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唱响毕节的明天演讲稿
唱响毕节的明天
各位领导、各位评委:
您们好!
我是来自杨家湾的,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唱响毕节的明天》:
“一百里杜鹃花歌唱的地方,一千只黑颈鹤跳舞的地方,我的高原花海,我的青春摇篮„„”这是《毕节我的家乡》中的歌词,相信每一位毕节人都不会陌生。《毕节我的家乡》这首歌,以其优美的旋律唱出了咱们毕节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也唱出了咱们毕节人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美如天堂的地方,因为她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曾经被联合国确定为不适宜人类居住的地区之一。“地无三里平,人无三分银”是其交通闭塞、贫穷落后的真实再现,“开荒开到天,种地种到边”,“种一坡,收一箩”是其生态恶化、土地贫瘠的真实映照,“越穷越生,越生越穷”是其生育观念落后、人口膨胀的生动写实。
为何一个山川秀美、旅游资源、矿产资源极为丰富的地区,要遭遇如此贫困呢?
1988年,时任贵州省委书记的胡锦涛同志亲自倡导并报国务院批准创建了毕节“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人口控制”试验区。这一年,对每一个毕节人来说,都是不同寻常的一年;这一年,交通闭塞、贫穷落后的毕
1节地区实现了华丽转身;就是这一年,毕节人拉开了科学发展、建设生态文明新家园的大序幕。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万事之先观念为先。没有思想的跨越,就没有实践的跨越。把解放思想置于万事之先,是毕节人经过实践形成的一个共识。
20多年来,全区人民大力弘扬“坚定信念、艰苦创业、求实进取、无私奉献”的试验区精神,采取一切措施,通过制定出台关于招商引资、植树造林、引进人才、人口控制等一系列政策,不断探索科技促进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发展模式,致力于改革创新实践方式,坚持以改革促发展、以创新促跨越,狠抓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创造了山顶植树造林“戴帽子”,山腰退耕还林还草“系带子”,坡地种草“铺毯子”,山下建田“收谷子”,发展多种经营“抓票子”的“五子登科”农业开发模式,推进了“小流域综合治理”,突出以“五园新村”为载体的生态文明家园建设,启动了新型能源基地、特色农业、旅游业基地建设,解决了民生事业,引进了一批大型企业入驻毕节,有力地提升了试验区发展的质量与效益。
毕节试验区的综合经济实力实现从全省挂末到排名第三的飞跃,人民生活实现了从普遍贫困到基本解决温饱的跨越,生态环境实现了从不断恶化到明显改善的变化,人口工作实现了从重在控制数量到重在提高素质的转变,经济社会实现了从不平衡发展到协调并进的提升,我们走出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科学之路!
今天,从织金洞到百里杜鹃,从支嘎阿鲁湖到威宁草海,从山村“农家乐”到城市五星级酒店,无不山青水秀人人欢,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犹如春风拂面,春潮涌动。毕节20多年的探索表明,即使是最贫穷、最落后、生态最脆弱、人口最负重之地,只要紧密团结在党中央的周围,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锐意进取、改革创新,前面的大道一定会铺满鲜花。
“一百里杜鹃花歌唱的地方,一千只黑颈鹤跳舞的地方,我的高原花海,我的青春摇篮„„”每一位毕节人,都应当为家乡的巨变而自豪,都应当为试验区的成功而骄傲。每一个试验区人,特别是作为八零后、九零后的我们,更应该同试验区的广大干部群众一起,致力于推进“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人口控制”三大主题的探索试验,立志为贫困岩溶山区的可持续发展“近期作示范、长远探路子”,积极推动试验区“小试验”朝着构建和谐社会的“大方向”阔步前进,大力弘扬“坚定信念、艰苦创业、求实进取、无私奉献”的试验区精神,在千里乌蒙的大地上科学探索,勤奋耕耘。我们深信,只要700万试验区人民精诚团结,众志成城,毕节试验区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谢谢大家!
(撰稿人:李勇斌)
第二篇:唱响响水的明天(演讲稿) (模版)
唱响响水的明天(演讲稿)
朱佳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上午好!我演讲的题目是《唱响响水的明天》,唱响响水的明天(演讲稿)。
“晴天白茫茫,雨天水汪汪;满眼盐蒿菜,十年九年荒。”爷爷告诉我:这就是当年响水的真实写照。由于历史上黄河夺滩,给响水留下了一片片盐碱荒滩,全县80万亩土地70%含有盐份。恶劣的自然条件使得响水穷名远扬,于是,“苏北兰考”便成了响水的代名词。
那年头,农民辛苦一年打下的粮食还不够填饱自己的肚皮,拼命干一天活所得的工分还不如老母鸡下一个鸡蛋值钱;能住上挡风避雨的茅屋草舍,就算是“小康”之家;一碗稀得能照见人影的玉米粥便是一天的口粮;孩子们穿着破棉衣在寒风中哭着、喊着:“妈妈,我冷,我饿啊!”往事不堪回首,贫穷,贫穷就像一场噩梦!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爸爸告诉我:十一届三中全会如同春风化雨,滋润着响水这块贫瘠的土地,把响水人民从贫穷的噩梦中唤醒。特别是九十年代以来,响水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以工兴县、跨越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强力推进“项目大突破、结构大调整、私营大发展、环境大变化”四项重点工作,经过多年的拚搏,响水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变――
当你走进农村,希望的田野上翻滚着一大片、一大片金色的波浪,昔日的盐碱地变成了米粮仓;红艳艳的苹果、黄澄澄的梨子、紫莹莹的葡萄坠满枝头;千里荷塘,荷叶在摇,荷花在舞,鱼、虾、蟹和平共处,其乐融融;绿树丛中掩映着一排排新砌的农家小楼…无论你走到哪里,到处都是欣欣向荣的景象,演讲稿《唱响响水的明天(演讲稿)》。
当你踏上滩涂,一方方盐田,连天接地,一汀汀虾池,如银似镜;一片片棉田,赛云胜雪;一阵阵麦浪,如潮似海。人人都说苏杭美,如今滩涂胜天堂!
当你来到工厂,那一幢幢现代化的厂房正编织着响水人的梦想;那一排排崭新的机器正把响水人的欢乐歌唱;那一辆辆南来北往的货车正驶出响水人的希望。裕廊、金兰、亚邦、融凡等一大批支柱企业崭露头角,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独领风骚。过去的2005年,全县九项主要经济指标有七项名列全市第一。这是多么惊人的速度,多么了不起的成就啊!
经济的发展必然推动社会事业的进步。四十年来,响水城乡建设旧貌换新颜。马路边绿草如菌,风景如画,高大的楼房鳞次栉比,繁华的商业集中区各种商品琳琅满目,应有尽有,造型别致的住宅小区如雨后春笋,为响水注入了新的活力。有线电视、移动通信、手提电脑、中央空调,甚至连豪华轿车都以最快的速度进入寻常百姓家。
不行春风,难得秋雨。是改革的春风吹绿了响水大地,使这块土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如今,五十六万响水人民正在抢抓机遇,精心描绘宏伟蓝图。
朋友们,我们都是响水人,是灌河的水哺育了我们,让我们一起高歌,不忘响水的昨天,赞美响水的今天,唱响响水的明天吧!
我的演讲完了,谢谢大家!
第三篇:毕节试验区演讲稿
穿过乌蒙山,走进区
大方县长石镇中心小学 卢雪
我从没离开过 这片我热爱的乌蒙大地 我的一生 注定要献给你 毕节,我的家乡
各位评委,老师们,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穿过乌蒙山,走进试验区
曾经,你是否在织金的迷宫里 找寻过神奇
你是否从总溪河的岸边 追溯到九洞天 杜鹃花姹紫嫣红 请嗅下这花的芬芳 撑开古老的船伐 在流仓河的岸湾 停泊„„
是的,这里,是乌蒙山腹地,这里,是奢香的故土,是丹顶鹤的家乡!可是,你可曾记得,七八十年代,这里,曾经是如何的苍凉:毕节地区,位于云贵高原腹地,全区河谷深切、耕地破碎、植被稀少,人口压力极大,人民穷困程度很深。全区8个县中有5个国定贫困县和1个省级贫困县,贫困人口比例高达69%;全区农民人均粮食不到200公斤,人均纯收入仅184元;人口密度达每平方公里218人;垦殖指数高达62.7%,这些数字,还不足以让你触目惊心吗?乌蒙山呵,纵然你有九曲回河,花山鸟界,外人,又如何识得?贫困,犹如一面厚厚的纱,遮了你如花笑靥!幸好,1988年4月,一位伟人,识得了你,一场轰轰烈烈的改革在乌蒙大地展开!是的,20年前的毕节因一场特殊的试验被人们关注——人口膨胀、生态恶化、经济贫困使这个地区陷入了严重的生存困境!1988年,经国务院批准成为“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人口控制试验区”后,这个贵州省最贫穷的地区开始了一场具有重要意义的积极探索。20年的艰苦奋斗,20年的风雨兼程,毕节地区人,终于揭开了乌蒙山层层面纱,使之得以一个崭新的、青春的面貌走进新时期,向世人展示试验区的风采!用二十年的时间 请你记住这个名字 毕节试验区--用二十年的跨越 穿越野鸡河的浮桥 到达贵毕高速 呵,愿七百三十万人民的梦 化作春风 吹过乌蒙山!
你看,眼前的一组数字令人欣喜:治理水土流失面积7000多平方公里,水土流失面积减少近70%,森林覆盖率从15%提高到36%,经济总量增长近14倍,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近11倍,贫困人口从总人口的60%减少到5%。更值得一提的,是试验区整个的指导思想:以经济开发支持生态建设,以生态建设促进经济开发。本着这个思想,试验区呈现出:山上植树造林戴帽子、腰搞坡改梯拴带子、坡地种植绿肥铺毯子、山下发展庭院经济抓票子、基本农田集约经营收谷子的“五子登科” 生态建设新模式。从乌蒙山,走进试验区,从贫穷,走进了富裕,走进了繁荣富强!试验区人,正以百分的热情投入到建设毕节、建设家乡的潮流中来,拧在一起,我们就是一道闪电,一束火绳;聚在一起,我们就是整个太阳,整个星空;站在一起,我们就是用心灵结成的信念,一面不倒的墙。我们都是毕节地区人,我们都是试验区的一份子,为了杜鹃花更绚烂,织金洞更迷人,丹顶鹤的舞姿更优美,请你行动起来,使试验区精神不断得到弘扬,其内涵也日益丰富。请你,请每一个试验区人,用我们的忠诚,去构筑试验区兴旺强盛的大厦;用我们的爱,去承载试验区美好的希望!
谢谢!
第四篇:赞美毕节的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评委,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今天,我为大家演讲的题目是《毕节明天更辉煌》。
谁不说咱家乡好?在我的心里,生我养我的家乡——毕节是最美的。这里有闻名遐迩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织金洞,气势磅礴,流金溢彩;素有“天然花园”之称的国家级森林公园——百里杜鹃,灿若织锦,百里飘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高原明珠”——威宁草海,碧波荡漾,鹤鸣鹭飞。还有集奇山、秀水、异石为一体的大方“九洞天”,被称为“乌江第一漂”的纳雍“总溪河”等自然风光,加上赫章“可乐遗址”,毕节市“大屯土司庄园”等国家级重点文物,美不胜收,使人流连忘返。这就是一块孕育着希望,充满着激-情与活力的土地——毕节。
其实,家乡也曾贫穷过。20年前的毕节,我们的先辈吃的是粗杂粮,穿的是破衣裳,住的是茅草房,多数人家一年没有半年粮。就在先辈们忍受着贫穷与落后之时,忽如一夜春风来,毕节大地放光采。时任贵州省委书记的胡-景-涛爷爷,为生活在这里的五百多万人民指明了生存发展的出路,提出了建立毕节“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的构想。毕节试验区从此插上了腾飞的翅膀!20年来,全区人民一直紧紧围绕“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人口控制”三大主题,充分发扬“坚定信念,艰苦创业,求实进取,无私奉献”的试验区精神,使毕节逐步走出困境,走向辉煌……
如今的毕节,历经数十载的风雨历程,从泥泞和坎坷中走来,正抖落一身的风霜,微笑着前行……江河在奔腾中书写着它的恢宏,蓝天在宁静中袒露着它的旷远,而岁月就在悄然中见证着它的历史。
如今的毕节!依旧铿锵前行!杭瑞高速、夏蓉高速、成贵高铁、“隆黄”铁路以及在建的毕节“飞雄机潮都在为毕节插上腾飞的翅膀,让我们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时代浪潮中,乘风破浪,排礁远航。
诗人艾青有一句诗:“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是的,我们含泪,是因为我们对比、惊叹、感恩;我们深沉,是因为我们思虑、开拓、创新。二十余年的脱贫史、发展史告诉我们,“坚定信念、艰苦创业、求实进娶无私奉献”将会使毕节的明天更加美好,更加辉煌!
我的演讲完了,谢谢大家!
腾飞吧!毕节
风雨兼程二十载,又是一阵春风来。毕节的苍翠,诉说历史的感动;让激悦的青春,承载着历史的厚重。用粮仓来回答,什么是试验区;用发展来回答,什么是可持续;用生活实证来回答,什么是科学发展观。用二十年的时间,请您记住这个名字,毕节,毕节北—毕节。
——题记
八十年代中期,时任中共**省委书记的胡-锦-涛同志历时一年多,在走遍全省 86 个县市区,经过长期探讨和比较,于 1988 年 6 月选择在西部岩溶山区最具典型性、代表性,并在人口、粮食、生态、经济协调发展方面进行了长期探索的**地区建立“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
XX 年 9 月,大学毕业后,时逢毕节试验区成立 20 周年庆典,我曾在毕节市毕节铺镇橙满园做解说员,相信各位对位于美丽的毕节河畔 , 一年四季瓜果飘香的橙满园都不会陌生。但大家可知道 20 年前的橙满园人们吃的是粗杂粮,穿的是破衣裳,住的是茅草房,多数人家一年没有半年粮,有的甚至刚过完年就等待政府救济;植被严重破坏,生态恶化,每到雨季,泥石横流,把国酒之源的圣水**河变成了“南方黄河”。试验区成立以来,橙满园人在党委政府的带领下紧紧围绕“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人口控制”三大主题,弘扬“坚定信念、艰苦创业、求实进娶无私奉献”的试验区精神,结合自身实际,调整产业结构,变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大力发展乡村生态旅游,招徕客人游览体验橙满园景区厚重的味道。
谢谢。
第五篇:明天 演讲稿
明天●梦
明天是一条条奔腾不息的河,流到哲人的视眼里,凝成一串串深沉的思考;流到诗人的描写里,组成一声声颤抖的呼唤;流到音乐家的音符里,演奏出一个个青春的强音;流到青春的梦幻里,折射出千姿百态,轻盈美妙,无限活力,激情燃烧。
我们敬爱的习主席鼓励每一个中国人都努力去实现自己的中国梦,那么放之于实际,就是我们应该要努力奋斗达成一个又一个属于自己的明天梦。
明天是个梦,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美好的梦想,但如果不经过奋斗,那么明天一定会到来,却不是你所期待的那个美好的明天。
大家一定听说过“蜀鄙二僧”的故事。穷和尚和富和尚都立志要去南海,结果穷和尚一瓶一钵去成了南海。而富和尚“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原因何在?就在于穷和尚敢于立下梦想,更敢于实践梦想。而富和尚则只敢想,不敢做。
同学们,无论你在期待一个在社团晋升部长的明天,在期待一个几点3.0的明天,还是在期待一个托福考试满分的明天,让我们行动吧,做一件事情,只要开始行动就可算是获得了成功的一半。
回想50年前,有一群人为了祖国强大富饶的明天,忍受着严酷恶劣的沙漠环境,数十年如一日,打着算盘计算出庞大而复杂的弹道运行方程。1964年10月,新中国的第一颗原子弹响了,它为老一辈的科学先驱付出的血和汗而响。
同学们,让我们立足于今天,脚踏实地把握住生命中的每一个明天,全力以赴我们心中的梦。我坚信,在不久的将来,作为一名优秀的川大学子,我们都能自豪的唱响张澜先生对我们的寄望:
桓桓熊熊起西土,锵锵鸣凤叶东鲁。和神人,歌且舞,领袖群英吾与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