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赴杭州、苏州、上海等地工业园区学习考察的调研报告
关于赴杭州、苏州、上海等地工业园区
学习考察的调研报告
江城工业园区建设专题调研组
(2009年4月)
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加快我区工业园区建设,推进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2009年3月30日至4月2日,在区委书记、区人大常委会主任黄劲东同志的率领下,区工业园区建设专题调研组分别考察了杭州萧山临江工业园、苏州新加坡工业园、苏州昆山民营科技产业园等三个工业园区。通过此次考察学习,大家解放了思想,开阔了视野,找到了差距,进一步理清了思路,更加坚定了加快园区建设步伐的信心和决心。学习考察情况如下:
一、所考察园区的基本情况
(一)杭州萧山临江工业园区。该园区位于萧山区东北部,地处钱塘江南岸,组建于2003年3月,总规划面积74.31平方公里,是经国家批准设立的省级工业园区,是杭州市重点建设的沿江“十大新城”之一。园区环境优美,园区道路、污水处理、供水供电等配套日趋完善,已累计投入5亿多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建成道路8.7公里,桥梁11座,日收集能力为30万吨的污水收集泵站及应急处理设备各1座,110千伏长征变电站一个。日处理能力100万吨的污水处理厂一期投入运行。正在开工建设的有12条道路、12个基建项目,总投资达12.58亿元。日供水100万吨的自来水厂正在建设。该园区产业集聚成效明显,已有富丽达纤维、富丽达热电、汇丽印染等11个项目建成投产,新中纺、桥南织造、科利化工等9个项目在建。该园区的优势产业是纺织印染服装、机械汽配汽车、新型建材、环保型精细化工。
(二)苏州新加坡工业园区。该园区是中国和新加坡两国政府间的重要合作项目,位于苏州古城东侧,于1994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同年5月实施启动,园区行政区划288平方公里(其中中新合作区80平方公里),下辖娄葑、唯亭、胜浦等三个镇,户籍人口31.5万(常住人口61万)。园区周边有发达的高速公路、铁路、水路及航空网与中国和世界的各主要城市相连。园区先进产业高度集聚,79家世界500强企业在区内投资了126个项目,投资上亿美元项目100个,其中10亿美元以上项目6个,欧美项目占比达49%,并在IC、TFT-LCD、汽车及航空零部件等方面形成了具有一定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十多年来,园区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幅超过30%,累计上交各类税收近1030亿元(含海关收入),引进合同外资349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55亿美元、注册内资1356亿元,创造就业岗位51万个。2008年,园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01.5亿元,地方一般预算收入95.1亿元,进出口总额625亿美元,其中出口311亿美元,新增注册外资30.2亿美元,到帐外资18亿美元,综合发展指数位居全国国家级开发区第二位。目前,园区土地和人口分别占全市3.4%和5%,SO2和COD排放总量分别占1%和2%,但完成的GDP、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和固定资产投资则占全市的15%左右,注册外资、到帐外资和进出口总额占全市的25%左右,已成为苏州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三)昆山民营科技工业园。该园区位于昆山市玉山镇,始创于1997年10月,园区总规划面积20平方公里,是华东地区最大的民营投资创业园之一。经过十年的努力,该园区建立了国家火炬计划昆山模具产业基地、原创企业基地、中国节能(昆山)循环经济产业基地、生产性服务业密集区、昆山国际模具城、工业邻里中心等功能性投资创业载体和服务体系。截至目前,已吸引来自沪、浙、粤等18个省市上千家企业落户,总投资超180亿元,形成了精密机械、电子资讯、机电一体化、民生用品为主的四大产业,先后被评为“全国乡
镇企业科技园区”和“省级工业小区”。其中国家火炬计划昆山模具产业基地已成为研发、设计、制造、展示、交易、培训等功能较为完善的产业链基地,目前该基地已成为我国模具行业中产业规模最大、技术水平最高的基地之一,产品销售列全国26家模具集群之首。
二、所考察园区的主要做法和经验
所考察的三大工业园区发展迅速,取得了令人惊奇的业绩,他们主要做到了以下几点:
(一)始终坚持思想解放、更新观念。三大园区之所以发展的规模大、膨胀的速度快,成为全国知名园区,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他们坚持解放思想,不断更新观念,始终保持了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着力营造了浓厚的干事创业氛围,形成了先发优势。从他们介绍情况看,不论是确定工作思路、工作目标、工作重点,还是制定政策、建立工作机制、解决发展中遇到的问题,都具有超常规的思维、超常规的举措和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可以说他们已经把解放思想贯穿于整个园区开发建设的全过程,落实到具体行动中。三大园区建设之初,他们就以国际化、全球化、现代化的视野,密切关注全球经济发展的新趋势,跟踪世界最前沿的发展动向,瞄准的国际一流的水准,始终把自己置身于全球发展的大潮之中,以此来确定自己的发展目标和努力方向,敢于冲破一切思想束缚,大胆探索,勇于创新,勤于实践,不争论,不动摇,只发展,而且每次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都能够审时度势,抓住机遇,先人一步,从而走在了其他地区的前头。正是有了一流的开发观念,才有了园区开发的一流举措和超常规的发展速度。
(二)始终坚持发挥优势、谋划长远。一是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在园区建设过程中,他们都充分发挥各自的区位优势,依托大城市,将园区建设与城市建设相融合,依托旧城,建设新城,又结合各自的人文地理风貌,形成了各自的园区建设风格。苏州工业园区选址于苏州古城东郊、金鸡湖畔,与旧城自然相接、连为一体。他们依托古城,借鉴新加坡在城市规划与建设方面的成功经验,融新加坡国际化理念与苏州文化底蕴于一体,注重工业、交通、商贸、人口、生活的协调发展,园区内既有学校、医院、娱乐中心和居民区,又突出了工业生产和商贸活动,具有完备的城市功能。位于钱塘江南岸的萧山临江工业园和地处阳澄湖畔的昆山民营科技工业园,则分别依托杭州和苏州两个大城市,并紧依所在萧山区和昆山市区,突出江南水乡特色,园区内道路纵横交错,厂房错落有致,处处是鲜花绿草、碧水蓝天,一个园区就是一座园林化绿色城市。二是规划先行、建设超前。三大园区一开始就按照创建生态工业示范区的国际化标准要求,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立足实际,着眼长远,一步规划到位,分步组织实施。通过科学的规划和严格的规划管理,确保了园区建设高档次、高水平。其中,苏州新加坡工业园区确立了“先规划后建设、先地下后地上”的科学开发程序,形成了“依法从严”的规划管理制度,中新双方专家联合编制了先进科学的园区总体规划,合理布局工业与各项城市功能,高标准地规划设计基础设施,同时,认真借鉴新加坡“需求未到,基础设施先行”的经验,适度超前建设重要的基础设施,为客户进入和项目开工投产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三)始终坚持市场运作、创新模式。用市场经济的手段抓园区开发,是他们又一成功经验。他们以战略家的胆魄,紧紧把握经济发展规律,采取经营城市的办法,面向市场,通过市场运作,滚动开发,加快推进园区的各项建设,有效突破了资金瓶颈。三大园区都立足当地实际,在把握总的原则和大方向的基础上,切实做活、做足了土地开发的文章,采取政府拔一块启动资金和银行贷一块、土地收益中留一块的办法,搞好土地储备,实现供地可控。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最早试行国有土地制度改革,向国内外投资者有偿出让土地使用权,并实行土地一级垄断、二级转让、三级搞活的办法,搞活了土地经营。苏州工业园采用“公司化运作机制”,通过土地拍卖获得大量资金,一方面具备了补贴工业用土地的资金实力,一方面积累了发展园区其他事业和解决农民安置等现实问题的资金。
(四)始终坚持扩大开放、强化招商。三大园区都把发展定位在招商引资上项目上,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通过招商引资形成大开放、大开发、大发展的大格局,这是几大园区实现跨跃式发展的首选之路。萧山区始终不渝地把招商引资作为园区建设的重中之重,提出了“项目就是生命、就是生产力”的观念,一切工作都要服从和服务于招商引资,重点组织实施了“人力向招商集中、领导精力向招商集中、自主权向招商集中”的“三集中”和“明确责任抓招商、主动登门抓招商、全程服务抓招商、委托中介抓招商、特色园区抓招商”的五大招商举措,着力引进世界500强企业、跨国公司以及投入、产出大的规模型大项目。昆山市招商引资的秘诀有两点:一是靠感情投入,提出了“关系也是资源”的理念,强调文化的融合,着力于招商引资的长期性与后发优势;二是有一股不达目的不罢休的“韧劲”和“盯劲”,提出了“外向强,一强百强;外向好,一好百好;外向优,一优百优”的口号,全市上下形成了“一把手带头招、机关干部一起招、人民群众齐动员”的大招商格局。
(五)始终坚持政策领先、优化环境。为做好招商引资工作,促进园区快速膨胀,他们结合实际,致力于营造投资优惠政策的洼地,始终保持优惠政策领先的位次。三大园区内的投资者除了享受沿海开放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各项优惠政策,有的还享有一些类似特区的优惠政策。一是实行税外无费或低费制。对辖区内企业实行了统一扎口收费,并对外资企业实行行政事业性费用零收费制度。二是实行税收减免政策。苏州新加坡工业园被国家赋予了“不特有特,特中有特”的优惠政策,投资者可享受优惠的所得税率和“两免三减半、两免六减半”等优惠;萧山临江工业园区对外方投资上一定规模的项目实行“五免五减半”的优惠;昆山民营科技工业园享受出口加工区有关出口、税收及加工贸易等方面的优惠。另外,三大园区为吸引高新技术项目入驻,在减免有关税费外,还通过“一事一议”的办法,采取了一系列财政返还和奖励的办法。
(六)始终坚持管理规范、服务到位。管理就是服务,服务是管理的更高层次。所考察的几大园区不但实现了管理与服务观念的重大转变,而且基本建立起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管理、服务模式,始终保持宽松、良好的投资环境。一是实行现代化的宏观管理。三大园区尤其是苏州工业园区积极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管理经验,建立起了全新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苏州工业园区的行政管理由中方全权负责,园区开发由中新双方财团组成的中新苏州工业园区开发有限公司负责;萧山临江工业园由园区管委会代表政府负责管理,开发则由园区开发公司负责,两大园区都实行了园区管理与投资开发的有效分离,管委会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为园区的发展构筑起飞的平台。二是建立了符合国际惯例的办事程序和高效率的服务运行机制。实行“小政府、大服务”,放下架子办实事,以精简的机构、优质便捷高效的服务,努力为投资者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萧山临江工业园成立了企业服务中心,对投资者实行“一门受理,一站式协办”,同时实行当场办理制、督促协办制、跟踪服务制,为投资者提供周到的服务。昆山民营科技工业园做到“全心全意为纳税人服务”,建立了审批时一条龙服务、建设时全方位服务、投产后经常性服务的“三服务体系”,对外商“不讲不能办,只讲怎么办、马上办”,并专门成立了“马上办办公室”,着力打造“零障碍、低成本、高效率”的招商引资服务品牌。苏州工业园区成立了“一站式”服务中心,推出了“一对一”特色服务,投资者只要进管委会一个大门,只需在一个窗口面对一名工作人员,就能办妥全部手续,同时也可通过网络直接办理手续。
三、我区工业园区建设与先进地区的主要差距
一是解放思想不够。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超前意识不强。对工业园区的规划建设缺乏“大思路、大规划、大发展”的气魄,还存在以前陈旧的“小打小闹”意识,眼界不够开阔,缺乏预见性,未能积极谋划、主动谋划和超前谋划园区建设。其二,创新精神不足。仍然拘泥于固有的框框,办起事来怕字当前、难字当头、畏首畏尾,观念比较陈旧,思维比较呆板,工作缺乏创造性,思想比较保守,面对江城发展园区经济存在诸多困难制约
显得束手无策。三是干事创业氛围不浓。对发展园区经济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还存在狭隘的部门利益和个人利益至上的不良思想,没有把干劲和精力全部投入园区建设工作中,在全区上下还没有完全形成想干事、创大业、求发展的浓厚氛围。
二是规划滞后于建设。银岭科技产业园、环保工业城的总体规划,控制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等尚未出台,园区规划范围界定不够明确,布局分散,入园企业多按先后次序安排地块,存在布局不够协调、基础设施建设失衡、个别项目建设存在盲目性等现象,难以适应园区长远发展的需要。同时,少数入驻项目建设缓慢、进展不快,存在屯地现象,影响了园区规划建设。
三是招商引资力度不够。虽然我区提出要大力开展招商引资活动,也初步制定了有关招商引资的办法机制,但个别部门对招商工作重视不够,抢抓招商机遇的意识不强,招商目标不明确,招商手段单一。同时,由于对有关招商工作的宣传力度不大,招商责任意识不浓,尚未形成全区上下共抓招商引资工作的浓厚招商氛围,导致入园建设企业不多,银岭科技产业园和环保工业城仅有40多家企业购地,已投产及动工建设的企业还不够一半,而且大多数是中小型企业项目,缺少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产业链条长、牵动性强的大项目,产业集聚效应不强。
四是基础设施不完善。由于银岭科技产业园和环保工业城的初期开发全靠开发商投资,多元化投资格局尚未形成,投资总额不大,加上园区自主经营乏力,自身造血功能欠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严重不足。银岭科技产业园至今未能用上自来水,排水、排污和污水处理设施不配套。环保工业城的污水处理厂在建未投入使用,主要交通道路旧江闸公路曲折狭窄,连通园区与江港公路的道路未开始建设,园区内主干道硬底化、水电、绿化设施等都未完善。同时,用地指标难求,征地工作难度大,这些也成为加快园区发展的瓶颈。五是管理和运行体制不顺。经市批准,我区成立了银岭管委会,并赋予了相应的行政管理权限,但园区管理办法及细则等未完善,与区直部门尤其是与市直部门衔接机制未建立,有关管理职责关系未理顺,致使园区运转不畅,效率不高。同时,由于市场运作、自主经营和滚动开发机制尚未形成,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园区开发的速度和质量。
四、加快我区工业园区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在思想认识上实现新突破。
没有思想的大解放,就没有园区经济的大发展。所考察的三大园区之所以经济快速发展,固然有其区位、资源和经济基础等各方面的客观优势,但与之相比,我们最大的差距还是差在思想观念上。当前,我区的银岭科技产业园和埠场环保工业城得到省、市的高度重视和强力支持,加快发展的机遇条件前所未有,实现园区建设加快发展,就一定要在思想观念上来一个大转变。要结合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活动,牢牢把握解放思想、与时俱进这个精髓,更新观念。首先,要有一种认识。工业园区发展状况不仅关系江城经济社会发展现实水平,且决定在未来区域竞争中的实力和地位,而银岭科技产业园和环保工业城是我区未来发展的希望所在,全区上下要进一步提高加快工业园区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形成“资源向工业园区配置,政策向工业园区倾斜,精力向工业园区集中”的共识,迅速掀起新一轮实施“工业强区”战略的热潮。二要有一种勇气。以我们园区现在的基础,赶超先进,不能满足于现有的发展速度,必须是跨跃式前进、超常规增长,这需要我们有一种眼光放远、把目标定高、把位置定准、把步子迈大、敢于跳跃发展的勇气和胆略,坚持“大思路、大规划、大发展”,以“超常规思维”创造“超常规”发展。三要有一种氛围。坚决摒弃畏难发愁思想和唯条件论,破除部门利益、小集团利益、个人利益至上的思想,增强全区一盘棋的大局意识,树立振兴江城人人有责的观念,在全区形成人人服务园区发展的浓厚氛围,努力营造干事创业、共促发展的良好环境。
(二)要立足实际、着眼长远,在园区规划上实现新突破。
规划是龙头。科学的规划能有效地指导园区开发建设,为园区的有序发展奠定良好基础。一要坚持规划先行,尽快做好银岭科技产业园和环保工业城的总体规划和详细性规划。要按照适度超前,从实际出发的原则,确立至少20年不落后的目标,处理好园区发展的阶段性、连续性与规划的前瞻性、长效性的关系,进一步修编、扩大园区规划,使园区容量和承载力在现有基础上得到质的提升。同时,园区规划要与加快城市化进程相结合,走可持续发展的路子,把银岭科技产业园作为一个现代化的工业新城来谋划,把园区规划建设成一个环境优美、设施完善、功能齐全的新城区。同时,要尽快完善好全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积极争取用地指标,加大征地工作力度,保障园区规划的长远发展。二要强力执行园区规划。这对实现园区的可持续发展极为重要。要采取有力措施,按照“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的原则,切实抓好园区的开发与建设,确保应有的档次和水平。园内每一个新上项目,都要严格督查,确保执行园区规划,形成园区统一、协调的品格,从而把园区建成一座现代化的新城。要加强与原开发商的沟通协调,严格按照规划组织园区各项建设,确保园区规划的切实施行,保证园区基础设施的高水平和总体布局的合理性。
(三)要抢抓机遇、扩大开放,在招商引资上实现新突破。
只有大开放、大招商,才能促进大发展,这是加快园区建设的重要经验。要坚持构建江城招商大格局不动摇,持之以恒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一是抢抓招商机遇。目前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不少有实力企业利用其技术、品牌、管理等方面的优势,实行低成本逆势扩张,希望到欠发达地区办企业、搞生产。我们应抓住这一机遇,动员一切可以动员的力量,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选准招商目标,有针对性地开展招商引资,积极与世界500强和国内500强企业接触,努力引进品牌企业和大型企业,发挥集聚效应,促进园区产业聚集。二是转变招商引资方式。积极采取项目招商、中介招商、以商招商、驻点招商等多种方式,不断延伸商引资经贸合作的触角。要积极适应当前信息高速化发展的时代背景,突出加强对现代招商手段的研究和探索,积极推进网络招商,拓宽领域、降低成本,促进园区和投资商快速接洽合作,提高招商引资的成功率。三是创新招商引资机制。建立完善招商引资责任制,完善出台《江城区招商引资实施方案》。建立完善招商引资有关奖励政策,尽快出台《关于贯彻阳江市招商引资奖励办法的实施细则》,加大奖励力度,坚决兑现奖励,充分鼓励和调动全区广大干部职工和社会力量招商引资的积极性,营造浓厚的招商引资氛围。
(四)要创新模式、加大投入,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实现新突破。
加快工业园区建设,需要巨额的资金投入。对我区而言,单一的政府投资显然无能为力。我们要大胆解放思想,创新思维,通过市场化运作建立多元的投资主体和投融资机制,加快园区建设步伐。一要用经营城市的理念,创新园区开发模式。要坚持采取政府筹资储备土地自主开发、引进大型国有企业联合开发、区镇(街道)联动开发等多种模式,加快园区的各项开发和建设。要突出抓好土地经营,严格控制好土地,千方百计做好“以地生财”的文章,通过实施房地产、商贸设施开发,筹措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带动园区滚动开发,最大限度地发挥土地的增值效应。同时,要加快园区闲置用地的清理力度,坚决依法收回囤积土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二要创新筹集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方式。要在建立扶持性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加强资金监管,确保资金用在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创新方法举措,用好用活扶持资金,扩大资金使用效应。创造条件,科学运作,积极与银行等金融机构沟通,用扶持资金贴息融资,力争贷到足够的资金投入到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市场化运作力度,比如以园区内道路路灯广告权、冠名权等方式吸引民资参与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公用项目的产业化步伐。加大《江城银岭科技产业园鼓励企业加快投资建厂的实施办法》宣传力度,通过兑现政策,落实补助,发挥“四两拨千金”的引导作用,带动社会投资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三要狠抓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进度。按照“统筹安排,协调推进”的要求,落实包干
责任制,加快园区道路、电力、供水、电信等方面基础设施,提高园区基础建设档次。当前,要突出抓好银岭科技产业园自来水管网和环保工业城污水处理厂的建设,为入园企业创造良好的条件。
(五)要加大改革、创新机制,在园区管理上实现新突破。
体制机制是园区发展的生命所在,体制机制越优越的园区发展越有活力。我们要创新银岭科技产业园的园区管理机制和运行机制,提高园区核心竞争力。一是创新园区管理机制。充分发挥区银岭科技产业园工作领导小组作用,做好园区开发建设的指导、协调、管理和监督工作。按照责、权、利统一原则,赋予银岭管委会、开发建设公司相应的管理职权,明确与领导小组的管理职责和权限,实行园区有限“自治”,防止相互“越位”、“错位”现象发生,提高工作效能。银岭管委会要制订银岭科技产业园管理办法和管理细则,建立健全银岭管委会工作人员考核奖惩制度,提高园区管理效率。二是创新与市直部门、区直部门协调机制。设立专门协调机构,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区内部门协调,尤其要加强与市直部门协调,争取市直部门支持,形成了上下协调、条块协调的工作格局,更好促进园区开发建设。
(六)要强化服务、提高效能,在环境优化上实现新突破。
软环境也是生产力。一个地方软环境好,服务效率高,对企业的吸引力就大,园区竞争力就强。一要提高服务水平。充分发挥银岭管委会和区民营投资服务中心的作用,进一步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强化服务功能,推进一站式服务,提高办事效率,确保投资者办理手续能够来得了,办得下。大力推行服务承诺,对投资者“不讲不能办,只讲怎么办、马上办”。积极探索推行“一对一服务”模式,不断提高服务的档次和水平。二要加大政策优惠。要在坚决落实《江城银岭科技产业园鼓励企业加快投资建厂的实施办法》的基础上,继续调整完善优惠政策,积极打造政策“洼地”。区直有关职能部门在权限范围内,政策能放宽的一定要放宽,审批事项能取消的要取消,能合并的要合并,审批时限能缩短的要缩短,坚决杜绝部门利益、眼前利益,切实为大局、为园区发展尽职尽责。三要严格监督。建立完善软环境建设投诉举报和责任追究处理机制,拿出过硬的措施,注意抓反面典型,对吃拿卡要等影响经济发展特别是招商引资的单位和个人,不论涉及哪个部门、哪个人,都要坚决处理,决不姑息迁就,为加快园区发展创造良好社会环境。
第二篇:关于赴杭州、苏州、上海等地工业园区学习考察的调研报告_百度文(精)
关于赴深圳、南昌、、苏州工业园区 学习考察的调研报告
为进一步加快我市示范工业园区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提升科技服务能力,为园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2011年10月25日至10月30日,由天津市中小企业发展促进局副书记蒋颖带领部分区县工业经委、科委及示范工业园区负责人。分别考察了深圳高新区、南昌高新区、苏州工业园等三个工业园区。通过本次考察学习,大家深入学习了先进地区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发展的成功经验,进一步开阔了视野,更新了观念,找到了差距,理清了思路,对今后抓好我市31个示范工业园区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提供了很好的借鉴作用。学习考察情况如下:
一、所考察园区的基本情况
(一)杭州萧山临江工业园区。该园区位于萧山区东北部,地处钱塘江南岸,组建于2003年3月,总规划面积74.31平方公里,是经国家批准设立的省级工业园区,是杭州市重点建设的沿江“十大新城”之一。园区环境优美,园区道路、污水处理、供水供电等配套日趋完善,已累计投入5亿多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建成道路8.7公里,桥梁11座,日收集能力为30万吨的污水收集泵站及应急处理设备各1座,110千伏长征变电站
一个。日处理能力100万吨的污水处理厂一期投入运行。正在开工建设的有12条道路、12个基建项目,总投资达12.58亿元。日供水100万吨的自来水厂正在建设。该园区产业集聚成效明显,已有富丽达纤维、富丽达热电、汇丽印染等11个项目建成投产,新中纺、桥南织造、科利化工等9个项目在建。该园区的优势产业是纺织印染服装、机械汽配汽车、新型建材、环保型精细化工。
(二)苏州工业园区。该园区是中国和新加坡两国政府间的重要合作项目,位于苏州古城东侧,于1994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同年5月实施启动,园区行政区划288平方公里(其中中新合作区80平方公里),下辖娄葑、唯亭、胜浦等三个镇,户籍人口31.5万(常住人口61万)。园区周边有发达的高速公路、铁
路、水路及航空网与中国和世界的各主要城市相连。园区先进产业高度集聚,79家世界500强企业在区内投资了126个项目,投资上亿美元项目100个,其中10亿美元以上项目6个,欧美项目占比达49%,并在IC、TFT-LCD、汽车及航空零部件等方面形成了具有一定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十多年来,园区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幅超过30%,累计上交各类税收近1030亿元(含海关收入),引进合同外资349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55亿美元、注册内资1356亿元,创造就业岗位51万个。2008年,园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01.5亿元,地方一般预算收入95.1亿元,进出口总额625亿美元,其中出口311亿美元,新增注册
外资30.2亿美元,到帐外资18亿美元,综合发展指数位居全国国家级开发区第二位。目前,园区土地和人口分别占全市3.4%和5%,SO2和COD 排放总量分别占1%和2%,但完成的GDP、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和固定资产投资则占全市的15%左右,注册外资、到帐外资和进出口总额占全市的25%左右,已成为苏州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三)昆山民营科技工业园。该园区位于昆山市玉山镇,始创于1997年10月,园区总规划面积20平方公里,是华东地区最大的民营投资创业园之一。经过十年的努力,该园区建立了国家火炬计划昆山模具产业基地、原创企业基地、中国节能(昆山 循环经济产业基地、生产性服务业密集区、昆山国际模具城、工业邻里中心等功能性投资创业载体和服务体系。截至目前,已吸引来自沪、浙、粤等18个省市上千家企业落户,总投资超180亿元,形成了精密机械、电子资讯、机电一体化、民生用品为主的四大产业,先后被评为“全国乡镇企业科技园区”和“省级工业小区”。其中国家火炬计划昆山模具产业基地已成为研发、设计、制造、展示、交易、培训等功能较为完善的产业链基地,目前该基地已成为我国模具行业中产业规模最大、技术水平最高的基地之一,产品销售列全国26家模具集群之首。
二、所考察园区的主要做法和经验
所考察的三大工业园区发展迅速,取得了令人惊奇的业绩,他们主要做到了以下几点:
(一)始终坚持思想解放、更新观念。三大园区之所以发展的规模大、膨胀的速度快,成为全国知名园区,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他们坚持解放思想,不断更新观念,始终保持了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着力营造了浓厚的干事创业氛围,形成了先发优势。从他们介绍情况看,不论是确定工作思路、工作目标、工作重点,还是制定政策、建立工作机制、解决发展中遇到的问题,都具有超常规的思维、超常规的举措和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可以说他们已经把解放思想贯穿于整个园区开发建设的全过程,落实到具体行动中。三大园区建设之初,他们就以国际化、全球化、现代化的视野,密切关注全球经济发展的新趋势,跟踪世界最前沿的发展动向,瞄准的国际一流的水准,始终把自己置身于全球发展的大潮之中,以此来确定自己的发展目标和努力方向,敢于冲破一切思想束缚,大胆探索,勇于创新,勤于实践,不争论,不动摇,只发展,而且每次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都能够审时度势,抓住机遇,先人一步,从而走在了其他地区的前头。正是有了一流的开发观念,才有了园区开发的一流举措和超常规的发展速度。
(二)始终坚持发挥优势、谋划长远。一是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在园区建设过程中,他们都充分发挥各自的区位优势,依托大城市,将园区建设与城市建设相融合,依托旧城,建设新城,又结合各自的人文地理风貌,形成了各自的园区建设风格。苏州工业园区选址于苏州古城东郊、金鸡湖畔,与旧城自然相接、连为一体。他们依托古城,借鉴新加坡在城市规划与建设方面的成功经验,融新加坡国际化理念与苏州文化底蕴于一体,注重工业、交通、商贸、人口、生活的协调发展,园区内既有学校、医院、娱乐中心和居民区,又突出了工业生产和商贸活动,具有完备的城市功能。位于钱塘江南岸的萧山临江工业园和地处阳澄湖畔的昆山民营科技工业园,则分别依托杭州和苏州两个大城市,并紧依所在萧山区和昆山市区,突出江南水乡特色,园区内道路纵横交错,厂房错落有致,处处是鲜花绿草、碧水蓝天,一个园区就是一座园林化绿色城市。二是规划先行、建设超前。三大园区一开始就按照创建生态工业示范区的国际化标准要求,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立足实际,着眼长远,一步规划到位,分步组织实施。通过科学的规划和严格的规划管理,确保了园区建设高档次、高水平。其中,苏州新加坡工业园区
确立了“先规划后建设、先地下后地上”的科学开发程序,形成了“依法从严”的规划管理制度,中新双方专家联合编制了先进科学的园区总体规划,合理布局工业与各项城市功能,高标准地规划设计基础设施,同时,认真借鉴新加坡“需求未到,基础设施先行”的经验,适度超前建设重要的基础设施,为客户进入和项目开工投产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三)始终坚持市场运作、创新模式。用市场经济的手段抓园区开发,是他们又一成功经验。他们以战略家的胆魄,紧紧把握经济发展规律,采取经营城市的办法,面向市场,通过市场
运作,滚动开发,加快推进园区的各项建设,有效突破了资金瓶颈。三大园区都立足当地实际,在把握总的原则和大方向的基础上,切实做活、做足了土地开发的文章,采取政府拔一块启动资金和银行贷一块、土地收益中留一块的办法,搞好土地储备,实现供地可控。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最早试行国有土地制度改革,向国内外投资者有偿出让土地使用权,并实行土地一级垄断、二级转让、三级搞活的办法,搞活了土地经营。苏州工业园采用“公司化运作机制”,通过土地拍卖获得大量资金,一方面具备了补贴工业用土地的资金实力,一方面积累了发展园区其他事业和解决农民安置等现实问题的资金。
(四)始终坚持扩大开放、强化招商。三大园区都把发展定位在招商引资上项目上,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通过招商引资形成大开放、大开发、大发展的大格局,这是几大园区实现跨跃式发展的首选之路。萧山区始终不渝地把招商引资作为园区建设的重中之重,提出了“项目就是生命、就是生产力”的观念,一切工作都要服从和服务于招商引资,重点组织实施了“人力向招商集中、领导精力向招商集中、自主权向招商集中”的“三集中”和“明确责任抓招商、主动登门抓招商、全程服务抓招商、委托中介抓招商、特色园区抓招商”的五大招商举措,着力引进世界500强企业、跨国公司以及投入、产出大的规模型大项目。昆山市招商引资的秘诀有两点:一是靠感情投入,提出了“关系也是资源”的理念,强调文化的融合,着力于招商引资的长期性
与后发优势;二是有一股不达目的不罢休的“韧劲”和“盯
劲”,提出了“外向强,一强百强;外向好,一好百好;外向优,一优百优”的口号,全市上下形成了“一把手带头招、机关干部一起招、人民群众齐动员”的大招商格局。
(五)始终坚持政策领先、优化环境。为做好招商引资工作,促进园区快速膨胀,他们结合实际,致力于营造投资优惠政策的洼地,始终保持优惠政策领先的位次。三大园区内的投资者除了享受沿海开放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各项优惠政策,有的还享有一些类似特区的优惠政策。一是实行税外无费或低费制。对辖区内企业实行了统一扎口收费,并对外资企业实行行政事业性费用零收费制度。二是实行税收减免政策。苏州新加坡工业园被国家赋予了“不特有特,特中有特”的优惠政策,投资者可享受优惠的所得税率和“两免三减半、两免六减半”等优惠;萧山临江工业园区对外方投资上一定规模的项目实行“五免五减半”的优惠;昆山民营科技工业园享受出口加工区有关出口、税收及加工贸易等方面的优惠。另外,三大园区为吸引高新技术项目入驻,在减免有关税费外,还通过“一事一议”的办法,采取了一系列财政返还和奖励的办法。
(六)始终坚持管理规范、服务到位。管理就是服务,服务是管理的更高层次。所考察的几大园区不但实现了管理与服务观念的重大转变,而且基本建立起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管理、服务模式,始终保持宽松、良好的投资环境。一是
实行现代化的宏观管理。三大园区尤其是苏州工业园区积极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管理经验,建立起了全新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苏州工业园区的行政管理由中方全权负责,园区开发由中新双方财团组成的中新苏州工业园区开发有限公司负责;萧山临江工业园由园区管委会代表政府负责管理,开发则由园区开发公司负责,两大园区都实行了园区管理与投资开发的有效分离,管委会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为园区的发展构筑起飞的平台。二是建立了符合国际惯例的办事程序和高效率的服务运行机制。实行“小政府、大服务”,放下架子办实事,以精简的机构、优
质便捷高效的服务,努力为投资者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萧山临江工业园成立了企业服务中心,对投资者实行“一门受理,一站式协办”,同时实行当场办理制、督促协办制、跟踪服务制,为投资者提供周到的服务。昆山民营科技工业园做到“全心全意为纳税人服务”,建立了审批时一条龙服务、建设时全方位服务、投产后经常性服务的“三服务体系”,对外商“不讲不能办,只讲怎么办、马上办”,并专门成立了“马上办办公室”,着力打造“零障碍、低成本、高效率”的招商引资服务品牌。苏州工业园区成立了“一站式”服务中心,推出了“一对一”特色服务,投资者只要进管委会一个大门,只需在一个窗口面对一名工作人员,就能办妥全部手续,同时也可通过网络直接办理手续。
三、我区工业园区建设与先进地区的主要差距 一是解放思想不够。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超前
意识不强。对工业园区的规划建设缺乏“大思路、大规划、大发展”的气魄,还存在以前陈旧的“小打小闹”意识,眼界不够开阔,缺乏预见性,未能积极谋划、主动谋划和超前谋划园区建设。其二,创新精神不足。仍然拘泥于固有的框框,办起事来怕字当前、难字当头、畏首畏尾,观念比较陈旧,思维比较呆板,工作缺乏创造性,思想比较保守,面对江城发展园区经济存在诸多困难制约显得束手无策。三是干事创业氛围不浓。对发展园区经济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还存在狭隘的部门利益和个人利益至上的不良思想,没有把干劲和精力全部投入园区建设工作中,在全区上下还没有完全形成想干事、创大业、求发展的浓厚氛围。
二是规划滞后于建设。银岭科技产业园、环保工业城的总体规划,控制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等尚未出台,园区规划范围界定不够明确,布局分散,入园企业多按先后次序安排地块,存在布局不够协调、基础设施建设失衡、个别项目建设存在盲目性等现象,难以适应园区长远发展的需要。同时,少数入驻项目建设缓慢、进展不快,存在屯地现象,影响了园区规划建设。三是招商引资力度不够。虽然我区提出要大力开展招商引资活动,也初步制定了有关招商引资的办法机制,但个别部门对招商工作重视不够,抢抓招商机遇的意识不强,招商目标不明确,招商手段单
一。同时,由于对有关招商工作的宣传力度不大,招商责任意识不浓,尚未形成全区上下共抓招商引资工作的浓厚招商氛围,导致入园建设企业不多,银岭科技产业园和环保工业
城仅有40多家企业购地,已投产及动工建设的企业还不够一半,而且大多数是中小型企业项目,缺少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产业链条长、牵动性强的大项目,产业集聚效应不强。
四是基础设施不完善。由于银岭科技产业园和环保工业城的初期开发全靠开发商投资,多元化投资格局尚未形成,投资总额不大,加上园区自主经营乏力,自身造血功能欠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严重不足。银岭科技产业园至今未能用上自来水,排水、排污和污水处理设施不配套。环保工业城的污水处理厂在建未投入使用,主要交通道路旧江闸公路曲折狭窄,连通园区与江港公路的道路未开始建设,园区内主干道硬底化、水电、绿化设施等都未完善。同时,用地指标难求,征地工作难度大,这些也成为加快园区发展的瓶颈。
五是管理和运行体制不顺。经市批准,我区成立了银岭管委会,并赋予了相应的行政管理权限,但园区管理办法及细则等未完善,与区直部门尤其是与市直部门衔接机制未建立,有关管理职责关系未理顺,致使园区运转不畅,效率不高。同时,由于市场运作、自主经营和滚动开发机制尚未形成,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园区开发的速度和质量。
四、加快我区工业园区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在思想认识上实现新突破。没有思想的大解放,就没有园区经济的大发展。所考察的三大园区之所以经济快速发展,固然有其区位、资源和经济基
础等各方面的客观优势,但与之相比,我们最大的差距还是差在思想观念上。当前,我区的银岭科技产业园和埠场环保工业城得到省、市的高度重视和强力支持,加快发展的机遇条件前所未有,实现园区建设加快发展,就一定要在思想观念
上来一个大转变。要结合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活动,牢牢把握解放思想、与时俱进这个精髓,更新观念。首先,要有一种认识。工业园区发展状况不仅关系江城经济社会发展现实水平,且决定在未来区域竞争中的实力和地位,而银岭科技产业园和环保工业城是我区未来发展的希望所在,全区上下要进一步提高加快工业园区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形成“资源向工业园区配置,政策向工业园区倾斜,精力向工业园区集中”的共识,迅速掀起新一轮实施“工业强区”战略的热潮。二要有一种勇气。以我们园区现在的基础,赶超先进,不能满足于现有的发展速度,必须是跨跃式前进、超常规增长,这需要我们有一种眼光放远、把目标定高、把位置定准、把步子迈大、敢于跳跃发展的勇气和胆略,坚持“大思路、大规划、大发展”,以“超常规思维”创造“超常规”发展。三要有一种氛围。坚决摒弃畏难发愁思想和唯条件论,破除部门利益、小集团利益、个人利益至上的思想,增强全区一盘棋的大局意识,树立振兴江城人人有责的观念,在全区形成人人服务园区发展的浓厚氛围,努力营造干事创业、共促发展的良好环境。
(二)要立足实际、着眼长远,在园区规划上实现新突破。规划是龙头。科学的规划能有效地指导园区开发建设,为园区的有序发展奠定良好基础。一要坚持规划先行,尽快做好银岭科技产业园和环保工业城的总体规划和详细性规划。要按照适度超前,从实际出发的原则,确立至少20年不落后的目标,处理好园区发展的阶段性、连续性与规划的前瞻性、长效性的关系,进一步修编、扩大园区规划,使园区容量和承载力在现有基础上得到质的提升。同时,园区规划要与加快城市化进程相结合,走可持续发展的路子,把银岭科技产业园作为一个现代化的工业新城来谋划,把园区规划建设成一个环境优美、设施完善、功能齐全的新城区。同时,要尽快完善好全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积极争取用地指标,加大征地工作力度,保障园区规划的长远发展。二要强力执行园区规划。这对实现园区的可持续发展极为重要。要采取有力措施,按照“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的原则,切实抓好园区的开发与建设,确保应有的档次和水平。园内每一个新上项目,都要严格督查,确保执行园区规划,形成园区统一、协调的品格,从而把园区建成一座现代化的新城。要加强与原开发商的沟通协
调,严格按照规划组织园区各项建设,确保园区规划的切实施行,保证园区基础设施的高水平和总体布局的合理性。
(三)要抢抓机遇、扩大开放,在招商引资上实现新突破。
只有大开放、大招商,才能促进大发展,这是加快园区建设的重要经验。要坚持构建江城招商大格局不动摇,持之以恒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一是抢抓招商机遇。目前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不少有实力企业利用其技术、品牌、管理等方面的优势,实行低成本逆势扩张,希望到欠发达地区办企业、搞生产。我们应抓住这一机遇,动员一切可以动员的力量,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选准招商目标,有针对性地开展招商引资,积极与世界500强和国内500强企业接触,努力引进品牌企业和大型企业,发挥集聚效应,促进园区产业聚集。二是转变招商引资方式。积极采取项目招商、中介招商、以商招商、驻点招商等多种方式,不断延伸商引资经贸合作的触角。要积极适应当前信息高速化发展的时代背景,突出加强对现代招商手段的研究和探索,积极推进网络招商,拓宽领域、降低成本,促进园区和投资商快速接洽合作,提高招商引资的成功率。三是创新招商引资机制。建立完善招商引资责任制,完善出台《江城区招商引资实施方案》。建立完善招商引资有关奖励政策,尽快出台《关于贯彻阳江市招商引资奖励办法的实施细则》,加大奖励力度,坚决兑现奖励,充分鼓励和调动全区广大干部职工和社会力量招商引资的积极性,营造浓厚的招商引资氛围。
(四)要创新模式、加大投入,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实现新突破。
加快工业园区建设,需要巨额的资金投入。对我区而言,单一的政府投资显然无能为力。我们要大胆解放思想,创新思维,通过市场化运作建立多元的投资主体和投融资机制,加快
园区建设步伐。一要用经营城市的理念,创新园区开发模式。要坚持采取政府筹资储备土地自主开发、引进大型国有企业联合开发、区镇(街道)联动开发等多种模式,加快园区的各项开发和建设。要突出抓好土地经营,严格控制好土地,千
方百计做好“以地生财”的文章,通过实施房地产、商贸设施开发,筹措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带动园区滚动开发,最大限度地发挥土地的增值效应。同时,要加快园区闲置用地的清理力度,坚决依法收回囤积土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二要创新筹集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方式。要在建立扶持性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加强资金监管,确保资金用在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创新方法举措,用好用活扶持资金,扩大资金使用效应。创造条件,科学运作,积极与银行等金融机构沟通,用扶持资金贴息融资,力争贷到足够的资金投入到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市场化运作力度,比如以园区内道路路灯广告权、冠名权等方式吸引民资参与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公用项目的产业化步伐。加大《江城银岭科技产业园鼓励企业加快投资建厂的实施办法》宣传力度,通过兑现政策,落实补助,发挥“四两拨千金”的引导作用,带动社会投资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三要狠抓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进度。按照“统筹安排,协调推进”的要求,落实包干责任制,加快园区道路、电力、供水、电信等方面基础设施,提高园区基础建设档次。当前,要突出抓好银岭科技产业园自来水管网和环保工业城污水处理厂的建设,为入园企业创造良好的条件。
(五)要加大改革、创新机制,在园区管理上实现新突破。
体制机制是园区发展的生命所在,体制机制越优越的园区发展越有活力。我们要创新银岭科技产业园的园区管理机制和运行机制,提高园区核心竞争力。一是创新园区管理机制。充分发挥区银岭科技产业园工作领导小组作用,做好园区开发建设的指导、协调、管理和监督工作。按照责、权、利统一原则,赋予银岭管委会、开发建设公司相应的管理职权,明确与领导小组的管理职责和权限,实行园区有限“自治”,防止相互“越位”、“错位”现象发生,提高工作效能。银岭管委会要制订银岭科技产业园管理办法和管理细则,建立健全银岭管委会工作人员考核奖惩制度,提高园区管理效率。二是创新与市直部门、区直部门协调机制。设立专门协调机构,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区内部门协调,尤其要加强与市直部门协调,争取市直部门支持,形成了上下协调、条块协调的工作格局,更好促进园区开发建设。
(六)要强化服务、提高效能,在环境优化上实现新突破。
软环境也是生产力。一个地方软环境好,服务效率高,对企业的吸引力就大,园区竞争力就强。一要提高服务水平。充分发挥银岭管委会和区民营投资服务中心的作用,进一步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强化服务功能,推进一站式服务,提高办事效率,确保投资者办理手续能够来得了,办得下。大力推行服务承诺,对投资者“不讲不能办,只讲怎么办、马上办”。积极探索推行 “一对一服务”模式,不断提高服务的档次和水平。二要加大政 策优惠。要在坚决落实 《江城银岭科技产业园鼓励企业加快投资 建厂的实施办法》的基础上,继续调整完善优惠政策,积极打造 政策“洼地”。区直有关职能部门在权限范围内,政策能放宽的 一定要放宽,审批事项能取消的要取消,能合并的要合并,审批 时限能缩短的要缩短,坚决杜绝部门利益、眼前利益,切实为大 局、为园区发展尽职尽责。三要严格监督。建立完善软环境建设 投诉举报和责任追究处理机制,拿出过硬的措施,注意抓反面典 型,对吃拿卡要等影响经济发展特别是招商引资的单位和个人,不论涉及哪个部门、哪个人,都要坚决处理,决不姑息迁就,为 加快园区发展创造良好社会环境。16
第三篇:赴上海杭州等地考察城市建设和工业园区发展报告
赴上海、杭州等地考察城市建设和工业园区发展报告
为了吸收和借鉴外地在大城市建设和发展园区经济方面好的经验和做法,加快我市大城市建设和工业园区发展步伐,按照市委、市政府安排,市委常委、市委政研室主任党双忍带领市委办公室、市委政研室、市政府研究室及市发改委等相关部门同志,于4月7日至4月14日赴上海、杭州、苏州、无锡、常州市进行了学习考察。经过与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座谈,并深入杭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苏州工业园区、无锡新区、无锡创意创业产业园区、常州工业园区及部分企业实地考察,大家一致认为,五市大城市规划建设起点高、眼光超前、气魄宏大,工业园区定位明确、产业特色鲜明、发展势头迅猛,看后使人深受感触,倍受启发。通过考察,大家解放了思想、开阔了眼界、看到了差距,感受到了压力。现将考察收获体会报告如下:
一、坚持把加快发展作为第一要务,以思想大解放、观念大更新促进经济大发展
这次考察所到之处,我们有一个共同感受,就是东部地区思想解放,思维理念超前,创意新颖,发展意识十分强烈,发展速度惊人。以无锡市为例,该市地处长江三角洲中部,总面积478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600万人,近年来,该市围绕“区域性交通枢纽中心、著名旅游城市、重要的经济中心城市”的定位和建设国内一流的现代化新城的城市建设目标,解放思想,大胆创新,真抓实干,2007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858亿元,以约占全国万分之五的土地、千分之四点五的人口,创造了全国1.56%的经济总量,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9000美元,在全国大中城市中位居前列,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9000亿元,跃居全国第六,进入全国综合竞争力十强城市行列。耳闻目睹长三角的巨变,在深感震撼和压力的同时,我们也深受启迪。尤其是他们把解放思想做为一切工作的先导并贯穿始终,以思想大解放、观念大更新,促进经济大发展和社会大进步,是其成功的真谛。与他们相比,我们落后的差距不仅是经济总量、发展速度、产业结构上的,更重要是思想观念上的差距。我们一定要正视这些差距,大胆解放思想,不断强化加快发展的意识,坚持发展先于一切,发展重于一切,始终坚持把加快发展作为解决宝鸡一切问题的关键,学习东部地区与时俱进的思维观念和敢试敢闯的魄力,以宽广的视野、超前的意识、超常规的措施,不断加快宝鸡发展步伐。
二、坚持规划优先,优化城市布局,加快特大城市建设步伐
这次考察的几个城市,在城市建设上虽各具特色、各有侧重,但在规划、建设方面的思路和举措上共性很多,有许多借鉴之处:一是沿河进行城市布局和开发建设。各市都充分利用沿江、沿湖的优势进行城市布局和开发建设。上海市以黄浦江两岸为重点,建成了一批标志性重大城市建设工程,形成了黄浦江两岸丰富的人文景观。杭州市以钱塘江为轴线,积极实施行政中心东移和“沿江开发、跨江发展”战略,对城市进行跨江、沿江的网络化组团式布局,形成了“一主三副、六大组团、六条生态带”开放式空间结构模式。苏州也充分利用太湖水资源丰富的优势,在老市区的东西两边建设城市新区,建设了纵横交错而又规范的城市河道水网,其中城市东区(苏州工业园区)的核心板块全部依湖而建,形成了丰富的内河景观,增添了城市的宜居价值。从我市的地形地貌看,城市北临蟠龙台塬,南依秦岭北麓,渭河从市区穿城而过,城市建设空间相对狭窄。借鉴杭州、苏州等地经验,我们要按照特大城市的发展定位,调整城市总体规划,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改变以旧城为核心的团块状布局,转变为以渭河为轴线的跨河、沿河的网络化组团式布局,大力实施“三城(老城区、高新东区、蔡家坡副中心)联动,东西一体”的城市建设战略,充分依托渭河水资源优势,下功夫做好沿渭河开发文章,重点向东拓展城市框架,将城市中心向东迁移,着力构筑由主城、副城、卫星城组成的多中心、开敞型、组团式城市布局结构,形成一河两岸的城市景观,增添城市魅力,实现我市城市建设水平新的提升和跨越。
二是高度重视城市规划。一座有魅力的城市,必然是有特色的城市,也必定是规划做的好的城市。所考察的这些城市,都对城市规划就是生产力的认识十分深刻。他们认为规划的浪费是最大的浪费,规划的失误是历史性的失误,规划的损失是难以挽回的损失,因此,都把搞好规划作为城市建设的首要工作和头等大事来抓。苏州新城区在建设之初根据区域发展总体目标,融合国际上城市发展的先进经验,编制了具有前瞻性的区域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科学合理布局工业与城市各项功能,先后制定和完善了300多项专业规划,并确立了“先规划后建设、先地下后地上”的科学开发程序,形成了“执法从严”的规划管理制度,苏州新城区仅十多年的历史,其城市建设已具备相当大的规模,城市形象十分大气。与之相比,我市在城市规划特别是规划的执行方面差距较大。今后,要高度重视城市规划与设计,按照科学规划、现代设计、严格管理的原则,切实强化规划的综合调控和龙头指导作用,科学制定和严格执行规划,特别是对城市中心区、重点地段、重要街区等能够集中反映和突出城市风貌特色的“标志性地段、标志性建筑群、标志性建筑物”以及主要基础设施和重大建设项目的规划设计,一定要进行认真谨慎的研究决策,并严格按规划组织实施,坚决避免建设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在城市规划中,要积极运用现代设计理念,聘请国内、国际一流专家参与规划设计,规划设计要注重体现独特的风格,体现以人为本,突出我市的山水和人文特色,在充分利用自然资源的同时建造人文景观,并要融汇多种建筑风格,凸现城市个性和魅力。
三是明确城市主题,重视绿化美化。城市建设要有特色,关键要确定城市主题。所考察的几个城市在城市建设上均确定了自己的城市主题。苏州市强调古城保护,把粉墙黛瓦作为古城建设的主色调,显得古朴庄重;杭州、无锡、常州都根据城市主题确定了城市的主题色调,楼盘小区色调明快,现代城市气息浓烈。同时,几个城市均重视绿化美化,到处建设有大片的绿地或公园,所有绿地都进行了美化。杭州把城市绿化网带建设和美化作为城市发展的重要内容,不管是老城或是新区均掩映在绿树花丛中,成为最适宜人居的城市。借鉴考察地做法,结合宝鸡实际,我市应把绿色宜居作为城市建设的主题,新区建设、旧城改造以及城市楼盘形象、基础设施、道路交通、绿地建设等都应该按照这个主题规划建设。要改变城市建设中存在的最大化利用土地建房的观念,根据绿色宜居城市的要求,最大限度地规划建设好城市的绿地空间,积极实施沿山、沿河、沿路绿带,合理均衡配置各级公园绿地,注重植物生态效益和景观效益,努力形成融山、水、林、园、城为一体,点、线、面相结合的城市绿地系统,提高城市建设的品位,塑造独特的城市风貌。
三、坚持园区开发与建设城市新区结合,创新体制机制,加快工业园区建设步伐
依托大城市,始终坚持园区建设与城市建设相结合,是杭州、苏州、无锡等地的一致认识和做法。在园区建设过程中,他们都充分发挥各自的区位优势,依托城市,将园区建设与城市建设相融合,依托旧城,建设新城,既有力地推进了城市化进程,又加快了工业化进程。苏州工业园区的目标定位是建设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科技工业园区和现代化、园林化、国际化的新城区,园区位于苏州古城东郊、金鸡湖畔,与旧城自然相接、连为一体,他们依托古城,借鉴新加坡在城市规划与建设方面的成功经验,园区内既有学校、医院、娱乐中心和居民区,又突出了工业生产和商贸活动,具有完备的城市功能。位于钱塘江两岸的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高新技术开发区,紧依所在下沙区和滨江区,突出江南水乡特色,园区内道路纵横交错,厂房错落有致,处处是鲜花绿草、碧水蓝天,一个园区就是一座园林化绿色城市。无锡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地处无锡市东部,是无锡新区发展的核心区域。由于具备完善的城市服务功能和一流的环境,几市工业园区的发展速度非常迅猛,苏州工业园区主要经济指标以年均45%左右的速度快速增长,2007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36亿元,完成地方一般预算收入76.3亿元,进出口总额达568亿美元;杭州高新区集聚了全市70%以上、全省25%左右的高新技术企业,企业总数五千家左右,包括来自美、英、日、韩等32个国家的外商投资企业475家,外商总投资35亿美元。无锡工业园区以不到3%的土地创造了全市三分之一的经济总量和财政收入,成为城市的重要经济增长极。学习他们的先进经验,加快我市工业园区建设,一是要创新园区开发理念,实现由“建区”向“造城”的转变。今后,要紧紧围绕我市建设特大城市的总体目标,把工业园区建设与加快城市化进程紧密结合,把高新区作为城市新区来定位,把蔡家坡经济技术开发区作为大城市建设的副城来考虑,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强度投入,使开发区的载体功能有一个大的提升,力争把开发区建成一座花园式新城。各县区也要把工业园区作为城市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纳入城市建设总体规划,立足实际,着眼长远,一步规划到位,分步组织实施,把县区工业园区规划建设成一个环境优美、设施完善、功能齐全的新城区。二是创新体制机制。苏州市以苏州工业园区80平方公里的地域为核心,将方圆三个乡镇、288平方公里、约30 万人的行政区域统一交由工业园区管理和开发。杭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批准开发面积只有12.9平方公里,而市上委托开发区行政管辖面积104.7平方公里,下辖两个街道办事处。杭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实行开发区和滨江区两块牌子、一套班子、全交叉兼职。无锡市同样赋予了开发区行政管辖权。这些地市的开发区既按开发区模式运作,又行使地方党委、政府职能,从而加快了开发区的开发进程。我市在开发区建设上,应积极借鉴这一经验,对开发区的管理体制作以调整,建议将高新区管委会和蔡家坡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作为市政府的派出机构,作为独立的统计单位,将高新区和蔡家坡济济技术开发区周围一定范围区域的行政管辖权委托管委会管理,按照“小机构、大服务”和“精简、统一、效能”原则设置党政机构,使其具备一级政府的各项职能,便于其更好地担负起园区的规划建设、招商引资和协调指导等职责,减少矛盾,避免扯皮,提高其工作效率。三是创新开发模式。借鉴苏州工业园区的“公司化运作机制”,要按照“市场运作、自主经营、滚动发展”的原则,在各园区成立园区开发公司,政府注入一定的资本金,坚持用经营城市的理念、综合开发的手段、市场化的运作机制,加快开发区的各项经营和建设,做大做强开发区自身实力,逐步将园区开发由政府行为转化为企业行为。要尽快建立与发达地区工业园区的合作机制,可通过由苏州、杭州、无锡等地工业园区托管、代管我市工业园区以及合作开发等多种有效途径,承接发达地区飞地项目转移,积极引进先进技术、资金、人才、管理等要素,加快我市园区经济发展步伐。建议在高新区设立温州商人创业园区,充分发挥在宝300多名温州商户的作用,大力开展以商引商、以外引外,争取引进一批产业项目和资金落户宝鸡,增强我市工业园区发展的活力和整体竞争力。
四、坚持依托西安优势,实现借力发展,提高我市知名度和综合竞争力
苏州、无锡、常州等地始终把发展的目标紧紧瞄准上海,把自身的发展与上海的发展紧紧捆绑在一起,采取了“依托上海、错位发展、共同繁荣”的战略目标,实现了“借梯登高”。
作为上海的“连体”近邻,苏州加快与上海的全面衔接,将已建的沪宁高速、在建的沿江高速和规划中的轻轨与上海接轨,从而成就了苏州的外向型经济。目前,苏州正沿沪宁、苏嘉杭等高速公路,建立与上海互补的、全国一流的高新技术产业带;沿长江培育与上海配套的冶金、化工基础工业片;沿太湖、淀山湖等发展现代生态旅游线。杭州市在第九次党代会上作出了接轨上海、错位发展的重大决策,把接轨上海作为杭州扩大开放、融入全国、加快发展的重要途径。目前,杭州的国内游客有四分之一来自上海,境外游客也有不少是从上海转道来杭州的。无锡也主动接受上海的辐射和带动,从产业发展方向、城市功能等方面主打融入上海。我市距离西安仅仅一个多小时的路程,随着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和西北区域性交通枢纽和中心城市地位的确立,西安将进入更快的发展轨道,不言而喻,我们宝鸡要加快发展也一定要接轨西安。我们要主动从基础设施、城市功能、发展理念和产业发展等方面实现与西安的“零距离”对接,积极融入西安发展,加快发展步伐。要依托西安的城市知名度、科技优势、区位优势等为我所用,在城市功能上,要注意与西安的衔接与互补,使两市能形成优势互补的态势。在基础设施方面,要尽快启动西宝铁路客运专线和西宝高速公路的拓宽改造,尽全力与西安的高速路网接轨。在产业发展方面,要努力在“错位发展”中形成特色,既要与西安紧密配套,又要吸纳西安的高新技术,在先进装备制造业等方面形成强项。同时,要充分利用区位优势,加快建设区域性物流中心,与西安的物流中心互相呼应,加速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五、坚持科学发展,消除体制障碍,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
已进入工业化中后期发展阶段的长三角地区,普遍是从体制机制入手来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据了解,浙江各地普遍取消了农业与非农业户口的划分,实行全省统一登记的新型户籍管理制度。在建设资金上,政府公共财政向农村建设倾斜力度不断增大,构筑了城乡快捷一体的交通、通讯、信息、公共服务网络。有些地区还通过集约使用村庄建设用地和盘活土地资产,企业结合项目开发组织实施村庄建设等办法多渠道多方式筹集资金。苏州在撤并行政村的基础上,以园区建设、城镇建设、强村发展等带动村庄整理,建设了一大批农民集中居住区和中心村。杭州市把农业资源优势变为产业优势,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和观光休闲农业,全市优势特色产业产值在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中的比重稳定在70%以上。常州市高效农业种养面积已占总种养面积的1/3,水稻单产、机械化种植率位居江苏省第一。苏州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专业组织,建立各类经济合作组织1282个,持股、入社农户累计达到50.67万户。无锡市县域经济发展迅猛,下辖的江阴市在成为江苏省首批全面小康达标县(市)后,又摘得中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排名“五连冠”。所辖的宜兴市在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中排名第七位。去年,浙江、江苏两省农民人均纯收入为8100元和6480元,是我市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8倍和2.24倍。我市要在西部率先实现全面小康,关键在于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要从体制机制入手,把发展现代农业、壮大县域经济为重要环节,突出规划引导、产业扶持、基础先行、典型示范,加快推进城乡规划、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一体化进程,使产业发展政策向农村倾斜,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向农村转移,公共服务领域向农村延伸,逐步建立起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实现城乡经济社会的统筹协调发展。
第四篇:关于赴上海等地考察的报告
关于赴上海等地考察的报告(征求意见)
2010-11-22 11:08:54岳塘区商务局用户
关于赴上海、威海等地考察现代服务业的情况报告
岳塘区人民政府
2010年11月
(征求意见稿)
为学习借鉴外地先进经验,理清发展思路,加快推进我区现代服务业发展,10月6日至13日,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王成林,区委常委、区委办主任谭海洋带队,区政府办、区发改局、区财政局、区商务局、霞城乡、荷塘物流园、步步高集团公司负责同志组成考察组到杭州、苏州、上海、蓬莱、威海、青岛等地进行考察。通过考察学习,开阔了视野,得到了一些有益的启示。现将考察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考察对象基本情况
(一)在杭州。重点考察杭州高银路特色小吃街和杭州西湖大道金融商业街。杭州高银路特色街既是商贸特色街,也是历史文化特色街区,在商贸业态上沿袭了昔日清和坊历史文脉,形成药、茶、饮食、古玩艺术、市井民俗、文化古迹等六大特色。街区内有同仁堂、胡庆余堂、知味观等多家百年老店。杭州西湖大道是金融商业街,位于市政中心区域,长约2公里,从杭州火车站直通西湖边,道路两厢有上海浦东发展银行,杭州联合银行等多家金融机构、利星购物等高档大型商业摩尔以及会计法律等中介服务机构和五星级酒店,是杭州最繁荣和最具现代气派的街区。
(二)在苏州。考察了苏州人民路、苏州工业园综合保税区及阳澄湖大闸蟹餐饮文化街。苏州人民路是市区主要干道,与苏州觅渡桥相连,长约2.3公里,是苏州市区金融、商贸、酒店、中介服务的聚集区。同时,苏州城市规划建设非常注重“两型”要求与“和谐”发展,如护城河边没有一字餐饮排档,系纯粹的文化生活休闲区,河边干净整洁,风光优美。苏州工业园综合保税区是以虚拟口岸为依托的现代商贸物流营运中心示范区,是全国首个综合保税区,2006年12月17日经国务院批复设立,2010年完成保税区整体开发,现已聚集物流企业100余家,贸易公司300余家,年营业额500亿余元。苏州昆山巴城阳澄湖大闸蟹餐饮街,产业特色明显,规模较大,约有2000多家门店在此聚集,来此消费的人络绎不绝,而且这里养殖的闸蟹国内知名度较大,定期向全国各地供应。
(三)在上海。考察了上海宜家家具超市、松江钢材城和上海西北物流园。“宜家”是专门从事家具、家居小商品零售的大型超市,考察的上海宜家家具超市约4万平方米,共2层楼,内部分为自选区、仓储区、售后服务区和配套餐饮区,超市内商品价格适中,品种齐全,款式新颖。上海松江钢材城是一个大型的钢材交易市场,占地500亩,其中仓储占地300亩,有1000多个交易门店,据有关方面测算该市场每年交易额500亿元,实现税收3亿元以上。上海西北综合物流园区是以公路枢纽为依托,公铁联运为特色的上海市目前唯一的陆路口岸型物流园区,地处上海市普陀区桃浦镇,共开发建设5平方公里,上海市75%以上的超市物流都在此配送,每年进出园区的货物达1.98亿吨,去年物流创税7.5亿元。上海西北物流园内北芳物流公司是一家
股份制的大型物流企业,公司注册资金1亿元,在全国拥有60多个办事处,主要从事原材料、危化品、机电制造等产品的物流配送加工等供应服务。2009年,公司已拥有资产6亿元,实现营业额7亿元。
(四)在威海和蓬莱。考察了家家悦物流中心、威海韩国精品城。家家悦生鲜物流中心面积共计2万平方米,分成了蔬菜、水产品、畜禽类食品等六个加工区,配送范围400多公里,日配送量300吨以上,年交易额超100亿元,去年税收3亿左右。同时,“家家悦”公司还依托附近的无公害蔬菜、瓜果生产地,在物流中心旁边规划建设一个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市场内有200多个门店,每天交易量达150吨以上。韩国精品街内有韩国精品城和服饰商贸城等,构成了专门经营韩国小商品的特色市场,商品价格便宜,门店经营火爆。在蓬莱,有一条海鲜小吃街位于蓬莱阁景区旁边,这里聚集了几十家“渔家乐”风味的海鲜餐饮店,吸引了大量当地以及外地游客来此消费品尝。
(五)在青岛。考察了青岛啤酒街、美食街。青岛啤酒街位于市北区的登州路,长约710米,现共有各类门店约50处,其中酒店、啤酒吧、饭店20余处。美食街主要是以海鲜餐饮为主,长约830米,共有门店60多家,有“小渔村”等多家大型连锁餐饮企业,每天光顾的食客有上万人。
二、考察体会
通过考察,总的认为考察的园区、项目和企业在建设、发展、管理等方面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在发展规划定位上注重“科学性”。考察的上海西北物流园和苏州工业园保税区都有科学详细的规划,定位准确,产业布局科学合理。如,上海西北物流园地处上海市普陀区的城郊结合部,原系市级化工区,随着“退二进三”进程的加快推进,加上此处又是上海辐射长三角和内陆省份的重要陆路交通枢纽,区位交通优势明显,因此上海市“十五”规划明确将其作为物流园区进行重点规划建设。同时,园区内部功能分区明确,初步建成了槎铺物流中心、真南路物流商务区及未来岛物流科技和江桥物流集散等两大基地。未来岛物流科技基地,即园区总部经济及高新技术产业的聚集区;槎铺物流中心,即园区的仓储保税物流加工区,内部建有14万平方米的高层单体仓储;江桥物流基地,即物流配套区,是集网络销售、产品体验、商品物流配送于一体的综合性交易平台;真南路物流商务区,即生产性服务业加工区,将积极引进生产性服务加工企业入驻,使园区全面兼顾物流保税、物流加工、物流仓储等综合服务功能。苏州工业园综合保税区按规划要求具体分为口岸作业区、保税物流区、保税加工区、普通仓储区和综合服务区。口岸作业区主要用于开展口岸通关“虚拟口岸”配套功能的试点工作;保税物流区重点发展保税物流业务;保税加工区是保税加工企业的聚集区;普通仓储区内有1万多平方米的恒温仓库和1.2万平方米的监管仓库;综合服务区内具有商务办公、酒店、名品折扣店、汽车4S店以及超市等各种配套设施。另外,考察的特色街区和专业市场在规划定位上也充分结合并依托了当地的产业和资源优势,在产业布局上突出了特色聚集效应。如,杭州高银路特色街按照“修旧如旧、保护古迹”的原则,充分挖掘、保护和恢复百年老店、专业特色店,是对旧街区进行保护性开发、修复的结果。青岛啤酒街依托闻名中外的青岛啤酒厂、啤酒博物馆等,进行规划开发,同时对人行道宽幅进行整体设计,将门店与排挡相结合,较好地凸显了啤酒文化特色。阳澄湖大闸蟹餐饮街依托当地优质丰富的蟹虾资源,形成了集养殖、休闲、餐饮、外供于一体的产业聚集。家家悦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以周边的无公害蔬菜、瓜果生产基地为货物供应来源保障,并分类明确了蔬菜、瓜果等交易区和停车区,为批发交易行为的顺利进行提供便利条件。
2、在征拆安置和基础设施建设上注重“超前性”。上海西北物流园和苏州工业园都在园区建设初期,通过政府投入、银行融资以及引进战略投资的方式,成片推进并完成大部分征拆和基础设施建设,确保项目引进后即可落地开工。如,上海西北物流园自创园以来,采用先期由政府主导,后期由企业自主建设模式,近年共计投入12亿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修建主干道12条,实现了水、电、路、气的全面配套。园区在全面推进征拆建设时,也同步启动了安置区建设。如,上海西北物流园在未来岛公园南端规划了一个安置片区,由进驻企业投资建设主体和配套工程,物业管理费用由企业和拆迁安置户共同承担,这样既保障了拆迁户的住房安置需求,也切实减轻了居民的物管费负担。同时,两个园区还采用了BT、BOT的方式,引进美国普洛斯等物流地产投资建设一批多层立体式的物流仓储,供园内企业出租使用,减轻了单个企业的仓储建设投资成本,同时又集约节约利用了园区土地。
3、在招商引资上注重“实效性”。上海西北物流园保税中心和苏州工业园综合保税区因园区区域和仓储面积有限,从提高经济效应和土地利用强度与角度出发,两个园区一方面坚持“招大商”的原则,突出重点,瞄准国内外500强和跨国公司总部进行招商。另一方面,明确招商优惠政策,提高园区招商吸引力。如,上海西北物流保税物流中心内企业经营期前3年内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形成区级收入部分给予100%补贴,后两年减半补贴,同时还在进区退税及工商、外汇管理方面在政策上进行适当放宽。苏州工业园综合保税区企业则可享受国家级开发区和高新区的优惠政策。目前,苏州工业园综合保税区引进了林德叉车、阿迪达斯等保税加工企业,上海西北物流园引进了美国普洛斯、日本左川急便、施奈德等59家国内外知名企业入驻。另外,青岛啤酒街和美食街坚持“以大带小”,通过引进大型的规模餐饮连锁企业,突出了街区的产业特色,有效地带动了整条街的繁荣发展。
4、在宣传推介上注重“新颖性”。依托当地的产业和资源优势,精心策划开展各种节会文化艺术活动。如,杭州高银路特色商贸街的核桃文化节、阳澄湖蟹文化节、青岛啤酒节等,通过节会活动的有效开展,进一步带动了消费,提升了特色产业在国内外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同时,园区也改变了传统的宣传模式,采用了现代化的手段和技术,加强宣传推介,如苏州工业园综合保税区将产业发展与工业旅游结合起来,在保税大楼内有专门的展示大厅,以新颖性、互动性和超时性的形式,全面展示了苏州工业园综合保税区的发展历程和当前先进的现代物流技术,为树立园区形象、打造园区品牌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
5、在管理服务上注重“创新性”。在园区方面,如上海西北物流园成立了由上海市普陀区和市交通局联合组成的园区开发建设协调推进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解决园区建设发展中的主要困难和问题。同时,上海西北物流园和苏州工业园综合保税区内建有集行政办公、政务服务于一体的综合保税服务大楼,实行“一站式”服务和限时办结制,所有的报关、通关、退税、办税手续均可在大楼内办理,有效地提高了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在特色街区管理方面,为加强杭州高银路特色街经营秩序的管理,当地街道办事处成立了专门的管理委员会,明确了专人和办公场地,管理、规范和引导经营户合法有序经营。在企业管理方面,宜家超市创新营销展示模式和理念,在超市内部建设了集仓储、销售与展示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展示大厅,既有效地节约利用了空间,又缩短商品配送供货的距离和范围。上海北芳物流公司通过SQAS、BBS等先进标准的导入和使用,建立了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等三位一体化管理体系,并且自行组织开发了ERP信息软件系统控制中心,对物流车辆、货物配送等信息进行实时交换,提高了业务运作的快速响应能力和综合服务质量。家家悦生鲜物流中心内部管理规范严格,尤其注重加工区作业环境卫生,工作人员必须经过全面消毒后方进入加工区,并从德国、日本等进口了先进的加工设备,有效地保障了食品的质量和卫生安全。同时,针对各门店的购销、订单、补货等行为全部由电子信息控制系统自动生成指令后,通过物流车队进行配送,确保了供配货的效率和准确度。
三、考察启示
1、科学规划物流园的发展。一是,明确园区发展定位。要以工程机械、食品医药、生鲜冷链为主导产业,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全面提升园区的物流配送交易服务功能,确保将其建设成为服务长株潭地区、辐射湘中南的重要物流基地和综合型物流园区。二是,要抓好园区片区建设和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将竹埠港地区纳入物流园进行统一规划,全面推进“退二进三”,扩大园区发展的有效面积。在物流园要规划生物医药、工程机械、中小企业物流、仓储保税等多个功能分区,确保产业项目按规划落地,推进产业聚集发展。其中,中小企业物流区内要积极引进中小企业总部进驻,同时要引导湘潭汽车东站、板塘铺地区的小型运输物流公司入园,提高产业聚集发展水平,并促使企业进行竞争性发展;仓储区规划建设500亩左右,通过政府融资或采用BT、BOT等模式,积极引进物流地产商,集中建立框架式仓库,对外出租使用,满足园区企业仓储需求,同时也带来一定的租金收入;综合保税区要规划建设400亩以上,并积极向上申报,抓紧启动建设,切实提升园区的整体服务功能和核心竞争力。三是,要积极向市建议,将市内所有物流园区及项目全部挂靠荷塘现代综合物流园,避免产业同构和恶性竞争,统一规划开发,统一向上申报省级物流园区,以争取国、省、市在政策和资金上更大力度的支持。
2.要抓好物流园产业项目建设和管理。步步高物流二期要建设高标准、高规格生鲜冷链物流中心,采用电子信息控制系统,将食品冷莲储藏、加工包装、配送销售等所有供应链环节全面整合,提高物流配送的准确性和时效性。同时,建立严格规范的内部管理机制,引进高科技加工设备,并按操作流程加工、包装、分拣、储运,确保食品商品的质量安全。建鑫康居示范城项目要进行精心策划包装,将其建成家居、建材于一体的专业市场,要借鉴上海宜家家居的模式,在市场内部规划一块区域建设仓储、门店、展示、销售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仓储展示大厅,既集约节约用地,又利于商品货物及时有效配送供给。金属物流项目要突出贸易综合性和用地集约性,积极引进钢材、铝材等各种金属贸易商,在园区综合服务中心集中设立洽谈门店,但所有货物在园区集中建设的仓储区和在园区周边另行规划建设的仓储基地进行储藏和展示,切实避免金属物流仓储占地面积过大,而挤占了园区产业发展空间。
3.全力推进重点区域产业聚集、协调发展。要坚持“点、线、面”相结合的原则,重点推进特色街区、专业市场和核心商圈的建设。在特色街区方面,可在霞光路、友谊广场、板塘铺地区以及建设路口步步高至步行街之间规划建设特色美食街,强化街区特色,并带动周边区域购物销费、休闲娱乐业的发展。同时,要抓好福星中路金融商业街和板塘大道保障性用地开发建设,积极引进金融、中介、酒店、高档商务、购物休闲等项目,确保用3-5年时间将福星中路打造成为全市最高档的一条金融商业街,将板塘大道建设成为岳塘新城的一条现代化的休闲商贸走廊。在专业市场建设方面,可根据市场发展现状和产业规划网络布局的要求,在霞城乡、书院路街道、荷塘乡进行招商和建设。在商圈建设方面,要切实抓好建设路、板塘铺、岳塘—下摄司、红旗商贸城的建设发展,协调支持推进步步高购物广场、湘潭国际商贸中心、华天大酒店以及上海城、莲城步行街等项目聚集共赢发展,全面提升建设路口核心商务圈的辐射带动功能。湘江风光带要杜绝排档式餐饮门店出现,整体规划建设一批商档次商务楼宇、酒店、江边公寓等,努力将沿江风光带打造成全市和谐发展的“两型”走
廊。
4.要突出抓好招商工作重点。根据产业类别,分类制定招商工作方面,抽调招聘精干人员组建专门团队,瞄准国内外500强、跨国公司总部和全国知名商贸物流企业,积极赴外洽谈、对接、招商。在园区招商上,要根据园区规划要求和产业定位,突出抓好工程机械、生物医药、中小企业总部招商,力争每年引进3-5家投资亿元以上的重大项目,提升园区形象和吸引力,打造园区独有品牌。在特色街区招商上,如美食街要积极引进大型的规模连锁餐饮企业,增强产业的辐射带动力。对此,政府要在规划、工商以及税费等方面加强引导,明确相关优惠政策,如可采用第一年门店租金全免,第二年减半收取或建设期税费减免等方式,切实提高招商吸引力。待街区形成规模后,逐步提高招商门槛,取消优惠政策,并进一步加强规划管理和引导,确保建设成为全市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特色产业聚集区。在专业市场招商上,要根据地区发展现状和市场的销售需求,引进中高档市场进驻,杜绝盲目“贪大求洋”、“一步到位”后,消费需求跟不上招商节奏的现象。在核心商圈招商上,要以引进大型城市商业综合体为主,在抓好“大商业”招商时,要协调推进特色小商品等“小商业”招商,丰富商圈业态,推动产业错位、聚集、共赢发展。
5.要加强对外宣传推介。要整合各种资源,加强策划包装,充分利用电视、报纸、网络等各种媒介加强对物流园区、特色街区、专业市场的宣传力度。如,美食街可以在冬天策划开展“火锅节”,夏天策划开展“啤酒节”;加强商业开发运作,利用体育中心体院馆,大力发展会展经济;物流园可依托建鑫康居示范城项目,争取有关方面支持,定期策划开展建材家居博览会,并利用优惠举措,大力开展促销活动,吸引更多人来园区购物销费。同时,要将产业发展与产业旅游结合起来,将物流园作为一个产业旅游景区来打造,加大对宣传推介力度,切实提高园区知名度和影响力。
6.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和征拆安置工作。一方面,要创新融资模式,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或向银行抵押融资等,破解建设资金短缺问题,抓好项目征地拆迁和基础设施建设,确保项目引进后即可落地开工。物流园要根据功能分区、产业聚集的具体要求,科学规划路网布局,并以动土区域为主,抓好已有项目开工区域周边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再按照“轻、重、缓、急”的原则,成片推进园区征拆和基础设施建设。另一方面,要坚持安置与征拆同步的原则,加快推进项目安置区建设。要有长远眼光和全局观念,根据实际情况和今后的开发建设态势,在每个安置区适当多建几栋安置楼,建议物流园在芙蓉大道以东区域再规划选址建设安置区,进一步增加园区住房安置保障能力,同时为园区产业发展腾出更多空间。在今后条件成熟的情况下,所有的项目均应实行安置先行的原则,先期将安置区建设好,并采取房屋安置与货币安置相结合的办法,实行多渠道、多途径安置,确保项目征拆和谐顺利推进。
7.要抓好土地的利用和控制。一是要积极申报项目建设用地。要根据河东新区的产业布局规划,分块分类分主次抓好重点项目的策划、包装和申报工作。今年,物流园今年要策划5个以上的重点项目,并加强与国土部门衔接协调,确保纳入明年全市土地利用计划,保障项目用地需求。二是要严格控制用地供给。项目如先期要100亩地,原则上只给50亩,后期视情况再追加用地。同时,物流园要建立良好的项目准入与退出机制,积极引进投资强度高的项目,凡是闲置土地、土地利用效率不高的项目,要采取收取土地闲置费用等方式,促其尽快退出园区。三是要积极争取用地自主权。各乡、场、街道、园区要规划明确一块区域作为临时用地,由政府组织资金、队伍完成征拆后,自行开发或对外出租,有效地避免投资者以“开发”之名,行“园
地”之实,造成土地闲置现象。如今后有要更好的项目要用地,可将现有项目变更或拆除后进行提供,以换取更大的经济效益,谋求更大的发展。
8.加强园区的管理和服务。园区建设协调领导小组要切实加强对园区开发建设的组织、领导和协调,及时研究解决园区发展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确保园区的加快发展。要加快园区信息化和电子商务平台建设。高标准建设集政务服务、办公服务、公共服务于一体的物流园综合信息服务中心,国土、规划、建设、发改等部门、银信机构以及会计、法律、咨询等中介机构要在园区设立办事或分支机构,严格实行“一条龙”服务和限时办结制,确保各项服务“一站式”全面到位。同时,要积极引进企业总部、金融、商务、酒店、餐饮入驻,使综合信息服务中心成为政务信息服务与产业发展相结合的高品质园区形象大楼。
第五篇:赴**、**等地考察学习报告
赴**、**等地考察学习报告
2019年3月12日至13日,由区冬枣产业化推进工作小组副组长**、**带队,组织各乡镇分管冬枣产业负责人和工作小组成员一行17人,赴**市**区**镇、**市**县**镇考察学习。这次学习考察行程紧凑,短短2
天的时间,听取了当地的特色产业发展经验介绍,实地参观了**区**镇水肥一体示范园、碧坊庭猕猴桃种植专业合作社、猕猴桃“十里采摘长廊”;**县**镇**农业创意休闲园等几处基地。学习考察所到之处,大家都感受到当地强劲的发展势头,普遍感到这些地区特色产业种植、生态休闲旅游发展速度快、势头猛,许多工作走在了我们前头。
一、**镇
**区**镇位于山东省第四座高山“鲁山”北麓、淄河上游,是**市特级水源保护地、国家级生态乡镇。全镇森林覆盖率高达56.5%,猕猴桃基地海拔约300米,土质为弱酸性沙壤土,年光照时间2588小时,昼夜温差大,气候四季分明,是我国北方地区发展猕猴桃种植的最佳区域。
**镇立足自然生态优势,按照“一个项目带动一个产业、一个产业致富一个乡镇”的思路,充分利用“土地流转补贴、生态特色产业直补、生态防护林奖补”等补助政策,大力流转整合土地资源,着力发展猕猴桃特色产业,全力开创富民强镇新局面。截至目前,**猕猴桃沿淄河两岸猕猴桃种植规模达到12000亩,是山东省最大的猕猴桃种植基地,达到盛果期后亩产效益2万元,将实现产值超2亿元。
1、土地流转,打破发展瓶颈。2007年,**镇猕猴桃种植不到400亩,但这个数字还不到全镇经济作物种植面积的5%。每户的面积很小,单户无法进行大规模种植,土地成为扩大猕猴桃种植面积的最大瓶颈。
**镇党委政府通过调研论证,最终在镇人代会上确定建设整建制有机农业镇,并把土地流转工作作为党委政府的重要任务,对适宜种植猕猴桃的分散土地通过村集体统一承包并转包的方式,进行大面积土地流转。2008年,全镇对沿仲临路各村土地每平方1.5元(1000元/亩)的价格集体租赁,然后对土地集中统一划分,按照每3亩、5亩、10亩一个号对外出租,同时对于承租方由于种植猕猴桃前期投入较大、见效慢等问题,前三年的土地租赁费由镇政府按照一定比例承担;对连片10亩以内的种植户,每亩补贴100元;10亩以上的,每亩补贴130元,并对种植户提供苗木和技术支持。土地流转、技术支持、种植奖励,一系列措施调动起了农民的积极性,也为连片种植打下基础。
2、以质取胜,加强科技研发。**猕猴桃最鲜明的特点就是它所具有的口感纯正、酸甜适度、细嫩多汁、芳香浓郁的独特品质。经过30年的不断改良,**镇结合当地独特小气候、优美的生态环境等优势培育出了自己的品种“**碧玉”,在省内外享有很高的知名度,获得“**猕猴桃就是有点甜”的美誉。
近年来,**镇十分重视与科研院所的合作,将新型农业种植管理技术应用到猕猴桃的种植管理过程中。例如,首创一杆两蔓少枝多芽、园内生草等新技术得以大面积推广。**镇南南村的水肥一体示范园区,占地面积10亩,全部采用世界一流的以色列管件和技术,依托专业技术公司设计安装,节水增肥效果明显。
3、内涵发展,提升品牌价值。**猕猴桃发展注重农业品牌化建设,紧紧围绕“扩规模、提品质、树品牌、拓市场、保安全”的发展思路,不断推进猕猴桃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进程,将**猕猴桃打造成远近闻名的特色农业品牌。
镇党委、政府连续举办的四届猕猴桃旅游采摘节,进一步扩大了**猕猴桃的影响力。同时,积极组织猕猴桃合作社和种植大户到北京、上海、南京、济南、青岛等地进行宣传和品牌推介,不断扩大**猕猴桃的知名度。**猕猴桃凭借其口感纯正、酸甜适度、细嫩多汁、芳香浓郁的独特品质,正吸引着全国各地旅客来此采摘做客。
4、长远规划,提升产业带基础设施。**镇党委、政府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围绕推动猕猴桃产业纵深发展目标,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先后实施猕猴桃采摘区环路修建、猕猴桃产业带基础设施提升、猕猴桃文化休闲广场建设等大项目。
通过运作PPP项目,珍珠村至南坡段全长16公里、宽2米的采摘步行路工程顺利实施,采摘园区两侧已建成大中型停车场3处,采摘园看护房及四周围栏统一建设标准,提升猕猴桃特色旅游产业镇整体形象。
二、**镇
**创意农业休闲园位于**县**镇**山,总投资10亿元,由10多家投资商成立新公司——吉利旅游开发公司投资建设,是一个集林果生产研发、农业科技试验示范、生态旅游养生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创意休闲农业园区。
园区依山傍水,生态优美,气势宏大,占地面积10000亩,通过土地流转方式归集荒山和耕地。目前,一期工程园区完成投资7.5
亿元,建成休闲采摘园3个,种植大樱桃、甜柿、核桃等果品,养殖鹦鹉、孔雀、天鹅等多种名贵观赏动物,建有接待中心、果树研究中心、民俗展览馆、特色民宿等设施。二期工程主要建设综合接待中心、沂蒙民俗展览馆和老年公寓等。园区郁郁葱葱,生机盎然,山与水、林与石、人与自然互相映衬、完美融和。
园区秉承创意农业理念,应用先进农业技术,不断提高园区科技含量。采用了微喷微滴灌技术,建成水肥一体化示范区;运用智能农业技术,实现终端集中控制,达到了精准化农业生产。休闲采摘区应用了壁蜂授粉、果园生草、物理杀虫灯等现代生物技术,安装了600盏太阳能杀虫灯,使用了诱捕器和黄板等田间植保器械。安装田间气象自动监测、人工影响天气设施,实现全天侯气象数字监控,降低自然危害,提供综合高效的田间气象服务。园区在建沂蒙果树研究院,楼顶安装2千平米太阳能光伏发电设施。设立了优质林果标准化生产试验园。该园区是农村可再生资源利用与改善生态环境的典范。农业部农产品加工局局长宗锦耀考察**创意农业休闲园时指出:园区利用荒山造土地、不与粮食争农田、大搞休闲农业促增收的做法,值得在全国推广。
园区实现了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有机衔接,达到了“农业园区景区化、农业设施生态化、生产过程体验化、农民从业导游化、耕读休闲大众化”五化标准,具有很好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被确定为农业部工作联系点、全省、全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AAAA旅游景区、全县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点和全县现代农业科技试验示范点。