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猪场成功消除猪伪狂犬病的做法
猪场成功消除猪伪狂犬病的做法
养猪现代化是我国畜牧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进入21世纪后,我国规模化养猪业迅速发展,密集养殖使得猪病复杂化发展,如:猪伪狂犬病、PRRS(猪繁殖障碍与呼吸综合征)、猪胸膜性肺炎等疾病已经成为困扰着我国规模化猪场发展的重要因素。而我国作为养猪大国,猪肉产量占世界猪肉产量的40%以上,猪肉的安全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面对猪病流行的新特点,如何在现代化、集约化规模养猪场选择新的疾病控制技术将是今后养猪业发展值得重视的重要问题。中国养猪业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在20世纪60年代发达国家已经出现了工厂化的现代化养猪场,至今,各种饲养管理技术走在世界的前列。因此国外的一些先进管理技术应该有值得借鉴的地方。永新种猪场是广西最大的原种猪场,所有种猪都是从加拿大和丹麦直接进口,一直以来对疾病控制防治工作都非常重视,并在疾病控制的问题上借鉴了国外的一些管理经验和技术经验,结合本场的实际情况,开展了一系列疾病控制措施,并获得了一定的成功经验,成功地进行了种猪场的伪狂犬疾病清除工作。
猪伪狂犬病(PRV)的清除对于规模化种猪场来说非常重要。原种猪场一旦感染了PRV,将会终身带毒,引起母猪的早产、流产、死产、木乃伊、弱子,子猪的死亡率增多,将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所以在规模化原种猪场很有必要进行猪伪狂犬病清除与净化。
多点生产
在现代养猪生产中,早期断奶、隔离生产和多点生产均是得到很好应用的生产技术。但是,关键原则未变:(1)从母猪免疫获取最大的效益;(2)子猪应尽早断奶并移至另一点;(3)全进全出技术。
由于猪群间健康的差异,引进后备猪的隔离、风土驯化等方法很有必要。距离是传染病传播的天然屏障,不同年龄的猪应有足够距离,这是猪场健康控制的基础。超早期药物隔离断奶选留后备种猪
超早期药物隔离断奶(SEW)技术是最有效和最经济的防止大部分疾病传播的技术,包括PRRS。对子猪有效地排除疾病的断奶日龄(见表1):
除进口种猪外,永新所有种猪都是超早期药物隔离断奶的(12天~14天)。超早期药物断奶后,隔离到16公里远的一个猪场,90千克经检疫无主要传染病后方能合群,保证后备种猪的健康。
分胎次饲养
分胎次饲养有效防止疾病的传播及利于头胎母猪的生产管理。永新种猪场吸取国外的管理经验,实行头胎猪场管理。众所周知,头胎母猪的疾病情况及生产性能相对不稳定,无论营养要求、疾病状况、配种、分娩难易、产子数、子猪疾病及存活率都与其他胎次母猪不同,要求的营养与饲养管理不同。在永新种猪场,其选择
了一个条件比较好的、设施比较现代化的猪场作为头胎猪场,母猪产下第一胎后将其转到其他各个猪场。同时在管理和人员配置时,把最好的工作人员放到头胎猪场,用更科学合理的管理方法管理头胎猪场。
实行部分清群,阻断传染病的传染链
现代集约化猪场生产是一个以周为单位的连续过程。病原微生物就是通过这个循环感染周而复始。实行部分清群,就是切断这个感染循环。猪场应每年实行1次~2次部分清群。传染病较多、较复杂的猪场,主张全部清群(效益与成本通过这部分预算,在成本上切实可行才实施)。部分清群方法如下:
保育猪感染PRRS最严重,实行部分清群,就是切断感染源(包括其他病原微生物),同一时间把所有的保育猪出售或转移到育肥舍饲养,最好是另一个猪场,彻底清洗,空置1周~2周,最好是2周。每次清群,必须分别进行3次消毒,用3种不同的消毒药,分别于第1天、第13天、第14天进行,这是清除PRRS和其他疫病的措施之一。
全进全出
全进全出是减少或控制传染病的主要方法之一。每次全进全出,必须全面清洗消毒包括用具、衣服、鞋等,而且每栋猪舍专用。不能做到全进,也应做到全出,这对控制猪场疫病非常有好处。
利用血清检测手段,控制和清除疾病
定期监测猪场免疫情况是制定免疫程序和疾病清除实施的主要措施。主要用ELISA方法,区分野毒和疫苗,同时也要屠宰检查猪感染的部位和严重程度。用ELISA监测的主要方法是:
1.祖代猪,每季度检查血清一次;
2.曾祖代猪,每月对不同年龄的猪检查;
3.父母代猪,每年检查一次,每个年龄段抽一定比例的猪进行血清检查。种猪以胎次抽查,公猪全检,生长育肥猪每4周为一个年龄段抽查,以上检查结果必须详细记录。
永新猪场采用“高强度疫苗注射+阳性淘汰”的方法成功地清除了猪伪狂犬病(PRV)。三个猪场共检查血清12621头分(见表2),经检查的“信号猪”全部阴性。
合理的饲养管理和严格的防疫制度
对种猪来说,在饲养管理上需要更高的要求,防疫制度更严格,许多猪场,往往把疾病的防疫目光放在疫苗和用药上,而忽视了一些日常的基本工作。条件性致病菌如:巴氏杆菌、链球菌、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等,往往与饲养管理的疏忽有关。只要细心观察,便可知道死猪最多的往往是那些高密度饲养、卫生条件差、通风不良、混群饲养、保温差的栏舍。合理的饲养管理,严格的防疫制度,能大幅度降低某些疾病的传播、感染。具体要求是:
1.保证各个阶段猪只的合理营养供给。
2.做好清洁、消毒工作。及时清理粪便,避免产生过多有害气体污染环境。
3.做好密度、通风、冬天保温及夏天降温管理。夏天母猪舍和公猪舍都采取水帘式降温和排风扇抽风抽湿的方法,让猪只处于舒适的环境。
4.全进全出及同日龄阶段饲养。全进全出在疾病控制上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们要求全进全出一定要彻底,包括猪群、工作人员、工具等。
5.每个环节设一个专用的病猪隔离场所,及时把病猪隔离出来,这无论是对病猪的病情控制和对未感染猪群都是很好的。
6.消灭可能的传播媒介。猪场严格禁止饲养犬、猫及家禽,杜绝犬、猫、鸡及其他鸟类进入猪场,定期进行场内灭鼠、灭蝇工作。
7.对全场种猪(含公母种猪及后备猪群)进行临床观察及生产繁殖性能的调查。
8.合理地使用疫苗,并根据抗体水平决定免疫程序。
在开展疾病控制时,很多观点认为,采用药物控制,是目前比较简易和比较容易推广的疾病清除技术。然而,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食品的安全要求越来越高。采用药物控制应该充分考虑到猪肉的抗生素残留问题。虽然实践证明,使用抗生素预防疾病,可以减少猪只对疾病的感染机会,但长期使用,会使机体本身产生耐药性。人通过食用含有抗生素残留的猪肉,时间长了,也会逐步引起身体抵抗力下降,这将是危害到国人素质的头等大事。因此永新种猪场实施疾病清除措施,以全面提高猪群健康程度作为指导思想,采用国际上比较先进的疾病清除措施,以科学养猪、健康养猪为目的,把安全食品卫生作为企业发展的长远建设目标。疫病的控制与净化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只要找到可行性的方法,我们就可以控制并净化它。到下个世纪我国人民将从小康走向富裕,届时对畜产品的质量将会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选择新的疾病控制技术,将是中国养猪业走向世界的必由之路。
第二篇:浅谈规模化猪场猪瘟、猪伪狂犬病综合防 - 滁州市信
浅谈规模化猪场猪瘟、猪伪狂犬病综合防控及净化
摘要:由于猪瘟和猪伪狂犬病会对规模化猪场造成极为严重的打击,因此对其防控和净化措施的研究极有必要。本文的重点及对规模化猪场猪瘟、猪伪狂犬病综合防控及净化的方法进行介绍,希望对相关人员提供参考。关键词:规模化猪场;猪瘟;猪伪狂犬病;防控及净化
一、前言
猪瘟(CSF)主要是由猪瘟病毒(CSFV)所引起的,是全世界范围内的养猪业的头号严重传染病,可引起对养猪业的毁灭性的打击。因此是我国的一类动物传染病之一。伪狂犬病(PR)则主要由伪狂犬病毒(PRV)所引起的一种可感染多种家畜以及野生动物的急性病,其病症多为发热、呼吸系统以及神经系统发生障碍、对猪来说则无明症状。在成猪体内常呈现隐性,而且死亡较少,因而是伪狂犬病毒的最主要的宿主以及传染源。一旦母猪感染该病毒后,就会发生木乃伊胎、流产或是死胎等的类似繁殖障碍等症状。对于青年或空怀母猪等多会出现屡配不孕、返情或是不发情的症状。对于公猪来说其发病症状多是会有翠丸肿胀或萎缩、性功能下降甚至失去种用的能力等情况的出现。而对育肥猪来说则会出现较为严重的呼吸道等症状,同时生产发育缓滞因而导致饲料的报酬发生大幅度的降低等情况。这两种病一旦爆发,会对养猪场造成致命的打击,因此需要对其进行防控和净化。
二、规模化猪场猪瘟以及猪伪狂犬病进行综合防控和净化的要点
1、对猪瘟以及猪伪狂犬病病原进行流行病学的调查
为了实现规模化猪场猪瘟及猪伪狂犬病的防控以及净化,首先能够对其病原以及抗体进行科学的检测和调查。
由于猪瘟病毒是RNA病毒的一种,因此可使用的抗原类的检测方法主要有:①敏感性以及特异性极强的病毒分离检测法;②被称为金标准的组织(多为扁桃体)直接荧光抗体检测等;③酶联免疫吸附检测试验;④也可用RT—PCR进行检测。
进行中和抗体检测时可使用:①使用猪瘟E2抗体试剂盒进行中和抗体的检测,此方法主要是通过对E2抗原的抗体进行检测,但其最终的结果同中和抗体的相关性很好;②正常的中和试验进行中和抗体的检测。
以上方法中当属针对扁桃体的直接免疫荧光检测法以及RT—PCR检测方法操作简便而且成本较低,因此更为常用。而进行中和抗体的检测时通常选择的是ELISA的试剂检测盒与间接性的免疫荧光实验同时对样品进行准确性的检测。
若对猪伪狂犬进行检测时,由于在体外很难进行样品的采集,因而也很难对猪伪狂犬病原进行检测,因此多使用ELISA鉴别诊断的检测试剂盒对其病原的gE抗体或是gB疫苗的抗体进行检测。当前PRV缺失基因的疫苗应经在生产实践中得到了普及应用,而且实践证明其相当有效。同缺失疫苗联合使用的ELISA试剂盒的检测方法就相当的快速和简单,因而可进行群体抗原水平上的检测。
建立PR的PCR法是为了辅助 gE试剂盒的检测使用并通过判断猪场的gE抗体的阳性率高低来决定是否使用,若抗体阳性率持续较高,说明疾病的防控措施当中存在着漏洞可使PRV继续流行。若是仅仅靠PCR进行检测,进行清群进行PRV的控制只是治标不治本,必须将防控漏洞找出并进行纠正,在gE阳性率真正下降,在进行清群才可以将PRV彻底清除。
2、规模化猪场及其猪瘟以及猪伪狂犬病相关分析与调查 2.1 规模化猪场应具备的条件和生物安全等的相关措施
2.1.1 规模化猪场对其饲养管理制度应当具有一定的要求。应当满足:其生产制度应满足“全进全出”,这是由于这种制度较为普及,基于此制度的净化才更有意义。其要求大致为:对病猪应及时进行隔离,并单独进行管理和治疗,对于无法治疗的应进行淘汰或是进行无害化处理。将老、弱、病、残或是生产性能较低的母猪进行淘汰,并且应当对后备母猪的生产群规模进行保证,为实现“全进全出”提供切实有效的条件。无论是分娩、保育及育肥舍都应执行此项制度。
2.1.2由于当前我国的传染病形势十分复杂,为了避免口蹄疫、细小病毒等诸如此类的重大传染病对规模猪场造成严重影响,同时确保稳定的净化结果,应当同相关技术人员一起,对人、物、药以及疫苗的使用、环境卫生等各个方面进行生物安全管理制度的制定,对猪场(县以下小规模猪场)的生产人员应当进行定期培训,是其生物安全意识进一步强化,以实现疫病感染风险的最大程度降低。
2.1.3 对于全场需要进行流行病学检查的种公猪应当进行一次性采集结束;而种母猪则应于7、8、9、10四个月份进行分批次样品采集结束。采集时间为每月在母猪结束分娩之后,如果有异常和繁殖障碍的种猪应当随时进行样品的采集。
2.2 进行检查时重点是对猪场进行猪瘟抗体水平、病原流行病学以及pRvgE与gB抗体水平的调查与检测。使用gE以及gB抗体试剂盒对所采集到的所有的血清对gE抗体进行检测,检测gB抗体则需在总样中进行抽样检测。
2.3 猪瘟与猪伪狂犬病原流行病学的检测
为了实现抗体水平上了解猪场的PCV—2流行情况,应当进行ELISA试剂盒直接进行其抗体的检测,还可进行新引入猪抗原的检查。
3、猪场猪瘟以及猪伪狂犬病的防控措施
用于猪场净化的方法有:①进行猪群的免疫检测以及隔离和淘汰;②对全场进行清群。我国多使用第一种方法进行PR的净化。
具体来说是先将种猪的净化分为两部分进行,对于种公猪群来说,主要是对其进行彻底的净化;对于种母猪群来说,疫苗更换较为有效。
三、结语
猪瘟以及猪伪狂犬的检测方法应当兼顾猪群的生物安全、规模猪场的经营以及检测的灵敏度这三个方面进行选择,然后通过实践进行其实用性的评价,随后进行流行病学的科学调查。另外还需制定生物安全措施。调查过程中对猪场疾病的流行规律进行总结等,最后得到科学的检测和净化措施,使规模化猪场CSF、PRV得以根除。
参考文献:
[1]、周绪斌,赵亚荣,许秀梅等.规模化猪场猪瘟的净化与防治实践[J].猪传染病,2002,(09).[2]、焦连国,林士奇,赵亚荣.规模化猪场猪瘟与伪狂犬病净化[J].猪病防治,2008,(07).
第三篇:猪伪狂犬病免疫防制技术探讨
猪伪狂犬病免疫防制技术探讨
猪伪狂犬病是最古老的猪病之一,世界范围内的兽医工作者对此病进行长期、深入而全面的研究,人们对该病的认识已经相当清楚,防制技术也很成熟。该病在我国的流行是最近十年的事情,在防制工作中,还有一些问题存在争议。现就其中争议比较多、比较集中的问题提出来,与同仁共同探讨。1.灭活疫苗和弱毒草
疫苗的应用。
四、五年前,这是一个争论最多的问题,主要涉及以下两方面:
1.1安全性。业界人士认为灭活疫苗很安全,而弱毒疫苗可能存在散毒和毒力返强等安全隐患。事实上,早在此前弱毒疫苗在欧美国家已经使用了数十年,证明其很安全。现在,大多数猪场已经接受了使用弱毒疫苗,几年的实践也证明了弱毒疫苗的安全性。
1.2免疫效力。一般来说,灭活疫苗能激发比弱毒疫苗更高的抗体。因此一些业内人士据此认为前者比后者的免疫效果好。显然,仅仅根据抗体水平的高低来判断疫苗的效力不够全面,因为机体依赖多种免疫机制抵抗病毒的感染,主要有干扰素、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局部免疫和超感染占位竞争等。灭活疫苗和弱毒疫苗在上述机制中所发挥的效力有较大差别,见表:
免疫机制
疫苗类型干扰素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局部免疫占位
灭活疫苗hyhyhy
弱毒疫苗
弱毒疫苗更加接近于病毒自然感染的情形,能激发机体多种免疫机制,对机体提供迅速而全面的保护。循环抗体(即体液免疫)在中和病毒方面可以发挥很重要的作用,但抗体的作用受到其所能达到的部位的限制,对进入细胞的病毒和病毒感染门户部位(如上呼吸道),抗体的中和作用很难发挥,这就有赖于细胞免疫和其它免疫机制的作用。一般来说,细胞免疫在抗病毒感染中起着更重要的作用。又由于除体液免疫以外的其它免疫机制作用十分迅速,因此弱毒疫苗在紧急接种方面优势明显。几年的临床应用验证了弱毒疫苗具有比灭活疫苗更好的免疫效果。2.免疫程序。各猪场实施的免疫程序有一定差别,对小猪是否需要免疫的争论比较多。在江西省,大多数猪场仅对种猪进行免疫,以预防繁殖障碍,并通过初乳保护小猪。也有少部分猪场对仔猪进行免疫接种。若要从根本上控制伪狂犬病,仔猪的疫苗接种是必需的。因为仔猪不接种疫苗,一旦母源抗体下降了或消失了,它们就会受到野毒的感染,尽管这些猪不表现临床发病,但它们成为终身带毒者并向外排毒,增加环境感染压力。这样,野毒就在猪场内不断循环感染,威胁着猪群的安全。隐性感染还会降低猪的日增重和饲料报酬。
在生产正常情况下,笔者推荐种猪在配种前免疫2次,以后每四个月免疫一次。仔猪于是10周龄左右免疫一次。疾病爆发时需要全群普免。
3.滴鼻免疫。滴鼻免疫在家禽生产上应用十分普遍。在养猪生产上,伪狂犬疫苗的滴鼻免疫也取得了很大成功。滴鼻免疫的优点一是可以避免母源抗体的干扰,二是在病毒感染门户产生局部免疫。但是滴鼻免疫并不总是必需的,它是疾病爆发环境感染压力很大时的暂时应急方法,一旦疾病得到控制步入正常生产了,可以转换成常规途径接种疫苗。
4.免疫失败。免疫失败的情况较少发生,分析原因主要是:
4.1免疫程序不当。当猪群爆发伪狂犬病时,没有进行全群免疫,只是对一部分猪主要是种猪接种疫苗,这样整个环境感染压力没有从根本上得到缓解,临床上表现为情况有好转,但不理想,零星散发时有发生。有的是仔猪免疫周龄偏小,母源抗体干扰了免疫效果。
4.2免疫时机不当。在接种疫苗时,猪群已经感染了伪狂犬病毒处于发病的潜伏期,或感染了其它与繁殖障碍有关的疾病。在此情况下,母猪发生流产、早产等繁殖障碍。
5.免疫猪场的野毒抗体问题。最近,通过对一些疫苗免疫猪场进行了野毒抗体的监测,结果发现各猪场(无任接种何种疫苗)均有一定数量的猪野毒抗体呈阳性。但是阳性率较四年前已有大幅度的下降,之所以还存在野毒抗体阳性,是因为:
5.1一些猪(尤其是种猪)在接种疫苗前就感染了野毒,血清已经转阳,这些猪没有被淘汰,在以后的监测中,血清学监测中呈阳性。
5.2疫苗免疫能有效地减轻或防止伪狂犬病的临床症状,但并不能完全阻止病毒的潜伏性感染。而在现场,极少量的病毒就能引起猪发生血清转阳。
5.3大多数猪场仅对种猪进行免疫,仔猪生长到10周龄左右母源抗体已不具保护力,它们在出售前的任何时候都可能感染野毒并发生血清转阳,尽管这些猪不表现临床发病。
5.4监测结果表明,对所有猪都接种疫苗的猪群,野毒抗体阳性率显著低于仅对种猪接种疫苗的猪群。在管理条件、设施条件及猪群状况相近,免疫程序相同的情况下,接种不同类型的弱毒疫苗,猪群野毒抗体阳性率没有差异。
6.单基因缺失苗和多基因缺失苗。这是目前争论较多的问题,怎样认识这个问题,可从以下几方面来分
析:
6.1多基因缺失苗不等于多价苗。这是普通常识,多价苗含有多种抗原成份,免疫后对猪提供更多的保护。多基因缺失苗则是缺失多个基因,减少了一些抗原成份。当然减少的这些抗原成份对总体的免疫效果影响不大。
6.2基因缺失的目的。基因缺失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鉴别免疫猪和野毒感染猪,为根除伪狂犬病提供血清学监测手段。目前,世界通用的是gE单克隆抗体ELISA试剂盒,单基因缺失苗和多基因缺失苗都能达到鉴别目的,从这一意义上来说,二者没有任何区别。
6.3免疫效力。目前还没有权威性的论著对单基因缺失苗和多基因缺失苗免疫效力之间的优劣做过评述,从所了解的各猪场实际应用看,二者对控制伪狂犬病均具有良好的效果。抗体水平的监测也没有发现二者之间存在差异。最近的研究表明,某些弱毒疫苗会移植至免疫猪的隐性靶组织即三叉神经元,并通过与伪狂犬野毒的超感染竞争,从而阻断隐性感染的发生。研究还表明,既缺失糖蛋白gE又缺失tk基因的弱毒苗在三叉神经节的移植能力弱。而阻断和减少野毒潜伏性感染在伪狂犬病的防制中是至关重要的。
6.4安全性。这是争论的焦点问题,主要是关于单基因缺失苗是否安全的争论。
6.4.1基因缺失在减毒方面有一定作用,但显然非常有限,疫苗的减毒主要依赖于继代培养。除伪狂犬病疫苗外,其它疫苗都没有缺失基因,其中家禽用疫苗有十多种,猪用疫苗有五、六种,人用疫苗有七、八种,如果说这些疫苗存在毒力返强或其它安全性问题,显然与事实不符。因此,不能因为某一种疫苗缺失基因,就过分夸大基因缺失在安全性方面的作用,甚至把基因缺失的多少作为衡量一个疫苗安全性的依据。
6.4.2从历史的角度看,单基因缺失疫苗(如Bartha株)是一个使用历史最长(1961年研制成功)、范围最广、数量最多的弱毒疫苗。数十年的应用实践已经表明这是一个免疫力和安全性都很好的疫苗株。因此,不能因为多基因缺失苗(如同时缺失TK基因)强调其安全性就反过来怀疑单基因缺失苗的安全性,这与思维逻辑不符,更与事实不符。
6.4.3从现实的角度看,单基因缺失苗仍然是世界范围内用来防制伪狂犬病的主要品种,在十分注重生物安全的欧美国家,生产和使用一种不安全的疫苗是令人难以想象的。
6.4.4到目前为止,已有几家外国公司的Bartha株单基因缺失弱毒苗获得了我国农业部的批准注册,被允许进口。我国也是一个越来越注重生物安全的国家,批准注册这些单基因缺失苗时,是从各个方面充分考虑、认证了其安全性因素,显然有关单基因缺失弱毒疫苗存在安全问题的说法不可信。
6.4.5**省几十个规模化猪场从1999年就开始使用单基因缺失弱毒苗,至今未发生安全性问题。曾有个别猪场在使用单基因缺失弱毒苗后,出现一些问题,但经实验室检测,问题不在疫苗,而是该猪场在接种疫苗时已经感染了其它繁殖障碍性疾病,猪场人员也表示,接种疫苗就已经有问题发生。这种偶然情况在其它类型的疫苗使用过程中也会碰到。
7.猪场能否使用不同类型的基因缺失弱毒疫苗。从理论上讲,不同的基因缺失弱毒疫苗有发生重组的可能,但生产实践中还没有观察到这种重组,或由重组引起的不良后果。在生产中也无法完全避免对同一头猪使用不同的疫苗,如商品猪场往往会从多个种猪场引种,各个种猪场使用的疫苗可能就不一样,它们和商品猪场使用的疫苗可能也不一样。
《猪伪狂犬病免疫防制技术探讨》
第四篇:猪伪狂犬病免疫防制技术探讨
猪伪狂犬病免疫防制技术探讨
猪伪狂犬病是最古老的猪病之一,世界范围内的兽医工作者对此病进行长期、深入而全面的研究,人们对该病的认识已经相当清楚,防制技术也很成熟。该病在我国的流行是最近十年的事情,在防制工作中,还有一些问题存在争议。现就其中争议比较多、比较集中的问题提出来,与同仁共同探讨。1.灭活疫苗和弱毒草疫苗的应用。
四、五年前,这是一个争论最多的问题,主要涉及以下两方面:
1.1安全性。业界人士认为灭活疫苗很安全,而弱毒疫苗可能存在散毒和毒力返强等安全隐患。事实上,早在此前弱毒疫苗在欧美国家已经使用了数十年,证明其很安全。现在,大多数猪场已经接受了使用弱毒疫苗,几年的实践也证明了弱毒疫苗的安全性。
1.2免疫效力。一般来说,灭活疫苗能激发比弱毒疫苗更高的抗体。因此一些业内人士据此认为前者比后者的免疫效果好。显然,仅仅根据抗体水平的高低来判断疫苗的效力不够全面,因为机体依赖多种免疫机制抵抗病毒的感染,主要有干扰素、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局部免疫和超感染占位竞争等。灭活疫苗和弱毒疫苗在上述机制中所发挥的效力有较大差别,见表:
免疫机制
疫苗类型干扰素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局部免疫占位
灭活疫苗hyhyhy
弱毒疫苗
弱毒疫苗更加接近于病毒自然感染的情形,能激发机体多种免疫机制,对机体提供迅速而全面的保护。循环抗体(即体液免疫)在中和病毒方面可以发挥很重要的作用,但抗体的作用受到其所能达到的部位的限制,对进入细胞的病毒和病毒感染门户部位(如上呼吸道),抗体的中和作用很难发挥,这就有赖于细胞免疫和其它免疫机制的作用。一般来说,细胞免疫在抗病毒感染中起着更重要的作用。又由于除体液免疫以外的其它免疫机制作用十分迅速,因此弱毒疫苗在紧急接种方面优势明显。几年的临床应用验证了弱毒疫苗具有比灭活疫苗更好的免疫效果。2.免疫程序。各猪场实施的免疫程序有一定差别,对小猪是否需要免疫的争论比较多。在江西省,大多数猪场仅对种猪进行免疫,以预防繁殖障碍,并通过初乳保护小猪。也有少部分猪场对仔猪进行免疫接种。若要从根本上控制伪狂犬病,仔猪的疫苗接种是必需的。因为仔猪不接种疫苗,一旦母源抗体下降了或消失了,它们就会受到野毒的感染,尽管这些猪不表现临床发病,但它们成为终身带毒者并向外排毒,增加环境感染压力。这样,野毒就在猪场内不断循环感染,威胁着猪群的安全。隐性感染还会降低猪的日增重和饲料报酬。
在生产正常情况下,笔者推荐种猪在配种前免疫2次,以后每四个月免疫一次。仔猪于是10周龄左右免疫一次。疾病爆发时需要全群普免。
3.滴鼻免疫。滴鼻免疫在家禽生产上应用十分普遍。在养猪生产上,伪狂犬疫苗的滴鼻免疫也取得了很大成功。滴鼻免疫的优点一是可以避免母源抗体的干扰,二是在病毒感染门户产生局部免疫。但是滴鼻免疫并不总是必需的,它是疾病爆发环境感染压力很大时的暂时应急方法,一旦疾病得到控制步入正常生产了,可以转换成常规途径接种疫苗。
4.免疫失败。免疫失败的情况较少发生,分析原因主要是:
4.1免疫程序不当。当猪群爆发伪狂犬病时,没有进行全群免疫,只是对一部分猪主要是种猪接种疫苗,这样整个环境感染压力没有从根本上得到缓解,临床上表现为情况有好转,但不理想,零星散发时有发生。有的是仔猪免疫周龄偏小,母源抗体干扰了免疫效果。
4.2免疫时机不当。在接种疫苗时,猪群已经感染了伪狂犬病毒处于发病的潜伏期,或感染了其它与繁殖障碍有关的疾病。在此情况下,母猪发生流产、早产等繁殖障碍。
5.免疫猪场的野毒抗体问题。最近,通过对一些疫苗免疫猪场进行了野毒抗体的监测,结果发现各猪场(无任接种何种疫苗)均有一定数量的猪野毒抗体呈阳性。但是阳性率较四年前已有大幅度的下降,之所以还存在野毒抗体阳性,是因为:
5.1一些猪(尤其是种猪)在接种疫苗前就感染了野毒,血清已经转阳,这些猪没有被淘汰,在以后的监测中,血清学监测中呈阳性。
5.2疫苗免疫能有效地减轻或防止伪狂犬病的临床症状,但并不能完全阻止病毒的潜伏性感染。而在现场,极少量的病毒就能引起猪发生血清转阳。
5.3大多数猪场仅对种猪进行免疫,仔猪生长到10周龄左右母源抗体已不具保护力,它们在出售前的任何时候都可能感染野毒并发生血清转阳,尽管这些猪不表现临床发病。
5.4监测结果表明,对所有猪都接种疫苗的猪群,野毒抗体阳性率显著低于仅对种猪接种疫苗的猪群。在管理条件、设施条件及猪群状况相近,免疫程序相同的情况下,接种不同类型的弱毒疫苗,猪群野毒抗体阳性率没有差异。
6.单基因缺失苗和多基因缺失苗。这是目前争论较多的问题,怎样认识这个问题,可从以下几方面来
第五篇:猪伪狂犬病的表现形式及防制
猪伪狂犬病的表现形式及防制
猪伪狂犬病(Pseudorabies,PR)是危害养猪业最严重的传染病之一,给世界养猪业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近年来许多国家报道此病有增多的趋势。我国于1974年在家猫中发现此病,以后逐渐在猪、牛等家畜中流行,成为我国养猪业不可忽视的主要传染病。
1猪伪狂犬病的表现形式
1.1妊娠母猪发生流产、死胎、木乃伊,在宁波B场,1996年5至8月份发生以产死胎为主,损失达2200多头,死胎率在55%,后经有关单位诊断为AD病。何启盖(1998)报道,1990年秋季某猪场35头母猪共产仔305头,其中死胎290头,从死胎中分离出伪狂犬病病毒。徐沈涛(1999)报道,江西T猪场由此病引起的流产为7.2%死胎8.4%.猪细小病毒也可引起以母猪繁殖障碍为表现的疾病,但它主要侵害头胎母猪,以产木乃伊为主.而伪狂犬病侵害各种胎次的母猪,并以产死胎为主.
2.2以乳猪死亡为主,逐步延伸到培育猪和肉猪出生后外观健康的仔猪,从第2d天开始发病,3-4d时整窝死亡.赵建山(1998)报道,初生仔猪在2-3d时整窝突然发病,1-2d后基本死亡.姜达书(1998)报道,发病日龄早的确3-4d,普遍为7-10d,少数可达30d,徐沈涛(1999)报道,2-10d的仔猪发病,死亡为26.27%。
伪狂犬病仔猪日龄在延长,这可能与发病母猪的母源抗体有关.
1.3母猪不育产过死胎或产后仔猪因发生伪狂犬病死亡的母猪,产后配种困
难.返情率可高达60%以上,母猪空怀造成严重经济损失.补注伪狂犬病疫苗(每头4头份)、改善饲料、增强护理、加强配种对防治因狂犬病造成的母猪不育很有效.临床表现
ADV的症状随病猪年龄的差异而有所变化.
2.1 乳猪4周龄以内的仔猪感染后病情最为严重.新生仔猪产下后很健康,膘情也好,但在2-3日龄发病后,仔猪眼眶发红,闭目昏睡,体温在41◦C左右,口角流出大量泡沫性唾液,有的呕吐或腹泻,初期听到刺激性声音可发出兴奋性鸣叫,后期则无反应.随后出现眼睑、口角、颌下水肿(这些症状可与低血糖、补铁制剂引起的中毒相鉴别),常在腹部出现粟粒大小的紫色斑点,严重时全身呈紫色,患猪步态不稳,有的只能后退,易跌倒,有时出现间歇性抽搐,角反张,一般持续4-10min.病情最短的为4-6h,最长为5d,一旦出现明显的神经症状及拉黄色稀粪,绝大多数死亡,耐过的成为僵猪.
2.2 仔猪(断奶后至30kg阶段)症状与乳猪相似,只是轻微一些,其发病率与死亡率比乳猪低。对发病的3个猪场作粗略统计,发病率25%,死亡率95%以上。
2.3 中猪(4月龄左右)症状轻微,低热,眼结膜发红,鼻镜潮湿,有鼻涕,体温40.5◦C左右,易被误认为流感。偶有脓性鼻涕,猪只呼吸困难,咳嗽,精神沉郁,食欲不振,有的呈“犬坐势”,有的呕吐或腹泻,1周后逐渐康复,重者可延长到20d。若发现出僵直、惊厥、行走困难等神经症状,预后不良。
2.4 母猪母猪发病,表现为厌食、便秘、震颤、眼眶膜炎或视觉消失。个
别发病严重的..耳尖发紫,四肢叉开呈鹅步不能站立,有时头侧向一边,体温在40◦C-42◦C,最后衰竭死亡。怀孕母猪感染本病,则分娩延迟或提前,流产呀产木乃伊,流产的可达50%,所产仔猪初生重小,弱仔在2-3d内死亡。
3病理变化
(1)鼻腕:急性死亡的乳猪,出现鼻腕骨化脓或脓性出血性炎症。(2)
喉头扁桃体水肿并伴以咽炎和喉头水肿,喉头常有纤维素坏死性假膜,喉粘膜点状出血。(3)淋巴结:肠系膜淋巴结和下颌淋巴结充血、肿胀或出血,咽背淋巴结肿胀、充血、出血、水肿,并有局部坏死。(4)心内膜:有点状出血、(5)肺:有小叶性肺炎,散在小的出血和坏死点有时可见肺水肿。(6)胃、小肠:有出血性炎症。(7)膀胱:有时粘膜亦有充血、出血。(8)脑:脑膜充血,脑血管明显增粗,脑脊液增多。(9)眼结膜:眼睑水肿、潮红,病重猪眼球突出,眼结膜充血。(10)口腔硬腭、上臼齿附近粘膜充血、出血及糜烂,扁桃体充血、化脓坏死。(11)肝、脾稍肿,有散在圆形、白色及略隆起的坏死灶。(12)肾脏发白,有散在细小出血点,切面有坏死灶。
4防治体会
引进种猪要严格把关,要到中信度强的国家定点种猪场购买。对新引进种猪要隔离观察并及时注射疫苗。给种猪每年定期注射伪狂犬病疫苗,小猪在乳猪期和断奶后各注射1次。流行AD病毒的猪场,要严格执行隔离和淘汰制度。各猪舍管理人员严禁乱串,出入猪舍要消毒并换衣换鞋。
在确认病因后尽快使用疫苗是防治此病的根本。同时适当使用抗生素等药物。进行对症治疗,能防止并发症。
建议有关部门加强种猪检疫。经有关人员血清学调查,猪伪狂犬病阳性率很高。有些种猪场从未注射过疫苗,阳性种猪就向省内、外出售。说明现在不少种猪场对伪狂犬病的监测不够重视,在种猪苗的流通过程中应加强检疫。
疫苗似乎有治疗作用。对刚开始发病、病症较轻、还没有拉黄色稀粪的发病猪,包括有体温但在体表还没有出血点的仔猪采取紧急免疫,用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生产的猪伪狂犬病弱毒疫苗或华中农大生产的基因缺失灭能苗加倍量注射,有2/3左右发病仔猪6d后恢复健康。发病猪场若有肉猪生长参差不齐,应考虑二免。
建议农牧防疫部门订免疫程序时,对猪伪狂病列入强制性常规免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