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赴贵阳遵义黔东南黔南考察工业园区和城市建设的报告
赴贵阳遵义黔东南黔南考察工业园区和城市建设的报告
为学习借鉴周边地区先进经验,进一步实施好工业化和城镇化带动两大战略,推进毕节试验区新一轮改革发展,加快贵州“金三角”毕节极的发展步伐,7月27日至29日,根据地委、行署安排,地委副书记安金黎率毕节地区党政考察团先后到遵义市、贵阳市、黔东南州和黔南州考察工业园区建设和城市建设工作。地委委员、毕节市委书记周荣,行署副专员宫晓农,各县市(区)党政主要负责人,地直有关单位负责人参加考察。
一、考察的基本情况
考察团先后考察了遵义市桐梓煤化工循环经济工业园区、和平工业园区,贵阳市修文工业园区、小孟工业园区等10多处工业园及城市建设项目。每到一处,考察团成员都认真听取园区和城市项目建设情况介绍,与各市州相关领导、专家和企业负责人充分交流沟通,详细了解各市州在项目建设、园区建设和城市建设方面的好经验、好做法。7月29日中午,考察团在黔南州贵定县召开考察总结会,考察团成员纷纷畅谈考察感想和体会,大家普遍认为:此次考察虽然时间短,但由于安排紧凑,看点较多,收获不小,通过深入细致的考察了解,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学到了经验,看到了差距,启发了思路,增强了信心。
二、四市州园区建设和城市建设的特点
遵义市、贵阳市、黔东南州和黔南州都是省内兄弟市州,在工业园区建设方面创造了许多新模式,在城市建设上结合各地的区位特点和民族文化特色进行打造,取得了一定效果。四市州工业园区建设和城市建设有“大、特、快、巧、新、早、足”七个方面的特点。
(一)“大”,指规模大。各地在工业园区建设和城市建设中思路开阔,着眼长远,用发展的眼光谋划和运作大项目,力求上规模、上档次,不搞小打小闹,体现了大思路、大手笔。如修文工业园区总规划45平方公里,仅首钢贵阳特殊钢有限责任公司新特材料循环经济工业基地项目投资就达139亿元,明年底投产后产值将达150亿元,预计“十二五”期末整个园区年产值达700亿元,“十三五”将达1000亿元。大家考察后深感震撼,深受启发。
(二)“特”,指风格特。各地城市建设匠心独运,都在特色上做文章,打造自己的风格。黔东南州结合侗族、苗族等少数民族特色规划城市建设,苗家美人靠式木质坐椅的公交车站,鼓楼、花桥、吊脚楼组成的民族体育场,投资近10亿元的西出口民族文化园等,无不彰显凯里民族文化内涵。日益增多的民族特色建筑,使“苗侗之都”的城市建设呈现出鲜明的民族风格。
(三)“快”,指速度快。各地在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建设中,紧扣省委、省政府“两加一推”的主基调,只争朝夕,争先恐后,增比进位,推动跨越。比如贵阳小孟工业园区5个月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23亿元,创造了“小孟速度”:一是项目建设速度快。比如贵州险峰机床异地技改项目从洽谈到入驻,只用了7天时间。二是拆迁安置速度快。园区办自2010年11月成立以来,共征地近3000余亩,拆迁农房10万平方米,超过过去一年的工作量,没有发生过一起上访和群体事件。三是行政审批速度快。小河区变“直线”的被动审批为“交叉”的主动服务,将项目落户后的工作在项目落地前进行;变“串联”为“并联”,将职能相近的部门合署办公。四是效益实现速度快。在短短一年多时间里,园区修通14.4公里长的园区大道,开挖土石方650多万方,基本实现了“八通一平”。
(四)“巧”,指规划巧。各地在建设中,创新思路,创造性贯彻执行政策,有效解决项目建设用地难的问题。如黔东南州凯里民族风情园,是一个集商贸、餐饮、文化产品、手工艺、民族竞技表演等功能为一体的城市建设项目,规划总占地面积38万平方米。该市在规划建设中巧妙设计,依山而建,减少了建设用地等手续,缩短了建设工期。
(五)“新”,指产业新。各地均重视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着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遵义市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发展IT产业和精密铸造工业;贵阳市小孟工业园区注重发展航空汽车零部件、航天电子、特种车辆等先进制造、新材料、新能源产业,奇瑞客车、中煤盘江、凯沃重工、普天新能源等一批重大项目相继入驻并启动建设,一批新兴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
(六)“早”,指起步早。各地在项目建设中,早谋划,早准备,早启动。遵义南部新区、凯里高新技
术产业园区、贵阳高新技术开发区等的规划建设,都是未雨绸缪,按照规划,超前安排,提前实施。
(七)“足”,指干劲足。各地在项目建设中,统一思想,集中心思,凝聚力量,纷纷发扬“五加二”、“白加黑”的拼搏精神,“干”字当头、“快”字为先,处处呈现轰轰烈烈的施工场景。
三、关于加快推进我区工业园区建设和城市建设的几点建议
在考察过程中,看到了先进,悟出了道理,比出了差距,大家感觉“前有先进、后有追兵”,压力很大,任务很重。毕节试验区近几年发展成绩显著,但是要真正成为贵州经济发展“金三角”的重要一极,要实现“两年明显变化、五年大见成效、十年实现跨越”和“推进改革发展双领先、实现试验区新跨越”的目标,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观念、加快发展、“干”字当头,在干中比精神、比高低、求跨越、树形象,努力形成争着干、比着干、拼着干的浓厚氛围。考察团对加快推进我区工业园区建设和城市建设提出如下建议:
(一)找准发展坐标,增强危机意识。走出去以后,我们感觉到,不仅仅是试验区存在压力,各地都在拼搏奋斗、力争上游,大家为了增比进位,放弃了大量的休息时间,在为了一个地区的建设和发展默默地奉献。各级各部门要找好自己的发展坐标,“跳出毕节看毕节”,不仅要与省内其他市(州、地)比、与西部省市比,还要与发达地区比,在全国的大环境中找到各自的坐标定位,不做井底之蛙,不“夜郎自大”。通过比,找准赶超差距,包括工作差距和精神状态、思想观念、工作作风上的差距,从而增强危机感、紧迫感,将危机转化为进步的动力,砥砺前行,增比进位。
(二)深入解放思想,超前谋划发展。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观念,按照积极攀高的原则,认真制定城镇化、工业化的发展目标。要对所有工业园区规划进行修改完善,规划起点要高、眼光要远、气魄要大、目标要积极、内容要完善,立足长远把产业做优做大做强。
(三)创新工作方式,破解建设瓶颈。各级各部门在项目建设中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握事物发展规律,创新工作思路和创新工作方式,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在苦干的同时要注重巧干,采取一切措施,有效解决项目建设中的土地、资金、征收安置等难题。
(四)强化服务管理,加强园区招商。要加强对各个工业园区的管理,进一步制定和完善园区管理办法,规范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为入驻园区的企业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进一步建立完善工业园区招商引资政策,创新招商办法,千方百计引进新技术,发展高端产品,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新型工业化发展步伐。
(五)抓住实施重点,加快园区建设。要加大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做到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先行。所有工业园区都要把基础设施建设作为重点工作摆在首位,没有动作的立即行动,已经启动的加快建设,严格按照“七通一平”的要求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路网建设要有规模。通过抓好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做好筑巢引凤工作,为企业入驻创造良好的基础设施条件,而不能引凤再筑巢。
(六)突出文化特色,提速城市建设。各县市(区)要借鉴此次考察学习的成果,在老城改造和新区规划建设的过程中,要力求注入各具特色的文化元素,丰富城镇文化内涵,体现区域、民族、历史文化特色。要按照“四抓四比”(即抓建设投资、比投资完成情况,抓建设项目、比项目体量、数量和功能配套,抓建设效率、比推进力度和工程进度,抓建设特色、比文化元素、建筑风格和绿化、美化、亮化、净化水平)的要求,找出我区与四市州的差距,认真借鉴好的经验和做法,扎实推动城市各项建设的发展。
第二篇:初稿2012赴重庆、贵阳考察学习报告
西翥办事处赴重庆、贵阳考察学习报告
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委《关于开展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群众利益群众工作教育实行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的意见》(云发„2011‟18号)和《中共昆明市委关于组织开展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群众利益群众工作教育实行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的意见》(昆发„2011‟19号)精神,进一步加强农村社区建设工作,构建新型社区为民体系,加快推进基层社会管理创新,巩固党在基层的执政基础,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城市管理重心下移的要求,充分发挥社区在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中的基础性作用,促进和谐社区建设。
经西翥管委会领导同意,3月1日至6日组织相关部门的同志到贵阳云岩区、重庆江北区等地实地考察学习,学习考察期间,听取了当地的经验介绍,实地考察了贵阳的贵乌街道办事处、巫峰社区居委会、重庆的江北区石马河街道办事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服务中心(石马河街道办事处群众工作站)、瑜康社区居委会。现将学习考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实地参观了贵阳云岩区贵乌街道、巫峰社区等示范典型,并与贵乌街道办事处领导干部、巫峰社区干部进行了座谈交流。贵乌路街道位处贵阳市的东北面,其周边与黔灵镇、宅吉街道、普陀街道、乌当区接壤,是典型的城郊结合部。是通往开阳、金阳的重要出口通道,是云岩区委、区政府所在地。面积8平方公里,辖18个社区居委会,建成居民小区37个、2个公安派出所,常住人口44612户,79172人;流动人口2万人。辖区有中央驻黔单位4个(新华社贵州分社、中建四局一公司、贵州省检验检疫局、中国移动贵州分公司)、省属单位3个、市属单位17个、区属单位13个、部队2个、非公有制企业35个、大学(贵阳医学院)1所、中学2所、小学(含民办)9所、特种行业66个。人口总数:79172人,农业人口:11875人,非农业人口:67297人,主要民族成分:汉,回,苗,布依,壮等,所辖村:冠竹苑社区,万江社区,贵医社区,百花山社区,兴黔社区,大营社区,银佳社区,筑新社区,石洞坡社区,杨柳湾社区,顺海社区,友谊社区,中天社区,黄山冲社区,登高社区,金狮社区,乌江怡苑社区,巫峰社区。
拓展服务理念,构建资源共享、统筹发展的服务体系,街道为更好的服务辖区群众,率先在贵州省建立了党员群众便民利民服务中心,延伸拓展了微笑、真诚、规范、满意的“4S”服务理念,为辖区内的群众打造资源共享、服务共建的平台。
一是开展便民利民综合服务。街道按照规范化、亲情化、网络化的要求,在街道建立便民利民综合服务大厅,将社会 劳动保障、计生、综治、科协、老协、残联、城市管理等9个科室的业务全部搬进服务大厅,实行“一站式”服务,同时在16个社区设立民情服务站,在居民小组中聘请社区党员为“民情信息员”、“为民服务代理员”,设立了“民情电话”,形成了“街道、社区、居民小组”三位一体的服务网络,实行“一站式办公、零距离服务、一条龙流程、零障碍手续”。同时,各社区还结合实际开展便民利民服务,社区积极与电信公司协调,建立“电信综合服务站”,社区居民不出社区就可以交电话费、手机费、水费、电费、煤气费、宽带费等。截止目前,共为居民群众办理实事1560件。
二是开展志愿者服务。积极倡导社区居民报名参加志愿者服务,根据志愿者的爱好、兴趣、特长、年龄、工作等情况,成立了各类社区志愿者工作队51支,大力实施“民情工程”,为孤老、病弱老人和“空巢”老人建立一人一档,定期上门开展服务,同时,切实开展“金钥匙行动”,将社区行动不便的“空巢”老人的住房备用钥匙交由社区委员或就近的志愿者代管,在遇到楼内停水、停电等特殊情况时,及时上门探视。实现了“难有所帮、困有所扶、需有所应、求有所助”。
三是开展社区医疗卫生服务。全力打造社区“10分钟医疗圈”,分别在大营社区和中天社区建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各1个;在百花山社区和万江社区建成社区卫生服务站各 1个,街道各社区居民步行10分钟均可到就近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社区卫生服务站就医。
四是开展社区安全服务。街道联合16个社区成立“爱心妈妈”工作队,采取社区、家庭、学校三位一体的帮扶措施,对辖区内失学、辍学少年、两劳刑释人员进行帮扶;每天上学、放学在校园周边巡逻,确保学生安全,并在贵乌派出所、城管、综治及区文化稽查队配合下,对校园周边的小摊小贩,问题网吧、问题书店、娱乐场所进行集中整治,为学生营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积极推进“平安社区”、“无毒社区”、“安全社区”和“无传销社区”创建。社区积极协调辖区单位和业主共同出资在几个主要出入口修建值班室,对社区实行封闭式管理,同时,还成立了一支专职治安巡逻队,对小区实行24小时巡逻,为社区居民提供安全的居住环境。
五是开展社区环境综合整治管理服务。街道紧紧围绕“三创一办”活动,充分发挥社区内资源,积极发动社区内的党员群众,扎实做好社区环境综合整治管理工作,解决社区“脏、乱、差”问题,大力倡导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开展“绿色社区”创建活动,着力为社区居民营造干净、整洁、卫生的生活环境。
通过对贵乌街道办事处的学习交流和实地考察,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拓宽了思路,对进一步加强农村社区建设工作,构建新型社区为民体系,加快推进基层社会管理创 新,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经验,值得学习借鉴。
二、试点经验和做法
贵阳市是全国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城市之一,目前,贵乌等街道办事处已经启动拆销街道办事处成立新型社区的改革工作,其新型社区的划分以地域面积和服务半径为主要依据,同时兼顾人口数量、居民认同感、治安管理、公共服务资源配置等因素,一般每个社区地域面积2至3平方公里,人口数量2万至4万人,形成“一社多居”格局。
新型社区推行“一委一会一中心”社区治理模式,即社区党委、社区委员会或居民议事会、社区服务中心,构建起“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区协调、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新格局。社区通过“大党委”协商解决社区事务,实现了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
贵阳市将在今年5月底前撤销全市街道党工委和街道办事处,建立新型社区,设立社区党委和社区服务中心,使全市200多万城区人口全部纳入新型社区覆盖的公共管理“半小时服务圈”。
贵阳市撤销原街道党工委和街道办事处后,将在新建社区推行“一个社区党委、一个居民议事会、一个社区服务中心”的组织架构,采取公推直选方式配强领导班子;整合原街道和社区资源,使人力、物力及服务资源向社区聚集;实行“大党委制”,对居民议事会采取“社区居民提议、社区 党委决策、社区服务中心执行、成效接受群众评议”的方式;在社区服务中心设立办事服务大厅,推行党务、政务“一站式”服务。
改变过去的“市-区-街道-社区”四级管理为“市-区-社区”三级管理,将推动公共管理服务下沉,更好地服务群众。新建的社区服务中心是政府在社区实施服务和管理的平台,履行“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优化管理、维护稳定”四大职责。把社区机构纳入事业单位序列,工作人员纳入正式编制,并把社区工作人员经费、办公经费、公益事业费等纳入区(市、县)级财政预算,把社区办公和服务场所建设纳入城市建设规划。原街道办事处行政审批、执法管理等职能将收归区政府相关部门,属于区政府部门的公益性、群众性社会管理职能将下沉到社区服务中心,并逐步完善政府购买服务制度,实现“费随事转”。
同时,为切实消除城市基层社会管理的“真空”和“盲点”,杜绝新型社区服务中心“换汤不换药”、“新瓶装旧酒”、成为街道办事处的“翻牌”的情况,全面推行“AB角工作制”,即:社区服务中心的每一个岗位都安排A角和B角,确保既有人在办事服务大厅接待群众,又有人深入社区院落、居民楼了解情况、帮助解决问题,实现服务无间隙,为群众提供一年365天全覆盖、全方位、全过程的贴心服务。
三、几点建议 借鉴贵阳的改革经验,结合实际,我们提出如下建议。
随着沙朗和厂口的合并,西翥管委会的成立,西翥辖区总面积达到了270.79平方公里,下辖11个社区居民委员会,117个居民小组,总人口有36228人。行政中心在沙朗坝子,部门分散,交通出行不便,老百姓办事极为不便,加快推进基层社会管理创新,巩固党在基层的执政基础,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城市管理重心下移的就显得尤为重要,这就需要重新整合资源,形成工作合力。
一是建议:
1、拆销西翥街道办事处,街道职能由管委会的职能部门局、办承担;
2、根据地域面积和服务半径为主要依据,同时兼顾人口数量、居民认同感、治安管理、公共服务资源配置等因素,设置:①厂口片区为民服务中心(辐射厂口社区、新民社区、陡普鲁社区、瓦恭社区、迤六社区)②沙朗东、大村片区为民服务中心(辐射大村社区、东村社区)③桃园、三多片区为民服务中心(辐射桃园社区、三多社区)、④陡坡、龙庆片区为民服务中心(辐射陡坡社区、龙庆社区)。
3、考虑到瓦恭社区、迤六社区属于飞地,出行不便,距离较远,在其社区设置代办点,方便群众办事。
二是建议:为进一步强化和拓展社区服务职能,精简办事程序,减少审批环节,提高办事效率,提升服务质量,给群众生产生活提供最优质的服务,对现有各部门工作进行整合,由管委会组成统一的协调工作领导小组,指定领导牵头 负责总协调,将各部门能下沉社区为民服务中心的工作职责,按照“人随事走、费随事转”的原则,把人和工作下沉到社区,达到工作标准、任务和人力、物力、财力的五统一,形成便民利民的工作新格局。
三是建议:首先以厂口为民服务中心为试点,通过设立计划生育、民政、劳动力培训输出直通窗口把部分社会事务管理权限下沉到社区,实现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普通性事项在社区受理、在社区办结,一般性事项在社区受理、社区审批、办事处备案,重大事项在社区受理、社区初审、逐级审批。其次,设立代办点,全程代理服务。社区代办由受理、传递、回复三个环节组成,实行全程代办,采取约时定点、流动服务、上门服务等方式提供代办服务,并建立代办事项登记管理制度,对受理、代办、反馈、发件等办理过程实行动态管理。代办员在受理事项时可以采用书面、口头等形式,同时代办员应向申办人告知办理权限、承诺时限、收费依据等。按照“一人一窗口”的原则,办理群众事务。
四是建议:进一步做好从网格管理到网格化服务工作,建立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网格化服务体系。为确保各项工作高效落实,构筑起上情下达、下情上传的畅通渠道,按照“网格全覆盖,责任到个人”的要求,实行网格化管理和服务,把管委会干部、社区及小组干部全部下派到网格,责任到人对网格实施精细化管理,层层落实“挂片包组联户”责 任。
五是建议:在社区构筑社会治安综合服务体系,设立治安防控室、矛盾纠纷调解室,对社区、村组、网格反映呈报的各种治安案件、矛盾纠纷进行处理和调处,形成一道安全稳定防线。按照“条专块统、重心下移、权限下放、强化保障”的原则,以社区、居民小组为主,整合社区资源,建立社区由社区小组书记、小组长、护林防火员等为主的护林防火、治安巡逻矛盾排查队伍,广泛开展邻里守望、看家护院等群众性社会治安活动。
六是建议:充分利用科技手段,提高办事处效率。充分利用现有科技手段,开设QQ群、电子邮箱、短信平台、微博等信息交流平台,运用多种手段加强对直通窗口的管理。充分利用通信、互联网等科技手段,搭建移动短号惠农网,为群众提供资费低廉的通讯方式,并利用平台发送农业农产品市场信息、气候信息、种植养殖科普信息等服务好群众。探索建立“三维数字”社区,进一步优化、提升、完善信息管理服务平台建设,通过建设覆盖社区全部管理服务功能的综合信息平台,为社区居民提供全方位、全天候、全覆盖的社区服务,推动社区服务机构、服务人员、服务对象信息数字化,使基层管理服务由传统工作模式向现代电子信息管理模式转变,实现数据一次收集、资源多方共享,减轻工作负担,提高工作效率。创新社区社会管理模式,七是建议:在试点的厂口社区全面推行“AB角工作制”,即:社区为民服务中心的每一个岗位都安排A角和B角,确保有人在办事服务大厅接待群众,又有人联系管委会、深入社区、小组了解情况、帮助解决问题,实现服务无间隙,为群众提供全方位、全过程的贴心服务。
通过学习考察,从看变化、找差距、思发展中,借鉴贵阳、重庆等地区的先进理念和成功经验,使街道、社区干部对“创新社会管理模式”工作有更加直观的认识和理解,从而受到启发,带动思路、创新机制举措,提高推动西翥发展的能力。
西翥管委会社会事业发展局
2012年3月12日
第三篇:赴上海杭州等地考察城市建设和工业园区发展报告
赴上海、杭州等地考察城市建设和工业园区发展报告
为了吸收和借鉴外地在大城市建设和发展园区经济方面好的经验和做法,加快我市大城市建设和工业园区发展步伐,按照市委、市政府安排,市委常委、市委政研室主任党双忍带领市委办公室、市委政研室、市政府研究室及市发改委等相关部门同志,于4月7日至4月14日赴上海、杭州、苏州、无锡、常州市进行了学习考察。经过与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座谈,并深入杭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苏州工业园区、无锡新区、无锡创意创业产业园区、常州工业园区及部分企业实地考察,大家一致认为,五市大城市规划建设起点高、眼光超前、气魄宏大,工业园区定位明确、产业特色鲜明、发展势头迅猛,看后使人深受感触,倍受启发。通过考察,大家解放了思想、开阔了眼界、看到了差距,感受到了压力。现将考察收获体会报告如下:
一、坚持把加快发展作为第一要务,以思想大解放、观念大更新促进经济大发展
这次考察所到之处,我们有一个共同感受,就是东部地区思想解放,思维理念超前,创意新颖,发展意识十分强烈,发展速度惊人。以无锡市为例,该市地处长江三角洲中部,总面积478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600万人,近年来,该市围绕“区域性交通枢纽中心、著名旅游城市、重要的经济中心城市”的定位和建设国内一流的现代化新城的城市建设目标,解放思想,大胆创新,真抓实干,2007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858亿元,以约占全国万分之五的土地、千分之四点五的人口,创造了全国1.56%的经济总量,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9000美元,在全国大中城市中位居前列,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9000亿元,跃居全国第六,进入全国综合竞争力十强城市行列。耳闻目睹长三角的巨变,在深感震撼和压力的同时,我们也深受启迪。尤其是他们把解放思想做为一切工作的先导并贯穿始终,以思想大解放、观念大更新,促进经济大发展和社会大进步,是其成功的真谛。与他们相比,我们落后的差距不仅是经济总量、发展速度、产业结构上的,更重要是思想观念上的差距。我们一定要正视这些差距,大胆解放思想,不断强化加快发展的意识,坚持发展先于一切,发展重于一切,始终坚持把加快发展作为解决宝鸡一切问题的关键,学习东部地区与时俱进的思维观念和敢试敢闯的魄力,以宽广的视野、超前的意识、超常规的措施,不断加快宝鸡发展步伐。
二、坚持规划优先,优化城市布局,加快特大城市建设步伐
这次考察的几个城市,在城市建设上虽各具特色、各有侧重,但在规划、建设方面的思路和举措上共性很多,有许多借鉴之处:一是沿河进行城市布局和开发建设。各市都充分利用沿江、沿湖的优势进行城市布局和开发建设。上海市以黄浦江两岸为重点,建成了一批标志性重大城市建设工程,形成了黄浦江两岸丰富的人文景观。杭州市以钱塘江为轴线,积极实施行政中心东移和“沿江开发、跨江发展”战略,对城市进行跨江、沿江的网络化组团式布局,形成了“一主三副、六大组团、六条生态带”开放式空间结构模式。苏州也充分利用太湖水资源丰富的优势,在老市区的东西两边建设城市新区,建设了纵横交错而又规范的城市河道水网,其中城市东区(苏州工业园区)的核心板块全部依湖而建,形成了丰富的内河景观,增添了城市的宜居价值。从我市的地形地貌看,城市北临蟠龙台塬,南依秦岭北麓,渭河从市区穿城而过,城市建设空间相对狭窄。借鉴杭州、苏州等地经验,我们要按照特大城市的发展定位,调整城市总体规划,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改变以旧城为核心的团块状布局,转变为以渭河为轴线的跨河、沿河的网络化组团式布局,大力实施“三城(老城区、高新东区、蔡家坡副中心)联动,东西一体”的城市建设战略,充分依托渭河水资源优势,下功夫做好沿渭河开发文章,重点向东拓展城市框架,将城市中心向东迁移,着力构筑由主城、副城、卫星城组成的多中心、开敞型、组团式城市布局结构,形成一河两岸的城市景观,增添城市魅力,实现我市城市建设水平新的提升和跨越。
二是高度重视城市规划。一座有魅力的城市,必然是有特色的城市,也必定是规划做的好的城市。所考察的这些城市,都对城市规划就是生产力的认识十分深刻。他们认为规划的浪费是最大的浪费,规划的失误是历史性的失误,规划的损失是难以挽回的损失,因此,都把搞好规划作为城市建设的首要工作和头等大事来抓。苏州新城区在建设之初根据区域发展总体目标,融合国际上城市发展的先进经验,编制了具有前瞻性的区域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科学合理布局工业与城市各项功能,先后制定和完善了300多项专业规划,并确立了“先规划后建设、先地下后地上”的科学开发程序,形成了“执法从严”的规划管理制度,苏州新城区仅十多年的历史,其城市建设已具备相当大的规模,城市形象十分大气。与之相比,我市在城市规划特别是规划的执行方面差距较大。今后,要高度重视城市规划与设计,按照科学规划、现代设计、严格管理的原则,切实强化规划的综合调控和龙头指导作用,科学制定和严格执行规划,特别是对城市中心区、重点地段、重要街区等能够集中反映和突出城市风貌特色的“标志性地段、标志性建筑群、标志性建筑物”以及主要基础设施和重大建设项目的规划设计,一定要进行认真谨慎的研究决策,并严格按规划组织实施,坚决避免建设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在城市规划中,要积极运用现代设计理念,聘请国内、国际一流专家参与规划设计,规划设计要注重体现独特的风格,体现以人为本,突出我市的山水和人文特色,在充分利用自然资源的同时建造人文景观,并要融汇多种建筑风格,凸现城市个性和魅力。
三是明确城市主题,重视绿化美化。城市建设要有特色,关键要确定城市主题。所考察的几个城市在城市建设上均确定了自己的城市主题。苏州市强调古城保护,把粉墙黛瓦作为古城建设的主色调,显得古朴庄重;杭州、无锡、常州都根据城市主题确定了城市的主题色调,楼盘小区色调明快,现代城市气息浓烈。同时,几个城市均重视绿化美化,到处建设有大片的绿地或公园,所有绿地都进行了美化。杭州把城市绿化网带建设和美化作为城市发展的重要内容,不管是老城或是新区均掩映在绿树花丛中,成为最适宜人居的城市。借鉴考察地做法,结合宝鸡实际,我市应把绿色宜居作为城市建设的主题,新区建设、旧城改造以及城市楼盘形象、基础设施、道路交通、绿地建设等都应该按照这个主题规划建设。要改变城市建设中存在的最大化利用土地建房的观念,根据绿色宜居城市的要求,最大限度地规划建设好城市的绿地空间,积极实施沿山、沿河、沿路绿带,合理均衡配置各级公园绿地,注重植物生态效益和景观效益,努力形成融山、水、林、园、城为一体,点、线、面相结合的城市绿地系统,提高城市建设的品位,塑造独特的城市风貌。
三、坚持园区开发与建设城市新区结合,创新体制机制,加快工业园区建设步伐
依托大城市,始终坚持园区建设与城市建设相结合,是杭州、苏州、无锡等地的一致认识和做法。在园区建设过程中,他们都充分发挥各自的区位优势,依托城市,将园区建设与城市建设相融合,依托旧城,建设新城,既有力地推进了城市化进程,又加快了工业化进程。苏州工业园区的目标定位是建设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科技工业园区和现代化、园林化、国际化的新城区,园区位于苏州古城东郊、金鸡湖畔,与旧城自然相接、连为一体,他们依托古城,借鉴新加坡在城市规划与建设方面的成功经验,园区内既有学校、医院、娱乐中心和居民区,又突出了工业生产和商贸活动,具有完备的城市功能。位于钱塘江两岸的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高新技术开发区,紧依所在下沙区和滨江区,突出江南水乡特色,园区内道路纵横交错,厂房错落有致,处处是鲜花绿草、碧水蓝天,一个园区就是一座园林化绿色城市。无锡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地处无锡市东部,是无锡新区发展的核心区域。由于具备完善的城市服务功能和一流的环境,几市工业园区的发展速度非常迅猛,苏州工业园区主要经济指标以年均45%左右的速度快速增长,2007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36亿元,完成地方一般预算收入76.3亿元,进出口总额达568亿美元;杭州高新区集聚了全市70%以上、全省25%左右的高新技术企业,企业总数五千家左右,包括来自美、英、日、韩等32个国家的外商投资企业475家,外商总投资35亿美元。无锡工业园区以不到3%的土地创造了全市三分之一的经济总量和财政收入,成为城市的重要经济增长极。学习他们的先进经验,加快我市工业园区建设,一是要创新园区开发理念,实现由“建区”向“造城”的转变。今后,要紧紧围绕我市建设特大城市的总体目标,把工业园区建设与加快城市化进程紧密结合,把高新区作为城市新区来定位,把蔡家坡经济技术开发区作为大城市建设的副城来考虑,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强度投入,使开发区的载体功能有一个大的提升,力争把开发区建成一座花园式新城。各县区也要把工业园区作为城市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纳入城市建设总体规划,立足实际,着眼长远,一步规划到位,分步组织实施,把县区工业园区规划建设成一个环境优美、设施完善、功能齐全的新城区。二是创新体制机制。苏州市以苏州工业园区80平方公里的地域为核心,将方圆三个乡镇、288平方公里、约30 万人的行政区域统一交由工业园区管理和开发。杭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批准开发面积只有12.9平方公里,而市上委托开发区行政管辖面积104.7平方公里,下辖两个街道办事处。杭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实行开发区和滨江区两块牌子、一套班子、全交叉兼职。无锡市同样赋予了开发区行政管辖权。这些地市的开发区既按开发区模式运作,又行使地方党委、政府职能,从而加快了开发区的开发进程。我市在开发区建设上,应积极借鉴这一经验,对开发区的管理体制作以调整,建议将高新区管委会和蔡家坡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作为市政府的派出机构,作为独立的统计单位,将高新区和蔡家坡济济技术开发区周围一定范围区域的行政管辖权委托管委会管理,按照“小机构、大服务”和“精简、统一、效能”原则设置党政机构,使其具备一级政府的各项职能,便于其更好地担负起园区的规划建设、招商引资和协调指导等职责,减少矛盾,避免扯皮,提高其工作效率。三是创新开发模式。借鉴苏州工业园区的“公司化运作机制”,要按照“市场运作、自主经营、滚动发展”的原则,在各园区成立园区开发公司,政府注入一定的资本金,坚持用经营城市的理念、综合开发的手段、市场化的运作机制,加快开发区的各项经营和建设,做大做强开发区自身实力,逐步将园区开发由政府行为转化为企业行为。要尽快建立与发达地区工业园区的合作机制,可通过由苏州、杭州、无锡等地工业园区托管、代管我市工业园区以及合作开发等多种有效途径,承接发达地区飞地项目转移,积极引进先进技术、资金、人才、管理等要素,加快我市园区经济发展步伐。建议在高新区设立温州商人创业园区,充分发挥在宝300多名温州商户的作用,大力开展以商引商、以外引外,争取引进一批产业项目和资金落户宝鸡,增强我市工业园区发展的活力和整体竞争力。
四、坚持依托西安优势,实现借力发展,提高我市知名度和综合竞争力
苏州、无锡、常州等地始终把发展的目标紧紧瞄准上海,把自身的发展与上海的发展紧紧捆绑在一起,采取了“依托上海、错位发展、共同繁荣”的战略目标,实现了“借梯登高”。
作为上海的“连体”近邻,苏州加快与上海的全面衔接,将已建的沪宁高速、在建的沿江高速和规划中的轻轨与上海接轨,从而成就了苏州的外向型经济。目前,苏州正沿沪宁、苏嘉杭等高速公路,建立与上海互补的、全国一流的高新技术产业带;沿长江培育与上海配套的冶金、化工基础工业片;沿太湖、淀山湖等发展现代生态旅游线。杭州市在第九次党代会上作出了接轨上海、错位发展的重大决策,把接轨上海作为杭州扩大开放、融入全国、加快发展的重要途径。目前,杭州的国内游客有四分之一来自上海,境外游客也有不少是从上海转道来杭州的。无锡也主动接受上海的辐射和带动,从产业发展方向、城市功能等方面主打融入上海。我市距离西安仅仅一个多小时的路程,随着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和西北区域性交通枢纽和中心城市地位的确立,西安将进入更快的发展轨道,不言而喻,我们宝鸡要加快发展也一定要接轨西安。我们要主动从基础设施、城市功能、发展理念和产业发展等方面实现与西安的“零距离”对接,积极融入西安发展,加快发展步伐。要依托西安的城市知名度、科技优势、区位优势等为我所用,在城市功能上,要注意与西安的衔接与互补,使两市能形成优势互补的态势。在基础设施方面,要尽快启动西宝铁路客运专线和西宝高速公路的拓宽改造,尽全力与西安的高速路网接轨。在产业发展方面,要努力在“错位发展”中形成特色,既要与西安紧密配套,又要吸纳西安的高新技术,在先进装备制造业等方面形成强项。同时,要充分利用区位优势,加快建设区域性物流中心,与西安的物流中心互相呼应,加速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五、坚持科学发展,消除体制障碍,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
已进入工业化中后期发展阶段的长三角地区,普遍是从体制机制入手来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据了解,浙江各地普遍取消了农业与非农业户口的划分,实行全省统一登记的新型户籍管理制度。在建设资金上,政府公共财政向农村建设倾斜力度不断增大,构筑了城乡快捷一体的交通、通讯、信息、公共服务网络。有些地区还通过集约使用村庄建设用地和盘活土地资产,企业结合项目开发组织实施村庄建设等办法多渠道多方式筹集资金。苏州在撤并行政村的基础上,以园区建设、城镇建设、强村发展等带动村庄整理,建设了一大批农民集中居住区和中心村。杭州市把农业资源优势变为产业优势,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和观光休闲农业,全市优势特色产业产值在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中的比重稳定在70%以上。常州市高效农业种养面积已占总种养面积的1/3,水稻单产、机械化种植率位居江苏省第一。苏州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专业组织,建立各类经济合作组织1282个,持股、入社农户累计达到50.67万户。无锡市县域经济发展迅猛,下辖的江阴市在成为江苏省首批全面小康达标县(市)后,又摘得中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排名“五连冠”。所辖的宜兴市在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中排名第七位。去年,浙江、江苏两省农民人均纯收入为8100元和6480元,是我市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8倍和2.24倍。我市要在西部率先实现全面小康,关键在于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要从体制机制入手,把发展现代农业、壮大县域经济为重要环节,突出规划引导、产业扶持、基础先行、典型示范,加快推进城乡规划、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一体化进程,使产业发展政策向农村倾斜,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向农村转移,公共服务领域向农村延伸,逐步建立起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实现城乡经济社会的统筹协调发展。
第四篇:赴四川省重庆市工业园区考察学习报告
赴四川省、重庆市工业园区考察学习报告
四川省和重庆市工业园区是中西部园区的典型代表,这些年,以多重经济模式提振园区,取得了良好的发展,形成了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链和产业群。为了学习四川省和重庆市工业园区在规划建设、服务创新、承接产业转移等方面的经验和做法,开拓思路,探讨合作,积极推动我省各园区实现新的突破,广东省工业园区协会安排
月
日至
日赴四川省和重庆市璧山工业园区、曙光都市工业园区、宜家厨
业有限公司、曙光恒升珠宝加工厂、成阿工业园、康力电梯股份有限公司、成都市节能环保产业基地、明星电缆股份有限公司、乐山工业园、乐山希尔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等工业企业及工业园区进行考察交流。这次考察时间虽短但收获很大并亲眼目睹了山城地区经济发展的惊人速度,更切身感悟到了他们的成功之举、真谛经验和实干精神。整个考察活动是一堂生动、实际、深刻的开放课、发展课,全体同志在思想上都受到了一次强烈的震撼,责任感、压力感和危机感空前增强。现将考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璧山工业园概况
腾笼换鸟焕发园区新活力
过去,建筑建材、机械制造、皮革皮鞋,曾是璧山工业的三大支柱产业。而如今,“老三样”全部换成了“新三样”:装备制造、电子信息、食品医药。这一变化过程,也是璧山工业向生态要效益的过程。
这样一个数据最有说服力:2012
年前,对污染企业实行
“零容忍”,璧山主动放弃
亿元的工业产值,如今却换
来了
1000
亿元的低污染、低能耗企业,实现了璧山产业的升级。
目前,璧山被确定为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区,而璧山工业园区也被评为“国家级低碳工业园区(试点)”和“重庆市园林式工业园区”。随着
平方公里生态园区建设的加速推进,璧山工业园区,不仅是承载梦想的“舞台”,集聚产业的“洼地”,也昭示着璧山发展新型工业化的路正畅。
走进璧山工业园区,这里没有机器的轰鸣,却处处鸟语花香;这里,不见连片厂房,却真正“寸土寸金”;这里,既承载着现代工业的脉动,也辉映着现代都市的激情。
如果从空中俯瞰,一条条宽敞笔直的道路,或纵或横,铺展于
平方公里的园区土地上。而“路修到哪里,树就
种到哪里”,在已建成的48
公里道路旁,镶嵌着
万平方
米绿化,园区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
45。
“我们招商引资的条件,可能是有点苛刻。”璧山工
业园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说。
据介绍,璧山本身是资源匮乏型城市,在环境、资源上的承载能力有限,璧山工业园区多年来的招商要求就是环
保、绿色、低碳、低能耗、高产出,对污染企业一律拒绝。
按照璧山招商引资的要求,投入上,每平方公里投资不低于
亿元;产出上,每平方公里要在80
亿元至
120
亿元
之间,未来这个目标将提高到
150
亿元;税收上,每亩不低
于
万元,今年的目标是
万元。目前璧山大力发展的装备制造、电子信息、食品医药等产业,相对之前的三大支柱产业,对环境的污染要少,投入产出也更高。对之前污染较严重的产业,如皮革皮鞋,园区则不再提供新用地,不能扩大规模,这也促使其通过提档升级取得发展。
筑巢引凤推动工业园区集聚发展
虽然进驻的条件苛刻,却吸引着更多企业落户璧山,大家看重的,就是璧山良好的生态环境。
台湾的食品龙头企业统一,就是近年入驻璧山工业园区的企业之一。统一在大陆有
个工厂,其中在璧山工厂配备的设备是最先进的。该项目负责人告诉我们,食品企业选址时对环境的要求特别高,他们当初选择到璧山,很大程度上也是被璧山良好的环境所吸引。
除了统一外,重庆本地的知名食品企业将纷纷搬迁至璧山工业园区内。据区工业园区管委会提供的数据显示,重庆市面上销售的鱼、兔佐料,有
80都是在璧山生产的。
除了对落户产业的筛选外,璧山工业园区在建设发展中也注重绿色和低碳,比如在生态环境上,做到“厂在林中,林在厂中”,同时,完善工业园区的生活配套,在厂区
分钟的步行半径内,建公租房、社区公园等。这样的布局,使得市民和产业工人步行就可以上下班,家门口就有公园。
分钟的生活半径圈内,可以购物、娱乐、休闲,工作效率、生活品质得到极大提升。产业与城市在生态园区融合。
正是有了环境的改善,璧山工业的发展才能取得耀眼的成绩。今年前三季度,全区工业经济呈现出平稳增长的发展态势,实现工业总产值
1348.9
亿元,同比增长
44.6。
二、曙光都市工业园概况
重庆曙光都市工业园自
2006
年
月由重庆市政府正式
命名成立以来,经过
年的探索和实践,在不断总结都市工业中小企业发展经验的基础上,紧紧依托特色工业园区,以“生产、生活、生态”三位一体的思想理念为中小企业打造现代工业产业园,以土地利用集约化、产业企业集聚化、后勤服务保障专业化的企业工作思路,走出了一条集建设与服务同步发展的道路,全面推动入驻企业的发展,让中小企业能进来、能发展、能壮大,成为重庆都市工业楼宇建设发展的一面旗帜和标杆,为中国中小企业产业园的建设和创新提供了曙光模式。
坚持土地利用集约化——2006
年以来,曙光已成功开发
建设了A
区北岸国际、B
区港岸国际、C
区海岸国际,E
区两江国际四个园区,D
区海港企业国际城,F
区曙光•汽车零部件加工产业园和
G
区曙光•江南新型产业园已在建设中。七个园区全部开发建设完成后,将集约利用土地
700
余亩,建成150
万平方米的中小企业产业园。为节约城市土地资源、提高城市土地利用价值做出新的探索和贡献。
打造产业企业集聚化——曙光
150
万平方米的中小企业产业园建成后,预计引进低碳、环保、科技含量高、附加值
高的适应城市发展的中小企业
500
余户,将实现年工业产值
上百亿元,解决就业人员
万人左右,每年为国家创造税收
近
亿元。
后勤保障服务专业化——曙光都市工业园千方百计为中小企业提供有效的信息、技术、市场、人才、管理等方面的服务,努力降低中小企业的运营成本,帮助中小企业提升信用意识和信用能力,切实解决中小企业成长中所需的资
金、人才、技术和信息等问题。重庆曙光中小企业公共服务
平台以八大服务中心作为支撑,为入驻企业提供专业化服
务。十大服务中心也成为曙光最具特色、最具竞争力和品牌
价值的“软实力”。
物业管理服务中心:为园区提供安保、消防、保洁、水、电、气等各种维持企业正常生产工作秩序的服务工作。
金融财务服务中心:建立园区金融超市,有效解决入园
企业流动资金短缺、融资难、发展受限等问题,为企业自身孵化壮大提供资金方面的保障服务。
综合政务服务中心:发挥政府“助手”作用,协助政府
相关部门,帮助入园企业办理登记、年检等工商行政事务手续,为入驻企业提供简便、快捷、有效的政务服务。
后勤保障服务中心:建立园区员工食堂、员工电子阅览
室、员工文化娱乐中心、园区超市、园区药房、员工理发店
等设施,解决企业员工的衣食住行问题,让企业专注生产加快发展速度。
人力资源服务中心:联合当地政府社区,依据入驻企业的需求,开展专场招聘、专业培训等活动,解决入驻企业招
工难、用工难的问题,促进企业员工自身素质的提高,为企
业加快发展储备人才。
“三确保”联合服务中心:建立园区“三确保”联合工
作队,专人负责、任务明确、工作落实,确保园区企业生产安全、消防安全、环保达标。
企业管理咨询服务中心:邀请知名学者、专家来园区办讲座,围绕企业发展的主题和难题答疑解惑,帮助中小企业家更新观念,拓展思维空间,科学规划企业发展战略。
企业法律服务中心:由重庆曙光都市工业园管委会和鼎圣律师事务所联合打造,为入驻企业提供法律服务,当好法律顾问,举办法律知识讲座,解决企业在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中出现的日常基础法律问题和帮助企业学法、懂法、用法。合法经营、合法维护企业和员工的正当权益,为企业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物流运输中心:为入驻企业提供商贸物流配送货物服
务,有效地降低企业物流成本,提高了企业物流速度,加快
了企业的资金周转。
企业投诉服务中心:对客户的意见及时处理并及时向客户反馈处理意见和结果。
曙光都市工业园作为中国优秀民营企业、重庆市优秀民营企业以及全国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十佳工业园和重庆市中
小企业发展最佳园区,重庆曙光都市工业园将继续坚持“三
生”(生产、生活、生态三位一体)理念、坚守“三化”(土
地利用集约化、产业企业集群化、后勤服务保障专业化)方
针,发挥“三手”(政府助手、企业帮手、经济发展推手)
作用,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不断致力于建设更多适合中小企业发展的产业园,为推动中小企业在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以适应新的时代发展作出不懈努力。
三、成阿工业园概况
成阿工业区位于金堂县淮口镇。淮口镇位于成都市区以东
公里,县城以南
公里的县域中部,辐射面积
平
方公里,总人口
8.2
万人,是国家级小城镇建设重点镇。成阿工业区是根据国务院灾后重建相关精神,由成都市
与阿坝州合作打造的灾后重建项目,也是全国唯一的地震灾后异地产业重建园区,由国务院李克强副总理亲批,未来将建设成为国家级工业园区。园区规划面积
平方公里,已被列入四川省培育重点成长型特色产业园区(“1525”工程)
名单。园区坚持工业化、城市化同步推进的发展理念,集两地之智、举两地之力谋合作、促发展,奋力将园区打造成为全国一流的节能环保产业示范园区、承接东西产业转移示范园区、灾后产业重建示范园区。到
2013
年园区基本建成,将实现工业总产值
300
亿元,工业增加值
亿元,在“十
二五”末,园区将建设成为
500
亿产业园区,成为成渝经济区新的增长级。
目前,园区已引进杭州士兰西部半导体生产基地、德尔集团四川营销总部及环保材料生产基地、广州兴华玻璃工业有限公司特种玻璃生产等
余个项目,总投资
131
亿元,其中上亿元项目
个。共引入节能环保项目
个,占引入
总数的75。园区已完成固定资产投资
亿元,路网建设全
面提速。园区内成阿大道、广东路、江西路
条主干道已建
成,通车里程达
15.3
公里;在建道路里程
公里;拟建道
路
条,总长度
公里,近期将启动建设。园区供气供电、给水排水等配套工程正抓紧建设,确保在今年
月底全面形成承载能力。
四、乐山国家高新区概况
乐山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位于乐山市中心城区大
渡河南岸,前身为成立于
1992
年的省级经济开发区,1996
年经省政府批准更名为乐山高新区,2012
年
月经国务院批准升格为国家高新区。乐山高新区联动峨眉硅材料产业园、市中区电子信息产业园、五通桥循环经济产业园,实行“一区三园”的共同发展模式,代管市中区车子、安谷两个乡镇。
区内形成“3+1”(新能源产业、电子信息(物联网)产业、生物医药产业+现代服务业)主导产业集聚发展的良好态势。
2014
年,“一区三园”入驻企业
453
家,其中,规上企业
家,高新技术企业
家,实现工业总产值
502.7
亿元,工业增加值
150.7
亿元。
乐山高新区始终坚持“特色立区”,已形成“3+1”(光伏新能源产业、电子信息(物联网)产业、生物医药产业、现代服务业)主导产业集聚发展的良好态势。目前,园区是科技部批准的国家硅材料开发与副产物利用产业化基地、四川省“51025”重点培育的特色产业园区、“知识产权试点园区”、“四川省劳动关系和谐园区”,是目前国内唯一的国家级多晶硅材料产业基地及光伏产业园。乐山高新区现发展成为区位优势明、产业特色鲜明、基础设施完善、发展环境优良的四川西南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的重要基地。
区位优势明显:乐山高新区是乐山“两航、五铁、十高
速”综合立体交通网络的重要节点,距成都和双流机场
小
时、乐山大佛
分钟、峨眉山
分钟车程。园区对岸大件码头可直通长江沿岸各港口,在建中的新乐山港年吞吐量可达
5000
万吨,100
万标箱。乐山、沙湾、峨眉
个火车站均
在25
公里的半径范围内,通过成绵乐城际列车,乐山到成都仅需要
分钟。
基础设施完善:区内路水、电、气、通讯、光纤、排水、排污等基础设施完备。初步形成迎宾大道、乐高大道、建业大道、茶山路、临江北路等为主的“三纵三横”主干道交通路网,区内建成道路总长
20.64
公里;区内日供水能力达
万吨;三座变电站实行双回路供电,日供电能力
万千瓦;
日供气能力
万立方;无线网络已全面覆盖;区内有污水
处理厂一座,现日处理量为
万吨(一期),完全建成后将
达到
万吨/日的处理量。
发展环境优良:乐山高新区始终坚持以服务为“第一要务”,在创建优良经济发展软环境上下功夫,充分利用自身的体制优势,依托高新区政务服务大厅,从项目备案、工商登记、土地出让、规划建设、房产登记,向投资者提供优质、高效的政务服务,打造发展一流软环境,为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做到让企业少跑路、不跑路。
政策保障坚实:乐山高新区工业用地基准价按
16.8
万/
亩供给,园区企业享受国家西部大开发税收政策,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减按
15的征收;区内新建符合国家鼓励类产业,投资强度达到
280
万元/亩以上的生产型企业,免收城市建设费、水土保持防治费等行政性和事业性收费;为拓宽招商引资信息渠道,搭建招商引资中介平台,对为高新区招商引资的单位、机构和个人实施一定奖励;同时针对入驻园区的重大的产业项目,采取“一事一议”、“一企一策”特事特
办的方式予以特殊优惠。同时园区成立了规模为
5000
万元的产业发展扶持基金,全力支持企业做大、做强。
乐山高新区将围绕“特色科技园区、临港生态新城”总
体定位和千亿园区目标,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为主线,以全
面深化改革为动力,大力实施项目推动、开放带动、创新驱动三大战略,力争尽快将高新区建设成为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长极,其中高新技术产业收入占
60以上,国家高新技术
企业占全市
80以上;建设成为乐山科技创新驱动引领区和产城一体化生态城市新区,全省“两化”互动、统筹城乡发
展示范区,西部国家高新区改革创新试验区。
二、主要经验和体会
两地的迅猛崛起,除了得益于自身的区位优势和文化底蕴外,根本的是他们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关键是走出
了一条既符合客观规律又具有自身鲜明特色的发展之路。这些地方有很多前瞻性的探索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一)解放思想,建立机制,打造生态宜居园区。
始终把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贯穿于经济发展的全过程,以思想的大解放推动经济的大发展。所到四川省和重庆市各园区经济之所以实现快速发展,核心是他们的思想实现了真解放、观念实现了真更新。从他们介绍情况看不论是确定工作思路、工作目标、工作重点还是制定政策、建立工作机制、解决发展中遇到的问题都具有超常规的思维、超常规的举措和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可以说他们已经把解放思想贯穿于整个经济发展的全过程落实到具体行动中。璧山工业园宁愿丢掉
个亿的工业产值,如今却换来了
1000
亿元的低污染、低能
耗企业,很多地区只看眼前的利益,但璧山一开始就提出要建设园林式的宜居园区,着力探索具有中国特色、国际惯例和市场机制的园区并把招商的重点放在技术含量高、资本密集型项目上,俗话说:“筑金窝引凤凰,筑茅草窝引鹌鹑”,正是有了一流的开发观念,才有了园区开发的一流举措和超常规的发展速度。
(二)发挥优势,准确定位,确定长远发展思路。
工业园的建设目标,不仅要具有地方特色,还要切合实际和市场机制的园区发展模式。我们广(韶)创新示范园是像曙光都市园区那样紧紧依托特色工业园区,以“生产、生活、生态”三位一体的思想理念打造现代创新示范园,以土地利用集约化、产业企业集聚化、后勤服务保障专业化的企业工作思路,走民营园区道路;还是像成阿工业园那样走合作模式,广
(韶)创新示范园可以与广州开发区合作,结合时代背景,园区未来产业发展目标和孵化器发展战略思考,“互联网+
现在农业”、“健康产业”、“高端服务业”是园区产业选择的方向,将互联网在农产销售、农资供应、技术指导、金融服务等方面;互联网结合健康管理、健康咨询、医药产品、保健用品、营养食品、医疗器械等方面做大做强。在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的新形势下,园区要深入了解产业转移的特
点,认真遵循产业转移的规律,切实发挥承接产业转移的优势,彻底消除阻碍产业转移的瓶颈性制约因素,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三)市场运作,滚动开发,把握经济发展规律。
根据市场运作,做好我们的园区开发工作,明确提出把市场开拓做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针对当前技术竞争、实力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强调引进的高新企业和原发机构必须在市场营销的顶层设计、策划上要有比别人更新的方法和能力,形成上下贯通的机制;要有勤于学习的意识和精神,做到勤于思考,面对新常态下市场的多元性要认真思考如何抓住机会,自身应当做什么和如何去做,要具备运作新市场条件下各类项目的思路、方法、能力,在此基础上清晰处理好机会与战略的关系,把握机会不断培育、孵化出高效益的产品,形成更好的战略布局。要像成阿工业园那样用市场经济的手段抓经济是他们又一成功经验。
(四)开拓创新,抢抓机遇,推动经济跨越发展。
实现跨跃式发展,必须善于认识机遇、抢抓机遇必须具有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的精神。四川、重庆等地在园区开发起步初期都经
历过土地征用难、拆迁难、群众上访等问题,但他们视困难
为机遇认定目标永不言弃。如璧山工业园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严格实施高起点、高标准建设区域环境。十几年来先后投入
多亿元资金,用于交通、电讯、供水、能源等
基础设施基本实现了“七通一平”。区内主次干道线
200
多公里、均为混凝土路面,璧青一级公路和璧南河纵贯全境,渝遂高速公路、成渝高速公路穿越而过,已建成的璧山--大学城隧道将园区与大学城连为一体,交通十分便捷。并做到集中供热供气,园区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
45,饮用水达到国家二级水标准。20
分钟的生活半径圈内,可以购物、娱乐、休闲、教育、医疗,工作效率、生活品质得到极大提升。产业与城市在生态园区融合。
三、几点启示
参加考察的同志一致认识与四川、重庆等地相比从表层上看是数字、指标的差距,实质上是人的差距,是思想观念、政策环境和实干精神上的差距。四川等地善于运用先进的模式和理念发展经济其思维境界、知识结构、工作思路、办事效率、言谈举止无不体现出开放、超前、文明、精干的综合品位。通过考察学习主要有以下几点启示:
第一、敢于突破,大胆创新,创造产业发展奇迹。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思想的解放程度决定着经济发展的速度。我们曾多次到先进地区学习,实际早已看到并不断倡导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但几年过来与先进地区差距却越来越大,根本的是我们的思想没有真正解放,没有完全体现在行动上,影响了发展的速度,必须再次深入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层层找问题、见行动。四川、重庆考察告诉我们前几年璧山只是低水平、低总量上的增长,经济增长速度远远谈不上“超常规、跨越式”。当前,璧山从一个县城升格为国家高新开发区,发展势头良好,正处在一个大追赶和大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为我县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可能。实现追赶型、跨越式发展就一定要在思想观念上来一个大转变“超常规”发展必须配以“超常规思维”、“创奇迹”的速度必须得有“创奇迹”的观念。现实说明我们的思想解放远远不够或者说我们思想解放落实得不够,很多时候只是讲在嘴上写在纸上没有落实到行动上。因此,下一步要把重点放在解决思想真解放和干大事创大业上。破除自我满足、墨守陈规、四平八稳的保守思想,树立敢闯敢试、敢冒、敢于突破、大胆思进的观念,破除被动应付、懒惰思想,树立勇于拼搏、主动出击求发展的观念,破除狭隘封闭的区位观,树立主动接受先进地区等地辐射,借势借力大发展的观念,破除部门利益、小集团利益、个人利益至上的思想,树立服从服务经济发展、全县一盘棋的大局观念,破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思想,树立求实务实、真抓实干的观念,破除经济发展与己无关的思想,树立经济发展人人有责的观念在全县形成人人想经济、议经济、抓经济的浓厚氛围。第二、认清趋势,敢于挑战,实现经济的增长点。
思路决定出路,只有科学明晰的大思路,才有跨越式的大发展。面对新一轮的经济发展期和新的战略机遇期,必须进一步审
视大势、分析优势,充实完善发展思路和方向目标实现大的发展。当前,我省已进入了一个新的战略机遇期和新一轮经济增长期我们面临巨大的发展机遇和发展潜力。纵观周边地区,清远正进入快速发展时期,龙门、佛冈正在日新月异的发展,连平的发展也进入了快车道,可以说当前形势逼人时间不等人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不发展就要落后,慢发展也要落后。因此,我们必须理清思路、确定目标,牢牢抓住
经济发展第一要务。围绕这一目标进一步充实完善各级部门的工作思路、工作重点、工作措施,统一全县上下的思想和行动,凝聚人心和力量形成加快新丰发展的强大合力。
第三、提升水平,破守成规,助力跨越式发展。
必须走集约化和市场化的路子,按照市场化的要求大力发展园区经济。从四川、重庆看对城市建设和区域经济拉动作用最大的是工业园和开发区,工业园和开发区是当地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支撑。四川、重庆的开放型经济之所以保持强劲势头,取得重大突破,也正是突出抓了开发区和城市载体建设,提高了项目承载能力。四川、重庆都以生动有力的实践说明园区是开放的窗口、工业的载体、招商的战场、经济的增长点、发展的新希望非抓不可。当前,我们要站在投资者的角度,对照先进,重新审视、谋划、优化园区的软、硬环境。县里要重点抓好刚确认的广(韶)创新示范园的开发建设打造招商引资平台增强财政造血功能。之前两个工业园都不算是成功的园区,都需要转型。因此,兴办园区要树立正确的开发思路和办法。一是要坚持规划先行做到高起点规划。要
聘请国内外专家对园区进行高起点定位规划,做到一次规划整体成型,分步实施滚动开发。同时,要加大规划执行力度,克服长官意志和一切随意性。二是在发展观念上搞突破。园区必须是“高新区”必须做解放思想的先行者和改革开放的实践者,打破惯例突破框框,尤其要在开发思路、经营体制、招商机制、社区改革等方面先行一步,作出大胆探索。三是在市场化运作上搞突破。学习借鉴璧山工业园区的经验,坚持用经营城市的理念、综合开发的手段、改革开放的办法、市场化的运作机制加快园区的各项开发和建设拉动地方经
济快速发展。
第四、放宽政策,优化环境,提升园区质量。
政策和环境是发展的生命所在,今年国函[2016]161
号我县被国务院纳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因此,我们的园区也要结合自身的实际,要引进节能、环保、生态、高科技、高产出的企业和项目,政策和环境越优越的地方发展越有活力。加快新丰经济发展步伐,特别是搞好园区的建设与开发必须创造优越的发展空间和环境。一个地方政策环境好,服务效率高,招商引资的吸引力就大。对照四川等地的做法,一要立足于服务城市发展争取省里政策支持特别是在园区发展上进一步
优化高科技工业园的发展环境,提高竞争力。二要学习先进地区的做法,区内政策再放宽,环境再优化,服务措施再强化。县有关职能部门,在权限范围内政策能放宽的一定要放宽审批事项能取消的要取消能合并的要合并审批时限能缩
短的要缩短,要坚决杜绝部门利益、眼前利益切实为大局、为经济发展尽职尽责。要发挥县域一站式服务大厅的作用,进一步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强化服务功能,提高办事效率,确保投资者办理手续能够来得了、办得下。
第五、区位定准,目标定高,建立健全激励机制。
实现全县跨跃式发展需要有一支战斗力强的干部队伍,需要有拼搏精神和锲而不舍、坚韧不拔的毅力。事业成败关键在人,在精神状态,在主观追求和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对比先进地区,我们的确做得不够但不能气馁,深刻分析先进地区的发展轨迹,我们要比出信心、比出勇气、比出加快发展的干劲来。一是要有一种胆识。以现在的基础,必须是跨跃式前进、超常规增长这需要各级干部有一种眼光放远、把目标定高、把区位定准、把步子迈大、敢于跳跃发展的勇气和胆识。二是要有一种精神。
要大力发扬坚韧不拔,拼搏奉献的精神;永不满足,不断登攀,要大力发扬善抓机遇,奋发有为的精神;发挥优势,加快发展,要大力发扬不甘落后,甘为人先的精神;自我加压,负重奋进,要大力发扬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的精神;咬定目标,锲而不舍。三是要有一种担当。领导干部要勤政为民树立谋一方发展、干一番事业的长期创业思想,工作中经常反思自己做得对不对、够不够、好不好,切实增强干事创业的危机感、压力感和责任感。四是要建立一套可行的激励机制。建立新的用人机制和干部考核机制,加大招商引资等重点工作的考核奖惩力度,制定具体标准实行责任追究,做到激励先进者、鞭笞落后者,考核奖惩结果要在一定范围内公开、公示,在全社会形成“以工作论英雄
靠发展比高低,按成果行奖惩,凭政绩定升迁”的浓厚氛围
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推动全县经济的跨跃发展。
第五篇:赴山东、江苏考察学习城市建设的报告
赴山东、江苏考察学习城市建设的报告
2010.11月10日至18日,大同县委杨书记率县城建考察团一行8人赴山东省泰安、新泰、曲阜、滕州、枣庄、台儿庄,江苏省东海、大丰、东台、金阊10个市(县、区),就城市建设、市容市貌、旧城(村)改造、重点工程项目和重点产业项目进行了考察学习。通过实地考察,并和当地党政领导座谈交流,使大家对城市建设及城镇化的战略意义和内涵有了全新的理解,所到之处,令人震憾,令人鼓舞,令人振奋。虽然只有短短几天的时间,但大家普遍感到获益匪浅。
一、差距与反思
通过实地考察学习10座城市建设的经验,大家开阔了眼界,拓展了思路,目睹了各地城市建设的宏大气势和巨大成就,力度之大,变化之快,水平之高,深受触动、倍受启发。只有发现差距,才能缩小差距。与各地相比,我县还存在不少差距,主要表现在:
一是解放思想不够深入。所考察的城市都把城市建设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重要举措,作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维护和实现群众根本利益的惠民工程,作为拉动和促进当地经济快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他们思想解放,站位很高,统筹、整合各方力量和资源,全力推进城市建设。相比而言,我们还存在着:思想解放的程度还不够深入,一些干部因循守旧,不思创新,不能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二是规划不够超前、立意不够高远。所考察的城市都把高标准、高起点、高水平规划作为城市建设的龙头和总纲,高度重视,超前谋划。坚持以高起点规划为先导,明确城市定位。坚持规划的科学性,每个城市的规划编制投入大、层次高,覆盖广,均无一例外地放开设计市场,聘请国内外知名规划设计师,根据各自城市的特点,对城市进行科学规划;坚持规划的超前性,努力使规划满足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坚持规划的权威性,做到规划一张图、建设一盘棋、审批一支笔,真正把规划作为“城市发展的战略、建设城市的纲领、管理城市的依据”;坚持规划的透明性,形成公众参与、专家评审、集中决策“三位一体”的规划审批机制。相比而言,我们存在着:对规划发展战略研究不深、不透,规划工作比较粗放,站位不高,视野不够宽阔,规划体系也不够系统全面。
三是打造精品的意识不够强。所考察的城市都是按照统筹规划,分步实施,集中力量,重点突破的原则搞城市建设。把生态建设作为城市建设的主要内容,大做“绿”字和“水”字文章,每座城市都风光旖旎。在科学规划的框架内做到建一处、成一处、精一处,着力打造城市街区和标志性建筑。绿给城市增添了生机,各地都大量建设绿地。水给城市增添了灵气,各地都充分利用水资源,不惜资金投入,引水入小区,打造景点,平添灵气。泰安市的市政广场、规划展览馆,曲阜的大沂河治理,东台的腾飞广场等一批精品工程,形成了城市靓丽的景观。在打造景点、美化城市的同时,大幅度提升了周边地段的价格,可谓一箭双雕。相比而言,我们存在着:在城市规划中,规划意识不强,更多地注重经济效益而忽视环境效益,更多地重视局部利益而忽视全局利益,忽视公众的利益,供市民休闲娱乐的广场、街心花园少。在城市建设中,缺少提升城市品位的品牌建筑。
四是城市建设品位不够高。所考察的城市在城市建设上既有共同的特点,也都有自身鲜明的特色,独特的个性,建设而不雷同,发展而不模仿。针对各自城市特点,科学利用自身现有资源,优化城市布局空间。如枣庄,充分利用山、湖、岛、林等资源,建设办公区域和城市广场,依山就势,错落有致,山衬水托,尽显城市的独特魅力。同时各地十分重视对历史文化的挖掘和提炼,如曲阜的游客接待中心,东台的董永七仙女文化园,金阊的七里三塘,尽显历史文化名城的深层厚重,丰富了城市的内涵,提升了城市品位,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相比而言,我们存在着:文化底蕴不够,在城市建设中挖掘本土文化、融入地方文化特色不够,与城乡建筑有机结合力度不够。
五是城市建设生机不足。在城市建设中,所考察的城市突出以人为本的城建理念,努力为广大居民提供舒适的工作和生活环境。考察中我们参观了大丰的嘉英·阳光城小区,该小区功能设施齐全,特别是生态环境非常美,院内假山、瀑布、小桥、流水、草坪、花坛遍布,徜徉其中,赏心悦目。东海的体育广场集休闲、娱乐和体育锻炼于一体,尽显体育事业蓬勃向上的优势。相比而言,我们存在着城市林带、林区和园林绿化建设还不够完善,城市建设与生态建设没能有机结合。
六是城市建设与建园区、兴产业的关联度不大。考察中,所考察的城市都是以中心城市的发展促进产业更快发展,以园区为支撑推动城市产业的迅速扩张,这样既拓展了城市发展空间,又培植了城市产业。不论是大丰市打造的大丰港经济区,还是东台的城东新区、东海的科教创业园区,都为城市建设提供了坚实的产业支撑,提升了城市的综合功能和发展动力。相比而言,我们存在着:没有将园区建设与城市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没有把主导产业的发展与城市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在具体操作中,灵活运用国家政策方面仍有欠缺。
二、借鉴先进县区城市建设经验,全力推进我县城市建设迈上新台阶
借鉴各地城市建设的先进经验和做法,根据我县“宜居、宜业、宜游”的城市定位和“改扩并举,西进北移”、建设大同市“卫星城”的总体要求,下一步我县城建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城建工作全局,以拓展城市功能、提高城市品位、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竞争力为重点,全面构筑和打造城市化建设新格局。具体地讲,就是要以“生态宜居”为目标,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着眼点,以改旧建新为着力点,全面做足“山”文章、“水”文章和“绿”文章,使县城逐步向山水园林城和旅游城市迈进。
1、解放思想,创新工作理念,打破条条框框,克服本本主义,树立超前的城市建设意识。思想活、观念新,才能做到大手笔、高标准、高品位地设计和高质量地搞好城市建设。近年来,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县委提出“生态宜居”城市建设目标,全面铺开城市基础设施重点工程建设,城市建设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城市规模进一步扩大,城市功能进一步增强,人居环境进一步改善,承载能力进一步提高,城市的管理水平也得到了大幅提高。当前,我县尽管面临着许多好的条件和机遇,但城市建设发展中存在的差距和矛盾也日益显现。主要表现在:对城市建设在城镇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没有很好地站在城乡一体化的高度看待规划和研究规划问题;城市人口规模过小,城市的带动力、辐射力十分有限;城市特色有待于进一步挖掘提升;还没有形成与城市建设高速发展相适应的投融资体制机制;城市管理和经营水平需要进一步提升。解决这些问题,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不断创新生态建设、城市文化建设、建筑设计、经营城市、人本等理念,进一步提高城市品质,凸显城市特色,把最宜居、最宜发展的总体思路落实到城市建设的每一个细节上来,使县城面貌有一个大的、根本的改观。
2、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大构思、大手笔、大气魄做好县城规划编制工作。规划是城市建设的龙头和总纲,科学的、高品位的、具有前瞻性的规划才能使城市建设十年乃至数十年不落后。目前,我县正处于城镇化加速发展阶段,城市增长空间大,可塑性强,科学编制规划意义尤为重要。结合我县的实际,在编制或修改城市建设规划时可以借鉴考察学习10座城市的做法,引入国际国内知名设计单位进行高标准规划,把城市建设规划的编制与构建新型城市经济结合,与城市未来发展的方向和定位结合,与体现城市古代文明和现代文明完美交融相结合。要紧扣我县四季分明、气候宜人、交通便利的特点及近距北京和太原的区位优势,聘请高水平的专家,按照建设现代化中等城市的目标,以体现特色的大构思、大手笔、大气魄的原则,进一步修订和完善城市建设规划。
3、打造精品,突出特色,高标准搞好城市建设,大力提升城市形象。今后一个时期,在建设上,要集中力量建设一批精品,每个建筑都要各具特色,自成景观,力争建一处亮一点,建一线亮一片,把新区建设成现代化的新城,同时要着力突出四个特色:一是继承和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把优秀的传统文化元素渗透到规划、设计和建设中,大到高楼大厦、道路桥梁,小到街景雕塑、园区命名,都要突出城市文化特色;二是继续加大园林绿化建设力度。按照“乔、灌、花、草结合”和“点、线、面、环衔接”的理念,让绿色真正成为我县的主色调,突出城市园林特色;三是加强生态湿地公园建设,突出城市自然特色;四是统一建筑物和主要街道的立面控制,统一色调,统一风格,突出城市建筑特色。
4、市场运作,激活资金,多元化拓宽城建融资渠道。资金短缺是城市建设的最大瓶颈,如何破解这一瓶颈。我县要克服“有多少钱就办多少事”的思维定势,树立“办多少事就找多少钱”的城建理念,负债建设,经营城市,创造财富。在城建资金筹集上采取政府投资、银行贷款、产权转让、入股拍卖、使用权或经营权出让等多条腿走路的办法,引入市场机制,激活民间资金,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在具体运作上,要组建成立城市投资公司,整合县区公共资源,捆绑上市,以此作为撬动城建融资的杠杆,不断提高投融资的能力。
5、加强管理,创优环境,全面提高市民整体素质。城市建设“三分建七分管”,“只建不管等于白建”。一是要借鉴考察学习十市的经验做法,结合我县实际,进一步推进城市建设与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完善能够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现代城市发展的长效机制,实现规范化、科学化的城市管理;二是要坚持不懈地开展违章建筑、马路市场、广告牌匾、环境卫生、交通秩序等环境综合整治行动,改善市容市貌;三是要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建立《市民公约》、《城市管理条例》,把城市建设纳入道德管理范畴,用社会公德规范约束居民的行为;四是要加大对居民教育的力度,用祖国传统美德和现代环保意识教育全体居民,使居民逐步养成遵守社会秩序、爱护公益建筑、保护城市环境的良好道德习惯;五是要加强舆论监督,在全社会倡导文明礼貌新风,对居民的不良行为公开曝光,予以批评。要加大文明礼貌、社会公德的宣传,推广优良的社会规范,表彰优秀典型人物,营造建设城市、美化城市、热爱城市的良好社会氛围,下大力气提高市民素质。
通过学习考察,我们看到了差距,同时也增强了信心。只要我们按照县委,县政府的战略部署,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观念,振奋精神,全县人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齐心协力,密切配合,用创新之举全力以赴地推动工作、推动落实、推动发展,把大同县打造成为“产业发展、平安和谐、生态宜居、文化繁荣”的生态型园林城市的宏伟目标就一定能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