作的重要保障。
一是全面落实农村各项政策。镇党委、政府是贯彻党在农村各项政策的重要纽带,镇农经站是基层党委、政府贯彻执行农村政策的重要职能部门,是党委、政府的决策参谋助手,加强农经队伍建设,是贯彻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及时反映农村基层发展实际情况必不可少的环节。二是扎实推进农村重点工作。当前,镇农经站承担着促进农民增收、创建全面小康社会、发展农村合作专业组织、实施农村帮扶工程、开展农经综合服务等多项农村重点工作,各项重点工作能否有效推进,关键在于农经队伍整体水平,加强农经队伍建设,关系到农村各项重点工作质量和效率。
三是创新和完善农村经营机制。新农村建设需要创新和突破农村经营体制机制,不断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新要求。农经人员的创新发展
意识和活力直接推动着农经工作机制的创新和完善。
二、当前农经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农经人员数量与业务量不协调。目前,全镇农经站在职共有农经人员4人,编制6人,混岗混编3人。在职人员中年龄结构上35岁以上的1人,30岁以下的3人。在职人员中,本科1人,大专3人。财政列编列支1人,非财政列编列支人员3人。人手少,工作量大的矛盾比较突出,形成农经工作表面化的现象,影响农经队伍整体活力。
(二)是思想认识不到位。一段时期以来对农经工作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一些领导认为农经工作只是搞搞报表,抄抄写写,有的认为工作是虚的,抓与不抓,与自己的政绩业绩考核关系不大,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农经工作摆不上应有的位置。
(三)是人员待遇难以落实,农经站大多数人员是乡镇自收自支。工资待遇得不到落实,使得工作人员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受挫。
三、进一步加强农经队伍建设的措施
针对上述问题,将进一步突出重点,强化措施,不断改进,加快提升,切实增强农经队伍整体活力。
1、建立健全农经机构是做好农经工作的基础,要坚持从适应工作需要出发,充实农经人员,随着工作任务的增加,“一站式”服务,增加2名工作人员,定人、定编、定性“三定”工作。
2、加大培训力度,提升服务发展能力。通过职教、网络远程教育,开发网络教育平台,拓展培训阵地,降低培训成本,提高农经人员受训率和培训效率。
3、优化队伍结构,增强农经队伍稳定性。推动农经人员轮岗交流,相互学习借鉴工作经验,拓展工作视野,可在事业单位、大学生村官及其他相关部门等具有业务水平高、年纪轻、进取心强的优秀人员中选聘,吸引具有农经专业知识的大学生到农经队伍中,不断将农经工作推向深入。
第三篇: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对策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对策
摘要:近几年来,我国科学技术发展迅速,在各方面的科技发展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在农业方面的科技发展受到广泛关注和重视。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事业的发展,农业经济对农业科技的依耐性不断加强,因此,农业技术在农村建设事业当中的推广工作十分重要。本文以农业科学技术的推广为主题,通过分析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继而得出相应的推广对策,为我国农业事业的良好发展出谋划策。
关键词: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对策
在新的发展阶段,农业事业的发展必须紧紧抓住发展势头,以技术性农业为依靠,大力发展农业事业。在这个全新的发展时代,我国农业在生存能力上已经取得了极大的进步,农业生产结构逐渐发生转变。其中,推进农业经济不断进步的重要因素时农业技术的推广问题,加强农业技术的推广,保障农业实现现代化、产业化以及工业化生产。另外,我国农业虽然取得了质的进步,发展速度快,但农业技术对农业经济的贡献率只有一半,而发达国家的这个数据一半在70%左右。因此,大力建设我国农业推广体系是目前发展农业事业的重中之重。
一、我国目前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健全的推广管理体制
我国当前的农业推广体系主要是从中央到地方的推广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很大程度上存在不可避免的弊端。首先是在实际的农业推广工作中,多个部门同时在进行工作管理,人事分离的情况屡屡出现,这种情形下,很难使得农业技术推广的专业人员进行工作的主要负责荷引导;另外一方面,多个部门同时管理的农业推广技术工作,和容易造成相关部门对相关问题和责任的推脱,对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顺利开展造成很大的阻碍,在工作进度上存在拖延,也拖慢了我国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体系的建设。
2.推广工作中职能错位问题严重
在农业技术推广的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很多工作人员其实并不具备专业的农业生产技术,甚至有些工作人员没有具体理解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基本职能。在这种工作实际情况下,农业技术推广的许多相关职能并没有在工作中体现出来,没有发挥其应有的职能效果。除此之外,有些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职能没有其相应的工作领域进行职能的发挥,导致既浪费了资源,又使得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无法顺利开展。
3.现存机制应对工作实践不灵活
我国农业自古以来是国民经济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对农业的发展一直是大力扶持,并出台了一系列推进农业经济发展的相关政策。目前,在农业经济的发展问题上,农业技术的应用是重要的发展策略,许多国家方针和政策都开始向农业技术方面琴倾斜。但是,在传统农耕文化深深的思想束缚下,许多农业技术推广方针和政策并没有真正落到实处,农业技术的推广仍然面临十分强大的阻力。在推广实践工作中,许多问题难以进行对号入座。从这个方面看,农业技术的推广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打破传统农耕思想的束缚,需要建立完善而且灵活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二、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对策
1.加强体制问题的完善
根据对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现存的相关问题得知,要想完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首要任务就是要完善推广体系方面的体制问题。总体来说,完善体制问题的对策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完善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农业技术的推广工作主要是在农村进行,那么必须重视农村农业基层的推广机构的建设。所以,对农业技术推广的基层机构管理还需进一步加强。首先政府要加大引导力度,帮助基层机构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难题。基层推广机构要大力加强自身的建设,使用科学的管理措施,将自身的管理进行得科学而有效,加强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规范性。
(2)强化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管理工作。农业科学技术的大力发展以及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不断创新离不开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管理工作。因此,在实际工作中要将基层推广管理体系的相关制度以及制度的良好运行联系起来,加强建设。在管理工作中,基层农业推广体系的管理要不断引进先进的管理模式,比如引进先进企业的管理模式,在各个管理方面充分发挥管理的科学性,是管理体系逐渐制度化、标准化、系统化。比如,某省的基层农业推广体系中,基层管理机构特别设置了一个专门的技术信息网站,并通过网站将相关的推广信息发表出来,比如推广一些国家关于农业发展的政策,以及该机构管理工作的日常明细等等,获得了民众的普遍好评。
(3)创新农业技术推广管理工作。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虽然已经取得了一定成就,但是还要坚持不懈地加强创新,尤其是在体制机构方面的创新。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重点要放在服务性农业生产商,对体制机构不断进行创新,不断完善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管理的体制,不断明确县级农业局的指导和管理责任,避免只能混乱的情况出现,各司其职,各自承担相应的推广责任。不断加强完善农业局以及基层推广机构的绩效管理工作,建立科学合理的责任制度,实施岗位管理,不断规范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在职责上要进行科学管理,确保有效性履职,通过一一系列的改革和创新,将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管理一步步完善起来。
2.提高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人员的素质
农业技术的推广其实还是偏重于技术方面的工作,因此对工作人员的专业技术要求要高,在选聘工作人员的环节就要加强管理,选用专业素质高的工作人员进入相关机构工作,除此之外,还要对工作人员进行定期的专业技术培训,保证工作队伍的专业性。在进行专业技术培训时,尽量聘请资历深厚,专业技术功底强的农业技术专家。另外,还可以适当的选派工作人员进行外出实践,丰富农业技术推广知识,和推广操作水平。例如在山东省某地的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中,该推广机构建立了网络交流平台,供广大技术推广人员进行线上经验交流,丰富工作人员的知识,加强专业技术水平。
三、结语
不管是哪方面的发展都离不开技术层面的支持,农业经济的发展也不例外。因此在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要不断完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使农业技术的发展跟上时代发展潮流。要重视农业推广机构的完善,加强管理,不断进行管理工作的创新。通过农业技术大力推广,提高我国农民生活水平,推进我国农村经济发展走向更高平台。
参考文献:
[1]鞠芳.新时期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2.[2]徐洁,黄伟.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对策研究[J].农民致富之友,2014,(20):44.[3]何俊毅.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对策[J].农技服务,2015,(12):42.[4]杜丽华.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对策[J].中国农学通报,2011,(11):176-180
第四篇: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经过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经受了一场淬炼和考验,也暴露出了一些薄弱环节和不足短板经过反思“假如疫情在出现,我们该如何应对”这道大考题,既要总结经验、完善制度,又要汲取教训、弥补不足,进一步提高对加快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重大意义认识,建立健全决策支持机制。为进一步促进全县公共卫生体系建设,5月底县卫健委先后赴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及部分卫生室进行专题调研,通过实地考察,数据分析,听取各医疗机构的情况汇报,县卫健委基本掌握公共卫生体系的情况。现将主要情况汇报如下:
一、公共卫生体系的基本情况
现有医疗卫生机构(含村卫生室)152个,其中:医院8个,乡镇卫生院14个,村卫生室110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妇幼保健院1所,其他18所。卫生机构床位数1067,卫生机构技术人员806人,医师人数412人,注册护士数394人,全科医生数28人。
针对新冠肺炎疫情,申报了4个关于提升防疫能力建设项目。
1.县疾控中心大楼
2.县中医医院感染科大楼
3.县人民医院感染科大楼
4.县人民医院提升医疗救助能力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医疗卫生队伍“招人难、留人难”,专业技术人员紧缺。目前,医疗卫生机构专业技术人员不仅在总体数量上不足,而且存在“招不到人”、“留不住人”的情况。同时,受基层医疗机构工作环境、工资待遇、生活条件等影响,导致不少学历层次较高、综合能力较好的专业技术人员的自我价值难以实现,有部分医疗卫生机构医务人员主动辞职。具体原因,一方面是大部分基层医疗机构地处农村,受自然环境等因素影响,另一方面因基层医疗机构设施设备陈旧落后,不利于其发挥专业特长,上升空间有限,致使一些医学高等院校毕业生宁愿在发达地区打工,也不愿接受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编制身份”。
2.基层基础设施设备建设亟待加强。全县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总体上仍然相对落后。在医疗设备配备方面,一是检验和影像方面配备缺乏,一些疾病的确诊必须到大医院做检查。二是已经配备的中小型医疗设备,在精度上不够。乡镇街道医疗卫生机构优质医疗卫生资源稀缺,导致其医疗服务能力严重不足。结果是,在县级医院,排长队挂号的现象随处可见,医务人员超负荷工作,而乡镇医疗机构则就医人员偏少,医患不平衡现象明显。
三、对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规划
(一)多措并举,加强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
一是做好“招、引、培、留”工作。
大力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在招聘政策上适当放宽条件,对引进高层次人才给予必要补助;构建卫生人才留住机制,加强医疗机构自身建设,在薪酬待遇、平台搭建、职业成长等方面下功夫;建立多元化、可持续的医学人才培养经费保障机制和政府投入动态调整机制;加强基层人才定向培养工作,重点为基层提供急需紧缺专业人才,优化人才供给;加强全科医师能力培训,提升基层服务能力。(二)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工程项目建设
1.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防疫能力提升:乡镇卫生院防保站是县、乡、村三级卫生保健网的枢纽,是担负农村防病治病和落实各级卫生行政部门有关指令性工作的综合性机构,乡、镇卫生院防保站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现结合的实际,新建防保站14所,总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工作用房6-8间,配齐科室办公设备及冷链设备等,每个乡镇建立独立的防保机构,接受县卫健委管理与指导。承担本辖区疾病预防、妇幼保健、公共卫生管理和组织实施工作,参与辖区镇村一体化防保工作管理。
2.县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服务中心综合大楼改建项目:建设性质内装修改造及防控相关设备购置,改造检验科,建设地点在已开工的县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服务中心新建综合大楼内,项目总建筑面积约约为600㎡,新建医院信息化及远程会诊系统、全县妇幼信息管理系统、医疗污水处理系统,购置CT、DR、彩超、呼吸机、负压救护车及检验科相关设置等。
3.县智慧医疗能力建设:具体建设项目有:1、大数据第四代智慧健康服务小屋中医版;2、智慧村医健康扶贫乡村振兴工程大数据体验馆;3、慢病预防筛查中心第四代智慧健康服务小屋中医版;4、中医慢病预防筛查中心系统集成。
4.县(社区)卫生防疫能力建设:按照每个村卫健室配备5万元健康管理和防保设备。
第五篇: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调研报告
大津口开展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调研报告 根据人行有关文件和办事处、联社要求,为全面总结全是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现状,我社开展关于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情况的调研,现根据调研情况,做报告如下:
一、总体思路、工作重点和特色
我社总结历年信用工程的开展情况,确定了我社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总体思路为:以农户为依托,以村级信用评定小组评定为途径,信用社与村委紧密结合,建设完善而符合大津口实际情况的新一代农村信用体系。工作重点和特色为:建设完善而符合大津口实际情况的新一代农村信用体系。
二、辖内农户信用建设情况
我社辖内共有村19个,农户6325户,已建立信用档案数845户,已评定信用农户数824户,对于已建立信用档案579位农户发放贷款,2012年累计贷款发放额9021万元,现存余额7784万元。
三、农村征信宣传和教育情况
为了让辖区内农户更好的了解我信用社金融产品、信用体系建设、信用评定流程、个人征信的重要性,我社利用多种形式,积极地对外宣传,例如:利用农村“大集”的时候,向农户散发宣传材料,详细耐心的向农户讲解;在村委宣传栏上张贴宣传材料,通过村委干部进行宣传动员。通过多种形式,让广大农户了解了我农村信用社信用体系建设的情况,为信用工程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主要工作成效
通过每年的信用工程建设,截止到2012年底,我社共评定信用社村18个,分别是:牛山口村、栗杭村、李家泉村、范家庄村、艾娃村、下梨园村、杏园村、安家林村、黄山头村、西城村、水牛埠村、上峪村、藕池村、沙岭村、大津口村、上梨园村、东城村、下峪村。
五、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分析
当前工作的主要问题是在建设信用体系的过程中,可能因为种种原因使很多本来不符合条件的农户混入了信用体系之中,大大增加了信贷风险。
究其原因,在信用评定的过程中,村委作为农户的直接领导者,在信用评定的过程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但是有的村委成员会帮助不符合条件的农户混入我们的信用体系当中来。
六、2013年主要工作打算
在新的一年信用体系建设中,我们将借鉴以往工作中的经验,吸取不足,改进工作方法,具体如下:
1、继续推进信用工程建设,评定信用户、信用村
2、甄选优秀信用户,适当扩大授信额度,建立典型,推广
经验和做法。
3、改变单一“信用社+村委”模式,吸取更多、更广泛的人
进入信用评定小组,改变原有模式的弊病。
4、严把准入关,防止不符合信用条件的客户进入信用体系
之中。
大津口信用社
2013/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