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改革开放30年我国畜牧业的辉煌成就
改革开放30年我国畜牧业的辉煌成就
2008年,是我国改革开放30周年。30年前,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议,开启了我国社会经济全面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我国的畜牧业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畜禽存出栏快速增长2007年底,我国生猪存栏43 989.5万头、牛存栏10 594.8万头、羊存栏28 564.7万头,分别是1978年的1.5倍、1.5倍和
1.7倍。2007年,生猪出栏56 508-3万头、牛出栏4 359.5万头、羊出栏25 570.7万头,分别比1978年增长了2.5倍、17.1倍和8.8倍;2007年家禽出栏957 867万只,比1986年增长了5倍。
畜产品产量持续上升1978—2o07年,我国肉、蛋、奶产量年递增率分别为10.8%、15.2%和19.0%。2007年全国肉类产量达6 865.7万吨、禽蛋产量2 5l3.4万吨,分别占世界产量的24.7%和37.7%,居世界第一位;奶类产量3 633.4万吨,占世界产量的5.4%,居世界第三位。
畜产品人均占有量迅速增加1978年全国人均肉、蛋、奶占有量分别只有8.9千克、2.4千克和1.0千克,到2007年人均占有量已分别达到52.0千克、19.0千克和27.5千克,分别是1978年的5.8倍、7.9倍和27.5倍,我国人均肉蛋奶的消费已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
畜产品结构趋于合理 肉蛋奶产品结构中,肉类比率从1978年的72.1%下降~IJ2007年的52.8%,而奶类比率从1978年的8.2%提高~U2007年的27.9%,禽蛋比率呈现先增后降的趋势,由1978年的19.7%上升到1996年的27.0%,目前稳定在20%左右。在肉类结构中,牛、羊、禽肉的比率上升、猪肉比率下降。1978年猪、牛、羊肉比率分别是94.3%、2.2%和3.6%,2007年猪、牛、羊和禽肉的比率分别为64.3%、8.9%、5.6%和23.0%,肉类品种呈现多样化发展。
畜牧业产值不断提高1978-2007年全国畜牧业产值由209.3亿元增;OnN 16 125.2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比率由15%上升到33%。畜牧业已成为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
畜产品进出口贸易量显著增加据海关统计,2007年我国畜产品贸易总额达105亿美元,比1978年增长近5倍。出口产品包括生猪、家禽、肠衣、羽绒、乳品、牛产品、动物毛和蜂产品等多门类产品;进口畜产品也由改革开放之初的种用畜禽和绵羊毛等发展到目前几乎包括所有产品,其中动物毛、动物生皮、家禽产品、乳品、生猪产品和动物生毛皮六类产品占到进口额的90%左右。
第二篇:改革开放30年辉煌成就-
改革开放30年辉煌成就
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使祖**亲彻底摆脱了被压迫的境地,中国这头东方睡狮开始慢慢觉醒,但却步履维艰,直到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全面实行改革开放的新决策;从此改革开放的春风使中华大地再次焕发了活力,中华民族终于踏上了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
30年的征程,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重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30年的沧桑巨变,30年的光辉历程,铸就了一个民族近百年的梦想!
改革开放的30年,是中国经济迅速蓬勃的30年!幢幢高楼拔地而起,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1978年到2006年间,中国经济总量迅速扩张,国内生产总值从3645亿元增长至21,0871亿元,增长近60倍!中国的经济成就不仅写在了中国历史之上,也在世界历史上刻下了辉煌的一页,过去25年全球脱贫所得成就中,近70%的成就归功于中国!
改革开放的30年,是中国社会和谐稳定的30年!自粉碎“四人帮”以后,中华民族犹如钢铁长城一般坚不可摧!97年香港回归,99年澳门回归;1998年面对南方历史罕见的特大洪水,2003年面对让人闻风丧胆的非典疫情,2008年面对十几个省份百年不遇的冰雪灾害,中华儿女众志成城,手挽手将一个个磨难阻击在脚下!
改革开放的 30年,是教育事业稳步发展的30年!1983年,邓小平同志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对世界,面对未来!高考制度恢复之初,全国有570万人参加高考,却仅录取27万名;而到2007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报名人数达到1010万,录取新生达567万名!伴随着教育规模的发展,更有越来越多的中华儿女在世界高精尖人才中占据着日益重要的位置!
改革开放的30年是中国航天事业不断创新的30年!从1979年远程火箭发射试验成功,到2003年“神五”升天,首次载人航天飞行成功,再到2005年神舟六号载人航天卫星顺利返回,中国航天人在摸索中让祖国一跃成为航天科技强国!2008年,“神七”飞天,同时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发射升空,炎黄子孙的千年奔月梦成为了现实!
改革开放的30年,也是我国体育事业蒸蒸日上的30年!1984年许海峰摘得中国奥运首枚金牌,自此之后,中华体育健儿奋勇争先:2000年悉尼奥运,中国代表团收获28枚金牌,取得了金牌榜和奖牌榜均名列第三的佳绩;04年雅典,中国军团更是将金牌总数扩增到32枚,位列金牌榜第2位!而今年,在108天之后,奥运大幕将在中华大地上拉开,我们将成为奥运的主人!
我们坚信,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必将出现一个又一个辉煌的30年!中华民族的崛起,必将让世界为我们自豪!
改革开放30年辉煌成就
改革开放犹如一股新鲜血液,注入中国体内,贫弱的古国焕发出盎然生机。短短30年,一个“一穷二白”的弱国以崭新姿态雄立世界强国之林。
30年征程,30年巨变,30年光辉历程。30年,铸就一个民族千百年的梦想!
过去30年,是创造奇迹的30年。30年来经济蓬勃发展,昔日低矮土坯房、草房不复存在,幢幢楼房如雨后春笋拔地而起。“逢缝补补又三年”艰难时日一去不返,“楼上楼下,电灯电话”也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液晶电视、品牌电脑、摩托车甚至轿车,仿佛一夜之间“开”遍城乡。中国经济成就了世界经济史上的神话,数不清的“第一”凸现世人面前:第一家上市公司,第一条地铁开通,第一辆磁悬浮列车运行,第一艘航天载人飞船……中国发展创造无数奇迹,无数奇迹见证了中国的成长。
过去30年,是中国社会和谐稳定的30年。祖国的儿女结束了孤独的寄人篱下的生活,香港、澳门回归母亲怀抱。南方罕见的洪水,令人闻风丧胆非典,四川诸县空前的地震灾害……天灾地祸,不能摧毁中华儿女顽强的意志。大灾面前显大爱,13亿儿女心连心、手挽手将一个个磨难粉碎在脚下!
过去30年,是我国体育事业蒸蒸日上的30年!曾几何时,奥运的历史写下中国的耻辱,但今天,我们可以自豪地向世界宣告:中国——经济的强国,体育的强国。北京奥运会,中国军团勇夺51块“金镶玉”,高居金牌榜榜首。奥运健儿们,再次向世界证明:中国——NO.1。
应该说我是幸运的。我生而逢时,沐浴着改革开放的和煦阳光,一帆风顺地成长,我未曾目睹中国艰难困苦的日子,但是我亲见中国蒸蒸日上的辉煌时刻:
香港回归,举国欢腾。“神州”归来,英雄凯旋。我虽没能亲历现场,但电视机前,我目不转睛的眸子潮湿了,我在心底默默为英雄喝彩,为祖国欢呼。
5.12大地震碎了我的心。可是,雨中那个老人伟岸的身影幻化成一座山,支撑起我行将坍塌的灵魂之城。5000米高空的空降,生命通道的打通,十万迷彩的身影,身着白衣的天使,哺育生命的乳汁,一车一车的食品蔬菜……灾难是可怖的,迅速的爱的行动却是生命的支柱。我看着灾区人民脸庞的乐观自信,感动涌出双眸。
08.8.8北京之夜,29个脚印从幽远的时空走来,每一步都无限精彩。那是百年奥运的脚步,也是祖国走向强盛的轨迹。古老的紫禁城旁,从地球最高点归来的圣火点燃了,点燃了中华儿女的豪情,沸腾了炎黄子孙的欢呼。那一刻,我高举起双臂,任泪水洇在烟花璀璨的光芒。
……
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今日的辉煌。30年,创造了一个不朽的神话。
30年,是一个结束,但绝不是终止。30年,是一个新的起点。我坚信在中华民族漫长而伟大征程中,必将涌现一个又一个辉煌的30年。而每一个30年,都是一个全新的让世人仰望的高度。
崛起的中国,让世界骄傲。
改革开放30年辉煌成就
时间流逝,不知不觉,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三十年的路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街上热闹非凡,公路上车水马龙,一座座高楼大厦拔地而起……中国历经千辛万苦,终于走上了繁荣富强、世界文明之路。
改革开放以前,人们还坐着小黄包车,而小黄包车的走动还需要人力;改革开放以前,有电话的家庭都会称作为有钱人,有官位的人;改革开放以前,小孩子的玩具简简单单,几个骨锤,一个皮筋,一的毽球,一个小皮球就行了等等.而现在呢?!大街上,新旧汽车到处都是,替换了改革开放以前的小黄包车;改革开放以前只有有钱人家才会有的电话现在每个家庭几乎都有;以前那简简单单的玩具,现在已被替换成电子玩具;那时候,哪有什么柏油马路、水泥路,厚厚的泥土让人们踩成了狭窄的马路,一下雨,就泥泞不堪,路上到处是水潭,如果不小心踩到水潭,整只脚就会陷进去,好不容易把脚拔出来,可鞋子却留在了泥潭里……。还有那时的学校很多都是一座座破旧的土木结构房屋,土墙斑驳脱落,窗户上一块玻璃都没有,一到冬天,呼呼的寒风凛冽刺骨,遇到下雨,雨点从破瓦片上的窟窿里落下“滴答”的声音与朗朗的读书声凑成了不和谐的曲子……
自改革开放30周年以来,我们国家实行了大规模现代科学技术,使我们进入了科学时代,幢幢高楼拔地而起,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1978年到2006年间,中国经济总量迅速扩张国内生产总值从3645亿元增长至21,0871亿元,增长近60倍!中国的经济成就不仅写在了中国历史之上,也在世界历史上刻下了辉煌的一页,过去25年全球脱贫所得成就中,近70%的成就归功于中国!
改革开放的30年,是中国社会和谐稳定的30年!中华民族犹如钢铁长城一般坚不可摧.1997年香港回归,1999年澳门回归;1998年面对南方历史罕见的特大洪水,2003年面对让人闻风丧胆的非典疫情,2008年面对十几个省份百年不遇的冰雪灾害,四川汶川大地震,中华儿女众志成城,手挽手将一个个磨难阻击在脚下!
改革开放的30年是中国航天事业不断创新的30年!从1979年远程火箭发射试验成功,到2003年“神五”升天,首次载人航天飞行成功,再到2005年神舟六号载人航天卫星顺利返回,中国航天人在摸索中让祖国一跃成为航天科技强国!2008年,我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发射升空,炎黄子孙的千年奔月梦成为了现实!“神七”的成功发射,神七在太空漫步,让中国人第一次在太空留下了自己的足迹!
中国改革开放30年,保证了和平稳定,建立起全面的物质生产体系,经济建设取得显著成就。中国已经由初级工业经济转变为高级工业经济,包括钢铁、家用电器在内的许多工业产品生产居世界第一位。与此同时,中国经济规模和经济总量也不断扩大。
中华民族像一个巨人,屹立在世界东方。为了实现我们的光荣使命,我们必须努力学习,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和人类的灿烂文化武装自己。学号将设祖国的本领。在明天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奉献聪明才智。我坚信,在我们不懈的努力下,祖国的明天,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经济更繁荣,人们更幸福,国力更强盛,祖国的明天更美好,继往开来的中华民族会更加辉煌!改革开放30年辉煌成就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由此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这,无疑成为中国历史的标志点,因为,是改革开放,是解放思想,实现了中国当代发展历史性的转折,中国命运由此改变,社会转型也由此开始。
2011年,我们迎来改革开放33周年。
中国于一九七八年走上改革开放的道路。改革开放激发了各行各业的活力,使中国的生产力不断得到发展。一个个新兴城市拔地而起。一项项重大科技成果得到制造和开发。一个个大型工程得到竣工。一个个超大型企业正在迅速成长。中国长得高了,长得壮了.改革开放是二十多年来中国社会进步发展的根本动力.西方有的人认为,邓小平提出“摸着石头过河”似乎是实用主义的,中国的改革开放似乎没有明确的理论指导,这是完全错误的。我们党是一个重视理论思维,善于对实践做出科学总结的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不是个一次完成的过程,而是要反复实践、反复探索、不断总结,寻找规律逐步形成和发展的过程。科学发展观作为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就是对我国改革开放30年发展历程做出科学总结的产物。既是对已有科学理论的充分继承,也包含着对中国发展最新实践的科学总结,既有对未来发展各种可能性的充分预见,还包含了对人类,对世界各国发展经验的吸收和借鉴。
在这30年内,中国人民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香港自秦起明确成为中原领土,直至19世纪中叶清朝对外战败,领域分批被割让及租借予英国成为殖民地,香港从而开通港口发展。1980年,中英两国落实香港前途问题,于1984年签订《中英联合声明》,决定1997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这位远离母亲怀抱的游子终于感受到了母亲怀抱的温暖。
2001年7月13日北京时间22:00,万众瞩目的2008年奥运会举办城市终于在莫斯科国际奥委会第112次全会中揭晓。萨马兰奇雄浑的宣告声中只有一个名字:BEIJING!中国北京凭借其过人的优势,完美的陈述报告,在五个2008年奥运会申办城市中脱颖而出,夺得2008年奥运会举办权。
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中国人几千年的飞天梦想终成现实。这次发射是人类探索太空历史上的一次重要成就。继俄罗斯和美国之后,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将人类送入太空的国家。
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在改革开放中不断变得更加自信和成熟的中国人民,必定能突破当前社会发展中的复杂矛盾,使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取得更大成果。
改革开放30年辉煌成就
1978年,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共和国作出了决定国家前途命运的关键抉择,改革开放大幕拉开,古老的中国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
到2011年,改革开放步入而立之年,回眸这33个年头,中国经济社会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大突破、大跨越和大发展;思想不断解放,观念不断更新,改革逐步深化并推动开放,开放也进一步促进改革。
“向海而兴,背海而衰。禁海几亡,开海则强”,30年间的改革开放恰如600年前的郑和下西洋一样,我们正是以一种更加开放的精神走向世界,为中华民族的和平崛起和伟大复兴,开洋看世界。
这30年的历史,是国家综合国力从“濒于崩溃边缘”到“当惊世界殊”的历史;这30年的历史,是通过一次次思想解放大讨论、破除各种思想束缚、寻找或者回归发展常识的历史;这30年的历史,是改革不适合现代化发展要求的体制机制、建立现代国家发展模式的历史;这30年的历史,是“放眼向洋看世界”对外开放、加大国际合作、逐渐融入世界的历史;这30年的历史,也是认识到须由单向的经济发展拓展为政治、文化、社会全面推进的科学发展的历史;这30年的历史,更是探求“以人为本”、弘扬人的价值,保护私产、保障自由、彰显权益的历史,因而也是全体人民共同创造的历史。
前进不是一帆风顺的。改革开放的每一步,都伴随着对发展常识的重新发现和回归,都伴随着旧思想、旧体制的革除和新理念、新体制的建立。每当遇到前进中的困难,也总有人对改革开放提出各种责难,但是,经过一番思想的讨论,“改革不可动摇”仍会成为一种广泛的共识。这是因为,30年的成果,改革给了人们实惠和幸福,以及信心和希望——实践,任何时候都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
正如十七大报告所言:改革开放“作为一场新的伟大的革命,不可能一帆风顺,也不可能一蹴而就”,改革开放“成效和功绩不容否定,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
今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国家将隆重纪念并对“改革开放30年的经验进行系统的回顾总结”。纪念过去是为了未来。随着经济体制的不断变革,社会结构、利益格局、思想观念都发生了深刻变化,一些长久积累未解决的问题和矛盾已经凸显,改革由此进入“深水区”。实现现代化的目标,这个“深水区”绕不开、躲不过。那么,循着什么样的发展逻辑、踏着什么样的发展路径,顺利通过“深水区”,达至理想彼岸,回顾和总结30年历程,必能找到答案。
改革开放30年辉煌成就
新华社拉萨10月15日电(新华社记者吴宇、尕玛、拉巴)随着这条1142公里长的“天路”从格尔木成功铺轨至拉萨,世界铁路建设史、中国作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史以及青海西藏两省区人民的生活史都掀开了新的一页。
国际社会称青藏铁路是“可与长城媲美的伟大工 程”。短短4年多时间,跨越世界屋脊的青藏铁路就宣告全线贯通,包括藏族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国人的百年梦想终于实现。这是经过近30年改革开放,中国综合国力显著提升的表现;是人类千百年来对青藏高原不断认识、探索以及与之亲近、融合的一次升华;是中国人以“挑战极限、勇创一流”的新时期民族精神在“世界屋脊”创造的世界奇迹。
1954年,西藏和平解放仅3年,青藏、川藏两条公路在拉萨会师,世世代代饱受交通封闭和贫穷落后之苦的藏族人民载歌载舞,欢庆雪域高原第一次有了通向祖国内地的“幸福路”“光明路”。今秋十月,在西藏自治区成立40周年之际,“世界屋脊”的大门又因青藏铁路的横空出世而向世界敞开,古老的青藏大地将因此乘上钢铁巨龙驶向现代文明。
西藏人民是青藏铁路的最大受益者。青藏铁路带来的进出藏交通便利,物流、人流的增长以及运费的下降,不仅能拉动西藏三、二、一产业快速发展,为西藏增强“自我造血”功能以及老百姓迈向小康生活提供持续动力,而且必将进一步密切西藏与国内各省区市的血肉联系,增进藏族与各兄弟民族间的相互了解和团结,为高原自然风光和古老雪域文明在现代社会的展示、保护、弘扬和发展架起一座“金桥”。
青藏铁路是中国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工程,是结束西藏不通火车漫长历史的民心工程,建设伊始,中央领导高瞻远瞩,明确提出要在青藏高原开辟一条经济、快速、大能力、全天候的运输通道,而且要以人为本,建成世界一流的高原铁路。
青藏铁路是世界铁路建设史上的奇迹,是中国人引以为骄傲的伟大成就。面临着“多年冻土、高寒缺氧、生态脆弱”等世界性难题的挑战,广大铁路建设者不辱使命、顽强拼搏、求是创新,克服了一个个难以想象的艰难险阻,忍受着“生命禁区”一次次难以忍受的生命透支,不仅以奇迹般的高速度将铁路铺向拉萨,科学妥善地处理了重大工程与高原环境保护的关系难题,在冻土工程技术领域走在了世界前列,创造了数十万人次施工人员高原病“零死亡”的纪录,而且培育了以“挑战极限、勇创一流”为内涵的青藏铁路精神,为青藏两省区乃至整个中国在新世纪实现经济腾飞,为新时期中华民族精神的重塑与弘扬输送了新的动力。
有一支勇于挑战、善于攻关的铁路职工队伍,有青藏两省区政府和人民的大力支持,有青藏铁路精神这笔宝贵财富,有中国整体国力蒸蒸日上作强大后盾,相信中国人不仅能建好青藏铁路,而且能在未来管好、用好青藏铁路,在“世界屋脊”书写新的传奇。改革开放30年辉煌成就
中国是一个有悠久文明的古国;中国是一个有13亿人口的大国;中国曾是几亿人吃不饱饭的穷国;中国更是受过别人欺凌宰割的弱国!我们的先辈经过百余年前仆后继的奋斗,终于使中国——站起来了!
1997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成立。在全世界的瞩目下,“东方明珠”终于回到祖国的怀抱。
1998年11月,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支持下,北京提出申办2008年奥运会。2001年7月13日,莫斯科时间18时08分,国际 奥委会宣布了2008年第29届奥运会的举办城市:北京!
2007年11月5日,我国“嫦娥一号”绕月探测卫星成功实施了第一次近月制动,成为我国第一颗绕月卫星!继美国、苏联、日本、欧洲航天局之后,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探月卫星的国家。
2008年8月8日,中国人迎来了又一个重要的日子——北京奥运会开幕了!中国,终于圆了百年奥运梦;中国,终于在奥运史上添上了崭新的一笔!当奥运会徐徐落下帷幕时,中国又收到了一个惊喜:51枚金牌,位居金牌榜榜首!这51枚金牌蕴含了中国奥运百年的辛酸,终于迎来了辉煌!
如今的中国已不同于往昔,人们看着中国在这30年的巨大变化。从“联系承包”到“取消农业税”给农民带来了大幅度的经济效益;从发展“经济特区”到“一国两制”,使得原本穷困地区快速发展;从“融入全球化经济”到“打响中国品牌,”我们又向世界展示了新的中国;”从……
在改革开放30年的今天,我们享受着收获与成功的喜悦,享受着现代高科技与信息化的方便与幸福。让我们为中国的明天,为中国的辉煌一起,加油喝彩
改革开放30年辉煌成就
对于90后的我们来说,谈论改革开放似乎有些勉强,仿佛是小学生讲人生哲学一般。但我们毕竟生活在这个轰轰烈烈的时代,对于时代的变迁,又岂能置身事外?
1978年一位伟人果断地做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于是一个国家在春风中崛起,人们唱着春天的故事,由“站起来”走向“富起来”。经过多年的实践,我国终于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的开放格局,改革和开放得到了全国人民的拥护,“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成为人们的共识。
30年,极其漫长;30年,又极为短暂,但它终归要成为一段历史。而这段历史,又恰恰是五千年华夏文明最辉煌的那个部分。英雄创造的历史,只是历史的骨架和轮廓;民众创造的历史,才是历史的筋脉和血肉。回望30年的改革开放,让我们留在记忆里的,不应仅仅是排列整齐的数字,也不应仅仅是庄严肃穆的大事记,更应该是一个个写满梦想与希望的人生,更应该是一段段镌刻着时代印痕的故事。
1997年,这一年国家发生了很多大事,我记忆最深的还是香港回归,中华民族洗雪百年耻辱,祖国统一大业向前迈了一大步,举国上下,全民欢腾。至今我还能感受到那种自豪的热烈的欢腾气氛:到处是欢腾的人群,到处是喧腾的锣鼓,到处是五彩缤纷的礼花......那是我一生难忘的景象。我感受到祖国正在一天天强大,中华民族正在一天天振兴,心中的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而这一切,我想如果没有改革开放的实施大概也不会成为现实。撒切尔夫人不是说么:如果中国收回香港,将给香港带来灾难性的影响。结果呢?
1999年,20世纪最后一年,祖国也迈开了跨进新千年的步伐。十月一日,伟大的祖国50华诞,世界目光齐聚北京,因为这里正在举行盛大的阅兵。天安门前,各种兵种一一走过,各式兵器一一亮相。威武的士兵,整齐的队形,使人感受到人民之师、正义之师的雄壮和威严;先进的武器,繁多的种类,使人感受到祖国的安全与不可侵犯。时隔不久,澳门顺利回归祖国,祖国统一大业又进一步,中国完全统一指日可待。
2001年,记忆中,刚跨入新千年的祖国喜事连连,先是申奥成功,继而成功入世。现在入世已七年,奥运会也近在咫尺,回想七年前那一幕,不禁让人感慨万分,与2000年奥运会失之交臂让人遗憾,08奥运让我们扬眉吐气。2008年,改革开放30周年。08年是奥运中国年,世界目光将再一次聚向北京,奥运是展示我国改革开放伟大成就的极好机会。
我们一年一年地走着,从20世纪走到了二十一世纪初,我们被中国在此区间内跨世纪的三十年改革开放而感动。谁能想到,曾经的梦想都一一变成了事实。但是我们现在知道,饱含激情的梦想之光是如此具有穿透力,她引领着我们穿越时光长廊,终于将我们带入今天梦幻般的现实。
08年,注定了是不平凡的一年,对中国人来讲,它意味着太多:艰难、荣耀、团结……但不管怎样,有这30年作底子,中国人还怕什么呢?就像《红灯记》中李玉和对母亲说:“有您这碗酒垫底,什么样的酒,我全能对付!”
衷心祝愿改革开放继续积极稳妥的顺利进行,祝愿我们的祖国更加美好!
改革开放30年辉煌成就
今年是改革开放33周年。33年来,社会最大的进步是真民主时代的启动。告诉我们,光有理想、纲领和口号,光有坚持所谓的民主社会形态,没有外部环境的支撑,没有付诸实践,民主是断不能生长的。随着经济体制的破茧突变,民主经济形态的确立,政治民主真正成为了“落地娃娃”。这33年,从浓厚的人治色彩到法治的集体共识,从混然的党政、政企不分到权责分明、合理界定,从政社合一、用人层层任免到基层组织自治、基层政权探索主要领导直选、领导干部选任规范化制度化,无不说明了民主政治化的发展趋向。
不知不觉中,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33个年头了。33年来,从城市的景色面貌到普通人的着装饮食,相信我们每个人,都真真切切地目睹和感受到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巨变。
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33年,是我们党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同心同德、锐意进取,进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性、创造性活动的33年。
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对我们党和国家发展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事业。隆重纪念改革开放33周年,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也是统一战线的一件大事。各级统战部门要认真学习领会和贯彻落实中央精神和要求,把统一战线纪念改革开放33周年活动作为今年的一项重点工作,广泛开展坚持改革开放教育活动,深入挖掘和广泛利用改革开放伟大事业蕴含的丰富教育资源,全方位、多角度地开展思想教育工作;要以生动的事实、伟大的成就、成功的经验,采取通俗易懂、深入浅出、喜闻乐见的形式,对统一战线广大成员进行改革开放的教育,引导他们深刻领会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深刻领会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深刻领会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坚定不移地支持改革开放。
中国改革开放走过的33年光辉历程,使我们这个过去贫穷落后的农业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看成就,想变化,回顾中国改革开放的30年,我们取得了伟大的成就,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体育、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社会发展水平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国际地位和声望不断增长,这使得我们更有信心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更有信心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更有信心履行好新世纪新阶段的历史使命。
改革开放33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城乡居民收入不断增加,居民生活水平得到明显提高,回到来到我们现实的生活中,33年来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三十三年努力拼搏,三十三年沧桑巨变。改革开放,使中国经济蓬勃发展;改革开放,使人民生活安居乐业。展望未来,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的明天会更好,我们的生活会越来越富足!
第三篇:焉耆回族自治县改革开放30年辉煌成就
焉耆回族自治县改革开放30年辉煌成就
改革开放30年来,焉耆县经济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焉耆县各族人民在历届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以改革开放促发展,以西部大开发为契机,努力发展地方经济。特别是“十五”以来,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正确处理长周期与快增长的关系,统筹兼顾协调发展,遵循规律持续发展,以人为本和谐发展,有力地推动自治县经济社会走上了又好又快、科学发展的轨道。目前,经济繁荣,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预计2008年,自治县生产总值完成23.5亿元,是1978年的90倍,人均生产总值18090元,是1978年的68倍。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8亿元,是1978年的1110倍。财政收入1.21亿元,是1978年的40.6倍。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222元,是1978年的85倍。
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综合实力不断增强
(一)焉耆农业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焉耆县坚持把发展农业作为振兴县域经济的重中之重,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农村各项基本政策,不断深化农村改革,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使农牧民生活水平逐年提高,农村面貌日新月异,农业生产蒸蒸日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七个星、永宁、四十里城子先后撤乡建镇。农村林网化程度普遍提高、水利设施配套齐全;防病改水改厕、中低产田改造、农电网改造等工程的有效实施,以及农 业生产机械、水利、电视电话、交通等一大批基础设施和装备的配套完善,极大地改善了农牧民的生产生活条件。番茄、甜菜、辣椒等特色经济作物和白瓜子、大白菜、小茴香、打瓜等小特优农产品规模化、标准化建设步伐加快,优势特色经济作物占总播面积的70%以上。农业高产节本增效技术广泛应用。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引进一大批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如屯河番茄制品厂、屯河糖厂、盛源小茴香有限责任公司、乡都酒业等企业落户焉耆,极大地带动了焉耆农业的超常规跳跃式发展。2008年自治县实现第一产业增加值7.9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222元。
(二)焉耆林业
改革开放以来,焉耆县把全民义务植树与林业重点工程结合起来,不断拓展林业发展空间,进一步放宽林业政策,建立多种投入机制,大力扶持个体经济发展林业,把绿化与富民结合起来,使焉耆县林业迅速涌现出一大批治理风沙的林业大户。仪尔农业高科技开发项目乡都酒业的万亩葡萄基地不仅改变了沉睡千年的戈壁荒漠,还被授予全国“三八”绿色优质工程。福春绿色生态有限公司在218国道焉耆段两侧投资45万元,建成长8公里,面积800亩、成活率达90%以上的绿色长廊,被公路部门确定为自治州绿化标准示范线。在全县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下,自治县现有森林资源40.9万亩,其中:山区天然林25.2万亩,平原人工林15.7亩,全县森林覆盖率达5.71%,平原人工林由1996 年的6.3万亩,增长到现在的15.9万亩,增长91%。仅2003年全县完成人工造林及封山育林46630亩。全县8个乡、镇(场)林业站全部达到全国标准化林业站建设标准。2008年林业总产值0.13亿元。
(三)焉耆畜牧业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县畜牧业生产以调整畜牧业产业结构、建立肉食示范基地、科技兴牧、加强牲畜品种改良和防疫灭病为工作重点,全县畜牧业生产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焉耆县积极培育乳业“龙头”企业,重点培育和扶持了三字乳制品有限责任公司,使该企业从一个日处理10吨鲜奶的作坊式小厂发展成为现在的集奶牛饲养、育种、乳产品加工为一体的规模化乳业“龙头”企业。2003年12月,该企业被自治区确定为“自治区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之一”。同时,积极加强同知名品牌企业的联系与协作,畅通了全县农牧民养殖户生产的鲜奶销售渠道,保护了广大养殖户的利益,极大的促进了千家万户搞养殖的积极性。焉耆县也先后被列为自治区的细毛羊改良基地县、黄牛改良基地县、肉食生产基地县、秸秆养畜示范县和巴州畜牧业科技示范县。2008年全县牲畜存栏25.78万头,其中奶牛存栏1.85万头,羊存栏22.79万只,蛋鸡存栏37万只。肉类总产7920吨,奶类总产3.35万吨,禽蛋总产4900吨,绵羊毛总产400吨。
(四)焉耆工业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自治县相继涌 现出了以三宇乳业、屯河食品、乡都酒业、屯河番茄为代表的、以农副产品加工为主的规模化轻工企业;以益隆红柱石、秦龙建材为重点的建材工业企业;以红帆科技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企业。已形成集国有、集体、股份制、私营、中外合资等多种经济成份为一体的工业体系。2008年,全县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14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8.3亿元。
(五)焉耆个体私营经济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焉耆县个体私营经济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重视和扶持下,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逐步发展壮大。自治县积极引导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使行业领域不断扩大,规模档次不断提高,全县个体私营经济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全县各类市场已达13处(其中生产资料市场1处,集贸市场12处)。以安达商厦为代表的民营企业、私营企业、股份合作制企业,相继在焉耆落户,形成了以安达商厦、民贸公司、人民商场为独具特色的商业销售网络体系,带动了自治县商业领域的升级换代。如今,自治县注册资本在100万元以上的私营企业就达21户,乡都酒业、屯河食品、红帆科技、三宇乳业、安达商厦、金博臵业、诚信房产等一批企业在自治县民营经济发展中都占据重要地位。预计2008年全县可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7.7亿元。
(六)焉耆金融业
改革开放以来,焉耆金融业初步建立起与全国框架一致、体 制衔接的金融机构组织体系、监管体系、市场体系。金融机构业务覆盖全县城乡,业务种类基本与目前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金融电子化建设快速发展,服务水平和效率不断提高;金融监管逐步加强,维护了金融秩序稳定、确保了一方金融平安,在自治县经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现已经形成了以城镇为中心,所辖7个乡镇为支点的金融机构纵横交错、布局合理、符合经济发展需求的金融服务体系,成为巴州八县中唯一的工行、农行、建行、中行、信用社、保险等金融机构齐全的县份。
二、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推进,城乡面貌发生巨大变化
(一)焉耆基础设施建设
改革开放以来,自治县对旧城区不断进行改扩建,县城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自治县对城区主要道路和居民巷道进行了全面改造。建设城区道路33.7公里,道路面积73.9万平方米,人行道面积14.4万平方米,城区绿化覆盖面积达到308.3公顷,园林绿化面积274公顷,公共绿地面积26.5公顷,建成区绿地率为30.3%,绿化覆盖率34.9%,人均占有公共绿地面积8.28平方米。全县绿化合格单位38个,花园式单位34个。安装路灯1450余盏,在城区主要地段建成水冲式公厕21座。全县建成集中供热点6个,供热管道34公里,供热面积达46.3万平方米;天然气用气户数4000余户,用气人口1.7万人。城市给排水设施日趋完善,日供水量4000立方米,自来水普及率达90%以上;城市环境卫生保洁面积达71万平方米,垃圾清运率100%,垃 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5%。近年来通过积极实施安居工程,先后开工建设了政府小区、教苑小区、卫生小区,总建设面积达10.2万平方米,居民的居住条件得到了较大改善,人均居住面积已达22.3平方米。
(二)焉耆水利建设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1987年开都河发生大洪水后,焉耆县把防洪工作作为中心任务来抓,牢固树立预防为主,常备不懈,防大汛、抗大洪的思想,变被动抗洪为主动防洪,全民的防洪意识和水患意识得到进一步强化。并连续实施了四个五年防洪规划,在原不足30公里长、1.3米宽、1.5米高堤坝的基础上,加固建成总长44.5公里、顶宽达9米、外边坡1:
3、平均高度达4米的堤防工程,共完成土方421万方,是改革开放前30年所完成土方的5.1倍。完成土石方5.82万方,修建挑水坝65座,修建铅丝笼护坡工程2480米,胜利抗御了1999年7月27日976立方米/秒的开都河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洪峰。1995年国家对新疆南疆地区进行农村防病改水工程建设,焉耆县抓住有利时机,共建水厂10个,其中水塔供水6座,变频调速供水4座,铺设管道335.24公里,总投资906.75万元,使3.8万人和13.48万头(只)牲畜饮上了清洁水、卫生水。仅2008年自治县投入3000万元完成了58公里砼板防渗渠道、1622.6公里四级灌渠清淤、413座配套建筑物、7.16万亩的平整土地等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程。
(三)焉耆交通运输业
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焉耆县修路筑桥,大力发展交通事业,交通建设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2003年,随着“和一库”高速公路的建设,一座全长548.2米、宽32米的双向4车道可抵御百年一遇洪水的特大公路桥已在西大桥与铁路桥中间跨河而立。1994年至2004年,自治县完成了l条省道、9条县道、3条乡道、3条专用道路重点路段的新建、改建、扩建任务,形成了以焉耆县城为中心,以国道、省道为骨干,以县乡公路、专用公路为骨架,辐射各乡镇场和重点行政村的公路网络。
(四)焉耆县邮政电信业
焉耆县邮政共有营业网点10处,其中城镇网点2处,乡镇及农牧团场8处,服务面积2570平方公里,邮路总长度120公里,农村投递线路总长度1680公里,为全县各族人民提供了全方位、多种类的邮政服务。现有邮政储蓄,函件、包裹、报刊发行、集邮、特快传递、汇兑、代办等九项业务。各项业务自1998年邮电分营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平均每年以11%的速度增长,邮政业务收入由分营之初的218万元增长至2007年的987万元。1994年焉耆电话用户1281户,电信建设实现了2000门程控交换机,并开办了礼仪电报业务。自1998年邮电业务分家和1999年移动寻呼剥离后,焉耆县电信仍保持着雄厚的实力。2004年,焉耆县电信建有城区机房总容量16240门、农村机房总容量27424门的数字交换机,建设有新的光缆传输设备,通讯杆路发 展到350公里,农话用线户达300余公里,发展到有城市交换机房3个,农话交换点30个。先后开通了IP、来电显示、小灵通以及宽带窄带业务SDN、ADSL、DDN等十余种通讯业务,固定电话城市普及率达72%,农村普及率47%。
(五)焉耆电力
随着焉耆经济的蓬勃发展,焉耆县电力工作得到长足发展。焉耆从1999年开始启动农网改造工程,先后投入六千多万元进行农电网改造,共架设高压线路490公里,低压线路500多公里,更换高耗能变压器298台,安装电表1.7万块(一户一表),改造后的农电网布局合理,供电质量可靠。随着国家电价政策的调整,农村居民的电价逐年下降,2003年实现了城乡同网同价。目前,全县所有的乡镇(场)均已用上了安全稳定、布局合理、电价便宜的生产生活用电。目前,焉耆建有110千伏枢纽变电站一座,35千伏变电站5座。
三、旅游产业快速发展,第三产业不断壮大
县委、县人民政府的高度重视旅游业,自治县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性机遇,努力挖掘旅游资源优势,并致力于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换。自治县旅游业整体规划已编制完成,并顺利通过自治州专家评审。相思湖成功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红帆生物被评为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目前,全县有旅游公司1家,已开发的景区(点)3处,宾馆5家,不同档次床位500余张,旅游从业人员300余人,年接待区内外游客17余万人次,年旅 游业收入550万元。
四、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和谐社会建设取得明显成就
(一)焉耆广播电视事业
从1978年到2008年,焉耆广播电视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走过了30年的风雨历程。1983年,开通了维语专机广播,由过去汉语、维语同机分时段播出变为分机同叫播出。1990年开通县到乡村调频广播。2002年,“西新工程”安装两部300Ω调频发射机,开始中央一套和新疆维语台节目的全天24小时播出,2003年无线电视机房汉语实现了硬盘播出,建成了技术比较规范、环境较为美观的播出机房。目前,有两部1000Ω全固态发射机,原来两部1000Ω发射机作为备机,电视覆盖率1 00%。1993年有线电视建设工程开始起步,当年发展用户1080户。目前,全县有光缆干线100公里、电缆干线63.5公里、分配网700余公里、光节点42个,开通了70个频道,拥有城乡用户8000余户。
(二)焉耆教育事业
2008年,自治县共有各类学校30所,中学10所,小学及幼儿园20所,在校学生15819人,其中中学生6856人,小学生8963人。适龄儿童入学率为99.9%,青壮年非文盲率达到99.52%;目前,全县有农牧民文化技术学校54所。焉耆教育重点加快了民汉合校、民民合校、汉汉合校的步伐,经过调整,全县中小学布局渐趋合理,教育结构优化,经费使用合理,基本上 适应了全县经济发展水平,办学质量明显提高。“普九”工作的各项指标全部达到或超过自治区规定标准。小学入学率城镇达100%,农牧区达99.84%;中学毛入学率城镇达99.38%,农牧区毛入学率达98.05%。1999年自治县通过自治区、国家“普九”验收,2001年被国务院授予全国“两基”工作先进县称号。从1996年至2002年,全县共投入“八配套”资金4650万元,使先进的电视闭路系统、校园网络、四机一幕等现代化教学设施进入课堂,实现了电化教学与常规教学相配合的多媒体教学。近年来,焉耆县新建回民中学教学楼、民汉合校综合教学楼和青少年活动中心投入使用。焉耆县先后投入资金2300万元,完成了总面积32000平方米的教苑小区建设工程,解决了400余户教师住房难的问题。
(三)焉耆文化体育事业
改革开放30年来,自治县认真贯彻“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文化事业获得长足的发展。2003年,永宁镇获“全国民间艺术之乡”称号。2003年12月焉耆县荣获巴州农村基层文化先进县、全疆开展百日文化广场活动先进县称号。2007年,乡镇文化站已从1979年的14个站、28个人,增加到132个站、172人,基本普及了全县乡镇级文化站。截止2007年,全县有38个村级文化室,基本上建成了县、乡、村3级文化网。1990年至2008年,共举办全县性大型文艺活动近百场次,传统的“努肉孜”节(已举办15届),“麦德尔”节(已举办20届),“花儿” 艺术节(已举办5届)等各种群众性文化活动,开展得一年比一年好。每年文化下乡演出场次都在120场以上,既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又搜集了大量的民族民间文艺资料,还辅导和培养了一批业余文艺骨干,深受各族群众的欢迎。2008年,全县建有篮球场92处(其中乡镇场及行政村有48个)、田径场16处(其中400米标准田径场3个)、足球场8处,门球场3处,乒乓球训练房5个、有20个靶位并带靶棚的射击场1个,综合运动器材2架,全民健身路径7套。80年代以来,全县各级各类学校积极广泛开展竞技体育的基础上,先后承办了国际、国家、自治区、自治州各级各类体育比赛25次,举办县级综合运动会5次、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12次,县级单项体育运动会180次。1987年以来,先后成立了老年体协、篮球、田径协会等群众体育协会5个、单项体育协会6个。
(四)焉耆卫生事业
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自治县的卫生事业迅速发展,医疗卫生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县、乡、村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络得到健全和完善。2008年,全县医疗卫生机构11个,其中医院、卫生院9个,卫生防疫、妇幼保健机构各1个;全县拥有病床425张,医疗卫生技术人员545人。焉耆县人民医院已成为集医疗、教学、科研、保健、康复、社区服务为一体的综合实力强、基础设施完善、管理体系科学的二级甲等医院。农村卫生形成了三级医疗卫生保健网,占全县人口80%以上的农牧区在医疗、预防、保健等方面有了可靠保障,人民健康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全县人均期望寿命由建县前的35岁提高到70.03岁。2003年,焉耆县被命名为国家级卫生县城。全县达到了初级卫生保健合格县标准,农牧民初步享受到了初级卫生保健的服务,2004年7月,自治县在全疆率先启动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工作,解决了农牧民群众就医难的问题。
(五)焉耆县民族宗教工作
我县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宗教政策,以贯彻执行《宗教事务条例》为重点,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工作,不断加大对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宗教法规的宣传力度,坚持每月召开宗教人士例会、统战宗教干事例会。广泛宣传党的宗教政策和宗教法规,不断增强广大群众的法制观念。1999年开始我县坚持实行领导干部联系宗教活动场所制度,通过与宗教人士交朋友,有效的做好了思想教育工作。认真落实爱国宗教人士生活补贴制度,自治县78名宗教人士享受生活补助,占全体宗教人士的65%,年发放生活补助金22.2万元。我县不断加强爱国宗教人士的培养教育工作,不断提高宗教人士的政治觉悟和法律意识。每年均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定期对宗教人士开展党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时事政治培训教育,现已形成了县、乡、村三级培训教育网络。不断规范讲经内容,鼓励和支持宗教人士对宗教教义和教规做出符合社会进步要求的阐释。以“双五好”建设为载体,大力开展三个文明创建活动,调动宗教人士参与三个文明建设的积极性。积极引导和帮助宗教团体开展自养活动,全县大多数宗教活动场所都有比较稳定的经济来源,减轻了信教群众的负担。广泛开展社会公益活动,宗教界在我县社会助学、助残、救灾、拥军等公益活动中做出了积极贡献。充分发挥宗教人士在维护社会稳定中的作用,协助政府处理了许多典型的棘手问题,得到了广大信教群众的信赖和称赞。
焉耆县党委、政府始终牢记党的宗旨,把民族团结工作做为事关全局的大事来抓,并以此为基点,常抓不懈,在全县营造了思团结、求稳定、谋发展的良好氛围。经常性组织各族干部认真、系统地学习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党的民族政策、《民族区域自治法》和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县委宣传部每年在民族团结教育月期间,组织巡回宣讲团深入基层开展宣讲活动。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工具和宣传阵地大造民族团结的舆论和声势,通过举办学习培训班、知识竞赛、演讲比赛,出板报、墙报,张贴标语,悬挂横幅等多种形式,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和党的民族政策的宣传教育,把民族团结教育月同深化意识形态领域反分裂斗争再教育相结合,引导各族干部群众充分认识反分裂斗争的长期性、尖锐性、复杂性。我县注重少数民族干部和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和使用,切实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权利。尊重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和风俗习惯,向全社会大力宣传语言文字政策和法律、法规,发放语言文字知识手册,调动各行各业规范使用民、汉两种语言文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规范清真食品生产经营活动,我县1993年制定了《焉耆回族自治县清真饮食业管理暂行办法》,为加强清真食品管理工作提供了依据。认真开展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体育活动,每逢“元旦”、“3〃8”、“5〃4”等重大节日期间,我县都举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极大地促进了焉耆县文化体育事业的繁荣。我县积极扎实有效地开展军地、兵地、油地等共建活动,结成共建对子87对,有州级共建先进单位6个,州级共建先进个人10人,县级共建标兵单位14个,县级共建先进个人83人,形成了互相学习、互相支援、共同进步的良好格局。2008年我县被自治区命名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县。
回顾改革开发30年来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我们感到无比骄傲与自豪,展望未来我们意气风发,信心百倍。今后,我们将在上级党委、政府坚强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臶,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工作全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和谐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为重点,力争把我县建设成为工业强县,使全县经济社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宏伟目标。
第四篇:我国畜牧业发展
我国畜牧业发展趋势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畜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畜牧业生产水平不断提高,主要畜产品产量持续二十多年快速增长,畜牧业已成为我国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也是农民增收的亮点。1985年和1990年我国禽蛋和肉类产量分别跃居世界第一位,成为世界上畜牧业生产大国。2004年我国肉类总产量达7244.8万吨,禽蛋2723.7万吨,奶类2368.4万吨,绵羊毛37.4万吨。到2004年底,我国畜牧业总产值突破1万亿元大关,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33.6%。2004年,我国人均肉、蛋、奶占有量分别达到56.0千克、21.1千克和18.3千克,分别比1980年增加42.9千克、18.5千克和16.9千克,人均肉类占有量已经超过世界平均水平,禽蛋占有量达到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目前,我国畜牧业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呈现以下几方面的明显特点。
(一)结构调整步伐加快,生产结构进一步优化。近几年,猪肉和禽蛋的增速放慢,牛羊肉和奶类的增速则保持较高水平。1998-2004年,猪肉和禽蛋产量的年平均增长速度已由1980-1998年的7.1%和12.1%下降到3.2%和5.1%,而牛肉、羊肉和牛奶产量的年均增速则分别达到5.9%、9.3%和22.7%;2004年生猪、肉牛、肉羊的出栏率分别达到132.6%、37.3%和83.2%。1980年至2004年的24年间,我国肉类生产结构有了很大的改变。2004年我国猪肉产量占肉类总产量的比重由1980年的94.1%下降到64.9%,禽肉的比重由5.1%上升到18.7%,牛羊肉的比重由5.6%上升到14.8%。
(二)畜禽饲养由分散向适度规模经营发展,集约化程度不断提高。2004年全国年出栏50头以上的生猪养殖户(场)达143.7万个,出栏生猪2.34亿头,占全国出栏生猪总数的37.9%;出栏2000只以上的肉鸡养殖户(场)达43.14万个,出栏肉鸡41.2亿只,占全国家禽出栏总数的45.5%;存栏500只以上蛋鸡饲养户(场)达75万个,鸡蛋产量达1444.3万吨,占全国鸡蛋总产量的53%;出栏10头以上肉牛的饲养户(场)共有41.2万个,出栏肉牛1522.7万头,占全国肉牛出栏总数的35.4%;出栏30只以上肉羊的场户数达176.5万个,出栏肉羊
1.25亿只,占全国肉羊出栏总数的44.1%;饲养5头以上奶牛的场户数有33.1万个,牛奶产量达1364.3万吨,占全国牛奶总产量的60.4%。全国各具特色的产业化经营模式不断涌现,畜牧业产业化组织大约占到整个农业产业化组织的20%以上,成为农业产业化程度较高的行业。我国生猪业发展现状分析
当前我国生猪产业发展形势的判断
1生猪产量供给变动对¾济社会的影响日益加强我国是一个恩格尔系数较高的国家,食品在居民消费支出的比重本身就高,在CPI构成中,食品价格所占比例高达34%,成为影响CPI变动的第一大权重,加之猪肉在食品类别中的权重超过10%,¾过两级放大,猪肉价格的剧烈波动必然会影响CPI的变动。2007年以来猪肉价格的剧烈波动导致的CPI变化,就在一定程度上显现出其对¾济社会的影响日益加强。同时,猪肉已由副食品变为人民群众生活的必需品,需求具有一定的刚性,如果供给减少,价格上涨,必然会导致猪肉支出占收入的比重增大,影响人民群众特别是低收人家庭的生活质量,甚至影响社会安定;如果供给增加,价格下跌,又会影响饲养农民的收入,挫伤养殖积极性,造成“猪贱伤农”。2生猪产品价格的波动比较明显在市场¾济条件下,生产和价格在一定幅度范围内的正常波动,符合市场¾济运行的规律,也有助于产业调整。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生猪生产一直呈现出增长型波动状态,生猪价格大起大落。除1985年因放开价格猪肉价格回归价值上涨外,我国生猪生产和价格大体¾历了5次大波动,分别是1988年、1994年、1997年、2004年和2007年,波动周期最短为3年,最长为10年间,特别是2007年以来的高峰、低谷,波动非常剧烈。3疫病发生风险依然存在疫病对畜牧业生产的危害性已不仅限于造成畜禽死亡或个体生产性能下降,更加突出表现为散养户对疫病产生恐慌而弃养,心理恐慌导致的损失已超过疫病死亡损失,同时由于生猪疫情疫病的发生,给猪肉质量安全带来了隐患。伴随着我国生猪业快速发展,规模化和集约化程度不断提高,活畜的大流通和兽医管理体制不完善,使我国生猪疫病也呈现多发态势,除Ô有的四五种常见病外,也有新增疫病,如:2006年暴发的猪高致病性蓝耳病,传染面大,死亡率高,造成部分养殖户巨大¾济损失,生猪生产陷入低谷,猪肉市场出现供给短缺,对猪肉价格的大涨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在当前我国畜牧业大发展的情况下,也使疫病风险增加。4资源环境约束日益明显在养猪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升的同时,养猪业与其它行业和部门的联系日益增强,制约生猪业发展的资源和环境影响因素也日益复杂多样.直接或间接影响生猪生产。受国际粮食价格上涨和国内深加工消耗量增加等因素影响,主要饲料Ô料价格持续高价位运行,供应紧张的状况在短期内难以缓解;发展生猪养殖劳动力成本明显加大,无论是规模化养殖场工人及技术人员,还是散户的雇工,工资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养猪人工成本不断增加;多数地方没有把生猪规模养殖用地纳入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用地问题巳成为制约加快规模养殖发展的因素;粪便等废弃物的污染问题已越来越受到关注,由此也带来了养猪业排污投入不断增加,同时¾济有效的粪便资源化利用办法还未广泛推广。
国内生猪业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1生产方式有待转变我国生猪生产目前仍以千家万户的小规模、分散饲养为主,2007年散养比例仍然占到52%。在“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农户”等产业化组织模式中,公司和农户之间没有形成健全的利益衔接机制和分配机制,养殖户在整个产业链条中始终处于弱势地位。畜牧专业合作¾济组织和行业Ð会也没有充分发展,现有的一些合作组织也没有自己创办的加工企业,专业合作组织规模较小,实力薄弱,组织Ð调力不强,市场风险仍不易规避,在市场价格波动中农民的养殖收益难以保证。生猪生产组织化程度低和社会化服务滞后,一方面使千家万户的分散饲养具有相当大的盲目性和趋同性,市场风险承受能力弱,导致生猪生产的大起大落;另一方面难以对畜产品质量安全形成有效监管,容易造成产品质量隐患,严重影响养猪业的可持续发展。2政府公共服务仍显不足我国畜牧行业主管部门的行政职能还没有完成从“抓生产为主”向“抓社会监管和公共服务为主”的转变,支撑体系建设和风险防范等公共投入少而不稳。在生猪业中,生猪养殖的疫病防控、粪污治理、质量监管、信息体系、养殖水电路基础设施等属于纯公共性产品,良种繁育、科技推广等属于准公共性产品。目前,生猪良种繁育体系严重滞后,种猪场基础设施薄弱,选育水平低,供种能力小,地方猪种资源开发利用不够,对进口猪种依赖较大;疫病防控体系和科技推广服务体系不健全,特别是基层防疫防控和科技服务体系十分脆弱,基层畜牧兽医队伍不稳定,技术设施和手续不完备,养殖业风险防范体系仍然没有建立。产销信息服务网络不完善,养殖户无法掌握市场信息,不能根据及时调整生产,难以适应市场¾济形势下养猪业发展需要。3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相对滞后目前我同正处于新旧体制的过渡时期,生猪管理部门较多,管理体制存在政出多门、条块分割、各自为政,各种利益关系尚未理顺,生猪生产、管理上相互推诿,Ð调不力,市场供求不衔接,猪肉产品质量安全难以保障。尤其是生猪流通体制不健全,导致生猪生产各环节利益分配严重不合理。1998年,国务院正式颁布施行《生猪屠宰管理条例》,实施“定点屠宰、集中检疫、统一纳税、分散¾营”的管理办法,这对猪肉食品的检疫、税费的征收,生猪购销渠道的疏通确实起到有效的控制和促进作用,但是客观上也导致了屠宰行业的垄断和地方管理部门人为地区封锁的变相垄断,使生猪生产、购销环节严重的利益分配失衡,生猪养殖的利润空间狭Õ,严重挫伤了饲养户积极性。另外,生猪屠宰与猪肉流通成本大幅增加,导致私屠乱宰现象的滋生,使不合格的猪肉流入市场,猪肉质量安全问题,危害了消费者的利益。4宏观调控水平亟待提高畜产品供给量对价格反应具有滞后性和惯性,如果完全由市场自主调节,容易造成生产和价格的大起大落,政府必须实施有效宏观调控,才能保障生产稳定和市场供应基本平衡。目前宏观调控存在不适时不适度,调控效果十分有限。第一,畜牧业信息体系不健全,统计监测工作时效性差、准确性低,而且缺乏市场预警机制,猪生产情况完全通过市场价格信号传递,往往导致政府调控时滞,政策干预无法防患于未然。第二,政府调控的目标偏颇,从历次调控的实施情况表明,政府可能更倾向关注消费者的利益,适当地放弃生产者的利益,如2006年生猪价格下跌时没有引起有关决策部门的重视,相反在2007年生猪价格上升时才对生猪生产实行扶持。第三,调控政策制定倾向临时性,缺乏长久性和科学性。我国生猪生产和价格起伏波动频繁,当生猪价格剧烈波动影响到CPI的变动时,政府总是力图制定临时性政策尽快熨平这种波动,对要制定的政策缺乏可行性的论证,对于政策的是否有效、政策发挥效果需要多长时间、哪些因素影响实施效果、政策可能带来哪些副作用、如何采取措施避免等问题缺乏深入细致的思考和论证。另外,有关生猪业财政和信贷支持政策和生猪业保险和风险基金不够完善,缺乏科学合理的决策和评价体系,生猪期货市场尚未建立,客观上不能满足宏观调控的需要。
未来我国生猪业发展的思考 目前,我国生猪生产正在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内外部环境都发生了变化,必须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突出重点,打好基础。一方面加大扶持力度,着力提高养猪业的综合生产能力,保证生猪市场的有效供给;另一方面要加强宏观调控,最大限度地减少周期性波动,建立稳定发展生猪生产的长效机制。1 加大政策支持,完善公共服务水平首先加快生产方式转变,重点加大农村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抓紧实施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建设项目,推动规模场和养殖小区的标准化改造,扩大规模场的生产能力。二要大力促进科技进步,加强生猪良种繁育改良体系建设,做好重点种猪场和改良中心的建设,加快优良品种的选育和遗传改良,营养和饲料技术进行生猪饲养环境控制技术和疫病防控技术等方面进行研究,加快畜牧兽医科研成果的转化率。三是要加强生猪防疫体系建设,强化对生猪主要疫病的基础免疫工作,保证疫苗质量,提高疫苗免疫覆盖率,降低疫病风险。四是要加大对养猪污染的治理,鼓励研发和推广低廉有效的污染处理方法,对规模场和养殖小区采用畜粪污综合利用和无害化处理配套设施的给予政策优惠,促进生态养殖和资源Ñ环利用。2继续两条腿走路,规模化和散户并重发展在发展规模化的同时,也要高度重视散户养殖,必须同时发展。一是要调整目前相对限制生猪散养的国家政策,在信贷、保险和场地等方面支持养殖大户的优惠政策,散户应当同等享有。二是要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为广大散养户提供良种、饲料、信息、技术和防疫等方面的服务,解决散户在养殖过程中普遍存在着信息难寻、疫病难防、资金难筹、生猪难销等困难和问题,提高生产技术水平和抵抗风险的能力。另外,要积极引导散户发展合作¾营,鼓励散户成立生猪专业合作社,降低养殖成本,分担¾营风险,共同提高养殖效益。3创新产业化模式,提高生猪产业组织化程度继续探索新产业化模式,借鉴国外生猪产业化的¾验并结合国内多年的实践,在我国散户养殖为主的实际情况下,散户组织起来发展自己合作社,实现一体化¾营或合作¾营,使散户能通过自己的组织保护自身利益,能在一定程度上克服“公司+农户”模式存在问题。具体有以下3种模式:一是“公司+Ð会(合作社)+农户”模式,是以Ð会作为桥梁和纽带、上联公司,下联农户,解决了一般模式存在的农户和公司谈判势力不均等问题。二是“农民专业¾济合作组织+合作社所办加工企业”的垂直一体化模式,养殖专业合作组织自己投资建设生猪屠宰场、批发市场、加工企业和¾营猪肉产品零售店,主要¾营本合作社成员养殖的生猪,¾营利润在成员之间进行合理分配。三是“农民专业¾济合作组织+畜产品加工企业”的合作产业化模式,合作社为社员养殖生猪提供统一服务,同时与大的畜产品龙头企业签订购销合同,稳定销售渠道,减少流通环节的费用,增加社员的养殖利润。4建立信息监测和预警机制,实施有效宏观调控统计监测能力建设是加强畜牧业决策和宏观调控的全局性、战略性和基础性工作,进一步强化生猪行业信息监测和预警能力,努力提高统计监测信息的时效
性、准确性和权威性,引导养殖场户合理安排生产¾营,避免生产大起大落。建立生猪收购保护价制度,在生猪价格处于低谷时,政府及时入市,按保护价实行收购生猪,扶持养殖户渡过难关在生猪价格处于高位时,适度抛出库存平抑市场价格。建立生猪风险基金,完善生猪猪肉储备制度,适时推出生猪期货,平抑市场风险。最后要完善宏观调控的决策机制,做到调控目标明确,决策论证充分,措施有力得当,以正确引导养殖户生产¾营决策,实现宏观调控的预期效果。
对我国现代畜牧业发展状况的思考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肉制品的需求呈递增态势。要加快我国畜牧业进一步发展的步伐,必须按照新形势下的要求,调整优化畜牧养殖结构,提高畜牧产品质量,选准养殖项目,扩大养殖规模,实行良种良法配套,种草养殖结合,走优质高效、安全、生态可持续的发展道路。笔者结合当前的形式,谈谈自己对我国现代畜牧业发展状况的看法:
一、现状
1、畜牧业增长方式明显转变。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我国许多地方在巩固和完善已建畜牧小区的同时,按照发展方式不变,扶持力度不减,工作考核不放松的要求,采取整村推进,适度规模的思路,启动建设县级标准化养殖小区;通过“挂钩指导,技术服务,资金扶持,规范生产,扩大销售”等相关措施,带动农户扩大生产经营规模,提高畜产品质量,增加养殖效率,推动畜牧业标准化生产过程,使标准化养殖取得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同时,通过采取资金、技术扶持和税收优惠等措施,培育、扶持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架起养殖大户,加工企业与市场的桥梁,使畜产品加工企业不断壮大。
2、饲草饲料开发利用有了新进展。从饲草饲料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率来看,我国畜牧业打破了以前传统的养殖方式,结合规模,大力推广饲草种植、青贮氨化、生物发酵等饲草开发实用技术。即加强牧草新品种的筛选与推广,大量种植;将过去作燃料和肥料的秸秆,经青贮氨化发酵后,作为畜禽的优质饲料;加大生物发酵,推广熟改生喂技术,促进了牛、羊、兔等草食畜禽的发展。
3、动物防疫工作得到强化,畜产品标准化生产有了良好开端。自1998年以来,全国许多县区连续九年认真组织实施农业部下达的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项目,大大提高了防疫灭病水平,在认真宣传和贯彻落实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的情况下,强化管理,严格把关,从饲料场选址,建设到饲料用药、防疫等各个环节都严格按照标准执行,为全面实施畜牧业标准化生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前景1998年,世界组织的加入,给我国畜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前景。从大局来看,畜牧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国内低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决定了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占有相当大的价格优势。据统计,目前,在价格上相比,国际市场与国内市场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国际市场上,猪肉高50‰,牛肉高76‰,羊肉高52‰禽肉高50‰,而在畜产品价格构成中占主要部分的饲料粮,价格低于国内市场的20‰—70‰,其中玉米低70‰,小麦低28‰,水稻低36‰。这一高一低的价格差,就为我们的畜产品进入国际市场造就了双重优势。从国际需求量来看,日本、韩国、俄罗斯、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及欧盟等对我国畜产品的需求量都很大,为我国畜产品的出口营造了一个良好环境。就国内而言,畜产品也具有发展空间。我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人均消费量较大,而且随着我国小康社会的建设进程不断加快,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畜禽产品的需求量也在急剧上升。尤其近来,国内一些大城市正在逐步减少畜禽饲养量,增加需求量,如上海、北京等大城市的消费量,为我国农村畜牧业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发展氛围。从世界农业发展趋势来看,发展畜牧业,是转移劳动力,加快城镇建设,从根本上带动农民致富的必由之路。据有关资料显示,目前,世界上经济发展的国家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在50‰以上高的则达到70‰—80‰,有50‰—70‰的耕地用来种草养畜,不难看出,这些发达国家在致富上的科学部署可谓可圈可点,这种有步骤的安排使农村劳动力能有序进行:即农民以种粮为主转变为畜牧为主,再由畜牧业转到其他食品加工业,最后将农村劳动力转移到城市其他工业,这种将农民转变为城镇居民的合理性和可为性可以说是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路子。
三、几点建议首先,要抓牢畜产品质量,用良种良法提质增收。从兽药、饲料、兽用生物制品等畜牧业投入品源头抓起,实行兽药饲料销售地区代理制和兽药及生物制品主渠道供应制;建立完善市、镇、村三级兽药的供应网络,规范市场经营秩序,创建“城镇经营、放心经营、安全卫生”的市场环境;切实加大畜牧兽医执法力度;大力推广高产优质饲养管理技术。其次,实施规范饲养管理,突出搞好动物防疫。众所周知,做好防疫工作,对于严格控制动物病疫,保障畜牧业健康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培育和饲养的过程中,既要注意到饲养畜禽的科学性,又要保证动物成长的安全性。饲养畜禽场户,要严格产地检疫,规范产地检疫工作行为,做好动态免疫档案和动物免疫标准的查验工作,把好关口,将疫病消灭在源头,确保畜禽动物和畜产品安全;要严格药物预防制度,保证畜禽健康。再次,围绕龙头加工企业发展规模,搞好标准化养殖。从某种角度讲,规模养殖有利于标准化生产,有利于种草养畜结合,有利于占有市场。因而,要重点扶持达到一定数量规模的养殖场,资金少、力量不足的可以联户或合作社建设养殖小区,实行统一建舍,统一技术服务,统一防疫,统一销售的标准,形成小规模大群体的生产,大力提倡“公司+养殖基地+农户”,“公司+合作社+养殖大户”,“公司+养殖小区+农户”的经营模式,把更多的农户吸纳到“养+销”一体化的经营之中,实行标准化养殖,切实提高畜产品竞争力,将大批大量的畜产品打入国际市场,获得最佳经济效益。最后,科技培训方式要不断创新。在发展畜牧业的过程中,要充分注意和运用好科学技术的优势,定期开展畜牧科技富民强国的培训班,大力提高劳动者的综合素质与基本技能。要广泛争取县、乡级的畜牧兽医技术人员、养殖大户、加工企业等起先导作用的专业人才。在各地区通过课堂讲授,交流研讨,现场指导三结合的方式,重点培训“种、防、管、加、销及市场信息获取”方面的知识,培养新型农民的典型,使我国畜牧业呈现“生产专业化、养殖规范化、产业标准化”的定有模式,且积极实施品牌战略,提高畜牧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为我国更多畜牧产品走向国际市场建立绿色通道。
中国养猪业发展趋势 1 养猪主体工厂化农户散养比例下降,工厂化养猪比例上升。由散养模式主导的大起大落的市场将被由工厂化养殖模式主导的平缓、健康的市场所取代,随着国家的环保制度和市场准入机制的推行及母猪基数的调控,养猪业将稳定、健康发展,由疯狂逐渐向理性转变。2 饲养的品种优质化商品猪场中,外来优良品种将逐渐取代地方品种,地方品种也将在品种繁育工程中得到充分的利用,养猪业将向着外三元和专门化品系发展,外来杂交组合引入我国优秀地方猪种血液,可大大改善肉质和繁殖性能,猪肉产品将向着优质高产的风味肉方向发展。3 肉品安全化10多年来,在肉品安全方面,政府倡导力度和民众呼声渐高,但猪肉的绿色食品发展仍很滞后。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海关检疫不严,种猪企业在引种方面相互攀比,导致境外猪病不断带入,国内猪病疫情越来越复杂,为了防病治病,兽药的使用量又不断加大,带来药残问题、耐药性问题及生物污染问题,因此实现猪病净化,实施多点式养猪生产,实行标准化生产管理,实施健康绿色猪肉战略将是养猪业的必然发展趋势。4 养猪产业化在近几年的市场起伏中,吃亏的总是养猪生产者,赚钱的是杀猪的和卖肉的,俗语说:养猪的不如贩猪的,贩猪的不如杀猪的,杀猪的不如卖肉的。产业链上的利益及风险分配不均是养猪业发展的制约因素之一。唯有将赚钱与赔本环节结合为一体,才能使相关产业利益均衡,才能控制养猪风险,创建猪肉品牌。实施安全战略,即发展从饲料生产到种猪繁育,到肥猪生产,到生猪屠宰,再到连锁销售的一条龙产业化生产经营,附加沼气生产和复合粪肥生产加工。5 饲养过程环保化在农户养猪时代,养猪既能产肉又能积肥;工厂化养猪的发展初期,养猪是在产肉的同时造成了环境污染;而未来的养猪业则要实行养猪环保与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这就需要饲料生产按环保和营养标准合理配制,控制好重金属用量,生产设备和工艺要科学化,减少水和饲料的消耗,减少污水的排放,实施污水的处理排放和沼气的生产利用,实现猪粪的复合肥加工利用,实现饲料、粪肥与农业的良性互动发展。6 养猪科技展望 ①育种。种猪的选育将向优质高产的专门化配套系方向发展,重点加强繁殖性能与肌肉品质的选择,保持现有肉用性能,分子生物技术与常规育种技术相结合,形成自己的配套系。②饲养技术。饲料的营养安全、饲料氨基酸开发和营养、多点式养猪先进工艺和先进设备的开发应用将成为重点。③疾病诊疗。疾病的监测、诊断和新型安全疫苗的研究和应用,特别是高效基因工程疫苗的应用,将为养猪业的发展提供保障。④标准化养猪。建立一套完整的标准化体系,使之贯穿于饲料生产、养猪生产、加工流通的全过程,每个环节都有食品安全和质量保证的标准,每个环节都有生产记录和可追溯性。以客户为中心,实施ISO质量管理体系,国家建立一套快速检测质量的标准体系,实现政府的检测监督与信息公告,实现养猪业的品牌创建管理,实现养猪业的可持续稳健发展与农业的良性互动发展。养猪业是农业范畴内的高投资、低利润、高风险行业,是国计民生必不可少的行业,呼吁国家以免除税收和动物检疫收费,扶持养猪业发展,增设绿色食品和环保项目补贴,完善工厂化养猪环保设施。
2010猪市回顾
一、上、下半年冰火两重天今年猪市,总体来看是上、下半年冰火两重天。在去年高存栏的压力下,从年初的春节前后,即使处于消费高峰,猪市却像个晚期的癌症患者,萎靡不振。春节过后,更像一台制动失灵的下坡车,加速下行。即使在管理层由于担心后期供应问题,在防通涨的背景下仍然不得不数度利用收储大棒救市,也是无济于事。春节期间就处于盈亏线附近的猪市,随着节后消费淡季的到临,很快就下滑到盈亏线下方。四月份因西南干旱和其它地区疫病的影响,受发病地区恐慌性抛售的冲击,猪市已处于深度亏损,部分地区猪粮比价最低一度在4:1以下。一直到五月后,北方和华东地区因去年冬季仔猪死亡严重、引起存栏下降的对应出栏期到来,猪价才开始缓慢回升。东北、华北、华东和西南部分省份,从六月开始陆续进入本养猪赢利期。而南方因夏季高热的影响,仍在低谷排回。入秋以后,因南北差价不断扩大,再度出现“南猪北运”,南方猪价才开始脱离深度亏损,逐渐回升到盈亏线附近。八月末,南北猪价才基本平衡,南方亦进入盈利期。两节前夕,生猪价格进入本高峰,甚至在两节过后,对传统的节后猪价走低的固有规律仍置若惘顾。经短暂平台整理后,随着总体物价水平特别是蔬菜价格的上涨,生猪市场继续维持理想盈利区间。十一月中旬,在国家多部委联手控制物价上涨的压力下,猪价才开始由北向南小幅下跌。不过随着冬至民间猪肉储藏高峰期和春节猪肉消费高峰的临近,预计下降幅度有限,时间也不会太长。本在长达半年多的时间里,猪农受到成本上升和产品价格下降的双重挤压,疫病的流行更让猪农雪上加霜。养猪行业按全年平均计算,多数地区特别是南方仍为亏损。
二、目前的市场态势 目前猪价仍在较高位运行,多数地区猪粮比价都达到或超过6:1这一理想盈利区间。如果理性分析一下目前的市场态势,我们不难看出推动近期行情上涨的主要因素并非完全是货源紧缺型上涨。目前的市场定位,应当还处在供需紧平衡的状态之中。撇开因疫病影响而供应面偏紧这一因素,通涨加速也是推动这轮行情的重要因素之一。关于今年疫病对后市可能的影响。今年南方的高热病,除因死亡和提前出栏抛售对存栏量的影响外,还有一个特点是相对前几年的本病,对母猪的死亡增加、产能降低更具杀伤力。因此,今年的低价期虽然没有出现大量宰杀母猪现象,但因疫病原因,母猪非正常淘汰率却较高。这就化解了本老倌上半年预测的今年猪市“堰塞湖”风险集聚,明年二季度可能“崩盘”的风险。政策风险方面,十一月份以来虽然流传多部委将联手调控物价上涨,但风声大雨点小,至今没有出台针对农产品价格上涨的严厉具体调控措施。而且这一轮农产品价格上涨的根源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国际农产品市场的猛烈上涨即输入型上涨,二是我国农产品价格多年受到压制而引发的结构性上涨。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对农产品价格打压过头,必然严重挫伤农民生产积性,引起农产品的匮乏,从而引发农产品匮乏性的价格上涨。如果此种情况的出现,除了让全国人民勒紧裤带,任何调控政策都将无效。所以政府方面投鼠忌器,直接压制农产品价格的可能性不大。而且目
前猪价本身仍在国家调控允许的范围之内,并没有超过猪粮比价6.5以上。因此,调控手段更不大可能直接打压猪价,而更有可能通过收储、流通环节、以及上下游成本控制等调节手段,引导猪价在合理范围内运行,上涨势头较猛时轻敲一下,下跌严重甚至会轻拉一把。关于猪农生产积极性,目前倘无热情高涨的迹象。从种猪销售情况来看,比起去年“一猪难求”,须提前两三个月预订,以及今年五六月因部分猪农“抄底”需求较旺的情况,现在供需基本处于平衡状态。而散养农户非正规种猪的存栏通过“高热”的洗礼,存栏量下降明显。新增后备母猪补栏也无明显积极性,原因一方面是疫病打击的阴影未散。第二是养猪与其它行业比较效益按目前猪价倘无优势可言。第三是对后市的担忧情绪,因09年和今年连续两年价格起伏距间过大,增加了散养农户和小型养猪场业主的疑虑心理。
从仔猪补栏的情况分析,本仔猪价格相对平稳。上半年的严重亏损,仔猪并无严重滞销。原因是去年上下半年之间猪价的明显差距,多数猪农预期今年下半年会有一波行情,正好夏秋季的高热疫情帮了大忙,让养猪者如愿以偿。而下半年猪价走高,但仔猪并没有明显走俏。原因是连续两年来上半年养猪都严重亏损,增加了对明年上半年猪市下跌的疑虑,所以虽然小猪上市量不大,但价格上涨有限。基于上述情况,对猪价后市的基本走势可以这么判断:猪市将进入一段较平稳的发展阶段,随着消费高峰临近,近期将止跌企稳并可能小幅上涨;春节过后,猪价虽会小幅下跌,但不会出现09、08两年上半年严重亏损的状况。2011年上半年小猪价格继续坚挺,不排除出现高价抢购的情况。而下半年由于上半年的高价小猪使育肥成本大大提高,即使猪价正常上涨,但育肥效益亦难超越今年下半年。至于是否会出现07—08哪样的超级大牛市,主要由冬季仔猪存活情况决定,以及整个经济形势和政策走向的配合。
我国养猪业发展的九大趋势
1、国家经济持续健康良好的发展,将促使养猪业的发展。随着经济发展的回升,中国养猪业在最近两年将处在一个比较稳定的发展阶段
2、大规模猪场(万头以上)和农村散养户(50—500头)将同时并存,这种情况可能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大规模猪场做好出口市场就有无限发展机会,农村散养户面向的主要是国内市场。国内市场空间和潜力很大。农村市场将随经济的发展发生质的飞跃。
3、将出现一定程度的社会化分工。小而全的猪场将逐渐减少,规模化猪场和农村养猪户将很据自身情况、市场和地区优势选择是培育种猪还是商品猪,是饲养母猪卖仔猪还是买仔猪卖肥猪。
4、饲料加工、饲养、肉食品加工配套体系逐步得到完善。通过这种方式一方面饲养技术、资金等得到保障,另一方面卖猪(肉)难的问题得到解决。
5、增加技术含量,提高产品质量,扩大出口配置。只有将产品档次提升到一定层面,才能赢得国际市场,相应地给国内市场让出空间,从而对养猪业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6、上规模、上档次的猪场要注意品牌和包装,要学习如PIC等跨国公司的现金管理、技术和经营模式.7、养猪业将与饲料业结合得更紧密。以前存在着各奔一头,各忙各的现象。现在随着饲料工业的迅猛发展,饲料业将给养猪业注入新鲜血液,而养猪业也给饲料业提供了生存环境,既分工又相互补充,互利互惠。
8、要饲养适合市场的品种。调整目前的品种结构已是大势所趋。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猪肉食品的消费也将发生巨大的变化,应该饲养瘦肉率高、风味好、有地方特色的品种,这将更有利于消费市场的完善。
9、经营管理不善,猪场的倒闭破产将加剧,在一定程度范围内,猪场内的合作和兼并将时有发生。我国养猪业面临的形势是比较严峻的,但目前的发展势头还比较乐观,我们应做好充分的准备,乘势而上,充分利用现代科技,结合实际情况,寻求各种有效的促进养猪业发展的方法和途径,使中国成为真正的养猪大国、养猪强国,这也是大家所期盼的。
养猪设施设备发展趋势
1、从单纯重视猪栏到开始重视气候调控和自动喂料设备。随着规模的扩大,气候调控设备和自动喂料设备将装备现代化猪场。
2、设备向成套化、标准化发展规模化养殖设施设备将向成套化、标准化方向发展。结合定型的工艺模式,通过组装、配套和集成及研发手段,实施养猪设备产品的标准化措施,开发出适合我国不同气候环境和不同地区的成套的系列设施与设备。设施设备的生产也将逐步走向专业化生产方式,并且形成具有我国特色的生产企业。
3、设备从简单加工向提高工艺含量发展。工艺含量是设备的核心和灵魂,是否符合动物的生长发育规律和行为习性是标准,工艺含量高的设备能很大程度的提高生产效率和动物福利。
4、与动物福利相结合我国规模化猪场一般都沿袭国外的定位或圈栏饲养工艺模式,但随着定位或圈栏饲养工艺模式的广泛使用,其弊端也日益突现,如猪由于受到空间的局限,极大地减少了运动量,使猪蹄病日趋严重;猪在这种饲养环境中产生了许多异常行为,如啃栏、咬耳、咬尾、咬蹄、拱腹、啃咬异物等,从而造成猪群相互之间的伤害,最终影响生产力。随着人们对动物福利的关注,定位或圈栏饲养工艺模式日益受到动物福利关注者的指责,欧盟将逐步取消该饲养工艺模式,并以此作为绿色贸易壁垒。为了提高动物福利,改善饲养环境,为猪提供必要的“玩具”设施,如磨牙链、蹭痒架、草捆和玩具箱等,从而减少猪异常行为的出现,使我国的养猪业向符合动物福利的方向发展。
5、设备由耗能型向节能型发展随着我国的高速发展,能源问题日益突出,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规模化养猪需要消耗大量的水资源和电力资源。为了节约用水,应改传统的水冲粪和人工清粪向水泡粪方向发展;为了节约能源,应研究开发经济适用的局部降温、加热技术,以改变传统的整舍降温或加热方式,实现猪场的低耗能。
第五篇:改革开放四十年的辉煌成就
改革开放四十年的辉煌成就
改革开放四十年,改革的春风吹遍我们的祖国大地,吹暖了我们每一个人的心田,使我们的祖国逐步走向繁荣与富强。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直线上升,中国GDP在世界排名从1987年的
那个吃了上顿没下顿的,一块白糕都是山珍海味,到后来虽然每顿都能吃饱,但物质不丰富,再到现在家家户户餐桌上常见的大鱼、大肉。到现在电灯、电话、汽车家电都不再是有钱人家独有的东西,而变成平常百姓都能拥有。
改革开放使得人们的出行变得十分便捷。人们从刚开始只能靠步行,到自行车慢慢地流行了起来,接下来有了轮船,有了绿皮火车,有了小轿车,到现在高铁飞快地在轨道上飞驰,飞机在空中滑出一道弧线。人们的出行从困难逐渐变成轻松便捷。
改革开放带来了中国的腾飞与巨变,这还得归功于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是他带领的中央第二代领导人,引领我们全国人民走进改革开放,使得我们的祖国在这四十年内,各个方面都有了巨大的发展。他——邓小平,带领我们中国走向进步,走向开放!
方城小学五(6)班
周之涵 × 20 = 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