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猪伪狂犬病的症状及治疗方案
详解某猪场猪伪狂犬的病例治疗过程及其预防措施
近几年来,伪狂犬发病已无明显季节性,发病率升高,已成为除蓝耳病以外危害母猪繁殖性能的第二大传染病。该病引起母猪繁殖障碍易被临床诊断忽略,延误治疗,严重影响猪场的经济效益。因此,做好伪狂犬病的诊断与防治对提高猪场母猪生产性能和仔猪成活率来说意义重大。现兽医师根据其临床病例和查阅诸多资料后整理出以下关于猪伪狂犬病的诊断要点和防治措施,希望能为广大养殖户提供参考。
1.临床诊断要点:
母猪:临床症状不明显。主要引起引起母猪顽固性不发情,母猪流产。伪狂犬病引起的流产在母猪妊娠各期均会发生,但以妊娠前期和妊娠中期最易发,且多为木乃伊胎和死胎。
仔猪:主要危害3-7日龄新生仔猪,可谓“九死一生”。病猪多呈现出体温升高,出现神经症状,如头后仰、口吐沫、四肢泳动。四肢软而无力,多见于后肢,眼睑肿大,拉黄色稀粪(用抗生素类药物无效)。
保育猪:少数发生,死亡率低。主要表现的神经症状,猪歪头。
2.剖检病变:
发病仔猪的解剖病理变化有:肝、脾出现黄白色针尖大小的坏死点;脑膜出血;肾脏点状出血;扁桃体出血坏死。注意和猪瘟的鉴别诊断:猪瘟表现为新生仔猪肾脏不仅有点状出血,且肾脏凹凸不平;扁桃体大面积的出血坏死。3 治疗与预防:
根据新联大实施的猪场伪狂犬净化系统方案,结合临床实际应用效果开出以下治疗和预防方案:
(1)2000斤饲料添加:
倍能佳或食达旺1袋
氟奇康泰2袋替妙6袋
清热散1袋连用7天
<联毒克3袋如果采食量下降请酌情添加,如有病毒感染请添加>
(2)使用疫苗对伪狂犬病进行防控:
免疫接种:
后备猪应在配种前实施至少2次伪狂犬疫苗的免疫接种,2次均可使用基因
缺失弱毒苗。
经产母猪应根据本场感染程度在怀孕后期(产前20-40天或配种后75-95天)
实行1-2次免疫。母猪免疫使用灭活苗或基因缺失弱毒苗均可,2次免疫中至少有1次使用基因缺失弱毒苗,产前20-40天实行2次免疫的妊娠母猪,第一次使用基因缺失弱毒苗,第二次使用蜂胶灭活苗较为稳妥。
哺乳仔猪免疫根据本场猪群感染情况而定。本场未发生过或周围也未发生过
伪狂犬疫情的猪群,可在30天以后免疫1头份灭活苗;若本场或周围发生过疫情的猪群应在19日龄或23-25日龄接种基因缺失弱毒苗1头份;频繁发生的猪群应在仔猪3日龄用基因缺失弱毒苗滴鼻。
疫区或疫情严重的猪场:保育和育肥猪群应在首免3周后加强免疫1次。
第二篇:猪水肿病病症及治疗方案
猪水肿病是由病原性大肠杆菌的素引起小猪的一种急性、致死性传染病。常发于断奶前后,小至数日龄,大至3、5月龄也偶有发生。主要表现为突然发病、头部水肿,共济失调,惊厥,局部或全身麻痹。剖检以头部皮下、胃壁和肠系膜显著水肿为特征。在猪群中的发病率约为10~35%,其致死率可达80~100%。
诊断要点
(1)流行病学特点 发病多见是营养良好和体格健壮的断奶前后的仔猪,常突然发生,病程短,迅速死亡。发病往往与断奶、改变环境、分群、运输、驱虫、防疫注射、气候突变、改变饲料等应激因素有关系。另外,本病是传染病,但是发病一般局限于个别猪群中,并不广泛传播。
(2)临诊症状 最早通常突然发现1-2头体壮的小猪死亡,未见到症状。细检查则发现有些猪先累度腹泻(后便秘),食欲减少或废绝,呼吸快而浅表,心跳加快。多数病猪先后在眼睑、结膜、齿龈、脸部、颈部和腹部皮下出现水肿,此为本病特征症状。有的病猪突然发病,作圆圈运动或盲目运动,共济失调。有时侧卧,四肢游泳状抽搐,触之敏感,发出呻吟声或嘶哑的叫声。站立时拱背发抖,有的前肢或后肢麻痹,不能站立。
(3)剖检病变 主要是水肿,可见眼睑、颜面、下颌部、头顶部皮下呈灰白色凉粉样水肿;胃的大弯、贲门部水肿、胃的粘膜层和肌肉层之间呈胶冻样水肿;结肠肠系膜及其淋巴结水肿,肠粘膜水肿。
(4)实验室检查 从肠内容 物和肠系膜系膜淋巴结分离溶血性大肠杆菌,并进行血清学鉴定。
治疗方案:
饮水:优舒克500克+黄芪多糖500克+免疫肽400克/吨严重的打针:10ml芪泰素1支+比肟求1支打120斤猪也可单独打:痢米欣10ml100斤猪
预防方案:
1、应加强仔猪断奶前后的饲养管理,防止饲料单一化,断奶时不要突然改变饲养条件,在哺乳母猪饲料中添加免疫肽和常源舒,能显著降低猪水肿病的发病率。
2、小猪断奶当天饲料中添加:
优舒克250克+菌痢速康500克+免疫肽400克/500斤连喂5~7天。(本方案出自迅达康兽药有限公司,转载请注明出处)
第三篇:伪狂犬野毒的感想
伪狂犬野毒的感想
近年伪狂犬野毒性率升高的原因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一是大家重视程度不高。二是过分相信疫苗质量好,用巴萨株一针管终身,只在70日龄做一次,不滴鼻,导致育肥猪感染,后备猪阳性进入生产群。三是饲养300~400斤的“牛”猪没有隔3~4个月免疫一次伪狂犬,导致转阳。四是灭鼠不力,传播伪狂野毒。
现在伪狂犬阳性率高但只要免疫得当,加上良好的饲养管理,生产指标也会很好!关键不能让伪狂野毒进入脑部的三叉神经结潜伏,一旦潜伏将终身带毒,也不能让野毒进入精囊潜伏,因为伪狂犬中和抗体是无法突破血脑屏障和血睾屏障的。因此一定要使用gE阴性的公猪。
对伪狂阳性率10%以上的母猪则采取增加伪狂犬疫苗的免疫频度,活苗与灭活苗交替使用,减少母猪散毒;初生仔猪出生伪狂犬喷雾滴鼻免疫,35日龄活苗肌注,70日龄灭活苗肌注,120日龄活苗肌注;结合早期断奶和两点式饲养工艺,做到用伪狂犬阳性母猪生产伪狂犬阴性仔猪,后备猪必须
gE阴性进入生产群,逐步降低阳性比例直至最后净化伪狂犬。猪场PRV临床主要症状及注意事项
1、后备母猪
后备母猪在感染伪狂犬之后,注意表现为后备母猪发情不正常,很少有其他临床症状。但是在引进携带伪狂犬野毒的后备母猪后,如果该猪场伪狂犬的免疫存在漏洞,就有可能在引进后备母猪15天左右,猪场会出现生产不稳定的现象。主要表现为中大猪咳嗽、部分发热,严重的会继发感染猪肺疫、传染性胸膜肺炎而急性死亡。部分猪场产房仔猪发生不明原因的突然死亡现象。其他猪群很少见到临床症状。因此在引进后备母猪时,做好伪狂犬野毒的监测是预防伪狂犬的首要工作。
2、经产母猪
经产母猪在感染伪狂犬野毒的过程中,主要表现为怀孕母猪流产,各阶段的母猪均会发生流产现象,但是流产比较集中的时间是怀孕21天左右,怀孕70-90天。而21天左右流产母猪,流产前大部分没有任何发热症状,所以流产前后很少发现采食量明显变化的案例;而怀孕70-90天发生流产现象的母猪,流产前有短暂的发热表现,采食量也会发生明显的下降甚至停止采食2-3天,流产之后,采食量恢复正常。经产母猪长时间携带伪狂犬野毒的猪场,经产母猪往往很少见到明显的流产现象,但是会表现产死胎比例较高的可能。笔者曾跟踪几家经产母猪伪狂犬野毒抗体长时间在30-80%之间的规模猪场,几乎没有收到经产母猪流产的回报,但是产死胎的现象相对比较严重。3产房仔猪
产房仔猪经常见到群体、整窝发生四肢无力、严重者后躯瘫痪、卧地不起、划水状、肌肉痉挛等现象,此时大家比较容易判断为伪狂犬。实际上产房仔猪个体发生关节肿大、四肢无力、突然死亡时,伪狂犬野毒感染在其中的作用也不可忽略。特别是散发性关节皮肤损伤的病例,大家往往简单认为伤口感染链球菌,引起关节肿大、站立不起。笔者仔细观察,分析发现,更多的病例是仔猪最初感染伪狂犬,而因伪狂犬的感染使仔猪站立困难,仔猪努力站立的过程中,致使仔猪关节处皮肤破损,至于后面是否感染链球菌不是关键,关键是引起关节处皮肤创伤的源头,我们需要认真分析,分别对待。4保育仔猪
保育阶段是伪狂犬在猪场的主要发病表现阶段,其症状主要具有以下特点:
(1)在免疫程序没有改变的前提下,发病时间非常确定,主要为45-55天之间集中发病,同一个猪场,不同批次的保育猪,最初发病时间差异不会超过3天。
(2)流行病学,主要表现群体发病,3-5天内日龄差异不大的猪群,整群发病,难以见到不发病的猪只;(3)临床症状,发热、精神沉郁、食欲废绝。在没有继发感染的情况下,其体温为41°C左右,整体昏睡状态,采食量快速下降,饮水量也显居下降,咳嗽明显。
(4)在继发感染控制良好的猪场,猪群拉稀的比例非常少见,但是咳嗽症状非常普遍,严重时或出现明显喘气现象。(5)由于保育阶段发病比例高,但是不同猪场通过不同的处理方法,其死亡率差异大,所以很多猪场容易误诊为高热病、蓝耳病等疾病。5 育肥猪
主要临床表现为群体咳嗽、部分喘气、生长不整齐、部分僵猪、眼结膜炎、个别因继发感染喘气死亡。当然引起以上类似症状的原因还有饲料霉变、饲料重金属超标等,所以具体情况需要仔细分析,区别对待。第二、实验室检测
可见,猪场伪狂犬野毒的感染现象比较普遍,值得大家关注。通过疫苗免疫接种对实验室伪狂犬野毒抗体检测结果对比发现:伪狂犬疫苗的免疫可以干扰伪狂犬野毒抗体的检测比例。在伪狂犬野毒抗体检测率非常高的猪群,通过加倍免疫伪狂犬疫苗,3天后采血,7天后再次采血,对比两次检测结果发现,3天内没有发现伪狂犬野毒抗体发生明显的变化,但是7天后,发现伪狂犬野毒抗体的阳性检测率几乎为零。因此,我们在检测伪狂犬的野毒抗体来评价猪群是否感染过伪狂犬野毒时,必须充分考虑,疫苗免疫对检测结果的干扰作用,否则非常容易发生实验室检测与临床实际症状相反的结果。
第三、临床治疗方法及注意事项
伪狂犬的临床治疗不同经历的人有不同的体会。长期试验发现,通过加倍接种伪狂犬疫苗,可以很好的消除临床症状。但是在紧急接种伪狂犬疫苗,用作治疗时,曾经有过多次惨痛的失败经历。
为此特将本人一点点体会简单介绍一下:
(1)疫苗的选择至关重要,在做治疗的时候,只能选择水佐剂的疫苗。?(2)接种的疫苗抗原量必须足够,抗原含量高的疫苗,可以选择1-2头份即可,但是抗原含量低的疫苗,需要适当增加免疫头份数,具体多少头份,在此不做介绍。
(3)当确定产房仔猪是伪狂犬,如果母猪奶水问题不大,可以立即肌肉注射伪狂犬疫苗即可,不需要控制继发感染。(4)保育阶段猪只的治疗必须先控制继发感染,然后免疫接种伪狂犬疫苗。
(5)饲料药物添加+磺胺类必不可少 第四、临床预防方法及注意事项 本人在走访猪场过程中,对伪狂犬的免疫情况进行调查发现,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
1、种猪免疫情况
(1)种猪每年免疫2次,产前1个月母猪额外免疫1次。(2)后背母猪配种前免疫2次、其他种猪每年普免3次。(3)后备母猪配种前免疫2次、其他种猪每年免疫4次。
2、商品猪免疫情况
(1)出生3日内滴鼻,70日龄二免。
(2)出生24h内(尽早)喷雾鼻,50日龄二免,30日后三免(3)出生3日龄内肌肉注射,40日龄二免。
(4)出生3日龄肌肉注射,40日龄二免,100日龄三免。注意事项:
1、疫苗的选择非常重要。
2、免疫头份数的确定,根据不同疫苗的生产厂家,才能确定各不同猪群的免疫头份数。
3、不同种类的疫苗前后免疫时差,一定要合理避免相互干扰的现象发生,否则非常容易造成免疫失败。第五、猪场伪狂犬临床症状净化方案
本人将猪场伪狂犬临床症状净化方案简单介绍如下:
一、所有种猪包括后背母猪、公猪统一规定为:每年3、6、9、12月份的月底或者月中免疫。
二、仔猪1日龄肌肉注射首免、40-50日龄二免、100日龄三免。
三、引种前,必须对种猪进行伪狂犬野毒检测,发现伪狂犬野毒抗体阳性的种猪,禁止引入。
四、对于伪狂犬疫苗及免疫剂量的选择,需要在实践经验丰富的专业兽医指导下做出选择,结合实验室、临床最终确定。
2015-10-23 临泉 土坡
第四篇:猪伪狂犬病免疫防制技术探讨
猪伪狂犬病免疫防制技术探讨
猪伪狂犬病是最古老的猪病之一,世界范围内的兽医工作者对此病进行长期、深入而全面的研究,人们对该病的认识已经相当清楚,防制技术也很成熟。该病在我国的流行是最近十年的事情,在防制工作中,还有一些问题存在争议。现就其中争议比较多、比较集中的问题提出来,与同仁共同探讨。1.灭活疫苗和弱毒草
疫苗的应用。
四、五年前,这是一个争论最多的问题,主要涉及以下两方面:
1.1安全性。业界人士认为灭活疫苗很安全,而弱毒疫苗可能存在散毒和毒力返强等安全隐患。事实上,早在此前弱毒疫苗在欧美国家已经使用了数十年,证明其很安全。现在,大多数猪场已经接受了使用弱毒疫苗,几年的实践也证明了弱毒疫苗的安全性。
1.2免疫效力。一般来说,灭活疫苗能激发比弱毒疫苗更高的抗体。因此一些业内人士据此认为前者比后者的免疫效果好。显然,仅仅根据抗体水平的高低来判断疫苗的效力不够全面,因为机体依赖多种免疫机制抵抗病毒的感染,主要有干扰素、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局部免疫和超感染占位竞争等。灭活疫苗和弱毒疫苗在上述机制中所发挥的效力有较大差别,见表:
免疫机制
疫苗类型干扰素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局部免疫占位
灭活疫苗hyhyhy
弱毒疫苗
弱毒疫苗更加接近于病毒自然感染的情形,能激发机体多种免疫机制,对机体提供迅速而全面的保护。循环抗体(即体液免疫)在中和病毒方面可以发挥很重要的作用,但抗体的作用受到其所能达到的部位的限制,对进入细胞的病毒和病毒感染门户部位(如上呼吸道),抗体的中和作用很难发挥,这就有赖于细胞免疫和其它免疫机制的作用。一般来说,细胞免疫在抗病毒感染中起着更重要的作用。又由于除体液免疫以外的其它免疫机制作用十分迅速,因此弱毒疫苗在紧急接种方面优势明显。几年的临床应用验证了弱毒疫苗具有比灭活疫苗更好的免疫效果。2.免疫程序。各猪场实施的免疫程序有一定差别,对小猪是否需要免疫的争论比较多。在江西省,大多数猪场仅对种猪进行免疫,以预防繁殖障碍,并通过初乳保护小猪。也有少部分猪场对仔猪进行免疫接种。若要从根本上控制伪狂犬病,仔猪的疫苗接种是必需的。因为仔猪不接种疫苗,一旦母源抗体下降了或消失了,它们就会受到野毒的感染,尽管这些猪不表现临床发病,但它们成为终身带毒者并向外排毒,增加环境感染压力。这样,野毒就在猪场内不断循环感染,威胁着猪群的安全。隐性感染还会降低猪的日增重和饲料报酬。
在生产正常情况下,笔者推荐种猪在配种前免疫2次,以后每四个月免疫一次。仔猪于是10周龄左右免疫一次。疾病爆发时需要全群普免。
3.滴鼻免疫。滴鼻免疫在家禽生产上应用十分普遍。在养猪生产上,伪狂犬疫苗的滴鼻免疫也取得了很大成功。滴鼻免疫的优点一是可以避免母源抗体的干扰,二是在病毒感染门户产生局部免疫。但是滴鼻免疫并不总是必需的,它是疾病爆发环境感染压力很大时的暂时应急方法,一旦疾病得到控制步入正常生产了,可以转换成常规途径接种疫苗。
4.免疫失败。免疫失败的情况较少发生,分析原因主要是:
4.1免疫程序不当。当猪群爆发伪狂犬病时,没有进行全群免疫,只是对一部分猪主要是种猪接种疫苗,这样整个环境感染压力没有从根本上得到缓解,临床上表现为情况有好转,但不理想,零星散发时有发生。有的是仔猪免疫周龄偏小,母源抗体干扰了免疫效果。
4.2免疫时机不当。在接种疫苗时,猪群已经感染了伪狂犬病毒处于发病的潜伏期,或感染了其它与繁殖障碍有关的疾病。在此情况下,母猪发生流产、早产等繁殖障碍。
5.免疫猪场的野毒抗体问题。最近,通过对一些疫苗免疫猪场进行了野毒抗体的监测,结果发现各猪场(无任接种何种疫苗)均有一定数量的猪野毒抗体呈阳性。但是阳性率较四年前已有大幅度的下降,之所以还存在野毒抗体阳性,是因为:
5.1一些猪(尤其是种猪)在接种疫苗前就感染了野毒,血清已经转阳,这些猪没有被淘汰,在以后的监测中,血清学监测中呈阳性。
5.2疫苗免疫能有效地减轻或防止伪狂犬病的临床症状,但并不能完全阻止病毒的潜伏性感染。而在现场,极少量的病毒就能引起猪发生血清转阳。
5.3大多数猪场仅对种猪进行免疫,仔猪生长到10周龄左右母源抗体已不具保护力,它们在出售前的任何时候都可能感染野毒并发生血清转阳,尽管这些猪不表现临床发病。
5.4监测结果表明,对所有猪都接种疫苗的猪群,野毒抗体阳性率显著低于仅对种猪接种疫苗的猪群。在管理条件、设施条件及猪群状况相近,免疫程序相同的情况下,接种不同类型的弱毒疫苗,猪群野毒抗体阳性率没有差异。
6.单基因缺失苗和多基因缺失苗。这是目前争论较多的问题,怎样认识这个问题,可从以下几方面来分
析:
6.1多基因缺失苗不等于多价苗。这是普通常识,多价苗含有多种抗原成份,免疫后对猪提供更多的保护。多基因缺失苗则是缺失多个基因,减少了一些抗原成份。当然减少的这些抗原成份对总体的免疫效果影响不大。
6.2基因缺失的目的。基因缺失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鉴别免疫猪和野毒感染猪,为根除伪狂犬病提供血清学监测手段。目前,世界通用的是gE单克隆抗体ELISA试剂盒,单基因缺失苗和多基因缺失苗都能达到鉴别目的,从这一意义上来说,二者没有任何区别。
6.3免疫效力。目前还没有权威性的论著对单基因缺失苗和多基因缺失苗免疫效力之间的优劣做过评述,从所了解的各猪场实际应用看,二者对控制伪狂犬病均具有良好的效果。抗体水平的监测也没有发现二者之间存在差异。最近的研究表明,某些弱毒疫苗会移植至免疫猪的隐性靶组织即三叉神经元,并通过与伪狂犬野毒的超感染竞争,从而阻断隐性感染的发生。研究还表明,既缺失糖蛋白gE又缺失tk基因的弱毒苗在三叉神经节的移植能力弱。而阻断和减少野毒潜伏性感染在伪狂犬病的防制中是至关重要的。
6.4安全性。这是争论的焦点问题,主要是关于单基因缺失苗是否安全的争论。
6.4.1基因缺失在减毒方面有一定作用,但显然非常有限,疫苗的减毒主要依赖于继代培养。除伪狂犬病疫苗外,其它疫苗都没有缺失基因,其中家禽用疫苗有十多种,猪用疫苗有五、六种,人用疫苗有七、八种,如果说这些疫苗存在毒力返强或其它安全性问题,显然与事实不符。因此,不能因为某一种疫苗缺失基因,就过分夸大基因缺失在安全性方面的作用,甚至把基因缺失的多少作为衡量一个疫苗安全性的依据。
6.4.2从历史的角度看,单基因缺失疫苗(如Bartha株)是一个使用历史最长(1961年研制成功)、范围最广、数量最多的弱毒疫苗。数十年的应用实践已经表明这是一个免疫力和安全性都很好的疫苗株。因此,不能因为多基因缺失苗(如同时缺失TK基因)强调其安全性就反过来怀疑单基因缺失苗的安全性,这与思维逻辑不符,更与事实不符。
6.4.3从现实的角度看,单基因缺失苗仍然是世界范围内用来防制伪狂犬病的主要品种,在十分注重生物安全的欧美国家,生产和使用一种不安全的疫苗是令人难以想象的。
6.4.4到目前为止,已有几家外国公司的Bartha株单基因缺失弱毒苗获得了我国农业部的批准注册,被允许进口。我国也是一个越来越注重生物安全的国家,批准注册这些单基因缺失苗时,是从各个方面充分考虑、认证了其安全性因素,显然有关单基因缺失弱毒疫苗存在安全问题的说法不可信。
6.4.5**省几十个规模化猪场从1999年就开始使用单基因缺失弱毒苗,至今未发生安全性问题。曾有个别猪场在使用单基因缺失弱毒苗后,出现一些问题,但经实验室检测,问题不在疫苗,而是该猪场在接种疫苗时已经感染了其它繁殖障碍性疾病,猪场人员也表示,接种疫苗就已经有问题发生。这种偶然情况在其它类型的疫苗使用过程中也会碰到。
7.猪场能否使用不同类型的基因缺失弱毒疫苗。从理论上讲,不同的基因缺失弱毒疫苗有发生重组的可能,但生产实践中还没有观察到这种重组,或由重组引起的不良后果。在生产中也无法完全避免对同一头猪使用不同的疫苗,如商品猪场往往会从多个种猪场引种,各个种猪场使用的疫苗可能就不一样,它们和商品猪场使用的疫苗可能也不一样。
《猪伪狂犬病免疫防制技术探讨》
第五篇:猪伪狂犬病免疫防制技术探讨
猪伪狂犬病免疫防制技术探讨
猪伪狂犬病是最古老的猪病之一,世界范围内的兽医工作者对此病进行长期、深入而全面的研究,人们对该病的认识已经相当清楚,防制技术也很成熟。该病在我国的流行是最近十年的事情,在防制工作中,还有一些问题存在争议。现就其中争议比较多、比较集中的问题提出来,与同仁共同探讨。1.灭活疫苗和弱毒草疫苗的应用。
四、五年前,这是一个争论最多的问题,主要涉及以下两方面:
1.1安全性。业界人士认为灭活疫苗很安全,而弱毒疫苗可能存在散毒和毒力返强等安全隐患。事实上,早在此前弱毒疫苗在欧美国家已经使用了数十年,证明其很安全。现在,大多数猪场已经接受了使用弱毒疫苗,几年的实践也证明了弱毒疫苗的安全性。
1.2免疫效力。一般来说,灭活疫苗能激发比弱毒疫苗更高的抗体。因此一些业内人士据此认为前者比后者的免疫效果好。显然,仅仅根据抗体水平的高低来判断疫苗的效力不够全面,因为机体依赖多种免疫机制抵抗病毒的感染,主要有干扰素、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局部免疫和超感染占位竞争等。灭活疫苗和弱毒疫苗在上述机制中所发挥的效力有较大差别,见表:
免疫机制
疫苗类型干扰素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局部免疫占位
灭活疫苗hyhyhy
弱毒疫苗
弱毒疫苗更加接近于病毒自然感染的情形,能激发机体多种免疫机制,对机体提供迅速而全面的保护。循环抗体(即体液免疫)在中和病毒方面可以发挥很重要的作用,但抗体的作用受到其所能达到的部位的限制,对进入细胞的病毒和病毒感染门户部位(如上呼吸道),抗体的中和作用很难发挥,这就有赖于细胞免疫和其它免疫机制的作用。一般来说,细胞免疫在抗病毒感染中起着更重要的作用。又由于除体液免疫以外的其它免疫机制作用十分迅速,因此弱毒疫苗在紧急接种方面优势明显。几年的临床应用验证了弱毒疫苗具有比灭活疫苗更好的免疫效果。2.免疫程序。各猪场实施的免疫程序有一定差别,对小猪是否需要免疫的争论比较多。在江西省,大多数猪场仅对种猪进行免疫,以预防繁殖障碍,并通过初乳保护小猪。也有少部分猪场对仔猪进行免疫接种。若要从根本上控制伪狂犬病,仔猪的疫苗接种是必需的。因为仔猪不接种疫苗,一旦母源抗体下降了或消失了,它们就会受到野毒的感染,尽管这些猪不表现临床发病,但它们成为终身带毒者并向外排毒,增加环境感染压力。这样,野毒就在猪场内不断循环感染,威胁着猪群的安全。隐性感染还会降低猪的日增重和饲料报酬。
在生产正常情况下,笔者推荐种猪在配种前免疫2次,以后每四个月免疫一次。仔猪于是10周龄左右免疫一次。疾病爆发时需要全群普免。
3.滴鼻免疫。滴鼻免疫在家禽生产上应用十分普遍。在养猪生产上,伪狂犬疫苗的滴鼻免疫也取得了很大成功。滴鼻免疫的优点一是可以避免母源抗体的干扰,二是在病毒感染门户产生局部免疫。但是滴鼻免疫并不总是必需的,它是疾病爆发环境感染压力很大时的暂时应急方法,一旦疾病得到控制步入正常生产了,可以转换成常规途径接种疫苗。
4.免疫失败。免疫失败的情况较少发生,分析原因主要是:
4.1免疫程序不当。当猪群爆发伪狂犬病时,没有进行全群免疫,只是对一部分猪主要是种猪接种疫苗,这样整个环境感染压力没有从根本上得到缓解,临床上表现为情况有好转,但不理想,零星散发时有发生。有的是仔猪免疫周龄偏小,母源抗体干扰了免疫效果。
4.2免疫时机不当。在接种疫苗时,猪群已经感染了伪狂犬病毒处于发病的潜伏期,或感染了其它与繁殖障碍有关的疾病。在此情况下,母猪发生流产、早产等繁殖障碍。
5.免疫猪场的野毒抗体问题。最近,通过对一些疫苗免疫猪场进行了野毒抗体的监测,结果发现各猪场(无任接种何种疫苗)均有一定数量的猪野毒抗体呈阳性。但是阳性率较四年前已有大幅度的下降,之所以还存在野毒抗体阳性,是因为:
5.1一些猪(尤其是种猪)在接种疫苗前就感染了野毒,血清已经转阳,这些猪没有被淘汰,在以后的监测中,血清学监测中呈阳性。
5.2疫苗免疫能有效地减轻或防止伪狂犬病的临床症状,但并不能完全阻止病毒的潜伏性感染。而在现场,极少量的病毒就能引起猪发生血清转阳。
5.3大多数猪场仅对种猪进行免疫,仔猪生长到10周龄左右母源抗体已不具保护力,它们在出售前的任何时候都可能感染野毒并发生血清转阳,尽管这些猪不表现临床发病。
5.4监测结果表明,对所有猪都接种疫苗的猪群,野毒抗体阳性率显著低于仅对种猪接种疫苗的猪群。在管理条件、设施条件及猪群状况相近,免疫程序相同的情况下,接种不同类型的弱毒疫苗,猪群野毒抗体阳性率没有差异。
6.单基因缺失苗和多基因缺失苗。这是目前争论较多的问题,怎样认识这个问题,可从以下几方面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