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析新形势下的毕业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浅析新形势下的毕业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孙驰1白丽君1
(1.中国医科大学学生处辽宁沈阳110001)
摘要:毕业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毕业生的思想意识出现了许多新的矛盾和问题。本文从研究高校毕业生思想变化的趋势及相关表现入手,分析产生思想变化的原因,从而找出如何积极改进和开展毕业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关键词:毕业生,思想政治
毕业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高等教育制度改革力度的逐步加大和国家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适合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需要的毕业生就业市场正在逐步地建立和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使毕业生从“统包统分”转变为“双向选择,自主择业”,在这一转变过程中,毕业生的思想和意识状态,必然会发生巨大的变化,产生许多新的思想问题。因此,切实加强和改进毕业生思想政治教育,成为了就业工作的主线。做好毕业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于高等学校思想的稳定,促进高等学校教育体制改革和管理体制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毕业生思想变化的趋势及相关表现
在传统的“统招统分”毕业生就业时代,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的思想状况很单一,就是服从分配。而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高等教育制度的改革,国家对毕业生的就业政策由“切块计划,供需见面”到“在一定范围内的双向选择和适当定向,末被录用的毕业生介绍回生源所在地二次择业”,最终过渡到“国家政策调控,毕业生自主择业”。在这些变化中都突出了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加大了毕业生的自主权和主动权,另一方面,也加剧了毕业生就业的竞争,在这种由“统分”到“竞争”的变化过程中,毕业生的思想意识出现了许多新的矛盾和问题。
毕业生内心思想矛盾主要表现在工作单位的选择上。纵观当前各高校,部分毕业生由于受社会环境和就业竞争压力的影响,出现了思想混乱和价值观多元化的趋势,一些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如拜金主义、利已主义、实用主义等思想倾向纷纷抬头,讲实惠、讲金 1
钱,甚至出现严重缺课等不良现象。很多毕业生往往眼高手低、好高骛远,对自己估计过高,把职业选择理想化,考虑个人利益和得失过多,考虑国家和社会需要较少,择业过程中只讲挣钱,不讲事业。毕业生择业集中在收入高、效益好、能解决户口的国家机关、事业单位、挣钱多的地方等,而这些单位的需求数量与毕业生数量相比是很小的,就形成了残酷的竞争机制。面对社会的严峻现实,有的人及时调整心态,降低择业标准,主动适应社会需求,调整知识结构,提高自己的综合竞争力。而更多的人不能接受这种理想与现实的差距,产生了消极心理,灰心丧气,造成极大的心理压力。
随着大学扩招,带来毕业生数量逐年境加,就业岗位逐年减少,就业难的现状也成为困扰毕业生思想的另一大问题。在这种毕业生数量很大的社会现状下,用人单位选择毕业生的空间增加,就势必造成提高对毕业生的要求及增加选择毕业生的程序。面对着众多的竞争对手及用人单位的层层面试,毕业生往往会产生极大的心理压力。一旦遇到挫折,容易产生灰心丧气,面对市场感到恐惧不安,背上沉重的思想包袱。
还有一部分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应聘时往往瞻前顾后、犹豫不决,难下决心与用人单位签约,“占着盆里的,看着锅里的”,总觉得自己找的单位还不能达到自己理想中的要求,会有更好的用人单位摆在面前,所以对于已经有意向的单位,迟迟不愿签约,而用人单位不会一直等待,往往最终丧失了就业机会。
有的毕业生创业意识差,不愿从小事做起,不愿去基层,盲目地追求牌子高一些,待遇多一些,过高的估计了自己的实力,其结果要么因难以胜任所选职业岗位而受挫,要么因才能无法施展而不得不重新就业。有的毕业生有求闲怕苦的思想,往往要求未来的职业要轻松一点,工作环境要舒适一点,管理得要松一点,单位离家要近一点。他们不愿去独闯天下,不愿离开父母,不愿离开大城市,这样就会使得他们的择业面窄,求职困难,影响个人长远发展。
另一个困扰一部分大学毕业生的思想问题是过分依赖心理太强。现在的大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一些家长过分保护、溺爱学生,使学生从小就养成了等、靠、要的依赖心理,什么事都愿意靠父母,靠老师,靠学校,在就业过程中同样也体现出来,主动性不强,带有回避责任的倾向,过多的等待学校、家庭为其谋求就业机会,开辟就业渠道,以致延迟了就业准备期。
二、积极改进和开展毕业生思想教育工作
(一)优化高校育人环境
优化高校外部环境是有效开展毕业生思想教育工作的必要条件。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必须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这个方针为我们创造了良好的社
会环境和正确的舆论导向。搞好高校毕业生思想教育工作的关键之一在于外部环境的优化,因而必须加强社会的综合治理,加强廉政建设,反对不正之风,促进党风和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为开展毕业生思想教育工作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优化校园内部环境也是开展毕业生思想教育工作的一个必要条件。我们要进一步加强校园秩序和环境的综合治理,加强校风和学风建设。开展“文明校园”和“文明离校”活动是两项有效的措施,应当及时总结经验,持之以恒,不断完善。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广泛开展多种形式、丰富多彩的学术、科技、文艺、体育活动,引导校园文化建设向着健康、高雅的方向发展,陶冶人们的情操,净化校园的环境。同进要加强思想教育工作的硬件建设,为广大学生提供更多的活动场所、设备等物质条件。
(二)加强高等学校育人各阶段的思想教育力度
高等学校育人过程中的思想教育,包括入学教育、养成教育、毕业教育等主要阶段。每个阶段学生面临的问题不同,所产生的思想状况也不尽相同,我们应该对各个阶段学生思想状况的不同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工作。
入学教育主要是针对新生而言,工作重点是教育学生如何做一名合格的大学生。很多大学新生入学后,对自己的专业究竟是学什么,将来从事什么,都不是很清楚,思想中只有一个模糊的概念。这个阶段应该请一些相关专业的专家、学者对学生进行专业培养目标教育、学习方法教育,使学生真正认识到自己专业的重要性,培养出专业兴趣,使学生在接下来的学习过程中能够刻苦读书,努力学好自己的专业知识,为将来的就业打下一个良好的知识基础。同时还要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文明礼貌教育、遵纪守法教育,从入学就开始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为以后的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养成教育的对象是大二到毕业的前一年,这个时期是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和思想趋于成熟的时期。他们对政治,对个人前途开始有了一定的认识、探索和思考。学校在加强思想品德课、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同时,应不失时机的组织一系列第二课堂活动:社会实践、参观展览、主题班会、团日活动、义务奉献活动等。以生动的实例,新鲜的内容,引起学生对自身的思想道德行为偏差的注意。还可以邀请英雄、成功校友等现身说法,谈人生、论事业、讲奉献,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时代使命感,从而懂得如何处理好个人、集体、国家三者之间的关系,懂得如何自觉地把个人前途与国家命运联系到一起。
毕业教育的任务主要是加强职业道德教育,为人民服务教育,理想、前途、事业教育。通过开展就业指导、政策指导、信息咨询、求职技巧等一系列毕业教育,切实的提高学生在求职过程中的技巧,提高求职成功率;同时邀请往届成功就业的同学通过实例教育,使学生树立自信,提高学生求职信心;提前让学生认识到求职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教导
学生相应的应对方法。在毕业教育中,应注意普遍的“面”的教育与个别学生“点”的教育相结合,除面对全体学生的教育外,要有针对性的解决个别学生求职中思想出现的问题。
(三)进一步加强毕业生形势与政策教育,帮助大学毕业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形势与政策教育是大学毕业生了解国内外形势,了解党的政策、方针、路线的有效途径,要充分利用形势与政策教育课的教学与各种宣传,及时地让毕业生准确、全面地了解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辩证地看待国际国内形势,特别要正确地看待国家在前进中的困难和问题,帮助他们树立必胜的信心,充分利用实习、见习和各种社会实践活动,让他们正确认识社会,认识自我,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同进,还要注意加强对毕业生的社会责任感的教育,尽管经过几年的大学教育,大学毕业生的心身日渐成熟,主体意识也明显增强,但他们的价值体系尚未完全确立,对社会的了解是片面和肤浅的,社会责任意识和集体主义观念还比较淡薄,部分毕业生对社会缺乏辩证客观的分析态度和分析能力,重视个人理想而缺乏远大的社会理想,重视自我价值而轻视社会价值,重视自我责任而缺乏社会责任等等。为此,要教育毕业生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个人需求与社会责任的关系,强调个人的兴趣爱好、才能与特长都要与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相结合,才可能实现自身的价值。
(四)培养学生的基层意识
由于历史和社会的原因,现阶段我国的人才资源配置极不合理。东部经济发达地区人才已趋于饱和,但仍成为人才流动的热点。而西部地区和广大基层单位急需各类人才,但很少有人问津,使不合理的人才配置情况更加严重,同时也增加毕业生就业的难度,因此我们对毕业生要加强基层意识教育,帮助毕业生认识国情,了解社会需要,转变择业观念,走出择业误区,拓宽就业渠道。
(五)与时俱进,全面更新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观念
传统的、陈腐的就业观念是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重要原因之一。社会的变迁、就业环境的变化要求大学生必须拓新就业观念,使自己的观念从陈腐的条条框框中解放出来,大胆地、主动地在社会大天地里找到能充分发挥自己聪明才智的位置。高等学校要通过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择业的竞争意识、风险意识、拼搏意识,要让学生认识到毕业走向社会本身就意味着迎接挑战,所谓一次择业定终身的铁饭碗已经被时代的发展所淘汰;要让学生从心理上接受改革,认识到就业改革是高等教育改革的必然,从而支持改革、参与改革;要让学生跳出大城市、大企业、大机关、高收入的小圈子,正确地评估自己,不贪图安逸、舒适,勇于面对竞争和挫折;要让学生树立“先就业再择业”的观点,志存高远,勇于从小单位和基层做起,在实际工作中不断锻炼自己,积累经验、磨练能力,进而对自己的职业目标做出符合实际选择与调整;要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用自己的热情和智慧去推动一个产业的发展,为社会创造新的就业岗位。
(六)进一步加强心理素质教育,帮助大学毕业生树立起面向市场、面对就业竞争的信心和勇气
心理素质教育对做好大学毕业生思想工作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临近毕业的大学生心态复杂,他们有的呈现出恃才傲物或守株待兔的封闭心理,有的显露出无所适从的犹豫彷徨心理,有的存在着重实惠、重待遇、唯利是图的功利心理,诸如此类的心态,都加重了毕业生的心理负担,强化了他们业已存在的心理问题,这就势必影响到他们择业的成功。因此,要对毕业生开展择业心理咨询,帮助他们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个性特点,做出合适的选择来满足社会的需要。作为高校,要充分利用人才密集,学科齐全的优势,逐步开展以心理健康知识教育为中心、心理咨询为重点的大学生心理教育活动,建立大学生心理档案,把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教育设立为心修课或选修课程,使大学生具备心要的心理健康知识,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掌握心理调适方式方法。总之,要从整体上把握学生的心理素质情况,以便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教育活动。
大学毕业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综合工程,它需要政府、社会和学校以及师生的大力合作,采取行之有效的教育形式和手段,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同时要经常开展一些有针对性的、专题性的教育活动,积极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择业观,引导他们将个人成才与社会需要相联系,寻求个人与社会的结合点,才有可能使我们的大学毕业生实现人生的价值。
作者简介:
孙驰(1978-),辽宁铁岭人,中国医科大学毕业办科员、助教。
白丽君(1955-),辽宁沈阳人,中国医科大学毕业办主任、讲师。
第二篇:论新形势下的大学毕业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论新形势下的大学毕业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摘 要:在新的形势下,大学毕业生的思想状况不容乐观,他们在就业过程中表现出诸多问题。做好大学毕业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应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就业指导相结合,加强大学生的忧患意识、市场意识、职业道德和心理健康教育。同时,学校应以市场为导向,加强教育教学改革。人才市场也必须加快建设步伐,规范竞争秩序。为大学生合理充分就业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关键词:高等教育;就业;大学毕业生;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5194(2007)04-0106-04
一、大学毕业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新形势
(一)从计划分配到自主择业的转变带来的问题
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规定“除对师范学科和某些艰苦行业、边远地区的毕业生,实行在一定范围内定向就业外,大部分毕业生实行在国家方针、政策指导下,通过人才劳务市场,采取‘自主择业’的就业办法”。两年后,国家教委在《关于1995年深入进行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和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意见》中,要求部分高校“并轨”后所招学生,毕业时原则上在本系统、本行业范围内自主择业,在条件成熟后逐步过渡到大多数毕业生自主择业。
就业制度的改革使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发生了新的变化,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过去的计划分配体制实行“统包统分”,上大学就是未来职业的保证,而现在,上大学仅是提高自身素质的途径,就业是一个需认真思考的问题。这无疑增加了广大学生的学习压力。同时,更大的选择空间,让大学毕业生无法正确定位,他们往往在众多岗位间左右徘徊,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就业市场的正常秩序。另外,很大部分毕业生会倾向于大城市、大公司,边远、艰苦地区越来越远离广大毕业生的视线,从而导致就业市场的局部竞争加大。过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对较多的是少部分到艰苦行业和边远地区工作的毕业生,现在,高校所有的就业者都成为关注的对象,他们面对“选择的自由”出现的困惑已不可忽视。
(二)从供小于求到供大于求的转变带来的问题
计划经济时代,我国高等教育资源相对缺乏,而经济社会的发展对人才又极度需求,当时的大学生毕业后普遍都能有一份好的工作,在各个岗位上也是重点培养的对象。从2002年开始,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开始显得紧张。2002年,全国高校各层次大学毕业生总数为145万人,2003年增至212万,2004年为280万,2005年为338万,2006年达413万,2007年则增至495万。从历年的就业统计来看,几近20%的毕业生成为新的失业群体。今天,大学毕业生面对的是一个庞大的就业大军和一个相对紧缩的就业市场,在这样的就业形势下,昔日精英教育下的“天之骄子”心态受到极大的冲击,部分大学生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遭遇前所未有的不自信,对上大学产生了怀疑。
(三)当代大学生的成长经历带来的问题
马克思说:“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当代大学生出生于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且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成长的社会大环境和家庭小环境,塑造了当代大学生富于时代特色的思想特点。另一方面,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日益增强,这有利于大学生树立自强意识、创新意识和竞争意识,但同时也给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带来了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一些大学生的理想信念、价值取向、诚信意识、社会责任感等成为社会的担忧。网络的普及也使一些负面因素渗入到大学生的生活中。而对当代大学生最直接的影响则来自家庭。因为他们多数是独生子女,从小倍受家庭呵护,往往主体意识强、个性鲜明,但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弱,心理承受能力较差,而家庭往往对他们的期望值却很高,同时,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也更为纷繁复杂。
二、大学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存在的思想问题
(一)自我评价过高
有些大学生在自我定位上,不切实际,对自己缺乏清醒的认识,对人才市场及用人趋势缺乏了解,往往评价过高,结果难以达到自己的愿望。长期以来,我国高等教育被誉为精英教育,学生也在社会的舆论氛围中以社会精英自居,希望能找到与这一身份相称的工作。但往往事与愿违,在寻找高标准而又屡屡受挫时却错失一些适合自己的机会和平台。对于大学毕业生来说,实事求是地自我定位是十分必要的。
(二)过分强调自我价值的实现
高校毕业生经过多年的培养和教育,非常希望社会能为自己提供一个可以充分发挥自身专长和能力的岗位,实现自己的理想、信念和价值。同时功利主义思想又影响着他们。不少毕业生在就业选择时,收入的高低和个人的发展成为首选,对国家和社会的贡献被放到次要的位置,往往倾向于大城市、大机关、大公司、大企业、大院所等。诚然,想到这些地方和单位去工作,并不是都不好。如果到那里能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则无可非议。但有的并不是这样,应该说,大机关的权力、大企业的财力、大院所的名声以及大城市的文化生活等等,对广大的求职者是具有极高吸引力的。部分大学毕业生无法正确地认识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的相互联系,把自我价值的实现孤立起来,从而导致选择失衡。
(三)缺乏艰苦奋斗的精神
在苦与乐的认识和态度上,一部分大学生缺乏吃苦精神,不愿到条件艰苦的地方去工作。今天的大学生,多数成长环境较好,怕吃苦成为影响就业的一个重要因素。有的家住城市的大学生,在城市找不到工作,宁可在家做“啃老族”,也不去条件稍微次一点的地方就业。一方面大学生在城市就业困难,另一方面一些农村和边远贫困地区又急需人才。一些来自边远贫困地区的大学生,在经历了城市文明的洗礼后,也不愿再到相对贫困的地区工作。
(四)诚信缺失
在就业过程中,有些大学生缺乏诚信。具体表现在:自荐材料中,少数毕业生不是真实地、全面地向用人单位介绍自己,而是往往夸大其词,大篇幅介绍自己的长处,对不足则只字不提;有的假造材料,伪造证件;签约过程中,有的契约意识淡薄,随意违约,有的则与多家用人单位签约,从中挑挑拣拣。这些都不同程度地违反了人才市场的“游戏规则”。部分大学生的诚信缺失,不仅降低了用人单位对当事人的信任度,同时也影响到了所在学校的声誉,甚至波及大学生就业群体,进而影响大学生就业市场的健康发展。
(五)心理问题增多
在严峻的就业形势面前,部分毕业生出现了一些心理障碍,失去了心理平衡。今天的大学毕业生一般都涉世不深,缺乏社会交往经验,成长过程往往又非常顺利,未经过什么挫折,在多样化的就业形
式、异常激烈的竞争、高期望值的家庭等诸多压力面前,他们的心理难以承受,心理问题增多。随着毕业的临近,由于对前途的种种担忧,一些毕业生心神不宁、忧心忡忡。不符合实际的就业期望遭遇滑铁卢,就会不平衡,认为世无伯乐。竞争失利,就不服气或嫉恨他人,认为缺乏公平。有的缺乏自我权衡能力,过分挑剔而失去良机,之后又后悔莫及。有的找到一份工作后,却又盲目攀比,感到不如人意,特别是几经挫折仍难找到工作的时候,就会产生焦虑、浮躁、自卑和丧失信心等情绪。个别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由于心理严重失衡,甚至做出了难以想象的事情。
三、做好大学毕业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
(一)大学毕业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要与就业指导相结合,从低年级抓起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针对毕业生的思想及行为特点,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用正确的就业观指导自己的择业。具体说来,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加强忧患意识教育
当前,对于发展和就业,大学生普遍具有较强的忧患意识,但是,这种意识在不同群体却有不同的表现。一部分大学生把忧患意识转化为积极进取的动力,一部分大学生却在对未来的忧虑中无所适从,茫然而消极。更有部分大学生对未来有着盲目的乐观,甚至认为就业是四年后的事情。忧患意识,应是当代青年所拥有的一种基本心理素质。从大学生入学开始,学校就要对他们加强忧患意识教育,增强大学生的危机感,这有助于刺激大学生的求知欲,引导他们更早地确立成才志向,并为之付出切实努力。只有对未来进行充分估计和充分准备,大学毕业生才能有足够的勇气和底气去面对市场,面对竞争。
2.加强市场意识教育
从近几年毕业生就业的情况来看,不少大学生并未对自己进行认真地分析和定位,就匆忙赶赴各种各样的人才市场和招聘会,结果往往是无功而返,甚至错过一些极好的机会。究其原因,主要是部分大学毕业生缺乏应有的职业意识,对市场缺乏足够的认识,自主能力不强所致。加强大学生的职业意识教育,特别应注重对学生专业素养的培养和职业规划的指导,加强学生学习的目的性教育,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大学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从事未来职业的基本素质和技能,而不是简单地按照学期的阶段顺序完成功课和学习任务。学校可以在大一就开设有关就业指导的课程,让大学生在低年级就开始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目的性。增强大学生的自主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和引导学生去分析和认识市场,思考自我与市场之间的关系,在市场的指导下完善对个体的发展规划。
3.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职业道德是从业人员在其职业活动中所应遵循的、具有自身职业特征的基本的道德准则和规范。良好的职业道德,是高校毕业生综合素质的体现,也是就业竞争中的一大优势。
大学毕业生的职业道德是受其道德情操和人生理想制约的。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首先要着眼于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要对毕业生进行社会主义、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使他们明确自己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把树立远大理想与扎根基层紧密地结合起来,在勤奋创业中真正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
在培养大学生奉献精神和责任意识的同时,还应加强大学毕业生的诚信教育。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规范,是个人道德修养的必备要素,也是社会和谐发展的基本准则。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诚信也是维护市场秩序、促进公平竞争的重要原则。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必须和校园文明建设以及社会教育的大环境相结合,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通过积极开展大学生文明礼仪教育,倡导广大学生树立诚信意识,以诚实守信为荣。同时,建立合理的学生整体评价体系,形成有效的监督和约束机制,将学生的自律与学校的教育结合起来。
4.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专业性强、要求高的系统工程,学校应建立起一支从事这项工作的专门机构和专业队伍,教师必须经过系统培训,恪守职业道德。同时,根据大学生活不同阶段以及各层次各学科门类学生、特殊群体学生的不同心理特点,形成课内与课外、教育与指导、咨询与自助紧密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体系,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注重宣传普及心理科学基础知识、心理健康知识和心理调试的基本技能,使大学生能客观地认识自我,学会自我调适,有效消除心理困惑。注重深入学生的生活与学习,掌握学生基本思想情况,及时发现问题,通过面对面、在线交流等及时加强沟通。
(二)以市场为导向,加强教育教学改革
高校应充分把握经济社会发展和就业市场的变化情况,对接市场需求,改革教育内容与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毕业生就业创造坚实的条件。大学毕业生的思想教育,必须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就业结合起来。
知识经济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对人才质量的需求越来越高,高等院校必须更新教育观念,确立新的育人理念,加强教育教学改革的基本投入,切实加强学校的软硬件建设,提高整体办学水平。当前,用人单位越来越注重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知识创新能力,强调学生的实践能力,而高校较为普遍的超常规扩张导致教学质量下滑,同时,由于受传统办学理念及基本投入的影响,纯理论教学还在很大范围内存在,实践环节薄弱,创业教育还不深入,一些学校的教师资源、图书资源等远远跟不上学生规模的发展。这些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以市场为导向,还要考虑高等教育的结构问题。高等教育在结构方面,还存在着与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矛盾,如专业设置不合理、高校发展结构趋同、等等。高校的专业设置,既要考虑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又要考虑学校的条件与实力,二者必须紧密结合。现在,专业重复建设、师资力量等跟不上专业设置的发展,是较为普遍的现象。实际上,人才市场的需求总是有限度的,人才市场需求的多变性与人才培养所需时间的周期性之间也存在矛盾。高等教育应充分考虑这些市场因素。专业设置的不合理还体现在急需专业重点不突出。当前,面向地方经济建设的应用性人才培养相对薄弱,高新技术类专业人才、高层次经营管理人才供给不足,高等教育的学科结构调整已势在必行。
国家决定适当控制招生增长的幅度,相对稳定招生规模,既是为了缓解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压力,又是高校办学必须转移到内涵发展上来的迫切要求。教育部在2007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六大举措中,明确提出完善评估机制,把就业状况作为高校本科教学评估的一级指标和核心指标,以此促进高等教育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今年,教育部、财政部又全面启动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这些政策和措施在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增强大学生的市场竞争力方面将起到切实作用。
(三)健全和完善人才市场,规范竞争秩序
要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人才市场竞争原则,健全和完善人才市场竞争机制,优化人才市场环境。加快毕业生就业法规建设,加强人才市场竞争监督管理,在规范大学毕业生就业行为的同时,加大对双方主体在择业择人过程中的执法监督力度,维护双方的合法权益。有关部门还应当尽快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明确禁止就业歧视,维护毕业生的正当权益。“就业歧视”现象的表现是多方面的,如性别歧视、年龄歧视、户籍歧视、等等,这些都有待政策法规的规范和社会文明的引导。同时,应当继续深化劳动人事制度改革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为高校毕业生自主就业开拓更大的空间和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政府有关部门和高校应共同完善人才市场体系,加强毕业生就业形势预测和分析,提供就业指导和政策咨询,同时,进一步改进和完善招聘会的形式。提高供需对接的针对性。
责任编辑:金华宝
第三篇: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探究
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探究
(安徽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0)
摘要: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总体较好,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文章从社会学角度分析了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问题成因,主要从学校方面提出了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和途径,为做好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大学生 思想政治状况 价值观 校园文化
The analysi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dition in the new situation
FENG Rui
(Anhui Normal University,Wuhu 241000,china)
Abstract: In the new period ,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dition is generally good , but 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 the article analyzed the causes of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dition problem from sociology, Puts forward to strengthen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methods and ways mainly from the school, provides the reference for the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Key words: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dition;Value;Campus culture冯睿
一、引言
早在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就要求“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意义重大,只有对其加以有效引导和教育,才能使其担负起振兴中华民族、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任。现阶段的大学生具有自己的独特特点,如基本是“80、90后”,大多数还是独生子女,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也与二十世纪末的大学生所处环境有所不同,社会的深刻变革使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要具有针对性和鲜明的时代性。
二、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社会发生深刻变革,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观念也呈现出新的特点,具体如下:
(一)政治态度较为明朗,政治立场坚定,但思想认识不够深刻
当前大学生政治思想稳定,拥护共产党的领导,认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关注国内外大事,关注国家发展和民生问题,关注社会热点尤其是与自身利益相关的热点问题。这说明当前我国大学生的主流思想是积极的、健康的。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不注重政治理论学习,思想认识不够深刻,政治素养有待提升。集中表现在不愿认真听取政治课,对政治理论课学习缺乏兴趣,很少登陆红色网站。在入党动机上,有的学生是从众,有的学生抱着功利和实用的目的,希望能够通过入党为以后谋职业增加砝码,这充分说明一部分大学生政治理想模糊。
(二)道德取向成熟、道德认知水平较高,但道德观念复杂化,知行不一
多数学生崇尚良好的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乐于奉献、助人为乐,能够明礼诚信、遵守公共秩序。[1]近年来许多思想政治教育者在调研学生的道德现状时发现,大多数同学对传统美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的重要性都给予认同,他们十分看重思想道德品质的好坏并将其
作为优秀大学生的首要标准。但是我们也看到不少大学生在道德素养方面存在一些问题,集中表现在:1.道德观念复杂化。当代大学生对待社会现象往往是多角度的分析和评价,他们对以竞争与协作共生为特点的新型市场经济道德要求比较推崇。过去那种是否对社会、对人民有利的评判标准受到冲击。2.知行不一,认识与道德实践脱节。以对待诚信的问题为例,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的一项调查表明,超过90%的大学生认为抄袭作业是不诚信的表现,但在实际行动中坦承从不作弊的未过半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者要能够因势利导,发挥道德在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三)认同主流价值观,精神风貌总体良好,价值追求更加务实
当代大学生对我国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主流价值观予以认同,关心国家、民族命运。大学生精神风貌总体良好,2005年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状况滚动调查显示,对国家号召、鼓励大学毕业生到西部地区工作,过半数学生表示“渴望去”、“愿意去”。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发生时,“80后”用实际行动展示了他们的爱国激情。以北京奥运会青年志愿者为代表的“80后”,令外国媒体惊呼中国出现“鸟巢一代”。由于受到社会转型、高等教育改革等因素影响,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更加理性和务实。价值取向呈现多元化倾向,实用性和功利性倾向明显,他们往往强调贡献与索取并重、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结合。近些年利己主义成为大学生普遍的价值取向,有调查显示,关于“上大学的目的”,62.42%为实现人生价值,11.6%为成名成家、提高社会地位,为社会做贡献的仅占8.04%。[2]可见相当部分学生缺乏无私奉献的社会责任感。
(四)注重自我发展,敢于竞争,积极进取,但集体观念淡薄
市场经济强化了大学生的自主观念和竞争观念,他注重个人奋斗和自我目标的实现,敢于追求自己的合理利益,主体意识较强,对生活能够自主把握,自我选择、奋斗意识有所加强。但难以把握集体与个体的关系,集体观念淡薄,不能做到先公后私,往往是公私兼顾甚至是私而忘公,牺牲集体利益满足个人利益。有调查显示,23%的大学生从不参加班集体活动,也不愿意参加班干竞选,怕因为当班干需要为班级做事而耽误自己的时间。当代大学生集体意识的淡化要引起有关教育工作者的重视。
(五)个性张扬,独立意识、自主意识强,但心理承受力弱
当代大学生信息来源广泛,尤其是网络带来的信息量大,时效性强,他们所掌握的信息量往往比老师和辅导员还要多、还要早。这导致他们不愿意局限于老师的教导,敢于用自己的大脑去思考问题,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问题,具有较强的独立和批判精神。但由于受到所处外部环境的影响,如就业压力过大,家庭过于呵护等,导致他们心理承受能力弱,适应性差。大学生往往是独立和依赖的矛盾特性共存,一旦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挫折,或者理想与现实不一致时,他们就会惊慌失措、自暴自弃。马加爵案已经给我们沉痛教训,正是因为马加爵强烈压抑的情绪特点和扭曲的人生观、“自我中心”等缺陷,导致了悲剧的发生,加强对大学生承受能力和抗挫折能力的训练已经迫在眉睫。
三、存在问题原因的社会学分析
(一)从社会化的角度
社会学认为,社会化就是指个体在与社会互动的过程中,逐渐养成独特的个性和人格,从生物人转变成社会人,并通过社会文化的内化和角色知识的学习,逐步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3]大学生的社会化状况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他们的政治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社会化的主体包括家庭、学校,同类群体、大众传播媒介等。而家庭教育和家庭环境的影响是一个人社会化的开端,家庭社会化的结果对人的一生都会发生影响,通过日常家庭生活父母会向孩子灌输行为规范、价值观念、生活习惯等。以独生子女大学生为例,他们的家庭结构和非独生子女有所不同,父母给他们提供优厚的经济条件,在教育上给予极度重视,过分溺爱,导致独生子女在进入大学后弊端凸显,如适应性较差,唯我独尊,心理脆弱。现代社会转型导致大量单亲家庭、重组家庭的产生,如果家长不能适时把握孩子的心理,对其进行正确引导和教育,那么其子女很容易迷失自我甚至造成价值观和道德观沦丧。
对于大学生来说,随着年龄的增长,学校和教师的作用逐渐超过了家庭和家长的作用,成为他们社会化的重要环境因素。一方面,学校传授各种专业知识和技能,另一方面,学校也把主流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和道德要求传递给学生。而当前学校教育往往重智育轻德育,德育教育缺乏时代性和针对性,教育形式老套,思想政治工作者只注重灌输而忽视学生对信息的反馈,导致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认识不够深刻,传统美德认同度不高,公德践行能力差等问题较为严重。
同类群体是指在兴趣爱好、家庭背景等方面比较接近的人自发结成的社会群体,同类群体对个人有较强的吸引力,它的群体规范往往被个人当做社会化过程中的重要参照标准。个体在同龄群体中接受大量亚文化的影响。而这些亚文化有可能是积极向上的,也有可能是颓废堕落的。改革开放以来,西方外来文化不断传播,不可避免的带来一些消极的东西如不健康书刊、音像制品,尤其是互联网经常会带来良莠不齐的内容,群体成员在沟通中很容易发生共鸣,这都会对个体社会化造成重大影响,又如高校有一部分学生喜欢攀比,厌节俭、重面子,追求前卫和时髦,计划性差,致使大学生缺乏忧患意识和危机感。
现代社会中大众传播日益发达,当前对大学生影响最大的就是网络。21世纪是网络的世纪,互联网广泛而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网络具有信息传播的快捷性、信息共享的平等性等一系列特点,也正是由于互联网信息共享的平等性,才使大量青年大学生受到污染。以2008年的“艳照门事件”为例,香港明星陈冠希与多名女明星的不雅照以不可遏制的速度在网上疯狂传播,给人们特别是青少年的道德观念产生冲击。“艳照门”事件涉及道德、犯罪、性、诚信等众多话题,青少年尤其是大学生青年是网民的主体,这次事件给当代大学
[4]生带来了明显的负面影响。社会的监管不力和网络文化合理性的缺失造成网络时代的道德
危机,我们务必要高度重视网络文明建设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
(二)从社会结构与个体行动关系的角度
社会学的想象力告诉我们,人们只有把自己放在他所处的历史时期里去看待,才能理解他本人的经历;人只要了解和他相关的人、文化和社会,才能认识他自己所处的文化。社会学的想象力使我们更清楚地认识到个人活动和社会实践之间的联系。在考察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存在的问题时,我们也要从社会结构和个体行动两方面来区分。
首先,社会变革不可避免的带来一些负面影响。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的推进和改革不断深入,经济发展呈现出良好的势头,但市场经济带来的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给在校大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带来了极坏的影响。市场经济的利益驱动原则使高校学生个人主义、利己主义膨胀。一些西方发达国家通过网络渠道对我国进行思想渗透,试图影响我国青少年的价值观。大学生网络失范行为越来越受人关注,诸如借助网络发表过激或者颓废的言论,传播有关色情、暴力的文字和图片,凭借自己的网络技术手段进行犯罪行为等。
其次,高校发展改革也是影响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因素。大学扩招,大学生人数不断攀升,上学缴费代替国家包揽,就业由自主选择代替国家分配,这都强化了大学生的效益和维权意识。[5]大学生就业要考虑就业中所要付出的成本与代价,但目前的情况是投入与效益不均衡,大学毕业生面临这种情况,心里难免失衡,他们需要收回他们的成本并且争取效益,这也反映了大学生主体性的增加和理性选择多样性的增加。
最后,我们要从大学生自身寻找原因。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等在大学阶段已基本形成,一个人的性格对他的观念会有很大影响。性格内向的大学生可能不愿意与人交往和沟通,从而会使其思想和思维带有局限性,引起心理疾病。而大学生本身具有的惰性、不上进、意志力差等都是影响其思想观念的重要因素。当代大学生属于80后和90后一代,磨练意识欠
缺,对挫折的承受力差,不少大学生养成了不好的习惯和特征,如贪图享受,追求高消费,刁蛮任性等。大学生自身是社会化的主体,他们自己对周围信息的辨别和接纳情况对其思想观念的形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四、对策和建议
学校一方面传授知识和技能,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价值信念,使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大学生生活在校园环境中,所以学校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要充分发挥学校在教育大学生中的龙头作用。具体可以从以下做起:
第一,丰富校园文化,使思想政治工作与校园文化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校园文化包括学校管理体制、规章制度、价值观念和精神面貌等。具体来说,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做起:培育特色鲜明的大学精神,提升办学理念,凝练有深厚文化的校训、校歌,统一全校思想,凝聚全校力量;加强校风建设,发挥教师的榜样作用,加强师德建设,狠抓学风建设,严格管理,使学生懂得承担责任、遵守纪律,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如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学生社团,开展科技文化创新活动,陶冶道德情操,提高思想水平,举办关于恋爱、就业、心理健康、价值观培养等相关讲座。
第二,通过社会实践使大学生明确自己的社会角色,勇于承担社会责任,为社会进步作出自己的贡献。“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学生想要全面发展,仅仅依靠课堂知
[6]识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社会实践是课堂教育的补充和延伸,是高校育人的有效途径,是
加速学生社会化进程的重要途径。大学生实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社会调查,要求学生在某几个地区进行问卷调查或者深入访谈,使学生能够把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扩大见闻,锻炼其处理问题的能力。这对坚定大学生服务社会、改造社会的信念是不无裨益的。勤工俭学,学生参加校内外的勤工俭学活动,一方面能减轻家庭得经济负担,另一方面能让其增加社会经验,提高动手能力,使其明白劳动的意义,培养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精神;志愿服务,志愿服务引导学生走出校门服务社会、奉献社会,增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可以采取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走进社区等多种方式。
第三,教育工作者要改变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结合时代创新教育方式,让网络成为思想教育的新载体和新阵地。当前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教育者要了解学生的真正需要,建设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站,校园网站内容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形式尽量多样化并使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具有亲和力,此外还可以让大学生自己动手创建政治教育网站,使红色网站焕发生机与活力。另外可以多种教育方式并行,热线电话、电子信箱、聊天工具、BBS都可以成为教育大学生的工具。
第四,“身教重于言传”,要高度重视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队伍的建设。大学生思想政治队伍一般包括辅导员、专业教师和党团学生干部。辅导员和专业教师对大学生发挥着重要的[7]教育和引导作用,他们是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力量。辅导员和教师应该有针对性
地开展日常思想教育活动,将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大学生专业学习的各个环节,把党和国家对大学生的要求融入各项学生喜闻乐见的教育活动中。以安徽师范大学房玫老师的事迹为例,房玫老师是党的科学理论的优秀传播者,三十多年如一日坚守在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书育人,爱生如子,她的课学生们爱听、乐听。房玫在不断探索中,改革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思路,原本严肃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被演绎得精彩而生动,她为青年学生构筑了马克思主义可敬、可信、可亲、可爱的理论形象。她不是“满堂灌”、“堂堂灌”,而是不断启发学生,让他们自主思考。探究房玫的成功,可以总结出许许多多因素。但根本的一点是源自她30多年如一日,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真懂、真信、真教、真爱”。此外要注意发挥班级党团干部的带头模范作用,充分发挥团组织、班委会的桥梁作用,这是推进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
最后,要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当代大学生都是改革开放后在和平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一代,缺乏艰苦环境的磨练,很多大学生心理承受力弱,抗挫折能力差,他们往往一遇到问题就会惊慌失措、自暴自弃,而来自恋爱、学业、就业等方面的的压力都会干扰大学生心理。学校要建立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机制,把握学生心理动态,建立心理咨询室,做好大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
除了学校教育外,还要注重家庭教育,家庭是个体出生后接触的第一个社会环境,它的教育和影响几乎影响个人的一生,其在大学生的道德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作用,父母有培养孩子正确的道德观念和品质的责任,家庭在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起到基础作用。思想政治教育还要以大众传媒为依托,充分利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建立起红色网站,要让积极、健康的思想和信息占领网络阵地,牢牢掌握网络的主动权。而社会也要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如修建纪念馆、博物馆、展览馆等,对青少年免费开放,通过学生参观来渗透政治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青少年自然而然会受到无形的道德感染和教育。只有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才能促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和价值观。
思想政治工作的过程,不是单向灌输的过程,而是对话的过程、对情境的理解和接受的过程。现象学社会学家舒茨认为,一个行动者有意识的想象着另一个人在想些什么,同时另外的行动者的意识里也进行着同样的想象,这种同时且相互的历程让日常生活变得可能,由“此在”到“彼在”是可能的,从主体间的角度来看,人类所体验的各种客体与事件是共同
[8]的。思想政治教育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与教师平等互动,才能体现对学生的尊重和宽容。学生是整个教育过程中的积极参与者,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课程讨论,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性,学生从“被动”转为主动,才能使思想政治教育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参考文献:
[1]叶松庆.当代青少年社会公德的现状、特点与发展趋向[J].《青年研究》,2008(12):28-34.[2]朱世忠.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进学生公寓的研究.中共山东省委高校工委,为了未来的事业—首届山东高校辅导员工作论坛[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7:157.[3]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83.[4]杨威.“思想政治教育热点”教学案例[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102.[5]江雪华.大学生思想政治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高校辅导员学刊》,2009(5):1-4.[6]江峰.新时期大学生思想道德状况分析及对策[J].《前沿》,2007(3):81-83.[7]苗丽芬.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219.[8]文军.《西方社会学理论:经典传统与当代转向》[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167-168.冯睿,男,安徽寿县人,1989年10月出生;
安徽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社会学系2009级研究生;研究方向:社会学理论
邮箱:fengrui_2009@126.com
联系方式:***
邮编:241002
第四篇:新形势下高速公路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探讨
新形势下高速公路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探讨
新形势下高速公路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探讨
新形势下高速公路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探讨:
摘要:注重人文关怀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做好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具体体现,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在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中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体现了思想政治工作以人为本和与时俱进的创新思想。思想政治工作要根据职工的实际需要,从单纯的理论教育,逐步转向借助具体手段正确引导职工思想。
关键词:新形势职工思想教育
随着事业单位改革不断深入,高速公路行业发展方向和思路日益明晰,在高速公路体制的不断完善的同时,职工的思想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也在发生着空前的变化,一些不正确的思维观念也随着衍生。只有适应这些变化,对职工关心的问题和存在的顾虑进行全面剖析,不断探索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新途径,才能做到凝心聚力、化解矛盾,确保能够调动职工工作热情和劳动积极性。
1当前高速公路职工思想现状
伴随着高速公路体制改革力度的增大,职工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取向也随着发生并继续发生改变,与职工利益息息相关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不断涌现,一些深层次的思想问题逐渐凸显,长久以往,势必会造成职工的思想波动出现心里失衡现象,从而影响到完成工作任务目标的质量和速度。
1.1对单位及个人愿景低,缺乏作为高速公路职工的自豪感和荣誉感。由于单位性质和用工性质等原因,很多职工往往自我定位较低,对于自己在本行业发展前景丧失希望,从而丧失高速职工应有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甚至不能胜任自身工作。
1.2懒散心理严重,缺乏必要的上进心和主人翁意识。由于京珠高速开通将近,相当一部分老员工对于自身工作存在疲塌现象,工作浮躁不安、华而不实、言行散漫。往往是“指到哪里打到哪里”,不会主动发现工作存在的问题,不知道怎么总结工作,不知道自己能干什么,会干什么。
1.3孤独感增强,缺乏必要的人际交流沟通。由于高速公路跨地域广,职工在一年中70%的时间要在单位度过,职工在单位内除去上班时间之外,业余生活单调、乏味,从而在工作出现怠工现象,甚至会蔓延到工作范围以外。
1.4矛盾心理倾向严重,缺乏必要的客观思考。一些职工一边认真钻研业务知识,想有所突破,一边想“干与不干一个样,多干不多得”,长期出现心理失衡的想法;还有一些员工既想参与竞争,又怕在残酷的竞争中被淘汰,忽视个人的素质和能力的培养。
1.5存在不同程度的依赖心理,缺乏自身的独立性。在日常工作中,一部分收费员出现了问题直接找班长,票管直接找主任,主任找所长,对于工作没有主动思考的意识,存在着严重的依赖心理,长此以往,工作效率变低的同时,个人能力也得不到提高。
2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必要性
随着高速公路体制的进一步改革,劳动成分、组织形式、工作形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职工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也呈现多样化趋势。当前,在基层单位中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一是面对激烈竞争,职工工作、精神、生活压力重,身心健康不容乐观;二是一部分职工对单位主人翁意识不强,对在本单位发展的信心不足;三是激励方式靠权力、靠物质,思想政治工作无用论有所抬头。
2.1高速公路收费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必须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客观地讲,收费工作的是一项十分艰苦的职业,劳动强度大,精神生活条件贫乏,而生活条件、工资待遇并不比其他行业优越。在此种环境下,必须要求员工有一种吃苦耐劳、无私奉献的精神,而这种精神的培育和形成,只有依靠艰苦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
2.2基层单位开展各项工作都离不开思想政治工作。具体来讲,单位无论在开展任何单项工作,同样也离不开思想政治工作,实际上在开展工作前的宣传、动员、说服、解释等,本身就是在做思想工作。
2.3提高基层单位管理能力的重要途径。管理最重要的是对人的管理,是研究如何调动职工积极性,充分挖掘和发挥职工的创新潜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劳动效率和效益,要想提高单位管理水平,就必须提高思想政治工作水平。
2.4随着高速公路体制改革,面对着新形势新情况,思想政治工作的要求更高了,任务更加艰巨了。随着职工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发生越来越大的变化,思想越来越活跃,解疑释惑、化解矛盾、协调关系、理顺情绪的工作更加繁重。同时,与过去相比,职工的需求提高了,认知事物的能力增强了,眼界和思路开阔了,传统的封闭式的教育形式已经不能适应新的形势,对思想政治工作也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困难
在研究职工思想现状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到在单位在职工思想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只有面对问题,才能够更加有针对性地对其加以引导。
3.1传统的职工政治教育方法形式单一,与
职工思想变化速度不相适应。3.1.1与业务工作结合不够。基层单位没有从收费业务工作的实际和特点出发,没有从收费工作中存在的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出发,没有从需要思想政治工作介入的内容和环节入手,来研究职工的思想实际,开展深入扎实的思想政治工作。3.1.2与基层的热点难点问题结合不够。在抓思想政治工作不搞调查研究,不了解干部职工的思想状况、思想问题,把握不准思想脉搏,找不准问题症结。3.1.3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不够。部分单位还是停留在传统说教层面上,很难将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实、做细,只是单一的讲道理、学理论的工作思路已不能满足职工思想现状3.2基层单位组织保障力度不够,与职工个人目标不相适应。当前,基层单位在思想政治工作的保障体制方面大多是在“软措施”方面下功夫,常常是召开会议、制定文件、发出号召、提出口号、舆论宣传等,而在“硬措施”方面还存在差距,严重制约着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开展。3.2.1缺乏硬的制度。思想政治体制还没有形成一套全新的、与税收工作发展相配套的硬的体制。缺乏思想政治工作效果评估机制、激励竞争机制和职工素质评价机制等。3.2.2缺乏硬的管理层。当前基层单位管理层主要存在只管业务不管思想,只管思想不管人,管人与管思想的不统一,造成思想政治工作的弱化。3.2.3缺乏硬的投资。大部分基层单位一提起组织开展主题教育、加强文化建设、建立图书室、文体活动等,就觉得花钱太多,浪费经费,只能是少开展“花钱”的活动。经费得不到有效的保障,有些活动难以开展,造成基层干部集体荣誉感淡薄、团队精神弱化。3.3基层单位缺乏有力的激励机制,与大多职工现有的工作心态不适应。部分职工在当今不良社会思潮的影响下人生观、价值观偏离“航线”,价值取向趋于功利化,讲求的是付出和获得的对等,而单位能够提供的实现个人价值的渠道单
一、狭窄,造成思想政治工作软弱无力,难以解决实际问题。3.3.1岗位激励机制不健全。事业基层单位部分职工普遍存在“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心态,对于工作不进取,不主动。3.3.2急功近利思想严重。部分职工将岗位变动作为实现个人价值的重要渠道,从而产生了不提拔工作就没动力的问题。一旦岗位调动无望,就影响了工作积极性,工作消极应付,增加了思想政治工作的难度。3.3.3部分职工对职业规划不清。职工个人认为在本单无期望,抱着“有一天做一天”的工作思想,进而引起对工作不关心,业务不专研,行为懒散。4职工思想政治教育的几点思考思想政治工作在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的基础上,要在内容、形式、方法、手段、机制等方面进行创新和改进,特别是在当前交通发展的新形势下,管理者如何加强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激发职工主观能动性,这是摆在我们管理者当前首要命题。在多年的基层工作经验中,以三条工作主线开展职工思想教育。4.1立足工作实际,将“虚实结合”作为职工思想教育切入点。实是指具体的事情、事务,虚是指精神文明建设、思想政治建设。以实促虚就是指以实实在在的事情和措施来促进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在实际工作中,职工思想是很难驾驭的,作为管理者,特别是基层单位管理者,要分别站在职工角度和上级部门角度去综合考虑事务,制定措施和制度,最大限度达到双赢。4.1.1实字当头,职工思想教育必须紧紧围绕基层单位发展需要。职工思想教育必须及时、全面、准确把握单位、职工最需要什么、最反对什么。凡是单位和职工需要的、欢迎的,我们就投入其中,认真学习,创新管理思路,为单位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惟其如此,我们才能找准工作的切入点,有针对性地开展职工思想工作。4.1.2虚字为先,职工思想教育必须紧紧把握职工心理状态。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是人,只有深入一线,拉近与职工的距离,才能赢得职工的信赖,才能及时、全面、准确了解职工在想什么、盼什么、忧什么、喜什么,才能摸清职工队伍思想变化,家庭生活困难和工作中的意见和建议,从而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及时化解思想矛盾、生活困难和工作意见。4.1.3虚实结合,职工思想教育必须紧紧围绕创新思路开展。正确引导职工对工作及生活的认知观念,使职工正确认识到人生理想的虚与实,在帮助职工确定奋斗目标时,基层单位不但要引导职工确立近期目标,也要职工确立远期目标,做到虚实结合。近期目标实实在在,激励作用较明显,远期目标作用持续久,不易受现实的干扰。随着高速路网不断壮大,通行高速公路车辆日益增多,伴随着偷逃费的车辆也迅猛增长。如何打击这种违规行为,确保国家费源不流失,颗粒归仓,一直困扰高速公路管理者。鄂北所从职工的思想入手,了解到职工对偷逃费行为的真实想法,结合管理处实际工作要求,制定“定量打逃考核制”与“劳动奖励分配制”相结合的奖惩机制。在费收工作中,每位收费员必须在每个轮班额定3次以上,低于3次考核的收费员必须按照制度考核。在每次打击逃费的车辆中挽回的经济损失按照一定比例进行奖励。打击偷逃费可以让职工的收入明显增加,解决现实矛盾;可以进一步打击偷逃费行为,规范现场秩序,净化收费环境;可以达到增收堵漏的目的,确保颗粒归仓,真正的出现了“三赢”的态势。4.2立足职工实际,将“以品促人”作为职工思想教育重心。品是指德行、规则,人是指职工的综合素质。以品促人,就是以良好的典型、具体的规则全方位塑造职工的综合素质。怎样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费收工作中,不断适应新的形式和变化。4.2.1在工作的方法上,要从“上下式”教育向“相互式”教育转变。思想政治教育不能完全由一个主体,坚持职工内部采取竞争机制,分块树立职工典型,坚持典型引路,形成正确的引导方式,让职工在工作上有标杆、有盼头。4.2.2在工作内容上,要由“考核式”的“理性化”教育向“引导式”的“情感化”教育转变。基层单位在制定制度要在查找职工缺点的同时,要充分肯定职工的进步在将传统的制度制定模式是一味查找职工缺点,往往忽视职工的进步。例如在内务卫生考核方面,管理所改变传统的考核方式,以学精神、抓主题、搞活动中穿插考核,将内务卫生达标与不达标并予以公示,对于内务不达标的职工进行思想教育,并责令整改。目前,管理所职工对于自身内务卫生都有较高的要求。4.2.3在工作载体上,要由内部制度教育向社会法则教育转变。职工遵纪守法是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的关键。在开展内部制度学习的同时,针对职工工作、学习、生活和文化中的思想动态和现实要求的新情况、新特点,实事求是地确定思想政治工作的目标、内容和方法,有的放矢的开展工作,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最终目的,就是从思想上把教育对象培养成让社会满意的有用人才。4.3立足岗位实际,将“以效促能”作为职工思想教育的主线效是指效率,能是指能力。以效促能,就是以效率、以业绩数量指标促进职工能力的提高。基层单位在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必须,要切实推进效能建设。4.3.1创新思路,正确引导职工主动提升能力。针对高速公路的发展与要求,基层单位业务水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职工业务技能,坚持职工“每班学特情、每轮班学制度、每月业务考试”的技能培养链。从职工思想入手,做到“每日讲技能、每月比技能”的管理模式,让职工深刻体会到业务能力的重要性。4.3.2完善举措,正确引导职工正确效率观念。一方面建立常态评价机制。设立专门职工业务公示栏,坚持“每天更新数据,每月设立典型”,让职工深刻认识到自身效率达到程度。另一方面建立月度总结及考核管理制度。管理人员必须对当月工作完成情况进行总结,对于月初制定的目标任务进行逐条抠、每条查,并形成考核体系,进一步增加管理人员工作效率。4.3.3效能结合,正确引导职工综合能力提升。要在“效”字上做文章,从“能”字上下功夫,基层单位实行以重点工作为主要考核内容的考核、稽查制度,以效促能,以能抓效,狠抓工作落实,围绕高效的要求,进一步强化岗位责任意识,改进工作方式,提升工作能力,狠抓决策科学化、管理信息化、办事效能化,大力营造大气谋事、精细做事、严格管事、高效成事的工作氛围。在实际工作中,鄂北所利用预设指标制,将任务分解到每位职工,使人人肩上有担子,职工在完成工作过程中,会衍生出不同的问题,为了完成任务,职工就会尝试去解决问题,从而鞭策职工主动学技能,当职工能力达到一定水平度之后,工作效率就会进一步提高,这就是效与能有机结合。例如在打偷逃费行为过程中,鄂北所采取打逃任务制,职工主动参与打逃,在业绩数量指标提高的同时,进一步提高职工业务素质,当前鄂北所打偷逃成绩显著,职工打逃意识明显增强。4.4立足思想实质,将“以乐促教”作为职工思想教育的推手以乐促教。就是通过文化、艺术、体育及娱乐等多种职工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4.4.1开展丰富多彩的业余活动。在职工思想政治教育中,要紧紧抓住新时期职工思想活跃、敏锐、富有创新精神的特点,和对文化生活、新知识、新情况的需求,广泛开展形式新颖、内容丰富、思想性、趣味性和知识性强的活动,丰富广大职工的业余生活,提高职工队伍素质,培养团队精神,深化思想觉悟。例如,广泛开展职工读书竞赛、才艺作品竞赛、案例讲座等活动,引导广大职工自我反省、自我检查、自我整改、自我升华。4.4.2设置形式多变的活动设施。针对职工思想存在孤独、缺乏人际交流、对外界信息不了解的现状,设置一系列职工生活、学习设施。例如,设置职工读书室,职工网吧、职工健身房等等,进一步拓宽职工知识获取渠道,让职工准确捕获外界信息,也增加了职工相互沟通交流的渠道。4.4.3制定完善活动相关管理制度。在活动内容和活动设施相对齐全的条件下,如何保证能正确引导职工积极向上开展活动。一方面加强制度建设,规定职工定期按要求开展活动,杜绝职工活动走过场,流于形式。另一方面强化考核,对职工开展活动辅之以考核,确保活动取得成效。4.5立足思想发展前景,将“以政促力”作为职工思想教育的纽带以政促力,以开展争先创优活动为契机,既是调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激励职工奋发向上,努力体现自身价值的一个重要手段,也是对思想政治工作效果的具体反映。开展争先创优活动要立足费收职工实际情况,努力做到精细化、科学化和规范化。4.5.1充分发挥各个岗位的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要根据工作实际,合理设定争创目标,确保不同单位、不同系列、不同岗位都有“先”可争,有“优”可创,真正形成人人参与,全员争创的良好氛围。4.5.2量化争先创优标准。要根据各岗位的工作职责、技能标准以及岗位目标管理考核的要求,按照从严要求、好中选优的原则,科学地制定争先创优考核标准,将模糊的要求变成可量化考核的指标,通过对业务指标、职工政治业务素质、服务水平等实际工作成绩的考核,有效地提高争先创优工作的客观性和真实性。4.5.3实施争先创优动态管理。实施文明创建的动态管理,通过预先申报、日常考核、年终评定,可以有效克服以往“矬子里面拔将军”的评选弊端。通过日常考核筛选与年终综合评定结合,使职工始终在一个动态的、公开的环境中进行争创活动,让职工能够随时看到自己和先进标准的差距,从而不断提高和改进工作,达到本身工作水平的最优化。总而言之,高速公路要持久健康发展,就必须造就一批思想过硬、作风优良、素质高强的职工队伍,而作为高速公路经营管理各级领导者,必须清醒认识到当前职工队伍思想现状,高度重视政治思想工作的全面开展,深入职工队伍中摸底,查找各种消极、颓废、浮躁和不思进取思想产生根源,从而有的放矢地做好职工队伍思想教育和引导工作,为交通事业改革和发展打造过硬的职工队伍,全面开创公路事业跨越发展新局面。(文章来源:程银华余国龙)
第五篇:如何做好新形势下企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如何做好新形势下企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在中国加入WTO组织,国际国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新形势下,国有企业不仅面临做强做大的难得机遇,也面临企业改革攻坚和提高核心竞争力的严峻挑战。随着社会的发展,企业体制和员工思想发生的重大变化,给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要在企业持续健康和谐发展中体现思想政治工作的“生命线”作用,务必增强责任意识,坚持与时俱进,努力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有效发挥服务和监督作用,促进企业的良性发展。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具有自身的特点和规律,结合企业改革发展的实际情况,只有在继承的基础上实现创新,不断提高工作水平,才能开创新的局面,推进企业的健康和谐发展。笔者认为,就具体的企业而言,思想政治工作应重视以下五个方面。
一、根据时代发展,创新企业机制。
要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管理体制,在企业“小机构、大政工”的新格局下,要坚持“一岗双责、两手都硬”的要求,健全完善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根除“口头上齐抓,行动上各抓”的痼疾,推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深入开展。要进一步理顺从上到下的政治工作体系,真正做到目标同向、各
司其职、良性运转。要创新目标考核机制,按照部门、岗位的要求,结合企业的自身特点,把思想政治工作的责任目标细化到具体工作中,并将其作为各部门、各单位考核的重要内容,以考促评,以评促进。要强化竞争机制,依据企业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要求,在政工队伍的建设上积极推行竞争上岗,建立健全目标考核机制,营造一种创优争先、人才辈出的良好工作氛围,摒弃“干不了行政安排到政工” 的不正常做法。要建立充分的保障机制,加强必要的财力、物力投入,加快硬件建设,加大培训力度,不断培养政工人才,充实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保证思想政治工作的实际效果。
二、与时俱进,做好新形势下的企业政治工作。
企业改革发展进入了新的关键阶段,企业体制和员工思想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也要随着形势的变化不断引入新的内容,拓展新的服务领域。要把推进企业改革、规范项目管理、提升赢利能力、培育优良人力资源作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内容创新的重点。要围绕企业改革和项目管理的重点和难点,进步强化形势任务教育,引导员工尽快树立抢抓机遇、发挥优势、自我超越和以效益为中心的观念,不断增强市场。
三、以点带面,抓好党员干部的表率作用。
领导干部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对于加强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尤其是基层领导干部在实现企
业经营目标和工作目标的过程中,肩负着更加具 体的工作任务,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因此,基层领导干部就更应该做好表率,率先垂范。同时,还应注重抓好党员模范作用的发挥。因为广大党员工作在各个生产 岗位和工作岗位上,相对来讲职工对党员的接触、了解更深,时间更长,党员的行为对职工的影响也更直接、更深刻。
所以,要搞好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构建一支廉洁勤政、乐于奉献、真抓实干的领导班子。要求各级领导在各项工作中要处处起表率作用,要求群众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群众不能做 的,自己首先不做。不空喊口号,唱高调,要实实在在为群众做出示范。带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争取成为干部职工思想道德上的榜样;带头刻苦 钻研石油化工行业的业务知识,认真做好本职工作,成为干部职工工作上的楷模;带头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处处为人师表,事事率先垂范,成为干部职工在工作及人 格上的偶像。在对待群众切身利益上要心系群众、心系基层,在群众中展示最佳的领导风度和魅力、展示优秀的思想品质和领导作风。只有这样思想政治工作才具有 强烈的说服力和感召力,思想政治工作也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要做到“三贴近”。
胡锦涛同志明确指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要十分注意把解决思想问题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实践也告
诉我们,为群众排忧解难,为干部职工多办好 事、实事,是最直接的、是最生动的、是最有说服力的思想政治工作。因此,要做好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要坚持把“三贴近”即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作 为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原则,从实际的要求、生活的需要、群众的愿望出发,悉心捕捉群众在社会变革中遇到的具体实际问题,把最大限度满足群众的急需放在 突出的位置,说做并举,说到群众心坎上,做到群众急需处,竭尽全力地帮助他们解困难、排忧愁,诚心诚意地帮助他们办好事、实事。只有这样,企业的思想政治 工作才能深入人心。相反,如果只讲空话,不办实事,思想政治工作不仅收不到好的效果,甚至还会失信于广大职工群众。
五、坚持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对待。
政治工作的方式方法必须适合企业特点。要坚持从实际出发,根据不同企业的特点,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真正做到因地制宜、因事制宜、因时制宜,增强针对性。要把贯彻上级党委要求与企业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分层次、分对象,有的放矢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要抓住企业发展的重点、员工关注的敏感问题及其他社会热点等,运用生动活泼的形式,进行正确引导,解疑释惑。要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将不同身份、不同收入、不同文化水平、不同价值取向的员工的思想统一起来,引导广大员工更新观念、适应变革、提高技能。要在增强主动性、超前性和预见性上
下功夫,掌握干部队伍和员工的思想动态,抓住不良的苗头和产生问题的症结,打好预防针,切忌“事后补漏”。要充分利用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活动,寓教于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